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收入证明

2024-07-30

农村收入证明(共11篇)

1.农村收入证明 篇一

人力资本已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早在18和19世纪经济学家就发现人的知识和能力与个人收入水平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1960年, 西奥多.舒尔茨明确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长重要得多, 并首次结合经济增长问题, 深刻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内容和途径等思想。

2 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

2.1 影响因素选择

在人力资本理论中, 舒尔茨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分为五大类, 包括医疗保健、在职培训、正式教育、成人学习项目及就业迁移等。因此, 在研究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农村收入影响的分析中, 可以选健康投入、教育投入、学习投入及劳动力移投入这四个因素作为衡量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变量。由于数据方面的原因, 本文只选取了反映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及健康状况的指标进行分析。在受教育水平方面, 选取了农村人均教育支出作为衡量指标;在健康状况方面, 则选取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作为衡量指标。而农村收入方面, 则选取了农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作为衡量农村收入的指标。具体指标表示如下:

SR——农村家庭人均可纯收入;JY——农村人均教育支出;YL——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

2.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本文选用1981—2009年的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和农村人均教育支出等时间序列指标来分别进行模型分析。各时间序列以1980年为基期的CPI指数进行调整后算出这三个序列的变化率, 以S, J, Y分别表示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和农村人均教育支出的增长率。

3 模型建立

3.1 单位根检验

为防止时间序列数据的时间趋势带来的“伪回归”问题, 利用Eviews6.0软件对经过预处理的农村人均教育支出、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J、Y、S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根据时序图选择相应的检验形式选项。经检验发现原始数据是的平稳的。检验结果如表1。

3.2 VAR模型滞后期的选择

现在建立VAR模型, 通常希望能在滞后期和自由度之间寻求一种均衡状态, 既保证所选滞后期能较完整的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 又能保证模型的自由度, 因此, 是利用赤池信息准则 (AIC) 和施瓦茨 (SC) 准则来确定滞后阶数。本文建立的VAR模型滞后1到3阶的AIC和SC值如表2所示, AIC准则和SC准则一致推荐最优滞后阶数为2。

取滞后阶数为2, 建立以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率和农村人均教育支出增长率为系统的三元结构VAR (2) 模型, yt=A0+A1Yt-1+A2Yt-2+ut, t=1, 2, …, T。进行参数估计得到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3.3 VAR模型稳定性的检验

对于VAR (2) 模型, 对Yt中心化处理后, 有yt=A0+A1Yt-1+A2Yt-2+Ut, t=1, 2, …, T。令φ (L) = (A1L+A2L2) , 则VAR模型可以表示为Yt=φ (L) +ut, VAR模型平稳的充要条件为特征方程的根都在单位圆内。

从图1中可以看出, VAR模型对应的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均在单位圆以内, 所以建立的VAR (2) 模型是稳定的。

3.4 Johansen协整检验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的滞后期选择是在VAR的最优滞后期基础上减l, 这样可以确定其滞后值为1。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注:*表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对比迹统计量与5%水平临界值可知, 分析结果拒绝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 且拒绝存在至多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 因此, 三变量之间存在两种协整关系。取标准化 (Normalization) 的协整系数, 协整方程可以表示如下:

对残差序列e=S+2.446386+0.410323J-1.103548Y进行ADF检验, 结果表明, 在95%置信水平下残差序列不含单位根是平稳的。说明协整关系通过检验是正确的。

该协整关系表明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趋势, 它趋于长期均衡。由以上协整方程看出, S和Y具有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 即农村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率每增加1%, 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会增长1.1%, 这说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为主, 农民只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就可能会增加其收入水平。但S和J却是负向的长期均衡关系, 即农村人均教育支出的增加反而使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降低。这是由教育的特性所决定的。教育在当期作为消费投资, 会增加农民的支出, 使得农民有限的收入减少, 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3.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在VAR模型扰动项上加上一个单位正交化标准差的新息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

图3.3描述了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对农村人均教育支出增长率和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率的一个单位正冲击的脉冲函数响应曲线。

在图2中, 横轴代表滞后期, 对应本文的样本期为26年, 纵轴代表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对农村人均教育支出与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率的响应程度, 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 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的偏离带。

