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重大灾害预防措施(共8篇)
1.煤矿重大灾害预防措施 篇一
郭屯煤矿
重大灾害防治二季度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6‟10号)、菏泽市煤炭管理局《全市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方案》(菏煤管安监„2016‟9号)的通知,我矿积极落实文件要求,制定下发了《郭屯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郭矿发„2016‟89号),成立了重大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现将各相关专业开展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瓦斯防治方面
(一)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加强通风设施管理
1.紧紧围绕矿井采场变化,合理分配矿井风量,不断优化采掘工作面作业环境,重点抓好巷道贯通期间通风系统调整工作,尽量简化通风系统,力求矿井通风系统简单、合理、可靠。
2.坚持挖潜增效,开展内外部漏风治理。重点加大通风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力度,不定期地排查井上、下漏风点,及时堵漏,通过治理减少矿井内部漏风520m/min,提高了矿井有效风量,减少了资源浪费。
3.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强化现场管理。合理布置局部通风机,杜绝无计划停风现象。根据矿井采场布局,开拓距离
3延伸,采掘头面增加,特别是长距离供风掘进工作面,温度高、湿度大,现场工作环境差。通过深入现场,持续强化风筒吊挂、接设、破口的粘补等管理,设立“风筒领取记录”和“风筒检查记录”等管理办法,并重点对局部通风机的挂牌管理、风机切换、风电闭锁试验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风筒吊挂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作环境有很大改善。
(二)巩固瓦斯治理,推行“瓦斯兼职检测”管理。1.随着矿井开采范围增大,老巷及采空区增加,矿井瓦斯涌出量不断增大,瓦斯管理难度日益增大。从技术方面全面加强瓦斯治理工作,不断完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和安全监控系统,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加强巷道贯通工作,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检查,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2.重点耵靠,现场管理。进一步优化瓦斯管理结构,对瓦斯检查管理进行了改革调整,由原来的通防工区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改为由盯靠现场的安监员兼职检查。从现场安全的角度看,盯靠现场的安监员活动范围小,可随时对施工现场的瓦斯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提高了安全效率。
3.紧密配合,严格制定措施,协助救护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瓦斯排放工作。加强井下密闭管理,对所有密闭进行定期排查,对出现裂隙漏风的密闭进行修补、喷堵、充填处理;加强矿井监测监控管理,加大设备维护,确保矿井瓦斯、风速、一氧化碳、温度、风机负压、风门开关状态等参数得到实时监控;及时调校监测监控设备及各类传感器,确保仪器仪表显示数值准确可靠,并每天严格审核“瓦斯日报”、“监测监控日报表”和各类通防台账,对存在问题,及时处理,杜绝了瓦斯事故发生。
二、防灭火方面
1.围绕提高矿井综合防灭火管理水平,深入推进防灭火管理,加强井下烧焊管理,建立完善了“井下烧焊措施审批台账”并不定期对施工地点进行检查,深入现场,仔细研究,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预防煤层自然发火。
2.为防范矿井煤炭自燃发火事故的发生,重点完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SG-2003束管监测系统、黄泥灌浆系统、移动式DM-800膜分离制氮装置等防灭火设备设施,每天安排专人对采煤工作面两巷及老空区喷洒阻化剂,并定期对采空区及工作面回风隅角气体利用束管监测抽取气样和人工取样进行气体成分分析,及时掌握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动向。
3.分别设立了井上、下消防材料库,并配备了消防器材,井下主要机电硐室、爆炸材料库、胶带机头和采掘工作面等地点专门配备了消防器材。井下所使用的皮带和下井电缆、风筒等均具有抗阻燃防静电性能。
三、水害防治方面
1.防治水机构及设备配备情况。矿成立了以矿长、总工程师为首的防治水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防治水副总工程师。成立了地测防治水科,配备专职防治水管理人员3名,具体负责各施工地点的水害预测预报及水害防治工作。成立探放水专业队伍,专职探放水人员27人,专用探放水钻机共5台。
2.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基础管理工作。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完善防治水内业资料,建立防治水14种基础台账,完善防治水基本图件,按上级文件和有关规定要求进一步做好防治水工作。2013年6月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为我矿编制《郭屯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2016年《郭屯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已通过集团公司审批。
采掘过程中严格坚持“预则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行治后采”的原则,每月由矿总工程师组织防治水及相关专业人员对各施工地点的水害隐患进行排查,并及时进行预测报。对受水威胁的工作面在回采前,采用瞬变电磁和直流电法等方法对工作面顶底板含水层进行探测,确定异常区,并进行探放或疏水降压,以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目前南翼探放水工作已经结束,三灰水压、水量相对较低,对生产没有影响;北翼和五采区采掘地点探查放水工作正在进行。
3.采空区排治理查治理情况。矿井现阶段开采3(3下)煤层,煤层厚0.7-7.92m,平均3.84m;开采深度-600~-1200m,采用冒落法管理顶板。矿井生产经来有8个工作面已回采结束,正在生产的有2个(1314、1305)工作面,采空面积约1.33km。经排查,已回采工作面没有发现悬顶现
2象,工作在一次采全高,无留顶底煤现象;在8个采空区中有积水的3处,积水范围、水量、标高等已按规定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进行标注,目前对采掘施工没有影响。
对采掘范围内的各施工地点的防(隔)水煤(岩)柱进行排查,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进行标注。
四、冲击地压和顶板防治方面
(一)冲击地压
1.1305工作面、13上14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采煤工作面主要采取钻屑法、微震监测、应力在线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以便及时分析掌握冲击危险程度,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同时超前工作面350m施工大直径卸压孔提前释放煤体压力,确保工作面回采安全。
1305工作面二季度推采过冲击危险区3个,其中弱冲击危险区2个,中等冲击危险区1个。二季度在1305工作面两顺槽施工检测孔42组,未出现煤粉量超标或其他异常动力现象;1305工作面两顺槽共计安装、回撤应力计28组,监测过程中未出现应力值报警事件;下发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预测预报单2份,通过煤粉量检测及防冲监测系统监测监控和超前施工卸压孔,工作面二季度实现了安全推采。
13上14工作面二季度推采过冲击危险区4个,其中弱冲击危险区2个,中等冲击危险区2个。二季度在13上14工作面两顺槽施工检测孔35组,未出现煤粉量超标或其他异常动力现象;13上
14工作面两顺槽共计安装、回撤应力计27组,监测过程中未出现应力值报警事件;下发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预测预报单4份,通过煤粉量检测及防冲监测系统监测监控和超前施工卸压孔,工作面二季度实现了安全推采。
2.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2016年二季度掘进工作面防冲管理重点迎头主要是四采区辅助轨道巷、4301上轨顺、4301胶顺、南翼集中进风巷等地点。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的预测预报主要依据煤粉量监测,二季度共计施工煤粉检测孔243个,经检测煤粉量正常。但个别迎头也存在一些煤炮、轻微卡钻、吸钻等动力现象问题。同时,督促掘进单位严抓现场防护措施的落实,要求煤巷、半煤巷所有支护锚杆、锚索均采取防崩措施,当班施工当班完成。迎头后150m范围内严禁存放备用刚性材料,正在施工的设备必须生根固定。
3.煤巷、半煤巷顶板离层仪安装。2016年二季度我矿煤巷、半煤巷共计安装顶板离层仪95个,为加强煤巷、半煤巷顶板离层监测,根据矿领导工作安排,自5月份起顶板离层安装、观测交由采掘单位进行安装、观测,组织防冲工区和各采掘单位进行顶板离层仪交接,并与5月30日下发了《郭屯煤矿顶板离层仪安装观测管理规定》,顶板离层监测数据实行周观测、月分析。
4.防冲在线系统监测监控。防冲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微震监测系统、工作面应力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通知防冲工区进行钻屑法验证。同时每月对各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煤粉量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每天的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分析以日报的形式报矿相关领导审阅。
