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024-10-20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精选10篇)

1.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篇一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庞大的执政和服务群体,在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资金管理中,也极易滋生贪污、腐败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财政、国资委、审计等相关监管部门应切实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进行管理,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非工资性现金支出,对现金流量进行有效监督,加大对货币资金违规的处罚力度,促使各单位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坚决杜绝违规的货币资金支付等非法行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减小资金使用风险。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行政经费支出的管理与公示,有效地促进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的透明度,特别是国务院近几年严厉查处和打击“小金库”的行动,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注入更多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保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货币资金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期末库存现金过大,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库存现金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一方面它的流动性最强,代表着行政事业单位直接的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它的赢利性又是最弱的,闲置不用的库存现金不仅不能带来收益,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还会意味着造成损失。库存现金的这种流动性、收益性的逆向矛盾规律是进行库存现金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于农保、医保、社保及培养机构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由于民生保障资金的不断增多,库存现金过大也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再加上一些支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给库存现金的安全性带来很大问题。

(二)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 “公款私存”的现象。

这种行为视同挪用公款,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作为挪用人或者他人进行营利活动的资本,如挪用人本人或者他人将挪用的公款用于生产、经营、买房出租,作为个人参与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入股资金,存人银行或者借给他人而个人取利等,如果行为人挪用公款后,为私利以个人名义将挪用的公款借给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使用的,不管这些单位是合将其挪用的公款用于营利活动,都应视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

(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白条抵库”的现象。

白条抵库,是单位库存现金管理工作中的一种典型违法行为。具体是指:支出现金时没有发票或收据等正规付款凭证,只是用白纸写了一个收条或欠条作为现金库存。用白条抵库,会使实际库存现金减少,日常开支所需现金不足,还会使账面现金余额超过库存现金限额,难以进行财务管理。严重的,还容易产生挥霍浪费、挪用公款等问题。因此,用白条抵库是一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这种行为,如果规模较小,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则属于犯罪行为。

(四)经济往来中大量使用现金存在随意性。

转帐结算是指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经济往来收付行为.现金消费:携带不方便,使用不安全,操作较复杂。《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凡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开户银行)开立账户的机关、团体、部队、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开户单位),必须执行本细则,接受开户银行的监督。国家鼓励开户单位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采取转帐方式进行结算,减少使用现金。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五)沉淀资金管理无章无序现象比较严重。

资金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 ,就如血液对人一样重要。不过资金进入行政事业单位之后 ,是否能正常的、有效率的运行、周转 ,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都有相当大的差别。资金沉淀的具体表现在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是不相同的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这类行政事业单位永远缺钱用或没有钱用。一旦行政事业单位陷入到资金沉淀这个大坑中 ,不仅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效益 ,而且生存也存在问题。因此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资金管理和运作上 ,竭力避免资金沉淀发生。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这些做法,以及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帐务混乱、货币资金清理不清,给货币资金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漏洞和障碍。为此,在此提出以下对策,在具体工作实务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把货币资金的支出关

常言说,节流等于开源。因此,控制非法和不合理的资金支出,等于带来了等量的资金流入。但如何判定哪些支出合法、合理,而哪些支出有问题、有“嫌疑”呢?关键是看支出程序是否合法、合理。为此,要做到“四审四看”,即:一是审支付申请,看是否有理有据;二是审支付程序,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三是审支付复核,看复核工作是否到位;四是审支付办理,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出纳人员是否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二)切实管好“七个风险点”。

1、切实管住货币资金的“流入点”。具体地说,就是要分清钱是从哪儿来的,以什么形式来的,来了多少,还缺多少,没来的钱怎么办。同时,对已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

2、切实管住银行的“开户点”。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有具体规定。有些单位以各种理由在同一银行的不同营业网点开立账户,或者同时跨行开户、多头开户、随意开户,甚至将单位公款以职工个人名义私存银行。究其原因,不外乎一是为了防止银行扣款而“改头换面”、“狡兔三窟”;二是搞“小金库”,方便支出。因此,按照有关规定,应及时、定期对银行开户点进行认真清理和检查。

3、切实管住现金的“盘存点”。有些单位的日常现金盘点工作是由现金出纳人员自行完成的,这种做法需要改进,至少应增加其他第三者参与盘点或监盘的内容,保证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

4、切实管住银行及客户的“对账点”。一切贪赃枉法行为都喜欢秘密、黑暗,怕见光,怕公开。对账就是公开,就是使双方或多方经济交易事项明朗化。一般而言,单位与银行之间的对账较有规律,按照有关规定,每月至少要核对一次。相比之下,单位与客户之间的对账难度要大得多。一是因为社会信用危机的普遍存在,使得逃债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客户分布天南地北,相隔遥远,比较复杂,客观上增加了对账的难度。因此,应加强与异地和同城单位之间往来款项的核对,确保货币资金支付合理,回收及时、足额。

5、切实管住票据及印章的“保管点”。任何单位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薄薄票据,价格千金;小小印章,力重万钧。”因此,各单位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备查簿登记,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并且备查簿需作会计档案管理。同时,单位必须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严禁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毕竟,制度约束比个人的自觉性更可靠、更有效。

6、切实管住督促落实制度的“检查点”。任何人或多或少都可能有些惰性,任何制度也或多或少有些漏洞。因此,加强对与货币资金有关的人员和制度的督促检查很有必要。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7、切实管住财会人员的“任用点”。财会人员要具有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良好素质,还要具备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同时,要建立定期换岗、轮岗制度,防止一个人在财会部门长时期做同一工作。这样既可使财会人员学到新的业务,掌握新的知识,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结束语 治理和克服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货币资金改革发展,改善货币资金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中国经济新跨越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由财政、纪检、审计等多个部门长期不懈地配合和调整。只有在构建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制建设、协调的市场和规范的制度等条件下协调推进,才能把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货币资金管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2.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篇二

