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精神

2024-10-19

战斗精神(8篇)

1.战斗精神 篇一

激发练兵动力 强化战斗精神

同志们,做好战斗精神准备,是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的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任务之一,新的《政治工作条例》、《基层建设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围绕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作为一名海军官兵,优良的战斗精神是其信念、斗志、品格和情感的综合反映,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对于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极为重要。但当前有部分同志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如:当前建设信息化海军和科技强军的力度不断的加大,再多强调培育战斗精神有点小题大做了、战斗精神一打就有等。之所以存在这些模糊认识归根结底是对战斗精神的作用意义和内涵的理解不透,因此本节课我将从什么是战斗精神、其作用意义如何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给同志们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战斗精神的本质、特点和内涵

(一)战斗精神的本质

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作为军事术语,特指官兵和部队从事军事、战争实践的良好精神气质,是军人和军队的总体精神面貌与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在敌我对抗矛盾运动中动员起来的一切思想、情感、热情、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聚和升华,是忠于、军心、士气、斗志、勇气、胆量、毅力、气节等精神要素的总和。战斗精神在军人的精神因素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渗透在军人的一切活动之中,贯穿于战斗的全过程,处于军人精神世界总开关的位置,隐含着行为方式诱导功能,起着方法指引和信念支撑作用,是构成军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从本质上讲,战斗精神是官兵和部队打胜仗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包括:战争立场、战争态度、战争欲望、战争热情、战争作风、战争意志、胜利信心、纪律观念等等方面。相对于武器装备而言的,是对战争中人与物关系的再深入、再确认。所以说,战斗精神是战争中的活力源头,抓住战斗精神与武器装备的关系,也就抓住了战斗力的根本。

历史经验证明,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不但可以弥补武器装备上的不足,而且能使现有的物质力量充分发挥出最大效益,甚至对战斗的胜负起到决定性作用,创造以劣胜优的战斗奇迹。如: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中,阿根廷飞行员驾驶比较落后的“超军旗”攻击机,在海浪高达10米的恶劣条件下贴着海面飞行,凭着熟练的飞行技术,顽强的战斗作风,机智避开了英军雷达的严密搜索,仅用30秒就将有全套现代装备、被英皇家海军引以骄傲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击沉。

(二)战斗精神的特点

1、是政治性。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斗精神同其他战争力量一样,是为政治服务的,其根本指向是国家、民族、阶级、政党的政治目标。我们强调战斗精神,就是为了准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战。在新的形势下,听党指挥、服从战略全局,是战斗精神的最高要求和根本属性。

2、是目的性。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一支军队如果仅仅是为了保存自己,不是为消灭敌人而存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正因为战斗精神目的性强,所以要求反对一切“盲动”和“冒进”,反对逞匹夫之勇,反对“英勇的愚蠢”,要求科学的战斗精神,把勇敢与纪律结合起来,把勇敢与正确的计划结合起来,把勇敢与智慧结合起来。

3、是对抗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战争是意志和心理的对抗,是迫使对方服从自志的行动。因此战斗精神的准备和发挥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必须用己方的意志征服敌方的意志。

4、是能动性。“狭路相逢勇者胜”,高昂的士气和勇猛杀敌的精神对夺取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战斗精神往往可以弥补军事技术和装备等物质条件的不足。

5、是传统性。战斗精神首先表现为民族精神。人民军队在历史上能够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勇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凝聚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捍卫独立的民族精神。同样,部队所经受的战斗锻炼、军队在历史上取得的荣誉,一支光荣部队的番号和旗帜等,都会成为战斗精神的源泉。

6、是时代性。战斗精神具有永恒的基本内容,又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必须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战斗精神培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

(三)战斗精神的内涵

1、战斗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性内涵。战斗精神是官兵认知、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体。军人对战争性质、对作战重要性的认识、对自身战斗作用的认识,是战斗精神形成的基础;对国家、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等情感,是战斗精神的内在动力;在军事活动中所体现的坚强、坚韧、坚定的心理品质,是战斗精神的主要内容。这三个层次相互依存有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战斗精神来自于军事战争实践,反映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战争是一种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的特殊社会活动形态,战斗精神的内容势必随着军事战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技术决定战术,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改进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斗精神内涵的变化。在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等各个不 同时代,战斗精神具有不同的内容取向和表现特征。如:我国古代的兵家就曾以“仁、礼、勇”为武德理想。孙武曾指出:为将者应有“智、信、仁、勇、严”五德。在现代条件下,战斗精神的概括更是丰富多彩。一般说来,战斗精神涵盖振奋的军心士气、勇敢的战斗作风、顽强的对抗意志、强烈的备战观念、自觉的纪律约束、能动的创造精神诸多方面。

2、从我军的发展历程看,战斗精神具有鲜明的特征。历史上的“井冈山精神”、“上甘岭精神”、“老山精神”,毛主席、邓主席概括的“两不怕精神”、“五种革命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无不体现人民军队英雄本色。我们今天所要弘扬的战斗精神,大体来说,有六个方面:一是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坚定政治信念;二是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信心;三是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四是讲求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五是严守纪律、团结协作的战斗作风;六是处变不惊、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概括起来说,就是江泽民同志所说的——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从未来战争的特点看,战斗精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许多显著特点,要求官兵必须具备较强的战斗精神。一是受制因素复杂,即是激烈的军事斗争,也是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斗争,参战官兵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和法纪观念。如:在海湾战争中,许多伊拉克士兵面对美军的“先进武器”不战自降,有的甚至一看到美军的无人驾驶飞机、预警飞机就跪倒在地,使美军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伊军的惨败,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缺乏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二是武器的杀伤和毁坏力大,战场环境艰苦惨烈。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中,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大众媒介为主力、网络为平台的现代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的加入,战斗精神在新的起点上的攻防对抗空前激烈,势必对官兵的战斗精神产生不确定的影响,因此,参战官兵必须具有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三是敌方为配合军事打击将实施全方位的心战宣传,企图动摇我军士气,参战官兵必须具有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如:同样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充分利用现代高技术手段,对伊拉克军队实施了“急风骤雨”式的心理攻击。美军的“海湾之声”无线广播电台从地面和空中每天播音达18个小时,持续20多天;运用多种飞机和火炮,共向伊军投放了33种不同内容的2900万成份传单,伊军在美军强大的军事打击和心理攻击下,意志崩溃,士气低落,成群结队投降、逃离,以至于“共和国卫队”、“萨达姆敢死队”等部队在一夜之间“蒸发”了。四是我军武器装备与强敌相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总体上将处于劣势,参战官兵必须具有不畏强敌、扬长避短、忙乱劣胜优的信 心;五是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空前加大,人的“智力”因素在人与武器结合中占首要位置,参战官兵必须要有很强的科技素质,能熟练使用高科技武器;六是未来作战将是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联合作战是基本样式,参战官兵必须要有服从大局、全力制胜的思想观念。

