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存在的问题

2024-09-27

机关单位存在的问题(共10篇)

1.机关单位存在的问题 篇一

各镇党委、政府,县直及中央、省、市属驻庐各单位,县经济开发区:

2010年5月10日—12日,市“两问两整治”活动效能建设暗访组对我县部分机关单位效能情况进行了互查暗访,发现县检察院、县交通局城关交管站两个单位少数工作人员上班期间玩电脑游戏、网上购物等问题,现将有关处理意见通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2010年5月12日上午10点06分,暗访组在县交通局城关交管站暗访时,发现该站工作人员汪洪波、何伟在网上购物;15点05分,暗访组在县检察院暗访时,发现驾驶员刘长明在电脑上玩纸牌游戏。

二、处理意见

1、对县检察院、县交通局予以全县通报批评,责成两单位认真制定整改措施,抓好问题整改,整改落实情况书面报送县“两问两整治”活动领导组办公室,县活动办将适时组织人员检查整改情况。

2、依照《巢湖市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巢纪〔2010〕14号)

第六条第三款和第十三条有关规定,决定给予县交通局城关交管站汪洪波、何伟以及县检察院驾驶员刘长明三同志通报批评,年度考评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三、几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了以问责、问效,整治作风行风、整治发展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两问两整治”活动,推进了全市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效能暗访工作也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建设深入推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将效能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扎实开展“两问两整治”活动,“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切实抓出实效。

二要不断完善制度。各级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细化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政务公开制、责任追究制、绩效考核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使各项制度具有较强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推进机关效能制度化建设。

三要强化问题整改。一是开展自查自纠。对效能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深刻反思,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逐一整改落实到位。二要开展电脑软件清理。各部门单位要对所有的办公电脑开展一次自查清理,及时删除所有与办公无关的炒股、游戏、聊天等软件。

四要加大查处力度。各部门单位要出台相应的配套办法措施,强化对效能建设的日常管理和督查工作。对工作散漫、落实不力或多次违反效能规定的人和事,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严格依照《巢湖市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办法》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2.机关单位存在的问题 篇二

一、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工作准入门槛低,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队伍不稳定

档案工作业务含量不是很高, 一般人只要稍加培训即可胜任。在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3的博州地区, 笔者在每年的档案继续教育培训中发现, 全州两县两市有很多单位从事档案工作的都是少数民族同志, 汉语水平不是很高, 培训起来有一定难度;另有一些单位则频繁更换档案工作人员, 这些人员对档案工作都极为陌生。这些现象导致现有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制约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 档案工作人员社会地位低, 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投入经费不足

档案工作与其他岗位相比, 不能明显体现出其重要性。档案工作默默无闻, 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岗位, 除了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外, 没有人了解这项工作, 也就无从谈起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档案工作了。

(三) 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力度和业务培训跟不上

由于缺乏正规档案专业毕业的档案业务人才, 在博州地区, 除了每年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和档案业务检查外, 平时的业务指导少之甚少, 很多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只有在档案业务检查时才能发现问题, 平时钻研业务、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也就无从提起。

(四) 各单位间的业务交流不够

由于工作范围和岗位限制, 档案工作人员平时的交流范围狭窄, 加之档案管理部门平时组织的各单位间的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多, 虽然档案管理部门有专门对口指导各单位业务的人员, 但由于单位多, 指导人员少, 致使档案工作人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学习和提高。

二、对策思考

(一)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基本素质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

1. 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相关配套的用人机制。注意吸收一些懂档案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到档案队伍, 避免随意、照顾性人员进入。

2.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档案人员应努力学习, 善于学习, 了解所涉及工作各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 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一是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征订各类档案杂志, 通过书本、网络等方式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二是主动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认真吸收、补充档案学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 并加以掌握, 做到学以致用。

3. 依法治档, 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是关键。在平时的工作中,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按制度办事。

(二) 争取领导重视, 加强硬件建设

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 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 也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争取领导重视, 才能够为档案管理争取资金及各项支持, 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1. 忠于职守, 让领导满意自己的工作。

档案工作默默无闻, 很难引起领导重视。然而, 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却往往能够决定领导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视。因此, 档案工作人员应做到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 用实际行动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2. 积极宣传, 使领导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一些单位的领导之所以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 往往是因为缺乏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和根本性认识。因此, 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对领导有关档案方面的宣传。要有意识地经常将一些档案方面的文件、材料拿给领导看, 还要经常向领导汇报单位档案管理各方面情况, 多谈一些搞好档案工作对单位的益处, 使领导更加重视档案工作。

