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专业课作业(初级职称)

2024-08-23

2024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专业课作业(初级职称)(共7篇)

1.2024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专业课作业(初级职称) 篇一

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培训作业

现有中、高级职称学员“专业课程作业”为“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请以word文档的形式完成作业,提交时间见网站通知。

一、名词解释 1.表面活性剂:

降低溶剂(一般为水)的表面张力(气—液)或界面张力(液—液)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2.润湿临界表面张力:

以cosθ对液体表面张力作图,可得一直线,将直线延长至cosθ=1之处,相当的表面张力称为此固体的润湿临界表面张力γc(即θ=0°)。

3.亲水亲油平衡值

亲水亲油平衡值也就是亲水疏水平衡值(HLB)是指在活性剂中亲水和疏水基数目的比值。

4.增溶

活性剂的存在使水溶性低的物质达到溶解度以上表观溶解现象称为增容,这在活性剂的cmc(临界胶束浓度)以上的浓度下表现的更为显著。增容是不溶于水的物质溶入活性剂的胶束中的一种现象,增容是使胶束变大的因素。也就是说形成胶束的活性剂的亲油基越长,增容量也越大。

5.SR整理

所谓SR整理,是易去污(soil release)整理的简称,是使污垢不易附着在纤维上,且使污垢容易洗掉的整理,是以油性污垢为对象。

二、填空题

1.表面活性剂分子一般总是由非极性的、亲油的疏水基团 和

亲水基团 共同构成。

2.溶液浓度从小变大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上从基本是__任意自由、无一定方向的平躺__的状态逐步过渡到基本是

直立、定向排列__的状态。

3.亲油基相同时,a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増溶作用的顺序是:

c>b> a__ 4.a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从大到小顺序是_ b>a>c _ 5.润湿分 附着润湿、扩展润湿、_浸渍润湿_。铺展是润湿的__最高__形式。

6.一般同系化合物中分子越大的増溶量_ 越小__;烷基链长度相同的,极性的比非极性的化合物的増溶量__大__。

7.脂肪醇制备方法有: 羟基合成法、齐格勒法、正构烷烃氧化法、脂肪酸脂加氢法

8.亲水基在分子中间者,比在末端的润湿性能__强__;亲水基在末端的则比在中间的去污力__好__

9.对于碳氢链疏水基,直链者较有分支的__易__生物降解;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聚氧乙烯链,则链越长者,__越不易__生物降解。

10.乳液分离的型式,大致可分为_聚结(小滴聚结---破坏)、_乳析(聚集—乳析)、_凝聚(聚集—絮凝)。

三、简答题:

1.请解释表面活性剂为什么具有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性质,易于在水溶液表面吸附,使表面上的水分子受到指向内部的作用力减小,即表面张力降低,产生表面活性。

2.什么叫乳状液?乳状液有几种类型?如何鉴别?

乳状液是一种液体分散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而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乳液,根据连续相是水相还是油相而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类。

鉴别:稀释法、染色法、电导法、滤纸润湿法。3.请举例说明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应用(五个以上)石油化工、染料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医药等工业 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中采用的表面活性剂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酸性介质中加热不易分解,有优良的润湿和洗涤性能外,还克服了肥皂在硬水中生成钙、镁皂沉淀的弱点。

②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盐,不受PH値影响,水溶液有很强的杀菌力,因此常用作消毒灭菌剂。例如:用于工业循环水杀菌灭藻剂、工艺水处理杀菌剂使用的季铵盐杀菌剂Glokill OW.③特殊表面活性剂:硼化合物类,是一种近年新开发的新表面活性剂,多用于漂白剂。

④特殊表面活性剂中的氟碳类,不但疏水,而且疏油。化学性质极其稳定,耐温、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在工业上利用其特性制造既防水又防油的纺织品、纸张、皮革、高效灭火剂。

⑤硅化合物类。聚硅烷氧化物的疏水性非常突出。较短的硅氧烷链能使整个疏水性剂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可以作为拒水处理剂,还是很好的消泡剂。

4.根据油处理剂的质量要求,所使用的活性剂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特点?

根据油处理剂的质量要求,所使用的活性剂应具备以下特点: 1)对流出油的乳化性良好; 2)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低;

3)对所使用溶剂的相溶性良好,在低温下不凝固析出; 4)生物降解性良好; 5)经济。

5.请说明乳化和増溶在农药中的应用。乳化和増溶在农药中的应用:

1).在田间使用农药时,加水容易形成乳液,稀释后可制成喷撒液的乳剂; 2).在工厂生产农药过程中,将农药原药或添加了若干溶剂的原药用乳化剂使它制成可在水中増溶的制剂;

3).制成悬浮液或悬浮液和乳状液共存的制剂。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何特点,请说出其主要产品(四个以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是:稳定性高,耐酸、碱、盐,相溶性好,表面活性高,表面张力低,cmc低,胶束聚集度大,增溶作用强,具有良好的乳化力和去污力,起泡力低。聚氧乙烯型的随温度上升有浊点。

其主要产品有:(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R-O-(C2H4O)n-H)。(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聚氧乙烯烷基酰醇胺()。(5)多元醇类。(6)聚氧烯烃整体共聚物。

(二)公需课程作业见公需课函授学习材料,按照规定时间通过网络提交,提交时间与专业课程作业提交时间一致。

五、学习心得

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心得提交时间见网站通知。.现有中、高级职称学员结合课程内容和实际工作以及学习体会,撰写一篇学习心得,要求3000-5000字。文章应由学员本人认真、独立完成,在观点、理论、方法等方面能够与本人工作相结合,提出工作中的问题与思考,说明通过学习得到的启发与帮助,对今后的专业技术工作加以展望,对个人专业发展提出目标。

2.2024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专业课作业(初级职称) 篇二

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工程专业作业

一、客观题

1、电子商务交易中的PKI英文全称是(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它是指(提供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

服务的系统或平台,目的是为了管理密钥和证书)。

2、电子商务可以分为B2C,B2B,B2G以及C2C。其中,B2C是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B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C2C指的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G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

3、电子商务开发可以采用多层模型,包括: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商业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以及企业信息层(EIS)【填写常用英文表述】。

4、EAI企业应用集成是电子商务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EAI英文全称是(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它的主要目的是使企业从历史投资中获得最大投资回报(ROI)。

5、EAI解决方案中的IBM公司采用MQ——英文全称是(MessageQueue)系列Series核心技术

来实现,6、电子商务活动的主体对发送的信息或者订单的不可否认性,被称为(数字认证),采用加密技术使

信息不为电子商务活动以外的其他人所悉知,被称为(数字签名),英文是(Digital signature)。

7、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的SCM英文全称是(Supply chain management),指的是(供应链管理),实

际上SCM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成本之一。

8、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的CRM英文全称是(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

理),其核心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

9、实现CRM的基本要素包括:convenient(方便),care(亲切),personalized(个人化),以及real-time

response(立即反应)。【填写中文表述】

10、CRM中,完整客户信息的10大要素是:(顾客轮廓Customer Profile)、(顾客知识Customer

Knowledge)、(顾客区隔Customer Segmentation)、(顾客化/定制化Customization)、(顾客价值Customer Value)、(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顾客的发展Customer Development)、(顾客保留率Customer Retention)、(顾客赢取率Customer Acquicition),以及(顾客获利率Customer Profitability)等。

11、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的e-commerce指的是(电子交易)。电子交易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特征,成为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

12、数据仓库英文全称是(Data warehouse),其主要特征是:(Subject-oriented)即(面向主题的)、集成的(Integrated)、time variant(时变的)。数据仓库的容量约为(GB)数量级,主要目的是用于经营管理中(决策制定过程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

13、数据仓库中的OLTP是指(在线事务处理),其英文全称(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OLAP

是指(在线分析处理),全称是(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14、数据集市即(DataMart),是一种更小的、更集中的数据仓库,它提供了部门或工作组级别的分析商业数据的廉价途径。其特征是:(面向特定的应用)、面向部门或工作组,实现快速(回收),支持多种平台等。数据集市的规模一般在(100GB)左右。

15、数据挖掘(DataMining),可以理解成为从大量的数据(集)中抽取以往未知的信息或知识(高

级处理)的过程,用于决策支持(商业决策)。

16、BI中数据仓库的工作过程为:extraction/propagation(抽取/传播),transformation/cleansing(转

换/清洗),data refining(数据精炼),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介绍与分析)四个阶段。

17、同质化是商业竞争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重要问题之一,同质化的英文全称是(Homogeneous)。118、电子商务起源于EDI,EDI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中文是(电子数据交

换)。

19、电子商务涵盖了三个基本流,分别是: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电子商务过程,以信息流为依据,资金流实现了商品的价值,物流实现了商品的(配送和传输渠道)。

20、认证中心CA的全称是:(Certificate Authority),其主要目的是(提供网络身份认证服务,完

成对证书的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可以理解为网上交易的实名制,是电子商务信任体系建立的基础设施。CA机构通过证书的管理,确保了交易活动的安全性,其主要功能包括:(证书发放)、(证书更新)、(证书撤销),以及(证书验证)等。

21、数字证书Certificate为您网上作业时的信息传输机密性(information confidentiality)、信息完整

性(information integrity)、身份真实性(authenticity)和作业防抵赖性(nonrepudiation),和访问权限控制(access control)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是实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应用的安全(security)和信任(trust)基础。

22、XML是HTML的扩展,其全称是(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它构成了web服务即(Web Service)的核心基础。

23、应用服务器全称是(Application Server),它并非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软件,而是一个可以通过

Internet来实施电子商务的平台,因此有人称之为“Internet上的操作系统”。典型如IBM公司的(Websphere),BEA公司的(Websphere)等。

24、HPPT协议全称是(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SSL英文全称是(Secure Sockets Layer),SET叫做(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

25、域名服务DNS的全称是(Domain Name System)。

26、电子货币分为(电子货币类),(电子信用卡类),以及EFT(电子支票类)。

二、简答

27、电子商务概念 答:电子商务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参与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但是,电子商务不等同于商务电子化。

