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24-07-20

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共6篇)

1.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篇一

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题

一 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遒劲(jìn)取缔(dì)阴霾(mái)前踞后恭(jù)..B、纤细(xiān)隔阂(hã)提防(tí)消声匿迹(xiāo)...C、伎俩(liǎ)荒谬(miào)娇奢(shē)一拍即合(hã)

D、贮蓄(zhù)斑斓(lán)赃物(zāng)称心如意(chân)

2.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① 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②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 _ 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3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宽容,并不是让你毫无原则地一味退让。宽容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而言的,宽容的核心是爱。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 ①(粗糙 粗俗)世界变得 ②(温润 温暖)一些。而不是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勾心斗角。要相信,用宽容所付出的爱,总有一天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得到回报。

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宽容是。(1)文中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2分)① ②

(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3)仿照原句,再仿写一个句子。(2分)4.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正确的一项是()。(2分)A、《骆驼祥子》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不给仆人饭吃的衍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等。B、《简.爱》的主人公简爱是个孤女,在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做家庭教师,并且赢得了庄园主人的好感,他们婚后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C、《名人传》中的主人公遭遇都非常坎坷,如托尔斯泰面对的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但他却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如武松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但最后还是被逼上了梁山。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10分)中新网消息:教育部语用司日前在全国七个省(市)进行的有关语文 学习特别是汉字 书写水平的调查显示,接受问卷调查的3000多名教师中有60%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书写水平下降或者是明显下降。(1)给这则材料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不超过l5个字。(3分)二 古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到第9题(10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2分)

①负者歌于途 负: ②杂然前陈者 陈:

③觥筹交错 觥:

④山肴野蔌 蔌: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为妙绝 往来而不绝者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C.太守谓谁 权谓吕蒙曰 D.树林阴翳 达于汉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到第12题(5分)许金不酬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③?”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①贾人:商人。②苴:枯草。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④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⑤薄:撞。

10. 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渡河而亡其舟 .向许百金 .11.文中刻画的主人公是,他是个 的人。(2分)(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通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 “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1分)

13、“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14.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5.为什么该敬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一篇记叙文,完成第18到第22题。(11分)

爱 处 无 声

安 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声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去。

记得小时候,我走在他的身边,常有淘气的男孩子在后面跟着高喊“哑巴”。他当然听不见,照例大踏步地往前走。我被他的大手紧紧拉着,想停下来跟那些男孩子拼一架连时间都没有。那时候的我,总是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保护他的欲望。

后来我读了中学,他每隔两天就送我最爱吃的饭菜到宿舍传达室,留下字条,告诉我下次他再来时将换下的衣服放在楼下就好。他知道一开口就会给我丢面子,所以他宁肯不见我,只给我一张张面孔与他一样严肃冷淡的字条。我是很少给他写什么字条的,有什么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地不去依靠他。我不知道他是否心里难过。听朋友说,他们在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其实读书时的我,与他们一样,想把郁积在心里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可是站在我对面的父亲,却是什么也听不见。即便他看见我皱了眉头,又能怎样呢?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所以在我最不可一世也需要父亲来安慰的时候,我选择了与他一样的“失语”。我带着男孩子到家里来玩,将电视开得震天响,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疯狂地跳舞。那些没有礼貌的男孩子都会觉得抱歉,怕吵得父亲无法休息。我听了从来都是只有一句话:他要对我还有一点点的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那时候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对我的爱,远远没有对他自己的多。他躲在无人注意且不会被嘲弄的角落里,守着一颗敏感高傲的心,过自己的寂寞日子。他是自私的,他宁肯冷落我,也不会在我的同学面前用高得惊人的声音说一句关爱的话给我。而我,为什么不也自私地在他将棉衣盖在我身上的时候,假装睡着了翻身,将衣服抖到冰冷的地板上去?