5.对采掘工作面进行锚杆、锚索防崩及物料生根专项治理。定期组织人员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进行锚杆、锚索防崩及物料生根固定专项检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通过问题整改单的形式下发各责任单位,对到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合格单位按规定进行考核,督促各采掘单位抓好现场防护措施的落实。
(二)顶板管理
1.郭屯煤矿根据年初生产作业计划制定了顶板管理计划、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发现顶板问题及时安排进行处理并验收。每季度初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专题会议,外出考察其他矿井顶板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交流顶板管理工作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有效提高了矿井顶板管理水平。
2.矿每月召开隐患排查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各科室每旬组织专项顶板隐患排查活动,工区每周、每班进行顶板隐患排查,落实负责人和责任人,二季度共排查顶板管理安全隐患12条,矿领导及专业科室根据现场实际制定了整改方案和措施,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及治理期限,经现场检查所有问题均按期完成整改。
3.郭屯煤矿各采掘工作面支护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安全规程及作业规程要求。所有支护材料均有基础台帐,对规格型号、供货渠道、数量及合格证等均有记录。
4.严格落实顶板事故分析制度。采掘工作面因顶板事故影响生产8小时以上、垮面、巷道冒顶堵人或发生重伤的顶板事故,由生产矿长、总工程师或安监处长组织分析。二季度,郭屯煤矿未发生顶板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5.严格落实顶板管理工作汇报制度,每周周例会生产技术科总结汇报井下各个地点顶板情况,特别是工作面初压、撤面、巷道贯通、条件发生特殊变化、出现顶板重大隐患时,矿领导及科室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科室及区队管理人员盯靠现场,直至隐患消除为止,充分发挥技术指导生产、服务生产安全保障作用,有效实现了矿井安全生产。
五、机电提升运输方面
(一)机电
1.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成立以机电矿长为组长、机电专业负责人为成员的机电提升运输安全管理机构,管理日常机电提升运输工作,配齐了机电安全管理及技术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结合机电设备运转情况,修订和完善本年度机电提升运输各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2.隐患及危险源排查监控,建立了机电提升隐患排查及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对重大隐患实行重点管理。每月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项目进行排查,周期性重点检查全矿供电系统、主副井提升系统,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明确治理方案,做好过程管控、质量监督、节点验收等环节。本季度,开始了副井治理工作,制定了详细治理方案。本次治理主要是对井筒内罐道进行纠偏调整,调整,确保大罐及小罐东西方向运行罐道面之间水平间距符合5100mm,间距偏差按规范要求控制(±7mm)。调整后没有出现明显折线,罐道接茬平顺,罐道与罐道之间间隙符合要求,确保了副井提升安全。
3.矿区供电严格按照《矿山电力设计规范》、《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要求,对全矿供电系统进行合理设计,科学整定计算,合理分配负荷。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保证电气设备各种保护装置灵敏齐全可靠,确保矿井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机电设备格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在用设备检测检验目录的通知》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机电设备,严格执行设备验收标准,从源头上杜绝淘汰设备入井。诚邀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我矿在用设备进行周期性性能检测检验,本季度先后完成井上下电气试验、主副井性能测试、大泵性能测试及联合试运转、压风机性能测试等,保证供电、提升、排水、压风等系统安全可靠。
(二)提升运输
为防范矿井运输事故,加强对轨道辅助运输及胶带机运输的管理,运输科通过采取相关措施,不断加大运输现场管理力度,确保运输系统安全畅通。
1.根据辅助运输的发展需要,出台了《郭屯煤矿物料运输管理规定》、《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吊运、装封车运输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完善考核制度。
2.针对斜巷运输的特点,结合安全月活动,运输科开展了斜巷运输安全治理的活动。共查出安全问题32条,责令区队指定专人负责限期整改,确保斜巷安全运输。
3.开展日常下井巡查,对井下运输地点实行全覆盖网格化管理,对主要运输线及主要煤流线定期检查,并通过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先后推行了“皮带机转载点挡煤板加工制作标准”、“皮带机弹性清扫器”、“皮带行人过桥制作标准”等运输安全设施,运输现场面貌有明显改善。
4.井下个别运输路线受顶板压力及巷道支护方式的影响,存在行人通道与运输车辆缺少安全间隙的问题,通过采取划定运输时间、封闭运输等安全管理手段,保障了物料运输与行人的安全。
2.煤矿重大灾害预防措施 篇二
1 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的特点
1.1 发生率高, 时间、地点不确定
从世界范围讲, 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交通事故, 从我国2006年上半年交通事故概况看, 大约每80秒钟就发生一次。而高速公路随着近年的快速发展, 交通事故更呈数量明显上升的趋势, 而且发生时间、地点无法确定, 事故发生后救援难度十分明显。
1.2 死亡率高, 损失大
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 通行能力大等特点, 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事故率只有一般公路的1/3-1/4, 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 一旦发生事故, 往往造成数辆、数十辆、甚至上百辆汽车首尾相撞, 被撞车辆变形, 很多车内人员根本就无法自行逃生, 会直接导致汽车内的司机和乘客伤亡, 其严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 同时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可能伴随着着火, 烧毁大量的车辆和货物,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3 易引发二次事故, 造成其他后果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能直接引发火灾, 即使事故后没有发生火灾, 但燃油四处流淌, 一旦救援迟缓, 就可能引发火灾事故。对于装载化学危险物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 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外泄, 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并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对于人员被困事故, 如果救援不及时, 可能会因失血过多、中毒或火灾造成死亡。另外如果救援不及时或现场保护不周, 也可能出现新的车辆碰撞、翻车事故, 导致出现新的灾害现场。2005年3月29日18时50分,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肇事车辆槽车内40余吨液氯大量泄漏, 经官兵近65个小时艰苦奋战, 成功处置, 事故毒害波及淮安市2个区县的3个乡镇、11个行政村, 造成28人死亡, 350多人住院治疗, 转移15000余人。
1.4 高速公路上灭火及抢险救援条件差, 处置灾害事故难度大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的车辆无法及时疏散, 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燃烧、爆炸或化学危险品泄露。而且事故车辆往往撞毁变形或坠入路沟, 司机和乘客等众多人员被困在受损的事故车辆内无法及时逃生, 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尤其是多车多点相撞时, 救援点多, 灾害事故造成道路堵塞, 救援装备和人员难以接近事故现场。由于高速公路没有水源, 因此灭火救援时的供水主要依靠消防车的自备水, 而且距城市消防站远, 加上高速公路自身的全封闭性质, 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又受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限制, 往往不能及时到达现场。以上种种不利因素都给救援工作增大了难度。
2 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的救援措施