28、SET协议 答:SET协议(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被称之为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是由Master Card和Visa联合Netscape,Microsoft等公司,于1997年6月1日推出的一种新的电子支付模型。SET协议是B2C上基于信用卡支付模式而设计的,它保证了开放网络上使用信用卡进行在线购物的安全。SET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商家,银行之间通过信用卡的交易而设计的,它具有的保证交易数据的完整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等种种优点,因此它成为目前公认的信用卡网上交易的国际标准。

29、XML

答:XML 代表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意为可扩展的标记语言)。

XML是一套定义语义标记的规则,这些标记将文档分成许多部件并对这些部件加以标识。它也是元标记语言,即定义了用于定义其他与特定领域有关的、语义的、结构化的标记语言的句法语言。XML是元标记语言。

30、电子商务周期:

答: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一步,是一个包括商务、技术、支付、物流等许多角色与要素的系统工程。所以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需要和外界发生信息交流。同时,这一系统内部还包括不同的部分,例如:网络、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等。

首先,在决策方面,从组织和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需要将建立和管理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系统所需要的各类的专业人员组织成一个团队;当然也可以将该项任务外包给一些高科技公司(现在国内绝大部分企业的做法)。

此外,要确定网站所采用的硬件、软件和电信设施。虽然有技术顾问帮助决策,但是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网站)的正常运行最终是企业的责任。

制定电子商务网站规划的一种方法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是一种用于了解系统的商业目标并设计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的方法。电子商务系统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如下5个方面:

(1)系统分析规划:选定商业模式,确定商业目标、系统功能及信息需求

(2)系统设计: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

(3)系统开发:企业内部开发与系统外包

(4)系统实施: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5)系统运行/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三、主观题与案例讨论

1、IBM公司电子商务五大品牌及其作用

2、C2C与税收问题。

3、电子商务开发模型与Java的关系

4、支付网关

3.2024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专业课作业(初级职称) 篇三

9、什么叫建筑能源审计,建筑能源审计有哪几种形式? 答:(1)建筑能源审计是建筑能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所谓能源审计,就是对一个能源系统的能效所作的定期检查,以确保建筑物的能源利用能达到最大效益。

(2)建筑能源审计有形式:1)初步审计;2)一般审计;3)单一审计或目标审计;4)投资级审计。

10、简述实施建筑能源审计,需要哪些步骤。答:第一步,与关键岗位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第二步,建筑物现场调查。

第三步,查资料。

第四步,设施检查。

第五步,征求意见---与员工交流。

第六步,能源费分析。

第七步,确定和评价可行的能源改造方案。

第八步,经济分析。

第九步,撰写能源审计报告。

第十步,设施管理者对方案的审查。

11、世界各国实施的建筑能效标识有哪几种?“

答:(1)美国的“能源之星”

(2)莫斯科的“能源护照”

(3)德国的“建筑物能源合格证明 ”

(4)丹麦的“能量标识条例”体系

(5)芬兰的“能源评估”计划

12、《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规定的建筑能效标识分为哪几种?

答:民用建筑能效标识划分为五个等级。民用建筑能效的测评标识分为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和建筑能效实测值标识两个阶段。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阶段,当基础项达到节能50~65%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一星;当基础项达到节能65~75%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二星;当基础项达到节能75~85%以上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三星;当基础项达到节能85%以上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四星。若选择项所加分数超过60分(满分100分)则再加一星。建筑能效实测值标识阶段,将基础项(实测能耗值及能效值)写入标识证书,但不改变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等级;规定项必须满足要求,否则取消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结果;根据选择项结果对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等级进行调整。若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结果被取消,委托方须重新申请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

4.2024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专业课作业(初级职称) 篇四

黑龙江省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作业一

一.填空:

1、常见的交流调速方法有:(降电压调速)(转差离合器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绕线转子电动机串级调速和双馈电动机调速)(变极对数调速)(变压变频调速)。

2、按照交流异步电机的原理,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拖动负载的有效功率),称作(机械功率);另一部分是(传输给转子电路的转差功率)。

3、从能量转换的角度上看,转差功率是否增大,是消耗掉还是得到回收,可以把异步电机的调速系统分成三类 :(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转差功率馈送型调速系统);(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系统)。

4、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的全部转差功率都转换成(热能消耗在转子回路中)。在恒转矩负载时,该调速系统是以增加(转差功率)的消耗来换取(转速)降低的。属于这一类的三种调速方法有:(降电压调速)(转差离合器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

5、在转差功率馈送型调速系统中,除转子铜损外,大部分转差功率在转子侧通过(变流装置)馈出或馈入,转速越低,(能馈送的功率越多);属于这一类的调速方法是(绕线转子电动机串级调速和双馈电动机调速)。

6、在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系统中,转差功率只有(转子铜损),而且无论转速高低,转差功率(基本不变),因此效率(更高);属于此类的调速方法有(变极对数调速)和(变压变频调速)这两种。

姓名:

报名号:

工作单位:

专业科目申报专业:

5.2024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专业课作业(初级职称) 篇五

化工专业作业

说明:

初级职称学员“专业课作业一”为填空第1-24题;“专业课作业二”为简答第25-30题。中、高级职称学员“专业课作业”为论述第31-36题;同时提交3000字左右“学习心得”一篇。

所有学员均需按要求提交“公需课作业”。

作业提交时间:以网站通知为准。

一、填空

1、影响我们现在及将来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天然的决定因素如__原料, 天然化学, 气候,水__)和(__人类的决定因素如教育与科研,经济,政府与政治,法律,全球经济的国际动态__)。

2、Anastas 和 Warner认为任何化学产品或过程的风险是(__人类(和/或环境)的暴露程度___)和(___内在危害___)的函数。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可以表示为(__风险 = f [暴露, 内在危害] _______)

3、绿色化学简单的说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等。其概念是指(____在发明、设计和应用化学产品和工艺过程中,需要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___).对于有机合成,这个定义可以修改如下(___在一个可控的方式下设计执行新的有机合成途径,以大幅减少、或完全消除其对人和环境的所有影响___)。

4、绿色化学与传统化学的不同之处在于(___绿色化学更多地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使环境的资源化学变换体系成为更有效的运行模式。传统化学在评价化学反应效率时注重的是收率和选择性,但难以用来确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_。)与环境化学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绿色化学是研究与环境友好的化学反应和技术,而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天然物质、生物物质和合成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__。)

5、环境E因子是指(___每生产1千克的目标产物,同时所生产废物的质量。它是用来量化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的想法_)。一般情况下,工业产品中汽油的E因子约为(__0.1___),一般化学品的E因子约为(_1~5__),精细化学品的E因子约为(__5~50___),制药的E因子约为(__25~100___)。

6、原子经济性的概念可以用公式(___原子经济性或原子利用率(%)=(获得的目标产品的质量/反应中所使用全部反应物质量)×100___)表示。影响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的主要因素有(___化学反应类型____)(___衍生化过程___)和(___反应途径_____)。其中重排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原子经济性(__100%____),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原子经济性(__相对较低____)

7、Paul A Wender于1996提出了理想的合路线,包括(__起始物料的使用应该是最便宜和最可行的__)(____操作应该是简单、安全、环保______)和(__反应速率要尽可能快,目标产品的收益率 应尽可能高_____)

8、可持续发展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为(__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再生能力的发展______), 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为(__在生存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____)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_____把“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经济发展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____)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____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___)

9、可持续发展的内涵,(_____经济增长______)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____生态可持续发展__)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___社会可持续发展__)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

个有机整体。

10、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___公平性原则___)、(__持续性原则__)和(__共同性原则____).11、目前的主要溶剂有(__醇__)、(___酯____)、(__乙二醇醚、酮____)、(_氯化碳氢化合物____)和(___石油衍生的碳氢化合物___)。

12、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13、溶剂的物理性质包括(_____溶剂的液相范围___)(____溶剂的蒸发特性______)(____溶剂的热熔____)(____溶剂的分子尺寸_______)和(___电学和光学性质_______)。

14、溶剂的结构性质包括(_____刚度______)(_____开放度_______)和(_______有序性__________)

15、适合的绿色“化学溶剂”从根本上说,它必须是一种溶剂,可以完成任务,又对人体健康毒性最小和并不要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双重要求,我们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____外在考虑”—减少暴露或可及性____),包括(___考虑环境分布/分散相关的属性__)(__考虑被生物体吸收相关的属性_)(___考虑被人、动物或水生生物吸收的路径。___)和(___考虑杂质的减少/消除____),另一个是(__ “内在考虑”—溶剂性能___),包括(__在满足使用上应考虑所使用的溶剂便利性___)(__考虑溶剂化物种的反应性___)和(__考虑如何避免副反应的发生___)

16、化石原料和可再生的生物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于:化石原料是(___碳氢化合物,显著的疏水性,无氧,缺少功能基团;___);而可再生的生物质是(___碳水化合物,具较多的功能基团其中最要的官能团是羟基,显著的亲水性。___)

17、O2和过氧化氢都可作为氧化剂的选择。过氧化氢的活性氧含量为(__50%___),仅次于O2。然而O2(_____更难被激活,需要经常的苛刻条件下温度和/或压力。___),并且(__与O2经常发生的氧化反应选择性较差。____)。因此过氧化氢是一个更实际的氧化剂,它已构成了潜在的绿色和环保的氧化剂。

18、清洁生产的最终定义(1996年UNEP重新定义)(___清洁生产是一种创造性的思想,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风险。__)

19、清洁生产重点强调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就清洁能源而言,要求(__常规能源的合理利用,尽量开发新能源以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开发等。___)。对于生产过程而言,要求(1___节约原材料和能源____)(2___淘汰或减少使用有毒原辅材料__).(3__减少或/和降低生产过程“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__)。对于产品而言,要求(__减少从原材料的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部生命周期的不利环境影响___)。对服务而言,要求(___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___)。

20、清洁生产的原则包括(1___采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___)、(2____尽量提高原材料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充分、合理地利用物质资源,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____)、(3_____废弃物最小化,即最大限度地削减有害物质的产生量和排放量。____)、(4____污染源头预防,也就是说将污染消灭在产生污染地方。_____)、(5____无害化工艺,即实施生产全过程控制,形成能力和物质的闭路循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整个过程只有原料和能量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对环境没有污染。_____)和(6___环境相容,即原料和产品与环境相容,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没有不良影响。______)。

