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与自己道别的作文(共7篇)
1.写与自己道别的作文 篇一
无声的道别作文800字
小时候,爸爸经常会出差,但每次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回来。可这一次,爸爸却要出差一个月,想着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爸爸,我不由得难过起来。
那是一个空寂的夜晚,银色的月光洒落在地上,我们一家人正在吃晚饭。爸爸突来的话打破了这宁静“我明天一早要出趟差。”““啊?要多久才能回来呀?”“说不准,短了一个月,长了可能要更久。”听着爸妈的对话,我过于着急,饭粒都掉在了桌面上,而碗中那块鲜美诱人的排骨仿佛也失去了味道。我看看妈妈,又看看爸爸,可他们只顾埋头吃饭,眼神里充满了无奈。
晚上我默默地躺在床上,看着爸爸收拾行李的`身影,明知毫无办法,可还想伸手阻拦。我强迫自己不让疲惫的双眼合上,“这是爸爸出差前最后一次见了,回来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一定要和爸爸道别。”我心想着,可困意最终还是战胜了我,不知不觉间我进入了梦乡。
等我醒来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清冷的空气席卷了我的全身。我大喊道:“爸爸!爸爸!”可答应我的只有那无助的回声。为什么要睡这么久,爸爸会不会是以为我没醒,所以才没有和我告别就先走了?唉,现在做什么都无济于事了,我无比自责。我爬到床边,伸出头向卧室外张望,当我看到那放在门边的行李箱时,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我等啊等,等爸爸回来;我盼啊盼,盼爸爸回来。“咔哒”,开门声传入了我的耳朵,我看见爸爸那忙碌的身影真不忍心去打搅,我和晚上一样默默地看着爸爸拿行李。“先不要出声,爸爸走前肯定要和我道别。”我心想。于是便又重新躺下,等待着,期盼着,爸爸向我走来的脚步声能在下一秒响起。
等啊等,等爸爸回来;盼啊盼,盼爸爸回来。可这次盼来的不是爸爸,而是妈妈那孤单的身影。“为什么不下定决心呢?为什么要默默地看?我怎么没有想到,爸爸怎会舍得叫醒我和我道别呢?”我难过极了,但我还有一丝希望盼望爸爸和我道别,可直到那在窗外呼啸的寒风停止时,爸爸也没有回来和我道别。
我跑向窗边,心里还抱有最后一丝希望---能看见爸爸开的车,可是映入眼帘的却只有那空空落落的街道和飘落的树叶。虽然已到春天,但那清晨的风依然寒凉刺骨,一下下抽在我的脸上。虽有不舍,虽有一些失落,但我知道,爸爸是在为这个家不辞辛苦,努力打拼,而无声的道别里藏着最有爱的语言,我会乖乖的等爸爸回来。
2.写与自己道别的作文 篇二
我想他们可能会说:
“我的故乡在钢筋铁泥里。”
■不断被道别的故乡
迄今为止, 中国人和他们的故乡至少已经道别了两次。
从先秦到清末,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 中国人传统的延续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皇权的延续性, 虽然过程中有过战乱与分裂, 但每个时代的更替皆与权力的争斗不可分割。彼时的中国人习惯了从“天下”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其实就是中国人集体的故乡。当一个朝代岌岌可危之时, 诗人们便把悲愤之情溢于纸上,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这个“国破”就是意指旧朝的衰亡。但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外族入侵 (蒙古族、女真族) , 最终都无法逃避传统文化的同化性。主子不断更替, “天下”却始终如一, 老百姓对故乡的期待只是“天下太平”足矣。而到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 中国人才羞愧地意识到“天下”的无知与傲慢, 那些殷切地期待宪政与革命能够改变中国的人们, 日益把精力投入到中国文化与中国人心理的变革上。中国人理解世界与理解历史角度的转变是这场革命的伊始。这场革命注定要从一切方面来洗刷旧传统。到了民国时期, 中国人对故乡的理解已经有了“国家”、“主权”的概念。这段时期中国人以“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来抒发自身对故乡的热爱。这一次的道别对中国人来说虽然带有强烈的疼痛感与去西方化的快感, 但终归那些杰出的革命人物仍试图把近代国家的形态移植到儒家社会之上, “天下”与“国家”仍延续着中国传统宏大的集体诉求。而在发达国家美国, 人们更关心自己所在地区和社区的事务。彼时的中国还没有“社区”的概念。
两人2010年结婚, 现李玉铭已怀孕。两人身后是黄荣川的装置作品《荡空山》, 其创作灵感来自窦唯的音乐, 以废弃工业材料表达山水文化的“禅意”, 这何尝不是传统的“中国故乡”的一种现代性表达? (王昺乾/摄)
1978年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时代到来, 中国人才可以说告别了个人崇拜与所有制的崇拜。改革后三十余年的今天, 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技术与物质的革新, 帮助社会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 传统与现代彼此交织。然而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消费主义与技术至上主义致使市场空间不断地扩大, 社会的变化犹如经济的增长瞬息万变。生活在现代社会, 每一个人都可以感知到过去生活的世界很快就会被抹杀干净。这一次的“道别”与明治维新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为相似。强烈的失败感激起的超越欲望, 让中国正大干快上地追逐西方。快速地崛起却是以更大规模地破坏传统为代价。全盘西化让日本与中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 不同价值观的剧烈冲突,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 更焦虑于未来。这一次的“道别”失去了归宿感与方向感。
诗人于坚说:“我是在故乡被流放的尤利西斯”, 再也没有哪个时代的故乡像我们今天这样面目模糊, 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并没有为故乡描绘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仿佛只有二十年, 我们记忆里的故乡就像是一场梦, 一夜之间, 它便截然不同。如潮水般的城市化进程首先抹杀了延续了千年的传统建筑。
■消失的空间故乡
