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差异研究

2024-07-17

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差异研究(精选10篇)

1.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差异研究 篇一

浅谈城乡英语教育的差异

【摘要】: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育理念、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关键词】:城乡英语教育 差异

2009年9月,大学刚刚毕业的我来到了位于牡丹江市穆棱镇柳毛村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在7年的时间里我深切体会到了城乡英语教育的差异。

一、教学资源的差别

良好的教学资源在英语的教学上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上形象生动的课件、视频资源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而城市和农村在教学资源的配备上简直是相距甚远。由于教育投入的不均衡,很多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只能满足日常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这都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的学校也建有微机室,但设备落后,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甚至于成为摆设和应付检查的空架子,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尤其在落后的地区农村教师上课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模式,可能只有一个简单的录音机,老师也在尽力的给学生传递现代的信息、西方的文化,可学生只能凭空想象,没有丰富的图片、视频等直观信息,老师虽然费尽口舌,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然而在城市的英语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根据自己的课堂需求随时为学生穿插视频,音频资料,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灵活。除此之外城市学校往往配备了语音室,教师可以更方便地带领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

二、师资力量的差别

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强与不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城乡英语教师的总体水平差距明显,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师师资力量配备不足。现有的农村英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的中小学英语教师都是非英语专业出身,他们缺少英语专业知识,只能勉强应付书本内容,讲解一些僵硬的语法知识,根本无法适应英语教育新的发展要求。近几年也有一些年轻的专业教师加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来,比如像我这样的特岗教师,但大多都不能在农村扎根,他们在农村历练了几年之后会通过各种途径到条件更好的城里教书。我们学校2009年共来了八名特岗教师,到现在只剩下三名。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有调走的老师。不断地换老师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艰苦,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英语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只能就现有的书本知识一遍遍的死记硬背,这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在听力和口语等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很大差距。城市中小学英语教师大多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他们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开展课程,从而为城市的孩子们奠定了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

三、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教学理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和价值期望,它为我们的教学指引着方向。城市的英语教师,在开放和优越的环境里,接受培训和锻炼的机会往往多于农村教师,所以他们能更好地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能用这种新理念来指引自己的教学。而作为农村教师,他们的环境相对闭塞和落后,他们得不到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引,从而只能固守着仅有的或者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的理念在原地踏步,徘徊不前。就我自己来说,我在农村做了7年的英语老师,在这期间我走出去学习和听课的机会少之又少。仅有的几次培训还是通过网络来进行国培,但网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学到什么真材实料的知识。我们学校内部也没有能力和条件来组织培训。这七年来,我从来没有受到过专业人士在教学上的指导,只是拘泥于自己的课堂中,用我自己的理念在教学。这感觉就像我一个人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摸索前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迎来光明。

四、学习环境的差异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所以不同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课堂上,农村的英语教育过分注重成绩,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具体语法知识的讲解和练习中,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相应的也把时间浪费在死记硬背词汇语法和无休止的题海中,缺乏英语语言的灵活运用,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们学到的完全是哑巴英语。反之城市的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灵活,除了具体知识的的讲解以外,听说能力也得到强化,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家庭中,城市的家长和农村的家长对于学习观念的差异也在深深影响着孩子们的英语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所谓环境造就人才。由于城乡父母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关注度也有明显差异。在农村,父母由于自身文化素养不够,对英语一窍不通,很难在学习上给孩子帮助或指导,甚至有部分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差,连供孩子读书都成问题,更何谈辅导孩子学习了。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持一种消极放任或无可奈何的态度。在城市里,家长往往受教育程度比较高,他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业,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城市学生还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辅导班和培训班,这使得城市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优越于农村学生了。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希望国家在农村教育中,加大教育投资,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提供优良的人才引进机制,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到农村教育中,给予农村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给他们公平的教育机会,能让农村孩子在基础教育上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城乡差距是绝对的,实现均衡是相对的。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任务。为了使未来的城乡英语教育的差异越来越小,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会继续努力,继续坚守在农村学校,守着我的孩子们。

2.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差异研究 篇二

关键词:城乡,英语学习,差异

一、城乡学生在学生学习上的投入不同

众所周知,城市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在生活、教育、娱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城市家长重视学生的学习并有条件提供给孩子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孩子可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阶段开始就可以接触到英语,并学习英语。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使得城市的孩子更加乐于表现自我,喜欢和同学及老师交流谈心。而农村家长大多数是文盲或识字不多的农民,学生生活条件差,并且大多数学生都要或多或少的承担一些家务,周末假期还要帮家人干农活,几乎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拓展自己的业余爱好。这些使得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起步阶段就产生大的学习差距,不能切实满足“赢在起跑线上”的初衷。

比较城乡学生间的英语学习差距,对于城市学生来说,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有意识地教英语,如听英语歌曲、讲英语小故事、参加英语辅导班、英语口语的练习,等等。而农村学生在上小学前没有任何英语学习资源,大多数在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错过了听力及口语的发展关键期。

二、城乡学生学习英语的校园环境和教师资源不同

大部分城市学生在上小学前或多或少的接触过英语,有的学生甚至学习过正确的国际音标的拼读,在正式进入小学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学习英语的轻松、快乐和趣味,在这种动机的激发下可以举行英语卡片认读比赛、简单的英语数数游戏、奖励星星游戏,可以开办属于自己的英语沙龙或英语俱乐部等。

城市小学的英语老师大多数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储备了更多的英语学科知识和英语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标准正确的音标发音和拼读规则。可以全面的掌握新课改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短语及句子。可以拓展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的学校还提供现代教学设备,如计算机远程教育和多媒体英语教学设备,使得英语教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而大多数农村学生在上学前几乎很少接触过英语,对英语很陌生,这些使得农村学生在上学后英语学习起步晚、英语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而且农村英语教师大多数是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国际音标的拼读规则和技巧,发音不准确,学生听不懂的现象明显存在。有些农村小学认为英语不是主课程,就让一些其它学科的教师上英语课,教师讲不明白,学生听不清楚,以致有些农村的小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后还不会拼读国际音标。基础一旦落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了,恐惧心理日益增加,何谈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呢?一代一代的农村小学生就这样在起步阶段被耽误了,何谈升入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呢?