消防部队在进行高速公路灭火救援时, 应做到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确保安全, 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事故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2.1 加强第一出动, 确保首战及时处置
高速公路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常会引发连锁反应, 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接到报警后, 应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的调集, 及时调出足够的救援力量和相应的救援器材装备赶赴火灾现场进行救助,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成功处置。考虑到高速公路取水困难, 且易出现交通堵塞, 在车辆调度时应采取小车配泵 (手抬机动泵或浮艇泵) 与大吨位水罐消防车编组的方式。
2.2 安全停车, 确保官兵安全
消防部队到达现场选择停车位置时, 不仅要有利于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的展开, 而且要考虑到高速公路的通行, 特别要注意自身安全, 防止发生“次生事故”。一般来说, 应停靠在事故车辆的同一车道, 距事故现场30~100米左右。灭火救援时, 应在离事故现场后方1公里处设立慢速行车标志, 在200米处设立警示标志, 提醒驾驶员绕道或慢速行驶。灭火救援行动中, 要严密组织, 严格纪律, 参战人员必须穿戴有荧光标志的服装, 没有作战任务的人员应登车待命或站到护栏的外侧, 避免被行驶车辆撞伤。
2.3 做好现场通讯保障
在高速公路灭火救援中, 要想尽一切办法, 保证通讯畅通, 做到上情下达, 下情上报。在夜间作战时, 要搞好火场照明, 需调集抢险救援车或者是移动式照明设施, 供火场照明。
2.4 积极抢救人命、迅速扑灭火灾、及时主动报告
“救人第一”是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指导思想, 消防人员应根据灾情迅速成立救生小组, 分批分组同时开展生命救助;使用液压切割、扩张等一切可利用的破拆工具, 破拆变形的车厢外壳, 积极营救破损车厢内的被困人员。在对有火灾危险的部位破拆时, 应用雾状水实施掩护, 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灭火时, 应尽量采用雾化水流进行灭火和冷却保护, 并及时主动向上级部门报告, 迅速调集有关职能部门参与处置。
3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灭火救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严密组织、统一指挥
在扑救高速公路火灾时, 由于参战单位多, 现场面大, 且现场的通信指挥难度大。因此, 必须严密组织, 迅速成立灭火救援指挥部, 实行统一指挥, 确定实施方案和处置措施, 明确各参战单位任务, 各负其责, 保证灭火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3.2 迅速侦察、及时反馈信息
高速公路发生火灾情况非常复杂, 到场后首要任务是侦察清楚起火位置、燃烧物质、被困人员、车辆是否漏油等情况, 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3.3 迅速实施疏散、营救
要迅速组成救援小组, 对无行动能力的被困人员及时实施救助, 实施救助时要仔细巡查各被困车辆, 不得有被困人员遗漏。当有较多车辆被撞或堵塞不能打开车门自救时, 要派出多组救援小组携带破拆工具等对车辆进行破拆, 营救伤员;当有人员被浓烟、烈火、高温辐射热围困时, 组成若干救援小组, 在充足水流掩护下, 强攻救人。
3.4 搞好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必须保证不间断, 由于高速公路大部分没有设置消防水源, 水源不足, 要采取运水形式组织供水, 重点是调集重型水罐车铺设供水线路供水, 保证供水充足。
3.5 搞好火场通讯, 保证通讯联络通畅。
要想尽一切办法, 保证通讯畅通, 做到上情下达, 下情上报。同时注意搞好火场照明。高速公路发生火灾, 如果是在夜间, 需调集照明车或其他照明设施, 供火场照明。
4 提高对高速公路灭火救援能力的设想
4.1 充分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工作
从历次高速公路灭火救援情况来看, 部分消防队员对高速公路的特点和有关安全常识掌握不够。因此, 各级消防部队要全面掌握辖区路段高速公路的基本情况, 学习高速公路有关知识;认真分析高速公路灭火救援工作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能的方案措施;配组配齐各类专勤器材装备和高速公路专用警示标志、荧光背心等;与高速公路交警和路政管理部门协同, 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灭火救援演练, 全力提高消防部队的抢险救援能力。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点:一要加强基层中队特勤装备建设。随着市场经济日趋活跃, 高速公路车辆随之大量增加, 与之俱来的事故也不断增加, 加强基层消防中队的特勤装备建设势在必行。各级公安消防部队要因地制宜, 增设各种训练设施和器材, 为开展高速公路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做好充分的装备准备;二要做好跨区域紧急救援准备。高速公路火灾、爆炸或泄露事故发生后, 责任区中队、支队、总队可以跨区域就近调集消防力量, 共同完成灭火抢险任务, 以实现优势互补和人员装备、灭火剂等消防资源共享。因此, 高速公路沿线执勤消防中队应根据跨区域紧急救援的特点, 制定紧急救援行动方案, 正确掌握行动要点、程序和方法, 确保跨区域灭火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联合演习。高速公路发生突发事故时, 由于车辆、人员疏散困难, 现场管理混乱, 极易造成消防救援车被卡在半路寸步难行的被动局面。为此, 高速公路沿线的消防执勤中队一定要加强与高速公路管理处、郊区、巡警、医疗救护部门的密切联系, 定期举行联合演习, 不断提高处置高速公路化危品槽车突发事故的能力。
4.2 切实解决消防用水
建议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增设消防水池, 或提高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 确保消防车加水需要。尽可能地避免消防车辆往返市区加水牵制较大警力, 延误灭火战机。
4.3 建立专业的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队
为了加强高速公路灭火救援的就近就便、快速处置, 应建立一支专业的高速公路消防救援队伍, 配备专业灭火救援装备, 做到高速公路内发生火灾和事故能及时、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消防灭火救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中国消防手册》第五卷第二篇;
[3]《中国消防手册》第十一卷第七篇和附录战例部分;
3.煤矿重大灾害预防措施 篇三
1 三种灾害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1.1 地震给档案保存带来的直接危机。地震是目前世界上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地壳运动。由于地震波的产生,地震也可能伴随次生灾害:地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暴雨等,还有可能会造成水灾、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地震属于自然灾害,灾害程度大小由地震震级确定。但依据人类现有科学技术水平,还无法对地震的发生进行精确预报,因此,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灾难(也称“次生灾难”)难以避免,其破坏性直接表现在:地面裂缝、房倒屋塌或整体掩埋、楼房墙体错位、开裂、钢筋扭曲、门窗变形,档案资料散落,人们生离死别。还伴有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爆炸等。这些灾难的发生直接危及档案的保存,给档案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不仅使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使建筑物、构筑物遭到灭顶之灾,更对档案装具和设施设备造成不可挽救的破坏。据统计,全市各单位的档案库房绝大部分倒塌,90%的档案资料被埋压在废墟下,虽然经过抢扒和抢救,仍给档案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与此类似的还有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绵阳市是“5·12大地震”的重灾区,在绵阳市1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共13076㎡档案馆舍中,受损馆舍达7204㎡。其中北川县档案馆1000㎡整体被掩埋,其余县档案局(馆)库房、办公楼,墙体裂缝达2厘米以上或门窗变形,库房整体错位等,已成危房,经鉴定不能使用。在绵阳市综合档案馆馆藏874168卷档案中,仅受损和处于危房中的就达259443卷,其中北川县档案馆85000卷档案资料,更是被倒塌楼房废墟和后山泥石全部掩埋,后经军警奋力抢救,挖掘出约7000卷。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近320个机关、学校、医院的80700卷档案在此次地震中或暴雨中遭到不同程度损失,有相当一部分完全被毁,部分损失严重,日后抢救工作任务异常繁重。此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已逾1.5亿元(北川档案损失无法估计除外)。
