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2024-08-22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共12篇)

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篇一

现在的学生都在读什么?深圳大学三证班开启教育新

模式!

深圳大学全日制自考广州现代学院教学中心,依托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州现代学院)的普高资源,开设全日制本科自考班,在主考院校的监督下严格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通过率高。我们结合自身的实训办学优势,采用<本科+大专+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式,形成三证班,让学生获得学历的同时,掌握相应的技能,考取相应的中、高级技能证书,在就业市场具有非常高的竞争力,获得历届学生的一致好评。

依托深圳大学雄厚教育资源

依托深圳大学雄厚的教学资源,获得深圳大学师资、学术、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持。实现在现代就读,享深大教育资源。

国家劳动部门联合认证

毕业学员除获得深圳大学自考本科学历证书和广州现代学院大专证书,还将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实现文凭和技能的“双拥”。

三重网络推荐学员就业

学院把就业工作摆在重要突出位置。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生涯管理能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及稳定就业。学院设有大学生创业园,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并设有就业中心,提供充足的就业保障,实现深大学习,全国就业。

课程紧密结合企业需求

信息工程机系是我校最早组建的系部,信息工程系拥有一支软硬件开发能力强的“双师型”、“专家型”师资队伍。教学方面,采用“公司制的项目教学法”,老师就是项目经理,上课就是上岗上班,让学生从进学校开始就与公司无缝对接,现我校的信息工程系已经树立自己的品牌。

职业素质培训贯穿全程

独创职业素质培训课程,注重强化训练学生必备的职场生存能力及职业操守,使其成为合格的“准职业人”。职业素质培训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程。

独特创新的教学模式

学院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更强调对学员进行项目实践经验的积累,创业园和就业实训基地为学员提供了和企业、社会接触的平台,实现学生边学边赚的梦想。就业硕果见证教育实力

学院加强校企业合作力度,拓宽实习,就业市场。学院共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达到80多家,与36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就业合作关系。我院毕业生总体年就业率达到99.45%,居同院校前列,社会对我院毕业生好评如潮。更多资料请参考深大现代教学中心官网。

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篇二

关键词:宿舍,心理安全委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导言

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入学基础差,在校时间短,在学习与就业中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宿舍是学生休息、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在这个独特的环境中,学生彼此接触频率高,互动时间长,心理行为特征得以全面展现。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点放置在宿舍,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和疏导。因此,设置宿舍心理委员,是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基于宿舍心理委员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拓展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研究视角。

二、宿舍心理委员设置的优势

(1)弥补师资不足,覆盖面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由学校心理健康咨询老师,院系心理安全干事,班级心理委员三个层次组成。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学校层面普遍存在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紧缺的现象。有的高职院校只有一两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专职师资。院系层面的心理安全干事,基本是由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来兼任。班级层面的心理委员,因为班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学生选课集中,班级组织更加松散化,已经难以胜任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宿舍设立心理安全委员,大家共处一室,朝夕相处,相互交流多,一个同学针对三五名同学提供服务,在心理知识传达、信息收集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能够顾及到每个同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做到全覆盖。

(2)反应迅速及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基本是症状比较明显或是出现心理危机之后才会被发现。这种状况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且效果往往不理想。要把心理问题和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首先是心理问题和危机信号的识别。宿舍设置心理委员,可以捕捉到宿舍同学的行为和情绪的变化,从而及时发现同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萌芽,并迅速上报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师,使遭遇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得到及时救助,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和心理危机的爆发。

(3)针对性强,有效性高。在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课程、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是局限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场所内集中进行的,缺乏针对性。对于个别性格孤僻、适应性不良、学习困难、沉迷网络、就业困难等特殊学生,如何有针对性地及时获知这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具体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宿舍心理委员,在和同宿舍同学之间密切接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获知异常学生的心理状态信息,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宿舍设置心理委员,彼此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较为了解,同学之间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能直接提供广泛的社会性心理支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宿舍心理委员设置的实施

(1)建立健全选拔机制。宿舍心理委员选拔是否得当,决定了这支队伍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成效。选拔采取自愿报名、同学推选、心理测试、专家面试的步骤。前两者保证心理委员的积极主动性和群众性,后两者保证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最终将积极主动、服务意识强、具备一定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兴趣的学生,确定为宿舍心理委员。

(2)加强培训力度。宿舍心理委员的岗前培训是以心理咨询基本技能为核心,以助人自助、珍爱生命为理念,以自我成长为基本方式。培训内容主要是岗位纪律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两部分。岗位纪律培训以工作的岗位职责、制度要求、工作方法培训为主;基本业务技能培训包括大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应对、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危机识别与干预等内容。

(3)规范信息报送制度。宿舍心理委员首要优势是对宿舍同学心理状况信息的掌控。宿舍同学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危机等心理安全事件,宿舍心理委员应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报告,向学生主管的系部、学工部等部门报告。建立定期心理安全信息沟通制度,院系辅导员应定期召开班级的宿舍心理委员工作例会,就宿舍同学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好解决的,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向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汇报。

(4)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宿舍心理委员的工作,需要学习专业性知识技能,还要有尽心尽责的服务意识。在班级班委建制中,对于宿舍安全委员的工作职位要给予充分的认可和重视,在班级评优评先中,要给予和其他班委同样的待遇。另外,学校要统一对宿舍心理委员进行考核评价,对于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学,要给予嘉奖和表彰,授予“优秀心理委员”等荣誉称号,激发宿舍心理委员的工作动机。

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近些年,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的来源趋于多样化,因个人、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交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与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以学生公寓为阵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寓生活环境、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部于2001年和2002年,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开展深入细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予以纲领性的指导。各高校也都陆续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驗和明显的效果。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学生步入校园以及学生思想动态的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变化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形式化严重,实践性、互动性较差,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最后,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配置明显不足,专业化水平不够。

二、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意义

通过近些年在高校内发生的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恶性事件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公寓内尤为突出。公寓不仅仅是大学生生活、休息的地方,也是不同性格的个体相互交往、相互接触的场所。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嫉妒、自卑、自傲、猜忌等心理问题因公寓的集体生活而变得频发。那么,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就可以以一种更“亲近”的方式让学生去主动接纳,为他们提供一个合理宣泄、解开心中矛盾、恢复心理平衡的机会和场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凝聚功能与心理调适功能,让整洁的公寓环境和健全的公寓制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公寓为载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1.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举办“公寓棋牌比赛”“寝室卫生评比”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合作意识;定期举办“公寓安全事件大讨论”活动,让学生引以为戒,帮助学生处理好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还可以针对学生晚归、夜不归寝以及使用违规电器等公寓管理老大难问题,开展相关的团体辅导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改变认知、明确目标。

