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

2024-06-16

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通用10篇)

1.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 篇一

篇一: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作为一名德育导师,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全面健康的状态下快乐的成长,使得他们更好的提高能力水平,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我时常想,对那些学习不好,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和耐心,和学生“以心换心”,才能成为学生可尊敬的严师、可信赖的长辈、可倾心结交的益友。

学校实行导师制后,在本学期我承担了两个班共十名学生的“双成”德育导师。高二(3)班的五名学生,她们是***、***、**、***、**同学和高二(7)的**、**、***、**、***五名学生。他(她)们中间有表现较好的,爱学习刻苦用功的。但更有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经常讲话,做小动作,影响老师讲课同学们听讲学习的;有课堂上根本就不听讲,爬在课桌上睡大觉的;有课后大声喧哗,影响同学休息的;有作业要么不做,要么抄袭,学习成绩很差的;有行为习惯很不好,爱上网夜不归宿,中午不午休去泡网吧的;有有事外出不跟老师请假很随便,心中根本没有纪律意识的;有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屡教不改的;而且还有有时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少年结交的。我想,所谓的后进生并非天生如此,他(她)们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应该也是有其原因的。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对他(她)们的家庭作一番情况了解。他(她)们有的父母不在家而在外面打工根本没时间管教;有的父母在家看其学习不上进,又有要变坏的苗头,恨铁不成钢,而又没有好的办法,非打即骂,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形成了较强的逆反心理。所以我觉得导致他(她)们行为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缺少关爱。接着,我就接连分别多次找他(她)们谈话、沟通并示以关心爱护之情。通过与他(她)们的反复交谈、沟通,发现他(她)们行为偏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尚不够成熟,脑子里的有些想法非常简单,有时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从不计后果,而且他(她)们的自信心不足,所以会导致屡教屡犯的情况出现。另外,对于他(她)们中间有的同学放学后或课间的去向,我也作了细心观察,发现他(她)们行为偏差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学校以外的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和其他班级的后进生及一些不良学生的过多接触,受到他们的鼓动影响,容易出格而违反校规校纪。

经过努力和深入分析,在终于找到了他(她)们原因所在之后,我就思考,如何来做进一步的转化工作?这也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要想浪子回头,除了要对症下药,还要慢慢来、一步一步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所有的力量当中,父母亲情的力量是最大的,也是无穷的。我工作的第一步,是立即与他父母取得联系,一是要求他们要改变原来非打即骂的教育方法,不要再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的程度。同时希望他们能多抽出时间了解他的想法,父母要经常与自己的孩子多联系多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要多体贴和关心他(她)们,在此基础上矫正他(她)们的不良想法和严加管制他(她)们的一些不良行为。经过与家长的多次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其次,在学校里我联合其他任课教师,不间断地与他(她)们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他(她)们的内心动向,以便有针对性的给与他(她)们各方面的关心、鼓励和帮助。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是以诚心赢得他(她)们的信任。

为了获得他(她)们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有的态度极为冷淡,硬着头颈对我爱理不理。次数多了,有的态度开始缓和下来,有的流出了委屈的泪水。随着交谈的次数的增多,与老师的距离开始拉近,也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了,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注意力集中了,学习也认真了。二是以爱心抚慰他(她)们的心灵。

青春期的学生面临着由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灵的迷茫,我们德育导师应该积极主动的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他(她)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就时刻关注着他(她)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各科的课代表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他(她)们完成作业;生活上,尽可能的多关心和帮助他(她)们;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他(她)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其回答;在其它活动中,尽可能的发挥他(她)们的优势,让其尽情表现,以增强其自信心。这样,在让他(她)们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也使他(她)们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三是以关心激发他(她)们的热情在多次和他(她)们的谈话中,发现他(她)们很富有理想。他(她)们都希望自己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如果以他(她)们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他(她)们促膝谈心。提醒他(她)们现在应该把握好时机,彻底改变陋习;树立信心,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使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就一定能如己所愿实现理想。接着我又帮助他(她)们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各科学习时间,专时专用,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其他任课老师也纷纷给他(她)们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很快,他(她)们上课能认真听了,作业也基本能完成了,学习劲头也在慢慢上升了,学习成绩渐渐提高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会进一步结合高中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篇二:德育导师工作总结

