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吐鲁番

2024-10-13

作文 吐鲁番(共10篇)

1.作文 吐鲁番 篇一

星期六,阳光明媚,我们五四班出游吐鲁番,我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我们首先去了坎儿井,听导游说坎儿井是按照吐鲁番的气候,地形修建的暗渠,我不知道什么是暗渠,就问妈妈,听妈妈说因为吐鲁番很热,水蒸发的速度很快,所以只好在地下修一个暗渠,就称为暗渠,而坎儿井就是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坎儿型的井,所以被称为坎儿井,而且这坎儿井还是维吾尔族同胞用千年的生活经验打造出来的。

然后我们来到了蔬菜基地,蔬菜基地里种了不少菜,有黄瓜,苦瓜等了,这些菜都种在大棚里长得可茂盛了,可是黄瓜为什么在这时生长呢?导游说这是新型种菜技术,可以让我们吃到在这个季节吃不到的蔬菜,也就是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

我们还去了吐鲁番博物馆,我们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导游说有干尸,我们满怀好奇的一拥而上,呀!有很多干尸,有大人,小孩,还有人头骨!可把我们吓坏了,我有点害怕,所以和老妈跑回了旅游车。

我们到了最后一个景点——火焰山,这可真热,我们热得满头大汗,我问导游为什么叫火焰山,导游说因为日照非常强,所以热,我们焦急地等待着一场比赛,就是爬云梯比赛,导游一声令下,我们争先恐后地跑了上去,跑到中间,我们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但心中有一种信念,为了取得第一名,艰难地一步一步爬了上去。

这次旅游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时间我还要去。

2.来到吐鲁番作文650字 篇二

有人会认为,新疆很热,其实是吐鲁番很热。热到什么程度?你晚上在街上走一圈就干流浃背了。还真有这么热,最底温度也有三十来度。

这次我们可是真真切切体会了一把吐鲁番的热。

从喀纳斯之后,我们回了布尔津,再从布尔津到乌鲁木齐,现在到了吐鲁番。刚下车,有个叔叔开车来接我们,是妈妈包下的车。谈好价钱后,他开车带我们寻找合适的宾馆。现在刚是大白天,太阳明晃晃的,车里像烤炉一样,我和表姐热得像两只煮熟的虾子,叔叔不停跟我们说开了空调、开了空调。终于凉快点了,叔叔还拿出一串葡萄来。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这里的葡萄可是名驰中外,享有盛誉的哦!由于吐鲁番独特的气候,这葡萄还真不是一般的甜。开车途中叔叔和三姨不停聊天,我大概知道了我们要去葡萄沟、坎儿井、火焰山千佛洞、苏公塔、交河故城。

我可真是很期待呢。

我们就住在步行街上的一家宾馆,出门就是穹型的葡萄架,绿绿的藤缠绕在白梁上,诱人的葡萄挂着,轻轻抖动,使我忍不住想摸一摸。三姨告诫说这是不能摘的,我只好悻悻地松手。

葡萄藤上很阴凉,老人们、妇女们、孩子们不是在散步,就是在长椅上聊家常;不是在你追我赶,就是在一旁玩耍。时不时传来一些笑声,我的嘴角也染上了一抹笑。

3.吐鲁番葡萄沟作文900字 篇三

告别了火焰山的滚滚热浪。观光车一路的疯狂颠簸,把我们带到了著名的吐鲁番葡萄沟。

一路上,观光车大部分时间在木质大棚架里通行。你可能会问,大棚架里有什么好看的?这就好玩了。大棚架上,缠满了葡萄藤,葡萄藤上结满了碧绿晶莹的葡萄。大串大串的,密密麻麻的排列着。阳光穿过葡萄上,绽放出柔和的绿光,让葡萄更显得饱满欲滴,我向身后瞟了一眼,惊奇地发现一车的小朋友都在不约而同的咽口水。50分钟的车程,一条湍急的小河一直以我们为伴,大大小小的瀑布都汇入其间。河水是乳白色的,难得一见。它们正是葡萄茁壮生长力量的源泉。

到了葡萄沟景区内部,炙热的太阳又来捣乱。走了不多远,我们竟都满头大汗,脸红脖子粗。一个葡萄博物馆就在旁边。大跨步迈进去。墙上挂的竟是葡萄沟各种各样的葡萄品种。有乌黑发亮的巨浓3号;有香甜无籽的无核白;有酸甜适宜的葡萄酒专用壹号……真是玲琅满目!

再仔细看一看,啊哈!原来呀,一路来大棚架上晶莹剔透的绿葡萄,正是博物馆墙上展示的无核白啊!