中国传统建筑特有“风水”的观念。这种“风水”的观念绝非现代人愚昧迷信的产物。中国传统的思想讲究“天人合一”。水可以聚气, 山可以增势, 即建筑要融于自然, 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由于有了天人合一的建筑认识, 中国古代建筑无论从形态上还是材料上都极力从大自然中寻找创造的来源。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树木是自然万物中的有机生命, 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生命形态与人发生密切的关系。因此, 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的应用上特别钟情于木材。面对随处可见的石料而选择木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这是建筑观念和文化信念使然。
199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专家到中国实地考察云南省丽江县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地区却发生了大地震。专家们到达现场后看到不少新建的大楼倒塌, 道路受损, 但令人惊奇的是丽江的老城区被破坏的程度却没有想象中严重。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间都有榫卯连接, 富有韧性, 不至于发生断裂, 于是产生了“墙倒屋不塌”的现象。木结构房屋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由此形成的建造风格在世界建筑艺术中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快速城市化的现实中, 木结构建筑物却被仓促地搬进了博物馆, 而所有兴建的城市都像是一部“石头的史书”。最重要的是, 随着木结构建筑消失的还有传统的生活方式与对大自然的认识。如今, 我们站在街头, 目所能及之处皆是耸入云端的高楼大厦, “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也被“人定胜天”的无知与傲慢所取代。
去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one day》讲述了一段略显老套的爱情故事, 但我却被它感动不已。艾玛和德斯在毕业晚会上一见钟情, 在短暂的暧昧后两人约定每年的7月15号相约赴会。而这一约定足足坚持了20年。故事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他们从1988年到2008年各自的人生经历, 20年的时间人心或许会受到来自于现代化的诱惑而误入迷途, 但画面里古老的建筑却并未受到任何现代化工业的污染。在故事的结尾, 德斯带着他们的女儿爬上了著名的“亚瑟王座”山顶, 俯瞰着阔别20年的故乡, 一切竟是20年前的模样。我这才意识到建筑是有生命的, 它凝固的是我们记忆里最温暖的时光。
2012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王澍唯一设计过的一套商业住宅楼叫“垂直院宅”。它的特殊之处是, 每四户共用一个小院子, 下雨天, 老人和小孩可以有个地方玩一玩, 还可以种上花花草草。庭院的建筑功能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人与自然对话的重要场所。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核心价值所在。再则,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是群居为主, 形成了所谓的“熟人社会”;而西方建筑却更强调避世空间。随着西方建筑的兴建, “熟人社会”的形态被打破了。王澍设计的建筑给我们的启示是:回到日常生活, 回到我们过去生活的体验, 而不是一味地去西方化。
西方工业革命100年, 我们用了30年时间便走完了。所有的东西都在浓缩, 中国在大干快上于今天世界流行的东西, 所有的东西又都是瞬息万变的。我们生于斯, 长于斯, 却对身处的环境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人们习惯性地夸耀中国历史的漫长与延续性, 而今天,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却很难再看到一栋超过一百年的建筑, 祖先们建筑的土墙、院落与胡同、田野和村庄正在消失殆尽。而对于农业文明锻造出来的中华民族来说, 乡土中国, 一直是这个民族整体上的故乡。现在, 古建筑被推倒, 千篇一律的建筑被兴建, 我们都在抛弃我们的故乡。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应考虑到当地历史、景观以及地形, 不过恐怕中国的很多改造正在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进行。”在建筑设计师Bernd Seegers眼中, 中国20年急速发展带来的结果是, “中国的很多城市, 尤其是大城市, 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今天》杂志曾经做过一个当代建筑的专辑, 一位非常有名的城市规划师在访谈中侃侃而谈他在几年内亲手改造的城市就有几十座, 其根本的方法就是批量复制。时代往往决定了它的建筑是什么样的。恰好这个时代中国的进步都是经济上的进步, 为了完成GDP, 太多的建筑实现的都是少数人逐利的需求。有人说90后可能就没有故乡的概念了, 我想他们可能会说:“我的故乡在钢筋铁泥里。”
■虚拟社区:电脑里的故乡?
空间上的故乡没有了, 可我们依旧需要情感的寄托、内心的依靠、灵魂的栖居。而网络的出现便扮演着新一代人成长的忠实伴侣。然而网络, 或者说一种被数字构建的、虚拟的世界, 能够成为我们的故乡吗?
在上个世纪末, 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此后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迅速席卷了全球。以往的世界是从上到下垂直的世界, 而互联网提供的交流平台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2011年, 中国有网民4.85亿, 网站191万个。互联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空间和宽广的言论平台。在人类的文明史册中, 没有任何一种交流体系像今天的网络这样对我们的思想与生活施加着如此广泛的影响。但当各种人工智能机器逐渐代替人类的记忆与智力时, 我们的思维习惯与本性却也改变了。
在网络的世界里, 最有价值的便是信息, 但网络所导致的“效率”与“即时”至上的阅读方式, 造成信息类别的纷繁凌乱与质量的参差不齐。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沃尔夫担忧这种阅读方式很可能会削弱我们深入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 网络又将我们的知识与见闻最大限度地囊括其中, 我们也把记忆与想象托付于网络, 如此一来我们在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数据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判断能力。
