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德育反思

2024-09-29

网络德育反思(共8篇)

1.网络德育反思 篇一

小学德育工作反思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化品德教育的途径必须从提高教师意识着手,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也必须为德育教学营造良好学校的舆论监督机制,让孩子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学中,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学校德育教学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要搞好德育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与养成教育为主,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应该在学校构成完成的系列,学生处在各个阶段应有所侧重,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应该整体推进,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一开始就应该是全面接触的。只是落实到位时要因年龄,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定。有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有的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完成,不可按年级,班级搞一刀切。

二、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具体的行动中。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丰富德育内涵,革新、充实德育的内容,使德育的内容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伦理道德、法律意识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德育的内容不仅要注意合乎时代的节拍,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对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对小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如:古代的:“精卫填海”、“孔融让梨”、“铁杆磨针”;近代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及成果;现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舍生忘死的赖宁等人的先进事迹;缅怀革命先烈、升国旗、唱国歌、清明节给烈士扫墓等,帮助学生掌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断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要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从而使小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其教育内容。

三、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一个班级里,有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学,这些同学往往在班上有一定的号召力。在他们有感染下,一个班级有可能形成思想表现好、学习奋发向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凝聚力很强的班集体;也有可能形成正邪两股势力相抵触,造成一个矛盾重重的班集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尤为重要。对于品德、学习均差的这一类学生,作为教师不能把他们一棒子打死,而应投入更多的关怀,献出爱心,要以爱做基础,以感情做纽带。相反,如果你常批评他、惩罚他,这样就伤害了其自尊心,而且极有可能把学生推向对立面。因此,要对这些同学多表扬、多鼓励,师生要交心亮底,成为朋友,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使教育产生更好的效果。

四、对学生要公正、公平、客观的进行评价。

学校要建立新的评价标准。第一,评价学生不能只看学习成绩,要把评价的基点放在学生怎样做人上面,要对学生本身的价值作认真探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第二,测评一般优缺点为注重个性评定,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汲取力量,增加自信。第三,变固定评价为发展评价。用静止的观点看学生容易把学生看死,应从整体出发,对学生评价不应只看一时一事的片面形象,而应从他的整个发展过程和今后的趋势进行评价。

让孩子们在充满竞争的环境里,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描绘更加灿烂的图景。他们应该是生理、心理都很健康的,各方面都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网络德育反思 篇二

但是除去这些优点我们也发现了网络的弊端。未成年人因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 对于社会上的信息不具备完整的筛选能力, 这使得具有完全开放性的网络在未成年人面前成为信息的汪洋大海, 学生往往不能做到自由游弋, 这种两面性随着网络信息的爆炸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此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特点, 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以一种更为宽松的和隐秘的方式表达自我。这种虚拟性容易使人形成责任感的缺失和自我的双重性格, 这些都是很不利于中小学生成长的。

基于以上的问题, 对于肩负着基础教育重任的中小学来说, 积极主动地开展网络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网络行为习惯、营造高雅的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每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一。网络德育正逐步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在此, 笔者以自身经历的一件网络德育事件做一剖析, 希望借此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处理类似事件的方法。

百度贴吧是百度网站的应用之一, 人们可以使用任意的关键字建立相关的聊天空间, 自由发表言论, 它以其开放性广受大家的喜爱。在百度贴吧上有一个以笔者所在学校名为关键字的贴吧, 虽然不知是谁创建,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成为了人们了解学校信息的窗口, 有着与校园网站差不多的功能。但是由于贴吧的创建管理没有学校的参与, 所以一度非常混乱, 里面讨论的话题和学生交流的内容颇有不雅之处, 这使学校老师和领导非常地惊讶。是哪些学生在里面讨论?为什么学生讨论的话题会和在学校的表现完全不同?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种混乱的状态, 营造健康积极的交流环境?这些问题一个个出现在大家面前。

●●网络的出现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 学校首先急于改变贴吧的状况, 将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删除。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学校很难有所作为。

1. 贴吧是由校外的网络公司运营, 学校根本没有自己进行内容删除的权限。

通过网络也不能找到学校贴吧自己的管理员, 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一筹莫展。

2. 贴吧是一个公共的网络空间, 由于它的虚拟性和私密性, 学校也不能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

3.除去贴吧以外, 一些新的网络应用, 比如博客、校内网、微博等的出现给学校的网络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德育工作者的网络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积极主动的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策略

当传统的管理模式处处碰壁后, 我们不得不思考用网络的思维模式, 用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参与贴吧的建设。

1.学校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网络活动

网络的特点是开放性, 这一开放性赋予每一个人平等参与的机会, 在这里学校传统的管理模式遇到障碍。学校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 学校在学生的网络活动中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能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呢?出于这种考虑, 我们尝试以教师个人的名义在贴吧中出现, 学校德育工作者实名注册并开始留言, 留言的内容以正面引导和转帖学校新闻为主, 而不是直接的批评和强势的干预。虽然个别教师的微弱举动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教师在贴吧上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开始关注, 然而这种关注并不是疾风暴雨似的批评与指责, 却是和风细雨的关怀和引导。这种行为没有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逆反, 而是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学生很希望和老师成为朋友, 这种渴望是正常的情感诉求。然而在学校出现的老师往往因为职业和工作的关系, 一张讲台疏远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如果在网络上教师依旧用这种居高临下的口吻和方式和学生交流, 效果可想而知。一个优秀的德育工作者, 首先是一个可以和学生交朋友, 能走进学生心田的老师。在网络上我们和学生是平等的, 我们多的可能是更多的人生阅历, 但绝不是高人一等的教导。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 分享学生的快乐, 和学生成为朋友。在贴吧的交流和发言中, 学校的参与始终是以教师个人的方式, 这种方式让学生感觉亲切, 感觉没有官方的压力。