2.成立公寓“口袋谈话室”,开展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JP2]“口袋”,意为容纳、理解和宽容。在公寓内设立“口袋谈话室”,目的是让学生把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不解与疑惑扔进“口袋”,通过与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或心理咨询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谈心谈话,舒缓情绪,排解出心中的苦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在谈话室内,可以布置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报纸、杂志等供学生阅读,也可以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和视频,更可以成为学生闲暇时光的娱乐场所。

3.利用好公寓的宣传阵地,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公寓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公寓公共区内的宣传栏、板报等资源,积极宣传有益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在走廊内粘贴宣传板,以一些具体的图片和事例,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处理矛盾,如何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在“公寓文化节”“寝室文化设计大赛”等活动的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可以主动介入,引导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缓解压力、减少隔阂、消除矛盾,增进彼此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问题学生”,可以借助集体活动的契机,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减轻学生的排斥感和压抑感,起到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

4.在公寓内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档案,注重对问题学生的跟进教育。

结合学生在公寓集体生活中的日常表现,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档案。组建由寝室长、公寓楼层长以及公寓心理委员组成的三级联动机构。寝室长掌握的一些信息和个案,定期汇报给公寓楼层长;公寓楼层长汇总后,上报公寓心理委员;公寓心理委员将信息及时的立案归档。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定期查阅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综上所述,以公寓为载体,可以有效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途径,提高公寓管理的实效性,进一步夯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4.读《构建教育新模式》有感 篇四

江庄镇金苹果幼儿园 周从喜

读了张卓玉先生《构建教育新模式》的一书,仿佛眼前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清新的空气和着阳光扑面而来,目不暇接而又心旷神怡。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新模式的宗旨是重建教育结构、教育秩序,真正实践自主、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新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交流;新模式重视学生心智品质、公共精神精神气质的培养;新模式是班级授课制出现以来,教育的一次最深刻的变革;小组探究制取代班级授课制,将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通过阅读,我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正如书中所说:真正的学习是从心开始的,不是知识有用,所以要学知识,而是学习有意义,所以要学习;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一定要让学生做主,课堂的必由之路是自治课堂。书中还说: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教知识,甚至也不是教方法;而是引导学生直面问题,产生想法,探究结果,体验意义。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导”要成为教师职业的主要任务。目前,我们的教师“讲”多于“导”,讲得过多,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对学生的体验、感受重视不够,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听讲、理解为主,过程缺少鲜活的事实、缺少真实的感受,教师要通过必要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行动起来。

阅读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校长与制度重建”一章。阅读此章,我认识到,在新教育模式的建设过程中,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位称职的校长,必须在制度建设上有所建树,在行动上有所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校长的使命意识、领导能力和工作业绩;一位合格的校长,必须是学校教育的专家、行家,只有这样,新教育模式才能得以推广,学校才能发展,否则,将会阻碍学校的发展。

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反思如下:

一、校长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从事校长工作10余年以来,作为一校之长,每天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但是回想起来,真正教育教学的时间确实少之又少。出入于学校建设工地,为学校建设忙碌不停;巡视校园、食堂,为学生的安全、生活操碎了心;为了人事、为了完成创建任务,与领导据理力争、与教师苦口婆心,无休止的沟通协调,苦多于乐。建设、安全、经费、人事固然重要,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只有回到自己职业的本位——教育教学,才算是真正的教育。

二、校长距离时代教育家究竟有多远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也有人这样说:合格的校长必须是这个学校的“教育专家”,只有这样才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构建教育新模式》一书作者张卓玉认为,一位合格的校长应该有追求——积极探索更为人性、更为理想的教育;有思考——勇于承担重建教育秩序和教育结构的历史使命;有胆略——敢于在新的教育理论基石上构筑新的教育大厦;有智慧——不声不响地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校长不能满足现状,必须是新模式的积极探索者。有此看来,我们距离“教育局”是非常遥远。

三、推进新模式你准备好了么

在一种新模式推进之前,校长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决心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对付困难最重要的武器是信念及基于信念的决心,有信念才能有力量、有智慧、有希望。作为校长,必须认同新模式,才能做好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才能制定好学校的实施细则,面对新的教学模式,校长首先应当主动承担着义务宣传员的工作,其次要重视教师的培训。目前。我们大部分校长对于新模式的认识不够到位,存在实施中的畏难情绪。因此,必须尽快适应,尽早实施,积极做好新模式实施的准备工作。

四、校长应该如何带头落实新教学模式

安全是学校正常工作的前提,德育工作要与时具进并且结合教学工作来进行是一条基本原则,但是校长只有把教学摆在中心位置,深入课堂、深入老师,做新模式实施的带头人,校长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甚至成为教育家。因为教学工作是落实新模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新学期,我最想做的工作是:

1、解放自己

一个好的校长,能带出一批好教师,能办好一所学校。质量的提高来自于科学的管理。的确当前由于各种原因,校长常常身不由己,要解决这个问题,校长要正确处理抓教学工作与抓其他工作的关系。

(1)摆正自己和班子成员的关系,分工要明确,实行岗位责任制,要把事情分给不同的人、不同层次的人去做,要抓大放小,抓主要工作。

(2)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越级指挥。校长统管全局,掌握的信息量多,及时向学校其他领导通报,互通声气,要及时处理已经形成的矛盾,只有树立了这样的理念,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解放自己。

2、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管理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落实新模式、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要靠教师去实现。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位的,校长要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1)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要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工作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减少工作中的阻力,教师会乐意接受任务,并有思想、有激情地去做好工作。

(2)学会尊重与信任。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士为知己者死”。在学校中,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只是分工不同,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要相信教师,给教师以最大的理解与宽容,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的才智发挥达到最大化。

(3)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肯定、重视。在课改过程中,因为各学科、班级、年段的情况不同。所以不能以同一目标要求、评价教师,而是要看教师在教学质量上的提高情况,让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空间,让每位教师都有教学上的成就感。