从图2中可以看出, 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S对农村人均教育支出增长率J的冲击始终都是负向的响应, 在第2期下跌到波谷后逐渐上升, 在14期后回到零点左右。这表明:由于教育的未来收益风险性, 它只能通过一定的积累后, 才能看到其效果的好坏, 教育在当期作为消费投资, 不仅不能带来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率的提高, 反而会使农村居民的收入减少。

而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S对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率Y的冲击响应在8期之前都呈较强烈的波动状态。当给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率一个单位冲击后, 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前两期出现下降趋势后, 随后马上上升, 上升幅度较大, 在第4期时开始趋于正向响应, 在第8期之后冲击反应逐渐趋于零。这表明, 我国农村劳动力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为主, 农村居民增加医疗保健支出, 虽然不能马上为农村居民提高收入, 但拥有健康的体魄最终仍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4 结论

通过建立VAR可知, 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对农村人均教育支出增长率和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率分别具有负向、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 这是由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发展模式和落后的农业教育及教育收益的滞后性所决定的。因此从长期来看, 政府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 并保持其长期稳定长期的提高, 一方面可以加快医疗体制改革, 尽快启动医疗救助制度, 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 同时提高资助金额, 更好地满足农村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体制, 并且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推进, 激励更多的农村青年参加职业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储备了人力资本存量。

摘要:自金融风暴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和投资开始, 我国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把经济增长的重心转移到扩大国内需求上来。扩大国内需求的举措之一是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然而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消费水平弱。因此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村收入的影响。

2.农村收入证明 篇二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 农村居民收入;关系

中图分类号: F8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40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和扶持,农村居民收入不断上涨,收入来源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农村居民收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农村的教育程度、城镇化建设的水平等。另外,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随着金融改革的大力推进,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

1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的条件日渐宽松,各种创新型的农村金融形式层出不穷。但是我国早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导致尽管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出迅速的态势,但相对于城市来说依旧落后,且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方面作用有限。当下,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1金融组织形式单一,数量有限

虽然农村地区的金融组织日渐增多,但是总体看形式单一、数量有限。当下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为农业银行、农商行以及正在探索试点阶段的村镇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农村地区难觅踪迹。即便是以上提到的三种银行,在农村地区也仅存在于村镇上,网点设置少之又少。因网点路途较远,增加了农民利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居民对银行的利用率。

1.2农村金融发展存在不足,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滞后

由于我国城乡之间普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例如信用、产权制度建设方面严重滞后,导致农村的金融业同城市的金融业相比显现先天不足,不但业务发展滞后、职能弱化,而且连基本的金融机构都较为缺乏,无法完全覆盖,因此导致信贷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农村剩余资金大量外流。

2农村金融发展同农民收入的关系

农村人口占比重非常大,因此其收入的增加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农业的发展和政策的放开,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同期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由此导致城市居民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差距的拉大、农村经济发展相比城市速度缓慢、城乡发展不平衡日益明显,以致形成目前较为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着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加的促进作用。

2.1农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农民收入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最主要的组成要素是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二者构成绝大多数农民收入的绝大部分。

2.2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途径

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发挥影响主要是通过信贷来对乡镇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而农民通过在乡镇企业的工作获得工资性收入来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其次,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使通过向农民提供家庭贷款,以帮助农民发展经营性农业投资来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再次,农村金融通过向农村居民提供储蓄利息等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农民收入的转移性收入部分依赖于国家政策,属于转移支付范畴,跟农村金融基本无关。

2.3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具体影响

由于农村金融作用发挥比较滞后,农民由于没有充足的抵押等原因无法充分大量获得农业贷款,导致农民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程度有限。由于农民扩大经营主要是中低端的种植、养殖业,附加值低,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无法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生产周期长,且受自然灾害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贷款风险高,农村金融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加作用不明显,部分贷款甚至成为农民的债务,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民工资性收入是指农民被企业或个人雇佣,为雇佣者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如外出务工、在乡镇企业中务工的所得。随着当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中小城镇的建设,农民更多地参与第二或者第三产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因为农村金融通过加大对乡镇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促使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农民提供更多务工机会;农村基础设施在农村金融贷款的支持下,一方面会吸收大量农民来务工;另一方面,会促进农村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的产业化以及农村产业的规模化,从而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农村金融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也有助于农产的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农民从传统的农业向高附加值及高收入的工业、服务业等转移,增加了农民单位劳动时间的产出和工资水平,增加了其工资性收入。

