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之我见

2024-08-29

焦裕禄精神之我见(共12篇)

1.焦裕禄精神之我见 篇一

英雄精神之我见

------学习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有感

有这样一面英雄的旗帜,饱含沧桑,虽历经风雨,却始终鲜艳飘扬;有这样一支具有钢铁意志的队伍,久经磨砺,默默奉献五十余载,却依然斗志昂扬。他们就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2009年8月5日,国家测绘局下发了《关于组织收看收听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先进事迹新闻宣传报道的通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于 8月7日 召开了“学习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座谈会”,通过学习文件、收看视频、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了国测一大队身上的测绘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听后我深受感动。由此引发了我对测绘精神的重新思考,重新理解“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第一,热爱祖国。

祖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资源开发,每一项都离不开大地测量这个先行者。国测一大队自建队以来,六闯“生命禁区”,1975年,第一次准确测定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 8848.13米 ;2005年,第一次精确测定珠峰的岩石面海拔高程为 8844.43米。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动人的英雄之歌。

他们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建立中国大地原点,累计完成国家各等级三角测量1万余点,建造测量觇标10万多座,提供各种测量数据5000多万组,得出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出色完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高精度GPS A、B级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蒙、中巴、中尼边界勘测等国家重大测绘工程项目,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他们走赤道下南极,参加科学考察,填补祖国南极测绘的空白,让祖国在南极占有一席之地,为祖国增光添彩。

2006年,国家启动“西部测图工程”。因经济技术能力所限,我国西部约200万平方公里国土,一直没有1:5万地形图,占我国陆地版图近四分之一,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进程,也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西部测图工程”承载了几代测绘工作者的梦想。而我们的英雄大队的主测区就在号称“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和新疆戈壁,这里是无人区、危机四伏的高山大漠,他们还要接受大自然的考验。

这就是测绘精神,“热爱祖国”的测绘精神。

第二,忠诚事业。从1954年至1989年,已经有四十六位一大队职工牺牲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而这只英雄团队的队员迎着朝阳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来都无怨无悔。他们对事业的态度是“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就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面对社会上的众多诱惑,他们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强意志。如今,职工的思想观念变了,管理体制变了,技术手段变了,作业装备变了,但是艰苦的自然环境和野外工作性质还没有变,对事业忠诚的精神没有变,而且,他们还要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目前全队患有肺气肿、肝炎、关节炎、胃病、心理疾病等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疾病者,占有相当的比例,更有不少人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一些职工英年早逝。在人生的等高线上,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所有的测绘工作者乃至全人类诠释了什么是对事业的忠诚!

这就是测绘精神,“忠诚事业”的测绘精神。

第三,艰苦奋斗。

54年建队时,他们队伍的前身是解放军测绘大队,解放军那种敢打硬仗,能打硬仗,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作风和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深深扎根在队伍之中。几十年来,尽管大队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测绘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种精神通过传、帮、带,始终保持了下来并得到了发扬光大。

他们24次进驻内蒙荒原,28次深入西藏无人区,37次踏入新疆腹地,徒步行程总计5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0多圈。摄氏70度的火焰山、零下45度的北疆阿勒泰地区,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身影。他们一次次向自然界和生命的极限发起冲击,为了祖国甘于付出自己的一切。

他们的工作环境无比艰苦。冰雪严寒、高温酷暑、沙漠干渴、雪崩雷击、洪水野兽、山高路险„„再加上测绘工作点多线长,高度分散等特点,他们要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身体和心理折磨,但他们没有退缩,相反,他们以苦为乐大胆开拓,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队作风,展现不畏艰难,战胜一切的冲天豪气。

这就是测绘精神,“艰苦奋斗”的测绘精神。

第四,无私奉献。

国务院于1991年授予国测一大队“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大队”,他们并没有因为荣誉而停滞不前,相反,他们把荣誉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警钟,把荣誉作为无私奉献的一种责任,多年来,一如既往地谱写着英雄大队感人的续曲,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大,他们完成了大量的大型工程测量任务,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测一大队几代队员,以祖国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地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把个人利益汇入集体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的长河之中。长年累月奔波在外,为描绘祖国山河舍小家顾大业,忘我工作,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这就是测绘精神,“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被国测一大队诠释的淋漓尽致,我们要以他们为旗帜,以他们为楷模,传承和发扬他们优良的测绘传统,学习和吸收他们宝贵的测绘精神,鞭策我们的实际工作,奋勇拼搏,勇于吃苦,履行工作职责,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优异的工作成绩向祖国60华诞献礼,为建设“绿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做出自己的贡献!

