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测试工作总结

2024-07-22

普通话测试工作总结(精选8篇)

1.普通话测试工作总结 篇一

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总结

农九师教育局

2010年即将结束。这一年农九师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是面向全体师生、开拓进取、稳步发展的一年。从开展普通话测试工作以来,已有10年时间。多年来,在九师教育局关心支持下,测试组全体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克服了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人员分散等诸多困难,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全师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回顾多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有政策的保证、领导的支持,部署合理,依靠全体人员的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把工作做好。

一、过去几年,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成立普通话测试组织机构:

组长:樊徽(教育局长)

副组长:谭少东(主科)

成员:龚新盛、闵敏、陈芳、张杰、张国珠、李秀珍、普通话测试工作程序:

1.工作有计划性。为了贯彻落实九师教育局普通话测试的工作安排,我们提出了先文后理、三个板块、分三步走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对我师师生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分三个板块:师范生、非师范生、教职工三个板块;先文后理,逐步推进;对年龄在测试范围内的教职工,分1956年1月1日前出生、1967年1月1日前出生、1974年1月1日前出生三批,分三步完成。在工作中,从全局部署到具体落实,我们都事先反复征询意见,克服了兼职人员分散、培训安排变数多及任务繁重带来的种种困难,做到了月月有安排,周周有落实,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2.注重机构建设与队伍建设。(1)加大宣传力度,重新修订了相关规定、规则做到制度上墙,人人皆知。通过测试环境的布置,重视环境对测试员和受测人的心理影响。不定期召开测前会议,强调纪律,使测试工作有章可循,测试过程规范有序。(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对于测试中的疑难评判能及时进行业务磋商和沟通。做好新手的传帮带工作,使他们很快成长为骨干工作人员。

3.抓过程管理。普通话测试是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严格要求每名测试员,按国家制定的标准,按程序规范操作,杜绝舞弊和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把好测试关,不打人情分,判定分数与等级精确无误,并对每位受测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注明,做好测试的全部档案资料的保存工作。

4.实行电脑管理手段的规范化,做好相关的各方面过渡工作。从报名到测试成绩输入、证书打印,对过去而言是项革命。软件还不完善,各项程序都在摸索,努力做好这方面工作,以保证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5.树立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普通话测试工作测试前的准备及测试的后续工作难度都大。从服务态度到服务手段、服务效果,方方面面都关乎测试站的声誉。因此,繁忙时克服焦燥情绪,做到耐心服务,微笑服务,优质服务,始终是努力追求的目标。

6.以测促训,以训保测。坚持认真规范地做好测试前的培训工作。对于普通话测试收费标准,能严格按照兵团语委有关文件规定。从本学期始,开始执行兵团语委2010[15]号文件新的收费标准。按规定向兵团主管部门交纳测试管理费、证书费、无拖欠现象。

二、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测试员缺乏系统的管理 1.技术层面管理尚可,精神引领缺乏。

在参加测试员培训时,每个参与的培训者最担心的就是说、讲、听不过关,培训的全程几乎只有技术层面的辅导,精神上的引领缺乏。比如作为一名测试员具备的道德素质,思想情操等引领很少。

在今后的工作中,测试员回到各测试点参加培训、测试工作时,被关注的也是技术、技能方面的情况,再加上测试员队伍中的人员来自各个学校,集中起来的机会只有在测试、培训工作开展的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集中开会时也无非说些“只有标准,没有过关率”之类的原则问题,而测试员内心的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倾诉和排解。

2.有组织的交流活动少,测试员进步慢。

除了平时的培训、测试工作之外,测试员队伍中有组织的交流活动太少,测试员的内心其实渴望得到更多的培训,以不断提高说普通话的水平,树立更强的自信心,还希望在培训活动中与大家相互交流,讨论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吸取他人经验。如果没有这些活动,测试员仅凭自身的“孤军奋战”提高起来是很慢的。

3.凝聚力不强,测试员流失现象严重。

各测试点的测试员队伍都有较严重的流失现象,有的是“外流失”――彻底放弃了测试员的资格。有的是“内流失”――虽然参加了后续培训,拿到了正式的上岗证书,但很少或者说极少参加培训、测试活动。真正坚持参加测试员工作的已经很少。

4.现实的种种原因使测试员没有机会履行义务。

(一)有些测试员所处的单位工作忙碌,当测试站需要调派测试员参加工作时,单位因人手紧缺,不能让测试员“出来”,有的测试点测试员人手少,当调派参加异地的培训、测试工作时往往不成“气候”,被减少了履行义务的机会。有些测试员虽然想参加活动却得不到安排学习培训机会。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等级要求与测评标准的矛盾。相应的等级要求的提出和具体的测评标准的制定无疑是必要的,是保障普通话水平测试能顺利开展的一个最重要的保证。但也应该看到,过高的等级要求也会反过来妨碍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二个问题是培训者与测试者之间的矛盾。在普通话培训和测试过程中,测试员在培训时充当培训者的角色,在测试时又担当测评者的角色,同一个人,不同的角色,目的不同,努力的方向也不一样。培训时为了提高测试的通过率,测试员们会努力去钻测试的空子,寻找更多的技巧,以避免容易出现的漏洞;测试时又希望听到应试者最真实的语音面貌,对钻空子的应试者非常反感,这无疑也是矛盾的。最典型的体现在说话项测试中,说话项内容是应试者自己准备的,测评标准重在语音,对内容是否真实是否切题没有具体的要求。如果应试者边说边想,既要注意语音错误,又要照顾内容是否充实有条理,难免会顾此失彼,出现较多的失误,因此,测试员在辅导时一般要求应试者先列出提纲,再按照提纲练说。但发展到后来,却要求先写成文章,再把文章背出来,说话测试就成了背短文考试;在语音上,则要求应试者去掉或减少容易读错或难读的字、词,换成意义相近的不会读错的字、词。也有小部分应试者专门说一些简单的数字,字、词重复率高,测试时就不会多失分,也就加大了测试通过的可能性,但可想而知,这样的测试是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普通话水平的;从内容上看拉题扯题现象严重,很多人以“一稿打天下”,几乎所有的说话题都可以用“讲故事”、“学烧菜”或“旅游爬山”来对付,还有的干脆背颂测试朗读材料或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大降低了说话项测试的难度,本来应该能最真实地反映应试者语音面貌的说话,成了最不能体现真实水平的一项,成了测试时拉分的重点,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四)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三个问题是应试的极端功利性与测试后是否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与交流缺乏一定的要求和必要的监督。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者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估。现阶段,在一些特定行业中推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为了促使应试者在工作和学习中更自觉地运用普通话,更好地实现人际交流,从而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决定》对各类应试者测评前的等级有明确的要求,而对他们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后的实际使用情况却缺乏一定的要求和必要的监督机制。这就无形中使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在测前和测后形成明显的反差。

三、几点体会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我们完成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坚强后盾。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同样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在普通话测试过程中,教育局领导现场检查、指导,并就进一步做好全师教师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我们完成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重要前提。普通话测试涉及部门诸多,协调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大家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测试过程中,有时安排了测试时间、地点,但参试人员突然有任务。测试人员就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先完成部分参试人员的培训测试,对其它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的人员重新组织培训测试。