我们并不指望这种平和的参与方式能在一天两天就解决问题。其实这也反映了网络的特点, 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这里也要允许学生出现在网络活动中出现的反复, 允许确实存在的一部分较难改变的学生存在, 但是这种长期的主动的参与和积极的引导在学校贴吧成为一道网络规范的标准线。

在参与过程中, 我们慢慢发现其实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贴吧的发言过程中出现过激言辞和不雅言论, 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看到了贴吧环境的不雅而选择了回避。有很多学生在老师的帖子中留言,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营造健康向上的贴吧环境, 更希望通过贴吧这个平台能参与学校的建设, 与老师多多联系。这些积极的留言给了参与的老师信心和动力, 一段时间以后, 师生共同形成了贴吧的管理章程, 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开始在贴吧产生。

2. 充分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 让每一个教师成为网络德育的践行者

个人的参与毕竟力量有限, 从学校角度来讲每一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 在贴吧的治理过程中, 学校积极鼓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与贴吧的讨论和学生交流。越来越多教师的参与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也极大地提高了贴吧的受关注度。在鼓励教师参与过程中, 任课教师的参与显得更加有效。学生平时与班主任的交往最多, 往往对任课老师不甚了解, 在贴吧中他们多了一个和老师交流的机会, 在贴吧里看到了老师多才多艺的另一面。另外, 任课教师在学校中扮演的角色有别于班主任, 班主任的出现往往让学生有一种距离感, 潜意识中的畏惧, 而任课老师显得更为随和, 容易接近。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老师也经常会访问学校贴吧, 有时还会在贴吧发言和学生交流, 这让一些平时不关注贴吧的同学也开始进入贴吧留言。贴吧的发言内容也从最初的单一、低俗开始向丰富面延伸。里面可以看到师生间就学习、生活问题的交流。可以看到学生平时关心的体育、娱乐、社会新闻, 可以看到学生社团、班级活动的即时情况, 这种转变基于一部分老师和学生长期的参与和引导, 更得益于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

学生群体中新生力量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贴吧的内容, 一种新的贴吧文化开始形成。如果说学校的网站是校园官方新闻的发布区, 那么贴吧就是学生茶余饭后聊天交流的茶馆。这种交流既是平等的互动, 也是积极的引导。

3. 建立一支自主的学生管理队伍

贴吧由原先一小部分学生发泄的自留地, 变成广大师生共同建设的交流区, 这一变化来之不易。但若是没有机制的保障, 一旦脱离教师的参与, 一段时间后它还是有可能会被大家忽视, 甚至恢复到原先的状态。成立一支具有自主意识的学生管理队伍并保障教师的积极参与是贴吧建设的关键。教师是主流思想的保障, 而学生的管理是自主发展、自主管理的体现, 既有利于贴吧的管理, 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学校贴吧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同时也一直在寻找一个教师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机制, 并且作了一些尝试。

第一, 我们成立了由贴吧中活跃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贴吧管理委员会, 并推举出以学生为主的管理人员。

第二, 化网络的虚拟为现实, 我们将网上的管理团队作为学生社团进行管理, 也就是成立网络类社团, 由学生会社团部进行日常管理。

第三, 以社团或学校的名义在贴吧中举行一些小活动, 或者将学校的活动和贴吧相结合开展。这种关注使得贴吧一直处在被主动管理和正面宣传的地位, 这为营造健康网络文化建立了基础。

●●积极主动的网络德育工作策略所带来的成效

贴吧的管理从一开始的无奈到有序健康, 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这里面体现了学校积极参与管理的主动思想, 也融合了网络背景下区别于传统模式的管理方法, 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营建的网络环境。

通过贴吧的管理为学校带来了一种网络德育理念的转变, 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参与理念, 变被动为主动, 主动关注学生的网络热点, 主动参与学生的网络活动、积极开展正面引导。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我们强, 在网络应用、网络技术等方面, 学生经常走在我们前面, 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 去关心学生关心的, 才能真正走进学生, 了解学生, 引导和教育好学生。

通过贴吧的管理也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最初混乱的贴吧是学校对外宣传的弱项, 现在的贴吧不仅是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 更成为了学校自我展示的平台, 这种展示更为真实, 更为生动。

此外, 在贴吧的管理过程中最为受益的还是学生。那些原先随意留言、有过激想法的学生得到了正确的引导, 更多的学生通过贴吧交到了新的朋友, 获取了有益的知识, 与老师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负责任的学生骨干。

这种积极主动的, 师生长久参与的和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的营造, 规范了学生的网络行为, 促进了学生良好网络道德的形成。

●●学校要及时把握和不断参与新的网络应用

以上谈到的百度贴吧只是众多网络应用的一种, 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是活跃的, 是不断变化的。这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始终关注学生的网络热点, 并主动出击。作为学校教师, 应该在网络德育工作中发挥更多的作用。比如建议教师注册校内网, 与学生成为好友,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言行, 做学生的朋友。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 组织班级建立班级博客或者允许学生在校内网站上建立个人博客。最近开始流行的微博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方式, 它和学生的手机使用又相关起来, 这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3.中职德育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德育 中职生 教育

中国分类号:G641

如何让中职生成人又成才,带着这个问题,我在中职德育工作上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一些典型的德育问题