(三) 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档案工作单调枯燥, 工作方法相对落后, 加上档案工作人员社会地位不高, 造成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积极性不高、存在应付心理。因此, 应努力改变现状, 想方设法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 增强激励机制。

档案工作应当引进竞争激励机制, 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同时, 对工作业绩较突出、编写的各类档案材料对单位、对社会贡献较大的档案工作者, 应当给予奖励、职称评定加分等相关政策倾斜, 从而激发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活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人潜力。

2. 更新观念, 实现自我价值。

档案工作人员对所从事的工作要有积极认识, 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对单位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在埋头苦干的同时, 多一些敏感和睿智, 使档案工作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 加强与档案管理部门及各单位的交流

要积极主动向当地的档案管理部门请教学习, 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学习其他单位一些先进的做法, 为己所用, 提高本单位档案管理水平。

(五) 与科室搞好配合, 做好平时的资料收集工作

档案资料的完整收集, 需要各科室的紧密配合与支持。各科室要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文件材料的收集, 档案人员要做好指导配合工作, 防止文件材料的遗失。

(六) 实现档案管理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3.机关单位存在的问题 篇三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此种手段,对于政府的工作来说无疑是一种保险。首先,它使得政府工作公开化,有效的预防了工作人员从中谋取个人利益的可行性。在新的时期,随着各种措施的落实,部门预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中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存在一些漏洞,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集思广益,提出有效的意见。

■部门预算的概括

部门预算是将预算支出按部门和支出项目进行分配,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

它的实行是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及章程落实的。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部门预算包括多个方面,从大的方面来分:收入和支出。收入包括政府的拨款、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收入等。 支出包括本部门的基本支出,即公用的支出、项目方面的支出和建设学习支出。

■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漏洞

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强调政府财政部门对于财政预算的重视,部门预算渐渐步入正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完美的制度,部门预算在现实实践中仍然存在大小各异的漏洞。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必须保持认真、高效、严谨的态度。部门预算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基本数据,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就要认真研究历史数据,分析历史及近期的发展情况,根据全面的分析、总结,制定出合理的预算制度。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预算机制制定的工作周期短、时间少,工作人员即便搜集历史资料、整合现实情况,也不能全面的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这样就使得材料不够充分,初期的质量就不能完全保证了。

◎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能力差,效率低下。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出现数据错误,或者计划滞后,这样就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存在,出现了所谓的“连环效应”。预算出现准确性的错误,使得整个工作浪费过多的时间,然而没有任何的成效。

◎单位本身的缺陷。有些单位不以集体利益为中心,而是充分的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制定预算的时候,不考虑综合的因素,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采用基数加零基的方式,这样就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举例说某一部门超支后将在下期酌量提高其预算额度,某部门节约后则在下期减少预算额度,造成了“鞭打快牛”的现象。

◎执行、监督力度不足。一个好的预算机制不仅要看工作人员的自觉执行,要看上级部门的执行、监督。有些部门的管理阶层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在监管的时候,没有人履行,导致问题不断。这是监管力度不足、上级执行力低下的结果。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意见

◎加强基础性工作构建

1. 搞好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对预算编制的认识。

随着国家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也处于不断新旧交替的状态,许多新的规章制度、财政支付方式、预算管理模式等都不断在变革中完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和财经法规,以适应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

2. 认真执行预算编制的各个方面,科学的、高效的、可行的制定相应的措施。首先,部门预算不能凭空想象,要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整合出基本的数据,学习相关的文件,然后根据要求制定。其次,要结合政府部门的历史情况,在历史的基础上总结经验。

◎构建预算资金使用的激励机制

1. 目前在预算资金使用的激励机制构建问题上,不妨实行一种预算资金的“部分产权”制度,即在各部门定员定额标准以及项目管理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同于以前“基数加增长法”,财政部门先以一定的标准将预算资金分配给各用款部门,在此基础上加强预算审计工作,对资金使用合理、科学的才可以在以后年度适当增加这些部门的预算数,特别是科学、合理使用而有节余的部门甚至可以享有对剩余资金的部分使用权。