3、深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1)兼课和蹲点。如果当了校长以后,陷入行政事务中,不去钻研自己的学科,甚至不上课了,一个校长渐渐变得不会上课,就很难领导教学,校长不兼课,就不能了掌握教学一线的的情况,凭以往的教学经念是不能领导一个学校教学的,本学期我将选一个学科组,一个班级作为联系班组,便于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

(2)坚持听课。听课是校长了解、检查教学工作最有效的办法,是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有效的抓手,校长听课,可以了解教师上课的情况和学校教学实际,这也是推进高效课堂的基础。校长听课更能找出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校长听课还能增进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凭借听课,校长能发现教师的长处,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给教师以激励,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3、参与评课。“上课是反映教师教育素养的一面镜子,是衡量教师的智力财富的尺度,是评价教师能力和知识面的标准。”评课时要明确教无定法而只有更好的方法,与教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起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上的缺点时,要找教师个别交谈,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4、重视考试后的分析,期末评价后,要求教务处组织各年段进行质量分析,不管多忙,一定要参加这些会议,与教师一起分析,讨论。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改革做准备。

5.《构建教育新模式》读后感 篇五

张广

我们的教育一直没停止过改革,今天学杜郎口、明天学永威,可改来改去,却让老师有些无所适从了。但是就从我们教育的现状来看,还确实需要进行改革。张卓玉先生的新作——《构建教育新模式》,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改革动力。初见书名中的“模式”一词,尤其用之于教育,我本能地对其保持一定的距离与谨慎,而这也让我更客观、理性地阅读每一篇文章。因为,我认为教育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通读全书,没有听到对教育现状的弃绝分析、空头批评,对某一理论的高谈阔论、雄辩滔滔,对某一模式的大势鼓吹、制造噱头。简练、平实的文字让人平静,却引人沉思。全书由十二篇文章构成。全部文章围绕一个主题:重建教育新模式。作者的观点鲜明,新模式的宗旨是重建教育结构。教育秩序,真正实践自主、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新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交流。张卓玉先生为人的谦逊平和,思考的全面周详,表达的谨慎严苛可见一斑。由此,对作者的钦敬之情油然而生。

开卷之初,我对作者阐述的观点有点不以为然,在《学习组织:从班到小组》一文中,作者首先提到,新教育模式最直观的变化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坐学习。和大家一样,看到学习小组我也在想,小组一词和小组这种组织形式是早已存在的,有班就有小组,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小组活动也一直存在着,小组讨论、小组值日等。但细看下去,我才明白作者所阐述观点的真正含义。

作者把班建制和学习小组进行了科学、系统、客观的比较。班建制的基本要求是统一:统一年龄,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地点,统一进度,统一标准。要满足这些统一,唯一的办法就是教师统一讲授,也就是传统的“满堂灌”。

而新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结构,全新的教育秩序。构成新模式的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学习小组。首先,从座位的形式看,以小组为中心的围坐取代了一教师为中心的排座,学习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个体的学生,也不是几十个人的班,而是学习小组。在个体和班之间,出现了新的组织建制。小组围坐制有效的保障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而不是传统的个体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人都在参与,人人都是主角,这些都是排座的形式下难以实现的。

其次,学习秩序出现了“颠倒”现象,自主学习在先,课堂学习在后。学习的起点不再是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而是课前的小组学习。而传统模式下的课前预习之所以很难落在实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机制保障。

再次,“学时”取代了“课时”。讲授式教学,学生的课前、课后等课外学习的时间远不如课堂听讲那样重要,而新模式下,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用的时间,包括课前、课后的自学,小组学习,以及课堂上的学习。在课外,班作为一个学习组织的作用不复存在,而小组的优势在于课内、课外都可以开展,我认为:小组的组成结构也很关键,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分组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成绩优劣、能力高低、性格差异、性别、班干部的分配等因素。

这样,小组的学习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最后,展示将成为重要的学习形式。当然,课堂展示的效果要取决于课前的充分准备和课上的默契合作。在我们改革的起始阶段,作为教师,必须做好导演这个角色,指导学生了解展示的形式和方法。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班,就没有现代学校,而没有学习小组,就没有新教育模式。

知识的获取关键在于学习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主角,教师不要过分担心学生获取的结果是错误的,各组之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才会引发争论、思想碰撞、头脑风暴。

在小组的组织和管理中,要防止出现小组内主要由一人发言、决策,其他人都成了旁观者,必须要求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差生先说,以避免他们的看法被优生左右。

在小组的评价机制中必须根据组内成员的特点制定,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在小组的组织、制定行动规则、评价机制过程中,老师应在各组自行制定的基础上,给以适当的建议、点拨。教师的角色要有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体系,顺从、听话往往成了“好学生”的代名词,而对抗、叛逆就成了“坏学生”的标签。可看看这些在我们传统评价体系中教育出来的所谓“好学生”只不过是一群高分低能、毫无主见、毫无创新精神的考试能手而已。而新模式教育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制精神和自制能力,这才是可以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真正人才。

作者所提到的新教育模式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开始实行了,新教育模式能在发达国家大行其道,证明其合理性、科学性是不言而喻的。

书中还以图片和实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作者亲自体验到的践行这一新模式的学校、课堂新风采。一张张纯真自信的笑脸,一段段谦逊从容的展示,一个个智慧精彩的课堂片段。这是被相信、被尊重、被欣赏而流淌出来的幸福笑容与心的滋养。当心智之网打开,捕获的将是丰富且纯粹的意义。

掩卷深思,作者深厚的学识涵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一线学校、课堂的深入体察,让我感到张卓玉先生在提笔谈教育时,理性之外,又多了一些直觉的敏锐与感性的深邃。

6.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篇六

天津网

医教结合 康教并重 开创残疾儿童疗育新模式 多感官室 水疗室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是全国首家医教结合的公办特殊幼儿园,主要为3~7岁的听障、智障、自闭症和脑瘫等残疾儿童提供专业康复教育服务。幼儿园由康复教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医师组成专业团队,诊断、评估、治疗、康复和教育五位一体,医中有教,教里融医,开创残疾儿童疗育新模式。特色