德育导师工作总结 尹建军

一学期来,我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 完成本学期的德育导师工作,在学习上,细致的关心他们,更多的在生活上了解、帮助他们。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满爱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不断地与“问题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于是我调整心态,对他们正确定位,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少一些要求和奢望,多一些耐心和表扬,少一些生气和批评。没有爱生的意识,就不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就不会去了解学生,更谈不上什么理解,也就无所谓德育。只有装着一颗爱心,你才会去发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们上进,去指导他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才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达到教学、生活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与沟通。才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意境与教学效果。也才会发现他们是如此可爱,并不难教,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就这么简单。

影响学生最大的应是生活中的关爱,关注天气变化时的着装,关注日常的饮食,关注平时学生情绪的变化,关注学生的行为异常与否。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或许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学生可能意味着一片阳光,一股春风,意味着鼓励、赞赏,意味着爱。如曾文杰,是古城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九岁时母亲离开了他,至今不曾谋面。瘦弱的身躯,脏脏的衣裤,不禁惹人怜爱。生活上,我就象妈妈一样关心他,经常邀他一起吃午餐,借此契机,教导他如何吃好早餐,洗澡,科学饮食,支配零花钱等。

二、平静度过青春期,心理帮助不可少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长如临大敌。初一

(4)班的苏英敏的家长的反应就是这样,以致与孩子的沟通出现危机。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所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在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孩子们选择老师做朋友,让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而这一切都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们需要帮助。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让他们觉得难办。孩子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老师、同学时常发生冲突;被批评了,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和老师沟通。他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会遇到不顺心、被冤枉、被欺负的事情。事情就突然发生了,然后就那样结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恼、不平、羞辱,却没有机会还击、发泄、甚至没有地方讲理去,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获得家长的帮助,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安全的。但是,据我们了解,孩子的年龄越大,拒绝家长帮助的越多。经验告诉他们,成人是不可靠的。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在长大,他们需要的是平等(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的)、有效(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具体(不是空话)的帮助。要做好问题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件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关注和耐心的关怀。就此,我做的远远不够。学期结束了,德育工作还要继续,我会一如既往的关注他们。篇三:教师个人德育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德育工作总结

一、践行师德。

一个学期以来,我能按照自己制定的德育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注意自己的师德形象,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勇于创新。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有效地促进了自身师德品质的养成。

2、参与实践,总结经验。我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3、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我也是这样做的。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了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二、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1、用心关怀,渗透德育。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在这学期中我重点去了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深入人心的情感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加强规范学习,渗透德育。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渗透德育。教师还应当是一位优秀品德的播种者。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学生的品德层次才会在我们的教育下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于学生,面对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我注意根据他们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比如,我班的郭钦欣同学,在开学初他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方法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针对他存在的某些消极的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问题,给予了个别指导,目前来看他已经进步好多了。我还和家长及时联系,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关注学生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帮助家长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2.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 篇二

目前辅导员、班主任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上最前沿的基层指挥员, 在角色定位上辅导员与班主任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职责上。高职院校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为:班风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学习指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学生成长成才规划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

而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和班主任侧重点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团学活动与组织建设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学生事务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就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不尽如人意之处

就班主任队伍建设而言, 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 管理层面的乏力

(1) 缺乏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条例。班主任的职业行为缺乏必要的规范、考核和评价。 (2) 对班主任工作的投入不足。这与班主任工作的工作量大、耗时、费心、要求技巧高不成正比。 (3) 对班主任的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班主任在老师学生心目中工作安排调整不够正规, 随意性大, 流动性大。 (4) 班主任的工作缺乏竞争激励机制。这就导致有些班主任工作目标不明确, 工作热情难持久, 很多班主任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职业外的行为上。