我国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较小,同时各地区由于发展程度、财产状况的不同,二者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不同。当前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以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为主,金融机构的种类单一、数量少,为农民提供的金融服务也有限。主要集中于存取款、贷款,极少有投资、理财、保险等财产保值增值服务。农民由于知识有限又缺乏投资渠道,因此更愿意将钱存放于金融机构获得微薄的利息收入,无法获得证券、基金等投资理财带来的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农村金融机构更多地承担代政府发放涉农补贴、救济金等政策性资金,因此金融机构本身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有促进作用的,主要通过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来实现。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农村金融本身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加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因此要大力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立香.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1.

作者简介:李朋,满族,长春科技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3.农村收入证明 篇三

上海银行:

兹证明___________为我单位在册员工,在我单位连续工作____年,学历为_________毕业,目前在单位担任__________职务。该职工去年平均月收入(税后)为___________元。(大写:____万____仟____佰___拾元整)。

该职工身体状况______(良好、差),目前婚姻状况为________(已婚、未婚),无刑事犯罪及其他不良记录。

我单位谨此承诺:本证明是真实有效的,如因本证明与实际不符而导致银行贷款损失,我单位保证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和赔偿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国营、集体、股份制、三资、私营)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办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经济收入证明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分(支)行:

兹证明_____________系本单位正式员工,现担任____________职务,且已在本单位连续工作____________年。该职工在我单位工作期间平均每月税后收入为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写)元。

本单位承诺以上资料真实、有效。

经办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公章:

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

4.农村收入证明 篇四

在 职 及 收 入 证 明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Mr.yongAn.li , born on May 28, 1958, has been

working in our company since May,1996.He is now in position of

Chairman of the Board, His annual income(including salary, bonus,subsidy, etc.)is RMBFive hundred thousandyuan after tax.兹证明 卢永安,男,出生日期1958 年 5月 28日,自 1996 年 5月起在我单位工作,职务董事长,税后年薪(包括工资、奖金、补

贴、分红等)为人民币 50万 元。

特此证明。

Name of Company

单位(盖章)

Date:

5.收入证明样本资产证明 篇五

____________信用卡中心:

兹证明_________(身份证号)为本单位职工,已连续在我单位工作______年,学历为毕业,目前其在我单位担任____________职业。近一年内该职工在我单位平均月收入(税后)为___________元,(大写:____万____仟____佰____拾____元整)。该职工身体状况____(良好、差)。

本单位谨此承诺上述证明是正确、真实的,如因上述证明与事实不符导致贵行经济损失,本单位保证承担赔偿等一切法律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 办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收入证明 ____________信用卡中心:

兹有同志,性别,身份证号码(军官证,护照)号码:,自年月日至今一直在我单位工作,与我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目前在部门担任职务,税后月工资、薪金所得为人民币___________元,(大写:____万____仟____佰____拾____元整)。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或人事劳资章)

年月日

1、单位名称:

2、单位地址:

3、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6.基于要素的农村收入差距分析 篇六

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 复杂化, 因此, 我们认为, 按照收入来源从收入要素的角度去考查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能更好地理解差距的具体所在。本文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提供的全国农村居民按五等分的收入数据, 使用Shorrocks (1 9 8 2) 提出的按要素分解方法来分解分析农村收入差距的成因。

一、方法及数据

1. 收入差距的要素分解方法

A.F.Shorrocks在1982年提出了一种按照收入要素分解的方法。详见Shorrocks (1982) 。Shorrocks认为, 某项收入来源K对个人平均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有两个方面:

(1) 保持K项收入构成要素带来的收入不变, 其他除K外的所有要素收入重新平均分配, 即表示要素K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惟一要素。公式为:;I表示收入不平等指数, Yk表示来自K项的收入, (μ-μk) e表示除K项外其他收入的均值。

(2) 如果把来自于K项要素的收入不平等消除, 则总收入的不平等会发生变化。也就是把来自K项要素的收入重新平均分配, 而其他除K项要素外的所有要素带来的收入保持不变。即:

;I (Y) 表示总收入不平等指数, Y-Yk+μk e表示除K项要素外的其他项要素收入, 与K要素的收入均值之和, I (Y-Yk+μke) 表示消除K项要素收入不平等后其他项收入要素引起的不平等指数。

