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免费

2024-06-17

七年级生物教案免费(共9篇)

1.七年级生物教案免费 篇一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尝试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

1、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2、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法学法:通过学生观察、体验、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和

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人类食物奥秘。同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第一课时

【知识准备】预习课本资料

【学习内容】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回答:1、食物中所含的六大营养物质是:

和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

2、三大产热营养素是、、

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

回答:3、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里才能被吸收利用。人

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左右。

4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参与体内代谢活动。例如,儿童缺钙会患病,(成人患症)钙的来源主要是,深绿色和等食物;缺钙会造成,补铁的食物主

要有、、和等食物。

5、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糖类主要包括没甜味的

等。糖类主要来自和食物。

6、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供。成人缺少蛋白质会出现肌肉萎缩等现象。蛋白质主要从和豆类中获得。

7、通常作为备用能源的物质是。、等食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

脂肪。

8、维生素可分为维生素两大类,常见的维生素中属于脂溶性的有和;

属于水溶性的有和。

9、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素可维持人体,是其他营养成分不可替代的,人体缺维生素A时易患缺维生素D时

【学习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达标检测】

10、课后思考与练习P81-5

11、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鱼肝油等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等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牛肉、动物的,各种的外皮中;维生素C存在于新鲜的和中;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动物中。

12、李奶奶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到医院检查后,医生不仅给她开了药,而且还要求她加强营养,进行食物辅助治疗。在下列物质中,请你帮她选择,她最需要的食物是:A鸡蛋B牛奶C带鱼D猪肝

13、组成细胞的有机物是、、和。三大产热营养素是、、。

14、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水B无机盐C糖类D蛋白质

15、缺乏维生素C时会患病.A消化不良B坏血病C佝偻病D夜盲症

16、晓明刷牙时,经常会出现牙龈出血,你应建议他多吃()

A肉类和蛋类B奶类和蔬菜C豆类和水果D蔬菜和水果

17、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A水B糖类C蛋白质D脂肪

2.七年级生物教案免费 篇二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为依据,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同时重视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 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结合蹲踞式起跑的教学特点, 把握“学会”、“会学”、“会用”的三个层次, 进行了本课的设计。

二、教材分析

快速跑的特点是速度快、时间短。它是一项强度极高的运动, 对学生身体的负荷强度要求高。通过快速跑教学, 发展学生身体基本运动能力,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支配肌肉活动的能力, 提高呼吸和心血管功能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快速跑技术是由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等四个阶段组成。蹲踞式起跑是快速跑的技术中的起始环节, 对于初学者来说较易掌握。当前蹲踞式起跑已成为现代短跑中一个主要的起跑技术。本课为快速跑单元计划第1课时, 通过该项技术学习, 让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跑”三个部分。

三、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702班, 共有40人, 其中男女生各占一半。主要由本地农村家庭子女和外来务工子女组成。该班学生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喜欢模仿, 学习积极性高, 有一定的合作精神, 但兴趣易转移, 也乐于参加短跑比赛。由于学生来自差别较大的家庭, 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社会与学校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团队中的这种差异性存在在某个层面上构成了新的学习资源, 利用这个学习环境, 施以一定的约束, 达到知识的自我构建正是本堂课努力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由无趣到有趣, 由有趣到乐趣, 由乐趣到志趣, 充分发掘学生兴趣所在, 创设不同于传统的活动方式, 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活动, 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图

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特点浅析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教材版本;教学过程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苏教版生物教材的使用特定和困难进行了浅析。

1.教材涉及内容繁杂,学生接受难度大。对比以往教材,表面看来内容减少了许多,实际上分量、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学校课表安排时间紧张,每周课时没有增加,使教学进度变缓,加上部分偏僻、复杂的知识点,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使新课程未达到预期目的。生物教材若想降低难度,必须精简内容,对繁杂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一些老旧的内容在苏教版内容中又被引入了教材,但是含意表达不明,有时候只是简单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较好地把握重点,教材使用难度增加,教学效果也相应降低。

2.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分散、表达不明,呈现一定的跳跃性,相当部分的授课内容需要生物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特点补充说明。在苏教版新教材使用的时候,几乎每次备课过程中,笔者都要借鉴老板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特点进行补充和研究整理,突出的部分是许多的概念和说法有了较大的变动,需要教师根据老版教材整理分析、准备把握。如,在生物教材中,编排顺序和以往有了明显变动,将“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放在了“生活史”的前面,单纯“根的相关结构”就被分解到三个部位进行介绍和讲解。这既造成了教师的重复备课,也让使用者感觉逻辑结构混乱。

3.相应的配套资源明显不足。在使用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苏教版生物教材内容单一、图片设置不合理,配套的教学和辅导资料匮乏,与教材相匹配的辅导系列书籍、图片、教学视频、教学光盘无处采购,相应的资料网上也明显不足。虽然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相继出版了部分配套资源,但是相比其他教材,这些资源仍显得缺乏和不足。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使用苏教版生物教材过程中发现的几个不足之处。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进行和发展,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苏教版教材会不断地完善和完整,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学平.浅谈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发[J].才智,2013(25).