网络的根本应该是消除孤独的, “六度空间”的理论说明, 整个世界正在由一个巨大的网络构成。只要在网络上我们就能找到我们感兴趣的人或事物。到微博时代, 我们已经可以将自身置于中心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社交群体。然而世界卫生组织于2011年发布, 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抑郁症反映出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内心的孤独。它与连接的人数或频率无关, 而与连接的质量和意义有关。网络提供了超越传统的社交平台, 只有在网络的平台上人类可以摆脱感官上的参与。我们只要不喜欢, 在好友栏上把对方删除, 这个人或许就在人间蒸发掉了。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丰富与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便不需要了。而当我们回忆起一个朋友的时候, 最难忘的往往不是他的一句话, 而是他的某个眼神、某个肢体小动作。在社交网站上我们越来越需要观众, 便也越来越自恋, 而一旦观众缺席, 我们便丧失了存在感, 我们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脆弱与焦虑。
在我读大学期间, 几乎每个宿舍都有几台电脑, 网络游戏、网络社区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通过网络与他人游戏、交流, 但却是以失去与自然接触、与人接触的时间为代价。罗大佑在接受《南风窗》的采访时也表述了对于这一代人的忧思:“现在我们人和机器在相处, 至少是通过机器在相处,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很少, 这其实是蛮大的问题。科学造成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让人远离自然, 远离人性。”
网络的世界正在成为我们虚拟的故乡。网络的技术在不断地革新, 可我们都有一款不变的网络社交工具, 一款玩了多年的网络游戏, 一个记载着我们生活点滴的微博, 网络甚至包含了我们童年的记忆和基本的人际关系。网络才是我们的故乡, 我们沉默寡言, 却可以对众生百态进行交流, 我们独处一室却可以对花花世界引吭高歌。但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与传统的交流方式却是大相径庭, 网络让我们彼此间相处的时间变少了, 集体活动变少了, 我们像是彼此间熟悉的陌生人。传统的“熟人社会”被打破后, 我们都进入了一个“陌生人社会”。而社会矛盾的频发亦多指向了人心的冷漠, 这个陌生人的社会, 让我们的生活像电脑程序一样秩序井然, 却也像机器一样冷漠无情。中国传统是个耻感主义的国家, 在熟人社会里, 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是基础, 也是交往的基础,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天理”的秩序, 而网络是无规则的、无秩序的, 新一代的人成长于网络的世界里, 他们无法从传统中获取价值和意义, 却也享有了没有历史束缚所带来的无边界的自由。我们漫游于网络四处滥情, 就像是无根之萍, 不过是为了逃避眼前的无力之感。我们正经历着马修·阿诺德的判断:“一个世界已经死去, 而另一个世界还没有生成。”
我们越来越像是故乡的陌生人。匆匆道别却也不知道去向何方。
3.命题作文“弯道”导写与示例 篇三
以“弯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写作导引】
近年高考,主要有三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我们发现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每一道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都不只仅有一个写作视角,也就是说在这道作文题的背后蕴涵着众多的写作视角,这就为考生写作视角求“新”提供了契机。考生如能独具慧眼,善于选择独到的切入点,即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视角)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就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弯道”这篇命题作文,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必须运用“摆脱常规”的视角构思立意。
所谓“摆脱常规”的视角,即用自己的眼光,对生活变换思维作出独到的审视,发出独立且有价值的声音。歌德说过:“诗人之所以是诗人,正在于他有足够的心智,使一件平凡的对象现出一个有兴趣的方面来。”“平凡的对象”是我们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而“有兴趣的方面”便是我们看问题的新角度。正因为摆脱了常规(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变换了视角,便可能言人所未言,便可能从凡俗的生活中看出一些新的意思。它“新”在有独到的见解、新颖的立意。
比如,面对这道“弯道”作文题,考生最初(常规)的理解角度可能是:所谓“弯道”指的是路途的“弯道”。于是,就会有以下几个视角(切入点):
(1)“弯道”上的风景——与“直道”相比另有一番景致;
(2)“弯道”上的经历——-“我”在“弯道”上的经历;
(3)“弯道”上的故事——-不同的人在“弯道”上演绎出的故事……
这些视角都是这道题的本义或表层意义,众多的考生却往往选择这样的角度切入,造成非常严重的作文撞车现象。如果我们能摆脱这些常规思维模式的束缚,捕捉命题的隐含意义(深层含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转换视角,就能争取以“新”取胜。
运用“摆脱常规”的视角,从自然、客观的“弯道”加以引申联想。“弯道”一词,可以说是2009年社会经济生活的高频词,一些省市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纷纷提出了“弯道超车”理论。经济发展有“弯道”,人生之路有“弯道”,立身行事有“弯道”等等,这样就可以有新的视角:
(1)“弯道”即“转弯”,由此引申为“转折点”、“转机”——人生成长之路如果遇上“弯道”,要善于把握这个“转折点”。
(2)“弯道”因为“道弯、道路复杂,给人和车的出行带来麻烦”,可引申比喻“困难、困境、挫折、磨难”等——在工作、学习、追求理想事业时,如果遇上“弯道”,是直面,还是沉沦?你必须作出抉择。
(3)“弯道”因为“道弯、道路复杂”,必须全力以赴迎接挑战,这就有了一个“机会”——把握机会,奋起、超越,你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以上视角,从“弯道”的引申意义、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入手,由表及里,透过表层意义,探究到隐含意义,侧重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感悟,这样,因为写作视角的新颖独到,使文章既能具备应有的思想深度,又能拥有内容的与众不同而脱颖而出。
【佳作示例】
弯道
刘玲烨
昨夜扁舟雨一衰,满江风浪夜如何?