(二) 观念上的错位

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辛苦, 又没有合理的回报, 同时也有部分老师过分关心学生, 变成学生的“保姆”, 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在跟学生有关的事务性工作上, 而忽视了在方法、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 班主任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在认识上, 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 一些班主任把个人的利益和实惠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认为当班主任白干活、瞎搭工, 有时间不如做做第二职业, 额外搞一搞科研。加上班主任责任又大, 不少教师都找种种藉口推脱班主任工作。在能力上, 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没有清晰的认识, 对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工作中遇到挫折和棘手问题, 就容易手忙脚乱和束手无策。

从职业化的视角来看, 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1. 辅导员职业意识薄弱。

辅导员的的工作任务繁重而琐碎, 更多地扮演着“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的角色, 在工作上虽然投入很多精力, 但工作成效往往不明显, 不仅感到精力分散, 疲于奔命, 难以继续提升自己, 也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进行认真调研和系统分析, 更难以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对职业使命的认知出现偏差, 职业角色人格不够完善, 自我意识消极。

2. 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狭小。

即使有人愿意应聘辅导员岗位, 终极动机也不是从事学生思想工作, 是想以此为跳板进入高职院校后再改行。现有辅导员专业背景和学科背景多样化, 由于流动性的增强, 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影响着辅导员职业通用能力的发展和进一步提升。

3. 辅导员职业化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在辅导员任用方式上, 有的高职院校缺乏一整套选拔评价标准, 忽视对辅导员能力、素养、业绩和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在对辅导员的激励制度上, 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 忽视了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效能, 抑制了他们对工作的创造热情。在辅导员使用与培养上, 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 培训工作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和专业目标, 并且重学历教育轻专业技能培训。

三、完善健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举措———推行德育导师制

(一) 德育导师制的内涵及职责

德育导师制是将学校的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分配到所有任课教师身上,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既管教又管导, 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的教师群体。

德育导师制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通过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 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通过疏导、指导、辅导的平等交流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德育导师制的特点在于充分突出了“二个需要”与“四个结合”。“二个需要”即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四个结合”即把教育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把教育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实现教育的生活化、人文化;把教育和体验结合起来, 实现教育的亲人化、生动化;把教育和自主创造结合起来, 实现教育的创新化、特色化。

(二) 实行德育导师制的现实意义

(1) 德育导师制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德育导师在思想上引领, 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帮助、心理上疏导, 使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向更加明确, 使学生做人做事、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和锻炼。

(2) 德育导师制拓宽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了高校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效地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专业教师与班主任、辅导员各自为政的现象。

(3) 德育导师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变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为双向交流, 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了。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又融入了亲情, 进行换位思考, 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

(4) 德育导师制为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德育导师不仅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 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 而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 是把学生塑造成新型人才的“工程师”。

四、形成高校德育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协作管理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 作为学生管理的三大主体, 德育导师制与辅导员工作、班主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只有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工作的三者协作管理机制, 才能达到“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目的, 才能达到提升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效果。

1.明确目标。德育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 目标是一样的, 只是途径不同而已。

2.各司其职。辅导员从年级着眼,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宏观的协调管理。班主任从班级入手, 以学生为单位, 与其深入沟通、交流,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德育导师使每个学生能够感受全方位的关怀, 使学生在各方面不断成长, 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3.相互补充。班主任可以直接为学生进行专业性的辅导和指导;辅导员工作主要负责思想、政治、纪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德育导师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 使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得到增强。

4.定期交流。建立德育导师、班主任与辅导员定期交流制度, 充分发挥“点线”作用, 共同努力, 发挥合力。对于班级情况, 就教学与思想加强交流, 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 便于针对每个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之, 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 在社会快速发展、价值观念多元化、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今天, 德育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必须认清形势, 转变观念, 在管理职责上进行科学的协作,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开创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友放.网络时代高职德育应突出“三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7) .

[2]勾友.略谈德育导师制实现了教学与德育高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2) .

[3]蔡锦峰.高职院校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8) .