医教结合 康教并重 开创疗育新模式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特殊,在于它是医教结合的、独立设置的公办特殊幼儿园,是市残联直属事业单位,市教育部门和市卫生部门提供业务指导,所以,首先在体制上是一种突破。心欣幼儿园还挂牌‘厦门市特殊教育康复研究中心’,在心欣,当孩子们入园后,有专业的医生团队做诊断、评估,园所里设置了远程会诊室,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联合教育部门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项目专家、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研究院专家和全国各大医院权威专家等开展阶段评估,同时根据评估方案,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教育方案,将各种资料、检查汇总到一起,为孩子建立档案。从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了康复实效。比如,一名有听力问题的孩子,团队会从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行为观察、视觉强化和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诊断评估,制定康复教育方案,医生、老师和家长也会参与到过程中。最终,会形成档案,伴随孩子成长。即使孩子们离开幼儿园,档案也将为后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其次,有着医教结合这个理念的可能很多,但真正能把这种理念落实下来的,寥寥无几。所以‘厦门模式’能够得到教育部门、中国残联与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我们希望把它办成为厦门城市文明的又一个品牌。”厦门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望着这群孩子,眼里流露着温暖的光。

作为全国首家公办的特殊幼儿园,厦门市心欣幼儿园走的“特殊之路”是——医教结合。“我们的幼儿园专为是3~7岁的听障、智障、脑瘫与自闭症等残疾儿童实施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注重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动作能力和社会能力,由专业医师、教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社工、心理师提供其在医疗、康复、教育、养护和家庭支援等方面多元性、专业性与整合性的服务,挖掘他们的潜能,补偿缺陷,使他们能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文明成果。”陈军园长介绍说。心欣幼儿园康复教育大楼的建设就是针对这四类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功能需求而设计的。从整栋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安排上,它的严谨性是不可小觑的。1~3楼是幼儿教室,4~5楼是医教结合功能用房,包括言语矫治室、感统训练室、艺术治疗室、测听室、运动疗法室等,可以供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目前,幼儿园共有10个教学班,各类残疾孩子120余名。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康复和教育并非简单的结合。这也是心欣幼儿园在教学上的特色所在。园里的师资团队由康复医师、特教教师、幼儿教师三部分组成。在家长参与下,他们对每个入园的孩子进行全面的专业评估后,再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方案。紧接着是康复医师、言语治疗师、运动治疗师、艺术治疗师等渗透到教学中来。心欣幼儿园还根据特殊孩子的特点,提出了“艺术综合康复”。这里的“艺术综合康复”与传统的“艺术康复”不同,旨在康复教育中,以艺术作为媒介,整合入语言、认知、动作、情绪行为、感知觉等康复内容,让孩子们在艺术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获得相关的学习、生活的经验。这又是心欣幼儿园的一大创新。沿革

开创简陋 新建精致 实事工程见实效

2011年6月1日,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在厦门市残联康复大楼正式挂牌成立。鉴于原有场地已难以满足厦门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诉求,2012年市委、市政府部门将心欣幼儿园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之一,并批准在湖里区五缘学村建设新园。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新园占地面积8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可接纳近200名孩子入园。幼儿园集音乐治疗室、自行研发设计的水疗室、艺术治疗室、言语矫正室、多感官功能室等,融康复治疗、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为一体。许多到过心欣幼儿园参观的人,都把心欣幼儿园的康复教育模式称为“厦门模式,不可复制”。的确如此,这一模式才经过短短几年的实践,便声名鹊起,好评如潮,尤其是家长、同行、各级领导更是啧啧赞许。这与厦门在残疾儿童康复方面长期的探索和积累有关,同时也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进。

“心欣幼儿园是在厦门市残联近十年的康复积累上发展起来的”,副理事长蒋鸣在接受《海峡导报》的记者采访时,再次提到。2013年9月,心欣幼儿园的新园落成后,原来在康复中心的孩子也转移过来了。在新的优越环境中,孩子们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他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泼和快乐,康复状况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目前,完成幼儿阶段康复目标的残疾儿童80%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师资

结构合理 素质优秀 打造康复人才聚集地 心欣幼儿园的老师很特殊,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管。这里的老师既是专业的康复人员,也是保育员。现有的120余名孩子配备39名专任老师,师生比例1:3。也就是说,在这里,一个老师带3个孩子。

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南京特殊师范学院等,全园90%以上的老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康复工作经历,他们拥有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或是医疗康复专业的背景。

在这里,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比普通幼儿园会更高,不仅要有普通的幼儿教育知识,还要有特殊教育技能,并且会实施康复教育手段。他们每个人都必须是“多能手”,能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需要拥有教师资格证(或执业医师证)、康复技能证、育婴师证、保育员证,而且还要交叉学习、互相交流。

康复是一种智慧。在厦门市心欣幼儿园,邀请国内外专家为老师培训已成常态,这类培训也向家长开放。此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仙岳医院等科室的专家也会定期到幼儿园为老师、家长开讲座,给予专业支持。

“心欣幼儿园还与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通过物理治疗、运动治疗、言语治疗、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探索对特殊儿童的有效康复形式。专家们组织老师、家长参与互动,进行现场实践培训。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成果,弥补了幼儿园的短板。”对此,厦门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这样介绍。康复

医为教用 教需医辅 多重干预成效显著

由于受到师资、设备等条件限制,以往孩子们在接受早期干预时,无法同步接受康复教育或治疗,这直接影响他们今后融入、适应普通学校和社会生活。但在心欣幼儿园,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和康复治疗是协同并进,同步发展的。各类专业人员无论在个案评估、策略设计、训练过程,还是针对性康复治疗,都是充分地发挥团队合作力量,彼此沟通和协作完成指标。

“在老师的悉心照顾和倾心教育下,宝宝的进步很大,语言比以前更多了,自己有需要的时候比如吃东西、出去吃、上厕所、拿玩具等都会主动说出来,以前对音律很不敏感不会开口唱歌,现在会慢慢唱完一整首;以前不怎么看人,现在有时连不说话的时候都会盯着旁边的人观察,生活中笑得也更多了;在认知上,宝宝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也越来越强,过马路知道看红绿灯,有垃圾知道扔到垃圾桶里……我非常感恩,相比其他城市、其他机构的自闭症孩子,我们的宝宝能在这里学习真的是非常幸运。”小骏小朋友的家长这样说。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言语康复》、《日常生活技能》、《运动康复》等课程教材建设,在全国独领风骚。正如自闭症儿童刘轩轩家长所说的,“从哭闹不止到安静入睡,从拒绝交流到主动交往,从不会说话到回答问题,孩子的点滴进步,凝聚着老师们深深的关爱和呵护。心欣幼儿园用专业征服了我们,是这些老师为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希望,用爱来融化这些孩子与世界隔绝的坚冰。”