1、资金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资金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大多都是领导说了算, 账务只停留在简单的会计基础核算中, 没有起到财务管理的作用, 对单位的资金管理仅凭个人的意思来操作执行, 对预算资金内部控制不重视不了解, 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一些单位的领导只是简单的将财政部门的预算控制拿到单位内部作为资金预算控制, 没有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理念, 缺乏工作经验;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内部也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 制度成了摆设, 不能发挥真正的管理监督作用, 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实施。

2、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缺乏严格的计划性, 预算资金编制不祥, 年度预算执行不力, 支取随意, 预算成了摆设, 造成资金控制不严格。大多数事业单位购买办公用品都是直接作支出, 领用没有手续, 无账无实, 无凭可查。另外, 缺乏规范的财产购置管理制度, 购置产品是不能从实际出发, 盲目购置, 重复购置, 有的单位为了不必要的攀比, 甚至买一些根本用不到的办公设施等, 造成资金浪费严重。

3、岗位设置不合理

目前, 多数事业单位内部岗位设置不合理。首先, 一些事业单位因基本编制有限, 人员缺少, 不能严格按照用人制度, 造成一人多岗, 不相容职务不能分离现象严重。比如, 有的单位出纳还要记账, 还要进行档案管理等。其次, 单位岗位授权制度不规范, 一些单位存在授权审批金额界限不明、审批程序不规范、审批层级较混乱等现象, 一些事业单位都是一把手说了算, 使得财务监督成了形式。

4、会计核算不规范

会计核算为规范, 长期工作的习惯使得很多事业单位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 不规范, 审核粗糙, 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成效。例如, 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上特别混乱, 账实不付, 账外资产大量存在, 不能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 没有建立资产存盘制度与对账制度;还有些单位之间资产互转时也没有办理相应的手续。另外, 有些事业单位缺乏资金管理制度, 在大量购置公用的实物资产、办公用品及一些低值易耗品没有建立相应的入账领用手续, 造成大量资产账实不符, 资金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5、财务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一是有关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指导意见原则性较强, 但操作性不足;二是有关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具体要求散见于有关会计制度中, 既缺乏完整性, 也弱化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比如, 现有的财务人员相互牵制制度、投资及资产处置的监督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定期内审制度等较零散, 缺少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内控制度, 给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了难度;三是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上存在滞后性。从总体来看, 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对新问题研究不充分, 在会计制度中所体现的内控措施落后, 这给单位内部管理埋下了很大隐患。

6、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其防范风险和及时发现错误的重要保障, 而其职业道德素质是确保其面对诱惑保持清醒的重要保障。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助于杜绝不正确的业务处理, 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目前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在遇到业务问题时不能清晰地分析事情的本质。财务人员需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不断更新和丰富财经知识, 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财税法规, 有效规避资金管理风险。及时分析和探讨资金管理的特点和规律, 优化资金管理方式, 促进资金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强化法规意识, 严格按照财税法规和制度对资金实施管理, 确保资金的安全。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对策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为了避免不相容职务的再次发生, 事业单位必须确定哪些职务是不相容的, 并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保证不相容职务之间能够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 对出纳岗位进行限制性规定。同时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内部牵制的工作基点就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都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 要求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来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以便使各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

2、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建立的目的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进行记录、计算、反映和控制, 属于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各种会计方法和程序, 本身有着控制的功能, 这些控制功能的发挥能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具有真实、及时和全面的良好质量。目前, 大部分单位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在会计系统的处理方面较手工记账时期有了很大区别, 因此要根据电算化的特点, 建立新的内部控制条例, 根据其原则完善新的会计系统。如通过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录入会计数据时, 必须保证只有在识别特殊密码状态下才能进入该系统;修改会计记录必须履行必要的手续, 得到适当的授权, 并详细记录在案。

3、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在专项资金方面要建立项, 目库, 强化项目申报和立项的审核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经过严格程序审核好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 做到项目基础资料真实完整, 每个项目都切实可行。在项目库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每个单位或部门项目支出的内容和标准, 编制项目支出明细表, 按具体项目填列支出总额及各种资金来源, 如有跨年度工程还要列示年初年末额, 使专项资金的预算能够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 从而改变原有的那种“切块预算”做法, 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实施绩效评价制度, 对专项资金进行全程评价, 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

4、建立岗位责任制, 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 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 明确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以货币资金支付会计控制环节为例, 货币资金支付的授权批准、实际办理、会计记录、稽核检查及与该项货币资金支付直接有关的业务经办等岗位必须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出纳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不能一人多岗, 身兼数职。也就是说, 任何单位不能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5、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

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单位明确规定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 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授权又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指日常状况下对正常经济业务事项的授权, 具有一定规律性和稳定性。此外, 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有效防范货币资金被贪污、侵占、挪用。

6、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

对有关凭证的稽核和审查, 要引起高度注意。对货币资金业务审核, 应注意原始凭证稽核。对外来原始凭证应审核是否符合国家票证管理要求, 有无税务监制章、财政监制章和单位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数量、单价、金额是否正确, 凡金额有误的, 要退回到出票单位重新开具;接受单位名称是否正确;大小写是否相符;经办人、验收人、批准人手续是否齐全, 有无涂改、伪造和虚报冒领等现象;审查现金开支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 凡违法开支, 要拒绝办理。

总之, 随着新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为了适应新新形势的需要, 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强化单位内部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严格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控制制度, 设置合理的岗位责任制, 避免不相容职务的再次发生;为保证事业单位的发展, 真正做到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与完整。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实践中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角度出发,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雁霞, 浅议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内部控制, 财会通讯, 2009-04-10[1]刘雁霞, 浅议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内部控制, 财会通讯, 2009-04-10