21、清洁生产的实现途径包括(______资源的综合利用____)、(____改革工艺和设备___)、(_____组织厂内物料循环____)、(____改革产品设计____)和(___加强管理____)。

22、在我们努力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之时,当前的文明面临着三大技术挑战, 即(__发展安全的能源________),(____发展可再生原料____)和(__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_______)

23、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______,__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__)

24、为创建一个真正可持续的社会,绿色化学化工必须联系其它领域,通过采取六个方面步骤来实现绿色安全设计。包括(S1:_____在绿色化学学、环境学家、健康学家和毒理学家等之间构建联盟。这将确保最大程度上科学理解和认识化学新产品和化工流程,以减少危害。_____)(S2_____系统化和优先确定需要减少或消除的有害物质。这将有助于绿色化学家以正确的顺序解决正确的问题。_____)(S3______在我们生产和分配的产品中登记有害物质的分布情况。这将有助于使绿色化学中的问题更有效的分类,确定优先处理的有害物质和化学过程。____)(S4____有害物质的研究和分析方法进一步发展,将用来确保绿色替

代品在他们正在取代的产品或过程中不再具有相同的危害。____)(S5___准备好迅速的重新设计一个“绿色”产品或过程。针对一些事先未知或忽略而又非常迫切的一些绿色化学需要解决的问题。______)(S6______必要时, 要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倡导与绿色产品和化工过程相适应的法律、税收优惠和监管,使其发展更具有吸引力。_____)

二、简答

25、简述绿色化学的十二原则

答:

1)预防:防止废物的产生,比产生废物后进行处理为好。

2)原子经济性:设计的合成方法应当使工艺过程中所有的物质都用到最终的产品中去。

3)低毒害化学合成:设计的合成方法中所采用的原料所生成的产物对人类与环境都应当是低毒或无毒的。

4)设计较安全的化合物:设计生产的产品性能要考虑限制其毒性。

5)使用较安全的溶剂与助剂:如有可能就不用辅助物质(溶剂、分离试剂等),必须用时也受用无毒的。

6)有节能效益的设计:化工过程的能耗必须节省,并且要考虑其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如有可能,合成方法要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7)使用再生资源作原料:使用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而不是使用在技术与经济可耗尽的原料。

8)减少运用衍生物:如有可能,减少或避免运用生成衍生物的步骤(如用封闭基因、保护/脱保护、暂时修饰的物理/化学过程),因为这些步骤要用外加试剂并且可能产生废弃物。

9)催化反应:催化剂(选择性)优于计量反应试剂。

10)设计可降解产物:化学产物应当设计成为在使用之后能降解成为无毒害的降解产物而不残存于环境之中。

11)及时分析以防止污染:要进一步开发分析方法,使其可及时现场分析,并且能够在有害物质生成之前就予以控制。

12)采用本身安全、能防止发生意外的化学品:在化学过程中,选用的物质以及该物质使用的形态,都必须能防止或减少隐藏的意外(包括泄漏、爆炸与火灾)事故发生

26、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

1)代际公平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应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机会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二者是谋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应将代际公平视为人类活动的约束条件

2)代内公平指当代人应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表现在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费上差别极大;污染转移:强调代内公平就是在资源分配、消费、收入分配等方面协调国际关系和区际关系。

27、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答: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总目标,因而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地球具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大,强调在共同性原则前提下的差异性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鼓励经济增长;特别贫困的国家,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摆脱贫困,不要步工业化国家的后尘;对发达国家来说,抑制消费,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主动帮助贫困国家发展经济。

28、使用可再生的起始原料所面临的科学性性挑战?

答:木质素的结构及其对降解的影响,直接降解产生直接有用的化学物质,富氧分子的处理和研究,杂质对降解过程参数的影响及对生物质分布的影响。

29、使用可再生的起始原料所面临的技术性挑战?

答:生物质的收集,不同种类的生物质,及不同产地的生物质其组成的变化,连续操作的实现,生物质一般为混合物,处理加工上与一般的纯物质不同,制备产品与分离,如何有效的使用生物质制备的化工产品?

30、本课程中介绍的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答:脂肪族化合物比芳香族或多环化合物降解快。直接链比支链容易降解,在一个环形结构存在杂原子或卤代或硝化烷烃取代物降解大大减少生物降解能力。双键或三键有利降解。聚合物降解很难或不降解,而相对应的单体则容易降解。

三、论述

31、为什么说绿色化学化工技术是一类新的人类决定性因素?

答:化学这一学科本身就是我们人类与自然因素之间联系的纽带,实践化学就是我们人类处理自然因素的过程。如果我们学会了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实践化学,就可以通过绿色化学更好的与各种天然的决定性因素相互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绿色化学已成为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的方式方法,它可以与教育和科研等人类的决定性因素相互作用,践行新的化学理念,也可以与投资和政府等人类的决定性因素相互配合,使这个新的绿色化学理念得以实现。而这一理念的实现也表明绿色化学理念成为我们社会和文明可持续发展所结成(硕)果。

32、如何从科学、经济和环境的观点上理解绿色化学概念?

答:

从科学的观点上看:

绿色化学关注化学的新研究领域。它更新了化学的内容。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创新和发展,包括 环境友好、起始原料、目标产品、高选择性、原子经济性、…

从经济的观点上看

绿色化学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技术,有效地利用原料(资源)和能源.生产的成本降低 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环境的观点上看:

绿色化学提供了新的原理和技术来从源头上永远减少污染。与环境治理的不同之处: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生成,即污染预防。环境治理则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即末端治理。

33.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下面反应的缺点?

34、水和水溶液体系作为化学合成和工艺的溶剂的优点和不足?

答:

优点:水是廉价、无毒、不燃烧的。

用水代替有机溶剂可以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和溶剂焚烧引起的二氧化碳生产。

超临界水极性小于环境水,可以溶解许多不溶性的有机化合物。

与此同时,它可以作为一种酸或酸、或酸碱催化剂。这可以消除产生的废物中和步骤。

不足:

水沸点高,这有可能提高能源成本。

分离是很困难的,从而导致水的污染,产生废水。

低溶解度的基质也可能产生问题。

超临界水是高度腐蚀性。

35、离子液体作为化学合成和工艺的溶剂的优点和不足?

答:

优点:

离子液体挥发性很低,很容易回收。

这些材料根据其Lewis酸碱度和其他属性即可以作为溶剂又可以作为催化剂。

这些催化活性的溶剂可以用来消除需要使用额外的催化剂,而这些催化剂可能有毒或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反应在离子液体通常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且这些产品往往容易通过离子液体的相分离或低压蒸馏与反应物和产物分开

不足:

离子液体的毒性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

相关制造和使用大量的离子液体的成本的还没有确定。

在某些情况下分离可能会很困难。

pH中性的离子液体具有高极性和不配位性

36、简述清洁生产的内容及理解

答:清洁生产的内容:

1)清洁生产能使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合理化,即以最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应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最大限度地做到:

·节约资源,开发新能源

·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实施各种技能技术和措施

·节约原材料

·利用无毒、无害原材料

·减少使用稀有原材料

·现场循环利用物料

2)经济效益最大化,即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以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欲实现国际效益最大化,企业应在生产和服务中做到:

·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减少副产品

·采用高效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物料和能源的损耗

·合理安排生产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3)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即把生产活动和预期的产品消费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至最小。为此,工业企业应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最大限度地做到:

·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

·采用少废或无废生产技术和工艺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现场循环利用废物

·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合理包装产品

·采用可降解和易处置的原材料

6.2024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专业课作业(初级职称) 篇六

(高校教师系列 初中级两次作业)第一次作业:5月15日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1.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1.以“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引领高等教育结构优化。首先,在设计理念上要明确分类体系和标准的指引性、多元化和适应性。解决同质化最根本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多样化且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合理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其次,在具体问题上要格外关注两种分类。一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分类。二是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分类。

2.以“培养创新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培养方式转变。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方式重点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观进行分类评估。第二,吸纳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体现多方利益诉求。第三,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提高高校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能力与素质。

3.以“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首先,只有使“学术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大学与市场的关系。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去行政化主要是去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防止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而不是去必要的行政管理,更不能动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功能释放问题的基本策略有那些?

1.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提升第三产业水平,增加“功能”释放的机会。通过经济稳定发展,提振就业信心和促其“功能”释放的投资欲望。

2.构建统一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夯实市场基础。政府要形成统一协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为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3.健全就业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权益得以平等合法实现。4.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实施岗位管理,促进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实现“人岗匹配”。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有效引导毕业生科学配置。

5.转变高等教育发展的“救急思维”,着力高等教育规划,宏观把握人才的供需关系科学的规划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6.深化高校课程及教学的内涵和理念,提升毕业生“就业力”。改革教育教学内容,以便毕业生能够有效进行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整合,快速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7.引入“经济手段”,构建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多元化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对促进个体功能的持续释放具有重要作用

8.加大工资福利政策向西部、基层的倾斜力度,降低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成本。3.社会思潮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影响?