徒步进入景区,太阳老儿似乎再也威胁不了我们,葡萄疼藤可喜欢晒太阳了。近期讲解员向我们介绍道:“晒了太阳的葡萄,颗粒饱满,颜色微黄,真是比蜂蜜还甜,为葡萄中的上上品。”葡萄藤大架又把我们笼罩在它的身影下,可景区的工作人员心眼儿似乎有点“坏”,把我们触手可及的葡萄都“绑架”走了,剩下的葡萄虽然光泽诱人,可手臂又够不着,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暗暗跺脚。

不远处,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小喷泉,我加紧脚步赶过去,喷泉竟是一座巨型青铜水壶。壶嘴又长又细,从中流出一股乳白色的清泉。汇入下方的池子里,溅起一片片的小水花。池子的末端,有一条小河,小河流入大片的葡萄地,是葡萄们的.天然饮水机。

前方是一个中国邮政的小邮局,打着红红的标语,几个大字:世界上最甜的邮局。我好奇地奔将过去,邮局的柜台上摆着品种各异的葡萄。红的,紫的,大的,小的,挤得柜台没有一丝喘息之力。这里的葡萄可以现场购买,也可以邮寄回家,我们买了一大包无核白,开始大嚼特嚼。第一包甚是好吃,甜润不涩口。可是第二包的葡萄,颗粒间非常拥挤,没有晒足太阳,吃起来如同喝醋……又酸又涩,“整”得我到处乱跑找水喝,最后还是一个“善良的”混合口味冰淇淋救了我的急……区间观光车一路“冲锋陷阵”,我们结束了新疆的最后一站。

4.吐鲁番游记:吐鲁番 篇四

白日,我们去葡萄沟玩了。葡萄沟嘛,葡萄,葡萄干,葡萄酒,阿凡提故居,维吾尔族姑娘,新疆建筑,也就那样。

维吾尔姑娘漂亮。眼窝深,鼻梁挺,皮肤白,腰肢细而柔软,笑容甜。想起梁羽生《塞外奇侠传》里的女子,哈玛雅。

是夜,李老师的朋友办招待,吃饭喝酒。酒烈,后劲大。又去KTV唱歌。昨日,李老师给我看我唱歌的照片,挺尴尬。喝了酒,都挺放肆。

同行的男同胞都醉了。

昨天去火焰山。火焰山太热了。用热来形容不足以形容火焰山的温度高,站在地面,有种烧灼感。有风,热风,如刀子割过。鸡蛋放沙里烫熟了,就可以吃了。

火焰山之后开始往回赶。目的地是瓜州。半夜三点过到的瓜州。昨天傍晚在马路边上吃的晚饭。晚霞挺美。

一路过来,脑子里过的都是稀奇古怪的场景。是徐凤年只身独闯塞外的场景,是韩铁芳和她母亲玉娇龙新疆行的场景,是鸠摩罗什来中国传佛法,是玄奘去西域取经。

新疆是一个只存在于想象里的地方,如今见识了,知道其广博,荒凉,热辣。是塞外风光。

5.吐鲁番概况导游词 篇五

吐鲁番地区生产总值243.9亿元,比增长9.95%。

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新疆吐鲁番地区,设立地级吐鲁番市。这也是继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后新疆设立的第三个地级市。

吐鲁番市现有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32处。

葡萄沟

葡萄沟是一条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峡谷。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1994年沟里种植葡萄315.6 公顷,生产鲜葡萄8601吨。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还有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在古墓中出土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最繁华的高昌路西侧,1989年建成,占地9亩,由主馆和巨犀陈列馆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吐鲁番博物馆有藏品328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5件,二级文物260件,三级文物640件,是新疆地州市中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8件。举世闻名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有契约、籍帐、官府文书、私人信札等。这些文物都是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资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数民族文书是研究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珍贵资料。

沙山公园

沙山公园位于鄯善县辟展乡境内,北侧紧靠鄯善县城,平均海拔300m,沙山公园是利用库木塔格沙漠北缘绿洲接触带的特殊地里环境建立的一个公园,1990年始建以来已初具规模。公园分南北两部分,以沙山边缘东西向横穿的缓流分界。北部占地500亩,东侧为水上活动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花卉观赏区和葡萄园。西侧为草坪区、植物园。南部区为沙漠,有沙漠活动区、沙疗区和沙漠植物区。

高昌古城

高昌古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山乡所在地附近。高昌城历经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回鹘高昌、火洲等长达1300余年的变迁,于公元14世纪毁弃于战火。1961年,这里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西汉时,是“车师前国”的都城。唐代为西州所辖之交河县。唐王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一度曾设在这里。后迁至龟兹(今库车县)。六世纪的曲氏王朝在此设立了交河郡。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

艾丁湖

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的“盆底儿”,南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湖盆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面积约152平方公里。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154.43米,仅次于约旦的死海(-392米),被称为世界第二陆上低地。

火焰山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火焰山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

吐鲁番郡王府

吐鲁番郡王府位于吐鲁番市区东郊的葡萄乡木纳尔村,距吐鲁番市区2公里,毗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公塔。吐鲁番郡王府据史科考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的历史,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务、指挥军事的地方,也是清王朝期间吐鲁番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指挥的中心。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坐落在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吐峪沟