农村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设备就只有一台录音机,在完成教学课堂任务之后就只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当天所学的重要单词、词组和课文。有的学生在老师发音模糊的教学中只有用汉字注明英语单词的发音,长期下去,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和痛苦。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何在呢?朗读课成了学生的沉默课,英语课成了学生的恐惧课,城乡差距逐渐拉大。还记得笔者的英语老师在教英语发音时特别注重发音嘴型的大小和舌头的抬起部位,达不到标准要求他绝不容许成绩及格。他说:“你们学不好英语语音的发音会直接的误人子弟,影响祖国的下一代。”的确,殷老师的教诲很是必要。

因此,城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差距。城市学生有学习英语的语音基础、词汇基础,会主动学习英语,如听英语磁带,上网搜集英语资料,和家长在家对话讲故事等。而农村学生上课时老师只是象征性地播放英语磁带。回家后几乎没有英语互动学习,爱学的孩子只有自己朗读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降低。

三、城乡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不同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要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城乡英语教师应做好示范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如英语书写习惯,从字母、单词、句子开始,做好示范,让学生写得对写得漂亮,每周张贴优秀作业,给予加星表扬,定期进行书法比赛。

城乡学生学_习英语的习惯不同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方法直接影响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因此,英语教师应掌握激励学生的艺术(只要学生主动要学,他们就一定能学好),时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做到表扬及时和公开。

英语教师在明确英语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必然的联系,可给学生取英文名字,在教室内张贴英语谚语,等等。适当的运用直观教具,如字母卡片、图片、实物、模型、简笔画等。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背诵,重点部分人人过关。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必须张嘴朗读,切勿形成哑巴英语,必须让学生养成高声朗读的习惯。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是的,爱孩子是为人师表的首要前提,在21世纪全球化加速的时代背景中,为了让孩子拓宽视野,学习国际化的语言,农村英语教师应该从自身特点出发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英语教师的学术素养,努力培养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小学处于积累基本词汇的阶段,重在基础语言知识的积累过程。只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就能掌握知识,培养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殷志磊.英语语音学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2]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3.滁州市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异研究 篇三

【关键词】城乡教育 小学英语 差异 对策

我国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从三年级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然而,农村地区大致从2003年才逐步开始从三年级开设英语教程。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存在一定差距,而近些年来,办学资源、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小学英语教育的差距,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也开始广泛关注城乡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差异问题,并做了大量研究。但针对滁州地区实地调查的研究几乎没有,而本文就是针对滁州市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异问题进行的研究分析并提出对策和意见,以期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水平。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关城乡英语教育差异的理论。本文研究方法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为主。笔者选取了5所城市小学和5所农村小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习英语的小学生和任课老师。笔者在每个小学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共计2000份,回收率98.5%,有效率95%。另外,10所小学共48个英语老师参与了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城乡教学差距,笔者切实深入学校课堂进行课堂观察,在每个小学的观察时间约为一周。

一、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异现状

1.城乡教学设施的差异。笔者从收集的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中得知,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远落后于城市。城市小学教室里各种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多媒体设备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老师能经常使用多媒体上课,图文并茂,使英语课堂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良好。而农村小学由于近年来推行农村远程教育,虽然基本能保证配备一间多媒体教室,但老师也只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使用多媒体上课。平时老师仅依靠录音机、老式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几乎不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呈现书本内容。甚至在个别农村村小学,因为教学用具的缺乏,老师不得不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教学设备的落后,使乡村小学英语课堂逊色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城乡教师资源的差异。城乡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师资源上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目前而言,农村小学的教师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不如城市小学。据调查问卷显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水平不高。在受访的21名农村教师中,只有8人有本科学历,专科及以下学历13人。他们多用中文教学,口语偏弱。且乡村的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种英语教学培训活动,自身教学水平难以提升。而城市小学英语老师大部分都是毕业于英语专业,具备扎实系统的英语学科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专业水平较高。在受访的27名城市小学英语教师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22名,大专学历的有5名。且城市小学英语教师不仅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英语教学培训,他们也积极主动追求进步,在工作之余常常看有关教学杂志和刊物,并通过互联网吸取新的信息,提高自身英语教学水平。城乡小学英语教师资源的差距,使得城乡小学教学效果差距明显。

3.城乡教学方式的差异。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明显存在差异。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于农村小学的课堂中。教师只一味的用中文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没有自主性和积极性。时间一长,他们就感觉学习英语很无聊,甚至会产生厌恶的情绪。当然也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而反观城市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情景教学、游戏互动等方法贯穿始终,虽未完全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但课堂氛围明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且城市小学课堂上基本上采取中英文结合教学,这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城乡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差异也是影响城乡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4.城乡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城乡学生在英语学习投入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笔者经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得出,在城市学生很早就接触英语,60%的学生会在校外辅导机构或请家教学习英语,看其它英语课外书,当然他们还有很多的英语学习工具,如英汉(汉英)词典、MP3和电子辞典等。而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等客观原因,学生们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他们基本没有英语课外书和英语学习工具,更不用说会参加校外辅导机构或请家教学习英语。

二、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异原因

1.城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我国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而中央财政90%的教育经费都用于支持普通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所需的教育经费大部分由各级政府负责筹措与分配,因此,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资金投入的力度。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城乡政府在教育投入上的不均衡,城市小学的教育经费充足,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不足。因而,城市小学教师待遇普遍较好,优秀人才更愿意留在城市,师资力量雄厚,且学校教学设备较好,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而农村小学,由于资金短缺,教师待遇一般,往往留不住人才,师资力量薄弱,加之教学设备不齐全,英语教学的展开有一定困难。

2.城乡教学水平的差距。教师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而教师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专业知识水平,其二就是教学能力。首先,在专业知识方面,大部分城市小学的英语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口语较好,语音标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语音、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但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学历普遍不高,且只有部分毕业于英语专业。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特别是英语发音不标准限制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其次,在教学能力方面,其次,从教学能力来看,城市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而农村英语教师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3.城乡家长教育观念的不同。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大,它影响着孩子的终身发展。如果缺乏家长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功能就会大大减弱。由于自身的教育水平、经济条件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城乡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着差异。由于城市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城市家长眼界较为开阔,知道学习英语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很重视。他们有良好的经济条件能尽其所能为孩子创造真实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且自身受教育水平高,能在学习上为子女提供很多帮助,协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在农村有些家长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思想较为封闭,不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够重视。而有些家长即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很关心,但由于缺乏经济实力或自身教育水平不高等原因,并不能为孩子学习英语提供很大帮助。