2. 严肃纪律,追踪问效。各单位要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执行,并实行预算责任追究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追踪问效,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杜绝虚增开支。在开支数目的核定中,预算单位往往利用信息优势,不是从预算资金的最优使用效率出发,而是尽量地将开支标准提高,从而导致资金使用的浪费,容易滋长腐败现象;所以要切实执行好“厉行节约,量入为出”原则,降低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加强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观点,制定高效、可行的、可持续的预算机制。建立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制度,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制度保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即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在财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依据,要不断完善绩效考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预算本身是一种全方位的约束。预算的编制是管理者对单位资源如何利用进行的事前控制,预算执行是管理者进行的事中控制,预算的差异分析、考评是一种事后控制。通过财务预算的编制、分解、执行、分析、反馈、控制、奖惩等系统工作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为了更好的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各单位应当更加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监控,规范预算执行工作,确保预算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促进各项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市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4.机关单位存在的问题 篇四

一、党建方面

(一)班子建设

检查内容:

1.支部班子健全,分工明确,政治素质好;

2.支部班子成员政治过硬,思路清晰;

3.支部班子团结协作,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

检查标准:

1.班子是否明确分工和职责;

2.是否有重大事项未经支委会集体决议(重点查看人员调整、绩效分配、优秀党员推荐);

3.是否有站务会记录,记录是否规范;

4.党支部是否每半年专题研究1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落实组织生活

检查内容:

1.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会议形式恰当,会议记录完整,频次达标;

2.召开组织生活会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规定动作到位,流程规范。

检查标准:

1.“三会一课”召开频次,党员大会1次/季度,支委会1次/月,党课1次/季度,主题党日相对固定一天。频次是否符合要求,记录是否规范;

2.组织生活会是否有批评和互相批评,是否有会前征求意见;

3.党支部换届选举。是否有

(1)召开支部委员会(或全体党员大会)全体会议研究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有关事宜,包括是否按期进行换届选举,确定召开党员大会的时间、指导思想、主要议程;

(2)酝酿、推荐下一届支部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

(三)党员管理、党费收缴、灯塔党建在线

检查内容:

1.制订并执行党员教育培训计划;

2.开展推优入党工作,支部制订党员发展计划;

党员发展工作,程序规范,做好工作台帐;

3.严格按照《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要求,对党员收入情况、交纳党费情况,逐人逐月进行排查、比对,建立工作台账;

4.灯塔党建在线运行。

检查标准:

1.是否执行党员学习教育培训计划;

2.是否存在发展党员工作滞后(入党申请人多,符合条件长时间未发展);

3.发展程序及材料有缺失或遗漏(入党积极分子推荐会记录、确定会议记录、公示、备案报告;发展对象确定会议记录、备案报告、公示、政审;预备党员预审请示、确定会议记录、入党志愿书填写);

4.党费收缴是否足额(不能出现四舍五入现象);收缴回执是否有留存;预备党员接收当月,是否缴纳党费;是否有党费收缴台账;

5.灯塔党建在线上传是否及时,发展党员材料上传是否及时、完整。

(四)精神文明建设

检查内容:

1.对学习强国学xxx台使用的重视;

2.加强对普通群众使用学习强国学xxx台的指导工作;

3.积极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检查标准:

1.各单位是否所有在职员工加入党员学习组织学习,并每天登录学习;学员人均积分每天不低于35分;

2.是否按规定时间、规定格式及时上报“身边好人”信息,并对入围“XX好人”职工积极投票。

二、综合办公方面

(一)印章管理

1.印章(含电子签章)应有专人妥善保管;

2.健全并严格执行用印制度,严格用印审批手续;

3.做好用印登记,确保印章使用安全。

(二)办公用品管理

1.办公用品集中采购、定量供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2.建立办公用品采购、发放台账,对日期、品名、数量等如实填写登记。

(三)食堂管理

1.菜地支出和涉及厨房的支出(如厨房设备维修等)都下在伙食支出中,伙食支出中不能出现招待费用;

2.伙食补贴结余要有账、有款、账款相符;

3.每月收支账目要体现出当月收支状态。

(四)值班工作

是否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有无值班记录。

(五)车辆及驾驶员管理

1.是否建立车辆及驾驶员管理规章制度;

2.是否建立有无车辆维修、油耗台账;维修台账要详细记录维修时间、内容、金额、厂家等信息;油耗台账要详细记录车辆加油时间、升数、行驶里程及每月的百公里平均油耗;

3.是否存在未经批准将车辆转借他人或公车私用、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的情况;

4.是否存在驾驶证、机动车辆到期未审验、车辆保险到期未申报的情况;