这样不出声地与他较劲,持续了我整个的青春期,直到我后来工作了,彼此离得远,才慢慢地学会对他好。而父亲,也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将以前没有对我说的话,一点点地邮给我看。每有来信,同事们都惊奇地说,都什么时代了,怎样还有人给你这么执著地两周写一封信?我淡淡地笑称父亲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用电脑。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么聪明的父亲,他什么学不会?只是在与我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尽管每次我收到了他的信,都是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简短地回复给他。

我结婚的时候,他开心地写信祝我幸福,并寄来了礼物,他自己却以路远为由没有出席。结婚前一天,我躲开所有人,一个人一遍遍地看父亲寄来的礼物。那是一张他自己制作的光碟。他用DV断断续续地拍了一年的时间。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对我的 思念,无声地录在他拍摄的故事里。上面的文字,很少,但我看得懂每一个镜头里的含义。我会说话时,他给我买的识字磁带;我开始读书时,他送我的漂亮背包;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得到的所有奖状和证书;被我揉皱了的小熊枕;为了学习,我忍病剪下来的长长的辫子;每年生日时,他帮我在门框上刻下的长大一岁的印痕;我在他怀里几欲挣脱掉的照片;他给我送饭时专用的保温盒;他打印出来的我写给他的所有的短信和邮件„„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里忘记了。没想到的是,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选自《读者》有改动)

17、文中的“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父亲寄来的DV上面的文字很少,为什么“我”会看懂每一个镜头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四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我”对父亲的态度。请针地这部分内容谈点感想。(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第21到第24题。(l2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 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21.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4.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3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常言道:一句话,一辈子。智者和哲人的话,以他们的洞察力和智慧,时时警醒着你;父母和老师的话,以他们的期望与关爱,时时教诲着你;同学和朋友的话,以他们的理解和鼓励,时时感染着你„„这些话,影响着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请你以“让我铭记的一句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要求:

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题目:让我铭记的一句话

徐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略

3、⑴①粗糙②温润⑵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⑶示例: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4、C 5示例:6成教师认为学生书写水平下降。

6、背 摆放 酒杯 蔬菜

7、B

8、①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② 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

9、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10、亡:沉没。向:从前。

11、商人 出尔反尔、不讲诚信

12、D

13、写出了室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再现了边塞的悲凉。14.我们要敬业。

15.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16.道理论据 从道理上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答对意思即可)。

17、答案示例:经历了四个阶段。童年不懂父爱,反而将父亲视为需要保护的弱者;上中学(青春期)渴望得到如他人一样的父爱,却不能理解父亲无声的爱;工作后开始理解父亲的爱,并开始学着爱父亲;结婚时看到父亲寄来的DV,才真正理解了父亲虽无声却含蓄、深沉、真挚的爱。(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9、①答案示例:表现了“我”因无法理解父亲的温情和深爱,而产生的不满和抱怨。(答出“不理解父爱”得1分;答出“不满”或“抱怨”中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②答案示例: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的含蓄、深沉、真挚和独特。(能答出“含蓄、深沉、真挚、独特”中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示例:DV上的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记录着“我”的成长过程,包含着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答出“记录”“成长过程”得1分;答了“包含”父爱得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示例:第一,便于作者抒发真实感情,表达深深的内疚和悔恨之意。第二,增加文章的真实性。(每点2分。共4分。)

20、答案示例:这是成熟后的“我”的自我剖析,同时包含着深深的歉意和悔恨。虽然这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可也只有博大深沉的父爱才能包容我们的无知和幼稚;误解、刁难、对抗。父亲是一本大书,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阅读。父爱的无私和博大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回报。(能写出对父亲的正确理解,表达出感激和报答之意得3分;能写出对父爱的正确理解得2-1分;对父爱理解不正确,没有表达出感激和报答之意不得分。共3分。)

21、①地区分布不均(或: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②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③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3分)

22、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4分)

23、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或: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3分)

2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2分)