2.焦裕禄精神之我见 篇二

一、改变传统观念, 突破思维定势

传统的方法是“我教你听”、“我打你通”、“我写你抄”, 老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老师和学生的思维都停留在“学会”的要求这一层面上, 最终限制, 局限了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所以,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必须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 必须让思想中突破牢笼, 突破思维定势, 让学生自我表白, 手脑并用, 亲自操作,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实践让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就改变了以往的“学会”而成为“会学”, 达到大纲的要求:“展卷而自能通解, 执笔而自能合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创造性情境气氛为创新打根基

在课堂, 师生都是其中的角色, 教与学都是人, 评价也是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友爱的基础上的。教师应坚持教育公平、正面鼓励、关心每一个学生, 对他们宽容理解, 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失败或出错, 让他们感受到心理的宽松和自由, 无拘无束地发言, 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堂课就是一台戏,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 唱主角。既要演好序幕, 又要唱好终曲, 中间有波澜, 有起伏, 有高潮, 一浪高过一浪, 高潮滚滚来, 这样才有气势, 有风韵, 课堂的气氛是活跃的, 是流动的结构, 而不是僵化的模式, 也只有这样的背景下, 才有创造性思维的萌动。

三、看准火候, 握准契机, 引发创新思维

新课题, 新信息, 新知识的学习和贮存, 要教师以旧带新, 革旧鼎新, 利用既得知识做铺垫, 看准契机, 随时激发开启, 引领学生质疑发问, 大胆放手, 让学生相互咨询, 答辩讨论, 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他们, 老师巡回监控, 相机点拨, 时时牵动学生的思维线索, 关注有个性, 有特色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让他们的思维活动和创新火花迸发出来, 一发而不可收。

四、求新务实, 鼓励标新立异

改革开放要求我们要有底气、大气, 盘子大些, 眼光远点, 视野宽点, 着眼于未来, 起始于足下。无论是教是学都要有新思路, 新构想, 新方法, 新设计, 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务实求真, 不落常套。当然也不能因出新招而忽视双基教学与训练, 学法的点拨, 而是恰恰相反, 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和提升。创新不是拔高基本要求而一味求新, 而是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不妄动, 不冒进, 要务实。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一点新动向, 新发现, 新端倪, 教师要及时肯定, 当场表扬, 掌声, 喝彩, 握手, 发纪念品, 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自信心。

五、重视教学的多元化, 不断开拓新天地

3.团队精神建设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 团队精神 建设 研究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人们逐步发现,团队精神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和支柱,在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是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也是团队内部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起着很大的协调和稳定作用,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障组织利益的高效运转。良好的团队精神的建立使管理变得更有趣,更富有创造性,员工在得到参与工作的满足感后,焕发了巨大的热情和干劲,每个人都最有成效地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实现自己在工作中心灵成长的愿望。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不少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团队精神的过程中总是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利益

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从“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非常自然地推导出“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团队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个结论。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不利于团队精神的构建,不利建设企业文化。

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容易滋生小团体主义,团队利益对其成员而言是集体利益,而对整个企业而言则成了局部利益,团队利益和整个企业的利益的关系,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处处维护团队利益,就会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其他团队的利益,打破整个企业内部的利益均衡,造成团队与企业、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价值目标错位。

在一个企业内部,每一个团队都有相应的任务考核目标,在构建团队精神时,过分强调团队的利益,团队成员就有可能采取某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考核指标,如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相互拆台等。如果这些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其他团队也会因利益的驱动争相仿效,就会造成内部管理混乱,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小团体主义往往在组织上还游离于企业之外,造成员工的思想波动,有悖于企业文化的精神。

二、过分强调内部团结缺少竞争机制

不少人在组建团队,构建团队精神,打造和谐团队时,注重的是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过分强调团队的内部团结,在团队内部缺少竞争机制。团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而出现并不断强化的,竞争是培植团队精神的条件和滋生的土壤,这里的竞争,不能仅仅局限于外部的竞争,也包括团队内部的竞争。

在团队内部应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竞争的氛围。如果一个团队缺少竞争机制,一味强调内部团结,在开始的时候,团队成员也许会凭着一股激情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他发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每个成员都享受同等的待遇,他的工作热情就会减退、消失,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大锅饭。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打破这种表面上一团和气实为压抑的利益格局,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团队昂扬奋进的活力。