1.2 地震次生灾害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挑战。地震往往会引发次生灾害如:(1)大风、暴雨、泥石流、供水管道爆裂等,对日后档案资料造成水浸、霉变、纸张粘连、字迹模糊不清灾害等;(2)电脑、服务器、磁盘阵列柜、扫描仪等机器设备,磁盘、磁性载体档案等受损;震中由于供电线路、变压器等遭到破坏,使供电线短路、变压器冒火,造成的火灾使档案资料或建筑被焚毁;(3)相邻建筑物的燃气、锅炉、煤气罐等未知因素造成的爆炸,给档案资料、建筑物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在日常生产、生活、工作中,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还不时给我们发出警告、制造麻烦等。如:每年雨季、汛期防洪等,应该引起档案部门的警惕或密切关注。
1.3 水灾给档案保存工作带来的直接危机。因洪水、暴雨、凌汛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河、湖、江、海、水淹没堤岸、滩涂、教室、厂矿等,给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造成损失、危害的,我们统称为“水灾”。水利部门通常以洪水的洪峰流量(大江大河以洪水总量)的重现期作为洪水等级划分标准。将洪水分为三个等级:常遇洪水:10年一遇;大洪水:10年~50年一遇;特大洪水:大于50年一遇的;大江大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小于20年一遇的为常遇洪水,20年~100年一遇的为大洪水,大于100年一遇的为特大洪水。水灾的发生给档案保存工作带来极大威胁,以乐昌市档案受洪灾为例:2006年7月乐昌市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绝大部分地区和武江上游在短时间内大范围集中强降雨,造成山洪暴发,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市区武江水位迅猛上涨,水位最高达93.96米,超出警戒水位6.76米。这场洪水来得快,来势猛,水位高、水流急,远远超出了防御能力,导致乐昌市区和大部分乡镇受灾,全市公路、铁路,水电、互联网全部中断。这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30.7亿元。乐昌市档案局虽然位居政府大院最高位置,但在这次超特大洪灾中也未能幸免,档案馆一楼水位达2.8米,距离二楼的档案库房仅差1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3万元。坪石公路分局等16个机关事业单位,5个居委会和24个村委会的2372卷档案受灾严重,其中:被洪水冲走档案的单位11个,共冲走档案557卷;被洪水浸泡档案的单位34个,水浸档案1815卷。这次水灾对乐昌市档案工作造成严重损失。
1.4 火灾给档案保存工作带来的直接危机。“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特别对档案局(馆)保存的大量鲜活的原始档案资料是直接威胁。这些资料主要以纸质档案为主,其次是胶片、磁盘、设备等,都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公安部将火灾种类划分为A、B、C、D、E五类。档案资料具有有机物质特性,在燃烧时会产生灼热余烬,根据划分,档案资料应属于A类火灾。因此,档案资料一旦保管不善发生火灾,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档案局火灾为例:1992年4月5日20时30分,修建恩水公路东大桥的省公路局路桥三公司桥工队,因在禁火区、油毛毡工棚仓库住宿的临时工邹元兵违章使用电炒锅,发生短路,引起火灾,致使该队试验室的档案资料焚毁遭到重大损失。本人看到损失严重后,自缢身亡。该桥队试验室主要承担恩水公路东联络线KO+000~K8+355,恩水公路K50+000~K51+500段路基、路面的各种试验与检测。火灾发生后,烧毁了上述项目的试验结果及所附原始记录、检测记录和统计台账等。被烧毁的档案资料,除分别日报和月报报出的试验结果可以恢复外,其他原始记录已无法恢复。这起火灾事故,暴露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弱点,即使档案保管条件再差,也要保证档案资料的100%的安全。严肃纪律是头等大事,增强档案安全意识,完善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是档案管理及档案工作者长期坚持并有效防止的一项长效的档案管理法律机制。
2 面对三种重大自然灾害的危机处理
当灾害袭来时,其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不慌乱,保持头脑清醒,迅速就地采取较科学的避险措施,做好自我防护。其次,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利用好灾前宝贵的一分钟或十几秒,在可能的情况下,就近立即关掉电闸或其他,以确保档案的损失可能降到最低。以下为三种自然灾害来临时,档案馆(局)应立即采取的果断危机处理措施。
2.1 当地震来袭时。(1)领导小组成员按照既定分工,立即分头迅速行动。(2)迅速组织在场工作人员依序撤离办公大楼、危险地带,到达安全场地。(3)同时立即疏散、引导、稳定、组织正在办理手续的群众,不要发生慌乱、踩踏、跳窗、跳楼等行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迅速依序撤离办公大楼,到达安全地带,以确保群众生命安全。(4)禁用电梯,以免造成更大伤亡。(5)如来不及跑到安全室外的,应随手将皮包、坐垫、柔软的物品等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保护头部,迅速躲到开间小的地方,或暂时躲避在承重墙下、内墙墙角处或坚实的家具、办公桌边,这样可以形成“生命三角空间”,较为安全。在躲避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身体蹲下或坐下,身子蜷曲,尽量缩小自身占有空间,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阳台附近等。(6)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外,要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选择开阔、平坦的场地或平地蹲下或趴下。
2.2 当水灾来临时。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档案局(馆)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保护措施,明确撤离路线、目的及目的地,认清路标,避免因惊慌走错路,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3 当火灾来袭时。要立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如若是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应待摇晃停止后,再向安全地方转移。转移时要弯腰或匍匐、逆风而行。如果出现有毒气体泄漏,也应同火灾时一样,用湿布掩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3 建立预警机制
依据上述案例分析,特别是对于房产档案馆,作为一个开放性、为群众提供基础服务的公共大厅(场所),为在灾害突发时,应急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给前来办事的群众、馆内人员、档案造成的损失,保障全馆财产、人员和前来办事的群众生命安全,应建立全程监控处理突发事件的管理思维、管理方法、管理实践。做到防控并举,未雨绸缪,建立房产档案馆长期预警机制和危机爆发后灾害评估和抢救机制。
3.1 制定应急预案。本着“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防灾害最基本原则,房产档案馆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好防灾预案。如:《河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阳市地震应急预案》、《安阳市房产档案馆应急预案》等,在灾害来临前,做好相关信息收集,特别是做好数字档案的异地备份工作。
3.2 重视房产档案馆(舍)选址和建筑质量。房产档案馆(舍)是日后储存档案的重要地方,一定要选在地势较高,远离河湖、低洼的地方(防水、防潮、防霉、防虫、防蛀),远离城市繁华中心(防盗),交通便利(便于群众办理各种房产手续),绿化好的区域(防火、防尘),库房周围要留有空地,便于日后扩建。库房结构、库房承重、举架等,一定要严格按照档案库房设计标准,设计施工,因为,一旦房产档案库房选址敲定,即是百年大计,以安阳市房产档案馆为例:目前,安阳市房产档案馆现存纸质房产档案近50万卷,电子档案已达462419万卷,不含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地契(官契、白契)等历史资料,且每年房产档案以2万~3万卷速度递增,因此,档案馆选址、结构、承重、举架设计与建筑至关重要,它是房产档案日后抵御灾害的坚实屏障。
3.3 做好灾害评估和抢救工作。建立灾害评估机制,灾害发生后,对所受灾害及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失即时做出科学评估,并对灾后重建和系列抢救工作及时做出预估。如:档案馆(舍)因倒塌需重建、加固、整修等;档案遇水字迹模糊、纸张发霉、细菌、环境卫生、防疫、消毒等。
3.4 发放应急手册。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不同职责、科室,进行不同的应急安全教育,如,库房管理人员“档案安全、人人有责”,对大厅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群众安全,重于泰山”教育,经常进行实践演练:稳定秩序、人员疏散、撤离、转移路线、发放应急手册等。
4.煤矿重大灾害预防措施 篇四
关于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复查报告
珙县国土局:
根据县„2008‟45号文件精神和历年来我矿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需要,并结合坳田煤矿的实际情况,经矿认真研究决定,成立2008地质水患防治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公布如下:
组 长:刘增强(负责全面指挥工作)副组长:刘进军(负责行政和材料供应)
成 员:秦泽强 刘光应 李昌贵 田秀兵 胡树兴
一、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一)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