1.神学与传统大学为教会服务功能。中世纪基督教会是占统治地位的组织,以经院哲学人员与神职为主的大学人员结构、以神学和人文课程为主的大学课程结构无法形成大学的文化功能和政治经济功能,更无法释放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和社会政治经济功能,也不能引领社会精神的发展。

2.启蒙思想与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的发挥。18世纪德国的大学不仅具有了培养人才的使命,也具有了发展科学的使命。19世纪的柏林大学,学术自由、注重科学研究、注重现代科学和哲学等成为现代大学特征。此后,高等教育不仅兼具保存传播人类文化的功能,它创造文化、发展文化的功能更突出。

3.经济学思潮与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放大。20世纪经济学思潮夸张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蔽甚至抑制了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使大学沦为商品经济的一部分,丧失了大学“学术自由”和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生活典范的品格。

除此以外,纷繁复杂的当代社会思潮,如全球化浪潮、绿色环保运动、新保守主义、新权威主义、新资本主义、新理性主义、新自由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等形成了一个无形而强有力的巨网,遮蔽或彰显着今日高等教育的功能释放。4.试述高校课改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高等教育课改的“四风”是,形式主义、盲目拿来主义、盲目跃进之风、盲目创新之风。

1.警惕课改的形式主义。这一不正之风大多发生在那些被动执行课改的区域和学校。当课改的内在动力不足时,一方区域也好,一所学校也罢,为了迎合或讨好上级,势必会选择做那些表面文章,做形式大于内容的事情,其结果也必然使课改出现“夹生饭”。

2.警惕课改的盲目拿来主义。对高等教育领域课改典型采取拿来主义,盲目照搬,一味模仿,不知变通。忽略了经验背后的核心精神和对自身的实际情况的研究,结果是原本好的经验却学得四不像。

3.警惕课改的盲目跃进之风。课改推进过快,让课改蒙上了一层浮躁之风,今天的课改需要强力推进,更需要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功利,刹住课改的跃进之风,才会走得更远。

4.警惕课改的盲目创新之风。课改需要创新,但拒绝伪创新,更不能陷入创新的泥沼,在创新中迷失方向。一所学校的经验大致要经历模仿——改造——创新三个阶段。而真正具有创新基因和创新能力的学校凤毛麟角。其实,教育哪有多少新花样,改革原本就是重拾常识的过程。当你执着于创新的时候,请回过头来看一看教育的原点和学习的本质。

5.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和共享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

教学资源建设要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从教学主体来说,按照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整合教学团队的集体力量,发挥教学主体的科研特长,设计教学内容,推动团队授课。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来说,教学资源建设的精品意识还应当注重探索教材建设、课程设计、团队教学、教学信息化的系统探索,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提供可靠的品质保障。

(二)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

教学资源共享意识要求高校教学改革的教学资源建设必须要在精品建设的基础上,将优质的教学资源推出去,形成品牌效应。这是高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资源的共享还应当进一步突出学习范围的社会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是适应社会变化、满足社会需求的必要举措。高校教学改革在教学资源建设上,突出资源共享意识,除了面向专业人才培养之外,应当注重面向更为广泛的社会受众和更为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6.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那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如何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深化课程改革?

高校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挑战 1.课程体系的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2.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3.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深化课程改革

1.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 2.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

3.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改革的参与能力 4.改革考评制度促发教师课程改革的主体意识。第二次作业:5月30日

(本次作业只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中高级职称学员不答)..1.试论大学生网络健康教育新思路?

1.重视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尤其是心理研究、心理咨询的本地化进程。二是要强化对象研究。研究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动态等。三是要加强方法研究。重点探索既切合大学生既有心理的有效健康教育手段与方法。

2.建设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首先,在网上传播符合大学生需要的、有吸引力的心理健康内容,真正能够使互联网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者与大学生交流与互动的纽带。其次,要重视在线咨询和辅导的整体协作,联合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宜的服务。

3.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把自律与他律,自我教育与外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自我管控、自我教育为主,他律与外部教育为辅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防止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和网络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4.发挥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合力。高校应该在课堂内外网络道德教育的有关内容,促使大学生强化网络道德自律,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还应该把基本网络道德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将之与学校原本的德育考评挂钩,形成一套合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2.浅谈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主要体现在:一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德育理念,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二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德育充分体现了德育的实践性原则。

2.高校德育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导向和核心内容。德育是我国教育的重心,德育功能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有效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才能有效促进优良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有机统一于“育人”的根本目的。二者“有机统一”于育人目标,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德育目标逐步落实的渐进过程

4.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一致性。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者目标的一致性是双方相互融合的大前提。

5.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同质性。高校校园文化是伴随着高校的建立而产生的,是大学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特定的文化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二者都是文化形态的一种,因此具有文化同质性,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内在基础。

6.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功能互补性。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功能就是育人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包含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含有一些文化功能,这表明在功能上两者既密切相关又各自独立,并且具有极强的互补性。

3.新时期我国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以什么为新内容?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弥补了我国关于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空白,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全校范围内“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学习、课外实践、日常生活以及校园建设之中,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强调理想信念教育。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由于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从而让人的心理产生距离感,产生对理想的怀疑和对个人能力的质疑,这种心理状态势必会影响理想的实现。所以与理想教育相比,信念教育更加重要。信念是理想实现的推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普及和推广,成为全体大学生的一种精神品质。所以,高校要开展信念教育,尤其是要将信念教育与大学生当前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相联系,从实现个人理想上升为实现社会

共同理想。

4.如何推进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补充。对学生生态道德观的培养,高校应将环境教育、生态道德素质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纳入教学计划,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通过各种纪念活动进行舆论宣传,形成讲究生态道德的社会风尚。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现象,并激发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知识传授与德育实践相结合。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则更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直接唤起生态伦理良知,并能使其责任感和价值观发生质的飞跃。如开展和生态环境相关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并最终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7.2024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专业课作业(初级职称) 篇七

林业经济

(2010-------2014)第三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东北林业大学

2012年3月

《林业企业管理学》讲义 东北林业大学 奚祥华

参考书目:

1、耿玉德主编,《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3出版

2、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3、孙成志,主编《管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

《林业企业管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林业企业概述

第二节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活动的特征 第三节 现代林业企业经营方式 第二章 林业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第一节 林业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第二节 政府与企业关系分析 第三节 市场环境分析

第四节 林业企业间关系分析 第五节 林业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第三章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 管理系统原理 第二节 管理人本原理 第三节 管理动态原理 第四节

效益协同原理

第四章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 3 目标管理 网络技术简介

第五章 现代林业企业制度

第一节 传统林业企业制度分析 2 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内涵及特征 3 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内容

第四节 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意义 第五节 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 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管理

第一节 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结构 第三节 现代林业企业组织发展 第四节 国有森工企业组织重构 第七章 现代林业企业经营战略 第一节 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原则、过程 第三节 现代林业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第四节 制定企业战略的一般原则 第八章 现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 第一节 现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概述 第二节 林地资源管理 第三节 林木资源管理 第四节 其他自然资源管理

第九章 林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概述 第二节:营林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三节:木材采运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四节:林产工业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十章 现代林业企业计划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计划管理概述 第二节:林业企业综合计划 第三节:林业企业年度生产计划 第四节:林业企业生产作业计划

第十一章 现代林业企业生产调度与生产控制 第一节:林业企业生产调度工作 第二节:生产控制概述

第三节:林业企业生产前控制 第四节:林业企业生产过程控制

第十二章 现代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人力资源概述 第二节: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节: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十三章 现代林业企业质量管理 第一节现代林业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三节 常用的几种质量统计方法 第四节:ISO9000系列标准 第五节 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第十四章 现代林业企业物资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物资管理概述

第二节:林业企业物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 第三节:林业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第四节:林业企业库存控制和仓库管理 第十五章 现代林业企业设备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设备选择与评价 第二节:林业企业设备的使用 第三节:林业企业设备维护与修理 第四节:林业企业设备改造与更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现代林业企业概述

一、现代林业企业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1、企业及构成要素

(1)企业: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工作,为赢利而自主经营,实行经济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2)构成要素:人、财、物、信息、时间。

2、现代林业企业的基本概念 是指以森林资源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等活动为内容,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了追求一定的利益,通过契约关系而组成的经济组织。

3、现代林业企业的基本特征

(1)多产业性;(2)多目标的并存性;

(3)资源的约束性;(4)生产资源的地域组合性。

4、现代林业企业的分类

(1)按企业的财产关系划分:独资、合伙、公司型。(2)按所有制形式划分:国有、集体、私营企业。(3)按经营范围划分:综合性、专业性林业企业。(4)按企业规模划分:大、中、小型企业。(5)按经营形式划分:承包、租赁、股份制等。

二、现代林业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责任

1、现代林业企业的经营目标: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目标。

2、现代林业企业的社会责任:

对环境改善、对员工、对顾客、对投资者、对区域社会的责任。

第二节:现代林业企业管理活动的特征

一、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内容的复杂性

二、现代林业企业管理目标的多元性

三、现代林业企业管理是以契约规则为手段

四、现代林业企业管理是责权利相对称的管理

五、现代林业企业管理是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

六、现代林业企业管理是在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双重作用下进行的的管理

第三节:现代林业企业经营方式

一、林业企业经营方式的含义

是指在一定的所有制条件下,实现林业企业再生产过程的经营组织、结构、规模、责权利关系及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

二、林业企业经营方式确定的依据

1、经营主体责权利结合的程度;

2、经营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和生产经营特点;

3、经营方式的具体特点和要求。

三、林业企业经营方式的具体形式

1、承包制经营方式:含义、特点、应考虑的问题。

2、租赁制经营方式:含义、与承包制的区别。

3、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实现的途径。

4、股份制经营方式:含义、与股份合作制经营的区别。

5、企业集团经营方式:特点、林业企业集团的特点。

第二章 林业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第一节:林业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林业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分类

1、现代林业企业外部环境

2、现代林业企业外部环境分类:(1)产业环境;(2)宏观环境。

二、现代林业企业外部环境的特点及其度量

1、现代林业企业外部环境的特点:(1)不可控性;(2)惟一性;(3)变化性。

2、外部环境的度量:(1)环境的复杂性;(2)环境的动荡程度或稳定性。

三、现代林业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

3、技术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

5、自然地理环境。

四、产业环境分析

1、产业竞争结构分析:行业中存在的五种竞争:

(1)新加入者的威胁;(2)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3)替代产品的威胁;(4)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5)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2、产业内部结构分析:分析产业内部的各战略集团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产业及其竞争状况。

第二节:政企关系分析

企业遵守法纪,照章纳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关系。第三节:市场环境分析

一、商品市场分析(商品市场的特点)

1、商品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2、商品交换受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的制约;

3、商品市场是开放性市场;

4、商品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

二、资金市场分析

1、短期资金市场;

2、长期资金市场。

3、直接融资;

4、间接融资。

三、劳务市场分析

1、含义;

2、特征。

四、技术市场分析

1、含义:是指从事提供技术商品经营活动的领域或场所,包括技术商品交易、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的实现形式。

2、有别于一般商品市场的特点:

(1)技术市场的经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2)技术商品交易价格难以准确的确定;

(3)技术市场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多层次、多环节、多渠道的特点。

第四节:企业间关系分析

一、企业之间的关系

1、相互协作的关系;

2、相互竞争的关系。

二、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

1、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联合;

2、国有企业之间的联合;

3、生产单位与科研单位的联合。

三、企业之间的竞争

第五节:林业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一、林业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意义