在团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优化团队结构,弘扬团队精神。团队在组建之初,对其成员的优势未必完全了解,分配任务时也就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实行团队结构的最优配置,激发团队的最大潜能,培养比学赶帮、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强调人情味和亲和力缺少严格的纪律约束

在建设团队精神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纪律是成功的保障,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团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团队成员中,有人没有按质按量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违反了某项规定,团队从维护团结的要求出发没有给予相应的处罚,或者避重就轻,轻描淡写地提出批评,表面上看这个团队非常有亲和力,有人情味,但从打造团队精神的角度分析,这种宽容或纵容会使团队成员产生一种错觉,工作可以随便马虎,久而久之,后患无穷。

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建立在严格的组织纪律的基础上,“团队有情,管理无情”,杰克.韦尔奇有这样一个观点,指出谁是团队里最差的成员并不残忍,真正残忍的是对成员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文过饰非,表面上的关心变成实际上的纵容。宽是害,严是爱,每时每刻都在直面竞争的团队对此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四、强调团结协作,忽视个性创造

不少企业在培育团队精神时,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团结协作,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团结协作过程中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放弃个性,追求趋同,认为这样才能培育优秀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强调团队合力,注重整体优势,整体优势是每一个个体聚集而成的,团结协作并不要求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而是要求每个成员弘扬自我,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从不同的侧面去完成共同的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识和协作方式会产生真正的内心动力,激发团队成员创造创造个性,发挥个性。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没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只有简单的复制功能。团队不仅是人的集合,更是智能的集合,团队的竞争力来自于对团队成员的合理配置,营造一种适宜的氛围,不断地鼓励和刺激团队成员充分地展示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一种良好的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形成合力,去完成共同的任务目标。

团队精神的建设和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表明,影响团队精神的主要因素在于是否能够营造和谐的气氛,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发挥团队精英的作用,在构建和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分析,因势利导,加强管理,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打造高素质团队,引导企业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国宁:凝聚力[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11

[2]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4

[3]申望:企业文化实务[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10

[4]王耀球:创新——企业之魂[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4

4.雷锋精神之我见 篇四

如果我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三月五日,是毛主席亲自为雷锋题词的日子,每次想起雷锋,就会想起这样一句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那么富有爱心,永远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冷暖也在不断变淡,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也开始变得冷漠,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互不认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便成立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习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

几十年来,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几十年来,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有人质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与困惑,他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心头,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工作和学习中永远的指南。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习雷锋精神,爱岗敬业;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的最高荣誉。

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只有发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政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几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依赖于这种人的努力,他们时刻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所有民众的利益。每一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每一支军队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全人类努力学习和实践的精神,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在寻找和培养更多的雷锋,因为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因有更多的这样的人而变得更加美好。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道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

雷锋应该永远属于中国,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种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5.弘扬企业精神之我见 篇五

殷锦宝

(一)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发展、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有企业家积极倡导,经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职工群体认真的正向心里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概括地讲就是一个企业全体职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是企业的团体精神。从企业精神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是状态范畴,是描述一个企业职工群众的主观精神状态的,是企业职工人格健康、向上心态的反映,是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职工群众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表现形态。正确地理解把握企业精神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企业精神的主体内容。企业文化之魂就是企业正向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是一个企业存在、强化、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根本动力源。我们说索尼是开拓者,它决不跟在人后,随波逐流,公司“始终是一个求知世界的开拓者”。于是“开拓、独创”便成了索尼有意识培育的企业精神。为了开拓创新,首先他们不断在研究和发展方面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和现时的利益进行大量投资;其次,他们在搞好当前生产的同时,冥思苦想三五年后的下一代产品,甚至考虑十年、二十年后的事情;再次,推出一个新产品,必须有十倍的技术“进步十倍”的关卡,以“险过独木桥”的决心去向极限挑战。正是以这种精神动力,索尼公司从开创以来不断推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产品,成为世界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2、企业精神是一种团体精神。企业精神反映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集中体现职工群体对企业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凝炼而形成的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经企业家倡导、组织,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员工共同的信念和追求,并将这种信念和追求根植于员工心灵深处,通过员工的共识、默契而发生作用。企业精神来自企业实践,来自职工群体,又通过职工群众发挥作用,所以他对全体员工是一种具有共性的精神特征。