幼儿园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大小混班,在生活中、游戏中、交往中训练,既要训练孩子喝水、吃饭,也要训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本领。“在致力于残疾儿童身心康复的同时,要让孩子们快乐生活。作为全国第一家公办的特殊幼儿园,设置了各种康复功能室,配备了康复医生和教师,为残疾儿童的全面康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果说残疾儿童的不幸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希望携手社会各界人士,为残疾孩子打开一扇窗。”厦门市残联曾毓琪理事长说。因此,心欣幼儿园除了注重正常的康复教育外,还特别注重“同侪教育”,比如:与松柏幼儿园结成姊妹园“同城关爱”,通过节日活动、互动游戏让孩子感受关爱,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与湖明小学开展“爱心陪伴”,让孩子用手印传递爱心、用陪伴感受温暖。来自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空军驻厦某部、禾缘社区居委会等单位志愿者,长期坚持来园,与孩子们牵手、交流、互动,和家长沟通,鼓励家长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做好孩子长期康复的准备。“新园在水运动治疗、听能测试、专业团队合作等方面将会是一个突破。在儿童康复经验的积累上,在特殊生命功能障碍恢复和改良上,代表了厦门经济的发展水平,这与厦门的人文环境也息息相关。”厦门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一脸自豪地说。

“不过,由于社会歧视及家庭认识的偏差,还是有一些残疾儿童没有走出家门。因为,一些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而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家门,避免错过最佳康复期,到专业康复教育机构接受规范、科学的康复与教育,既是对孩子权益的保障,也是提高孩子快乐指数,融入并走向社会的有效途径。”谈到这里,厦门市残联副理事长蒋鸣不禁流露了一丝担忧。

7.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篇七

一、“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活动方案设计

(一) “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开展的基础条件和设施

场地要求:一间带有活动椅子的室内教室;

多媒体设备:电脑、音响、耳麦、话筒等;

团体音乐治疗相关乐器:

旋律性乐器:吉它、竖笛、口琴等;

节奏性乐器:大小不同的鼓、双响筒、沙锤、木鱼、三角铁、锣、钹、铃鼓等;

(二) “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甄选团员要求及目标

工作坊性质是成长性团体辅导, 甄选团体成员的考虑因素:1.志愿参加者2.成长动机强3.与他人相处自在4.无明显身心疾病5.参加动机与团体性质符合6.热爱音乐愿意参与此类型团体活动。

目标:本工作坊旨在以音乐为载体, 让参与者通过体验、互动、分享各类音乐治疗活动, 达到缓解压力、调整不良情绪、增强人际交往, 从而进一步促进身心成长, 以更好的状态适应大学生活。

(三) “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开展的总体方案

工作坊以“音乐常相伴, 快乐共成长”为题, 组建学生心灵成长团队, 精心设计活动大纲, 以音乐聆听、即兴演奏、歌曲讨论等各种音乐治疗形式, 开展5次不同主题的团体工作坊, 每周一次, 每次2小时。

二、“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案例分析及应用价值

“音乐成长之旅”团体音乐治疗工作坊, 以听、唱、奏、律动等音乐治疗形式, 通过“音乐引导想象”、“编写个人音乐史”“即兴演奏演唱”等不同主题的团体活动, 使学生在音乐体验和互动中, 提升沟通能力、增强人际交往、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全面成长。

案例一:音乐引导想象—缓解压力、认识自我

在工作坊中, 两次运用接受式音乐治疗中的“音乐引导想象”, 第一次应用引导性音乐想象中的音乐“安全岛”技术, 在音乐选择上通常以舒缓优美的旋律为主, 想象的引导也以美好大自然场景和良好的自然体验为重点, 让同学们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建立强化安全感;第二次延伸“安全岛”技术, 进行全面完整的音乐引导想象 (GIM) , 所以在音乐的编排上也有所变化和深入, 以放松音乐—自然场景音乐 (海上航行) —交响音乐组合成完整的GIM。在音乐的聆听中, 海上航行的音乐能引导参与者朝着心灵深处出发, 放松音乐与古典交响音乐结合能有效的探索深层次自我意识状态, 这种音乐排列能让来访者对自我状态和目标有更为清晰的感受, 十分有利于自我认知。

在小组分享中, 大家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讲到, 两次音乐引导想象是两次不一样的旅程, 我们在森林、海边尽情的翱翔, 感觉很放松, 仿佛忘掉了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有的谈到第二次的音乐引导想象印象很深刻, 大船带领着我登上了一个神秘的岛屿, 岛上有房子、花草, 有热闹的市集, 人们在美丽的岛上快乐的生活;还有同学讲到, 在海洋中前进, 感觉自己很渺小, 海面的前方有一层雾霾, 让我看不清前进的方向。同学们在音乐中体验和感受, 在分享和分析中了解自我状态, 这种方法对于进一步探索自我意识, 用音乐去积极建立自我实现的功能系统有很好的作用。

案例二:编辑个人音乐史—畅谈成长、相互陪伴

编辑个人音乐史是接受式音乐治疗“歌曲讨论”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参与者用音乐的方式回忆人生的不同阶段, 并在团队分享中相互认识、熟悉、支持。编辑个人音乐史, 一般让同学们谈几个和歌曲有关的问题。如1.小时候 (最早记忆) 听什么歌曲?2.小学时候听过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歌曲?3.中学时代最喜爱的歌曲?4、.现阶段最喜欢音乐风格或歌曲?5.音乐在你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什么时候常听音乐?等等。在大家分享的过程中, 播放参与者所选的音乐, 通过歌曲的聆听和探讨, 进一步增强团队的沟通和了解。

在小组分享中大家谈到, 熟悉的旋律带领同学们重回童年、感悟青春、珍惜现在, 通过不同时期喜爱的歌曲进行讨论和交流, 感受时间的变迁。有的同学勇敢的表达自己, 中学时期最爱的一首歌是因为一段美好的暗恋;有的谈到当放出小时候 (最早记忆) 的歌曲, 仿佛回到了童年, 在妈妈温暖怀抱中, 听着温柔的摇篮曲;而现阶段最喜爱的歌曲, 更是能体现出最近的状态和喜好。通过这个主题活动开展, 能进一步增强团体沟通、交流, 在回忆过去、感悟现在的过程中认识自身在不同阶段的状态, 从而更加了解自我、促进心灵成长。