吐峪沟位于新疆吐鲁番鄯善县境内,东距吐鲁番市约55公里。这里曾经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

6.新疆吐鲁番导游词介绍 篇六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吐鲁番,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有180公里,全部是高等级公路,全程大概需要2个半小时。沿途我们会经过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比如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达板城风力发电厂、有中国死海之称的盐湖、还有王骆宾在《达板城的姑娘》这首歌中唱到的达板城。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会一一做详细介绍。路上大家有什么要求和希望,请尽管提,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提供满意的服务。希望我们的吐鲁番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吐鲁番是新疆最具魅力的地区之一,当地文物古迹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自然生态环境也非常有特色,被称作西域历史、文化、自然的博物馆,是我们到新疆不能不游的一站。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绿洲之一,曾经和楼兰、伊吾并称西域门户。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无数稀世珍品。当地以发现的历史文化遗址达178处,其中6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故城,新疆现存最大的古城——高昌故城,新疆唯一的一座伊斯兰风格的纪念塔——苏公塔,以及曾经作为高昌回鹘王国王家寺院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回鹘是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长达六百年的时间里,回鹘人曾经是虔诚的佛教徒。吐鲁番有十多处石窟寺群,合称高昌石窟,由于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高昌石窟同印度的阿旃陀石窟、新疆的龟兹石窟、以及以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原石窟齐名,是汉传佛教石窟艺术的四支代表之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高昌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最精美的石窟。在新疆自治区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的西汉到唐代,也就是丝绸之路昌盛的一千多年之间的文物,80%以上出自吐鲁番。因此有国外学者称,吐鲁番是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之一。

吐鲁番也是维吾尔族文化的中心,吐鲁番生活着三十多个民族,50多万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70%以上。吐鲁番是维吾尔族的先民进入西域后最早的聚居地。今天,这里也是维吾尔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地区之一。当地的音乐、舞蹈、服饰、民居、生活习俗和宗教礼仪等都独具特色,民族风情十分浓郁。如果要感受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最好的去处是鲁克沁镇和吐峪沟。鲁克沁镇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东汉时班超的儿子班勇曾经在这里驻兵屯垦,现在遗有柳中故城遗址。清代,吐鲁番郡王府也设在鲁克沁,遗有鲁克沁郡王府。鲁克沁也是大名鼎鼎的哈密瓜的原产地。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寻访到吐鲁番木卡姆音乐的传人,在弥漫浓郁维吾尔风情的小镇上,聆听古老的中亚音乐。吐峪沟是火焰山中的一道山谷,这里有高昌石窟中最早开凿的丁古寺,也有被称作中国的麦加的吐峪沟麻扎。沟中有一维吾尔村庄,村中的民居、服饰、生活方式等,仍完全的保持着维吾尔族的古老传统。

吐鲁番还集中了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地貌、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是西域自然生态环境和绿洲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这里有沙漠、有雪山、有飘香的果园,也有茂密的草场。到吐鲁番旅游,我们可以参观到不少以前耳熟能详的景点,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走过的八百里火焰山、仅次于死海的世界第二低地艾丁湖、被称做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三大奇迹之一的坎儿井、盛产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的葡萄沟,以及我国第二座沙漠植物园,在园中可以欣赏到400多种姿态各异的沙漠植物。其中荒漠珍稀濒危植物43种。

(乌拉泊古城:乌市南郊17公里。高速公路乌拉泊收费站左侧)从车窗左侧,可以看到乌拉泊水库,那是乌鲁木齐的水源地。近处的遗址,是一座唐代的古城,是乌鲁木齐地区已经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古城。遗址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周长大约2公里。外墙残高4米多。遗址还保存着角楼、瓮城、马面的痕迹。这里出土过陶器、玉器和古钱币。有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座古城就是唐代的轮台城。历史上,轮台城是一座军事重镇,并且兼有屯田、税收的职能,在唐代,轮台城的地位只次于北庭大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非常有名。

不少唐朝诗人的诗中都提到过这个地方。比如岑参在《轮台即景》中说: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藩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悉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在另一首诗中,岑参说:朝发轮台城,暮投交河城。

(达板城风力发电厂:乌鲁木齐西行约50公里,高速公路两侧)达板城风力发电厂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由中国和荷兰合资兴建。现在发电风车有200多台,年发电量超过10万千瓦。

(柴窝铺湖:乌鲁木齐西行约50公里,风力发电厂一带)从这个路口出去,可以到柴窝铺湖。湖面面积28平方公里,水深4到6米,是一个冷水性微咸湖。有人将内地的河蟹养殖在柴窝铺湖中,生长得不错,美其名曰:天山雪蟹。柴窝铺湖边发现过两处新石器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六七千年前的遗址。一处在湖东北,一处在湖西南,遗址内随处可见各种细石器和石核,湖东北还有不少高大的土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经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古冢中出土的黑陶瓶,其类型,风格,和中原地区类似。