珙县坳田煤矿位于芙蓉矿务局杉木树煤矿井田的北西部,矿区气候温和偏寒,潮湿多雾,雨量充沛,年降雨量799.5──1515.9mm,历年平均降雨量1142mm,多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以大雨或阵雨降落,雨量约事全年降雨量的50──60%,历年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2.2℃,平均气温17.5℃。矿区位于山前斜坡及缓坡地带,区内无常年地表水体,大气降水大都沿节理裂隙,孔隙渗入地下,部分沿斜坡或季节性冲沟流出区外汇入巡场河。
—1— 矿区附近地表水体多为季节性溪沟,排泄条件很好,存水条件很差,缺乏水源,由于浅部过去多家煤矿经多年开采,浅部煤层破坏、采空,地下水多被疏干,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矿山浅部开采影响几乎为零,但深部开采则影响较大。
矿井充水的直接,间接含水层是顶板飞仙关组一段和二段,该含水层岩性为砂岩,粉沙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其间节理裂隙发育,是矿井水的裂隙型含水层,由于全区疏干强烈,故漏水较水,一般为滴水。矿井煤层底板为粘土岩等泥质岩类,属隔水层,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除此之,经调查,矿井有相邻煤矿(西柏杨坡煤矿)生产过的采空区,均分布在560m以下,我矿现开采均在520m以上,老窑积水对我矿开采中影响不大,在区内无常年,地表积水水体,仅发育季节性冲沟,洪水期有山水从井口下方排出区外。
(二)排水系统
我矿一水平(+520m)采用自流排水一水平(+520m)。自流至井外,矿井最小涌水量10m/吨,最大涌水量30m/吨。
地面上有工业广场,有排洪沟、防洪堤、办公楼及住宿,不会造成洪水、泥石流、崩塌的危险。
二、矿区防治水应急预案及措施
1、填堵通道:对矿区的天然裂隙、废弃的小窑井硐和钻孔等不能成为水流渗入井下通道,采用粘土或水泥将其堵实,对较
3—2— 大的塌陷坑,凹地在下部填碎石,上部填上夯实,并使之其出地表。
2、挖沟排(截)洪:
矿井开拓为平硐暗副斜井开拓,井口背靠山坡,洪水季节有雨水流经矿井,淹没或流入井下的可能性,采用修建一条沿井口附近的排水,排洪沟拦截洪水和浅部地下水,并将其引出矿外。
3、我矿开采范围内未发现大的滑坡地段,没有受到大的地质构造影响,现将上部无煤厂开采,地面影响较小。
4、留设防水煤柱:由于矿区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密布,老采空区的分布较为复杂,因多数垮塌,其位置与积水情况无法准确查明。因此,存在老窑、废巷和局部采空区积水的可能性、必须对矿井防治水患采取下列安全技术措施。
①当接近探水区域或情况不明的井巷、老窑时,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采空区,巷道受矿山压力的破坏情况等因素,确定探水线的位置,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水原则,制定相应的“探、放、堵、截、排”五种综合防水措施,掌握采空区和断层含水情况。
②当巷道接近含水层,构造带边界不小于20m时,必须探放水;对接受有穿水可能的上山掘进,要分段预留供作业人员撤退合作的躲身硐室和避灾通道上;发现可疑透水征兆时,必须先撤人,再白骨精控放水方案,接受老窑,邻近矿采空区边界线时,—3— 必须探水。
③疏通排水沟,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④封闭采空区的密闭墙下设反水池或安设排水管道。⑤加强对排水系统设备的管理维护,保证能正常运转。⑥对采掘头面不能自然排水的必须实行机械排水。⑦贯通积水巷应先排水,后贯通并有防水措施方案。⑧雷雨季节,加强“三防”值班,加强防洪检查。⑨加强水仓淤泥清理,保足储水容积。
⑩成立矿井防治水灾安全领导小组,落实人员负责;做到层层到位,工作明确,定期开会,专题研讨,责任明确。
三、发生透水事故的处理措施
井下各处(工作点)突然发生透水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除立即向矿领导汇报外,应迅速组织救援有受水威胁人员,尽可能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设法堵住出水点,以防止事故继续扩大。如水势过猛,无法抢救,应组织人员迅速按避灾路线撤至上一水平或地面。万一来不及撤至安全地点被堵在上山独头巷道内,此时遇险人员应保持镇静,避免体力过度消耗,等待救援。
矿安全救灾小组接到透水报告后,应立即通过矿山救护队,同时根据事故地点和可能涉及的区域,通过所有人员撤出危险区,尽快关闭巷道防水闸门,待人员撤至井底车场后,再关闭井底车场的防水闸门,以保护水泵房,同时组织恢复排水工作。如
—4— 果老空区突然涌水,往往带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硫化氢、甲烷等)威胁被水淹的区域,因此必须保证矿井通风正常,迅速排除有毒有害气体,积极抢救井下遇险人员,正确判断井下遇险人员所在位置,切不可凭水位标高来分析井下被淹范围,做到仔细认真分析,矿保救灾抢险工作顺利进行。
珙县坳田煤矿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5.28号煤矿主要灾害预防制度 篇五
关于下发《星村煤矿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的通知
矿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煤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提高矿井的安全综合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和预防矿井的各种灾害,防止各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的长治久安,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化管理。根据煤矿各种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主要灾害预防制度,望各单位认真组织贯彻执行。
附:《星村煤矿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
二〇一一年元月二十三日
呈报:星村矿副总工及以上领导 下发:星村煤矿各单位 拟文:星村煤矿技术科
星村煤矿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
第一条 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及责任分工,成立领导小组。由矿长任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各副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采掘辅助区队负责人和技术员为主要成员。
每年12月末,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进行下一主要灾害的排查及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的编制工作。办公室设在总工办,由采掘副总工程师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单位根据主要灾害排查工作情况,编制其负责范围内的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并及时将编制的处理计划汇总至技术科,由技术科负责矿井每年灾害处理计划的汇总整理工作。
第二条 矿井主要灾害的排查工作于每年12月15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排查,领导小组及成员参加,每年1月份前根据排查情况完成矿井主要灾害处理计划编制、审批和下发工作,由采掘副总工程师负责落实。
第三条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矿长)对本企业的主要灾害预防工作全面负责。
第四条 矿井主要灾害的分类:顶板、瓦斯、煤尘、自然发火、水害威胁、冲击矿压、地温。
第五条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编制工作的具体责任分工。
一、矿井内、外因火灾及矿井一通三防范围内的(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编制由矿通防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
二、矿井水灾范围内的(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由地测科长负责组织编制。
三、矿井顶板灾害范围内的(主要)灾害与处理计划由技术科长负责组织编制。
四、矿井机电提升运输范围内的(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由矿机电副总工程师负责编制。
五、矿井防冲击地压范围内的(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由矿防冲副总工程师负责编制。
以上编制工作,要于每年12月25日前编制完成,并汇总至技术科。
第六条 技术科负责各(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汇总工作,最终形成矿井(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审批下发工作。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下发后一月内,由各单位负责人与技术员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贯彻学习,由各单位自行组织考试。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为合格人员,成绩在80分以下视为考试不合格。对考试不合格人员处以100元的罚款,并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加倍处罚。由技术科长监督。
第七条 矿井主要灾害排查工作和矿井(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审批完成后,由技术科上报曲阜市经贸局、济宁市煤炭局及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西分局备案,不得隐瞒不报或谎报。
第八条 矿井主要灾害必须按矿井(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要求执行。