二、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未来作战要做好战斗精神和武器装备两个方面的准备。铸造过硬的战斗精神,是战斗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夺取未来高技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一)从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看,精神因素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物质因素决定着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战斗精神则是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因素。大家知道,军队是由许多人组成的,许多个人一旦构成整体,其力量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会产生新的力量,这种合力是个人力量的综合放大,战斗精神正是起着这种放大的作用。恩格斯在评论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骑兵时指出:“勇敢和必胜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他认为,两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在发生冲突的紧急关头,谁在精神上表现得更勇敢,谁就可以赢得优势。列宁认为:“在任何战争中,胜利归根到底是由在战场上流血的群众的情绪决定的,士兵们确信战争的正义性并且意识到必须为了自己弟兄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会使他们斗志昂扬并且能忍受空前的艰难困苦。”斯大林也说到:“赢得战斗胜利必须依靠军人的智慧和勇敢,指挥员高超的指挥艺术。”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要发扬勇敢战斗精神,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并一再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这些重要思想和精辟论述,以崭新的世界观、历史观、战斗观,深刻揭示了战斗精神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

(二)从我军发展历史看,战斗精神是我军从小到大、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我军组建以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我们在武器装备上都不如敌人,但不管是国民党军队,还是美国佬、日本鬼子,都被我们打败了,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加大炮”的历程。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人民军队有听党指挥、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军没有顽强的战斗精神,能由小到大走过那么多艰难困苦的岁月,最终取得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吗?如果没有这种战斗精神,当年的红军战士能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渡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最终胜利会师吗?如果没有这种战斗精 神,“郎岈山五壮士”能够成功牵制日军主力这么长的时间吗?如果没有这种战斗精神,我军也不会涌现出那么多象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式的战斗英雄。正因为有这种战斗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军在武器装备、技术等物质条件上的不足,成为了战斗力的“倍增器”。正如毛主席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所指出的: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子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毛主席讲的这个“钢”指的是武器装备,而这个“气”,就是指的战斗精神。这个优势,过去管用,现在管用,就是今后武器装备有了新的发展,仍然管用。“部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所形成的战斗力,是任何先进武器装备都取代不了的。这是永远不可改变的真理,(三)从当今世界军事变革发展态势看,各军事强国都把培育战斗精神摆在军队建设的突出位置。

我们知道,美军特别重视武器装备建设,其实它也特别重视人的精神作用。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曾发表过一次著名的讲演辞,其主题就是“责任、荣誉和国家”。他在演讲中说到:责任、荣誉、国家,三个神圣的词指明了你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和努力方向。军人不同于常人,更需要具备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献身。你们的使命始终如

一、坚定不移、不可违背——即赢得战争。军人生涯中的其他一切都不过是献身精神的必然结果。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退役将军厄尔就提出了“震慑理论”,其核心是“把寻求影响敌人意志作为压倒一切的目标”,在削弱敌人的战斗能力和能力的行动中,贯彻“震慑”思想,以摧毁对方的战争意志,美军用“震慑”理论指导伊拉克作战,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而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力不及北约的1/39,实力不及北约的1/96,武器装备差距悬殊,然而和北约作战78天,整个民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保住了90%的人员和装备,击落了包括F-117在内的各种飞机110多架,靠的就是全民族战斗精神的支撑。

美军在总结海湾战争时进一步认识到“能赢得这场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机械或技术,如果部队无斗志、素质不高,那么,给这样的部队配备最现代化的导弹和激光制导武器也毫无意义”。其它各国也是如此,如:享有盛誉的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以色列“梅特卡尔”特种部队、美国绿色贝雷帽部队、印度伞兵特种部队、德国边防第9反恐怖大队等,都十分重视野战条件下生存能力和不怕艰难困苦战斗意志的锤炼,刻意在荒漠和原始森林中进行极其艰苦的野战生存训练,有人将其称为“兽营”训练。日本自卫队在制定建军计划时,明确把精神教育列为其教育训练重点之一,制定了“自卫官精神准则”;德国国防军在90年代的发展设想中,把军官、士官的“精神领导能力”作为衡量其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最近世界上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给我们有两点深刻的启示:军事技术成为物质领域的制高点,战斗精神成为精神领域的制高点,越是高技术战争越需要战斗精神。其原因为:第一,高技术战争笼罩着一层高压恐怖的烟云,高技术兵器的精确性和杀伤力,作战的高密度和快节奏,空前加剧了参战人员心理应激反映,增加部队的紧张恐惧心理,削弱官兵的作战热情和战斗意志。第二,高技术战争的指导更加注重剥夺敌方的对抗意志,战争指导者力求将有限的军事打击和强有力的政治、心理攻势结合起来,争取瓦解对方意志达成战略目的。第三,高技术条件下的军事技术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现代战争具有“不对称性”、“快速决定性”,特别是在“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不对称作战中,战斗精神的地位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和突出。

因此,全体官兵必须要注重培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势,坚定敢打必胜的充足信心,磨练沉着果断的心理素质。因此,强化战斗精神,加紧做好战斗准备,真正从政治上、思想上、心理上形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优势,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2.战斗精神 篇二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胡风的文艺思想, 他提倡作家高扬主观战斗精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借鉴五四文学革命和外国经验来关注民族形式问题等无疑都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尤其是高扬主观战斗精神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本文试图在具体阐释这个精髓的同时探索其对今天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主观战斗精神的提出

早在五四时期, 鲁迅就在《南腔北调集 ·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说:“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是在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得注意”。鲁迅对国民性的洞悉和批判是彻底的, 不留情面的。胡风深受鲁迅影响, 始终以鲁迅所开创的五四启蒙精神搏击历史和现实的黑暗, 感受人生和心灵的苦难。1945年1月, 胡风在《希望》创刊号上发表题为《置身在民主的斗争里面》, 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精神奴役的创伤”这一命题。他说:“人民……虽然体现着历史的要求, 但却是取着千变万化的形态和复杂曲折的路径;他们底精神要求虽然伸向着解放, 但随时随地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来的精神奴役底创伤。”