柴窝铺的大盘鸡非常有名,国道两边有一百多家大盘鸡店,常常有乌鲁木齐人驱车百里来这里的路边店吃大盘鸡。

(盐湖:柴窝铺西行28公里,高速公路右侧)我们现在看到的湖是盐湖,盐湖是一个碳酸性卤水湖,湖水的比重是海水的七倍,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自由在漂浮在水面,所以,盐湖也被叫做中国的死海,这片湖泊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共37平方公里,主要出产芒硝和盐,盐硝产量十分丰富,可以供十多省原料所需,穿越盐湖的一条公路,也是用盐铺建的。

在盐湖的北岸,也就是高速公路左侧,曾经有一座唐代烽燧,几年前为修建铁路破坏了,烽燧正对着的盐湖南岸的小山沟中,发现过两具古代将领的尸体,古尸身着戎装,弓箭在身,生前用的马匹鞍具未除,陪葬在侧,唐代古尸身着锦绢袍服,袍服上是唐代常见的团花纹锦,元代古尸身着油绢袍服,缂丝长靴,锦缎边是著名的元代织金锦料,虽然过去了几百年,片金仍闪耀着黄金光泽。

(达坂城:高速公路盐湖出口西行17公里)

王洛宾先生一首《达坂城的姑娘》让达坂城美名远播。

《达坂城的姑娘》:

达坂城的石头硬又平啊,

西瓜大又甜啊,

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

两只眼睛真漂亮。

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嫁给我。

带着你的妹妹,

带着你的嫁妆,

赶着那马车来。

这首歌是王骆宾先生改编的,原歌来自一首吐鲁番民歌,是一个阿古柏时期的士兵永别他心爱的姑娘时唱的:

达板城的石头硬啊,

西瓜却大又甜,

达板城有我心爱的人儿啊,

她的名字叫阿拉木罕。

阿拉木罕的头发长又长啊,它已经垂到地上了吗?

悄悄地问一声阿拉木罕,

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受我的心。

我的梨儿散落在地,

你愿不愿意为我拾起。

想要吻你我却不够高,

你可愿意为我弯下腰。

骑着你的骏马,

越过那冰山,

这样一个好女子,

把一生就付给了对不起她的我。

我看啊看啊却再也看不见她,

达板城也渐渐远去。

我真是一个不幸的人啊,

就这样永远离开了阿拉木罕

(后沟)过了达板城,我们就进入了天山峡谷了,峡谷西端入口处,坐落着一座古城。古城同盐湖烽燧相距24公里,大致相当于唐代的60公里,古代以马代步,这个距离差不多是一天的驿程。古城规模不大,周长约300米。在保存最好的地方,墙垣有5米左右。登城一望,远近尽收眼底,屯兵于此,等于锁住了峡谷咽喉。古城墙的夯土中夹杂着手制的红褐色陶片,这些陶片有明显的汉晋时期的风格。考古工作者现在还不能确定这座古城修建的年代,但是从墙垣中的陶片可以寻到相对准确的信息:这座古城,只能出现在晋代或晋代以后,但古城所在的地区,之前已经得到了开发。

一些学者认为,这座古城可能就是史籍中记载的白水镇。唐朝的时候,唐王朝出于同西突厥对峙的需要,曾经在西州境内设置过一处白水镇。清代,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块唐代碑石。碑文中提到敦煌一个李姓大族,世代官宦,其子之一曾经在西州担任白水镇将。白水镇究竟在什么地方?史籍中 没有记载,很难考证。按照唐代设官置镇的原则:关:必据险路。市,必据要津。临水挟山,当川限古,危墙深壑,克扬营垒之势。这些条件,我们眼前的这座古城是很符合的。

我们现在穿越的这段天山峡谷,唐代称作“白水涧道”。是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丝绸之路从西汉时张骞凿空西域开始,到元代以后逐渐没落,繁荣了一千多年。全长七千多公里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按照正史记载,两汉时期,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分成南北两道。南道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经过今天的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等。北道沿天山南麓西行 ,经过吐鲁番、焉耆,库车,在喀什和南道会合,翻越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的大宛、康居。继续西行,经伊朗高原到达黑海和地中海地区。南行则到达印度和阿拉伯半岛。东汉以后,丝绸之路分成三条道,原汉代的北道改称中道,在天山北麓新开辟一条路线,称作新北道。新北道 从敦煌出发,经哈密、巴里坤、吉木萨尔、沿伊梨河谷、楚河流域西行,到达罗马帝国等地。到了唐代,在这三条路线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支线,形成沿山脉和绿洲分布的交通网,着是丝绸之路最为繁荣和畅通的时期。

当时以吐鲁番为中心的交通路线向四面通散射,除了我们现在走的通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还有通焉耆的银山道,通敦煌的大海道,以及通北庭大都护府,也就是今天的吉木萨尔的他地道、乌骨道、萨悍道、移摩道、花谷道等。还有一些路线,不见于文字记载,但是有考古遗迹表明古道存在。如向西穿过阿拉沟,通焉耆或巩乃斯盆地的古道,向南穿过库鲁克山谷通罗布泊的小道等。