我曾经看到:学生间强行勒索钱物的事情时有发生,欺负同学理直气壮,轻者威胁警告,重者拳打脚踢;受欺负的学生却忍气吞声,不敢向家长、老师透露,唯恐再次受到欺负;了解实情的学生不敢站出来主持正义,唯恐受到打击报复;更有甚者,问题发生在两个人之间,但在场观瞧的学生远远不只两个,大家表情平静,对此似乎早已习以为常。在此强者、弱者、旁观者都表现出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缺乏最基本的判断。[1]

二、当前的德育存在的障碍

1.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脱节

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在德育课具体教学中,只重视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具体行为。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脱节,学生拥有一定的道德教条,却又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

2.不健康的家庭教育

有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化和极端化。在有些家庭里,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索取和给予,孩子认为父母的给予是天经地义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完全物质化、金钱化;有些家庭对孩子唯命是从,使孩子变得骄横跋扈;有些家庭则以暴力统治孩子,使孩子从小养成非常叛逆的性格,越加难以管教。

3.社会环境对中职德育有一些负面影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前一些流行音乐和影视节目,基调消极、颓废、低俗;网吧也可随意进入,网上一些不良的内容诱惑着学生,使得学生在校接受的道德约束急剧减弱甚至消失。

三、中职学生群体现状――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中职生首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高,他们面临着从知识学习向技能学习的重要转变,要从原本不具备职业特征的学生变成能胜任未来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中职学生又是一个“弱势”群体。 第一,大多数来自弱势家庭,如农村、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家境较为贫困。第二,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主动甚至逃避,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第三,自卑心理较为严重,在传统观念中,大多数中职生在应试教育藩篱下被认定为“中考失利者”,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点“失败者”的心态,思想上有包袱。 “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做不好”等成了其心理定势。[2]

四、相应的解决途径――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心灵之锁

一些人认为表现差的孩子没有精神追求,其实恰恰相反,他们的精神需求很迫切,只不过他们缺少沟通对象,往往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封闭起来,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寻他们需要的、可以让他们消化吸收的精神食粮。

1.良好环境+心理疏导,提高道德判断选择能力

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仁、义、礼、智是“不学而能”的“良能”,是“不虑而知”的“良知”,这“良能”“良知”就是人自身就具有的道德能力。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德力,只是在不良的环境成长过程中遗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判断意识。孟子说:“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足见引领学生判断是非在形成德力过程中所起重要作用。

2.真诚的赞美,带领学生走出道德判断误区

在一些职校,每天早晨可看到很多学生上课迟到,或者逃课,好像形成了一股主流,而认真上课学习的同学倒还成了支流。显然这个学生是陷进了判断的误区,还不懂得所谓的主流并非都是好的,而支流并非都不好。然而不好的主流一旦成为多数人的习惯,就形成了一种可怕的人性磁场,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

怎样引领学生不陷入这人性误区呢?实事求是而不夸张,真挚热诚而不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同时,为了不辜负你的赞扬,他会在受到表扬的方面全力以赴做得更好,有了赞美,浪子回头将不再难得。

3.用心倾听,引导学生学会自省

倾听对于恢复学生心灵的创伤是很重要的,心理学博士戈尔曼说过:“许多问题儿童的形成,其根源在于他们长期缺乏被倾听的机会。老师的主动倾听能有效缓解这些疾病,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生身体的动作是心灵的结果,在职业学校中,有些学生不喜欢学习,也不参加任何活动,整天就是呆在自己封闭起来的小圈子里,也从不主动与人交流。对这一类学生,班主任要放弃说教,和蔼的倾听他们的内心,全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障碍的前因后果,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解开他们的“心结”。

4.创设“台阶式”目标,激励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本学期的目标,同时订出实现目标的具體计划,例如:上课不迟到,作业按时交,寝室内务严格按“七条线、八面光”的要求来做……所有的目标形成一个个“台阶”,帮助学生不断向前走,向上走。长此以往,学生在完成小目标的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愉悦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自然会引导学生作一定的判断选择――选择成功就会再次体验实现目标的喜悦,以此吸引学生走进努力、成功、享受、再努力、再成功、再享受的良性循环圈。[3]

5.乐观开朗,给学生信心和奋发向上的动力

中职生大多在初中时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不被教师关注,失去自信,破罐子破摔。要帮助他们找回自信,首先班主任一定要自信,要坚信好的班主任能激活一个班,正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五、结束语

职业教育中班主任所从事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劳动者的职业。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行为和丰富的知识,将行业规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为今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楠.略谈职业教育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作用[J].教师管理与师生关系,2008(10)

[2]陈桂珍.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2007(3-4)

4.德育教育反思 篇四

——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

讷河市龙河镇康庄学校李 福

一个合格的教师,他会经常反思自己工作。反思,是指教师能够以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学生做人成才的引导者的角色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审视与思考,也就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要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回顾、观察、诊断、思考、修正,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道德修养。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教师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然而教育实际中,却常常出现教者自行其事,心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如,课上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常常“大发雷霆”,罚站、训斥、责骂。虽然,所问问题可能已解说不止一次,但学生仍旧未能理解。怎么办?我们认为教师能做的和该做只是再向他耐心讲解。因此,可以对他这样说:那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有说清楚,让老师你再讲一遍,好吗?反过来想一想,训斥、责骂和罚站,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损于师生之间的感情。再比如,找学生面批作业,见到明显“低级”错误时,教师常会十分生气,言语多严厉,甚至斥责学生。平心细想,1