25、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45—50分(90—100)(以47分为基准分)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生动。(内容有新意,构思有创意,语言美感强的,可以得满分。)二类卷:38—44分(75—89)(以41分为基准分)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三类卷:30—37分(60一74)(以33分为基准分)内容具体,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29分以下(59分以下)或内容空泛杂乱;或结构残缺不全;或思路十分混乱;或语言极不通顺;或确属抄袭之作。卷面分(3分),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得满分;卷面工整,书写认真得2分;卷面较乱,书写潦草得1分;卷面杂乱不得分

2.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篇二

【案例1】S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第10题。

试题:如图1所示, 物体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假设在运动过程中重力突然消失, 物体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

C.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D.向右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

【命题意图】

该题确实是一条很有创意的试题, 与传统的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试题不同, 没有直接给出“物体不受力”的情景, 而是“想”通过“重力突然消失”来达到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意图考查考生如下思维过程:物体因受到重力作用, 对水平面产生压力, 压力等于重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对水平面有压力, 水平面对物体有一个支持力, 二力平衡;因压力的存在, 产生了摩擦力;假设在运动过程中重力突然消失, 那么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会消失, 导致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也消失;由于物体对水平面没有了压力, 那么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也会同时消失, 这样, 就达到了“没有外力”的效果。再根据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因为物体原来是向右运动, 当外力突然消失, 物体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物体将做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

【问题诊断】

此试题的“想当然”之处存在两点:

1.此题没有考虑到空气阻力, 因此, 也就没有交代是否考虑空气阻力。如果考虑空气阻力, 那么物体将会做减速运动, 而不是匀速运动。所以, 要使情景设置符合命题意图, 那么应该限定为“不计空气阻力”。否则, 答案就应该是B。

2.由于物体原来有重力, 必定对水平面产生压力, 同时水平面对物体也产生支持力, 导致物体与桌面原来都有“形变”。当重力消失时, 物体和水平面都想立即恢复原状, 在恢复原状时必然会产生彼此作用的弹力;在失去重力的情况下, 物体受到瞬间向上的弹力, 很容易产生竖直向上的运动速度;再考虑到原先的水平向右的速度, 那么物体应该“向右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可能向右直线运动。这样, 答案就应该是D。

以上两点“想当然”的问题集中在一起之后, 参考答案是选择项C是否合适呢?

二、情境设置“想当然”

【案例2】X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第10题。

试题:如图2所示, 一辆汽车沿直线行驶, 紧急刹车时, 轮胎在水泥地面上留下了黑色的刹车痕, 下列关于刹车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轮刹车痕的颜色较深

B.后轮刹车痕的颜色较深

C.前轮和后轮刹车痕的颜色一样深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命题意图】

该题也是一条试图创新的试题, 考查意图是将“惯性”和“摩擦力”进行组合, 并且加上“生活现象”。命题者想让考生根据惯性分析, 紧急刹车时车轮前进速度突然降低, 此时车的重心由于惯性前移, 使前轮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再根据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得出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预设思考过程大体为:紧急刹车时车轮前进速度突然降低, 此时车会继续向前滑行, 车内的人和物也会前倾, 车的整体重心前移, 使前轮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于是前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变大。而轮胎在水泥地面上留下了黑色的刹车痕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形成的, 故前轮的刹车痕颜色较深。故答案选A。

【问题诊断】

该题“想当然”之处也有两点:

1.命题者“想当然”认为“汽车的压力在前后轮上均匀分配”, 即“汽车重心在前后轮中间”。因为正常行驶情况下, 前后轮各承担了二分之一的汽车重力, 导致压力一样。如果这个条件成立, 那么紧急刹车时, 由于惯性, 人和物体都会前倾, 使得前轮压力增加, 使得前轮所承受压力大于二分之一汽车总重力, 压力大于后轮所受压力, 与地面摩擦力大于后轮与地面摩擦力, 导致最终刹车痕比后来的颜色更深。

2.另外一个“想当然”之处问题就比较大了, 对于汽车“重心”的改变, “想当然”地认为考生能够理解和想象。事实上, 笔者问询了大量考生, 很多考生都认为, 受惯性影响的其实主要还是人, 因为其他物体都是位置固定的, 怎么会“前倾”呢?