知识分子要如何医治他们的精神创伤呢?这就出现了他的理论精髓:“主观战斗精神”。1“主观战斗精神” 的理论最早见于胡风1935年5月26日发表的《什么是“典型” 和“类型”——答文学社问》一文, 在1940年的《今天, 我们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一文中, 对其进行了集中论述。 后来在1945年的《置身在民主的斗争里面》又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应该说, 在胡风的文艺理论中“主观战斗精神” 和“精神奴役创伤”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在胡风看来, “文艺并不是生活的复写, 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东西须得是作家从生活中提炼出来, 和作家的主观活动起了化合作用的结果。文艺不是生活的奴隶, 不是向眼前的生活屈服, 它必须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 能够有把生活向前推进的力量”。2即在再现现实的基础上融入作家的主体性精神感受, 在文艺来源于生活, 反映生活的基础上使文艺进一步高于生活。胡风反复强调, 要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必须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实现创造主体和创造对象的“相生相克”。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深入历史, 深入现实的人生内容, 深人人的灵魂, 达到思想力与艺术力的统一。这些观点继承了五四以来的个性解放传统, 突出作家的独立人格, 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强调文艺有其特性规律, 突出作家在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着力探讨创作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复杂关系, 坚决维护文艺创作的精神活动本质、自由精神特质。

二、“主观战斗精神”批判的对象

胡风对自然主义、机械主义、性灵主义持批判的态度。 胡风认为文艺应该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 作家要走一条进步的道路, 要替人生服务, 而现实创作中存在着很多达不到这种精神的情况。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作品只是描写身边的琐事, 像张三李四吵架吵得如何发怒, 或者王五被狗咬了怎样疼得难堪;还有些作品冷静地描写了一段污秽或平庸的生活。“但这些不过是生活现象的留声机片, 失掉和广大人生脉搏的关联;既没有作家地向着人生远景的热情, 又不能涌出息息动人的生活真情。这是对于生活现象的屈服, 不能够提炼生活也不能够推动生活, 无从得到文艺作品应该得到的力量”。3公式主义是从一个固定的抽象的观念引申出来, 不顾实际生活的千变万化的情形, 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把这个固定的看法套将上去。“不从活生生的生活内容来抽出有色彩有血液的真实, 只是演绎抽象的观念, 那结果只能把生活凝成死板的模型, 干燥的图案。不能把握活的人生, 那就当然不能创作出活的文艺作品了”4。还有一味表现作家个人情志和个人性灵的性灵主义, 都是胡风批判的对象。胡风强调作家的创作主体性, 强调作家要发挥主观精神, 只是描写琐碎事件或是口号式的作品, 消极保守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不成功的表现, 都需要批评和改进。

但当时的抗战的时代背景又要求着作家描写民族战争中的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 甚至越琐碎越能打动人, 越能引起同情;要求作家写农民的反抗, 就是要定规的写农村的衰落和地主的压迫, 接着是农民的觉醒和反抗, 并且这样的创作方法是得到当时意识形态领域认可的。所以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被认为与当时的时代精神有着一定的冲突, 但胡风一方面坚持文学创作的主体性, 另一方面也是坚持民族革命战争时期的文艺创作主题的基本方向的。

应该说, 胡风的文艺思想是对当时文学的冷静、理智的思索, 是符合当时社会条件的一种理想化文艺思想。一方面, 他从当时的国情出发, 针对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强调“突进”——作家对客观生活的突进, 投身抗战洪流, 为祖国而歌。另一方面, 为使文学不至于失去“文学性”, 他又强调“结合”——作家的思想、感情、精神与客观现实的拥抱、结合。他继承了鲁迅创作中的那种启蒙意识和战斗精神, 在文艺为政治左右的急流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希望在救亡与启蒙、个性解放与民族解放、文学的“工具性”与“文学性”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不幸的是, 中国现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征和战斗品格, 文学从不曾获得独立的地位, 从创造社开始, 到30年代的左联, 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 5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一直到文革时期的“样板戏”, 文艺始终都是政治的工具。一代代的政治界、 文艺界领导人都在极力清除阻挡在“文艺政治化”道路上的绊脚石, 先是左翼外部的文研会和自由主义, 后又转到左联内部, 王实味、丁玲、陈企霞、俞平伯……胡风的文艺理论也不可避免地被碾碎在“文艺政治化”的车轮之下。

三、“主观战斗精神”的特点

反复强调, 要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必须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实现创造主体和创造对象的“相生相克”。他认为 “:在现实生活上, 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和发现需要主观精神的突击; 在诗的创造过程上, 客观事物只有通过主观精神的燃烧才能够使杂质成灰, 使精英更亮, 而凝成浑然的艺术生命。”5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深入历史, 深入现实的人生内容, 深人人的灵魂, 达到思想力与艺术力的统一。这些观点继承了五四以来的个性解放传统, 突出作家的独立人格, 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强调文艺有其特性规律, 突出作家在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着力探讨创作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复杂关系, 坚决维护文艺创作的精神活动本质、自由精神特质。于是, 胡风提倡的现实主义, 不仅要描写现实生活, 也要描写人的心理状态, 人的精神世界;必须以人为本, 以对血肉的现实人生的感受为起点, 靠用脑, 靠学识、才能和技巧, 更靠感情、意志、人格乃至生命, 这样才能完成作家和对象活的生命运动, 真正创作出“为人生” 的作品。

3.谌宏昌:战斗精神永不忘 篇三

“军旅生活留给自己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是战斗精神永不忘。”谌宏昌如是说。

一身上白下黑的网球运动行头,显不出谌宏昌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那手里拎着的一个文件袋和那个也不怎么显眼的玻璃茶水杯,才使刚从网球场上走出来的谌宏昌的确与众不同:稳健的步伐,抖擞的精神,总是带着微笑又透露出刚毅被晒得黝黑的脸,才是他最贴切的一张身份证。