面批本是好事,旨在帮助巩固提高。殊不知,严厉之语,斥责之声,非但不能帮学生,反而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可谓好事没办好。教育实际中,这一类好事没办好的情况恐怕不是少数。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的存在,不能说与此无关。如此下去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学生的前途。

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都不同程度地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很大程度上缘于学习动机。特别是当代的小学生,他们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信息,还有社会飞速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等等,这给当今教育带来严峻挑战。教育的形式也需多样化,教师的职能也要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知识的创造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将以前单纯的教学生知识变为教学生怎样学,怎样让学生去学,怎样让他们想学。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切好办。“我们每位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要用爱心去温暖每个孩子,要不断反思自己努力做好德育工作。

5.德育处工作反思 篇五

本学期德育处根据学校领导指示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现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

本学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上做了改革,把班主任常规、班级管理、寝室管理、食堂管理都纳入到考核里。这样提高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从而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对班级管理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制度执行时我也发现了部分问题:

1、本制度执行起来涉及的科室、人员较多,大家的配合有所欠缺,在同一问题的认识上不够统一。

2、卫生量化分值偏低。

二、学生安全教育

1、利用每周一的班主任会议转达行政会议内容和需要加强的问题,根据学生整体情况制定主题班会,并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予解答。同时督促班主任把会议内容传达给学生。(不足点:个别班主任因课时等原因不能保质保量开完班会,德育处对班会检查力度不够,)

2、发现个别学生有违纪行为时及时告知班主任,由班主任处理。

3、不定期召开住校生会议,在会议上对我校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违纪行为进行指出,强调安全的重要性,督促学生进行改正。

4、邀请、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安全教育。(因为老师重教学任务,对本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常规工作。

1、开学、放假前后检查教室及公共区域的公物。

2、楼道及卫生区的划分、教室布置、物品摆放。

3、卫生督促、检查、评比。

4、班级日志、校门口签到的检查、统计。

5、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防震减灾疏散演练。

6、发放班主任津贴。

7、领取、发放物品(校服、床上用品、文具等)。

8、不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抽查,主要检查违禁物品、违纪行为、卫生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告诉生活老师和班主任,让他们加强管理。

9、协助班主任对范严重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

6.德育教育教案及反思 篇六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活动背景:针对同学们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同学间相互出口成脏、互相对喊家长姓名、乱给同学取外号、拿同学的短处取笑,还有对老师不够尊重等。针对这些行为,开展“做一名有教养的小学生”的主题班会,旨在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并改正,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教养”的内涵,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活动时间:2015年9月7日

活动目的: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做一名有教养的学生。

活动形式:讨论、诗朗诵、感言。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清华大学电机系4年级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能否成立,在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3只黑熊、1只马来熊和1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严重伤害。这名大学生年仅21岁,已通过研究生考试。上述3种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国际一级保护动物。学生讨论并发言

(学生反应强烈,有的同学说“大学生做这种事简直不可思议”;有的同学说“做这种事丧天害理”;有的同学说“他书白读了,脑子进水了”。等等)主持人:从同学们这种反应可以看出,你们对此同学的做法不赞同。你们说一说,他这种行为算不算有教养?(没有。)那么,我们平时的那些做法也是没有教养的呢?

(学生七嘴八舌说现象:说骂人、说脏话、喊同学家长的姓名、乱吐痰乱扔垃圾等)

主持人:首先要理解教养的内涵,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同时要学习表达教养的种种形式,要使有教养的行为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否则教养只是一句空话。有的人心地很好,人也很善良,但却给人缺乏教养的印象,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自习课大声喧哗,随地乱扔垃圾,见到老师不问好,进他人寝室前不敲门等,就是因为他没有学会表达教养,没有学会注重他人感受。

怎样做才算有教养呢?我们来读读下面的诗,也许会有收获。全班学生一起朗诵:

教养,是一种美丽的高贵

与人交谈,理智而不乏幽默,自信而不显张狂; 与人交往,优雅地说“请”“谢谢”“对不起”; 面对无礼的非难,宽容地付之一笑;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淡淡地对自己一笑;

教养,是一种美丽的高贵。

有教养的人不会在别人需要宁静时旁若无人地喧哗; 有教养的人不会在美丽的校园丢下极不谐调的垃圾; 有教养的人不会在狭窄的甬道里拥挤; 有教养的人不会拿别人的痛苦开心; 有教养的人不会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

我希望:

明天早晨我见到的大家,都将是一个文明礼貌的孩子。

四、任务布置:

以教养为主题,出一期板报,班干部讨论一下,写一份倡议书,以班委的名义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每位同学以“做一名有教养的中学生”为题,写一段感想,抄录在板报上。

五.教学反思:通过此次班会的学习,学生反应较好。学生从讨论中明白自己平时做法那些是没有教养的,怎样做才有教养。从自己的言行中透出自己的内涵,从而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好形象。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活动背景:现在学生只懂索取,不懂付出。认为父母爱自己天经地义,老师关心、帮助他理所当然,很少懂得感恩。

活动时间:2015年9月17日星期四 活动目的:

通过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时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发现想感激的人。体会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流露着的父母爱,在学习上无私奉献的老师爱,与自己共同成长的朋友爱。促使学生在那些早已习惯的行为中理解、感悟爱。教育学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

活动前的准备:主持人培训,准备道具,老师指导 活动形式:欣赏经典歌曲,看广告谈感受

二、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用主题词引人主题,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提到感恩,大家会想起什么呢?(如果学生不清楚则由主持人解答)

(主持人):现在我想给你们详细谈谈感恩节的来源。它起源于美国,目前也是美国法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而且它和早期美国历史最为密切相关。