(1) 式表示要素K对总收入的影响, (2) 式表示K项要素与其他要素相互作用对总收入的影响。因此, 要素K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为:;上面的I表示收入不平等指数, Shorrocks (1982) 在其文中主要讨论了方差 (δ2) 基尼系数 (G) 、广义熵 (GE) 等不平等指数, 这里我们用广义熵指数, 取c=1。

2. 数据

在收入要素上我们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方法, 即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大项 (具体定义可参看中国统计年鉴) , 其中, 为了考查农业收入的贡献, 我们把家庭收入中的农业收入项的贡献单列出。需要说明的是, 此处的“农业”是广义的, 包括农、林、牧、渔。我们根据《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上提供的2002年到2005年按户五等分组的各要素收入。

二、分解结果及结论

资料来源:根据2003年~2006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数据整理计算而得。注:此处“农业收入”包括农、林、牧、渔等。

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中, 工资性收入差距和家庭经营收入差距是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两者一起可以解释农村收入中9 0%以上的差距。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贡献较小, 二者合计不到1 0%。这并不是说这两个要素的差距小, 主要是因为二者在农村收入中的比重较小。以2 0 0 5年为例, 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两要素最高2 0%家户人均收入分别是最低20%家户收入的13.88和6.24倍, 而两者均值占总收入均值的比例分别为2.66%和4.4 3%。

在两个主要要素中, 工资性收入差距较大。仍以2005年为例, 工资性收入的不良指数为9.63。但从趋势上看, 工资性收入差距基本上保持稳定, 其GE指数保持在0.373左右。而对收入的贡献则保持在43%左右。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相也很大, 尽管2005年家庭经营收入的不良指数为5.99, 低于工资性收入, 但其GE指数则高于工资性收入的G E指数。说明家庭经营收入要素的差距更多的在于中间层的收入差距, 而工资性要素收入的差距主要在于两端的差距。从最近几年的变化趋势看, 二者基本一致, 都是曲折变化, 但从总体趋势看, 工资性收入差距趋于稳定, 在0.037左右, 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则呈扩大趋势, 其GE1指数从2002年的0.0415上升到2005年的0.0440。其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也达到50.69% (2005年) , 基本上有一半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可由家庭经营性收入来解释。这主要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以家户为单位进行生产有关。

农村收入差距主要存在于非农产业, 而不是农业。上面分析表明, 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两要素收入解释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9 0%。在工资性收入中, 由于我国农业经营主要是以家庭户个体为单位进行生产的, 规模小, 不可能有多少雇工。因此, 工资性收入主要来自于非农产业, 主要途径就是就职于乡镇企业或外出务工。而家庭经营性收入要素中, 农业收入仅有1 8%左右的贡献。因此非农产业对农村收入差距的贡献大概在7 0%以上。

农业收入在农村收入不平等中的贡献不大, 但呈上升趋势。考查农村居民收入我们当然要关注农业收入差距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我们发现农业收入差距在农村收入中最小。2005年农村农业收入的不良指数为3.17, 远低于农村其他要素的收入。这可能是因为农业种植必需依靠土地资源, 而土地是国家所有, 一般是按人口平均分配, 因此, 人均耕地的多寡一般只存在地区上的差距, 且差距有限, 同一地方基本上是均等的。而土地的产出效率差别不大, 因此农业收入差距也就不会有很大。但从发展趋势上看, 农业收入差距的贡献呈扩大趋势, 从2002年的17.07%上升到2005年的1 9.0 7%。因此农业收入差距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

从收入结构上看, 农业收入与非农业收入的比重对收入差距也有重大影响。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越是低收入户, 农业收入在家庭纯收入中的比重越高, 反之, 越是高收入户, 其比重也越低。以2005年为例 (其它年份也基本如此, 甚至更大) , 按五等分从低到高各组中农业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依次为51.34、43.72、39.55、34.56、22.44。这说明, 低收入户主要依靠农业收入, 而高收入户的主要收入则在农业以外 (农业收入仅占22.44%) 。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不在农业之内, 而在农业之外。因此, 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方法也应该在农业之外想办法。

参考文献

[1]Fujita M, Hu D.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19851994:the Effect of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Liberalization[J].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01, 35, pp.3~37