我们先穿越的白水涧道,总长26公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清代发配新疆的纪晓岚、林则徐,都穿过这条古道。

(小草湖:高速公路小草湖收费站)从这里,我们进入中国地势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新疆地大物博,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从行政区划上看,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小地区。总面积6.97万平方公里,只占全疆总面积的4.2%。不过这个面积也已经相当于两个海南省或一个宁夏回族自治区。

吐鲁番地区包括吐鲁番市、鄯善县和托克逊县,其行政公署设在吐鲁番市。吐鲁番地区东接哈密,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北麓天山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毗

连。吐鲁番的交通很发达。历史上,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交通中的继站。今天,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亚欧大陆桥铁路沿天山南鹭横越吐鲁番全境,与南僵铁路在吐鲁番市大河沿镇交汇,全国最长的国道——东起上海西到霍尔果斯地12国道,和314国道南疆公路也在这里相交。我们先所在的地方,就是两条国道的交汇处。

有的朋友可能已经感觉到了,穿过天山峡谷,气温已经比天上另一边的达板成高了不少。吐鲁番人总结了吐鲁番的四最——最低、最热、最干、最甜。吐鲁番年降雨量全国最低,只有十六毫米,比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要稀薄,年蒸发量却达到三千毫米。最低,艾丁湖是全国地势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155米。最甜,吐鲁番出产的无核白葡萄,是全世界最甜的葡萄,含糖量可以达到26%,。最热,吐鲁番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最高曾经达到摄氏49.6度,地表温度最高近摄氏90度。热到什么程度?石头上可以煎饼,沙地里可以煨熟鸡蛋。历史上,这里就有火州之称。古人曾经描述当地的热风:焚风过处,毛发俱焦。

(三十里风区)我们现在经过的路段,是新疆有名的三十里风区。全年大风日数在100天以上。这里的大风,气象学的概念,指风速在17.2到20.7米/秒以上的风力,也就是八级以上的大风。风速大于32米/秒,也就是十二级以上的大风,在这个路段上也屡见不鲜。

吐鲁番有两个大风区,另一个使人闻风色变的百里风区,在盆地东缘。那里曾经观测到50米/秒以上的特大风速,究竟算多少级风,气象学上也无法标明。明朝人将百里风区称作黑风川,清朝人称它作风隔戈壁,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写到过这个地方,黑风川的妖怪叫黑风怪。每年春季大风起时,在风区都会有狂风吹走人、畜、刮翻大货车、掀起火车车皮、扬起钢板的消息。大风过处,沟渠、房屋被掩埋,树木、电线杆被刮断,道路被覆盖,农作物被连根拔起更是家常便饭。我们现在所走的告诉公路,在春天也常常会因为大风天气而封闭。

吐鲁番盆地的大风是怎么形成的呢?盆地地势低,每年入春以后,盆地内辐射加强,增温迅速,形成了区域性的热低压。而天山以北地区,仍然春寒料峭。两个相邻的地区间形成了很大的气压差异。盆地内热气流迅速上升,北边的冷气流急速南下,产生了强烈的空气对流。强大的气流通过天山峡谷直奔吐鲁番盆地,就形成了每年春天肆虐的西北风。

关于吐鲁番的这些气候现象,当地有不少民间歌谣。出门必带三件宝:水壶、风镜、大皮袄。三宝分别应付吐鲁番的几种坏气候:干热、大风、温差大。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也讲温差大。吐鲁番夏天早晚的温差最多可以达到20多度。下雨的时候,只要站在雨滴和雨滴之间,就不会淋到雨。讲当地干旱少雨。

(十四公里处)从这里往北,通吐鲁番火车站。吐鲁番火车站距吐鲁番市50公里,这个距离,比很多地方机场到市区还要远。因为当年修建兰新铁路时,火车使用的是蒸汽机车,动力不够。吐鲁番地势太低,火车如果下到盆地低处,不易上来,因此当时吐鲁番境内的铁路线,基本上都是沿800米等高线修建的。

从这个路口到吐鲁番市,还有35公里,大约需要行驶二三十分钟时间。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吐鲁番的基本情况。