1620年,一些朝拜者乘坐“五月花”号船去美国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顛簸了兩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马莎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

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活下來的人们在第一个春季开始播种。整个夏天他們都祈求风调雨顺,热切地盼望著秋天丰收的到來,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与否都将取决于即将到來的收成。后來,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所以大家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感谢上帝的恩典。于是就取了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庆祝活动便定在这一天,直到如今。在这个阳光灿烂秋季,让我们彼此敞开心扉,聆听彼此的心声。我班“心存感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大家都知道,在美国,感恩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其实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师长、亲朋、同学、社会等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阳光水源,莫不应在我们的感恩之列。一位盲人曾经请人在自己的乞讨用的牌子上这样写道:“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到她。”我们与这位盲人相比,进一步说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目前能这样快快乐乐地活在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我们还会时常愤怒得发抖而总去抱怨命运给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吗?

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來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感恩节的故事中,人们感谢上帝而产生了感恩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感谢上帝,而是要感谢身边的人,在身边寻找自己最想感谢的人。

(三)、谈感受

1、谈看到中央电视台广告:“妈妈,洗脚”。同学们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现场气氛热烈)

2、“万事孝为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世人所称道、所敬仰,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经典之作,像“三字经”之类的小孩都能朗朗上口,有时虽不求甚解,但熟背后,却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去终身消化、理解、受益。下面请同学们齐诵:“游子吟”。

3、是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能激起我们心底深深的感恩之情莫过于父母亲,不论我们走到哪里,不论我们有多大年纪,在父母心中,我们永远都是最可爱、最需要保护的孩子。我们不断接受着父母亲给予我们的无私的爱,下面请大家说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使你最感动、最难忘的故事或生活片段。(预先作好书面调查,便于主持人了解后提问)

4、是啊,父母之爱,浩瀚如海洋,自古以来对父母的赞美之词也层出不穷,在我们的学习中,你记得了哪些呢?在这里,请同学们用肺腑之言表达一下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吧。(预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便于主持人了解后提问)

5、现在,我们逐渐长大,我们已经懂得怎样回报父母亲了,我们每个同学都给父母写了一封感谢信,下面请每一位同学对父母写的真心话。(预先请学生认真写好信)(伴随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6、下面请欣赏歌曲“懂你”

7、当我们坐在教室里学习时,父母在忙什么呢?当我们坐在桌边,吃着好饭、好菜时,他们又在忙着什么呢?请欣赏父母工作时的一个感人场景。(如:当保姆的妈妈)

8、多么感人的场景啊!同学们,在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除了要为我们做许许多多生活琐事,还要为了家庭那么辛勤地工作,这其中蕴藏着多么深厚的爱啊!点点滴滴都是情,只要我们有一颗细腻的心,仔细去体会,慢慢去感受,我们就明白: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亲爱的爸爸妈妈,您的关爱我们能体会,您的付出我们正在思考着回报。我们也知道我们曾经让您失望过,曾经让您伤透了心;可我们也深信:我们是您的骄傲,我们也曾经让您的笑颊灿烂如花。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父母的期望并不多,我们的一句问候一次掺扶一杯茶水一个微笑,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满足了。

10、曾经无论我们多么的幼稚顽皮,曾经有时我们那么不顾场合地冲撞父母、伤害父母,但我们的父母始终是那么地包容我们。但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一直想对你们说:“爸爸,您好!” “妈妈,您好!” “爸爸妈妈,我们爱您!我们感谢您!”

(四)、总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如果没有父母,我们根本不存在;如果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就不能坐在教室里学习;如果没有朋友,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了很多乐趣。感谢的人有很多,尤其是身边人,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人的优点,发现要感谢的人。

(五)、找出一位同学大声并有感情地朗读一首诗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尊敬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凡是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主持人)除了身边的人,我们要勇于发现想感谢的人,因为无形中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使你成长。

七、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在生活里面我们要时时怀着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不仅仅是要用言语,也要用行动来表示我们的感恩之心。我们还可以利用节日充分地表达我们的感恩,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等。

学习手语歌曲《感恩的心》(播放歌曲)结束。资料: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教学反思:通过经典歌曲来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这种方式感觉很好,在活动中看的有的同学点点泪花让我觉的特别感动,不是学生不懂情感,而是我们老师没有没有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以后要多尝试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学,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恩老师》主题班会

(2014——2015学第二期)

活动背景:现在学生对老师不够尊重,动不动与老师顶撞,有的还会与老师动手。有的在背后谩骂老师,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破坏老师财务。如用石子叮老师窗户。活动目的:

1.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打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校园人文关怀,秉承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良好教育传统,创造良好校风、学风。提倡从细微处着手,从小事做起,组织各种形式新颖、构思巧妙的宣传、活动方式,要能恰当的体现尊师重教、热爱校园。

2.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3.让学生知道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进而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使学生明白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感受老师的恩惠。进一步感恩父母、朋友、社会。

活动前的准备:准备一篇感恩作文,音响,关于老师的知识与俗语等。

活动形式:郎颂作文、知识抢答、听经典歌曲、听名人尊师故事。活动程序:

(一)、主持人(刘青、刘冬生)导入活动。

有人说,父母给我们身体,老师塑造我们灵魂,那么,我们感恩父母,感恩恩师,我们该怎么做?