3.德育导师工作总结 篇三

辅导教师:田亚君

本学期我导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赵楠

。通过各方面了解到,他的性格比较内向,但是他的行为不规范,学习有很多缺点,学习成绩也不太稳定。他的自制力较差,比较贪玩,很懒惰,回家作业很多次没完成,学习成绩落后。虽然经过多次劝导,多次语重心长地劝说,多次和家长交流沟通,一学期下来,成绩和习惯都没有明显地改进。

他是走读生,离学校不远。我多次专门去他家里家访过。他家是个体户,家庭条件较好,且时独生子,家庭也很和睦,对孩子表面上也很重视。但是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面对一年级学生的作业,只能督促不能辅导。父亲不管理,母亲管理也没有方法,没有威信,所以在家里,他基本就是真空的状态,没有约束,加上自己的不自觉,造成家庭作业经常没完成,也在情理之中。

面对这样的学生,没有一定的耐心是教不好的。我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引导。正面的绝不放过他任何闪光点,反面也没有忘记提点他,包括适当的批评和督导,有时候下意识地和他开玩笑,重要的是让他知道当老师的是希望他进步的是希望他好的。有一次他上课游戏时轮到他表演了,四个小组各一个人,他是小组代表。他竟然一腔不走地唱下来一首没学过的歌曲。我们全班都不由自主地为他鼓掌,都惊讶于他的通顺演唱。也许此次表演这么好是巧合,是他在没有精心准备下的表现。但是我牢牢抓住这次机会肯定了他。在后来的音乐课堂上,他确实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了,举手也好,听课也罢,小动作即便做也只是一个无意识的动作,其他学科的老师也表示说他有长进了。

通过一个学期多的导师工作,我发现他的进步还是很大的,学习成绩有进步,思想和言行也有了一定的改进,我自己也获得了一些工作体会:

一、必要时进行家访活动。

一般我们都是通过电话了解家长了解学生的,但是必要的时候确实应该去学生家里家访,了解更真切的学生在家表现。要想学生进行转化,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所以首先是和家长取得联系,介绍工作,通过电话联系、家访、来校等方式,每月与家长联系定期交流学生在校情况,指出优点、缺点。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等状况这样做到互通信息,全方位的了解学生,这是帮助学生转化的基础。

二、课余课内扬长避短地开展教育。

作为辅导老师,应该参与部分班级的管理,要想“导”好学生,最主要的是落实在课堂。作为音乐老师首先是要在课堂上对所“导”的学生要“关心”,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让学生愿意让你导,就先要让他喜欢听你的课,喜欢你这一学科,与你之间没有隔阂感。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和表现,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师生感情,缩短心理距离,以情动人,适时引导,这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三、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他。

除了课堂关注外,课外要利用一切机会关注学生,语文学科作业每天都有,可以利用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再加上是班主任,接触的机会就更多可,要让他感觉到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他。对学生的关注要持之以恒,对做得好的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当然对做得不好的也要及时批评,并督促改正,要有耐心,不要怕反复,作为老师要有一股韧劲,要有恒心。要在老师的期待中让学生学会自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充满希望。要在老师的尊重中让学获得自尊。尊重人是教育的第一要义,只有尊重受教育者才能教育人。让学生获得自尊,也就懂得尊重别人。要在惩罚中让学生领悟责任。

4.德育导师工作总结 篇四

一、学生状况总结

谢贤晓:原09数2班级学生,上学期由于屡犯校规,留校试读。本学期表现总体良好,无较大违纪行为。由于该生与我是同一地方的人,并且本学期他又学习数控车床,因此接触机会较多。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与沟通,存在必须的小毛病,但是较上个学期而言进步十分大,基本能够做到完成老师布置的份内工作(如:寝室教室值日等)。并且在此基础上,该生用心参加班级活动,在本学期的校友回访主题班会上,该生担任班级的领唱(阳光总在风雨后),为主题班会推向高潮。

金晓军:总体而言表现能够,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出现过几次违纪行为,包括抽烟和在寝室不服从教官管理。经过多次教育,其中有一次在上课期间我带领他到寝室向教官道歉,进步比较大。在车间学习数控车技能时也相当认真。但是,该学生需要长期持续给予关注,因为自制力不够。

叶继怀:开学时该学生被任命为班级班长。经过一个月试用后,被班级同学从班长的位置上“选”了下来。这么一次经历在开学后的一两个月中对其影响较大,情绪波动明显。之后,我多次找他聊天,并且当他顶撞教官不服从管理是,我当着他的面在教官前面夸他是一个值得我放心的学生后,信任换来了他的进步。个性是期中考试后,该学生的个方面表现明显平稳,在寝室里也能起到寝室长的作用,寝室的各方面也进步不少。在本学期的校友回访主题班会上,该生还担任了主持人的主角。