5.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篇五

8月中旬,全县机关效能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各机关单位迅速启动,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以“激情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为主题的效能建设新风暴。乡镇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和群众直接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因此加强乡镇机关效能建设,对于贯彻落

实群众路线,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效能建设开展以来,本人多次深入各单位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发现在活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干部队伍良莠不齐。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处于基本“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四十岁以上的干部居多,年轻干部较少,尤其缺乏农技、法律、管理等专业性人才。由于受年龄、学识及接受能力的差异,造成有些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不强,自觉性不高,部分干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看股市行情、打网络游戏,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束手无策,甚至敷衍塞责,互相推诿,影响了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二是机关办事效率不高。有些机关单位的少数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戴“有色眼镜”,对熟悉的、有关系的服务对象热情相待,对一般群众则爱理不理,甚至忙于个人私事把群众晾在一旁。一些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往往互相推诿,本来可以立即办好的事一拖再拖,有的甚至出现“吃拿卡要”的现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三是制度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尽管一直强调制度建设,各种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健全,由于农村事务复杂性和多样性,干部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现象依然存在。加之有些干部对自己要求不高,对下级管理不严,虽有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坚决,监督不到位。少数干部甚至置党的纪律于不顾,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影响了各种制度的贯彻落实。

为了针对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机关效能建设要取得实效,就必须要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引导广大机关单位干部充分认识到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两个观念,实现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服务理念转变了,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要求才能落到实处。

二是提高服务能力。要强化学习培训,结合“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注重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尤其要熟悉和掌握必要的实用技术,有效指导群众增收致富。并定期对机关干部开展适应当前工作需要的政治、业务、管理及实用技术的学习活动,着重提高机关干部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能力。

三是优化干部结构。要拓宽干部队伍来源,优化干部结构,着力改善农技、信息、法律、管理等方面人才缺乏的现状,一方面要加大考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基础机关单位任职工作力度,另一方面要大胆提拔有文化、有能力、有经验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着力基层单位解决干部结构不合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问题。

四是规范行政行为。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是机关效能建设的核心内容。规范行政行为首先要建立完善办事限时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绩效考评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其次要制订和完善机关行政、财务管理、公文处理、车辆使用、印章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机关管理。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党务、政务等机关工作制度,保证依法规范办事。

五是深化政务公开。具有审批职能的机关单位要在醒目位置公示涉及审批事项的政策法规依据、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办事要求、承办部门及工作人员姓名和审批结果等,窗口单位还要提供与涉及审批事项相关的备查备索材料,让群众进门“认识人”、“办成事”。此外要设立机关效能投诉热线和投诉箱,对有违规违纪行为,根据情况严肃处理,确保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六是建立健全制度。要结合机关单位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一方面要适当建立奖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制度的落实。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机制,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倡导正确的政绩观。

目前之所以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因为我们的机关单位在为民服务中需要查找和改进的问题太多,因此只有思想重视、措施得当、行动有力、监督到位、奖惩有方,我们的机关效能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6.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养老问题回复 篇六

一、《劳动法》实施后,所有用人单位应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所有职工的权利是平等的,劳动者的各项劳动权利应依据《劳动法》及其配套文件执行。

二、原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临时工,其养老保险费缴纳问题按照《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第41号令)第十三条规定执行。

三、关于临时工养老保险费缴纳问题,当地的规定与国家规定不一致的,应按国家规定执行。临时工在职期间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可从国家实行临时工缴费制度起补缴,在此之前计算连续工龄的工作年限也可补缴。原行业统筹单位、现转归地方的企业,其临时工养老保险费补缴问题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7.机关单位存在的问题 篇七

一、水利机关作风的现状

水利机关是政府的职能部门, 担负着贯彻、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水利法律法规, 发展水利事业, 服务全市农业生产;组织制定全市水利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组织实施全市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及水政执法工作;执行水利行业法规, 依法查处水事案件, 调解水事纠纷, 保护水利工程;组织制定全市防汛工程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制定预案、掌握汛情、旱情, 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等职能。

加强学习, 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局把每月的15日为局机关学习日,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开展形势教育。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学习《党章》, 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

突出重点, 机关作风不断好转。加强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转变干部作风, 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工作任务分工负责制, 每年对水利工作实行领导包片、科室挂乡镇、人员包项目, 层层负责制, 其他防汛、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等也都细化责任分工和时序要求, 形成了一级抓一级, 一级带一级, 层层抓落实, 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水利机关作风存在问题