(二)、我颂我师

主持人1:有人说,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主持人2: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尽银丝织春景;有人说,教师是人梯,献出碧血育人才;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点燃智慧之火;有人说,教师是甘霖,浇灌着理想之花……

合:请听杨超同学读感恩老师的作文。

(三)、全班跟音响唱 :《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主持人: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为了我们,您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有您的爱心浇灌,您的黑发泛起点点霜花;有您的呕心沥血,您的脸颊上写满了丝丝牵挂;有您的春去春回,您的眼里写满了春春嘱托。

老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

老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四)、知识小问答——你对“教师”知多少

师:

1、今年是我国第()个教师节?

2、请补充完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你知道歌诵教师的歌曲有哪些吗?(《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恩师难忘》《老师你好》 《老师赞美诗》《红烛之歌》《再见老师》等)

4、你知道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吗?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先生—最历史悠长的尊称

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

5、教师的始祖是()(B、孔子)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出于谁的作品? 韩愈《师说》

7、“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许德珩为我国一位著名文人撰写了一副挽联,请问他是(朱自清)

A、朱自清 B、巴金 C、老舍

8、“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拜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进厅堂,这时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厚。”这个典故

被后人称为什么?(程门立雪)

(五)、我爱我师

师:聆听名人文人尊师故事,思考:我们还可以如何感恩老师和母校?

①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②朱德给老师让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③鲁迅探望老师。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④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总结:感谢您对我的照顾,也感谢您对我的付出,更感谢您对我谆谆不倦的教导,您总是为我们带来欢笑,您总是为我们带来欢笑,您总是那么肯定和支持我们.我们在这里大声说:老师——您辛苦了

教学反思:此次活动非常成功,不仅按我的设想进行,效果比我预期的还要好。学生反映较强。关于师恩的话题学生说的较多,很多同学说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很激动,还有的对自己以前不好的行为感到惭愧。学生听名人尊敬自己老师的故事非常安静,可以感受到他们已被感动。看来榜样的力量不可轻视呀,特别是名人故事学生较为感兴趣。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活动背景:现在学生“拿来主义”较重,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我班举行“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目的:让学生知道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理解父母。活动形式:讨论 感言 听经典歌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主持人:感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字眼,也许我们都不曾理解过感恩的真正含义,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存在着无限恩情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回报。同学们首先会想到他们的父母,但真正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却对父母的理解比较少,而且他们对来自于同学、老师、学校的关爱,更是体会很少。如何引导他们开阔视野,把对父母的爱引申到对老师、对学校、对国家的爱,并且把这种爱付诸于行动,是本次主题班会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阳光灿烂秋季,让我们彼此敞开心扉,聆听彼此的心声。我班“心存感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大家都知道,在美国,感恩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其实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师长、亲朋、同学、社会等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阳光水源,莫不应在我们的感恩之列。一位盲人曾经请人在自己的乞讨用的牌子上这样写道:“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到她。”我们与这位盲人相比,进一步说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目前能这样快快乐乐地活在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我们还会时常愤怒得发抖而总去抱怨命运给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吗?

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成长,他们的一次次牵扶,让我在远离父母的时候,放飞理想。对老师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教诲,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在学习的历程中实现自我。对兄弟姐妹心存感恩,因为他们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知道有人可以和我血脉相连。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友爱,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感谢曾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我发现生命是如此丰厚而富有。感谢肯接受我帮助的人,他们用淡淡的柔弱让我可以把这份善良延续。好,下面让我们共同进入这次主题班会的第一环节——“感恩父母”。(二)、感受母爱:

1、谈看到中央电视台广告:“妈妈,洗脚”。同学们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现场气氛热烈)“万事孝为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世人所称道、所敬仰,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经典之作,像“三字经”之类的小孩都能朗朗上口,有时虽不求甚解,但熟背后,却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去终身消化、理解、受益。下面请同学们齐诵:“游子吟”。

2、是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能激起我们心底深深的感恩之情莫过于父母亲,不论我们走到哪里,不论我们有多大年纪,在父母心中,我们永远都是最可爱、最需要保护的孩子。我们不断接受着父母亲给予我们的无私的爱,下面请大家说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使你最感动、最难忘的故事或生活片段。(预先作好书面调查,便于主持人了解后提问)是啊,父母之爱,浩瀚如海洋,自古以来对父母的赞美之词也层出不穷,在我们的学习中,你记得了哪些呢?在这里,请同学们用肺腑之言表达一下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吧。(预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便于主持人了解后提问)

3、现在,我们逐渐长大,我们已经懂得怎样回报父母亲了,我们每个同学都给父母写了一封感谢信,下面请每一位同学对父母写的真心话。(预先请学生认真写好信)(伴随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三)、听经典歌曲感受母爱伟大(欣赏歌曲《懂你》)

主持人:当我们坐在教室里学习时,父母在忙什么呢?当我们坐在桌边,吃着好饭、好菜时,他们又在忙着什么呢?请欣赏父母工作时的一个感人场景。(如:当保姆的妈妈)

多么感人的场景啊!同学们,在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除了要为我们做许许多多生活琐事,还要为了家庭那么辛勤地工作,这其中蕴藏着多么深厚的爱啊!点点滴滴都是情,只要我们有一颗细腻的心,仔细去体会,慢慢去感受,我们就明白: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亲爱的爸爸妈妈,您的关爱我们能体会,您的付出我们正在思考着回报。我们也知道我们曾经让您失望过,曾经让您伤透了心;可我们也深信:我们是您的骄傲,我们也曾经让您的笑颊灿烂如花。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父母的期望并不多,我们的一句问候一次掺扶一杯茶水一个微笑,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满足了。

(四):教师总结:曾经无论我们多么的幼稚顽皮,曾经有时我们那么不顾场合地冲撞父母、伤害父母,但我们的父母始终是那么地包容我们。但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一直想对你们说:“爸爸,您好!” “妈妈,您好!” “爸爸妈妈,我们爱您!我们感谢您!”