[2]杨燕平,张林亚.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交际,2009(10).

4.七年级生物教案 篇四

1.说出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2.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重点、难点)

3.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重点、难点)

4.知道保护森林和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课文内容。

(2)课前准备实验——茎的输导作用。(因为本地区已进入冬季,该实验需提前做好准备,即提前l一2d将冬青或其他木本植物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关于茎的输导作用和年轮等方面的资料。

2.教师准备

(1)带有不同种类芽的枝条,锯成小段的三年生的无花果枝条,枝芽的结构和茎的结构挂图。

(2)准备实验用具,如放大镜等。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于茎的输导作用和年轮等方面的资料。

(4)制作枝芽各部分发育过程和形成层使茎加粗过程的课件。

教学过程(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读第68页题图——参天大树,思考问题:植物要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什么器官到达枝叶的?(茎)这说明茎具有什么功能?(输导功能)从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

(1)枝芽发育成茎

学生4人一组,自学第68页课文及图5—7枝芽的结构示意图。 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鼓励与同学合作共同归纳枝芽的基本结构。要提出的问题有,主干和侧枝都是由什么发育而来?芽分为3种,各是什么?枝芽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将来的发育情况怎样?分析枝芽生长点的细胞特点是什么?按照经验它应该是什么组织?

引导学生观察枝叶展开过程的课件,利用动画形式表达芽的动态变化。

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每组提供枝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各一幅,请学生将枝芽的各部分结构与发育成枝条的部分用线相应的联起来,计入过程评分。

(二)茎的基本结构

学生四人一组,参照第69页图5-8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观察三年生无花果枝条的小段。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树皮的外侧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内侧部分是什么?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3.位于中央颜色较浅的是髓,其细胞比较大,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

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组织?

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木本植物茎不断加粗的过程,回答。

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所以其作用是使茎怎样?

6.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结构?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调查的资料,描述年轮形成的过程,发表意见,各小组互相补充。

小资料:请你算一算,据一位老护林员讲,一棵松树要生长30~40年,才能达到直径12cm,问每年约长多少?(0.3—0.4cm)。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感受,进一步明确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三)茎的输导作用

学生4人一组,参考以下提示,进行第70页实验功能——茎的输导

1.本实验目的是什么?

2.本实验器材有哪些?

3.实验中木本植物枝条如何处理?

4.从茎的横切面上看到染成红色的是什么形状?是茎的哪一部分?其中有什么结构?

5.从茎的纵切面上看到红色的是什么?

6.叶脉变红色,说明了什么问题?

7.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观察部位,切割方向,组织讨论,鼓励与同学合作得出结论。

教师展示带有瘤状物的枝条,请有经验的学生介绍瘤状物形成的过程,分组讨论枝条形成瘤状物的原因,枝条产生瘤状物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韧皮部的筛管能输导有机物”。

小故事:明明的小表哥家有一片苹果园。秋天,他去苹果园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右图)苹果树干的树皮上都被切了一刀,这是怎么回事?明明去问小表哥,小表哥说了一席话,明明听得直点头,说:“科学种田真重要啊!”问在上面的故事里,小表哥怎样解释的?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枝芽的结构——茎的输导作用与爱护树木的感情。

四、作业

搜集有关植物茎具有支持、贮藏和生殖等功能的资料。

课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主要突出了两点。

一是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实物、图片、小资料、小故事等等。学生在每个学习单元中,乐此不疲,积极主动地思考、动手,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

5.七年级生物病毒教案 篇五

教学分析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动物》之后安排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完整认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病毒是微生物中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本节课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是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本节课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于病毒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其影响人类健康以及给农业、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客观的认识。由于病毒的形态十分微小,所以学生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缺乏了解,有一定学习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来增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动和传播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病毒。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4、培养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科学观点。

5、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教学重点:

1、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

1、病毒结构的独特性。

2、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艾滋病、流行性感冒、乙肝、天花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收集有关病毒发现历史的资料。

3、收集有关病毒危害人类生活和有利于人类生活的资料。

4、制作病毒侵染细胞的多媒体动画及有关病毒形态和危害其他生物的图片。

5、学生按每四人一小组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一名发言代表。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人类的许多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由学生发言,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与病毒有关的人类疾病名称,并大致说出与什么病毒有关(如传染性非典型型肺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学生在举例过程中,可能会列举出某些病例(如肺炎、痢疾等疾病)与细菌有关而非病毒,据此设置疑问:病毒与细菌是一类生物吗?对此问题,由学习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收集的资料:①病毒是如何发现的?②病毒的名称是怎样来的?教师总结说明,病毒与细菌是不同的生命类型,导出本课课题。