(三)主动、提前准备是完成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必要条件。普通话测试小组借助教育中心作为具体的组织实施单位,要做到提前准备,积极协调,组织有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和理解。在培训测试中做到既严格又热情、周到。

四、意见与建议

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是采用口试的方式,测试员的评分不易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准确无差错。受到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和把握上客观存在的差异,能力高下和语言文字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测试中存在的评分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差异,将评分误差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在现有的制度和规定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应给每份试卷制定标准读音答案,发给每个测试员并学习掌握。尽管测试员中不乏有中文专业的人才,但其它专业的也有很多,为便于规范掌握标准,在已有的评分基础上,应有标准答案。

2.应有等级评分标准模版。根据我国现有的对普通话的评分等级,应尽可能的将每个级别、每个等级制作成音像模版,以便测试员的培训和反复熟练使用,也可用于普通话测前培训。

3.测试员的工作每年固定在有限的时间。应在每次集中测试前,集中熟知评分标准,剖析评分标准的重点和难点,使测试员的主观判断逐步趋向一致。

4.普通话测评应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报考、成绩输入、证书打印、成绩统计、查询备案等尽快实行计算机标准化信息管理,这样不仅能节省大量的人力,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而且还能有利于对普通话测评的科研和统计,有可能的话还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联网,确保证书的可靠性。

5.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举措,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对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类语言文字工作管理者和每一位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都应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多年来,九师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不断地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充分发挥领导重视、社会宣传的合力作用,与时俱进,开创普测工作的新局面。

农九师教育局(普通话测试中心)

2010年9月14日

2.普通话测试工作总结 篇二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国家推广普通话,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权利, 国家机关以普通话为公务用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该法第二章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 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 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第三章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的法定地位、作用和使用范围, 提出了普通话应有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明确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该法指出,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 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该法还明确了必须使用普通话并且达到相应等级标准的人员, 即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 这就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对象, 这也为相关行业的资格准入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法提出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这为普通话的培训也提供了法律保障。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年来对普通话推广和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意义深远而重大, 其强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推广普通话和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过去推普依据宪法, 而具体怎么做好这项工作, 光靠宪法中的一句话还不够, 有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清楚了。过去推普工作是靠政策、靠宣传、靠学术, 现在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依法推普, 依法培训和测试, 这样推普和培训测试工作才能健康、持续、科学地开展。

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实际上是伴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孕育而产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酝酿产生的历史, 也是普通话推广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 在这项工作不断的调查研究中产生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内容和要求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在我国语言测试史上是第一次, 在世界范围内也可以说是第一次。这说明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一般的学术性的测试, 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关系到推普大业的一项测试。这项测试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写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充分肯定了测试的性质和重要性, 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测试。它不是民间的、自发的, 而是国家的行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普通话培训测试的对象进行了规定。法定的对象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对象。把测试对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非常不容易, 说明这些人必须要参加这项测试, 必须要持证上岗, 必须要有这个资格准入的条件。这为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该法对测试对象的排序也很明确。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 包括影视话剧演员, 排在最前面, 也就是说, 这些人的普通话水平应该是最高的, 最应该参加测试。这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奠定了法理的基础。教师要达到二级水平, 排在第二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要求达到三级。这种排序根据测试工作的实际、根据不同行业对其应该分别达到的等级标准作出了规定。其同时也提出, 对未达到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的, 分别情况进行培训。也就是说, 培训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国家规定的, 有法可依。这为以测带训、以训保测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普通话培训工作的促进作用, 既是根本性的, 又是很具体、很直接、具有可操作性的。正是因为有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普通话水平测试才成为国家级的测试, 成为依法开展的测试, 从而确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地位。不仅测试, 培训工作也得到了法律的保障。测试和培训依法开展, 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提高了人们对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的认识, 进而提高了人们对推广普通话、对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由于有了法的保障, 使得领导重视, 各级测试实施机构进一步健全和加强, 国家培训测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训了5万名测试员, 其中包括5000名国家级测试员, 测试人数达3000万人次。所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尤其是保障作用。

普通话培训测试相关内容写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也使该法更有特色, 更切合中国的实际, 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使该法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更直接、更明显、更具体、更突出。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内容写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无疑是这部法律的一个亮点。各地在语言文字的地方立法中, 也都把对相关人员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写进去, 这使得普通话水平测试得到了法律体系的保障。国家语委和各省语委在近年来的城市语言文字评估中, 把相关人员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情况及达到的等级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和评估指标, 国家语委和地方语委近年来组织的执法调研中, 也把相关人员的普通话等级达标情况作为一项内容, 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贯彻落实, 促进了普通话培训测试的依法开展。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效

普通话水平测试从酝酿、实施至今, 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酝酿研制、组织实施和发展创新阶段, 在不同阶段不断获得发展, 取得显著成效。

(一) 酝酿研制阶段 (1982~1994年)

1. 专家提出普通话分级的研究设想

1982年起, 一些语言文字工作者开始探讨普通话等级标准和水平测试等问题。较有影响的主要有:北京市语言学会一些专家学者组织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研究小组提出了《普通话等级标准条例草案》。1983年9月, 时任国家语委副主任的陈章太先生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华语社区语文现代化和语言计划学术会议”上提出了普通话规范水平分三级要求的设想。此外一些语言学家也都从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提出普通话分级和水平测试的设想。

2. 国家相关部门提出普通话分三级

在1986年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 时任国家语委主任的刘导生在题为“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报告中提出普通话的标准只有一个, 但要求可以不同。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将普通话分为以下三级:“第一级是会说相当标准的普通话, 语音、词汇、语法很少差错;第二级是会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方言不太重, 词汇、语法较少差错;第三级是会说一般的普通话, 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听懂。”这就从学术层面的研究设想上升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明确提出确立普通话分级的要求, 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性。

3.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制小组成立

1988年, 教育部推普办和国家语委语用所有关人员, 在孙修章、于根元主持下, 组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研究”课题组, 开始研制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 拟定普通话水平分为三级六等。1991年, 课题组研制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通过了国家语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由国家语委推普司印发各地试用。

4. 三部委发文颁布测试大纲

1992年, 国家语委组织了专门的学术委员会, 由国家语委原副主任王均任主任, 并成立了以国家语委推普司司长刘照雄为负责人的课题组, 开始论证和研究编写《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1994年11月该《大纲》正式出版。《大纲》包括普通话测试总论、语音分析、常用词表、朗读作品、说话题目等。《大纲》还规定了测试的目的、性质和方法, 确定了测试的内容、范畴和题型, 明确了应试人员的行业范围。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文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同时发布的还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 (试行)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试行) 》《普通话等级证书 (样本) 》。

5.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确立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试行) 》将普通话水平分成三级六等, 即:

一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 语音标准, 词汇、语法正确无误, 语调自然, 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 语音标准, 词汇、语法正确无误, 语调自然, 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

二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 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 语调自然, 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 (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 有时出现失误。词汇、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 个别调值不准, 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 (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hu、z-zh-j、送气不送气、i-ü不分、保留浊塞音和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 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

三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 声韵调发音失误较多, 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 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汇、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 声韵调发音失误多, 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汇、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