7.德育困境的反思与生活化回归 篇七

一、现代德育困境的现实凸显

尽管我们对德育投入巨大,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1]社会上的不道德行为层出不穷。正是德育与生活的疏离造成了德育的困境,其具体表现包括德育科学化、德育功利化、德育理想化,以及德育成人化。

其一是德育科学化。

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之后,科学就逐渐走向了神坛,一下从婢女变成了上帝。斯宾塞也认为,只有科学的知识才最有价值:“这是从所有各方面得来的结论。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维护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为了那个叫作谋生的间接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为了正当地完成父母的职责,有正确指导价值的是科学。为了解释过去和现在的国家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需的钥匙是科学。同样,为了各种艺术的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备也是科学。而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的目的,最有效的学习还是科学。随着科学在物质世界里上帝地位的确立,其对教育的涉足也就不可避免。德育科学化是指:“人们在对待道德教育时,不仅没有把它与一般的知识性的教学活动和对待物的生产加工活动区分开来,而且还有意为之,认为道德教育也应该自觉地以在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无往不胜的科学世界观和科技理性为指导,努力发掘道德教育中的‘客观规律’,然后通过理性的计算予以控制,最终达到学生能按道德规律行动的目的。”[2]

其二是德育功利化。

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富有,然而又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贫穷。许多人忽然发现,不仅上帝消失了,连自己也消失了,消失于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德育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地位从“唯一目的”到“最终目的”,再到现在的“德育首位”,不论是相对地位,还是绝对地位都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冲击。

其三是德育理想化。

德育长期以来严重与生活实际脱节,成了“高、大、空”的空谈教育模式。所以,我们的道德教育只是注重学生应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道德标准的学生素质,却不是根植于实际生活实例来借物教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的德育从古代开始,就是追求培养圣人。但是,由于在实际情况下,圣人是不存在的。人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按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培养目标来培养学生是虚幻的,也是不可能达到的。在某种情况下,许多人所接受的是道德信仰的教育,而对于道德准则方面的教育却很少涉及。

其四是德育成人化。

德育成人化的思想历来就有,并且毒害很深。夸美纽斯说:“教育是生活的预备。”同样,斯宾塞也认为:“为我们完满生活作好准备乃是教育所应完成的功能。”这些观点都是德育成人化的理论根源。他们认为,儿童在学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就是为了在他们成年之后能够应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总是用成人的逻辑讲授成人所理解的内容以达到成人的目的,而丝毫不顾及儿童本身的生活经验。学生只是被动地“灌进去”,等到需要“倒出来”时将会一筹莫展。这种道德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视了道德教育的个体规律,大大偏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

二、德育困境缘由与生活化价值诉求

不论是从事德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还是从事德育实践的实际工作者都对德育当下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反思。项贤明认为,传统德育的困境在于只传授知识而隔裂了道德与生活。高德胜也用“知性德育”的概念来探讨德育对生活的疏离。他认为,知性德育是知识德育、思维德育、知化的德育。而知性化则是他对这种德育表现的总结,正是这种“知性化”割裂了德育与教育、内容与形式、认知与情感、知德与行德、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导致传统德育陷入困境[3]。刘铁芳则认为现代德育的困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活对德育的疏离,即物质主义的高涨和个人自由的张扬对德育的排斥;另一方面是德育对生活的疏离,表现是过分强调外在功能,跟不上时代步伐,过多地被规范与限制。前一个方面是现代德育的外在困境,而后一个方面是现代德育的内在困境[4]。

德育生活化是由道德教育和生活的内在关系决定的。生活是伦理道德的生长点和作用点,是道德的唯一基础,离开生活的基础,道德将走向虚无。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要求现实的教育要关注现实生活的变迁。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要为了生活而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一个人的德性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主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解决一系列的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道德教育理论之树应扎根在生活实践之中,以现实生活为基本生长点,发现人生的普遍问题和受教育者成长中的现实需要,直面现代道德生活的挑战。道德教育只有在关注个体的生活,帮助人们理解个体生活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后,才能引导人们在个体生活实践中形成完整的精神生活,把接受道德教育、加强个人修养作为自己生存、生活的形式才能提高生活质量。

德育的目标要求德育必须生活化。既然德育不是只注重外在的言行和表现, 而是关注人类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 那么真正在其内心确立高尚道德信念和境界就是最重要的工作。正如鲁洁所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掌握、发展这个外部物质世界”, 在致力于传授“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的同时, 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教育[5]。人是社会的人,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正因为这样, 德育目标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觉得目标就在眼前, 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做到, 而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达到这一目标, 人们在社会的实际生活中就会从善如流, 见不善而弃之, 逐渐完成从他律向自律道德的发展和迁移。

三、德育生活化回归的策略选择

现实生活是受教育者接受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接受实践道德教育的归宿。摆脱道德教育困窘境地、提高德育实效性,使德育生活化,都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去探寻德育生活化的途径,营造生活化德育氛围,构建生活化德育实践平台,让受教育者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自主选择,并且以一贯之,变成一种自律的终身行为。