对于她而言,这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娘的离开让原本残缺的家更加破碎。她是一个农村女孩,十八岁初中刚毕业。母亲是个精神病患者,不发病时很温柔,发病时,乱砸东西,见人就打,又哭又闹,弄得家里日日不得安宁。父亲一人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可挣的钱仍不够给母亲买药。一家五口人总是饥一顿饱一顿,靠邻里的救济勉强度日。
前些天娘患病,追着村里一个小男孩打,被人家一群人围着拳脚相踢。她冲上去抱住了娘,别人看见这样,只得停下来。她向他们一个劲儿地道歉,好歹不再追究什么了。可谁知,第二天娘竟跳进池塘,永远地离开了。
转身,泪沾满了一片枕巾,爹的关节炎又犯了,她是这个家的长女,对于她而言,这个家无疑是江海上漫漫长夜中的一叶小舟,面对风浪,摇摇欲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夜的辗转反侧,她明白自己已经处在人生的“弯道”上,必须迎接挑战,闯出新路。她终于悟出了一条出路:她中考虽是全县成绩最高的一个,但她必须为这个陷入困境的家撑起一片天;她毅然放弃了读书的机会,带着从亲戚那儿借的两万块钱,进城开起了一家小小的超市。
人们总是能够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瘦小的女孩扛着一大包的货,后面紧跟着一只京巴狗。这只京巴狗是在垃圾堆中跟她来的,她见它可怜,便收留了这只狗。而现在她们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时货物太多,她便卸下一半放在路口,京巴狗便坐在货物旁边看管,她往返两次便将货物搬回店里。这样一家店,进货卖东西全由她一人做。
五年过去了,她带着开店赚的钱回村,盖了一套小小的两层楼,将弟妹送进了学校。她深知这个社会没一点技能是不行的。于是她报名读卫校学医。即使她是全校中年龄最大的,她也不在乎。她是最努力的,为此被破格提前进入医院实习。
这样一个女孩,人生的路虽然弯些,但她在弯道处把握住了转机,当然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后来,她被某杂志评为当代青年的代表。
人生的道路如何能一路笔直地向前呢?如果遇上弯道,那么,在那弯道处,不要认为路已到尽头,只要笑着向前看,并且勇敢地走下去,便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么弯道便成为了一种转机。
请记住,弯道处不是尽头,而是转机。
[点评]本文视角独特,将家庭困境比喻为人生成长之路中的“弯道”。作者通过记叙家庭困境故事、打造细节亮点、篇末揭示主旨的方法,告诉读者“这样一个女孩,人生的路虽然弯些,但她在弯道处把握住了转机,当然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弯道处不是尽头,而是转机”的道理,让人回味无穷,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弯道
黄勐
真正的精彩,其实是在弯道。
——题记
在飞驰的赛车道上,极速的冲刺是那么令人惊叹,一次次的抢超更是令人激动,可是,除去了速度的差异,决胜的关键便是对于弯道的把握了。
很多观众看比赛,很少人注意过程,只关注起点的潇洒和终点的兴奋,而忽视弯道的奋起与超越。试想,若是每个人都只是在直道上竞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速度,那么一切的胜负只剩下了极为简易的数理思维,没有悬味,更没有冲超,有的或许只是乏味。为此,赛车选手超越对手的地方,便选在弯道处,一次又一次的精彩的奋起和超越就在这弯道之间上演。
一部真正优秀的小说必定跌宕多姿、峰回路转,主人公坎坷的经历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个弯道,弯了一个又一个弯,却在这一个个弯道间成长、成熟,这弯道记载着主人公的奋起和超越,更彰显了主人公的精彩。
然而,不仅仅是小说本身,作者自己也是在人生的一道道弯处迸发出了生命的璀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怀揣着青春的梦想去拼搏,然而,他的生活却是更近于一个拾荒者,他的住所,是好心的旅店老板免费为他提供的储物间,或许,人们对他一次又一次无奈的抱歉已然只剩下了怜悯,可谁又曾想,在这昏暗的储物室内,在这人生的大弯道上,他奋起、超越,完成了他的辉煌——《百年孤独》。这是怎样一个漂亮的过弯,又是怎样一个精彩?他一生的辉煌,便始于这一弯道的精彩。
不仅仅是书、是人,弯道的精彩也可以是国,中国。在十年的动乱间拐了一个长长的弯,那是个疯狂的年代,国家,也被打磨得遍体鳞伤。但是,在这弯道末端,又是一个漂亮的甩尾,中国奋起、超越——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个弯的精彩,又是怎样一种绚丽?
如今金融危机在世界蔓延,中国怎么面对?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在今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超越常在‘弯道处。”
记住,真正的精彩,其实,是在弯道。因为每一个弯道都是一次机会的到来,重要的是你是否意识到这是个机会,是否在此奋起超越。不要害怕“弯道”,不要忽视“弯道”,“弯道”之中有良机。
[点评]本文采用层进式的结构阐述。由常规视角“赛车选手超越对手的地方,选在弯道处”谈“弯道”给予了奋起、超越的机会,然后联想引申,逐层深入阐述小说主人公、作者处在人生坎坷经历中的“弯道”时奋起和超越,最后用“中国十年动乱”以及“金融危机在世界蔓延”这个“弯道”作比喻,再一次阐述中国抓住机会,“奋起、超越——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超越常在‘弯道处”。全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主旨深刻,让独辟蹊径的视角更加熠熠生辉。
弯道
郑晨晨
人生的道路并不是笔直且一帆风顺的,有时遇上弯道,只要及时把握人生的方向,照样助你走向成功。
一
人物:梁朝伟
关键词:及时转型
描述:现在的巨星梁朝伟并不是一出道便大红大紫,他也经历了许多磨难。刚出道时,梁朝伟是以喜剧为主,一部部喜剧出现于荧屏上,但几年下来,拍的片子是不少,却仍处于不冷不热的地步,他处在人生的弯道上。后来,他应陈凯歌导演之邀,转型出演一部警匪片,从而因片中英勇警探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拿下了当年金像奖影帝宝座,从此成为了令人景仰的明星。
总结:梁朝伟在人生困境的“弯道”上,及时调整、转型,使他成为了金像奖影帝。
二
人物:邓肯
关键词:重新选择
描述:篮球第一大前锋蒂姆·.邓肯并不是一开始就以篮球为爱好。他小时候酷爱游泳,并立志要成为一名职业游泳运动员。由此,他刻苦练习,并获得了许多奖项。但在一次初中游泳队选拔时,教练认为他不适合练游泳,因为当时他比同龄人要高得多,行动不及他人迅速,所以不选拔他进入游泳队,他的梦想就此破灭。在遇上挫折的“弯道”上,邓肯毅然放弃了从小就热爱的游泳,在姐姐的鼓励下,开始练篮球,终于凭借身高的优势和精湛的球技,成为NBA中最有统治力的大前锋。
总结:回首邓肯的人生之路,挫折的“弯道”并没有使他沉沦,而是作出正确的选择让他走向成功。
三
人物:比尔·盖茨
关键词:果断辍学
描述:微软帝国的创始人比尔·盖茨的传奇一生为人们熟知。他在上大学时迷上了电脑,并对软件设计等具有很大的兴趣,所以他果断放弃了上大学完成学位的机会,中途辍学并开办微软公司,在他的不断带领下,在他办事果断、不怕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熏陶下,微软团队才会有了今天那令人注目的成绩。
总结:盖茨并不像普通人一样上大学考学位然后找工作,他果断的退学,看似走在“弯道”上,却成就了他传奇的人生。
直道固然可喜,弯道也并不可怕,只要及时把握人生的方向,你照样走向成功。
[点评]本文在结构安排方面别具匠心,分三个部分分别选择影视明星梁朝伟、篮球巨星邓肯、微软帝国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作为阐述的对象来揭示“在人生的路上遇上弯道,只要及时地把握人生的方向,照样走向成功”的主题。各个部分用“人物、关键词、描述、总结”来概述要点,言简意赅,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高度”话题作文导写与示例 篇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类的追求中,“高度”历来是个焕发着魅力的词。央视有段经典的广告词:“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一位著名企业家也说过:“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新的高度。”
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写作导引】
什么是高度?一个人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怎样面对自己的极限?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高度?文章可论对自我“高度”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记叙某人在自己能力及客观条件范围下创造出自己的成绩,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度”的事迹。“高度”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客观,只有正视自己,才可尽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奋斗的最高点。我们还可以这样立意: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能力以达到自己奋斗的最高点,而不能以某种情况为借口,不愿迎难而上,不愿为奋斗付出牺牲,这样的人是平庸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立意:虽然在比赛中跳高运动员总是以失败告终,总有一个高度无法逾越,但正是这种向自己“高度”——极限挑战,才能超越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高度。
【佳作示例】
超越自我,创造高度
张婷如
蚕,破茧而出,尝到了飞翔的快乐;种子,钻出深深的土层,长成了参天大树;雄鹰,不断搏击,练就直插云霄的双翅……
自然万物都在超越自我、创造高度,更何况人呢?