4.城乡学生学习动力的不同。城市的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提前为小学学习英语打好了基础。85%的学生家长还给学生报了英语兴趣班,以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个别家长甚至不惜重金,专门请外籍教师为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口语训练。因此,城市小学生英语基础比较扎实,口语表达能力较好,自信心较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力充足。但在农村,几乎90%的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只依赖学校开课教授英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其他一些原因,课堂之外,他们几乎不接触任何与英语相关的内容,很多农村小学生手头只有一本课本,学习过程中没有其他学习资料或课外读物。而在课堂之上,又由于一些农村学校老师的口语较差、教学方法单调重复等原因,打击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些不利因素客观上降低了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出现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三、缩小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距措施

1.均衡城乡英语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合理分配英语教学资源。在硬件方面,要为农村小学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比如多媒体设备、语音教室等,以改善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条件。在软件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小学专业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为农村英语教师创造进修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一些培训活动和优秀课展的观摩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要向农村小学输送新鲜血液,引进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大学生通常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面广,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拥有创新能力,这可以极大地改进农村英语教学模式。

2.提高农村英语教师待遇。教师专业化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教师的专业发展顺利进行需要政府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以改变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待遇差距较大,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和农村优质师资向城市单边流动的局面。据了解,大部分大学毕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教书,农村优秀教师想去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农村教师工资低福利差。因此,只有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待遇,缩小城乡教师待遇的差距,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来农村学校教书,才能留住农村学校的优秀师资力量。丰厚的待遇不但可以吸引优秀人才,壮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更有利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3.提高家长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对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产生重要影响。但农村孩子家长普遍不重视孩子的英语教育。因此,学校要密切联系家长,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对家长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家长素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小学英语教育对孩子将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地接受和鼓励孩子去学习英语。以确保家长在孩子成长以及学习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4.实施城乡帮扶,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城乡帮扶就是要城市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以此来加强城乡校际交流与合作。城乡教师的定期交流,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教师在与城市教师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积累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帮扶和交流,对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尤其重要。同时,这种校际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可以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共享。

综上所述,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的发展观,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完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毛桂楚.城乡小学英语教育的差异与对策[J].中小学教育, 2013(10).

[3]邱玉华,张小情.城乡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差异分析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116).

[4]郑琼.城乡小学生英语学习差异的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12(01).

[5]郑珍.城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对比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差异研究 篇四

摘要:本文对江西省城乡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分析了小学教师职后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江西省的中小学教师也纷加入了这纷个行列当中来。当然,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对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江西省城乡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现状笔者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江西省部分城市及农村的学校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是南昌地区及上饶地区的部分城市与农村小学,发放的问卷共计2500份,农村和城市小学各125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份,农村、城市小学各1000份。问卷主要对调查对象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及现状、科研所缺乏的知识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科研意识方面。

城市和农村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都是比较深刻的:他们普遍认为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在一定的指导下是能完成的,而且深刻的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有助于自身教学能力、专业水平的提高。就目前而言他们从事教育科研的目的既有精神层面的需要,也有现实的需求,很多教师既为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专业水平,也是为了评职称需要。

(二)科研现状与科研能力方面。

城市小学教师比农村教师稍好。城市小学教师花在阅读教育科研资料与参加科研活动的时间明显比农村小学教师的多,而且学校内都会有计划有主题的组织相应的科研活动。在科研成果方面,城市小学教师大多都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还有一部分教师参加过校级及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发表过论文,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课题。在科研设备方面,城市小学也比农村小学好,大多都有自己的图书馆,网路平台,这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农村小学的信息相对闭塞,很多年长的教师甚至不知道如何上网,如何运用网路资源。

(三)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但大多认为自己缺乏科研方面的知识。问卷调查显示农村小学教师的课务量较重,大多除了主干科目外还要从事多门副科的教学,课时量也较多,没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花在科研上,另外在科研过程中农村小学教师文献资源的缺乏也是教严重的一个问题。城市小学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在如何选题、用何种研究方法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知识。

(四)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愿望是迫切的,希望提升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在问卷中,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小学教师在问到“如果有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您愿意参加吗?”各有89、85的教师回答愿意。他们大多愿意从事与自己教学、班级管理当中紧密相关的研究。在调查对象中,城市小学的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比例比农村小学教师明显要高出很多,但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与学习获得教育方面的知识;城市小学教师与农村小学教师都希望获得科研过程具体操作中实实在在的指导,他们希望获得职后培训的方式也是应用性很强的模式。例如专家指导下的专题科研、研讨式教学。

(五)目前存在于小学科研中的问题很多,概括出来主要是:首先,总体积极性不高。很多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他们大多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尝试的事情,可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动起来的教师不多。其次,科研流于形式,深度不够。小学教师很多人发表论文都是为了评职称需要,很多人的科研方式都是流于形式,浮在表面,真正能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的并不多。最后,科研方法、科研成果表述不科学。很多小学教师科研方法单一,最后的科研成果表述也不科学,没有真正反思教学,形成独特的教育观点。

二、小学教师职后培养存在的问题培养研究型小学教师,既要注重职前培养,又要关注职后培养,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显著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职后教育对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现行的职后教育中还有些不利于培养研究型小学教师的地方:(一)职后培训覆盖面不高,效率较低。

我国师范教育从原先的三级模式到了现行的二级模式即师专、本科培养模式,提高了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但江西省内的小学中还有一大批中师学历的小学教师。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人通过自考、函授等形式获得了专科或本科学历,但很少有机会进行教育方面的系统学习和更新,客观上限制了科研能力的提高。城市学校对在校小学教师进行相应培训的机会普遍较高,会组织优秀教师参加研讨会议,但参加研讨会议的教师大多都是学校固定的优秀教师或教学骨干,其覆盖面不高。农村小学的培训相对较少,且培训流于形式,效率较低。很多农村学校工作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老师都很难有出去培训进修的机会,信息相对闭塞。