3、企业精神是一种个性精神。不同的企业有自己特定的性质、特定宗旨、特定的经营内容方式,以及现代要求和发展方向,这就使各个企业在自己独特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追求中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竞争观念、质量观念、创新观念等精神观念的综合表现形式——独特的企业精神。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企业精神。如北京吉普有限公司的“第一流的企业,第一流的人才,第一流的技术”,美国IBM公司的“IBM就是服务”,就体现了中外不同企业的不同追求、不同经营特色、不同的精神境界。

4、企业精神的定义中还表明了它的生成、强化与发展机理。即企业为谋生存、发展而于长期经营实践基础上,由企业家倡导、组织、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且是为整个职工群体认同的。一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由企业家倡导,精心培育而成,不是自发的团体意识;二是全体员工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集中反映

了企业员工的素质水准,所以它能通过员工的默契、共识和觉悟,形成极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

(二)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是密切联系着的,但它们又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和范畴。理解和把握企业精神的实质,必须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1、外延不同。企业文化既包括物质文化,还包括企业制度规范文化和精神智能文化,它把企业主体的活动和主体对象化活动的产物通视为文化。而企业精神作为一种整体意识,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精神状态、精神风貌,它只包括在企业文化的精神智能文化之中。所以企业精神的范围窄,是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各个方面所表现出的共性特征,是贯穿其他内容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规定性。

2、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各个具体部分相比,它是更高层次的抽象的产物。由于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核心部分或灵魂的部分,因此必须对企业文化的各部分所包含的精神实质进行自觉的抽象的分析,这种自觉的抽象便产生了更高层次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企业精神。就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精神的产生是企业生产经营思想的最终形成,它对于企业文化的各部分具有总结和提高的性质。

6.雷锋精神之我见(本站推荐) 篇六

人们说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人们说勤俭节约是雷锋精神,人们说专注工作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包罗万象,短短的二十几年居然能够做那么多的事情,不得不令人感到惊讶和敬佩,“雷锋精神”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制高点。

时至今日,雷锋精神已经被传颂了五十年,这五十年里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时代在变化,观念在变化,我想我们所提倡的“雷锋精神”也应该顺应潮流有些新的变化。

说起雷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勤俭节约了,他能把一双袜子打上几十个补丁,直到没有袜子的原型了他都舍不得换一双新袜子。

有人说我们的生活好了,雷锋时代资匮乏,现在有吃有穿不需要再节约,生活要有滋有味。我觉得时代是在变化,我们的确不需要再穿几十个补丁的袜子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节约了。我国总体资源虽多,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平均资源却低于国际水平,国家依旧提倡节约。

其实节约并不是说非要穿件打补丁的衣服!吃完碗里的饭菜,关紧水龙头,关闭不需要的电灯,夏天将空调的温度调高两度,垃圾分类,这都是节约,这些都可以算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雷锋的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也经常被人们称道,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是要量力而行的。赖宁冲进了大火,可是非但没有扑灭大火还牺牲了自己。当然讲究方法并不是充耳不闻,广州一个女童被汽车两次碾压,十八位路人从她的身边飘然而过,最终是一位拾荒者伸出了救援之手。路见不平一声吼,悲剧其实可以避免的。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并不一定要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真的应该量力而行,但一定不要蒙蔽自己的双眼。

当然专注工作、勤奋好学、坚守纪律„„“雷峰精神”还有很多,我们也需要更多的“雷锋”来丰富我们的精神视界。虽然雷锋全面发展几乎无人能比,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着那么一群人,也许他们没有雷锋那么完美,但他们默默无闻,却也辛勤奉献,他们也真正做到了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杭州的长运司机吴斌就用他高尚的职业素质拯救了车上所有的乘客。我国贫困山区的教师也正在点燃自己的生命,照亮那些山区孩子的前程。他们有的身患重症,有的家境贫寒,有的时至中年也没有结婚,他们将所有的青春和心血都挥洒在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中,他们用自己单薄的肩膀负担起了振兴民族的希望。他们在道德的大道上树立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让我们知道“雷锋精神”并不遥远。

7.焦裕禄精神之我见 篇七

一、更新观念,明确任务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当今的青少年是一个身体由幼小到强壮不断成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形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逐渐走向成熟的庞大群体。科技育活动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特别是对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良好人格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将“益智”、“养德” 等功能寓于青少年科技育活动之中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得科学知识和养成健康人格所不可缺的一课,并且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重视。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引导,认识科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参加科技创新对自身能力和素养提高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其中,积极上进,引起重视。