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浑身上下似乎有使不完劲儿的谌宏昌选择了学打网球。依然在网球场上展示当年那种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如无意外,每天上午最精华的时段,都被他安排用来摸索、探讨、训练网球,而且风雨无阻。他说打网球不仅锻炼身体,而且是军人战斗作风的一种自然延续和另一种形式的表达与体现。挥拍球场,军人的那种刚硬作风便一览无余。由于长时间在网球场上奔跑,他那经过拉练的双腿,似乎比原来还要硕健。

“打网球对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很高,能使我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团结战斗状态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这和我们军旅生活的要求是一致的。” 谌宏昌说的其实正是他长期作为部队主要领导为之追求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现在他虽然退休了,但一点也不愿意将这种太深的烙印从自己的生命里清理出去,那种由习惯和信念经过军旅40年时间混合而成的追求和向往永远不会改变。

为庆祝建军八十周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和喜迎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贵州省军区老年书画研究会正忙着组织书画作品去参加“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书画展”。谌宏昌应邀写了好几幅,其中一幅刚劲地写下16个大字:“爱党忠诚、爱国奉献、爱军精武、爱岗敬业”,高度浓缩了一个军人、一个将军的爱党、爱国、爱军情结,成为了谌宏昌一生军旅生涯的真实写照。他虽离开了战斗岗位,那战斗的精神、战斗的激情并没离开他。

在谌宏昌那里,记者直觉感到他退休后生命的另一种升华,那种执著、奋争的精神,那种生命固有的铿锵的节律,使他依然像一个战士那样,行走在自己生命的征途上。谌宏昌说:“休息了、环境变化了,但是,战斗作风、拼搏精神不能丢。”也许,这就是人民军队所向披靡的灵魂所在吧。

4.战斗精神培育教案 篇四

“故善战者不在少,善守者不在小,胜在得威,败在失气”(《淮南子》)。高昂的士气、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历来是战斗力构成的重要内容,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有力保证。着眼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强化战斗精神。

一、战斗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任何一支军队,如果没有精神的激励,没有高昂的斗志,战斗力就会大大下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我们迎接世界军事变革大潮冲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召唤。

1、为什么要培养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部队的灵魂,是战斗力的决定因素之一,是英勇善战,敢打必的力量源泉。

2、什么是消防战斗精神

消防战斗精神是消防官兵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融合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战斗精神的本质:从本质上讲,战斗精神渗透在军人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军人理想信念、勇气、意志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是战斗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支军队战胜敌人、履行使命、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3.现阶段我消防官兵战斗精神的锻造面临怎样的考

验?

在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下,有的同志职能意识淡化,战斗激情不再像战争年代那样强烈;还有的同志甚至抱着“与己无关”的思想,觉得当几年兵就退伍,缺乏当兵打仗的信念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二、怎样培养官兵的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保证,强化战斗精神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客观需要。我们在强化战斗精神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客观辩证,坚持求真务实,切实抓住命脉,从而瞄准差距,有的放矢。

(一)培养战斗精神核心在于强化精忠报国、赤诚奉献的政治信念

如果说战斗精神是战胜敌人的思想根基和精神支柱,那么强烈的报国奉献热忱就是战斗精神的基础和动力源。现代战争之所以更加注重心理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心理战能够有效地摧垮对方的精神和意志,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因素的“软杀伤力”甚至比单纯军事打击的“硬杀伤力”更有效。因此,培育战斗精神核心要放在锻造不畏强敌、甘洒热血卫祖国的政治信念上。《孙子兵法》云:“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以之生,民弗诡也”(《计篇》)。说的是只要开发利用好战争正义性资源,就一定能赢得民心、军心,获得深厚的战争伟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战备形势教育,深刻揭露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和强敌干预的险恶用心,充分认清我军是祖国安全和统一的坚强捍卫者,时刻把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始终不渝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只要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就能慷慨赴战,决战决胜。

(二)培育战斗精神关键在于强化指挥员战斗意志

战斗精神是由指挥员和战斗员的信念、情感、意志、作风等融合并升华产生的一种内在力量。指挥员的战斗精神、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必然对部队的军威士气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于各级指挥员来说,同样需要把培养战斗精神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在培育战斗精神之中,各级指挥员要找准自身的角色,既要作为组织实施者,又要成为参与者;既要抓好士兵战斗精神的教育培养,又要抓好自身这个重点。要主动查找与战斗精神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刻苦钻研军事高科技知识,紧紧抓住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有利时机,强化带兵打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锤炼一往无前、顽强拼搏的战斗意志,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培育战斗精神落脚在于精神力量物化为强大的战斗力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曾指出:“斗争是双方精神

力量和物质力量通过物质力量进行的一种较量。不言而喻,在这里不能忽视精神力量,因为正是精神状态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血火战场无亚军,狭路相逢勇者胜,胜负就在一念之间,向前一步就是胜利,后退一步就是失败,战争的特性要求我们只有牢固树立起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和不畏牺牲的战斗意志,才能实现无往而不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官兵在本职岗位上勤奋自学、实践成才,激励他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特别是军事高科技知识,学习与军事斗争相关的政治、法律、历史等等,为提高“打赢”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二是要引导官兵脚踏实地,刻苦训练,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实现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武器的作战效能,要加强针对性、适应性演练,苦练新技能,掌握新装备,研究新战法;三要大力培养官兵讲求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坚持用科学态度分析战争,用科技知识驾驭武器装备,用科学方法指导作战,把勇敢精神与科学态度有机结合起来,努力锻造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全能战士”。

三、实践的磨砺迸发必然的跃升

精神本自磨砺生。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对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的培养,我们不但要学习和继承过去好的做法,而且要结合新的实际,从内容和形

式上不断创新,使之融入军事斗争准备的具体实践,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为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在平时约束规范中积淀

1、适时搞好教育引导。围绕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和凝聚军心鼓舞斗志,采取多种途径,深入扎实地抓好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我军根本职能的教育,切实回答和解决好官兵头脑中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使部队上下形成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

2、注重加强摔打磨练。培养铸造官兵的战斗精神,要始终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练就官兵的高素质、高技能和过硬的体魄,提高部队抗疲劳、抗眩晕、抗饥饿等耐力和意志,培养官兵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扭住从严治军不放松,把从严治军贯彻落实到部队建设的全过程,通过狠抓条令条例的贯彻落实,引导官兵从一点一滴努力养成,自觉按照条令条例规范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确保部队的高度集中和统一。