(二) 组织实施阶段 (1994~2001年)

1. 组建测试机构

1994年作为国家测试实施机构的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以下简称“国家测试中心”) 率先成立, 后云南、上海等省级普通话测试机构相继建立。有的省级培训测试中心是独立建制, 有的则是语委办同时承担测试机构的职能。另外, 各地市、院校也成立了测试站。这样就形成了国家、省级、地市或高校三级测试机构体系, 构成了全国测试的网络。

2. 培训测试员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 (试行) 》要求:测试员应熟悉和拥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 热心语言文字工作, 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乙等以上, 具有大专毕业文化程度和三年以上工作实践, 并有较高的语音分辨能力。由国家测试中心培训考核国家级测试员, 由各省级测试机构培训考核省级测试员。测试员队伍遍布全国, 大部分为兼职人员, 其中很多是教师。高素质的测试员队伍是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3. 确定测试对象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 (试行) 》规定, 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下列人员应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 (1) 中小学教师; (2) 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和高等院校文科教师; (3) 师范院校毕业生 (高等师范院校首先是文科类毕业生) ; (4) 广播、电视、电影、戏剧, 以及外语、旅游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 (5) 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6) 从事电影、电视剧、话剧表演和影视配音的专业人员; (7) 其他应当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和自愿申请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

同时对一些岗位和专业人员提出了普通话等级要求: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应达到二级或一级水平;专门从事普通话语音教学的教师和从事播音、电影、电视剧、话剧表演、配音的专业人员, 以及与此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一级甲等或一级乙等水平。后来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窗口服务行业人员等也提出了相应的等级要求。

(三) 发展创新阶段 (2001年至今)

1. 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加强管理, 提高质量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质上以法律形式肯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级考试的地位, 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具有了权威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后, 各省、市、自治区的立法机构结合本地实际, 先后制定了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 其中大都把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相关内容纳入进去。为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教育部于2003年5月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和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测试机构的职责, 重新规定了国家级和省级测试员的申请条件、资格认定、聘用考核和违纪处理办法, 严格规定了对测试证书和测试收费的管理。为配合《规定》贯彻, 教育部语用司印发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和《普通话水平测试评估指导标准》, 发布了《关于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的通知》。10月,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通知》。一系列相关文件的颁布和印发, 促进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使这一工作初具规模, 成绩显著。2004年7月, 国家语委在太原召开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会议,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的袁贵仁作了题为“再接再厉, 团结奋进, 开创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新局面”的主题报告, 对全国测试工作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这些都有力促进和保障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法推进、健康发展。

2. 修订颁布新《大纲》, 研制并启用《实施纲要》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适应新时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要, 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决定重新研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新《大纲》研制列入了国家语委“十五”科研规划, 组建了新《大纲》研制学术委员会, 教育部语用司司长杨光、语信司司长李宇明为顾问, 刘照雄、姚喜双为召集人。新《大纲》规定了测试的名称、性质、方式、内容和范围, 对评分办法作了必要的调整和修订, 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新《大纲》对于进一步规范评分标准、提高测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新《大纲》2003年10月颁布。2004年1月, 根据新《大纲》和测试工作需要, 国家测试中心研制、教育部语用司审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出版发行。“研制《纲要》是在刘照雄、姚喜双的指导下完成的, 《纲要》对原有的测试用词语表、朗读作品、说话题目等内容, 都作了必要的调整和修订, 成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指导用书。几年来的测试实践证明, 新《大纲》的颁布和《纲要》的出版受到各地业内人士的欢迎和好评。” (韩其洲, 2009)

3. 大力提高测试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规模日益增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全面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现代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现代化, 一个是实现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一个是实现测试手段的现代化。本世纪初, 上海、湖北、黑龙江等地率先研制并应用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之后国家测试中心联合湖南测试中心承担国家语委“十五”科研规划项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 并通过鉴定。2009年国家测试中心与安徽省教育厅在合肥联合建立了“国家信息管理资源中心”, 2010年6月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信息资源中心和信息网建成,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这标志着管理的信息化已经初步实现。测试手段的现代化正在逐步实现。在与相关技术部门的合作下, 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的前三项试题已经实现由计算机辅助完成, 全国15个省市已经成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点。测试手段的现代化需要依靠语音技术的进步, 随着语音技术的不断发展, 测试手段现代化正在逐步推进。

4. 积极合作开展海外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以其良好信誉, 赢得境外的需求, 10多年来在海外合作测试也取得可喜的进展。目前, 国家测试中心与港澳地区合作的院校已经有13所。港澳地区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数已达到6万人次。国家测试中心为港澳地区培训普通话教师1000多名, 培训测试员120多名。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港澳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享有很好的声誉。另外, 国家测试中心也与新加坡有关单位举行了合作测试。在这以前, 与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相关单位也签过合作协议。今后将适应需求, 进一步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海外的联合开展。

5. 加强测试科研

科研是测试的重要支撑, 随着测试工作的全面开展, 科研工作也随之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果。国家测试中心除完成《大纲》《纲要》等重大科研项目外, 还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语委“十五”科研总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项目中的相关子课题, 包括“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库系统”和“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等重要项目。与此同时, 国家测试中心开始举办两年一届的全国各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主任论坛, 既讨论工作也探讨学术。截至2009年已举办4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 会后将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促进和带动了全国普通话水平培训和测试的研究。现在国家测试中心每年出资30万元用作普通话水平测试科研专项经费, 支持战线申报立项, 开展科研。各级测试部门也都意识到加强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把科研作为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设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各种专项课题, 召开各类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 编辑出版学术论文集。

6. 促进学科建设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这一宏大测试实践规模基础上, 为加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 指导实践, 我们首创普通话水平测试博士专业方向和语言文字测试学硕士点。2007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招收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目前已招收博士生4届, 毕业1届。同时还招收语言文字测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语用所还招收访问学者。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使普通话培训测试教材编写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7. 构建测试体系

在继续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推广和实施工作的同时, 也开始与境内外相关单位合作, 建设和开发立体的普通话测试体系。比如跟香港高校及相关部门合作开发香港中文书面语水平测试项目, 开发针对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合作研制开发针对外国人的测试等。未来也可以考虑开发汉语拼音、文字测试等不同门类、满足不同需求的测试, 构建立体的测试体系。此外, 汉字测试、语言文字能力测试等也已开发, 正在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相互补充, 发挥着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发展的重要作用。

8. 测试机构形成网络

随着测试工作的深入发展, 各地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相继建立、日趋完善。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已建立地市级、高校和行业测试站点达2000多个, 基本建成了由国家测试中心、省级测试中心和地市、高校、行业测试站组成的测试体系。各级测试机构依法开展工作, 形成了良性运作的工作机制和上下贯通的测试机构网络、保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推普工作的开展。

三、依法推进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推普工作的贡献

(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普的重要抓手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新时期推普工作的重要举措和创新, 使推普由宣传、倡导变成了依法推进的工作, 也使普通话的评判有了科学依据和量化标准, 对相关岗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使推普工作扎实、有效, 推普手段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普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普通话水平测试也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三个重要措施 (普通话水平测试、推普宣传周、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之一, 并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