我局机关作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和衡量, 还存在着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 存在着影响水利科学发展的问题, 存在着“庸懒散漫”现象, 需要引起重视和加以解决。一是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深入、扎实、细致, 深入各基层单位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尚需加强。二是存在职责不清, 责任不明、监督检查不到位, 任务落实不到位的状况。三是安于现状, 思想消极, 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差不多, 工作敷衍了事, 不思进取, 缺少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四是工作不主动, 思路不清晰, 工作中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 开拓性不足, 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够强, 缺少创新精神。六是宗旨意识不够强, 办事拖拉, 不讲效率, 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

三、水利机关治庸治懒加强作风建设的作法

“治庸治懒治散”, 加强水利机关作风建设, 要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理念, 以解决业务能力, 工作状态, 工作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重点, 以落实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为抓手, 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为核心内容, 建立健全绩效管理, 奖勤罚懒, 能上庸下, 责任追究等长效机制, 打造一支思想解放、勇于创新、遵规守纪、忠于职守、勤政高效, 充满朝气活力的干部队伍, 努力创建务实、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机关。

(一) 注重思想教育

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 要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党章,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十七大以来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 提高水利人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 建设长效机制

要把加强制度建设贯穿于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的始终, 不断修订配套完善各项制度, 从制度上保证作风建设的有效性、规范性和长期性。通过建立长效机制, 使机关作风建设成为重要日常工作之一, 常抓不懈, 务求取得实效

(三) 强化监督检查

为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取得明显实效, 要采取自查自纠、专项检查、重点督察等方式, 及时发现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开展自查自纠, 健全督查考核制度。针对存在问题, 分清轻重缓急, 坚持边查边改, 边整边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 促进各项工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 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8.机关单位存在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

本人已多年从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县自1995年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取得了不少的经验,较好地实行了由原来的退休制度向养老保险制度的过渡,率先在全市实现了社会化发放。但是笔者认为,我们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在计划体制下的退休制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过渡时改革不彻底而遗留下来的,有的是新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待完善。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缴费和待遇的脱节

无论哪一种养老保险制度,它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当是对等的,而当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时,势必会影响参保人对参与这个保险制度的积极性,而使这个保险制度不能长期地、良性地运作下去。我县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就存在着这个问题,按照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目前的养老保险模式为财政、单位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型,由财政、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缴费的比例为投保工资的18%,单位和财政负担15%,个人负担3%。其中,3%进入个人账户。而当计算退休待遇时,则仍然沿用计划体制下的按工龄来计算退休待遇的办法,只是发放的途径由原来财政全额支付,改为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退休待遇水平保持不变。待遇的享受和缴费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从我们近10年的实际工作来看,由于待遇和缴费的关系脱节,造成以下几个消极现象,一是部分参保人对缴费的多少漠不关心,甚至希望缴费工资缴得越少越好,个人可以少出钱,就是因为缴费并不影响待遇水平。这也反映了我们的这个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引起参保人的足够重视,甚至有的人想钻政策的空子来逃避缴费或少缴费,最后吃亏的是国家。二是由于退休金缺口仍然由财政负担,而且经初步测算,这部分的退休金所占的比例在今后会越来越大,财政的负担也会日益加重。三是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人员的流动。当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向企业流动时,他们的退休待遇按企业的养老保险条例来计发,这样他们的退休待遇会大大降低,对于那些已经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很长时间的人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已经为政府工作了十几年、二十年,而当他们流动到企业后这些功劳就全没有了。所以,很多年纪较大的工作人员不愿意流动到非机关事业单位,给我们的机构改革和公务员队伍年轻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反过来,企业的人员向机关事业单位流动时,不管他们为政府工作了多长时间,哪怕是一年他们也可以享受机关事业单位所有的退休待遇。因为我们目前的退休待遇的计算方法里并没有反映员工的工作经历。所以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老的人员不想走,而企业的人员在临近退休时又拼命想进机关事业单位,给某些有特权的人员有一定的空子可钻。