(二)培训内容陈旧、方式单一。

首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上还一直沿用过去偏重理论知识的惯例,比较枯燥、陈旧,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回答和解决小学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不能引起参加培训小学教师的兴趣,培训的积极性还不够。再者,培训方式较单一,还是以培训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有小学教师的互动和交流。这对于工作多年的小学老师来说,培训方式是不科学的,因为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交流,太多的疑惑需要解答,积累的太多经验需要上升到理论层面。

(3)培训流于形式,缺乏考核机制。

继续教育的培训一般安排在暑假,由于天气炎热,很多教师都不愿走动,培训学校又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因此很多老师都缺席,导致培训就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实用性不大。

在培训的要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小学老师没有针对其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只有统一的培训目标,没有体现层次性。

三、对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和学习,使继续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扩大在职小学教师的培训范围,对现有师资进行轮训,定期开设科研讲座,有序的组织教师开展实际观摩活动,增进校际交流。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及教育教学方面的最新理论动态,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进而指导他们进行校本研究。

从问卷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小学教师搞科研是为了评职称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管理,规定职称晋级科研方面的要求,督促小学教师反思教学活动,从事科研活动,锻炼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科研量达到相应水平就可以有职称评定的破格条件。

此外,要筹备一定的科研基金,用于保证学校为教师购置足够的文献资料、音像信息资料和电教设备。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和学习,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二)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应注重实用性,使教学、班级管理与科研相结合。

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应更多样化,充分调动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培训应把小学教师在教学、班级管理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及热点设计成培训内容,并以此开展专题研究,有条件的还可以请相关专题研究的专家进行课题指导。通过专题研究,相互探讨,小学教师就会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得到启发,逐渐走向科研。培训也可开设科研指导课程,向小学教师介绍适合他们的教育科研方法。例如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他们从日常的教学、班级管理中发现问题,选择研究课题,用易掌握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三)与当地师范院校结成帮扶对子,达到双赢效果。

师范院校有大量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可以定期派相关专家对小学教师进行培训,这样可以适时的让小学教师将其成型的经验进行理论加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效果。对于在研课题也可指定某位专家进行跟踪指导,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及时询问、答疑,以确保课题研究能如期顺利的进行。对于师范院校的教师而言,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可促进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结合,也可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梁忠义.教师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

[2]周军蓉.论新课标理念下研究型教师的职前培养.华中师大硕士论文..5.

[3]李臣之.中小学教师素质要求与教师教育改革思路[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4.

[4]蔡华.对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思考[j].教师教育.2008.7.

5.城乡中小学教师论文 篇五

据统计,2006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9.3%。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的均等,并向教育公平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然而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师资队伍的不均衡。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教育有决定性的影响,办学条件的改善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而师资的提高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本文以邢台市为例,对义务教育城乡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实证调查,以期了解城乡师资队伍的差异,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一 研究方法和过程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并发放问卷,以获取相关信息资料。

调查问卷的设计:本课题对城乡教师队伍状况的均衡问题进行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教师数量、性别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工作量等方面。

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抽取了8县1市的学校。每个县抽取4所公办学校。其中2所初中、2所小学,分别来自县城、乡镇和村;邢台市区抽取了3所初中、3所小学。共发放问卷38份,回收36份。

本研究采用国家统计局对农村的定义,将农村界定为广大的乡镇和村等行政区域。因此,县城的学校不在“农村学校”之列。二 调查结果与讨论

1.教师的总体数量

生师比是反映教师数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会认为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但本次调查的结果却显示:城镇学校生师比为17.1,农村学校生师比为9.5。其中,城镇和农村小学的师生比分别23.9和13.0,初中分别为14.7和8.2。说明农村教师数量超过了城镇学校。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农村地区学龄儿童越来越少。加上城乡教育水平的不均衡,越来越多的“望子成龙”的家长开始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较好的学校去读书,导致农村生源越来越少。笔者在一个农村小学调查时了解到:10年以前,这里的学生有300多人,现在却只有80多人,个别班仅有10多名学生。因为规模小,班级建设极不规范,老师的工作热情受到影响。看似较充足的教师数量不但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反而成了人浮于事的诱因。2.教师的年龄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28.7%和8.5%。具体来看,农村小学中32.8%的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而城镇小学只有9.2%。农村初中50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9%,而城镇初中的比例为8.5%。可见,年龄老化问题是农村师资中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所农村小学,目前专职教师13名,50岁以上的教师就有7名。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新毕业的师范生都被分配到了县城或近郊的学校。稍微偏远的农村却多年来没有新生力量。我们知道,教师的年龄构成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

平有重要的影响,年龄偏大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教学方式的革新,直接影响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而新教师对于新思想、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新教师的比例相对较小,需要注入新血液。3.教师的学历结构

农村教师中最高学历,大专以上的占到了81%,其中本科学历的占到了50.9%。城镇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8%,其中本科学历占到了73.0%。应该说这一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但进一步分析第一学历的情况,并不让人满意:被调查的城镇学校中本科学历所占比例达到21.7%,而农村学校几乎为零,且有22%的教师第一学历为中师以下,特别是小学,民办转正的教师占到了30%。这部分教师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正规训练,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开展工作时仅凭自身的经验进行,在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方面存在困难,他们的最高学历基本由进修而来,由于在职教育和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差别,导致这部分教师学历的含金量偏低,并不能达到真正的学历水平,直接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4.教师的职称结构

数据分析显示,农村专任教师群体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数占到47.6%,而城镇占到64.8%。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农村教师职称的主体是初级职称,而城镇教师的职称主体是中级职称。农村教师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职称在初级及以下状态。高级职称所占比

例低城镇10.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表明,农村教师职称水平同比城镇教师普遍较低。究其原因,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农村学校一般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买资料、买书较困难。走出去接受培训、吸收新思想的机会较少,限制了信息来源和教师交流的渠道,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称晋升。同时,从政策上,“城乡二元制”的体制使得相关政策向城镇倾斜。5.教师的学科结构