(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促进了测试对象

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是以测带训, 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 促进了测试对象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推动了推普工作的广泛、有效开展。目前已测3000万人次, 相关领域人员都已经持证上岗, 使国家四大领域人员普通话水平有很大提高。同时, 通过测试使推普工作家喻户晓, 促进全社会公民语言规范化意识的普遍提高, 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热情和愿望得到广泛增强, 公共领域普通话水平也有明显提升。

(三) 普通话水平测试促进了普通话教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普通话教学体系、教材、内容有扎实的实践基础, 教学具有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所设立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博士专业研究方向、语言文字测试学硕士专业有其扎实的实践基础和实际保障, 如招生来源、教材建立、实践基地、就业出路等, 这些也丰富和促进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

(四) 普通话水平测试促进了科研和学术交流

普通话水平测试3000万人次的测试实践为进行全面深入的测试和推普的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搭建了宽广的平台, 提供了海量数据, 积累了大量语料, 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其促进和保障了我们建立有声语料库和联合实验室。

(五) 普通话水平测试支持和促进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各地测试实施机构的建立和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的建立, 这使测试有了实施机构和队伍的保障。其机构既是测试实施机构, 也可承担推普工作, 所以也可以作为推普机构;其队伍既是测试员, 又可以承担推普任务, 所以也是推普员。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拥有一支5万人的测试员队伍, 在实际工作中, 他们不单是测试员, 同时又是推普工作的宣传员, 也是普通话培训工作的教师。他们积极参与推普周的宣传工作、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 普通话教学工作等, 投身到测试、培训、教学、宣传等语言文字工作中。我国各级测试机构既是测试中心、测试站, 也是推普中心、推普站。这不仅促进了普通话测试本身的发展和提高, 同时在推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六) 普通话水平测试为汉语国际推广做出贡献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也为汉语国际推广做出了贡献。要取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就是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全球500多个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孔子课堂的开设, 需要大量的普通话教师。侨办的57所学校也有提高普通话水平的要求。这就使得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四、依法推进的普通话水平测试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探讨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基本特征, 以及在今后推普和语言文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1.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1) 标准参照型测试; (2) 口语测试; (3) 汉语作为母语的测试; (4) 主观性测试; (5) 综合性 (测试内容) ; (6) 科学性 (水平测试) ; (7) 简便性 (操作方式) ; (8) 现实性 (适合国情) ; (9) 权威性 (法定考试) 。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需求和满足需求的矛盾, 处理好这一矛盾, 就是把握规律, 很好地满足普通话水平测试科学发展的需求。 (1) 推普事业的需求。推普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国民对普通话推广仍有很大需求, 所以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也有需求。本世纪初国家语委的调查显示, 我国能用普通话交流的人数占总人口的53.06%, 经过10年的努力, 据专家统计, 现在实际比例可能为60%, 但是距离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所以, 推普工作仍有需求, 仍是当前的重要工作。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推普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是一项长期任务, 必须促进其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 (2)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要素。普通话水平测试活动包含四个构成要素:测试员 (测试队伍) ;测试对象;测试手段;测试依据 (标准) 。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出现的问题也集中反映在这四大要素上。

(一) 测试队伍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测试员是测试活动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果没有测试员, 就无法实施测试。所以加强对测试员的管理和培训非常重要。只有测试员的水平提高了, 才能准确、有效地测出符合实际的成绩。测试员的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工作阅历、教师与非教师、专职与兼职等都是需要考虑和分析的内容。长期以来, 我们拥有一支素质优良、乐于奉献的测试员队伍。尽管计算机辅助测试已试点, 但情感、综合方面的判断还需要测试员来进行, 最高等级的测试评分还需要人工完成, 测试员队伍不是要削减, 而是要加强。目前加强对测试员的培训是一项紧迫任务。这里, 除了需加强对测试员的政策培训、业务培训外, 还应对测试员进行网上评测等信息化手段的培训, 使测试员能够迅速适应信息化测试的要求。同时, 还要鼓励测试员从事科研活动, 要为其创造条件, 使其多出科研成果。要建立奖励机制,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 促进测试员队伍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此外, 随着推普工作的加强, 不仅测试在推普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培训和宣传等工作同样需要测试员。测试员不仅是测试队伍, 也是推普队伍、宣传队伍、舆情监测队伍。

(二) 测试对象拓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已测人员。现有的已测人员分布在社

会的相关行业, 在已测人员中有人存在着“证书一到手, 方言就开口”的现象。推广普通话贵在坚持, 因此, 为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持续发展, 保证已测人员都能自觉使用和推广普通话, 应该探索相关保障和激励措施, 加强对普通话等级证书的管理, 加强对相关行业人群使用普通话的检查和监督。并注意积极有效地采取多种手段开展推普活动, 发挥已测人员坚持说普通话的带头作用。

2. 公务员群体。

随着测试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有些地方开展了对公务员的测试, 也有的地方尚未开展, 地区和行业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公务员是行业龙头, 在各方面具有表率作用, 所以, 国家应该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细则, 依法全面推进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 以此带动全社会的普通话推广工作。

3. 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了, 国家未来公共领域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整体水平就会普遍提高。在这方面上海市政府做出了榜样, 其为上海全体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定地方法规, 提供经费支持, 有力地推进了上海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发展。各地市如果有条件的话, 应该加大高校推普工作投入的力度, 为大学生测试提供法规和经费的保障和支持, 这样会事半功倍, 对推普必将产生良好的、深远的影响。

(三) 测试手段现代化要求解决的问题

测试手段就是实施测试的方式方法。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规模的扩大, 测试手段现代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加强测试手段现代化是今后的一个工作重心。首先, 继续加强管理手段现代化。目前全国普通话信息资源中心已建立, 资源网已开通, 管理手段现代化已初步实现, 但各地区发展还不平衡。应该研讨和制定相关措施, 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要逐步实现测试手段现代化。当前已在全国15个省市开展了计算机辅助测试试点工作, 积累了经验, 在此基础上应逐步实现全国范围的测试手段现代化。同时, 当前计算机辅助测试只在试题前三项应用, 而说话项还无法实现机器测试, 这有赖于语音技术的进步。在已实现机测的试题部分, 应该保证质量, 做好信度效度研究, 总结测试中遇到的新问题, 认真研究对策, 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确保测试质量。

(四) 测试标准需要思考的问题

测试依据是保障测试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测试依据就是测试大纲, 依据大纲研制出的题库和计算机生成的试卷来实施测试, 依据测试等级标准进行评分定级, 这些测试标准是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基础。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业务领域和测试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 制定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母语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测试群体的测试标准细则成为时代的需求。对此, 应该根据测试条件和对象, 积极调研, 对未来需求的测试标准进行研究, 构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适合新形势的测试体系和测试依据, 使测试服务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上述四点是测试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 而作为测试事业或测试工作, 当前最迫切的问题, 就是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保障机制, 依法督促各地普通话培训测试实施机构的建设。必须清楚地看到, 机构建设在一些地区仍是薄弱环节。同时也要依法保障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推普工作最基本的经费投入。目前, 从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调研的实际情况看, 机构建设和经费投入, 仍是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推普事业发展最急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 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和实施, 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了长足发展, 在推普工作中成绩突出, 成效显著。随着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对推普的要求, 随着汉语国际传播的开展, 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国家语言文字生活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我们希望, 国家能够根据推普和测试的实际需求, 及时出台相关法规细则, 以保障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新时期胜任更多的责任, 担负更重的使命, 为推普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章太.略论汉语口语的规范[J].中国语文, 1983, (6) .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3]韩其洲.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回顾与展望——纪念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15周年[Z].中国语言文字网, 2009.