历史是一面镜子,东坡让文学闪光——
聆听雨滴穿林打叶,一双芒鞋,一根竹杖,东坡在雨中吟啸徐行。遭“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他也曾迷惘失落过。但他没有因此被打倒,他面对着官场、世俗的鄙视和诽谤,跨过了心灵受伤的那道坎,在雨后初晴的小路上,道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道出了“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夕阳的余晖,将苏轼的身影拉长,他,超越了自我,创造了文学的高度,让后人深深地景仰!
生活是一场考试,海伦·凯勒让人性的光辉彰显、升华——
海伦·凯勒,亦是超越了自我,一个生活在没有阳光、没有色彩、没有鸟声的世界里的坚强女孩!试想,看不到世界的斑斓,听不到悦耳的音乐,唯一认识漆黑的颜色,那是怎样的痛苦?但她却以内心的坚强与乐观,在旁人体会不到的世界里活得多姿多彩。试想,倘若她没有逾越过痛苦和绝望这道坎,又怎能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抒写着那一份乐观的祈愿,又怎能记录下依然精彩的点滴生活?她,超越了自我,创造了人性的高度,让全世界都为之肃然起敬!
生命是一个高度,人类在不断地超越、创造——
五月,中国的四川地动山摇!在那断壁残垣的废墟下,跳动着多少坚强的生命?那黑若点漆的眸子,曾望见过多少惊心的生离死别?那柔弱的身躯,曾经受住多少楼房的重压?那小小的生命,又该如何重新热烈地跳动呢?四川的孩子们,在灾难中留下的心灵阴影,或许是他们人生中最惨痛的记忆吧,但他们却没有因此被打倒,他们在心中呐喊着坚强,超越自我,一次次地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们,被磨练得不平凡!他们,创造了生命的高度,让所有的人都为之深深感动!
或许,人生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但只要你能够超越自我,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正如一名企业家说过:“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新的高度。”人,要不断地学会超越自我的智慧,创造新的高度,让人性的光辉在你人生的巅峰闪光!
【点评】这是一篇情理兼胜的文章,体现了作者一定的生活积累、思想沉淀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开篇不俗,起兴、排比句信手拈来,文采斐然,并顺势提出作者的观点;再以苏轼、海伦·凯勒、四川地震中坚强的孩子们为例展开深入论证,很有说服力;结尾呼应开头,强调中心论点。全文一气呵成而又自然从容,抒写出独特的生命体悟,不少的精彩语句让文章熠熠生辉,展现了较好的文学素养。
(荐评老师:程必荣)
爱陪你攀登
廖冰琳
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将来的人生路上会有许多高度,妈妈不能陪着你一一跨越了。但是,请你记住,无论多么高的高度,有妈妈的爱陪伴着你,与你一同攀登。
当你蹒跚学步的时候,你就要跨越第一个高度了。或许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的世界让你感到恐惧,可是宝贝,你要记住,妈妈的爱与你同在,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攀登上这样一个小小的高度,所以,宝贝,你一定要相信自己。
当你稍微长大一点,或许你会发现,小朋友们都有妈妈,而你没有。或许你会伤心,宝贝,这是你要攀登的第二个高度。你必须克服自卑的心理。妈妈虽然不在你身边,但是,宝贝,妈妈会在天堂看着你,妈妈的爱与你同在。所以,宝贝,你一定要坚强勇敢地攀登上这个高度,把自卑踩在脚上,你要做一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当你跨入学堂,或许你会为成绩的不理想而苦恼,宝贝,这就是你要攀登的第三个高度了。你知道吗?爱因斯坦小的时候也是个笨孩子,四岁才学会说话,可是,就像你在课本上看到的一样,他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或许妈妈没有给予你太多的聪明才智,所以,宝贝,你要好好努力,妈妈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妈妈的爱与你同在,相信你的努力会使你登上一个新的高度。
当你摇身一变,变成一个青春年少的女孩儿,或许你会为过早萌生的情愫而伤感,宝贝,这就是你要攀登的另一个高度了。妈妈并不强迫你与那个男孩儿断绝往来,因为妈妈相信那一定是个有着许多优点的好男孩。所以,宝贝,与以往不同,这次攀登的方式不是清除障碍,而是理智地把这种莫名的情愫转化为友谊和动力,你可以从他身上汲取优点来完善你自己,你也可以充实自己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你。宝贝,妈妈的爱与你同在,妈妈相信你会安全地度过这场“早春的危机”。
当你结束学生生活,走向社会,或许你的就业路会很坎坷,宝贝,这是一个最难攀登的高度。这个社会很复杂,你必须小心应对,有时候,你又必须勇往直前地去争取机遇。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你要学会把握机遇。虽然这个高度很难攀登,但是,宝贝,不要怕,妈妈的爱与你同在,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超越自己,创造奇迹!