在教师个人调查中,当问及“你所教的学科与你所学专业之间是否一致”时,农村教师中回答“一致”的仅占34.7%,城镇教师中占58.3%。表明教非所学现象农村学校比城镇要严重得多,特别是在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学科方面,情况更让人担忧。上述学科的任课教师中“教非所学”达到了42.3%,其中小学比例高达73.9%。很多学校没有科班毕业的音乐、体育、计算机教师。由于缺乏特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少学校存在“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音乐课就是老师拿录音机放几首歌,学生跟着学”的现象。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6.教师的工作负荷

以每周课时量作为考察教师工作负荷的指标,考察教师的工作量,发现农村教师的工作负荷要高于城镇。数据统计得出,农村教师平均周课时为20.7个课时,而城镇仅为14.7,比城镇高出近40%。特别是城乡之间小学教师工作负荷上的差异更为显著:城镇为1

5个课时,农村为23.7个课时,比城镇高出57%。农村教师工作量之大、任务之重由此可见一斑。在具体的调查中还发现,农村教师工作负荷大不仅表现在周课时上,更表现在所担任的学科数目上。一般来说,城镇教师担任1门课程,个别教师担任2门。而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每位老师至少担任2门课程,甚至更多。究其原因,虽然教师数量已经满足,但由于农村生源少,各年龄段分布不均,使得各个班级容量较小。有的一个年级仅十几名学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的各科教师一个不能少。甚至有的学校一个教师要包一个班。语文、数学、品德全由一位教师上,工作量可想而知。另外,农村由于地处偏远,管理较为松散。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有些老教师由于身体或其他原因长期请假,属于在编不在岗。统计数据看似数量不少,但实际在岗的并不多,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工作负荷大的原因。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教师们疲惫不堪,于是敷衍、应付成为有些教师的工作常态,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三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师资均衡的对策

研究表明,城乡教师队伍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阻碍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也违背了“每一个学生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宗旨。因此,如何从师资均衡着手,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1.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缩小城乡教师差距

已有研究表明,城乡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师资均衡发展的障碍

之一。因此,教育部门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要转变过去“城市优先”的价值取向,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力度,更多地向弱势区域和学校倾斜。可吸取发达国家的相关做法,建立“特殊津贴制度”,提高在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工作的教师的收入。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物质投入,改善农村教师的居住、办公、教学条件,并注重“软环境”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增加农村学校的吸引力,使在职教师不愿走,毕业学生争着来。2.采取多种措施,实现“定期流动制”

作为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一种重要操作模式,教师定期流动制已在某些地区开始了探索。为使“定期流动制”有效进行,建议应在市域、县域内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实现教师资源区域内共享。为激励现有教师积极参与流动,还应出台相关奖惩政策,对于自愿流动到农村的教师,不仅要落实相应的补贴政策,还要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奖励,在评优、职称晋升方面给予照顾。3.创新教师校本培训制度,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6.光棍现象城乡差异有什么 篇六

在农村光棍基本上是它的本意。这些光棍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如经济条件差的男性,没有能力结婚。相貌不佳,或有残疾等,光棍受文化水平低,由于自身素质和技术能力的限制,不能够正常的融入社会。这就导致了他们的贫困。由于贫困所以没有女性愿意嫁给他们。而且越是在偏远贫穷的农村光棍的数量就越多,甚至出现了光棍村。如湘南水村是一个不到600人的村落,却有近30名、占人口总数5 %的光棍。而在水村二组,多达5个光棍,而这个组只有30 多户人家,就是说每6户人家就有1个光棍汉。

而在城市虽然较下层的人群也有和农村相同的现象但是主要的表现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城市对光棍的称呼就有一定的改变,我们一般称他们为“剩男剩女”。在城市“女光棍”——“剩女”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而且是越优秀,各方面条件越好的女性单身的越多,这一点和农村的光棍现象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7.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差异研究 篇七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政策影响下,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已经得到广泛推广,然而在基础教育中,城市和农村的小学英语教育仍然存在巨大差距,留守儿童基础教育重视程度匮乏、城镇英语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等现象造成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些现象,笔者以河南省周口市八县一市一区中四所小学为例展开调研,旨在探究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城乡差异,提出适当的对策以此缩短城乡差异,对地方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河南省历来都是教育大省,人口总数居全国前列,而周口市地处河南省东南部的豫东平原,是一个八县一市一区的地级市,截止2008年,周口总人口为1112万人,成为河南人口第一大市。在周口八县一市一区中,公立小学多达近两百所,在此笔者选取了两所市直小学,周口市五一路小学和周口市第一实验小学,在乡镇小学中,选取的为西华县西夏镇张庄小学和西华县西华营中心小学。笔者对这四所学校进行抽样,调查对象采样为每个学校抽取一个自然班的30名学生,共计160名学生。笔者对160名受验对象进行了调查问卷及半结构访谈,问卷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频数分析及方差分析,对半结构访谈的录音材料进行转换后,采用归纳法进行整理分析,以此探究小学英语教育所存在的城乡差异的根源。

经研究,笔者发现,城乡教育上的差距最明显的是体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上。城市英语教学早在恢复高考之后就被列入重点教学范围,因而它在师资、教学策划、课程设计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系统的提升。然而,农村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乡镇小学教学设施陈旧、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及城市