案例三:团体即兴演奏—宣泄情绪、共奏和谐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 通过选择简单的打击乐器, 由治疗师按照一定的技术, 引导参与者随心所欲的演奏, 从而改善团队人际交往、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一种方法。在集体即兴演奏中, 团队成员围坐成一个圈, 各类打击乐器放置于圆圈中间, 每一个参与者先尝试和熟悉每种乐器的演奏、声音, 再自由选择一种乐器, 在治疗师的引导下, 自由即兴的开始演奏。在团队演奏中, 初始通常杂乱无章, 但随着演奏的进行, 成员通常自觉或不自觉的调整各自节奏、速度、音响, 以在音乐合奏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在即兴演奏结束后, 小组进行讨论, 每个成员说出自己和对他人演奏中感受。有的同学谈到, 整体演奏中, 大鼓的演奏一直很有节奏、持续、稳定, 虽然声音不是很大, 却很有厚度, 而且开始、结束都是由大鼓完成的, 让大家感到很有领导力和安全感;而谈到铃鼓的演奏, 虽然这个乐器声音不大, 但却一直坚持配合整体的节奏, 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应该是个具有很强合作意识的同学演奏的。其实在整个即兴演奏的过程, 同学们能在演奏中展现和感受出个人特点、性格以及人际交往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 每一个成员的行为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对于了解自我、完善不足、促进人际关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 即兴演奏的过程取向也十分明显, 乐器的演奏能有效的宣泄情绪, 而团队的合奏能使大家用音乐的表达相互沟通交流, 进一步增强集体凝聚力。

三、“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整体效果和作用

“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的开展, 根据参与者需求, 量身设计活动方案, 让大家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的体验和感悟, 有效地改善和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自我意识、全面促进身心成长。团体音乐治疗的特点, 不仅能在活动后的分享中增强沟通、认识自我, 更重要的是音乐总是直指人心, 最容易建立情绪情感体验, 能让参与者在音乐活动中宣泄和成长。同时, 音乐是一种伴随审美体验十分轻松的形式, 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普通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 来访者防御心过重, 不容易打开心扉参与活动的弊端。这一系列的优势和特色, 既能有效的提升同学参与热情、减少团队人员流失率, 又能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发展, 对于丰富和扩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结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专题特色活动, 在提升学生身心素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 此研究主要以通过与同学们的分享交流, 了解和掌握团体音乐治疗对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质性研究, 要进一步证实工作坊效果和团体辅导作用, 扩展团体音乐治疗的应用范围, 还必须要制定更为详细的方案, 运用心理测量表, 进行系统的量化研究。当然, 有了“音乐成长之旅”工作坊的经验, 更多主题团体音乐治疗工作坊也将陆续开展和实施。只有在团体音乐活动中不断创新,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才能更好的探索出符合大学生需求的音乐治疗模式和方法, 为团体音乐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以团体音乐治疗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开展的“音乐成长工作坊”团体辅导, 以音乐的听、唱、奏、律动等方式开展, 使学生能深入的体验、互动、感受, 有利于更好地心灵成长。这种新模式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显著, 对于塑造大学生优良心理素质和艺术修养有很好创新性和发展优势。

关键词:团体音乐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坊

参考文献

[1]高天.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91-97.127-131.

[2]钟代琴.团体音乐治疗在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C].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 2013:110-113.

8.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做人教育;模式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做人素质现状

高职教育自创办以来,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资源。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技能上数一数二,但是在做人方面却有很多缺陷。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37%的大学生认为做人对事业成功关系不大,8 1%的大学生认为“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多数大学生认同如今的社会凭本事吃饭、不靠做人吃饭。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在大学里,学习要排在第一位,大学里只要考试成绩优秀就行了,其他事情无所谓。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对高职院校加强做人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加强做人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做人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1)从管理职能上,凸显教师的指导性和高年级导生的示范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导生管理”模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做人教育是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择成绩和表现均优秀的学生为导生,让导生和教师一起引导管理学生,让导生在班级管理中起示范作用。实践表明,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2)从教育职能上,加强师德建设,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提高隐性育人效果。教师的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做人素质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隐性资源的重要性,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对高职生的做人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一方面教师要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把职业当成自已的事业,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实际工作态度去培养高职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人格,要时刻铭记学生从教师那里所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做人”,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高职生树立做人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重言传,更重身教。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化学生。(3)从服务职能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多样化的指导和帮助。在“做人教育”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在全面教育下的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简单、生硬地依据条条框框教育,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高职院校实施做人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

(1)在体系建设上,将做人教育作为特色品牌予以培育,启动人生导航工程,构建由党团组织、辅导员、专业导师、学生导生,校外人生导师共同参与的人生导航体系。党团组织、辅导员、专业导师、学生导生、校外人生导师,既教书育人,又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党团组织多是党性过硬的教工党员,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专职管理者,专业导师是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工,学生导生主要是系学生会和各学生社团的主要干部,他们思想政治素质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学习成绩优秀、威信高。他们在班级的日常管理等事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长廊文化”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做人素质。可通过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做人有品格,做事有品质,生活有品位”的理念。(3)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增强其就业及创业能力。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每一位大学生充分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使之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密切关注和深入了解相关行业和职业的详细信息,有针对性分析就业环境和发展前景。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率,也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总之,高职学生做人教育模式探索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以期达到更好、更完善地教书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9.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篇九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和重要课题,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与民族兴衰密切相连。《构建教育新模式》一书,我仔细阅读爱不释手,感到该书是我们师生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读物。

《构建教育新模式》全书的主要内容共分十二章,每章的标题分别是:“学习组织:从班到小组”、“课堂:从讲坛到论坛”、“学习:从碎片化到整体化”、“教育:从记知识到做事情”、“教师:从讲师到导师”、“心智品质培养”、“公共精神培养”、“信息技术的精神气质”、“纸笔测试的改革空间”、“局长、校长与制度重建”、“学生成长权”、“新旧教育的不同起点”,师生教学、学校管理、机制改变等培养人才的主要论题都囊括在书中,集中体现了一个主题重建教育新模式。

10.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篇十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学会用各种方法让他人和自己保持高兴的心情。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动物头饰和动物脸谱若干。