二、企业自然状况分析

三、企业资产状况分析

四、企业产品状况分析

1、产品的市场引力;

2、企业经营实力分析。

五、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1、资金的运用效果;

2、企业的赢亏额。

六、企业素质分析

1、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2、企业管理者的能力;

3、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4、企业的基础能力。

第三章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管理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若干彼此有关的,相互依存的部分(亦称要素或子系统)所组成的、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2 系统的特征

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3 系统原理的要点

1、整体性原理;2、开放性原理;3、环境适应性原理; 4、综合性原理:

a.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b.系统实施方案的多样性与综合性。4 系统原理在林业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具有全局观念;2、关注系统结构的状况; 3、处理好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第二节:管理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的内涵:

二、人本原理在林业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1.坚持以人本原理作为管理的主导思想; 2.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3.树立“人力资本”的观念,强化“人本投资”; 4.运用多样化的人本管理模式;

第三节:管理动态原理

一、管理与动态:

1.企业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是动态的; 2.管理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3.管理系统的外界环境是动态的。

二、管理动态原理的基本思想

1.必须承认管理系统和外界环境的运动、发展、变化; 2.没有万能的、一成不变的管理理论、原则、方式和方法; 3.动态原理的核心是权宜达变。

三、动态原理在林业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反馈管理;

2、弹性原理;

3、竞争管理;

4、风险管理。

第四节: 效益协同原理

一、效益的含义:

二、效益协同原理:

1、确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观念;

2、效益原理要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3、追求短期效益不能无视长期效益。

三、效益协同原理在林业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首先,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发挥必须建立在生态、社会效益发挥的基础之上,达到整体效益的最优。

其次,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是产品走向市场有可靠的保证。

第三,要加强林业企业经营过程中各项消耗品的控制,鼓励员工增收节支和废物利用。

第四,建立常设性的市场调查机构,以市场为主导开发产品,让技术人员与营销人员定期“碰头”,召开座谈会。

第五,为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要全方位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导入CIS,对现代林业企业形象加以系统设计。第六,加强库存和在制品的控制。

第四章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现代林业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行政的方法

行政,泛指执行政策或权力的意思,还表示组织内部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工作。

1、概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的权力,通过强制的行政命令的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照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

2、实质:是以某种权威,指挥组织的人员去从事某种活动,并通过相应的杠杆加以实现。

3、主要职能:是接受上级领导的授权和命令,向下级授权和命令,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对上级命令负责贯彻执行,对下级的行为结果负责。

4、特点:A 政策性;B 强制性;C 单一性;D稳定性;E 无偿性;F 具体性; G时效性;H垂直性。

5、优点:集中统一;便于发挥企业管理职能;是实施其它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缺点:受管理者的知识能力、道德修养、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较大;不便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横向沟通困难;不能很好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管理要求。

7、作用:

(1)便于对下级进行集中统一的领导,能够迅速贯彻上级的方针和政策,有效的控制全局的活动;

(2)有利于管理职能的发挥和调节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组织的目标。(3)便于解决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问题。

8、正确运用:

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方法进行管理,应该结合其他方法,使行政方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经济的方法

1、概念:是指按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杠杆和经济方式来执行管理职能,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式。

2、实质:是贯彻按劳分配、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从物质利益上来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3、特点:A、利益性; B、平等性; C、关联性 ; D、多样性

E、灵活性; F、激励性 ; G、规律性; H、可测度性。

4、作用:

(1)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正确评价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

5、正确运用:

(1)现代社会发展对管理的要求:

A、要求有严格统一的计划,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B、在统一的计划下各个部门必须有 自己的独立性,实施分权管理。(2)在使用经济方法时要注意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忌采取平均主义的做法,必须把经济的方法 和行政的方法结合起来。

三、法律的方法

1、概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总体活动和各个企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关系。

2、实质:是通过法治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强制的统一管理。

3、特点,(1)强制性;(2)规范性;(3)严肃性;(4)概括性;(5)控制性;(6)透明 性;(7)稳定性;(8)阶级性。

4、作用:(1)可以使组织资源的内部沟通及外部沟通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明确其职责、权力和义务,建立起稳定的管理秩序和营运秩序;

(2)处理问题比较公正、客观,还可以减少大量的调整工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5、正确运用

不能期望法律方法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发生作用,在法律之外,还有大量的经济关系需要其它方法来调整,这说明法律方法不能取代其它方法,应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四、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

1、社会学的方法:

就是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去,通过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人们积极性的管理方法。

2、心理学的方法。

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集体和个体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并按照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加以管理。

五、教育方法

1、概念:是指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

2、实质:是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和保证企业物质文明的建设。

3、特点:(1)启迪性;(2)全面性(3)权变性;(4)参与性;(5)经常性。

第二节:目标管理与网络技术

一、目标管理

1、定义及特点

目标管理,就是一个组织中的上级管理者和下级管理者,在一起确定共同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并根据对每一成员所期待的成果,分别规定其主要的职责范围,把应该承担的事项分解到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

特点是把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管理系统有组织的行政管理和系统各部分乃至个人的自我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企业管理系统行动有方向,任务和职责明确,工作协调有序,管理效能得以发挥。

2、基本思想:

(1)将企业的任务转化为目标;(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

(3)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它的要求;(4)管理人员和员工是靠目标来管理;(5)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3、目标管理的步骤:

(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明确下级的目标;(4)执行目标;(5)目标的调节与控制;(6)成果评定.4、目标管理的原则:

(1)确定好总目标(2)充分协商(3)具体目标先进合理(4)注重集体成果。

5、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1)目标管理的优点:(2)目标管理的缺点:

二、网络计划技术

1、绘制网络图的方法:

(1)网络图的组成:(2)网络图的绘制规则:(3)绘制网络图的要求:

2、网络图的时间参数及其计算:

(1)作业时间:(2)节点时间:(3)时差:

第五章

现代林业企业制度

第一节:传统林业企业制度分析

一、产权关系不顺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不顺,二是企业财产经营权不顺。

二、投资主体单一

三、企业财产是靠行政机制来运行的

四、政企职责不分

五、企业经营方式的单一化

六、分配的平均化

七、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不合理

第二节: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内涵及特征

一、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内涵

所谓现代林业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二、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特性

1、产权明晰

2、以公司制度为主的企业组织制度

3、以董事会领带下的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领导制度

4、政企职责分开

5、企业独立自主经营制度

6、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第三节: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内容

一、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所谓企业法人制度:是确定企业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以营利为目的的运用生产要素从事商品和劳务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1.独资企业.2.合伙企业.3.国有企业.4.公司企业.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现代企业用工制度.2.现代人事管理制度.3.现代企业分配制度.4.现代企业会计制度.5.企业机构的设置.第四节: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意义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使产权明晰,真正塑造林业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二、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三、能够促进宏观调控的进行,进一步搞活国有林业企业; 有利于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促使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五节: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建立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及其运作关系

采取公司制度的组织形式以后,企业内部按不同专业性质设立各个专业分公司或子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企业的组织机构采取事业部制。公司所采用的领导制度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其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3 公司内部产权制度

是指林业公司内部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调节、安排的制度。

四、公司经营方式的确定

对不同性质的生产经营活动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对于营林生产、木材采运生产主要应实行费用承包制经营,而对于林产工业、多种经营生产实行独立经营,可采取租赁、股份制等形式,对于其他项目,可采取国有民营等方式。4 公司内部运行制度

企业内部运行制度是指在一定的组织框架下,维持企业既有活力,又有约束的运行的规则体系,它主要包括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和财务制度。第六节: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所需要的配套改革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大力培育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4 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5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和完善各类中介机构,在企业与市场、企业与国家之间建立起联系的纽带

六、建立完善的法制环境,使现代企业制度正常运转。

第一节: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

一、林业企业分工与协作

二、林业企业激励系统

三、林业企业的计划与控制

四、林业企业的人员配置与领导 第六章

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管理

第二节: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在林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1、组织结构的含义

2、组织结构的功能

二、传统林业企业组织结构评析

1、管理部门林立、机构臃肿

2、副职过多、层次重叠

3、职责划分不清

4、森林资源管理职能较弱

5、企业横向部门的协调较弱

三、设置组织结构的原则

1、正确处理权限关系的原则

2、解决好有效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的原则

3、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加强信息沟通的原则

4、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的原则

5、便于发扬民主的原则

四、设置组织结构应考虑的因素

1、行业特点

2、企业规模

3、生产技术复杂程度

4、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5、企业管理水平

6、环境变化

五、现代林业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

1、U型结构 2、M型结构 3、H型结构 4、N型结构 第三节:现代林业企业组织发展

一、现代林业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1、林业企业集团化发展趋势

2、林业企业专业化发展

二、现代林业企业组织发展形态

1、现代林业企业组织将向着柔性化发展

2、现代林业企业向着信息型组织发展

3、现代林业企业向着战略联盟组织模式发展

4、现代林业企业向着内部市场化发展 第四节:国有森工企业组织重构

一、国有森工企业组织重构的基本含义

二、国有森工企业组织重构的基本特征

1、营林生产与林产品加工生产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改变;

2、营林生产成为独立核算的生产项目,具有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并成为国家经营林业的主体;

3、林产品加工将全面推向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源和组织生产;

4、原有国有森工企业框架下的经营制度将逐渐消失,新型的林业生产组织形式取而代之。

三、国有森工企业组织重构的必要性

四、国有森工企业组织重构的总体设计

第七章 现代林业企业经营战略

第一节: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1、企业经营战略的含义

是指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预测基础上,为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通盘的长远的谋划。

2、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1)全局性;(2)长远性;(3)抗争性;(4)纲领性;(5)风险性。

3、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

(1)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2)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3)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 1 战略思想 2 战略目标

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

(1)目标层次清晰;(2)目标明确、具体;(3)目标切实可行;(4)目标具有应变性;(5)目标要具有激励作用。企业战略目标的构成

(1)总目标;(2)分目标;(成长、稳定、竞争)3 战略方针

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政策性决策。4 战略规划

是为实施企业经营战略而制定的影响企业全局和未来的重要措施和基本步骤。

三、企业经营战略体系 1 总体战略

是企业中某一层次战略体系的整体与核心。它奠定了该层次战略体系的基础,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企业总体战略的分类:

依据距离战略起点的程度分

(1)发展型战略。(2)紧缩型战略,又称退却型战略。(3)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

依据企业制定战略时主客观条件的结合程度不同分(1)保守型战略。确定的目标低于潜在能力(2)风险型战略。一旦成功将带来风险利益

根据战略确定的中心不同分

(1)低成本战略。核心是使成本低于对手(2)重点战略。集中全部力量实现专业生产(3)差异化战略。各方面与众不同 2 职能战略

是总体战略按专门职能的落实和具体化。

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原则、过程

一、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原则

1、必需正确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

(1)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必需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供求规律的要求;(2)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必需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价值规律的要求,贯彻执行精益求精、提高效率的原则;(3)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必需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规律的要求,贯彻执行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物质利益原则。

2、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必需正确反映管理组织发展规律的要求:

(1)林业企业经营的组织结构,要与企业生 产经营活动的目标、特点、和发展趋势相适应;

(2)林业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取决于经营信息的客观性;(3)经营管理的集中;

(4)经营管理过程的连续性、比例性和节奏性。

3、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必需正确反映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展规律的要求:(1)对人的管理意味着对人施加一定的影响,使之举止行为适合于社会、集体的要求,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状况和发展之间建立最佳的结合;

(2)在林业企业中,每个职工不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吸引广大职工参加企业经营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林业企业的基本原则之一。

二、林业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 1 战略环境分析 2 明确战略目标 3 战略选择 4 战略职责划分

(1)企业战略。由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2)经营战略。由企业具体经营单位负责;

(3)职能战略。由各经营单位内中层经理及其所属管理人员来负责。(4)运营战略。由各经营单位内基层经理及其所属管理人员来负责。

第三节 现代林业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一、制定经营战略的指导思想 加强现有林地管理,积极更新造林,增加森林资源的数量,巩固森林资源培育业的基础地位; 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林产工业,使其成为林业企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综合开发林区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实行森林资源的分类经营,确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

二、林业企业经营战略重点 加强以人工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中幼龄林抚育为重点的森林资源建设; 2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合理确定木材产量; 加强森林资源的定向培育,加快林产工业的发展; 4 综合开发林区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生产; 5 依靠科技,重视人才; 6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四节 制定企业战略的一般原则

一.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二.把握时机.三.扬长避短.四.出奇制胜.五.集中资源.六.量力而行.第八章

现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 第一节:现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概述

一、现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的涵义和构成。

是以林木资源为主体,以林地资源为基础,以其它自然资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资源系统。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的特点

1、以林木资源为主体的综合性

2、分布的广袤性

3、多效性和公益性的外在性

4、现代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的多元弹性:

(1)时间弹性;(2)空间弹性;(3)成熟弹性;

(4)生产的单向弹性;(5)结构弹性;(6)效用交叉弹性。

三、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的含义

是以森林资源为对象,根据《森林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在科学的管理原则指导下,为达到增加和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多种效益的目的,而对林业企业森林的培育、保护及合理经营利用等活动所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四 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和意义

1、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林业企业资源的重要认识;(2)掌握林业企业森林资源情况,搞好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3)建立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监督体系,切实做好监督工作。

2、林业企业森林资源管理的意义(1)是林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2)能够促使林业企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3)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

(4)能使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

第二节:林地资源管理

一、林地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林地资源的涵义

2、林地资源的特点

有限性、差异性、固定性、易变性、依附性。2 林地资源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林地资源管理的任务

2、林地资源管理的内容

三、林地资源管理 林地资源经营利用计划管理

(1)林地开发计划(2)林地利用计划

2、林地资源的经营利用管理

主要是管理占用林地:拨用林地; 临时占用;乡村占用;外企占用。

3、林地资源的数据管理

(1)林地地籍调查(2)林地登记发证(3)林地统计(4)林地评价 4、林地资源管理的监督

第三节:林木资源管理 林木资源的涵义、分类及特点

1、林木资源的含义(立木资源)

2、林木资源的分类(按权属、功能、商品属性、起源、发育阶段、其它标志等分类)

3、林木资源的特点

(1)有条件的更新性;(2)自然力主导性;(3)群体性;

(4)生产的长期性和高风险性(5)“贮量”和“产量”的稳态巨差性(6)两重经济性(7)定位性 二 林木资源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 林木资源管理的任务 2 林木资源管理的内容 3 林木资源管理

是对林木资源经营利用全部活动,包括更新造林、抚育、采伐利用及森林保护活动的管理。林木资源经营利用规划

是根据林业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指导思想,对林木资源经营利用活动所做出的科学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林木资源经营规划

更新、造林规划;林木资源抚育规划;林分改造规划。(2)林木资源采伐利用规划(3)林木资源保护规划 2 林木资源经营利用管理(1)更新造林管理

更新造林作业设计;更新造林的检查验收;更新造林质量评定。(2)林木采伐管理

采伐限额管理;伐区拨交和验收。3 林木资源数据管理(1)林木资源档案管理

是指对森林资源档案的建立、保管、数据更新以及利用活动的管理,是林木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

(2)林木资源统计管理 4 林价管理

(1)林价的含义及实施林价制度的意义(2)林价的构成及计算方法(3)林价运行的管理 5 林木资源管理的监督

第四节:其他自然资源管理 森林动植物资源的管理 1 森林动植物资源的概述 森林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森林动植物的保护(2)森林动植物的利用

二、森林水资源的管理 1 森林水资源概述

包括水面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2森林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三、森林矿产资源的管理 4 森林景观资源的管理 1 森林景观资源概述

主要包括森林自然景观、森林生态环境景观、森林人文景观。2 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第九章

林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一节:生产过程组织概述

一、生产过程及其类型 1 产品生产过程的概念 2 产品生产过程的类型

(1)流程式生产过程(2)加工装配式生产过程(3)多级式产品生产过程

二、生产过程的组成 1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2 基本生产过程 3 辅助生产过程 4 生产服务过程 多种经营生产过程

三、基本生产过程的结构和组织生产过程的原则 1 基本生产过程的结构(生产阶段、工序)2 生产过程组织的原则

(1)生产过程的比例性(2)生产过程的连续性(3)生产过程节奏性(4)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第二节:营林生产过程的组织

一、营林生产过程的特点

二、营林生产过程的划分(更新造林、成林抚育、成熟林经营)

三、营林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

四、营林作业制度管理 1营林作业制度管理的概念

营林作业制度是指营林生产活动规范化的技术组织措施体系。是从林木种子、苗木培育、整地造林、森林抚育一直到森林主伐更新等一整套营林作业规程和有关贮量检验办法,是营林生产过程经验的总结也是林学理论在营林生产中的运用.2 营林作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1)良种制度(2)育苗技术规程(3)更新造林技术规程

(4)森林抚育技术规程(5)森林主伐更新制度(6)森林保护制度 第三节:木材采运生产过程的组织

一、木材采运生产工艺过程的类型 1 工艺过程的概念 2 工艺过程的类型

(1)原木集材原木运材

(2)原条集材、山场原条造材、原木运材(3)原条集运材

二、木材采运生产过程的主要组织形式 长年作业 2 季节作业 3 流水作业

三、木材采运生产周期

四、伐区开发顺序的确定及作业区的安排

1、伐区开发顺序的确定

合理的开发顺序,应考虑的基本要求:(1)应充分发挥运输系统的效能;

(2)应基本符合森林资源成熟的自然规律。

2、开发顺序一般可分别采取下列形式确定:

(1)逐片开发,顺序推进;2)远近结合,分段经营(3)全面铺开,广设网点。2 作业区的安排

(1)作业区的分布,应在已定的伐区开发顺序内;(2)作业区的安排,应尽量照顾原有运输系统;

(3)作业区的先后顺序,应根据伐区生产工艺类型和作业季节进行安排;

(4)每个作业伐区面积的大小和出才量的多少,应与作业季节和生产能力相适应;(5)确定作业区的位置,应在伐区开发顺序的基础上,按照“以线定点,以点定道,以道定号,点线道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确定。第四节:林产工业生产过程的组织

一、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及其划分 2 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 3 生产类型的选择:(1)社会需求的情况;(2)技术水平和设备情况;(3)企业的财力状况;(4)产品的生产加工特性。

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1 工艺专业化形式 2 对象专业化形式 3 混合形式

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1 顺序移动方式 2平行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四、流水生产组织

1、流水生产的基本形式:

(1)按生产对象移动方式分:固定、移动(2)按流水线上生产对象的数目:单

一、多(3)按生产过程的连续程度:连续和间断

(4)按流水线的节奏性分为:强制节拍、自由节拍、粗略节拍流水线。

2、组织流水生产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是:(1)产品品种稳定,是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

(2)产品结构与工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结构的工艺性比较好,符合流水生产工艺的要求,如能分解成单独进行加工、装配与试验的零部件;有良好的互换性。

3、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1)确定流水线的形式、节拍和节奏;

(2)进行工序同期化及设备(工作地)数量计算;(3)计算工序的设备负荷率和流水线平均设备负荷率;(4)确定流水线的工人人数;(5)选用运输装置;

(6)流水线的平面布置。

第十章 现代林业企业计划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计划管理概述

一、林业企业计划管理及其意义

计划是林业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是指为执行经营决策而对未来行动进行规划、安排和组织实施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所谓计划管理,即根据国家、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在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对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面计划,并拟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其顺利完成,以便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1)计划工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2)计划是执行决策的重要手段。

(3)计划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4)实行计划管理是企业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5)计划工作是实行经济责任制的要求。2 林业企业计划的种类

(1)按计划期先分为长期经营计划、中期经营计划、短期经营计划。

(2)按产业性质分为营林计划、采运计划、林产品加工计划、其他多种经营生产项目计划。

(3)按计划对象分为综合经营计划和单项经营计划。(4)按计划的内容分为经营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

(5)按计划单位分为企业计划、车间计划、工段计划和班组计划。(6)按计划的性质分为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第二节:林业企业综合计划