通过对两所市直小学及两所乡镇小学的走访和参观发现,政府部门对乡镇小学的硬件建设投入的重视度不足,资金缺乏造成乡镇小学普遍存在教学设备短缺现象,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限制,硬件上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对授课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多数老师认为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学生想要练习听力和口语的能力只能依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讲解,很难接触到纯正的英语口语,老师普遍反应,希望学校能够配备电脑、录音机等音频及视频器材,可以供学生观摩,此外,教材配套的同步课件由于没有多媒体的协助,得不到合理的应用,很多孩子来自农村,家里并没有电脑,老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将丰富的内容展现出来,这给教学效果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其次,从教学能力来看,农村英语教师的学历不及市直小学的老师,教学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四所学校的教师学习结构比例进行调查,笔者发现,市直小学十二名英语教师中,硕士研究生比例为25%,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比例为58.3%,专科毕业生比例为16.7%,两名专科毕业生还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取得了函授本科文凭;西华县两所乡镇小学的十五名英语教师中,无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比例为53.3%,专科毕业生比例为40%,中师毕业生比例为6.7%,七名非本科文凭教师中,有四名老师通过再继续教育方式取得函授本科文凭。对城乡英语教师的年龄和专业结构进行统计后得出,市直小学的十二名英语教师中年龄在20至40岁的有9名,40岁以上的有3名,其中非英语专业的老师仅有两名;西华县两所乡镇小学的十五名英语教师中,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的有6名,40岁以上有9名,其中有五位老师表示自己所学专业并非英语,近几年由于英语教师缺编才“改行”教的英语。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老教师往往倾向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课,学生做笔记”的教学为主,这些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无疑是落后的,而且低效的,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乡镇老师学历水平不及城市老师,就业后又缺乏很好的机会进行培训和深造,专业能力很难适应于现在新课标下教材改革的需求,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停步不前也直接导致了农村英语教学与城市英语教学之间的差异。

二、城市家庭教育重视度高、农村家庭教育空白

根据2007年全省3%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7年周口市常住人口990.13万人,其中: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分别为116.34万人、78.12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1.75%、7.89%。由于周口市主要依靠农业发展,很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老人,由于缺少农村老人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放学后玩耍的时间占大多数。与此相反,周口市的孩子普遍家庭环境较好,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也远远高于农村孩子,根据对市直学生和西华县学生的课后学习时间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平均课后学习平均为20分钟到40分钟,而市区孩子为1.5小时到2个半小时,远远超过农村孩子。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空白,孩子在课后学习中不能得到及时的辅导,所学内容没能及时巩固。尤其针对英语这一语言类学科,孩子课后并没有练习的机会和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城乡小学英语教育的差距。城市的父母大多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使得城市的孩子在校园学习之外能得到更多的训练,对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掌握和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城乡孩子学习环境差异

据笔者统计,近几年周口市开设的少儿英文辅导机构已经突破四十个,再加上数以百计的午托班、暑期培训班,小学英语的课余辅导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而农村的培训机构却极为少数,正规的培训机构几乎没有。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周口市区76%孩子上英文上辅导班,而农村却几乎为零。城乡孩子学习英语的时间除了每日存在的差距以外,周末及节假日的学习时间相差甚远。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城乡孩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城市孩子来说,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文的电影、动画片、歌曲等,多样化的语言学习环境给孩子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城市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更高于农村孩子。在英语的基础教学中,学习环境的差异虽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没有构成直接关系,但良好的学习环境,融洽的学习氛围对语言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具备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点上,乡镇学生存在的弊端便逐渐显露出来。

四、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人格、个性、智力以及学习成就感都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如果父母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越多,给子女的指导与鼓励越多,子女的发展就更为健全。学校的教育,如果缺乏家庭的配合,其教育功能将会大大减弱。由于特殊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非城市居民在对其子女教育观念、态度、行为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表现出许多不同,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与家长的文化素质、社会阶层有关,一方面与其群体特征、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有关。

首先,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落后。这表现在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上,有些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或许只是完成学校的课业水平,而大多数城市的家长由于自身水平较高,因而对子女的要求也很高,他们对子女的要求很可能并不只是完成课业,而是优秀地完成课业并为日后升到重点初中做准备。其次,家长与子女缺少沟通。由于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在学习上为子女提供很多帮助,协助他们解决课业上的疑难。如有些家长虽对子女的考试成绩很关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在行动上具体指导。再者,家长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很少为子女购买课外读物,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得不到很好的拓展,所学知识得不到充分的外延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合对城乡小学英语教师的访谈结果和对以上造成小学英语教育城乡差异的根源分析,笔者经过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城乡小学师资队伍及硬件建设

教育行政部要加强对城乡小学的常规管理,这不仅包括对办学者办学行为的管理,还包括加强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师资建设及管理。要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激活用人机制,拓宽小学英语教师来源渠道,利用一些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学校任教。

地方政府应该在政策允许的基础上增强对地方基础教育的重视度,积极为乡镇小学提供配套硬件设施,要硬件软件一手抓,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壮大,也离不开硬件的支持,如果能及时解决乡镇小学存在的硬件匮乏问题,势必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乡镇小学英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设立家长课堂,提高家长素质

鉴于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学校有必要密切和家长的联系,设立定期的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宣传,使家长能够认识到小学英语教育对孩子将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明确其自身责任,以确保家长在孩子成长以及学习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据笔者了解,项城市教委以多所小学为试点,推广了“家长课堂”的活动,将家长请到课堂,对家长提供必要的知识培训,让家长能够定期掌握学生近期所学知识,并积极主动沟通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不仅更好地促进了家长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也很好地促进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学习效果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做法不仅适用于小学英语的教学,同时适用于基础教育其他学科的发展,值得广泛推广。

(三)各学校完善英语课程设置

由于城乡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同,乡镇部分学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并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规范各学校英语课程设置,使城乡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趋向一致。在课程安排上可以给英语教学提供更为充分的时间,另外,由于农村学校距离市区辅导学习较远,学校内部可设立一些英语学习的困难班,对学生水平深入了解,按学生英语程度进行因材施教,以帮助那些基础不够好,跟不上日常英语学习进度的学生。

乡镇学生的英语教学存在严重的空缺,有关部门还可以设立一些课外英语学习的辅导班,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额外辅导,也给学生课外操练英语提供更多的平台。

客观地说,小学英语教育存在城乡差距是绝对的,实现均衡是相对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的发展观,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任务,是我们始终都要遵循的准则和努力的方向,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该切实尽到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不遗余力的将知识传播给下一代,希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能够得到本质的解决,城乡差距逐渐缩短,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与城市孩子一样拥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腾飞,我国基础教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在小学英语教育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城乡差异,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河南省周口市四所公立小学为例,探究小学英语教育城乡差异的根源,提出适当的对策来缩短这一差距,希望对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育

参考文献

[1]彭静、徐梅.重庆市城乡小学英语师资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2010年10期.