[4]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修订本)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5]姚喜双.《大纲》修订和《纲要》研制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 2004, (3) .

3.普通话测试应试技巧 篇三

读单音节字词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要过的第一关,单音节字词的测试,就是测评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任何一点粗疏都将影响其发音标准程度。

掌握一些必要的测试要领与技巧,对确保测试时发挥出正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读单音节字词时,一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朗读既要饱满、清晰,又要完整、到位。声母要发准,是指发音要找准部位,方法正确,不能有错误或缺陷。

(二)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单韵母要单纯、饱满,发出来的音要吐字如珠,一个就是一个,不拖泥带水。复韵母和鼻韵母都要有动程,动程要充足、清楚,要有变化,而且变化、要自然、和谐,归音要到位,发出来的音要圆润。复韵母还要谨防韵头、韵尾丢失。

(三)声调要发全。读单音节字词时,声韵与声调的拼合要和谐自然,不能把声韵调割裂开来,顾此失彼。四个声调的调型、调值既要清晰、饱满,又要和谐、统一,充分体现阴、阳、上、去“四声”的抑扬顿挫之美。四个声调的音节要把握好音长,不同声调的音节其音长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上声音长最长,调值是14,有一个明显的降升过程,起伏较大;阳平次之,调值是35,呈上升之势;阴平又次之,调值是55,保持高而平;最短的是去声,调值是51,下降快,干脆利落。测试时,不能把四个声调的音节按相同的节奏来读,避免因超过实际音长导致的拖腔、或音长不足造成的调值不够的缺陷。

(四)认真看清、认准字。还有很多字的形体相近或相似,单独认读,稍不注意很容易读错。一是有的人因为朗读过快,或过于紧张,把很简单的字也读错了,如把“太”读作“大”、把“柔”读作“软”、把“呕”读作“吐”等。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字,或在词语中能念准,但是脱离一定语言环境,单独读却感到陌生,一下子难以念准的字,极易念错。如“氯”读成“lù”、“秽”读成“suì”等;再如“赅”、“骇”在词语“言简意赅”、“惊涛骇浪”中能正确读出,可单独出现,一下子难以把握,可能读错。

(五)多音字只需选读一音,如“处”念chǔ或chù都算对。不必费时间琢磨到底读哪一个音,分散精力,影响情绪。但若在常用字音和冷僻字音之间,一般说来,取常用的读音为宜,如“殷”有殷yīn(勤)、殷yān(红)两音,考试时一般读较常用的“yīn”。

(六)速度要快慢适中,读单音节字词,只要每个音节读完整,一个接—个地往下读,就不会超时。有的应试者因担心时间不够而读得过快,不能完整读完音节应有的长度,导致音节未读完整,出现“吃”字现象,造成失误,因此切忌抢读;还有一些应试者对时间估计不准,读得太慢,出现超时扣分的情况,因此,读字音也不能太慢,不能每个字都去揣摩或试读,速度太慢,说明基础太差,不熟练,准备不足;还有的应试人控制不住时间分配,出现前急后缓,或者前缓后急现象;再有一种现象就是,有的应试人像朗读诗歌一样读单音节字词,总是五言或七言一顿,这种固定节奏的读法一定要避免。为了有效防止出现这些不利情况,平时在学习普通话、进行单音节训练时,一定要重视对时间的合理分配,反复调整,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各个音节读得字正腔圆,舒展流畅而又从容不迫。此外,

4.个人总结版普通话测试应试技巧 篇四

第一二题,读单音节、多音节字词:

1.第三声“上”声,正确读法,调值214,一定要先降下去再升上来,只读一半21算作语音偏误,每个扣分0.1。(特别注意,大多数人都会因此失分较多,一定要多加注意。)

2.儿化音,发音方法可以先发a~~~~然后拖长音,同时把舌头向上翘,发er音。3.朗读过程中如果读错音,可以改读一次,但是以第二次读音为判分标准。就是说,第一次读错了,改对了,不扣分;如果第一次读对,改错了,则扣分。4.遇到生字,可以在考前拿到卷子10分钟的准备时间里用手机查读音,建议用带有声调功能的手机。我用的NOKIA的就有,没有的话可以借个!

第三题短文朗读:

1.短文朗读所有40篇作品原文在辅导书的P203——P298页,对照拼音练习,能在短期提高测试的成绩。

2.练习作品注意变调等特殊情况(文中变调情况标注本调),阅读每篇作品后的阅读提示也有帮助。

3.短文朗读也是每错一字扣0.1分,读错字、加字、减字、改字均扣分,请注意。

4.朗读的时候尽量语速放慢,不要太赶,这样可以减少失误。

第四题说话:

1.时间控制,实说满三分钟,不要长时间停顿。2.话题一共30个,可以事先准备。

3.说话题采用倒扣分的方式,满分40分,每读错一个字扣0.1分,所以测试员不会太在意你说话的内容,把重点放在语音上。

5.事实上说话可以略微跑题,可以事先准备2到3个话题背下来,只要你开头在选择的话题上,后面尽量把话题引到已经准备的部分。这样既有话可说,也不容易出错。老师不会关注你的说话内容。

大致各题型的技巧是以上这么多,下面是难点字音的辨析: 1.平舌音z、c、s 和翘舌音zh、ch、sh ⑴平舌音的发音位置是,把舌头平放在口腔里,舌尖挨到上门齿的牙齿背面,发音z、c、s ⑵翘舌音是把舌尖向上翘起,接触到硬腭前端(硬腭就是上牙齿牙龈再往里的硬硬的地方,可以用舌头感受一下位置)从而发声zh、ch、sh。舌头太卷太靠后叫团音,也是不正确的,所以一定要找准发音部位。⑶平翘舌对比多多练习

2.鼻音n和边音l ⑴鼻音n发音的时候气流从鼻腔通过,如果发不准或者找不到方法,可以尝试发“新年”这个词,把第一个字xin~~~~拖长,感觉气流通过鼻腔,再发nian的音。这样找发音部位。

⑵边音l发音时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发不准的话,先把舌尖放到上门齿的牙龈部,然后向下稍微弹一下,发la音。找发音位置 3.前鼻音-n和后鼻音-ng ⑴发前鼻音an en in的时候,最后舌尖要回到上门齿牙龈的部位,这样才表示发音到位了 ⑵发后鼻音ang eng ing的时候,是舌根向上隆起,和软腭接触阻断气流从而发声,发音方法和舌根音g k h一致。多找一下发音位置。

补充说明:

1.考试的时候尽量让自己稍微紧张一点,不要把平时说话的随意状态带进考场,尽量把每个字音读准、发全。

2.可以把每个字词读得夸张,只要发音是正确的,老师没有办法扣分。这样也更不容易失误。

3.每个单项题的时间绝对是足够的,所以语速尽量不太太快,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和误读的情况。4.纠正错误读音。