3、用纸箱做的电视台,话筒一只,木偶一个,骰子一个(每面上画有一个小动物的心情图)。

4、各种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以孔雀老师带小动物们去参加“森林电视台”举行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组织幼儿听《快乐指南》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出活动内容。小青蛙告诉小动物,电视台通过过三关的选拔赛选出最会动脑筋,回答问题声音宏亮,表演大方的小动物参加节目主持人决赛。

2、第一关“说心情”(理解他人的心情并帮助别人)

a、请小动物听一段心情播报(请一名教师手拿木偶播报森林电视台的心情播报)。

b、组织讨论理解他人的心情:猴子今天的心情是雨天,说明猴子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事让猴子的心情是雨天(播放课件--猴子躺有床上哭)。帮助他人心情快乐的方法: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办法让猴子高兴起来呢?(幼儿说说自己想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都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猴子。(播放课件)我们帮助了猴子,心里高兴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猴子的心情由雨天变成了什么天?教育幼儿别人不高兴时要想办法让他高兴!

c、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播心情”(说出心情并学会让自己快乐的方法)播报心情

a、出示骰子,幼儿观察骰子上动物的表情图,说说该动物的心情是晴天还是雨天?

b、教师讲解播报要点,请小动物扔骰子后,到电视台播报骰子最上面那面的小动物的心情。改变心情

c、我们的心情有时好,有时会不好,如果心情不好,我们会怎么样?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呢?出示部分课件,引导幼儿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

d、出示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幼儿自由选择让自己高兴的方法,并进行表演。

e、播放课件,幼儿边看边说,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的心情高兴起来?教育幼儿学会自己让自己快乐。

f、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二关。

4、第三关:“画心情”(画出自己快乐或不快乐的心情)

a、出示蛋糕盘做的动物脸谱,请小动物画上心情图。(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b、小动物互相说说画的是什么心情?

c、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三关。结束部分:别人不高兴的时候要帮助他,让他高兴;自己不高兴的时候也要想办法让自己高兴。教育幼儿要保持高兴的心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开心幸福。让我们一起回家去把我们今天开心的事都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让他们和我们一起高兴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我们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变成一个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发生许多不开心的事。我想教育孩子要想办法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我想我此次引导他们有一个快乐心情的目的达到了。

1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篇十一

一、领导高度重视,充实机构,健全体制,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是学校调整和充实了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由现任校党委常务副书记为组长,三位主管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校学工部、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教务、人事、财务、保卫、校医院、研工部、后勤和相关业务院系负责人为成员。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是学校成立了新的郑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心作为正处级机构,归口学工部,学工部部长任中心主任,配备了专职人员。三是学校加强了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各院系成立了以主管院领导负责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有专职辅导员负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院系所有班级设有心理健康宣传员,宿舍长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收集上报任务。通过调整和充实,学校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完善了组织机构,健全了工作网络,明确了各级部门的任务和职责。

二、依托专业优势,充实队伍,调整结构,为高水平、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教育系心理学专业为依托,以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课程为平台,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师资队伍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有专兼职心理咨询老师20人,均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学历背景,其中博士8人、硕士9人、本科3人,职称结构为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

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队伍建设,从2006年起就实行了心理咨询按照课时工作量计算的制度,教务部门每年平均投入专兼职教师心理咨询工作量4000课时。学校不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列入辅导员技能培训计划,并吸收那些具有较高心理学知识的辅导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队伍中来,扩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

目前,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分别开设了《大学生情绪心理学》《生涯设计与团体辅导》等8门选修课程,选修学生共计11800人次。

三、完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标准化建设,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十分注重试点单位创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近期对中心的工作范围、中心主任工作职责、中心咨询老师年度工作任务、兼职咨询老师年度工作任务等进行了调整和明确,并将任务职责张贴上墙,起到示范、监督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制定了《心理咨询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咨询员守则》《来访者须知》等规章制度,对来访者的预约、访谈、回访和保密制度也有明确规定,确保心理咨询工作科学规范进行。

为方便各校区学生就近咨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新校区及3个老校区共设有6个心理咨询点,并且在新校区和研究生心理工作坊设有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等,中心总面积达515平方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各个咨询点及院系心理咨询室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所有专兼职教师都分配有固定的咨询室和值班时间,确保每个工作日均可接待学生咨询服务。

四、加强宣传教育,创新载体,社团参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参与性

近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充分利用广播、校刊、橱窗、宣传板和校园网络等媒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目前,学校已经连续10年举办了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现场师生心理交流和每周一次的心理主题讲座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工作,帮助协会制订工作计划,为协会提供活动场地,参与协会的心理沙龙、朋辈心理咨询训练、团体心理咨询等活动。

五、加强危机干预,健全体系,注重培训,为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置提供保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不断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把危机早期发现并实施有效的干预作为处置心理危机事件的关键来抓。中心利用学校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通过新生心理普查约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和危机倾向的学生实行定期跟踪、动态管理。中心与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建立联系,对于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学生及时实行转介制度。中心加强对危机干预的体系建设,设计的《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图》在我省及全国部分高校推广应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注重加强对危机干预队伍的专项培训,在每年9月份会安排心理咨询教师对全校新入职的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至少4个学时的心理咨询技术与应用等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同时对后勤和宿舍管理人员开展如何关爱学生等心理学常识的培训。

六、重视硬件建设,设立专项,加大投入,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学校为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试和统计分析软件,建设了心理学图书馆、沙盘室、心理放松室、心理宣泄室等,能够完全满足心理咨询工作的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专项经费单独列支,实现了逐年增加,2014年按每年生均10元的标准纳入学校年度预算。2013年,学校投入了500万元建设心理实验室,购置了脑成像、眼动仪心理研究仪器,建立了行为观察室,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进一步提升与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2014年,学校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总额达280余万元,主要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宣传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建设、院系心理咨询室建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将有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开展。

1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篇十二

一、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上,学校片面追求学生共性培养,忽略了个性培养,不能“因材施教”。

学校开设的专业课中学生绝大部分还是“全盘通吃”,虽然有选修课,但由于教学资源限制、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引导缺少等方面原因,仍存在选修课可选范围小、授课教师水平偏低,学生缺少指导而盲目选课的现象。

2. 学生培养观念上,传统的服从意识较强,任课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一种“质疑”的学习态度。