3、搞好光荣传统熏陶。我军的优良传统具体体现了我军的性质和宗旨,体现在政治、军事、后勤和装备建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极为丰富。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用优良传统和英模典型的先进事迹教育部队,熏陶官兵,就能更好地锤

炼和激发我军新一代官兵的战斗精神。

(二)在重大军事行动中检验

在此之中,一是要注重追求效益,正确把握拼命精神与科学精神,向科学要战斗力,要引导官兵自觉用科学态度分析研究未来战争,用科学知识驾驭武器装备,用科学方法搞好训练,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二要坚持在遂行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锻炼官兵,克服怕苦思想和畏难情绪,使他们在高度紧张和危急关头,仍然能够保持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斗志,树立起战胜强敌的信心和底气,迎接各种艰难困苦的挑战,勇于接受各种考验。三要重视实效,坚持从作战要求出发,把战斗精神培养与重大军事行动的完成连接起来,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水平作为强化战斗精神的根本出发点。

(三)在经受心理熔炼中跃升

5.培育战斗精神的思考 篇五

战斗精神是作战集团或战斗单元在执行作战、训练及其它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是政治觉悟、情感意志、素质能力等浓缩升华并外化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德国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说:“胜利通常产生于各种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优势。”而“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刀刃。”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也认为,物质因素决定着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战斗精神则是把可能变为现实的决定因素。新世纪新阶段前培育和强化战斗精神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承优良传统,强化以劣胜优的战斗精神。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武器装备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而人的战斗精神则直接影响着战斗的结果。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就是战斗精神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战斗精神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包括高昂的战斗士气、坚定的革命信念、勇敢的战斗作风和创新的进取精神等等。战前官兵的战斗精神准备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培育战斗精神,是我军建设以一贯之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军战胜一切强敌和困难的法宝。培养战斗精神,一靠教育,二靠在艰苦的环境和严格的训练管理中磨砺。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战斗精神一直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长期革命战争我军能够以劣胜优,以弱胜强,能够以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靠的也是我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我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上,战斗精神都显示出巨大威力。当前培育和强化战斗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实践中所形成的战斗精神,强化我军以劣胜优的战斗精神,认识到虽然与强敌相比我们的武器装备相对而言有所落后,但是要认识到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特别是要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使我军敢于以劣胜优的战斗精神能够在新时世纪新阶段得以发扬广大。

二、打牢思想根基,强化树立军魂意识的战斗精神。

弘扬和培育战斗精神,最根本的是使大家弄清“听谁指挥、为谁而战”的问题。不断强化“军魂”意识,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是激发战斗精神的关键,必须把强化“军魂”意识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定不移地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和行动,打牢官兵与党同心同德、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确保执行党中央的号令不折不扣,坚决抵制“军队国家化”、“军队非党化”等错误思想。军队是为准备打仗而存在的,一心谋打赢是军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进行战斗精神教育,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忠实履行我军职能使命出发,充分认识到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打牢“军队永远是个战斗队”的思想根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军的使命就是要维护好这一战略机遇期,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到我军所面临的复杂安全环境,特别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有关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一系列决策指示上来。总之,打牢军魂意识的思想根基,是强化战斗精神的内在要求。

三、牢记肩上使命,强化具备实战标准的战斗精神。

强化战斗精神,首先应当认真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主席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认清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稳定的新使命,激发和强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强化具备实战标准的战斗精神,培养和强化讲究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到学习高科技、掌握新装备的实践中,形成用信息化知识武装起来、以智能素质为支撑的新时代的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勇敢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时代进步了,战争形态发展了,培育战斗精神也应与时俱进,既要防止和克服“武器制胜论”,更要注意避免和消除“唯意志论”,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战斗精神,注重把信息知识、技能与高昂的战斗精神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大力弘扬战斗精神。未来战争将是高技术的比拼,更是高强度对抗的心理较量。战争的激烈性、残酷性、毁伤性增大,信息战、心理战、舆论战等多种作战样式运用于战场,对参战人员的信念、意志、士兵和心理考验更加严峻。弘扬和培育战斗精神,必须牢固确立“真打实备”的思想,按照训练大纲规定的训练内容抓落实,把训练标准具体到个人,落实到末端;要到近似实战的环境条件下摔打锻炼部队,加大训练难度、强度和险度,把对手设强,把情况设“真”,在恶劣复杂的环境中培养顽强作风和坚韧意志,真正经得起未来战场的考验。检验部队工作的标准也只有一条,就是平时准备好、战时打得赢。只有时刻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强化树立实战标准的战斗精神,才能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也方能在战时拉得出,打得赢。

四、立足现有装备,强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军队遂行作战任务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传统战争已经向现代战争转型,传统的战斗精神正面临着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挑战。高技术兵器的精确性和杀伤力,作战的高密度和快节奏,以及新的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都会影响官兵的战斗意志。我军武器装备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与强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培养官兵敢打必胜信心,要激发他们掌握技术、驾驭武器、改善装备的意识,要激励他们树立立足现有武器装备战胜强敌的信心,更好地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不仅要抓“勇”的培养、“力”的训练,还要抓“智”的增长、“技”的掌握,引导官兵努力成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知识型军人。现代化条件下战争的形态、手段和装备虽然发生重大变化,但人的战斗精神仍然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高技术战争中的决定因素仍然是人。”装备、技术在现代战争中虽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没有降低战争对人的精神因素的要求,相反,越是高技术战争,越要求官兵有驾驭装备、掌握技术的信心和勇气。技术装备本身就是人的力量的物化,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现代武器装备,都离不开人的战斗精神作支持,要强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现有装备战胜强敌的战斗精神。

五、不怕流血牺牲,强化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精神。

6.唱响军旅歌曲 强化战斗精神 篇六

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管理大队13队副队长 程 洁

前不久,为了配合“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教育活动,研究生管理大队组织了一次队列歌曲比武。活动中,大多数同学态度端正,认真学唱,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不爱学,也不爱唱。作为军人,为什么不爱唱军歌?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一些同学不同程度地存在模糊认识:有5.6%的同学觉得军旅歌曲开口“钢枪”闭口“战场”,不像流行歌曲那样有情调,有6.3%的同学感到军旅歌曲全是些大道理,不亲切,不像流行歌曲那样贴近生活;还有3.8%的同学认为提升战斗力主要靠高科技,靠信息化,军旅歌曲唱得再好也没多大用。这些认识对不对呢?唱军歌到底有没有用?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块来探讨这个话题。