吐鲁番现在是我国最干最热的地方,气候条件称得上恶劣,但是在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近五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海,湖光山色、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居住。在人类出现以前的漫长岁月里,吐鲁番鳕鱼、吐鲁番加斯马吐龙、吐鲁番鳄、吐鲁番巨犀都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在鄯善飞跃火车站曾经出土一具身长9米,高5米的巨犀化石。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完整的巨犀化石。我们可以在吐鲁番博物馆看到这具化石。这样一只大巨犀一天就需要吃掉500公斤青草,可以想象当时这个地方水草丰茂、风光宜人。由于地壳运动,盆地周缘山体上升变成了陆地,逐渐形成盆地。3000万年前喜玛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周围山体的上升的幅度不同,形成了今天这样南低北高、西宽东窄,中间有许多起伏丘陵的不对称盆地。著名的火焰山横卧盆地中部,把盆地一分为二,分成南北两部分。在这里,雪山、湖泊相映成趣,山地草原争齐斗艳,绿洲荒漠点缀其间,沙漠戈壁、雅丹地貌,历史文化浑然一体,造就了独特奇异、千姿百态的地理和人文面貌。

吐鲁番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史料记载,吐鲁番盆地的土著民族是姑师人(后称车师)。2300多年前就进入了文明社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有了王城,即现在的交河故城。是西域古36国之一。西汉时期,匈奴占据西域。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是件开天辟地、空前绝后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此,来自中国内地的丝绸、瓷器、茶叶、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通过这条道路,源源不断送往西域、罗马。西方的苜蓿、葡萄、天马、琵琶等物品和天文历法以及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祆教和伊斯兰教也通过这条道路传入中国中原地区。揭开了东西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交流的序幕。丝绸之路是友好之路,团结之路,商贸之路和发展之路。以后,西汉王朝与匈奴为争夺“姑师”展开了持久的战争,史称“五争车师”。这场战争直至公元前60年以汉王朝的最终胜利和设西域都护府而结束。从此,西域归入汉朝版图,交河城便成为中国西域早期的政治经济中心。公元前48年,从戊己校尉府设在高昌起,高昌经历了汉晋时期的高昌壁;十六国时期的高昌郡;南北朝至唐时期的高昌王国;唐代西州时期以及高昌回鹘时期。逐渐取代交河,成为西域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在中心。高昌城从汉代高昌壁到明初被废弃,共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至1368年明王朝建立时,吐鲁番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并于14建立吐鲁番王国。1570年,吐鲁番又成了叶儿羌汗国的一部分。清朝建立后,额敏和卓于17吐鲁番鲁克沁城归顺清朝,抗击准葛尔部的侵拢,参与平定大小和卓分裂割据势力的叛乱,为祖国的统一、边疆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

吐鲁番,突厥语的意思是富庶丰饶之地。吐鲁番地区自然条件独特,资源丰富,主要有三大优势资源:一是光热资源。盆地内干燥少雨,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10摄氏度以上有效积温5300摄氏度以上,无霜期达270天。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盛产品质极优的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尤其是葡萄,吐鲁番的葡萄干占了全国产量的85%以上。二是矿产资源。现已探明65种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铁、铜、芒硝、花岗岩、钾硝石、钠硝石、硼润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其中,石油总资源最为15.75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650亿立方米,吐哈油田现有原油生产能力达300万吨。钾硝石、钠硝石是我国仅有的硝酸钾、硝酸钠资源。全地区煤炭资源远景储量1340.97亿吨,年开采能力210万吨。吐鲁番地区花岗岩储量大、成色好。目前,全地区年生产荒料4万多立方米,板材加工能力100万平方米。三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吐鲁番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9处,文物景点数量多,质量高,种类全,位居新疆第一,在全国也是十分罕见。据普查,吐鲁番地区现有各类旅游资源79处,可归属为34个基本类型,全国总类型总数的45.9%。

7.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篇七

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奇妙的坎儿 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建造方法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 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过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楚,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那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涝坝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三百余口。上游的竖井较深,个别可达100米上下,下游的较浅,一般仅数米。坎儿井的作用是避免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民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乘车临近吐鲁番市时,就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的外围戈壁上,可以看见顺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有序地伸向绿洲。那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大家从高空俯视,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却仍青春焕发的地方。

坎儿井的建造原因→坎儿井的起源新疆概况导游词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尼雅遗址导游词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坎儿井的建造原因。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输水,蒸发量小而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高山上雪水温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吐鲁番地表温度很高,雪水流经坎儿井后温度自然上升,很适合浇灌农作物。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与干旱的斗争中,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一道坎儿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儿井,构成了火洲的生命线和命脉,使新疆这个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积聚,从而成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

关于吐鲁番坎儿井的起源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汉代 关中井渠说。这种观点认为汉代时人们发明的“井渠法”传入新疆,发展成为现在的坎儿井。第二种说法是跟林则徐有关。清末林则徐被充军新疆后,1845年经过吐鲁番,察觉当地炎热少雨,于是就细查地势水源,引导新疆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地理特点,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第三种观点认为坎儿井是2500年前由西亚波斯人首创而后传人新疆的。当然,这三种观点都有待考证。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坎儿井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巴基斯坦、伊朗及里海沿岸,人们都发现了坎儿井。所以我们说坎儿井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毫不过分的。直到今天,坎儿井还在为新疆吐鲁番的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坎儿井明渠→坎儿井暗渠