二、新课学习

1、病毒的形态

设置疑问:当时的科学家为什么用显微镜可以看见细菌而看不到病毒呢?由学习小组代表根据所收集的有关病毒形态大小资料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病毒的形态极其微小,往往以纳米为单位,形态比细菌小得多,举例:葡萄球菌在细菌中算小的,可流感病毒的大小只有它的五十分之一;10万个病毒排列起来才能够用眼睛看到,所以病毒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进一步引发学生推测,如果把病毒比喻为篮球,那用什么比喻细胞合适呢?在学生大胆推测、踊跃发言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病毒是篮球而细胞是摩天大厦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得出病毒的形态微小程度,增强感性认识。

利用课件展示多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由学生观察得出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形(教师说明只是近似球形)、杆形和蝌蚪形等。此外病毒还有其他形态,如砖状、丝形、冠状等。

2、病毒的结构

病毒形态的微小决定了学生不可能了解其内部构造,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病毒结构示意图,并设置疑问:病毒的结构与我们所学的植物、动物细胞结构一样吗?由学生讨论得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基本结构很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此处,教师应强调指出,结构简单并不能说明病毒是最原始的生物。

3、病毒的生命活动

设置疑问:既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它怎样生活、繁殖呢?由问题的探究导入对病毒生命活动的学习。教师用课件出示阅读资料: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生化学家斯坦利第一次将病毒提纯出来,得到了一些结晶体。后来,许多科学家将各种各样的病毒提纯出来,均为结晶体。这些结晶体表现不出任何的生命特征,但是将这些结晶体移入生物体内,病毒就会大量繁殖,并使生物体致病。至今美国加州大学原斯坦利实验室里保存的他当时提纯的病毒结晶仍然具有致病力。由这些资料可知,病毒是一种特殊生物,只有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离开活细胞后,病毒无法进行任何生命活动。这点也可以用在普通培养基上无法培养病毒来解释。

设置疑问:病毒体内有叶绿体和叶绿素吗?能进行光合作用吗?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链接》,了解寄生的概念。

设置疑问:既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它会像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那样用分裂的方式来增加数量吗?病毒如何繁殖呢?教师用课件来动画演示经过放射性物质标记的绿脓杆菌噬菌体侵染绿脓杆菌的过程:噬菌体附着绿脓杆菌→穿入→注入遗传物质→利用细菌内物质制造多个新噬菌体→细菌破裂,释放出新噬菌体(用这个例子可以为学习病毒对人类有益方面的知识作铺垫)。在学生观看动画的基础上设置疑问:新产生的噬菌体都有放射性物质吗?为什么?用这个问题深入说明,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病毒是利用细胞中的物质作为原料,在自己的遗传物质的“指挥”下制造新病毒的。这个动画演示中用的词语是“噬菌体”而不是病毒,用此疑问可以引导学习病毒的分类。这类病毒专门侵染、破坏细菌,所以叫做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利用课件展示多种图片,由学生观察、归纳得出除了细菌病毒以外,有些病毒还专门侵染植物和动物,分别叫做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此处需说明,一种病毒通常只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如绿脓杆菌噬菌体只侵染绿脓杆菌,鸡瘟也不会传染给人类。

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首先介绍资料:1801年,拿破仑派遣了2.5万名士兵进军西印度洋的卡伊德岛准备镇压当地黑人。由于军队染上了“黄热病”,结果病死2.2 万多人,只好不战自败。直到1902年才查明:引起“黄热病”的元凶是黄热病毒。然后请学生观察病毒给动物和人类造成危害的图片(如鸡瘟、口蹄疫、艾滋病患者等),说明约有60%的动物和人类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引发学生讨论,据你所知人类有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学生可能会提出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等,对这些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由学习小组代表宣读所收集的资料,教师从致病原因、症状、危害等方面用图片和语言进行总结。为了实施教育部关于“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的要求和配合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无论学生是否提到艾滋病,教师都应该向这方面引导,由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充分利用所收集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艾滋病病人。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它是怎样传播的呢?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如:流行性感冒发生时,你的同学生病的多吗?你是怎样患流行性感冒的?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教师综合归纳,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卫生习惯和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流行性感冒。

对于病毒给农业生产和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可以用中世纪发生在爱尔兰的土豆减产造成150万人因饥饿而死和鸡瘟给养殖业造成的巨大损失等实例结合图片资料来说明。经过以上讨论交流后,学生很容易形成病毒都是对人类生活有害的观点。所以,教师要继续引导讨论病毒有没有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面。可以由绿脓杆菌噬菌体侵染、破坏绿脓杆菌的例子引发讨论,由学习小组代表发言。继而由学习小组代表交流所收集的病毒对人类有利的实例资料,如利用植物病毒使郁金香的花瓣出现花纹、用天花病毒制成疫苗抵御天花、用乙肝病毒制成疫苗预防乙肝、口服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用噬菌体进行疾病治疗、用病毒进行农业病虫害的防治、用病毒进行转基因研究等等。最后,教师总结:病毒对人类的生活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指导学生形成辩证的科学观点。教学设计说明:

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最易模糊的问题切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许多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这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还是由细菌引起的并不是十分清楚。所以,从这方面切入课程,可以轻松地激发学习兴趣。从发现病毒的小故事中,学生不仅可以形象地理解病毒的形态大小,而且也与他们已有的“病毒都是致病的”观点相吻合,可以减轻学习压力。同时,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见证科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运用课件展示多种病毒的图片,能够很直观地说明病毒的形态多样,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一般”、“基本”等模糊用语的含义,在比较中更准确地掌握科学知识。在教学设计中大量运用学生和教师收集的文字、图片资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科学地、直观地展现知识,增强趣味性,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利用病毒的发现过程,以及对病毒基本结构的图片观察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可以轻松理解“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的特殊生物”这一科学事实,同时也为学习病毒的生命活动做好铺垫。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利用病毒侵染活细胞的动画,可以直观地展示病毒繁殖方式,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病毒独特繁殖方式的理解。在病毒种类的学习中,用绿脓杆菌噬菌体侵染绿脓杆菌的例子导入,既可以开展病毒种类的学习,又可以为后面全面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对人类有益方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学生对于病毒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其致病性上,即危害人类生活的方面。教学设计中就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角度入手,首先了解病毒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养殖业的巨大危害。继而在学生充分了解病毒危害的基础上,利用前摄知识及收集的大量资料来论证人类合理利用病毒,也会为人类生活造福。引导学生认识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利的方面,使学生全面地、客观地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指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相应的科学素养。这种渐进式的设计,可以使知识分层次展开,便于学生接受。

根据课程设置的进度,病毒的学习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前后,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结合“教育部要求于2004年起在地方课时中要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的决定,在教学设计中结合病毒的学习安排了对预防艾滋病的讨论。本着“学以致用,贴近生活”的教学原则,在病毒危害人类健康的学习中,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预防病毒类疾病的发生。由于病毒的各方面特点决定了其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大量采用图片和文字资料来使课程直观化、形象化、趣味化,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大量采用学生收集资料、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习过程掌握在学生手中,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辩析、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其收集分析资料、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教学反思:

6.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篇六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父母交流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

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的过程;、

2、胎儿和母体间的物质交换;

3、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对胎儿的不利影响的资料。从父母那里了解生育、养育自己的情况;

(2)教师: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亲情氛围中引入课题,非常自然、轻松地与学生交流:①我们人类的祖先是古代的类人猿,那么你又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②为什么一定要爸爸、妈妈两个人才能生出你来呢?③先想想被子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启发学生回忆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等知识)④看来,爸爸妈妈的生殖细胞也一定要经过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生出你来。可见,我们人的生殖并不神秘,而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⑤那么我们人的生殖细胞分别叫什么?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结合的呢?我们得从我们人体的另外一个系统──生殖系统开始谈起。

二、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指导学生自学,要求

1)按顺序认识生殖系统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联想一下在自己身上的位置,哪些已在发生变化?

2)试着填写侧剖面图中的结构。

2、思考与讨论:(分组交流)

l)男、女生殖系统中主要的生殖器官是什么?为什么?

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小结:结合模型,认识备器官的功能。

3、指出:结构上男女确实有别,但功能上也存在着共同点。展示书本上的练习题2,分组讨论交流。小结指出:男女又是平等的。

三、生殖的过程

1、设疑:男性生殖细胞(精子)是怎么跟女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的呢?从哪进?在哪与卵细胞结合?最终又到哪“安家落户”?利用挂图讲述排卵、受精、怀孕、胚胎发育的过程。

2、再设疑: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怎么“吃喝”、呼吸、排泄?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及有关插图,然后得出结论:胎儿是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

3、结束语:正常的人有生育能力,但有的夫妇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如愿。然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给他们带来福音了,课外阅读“试管婴儿──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思考: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关注有关的社会问题。

四、作业:p12:1、2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的生殖

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人的生殖(第二课时)

梁蔚中学高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概述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部位;概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视频资料的分析,了解生命产生的过程,感悟人类生殖的过程是创造奇迹的过程,该过程充满了责任和艰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命来之不易,渗透珍惜生命的教育;体会父母孕育孩子中感情、物质等的投入,使学生更加尊重父母;知道健康生命孕育过程,需要合适的时机,并需要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保证,进行青春期异性交往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

重点和难点

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教学准备

1、人的受精、胚胎的发育、分娩等过程的录像片。

2、男、女生殖结构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人的生殖的过程原有知识的回忆,经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和教师的启发,能够理清思路:精子+卵细胞→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思考质疑:如精子和卵细胞在人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部位?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相遇的?受精卵又是怎样形成的?等等,经过讨论、交流,将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浮出来,引领后续的学习。直接切入主题──人的生殖。根据已有的知识,你能说说人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启发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梳理。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不够清楚或不够详细的见解提出质疑,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讨论,挖掘学生已有的关于人类生殖的基本知识,得出比较完整的过程即可,同时理出清晰的顺序。启发学生对生殖过程中的相关环节质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