一、我军军旅歌曲的特点

我军的军旅歌曲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革命性、战斗性、豪迈性和时代性。1.革命性

我军的军旅歌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抒情歌曲,如《十五的月亮 》、《说句心里话》、《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第二类是队列行进歌曲,如《我是一个兵》、《说打就打》,《严守纪律歌》等;第三类是部队生活歌曲,如《军营男子汉》、《当兵的历史》、《潇洒女兵》、《我的老班长》等。尽管这些军旅歌曲内容各异、风格多样,但仔细分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革命性。

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中唱道,“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人民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强调了我军是人民的子弟、人民的武装。

再如《跟着共产党走》,唱道,“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歌中描述了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传递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即使是旋律比较柔美的军营抒情歌曲,也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今年年初,总政治部向全军下发的战斗精神队列歌曲的试唱作品中,有一首《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别怪我仍保持着冷峻脸庞/其实我既有铁骨也有柔肠/只是那青春之火需要暂时冷藏/当兵的日子既短暂又漫长/别说我不懂风情只重阳刚/这世界虽有战火也有花香/我的明天也会浪漫得和你一样”。是的,我们军人又何尝不想欣赏花香、享受浪漫呢?但是,军人这一特殊身份,赋予了我们神圣的职责和使命,让我们甘愿为了国防事业挥洒青春、默默奉献。思想性、革命性从哪里体现?不就是从这些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的歌词中得到体现吗? 2战斗性

为了说明军旅歌曲的这个特点,咱们先听一听《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是诞生在抗战时期我军的一首代表歌曲。听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我想,要是咱们也处在那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听到这首歌一定也会热血沸腾,义无返顾地奔赴抗日前线,狠狠地打日本鬼子。军旅歌曲能够激发出我们这种强烈的战斗意志,就是因为它具有鲜明的战斗性。3.豪迈性

军旅歌曲内容豪迈洒脱、曲调铿锵有力、情绪热烈奔放。举例来说,当我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时,就会真切感受到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从而激发革命军人舍小家为大家的豪迈情怀。

近年来,我们学校坚持开展“唱军歌铸军魂”的系列活动。从同学们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豪迈奔放的军旅歌曲就一直伴随着大家在军校中进步和成长。不是吗?唱着《当兵的历史》,初步完成了从地方青年到军校学员的转变;唱歌着《一二三四歌》,每天准时跨进课堂和实验室,开始了崭新的一天;军事卫勤演练中,在《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歌声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每年的六月,在《相逢是首歌》的旋律中依依惜别,奔赴海岛边关,把形象和风采展现在祖国的四面八方。4.时代性

回顾我军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伴随着军旅歌曲成长壮大的历史。从我军的第一首军旅歌曲《八一起义》开始,军旅歌曲走过了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军的军旅歌曲不仅在军队内部,而且在全社会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许多作品久唱不衰,流传至今。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军旅歌曲对时代精神准确的把握和弘扬。

二、军旅歌曲激发战斗精神

我军历来十分重视对战斗精神的培育和建设。胡锦涛主席明确指出:

“要在全军深入进行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教育,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样的仗、怎么准备打仗这个重大问题,引导广大官兵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培育战斗精神呢,除了在军营中大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严格的军事训练、严谨的作风养成以外,唱响军旅歌曲、营造一个浓厚的军营文化氛围也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有效方法之一。1.军旅歌曲能强固革命军人的理想信念

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用健康向上的军旅歌曲去坚定广大官兵的理想信念,净化广大官兵的心灵、自觉抵制腐朽价值观的冲击,这是确保我军打得赢、不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举个例子,军人道德组歌中有一首《革命气节歌》。歌中唱道:“威武不能屈、铁骨傲苍穹”,这正是先进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我们在事关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人民利益问题上,具有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富贵不能淫、清贫志不穷”则教育我们革命军人,任何时候都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不能在物质诱惑前目眩神迷,不能在歌舞升平中销蚀斗志,真正做到“浩然正气贯长虹。”唱响军旅歌曲,就是用蕴涵在优秀军旅歌曲中的先进思想,对自己的头脑进行洗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强固军人的理想信念。

2.军旅歌曲能激发革命军人的爱国情怀

同学们都看过《上甘岭》这部电影吧。当时,坚守在上甘岭阵地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全体官兵,外部联系被敌人切断,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官兵们以惊人的毅力,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在战斗的间歇,女卫生员王兰为了激励士气,用她那甜美的嗓音为战友们唱起了这首《我的祖国》。这首歌,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怀念家乡的真挚情怀,激励着他们坚守阵地,顽强作战,直至最后的胜利。3。军旅歌曲能坚定革命军人的战斗意志

40年前,被誉为钢铁战士的麦贤得在著名的“八·六”海战中,头部重伤、脑浆外泄,但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忍受剧烈的疼痛,坚持战斗3个小时直至战斗结束.是什么支撑着麦贤得用钢铁一样的意志来夺取战斗的胜利呢?《解放军报》登载了麦贤德自己的回答:“在我几次要倒下去的时候,脑海里总回旋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首歌。一个革命战士一定要战斗到最后一分钟,坚决消灭敌人。我咬紧牙关,一遍又一遍地摸索校正着机器部件,直到3个小时以后战斗结束。在医院治疗期间,我始终昏迷不醒。后来护士对我说,我一直在咿咿呀呀地唱着《东方红》。我没想过我会醒过来,可能是这首歌曲在我的潜意识里面一直激励着我。我用歌声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我深深感受到了军歌在人身上的力量。”麦贤得的真实经历,生动地说明了军旅歌曲对军人,特别是对军人意志品质的巨大影响。

4.军旅歌曲能振奋革命军人的战斗士气

战斗士气是战斗精神的重要因素,对战斗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学们平时喜欢哼唱一些社会上的流行歌曲,是很正常的。但作为一名军人,成天挂在嘴边的都是“我的爱赤裸裸”,“让我一次爱个够”这样的歌曲,他会有积极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战斗士气吗?—支不爱军歌爱情歌的部队,又哪儿来的强大战斗力?同学们都参加过阅兵,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当军人排着整齐的方阵,齐声高喊队列口号,高唱队列歌曲走向阅兵场时,那种磅礴的气势、那种强大的震慑力,让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斗志昂扬。部队的军心士气,不正是在这威武雄壮的歌声中得到极大的振奋吗?