在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确实很难得以提高。

3. 学生培养方式中,重教而不重育,课堂上教学和课堂下培育存在很深的一条沟渠[2]。

重视课堂上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而忽略了课堂外对学生的培育,致使一些“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学生综合能力较弱。据调查发现,多数毕业后事业有较大成就的学生并非是在校时专业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

4. 教学实践环节精简化、形式化,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多数成为了“纸上谈兵”。

一方面由于学生在校总学分(课时量)的限制,加上“五一”、“国庆”等国家假日和“校运会”等校内假日对课时的冲击,使得专业课程教学的课时逐年减少,随之而来的实践教学相应压缩。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操作规范性,学生到工厂实践只是看看设备、了解了解工艺,很少能在一线进行操作训练,导致学生“走马观花”。

5.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被动接受较多。

由于对专业的了解不够,学生在校学习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老师讲多少就了解多少,未讲的就不知道,甚至不列入考试的内容绝对不去了解,学习变成了一种应试需要。

由于以上专业素质教育的现状导致学生存在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学习目的不够明确[3],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本专业,学习本专业对自己对社会有多少价值;二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甚至是“囫囵吞枣”地吃下,对其原理性知之较少。三是动手能力不强,理论和实践脱节,在实验室只是按照教师的步骤一五一十地照搬硬套,不能理解知识的运用。四是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不愿从小事、从基层做起。五是毕业后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差,适应时间较长,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

二、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内涵和形式

大学生的专业素质[4]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有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交叉学科理论知识三大领域。专业能力方面,一是专业方面的一般能力,包括阅读、资料查阅、写作、社会调查、观察、运算、实验等方面;二是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即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使科学技术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生产力的现实形态,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能力;三是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具有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准确判断能力和概括提炼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构成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

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是专业素质的延伸和补充,是为使学生更好的具备专业素质服务的,在目前国内高校专业素质教育的形势和背景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应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的完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形式,充分利用一切力量和资源,重视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发展并在学生中大面积普及。结合我校开展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现将其内容和形式表述如下:

1. 高水平学术讲座。

高水平学术讲座能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一些专业(如计算机)知识还没等学生进入社会就被淘汰,面对如此情况,一些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无疑是“雪中送炭”,及时补充了知识中的新鲜血液;同时通过专家、学者对专业知识的深刻分析,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2. 专业设计大赛。

目前,高校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低年级同学),对本专业的专业定位不明确,到底所学专业有什么作用,专业中主要包括哪些知识,如何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的学习相关知识,毕业后针对本专业选择哪种方向进行发展等等不甚明了。针对这些疑问,组织专业设计大赛能让学生更明确专业的定位和自身的发展,学生对专业定位越早,优势就越明显。

3. 专业技能大赛。

针对不同专业,专业技能大赛的内容也各有不同,如高校的一些工科专业,要求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些专业可以开展一些如“课外科技论文大赛、科技作品大赛”等等活动,如我校相关专业开展的“课外科技论文大赛”已坚持连续开展了7年,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跟随导师一起进行科研实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撰写科技论文等步骤,既丰富了第二课堂,又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就本项活动学生参与面达30%之多。

4. 各类学术竞赛。

学术竞赛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的平台。学校不仅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比赛等等),还要借助比赛在校园营造一种学术氛围,通过举办各级选拔赛等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5. 校企联合培养活动。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联系,大力推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仅局限在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入企业,从基层一线做起,在实践中找到理论,继而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如我校举办的“3+1”创新教育实验班(即将学生四年学习分为3年在学校、1年在企业两个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然,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在学校待满四年,即使不能进实验班,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暑假、寒假或四年级下半学期到企业开展对口合作教育。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主要形式,还有许多如专业演讲大赛、辩论赛、讨论会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形式和平台,总之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活动应具有普遍性、针对性两个显著的特点。

三、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作用

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既是专业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又是校园文化的一份子。由于其两面性,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 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夯实了学风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经说过:“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必须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构筑富有活力的高尚文化生态环境,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浓厚学术氛围,充满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求善的文化精神。”良好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既能构筑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更具体的了解专业。

通过高水平学术讲座,专业设计、技能大赛等形式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全方位的了解,带着好奇学生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去专研,能专研必然会迎来成果和收获,培养学生的成功也就意味着学校和社会的成功。

3. 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提升了活动品位。

一所大学要培养德、智、体等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第一课堂之外,丰富的第二课堂必不可少。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不少学生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其实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寂寞、无聊而开始的,如果学校先入为主,用普及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活动抢先一步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那么误入歧途的学生将会减少相当比例。当然,第二课堂中其他活动(如文体活动)不是说不重要,这些方面并不矛盾,一个在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活动中活跃的学生也一定在其他方面不会很差,我校就有相当学生的事例可以证明。

4. 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初步驾驭专业。

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特别是技能比赛、校企联合培养等形式的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我校部分专业举办的课外科技论文大赛中,该赛事从开始到结束历时将近一年,每年年初布置工作,年尾比赛验收,学生通过将近一年时间跟随导师参加科研实验,训练了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动手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这些技能比赛,不仅能派出优秀学生参加国家、省里的各类学术竞赛,为学校争得荣誉,而且还使不少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和钻研的习惯,参加比赛的一部分本科生毕业后仍考取研究生继续钻研专业。

5. 增强了就业筹码,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众所周知,社会企业招聘人才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有无工作经验,但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哪有什么工作经验可言。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相关活动,这就是间接的工作经验。当面试考官问起专业问题时,你能回答出类似企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等并且还能用理论加以解释,谁还敢说这不是工作经验呢?学生拥有如此的“绝技”,谁不想拉入自己的企业呢?据近几年我校参加过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学生反馈,他们明显感觉进企业后心态更平和、机遇更多,发展前景也较其他人更广阔。

四、结论

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可以纳入专业素质教育的范畴,也可以纳入校园文化活动的范畴,但不管隶属于哪一类别,学校都不能轻视,不能只让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人管理者或教师来管理,学校应将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从思想上重视、人员上保证、措施上得力,上下齐心共抓,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 分析了当前高校专业素质教育的形势, 阐述了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内涵和形式, 论述了其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专业素质,素质拓展,教育,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郭平.大学生专业素质与拓展[J].求实.2006 (2) :229-229.

[2]张爽.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方法研究.2006 (06) :20-21.

[3]王锐.浅谈和谐校园文化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3) :111-111.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教师专业成长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