首先, 要转变德育理念。

德育理念要走出传统, 走出校园, 走进社会, 走进生活, 与时俱进。突出主体和主体德性的发展, 通过焕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来启发他们从灵魂深处感知自己的道德责任;强调德育对象的主动参与, 自觉地将其行为付诸实践, 知行统一。德育的主要场所亦不再只是学校, 从现实生活中的“小道理”悟出社会的“大道理”, 并产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将这种判断付诸行动的实践能力。这种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教育, 也是满足需要的德育, 培养出的是符合当前社会、能顺应当前时代潮流的人才。

其次, 要明确新的德育目标。

根据新的德育目标制定新的德育内容。德育目标应因德育个体差别而异, 德育内容应当源于现实生活。德育目标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明确德育要培养的是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公民而不是圣人;德育内容的选择来自德育对象的真实生活, 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道德要求, 符合大部分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 为大多数受教育者所接受, 从实际出发, 把理想性与现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再次, 德育过程要生活化。

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 道德是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的, 具有意识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点。道德教育自身的这种特点和规律使得它强调潜移默化、个体觉悟和生活践履, 强调情感体验和知行统一。因而, 在道德教育的过程和途径上, 要更多地体现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 使道德教育与丰富的生活相联系。教育者应及时抓住德育对象的生活内容进行教育, 使德育对象在生活中自觉地体现德育内容, 做到知行统一。

最后, 德育方式应多样化。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心有所悟;只有心有所悟才能有所发、有所动;德育应“以人为本”、“因人而异”, 方法不拘一格。由原来的单一走向多样, 由“独语”走向“交流”, 由“封闭”走向“开放”。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

[2]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4]刘铁芳.现代德育的困境与德育向生活的回归.上海教育科研, 1997 (7) .

8.浅谈德育课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教学反思;德育课;用心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47-01

作为一名年轻德育课教师,教学中的新鲜与感动无所不在。如果你问我:什么最令你感动和欣慰?就是当看到自己亲手所写的厚厚的教学反思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所有困惑、泪水、欢笑历历在目,它就像你辛辛苦苦养育的一个孩子,熔铸了你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的确,这些随笔和记录见证了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回忆与财富。

德育课的教学反思是德育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老师专业素质发展为目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为教学反思的编写提供便捷的条件和丰富的素材,但同时也出现了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没让教学反思真正发挥其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伙伴,是教师成长的必需环节。所以,只有认识它的美丽,你才能快速地成长。让我们共同来发现德育课反思之美。

一、反思让你“育人之树”健康成长

在遗忘规律的支配下,教学中瞬间的灵感和闪光点需要通过教学反思及时的捕捉,做好记录和反馈,在备课准备、学生表现、教案补充、语言运用、板书设计、案例和习题的选用、处理问题机智等等方面。记录下自己的失败与成功之处,不断反问自己,我的困惑是什么,这意味着什么,我怎么会这样、我怎样用不方式做好这件事。在此基础上,寻找改进措施,不断地修改-补充-运用-再修改-再补充-再运用……才能体会攀登到顶峰的喜悦。

二、反思让我感受到心灵的契合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生恰恰是课堂教学中难以控制的因素,学生的突发状况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探寻学生各种表现和情绪下的深层原因,这样,我才能真正走进学生,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刚上《职业道德与法律》时,有一个班的学生上课气氛沉闷,不爱回答问题,可是我一直认为自己备课认真、努力,上课兢兢业业,只是学生性格使然,我想,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启发就会有好转了,但是一个月下来,使终没有看到学生的进步,我开始反思,于是征求大部分学生的意见,意见提的最多的是课堂气氛和我上课的表情。有一张纸条写着:“老师,你上课好严肃啊,从没见过你笑过。”看了之后,我心里一凉,我突然想到,自从上课后,我发现自己很少笑了,特别是对学生,以前刚到学校的时候,有老师提醒我职业类学校的学生难于管理,千万不要对学生笑,笑多了学生不好管理,自从哪以后,我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时刻反着脸,不苟言笑,让同学产生不可接近的感觉。经学生一提醒,我反思了自己,发现做得不太妥当,问题原来出在这里。

其实,课堂上要严肃,这是正确的,而且是必须的,否则纪律难以维持。老师的言行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另一方面,我们课后应该多笑,多与学生沟通。这样做,学生就放松,自己也愉快,师生之间就多一些和谐。客观地说,学生是比较单纯可爱的,只是与老师们之间沟通较少,老师才会和学生们渐行渐远,从而,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个月,我试着走进学生,试着与学生沟通,试着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多了一份耐心和宽容心,才发现这样做才会让工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也很好。

三、反思能培养教师的职业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人的入门向导,也是人的良师益友,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职业积极性就会高涨,因此,兴趣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的最直接的心理动力。要使教学反思富有成效,教师不能不激发自己的热情。这是因为写教学反思是一种经常性的周期较长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自己就会把这种反思看成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恶心理,严重的会半途而废。

在开始写教学反思时,内容不求高深,文笔不求优美,只要内容真实、具体即可。刚开始写教学反思时,有的人总觉得没有太多内容可写,但只要留心观察教学活动中的事,并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在教学中学生的反映。

四、反思让你更热爱教育事业

教学反思会让你发现育人的魅力。通过反思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督促自己不断钻研,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这本教材中的“做人以德先”这一框题时,我首先讲解道德,是古老而常新的词语,道德修养,一个简单而深刻的话题。道德与道德修养伴随人生时时刻刻,体现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然后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列举事例,让学生明白不道德的严重后果。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长大了,懂事了,看着学生们一天天成长,我的心中无比自豪。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发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育人,教学反思让我体会到走进学生的满足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让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上一篇:与书相伴优秀作文下一篇:一件愉快的事作文300字_写事作文_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