林子进:一个开朗乐观的男生。但是,与开朗与乐观相对应的就是平时课堂上喜欢说话,晚上睡觉喜欢聊天,偶尔寝室值日还走神。总体表现能够,但是需要持续关注。

郭昌亮:班级公认最为滑头的男生。平时犯了错误无论哪位老师跟他说,他总是笑,也能虚心理解批评,但是“永远”改不了毛病。曾2次抽烟被抓现形,包括一次在教室走廊附近。期中考试前后,该生透过征兵体检,中途参军。

吴兴隆、陈彪、陈德锋、何调周等:各方面表现良好,其中陈德锋与何调周两位学生期中考试名列班级前五,预计在期末考试中也将有较好的表现。总的来看,这借个学生偶有小毛病也是无心之过并且能够主动寻找老师并解决。

二、主要工作总结

本着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思想,本学期我在担任德育导师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1、协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常规管理

根据学校德育导师制的要求,我尽自己的可能做到平时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出操、去寝室等。除此,本学期我还先后协助过班主任开常规班会、开主题班会、进行班级寝室评比、带领学生外出活动等。

2、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由于我平时住在学校,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一般学生会想到我。我在自己能够的潜力方位内尽量帮忙学生。如,前几个星期吴兴隆同学由于路滑,以不留神撞了寝室玻璃,导致玻璃开裂。由于学生害怕学校处分,不敢告诉寝室管理员。于是他找到我,我给他做了分析,最后他自己主动去说明,顺利解决了原本他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3、处理违纪学生

中职学生的违纪在所难免。作为德育导师我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在自己潜力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处理,促成学生认识错误并不断改正。如本学期上半学期多例学生在寝室抽烟或者顶撞教官,在我得知状况的下,我主动插手解决,效果良好。下半个学期,学生进步明显,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4、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老师,我深知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当他们的学习不感兴趣的时候,他们会有剩余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于是,我借助自己是数控专业课老师的身份,在数控车间、在教室用心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对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中去,热爱专业。一个学期下来,效果良好。如谢贤晓本学期的数车学习较其它课程要认真,并且能够主动与金晓军探讨(他们两人一台数控车床)。

5.德育导师工作总结 篇五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学校和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负责。即使这个孩子身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学校和教师也不能轻易放弃他。学生是人,问题学生也是人,教育好了照样是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连垃圾都不能随意丢弃,何况是人!一个学生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或许只是150;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或许只是15000;但对于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个孩子就是100%。

教育学生绝不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学校进取推行的导师制,就是要让教师人人做学生的成长导师,让学生人人受到应有的关爱。在全员育人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首先,爱就是了解。爱就是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景、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学生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基于此种认识,自我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如: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进行谈心等。对于学生的具体情景作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其次,我认为爱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帮忙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意理解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师爱要公平、全面,“金凤凰”要爱,“丑小鸭”亦同样需要爱。在这一点上,自我深有体会。

第三爱就是尊重。虽然教师与学生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一样地位,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理解学生要从他们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想法,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仅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细心里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靠感、信任感。

6.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 篇六

1 高职院校在德育引导方面存在缺陷

(1)高职院校德育引导内容空泛。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对当代学生思想观念形成强烈冲击,同时学校的德育工作发展却相对滞后,无法紧跟形势发展,引导内容比较空泛,大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小到学生日常行为守则,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内在逻辑性,让学生难以从实际予以把握。

(2)高职院校德育引导轻实践体验。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内容轻实践体验,作用不理想。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高职院校多采取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题材的书刊、影视作品对历史人物或是事件描述展开,加之很多作品比较老,难符合当前学生的爱好兴趣,更缺乏现实体会,回到当下便没有了实际的指导力。

(3)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重视理想,但脱离实际。高等教育德育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强调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境界。但在社会思潮多元化及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社会文化中,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倍感困惑,对思政教师授课内容会认为是假、大、空,并出现反感情绪,最终难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2 企业导师在德育引导方面的独特优势