[2]吴士宏,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内部控制, 会计师, 2011-08-10[2]吴士宏,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内部控制, 会计师, 2011-08-10

[3]任娜, 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内部控制常见问题及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8-23[3]任娜, 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内部控制常见问题及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8-23

[4]颜复勇,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思考, 现代经济信息, 2009-07-23[4]颜复勇,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思考, 现代经济信息, 2009-07-23

[5]王黎红, 对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思考,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03-05[5]王黎红, 对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思考,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03-05

[6]刘慧, 货币资金的会计控制管理, 魅力中国, 2009-12-25[6]刘慧, 货币资金的会计控制管理, 魅力中国, 2009-12-25

[7]吕晓静, 创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探析, 江苏水利, 2010-04-28[7]吕晓静, 创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探析, 江苏水利, 2010-04-28

[8]刘毅, 单位如何进一步加强货币资金的会计控制,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06-05[8]刘毅, 单位如何进一步加强货币资金的会计控制,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06-05

[9]张翠红, 浅析货币资金的会计控制管理, 科技创业月刊, 2007-10-10[9]张翠红, 浅析货币资金的会计控制管理, 科技创业月刊, 2007-10-10

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篇三

【关键词】单位内部控制;常见问题;改进对策

事业单位是具有公益性的、从事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活动的服务类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支出,所以,事业单位在使用资金时,要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资产的完整和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而制定的程序与政策。内部控制是保证单位内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机制。近年来,虽然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越来越重视,但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信息的时效性。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常见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健全,主要是在人员编排、制度创建等方面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健全的内控控制机制,财务管理和内控控制都是延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没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需求制定有效的制度并执行,使得内部控制管理有很大的随意性;第二,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只是完成了基本的财务任务,只有极少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会负责监督和审计的任务,由此可以看出,仍然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建设单位内部控制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过程也非常复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监督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建立了监督制度,也没有起到预期的执行效果。其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单独的设计审计部门或者专业的会计人员,即使是设计了审计部门的,也没有保证其独立性,审计工作自然达不到要求的效果。

3.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对内部控制建设认识不足

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因为受到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所以内部控制的意识普遍不强,无法正确认识建设内部控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对内部控制的重点认识不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错误的将内部控制重点放在了财政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上,并未正确理解内部控制的要求,导致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长期停滞在初级阶段,不能满足市场对内部控制提出的要求。第二,内部控制意识不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只重视结果忽视防范的过程,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最终流于形式,无法起到任何实质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需要完成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一套完善的执行制度,使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更加的合理。第二,要落實财务部门的实施情况,加强对财务预算和管理,提高建设内部控制机制的工作效率。第三,单位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时,要对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进行规定,以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时效性。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想要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首先对审计部门进行改革,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制度,不断提高审计部门的控制和和监督能力,具体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方法:第一,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设置一个完整的审计部门并配备上专业会计人才,监督内部控制活动的进行,并且要保证审计部门资金来源的独立性,以保证内部控制监督的时效性,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第二,单位要建立外部监督机制,与内部监督制度结合,共同监督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最大限度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职能。第三,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要不定期进行公开内部审计,方便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对审计部门的检查,避免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资金的透明度,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率。

3.重视对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建设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对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建设培训,促使员工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员工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知识,重视建设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三、结语

单位内部控制在单位控制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控制管理的必要性。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事业单位需要通过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能力、重视对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建设培训的措施,不断提高建设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卫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与建议[J].财政监督,2013(08)

[2]姜军阳.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

[3]卢明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经济师,2015(08)

4.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篇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基础薄弱。根据现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往往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只设置总账,没有设置明细账和资产卡片,购置的资产不及时入账,不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资产的管理也没有明确责任人,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账实不符,大量资产游离于账外,正常资产处置无法下账,不正常的资产损失也无人追究责任。

(二)资产产权关系模糊。产权登记作为界定产权归属、确认国家所有关系、单位占有使用关系的一种法律凭证,对行政事业资产产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从审计情况来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产权登记,特别是一些行政划拨的资产,长期不办理过户入账,事隔多年后既无法认定其原始价值也无法证明其产权归属。

(三)经营性资产管理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用于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经营性活动,所得收益既不缴入财政专户,也不向财政部门缴纳“非转经”占用费,用于弥补办公经费不足或发放补贴,在财政体外循环。

(四)资产处置程序不合规。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处置上,既不经过专业技术机构的评估,也不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自行处置国有资产,容易导致“假报损、真转移、假报废、真多占”等情况的发生。

(五)部门间资产配置差别悬殊。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资产属非经营性资产,占用的资产没有创收的压力,各单位尽量争取多占用国有资产,造成了不同部门间占用资产规模悬殊。根据最近对某市8家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财务审计调查情况看,有的单位人均占用国有资产31万元,而有的单位人均占用国有资产仅4万元,部门间资产配置差别悬殊。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资产管理基础工作。通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要求做到账账、账卡、账实三相符,要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对盘盈或盘亏资产,查明原因,该报废的进行报批处理,该入账的盘盈资产作入账处理。

(二)规范资产操作程序。资产的购置、划拨、变动、注销要按照《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申办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经营性资产转非经营性资产应向财政部门审批,并缴纳“非转经”占用费;资产的处置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由单位向主管部门申报审核、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