一般情况下, 车辆在制动的时候, 车辆的重心都会前移, 前后轮要求的制动力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 很多车型都装配有制动力分配装置, 当车辆在紧急制动时, 制动系统中的大部分制动力, 都会分配到前轮上, 除了满足前轮制动的需要之外, 还能适当地减少后轮的制动力, 避免后轮因压力减少而出现抱死的情况。所以, 我们在装有刹车制动力分配系统的车辆上发现, 前轮的刹车制动片比后轮的要损耗得快, 大约是三比一左右!

但是, 汽车的重心取决于整个车辆的重力分配。一般情况下, 小轿车采取前驱前置, 发动机在前引擎盖下, 变速箱与发动机连接, 这样的话重心靠前;一些超级跑车 (例如保时捷911) , 采取后置后驱或者四驱, 则重心后置;有些车辆采取发动机中置, 如一些面包车和超级跑车, 重心靠近车辆中心。各种车型根据设计不同, 它们的重心也处于不同的位置;同时, 还要考虑到车内人员就座情况和后备箱货物放置情况。

综上所述, 即使考虑到由于“惯性”导致的“重心”前移, 最后前轮所受压力与后轮所受压力的大小关系仍然具有大于、等于和小于三种情况, 所以, 就题论题, 答案选择D是否更符合实际呢?

三、图像绘制“想当然”

【案例3】Z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第23题第1小题。

试题:在研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 图3是冰的熔化图像, 若在此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恒定, 水的比热容是冰的2倍.由A—B的过程中, 冰水混合物需要▲热量, 内能▲, 总体积▲。冰的初温t0是▲℃。

【命题意图】

这是一条图像题。命题者的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图像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命题思路可能是:通过图像获取信息———冰的温度从t0升高到0℃加热了5min;水的温度从0℃升高到5℃也加热了5min;加热时间相同, 在“若在此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恒定”的条件下, 说明它们吸收热量相同。

由热学公式Q=cm△t可知, 当热量Q和质量m相同时, 冰的比热容是水的比热容的1/2, 那么冰升高的温度就是水升高的温度的2倍, 即是10℃, 则初温就是 -10℃。

【问题诊断】

该题人为“想象”的痕迹很明显, 应该是“闭门造车”杜撰的产物。

命题者在绘制该试题图像时, 没有考虑到冰在吸热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对于晶体而言, 一定质量的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除了与其质量成正比外, 还与其熔化热的大小成正比。

晶体的熔化热 (符号:λ) , 是指单位质量的晶体在温度是熔点时变成同温度的液态物质所需吸收的热量。冰的熔化热是3.36×105J/kg、比热容是2.1×103J/ (kg·℃) , 冰的熔化热的数值约是其比热容的160倍。考虑到冰升温是10℃, 那么由热学公式Q=mλ和Q=cm△t可以判断, Q熔化=16Q升温。即:相同质量的0℃的冰熔化成0℃的水, 需要吸收的热量应该是同质量的冰温度升高10℃时吸收热量的16倍, 那么加热时间也应该是冰加热时间的16倍, 应该是5min×16=90min, 即:A点到B点的时间应为90min, 而不是原题图像所显示的10min。

所以, 如果需要绘制正确的、符合科学性的图像的话, 图像横坐标上B点时间数值应该是95min;原20min的标度应改为100min。如果这样的话, 那么图像在横坐标上的长度将非常长。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将AB之间的图像省略一部分, 如图4所示。这样, 图像的绘制是不是稍微好一点呢?