三、高声传唱军旅歌曲

我军的军旅歌曲有着特有的情感和气势。唱好军旅歌曲,光有一副好嗓子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的丰富内涵、把握它的特定节奏、用情用心去演唱。这就是普通士兵也能把军歌唱得惊天动地、豪情万丈的原因。1.深刻理解军旅歌曲的内涵

我军的军旅歌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以这样说,每一首军旅歌曲都有着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每一首军旅歌曲背后都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1998年,我国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在最危难的时候,是英雄的人民子弟兵站了出来,他们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用血肉之躯构筑了一道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钢铁长城。“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一首《为了谁》抒发了对抗洪将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如果我们不能深刻理解这首歌的丰富内插,就无法唱出其中蕴藏的子弟兵为人民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也就很难引起大家的共鸣。

2.准确把握军旅歌曲的旋律

旋律,是按照一定的音高、节奏和力度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军旅歌曲在旋律上大都采用二拍或者四拍,也就是进行曲的速度,节奏明快,强弱分明。这样的旋律,与官兵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训练贴得最紧,最能体现军旅生活的特色,也最能展现咱们军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如《一二三四歌》,这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队列行进歌曲,但有的同学唱出来是这个味。(模仿演唱)其实,他的音准倒还是对的,但很明显,他唱出来的感觉和这首歌本身蕴涵的铿锵有力、威武豪迈的气势,可就差得太远了。同学们,要是一支部队照这个样子去唱军旅歌曲,能起到鼓舞官兵士气的作用吗?军旅歌曲,应该这样唱。(模仿演唱)这样的旋律,才是军歌的旋律、军人的旋律、军队的旋律,才能真正为强化战斗精神作贡献。

3,充分表达军旅歌曲的情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一首军旅歌曲流传一时,“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衰,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这首《血染的风采》在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经播出,立刻在军营内外,大江南北引起了轰动,人们眼含热泪聆听这首歌曲,争相传唱,成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象征。为什么这首歌会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原因就在于:它反映了我军将士的心声,他们为国奋勇杀敌、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是因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又伟大的感情!我认为,唱响军旅歌曲,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用心领会,用情歌唱。否则,即使你的歌唱技巧再好,嗓音再美,唱出来的歌也会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再好的词曲,也会失去了魅力。

7.战斗精神 篇七

开滦始建于1878年, 素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之称。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 开滦人不仅为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奉献了巨大物质财富, 同时也塑造了让整个工人阶级引以自豪的“特别能战斗”精神。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沉淀升华, “特别能战斗”精神汇聚成了敢开先河、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精细规范的时代特征。

——敢开先河的创新精神。开滦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一系列先河, 展示了开滦人勇立潮头、勇开先河的优秀品格, 百年开滦始终走在煤炭工业发展的前列。进入新时期, 开滦人秉持“挑战自我、求新达变”的创新理念, 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发展战略上, 面对资源企业转型这个世界难题, 坚持用思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强力打造“主业突出、结构合理、多元经营、科学发展”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在管理体制上, 开滦超前谋划、锐意改革,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先后经历了矿务局改制、股份公司上市、债转股新公司组建等重大跨越, 推动企业快速成为多元投资的现代化大集团。在自主创新上, 开滦先后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 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自主创新体系。近年来, 先后获得172项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 专利发明有偿转让53项, 有12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开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造就了北方工人运动的摇篮。开滦工人阶级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革命斗争精神, 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他们特别能战斗”。在民主革命时期, 开滦党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五矿同盟大罢工, 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新中国成立初期, 百折不挠的开滦人不等不靠, 成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力军。“文化大革命”期间, 开滦人排除干扰、勇挑重担, 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 开滦深化改革、扭亏为盈的典型经验, 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新世纪, 开滦人勇于探索、创新管理, 先后推行实施了准军事化管理、RMDC、市场化精细管理等, 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滦集团自2012年连续三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

——精细规范、执行到位的团队精神。“特别能战斗”精神代代传承, 造就了开滦优秀的职工队伍。他们具有爱党、爱国、爱企的坚定信念, 经得起任何政治风浪的考验;他们具有献身煤炭事业的主人翁精神, 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们具有开拓进取、勇于改革的创新意识, 不断推进企业改革和技术进步;他们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严细的工作作风, 遵章守规、严于律己;他们具有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情操, 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在推进企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实践中, 开滦秉持“沟通、精细、透明”的管理理念, 着力塑造“整洁、有序、诚信、奋进”的企业形象, 强化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养成, 提升企业管理素质, 提高团队执行力, 着力打造操作精细规范和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员工团队。

开滦精神不仅是开滦过去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伟大业绩的精神支柱, 更是当前勇搏经济浪潮、再铸发展辉煌的动力之源。在新的历史时期, 弘扬开滦精神、实现转型发展, 笔者认为应当把握以下着力点:

——破解难题求发展。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下行、煤炭市场急剧变化的严峻形势, 积极应对市场挑战, 把握“改革、创新、深化、提升”四大着力点, 抓住扭亏增盈中心任务, 保总量、调结构、增效益、防风险、惠民生,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思维方式转变和工作重心转移, 进一步加大提质降本增效和增收节支工作力度, 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加大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工作力度, 落实超常措施, 确保集团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倾情民生办实事。按照中央提出的“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 统筹做好民生工作, 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保证重点工程的资金投入, 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度, 继续落实好特困职工子女就业、金秋助学、困难职工救助、职工健康查体、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健康保障体系等内部民生政策, 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贯彻工效挂钩原则, 控制工资总量, 优化分配结构, 兼顾不同群体, 保证职工收入基本稳定。

——勤政履职重实干。要做到精于谋划, 深入调研分析, 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好扭亏增盈的工作举措;要抓住重点、破解难点,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要以“钉钉子”和“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 跟踪问效, 提高工作执行力;要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增强群众观点, 深入基层, 深入一线, 深入群众, 加强调查研究, 问计于民, 问需于民, 帮助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8.战斗精神 篇八

摘要:日本军队是一支专注战斗精神的军队,以二战时期为例,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日军战斗精神的具体表现及呈现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日军战斗精神中所蕴含的各种片面性、唯心性、腐朽性等是导致其最终战败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战斗精神;天皇;精神至上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90-01