(1)丰富的企业文化资源。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现代企业十分重视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强调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纪律观念等,通过企业导师制度可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高职德育教育,强化学生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危机意识等,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熏陶,领悟职业职责。例如我院在学生宿舍管理中执行企业“6S”管理模式收到良好成效,营策专业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利用学院创业街进行自主创业,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进行经营活动,培养学生市场意识,提升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职业道德认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我院聘请的企业导师是公司高管、技术精英及劳动模范等优秀企业代表,他们既是企业的佼佼者,也是给学生树立职业道德的标杆。我院每年开学都由企业导师王建兴先生为新生举办“成人礼”系列讲座,树立学生成人担责的优良传统;邀请法律专家、企业导师万建红女士为学生开办普法教育讲座,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企业导师刘明常经常为学生开办企业文化及专业知识专题讲座。这些都是积极塑造学生价值观最有效的德育大讲堂。

(3)社会责任的实践体验。企业导师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体验机会,是学校德育教育最有效的补充。我院财务专业企业导师姜金娣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社区看望孤寡老人;谢剑先生带领学生开展“网络雄鹰反诈骗”行动,得到社会民众一致好评,也让学生感触颇深;电商专业企业导师刘劲草带领学生参观中华孝道园,聆听孝文化讲座,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企业导师们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充满社会责任体现的活动,给了学生最为直接的德育实践体验,这种方式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4)个人长处的模范引领作用。企业导师除了是企业的高管、技术精英外,他们也有自己的特长。我院聘请的企业导师在国学、茶道、礼仪方面各有所长,35人中有一半以上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我院也结合企业导师所长为学生开设茶道培训、求职礼仪培训、国学经典诵读、心理沙盘等活动。在活动中,企业导师所表现出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有积极影响。

3 企业导师在德育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存在部分有宗教信仰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导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及授课过程中,存在向学生讲授佛家、道家及玄学等理论,对学生正处于成长期的价值观、人生观容易造成影响,且易让学生形成宗教信仰,不利于学校正常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德育引导。

(2)存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企业导师久经商场,身上难免沾染少量不良的社会风气。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部分导师会向学生讲授厚黑学等负面知识。此外也存在把商场不良风气当做成功案例来讲解等问题,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都非常不利。

(3)存在过于功利及成功学等错误导向。由于受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影响,企业导师在引导过程中只重视对实用知识讲解,传授过程也比较功利。以挣钱为目的,向学生灌输成功学中的观念,容易滋长学生为求名利而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思想。

4 如何优化企业导师在德育引导机制建设

(1)实行讲座内容预审制度。对企业导师讲座的内容进行把控,讲座前收集企业导师的讲稿、幻灯片、图片等材料进行审核,确保讲座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符合当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需要。

(2)校内教师结对跟进制度。企业导师在校内实行兼职授课的,由学院指派一名教师结对,对上课模式、授课标准、授课计划等方面进行结对指导,同时采用跟班听课模式,对企业导师授课内容进行把握,课下积极协调跟进,防止授课内容出现偏差。

(3)健全企业导师德育引导调控机制。优化德育引导的运转,以质量管理机制、反馈调节机制和评估指导机制为框架,对企业导师的德育活动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保证德育的正确方向,保证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总之,企业导师德育引导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需要积极探索发展,从而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德育工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小斌.高校院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与教育,2014(14):69-70.

[2]王之东.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9(6):108-109.

7.德育导师工作总结8 篇七

本学期,根据王育琨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教育策略,通过一学期的辅导,虽然还没有特别巨大的改变,但是他在自己的一些问题上都有所进步,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协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常规管理

根据学校德育导师制的要求,我尽自己的可能做到平时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出操、去寝室等。除此,本学期我还先后协助过班主任开常规班会、开主题班会、进行班级寝室评比、带领学生外出活动等。