[2]Hussain A, Lanjouw P, Stern N.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Evidence From Household Survey Data[J].World Development, 1994, 22 (12) , pp.1947~1957

7.浅谈收入差距与农村社区化 篇七

关键词:收入差距;农村社区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04.8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8.1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8-37-02

一、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居民城乡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迅速缩小、逐渐扩大、逐渐缩小、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1978-1989年,这个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57∶1(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到1.86∶1(我国历史收入比最低点),变化并不明显;此后收入差距开始增大,一直到1994年达到顶峰,这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6,超过改革开放前的水平;然后到1997年差距开始缩小由2.86降到2.47,达到新的谷底;此后差距开始回升,2009年回升到3.33:1。加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有人估计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六倍。

(二)我国不同地区居民城乡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地区居民的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慢。东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小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明显小于西部地区。而且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拉大。具体来看,天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00∶1在全国最小;其次是北京、上海、浙江、黑龙江和吉林等;再次是云南、贵州和陕西。大于4.00∶1的还有重庆、广西、青海、甘肃。西藏城乡收入差距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其2009年的城镇人口纯收入与农牧民纯收入的比值是3.83,那么由此根据人口比例推断其城乡比应该大于5,是收入差距最大的省;江西城乡收入差距在中部6省中为最小。城乡收入差距最接近全国城乡比的是宁夏和新疆。

二、收入差距与农村社区化

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我国城乡差距日益增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相对落后,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因此,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当前社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大途径。全面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有效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佳途径。它既是一个逐渐转变人们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深刻的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的过程。农村社区建设要以建设全面体现小康水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重点,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的过程。因此,农村社区化的最大效果就是可以解决当前我国城乡收入悬殊的问题,降低社会各方的不稳定因素。

国家迫切需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他公共服务体系,惠及全民进而缩小城乡差距。因此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公共管理的一体化。

农村社区化是大势所趋,是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一体化的表现,因此,农村社区建设不仅要求农村社区自身的组织重建和功能转变,也是整个国家乡村发展战略和乡村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它不仅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和整个社会的融合,而且旨在实现乡村社区和社会的整合。它不仅体现我国农村社会组织机制的转变,也显示了整个社会整合机制的转变。未来的乡村社区和整个社会将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分工协作、利益交换和城乡一体的基础上的社会融合,这比传统的“机械团结”和“机械整合”更富弹性,更有活力、更加牢固和更有凝聚力。由此,农村社区将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成为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础。

三、农村社区化存在的问题

1.现有土地资源和债权债务的合并问题。这是行政村合并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建立新型、便民、高效农村社区的首要问题。土地整合直接牵扯到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很容易引起土地纠纷。那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达到土地整合,就成为了我们的首要问题。争取通过这一途径,既能促进农村土地整合工作的开展,又能推动大型先进农业机械的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资金匮乏问题。镇政府财政吃紧,村集体经济整体薄弱,这是制约农村社区建设、运行和发展的“瓶颈”。农业部门的比较利益明显比工业部门低得多,吸引不了资本的流入,也使得农业自身对于金融没有多少吸引力。农村、农业和农民对支持三农的金融服务有一些内在的、先天不足,有一些客观的限制因素,这些限制因素和城市金融相比,它的困难比较突出。

3.配套组织建设问题。农村社区建设由民政部门牵头,为各有关部门的参与搭建平台,且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如果没有其他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就没有更大的生机与活力,作用也很难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只有与各有关部门主动联系,积极主动发挥牵头作用,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抓出成效。

4.有些干部和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社区共建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没有完全深入人心。这主要是因为不少农村两委成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政策水平不高,造成工作思路不够开阔、进取心不够强,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开拓奉献精神。另外,在投入主体缺位、考核力度不足、社会环境制约的条件下,不少干部在推动社区建设的动力、投入的精力方面明显不足。

5、农村社区建设居民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巨大挑战。如果缺乏全局长远规划、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深刻的话,一些散落在村子里的民间文化遗产很有可能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土壤和环境,积淀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古建筑也将面临被大量拆除的危险。

四、切实推进农村社区化的发展

1、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土地资源和债权债务的合并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涉及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要注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土地资源问题。积极稳妥推进迁村并点,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2、创新思路,多策并举,突破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资金投入瓶颈。改善农村社区运作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切实保障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制定、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建立社区服务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推进社区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进程。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筹措资金机制,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