二、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依靠老师利用多种形式去激发的。青少年学生的基础总是参差不齐的, 兴趣爱好也不同,而喜欢动脑和喜欢动手实践才是成功的关键。所以,在平时的课程教育中,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参与科技活动的习惯十分重要。

三、名人事例,熏陶教育

榜样作用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利用各种资源的整合,向学生介绍成功的科学家实例,引起他们学习的注意力。例如,爱迪生、达尔文,以及身边的成功的实例。在名人榜样的熏陶下,让青少年学生学会善于观察,细致观察,善于动脑,勤于发问。

四、回归生活,不断探索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给了我深刻的体会,科学就在我在我们的身边。探索没有限定的时间,没有限定的地点,需要我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善于发问,紧追问题,勤于实践探索,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作为科技辅导员最重要的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己动手。辅导员必须在学年或学期初制订出本学年或学期内各种科技活动规划,并有计划、有系统、 扎扎实实地予以实施。如科技创新制作、社会调查、科技发明。 通过开展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等的评选活动,从中发现人才,并予以培养,并对优秀作品、优秀人才予以推荐、表彰。有始有终地把科学探索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渗透到每一天。

五、发散思维,勤于研究

发散思维这一概念,早在1918年就已由心理学家武德沃斯提出,发散思维的培养不仅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创新就是不拘限于已有的结论和见解,而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结论和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学生的这种能力需要教师和辅导员大胆地鼓励与支持。发现学生有这样的潜质, 要精心加以保护,并及时予以诱导。如在学校一次科技活动中学校的一名科技辅导员发现一位学生想研究一种适合于在学校教室里既安全又快速清理班班通设备灰尘的产品,为老师和同学解决后苦之忧。辅导员觉得学生这种想法很好,于是,大胆地引导他,并给他提供资料、材料和技术,结果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学生创新出来一种用改装后的衣架套旧丝袜做成的清洁刷,使用很方便,清洁效果特别好,受到了师生的高度评价。 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提问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辅导员和学科教师应在学生中提倡“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独辟蹊径,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摘要: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科技辅导员,深深地体会到肩上重要职责。如何让自己的学生随时有一颗敏感的发现和探索之心,有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深根究底的精神,这对于科技辅导员来说,尤为重要。把科学的探索精神深入到学生心中,随时保持一颗发现科学,探索科学的敏感之心,才是成功的稳基石,科技创新教育的落实点。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生,科学探索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刘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51。

8.关于企业弘扬工匠精神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企业;工匠精神;弘扬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从而引发了社会诸多关注和思考,一时间各大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都在讨论“工匠精神”。笔者就在老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地弘扬及践行工匠精神进行浅谈。

一、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理念与工作伦理品质,它包含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一项简单机械的日复一日的重复性体力劳动,而是一种持续性的创造过程,是一个不断对技艺、产品进行提升完善的过程。精业与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世界工业强国的形成与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密切相关,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业过去一百年成功的钥匙,这种精神让“德国制造”声名显赫,让德国百年工业品牌扎堆出现,也让德国在欧洲经济一片困顿时能保持一枝独秀。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但中国制造给人印象是质量不高、价格便宜。这是因为中国很多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对严谨的工匠精神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实践。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话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二、企业如何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对国家经济发展、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员工个人技能提升都是无容置疑的正能量激励作用,但如何在企业具体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统一员工思想认识

工匠精神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工匠精神体现着专心、专注、专业的职业素养和精打细算、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体现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优秀品质,企业需要将它融入到研究、设计、生产、质量、经营、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之中,把热爱变为执念,把精神变成行动,在追求一种态度的同时,把产品和服务做得精益求精,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将工匠精神纳入企业文化建设阵地中极为重要,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员工牢固工匠意识。企业通过标语、宣传栏、条幅、报刊、会议等宣传方式,让员工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埋下工匠意识,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行动,甚至一些简单的口号,让员工能够对本职工作有更深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更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能够以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投入到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中。