5.对于不是发音问题,而是认知问题的同学,就是说不知道这个字是平舌还是翘舍,鼻音或者边音等情况的话,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和背书上的例子,把你分不清的部分多读多看记下来。主要错误类型和难点字音我去找,然后上传。6.对于短文朗读和说话,所有内容其实事前我们手中都有,认真准备也会有很大提高的。

7.以上的内容可能对大家短期应付考试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从根本是改善语音面貌的作用不大。

5.普通话测试工作总结 篇五

http:// 2007-5-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国家语委、原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等有关要求,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测试工作机构

第一条 山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是省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省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规划和计划,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对全省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

第二条 山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是省语委的日常办事机构,在省教育厅和省语委的领导下,负责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实施日常行政管理。认定省级测试员资格并颁发资格证书;聘任测试视导员;颁发和管理测试等级证书;对全省测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定期向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工作;定期对各测试站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不合格的测试站,取消其设站资格,解除其相关工作职能。第三条 山西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此机构未正式批准之前,工作由省语委办代理)是全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的实施机构,在省教育厅和省语委的领导下,接受省语委办的行政管理和国家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的业务指导。其职责是:实施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规划和计划;培训普通话师资和省级测试员,负责选送优秀省级测试员接受国家级测试员培训;管理全省的国家级测试员和省级测试员;对全省的培训测试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质量检查;根据国家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编制试题和印制试卷;管理全省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和测试工作档案;组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研工作;协调全省各行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第四条 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是省内各市(地)或高等院校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具体实施机构,在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管理国家级和省级测试员;建立、保存本测试站受测人员的档案并负责报省语委办。

第五条 各测试站须经省语委办批准,方可设立。各测试站须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有独立的办公用房、必要的工作设备和专项经费。

第六条 各测试站要建立测试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培训制度和定期交流制度,定期向同级语委办和省语委办书面报告工作情况。

二、测试的管理和运行

第七条 测试员:测试员分国家级测试员和省级测试员。国家级测试员由国家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培训和认定;省级测试员由省语委办负责培训和认定。测试员的条件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熟悉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政策和普通话语音学理论,熟悉方言与普通话的一般对应规律,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常用国际音标;有较强的听辨音能力,并能用国际音标描写普通话语音系统和本地方言语音;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有较强的测试能力和较丰富的测试经验;身体健康,作风正派,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热情。第八条 测试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努力学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 业务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接受聘任单位的再培训。

(二)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测试工作的各项规定,遵守我省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测试中心有关测试工作的制度和规定。

(三)严格遵守“认真负责、公正廉洁、团结协作”的测试工作纪律,保证测试质量,维护测试声誉。

(四)测试员须在测试站的组织下开展测试工作。

(五)测试员应定期撰写测试工作总结,开展测试科研工作。

第九条 各级测试站对测试员实行聘任、使用公开的原则,实行定期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测试质量、测试工作量、遵守工作纪律情况等。根据考核结果,向聘用者颁发三年期限的聘书;对考核不合格者,解除其聘用资格。第十条 省语委办根据工作需要,聘任若干名测试视导员。

测试视导员的条件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行政职务,熟悉普通话语音学理论,有丰富的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经验或长期从事推广普通话工作,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测试视导员的职责是:宣传国家关于测试的标准、大纲和规定,指导普通话培训教材的编写,指导、参与普通话师资和测试员的培训,指导、参与测试的科学研究,检查各测试站的测试管理工作和测试质量,提出工作建议,并向省语委办报告。第十一条 测试培训:各测试站须按规定对受测人员进行测前培训后方可组织测试。第十二条 培训、测试教材:各测试站在培训测试中必须使用省语委办统一规定的教材,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私自指定或使用其它教材。

第十三条 测试试卷:全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卷,统一由省语委办拟定。第十四条 在测试过程中,每个测试组原则上由3名测试员组成,若由两名测试员执行测试,须经省语委办批准,否则不认定其测试结果。对岗位要求必须是一级甲等人员的测试,须由3名国家级测试员共同执行。

第十五条 普通话水平一级甲等测试成绩须由省语委办送交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复审,复审合格的,其等级证书加盖国家测试中心印章;普通话水平一级乙等以下成绩由省语委办组织复审认定。

第十六条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由国家语委统一印制,省语委办核发,全国通用,有效期限为5年。

第十七条 测试工作人员违反测试规程的,由同级语委办视情况予以批评教育或暂停工作;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通报批评或建议其所在单位予以行政处分。第十八条 受测人员违反测试规程的,测试站有权取消其受测资格和测试成绩。第十九条 测试的收费标准须经物价部门批准并严格执行。各测试站应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认真遵守财经纪律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

三、测试对象及达标要求

第二十条 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从事汉语教学的语音教师应达到一级乙等。校址在县城以外的乡镇、农村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在2004年12月31日之前,对其普通话水平等级的要求可暂降低一个级等。

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其中中文专业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第二十一条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

第二十二条 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其他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

影视剧表演和配音演员,播音、主持专业和影视剧表演专业的教师、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第二十三条 公共服务行业中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的岗位人员,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第二十四条 社会各界人士均可自愿申请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四、其他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其解释权在省语委办。

11月2日下午,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初、中级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将从11月3日至7日全面展开。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尹红岩,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焦勇,市教育局纪委书记李加文,以及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当天下午召开的工作会议。

6.普通话测试工作总结 篇六

一、报名时间及地点

2014年上半年时间为3月15日至4月15日,在此期间考生到户籍所在地的县(区)教育局语委办公室报名,在校学生和市直学校的老师可在本校报名。

二、交费标准

依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下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规范普通话水平测试费收费标准的通知》(甘价费〔2009〕93号),参加测试的社会人员不分专业每人次60元,在校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费每人次35元。

三、达标要求

1.教师须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其中汉语文教师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普通话语音教师达到一级乙等以上。

2.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须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水平。

3.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须达到一级

乙等以上水平。

4.公共服务行业中的广播员、解说员、讲解员、话务员、导游等特定岗位人员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5.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到三级甲等以上,其中师范类专业学生达到二级乙等以上,与汉语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四、注意事项

1.凡未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及等级不达标的党政群机关国家公务员、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公共服务行业(包括文化、卫生、交通、邮政、通讯、旅游、商贸、银行、保险等)在职人员,尤其是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广播员、话务员、解说员、导游员、医护人员及售票员、营业员等;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含幼儿教师);平凉医专、职业中专学校学生以及有测试需要的其他社会人员均可报名参加测试。

2.报名者须交电子版照片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数码照片要求:

(1)考生相片的文件格式必须为jpg或jpeg格式;

(2)考生相片比例为390*567像素(宽*高);

(3)每个考生相片的文件大小必须小于1M;