5.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篇五

长期以来,会计毕业论文相当一部分单位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流于形式,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更是问题不少,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逐渐暴露,各种经济犯罪屡见不鲜。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相当薄弱,甚至根本没有。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淡漠。笔者作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在每次审计项目开展前都要对被审单位(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进行审前调查,可几乎每次被审单位都要问什么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其制度的建立及健全!甚至有的领导误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会计人员的事,出了事更是以自己不懂会计业务为由,一切责任推给会计承担。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由于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欠缺,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形同虚设,也给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如某区审计局在同级审过程中发现区财政局一专项资金出纳自2月至4月间,大量挪用财政资金共计215万元用于赌博。该出纳之所以能挪用财政资金成功是因为其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三套专项资金账的所有印鉴均由该出纳一人管理且该出纳在正常的岗位轮换近1年后仍不交出印鉴却无人催交。才造成该出纳内挪用现金100余万元无人知晓、短短四个月时间里疯狂提现44次达160万元之巨并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10次转移银行存款55万余元入私人账户而无人过问。

(三)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大多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系统学习过专业技术的会计人员比较少。很大一部分人是“半路出家”或只是兼职会计,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故许多会计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有片面的理解,认为所谓会计监督不过就是“照章办事”,就是“挑毛病”“、找别人的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所以执行比较滞后。而有的会计人员则是因职业道德缺失,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错误的会计核算,有意钻制度的空子,以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达到其不法的目的等。

(四)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不够、考核奖惩乏力。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尚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象财政、税务等系统虽有类似内审的机构,但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赏罚有度的激励约束机制,造成人们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抱可有可无的态度,从无章可循到遵章不严,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五)未建立配套的追究问责制。当内部会计制度的缺失、失效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多数只限于追究直接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对相关人员影响不大,没有明确的追究问责制、无章可依。故此,人们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总达不到一个高度、没有休戚相关的意识、没有急迫感。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及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特别是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要从上到下、从点到面增强单位全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其“防火墙”的风险防范作用。内部会计控制不是一堆堆的文件、手册、制度的简单组合,不仅仅是管理人员、内部审计的责任,而是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共同的责任,这样才能使人们从被动执行转化为主动参与,进而实现内部会计的有效控制。

(二)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依照《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消除一切风险,而在于控制所意识到的风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出发点是通过专门办法建立一套防范机制,而不是单纯靠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及工作经验或一般的财务管理办法等来保证会计资料和资产的安全完整。要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从源头上治理贪污腐败、标本兼治中治本的一项制度安排,也使其适合当前的现实需要,以加强内部会计及与会计相关业务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达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和防止舞弊行为的目的。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自

律性,规范会计基础工作。4月16日,朱镕基总理在考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作出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不做假账”的指示。“不做假账”是每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在实际工作中,一是要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

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三是应尽可能地坚持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会计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不仅让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还可以避免一人长期固定某一岗位养成散、慢的作风,懒、同时也能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及时纠正和发现会计人员的不法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内部审计。在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单位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审计业务素质、审计法规素质的培养及提高。同时加强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

(五)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设立内审机构,则应更加注重财政与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并完善相关的外部监督机制。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有条件的单位可聘请中介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进行设计或评价。应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

6.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篇六

十九大的成功召开,预示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迈入“新时代”,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给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而言,只有加强对现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优化“新时代”下的内部控制体系结构。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没有建立相应的人员控制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别快,导致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量不断增加,这就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众所周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构成主要有两部分:编制人员和合同人员,其中编制人员的数量较多,并且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聘的,这就导致没有专门的人资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再加上我国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薪酬福利待遇较低,不能满足人员的实际需求,极容易引发内部控制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二)内部控制体系流于形式

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流于形式,没有贯彻和执行。其中内部控制体系流程过于形式最为突出,这就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随意性比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者没有重视对其的建立和管理,从而导致没有建立专门性和针对性的流程管理制度,进而严重阻碍内部控制体系在工作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三)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存在不健全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缺乏监督机制,只能根据财务体系进行相关工作的实施。与其同时,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还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明确的财务工作制度和标准,导致一些财务报销和标准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

(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有待加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新要求,由于长期受传统工作模式和理念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披露的信息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信息披露格式没有规范性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会严重阻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行政事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加强执行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必须结合其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借鉴国外先进内部控制体系,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每项工作都能实现有章可循的目标,有效杜绝因制度问题引发的各种风险。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将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方针政策贯彻和落实到实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内部控制作用的积极发挥,最大限度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对内部控制体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内部控制工作的人才结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利用各种招聘渠道,寻找和引进内部控制体系专业人才。其次,优化现有内部控制人才招聘制度,吸引更多的内部控制体系专业人才的加入,从而优化现有内部控制人才体系结构,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

(三)构建内部控制审讣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独立性,进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另外,构建背部控制审计制度,还有利于促进审计机构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有效的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效率,防止各种纠纷事件的发生,进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四)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

针对上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采用有效的方式,并进行加强管理。首先,在内部控制信息质量上,必须加强质量保准的建立和完善,这样才能促进信息质量水平的提升。其次,还需要将内部可控制体系有效融合到信息披露工作中,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促进信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比如利用指纹登录或者UKEY登录、使用高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等。总而言之,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有利于防止行政事业单位非公开信息的发表,同时,也是内部控制体系风险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创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其本质而言,它是一把手的工作,需要一把手加以重视,才能真正发挥出内部控制的效果和作用。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必须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放在第一位,根据内部控制的实际结果设置事业单位分解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建设和实施当做对高程管理者的考核标准,同时,还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岗位,进行专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控制工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形成内部控制长效?C制。

7.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篇七

1、内控意识相对薄弱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然而相对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相对较为薄弱, 特别是“一把手”的内控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 (1) 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规范>中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现实中许多单位的“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 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 业务相对简单, 无须进行内部控制. (2) 对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袋子”, 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 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 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 (3) 对经费支出缺乏基本的控制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经费支出, 专项资金管理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制度, 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 政府采购的推行, 对经费开支有了一定的制约, 但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采用实报实销制度, 普遍使用单位”一支笔”签字制度, 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无法有效杜绝不合理开支的出现。