2、加强员工技术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工匠精神需要精湛的业务技能,技能提升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教育。企业要重视员工技术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员工技术培训制度。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员工技术教育培训安排表,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专人负责实施,做到月月有学习、季季有教育,并及时对员工理论和实践技术教育情况进行记录、考核。并且在制定长效科学的学习教育计划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灵活生动地学习教育方式,抓住员工的学习兴趣点。如从单一的技术人员上课、全员考试形式,可适当变为员工每月轮流当一回“主讲人”,或者不同班组的员工进行互相技术PK比赛,又或者举办个寓教于乐的技术知识有奖竞赛等,从而活跃员工学技术的氛围,增强员工学技术的兴趣。同时,为了提高企业员工整体技能水平,还要采用不同形式对技术尖子“压担子”,通过技师讲堂、导师带徒、技能大师工作室、接班人培养等多种平台,发挥蓝领精英的领军作用,做好传帮带,让更多员工可以共享技术经验,进一步帮助员工快速成长。

3、大力开展技术比武,进一步锻炼员工技能。

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离不开人这一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即便是制造工艺水平非常发达的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也都需要靠一些技能水平相当高的人员从事这些手工劳动。因此在一些工艺流程复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化工生产企业而言,员工的技术素质对企业安全生产、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需要更多的平台,技术比武是集中展现技能、高手过招的好舞台。基于这一认识,以“锻炼岗位技能,提高技术素质”为目的的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在我单位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十余年,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不断深化、创新技术比武的效果和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员工参与,也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岗位能手,为提高岗位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含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4、拓展激励方式和渠道,提高技能人才自豪感。

企业在对技能人才进行奖励,既要有直接的物质奖励,如奖金和疗休养方式外,还必须重视其它激励渠道的开拓。因为在这个日益重视个人能力发展的时代,必须充分重视员工自我发展的意愿。在制度的设计上,必须提供专业发展通道和职务发展通道两条并存的通道,让优秀的员工拥有更多成长空间。

在专业发展通道的设计上,要完善技能评聘机制。企业都应该建立、完善职工的素质档案,实施职工素质目标管理评估体系,缩短了青年工人技术资格申报的年限,为广大青工晋升技能等级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在职务发展通道的设计上,可以建立技能人才信息库,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优先权。企业相关部门可以对历届技术比武中的获奖选手、技术尖子、日常工作中的技术能手等加强跟踪培养,促使职工岗位成才,更要提供跨岗位发展的优先权,要让那些综合素质较高、技术精湛的员工,在具备了职务岗位专业素质的前提下,可以提供比其他员工成为班组长、工段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甚至是领导岗位的优先提拔权,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员工学技术的积极性。

总之,工匠精神是现代工业制造的灵魂。李克强寄语芦山学子时指出:“工匠也可以成为大师!”。围绕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工匠精神,专心专注钻研技能,才能使我国成为技能人才强国。企业更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践行工匠精神,有效地激发员工学技术热情,增强技能人才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培养和选拔出更多高技能人才,从而为企业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付永守,《工匠精神》

[2]郑荣胜,《培育工匠精神的重大意义及现实路径》

9.“鹤壁精神”之我见心得体会 篇九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这个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城市精神的打造应遵循“植根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原则,“形神合一、相得益彰”原则,“独树一帜、突出特色”原则,“内外兼顾、双重导向”原则。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一面旗帜,对内要能够凝聚人心,对外要能够树立形象。打造出来的城市精神既要能够引导外界全面准确地了解城市、加深对城市的印象,从而提高城市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更要能够引导市民团结奋进、引领城市不断发展。

最近,市新闻媒体在公开征文,定义“鹤壁精神”,依据以上定义和应遵循原则,我认为鹤壁精神可归纳为“和谐、隽美、拼搏、尚德”。

和谐,是鹤壁精神的内在表现,是鹤壁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鹤壁孜孜追求的重要目标。每条大街上每个人脸上透露的笑容是和谐,全市上下团结奋进构建富裕、文明、生态新鹤壁是和谐,安居乐业是和谐,政通人和是和谐,荣膺全国社会治安优秀城市是和谐,获得“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和谐,幸福指数在全国各城市领先是和谐,公众安全指数在全省居首是和谐。

隽美,是鹤壁精神的外部表现,是鹤壁的客观环境的准确表述,也是鹤壁致力打造的形象标识。鹤壁名字美,山水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有被誉为“史河”、“诗河”、“北方漓江”的淇河;有峰峦迭嶂、山岚雾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云梦山;有文物古迹荟萃、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仙居的大伾山。一个总体面积不大的市有山有水有平原,工业农业旅游业全面发展,乐山乐水,美不胜收。