宝贝,人生有许许多多的高度,你要记住,妈妈的爱一直陪着你,你要勇敢地去攀登,妈妈希望,你能永远幸福!
妈妈的爱陪你攀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爱你的妈妈
×月×日
【点评】本文是一篇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里写出的很有特色的文章。(1)扣题紧。能将“人生的旅程中的每一个高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不断地强化“妈妈的爱陪你攀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这一中心,同时反复点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结构新。运用书信体这一独特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有感染力,很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可以说独出心裁的谋篇布局,为文章创造了又一个亮点。
(荐评老师:池赛霞)
追求新的高度
郑华林
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新的高度。
——题记
雄鹰为何要经历断翅的痛苦?为的是要展翅高飞,追求新的高度。
树种为何要遭受泥土的阴暗?为的是要茁壮成长,追求新的高度。
人也一样,经历各种挫折,遭受各种苦难,就是为了要战胜自己,追求新的高度!
没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哪来新的高度?我国著名作家史铁生,因身体瘫痪而终日卧床不起,这样的苦难对任何人都是不小的打击,但是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每天怀着乐观的情绪去写作,就这样,《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名作一篇篇问世。史铁生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征服了自己,他也因此一次次达到新的高度!
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哪来新的高度?美国总统林肯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家庭里,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还要打工。但是他不怕苦,不怕累,做什么事都认真、有兴致,以至高中学习的费用他一人承担,上大学时还余下400美元。就是他这吃苦耐劳的品质,使他得到人们的拥戴,最终成为总统,赢得南北战争的胜利。林肯吃苦耐劳的品质使他一生受益,也使他达到了人生的高度!
没有刻苦自砺的人格,哪来新的高度?宋代画家厉归真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年轻的他立志画虎,但老是画成了病猫,曾一度自暴自弃。经由名师指点,他深入山林观察猛虎,终于了解了虎的习性特点,继而他更加勤奋画虎,所有的生禽猛兽在他的画下都栩栩如生。就是这种刻苦自砺的人格,使厉归真成了一代画家,深受后人景仰。他刻苦自砺,站在了新的高度!
其实,追求新的高度、创造人生的辉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邰丽华、邓小平、钱学森、袁隆平……他们都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朋友们,人生的道路是遥远的,有很多山峰还等着你去攀登,只要你乐观向上、吃苦耐苦、刻苦自砺……在这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又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又成就了一个新的辉煌!
【点评】这是一篇能抒发己见的文章。作者很讲究结构层次,从“没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哪来新的高度”、“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哪来新的高度”、“没有刻苦自砺的人格,哪来新的高度”三个方面入手,始终抓住“追求新的高度”这一题旨做文章,显示了较强的扣题意识;在确定立意方面,也显示出了一定的见地。全文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举例清晰,议论有序,在诸多方面,表现了很好的写作素养。
(荐评老师:程必荣)
5.新材料作文“融”导写与示例 篇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融”有融化、融洽、融合……之意。冰雪化作春水是“融”,人际关系和谐是“融”,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是“融”……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融”,外延宽泛,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但幸好命题者在题目的表述中将“融”组了一些词语,这对同学们打开思路很有帮助。具体来说有四点:第一种是依托材料中对“融”的解读,来打开思路。材料列举了自然界的“融”,人际关系的“融”,文化思想的“融”,这些可以作为思维的触发点,完全可以点燃自己作文构思的篝火。可见学会从材料中捕捉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化虚为实,化难为易。第二种是添词法,即通过添加修饰限制词语或者扩展成短语形式,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可以细化为“融洽的沟通”“融合无价”“莫道不相融”,等等,这样来引领思路,构架全篇。第三种是审题构思中的话题转换。比如“融”,运用添加法,要表达“融合无价”,而融合就是“融洽,和谐”之意,这样我们可以转化为和谐话题进行思考,也就进行了陌生向熟悉的变换,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第四种是设问法,通过固定的设问模式来开启自己的行文思路。常见的设问模式有“为什么要重视人际关系的融洽”“人际关系不融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怎样才能做到人际关系的融洽”,等等。一般来说,选一个问题来回答,往往从“为什么”的角度来切入更好些。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文体,笔者觉得像“融”这样一个比较好的话题更适合写记叙文,可以讲一个从开始不融洽到结尾融洽的故事。讲述甚至虚构这样一个故事对高中生而言并不难。
6.写与自己道别的作文 篇六
不久前,科比退役前的最后一场告别赛,为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每年六月的中考,也预示着学生们初中生涯的即将落幕。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告别——告别,难说再见,但不必遗憾,更不必伤感,因为当我们挥手告别、重新出发后,新的美好生活即将为我们拉开序幕。
请以“告别与出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引】
“告别与出发”,此命题意在引导学生要正确理解告别与出发的内涵,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写作时可以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出发”上,也可以把写作重点放在“告别”上,不管放在哪个词语上,都要有“告别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这个主题。至于重点放在何处,在于作文想表现的重点是什么。比如,告别粗心,让自己变得严谨,那写作重点应该放在为什么要告别粗心,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告别粗心,而对告别粗心再出发后的新形象是什么可以略写。
另外,在材料的选取与构思的新颖上也要注意。不管写什么样的文章,也不管采用何种新颖的形式,材料的与众不同、富有个性是必不可少的。当别人都在写告别某个地方、某个人的时候,我们何不把目光投向告别一种心情、一段时光、一种习惯等,这样的立意就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佳作示例一】
叶之告别
◎李想
花蕊告别花萼,初绽花信,收获一瞬的惊艳与芳华;雏鸟告别心底的畏惧,振翅高飞,翱翔于九天之上;少年告别苍老的父母,独自漂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而我,亲眼目睹了一场叶的告别,感受到生命的不息,感受到重新开始前进的力量!
夏天快到了,卖花的摊子日渐多起来了。实在是禁不住小贩“实在好养”的诱惑,我抱了一盆文竹回家。我兴致勃勃地把它摆在了我的书桌上——嘿,一抬头便能看见一片如云似雾的绿意,真叫人心旷神怡!