第九条 矿井主要灾害的预防或处理资金,从煤矿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专项费用中列支,由财务科长负责具体实施资金的落实工作,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第十条 对矿井的主要灾害应当排查出而未查出的,造成事故发生的,对分管领导及责任人按《条例》进行罚款,并记过、撤职直至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对排查出的主要灾害在矿井(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中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对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记过或撤职处分。由矿长执行。
第十二条 矿各科室、区队要认真组织学习,区队要将学习内容纳入职工培训学习计划中。
第十三条、《主要灾害预防计划》的修订:
在每季结束前15天,由矿总工程师根据矿井自然条件和采掘工程的变动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对下一季度可能出现的灾害情况进行排查,根据排查情况进行修改、补充。特殊情况下,如生产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或受冲击地压、火灾等影响较大时,要立即修订相应的主要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的内容。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计划通过修改下发后,各单位要重新进行学习贯彻,技术科进行抽查。严格按照本文第六条内容执行。
第十四条、编制、审批完的《星村煤矿矿井主要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由技术科负责存档保管。
6.煤矿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篇六
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针对矿井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瓦斯、煤尘、水灾、火灾、提升运输及顶板事故,制定本管理制度,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一、根据矿井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瓦斯、煤尘、水灾、火灾、提升运输及顶板事故,每年必须由矿总工程师组织通风、采掘、机电、地质、技术、安监等有关部门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上报集团公司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必须结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必须全文传达贯彻到每一名下井职工,使每一名下井职工都能学习了解计划内容,熟悉避灾路线和灾害处理方法,没有学习或考试不及格的职工,不准下井。
三、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对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完善。
7.煤矿重大灾害预防措施 篇七
平沟煤矿1958年建矿至今已有56年的开采历史。矿井建井之初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t/a, 1984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改扩建, 至1991年设计能力达到120万t/a, 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80万t/a。从建井至2014年底累计开采和损耗资源储量3209.7万t。
平沟煤矿目前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是采矿活动产生的地面沉陷、矸石堆放及矿坑水的排放等。所以, 平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将成为矿井生产活动中的重点工作。
1 矿山概况及地质环境背景
1.1 矿山概况
平沟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桌子山煤田卡布其矿区, 行政区划隶属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6°50'00″~106°57'00″;北纬:39°31'00″~39°37'00″, 东西最宽约2.52km, 南北长约6.4km, 面积15.6451km2。
矿区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东南约13km, 乌拉公路、乌拉铁路、临乌高速从矿区西侧通过, 距包兰铁路11km, 乌拉铁路支线为本矿铁路外运专线, 且有公路通至矿区, 交通十分方便。
1.2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2.1 自然地理
1.2.1. 1 气象
矿区属半沙漠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阳光辐射强烈, 日照丰富, 春季多风少雨, 夏季炎热短暂, 秋季多雨凉爽, 冬季寒冷漫长。一年四季干燥多风, 昼夜温差大, 最高气温达39.4℃, 最低气温-32.6℃ (一月份) , 年平均降水量247.7mm, 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 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 最大降雨量357.6mm, 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年蒸发量3132.1mm~3919.3mm, 平均3486.1mm。常年以西北风为主, 平均风速3.2m/s, 最大风速24m/s, 最大冻土深度1.50m。
1.2.1. 2 土壤和土地利用现状
矿区所在区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地表多砂质化、砾石化和有龟裂结皮, 土壤p H值在9.0-10.0左右, 呈强碱性反应, 土壤类型主要有棕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等。土壤层土质较粗, 多为砂土、沙壤土, 地表多沙砾化, 部分地段表层为较薄的吹砂覆盖, 土壤肥力差。
平沟煤矿土地利用现状以其他草地、裸地和采矿用地为主。
1.2.2 地形地貌
矿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低中山和沟谷, 总体地势呈东高西低。低中山主要分布于矿区的Ⅰ盘区和Ⅲ盘区, 地势陡峻;Ⅱ盘区以宽缓的沟谷为主, 地势相对较为平缓。
2 矿山采动造成地质环境灾害的评价
2.1 地面沉陷、地裂缝
平沟煤矿建矿至今分别开采9-1#、10#、14#、16-1#煤层, 开采顺序自上而下分层开采。矿井采煤顶板管理方法为自然垮落法, 采空区面积较大 (目前形成采空区面积340hm2) , 采空高度约2.5m~5.0m, 呈不规则状。
除发生地面塌陷外, 矿区主要地质灾害形态以地裂缝形式显现, 地裂缝长度一般在20m~70m之间, 宽3cm~50cm。
2.2 矿区荒漠化
平沟煤矿由于大面积和多煤层开采, 沟通或破坏了矿井主要含水层, 在矿井采掘中曾发生过2次突水事故, 分别为1986年3月29日和1986年6月21日, 均为底部奥灰出水, 初始水量分别为88.2m3/h、123m3/h。上述情况造成地面沉陷、地裂缝外, 加之矸石渣堆堆放及矿山“三废”的排放, 已经危害到矿区内及周边的植被, 导致植被枯萎、死亡。地表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 形成矿区土地荒漠化。
3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治理措施
3.1 治理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贯穿矿山开采的整个过程, 特别对于开采历史较长的矿山, 由于早期开采过程中, 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 因而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较多, 且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 因此, 在未来的接续生产阶段, 必须加强对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
(1) 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重点, 预防为主的原则。
(2) 执行以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3) 严格控制矿山采掘接续阶段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最大限度地维持或减弱矿区的地质环境破坏程度, 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
(4) 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特点, 对矿山破坏区及权属不明或灭失的采矿用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方案, 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 以最少投资实现高效的恢复治理效果为原则。
(5) 边开采边治理, 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确保施工人员和矿山生产人员的安全。
3.2 治理措施
3.2.1 目标
(1) 保护与恢复矿山地质环境, 使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防治,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降低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2) 加强后续矸石的合理堆放, 对已存在的矸石进行规范化管理与设计, 避免造成次生地质灾害; (3) 努力减少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 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4) 努力创建绿色矿山, 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2.2 治理工程及治理方法