二、课余课内扬长避短地开展教育。

作为一名德育导师,要做的工作要艰巨一些,因为我们面临的是特殊家庭子女中的难以管教的孩子自。要想“导”好这些学生,最主要的是落实在课堂要在课堂上对所“导”的学生要“关心”,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让学生愿意让你导,就先要让他喜欢听你的课,喜欢你这一学科,与你之间没有隔阂感。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叫他起来回答问题,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师生感情,缩短心理距离,以情动人,适时引导,这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三、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他。

除了课堂关注外,课外要利用一切机会关注学生,要让他感觉到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他。对学生的关注要持之以恒,对做得好的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当然对做得不好的也要及时批评,并督促改正,要有耐心,不要怕反复,作为老师要有一股韧劲,要有恒心。要在老师的期待中让学生学会自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充满希望。要在老师的尊重中让学获得自尊。尊重人是教育的第一要义,只有尊重受教育者才能教育人。让学生获得自尊,也就懂得尊重别人。要在惩罚中让学生领悟责任。

四、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

王育琨其实还是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我主动给他微笑,让他感受到我的真诚,找他谈心,了解他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了解他de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五、争取差生家长的配合:

8.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篇八

吴芳

学校推行“德育导师制”,我成为了我们班王浩同学的“德育导师”,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和实践,师生教学相得益彰,结对的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王浩的父母在工地工作,工作又比较忙,跟孩子缺少沟通,碰到问题也总是实行棍棒政策,在学习上,他的数学成绩还算可以,但其他学科的成绩都比较差,作业写得字迹潦草,总是拖拖拉拉,迟交作业或乱做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且有偷看同学作业的习惯,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

针对他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耐心地跟他谈心,并与其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学习安排,生活情况,及在家的各方面的表现。

为了获得他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态度有点畏缩,次数多了,关系开始融洽起来。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与我的距离开始拉近,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注意力集中了,作业也认真了,不抄袭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能跑过来问我了。

作为德育导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孩子,特别是后进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就时刻关注着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优秀生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他完成作业;生活上,尽可能的多关心和帮助他;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其回答;在其它活动中,尽可能的发挥他的优势,让其尽情表现,以增强其自信心。这样,也使他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通过这一对一的教育,我发现其实很多后进生内心都是非常想学好的。只是没有办法通过自已的力量去改正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老师越是批评,他们就越觉得自已做不到,作为老师,重要的是耐心与责任心。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

在不断地与“问题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于是我调整心态,对他正确定位,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少一些要求和奢望,多一些耐心和表扬,少一些生气和批评。没有爱生的意识,就不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就不会去了解学生,更谈不上什么理解,也就无所谓德育。只有装着一颗爱心,你才会去发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上进,去指导他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才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达到教学、生活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与沟通。才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意境与教学效果。也才会发现他们是如此可爱,并不难教,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就这么简单。

9.德育导师学期工作总结 篇九

一、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内涵

德育导师制是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和谐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通过导师与迫切需要关心指导的学生建立一定的联系, 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的德育模式。按照“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原则上每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动的“导学”关系,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通过学习辅导、生活指导、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以整体性和一贯性原则, 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 建立受导学生成长档案袋, 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 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具体来说, 其内涵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德育导师制的工作性质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生为本”的理念出发, 尊重差异, 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来关心帮助学生, 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全面的发展。

比如, 班上有的学生平日学习很努力、学习态度各方面也都很好, 但是心理素质方面的薄弱导致这些学生在考试中不能正常地发挥出水平。对这样的学生德育导师就要有效地从心理素质方面来帮助他们, 以提升其心理素质, 提升综合素养。

2. 德育导师制的工作内容

担任德育导师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德育导师要根据自己对学生全面了解的整体情况, 结合师生双方的个性、兴趣、特长、爱好, 尊重师生双方的意愿, 对受导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方法、心理成长、生活情感、特长培养等方面予以关注与培育。

比如针对一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浓厚兴趣, 让数学教师担任这些学生的德育导师, 这样有助于发扬学生的长处和优势, 也有助于有着共同爱好的师生走到一起, 缩短师生心灵距离, 更好地实施德育导师制。

3. 德育导师制的工作原则

德育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全面贯彻的育人原则, 最终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各个德育小组都为学生建立了德育档案, 将导师与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与安排, 学校的德育工作人员定期监督并展开指导。