2、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 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主要表现在: (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性质相对稳定, 工作压力不大, 使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的的不断学习, 使自身业务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2) 组织结构设置不规范, 在<规范>中明确要求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合理设置内部结构, 科学划分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 人员紧张等因素影响, 普遍存在一人多岗, 不相容岗位混岗现象, 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 相互监督的作用, 不能有效防止贪污挪用等舞弊现象发生. (3) 授权审批的金额界限不明, 授权审批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 它要求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要有明确的授权审批主体、授权审批金额权限和审批流程。许多单位都是长期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这虽与单位规模较小的特征相适应, 但有可能影响财务控制的实际效果, 并使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3、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存在账外资产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 因此普遍存在重购轻管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1.不能正确划分固定资产, 对于金额偏小固资产未按固定资产进行入账管理, 形成帐外资产, 对于无偿拨入固定资产, 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已报废毁损固定资产因手续繁琐长期挂帐, 造成资产不实现象普遍存在.2.未建立资产管理制度, 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疏于日常管理, 缺乏定期盘点制度, 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1、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 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单位负责人作为财务与内部控制制度“第一责任主体”, 应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在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的重要性, 增强内控意识, 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2、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控制。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 明确划分职责权限, 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 形成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3、授权批准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的控制。

有关经济业务在发生前必须经过书面授权批准, 明确责任, 单位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责, 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

4、预算控制。

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 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建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 合理确定预警范围, 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5、财产保护控制。

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 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 确保资产安全完整。严格限制未经授权人员接触和处置资产,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

6、会计控制。

建立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7、单据控制。

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 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 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在新形势下, 必须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 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 相互监督,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

8.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篇八

关键词: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38-2

0 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货币资金、工程采购、付款筹资、成本费用等多方面多领域的经济控制,而在这些内容之中,企业货币资金作为流动性最强的一个部分,几乎贯穿了整个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也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保障。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些贪污腐败的不良事件,不但会给企业内部的运行带来影响,破坏企业内部运行氛围,更是容易导致企业的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破坏企业形象,影响合作项目的进行。因此,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作为影响企业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应当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高度关注,逐步完善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从而能够更好地将企业内部控制好,实现企业的内部平稳发展。本文将主要从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监督机制、运行机制出发,简要谈谈目前企业货币资金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 货币资金的定义以及控制目标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经营资金在周转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上的那部分资金。一个企业之中货币资金所有量的多少往往象征着这个企业偿债以及支付的能力,在资金循环周转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投资者进行分析这个企业发展情况以及财务状况的重要评价标准。在事业单位中,企业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货币资金为了能够实现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保证企业内部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各項事业的运转,包括进行税款的征收、材料的购进、工资的发放以及银行本息的支付。除此之外,在新的发展时期,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目标还包括防止和减少财务上的差错以及舞弊现象的发生,总的来说,不仅需要企业的货币资金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样也需要实现货币资金管理的最优化,净化财务管理环境。

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2.1 货币资金控制力度不够大

企业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力度不够大,良好的控制环境尚未建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企业的内部文化建设做得还不够,企业内部工作风气不够良好,主要是由于企业建设者没有给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得企业内部员工没有树立起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从而在面对资金收付业务时,没有完全地遵守企业制度规章,而是依照自身情况,进行便利化倾向处理,而在很大程度下,员工们的轻视态度往往会造成企业一定程度上的损失,从而造成货币资金控制的失效。其次,就是企业内领导人员的控制观念不足,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领导地位以及在企业内部的影响,更多的是关注个人自身的利益。在实际的企业货币资金控制过程中,货币资金经管人员往往会受到企业内部领导的控制,导致自身受到压力,无法按程序正常处理企业内部货币资金处理流程进行处理,进行违规处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企业上层领导随意安插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将并没有足够业务水平的人员安插入管理部门,从而造成企业财务管理不能够顺利地开展。想要解决企业内部良好控制环境缺失的问题,企业建设者必须着力于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工作人员的制度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在培训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工作素养。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效用,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精简和细化工作内容,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得到有效净化,剔除企业上层管理者中控制和管理意识较弱的人员,弱化部分管理者的管理权力,使得企业的权责能够更好地落在管理能力较强且能推动企业文化环境建设的人身上。除此之外,企业在进行相关财务人员招聘时应当提高要求,尽量招聘一些素质较高、业务水平较强的会计和出纳人员。最后,企业应当关注财务人员的知识性培训,帮助相关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得相关人员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2 欠缺严格的监督机制

企业在监管资金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首先,相关财务人员,如会计、出纳师等没有受到具体监督体系的制约,不能够按照法律规范进行财务的核算;其次,企业缺乏内部审计制度,由于缺乏专门的相关部门进行企业财务的审计,导致企业的监管没有到位;除此之外,企业对于职责分离以及授权审批制度没有进行完善,不能够将企业内部职责进行细化,从而导致企业权责不明,也缺乏相互牵制的机制,使得舞弊的事情没有办法得到有效抑制。最后就是企业规章对于舞弊者的惩罚措施力度不够,惩戒的行为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范,使得企业内的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进行舞弊行为的严重性,有恃无恐地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伤害。因此企业应当完善资金的监督制度,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对货币资金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强化内部的审计力度。并且明确内部审计人员中的权利范围细则,推动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监督力度。重点的监督对象是货币资金处理人员的权责是否存在着混淆不分的现象,票据以及印章的管理是否存在着疏漏等等。同时对于货币资金管理过程的环节应当进行不断的完善,出现问题时应当及时地加以调整和修改,及时地弥补管理过程中的缺陷。还要明确地规范货币资金管理人员的权责与惩戒形式,出现问题时应当及时地加以解决,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中的惩戒形式。