3、探索实行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新模式。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对各地干部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拉长支部服务于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宣传社区建设的概念、内容、形式及其重要意义,唤起全体干部群众的参与意识,将所有的资源和力量都动员和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好社区。

4、做好农村社区建设的科学规划。比如根据我市农村的现状,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村庄建设、社区布局、阶段推进等工作规划。

5、积极推进农民居住向村中心社区、集镇型中心村、新市镇和中心城区集聚。在农村社区规划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有利于政府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等。尤其应该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进行农村社区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聚集。

6、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和创新。要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管理体制,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难题;着力构筑以城带乡、产业转移的发展载体,破解产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难题;着力构筑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平台,破解农村走向城市化难题;着力构筑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破解推进可持续发展难题。

7、有效确保我国农村传统文化、风俗特色、古建筑等的有效传承。要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建筑和社区文化,还要注重将农村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着力推进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和合理开发利用。在保留历史信息的前提下,通过赋予传统文化遗产一种新功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使用价值。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收入差距呈不断加大趋势。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责任编辑:方 涵)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2]闫洪超.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M].商业现代化,2009,(08).

[3]伍再华.转型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D]. 湘潭大学,2005.

8.误工证明及收入情况证明 篇八

兹证明

先生/女士(身份证号码:□□□□□□□□□□□□□□□□□□系我单位(□正式 □合同 □临时 □其他)员工,担任 职务。

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

万 仟

分。

其因交通事故误工,于

****年**月**日

****年**月**日未上班工作。根据单位规定,扣发期间工资总计为人民币

仟 佰

分。

以上内容真实无误,我单位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盖章:

9.农村收入证明 篇九

目前,车贷办理有三种方式,分别是汽车金融公司贷款、银行汽车贷款、信用卡分期购车。而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需要提供车贷申请资料,车贷收入证明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那么车贷证明怎么开呢?请看淘钱宝的讲解。

首先,我们先说下车贷收入证明的格式如下图: 车贷收入证明注意事项:

第一:开收入证明要注意必须的格式。

第二:开收入证明必须要盖“鲜章”,也就是收入证明复印是无效的。第三:盖的章必须是单位的财务章或则是单位的公章。而且必须是圆章。其实,只要注意以上事项,就很轻松的开具了车贷收入证明,其他车贷的资料呢,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就可达到万事俱备!

10.农村收入证明 篇十

关键词:农村消费;农民收入

一、导论

农民的消费受储蓄存款,收入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扩大内需,提升农民的购买力,不能仅仅从外部刺激让农民消费,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使他们增收,增强他们的购买力。新疆是一个农牧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到自治区总人口的60%以上,又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后,新疆农民的收入问题更关系到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可见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而且还是一项社会任务。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可见农业,农村,农民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可是多年来,新疆的农民收入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发展相对缓慢,农民消费还存在这巨大的潜力,我们是扩大内需刺激农民进行消费,还是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收入,增强他的购买力来推动农村消费不断增长呢?本文选取了新疆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到2004年间的相关数据,将农村居民消费(Y)作为因变量,农村居民储蓄存款(X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X3)作为自变量,考察这两个变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看这三者是否对消费的影响显著,是否是影响消费的原因。

二、实证分析

1 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ADF和协整检验

由于我们选取的是时间序列样本,所以需要对它进行是否为平稳序列的检验。根据ADF检验结果,来说明这四组数据是否是同阶单整的(同阶单整即说明二者是协整的,这是一种协整检验的方法),对四组数据分别作了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数据来源:新疆五十年的综合数据

(1)Y,X1,X2,X3水平下的ADF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变量 Y,X1,X2,X3的t统计量的值大于下面所有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这四组数据在水平情况下是非平稳的。

(2)我们分别对Y,X1二阶差分,对X2,X3一阶差分再进行ADF检验结果如下:

我们看到Y的t值小于1% 水平下的—4.394309,从而拒绝原假设,表明Y(居民消费)序列是平稳的;X1是我t统计值小于1%水平下的值,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是有99%的可能是平稳的;X2的t统计值小于5% 水平下的值,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是有95%的可能是平稳的。X3的t统计值小于1% 水平下的值,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是有99%的可能是平稳的。这样就可以认为这四者是单阶同整的。即通过了协整检验。