二、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的形成学生对于生殖的基本过程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对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部位也基本清楚,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图,明确卵巢和睾丸是生殖器官中最重要的结构。认真观看录像资料,分析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过程以及它们的相遇具有怎样的特点。精子的旅程:艰辛。卵细胞的旅程:漫长。精子与卵细胞的相遇和结合:奇迹。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图。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精子和卵细胞的产生,分析从精子和卵细胞的产生过程看,他们各自的产生有什么特点?它们能够相遇也是一种奇迹。

三、胚胎发育质疑: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胚胎的?受精卵和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如何提供?以后的营养又是如何提供?胚胎的废物是如何排出的?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引导学生对于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中营养的供给,以及废物的排出等问题质疑和推测,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去掉一些可能性比较差的假设。组织学生通过视频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体验与感受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知道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充满着冒险和挑战,每一个人能够降生都是非常幸运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慎重对待异性之间的深度交往: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孕育健康优质的新生命;流产等通过外力终止孕育生命的过程,常常还会对生育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不孕不育的遗憾。尊重和感谢父母,尤其是母亲:母亲孕育和生育我们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重负,我们要感谢父母的爱心和责任心所创造的生命的奇迹。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烟、酒、药物等都会导致胎儿畸形,所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坚持,是对新生命的承诺。整个过程中有哪些意外的因素会导致孕育过程的失败,或者导致不健康婴儿的出生?课外查阅资料的展示和分析。通过以上对于孕育和生育过程的了解,你认为孕育生命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请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教师总结,孕育生命的过程:①是爱的奇迹(所以要更加珍惜生命)。②是责任和义务的体现(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决定是否孕育新生命)。③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所以我们要更加尊重和感谢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④是对生活习惯的考验(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作业:p12:3、4

板书设计

生殖过程

一、受精

1、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过程。

2、地点:输卵管

3、意义:受精卵的形成是怀孕的开始,意味着一个新生命诞生了。

二、胚胎发育

1、胎儿在母体内是怎样获得营养和排出废物的?

2、受精卵在什么部位形成的?受精卵植入子宫发生了什么变化?

3、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是否可以直接流入胎儿体内?为什么?

7.七年级生物教案免费 篇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师:这是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上有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气孔。看,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数目一样多吗?气孔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节课我们来观察叶片上气孔的数目及开闭。

教师板书:观察叶片上气孔的数目及开闭。

设计思路:通过回忆,直接切入主题,使学生一上课就明白本堂课的实验目的。

二、实验过程

师:如何才能看到叶片上的气孔呢?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设计思路:提前录制好观察叶片的表皮的演示实验,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课堂空间,使学生快速找到物象,达到本堂课的实验目的。

1.观察叶片上的气孔

学生观看材料、用具和实验过程。

师:操作之前我说明一下(摘一片叶),往叶片的下面撕拉,撕出来的是下表皮;往叶片的上面撕拉,撕出来的是上表皮。要求同桌之间用同一片叶子分别制作、观察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标本。

大屏温馨提示:找到物象之后,数一数同一叶片、同一视野内上表皮和下表皮的气孔数目,填写在实验报告中,由组长计算同种叶片的平均值,然后统计在黑板上。

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通过同桌数同一叶片、同一视野内的上下表皮气孔数,并由组长计算同种叶片的平均值,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用数字说话的优秀品质,增强说服力。

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一边画表格、注汉字(见下表),一边指导、抓拍物象,并让组长把平均值统计在黑板上。

[组号\&植物名称\&上表皮气孔数\&下表皮气孔数\&\&\&\&\&]

师:好了,咱们一起看一下大家的实验结果。(教师指着表格)每种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目一样多吗(横向比较)?

生:不一样。

师:不同植物的一样吗(纵向比较)?

生:不一样。

师:有没有规律呢?这是陆生的,这是水生的,这是……(在统计图一侧用两种彩笔标出陆生和水生,然后得出结论。)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气孔的分布是有特点的。(板书:气孔分布:陆生植物——大多数下表皮气孔多;水生植物——大多数上表皮气孔多。)刚才大家只观察了本组的植物,现在一起看一看其他组的实验记录。

教师播放抓拍的学生物象。

设计思路:播放抓拍的学生物象,这个环节很重要,学生在观察,观看的时候,仅局限于本组内的一种植物,没有观看其他组的植物。通过播放学生的实验记录,使学生对水生、陆生叶片上、下表皮气孔的分布一目了然,更加激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师:大家在观察的时候,发现气孔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气孔有大有小,能够张开与闭合。(板书:气孔能张开与闭合)气孔的这种变化有意义吗?