2.3 资金预算管理体制的缺失

企业内良好的资金预算管理体制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企业没有对资金的预算管理进行制度化的规范处理,没有对资金进行预算处理,从而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资金利用与预期不相吻合,从而使得企业的货币资金运用出现周转不灵、资金结余过多等问题,没有办法使得企业的资金得到最为有效的运用,也没有办法使得企业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处理。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容易出现的是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风险,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从而提升企业运营风险。其次,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体制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完全依据企业的现实发展状况,在预算时更多的是依据以往的老数据或是进行粗略的预算,并没有达到预算的目的。这样的预算结果实际上形同虚设,并不能发挥出原有的效用,反而浪费了许多的人力和物力,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最后就是资金预算过程中缺乏审批的部分,导致资金预算忽略了审批的效用,或是在没有审批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资金预算实际上还是不符合实际的,没有贴合实际的需要。不论是以上的哪一种可能性,企业资金预算都会走向一个糟糕的结果,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货币资金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效用。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现状,企业应当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资金的预算工作,在思想上首先要让相关的工作人员认识到资金预算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更加自觉地进行资金的预算工作。其次要建立有效的资金预算管理体制,确立资金预算的整体流程以及预算方式,使得相关部门能够进行配合,从而使得预算能够更加贴合企业发展情况,为企业发展服务。

3 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只有充分地考虑到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认识到自身的发展问题,才能够真正地建立起更为有效的货币资金管理体制。

参 考 文 献

[1] 朱爱红.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

[2] 华伟.浅谈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交通财会,2010(03).

[3] 妥晓芬.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2001(36).

[4] 熊英.中小企业税务筹划问题与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01).

9.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篇九

摘要: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却存在着缺乏重视、制度体系不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素质水平不足和方法与内容落后等问题。因此,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便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问题;改善;内部审计

引言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具有保证国有资产完整、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促进单位正常运营等多种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作用却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展开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部审计缺乏重视

就现阶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很多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在这种思想下,单位的管理人员只是将内部审计工作当做是经济收支活动,仅仅需要完成对单位收支情况的记录。而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甚至将审计工作当做是一种形式化的工作,并未落实内部审计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以至于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督、约束作用。

(2)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开展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和体系却没能得到改进,以至于无法满足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管理需求。从国家法律层面上来看,目前仍然没有出台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的法律法规,以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无法获得应有的法律支持[1]。而这直接导致了单位的内部审计操作缺乏规范性,并且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形成一定的约束力,继而给审计工作的落实带来了困难。

(3)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

从组织机构设置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没能进行内部审计机构的科学设置。从职能角度出发,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独立进行监督检查职能的履行,所以机构的设置应该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总是以人员编制有限为理由而不进行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而即使一些单位设置了这一机构,也会安排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员,以至于无法真正实现对单位内部经济收支活动的监督。

(4)审计人员素质水平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得到落实,与单位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不高也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由思想觉悟高和技术水平高的人员完成。但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之前从事纪检监察或财会工作的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审计业务培训,也无法掌握有关法律、经济和管理知识[2]。而这些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几乎很难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力度遭到了削弱。

(5)审计方法与内容落后

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将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局限于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所以只能发挥内部审计的事后监督和纠正违纪事项的作用。而在审计方法的选择上,也多采取传统的查账方法,很难对一般性财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对各部门的职能发挥进行监督,也无法对单位运营的潜在风险进行客观评价,以至于难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

二、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的措施

(1)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了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具体来讲,就是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该直接进行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以便使内部审计人员拥有足够的权利进行审计职能的发挥[3]。此外,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本身也应该努力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的整理工作,并进行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的提出,以便使单位领导采纳自己提出的合理建议,继而使领导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2)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想要使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得到提高,还要做到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以便使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审计法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体系,以便使审计工作能够按照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且单位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度,以便使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向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需要进行科学的组织机构的设立。一方面,单位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且给予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权利。而通过直接向领导提供内部审计报告,则可以帮助内部审计部门树立一定的权威性。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加强与外部审计人员的合作,以便在提升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提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4]。此外,通过与外部审计加强合作,内部审计机构也可以更好的进行单位内部各部门关系的协调。

(4)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水平

想要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得到提高,还要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并为内部审计人员树立业务精、品德好和作风硬的队伍建设目标,以便尽快完成高效的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并为审计人员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提供机会,从而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得到尽快提高。

(5)改进审计方法与内容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尽快改进现有的审计方法与内容。一方面,需要将内部审计工作内容扩充到实现对单位的内部控制方面,以便使内部审计部门为营造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提供助力。另一方面,需要实现对现有审计方法的转变,即通过实现财务收支情况的全过程监督来做好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以便进行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事前预防作用的发挥。此外,针对内部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审计部门需要提出一定的改进对策,从而更好的督促单位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结论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目前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以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的发现单位内部隐患、预测风险和促进单位正常运营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从思想、制度体系、组织机构、人员素质水平和方法及内容等方面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以便使内部审计为促进单位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剖析及建议[J].甘肃科技,2015,14:86-88.[2] 王宝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257+259.[3] 谢庆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的工作重点及应对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192-193.[4] 王贻刚.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健全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2,12:206.环境污染审计最早涉及的是水污染,美国在50年前就本土水污染项目初次进行环境审计。美国环境审计数量上的分析和对决策模型的研究在政府审计之中占有的地位很高,相应的,环境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层次性与多样性特点突出,主要包括会计专家、技术专家、政策专家等,他们的存在确保了分析与决策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层次性是环境审计理论的重要特点,研究历史悠久,宝贵的经验是在长期的探索与环境审计材料的收集中积累的。环境审计署向国会定期提交的报告中,披露了包含水资源审计,环保资金审计,管理活动审计,研究绩效审计等一系列的内容,披露的报告内容为美国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环境审计政策的比较