(二)缴费基数没有反映工作人员真正的工资水平

按照省文件规定,从2002年1月1 日起,各试点单位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为:凡纳入本单位人事部门工资基金管理的职工工资和各种补贴。按此理解其基数应为工资总额。而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投保工资基数是以上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文件中的基本工资为基数,而实际上,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工资总额)远不止这个数。这样,造成了保险费没有做到应收尽收,据粗略统计每年至少有30-40%漏缴。一是影响了保险基金的积累,降低了保险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直接影响退休后的待遇。对某些参照公务员待遇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一方面他们享受不到和原计算办法的差额部分,因为按有关的文件规定,差额部分的享受由原单位研究解决,有的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发这部分的待遇。另一方面,由于投保工资没有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工资水平,按新的办法计算出来的退休待遇替代率就偏低了,降低了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实际生活水准。三是事业单位改制的人员或向企业流动的人员。当缴费工资偏低时,就会影响个人账户的金额,在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积累额的多少对退休待遇的高低没有影响,但是企业就不同了,它直接影响今后的退休待遇。这种情况下,这类人就会感觉到不合理了。

(三)个人账户的增值问题

个人账户积累金额的增值标准是个人账户退休金的替代率要达到一个什么水平的依据。同企业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也建立了个人账户,建立个人账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体现激励机制,个人账户积累额越多,以后享受的退休待遇就越高,鼓励参保人员多投保;二是解决我国逐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支付退休金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为减少退休高峰来临时的负担,建立个人账户是个较好的解决方案。但要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关键是个人账户的增值问题,如果个人账户不能做到保值增值,就失去了建立个人账户的意义,会打击职工参保的积极性。按照有关规定在国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计算办法前,职工退休时,除按现行办法计发养老金外,再根据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按月发给养老金”。从上面的规定来看,没有个人帐户基数组成项目,没有个人账户的增值规定,没有一个量化的目标值,也没有规定这部分钱的支付渠道,故没执行也不好执行。从整个经济环境来考虑,建立个人账户相当于退休金的预提,如果个人账户不能做到很好的增值,跟不上工资增长的幅度,最后的负担还将转化到财政头上,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了。因此,应认真对待个人账户的增值问题,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人账户的增长率,使个人账户能做到保值增值,保证个人退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四)收不抵支问题

年初按照预算,年应征额800万,年应支1000万,是收不抵支,入不敷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小一少一大”,即:基金征集比例小;参保人数在逐年减少,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录用公务员人员一律不再参加社会保险;退休人数在增大,事业单位改革地方政策性的退休达到高峰,退休金也相应增大。这样,使本来积累不多的基金更是告急,何以抵御退休高峰期给养老保险带来的风险?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处在试点阶段,这些问题是客观的,也是可以解决的。其主要症结是:法规、政策不统一。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二是管理体制经常变化,没有专门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机构。如何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使之科学、合理,下面谈一些想法。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是任何养老保险模式最基本的要求,目前我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计发办法和缴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缴费的多少并不决定待遇的高低,使参保的退休人员对养老保险的意见很大,“参保和不参保一个样,缴费和不缴费一个样。”解决的办法:一是将目前的由财政局发的补差部分和福利性津补贴纳入退休待遇的计发办法里;二是退休待遇的计发办法要反映参保人员在机关事业和在企业的工作经历,确定一个系数;三是要反映个人帐户的积累,标准和时期指标要细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不用宣传的“活广告”,同时退休待遇也更加公平合理。

(二)加强养老保险预算和基金的精算工作

“以支定收,略有节余”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对未来做出承诺的计划。在社会保障领域,精算工作就是预测未来,精算就是对社会保障计划费用及其可能的变化做出长期预测,从而提供信息,使该计划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建立在合理的财力基础之上。主要起着危险因素评价和风险管理的作用。因此,精算在社会保障领域是必须的设置组合,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精算在社会保险领域的应用过程需要在调查研究和核对有关参保、死亡、退休人数、工资增长率等基础资料上进行。具体的社会保险精算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精细的试算过程。在现行保险模式原则的基础上,试算出每年共济部分社会保险收费率以及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对未来的退休待遇进行评估,对总体风险、收支平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必须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精算的进程,做好中长期预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夏邑县的养老保险基金本来具有风险,加之退休高峰可能在2010年前到来,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的增值没有,职工工资增长却非常快,而且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基数未反映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水平,没有做到“应收尽收”,要维持高的退休替代率有相当的困难。我县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制度,没有精算的业务骨干。今后,要深化夏邑县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首先要对征缴、支付基数进行细化精算,再适当提高征缴比例。其次,是对提前退休的人员按比例递减养老金,从政策上加以控制。另外是改革退休和养老金审批办法,由单一的审批改为与经办机构共同审批和核定,以解决“别人请客我买单”的问题。这些都离不开社会保障基金的精算制度,使养老基金能在一个良性轨道上运行。