但是,这种欢乐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也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我照顾不周,这株葱郁如云如雾般的植物竟呈现出一种颓势。它细小的绿色叶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黄了起来,且日益严重,形如枯槁的老人一般,大片绿色的云雾转为枯黄。我心疼极了,跑去咨询妈妈。
“你得把枯了的叶子剪了。”她建议道。
“不,那样光秃秃的多难看啊!”我对妈妈提出的建议嗤之以鼻。
“其实有时候,告别反而是一种开始。”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抱着试一试的念头剪去了枯黄的枝叶,那些脆弱的、失去水分的叶儿簌簌地落入泥土中,洋洋洒洒,仿佛一场无声的告别……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过了几天,当我再去看它时,奇迹出现了:原本光秃秃的枝干,竟又长出了新的叶片,叶片呈一种鲜嫩的绿,格外清新雅致。我惊讶地发现,原本落到泥土上的落叶,经过这几天的作用,已经彻底融入泥土中了,做了新生叶子的养分。换言之,落叶告别枝头,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生长。它的生命,永远不会结束……
叶之告别,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以传递的形式重新出发,是新的旅程,也是生生不息的力量!
【评点】文章切入点很好,以叶的告别来表现“告别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以传递的形式重新出发”这样的主题。文字描写细腻,叙述生动活泼,感受领悟自然,是一篇以物喻理的好文章。
【佳作示例二】
告别不是终点站
◎程楠
燕子告别辛苦筑就的巢穴是为了向温润的南方出发;鱼群告别熟悉的水域是为了留给后代生存的希望;蒲公英告别枝丫是为了去另一片土地绽放刹那芳华的美丽……告别不应总洒满了相思的泪,闪现着婆娑的泪眼,我们应祝福:告别不是故事的终点,我们会走得更远。
表姐要去另一个遥远的城市上大学,我十分不舍。她启程之日我甚至不愿为她送别。我看着墙上小时候表姐与我一起画的《伊索寓言》的插画,心中很是抑郁,连明媚的春光都失去了颜色。我以为我们今后会像擦肩而过的铁轨驶向不同的终点。
不久,我竟收到了她的来信!那是第一次有人寄信给我,她告诉我她的学校在令人神往的海边,她会在休息日去海滩,吹着咸涩的海风,在日暮时默默看着夕阳西沉、余晖与海浪相交的胜景。她在学校里报了各种社团,很快得到了奖学金……
看着照片上的她在海边俏皮地用手“托”起一轮夕阳,我心中的不舍一点点地消失殆尽,且融入到她的快乐当中,希望她年底归来的时候多给我讲讲那个海滨城市的故事。“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的名言再一次在耳边回响。
人如此,动物也是这样。家里曾经有一只小土狗,在老家的院子里整日折腾,捉弄看门的大犬,调戏半死不活的昆虫。每次家里无论是谁出门,不管是骑自行车还是开车,它总是跟着。就算你将大门锁上,它也会从缝隙里钻出来,踏过村子里的泥泞。看到雀跃的它吐着舌头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狂奔,直到那个黄色的身影再也消失不见,想象着它追不上我们时的迷茫与无助,我的心里总是一阵阵的怜惜。直到我们乔迁新居,一直喜欢它的舅舅决定收养它,告别那天,它在车上不停地扒拉着窗户。我在窗外看着它在嗥鸣,心中十分不舍。它会出发至一个更好的院落,也许它在那里会有更令它喜欢的大犬作伴,它将有更好的生活,我亦无理由悲伤。
曾经的记忆如沉沉墨色里的一记朱红,如此鲜明。但渐渐地,你会发现,那抹红为它们的出发渲染了更为灿烂的图景。相聚便有别离,告别即为出发。告别不是终点站,因为生活这辆机车会永不停息地驶向明天。
【评点】小作者从不同的方面,用真情的语言,向大家展示了告别不是终点站这样的主题,对于这种用散文的方式来诠释富有辩证思维的题目,不是很容易的,正因为文中的故事都取自作者的生活,而使得文章富于感染力。文章脉络清晰,首尾呼应,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
7.写与自己道别的作文 篇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请以“好雨知时节”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春夜喜雨》是杜甫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在生活中,“好”常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来赞美雨,就很能够唤起人们对做好事的人的联想。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说雨“知时节”,即这场雨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春天万物萌生,正当需要雨的时候,它就下起来了,多好啊!以“好雨知时节”为题作文,既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抒情散文等;既可以写雨,也可以用来写人。写好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好雨”的特点,做一些恰当的描写。譬如景物描写,要突出春雨的润泽,轻细,淅淅沥沥,纷纷扬扬。那雨丝雨雾、雨中花草、雨中行人,雨后的恬静湿润、静谧清新,破土而出的小草、吮吸雨露的幼芽、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摄入这样的景物和人物,在这样的基调和氛围中来描写“知时节”的人与事,文章才会有色彩。另外,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人云亦云的文章,是不能吸引读者眼球的。对“好雨”,不同的人亦有不同的感受,全在乎自己的观察与审美,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写出“雨”的比喻意义,才能加深文章的内涵,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佳作选评】
佳作一
好雨知时节
施 睿
我原本喜欢夏雨甚于春雨,尽管老杜曾颂春雨“好雨知时节”,但我以为知时节的好雨应是夏雨而非春雨。
当夏天烈日当空,人们是多么希望来一场雷雨,暂时驱散些暑气,享受片刻清凉;被晒得头昏眼花的庄稼也渴望足足地喝上一顿,摆脱烤干的危机。而春雨未免有些啰唆,整日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把好心情都浇湿了。
上世纪90年代末的特大洪水,冲垮了九江人民的生命防线——九江大坝。朱总理对此大为光火,要求严厉处理此事,一时轰动全国。
倘若按我原来的逻辑,日日巡查,月月巡查,如此管理大堤,岂不是太啰唆?至于拨款加固,哪儿有公款吃喝来得痛快?