(4)考生相片的背景色为蓝色或红色

3.市语委办咨询电话:0933-8213018

其他未尽事宜,请考生直接到各县(区)语委办公室咨询。

7.普通话测试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机辅测试”,培训与测试平台,网络化教学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新时期中国语言规划的产物, 是推广普通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应用语言学服务于国家语言战略的一项特殊成果。1994年10月,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 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式启动。二十年间, 我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经历了起步初创 (1994年—2000年) 、规范拓展 (2001年—2006年) 、科学创新 (2007年至今) 三个阶段的发展。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中, 计算机辅助测试手段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早在2004年11月, 国家语委科研办批准安徽科大讯飞公司“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项目。2006年1月, 项目通过鉴定, 实现了计算机对“读单音节词语”、“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等三个测试项的自动辅助评分。2007年起, 计算机辅助测试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计算机辅助测试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手段的历史性技术变革, 实现了现代语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 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科学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

一、计算机辅助测试背景下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现状

所谓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是相对于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言的。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 是测试员直接面对应试人, 由测试员通过现场听音的方式进行评分, 这种测试方式称为“人工测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指的是计算机作为一种测试手段参与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 利用智能测试系统, 计算机自动完成对有文字凭借的前三个测试项的测评, 对于无文字凭借的“命题说话”测试项, 则由信息管理系统分配给测试员进行评分, 然后管理系统自动将计算机测评的前三项分数和测试员评判的第四项分数相加, 计算出考生的测试总成绩, 并评定出相应等级, 这种测试方式称为“机辅测试”。“机辅测试”实现了测试手段的部分自动化, 提高了测试效率, 为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很大便利,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一) 优势与成绩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开展至今, 全国各地高校普通话测试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规章制度和要求, 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 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本, 强调科学管理、规范操作, 确保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也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相对于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 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方式还比较“年轻”。但是, 这一新的测试方式以测试环境更优质、测试程序更简便、测试评分更客观、测试质量更科学获得了广泛认可。

1.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信度。首先, 降低了测试员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人工测试阶段, 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大都安排在周末进行, 因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众多, 每学期测试员通常需要连续工作6~8周, 工作强度很大, 十分辛苦。随着计算机辅助测试的实施, 机器测试时间可以灵活安排, 测试员无需集中工作, 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完成第四项“命题说话”的测评任务, 工作量大为减少,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次, 对前三项考试项目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评判更准确客观, 提高了测试信度。由国家语委鉴定认可的测试系统软件, 从试题库的选择到评价体系都是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要求实施的, 在全国所有地区推广, 评分尺度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全国统一。采用机器测试, 无论测试多少人次, 都不会出现人工测试时测试员因为体力、心理等因素产生的波动而出现较大评分误差, 同时, 杜绝了人工打分时可能出现的人情分, 使得测试信度进一步得到保证。

2.实现了测试工作组织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二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智能测试系统的运用优化了测试手段, 规范了测试程序, 统一了测试标准, 提高了测试效率, 体现了国家级测试的客观公正。信息管理系统使测试前的报名组织、测试中的监督调控、测试后的数据整理、考生成绩查询等功能都可以在网络系统中轻松实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运用, 使普通话水平测试从报名、测试到管理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 问题与不足

尽管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有诸多优势, 但任何一项新事物的产生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一种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必须考虑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这一新技术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更好地服务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1.“机辅测试”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测试系统对硬件的适应性不强, 对语音的评判模式不佳。目前采用的“机辅测试”系统软件在调试过程中对硬件的依赖比较苛刻, 对声卡、耳麦等语音采样设备的兼容性不够, 在测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语言识别异常和测评失败的情况。另外, 目前各高校引进的测试软件, 理论上都是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要求设计的, 但在实际评分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根据评分细则实施, 对第一、二项测试中的重读现象及第三项中错、漏、增、回等语音现象的评判不够细致、精准。

2.部分高校的“机辅测试”设施不达标。实施“机辅测试”的基本条件包括:先进的“机辅测试”软件系统, 足够数量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及相关辅助设备, 固定的测试场地, 严格的“机辅测试”操作管理规范, 专业的普通话测试人员和专门的“机辅测试”操作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等。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机辅测试”的软、硬件设施尚存在不达标现象, 由此给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的准确度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

3.考生对“机辅测试”设备使用及测试及环境的生疏, 造成技术性失分。普通话“机辅测试”对广大考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测试模式, 考生对这一测试模式比较生疏。由于各高校受设备、场所、人员配备等方面的限制, 对考生的考前培训多是以开考前培训会的形式进行, 利用考前短促的时间给考生讲解测试流程及注意事项等, 考生很难有机会在实际考试前上机模拟操作体验, 从而参加实际测试时, 部分考生依然感到不适应, 以至于在测试过程中因设备使用的技术性失误造成一定的失分。

4.测试员采用背靠背评分方式, 缺少现场参照和商榷, 造成第四项测评分值差距较大, 增大了复听率和复审率。在“机辅测试”中,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前三项内容由计算机完成评分, 测试员独立评判第四项“命题说话”时, 无法像“人工测试”时那样, 凭借应试人测试前三项的表现作为“命题说话”项的评分参考, 也不能和其他测试员进行现场沟通和协商, 从而加大测试员的评分难度。再加上因为音频录制的清晰度不够及对背稿、雷同、离题、无效语料等现象认知的差异, 测试员之间的评分结果会产生较大出入, 从而在两个测试员完成的初评成绩差距超出设定的分值时, 增加第三人参与测评及复审的工作量。

(三) 办法与对策

1.加强组织合作, 优化软件性能。优良的软件性能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应该由国家权威部门牵头,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语音处理技术专家和研究机构, 协同语言语音问题专家, 包括各地长期从事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骨干联合攻关, 进一步优化“机辅测试”系统对硬件的适应性和软件系统测试的准确性, 从而使普通话测试工作从管理、测试、培训到研究全面实现现代化。

2.增加资金投入, 建立完善的“机辅测试”设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大事, 对于在校生而言, 是其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各高校应加大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关注度, 加大对该项工作的资金投入, 保证“机辅测试”设施完善与更新, 从而为考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获得较高的测试等级提供支持和保障。

3.加大考前培训力度, 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机辅测试”考前培训。考前培训是“机辅测试”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先, 作为“机辅测试”的组织者、技术人员和考务人员, 必须清楚地了解“机辅测试”的基本原理, 熟悉操作步骤, 掌握排除常见故障的方法;其次, 加强对考生“机辅测试”考前培训的针对性。在考前培训过程中, 一是介绍“机辅测试”模式, 包括设备基本特点和实践情况等。二是解析测试题型, 介绍操作程序和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是解答疑难问题, 包括应对或化解“机辅测试”中可能遇到问题的技巧等。富有针对性的考前培训可以使考生在心理上减少对“机辅测试”的陌生感, 增强适应性, 从而有效提高“机辅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另外, 各高校还应尽量创造条件, 在特定时间开辟专门机房, 供考生进行考前模拟练习。

4.组织测试员定期展开测试工作研讨, 通过磨合, 提高人工测试评分的吻合度。在“人工测试”阶段, 因为集体性工作的特点, 测试员在测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做到随时发现、沟通、消化和解决。采用“机辅测试”新模式之后, 测试员们往往各自为政, 缺少充分沟通和研讨。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和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测试员展开“机辅测试”研讨, 在理论认知一致的基础上, 就“机辅测试”培训及测试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展开充分的讨论和研究。通过研讨与磨合, 强化测试员对测评标准的认识, 从而有效提高人工测试评分的吻合度。