因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效果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不想匹配,颁布的法规之间没有一致的协调性,政策的执行体系和保障体系也不够完善,所以我国环境质量总体上来说并不乐观。

而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与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环境审计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关于环境审计的相关技术与措施不断进步,在推行的道路上更畅通,并且其制度体系较为健全、完善。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较西方起步的晚、发展的慢,处于现在这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中国环境政策覆盖的领域还不全面,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不匹配,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我国环境审计前进的障碍。公众、社会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相比参与环境审计的程度低,大众还没有这种意识。

美国实施开展环境审计工作的法律依据是《国家标准》,是由联邦审计总署起草制定的黄皮书。为了开展环境审计,美国联邦政府拥有一套完整的《国家标准》,再加上一系列针对环境审计特别制定的标准,这些都为美国的环境审计提供了审计依据。美国进行环境审计依据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系统既有联邦成文法,又涉及习惯法,这些法律文献都成为环境审计重要且必要的法律基石。

四、我国环境审计的建议

审计行为活动存在与发展的法律法规基础是审计依据。我们并不是要照搬外国环境审计的相关理论,我们只是借鉴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发达国家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加快我国环境审计执行工作的步伐,环境审计依据的开展得以实施。因为我国环境会计发展落后,国家并没有制定出相适应的标准,企业并不强化环保成本的控制、环境收益的确认,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对外披露很少,外部人员是难以从对外的会计报告中直接获取可利用的审计证据,所以我国要重视强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效果的监督。审计实质将某一项活动执行结果与事先确定准则进行比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表保留或确定意见,加快中国环境审计的准则是势在必行的。积极推进和促进环境审计主体多元化,我国目前的环境审计就是政府审计,这种畸形的发展会阻碍环境审计的前进,更何况未来的中国,环境保护治理项目会越来越多样化,过分依赖政府的审计并不是长远之计。加强与外国环境审计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就环境问题开展国际联合审计。借鉴外国经验,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会计师事务所艾环境审计中各自独立且统一的作用,实现三方审计的有机结合,协调好环境审计的各方力量。

>参考文献:

[1] 蔡春,陈晓媛.2000.环境审计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 袁广达.2013.中国上市公司环境审计理论与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

[3] 陈思维.1998.环境审计.经济管理出版社

[4] 李学柔,秦荣生.2002.国际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5] 刘长翠.2005.企业环境审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邱玉红,邱改红,戴红霞.2011.中美环境审计的计较研究.财政监督

[7] 李雪,杨智慧,王健姝.2002.环境审计回顾:回顾与评价.审计研究

10.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篇十

从 2003年开始,为解决费税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局面,中央和省级财政普遍加大了对县级财政的教育转移支付力度。随着财权重心的变化,农村地 区的义务教育管理权限,也由“分级管理”向以县为主快速过渡。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相比此前以乡镇为主的管理体制有了很大改善,但各地在具体实施这一新管理体制时存在诸多问题。

一、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管理体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运行的效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涵盖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而又以改革难度最大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主。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越发跟不上教育深度变革的步伐了。

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表现在 :学校工作运行机制方面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学校工作动力机制方面完善奖惩制度、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在学校工作的保障机制方面完善教育立法。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撤销了 乡镇 原有的教育机构,成立了 乡镇 中心学校,将学校的人权、财权和事权上划县统一管理。有效的解决了人浮于事的问题,有利于全县统一运作,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管理者有效的管理学校。然而,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教师 岗位聘任制和 岗位 负责制尚未完善

一是教师岗位聘任制还不完善,监督机制欠缺。这主要表现在教职工的优化组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聘任的程序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落聘人员无法得到妥善安置。同时,学校教职工余缺不均,内部教职工比例不合理,一些学校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超编,导致人浮于事,而一些科 目却教师短缺。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的人力资源的配置非常不合理,边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内部教师严重短缺,主要表现在,乡镇学校 紧缺专业 的科任教师,由县教育局指定进来的教师有的是非急需专业的教师或一些不能胜任工作的教师;乡镇教育组撤销以后,原有的教育组的人员全部分流到各中小学,而这部分教师不能胜任教师工作,多数仍承担教育行政工作,导致学校行政人员超编严重。

二是教师岗位负责制尚未完善,激励和竞争机制不足。不少学校管理缺乏激励机制,仍然存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目前有些学校在量化考核教师的工作时,仅仅以教师的工作量、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的劳动质量、工作绩效,这种不全面的评价方式对教师的工作行为产生误导,不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更有碍于学校的改革。

(二)内部分配制度不合理,挫伤教 师的工作积极性

以县为主体制下,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工资有了基本保障,但各地工资标准不均衡。虽然实行了教师聘任制,奖金 的发放打破了一刀切的惯例,但是各地的工资标准存在差异,有些地区工资标准并未随其他行业的涨幅而做相应的调整。教师的奖金所占教师收入比例小或几乎没有奖金,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乱收费。这些都对分配制度改革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加上领导层求稳怕乱、教职工固守平均等原因,结构工资制在现实中无法取得实质性 的突破,分配差距难以拉开,毋庸置疑,合理配置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师资水平、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均是学校得以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教 币的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调动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这种工资分配的怪现象不仅无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会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历史遗留的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仍悬而未决。工资上划到县以前,乡镇拖欠教师的工资,县级部门不愿出资,乡镇和县相互推诿责任,都不采取积极措施去解决问题。工资上划后,教师的工资发放得到了基本保障,县域内教育差距不断缩小,资源不断优化组合,但 是由于经费限制,学校无法使用经济杠杆对教师进行 奖惩,此外,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县和部分贫困县里,某些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不具备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条件,乡镇教师工资仍然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地调动和发挥,无法实现学校的良性运转。