3.2.2. 1 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
地面塌陷、地面裂缝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因矿区地形复杂, 高差变化大, 地表变形区常表现为错动型地面裂缝或塌陷台阶。
对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宜采用浅层平整法和排矸充填法进行处理。回填材料充分利用平沟煤矿排矸场风化稳定的矸石。
浅层平整法就是在塌陷不深或积水不多的地方 (3m以下) , 采取平整土地、修缮排灌系统的方法, 改善耕作条件, 恢复作物种植。
对沟谷出现的塌陷、裂缝, 当塌陷深度小于3m, 地裂缝宽度小于300mm的, 可就近取矸填埋、夯实。对出现的局部洼地, 因地势平整, 疏导过水通道。对损坏的草地, 适时补栽 (种) 。
3.2.2. 2 矸石堆治理
矸石是煤矿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由于历史原因, 平沟煤矿一直采用地面堆放的排放方法。随着资源开采量的加大, 平沟煤矿今后还会产生更多的煤矸石, 如果继续采用地面堆放的处理方式, 势必加剧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地资源的压覆、破坏。
对于平沟煤矿矸石堆的治理宜采用矸石综合利用和矸石堆覆土绿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矸石综合利用上已经总结出一系列科学、合理可行的路子, 例如矸石发电、矸石制砖等等。
矸石堆覆土绿化主要是针对历史上已经产生的矸石堆而采用的方法。对于已经稳固的矸石堆, 在其表面覆土压盖, 一是可以封堵有害气体外泄, 二是在覆土面可以种植草木绿化, 达到改善矿区环境的目的。
另外, 也要重视矸石堆边坡的处理。首先将矸石堆边坡按原有的台阶面进行削减, 削减坡度不大于40°, 并在台阶面上留设一定宽度 (一般不小于2m) 马道。马道内侧设置一条排水沟, 用以排除矸石堆的雨水, 马道平台之间设置竖向排水沟连通, 保证上部雨水顺利引至山底, 矸石场底部建浆砌片石环形排水沟, 将雨水引至沟谷排水系统中。其次, 在矸石堆坡面上也要覆土, 待稳固后植草, 可以起到加固边坡的作用。
3.2.2. 3 矿山荒漠化治理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含水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造成矿区水土流失, 植被受损, 形成土地荒漠化。
治理主要以黄土填坑植树的方法进行治理。当然, 林木成活需要水源, 这里矿井的废水即可发挥作用。在矿井废水排出井下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可浇灌林木。
4 结束语
随着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21世纪的能源结构将逐渐改变, 到本世纪中叶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但煤炭的绝对消费量有增无减。为了可持续发展, 要把能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煤炭作为能源的利用方式必须改变, 必须大力开发推广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 煤炭要通过洁净转化和定向转化变成优质能源和宝贵的化工产品, 煤化工将取代石油化工在21世纪得到蓬勃发展。煤炭的综合利用及其共 (伴) 生矿物、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煤炭综合利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煤转化和煤伴生矿物的利用。因此, 应大力发展煤气化、煤液化, 并加强石煤、煤矸石、煤共 (伴) 生矿物的利用。
8.煤矿重大灾害预防措施 篇八
关键词:娄底;开采沉降;滑坡;瓦斯爆炸;矿井突水
娄底市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享有“江南煤海”之美誉,约占湖南省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一,2011年全市煤矿开采企业全年产原煤1375.3 万吨,首次突破原煤销售产值百亿元大关,采煤业的持续发展,为娄底市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娄底市保留矿井248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对煤炭资源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娄底市多年来的粗放性、高强度开采、生态保护却未同步进行,导致生态破坏严重,打破了地质环境的原有平衡, 使地质环境所受影响和压力日渐明显, 环境保护和灾害的防治等有关问题愈加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其它环境问题[1]。煤矿地质环境灾害的多发性是制约娄底市经济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能有效地反映娄底市煤矿地质灾害特征、灾害的诱发因素及如何防治娄底市煤矿地质灾害, 是目前地质工作者较为突出的一个研究课题。
1 娄底市煤矿地质灾害类型
娄底煤矿地质条件复杂, 因此煤矿遭受的自然灾害种类也很多, 主要有开采沉陷地质灾害、滑坡、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矿井突水、采矿废弃物污染和水土流失等, 严重的危及到矿山正常生产和人民生活。
1.1 开采沉陷地质灾害
开采沉陷是指地下有用矿物采出后,开采区域周围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受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以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开裂、冒落等破坏现象。
在娄底丘陵山区,开采沉陷导致地表塌陷和裂缝,将诱发山体滑坡。而在村庄下方采煤,由于地面不均匀沉降,致使民房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倾斜,甚至倒塌,从而危及村庄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开采沉陷会破坏地下水源,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為了防止矿坑涌水而进行的顶、底板疏水,使顶、底板承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二是开采后采空区塌落,使上覆地层产生位移,产生导水裂隙,破坏各隔水层。据有关资料统计,娄底市因地下开采诱发的地面变形极为严重,截至2011 年底,全市共产生塌洞(坑)约15000 处(个),全市采煤塌陷地面积累计达到5200余亩,地裂缝22 条,地面沉降现象极为普遍。煤矿地面变形以冷水江、涟源及娄星地段最为集中,双峰、新化局部发育。据统计,冷水江市共有采空区17500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采空区地面塌陷有4000 多处,受损面积2900 公顷,造成1500 多栋房屋开裂,受灾人口达7000 余人[2-3]。
1.2 滑坡
煤矿的开采、矸石的堆放破坏了斜坡的原始平衡,是产生大量的滑坡、崩塌灾害的重要诱导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娄底市每年此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以数百万元计。如冷水江市城西南约1.5km 处的浪石滩滑坡,1987年以来,浪石滩之上的侯家岭山体向南东(资水河床) 缓慢运动。同时,伴生地陷裂形变滑坡后缘形成一条长约2000m,宽5~100m,可见深度5~12m的大规模地陷裂带;严重危及冷水江市的安全,并对数家大中型厂矿和湘黔铁路构成威胁。
地面的塌陷不仅破坏了城镇和乡村建筑物、交通和水利工程设施等,而且改变了土地条件及其资源价值,使得大面积的土地丧失使用性。如新化县温塘崩岩山1942 年由于采煤活动淘空坡脚,使斜坡失稳,悬崖崩落造成12 人死亡和20 间民房全毁;煤矿排放的废渣常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内,这些松散物质在暴雨诱发下,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煤矿开采引起的塌陷区改变了区域的地表水系格局,破坏地表覆盖和山体,加剧水土流失,大量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坡面山体,裸露和松动的土壤、岩屑极易遭受侵蚀,因此造成的土地破坏、农田被压、河流淤塞和交通受阻等问题突出。全市各类煤矿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约10667 公顷,水土流失总量约64 万m3,其中农地流失占28%,林草荒地占72%。
1.3 瓦斯爆炸与瓦斯突出
煤矿瓦斯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从煤层或围岩中涌出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沼气。瓦斯爆炸是一定浓度的沼气在引火源的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井巷、设备的严重破坏,并会扬起煤尘,形成连续爆炸,随之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引发人员的继续伤亡,是煤矿事故中破坏性很强的重大灾害事故,如娄底市1993年晏家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2人,巷道摧毁严重,现场惨不忍睹。