四、问题指向性“想当然”

【案例4】N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第22题第3小题。

试题:如图5所示, 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 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 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 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1如何确定▲的位置?2如何比较▲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 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应多次改变▲, 重复实验。

(3) 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

【命题意图】

本题的“亮点”之处在于, 抛弃了以往的“套”和“路”, 考出了新鲜的元素, 更多在于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而不是“死记硬背”实验相关的步骤、现象和结论。虽然这样的新鲜元素也会渐渐地变成了以后中考考生需要学会的“套”和“路”, 但这样往深处挖掘的精神是十分值得肯定的;这样的命题风格也符合未来中考的要求。

【问题诊断】

第3小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中给出的答案是“对称”, 可以反映了命题者预设考生给出的答案是“对称”。笔者认为, 该题问题指向性不明, 具有典型的“想当然”。

该题的情景设置为:第1小题, 解决了“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和“如何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而第2小题则研究了“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正常逻辑, 根据第3小题的问题, 考生应该很自然地想到这是对上一步实验操作进行归纳和总结, 而不是对整个“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归纳和总结, 所以答案应该为“距离相等”。

另外, 如果答案设置为“对称”, 那么应该包含“距离相等”、“大小相等”以及“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三个特点。但是, 事实上, 该题只是进行了“距离探究”, 其余两个特点并没有进行探究, 那么问题这样设置, 却希望将答案指向“对称”, 未免有点“想当然”了。

那么,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经思考后认为, 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将问题的指向性明确一下:一者, 可以将问题设置为“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成▲关系”。二者, 可以在题干首部添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当然, 两者相比, 前者指向性更为明确。

五、结束语

在2014年江苏省中考物理试题中, 存在类似本文所述的“想当然”问题的试题还有一些, 例如S市中考物理试题的第27题第2小问、第28题第2、3小问和第29题;Z市中考物理试题的第3题、第22题的第3小题等等。

中考试题要考出“新意”来, 很多时候就要看整卷有无“创新试题”。但是, 自创试题却又谈何容易, 那么, 对已有试题进行改编以达“出鲜”之效的思路, 就被很多中考命题者所采用了。要么经过“冥思苦想”, 要么适逢“机缘巧合”, 命题者获得了一种灵感, 自当是“欣喜若狂”, 这时, 往往就会在试题的严谨性上出现纰漏, 导致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笔者通过此文, 旨在提出一种观点, 或者说是一种看法, 希望中考命题者在追求试题创新的同时, 能再多花一点时间来审视一下试题, 是否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以期能给众多考生和一线教师带来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赏心悦目”而又“耳目一新”的中考“亮题”!

摘要:2014年江苏省十三大市的中考物理试题中, 有许多试题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笔者通过研究, 对所有问题进行四种归类——参考答案“想当然”、情境设置“想当然”、图像绘制“想当然”和问题指向性“想当然”, 并且借助四个典型的案例, 对这四种“想当然”的问题进行了商榷。

3.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篇三

思想品德、历史试题

欢迎参加中考,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00分钟,开卷考试。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第l~12题是思想品德试题,第l3~24题是历史试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 14.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A.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1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A.张仲景——《本草纲目》 B.祖冲之——活字印刷 C.吴道子——《洛神赋图》 D.宋应星——《天工开物》

16.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

蒋国化录入 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1912·6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A.“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大街上有男子剪去长辫 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F2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内战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19.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安事变发生后,确定和平解决的方针

②抗战胜利前夕,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中共八大上,提出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

④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建国后,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垄断,我国决定 A.建立人民空军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研制“两弹一星” D.实施“863计划”

21.“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这则材料出自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2.“日本人最终认识到,锁国政策并不可行,遂开始研究西方的方式,并加以改变„„取得了非凡的成功。”此后,日本开始

A.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B.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 C.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D.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23.有学者分析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这一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蒋国化录入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24.世界格局体现了各种力量的对比。右图反映当今国际形势呈现出