(三)尽快纳入省级统筹

9.当前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九

当前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建立健全机关党建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关键。抓好机关党建工作,体制是关键,制度是保证。要完善机关工委统一领导、部门党组(党委)对本部门党的建设负总责、机关党组织具体负责的工作体制。机关工委作为党委的派出机构,是机关党的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组织谋划、督促指导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作用,创造性地把机关党建工作引向深入。部门党组(党委)是部门的领导核心,对本单位机关党的工作负总责。各部门、各单位机关党组织对本部门机关党的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直接担负着把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任务。机关工委要加强与各个单位的党组(党委)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指导协调解决机关党的建设中的问题,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要主动加强与机关工委的沟通和联系,定期向工委报告工作,加强工作协调和配合,共同推动机关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还要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一是责任机制。各部门党组(党委)要把机关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机关整体工作,统筹安排,做到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督查、一起考核、一起总结;认真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党组(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的生动局面。要全面实行“一岗双责”制,即各总支、支部书记由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正职)担任。在此基础上建立党建工作追究责任制,使“一岗双职”和“一岗双责”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二是目标机制。根据机关党组织的工作任务,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工作目标,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通过定期考核,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三是运转机制。要明确上下级机关工委的指导关系,建立和完善机关党的工作会议制度和机关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每年一次的机关党建工作会议制度,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目标,部署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探索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使机关党建工作计划有序、运转有度、配合有力,力争上一个新的台阶。

10.机关单位存在的问题 篇十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就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

定》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发布日期:2015-01-15

来源:人社部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务院《决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近日,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就国务院《决定》的出台背景和贯彻实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企业职工早在上世纪末就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而机关事业单位一直实行原来的退休制度,被称为“双轨制”。近年来,这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日国务院作出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使这一改革终于开始“破冰”。为什么现在推出这项改革?

答:国务院决定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改革条件逐渐成熟、社会共识逐渐凝聚的结果。可以从三个方面观察分析这一改革的背景:

第一,“双轨制”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成因。上世纪80年代以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退休制度虽然也是分别按照不同政策法规执行的,但都是单位自己负担退休费用,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也大体一致,都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也就是说,那时,虽然也是“双轨”,但矛盾不突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以城市为中心、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由原来的统收统支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被赋予用人和工资分配的充分自主权;在这一背景下,再延续企业自管职工退休的制度,难以适应市场平等竞争的需要,也无法为广大职工提供稳定、可靠的养老保障,由“企业保险”转向“社会保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因此,从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地方性改革探索。90年代以后,逐步在全国范围建立了统筹互济的社 1 会化养老保险制度,均衡了企业之间的退休费用负担,最终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后来,这一制度又扩大到各类所有制企业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到去年底,已覆盖城镇3.38亿职工和退休人员。而机关事业单位,由于不像企业那样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改革的重点是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而养老保障改革的进程相对滞缓,总体仍维持单位退休制度。这是形成“双轨制”的历史原因。

第二,“双轨制”引发的矛盾愈益凸显。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制度实行近60年,对保障退休人员生活、稳定干部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步暴露出一些矛盾。从制度内部看,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费用由财政或单位承担,单位之间负担畸轻畸重,一些地区和单位,特别是一些基层事业单位退休费不堪重负,甚至无法保证及时足额支付。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费是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算的,难以充分体现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也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由于制度模式不同,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养老保险关系相互转移接续困难,制约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二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退休费(养老金)待遇确定和调整难以统筹协调,同类人员之间的待遇差距拉大,产生不平衡。

第三,在实践探索中逐步积累改革经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地区和行业对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探索,先后有28个省市开展了局部试点,全国约2100万人参加。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部分科研院所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相继启动“事业转企业”改革。2008年,国务院决定在5个省市先行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这些改革,由于没有更高层次的整体设计,政策的统一性、规范性不足,因而并未从总体上、根本上改变现行退休制度;但把改革中的主要矛盾梳理得越来越清晰,也取得了一些局部经验,应该说,为全面实施改革奠定了实践基础。问:这次改革具有根本性、制度性特点,而不是局部的政策调整,牵动面很大,制定改革方案一定是个复杂的过程。请介绍一下国务院《决定》出台的经过。