(三)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缺乏活力

我国学校 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依然把科层制作为遵循的范式。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部也无一例 外的贯彻着科层制的传统范式。从纵向分析,我国学校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包含着党、政、工三大系列的工作。网科层制下的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有着明显特征:层次清晰,管理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贯彻领导意图;上下级部门沟通交流频繁,党政领导以下的管理层之间的横向关联性 不强 ;学校内部组织系统的分类标准不统一、组织功能定位不明确。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创造活力和师生的创造性的激发。农村虽然实施以县为主 的政策,但是并没有触动学校内部管理机构的科层制设置范式,仍然保留着“上级决策,下级执行 ;一人指挥,众人行动;统一任务,逐级演绎:套路相似,结构雷 同”的运行机制,学校内部缺乏自下而上的主动参与性和 自主决策权。

二、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革新的政策建议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出现的问题,亟需重构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在以县为主的体制下,为了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效能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需要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积极转变学校 内部工作运行机制、拓展内部动力机制、完善内部保障机制,实现 内部管理体制的革新。

(一)完善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制度

建立优化组合的教职工聘任制。县中小学所有任职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做到持证上岗,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及时调整出教师队伍。严把教师入口关,对新进人员实行“凡进必考”制度,做 到考试与考核相结合。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新的用人机制和“结构合理,动态平衡”的格局。所有在编教职工必须在学校内部参与岗位竞争,在岗位聘任上,实行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政策。具体模式或者方案是:二级聘任,校长聘任年级组长,年级组长聘任教师 ;三级聘任,校长聘任副校长。教导主任,教导主任聘任教研组长,教研组长聘任学科教师;以班主任优化组合,校长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学科教师。凡制订出来的聘任方案一定要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体现每个教职工的意志。对于体力、精力和智力都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教师,可以让其离岗,促进学校内部教师的循环流动。

建立并完善教师考核、督查和流动机制。首先应按照《教师法》的规定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制订科学有效的评估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与聘任制度相适应的农村教师的激励机制。在教育事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教师,特别是长期工作在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其次要建立教师督导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弓导、激励教师模范的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的检测和评估,建立督查和奖惩制度。再次应建立教师流动机制,避免教师的流失。城镇中小学要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缓解农村教师严重短缺问题;选派农村学校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城镇学校学习,培养农村骨干教师。最后,学校要建立定期联系和反馈制度,听取家长、社区和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二)进一步完善教师工资发放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首先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职工工资由县集中统一管理和发放的办法,确保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和津贴按时足额发放,并做到地方性津补贴发放与限制机关工作人员一致。另一方面,要积极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在坚持县财政统一发放教师工资的制度上,解决好农村教师住房公积金问题,缩小与市区教师的工资差距,并逐步建立边远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补贴制度。拓宽社会资金来源的渠道,实行结构工资制奖励工资制和建立校长基金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使分配制度更趋科学化。实践证明,采用多位一体的工资发放制度更加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三)以组织管理为突破 口,创建充满活力的 内部管理模式

革新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形态。新世纪,学校 内部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式结构”向“扁平式结构”过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组织结构也应该逐渐向“扁平式组织结构”转化。具体 来说,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形态的更新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维度展开。首先,学校组织形态从纵向上要压缩,改变科层制式的高重心、层层落地的上下层组织关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将校领导与基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一起组成学科教学领导委员会和学生工作委员会。规定每一位校领导必须深入到某学科和某年级,参与一线的教师的学习、讨论、研究活动,深入 到课堂听课,了解教学一线 的状态。同时,学校组织形态也可以从纵向上进行转 化 ;比如,可以变革学校传统的直线式机构组织,取消中层领导干部的机构设置,代之以咨询机构,既可以进行各种决策的商议,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效能。这种纵向的变革模式,可以改变学校内部自上而下单向布置任务、自下而上层层听取汇报的工作方式,呈现出学校内部组织机构扁平化的新形态。其次,学校组织形态从横向上要重新整合,形成组织结构扁平化和各组织间关系网络化的新组织结构形态。鉴于学校内部中层组织横向上功能交叉、重复又不沟通的情况,可以将学校中层领导机构统整成若干新机构,比如课程教学组、学生工作组、信息技术组和后勤管理组等。这样可以实现学校内部组织功能的整合和清晰化。另外,学校还可以对中层职能部门进行合并,综合其各自的基本功能:将教导处、德育处和教科研室合并为一处,全面负责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等决策和安排,组织实施和完成学校教学、德育、教务、科研、师训、综合管理和学生特长发展等各项工作和任务。

(四)完善学校 内部工作保障机制

学校的管理活动,不仅要通过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还要通过管理法规来进行。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主要面对教职工和学生。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进行管理制度革新时,应秉持“依法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兼顾县级部门监督管理和学校自主管理的有机结合,逐步减少管理环节中“人治”的痕迹,促进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加强对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监管力度。以县为主体制下,义务教育学校的人权、财权、事权上移,不能只关注人事的调配、任免等,还要对学校内部的具体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督查。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的制订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精神,同时要符合教育原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监管小组,对学校内部规章制度制订的合理性和操作的合法性进 行有效监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监管小组,应做到工作公开、透明。小组内部人员应按照专业素养、工作作风等标准经过严格选拔构成,严格执行监督的权利,树立权威。

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订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制订不是无章可循的,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精神 ;要结合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及时的作出修改和补充;要具有相对稳定性,要完善和补充,杜绝朝令夕改,避免流于形式;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形成学校内部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氛围;自觉接受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监察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努力追求系统清晰、简洁有效、底线明确、适度弹性,确认制度的功能在于发挥管理和引导、自律和他律、保障员工权益和提供发展空间、保证基本工作质量和激励贡献创造等。

上一篇:“和孩子一起爱上阅读”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程序设计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