生: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气体交换的窗口。

师:非常好。(回播水葫芦气孔张开图)当气孔张开的时候,植物体内的水分会悄无声息地从气孔处散发出来,带动了根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同时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指植物体),这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指板书:分布)陆地上水分少,如果是上表皮气孔多,植物就会很快缺水死亡;而水生植物生活在水里,上表皮必须多一点才有利于散失掉体内多余的水分,同时也适于水生植物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说,气孔的这种分布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设计思路:此处是对叶片上气孔分布不同的一个升华,吻合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进一步观察:气孔的张开与闭合

师:大家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看过气孔的张开、闭合?

生:没有。

师:想不想看?

生:想看。

师:那好,对照实验报告中“观察气孔的张开与闭合”步骤自己验证一下。

教师录制学生视野中的气孔变化,大屏展示提示:(1)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纸可以放得厚一点。(2)盐水滴得少,清水滴得多。(3)可以用同一个标本反复实验。

设计思路:尽管是一个小小的提示,告诉了大家做好气孔开闭实验的诀窍,使学生能通过目镜尽情地观察气孔的动态变化。

师:好了,大家都做完了,一起看一下这组学生的实验过程(播放录制的气孔的变化过程)。一边播放,一边指图描述:滴盐水之后,保卫细胞失水,保卫细胞外侧的细胞壁会拉直,气孔慢慢关闭;滴清水之后,保卫细胞吸水,保卫细胞外侧的细胞壁会凹陷,气孔慢慢打开。

8.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八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重点:

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分析。

3.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人和动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运动,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那么植物也进行呼吸吗?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提问]:你们知道人的呼吸作用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吗?

[实验]:请一位同学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将100克新鲜的和烫过的蔬菜(沸水烫2—3分钟)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

请两位同学分别取一袋蔬菜,将软管分别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

[讨论]:

1.实验用的塑料袋为什么是黑色?用白色的塑料袋可以吗?

2.黑色塑料袋有的装新鲜蔬菜,有的装有烫熟的蔬菜,你们怎样辨别?

[]:

1.实验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保证蔬菜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2.说明植物体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提问]: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我们的推理一致吗?

[讲述]: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讲述]: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已经被许多科学实验所证实。

[演示实验]:将新鲜的植物和烫过的植物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形瓶中(锥形瓶外用黑布包裹,防止漏光),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把两根燃烧的小木棒分别伸入两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提问]: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新鲜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因此燃烧的小木棒伸入时会熄灭;而烫过的植物已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锥形瓶中的氧气没有被消耗,所以燃烧的小木棒仍然继续燃烧。

[播放FLASH]: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讲述]: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分解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提问]: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呼吸作用呢?

[]: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于呼吸作用。

9.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 篇九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教师寄语:

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 与 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 有着共同的祖先??。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 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二、合作探究

(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提示:

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三、拓展创新

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2、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谈谈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为什么?

3、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根,人类应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世纪7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如“北京猿人”化石等。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了大量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多古老的人类化石。由此,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石证据的发现,以及对古人类和现代人群基因的比较研究,对人类的起源又有不少争议。有人对非洲起源说提出争议,不少人仍然赞同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根据上面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1)古人类“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5)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大象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阿拉伯狒狒

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 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类人猿比人高等 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

3、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A.生活环境的改变 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

4、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是 时代的古人类: A.“东非人” B.“南非人” C.“露西” D.北京猿人

5、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古猿的树栖生活 B.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 D.产生了语言

6、(2006山东济宁)在以下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从林生活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

C.“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用火,并且产生了语言

D.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的其他生物,环境对人类没有影响

二、非选择题

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他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它的生活环境是,现在类人猿仍过着 的生活。

2、森林古猿在漫长的岁月中是怎样进化成人类的,根据你对课本的认识和理解,其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

3.化石,是由我国的地质学家李捷和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存北京西部 发掘的。

4.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

(1)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 生活为主转变到 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2)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着 的方向发展,这样 肢得到解放,促进了 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 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衣着上由 发展到。(3)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是。(4)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六、学习感悟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一)1、森林古猿

2、树栖为主

3、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的程度 人类乱砍滥伐,破坏环境,使它们没有生活环境

4、化石

(二)略 拓展创新

1、不能。现在的环境与当时的条件不同了。2、2000万----1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上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不断改变环境。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是人类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在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了语言,增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进一步提高了制造和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语言能力。

3、答:曹植把自己比做豆子,把哥哥比做豆茎,釜中的豆子对釜底的豆茎说:“我们本是同一棵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急于煎熬我,把我煮烂呢!”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来像手足一样生于一体之上,所以不应该互相 残杀。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 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

4、(1)、(3)是事实;(2)、(4)、(5)是观点。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C

2、B

3、A

4、C

5、C

6、B

二、非选择题

1、达尔文 森林古猿 热带丛林 树栖为主

2、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产生语言

3、北京猿人化石 周口店的龙骨山

4、(1)树栖 下地 环境的改变

(2)直立行走 前肢 脑 使用和制造 赤身裸体 懂得御寒、遮羞(3)天然工具(4)ABCDEFG

第二节人的生殖学案(B)教师寄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让生命因学习而更精彩!教材分析:“人的生殖”不仅是7年级(下)生物第1章的一个重点,也是7年级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课。上好这一课,无疑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正确爱情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良好社会道德感、责任感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精心设计教学,以父母生育、养育我;我敬爱、报答父母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喧染气氛的作用,前后呼应,把人体生殖知识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能力培养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

2、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父母交流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男、女生殖系统中主要的生殖器官是 和 ? 因为 ?