A.两极格局 B.冷战格局

C.多极格局 D.“一超多强”局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25~27题是思想品德试题,第28~30题是历史试题,共计52分。)28.(7分)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9.(9分)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蒋国化录入 材料一 1950年,美国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禁运办法推广适用于一切商品。”

材料二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两国总理……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三 下图为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部分年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美国对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2)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深远影响?(3)根据材料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美贸易总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0.(10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欧洲的兴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探究步骤一【搜集资料】

兴趣小组请你搜集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史料。

(1)请根据卡片中的“相关提示”,填写“查找类别”中人物和事件的名称。

探究步骤二【解读史料】

蒋国化录入 兴趣小组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请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崛起篇】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到19世纪末,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属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

(2)英国科学家牛顿为“科学革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在“政治革命”中地位突出,哪一事件揭开了它的序幕?(3)材料中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到19世纪末,欧洲哪个国家在利用科学 “改造”和“创造”工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衰落篇】 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疫力尽,经济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欧洲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4)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复兴篇】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5)根据材料,欧洲联合的历程呈现出什么趋势? 探究步骤三【总结思考】

(6)综合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3.B 14.C 15.D 16.C 17.B 18A 19.B 20.C 21.C 22.A 23.B 24.D

二、非选题: 28.(1)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南方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2)江南河。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唐朝。(3)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

蒋国化录入 29.(1)禁运(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逐渐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3)跨越式高速增长。从美方看:因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当时苏美经济发展受阻,在苏美争霸中并不占优势,所以有必要加强中美贸易;从中国方面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打开国门,积极进口美国商品;自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对美国的出口也逐渐增加。

30.(1)但丁 新航路的开辟(2)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攻占巴士底狱(3)英国 德国(4)第二次世界大战(5)从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努力实现区域性政治经济一体化(6)和平与发展。

4.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篇四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

由“到此一游”想到的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赫然刻着“×××到此一游”的汉字。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竞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都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②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无视一米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中国游客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这句提醒更有特殊意义。

③面对“到此一游”的刻字,在媒体大讨论中,谴责、反省成了评议这场**的主调。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公开道歉,并承担疏于教育的责任。“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尤其是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我们应予以必要的宽容并助其改正。同时,我们也应以此为镜、检视自己:在公共场所我有随意吐痰的习惯吗?行驶在拥堵的公路上我有随意变道的举动吗?在别人排队等候时我有加塞插队的行为吗?在网络空间争论是非时我有恶语相向的粗口吗?我们更要问一问,这种不文明行为何以会代代相传?何以会“走向世界”呢?

④平心而论,这一回的“到此一游”远涉重洋,是国人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上,这样的胡涂乱抹实在屡见不鲜:北京故宫大水缸上的划痕,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被捏得发亮的鼻子,苏州千年古塔上的涂刻……这些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国人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⑤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不是问题。然而,很多人却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生活上逐渐富裕的我们又怎能放任精神文明的贫乏?政

府部门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提高国人文明素养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⑥让我们在心上刻下这令人蒙羞的“到此一游”,以此自戒自省,规范言行,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尽一份自己的力。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5月27日第5版,作者李浩燃,有删改)

14.文章第②段中说“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5.文章第④段中,作者列举大江南北一些名胜古迹上胡涂乱抹的现象有什么用意?(2分)

16.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养的途径。(2分)

苏州—

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

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

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7.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3分)

18.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

19.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20.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4分)

苏州—

2相向的粗口吗?我们更要问一问,这种不文明行为何以会代代相传?何以会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走向世界”呢?