[2]许梅英.城乡结合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3]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从理论到实践.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4]詹丽芹、曹少卿.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5]张琳琳.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论.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8.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差异研究 篇八

【摘要】我国城乡小学科学教育处于尴尬地位,一方面它肩负课程改革的主要执行者责任,另一方面自身又难以胜任改革赋予的重任。因此深入分析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及原因,找到适合农村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之路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丽水市部分小学的走访,发现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希望为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做贡献。

近年来,国家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教育是重要途径之一。自2012年起,丽水市多县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开启“小学全科教育专业”项目,定向培养教师,服务家乡教育。作为本专业学生,我们应了解家乡教育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同时加强自身能力。

丽水科学课程如何展开?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带着问题,我们以遂昌和青田为例展开调查,对比城乡科学教育现状。

一、 现状

通过采访、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对目前丽水市小学科学教学城乡差异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1. 城乡小学科学教育在师资方面存在差异。现任的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教师从教多年,经验丰富,但是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在科学教师专业性上,农村小学很少有专业科学老师,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2. 城乡小学科学教育在教育材料分配与使用上存在差异。城乡小学科学教育在教育资源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室多媒体的使用上。农村小学图书馆科学类书籍更新慢,城乡学生阅读的时间都偏短,8%的农村学生表示他们难得或从未接触过科学类图书。城乡小学的实验室基本已全面覆盖,但许多农村小学多媒体设备仍没有配备完善,实际教学中使用率均不高,73%的农村学生表示不常去实验室。课外拓展资源方面,城镇小学拥有的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学生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很少有机会了解和参加拓展活动。

3. 城乡小学科学教育在教学方面存在差异。无论城乡,科学课仍以讲授为主。某乡村小学校长反映:“教学的不断进步,是需要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的。”但是农村小学规模小,部分课只需上一次,实践中改进的机会不多,城镇小学则正在尝试引入先进的授课方式和授课理念。丰富校内交流以及各种荣誉的评选鼓励了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尝试。

二、 对策

从本次调查来看,不论是青田还是遂昌的城乡,科学教学在课堂授课方式、教学资源利用、科学知识拓展等方面都有待改善。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 利用好教学辅助资源。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资金投入,丰富并及时更新科学实验设备,向小学提供更多的科学前沿类图书。农村小学应当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和多媒体的利用率。

2. 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政府出资向农村小学提供先进的网络教学设备,组织教师新式课堂培训,例如MOOC、室外课堂等,加强城乡小学科学教师交流,扬长补短。小学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程度列入教师考核项目,家长尽力配合学校科学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心实践。

3. 关于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拓展活动的建议。农村小学和政府应当重视科学课外拓展活动,丰富课外科学生活。教师的眼光不能局限于教学和分数,应看到并激发学生的潜力。

4. 加强农村师资建设。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工资待遇,鼓励年轻教师投身于农村科学教育事业。农村小学应当重视科学教育,扩大科学教师招收数量,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师范类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培养专业科学教师,加强农村教师的“卓越教师培养”,适应农村教师身兼多职的特点。

三、 启示

1. 树立“服务农村教育”的意识。只有具有为农村教育献力的意识,才会真正研究农村科学教育的需要,为农村教育做出实际的贡献。

2. 增加科学信息阅读量。作为农村科学教师,我们就是孩子的“百科全书”。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增加科学信息的获取量,了解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

3. 真正地把实验做起来。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我们应该理解小学科学教材实验背后的原理,掌握规范流程、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4. 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科学教育中。

5. 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每年的“小学生科技竞赛”中罕见农村学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专业指导教师。我们应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和科研创新活动,并深入了解小学生科技竞赛的参加条件、涉及内容、学生的设计作品、教师的指导工作等,以有足够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9.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差异研究 篇九

《 农民日报 》(2014年05月07日03 版)

陶鹏

现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城乡差异问题。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其中有些甚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瓶颈。具体来看,我国的城乡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异。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教育医疗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些偏远农村还很落后。第二,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社会保障差异。由于工农业产品原本存在的剪刀差式交换方式等历史原因,使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因为发展机遇等问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也存在着较大差距。第三,城乡居民的社会身份差异。虽然我国宪法明确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但在现实中,严苛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体制等使农村人事实上比城里人“矮一截”。第四,城乡居民的生活理念差异。由于过去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导致他们养成了重储蓄、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的消费理念。这与多数城市居民追求生活品质和文化消费的生活理念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在信息社会、金融时代,这种轻消费的生活理念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已明显显现出其与时代的脱节。

城乡差异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多种,但其归根到底是社会分工造成的。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因为社会分工形式的不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也就不同,由此导致其在占有和分配上的不平等。外在直接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生产中从事着社会地位不同的劳动形式,进而产生了劳动产品分配不均和人与人之间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不同的社会分工,对个人来说,影响着经济收入、政治地位和社会认同的不同;对国家而言,则造成了城市和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

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工农分工现状,尊重全体劳动人民的平等权利,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相等的社会分配权力,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目标,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理论指导实践,把政策落到实处,使全体人民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社会建设。

首先,要以新型城镇化作为发展机遇,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由以前的“重城轻乡”、“城乡分治”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由原来的注重单项突破,转变为大力推进户籍、保障、就业等综合配套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六个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致力于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

其次,要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核心基石,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要通过经济适度发展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缩小城乡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使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共同享受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共同拥有相同的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待遇、基础教育条件等等,从而使城乡之间的人民生活质量和综合水平逐步趋于均等化。

10.城乡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差异研究 篇十

来源: lunwen88.com

一、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组成员于2010年10月对周口市、开封市、洛阳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教师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6份,有效率为96%。拟对中小学校教师访谈调查100人,实际有效访谈调查97人,有效率为97%。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300份,收回调查问卷1223份,有效率为94%。调查显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工作压力过大,发展意识淡薄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繁多。每天必须完成朝会、晨读、上课、批改作业、备课、教研等工作,还有各级各类考核与检查、组织学生活动、接受学生家长电话咨询等,几乎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大部分教师疲于应付工作,专业发展意识不强。部分教师除了教科书、参考书外,很少涉猎专业书籍。不少教师把继续教育当作完成规定的学时而参加,缺乏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2.教师教非所学,专业发展困难,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是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又一主要问题。特别是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担任地理、生物、音乐、美术的教师,大部分不是科班出身。调查发现,40岁以上的教师中37.5%所教课程非所学专业。随着城市的发展步伐加快,城乡结合部学校大量农民工子女涌入就读,学校班级增多,教师紧缺,一个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普遍存在。教非所学,教师专业发展困难重重。