二、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特点

1. 发展优先, 综合提升

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指向, 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 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德育导师要亲力亲为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 应跟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络, 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性格等方面的情况, 再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发展目标, 其中要注意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2. 个性引导, 明确目标

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 开展个别化的教育,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尊重个性的同时, 也要明晰具体目标, 对其进行全面的引入和指导。

3. 人性发展, 关怀为本

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人格, 真诚关爱受导学生, 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实施德育工作的最佳前提。传统的德育工作带着太多生硬、死板的正面宣传, 学生听了会厌倦, 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灵活的德育引导方式, 从“以生为本”的理念出发, 真正做到关怀学生、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4. 尊重学生, 渐进导向

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德育导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陪伴学生的成长, 为学生建立具体的德育工作发展档案, 采用渐进的方式, 逐步引导学生发展。

5. 保密原则, 师生共进

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 要尊重受导学生的个人隐私。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 有些德育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往往采用直接甚至粗暴的办法, 这样不仅伤及了学生的自尊心, 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推行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 要求教师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这是师生形成亦师亦友关系的重要保障。在师生共进的和谐关系中, 教师与学生才能共同发展, 即教师能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工作策略, 学生能够不断取得进步。

三、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价值研究

通过“德育导师制”课题的研究以及两年多来德育导师制的实践, 我们发现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挖掘资源优势

中小学在推行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 为满足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帮助的需要, 选择一批教学水平高、乐于奉献、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的教师, 或能贴近学生、与学生没有代沟的年轻教师,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样的选拔充分挖掘了学校的资源优势, 也让一些教师除去日常教学活动之外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让师生有了更多互相接触的机会。

2. 培养多面人才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 德育工作基本上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 或者是学校负责德育工作者的事。推行德育导师制以后, 德育工作已经不仅仅是某个或者几个教师的事情, 而是所有一线教师的事情, 改变了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 形成了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而且不少教师有着自己某些方面的优势, 这些优势满足了某些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所以在推行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 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 这为培养学生成为多面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改变传统教学

传统的教学施教过程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递, 而推行德育导师制以后, 让师生将教学的目光从单一的瞄准日常文化课的教学, 转向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 创新育人模式

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创新的育人模式。结合目前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具体形势, 德育导师制把需要更多关心的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德育导师, 让更多的教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 形成了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学生思想工作新模式。

5. 改革评价模式

德育导师制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细微变化, 并始终能以学生的朋友、顾问这样的身份, 陪伴学生的成长。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要善于改变评价观念。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以分数、等级、名次为主, 创新的评价模式则要求教师从人性化、人文化的角度出发,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全面的评价模式, 并结合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全方位鼓励学生积极进步。

10.德育导师工作心得 篇十

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承蒙领导厚爱和信任,我接到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做一名学生的德育导师。由于没有经验,我一边请教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一边自己从网络上面搜集资料,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学习。

和我结对的这个小男孩是我任教的一年级学生中的一位,他头脑灵活,尤其擅长数字运算,但是头脑灵活的孩子往往比较好动。这些集中体现在课堂中没有强烈的纪律意识,比如上课老是坐不住,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和周围同学聊天等等。以上现象,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也注意到了。大家纷纷表示,这个学生是块学习的料,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帮助他改正坏习惯,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凑巧的是,第一个学期我刚好被分配在这位学生所在的班级带饭。这样一来,我每天都能看到他,师生互相了解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也便于我观察他的表现。

考虑到班主任在新手入学前进行过家访,于是我想到了向班主任求助。从班主任那里,我大致了解了该名学生的家庭及学前教育情况。综合这些情况,我猜测这个孩子之所以比别的孩子“好动”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平时为生活奔波,他的父亲长期务工,没有时间管他,母亲开了一家服饰店,平时学习生活都由母亲照看。母亲忙生意,对孩子疏于管理和教育。

二、学前教育的缺失。升入小学前,家长未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上学。学前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班主任去家访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当老师们与家长交谈时,家长任由孩子在床上蹦跳却不予理会。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大部分是受家长影响的。可见,父母的疏忽对孩子将来学习、生活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上一篇:小学学校秋季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