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因为。

3、男性生殖细胞(精子)跟女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的地方是 ?精子由 进入。受精卵形成后在 中向下移动,经过分裂形成,最终在 “安家落户”。

4、胎儿在母体子宫内获得营养靠。

5、你认为妇女在怀孕期间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合作探究

(一)生殖系统

(1)仔细观察课本第9页的IV-3图,标出IV-4图的各生殖器官名称。(2)仔细观察课本第9页的IV-5图,标出IV-6图的各生殖器官名称。

(二)生殖过程

1、阅读课本9--12页,完成下列各题:

(1)含 的精液进入阴道,精子缓慢通过,在 与 相遇,其中的一个 与卵细胞结合形成。这个过程叫,场所是。

(2)受精卵进行,发育成胚泡,胚泡从输卵管移到子宫并植入,这个过程叫,场所是。胚泡继续分裂、分化发育成胚胎。

(3)周大的胚胎开始呈现人的形态,被称为。(4)怀孕 周(即 天,不够 个月),胎儿成熟了。成熟的 和 从母体的 排出,这个过程叫,场所是。刚出生的小孩叫。

2、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怎么“吃喝”、呼吸、排出废物?

三、拓展创新

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

2、正常的人有生育能力,但有的夫妇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如愿。然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给他们带来福音了,看课外阅读“试管婴儿--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思考:(1)、试管婴儿怎样形成的?(2)、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吗?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1、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是通过 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2、男性生殖系统由、、、尿道;阴茎、、、等器官组成,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3、女性生殖器官包括、、、等,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

4、输卵管与 和 相连,输送卵细胞。

5、人类的生殖过程主要包括、、、等环节。

6、睾丸的主要功能是()A.只产生精子 B.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储存精子 D.只分泌雄性激素

7、卵巢的主要功能是()A.只产生卵子 B.只分泌雌性激素

C.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D.输送卵细胞

8、人体内卵细胞完成受精的场所是()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

9、胚胎最后着床的位置是在()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

10、胚胎发育的场所是()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

11、人的胚胎发育开始于()A.卵细胞的产生B.子宫内C.精子的产生D.受精卵的形成

12、胚胎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A.母体B.胎盘C.卵黄D.胚胎自身

13、胎盘位于()A.子宫内膜B.胚胎上C.子宫壁外D.脐带上

14、能分泌性激素的器官是()A.子宫和睾丸 B.输卵管和输精管 C.前列腺和贮精囊 D.卵巢和睾丸

15、胚胎大约在母体子宫中发育。()A.360天B.280天C.300天D.266天

16、某女性生了一对一男一女的双胞胎,其原因是()A.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独立的个体 B.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受精 C.两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受精

D.两个卵细胞分别和两个精于受精

17、卵巢位于()A.腹腔内、脊柱的两侧B.一对输卵管的上方 C.盆腔内、子宫的两侧D.子宫内膜内

18、胚胎发育多长时间开始具有人形()A.两周之后 B.六个月之后C.两个月之后 D.九个月之后

19、胎儿从母体产出称()A.孵化 B.分娩 C.羽化 D.出生

20、一端连接着胎盘,另一端连接着胎儿,在母体和胎儿之间运送氧和养料及二氧化碳和废物的结构是()

A.羊水 B.脐带 C.胎盘 D.卵巢

21、为什么怀孕妇女不能吸烟、喝酒,不能随意服用药物?

22、试管婴儿就是在试管中培育出一个孩子的说法,对吗?

六、学习感悟

第二节人的生殖学案(B)答案: 合作探究

1、(1)精子 子宫 输卵管 卵细胞 精子 受精卵 受精 输卵管(2)分裂 子宫内膜 怀孕 子宫内膜

(3)8 胎儿(4)40 280 10 胎儿 胎盘 阴道 分娩 阴道婴儿 2:胎儿是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拓展创新

1、尽自己所能报答、孝敬父母。如:尽量多帮助他们做家务,不让他们生气等。

2、(1)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将精子和卵细胞分别从人体内取出,在体外创造适合的条件使卵细胞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将胚胎移植到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胎儿。(2代孕母亲与给予遗传基因的母亲之间的问题。达标测试 1.胎盘 2.精囊腺 前列腺 输精管 附睾 阴囊 睾丸 睾丸 3.输卵管 卵巢 子宫 阴道 卵巢 4.卵巢、子宫