拼搏,是鹤壁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因煤建市,由一个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省辖城市靠的是拼搏;几易其址,逐渐成为富而美、富而强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靠的是拼搏;由一个小小山城搬迁到交通发达的淇河之滨成为一个滨河美城靠的是拼搏;由一个产业简单嬗变成发展循环经济,一座现代工业城市,并吸引世界百强、全国百强竞相投资的热土靠的是拼搏。

10.焦裕禄精神之我见 篇十

八(7)班张婉涵三等奖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或许已被大多数人淡忘的人——丛飞。

丛飞是一个歌手,他曾用自己的积蓄帮助过许多人。其中,有贫困山区的儿童,有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无法上学的孩童,有因长期患病导致家中一贫如洗的人······然而,当丛飞不久于人世时,却不见有任何一个被丛飞救助过的人去探望他。曾有记者问丛飞是否后悔花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帮助他人,却未能得到一丝丝的回报。丛飞笑着答到:“我不后悔,因为我从未想过受他人的回报,我只不过是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罢了!”

这不禁让我感慨万千!我曾以为这就是现在的社会——人们只懂得被帮助,甚至把这种帮助看做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人们不懂得去奉献、去回报。不过,我想我错了······

一天清晨,我和哥哥在公路上晨跑时。我看到一个老奶奶在过马路时,被一辆超速行驶的出租车撞倒在地。“不是吧!现在这个社会这么乱,每天因撞人逃逸的司机那么多,因抢救不及时而逝去的亡灵也那么多,难不成今天被我碰个正着?”想到这里,我急忙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对着车牌拍了好几张照片。拍完照后,我想到马路对面送老奶奶去医院,然而,哥哥却拉住了我,“别去,那个司机不会见死不救的,不信你看。”我顺着哥哥的手望过去,那个司机已经从车上下来了,他走到老奶奶旁边,不知对老奶奶说了什么后,便把老奶奶抱到了后车座上,自己疾步走到驾驶座后急忙把车开走了。过了几天,我在贴吧上看到这样一则帖子:“最美司机——用行动弥补过错,用行动拯救生命。”

事实证明,我错了,且错得离谱。在现在的社会中,或许有的人的确认为受帮助是理所应当的,但现在的我愿相信这只是少数人的想法,愿相信多数人会用行动去回报他人的帮助,弥补自己的过错。

11.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之我见 篇十一

为此,我们应该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及原因

精神化的语文课能“唤起人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探索的热情。”能让学生的心灵畅游于情感的花园,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的价值。然而在中考制度的调控下、在教材的帮助下、在长久以来的评课标准的引导下,传统的语文课堂成了标准零件的加工车间,语文教师则是熟练工人,切割打磨,轮番上阵,学生想像的翅膀终于无处可逃。他们过早地消失了童真,消解了童趣,在威逼利诱下学习,由“人”而为“非人”,成为一种容器,一种待加工的产品,受教育者丧失了自主意识,沦为考试的奴隶,教育的人文意义丧失殆尽。

造成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求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要求存在着偏差,影响了德育的实效。2.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与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规律存在着偏差,削弱了德育的感染力。3.社会现实与追求的社会理想和希望存在着偏差,弱化了德育的说服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德育渗透的思路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确立以体验生命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增强德育的针对性。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的教育性。长期以来,语文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机械地紧跟“形势”,过于空泛,没有能准确、充分地反映和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中学生成长的需求,使教育内容严重滞后。而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都迫切要求课程内容多色彩、大容量。新的语文教材应该说已基本达到了这个要求,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几百篇。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运用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1、在教育形式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教育形式的单调和封闭,也是影响中学德育效果的原因之一。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语文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神圣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尽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想意识总拘泥于传统的固定框架之内。中学生是生活在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中,与社会各方面进行着广泛的接触,思想观念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德育仅局限于课堂教育,势必难以适应中学生多角度的视野和全方位的思维。因此,在教育形式上应认真研究中学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中学生喜闻乐见和生动活泼的方式。一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想开放。二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延伸。

2、在教学方法上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转变。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注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基本道理的灌输,而忽视素质的培养和情感体念及情感发展,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3、在教育方法上做到“灌”和“导”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及自我意识,多被动接受,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压抑和扼制其创造性。新课程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个性。