3 对数据进行基本分析

(一)模型初步回归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解释变量X1,X2的值都很显著,而且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还是很好的,但是在时间序列中常常也会发生多重共线性,这是因为,许多基本经济变量存在相关的共同趋势。我们选取的解释变量消费,收入,存款在经济繁荣时期,都趋于增长;在经济衰退时期,又会同时趋于下降。它们的样本数据往往呈现某些近似的比例关系。

为了验证它们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关系我们下面可以看看它们的相关系数矩阵:

我们可以看出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很高,存在多重共线性。

(2)对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

我们采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来剔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分别作Y对X1,X2,X3的一元回归,结果如下:

可见X2的可绝系数最高,所以以它作为基础,逐步引入X1,X3做回归

虽然加入X1和X3后可决系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且加入X3后的模型,X3对Y的影响并不显著。所以可以将这两个变量剔除,估计结果为:

我们从这个表中看到,截距项的P值大于0.05,说明它对Y的影响并不显著,所以剔除截距项,最终结果为:

所以,最终估计的模型为:

Y=1.591391X2

(78.90766)

可决系数= 0.988187,t值=78.90766,D.W值=0.969176

(3)检验自相关

表4中D.W值为0.969176,通过查表,在5%的显著水平下,dl=1.273,du=1.446。D.W值小于dl的值,所以模型中存在自相关。还可以通过残差图来检验:

(4) 修正自相关

通过广义差分法修正序列相关性的方程,我们引入AR(1)后得到的D.W值为1.974674,大于5%显著水平下的du=1.446的值小于2 ,我们可以说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所以方程为:

Y = 1.566588X1 + 0.554038 AR(1)

(38.68874) (2.862605)

可决系数=0.990692,D.W=1.974674

模型中反映变量间关系的结构参数估计量经济意义合理,由于以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一般不存在异方差性,统计检验全部通过。它的拟合优度值很高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较好,能够说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三、经济意义分析

可以看出,方程中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是一种正向的关系,每当农村居民的收入平均增长1元,消费就可以平均增长1.566588元。上述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来描述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目前我区农民的消费仍然由收入决定,所以欲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研究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

可是现实情况是,农村居民的人纯收入低,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

1.“十五”以来,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有所增长,增幅明显好于“九五”时期,但并没有遏制住与全国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2001—2007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2.28%、75.26%、80.32%、76.45%、76.26%、76.30%和76.00%[1]。2009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3883.10元,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5153.17元,与全国的距离还是很大。

2.农民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在影响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也使得新疆农牧民与全国的收入差距难以缩小。

虽然几十年来,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工资性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一方面,从增长速度看,农牧民来源于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均明显高于家庭经营收入增速。另一方面,从收入结构看,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2005年的86.2%下降到2010年的78.6%。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由2005年7.9%提高到2010年12.0%;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由2005年的5.9%提高到2010年9.4%,说明尽管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仍来自于家庭经营收入,但工资性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增收的重要来源,反映出农民收入来源渠道正在不断拓宽[2]。但是,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文化思想的滞后性,这些渠道虽有宽度上的拓展,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大力改善。

3.由于粮食减产,流通环节分享了涨价的大多数利润,我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去年全年上涨2.5%的基础上又上涨了5.0%,仍然在高位运行,加上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农村难以增效,农民难以持续增收。

四、政策建议

我们应该怎样改善农民增收难的这种困境呢?以下我们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首先,健全法制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切身利益

政府要完善法律机制,让农民这个弱势群体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同时为他们提供失业保险、养老保障、医疗保险、子女就学等社会保障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现在的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许多农民离开农村到城市谋职,以求能增加收入。但是新疆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较晚,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尤其缺乏成熟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与中介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许多农村劳动力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就需要政府给农村劳动力应有的利益保障,健全法制机制,将其纳入受益之列。

其次,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提升农民收入。

随着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市场正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的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正逐步丧失竞争力。此外,为他们提供与所处地域,市场相关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让他们在市场上有自己的竞争力[2],可以加快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同时加大农民对农业再投资和科技投入的力度,跳出科技投入过少就会严重影响农业的生产发展,农业的生产得不到发展又会反过来造成农民收入下降的农村贫困恶性循环。还可以增加农民消费有效需求,加强农民对下一代的教育投资,提升我区未来的劳动力素质。农民的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消费的预期就会增强,从而就达到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目的。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给农民提供各种补贴倒不如从根本上寻找农民难以增收的原因,从这个契点出发,提供农民种植,养殖的知识技术,让他们用科技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旦他们有了一技之长,会提高自己的边际生产力,这就会增强创收的能力,从而推动农村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3]。

参考文献:

[1] 王会艳.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新疆农民增收对策研究[J], 工作研究,现代农业科技 2009(2):224—225.