参观完坎儿井博物馆,走出馆外,可见道旁明澈的清泉,这便是坎儿井明渠中流淌出的雪山纯水,它晶莹碧透,倘若您伸手触及,便会感到凉意阵阵,真是“晶晶亮,透心凉”。

坎儿井的暗渠要从洞中进入方可看到,只见渠水汩汩流 淌,让人感到无比欣喜。这样的井渠在整个新疆大地有上千个之多,其地下河道总长度加起来比万里长城还要长一倍,也远远超过了京杭大运河,成为“地下运河”。

游客们,今天的坎儿井,不仅是重要的水利设施,更是中外游客乐于观赏的一大人文景观。尤其是坎儿井乐园内的一台充满新疆维吾尔族浓郁风情的民族歌舞表演,会使您心神荡漾。那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旋律,热烈奔放的情绪,使您在欣赏之余,会情不自禁地加入他们的行列,学着维吾尔姑娘和小伙子的模样边唱边跳,感受这歌舞之乡的纯真乐趣。

8.吐鲁番火焰山导游词 篇八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由吐鲁番向东去鄯善的路段中,有百多公里蜿蜓起伏的红色山峰。这是一条东西长约100千米,南北宽7 ~10千米,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轻褶皱低山。最高峰位于胜金口附近,海拔851米。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山体雄浑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冲刷,山坡上布满道道冲沟。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风化沙层覆盖。盛夏,在灼热阳光照射下,红色山岩热浪滚滚,绛红色烟云蒸腾缭绕,热气流不断上升,红色砂岩熠熠发光,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故名火焰山。这里是我国最炎热的区域,夏季气温高达摄氏四十七度,据说山顶气温可达摄氏八十度。

唐朝边塞大诗人岑参有诗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又诗云:“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明代大诗人陈诚有诗曰:“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

9.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篇九

吐鲁番坎儿井,出现在18世纪末叶。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禾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坎儿”即井穴,是当地人民吸收内地“井渠法”创造的,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苏联俄语称为“坎亚力孜”。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中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中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2: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新疆吐鲁番,我是来自太阳旅行社的导游张家旖,今天由我带大家参观神秘的“坎儿井”,在游览的过程中请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祝大家旅途愉快!

现在我们在坎儿井的入口处,大家可以摸一摸坎儿井的水,冰冰凉凉的,它特别神奇,这里的水冬暖夏凉,像这样的坎儿井在吐鲁番地区一共有一千多条,全长五百多公里,现存的坎儿井多数都是清代修建的,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人文遗产。

我将带大家参观一条完整的坎儿井,它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是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的。我们先看到的是竖井,它是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的通气口,最深的竖井有九十米,一般每隔二十米到七十米就有一口竖井,一条坎儿井里竖井少则十多个,多则百个,井口一般是长方形或者圆形。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暗渠,有叫地下渠,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聚在一起,坡度有低向高处挖。暗渠一般宽一米到二米,短的一般有一百到二百米,最长的有二十五公里。在挖暗渠时,吐鲁番人民发明了油灯定向法,根据两点一线的原理,就可以不偏离方向。

明渠又称为龙口,它是暗渠与竖井的交接处,也是天山雪水经过底层渗透,透过暗渠流向明渠的出水口。

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涝坝了,涝坝也就是大大小小的蓄水池,水蓄积在涝坝,哪里需要水就送到哪里。

吐鲁番的坎儿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吐鲁番地区生态严重破坏,坎儿井的数量已大大减少,目前仅有七百多条了,如果不再加以保护,三十年后坎儿井可能将不复存在。

坎儿井的参观已经结束了,希望大家喜欢我的讲解,再次谢谢大家光临“坎儿井”!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3:

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奇妙的坎儿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建造方法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过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楚,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那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涝坝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三百余口。上游的竖井较深,个别可达100米上下,下游的较浅,一般仅数米。坎儿井的作用是避免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民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乘车临近吐鲁番市时,就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的外围戈壁上,可以看见顺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有序地伸向绿洲。那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大家从高空俯视,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却仍青春焕发的地方。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坎儿井的建造原因。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输水,蒸发量小而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高山上雪水温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吐鲁番地表温度很高,雪水流经坎儿井后温度自然上升,很适合浇灌农作物。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与干旱的斗争中,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一道坎儿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儿井,构成了火洲的生命线和命脉,使新疆这个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积聚,从而成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

关于吐鲁番坎儿井的起源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汉代关中井渠说。这种观点认为汉代时人们发明的“井渠法”传入新疆,发展成为现在的坎儿井。第二种说法是跟林则徐有关。清末林则徐被充军新疆后,1845年经过吐鲁番,察觉当地炎热少雨,于是就细查地势水源,引导新疆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地理特点,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第三种观点认为坎儿井是2500年前由西亚波斯人首创而后传人新疆的。当然,这三种观点都有待考证。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坎儿井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巴基斯坦、伊朗及里海沿岸,人们都发现了坎儿井。所以我们说坎儿井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毫不过分的。直到今天,坎儿井还在为新疆吐鲁番的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坎儿井明渠→坎儿井暗渠