④平心而论,这一回的“到此一游”远涉重洋,是国人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上,这样的胡

涂乱抹实在屡见不鲜:北京故宫大水缸上的划痕,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被捏21.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3分)

得发亮的鼻子,苏州千年古塔上的涂刻……这些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

;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材”。习惯了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

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国人文明

素养的整体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⑤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不是问题。然而,很多人却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生活上逐渐富裕的我们又怎能放任精神文明的贫乏?政

府部门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语 文 训 练

提高国人文明素养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

⑥让我们在心上刻下这令人蒙羞的“到此一游”,以此自戒自省,规范言由“到此一游”想到的行,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尽一份自己的力。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赫然刻着“×××到此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5月27日第5版,作者李浩燃,有删改)一游”的汉字。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竞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

14.文章第②段中说“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都污损了人类文

(3分)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这句话采用比喻的手法,指出个人形象代表国家形象,含蓄地提醒出境游的国②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

人要注意言行举止,以免国家形象受损。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无视一米黄线、在飞机上争夺

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中国游客

15.文章第④段中,作者列举大江南北一些名胜古迹上胡涂乱抹的现象有什么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当中国出境旅游人

用意?(2分)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这句提醒更有

列举事实证明国内不文明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指出孩子不文明行为产生的特殊意义。

原因,增强文章的针对性,为下文观点的提出提供有力的依据。③面对“到此一游”的刻字,在媒体大讨论中,谴责、反省成了评议这场

**的主调。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公开道歉,并承担疏于教育的16.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养的途径。(2分)责任。“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尤其是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我们

父母要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成年人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应予以必要的宽容并助其改正。同时,我们也应以此为镜、检视自己:在公共

境;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场所我有随意吐痰的习惯吗?行驶在拥堵的公路上我有随意变道的举动吗?

在别人排队等候时我有加塞插队的行为吗?在网络空间争论是非时我有恶语

苏州—

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

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7.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3分)

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后做工作。

18.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

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作铺垫。

19.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1)改革本身带来的“泥泞和肮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2)写这两个问题说明春天能正视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畏阻力,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

苏州—

420.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4分)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

21.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3分)(1)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

(2)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3)具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4)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5)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

(6)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身退的豁达胸怀。

5.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篇五

2018年南京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06-18 10:32:14 江苏省南京中考语文增加“文化常识” 2018-03-05 16:04 【导语】今年南京中考,语文考试内容将增加“文化常识”。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钟英中学滕之先老师告诉记者:“之前要求‘了解教科书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今年改为‘了解教科书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但语文学科的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仍与去年完全相同,考试范围与内容也与去年基本一致。

2018年中考数学在内容分布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部分所占分值比例约为45:40:15。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周雪兵老师表示,这与实际课时数基本相当。

南京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陈懿提醒考生,注意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关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科学技术、环境等领域发生的现象与化学的关联,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在去年的基础上,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内容有所增加,据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政治教研员吴敏介绍,其中包括“正确认识并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从众心理与好奇心”“自尊与知耻”“磨砺意志”“人格尊严权”等。

语文 考试内容将增加“文化常识”

根据指导书,中考语文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与2017年完全相同,“考试范围与内容”也与去年基本一致,增加了《教科书》涉及的“文化常识”为考试内容。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钟英中学滕之先老师解释说,“对于一个有着九年学校母语学习经验的学生而言,特别重要的文化常识还是应当储备的。”

指导书对古诗文练习进行微调,把更经典、更精彩也更有趣的古代小作品推送到学生面前,以引发学生对课外古诗文的阅读兴趣,也通过有针对性的题目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1)【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2)【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3)【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4)【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5)【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6)【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7)【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8)【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9)【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中考作文评分说明

1.评卷采用三人独立评分,取其平均得分的方法,当有2人评分差距在6分以上,应交阅卷组相关负责人审核。

2.评卷以45分为基准分,酌情增减。鼓励给好文章打高分。满分或36分以下的评分应慎重。3.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条,可酌情加1——3分,加至满分为止。(1)构思新颖,有创意。(2)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3)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4)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4.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字不扣,扣完2分为止。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60—55),十二条14点:

【写什么——内容--5点;】【怎么写之结构有1点;语言有2点;】【为什么写--立意有4点;】 书写1点,字数1点;