另外娄底市保留248对矿井中,突出矿井128对,占矿井总数51.6%,灾害非常严重,可以说瓦斯突出事故娄底市煤矿“第一杀手”,如2005年资江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40多人,突出煤量达1000多吨。随着娄底市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采掘强度的加大,突出灾害程度越来越大。无论是从经济上看,还是从人民的人身安全来看,瓦斯灾害的防治都是刻不容缓的[4]。
1.4 矿井突水
煤矿突水事件在煤矿生产中也是常见的, 并且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具有来势迅猛、瞬时涌水量大、损失巨大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娄底市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问题之一。如2008年冷水江市金胜煤矿突发涌水,死亡6人,事故非常惨重;另外娄底市晏家铺矿区一些煤矿井下存在大量溶洞水,且矿井大都是带压开采,严重制约煤矿安全发展。
1.5 其他灾害
煤矿生产中的大量废弃物,如煤矸石、矿井废水的排放等也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有抽放瓦斯、燃烟煤气和烟尘污染等对井筒破裂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煤矿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各不相同, 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如开采深度的增加, 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底鼓; 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 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乱挖乱采等, 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 有的煤矿片面追求利润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 摈弃常规, 如开采保安煤柱、求近避远, 结果会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
nlc202309010801
2 预防对策
2.1 高度认识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关系,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关爱职工生命的理念,真正把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逐步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2.2 加强查明矿区地质状况预防
地质状况是产生各种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人类采掘活动使致灾速度加快,致灾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应查明煤矿区内新构造运动性质、特点及活动程度,寻找出活動构造或不稳定的复活断裂,分析、认识各种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分布规律,合理规划煤矿区工程活动。认真开展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按地质灾害类型谋划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做好灾害预测,制定防治方案,切实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2.3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
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地质灾害时空域演变信息、诱发因素等,最大程度地获取连续的空间变形数据,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监测仪器、时空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监测技术日趋成熟,设备精度、设备性能都具有很高的水平,而地质灾害的位移监测方法均可进行毫米级监测,高精度位移监测方法可以实现0.1mm精度。监测的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三维立体化。由于采用了多种有效方法结合对比检核,以及从空中、地面到灾害体深部的立体化监测网络,使得综合判别能力加强,对促进煤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
2.4 加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预防
矿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是相当严重的, 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使开采沉陷地质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达到预防减灾的目的。矿区开采沉陷分布规律与许多地质采矿因素有关, 如煤层倾角、开采厚度、开采深度、采区尺寸、采煤方法、松散层厚度等。不同矿区的地质采矿条件往往差异较大, 开采沉陷分布规律亦有区别。因此, 各矿区应积极进行开采沉陷预测预报,在已开采区域科学布设地表移动观测站, 定期、重复地测定观测路线在不同时期内空间位置的变化,并对观测数据及时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所在矿区开采沉陷导致地表移动和变形的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的规律, 从而有效地预计、预报开采区域的地面塌陷状况及设施的破坏程度。根据待采区域开采沉陷预计数据及其破坏程度,可综合采用减缓地表沉降技术来减轻地表下沉和破坏。减轻地表下沉的有效开采技术主要有大条带协调式全采法、冒落条带法、充填条带法、水砂充填法等, 同时地表有建筑物的可辅以地面建筑物维修加固。
随着矿区煤炭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塌陷、破坏的土地日益增多,矿区土地的大面积塌陷,不但给矿区带来严重的环境灾害,而且使农田荒芜,农民少地或无地,因此必须对采煤塌陷区域进行全面治理。治理时应根据现场的塌陷状况及当地的自然生产条件对塌陷区域进行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治理措施。
2.5 加强瓦斯爆炸与瓦斯突出预防
为了防止瓦斯聚集引起的爆炸,首先要加强通风管理,增加有效风量,“以风定产”,降低瓦斯浓度,避免其达到某一浓度时引起的爆炸,各采区和各工作面都应该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瓦斯检查制度,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对于井下使用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还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对于瓦斯突出的预防,矿井要严格执行“煤与瓦斯防治突出管理规定”,加强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优先开采保护层,强化“预测预报、抽采达标、管理有效”的瓦斯防治体系。
2.6 加强矿井水害预防
矿井水害主要指的是矿井涌水和老空透水,是煤矿重要的灾害之一,不容忽视。因此对其预防要做到详细调查、充分准备、细心观察、坚决处理。首先要对井田周围的老窑及采空区进行详细的调查,将获得的开采范围、积水量、警戒线等数据准确地标注在图纸上;其次要注意出水的征兆,当发现煤层发暗发潮、工作面温度降低、巷道出现雾气等出水征兆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转移工作人员;第三在对井筒的位置选择上要避开河床及受洪水影响的地段,为了防止河流及洪水灌入井下,要在工业广场设置挡水墙、构筑防洪沟等设施。
3 结束语
煤炭作为娄底市的主要能源,随着娄底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需要,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煤炭资源的开采向深一步发展,由此带来的地质灾害也将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煤矿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防治,保证娄底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梅,曾勇. 矿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2005,18(3):29-32.
[2]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Z]. 2000.2.24.
[3] 殷国华.娄底市煤矿开采生态环境影响与恢复治理研究[J].北方环境,2011,23(5):149-154.
[4] 郑颖平,赵志根.浅析煤矿地质灾害的经济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05(8):243- 244.
[5] 韩子夜,薛星桥.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3):138- 141.
【煤矿重大灾害预防措施】推荐阅读: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有哪些09-17
化工厂重大事故及灾害应急处理预案08-20
煤矿顶板灾害的防治07-19
煤矿地质灾害演练方案08-10
重大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救援预案10-09
防止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安全措施07-07
重大危险源治理措施及应急预案10-15
煤矿规程(措施煤矿)管理制度06-22
煤矿节能措施07-21
煤矿放炮防范措施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