3.学科知识陈旧,缺乏制度激励部分教师学科知识陈旧。一些教师也参加过新课程培训,但要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教学实践中却显得力不从心。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顾此失彼。他们往往只是把这些目标抄在备课本上,供学校例行查检而已,更不要说关注课堂资源的生成利用了。如开封市一所小学5O岁以上教师占38%,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的只占少数。在课堂讨论中由于教师缺乏较前沿的学科知识,常常导致课堂能放不能收,使小组活动演变成了“活动而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激励措施。

4.骨干流失严重,缺乏名师引领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城乡结合中小学硬件的投入。这些学校硬件和市区相差无几,但学生择校现象不能杜绝,其原因是教师的专业能力问题。

事实上,择校就是择名校、择名师,优质教育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师的资源优质。优秀教师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缺少的就是真正能在本校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起示范引导作用的名师。例如开封郊区一所中学,学校精心培养出来的8名骨干教师,2010年暑假有7人被调入市重点学校。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教师专业发展急需名师引领。

5.科研能力较差,专业发展乏力调查显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优良率为45.2%,教学能力优良率为56.8%,教科研能力优良率为17.4%。新课改理念提出了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要通过校本教研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多年来,由于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自身能力的提高,加之学校对科研重视不够,科研活动流于形式,不少学校没有科研课题。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中小学95%的教师缺乏独立科研能力,只有评职称时才去考虑撰写论文。科研能力普遍较差,教师专业发展后劲乏力。

二、影响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历史影响是基本因素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的底子较薄,历史痕迹明显。如教师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职称不高,多数教师曾是过去转正的民师等。

随着市区的发展,人口量不断增加,基础教育的规模随之迅速扩大,在校学生逐渐增加,而教师编制还是本世纪初出台的政策,教师负担过重,专业能力的发展被淡化,客观上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师培训不到位是关键因素教师培训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培训机会太少和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课程的设置大多依据培训机构自身资源的能力水平,所开设的课程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存在偏差,不能满足教师和中小学校的需求。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有限,中小学的教学任务繁重,只能有部分教师参加培训。培训形式上缺乏灵活性,表现为理论多、实践性的活动很少。教育主管部门将教师培训当成行政性工作任务,没有从教师的实际出发,重数量指标的完成,轻培训质量的提升。缺乏持续开展培训机制与体制。

3.缺少办学自主权是根本因素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缺少办学自主权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教师待遇、职称评定,人事调动等中小学均无自主权。教育主管部门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具体指导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又缺少教师培训的自主权,教师培训的指标、内容、经费、时间、地点等中小学均不能自主。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需要的培训主管部门不一定批准,主管部门安排的培训教师专业发展不一定需要。学校缺少办学自主权,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4.学校管理预设错位是重要因素学校管理者常常对教师专业发展事先预设,并将这种预设一厢情愿地强加给教师。这种不尊重教师自主愿望的预设,常常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错位,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变成一个痛苦被动的过程。不少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没有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在新课改中教师很难放开手脚大胆实践,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很难实现。

三、促进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对策1.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保障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是创造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还需要良好的客观环境,因此,学校领导应最大限度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创造适宜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其次是校长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领跑人。

校长应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教育新理念,做教师专业发展的领跑者。在设计教师成长的目标时,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人手;既考虑到“教师整体”,又不能忽视教师个性”。

再次是学校应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竞争氛围。在教师培训上给予经费保障,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等。

2.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加快教学规范建设首先是编办、人事、教育等部门应统一协调。

根据中小学的办学规模,编制数,实行逐年核定的动态管理。人事部门在招聘教师时应考虑学科发展需要,向城乡结合部薄弱学校倾斜。

其次是应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和交流帮扶工作。加强指导和帮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比如开封一所实验中学,他们开展校长、教师、科研结对帮扶活动,使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

再次是应树立教学规范化意识。完善教学调研制度,认真研究分析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问题,指导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有效备课、上课、改作业、命题、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监控、检查与评估,促进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鼓励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是应加大对教师专业性的宣传力度。使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专业发展的理念。不仅要视自己为新型的知识传授者,而且要视自己为教学过程中的促进者、研究者、改革者与决策者。

其次是应树立教师终身发展理念。增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熟悉职业规范、职业周期、专业发展规律。树立终身发展的观念,克服在专业学习上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浮澡情绪,促进教师专业的长远发展。

再次是要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代替性。教师既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与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不可代替性。

4.深化培训体制改革,提高教师培训质量首先是应以专业发展引领教师培训。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自我发展,还要考虑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专业发展为核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

其次是应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部门要深入城乡结合部中小学调查研究,根据这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再次是扩大学校教师培训自主权。深化培训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更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使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充满吸引力,从而推动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5.发挥科研先导作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是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应增强教科研意识。教育发展到今天,向教科研要质量,走“科研兴教,科研强师”之路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最佳选择。

其次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指导力度。应建立多方合作的研究群体。开展实施科研脱贫、帮扶工作。科研基础好的学校,应该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挖掘、创新,寻找新的研究课题。科研基础薄弱的学校,可以先找科研基础好的学校来帮扶,逐步提高教科研能力。

再次是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应着力提高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立足自己工作岗位,不断发现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

6.充分发挥激励作用,鼓励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是应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措施。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要,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激励制度建设。对专业发展成效显着的教师,应在晋职、晋级、评奖、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

其次是应增强自信心。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应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认真学习,用新课改理念提升自己,面对薄弱生源,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能薄弱;教学技能不能薄弱;干劲不能薄弱;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能薄弱;教好学生的信心不能薄弱。

再次是应鼓励教师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不能一刀切,在微观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个性特征。

上一篇:大一_班级年终总结下一篇:竞聘幼儿园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