⑴符合题意,【写什么—— 内容---不跑题,不偏题;】 ⑵立意深刻、⑶新颖,【为什么写——立意】

⑷思想健康,【--零分作文是政治立场问题】 ⑸中心突出,【为什么写——立意】 ⑹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什么—— 内容】 ⑺感情真切,【写什么—— 内容】 ⑻内容丰富,【写什么—— 内容】 ⑼结构合理,【怎么写—— 结构】 ⑽语言准确、⑾流畅,【怎么写——语言】 ⑿有文采,【怎么写——语言】 ⒀标点正确,【书写问题】

⒁600字以上。【字数:写什么—— 内容】

二类卷(54—48),符合题意,立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通顺,标点正确,600字左右。

三类卷(47—42),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有一定内容,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不多,不足600字,但字数相差不大。

四类卷(41—36),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感情欠真切,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字数相差大。

五类卷(36分以下),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6.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篇六

(1)在孙悟空的经历中,菩提祖师传给他长生之道、、筋云;菩萨规劝他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唐僧带领他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4分)

(2《西游记》和《水浒传》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请从下列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其内容(80字左右)(6分)

①吃人参果②收服红孩儿 ③杨志卖刀④武松醉打蒋门神

(3)①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3分)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内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段话中的“我”是(人名),这是她对(人名)说的,从中看出她具有的个性(3分)

②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用简洁的语言概述(120字左右)(4分)

倒拔垂杨柳私放晁盖

(4)填空(4分)

A.“他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味儿”这段文字中的“他”指的是

B.“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堂’林冲猛首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这段文字写的是《水浒传》中林冲的故事

(5)(6分)

A.简述孙悟空“大闹龙宫”讨得兵器和披挂的经过

B.鲁提辖假意道:“你这用作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倾,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选:“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鲁达为什么“大踏步去了”?从以上言行中,你读出了鲁达怎样的性格?(2分)请再写一个与鲁达相关的经典故事名称(1分)

(6)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20.本文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是朝的(人名)(2分)

21.请为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22.选文表现了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问题(3分)

想到骆驼与洋车的关系,他的精神壮了起来,身上好似一向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假若他想到拿这三匹骆驼能买到一百亩地,或是可以换几颗珍珠,他也不会这样高兴他 极快的立起来,扯起骆驼就走他不晓得现在骆驼有什么行市,只听说过在老年间,没有 火车的时候,一条骆驼要值一个大宝,因为骆驼力气大,而吃得比骡马还省他不希望得 三个大宝,只盼望换个百儿八十的,恰好够买二辆车的以上文段选自作品《》,作者是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的故事。

(8).从下面四部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另写一段话,写出你阅读该名著的收获(4分)①《水浒》②《骆驼祥子》③《安徒生童话》④《名人传》

示例:吴承恩的《西游记》滋养了我:从孙悟空身上我看到了爱憎分明,从沙和尚身上我看到了吃苦耐劳,从猪八戒身上我体悟到了憨厚的可爱

(9)(3分)

(1)他是《水浒传》中最具智慧之人,他博学多智,精通韬略在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等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名字叫。

(3)《西游记》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描写了孙悟空历尽曲折终于找到宝物,顺利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

(10)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①文中“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必须经过什么地方?吴用让卢俊义去那里避难的用意是什么?(2分)② 吴用的四句口歌暗藏什么玄机?(1分)

(11)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感受,不准确的一项是()(4分)

A.“只有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一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生才有意义”保尔用自己的人生实践了这一意义

B.祥子是个悲剧人物当他的幻想破灭后,自甘堕落,结果只能是“痛苦地活着,冤屈地死去”

C.如果将孙悟空放置在《水浒传》中,他也是好汉一条,因为他和大多梁山好汉一样武艺高强、嫉恶如仇

上一篇:英语故事社团教案下一篇:孩子学习与成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