12.焦裕禄精神之我见 篇十二

2007年作者开始讲授英语新教材。四年的教学与研究, 积累了点滴贯彻《新标准》主导思想的拙见, 现就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同步训练的教学过程总结出来, 不以为丑陋, 以请教于大家。

一、听 (Listening)

分精听和泛听两部分。虽然陕西省课改后第一年 (2010) 高考试题中将未涉及听力试题, 但平时的听力训练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听、说、读、写——语言的四大基本技能是相辅相成、相互转换、不可分割的。在日常教学中, 可以把配套同步听力、教材中的听力、及课后的听力练习作为精听材料, 采用多次重复加分隔暂停的方式来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听清楚绝大部分内容;泛听部分内容则包括每周末晚上的英文原声电影欣赏、课堂穿插的小故事及著名英文演讲等等, 起初可能半数以上学生能听懂一半以上的内容, 或只能抓住大概意思, 这个没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会慢慢地适应并习惯这种训练。但要求所选材料语音纯正、语调优美, 语速正常,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说 (Speaking)

在中学英语日常教学中, 我们往往只注重了听和读, 即语言学习中的输入, 而忽略了它的另一方面, 也是更高层面——说——语言的输出能力的培养, 这往往表露为“哑吧英语”, 它也阻碍课堂上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英语《新标准》“说”部分, 包括每单元中的Talking, 它是重点, 可采用分组讨论 (Talk in groups) 、个别汇报 (Report) 、学生与学生对话 (Student to student’s dialogue) 、老师与学生问答 (Teacher-students’Asking&Answering) 、等多种形式, 并以课前三分钟的Daily Report, 还有周一的电影回顾、周二的English Camp等等来加强“说”的训练。English Camp可以采用自由对话、短剧表演、演讲、演唱等多种形式, 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开口说, 大胆说, 不论说的质量如何, 先要有说的、敢于说, 然后再逐步地提高。

三、读 (Reading)

同样包括精读和泛读两部分。每单元中的Reading and vocabulary当为精读, 不仅要学生能快速阅读, 找到要点和梗概, 且要全面理解, 特别是其中所涉及到的语法、句法、词汇及习惯用法等, 教师不仅要讲, 而且要讲全面、讲系统、讲透彻, 但要改变初中阶段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 反对从英语到汉语的一一对应翻译, 尽量用英语解释英语, 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词义, 在语言环境中掌握用法, 力求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开发。泛读内容包括:Student’s book和Workbook中每单元的Integrating skills中reading及同步阅读教材, 及相关的课外读物, 重点在于提高阅读速度、扩大知识视野、增强概括、提炼能力。在学生阅读过程中, 教师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解释, 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四、写 (Writing)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近年来, 随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 高考试题中的补全对话题和陕西省2010年高考将新增的任务型阅读填空题, 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也考查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这样, 加上原来的单词拼写, 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题型, 高考对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考查力度明显加大了;而且, 学生必须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来展现自己对所给信息的认知程度, 还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 它是创造性劳动, 体现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所以要求最高, 自然成了考试中拉开区分度的题型。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考试中试卷上的写作部分, 能写出好文章, 得高分, 并非易事。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加强写作训练尤为重要。每周一次的写作练习, 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内容, 强制完成, 并全面抽查、当面批改、集体讲评。可以把较突出的学生作文作为范文, 让大家鉴赏, 并问学生有些地方能否再加以修改或补充使之更好?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集体参与, 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的语言反应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为保证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同步进行的效果, 促进学生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 步步为营, 打好基础, 教师应该经常性地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并在每一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听写, 内容包括:1、单词。2、词组。3、句子。4、汉译英 (包括本单元重点的句型结构和语法项目) , 前三项用英语, 一般读三遍, 要求学生听清楚内容, 然后把听到的写下来。这样不仅检查了读和背, 也检查了学生听的能力;翻译则是把所学知识综合起来灵活加以运用, 难度较大, 可给出适当的提示。一般情况下, 学生完成之后教师立即给出正确答案, 并让学生对照之后提出问题并予以回答, 通常不一定统一答案, 只要正确即可, 鼓励学生多向思维、灵活运用知识。

总而言之,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 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只是高标准、严要求、大视角、全方位地把学生“击活”——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忙起来、乐起来, 才能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摘要:英语新课标的实施为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 对教学理念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新课标实施后, 英语教学的技能进行了描述。

上一篇:走进大自然满分作文下一篇:个人学习周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