但这些防微杜渐的措施,可比作春雨;中央与地方、部队的全力抗灾,可喻成夏雨。如果每每遇上洪灾就依靠夏雨,未免有些亡羊补牢。
可见夏雨其实并不“知时节”,春雨才真正称得上“好雨知时节”。
岂知后来又有了重庆虹桥事件。事发前一个小女孩写作文说:虹桥上有好多裂缝,真可怕!她的母亲立刻呵斥道:“胡说!虹桥是重庆的象征,应该写它美丽!”于是这小姑娘重新拼凑了一篇。
难道只这一个小姑娘看到了裂缝,那些“公仆”们都是近视眼?难道只有一个小女孩懂得“真可怕”,其他人都是“胆大如斗”的姜维?结果,灾难发生了。无论做什么,也无法挽回死者的生命了。事实上农民在夏日里也会人为制造春雨,如引水灌溉,以保证庄稼的生长。因为他们懂得,春雨才知时节。
有一首歌唱道:总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当今许多年轻人在玩得头昏眼花时,总是想以后再做。结果,悔之不及。
春雨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绵绵不绝;夏雨是一种心存侥幸而又急功近利的象征。而今我才懂得,真正知时节的好雨是春雨,而不是夏雨。但愿每个人都能真正做到“好雨知时节”!
【点 评】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散文的体裁,巧妙地选取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着重写自己对“好雨”的认识由夏雨逐渐变为春雨的过程,或概括叙述,或重点描述,或正面阐述,或侧面评述。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把作者的心路历程生动地展现出来,呈现出独具个性的文体风格。
佳作二
好雨知时节
崔 君
小王和小李大学毕业后,同时应聘到市房管局。
小李整天埋头苦干,可小王却总是东奔西走,和同事说说笑笑,打听这个主任、那个局长的生日,甚至连他们家亲属生日、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同事们每每笑他,他便扬一扬手中的表格:“这就是时节表,同志们,‘好雨’知‘时节’啊!”
于是,每到重要“时节”,小王总会及时地上门送礼,他自称“及时雨”,整天忙着记这些“纪念日”,哪还有时间钻研业务?然而他还偏偏芝麻开花——节节高,最后居然登上了“副局”的宝座。小李呢,虽不善交际,却勤奋能干,各项重要的研究规划都少不了他,是局里当然的“顶梁柱”,自然也荣升为“副局”。
两人的地位又相同了,可再没人敢叫“小王”“小李”了,除了那个“正局”。同是副局长,可对他们称呼可得小心,你要是规规矩矩把个“副”带出来,喊一声“王副局长”,过不了多久,你就有可能“穿小鞋”;可同时,在李副局长面前,要是耍小聪明,恭维一声“李局”,那你非得听一堂政治课!
转眼新砌的宿舍楼快完工了,想要房子的都开始走动起来。很快,只剩下了几套房,于是,王副局开始宣扬他那篇“好雨知时节”论。每天,都有带着礼品往“副局”家跑的,可不知为什么,关系户们都只往“王副局”家奔。
这天,李副局在家下棋,门铃儿响了,是老赵!老赵刚进门,就捧出两条“中华”:“李局,我知道这点小意思是寒碜了点,可咱们家确实是……我也不是故意想为难您,儿子结婚也没给他争取过房子,心想先凑合着过吧,可眼下媳妇儿要生了,您说这几十平方米的房子能叫人不心愧吗?所以,我今天才撕破了这张老脸来麻烦您!”
“老赵,你的困难我知道,也早就替你惦记着呢,这烟,你拿回去,你知道我这倔脾气。总之,这事儿,我管定了!”
几个月后,那些曾捧着高档礼品嘲笑老赵“小气”的人,看着老赵腰间那串亮晶晶的新钥匙,都有些纳闷儿。
老赵看着他们,笑道:“什么叫做‘好雨知时节’?你们别信王副局那句话,这李副局长才是真正的‘好雨知时节’呢!”
【点 评】这是一篇小小说,构思精巧,别具匠心。文章着重描写了“小王”和“小李”两个形象,小王虽年轻,但精通世故,善于见风使舵,巴结上司,自称“及时雨”;而小李虽年轻,但不善交际,脚踏实地,勤奋能干。两人的仕途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其结果亦不同。文末写“老赵”的一席话,赞颂了“李副局”的“好雨”,从而升华了文章主旨。
佳作三
好雨知时节
张远鹏
“好雨知时节”,这话一点都不错。这不,七八天来全都被烈日占有了,日益上升的气温,烤得树叶都卷了起来,就连喜阳的仙人掌也显得有些疲惫。
我坐在家里,吹着电扇,却还感到热浪一阵接一阵地迎面扑来,忽然一阵凉风吹来,天空一下子阴暗下来。我跑出去一看,一片片乌云遮住了太阳,要下雨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出去感受一下雨水带来的凉爽吧!我的脑海中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于是,我穿上拖鞋,带上雨伞,出门去了。
一路上,人们都在忙着收拾东西,汗如雨下。可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也难怪,好容易盼来这场及时雨,能不高兴吗?
一会儿,便下起了黄豆大的雨点,仿佛老天爷也被这天气热得受不了,大汗淋漓。雨,越下越大,整条街都笼罩在雨雾当中。地上一片尘烟,接着泥土也在贪婪地吮吸着上天赐予的仙露。街旁的树木高兴地摇摆着身躯,跳起了迪斯科。
这时,我看见迎面来了位老大爷,正推着辆车子,车子后座还挂着个筐,好像装了些什么。忽然,老大爷脚下一滑,一个踉跄,摔倒在地上。从那筐子里滚出了一个个红彤彤的果实,是西红柿。
老人赶快爬起来,手忙脚乱地拾着满是雨水的西红柿,我一点没有犹豫,凑上去帮忙。这时,不知从哪儿冒出几个“大盖帽”,他们利索地拾起了西红柿,不一会儿,便大功告成了。老人拿出些西红柿要分给他们,可他们早已消失在茫茫大雨中。
雨,下得更欢了,仿佛在演奏着一曲颂歌,这真是“好雨知时节”啊!
【写与自己道别的作文】推荐阅读:
自己做自己的天使作文07-17
自己感动自己的作文400字08-27
展现自己的作文07-02
自己的风采作文08-19
我要的自己-作文09-18
坚持自己的作文10-22
【热门】鼓励自己的作文06-17
介绍自己家庭的作文06-28
写自己宠物的作文07-17
给自己加油的作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