一、林业企业经营计划的内容及其任务 1 林业企业经营计划的内容

(1)营林经营计划。(2)木材采运经营计划。

(3)木材加工和综合利用经营计划。(4)多种经营计划。(5)道路网计划。(6)基本建设计划。(7)科学研究计划。

(8)职工培训计划。(9)职工福利提高计划。(10)社会发展计划。(11)其他计划。如辅助生产计划等。2 林业企业经营计划的任务

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本身的条件及经营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控制,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并把各项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其生产经营活动能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而协调发展,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林业企业经营计划的编制、执行与控制 1 企业经营计划编制程序与方法(1)编制经营计划的主要依据:

①党和国家有关林业生产建设的方针、政策。

②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和上级对企业的要求。③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发展变化的预测。④企业内部条件及发展变化的预测。(2)计划编制程序 ①准备阶段

②统筹安排,全面确定计划的具体目标阶段。③综合平衡,确定计划草案阶段。(3)确定计划指标的方法

①平均发展速度法

就是以某一经济现象最近若干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作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计划期可能的变化,来确定计划期的指标。其步骤:

A、依据历年的统计资料,计算指标的平均发展速度。B、根据计划期的条件,确定计划期的发展速度。

C、根据确定的计划期发展速度,确定计划期的指标。公式如下:Q=L*V ②分析计算法

首先,要分析指标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列出数学计算公式。

其次,分析研究各构成要素在计划期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可能达到的水平。

最后,根据建立的共识和构成要素在计划期可能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指标。

③平衡法

他是根据指标之间的平衡关系来确定计划指标的一种方法。例如,已知产品外销量为180000,内销量为20000,期初库存量为1000,期末库存量为2000,则:

计划期产品产量=18000+20000+2000-1000=201000 2 计划的执行

(1)层层落实计划(2)正确的落实作业计划 3 计划的控制

(1)计划控制的标准,主要有各种定额、限额、加工对象的技术标准。(2)计划控制分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4 经营计划的调整

计划调整有被动调整和主动调整。

第三节:林业企业年度生产计划

一、企业年度生产计划作用及其编制原则

1、企业年度生产计划及作用

这是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将在一种什么样的生产条件下进行,做出全面事先认识,预定出生产活动应达到的目标成果,并设计出实现目标成果时需要对各阶段、各环节的生产条件做出调整的方案。①年度生产计划能动地指导企业生产活动

②制定年度生产计划是建设兴旺发达新林区的重要工作环节。③年度生产计划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手段。④年度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核心

2、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编制原则 ①产销平衡,产销衔接的原则。②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

③与其他各项计划协调平衡的原则。

④生产计划必须从资源实际情况出发兼顾销售的原则。⑤采用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的原则。

⑥从现实生产条件出发,考虑生产条件变化的原则。⑦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的原则。

二、林业企业产品生产能力

1、企业产品生产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企业产品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在规定的技术组织条件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通常是用年最大产品数量表示。

按用途分类:设计生产能力;查定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

按生产能力构成分类:综合生产能力;单项生产能力;阶段生产能力;工序生产能力。影响企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因素:

生产者;生产设备工具;产品及劳动对象;自然地理条件;技术条件。

三、年度生产计划指标的确定

1、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产品品种指标;产品质量指标;产品产量指标; 产值指标;各生产阶段工作量。

2、年度生产计划编制依据、过程 ①生产计划编制依据

编制生产计划,确定各项指标以及对生产活动作出基本安排,需要周密细致地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搜集有关方面的情况,搜集有关方面的依据资料:

A、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文件资料;

B、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及指导性计划指标; C、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

D、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预测资料; E、生产需要的各种物资供应情况;

F、产品销售数量、价格及其库存数量资料; G、工艺技术资料及各种定额资料; H、上期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I、设备数量、状态、检修情况方面的资料; J、劳动组织调整及劳动力调配方面的资料; K、企业资源状况资料;

L、外协生产安排等有关资料; M 其它条件方面的资料。生产计划编制过程

A、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B、统筹安排,提出初步的生产计划指标; C、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3、生产计划指标确定的量化分析

四、生产任务的安排与落实

1、生产任务的安排与落实的作用

①使各生产单位明确计划期内的任务和经济责任,使计划任务在各方面得到落实和保证; ②有利于各生产单位提前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有利于个生产环节的衔接; ③保证产销衔接,为销售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④为合理组织生产,调动各种资源提供依据; ⑤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搞好长期经营。

2、生产任务的安排与落实的依据

(1)产品生产进度安排(2)生产单位生产任务的安排

第四节:林业企业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的一般性质、特点

生产作业计划是一种短期计划,是年度计划的具体化。有如下特点:

1、计划期跨越时间范围较小;

2、计划内容更为明确具体;

3、生产作业计划更突出时间性。

二、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程序 1 收集有关资料 选择作业计划单位(工作量单位)3 制定期量标准 确定编制分工和编制方法(目标管理、空间组织)5 进行能力上的平衡(任务与能力、生产条件)6 编制计划及时下达 营林、采运生产计划的制定 1 营林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

(1)各项作业活动在时间上的衔接与要求(季节(2)生产任务数量分配,作业单位和现场的落实 分配方法可以有两种:(1)简单分配法;

(2)利用现代化的数学方法。(线性规划)2 采运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

作业计划期各阶段工作量的制定,当计划期工作量确定下来以后,可按照反工艺顺序,计算各阶段的工作量。

(1)贮木场原木归楞工作量=计划期应完成的木材生产任务量-联路装车木材数量-途中拨交木材数量-直接拨给本企业加工厂的木材数量

(2)选材工作量=计划期应完成的木材生产任务量-途中拨交木材数量(3)造材工作量=选材工作量

(4)卸车工作量=造材工作量/原条造材出材率

(5)原条搬运到工作台工作量=造材工作量/原条造材出材率(设有原条贮存环节)(4)卸车工作量=原条搬运工作量+作业计划期末原条贮存量-作业计划期初原条贮存量

(6)运材工作量=卸车工作量

(7)装车工作量=运材工作量+途中拨交数量+在途数量+掉道材的数量(8)集材工作量=装车工作量+装车场期末贮存量-装车场期初贮存量

(9)打枝工作量=集材工作量+作业计划期末山上原条结存量-作业计划期初山上原条结存量

(10)伐木作业工作量=打枝工作量+作业计划期末山上伐倒木结存量-作业计划期初山上伐倒木结存量。

第十一章

现代林业企业生产调度与生产控制

第一节:林业企业生产调度工作

一、生产调度工作的任务与内容 1 生产调度工作的任务(1)贯彻企业领导组织生产的意图,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保证各项任务的按时完成;(2)、按作业计划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向基层生产单位下达生产任务,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指挥和监督;(3)随时掌握生产动态信息,收集、处理各种生产信息,及时向领导汇报生产情况;(4)积极预防和处理生产中的事故和失调现象,保证良好的生产秩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2、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

(1)根据生产作业计划组织日常生产作业活动,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2)根据投产的时间要求,抓好准备作业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生产服务工作;

(3)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整劳动组织,调配劳动力,保证技术等级、工种之间同实际需要的协调配合;

(4)检查设备利用与运转情况,进行必要的配属调整;掌握物资供应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贮备和供应,防止停工待料现象发生;

(5)进行日常的调度统计分析工作,掌握生产信息,找出生产的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6)抓好生产调度会议,协调各生产单位之间协作关系,明确合作中的各自责任。

二、生产调度工作的原则

1、计划性;

2、集中统一性;

3、预防性;

4、及时性;

5、客观性;

6、群众性。

三、生产调度工作制度 生产调度值班制度 2 生产调度工作会议制度 3 生产调度工作的报告制度

四、生产调度工作的组织机构

五、生产调度工作的工具设备 通讯设备 2 文件处理与传送装置 3 工业电视 4 电子计算机系统

六、生产调度的业务方法 追踪监督法 2 调度图表法 3 调度分析法 4 优化方法

(1)匈牙利分配任务法的步骤如下: ①列出成本矩阵,进行行约简。-行中SIN ②进行列约简,减本列中最小数。③检验是否可以取得优化分配方案。④任务分配。

(2)约翰逊---别尔曼加工排序法 ①多种产品经过两道工序生产

具体安排方法是:在所有的加工时间中找最小值,如在第一道工序,对应的产品安排在最前面加工;如果在第二道工序,对应的产品安排在最后加工,以同样的方法确定其它剩余产品的加工顺序。2 多种产品经过三道以上工序生产

求各产品的斜度指标:按照各产品的斜度指标递减的顺序排列各产品可得到最有利加工顺序。3 效率比法

第二节:生产控制概述 生产控制的概念及其实现的条件 1 生产控制的概念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及时的检查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采取调整和纠正措施等,这一系列工作就是生产控制。2 生产控制实现的条件

(1)控制标准;(2)控制信息;(3)检查分析;(4)拟定和实施控制措施。

二、生产控制的重要意义

三、生产控制程序

1、制定计划目标、任务,建立控制标准;

2、测量比较;

3、控制决策;

4、实施执行。

四、林业企业生产控制类型及特点 1 林业企业生产控制类型

(1)按控制对象的主要阶段划分:生产前、生产过程、生产成果控制。(2)按控制主体分:自动、人为控制。(3)按控制方式划分:前馈、反馈控制。2 林业企业生产控制的特点

(1)控制的目标多,性质差异大;

(2)信息难以准确掌握,而且反馈和响应速度慢;(3)生产面积大、分散,难以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五、生产控制的要求

1、生产控制应有系统性;

2、应有重点;

3、生产控制应该具有客观性和适当的弹性;

4、生产控制应该具有经济性;

5、生产控制应该具有有效的纠偏措施。第三节:林业企业生产前控制 6 更新造林前的生产控制

1、更新造林地作业设计控制 2 整地作业的控制控制

二、木材生产伐区工艺设计控制 1 木材生产伐区调查控制 2 木材生产伐区工艺设计控制

(1)采伐方式控制;(2)采伐强度的控制;(3)集材方式的控制;(4)装车场的选设;(5)集材道布设。3 准备作业施工控制

三、生产前的其他准备活动控制

第四节:林业企业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进度控制 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

(1)投入进度控制;(2)工序进度控制;(3)出产进度控制。2 参与生产进度控制的部门与职能

(1)制定生产进度控制目标的职能部门;(2)执行测量比较的职能部门;