[2] 朱韵洁,于兰. 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J],华东经济管理, 三农问题.

[3] 新疆统计信息网 http://www.xjtj.gov.cn

[4] 中国三农信息网 http://www.sannong.gov.cn

[5] 韩留富.试析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的政策歧视[J],乡镇经济,2009,(12):34.

[6] 张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财经,2006,(7):71.

[7]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课题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5,(8):30.

[8] 张惠茹.中国农业保险研究观点综述,经济纵横,2005,(5):77.

11.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篇十一

一、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并且也未严格执行目前的财务制度。 有些村干部的自律意识不强,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办事,甚至会以招商引资为名挪用公款进行招待、旅游等。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些村干部会把招待费用替换为村办公室修缮费、养路沙石费进行报销,这非常不利于农村经济财务的规范管理。 同时,农村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制度,也没有很好地执行预算、决算制度,财务开支随意性很强,导致基层经济发展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其次,落后的农业体制,劳动生产率难以有效提高,降低农业生产升本;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几千年来都是农民分散经营。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因这种制度极大了给调动了起来。 但在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每块土地从事相同的工作的成本比协作劳动成本高的多,过于分散的土地,联合收割机和科学技术都有了限制,劳动生产率没有因为先进的技术而得到有效的提高。

最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一些农业地区的基础设施较差,没有形成系统规模的发展模式,抵御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的能力不如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 还为完全改变“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形势。 一直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尤其是在种植业上。 一些农作物在遇到持续涝灾就会明显减产,从而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

二、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首先,要完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制度,改进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 加强廉政建设,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农村经济管理财务行为,提高理财能力。 要加强民主理财,加强审计监督,在每个村可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小组成员由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选举,选出村中人品正直、做事公道、有威望的村民,禁止村干部不按照规定的程序选取理财小组成员; 促使乡镇经管部门加强对村财务管理的监督,不断提高村会计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村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其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进而不断提升个人理财水平;推行财务公开制度,使村级的财务工作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到民主理财中来。 农村经济发展财务公开争取做到及时公开、财务项目具体、公开内容真实,以切实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稳定发展主导产品的粮食产业。 如优质小白,专用大米和高蛋白大豆。 对农产品的区域规划就按照国家优势, 重点发展优势产品,重点提高品质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将生产目标定位以深加工原料为主。对专用品种的生产要大力重视。建设实施具有示范性的项目,如小麦高产攻关计划,玉米振兴计划等。 种植技术要不断标准化,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 同时,农业劳动我国有50%的人口都在从事,我国有着广阔的耕地面积和资源,有着十分大的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潜力。 所以,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有效职能,根据我国的先有国情来不断调整发展策略,综合开发农业内部,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内部的劳动容量可以得到扩大,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此外,农业科技的推广网络要建立健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普及的步伐要加快,对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要做到合理分配,科学管理,精耕细作都可在不同层面拓宽了就业空间,提高农民整体收入。

最后,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惠民政策。 目前国家为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如“取消农业税,新兴农村合作社,新农保和粮食直补”等,都是为了让农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优惠。 实现农民增收的基本前提就是深入改革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机制。 切实减轻农民负加强农村税费的体制改革, 让农民没有负担的去发展经济和生产,增加收入。 为农民提供实用和先进的技术,使农业生产率可得到提高。 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农民在创业期间遇到的资金问题,政府要建立一些列的乡镇银行来解决农民资金问题,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将补偿机制和生态公益林管护进行完善, 做到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效深化,为了方便农民的生产,要尽力让农民获得重要的资料,使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给有效调动起来, 帮助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还有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承包权要用不同方式来让给农民,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成为专业大户,不仅拉动了农民个体收入,也大力发展了农村经济。

上一篇:阿拉伯帝国的意思, 阿拉伯帝国的解释下一篇:石油大学学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