答:党中央、国务院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这一决策部署,2013年3月以来,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社保基金理事会、全国总工会组成部际研究工作小组,联合开展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研究;同时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和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国际社会保障协会7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平行研究;还部署省级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研究,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初步思路。此外,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也分别组织了专门调研。

2014年,按照党中央部署,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被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此集中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地方探索和局部试点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测算论证,形成了改革方案。2014年11月16日和1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了改革方案。今年初,印发了国务院《决定》。应该说,国务院《决定》的出台,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问:社会上呼吁尽快解决“双轨制”问题,焦点集中在社会公平性方面。从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的角度看,您认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答: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贯彻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具体说,我认为是4个“有利于”:

第一,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党中央把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普遍参保,加上企业职工和其他就业群体,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全国8.3亿多人;只有5000万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游离在养老保险制度之外,成为制度全覆盖的“短板”和“空白”。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期只有6年时间,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举措。

第二,有利于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近年来,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开始实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部分地区还开展了公务员聘任制试点;事业单位也正在加快分类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统筹互济、社会化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分散单位的退休费用负担,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维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形成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的有力制度保证。

第三,有利于逐步化解“待遇差”的矛盾。正像你所说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不缴费而享受较高水平的退休费、权利与义务不对应,成为近年来社会热议的焦点矛盾之一。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相同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模式和政策,可以逐步化解同类人员待遇差距拉大的矛盾,更好体现制度公平和规则公平。

第四,有利于全面体现工作人员的劳动贡献。将现行退休费计发办法改为按缴费水平、缴费年限确定基本养老金待遇,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能够更加全面地体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进一步增强激励性。

问:前不久,马凯副总理在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询问时提到,这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应该如何理解它的含义?

答:“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是党中央、国务院审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确定的基本思路。

“一个统一”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都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都实行与缴费相挂钩的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在此基础上,形成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行的两大制度平台,并可相互衔接,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五个同步”: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避免单独对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引起不平衡。二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在优化保障体系结构的同时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在增加工资的同时实行个人缴费。四是待遇确定机制与调整机制同步完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突出体现多缴多得,今后待遇调整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工资增长等因素,并与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统筹安排,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五是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防止地区之间出现先改与后改的矛盾。“五个同步”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综合平衡前后左右的各种关系,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问:国务院《决定》有12条,其中许多有很强的政策性。能不能简要梳理一下改革的主要政策?改革后,与原来制度相比有哪些重大变革?

答:改革的重点政策主要有9项,体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

第一,改革的范围。确定为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这样规定,与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是相适应的。纳入改革范围的单位和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从而根本改变了制度模式,从单位保障变为社会保障。

第二,缴费的基数和比例。规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 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这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是基本一致的,有利于实现制度之间的衔接。这是养老保障筹资机制的重大变革,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第三,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改革后,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1年计发1个百分点,即缴费年限越长,待遇水平越高。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历年个人缴费的本息,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从国务院《决定》附件“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可以看出:同样年龄退休的,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这是对退休养老待遇确定机制的重大改革,由原来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发退休费,改为主要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变动可以精细计算到每年、甚至每个月,能够充分体现个人全部职业生涯所作贡献。这样规定,也是与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相一致的,更加公平,也更富有激励性,有利于引导单位为每个职工、每个在职职工为自己将来养老保障依法履行缴费义务。

第四,改革前后待遇的衔接政策。总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群体。对他们“逐步过渡”的政策,主要是两条: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 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随着“中人”逐渐退休、“新人”越来越多,过渡性的政策安排逐步弱化,新制度逐渐居于主体地位,体现了平稳过渡的改革方针。

第五,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调整。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第六,严格基金管理和监督。规定具备条件的省(区、市)可以从改革一开始就实行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先实行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向省级统筹过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安全。

第七,养老保险关系转续。规定参保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内同一统筹范围转移,只转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统筹基金;在同一制度内跨统筹范围转移,或者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要在转移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同时转移部分统筹基金。无论哪种转移方式,工作人员转移前后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连续计算,以维护其合法权益。这一政策,打通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横向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续衔接的“瓶颈”,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第八,建立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资金来源由两部分构成:单位按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两部分资金构成的职业年金基金都实行个人账户管理。工作人员退休时,依据其职业年金积累情况和相关 7 约定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这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优化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结构。

第九,加强经办服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原则上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统一的业务经办流程和信息系统,开展经办管理服务,普遍发放社会保障卡,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社保机构确保按时足额支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从而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

上一篇:2010个人自我总结下一篇:星星变奏曲课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