参观完坎儿井博物馆,走出馆外,可见道旁明澈的清泉,这便是坎儿井明渠中流淌出的雪山纯水,它晶莹碧透,倘若您伸手触及,便会感到凉意阵阵,真是“晶晶亮,透心凉”。

坎儿井的暗渠要从洞中进入方可看到,只见渠水汩汩流淌,让人感到无比欣喜。这样的井渠在整个新疆大地有上千个之多,其地下河道总长度加起来比万里长城还要长一倍,也远远超过了京杭大运河,成为“地下运河”。

游客们,今天的坎儿井,不仅是重要的水利设施,更是中外游客乐于观赏的一大人文景观。尤其是坎儿井乐园内的一台充满新疆维吾尔民族浓郁风情的民族歌舞表演,会使您心神荡漾。那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旋律,热烈奔放的情绪,使您在欣赏之余,会情不自禁地加入他们的行列,学着维吾尔姑娘和小伙子的模样边唱边跳,感受这歌舞之乡的纯真乐趣。

10.吐鲁番景区导游词 篇十

各位游客:

你们好!

人们称“南京,武汉,重庆”为三大火炉,而我们吐鲁番在6-8月间平均气温高出它们8-10摄氏度。因此人们传说:“吐鲁番的县太爷是坐在水缸里办公的,当然,这不过是一个笑话,但在热沙中做热疗,在石头上烙面饼,在沙窝中烤鸡蛋,却并不是虚传。盆地因内热外寒而形成大风,4-7月间年刮8级以上大风30多次,因此又有了”陆地风库“的称谓,三大风口之一的达坂城是天山风口,马上就要到了。请男士们稍加注意,前方我们即将驶入世界级民歌王——王洛滨老先生的歌中唱到的达坂城了。擦亮眼睛看看达坂城的姑娘到底是不是”两只眼睛真漂亮”,看到了美丽的姑娘吗?没有,那一定是她们害羞躲起来了,要不,都被过往的游客们娶走了。王老的这首歌,人人都爱唱,可是我们当地的维族同胞对王老有点意见啊!他们说:“王老把我们写得太傻了太不懂经济核算了,姑娘嫁给你就够可以了,还把妹妹再赔上,你们也太贪了”。你说有意思没意思?请大家注意看,窗外的树为什么都向一边歪着?对了,这是百里风区,风口地段,大风常年向一个方向吹的结果。据说,达坂城的男子们的胡子也是向一个方向歪着的,不信?你们找找看......

吐鲁番以“四最”而名扬天下,您知道是哪“四最”吗?最低,最干,最热,最甜。最低是指什么呢?它是指吐鲁番盆地的低洼地——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世界第二低洼池,仅次于死海。最干就是指降水量最小,因为雨还未下到地面上,在半空中就被蒸发干了。最热呢,我们一会儿到了火焰山,你就会亲自体验到什么才叫热。那么,我有一个问题:广州素称“花城”,济南为“泉城”,那么吐鲁番是叫什么城呢?对,叫葡萄城。也许你们中的不少人就是被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召唤来的。的确,能够品尝一串葡萄世界冠军——吐鲁番无核白葡萄,未必不是一件能炫耀平生的快事。美国加州的客人曾万里迢迢来到吐市,专门考证出:吐鲁番的葡萄含糖量世界第一。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吐城的石榴顶呱呱,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到了新疆,大家想不想做一天的新疆人?好,我现在教你们几句在新疆地区能常用到的话,这也是今后向亲朋介绍的资本。”亚克西姆塞斯——你好”,“势合曼提——谢谢!”,在巴扎上,如果你能给维召尔史弟一定会少要你的“铺路子”——钱的。

这里就是让人们“日啖葡萄三百颗,不辞长作高昌人”的葡萄沟,这高昌人便是今天的吐鲁番人。看,这是马的葡萄,这是玫瑰红,这种就是最具盛誉的无核白,你们可以亲自摘下来品尝,是不是一尝忘不掉?这里的葡萄每5米种一株,现在年产早已超过5450吨,这葡萄长廊也超过6公里长,是不是神仙也不一定见过如此佳景,品尝如此美味?满目绿色,凉爽宜人,品这葡萄甜而不腻,想不想住在这“世界最甜的地方”?今天咱们吃不了葡萄可以兜着走,吐鲁番的美景还多着呢,咱们还得抓紧时间去感受。吐鲁番地区在5-9月旅游黄金季节,日温差大,6-8月间温差可达20摄氏度,所以人们常说“早穿皮袄午穿纱”。帮此这里的葡萄水果最甜。好了,到了吐鲁番不去一趟热极——火焰山体验酷热,多少有点枉来一趟吐市。是不是心动,那上车付诸于行动吧,马上开往火焰山。

上一篇:爱护环境的名言名句下一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