二、南京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建设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江苏省属重点师范院校, 办学历史悠久, 人文传统深厚,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南师大在校生人数众多, 普通话水平测试任务繁重, 在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组织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 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直是同类院校的表率和榜样。自2008年起, 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开始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为提高在校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大学生的语言文化修养做出了很多努力。通过近几年的“机辅测试”实践工作的积累, 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正尝试建设一个全面、高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的网络平台, 为在校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资源丰富、使用便捷的培训与测试平台。

(一) 三大板块的设置

南京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网络平台大致包括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三大板块。

1.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板块。在这个板块中, 主要是将“普通话语音”及“语言表达”这两门专业课程的主体内容呈现出来。以往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编写的一系列培训教材大都以应试为目标, 对“普通话语音”课程中的声母、韵母、声调及语流音变等基础知识点进行比较详尽的介绍, 对于“语言表达”课程中的内部技巧、外部技巧的运用, 只在针对测试第三项“朗读短文”和第四项“命题说话”的解析中一笔带过且语焉不详。其实,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四个考查项目中, 偏重语音考查的第一项“读单音节词语”和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在整个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总分值是30分, 而第三项“朗读短文”和第四项“命题说话”的总分值则达到70分, 这两个考试项目除了继续考查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外, 更着重于考查应试人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设置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板块, 弥补以往普通话培训教材中内容的不足, 加强考生对语言表达及运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实践能力提高。

2.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板块。在这个板块中, 我们将避免以往培训教材中将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简单陈列的方式, 着重对四个考试项目中出现的各种语音现象的辨析及对发生语音失误的原因的分析。如在测试第一项“读单音节词语”中, 关于“语音错误”与“语音缺陷”的区分;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中, 对“轻声、儿化、变调”等语流音变现象完成不规范的原因解析;第三项“朗读短文”中, 阐释“语调偏误、停连不当、朗读不顺畅”的含义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项“命题说话”中, 分析“方音程度”、“词汇、语法不规范”的体现及“背稿、雷同、离题、无效语料”等问题的实质及成因。通过对四个考试项目的解析, 应试人不但“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同时, 在这个板块中, 将选取典型测试案例, 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三级六等样本予以详尽例讲和点评。

3.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板块。这个板块是针对“机辅测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应试技巧指导及考前模拟测试, 主要包括“机辅测试”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故障排除等内容介绍与阐释, 同时提供模拟测试训练。这个板块的设置可以避免考前培训会介绍“机辅测试”流程、步骤不够周详的弱点, 同时让学生通过模拟测试熟悉“机辅测试”模式, 保证正式考试时的适应性。

(二) 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内容

传统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教材大都是对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主要内容的浓缩、主要材料的汇编及众多编者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四项考试内容或详尽、或简略的解释与阐发, 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 最多是附上朗读短文的音频碟片。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将综合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手段, 突出普通话作为有声语言培训的特点, 有效增强培训效果。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语测试方式进行, 相应的培训也应采用有声形式。在普通话语音及运用基础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项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及模拟测试三大板块建设中, 将大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将抽象的语言化为具体生动的图片、声音和影像, 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前培训成效。除了基本资料, 如《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单音节词语》、《普通水平测试用多音节词语》、《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轻声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儿化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短文》等音频资料可供下载之外, 可选取以往测试中的经典案例, 将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见的语音失误及三级六等样本一一予以解析, 给广大考生提供参考和比对, 从而使考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语音问题展开富有针对性的训练, 从而在实际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

三、实现考生与测试员、测试员与测试员之间的网络沟通

南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的建设将使考生与测试员、测试员与测试员之间的网络沟通得以实现。我们将专门设置测试员在线平台, 由各测试员轮流上线, 回答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解惑答疑。同时, 在平台之上建立“测试员之家”, 建立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与测试员之间的工作联系, 通过建立QQ群或微信群, 利用网络平台有效完成测试员之间的业务沟通, 提高测试员的专业技能, 提升测试员普通话课程教学能力和展开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科研能力。

8.普通话测试工作总结 篇八

一、建立信心,认真学习

普通话作为一门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认真学习。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提高自身水平。普通话学习主要有学校学习和个人学习两种。边远地区的小学教师,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到较大的城市,参加学校或专门培训机构组织的普通话课程或者培训班学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学习提高的机会,普通话教材、广播电视、与人聊天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普通话的机会。

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首先要摆正心态。要有不学好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坚持不懈。要对自己学好普通话充满信心,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戒骄戒躁,正视差距、虚心学习。普通话作为一门语言,要有张开嘴大胆练习的勇气,不要腼腆,不要羞于开口。学习普通话还需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不管是谁,只要他会,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现在,普通话越来越普及,年轻人和少年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比年龄大的人强,作为教师,尤其要放下架子,虚心向自己的晚辈和学生学习,提高才会更快。

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还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方法方式对了,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人对普通话学习不重视,认为只要考试之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普通话是语言课,学好普通话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闲暇时间,听广播、看电视、与人聊天等都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普通话练习。普通话是一门学问,不管是资深的研究人员、教学人员,还是播音人员,在他们读字、词,朗读、说话中,既有自己的长处,也难免出现错误和缺陷,平时只要认真地听一听我们自己或其他人的发音和说话,就可以找出很多毛病。当然,初学者也有自己的优点。这就需要每一个学习者互相交流和学习,要和从事不同工作、不同水平的人交流,并互相探讨改进的方法。

当然,各种方法也是因人而異的,这就要求学习者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积累,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沉着冷静,应考不慌

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刻,而考试时候的发挥也决定普通话等级的核定。但是由于普通话考试存在着自身的一些特点,加之应考者没有很好地掌握考试策略和调整好心态,导致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的事例屡屡发生。因此,想要顺利地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最后“关头”还要调整好心态,掌握正确的考试方法。

一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心情放松,不要紧张,把考试看成自己平时做其他事一样;不管考官表情如何,考场情况如何,自己安心考试,该读什么,就读什么,不要受到影响。对于朗读,可以把它看成是平时看书时,没有任何人在旁边的默读,把说话看成是亲朋好友在一起聊天时的自由发挥,无拘无束。二是对于一字一词,都要抓紧不放。普通话的测试卷打分采取扣分的办法进行,测试时,由教师在被测试者的卷子上将读错的字、词等做出记号,按错误扣分,剩余便为得分。错了一字一词,失分虽少,但积少成多,千万不能主动放弃。每一个字、词、句子,都不要看错、认错,看准了再读,发音力争准确、到位,避免出现缺陷。

为了能达到所期望的分数和等级,必须熟悉测试卷,才能对尽量多的字、词发音正确,尽量避免错误。熟悉测试卷有效方法就是多进行模拟测试。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一书中就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和常用字表。认真地学习大纲,就可以知道打分的方法,练习的时候可以用测试卷自己进行测试和打分,以知道自己的实际水平。云南省有1000多名普通话测试员,遍布全省各个市州县和各级各类学校,测试者都可以在自己工作单位附近很容易地找到测试员。和测试员交朋友,请他们对自己进行模拟测试和打分,找出自己在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发音校正,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在测试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多得分,少丢分,从而获得较高的等级,顺利通过自己所需要的等级。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上一篇: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个人感悟下一篇:党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