日本军队是一支专注战斗精神的军队,这种精神与其独特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他们的精神体系是特别的,深入研究,不是纯然的佛教,不是纯粹的儒教,而是真正日本式的。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日本军队的战斗精神的突出的表现以及呈现的弊端。

一、天皇即为军队战斗精神的内核

在日本漫长的封建主义历史中,日本天皇虽然一直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元首,但毋庸置疑却是整个日本民族的精神领袖,更是日本军队战斗精神内核。

不仅在思想意识方面,日本军队将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深入军心,日本军部的将领也将天皇的恩泽如春雨般潜移默化地浸渍入人心。将领会将“天皇恩赐”的香烟作为奖品赏赐给有功的部下;比如天长节,各级将领会统率着部下向遥远的东方举行叩拜仪式;甚至是在日本军队处于战争劣势时,高级将领们会带领部下早晚诵读天皇向军队颁布的“圣旨”,犹如基督教信徒早晚诵读圣经一般,以宗教信仰般的力量战胜内心的恐惧与怯懦,以此来提升日本军队的作战力。

天皇即是日本军人在战场上强大韧性与耐性的重大支柱。信仰的力量很强大,但对天皇盲目的崇拜和不分是非黑白的盲从也存在巨大的弊端。其一,我们可以借用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在《菊与刀》一书中论断:“对天皇无条件的无限忠诚,对天皇以外的一切人和集体则加以批判,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非黑白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长此以往,令人难以信服,更会造成价值体系的混乱甚至崩塌。其二,由于长期日本国民和军人对于天皇狂热的崇拜,认为天皇之神圣不可侵犯,故在思想意识深处,对于天皇会产生一种尊崇至恐惧的心理,日本国民与军人不敢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他们担心自己说出一些不妥的言论会遭受责怪,他们只能表明应付,即使心存疑惑,却不敢有半点质疑。故在战场上,面对错误的命令,不敢提出质疑,唯唯诺诺地执行,应有的战斗力也无法得以发挥。

二、精神至上

二战期间,日军与美军的作战一直颇受关注。面对着物质条件与军备力量远远超越日军的美军,日本向来的态度是早已知道,并根本不放在眼里。日本的政治家反复强调:“这次战争并不是军备的较量,而是日本人信赖精神与美国人信赖物质的战争。”这也是日本在军队战斗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日军内部,高扬“精神至上”的思想宣传可谓是做到极致。在军国主义分子荒木大将的《告日本国民书》当中就赫然道出:“日本的‘真正使命在于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悬殊不足忧,吾等何惧于物质!”

“精神至上”犹如一剂强心针注入日本人心中。日军有一句口号“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当然,这一口号不仅印于军队手册,更是体现在日军的作战行动当中。

有家广播电台曾经播送过一个英雄飞行员用精神战胜死亡的神话。故事大意是:在一次空战结束后,日本飞机分编队飞回机场,一个大尉是最先返回的一批。他从飞机上下来后,用双筒望远镜注视天空,静待余后的部下返回,他镇定地清点返回数量直至最后一架飞机返回,他还完成了报告,最后走向司令部,向司令官做完汇报。刚汇报完,他便倒地身亡。经过检查,发现大尉躯体早已冰凉,胸口上有弹伤,是致命的。但一个刚断气的人身体不可能冰冷。大尉身体如冰块一般,人们断定他早已死亡,日军坚信他是靠精神意志支撑下完成这次汇报。

在正常人看来,这肯定一次精心策划的宣传故事。但日本民众以及前线士兵听到这个广播却深信不疑。在长时期“精神至上”的思想宣传当中,人们相信大尉的英雄事迹是“一个奇迹般的事实”。

我们发现“精神至上”作为战斗精神的重要方面,对于统一日军思想,蛊惑人心起到极大作用,极大地凝聚人心,提高作战士气。但我们更看到这一思想动员的荒谬性与主观性,存在巨大的弊端。在片面的唯心主义的支撑下,盲目地相信精神的力量,无限地拔高灵魂的力量,以精神至上超越生死,超越物质基础,超越客观现实,达到迷信、自大的程度,是极端有害的。日军败战铁一般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在战败之后,自大的日军也不得不承认“光有精神是不够的”。

三、宁死不当战俘

二战期间,首相近卫文组织起“大政翼赞运动”,而陆相东条英机则大肆鼓吹武士道精神。1941年初,东条英机签发了《战阵训》,鼓吹全军和全体“皇国臣民”应向天皇效忠,每个人都要有“献身奉公”的精神,以实现“大东亚新秩序”。《战阵训》上有一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即是“生不受俘囚之辱,死不留罪祸之污名”。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当中对于失败的战争只有两种抉择:要么战死,要么自杀。所以,未能战死的士兵就成了军队的耻辱,战时侥幸生存下来的士兵在战后余生将永远生存在羞愧与耻辱当中。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一直在“坚决寻死,绝不投降”的武士道精神指引下,日本军人体现出亡命徒态度,在他们思想意识中“荣誉就是战斗到死”。甚至在战败的极端状况下,日本士兵会选择将最后一颗手榴弹留给自己,或者赤手空拳冲入敌人阵营进行集体自杀式进攻,但他们绝不会投降。他们认为:当了战俘仿佛背上奇耻大辱。如果万一在受伤或丧失知觉的情况下,当了俘虏,他会感到“回国后再也抬不起头做人”。

我们发现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军队灵魂建设当中的突出地位与重要意义,提升了日军的战斗力,视死如归的战斗意识会让每一个士兵在武士道精神引领下作战到最后一刻。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巨大弊端,日军这种一意孤行的作战意识,单纯追求民族颜面的耻感意识,宁死不当战俘的愚忠无疑是提升了战争的残酷程度,无谓地增加了战死者的数目,日本军队让每一个被迫被卷入战争漩涡的东方国家都深受拖累。日本士兵拒绝投降,并非什么英雄行为,就像他们偷袭珍珠港和他们虐待战俘一样,仅仅是兽行与愚忠的集中体现。

通过战斗精神内核、精神至上以及宁死不当战俘这三个层面的分析,我们透过表象更深层地挖掘到为何二战日本会以失败告终,这与他们极端错误的意识形态,片面的、唯心的、腐朽的战斗精神宣扬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

作者简介:周津,女,四川隆昌人,硕士研究生,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训练系大学语文教研室讲师。

上一篇:电化学专题复习下一篇:【精品】雪二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