5.产生生殖细胞 受精 胚胎发育 分娩

6.B ;7.C; 8.C ;9.A ;10.A ;11.D ;12.A ;13.A ;14.D ;15.B ;16.D ;17.C ;18.C ;19.B ;20.B 21.因为酒中有酒精,吸烟有尼古丁、CO等会对孕妇体内的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某些药物也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22.不对。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将精子和卵细胞分别从人体内取出,在体外创造适合的条件使卵细胞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将胚胎移植到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第三节青春期学案(B)教师寄语: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发挥无穷的智慧。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包括“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健康地成长”,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所发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在他们身上渐渐体现出来,老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并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的方式,探讨青春期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青春期的形态功能发育是本节的重点。形态发育的特点可以联系学生自己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课本进行讨论总结;功能发育的特点同样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身变化情况来分析;对于青春期的性发育,老师要明确指出: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虽然已有生殖能力,但是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发育完善要到25岁左右,这样有助于学生从生理角度去理解提倡晚婚晚育的道理。

本节内容中有一些是目前阶段学生比较敏感,同时也是比较困惑的内容,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又羞于向别人叙说,因此,心理难免会产生负担,要让学生理解,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正常的,要让他们放下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生常识。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锻炼观察、思考、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

情感态度:

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

2.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遗精?

2、什么是月经?

3、女生在月经期如何保护自己呢?

4、思考:最近你身上有没有出现这些现象?

男生:身高突增,声音嘶哑,有喉结,半晚“尿裤子”,心情烦躁。

女生:身高突增,声音变尖锐,乳房发育,出现月经,有心情不想和父母讲?

二、合作探究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分析课本14页的某地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以及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图,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某地男生身高突增的年龄比女生要_________(晚/早)。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发育有关。

2、-----------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另外_________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黄金时期。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男生出现_____________。女生会来_______________。

3、思考:如果你是一位男同学,发现有女同学因为来月经而影响体育锻炼和劳动时,你会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试演小品体味成长的烦恼,领悟生活真谛。看完后讨论回答这些现象体现出我们怎样的心理变化?

小品1《父亲和儿子》(儿子正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爸爸进来)父:大龙,你的作业写完了吗? 子:写完了!(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父:写完了?拿给我看看。子:告诉你写完了就写完了,真罗嗦!(无奈地去拿作业了)(递给了爸爸)全是英语,你能看懂吗? 父:这孩子,越来越不懂礼貌了。子:爸,老师叫你明天去学校。父:怎么,又打架了? 子:不是,你明天去学校就知道了。(第二天)父:(父亲拍着儿子的肩膀)好小子!获得英语竞赛第一名,回家也不和爸爸说一声,让爸爸也高兴高兴。儿子,跟爸爸说说你是怎么获得竞赛第一名的? 子:那是小菜一碟,有什么好说的。小品2《母亲和女儿》

母:林林,今天外面太冷了,快把毛裤穿上,以防感冒。女:不,我不穿,我不冷。母:(生气,训斥)不冷!你到外面试一试,就知道了。我告诉你啊,你不穿,感冒了可别找我。女:(看了一眼,嘴嘟囔起来)谁用你管!(转身就跑)母:哎,吃早饭呀!这死丫头,越大越不听话。女:要迟到了。(急忙走出去)呀!冷死我了!(冷得直哆嗦)(回家)

女:妈,我感冒了,我头痛呀!(做出难受的样儿)母:哎,这孩子,有病又得找妈妈吧。

三、拓展创新 许多有成就的人,就是在青春期内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青春期内开始取得成就的。著名诗人王勃在19岁时写下了《滕王阁序》;李世民在18岁时任军队的总指挥;马克思在17岁时写出了富有哲理性的文章--《青年在择业上的考虑》;恩格斯在19岁学会了IO种外国语言;列宁在18岁时投身俄国的革命等。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青春期更是非常短暂。你们怎样做才能利用好这人生的黄金时代呢?

四、归航拾贝 你的收获是: 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1.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A.是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

B.是人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 C.是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

D.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期 2.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要()A.了解性知识

B.与结异性同学交往

C.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上 D.获得适合自已发育必要的知识。

3.男生和女生青春期声音发生变化是与什么有关()A.大脑

B.心脏

C.肺

D.性器官

4.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快,所以在青春期要加强()A.营养

B.卫生

C.锻炼

D.休息

5.遗精是指男子进入

后,有时在睡梦中

自尿道排出的现象。6.月经是女子进入

后,每月

次的来潮的现象。7.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 相同。

8.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个时期我们要,长。学习感悟

第三节青春期学案(B)答案 合作探究

(一)1、晚 生殖器官

2、身高突增 神经 身体发育 智力发育 遗精 月经

3、略。言之有理即可

(二)体现了青春期的独立性、依赖性和闭锁性

三、拓展创新 略 达标测试

1、D

2、C

3、D

4、C

5、青春期 精液

6、青春期 一

7、不

8、努力学习才干 树立远大理想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莲山课件

上一篇:描写手指经典句子下一篇:居民法治观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