(3)制定控制措施与实施的职能部门。3 生产进度控制方式

(1)指标计算法(2)图表法

二、均衡生产的控制 1 指标计算法 2 图表法 品种出产控制

(1)按完成的品种数计算

(2)按完成计划产量的百分比计算

第十二章

现代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林业企业人力资源概述

一、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一般是泛指能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力数量。(宏观、企业)

特点:(1)主导性.(2)能动性.(3)动态性.(4)智力性.(5)再生性.(6)社会性.2、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特点

1、林业企业劳动力整体质量欠佳,文化技术素质偏低;

2、技术人员相对短缺、结构欠合理(年令);

3、企业家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4、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三、人力资源在现代林业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人力资源是林业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2、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

3、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

第二节: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1、产业革命阶段

2、科学管理阶段

3、人际关系阶段

4、行为科学阶段

5、人力资本管理阶段

二、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探索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的规律和方法,正确处理和协调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实现最优组合,做到人事相益、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2、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任务(1)预测人才需要,制订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及其发展战略,以及组织落实各项措施;(2)提高招聘与录用工作质量,为企业配备符合职务要求,能够认真履行职责的合格人才;

(3)加强教育与培训工作,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4)完善奖酬体系,保证奖励与惩罚的公平和公正,以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健全人员绩效的考评体系,规范岗位工作标准,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水平;

(6)为业务部门提供有关人员管理的专业服务,为员工提供咨询和帮助,改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劳动环境。

3、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

(1)系统功能原理;(2)能级相适原理;(3)互补增值原理;(4)公平竞争原理;(5)激励强化原理;(6)动态适应原理。

三、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职务的设置规划;(2)人员的分配与使用规划;(3)人员补充与更新规划;(4)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规划;(5)人员的维护规划。

2、人员的招聘与录用

3、员工的配置与使用

(1)聘任制;(2)考任制;(3)竞选制;(4)委任制。4 人员的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是指林业企业按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思想、品德、学识、业务、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的考核及评定。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日常绩效考评,一般包括工作成绩、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三方面。人员激励 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7 奖酬制度

第三节: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企业家队伍建设

1、企业家的素质能力

道德品行素质、知识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经验素质、身体与年龄素质。决策、组织、协调、创新、激励、用人、规划、判断、应变和社交能力。2 开发企业家资源 3 造就企业家群体

二、有效挖掘企业员工潜力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部门 2 从招聘入手,严把质量关 3 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4 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 营造学习型企业氛围,引导和鼓励鼓励员工自我开发

第十三章

现代林业企业质量管理

第一节 现代林业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一、对质量概念的认识: 质量;产品质量;工作质量。

二、质量管理及其发展

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要求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1、全员质量管理。人人关心产品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参加质量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直到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全面的。广泛、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来解决质量问题。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二)计量化工作 计量是关于测量和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将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的特性加以定量化的过程叫作计量。

(三)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信息指的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

(四)质量教育工作及质量责任制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必须从提高职工的素质抓起,把质量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质量责任制要求明确规定企业每个职工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权限,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人人有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五)建立有效运转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第三节 常用的几种质量统计方法

一、调查表法

二、排列图法

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排列图或帕累托图,是指收集来的数据按影响质量特性的原因归类、整理,再按质量改进项目或损失金额的大小,从最主要到最次要依次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法。

绘制排列图时,通常把影响因素按其频率高低分为三类:把包括在累计频率0~85%左右的有关因素称为主要因素,亦可称之为A类因素,其项目个数一般为1~2个;把累计频率在85%~95%左右的有关因素称为次要因素,亦可称之为B类因素。其于因素为一般因素,亦可称之为C类因素,其累计频率在95%~100%左右。

1、排列图的功能和用途。排列图,是一种寻找影响质量特性主要因素的方法。重点解决影响质量特性的A类因素,具有简单、方便、说服力强等特点。

用途,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主要因素,确定“主攻”目标。(2)可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3)掌握改进后的效果,用于进一步分析。

2、绘制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1)应正确进行影响因素的分类。(2)应有足够的数据。

(3)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三、因素分析图 又称因果分析图、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等。它是在排列图的基础上为清晰而有效地整理和分析质量特性波动和影响要素项目之间的关系,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寻根溯源,直至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的图示技法。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5M1E。可看成是一个一个的大原因。每一大原因下,包括很多中原因。每一中原因下,又包括很多小原因。

四、相关图法 相关图,称散布图,是指借助统计图表的形式,在直有坐标系上表示质量特性与影响因素之间,两种质量特性之间,两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即:二者之间既有关系,但又不是一种严格的函数关系。

五、直方图法 直方图,又称频数直方图、质量分布图,是指通过生产过程中大量计量值数据的收集、整理,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矩形表示质量特性分布规律的图示技法。直方图的用途,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质量情况。2.寻找影响质量原因。3.用于工序能力调查和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4.用于工序控制。5.用于生产过程的统计推断。

六、控制图法

控制图,又称管理图,是指根据影响数据波动的原因和产品质量标准(公差范围),利用带有控制界限的图表形式,把表示数据波动的“点子”标注在图表相应的坐标上,借以研究数据随时间变化的统计规律的动态方法。

控制图的观察分析,就是要分析、判断点子排列出现缺陷的各种现象: 1.点子排列呈链状。

①当出现5点链时,应注意操作方法、工序或生产过程 发展动向; ②当出现6点链时,应开始进行原因调查;

③当出现7点链时,可判断为生产过程异常,说明出现了系统性因素的影响。2.多数点出现在中心线一侧。多数点出现在中心线一侧是指连续11(14、17、20)点中,最少有10(12、14、16)点出现在中心线一侧(即80%以上的点出现在中心线一侧)可判断为生产过程出现了异常。第四节:ISO9000系列标准

一、ISO9000概述

二、质量体系及其内容

三、质量保证体系模式标准的选择

四、证实程度的选择

第五节 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一、认证制度的由来

二、认证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四、ISO9000与TQC的关系

五、ISO14000简介

第十四章

现代林业企业物资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物资管理概述

一、企业物资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企业物资管理的具体任务(1)保证生产所需物资的供应;

(2)坚强库存决策,建立合理的物资储备,加速流动资金周转;(3)合理使用物资降低物资消耗;(4)节省物资管理费用的支出。

2、物资管理的工作内容

(1)制定先进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2)确定正常的物资储备定额;(3)编制物资供应计划;(4)搞好库存控制和仓库管理;(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物资的分类 按物资在生产中的作用分

(1)主要原料和材料;(2)辅助材料;(3)燃料;(4)电力;(5)工具;(6)修理用备件。按物资的自然属性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机电产品

三、物资管理的组织形式 1 职能式组织

是一种集权式管理。优点、缺点。2 区域式组织

是一种分权式的管理,一般适用于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3 产品式组织

是一种专业化管理。这种形式适用于规模较大、品种较多的企业。4 内外分工式组织

实行企业内、外工作的高度分工。

第二节:林业企业物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

一、物资消耗定额

1、物资消耗定额的概念和作用(1)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依据;(2)是科学地组织物资发放的基础

(3)是控制企业合理使用和节约物资的有力工具;

(4)是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工人操作水平的手段。

2、物资消耗定额制定的方法和程序(1)物资消耗定额制定的方法

①技术计算法(原材料)②统计分析法③实际测定法④经验估计法(2)物资消耗定额制定的程序一般是:

①全面收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②分析物资消耗的构成; ③进行定额的测算并提出草案;④组织定额的试行; ⑤确定物资消耗定额并编制定额文件。3 物资消耗定额的具体制定(1)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制定

单位产品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单位产品净重消耗+各种工艺性消耗的总和

单位产品原材料物资供应定额=工艺消耗定额X(1+材料供应系数)(2)辅助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①按单位产品或单位工作量确定;②按设备开动时间确定; ③按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比例确定④按使用期限确定。(3)燃料消耗定额(4)动力消耗定额

(5)工具消耗定额的制定 4 物资消耗定额的贯彻执行

①编制必要的定额文件; 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

③坚强定额管理人员的培训;④要严格执行定额供料制度; ⑤建立健全物资消耗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 ⑥做好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和分析工作; ⑦及时修订物资消耗定额;

⑧定额的执行要同加强班组核算、开展劳动竞赛、实现物资节约奖励制度相结合。

二、物资储备定额 物资储备定额的概念和作用

(1)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依据之一

(2)是企业监督库存动态,使库存经常保持在合理水平的必要工具;(3)是企业核算流动资金的重要依据

(4)是确定物资储备仓库面积和储备设施数量的依据。2 经常储备定额的确定方法(1)供应间隔期法

经常储备定额=物资储备天数X平均每日需要量(2)经济订购批量法Q0=(2PA/C)1/2

式中A:是全年物资需要量;C:是单位物资的年储备量;P:是每次订购费用。

3、保险储备定额的确定:保险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天数X平均每日需要量

4、季节性储备定额=季节性储备天数X平均每日需要量 第三节:林业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一、物资供应计划的准备工作

二、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 1 物资需要量的确定

(1)定额计算法(2)动态分析法(3)类比计算法(4)比例计算法 2 物资库存储备量的确定

(1)期初库存量(2)期末储备量

(3)编制物资平衡表,确定物资申请量或采购量

3、物资供应计划的组织措施

(1)订货与采购的组织(2)供料管理工作(3)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分析 第四节:林业企业库存控制和仓库管理

一、库存控制

1、定期订购方式

订购量=平均每日需要量*(订购时间+订购间隔期)+保险储备定额-实际库存量-订货余额

2.定量订购方式

订货点=平均每日需要量*订购时间+保险储备量

二、ABC分类法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1、确定分类标准

2、分类的程序

A类物资、B类物资、C类物资

3、进行分类管理控制

三、仓库管理 物资的验收入库 2 物资的保管 3 物资的收发 4 清仓盘点严格仓库管理制度

第十五章

现代林业企业设备管理

第一节:林业企业设备选择与评价

一、设备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1、生产性;

2、可靠性;

3、安全性;

4、节约性;

5、耐用性;

6、维修性;

7、环保性;

8、成套性;

9、适应性;

10、经济性。

二、设备评价的方法

1、费用效率分析法

费用效率=系统效率/寿命周期费用

2、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平均收益额

3、费用换算法(1)现值法

C=I+c*(1+i)n-1 / i(1+i)n I- 设备最初投资; i- 年利率;

C-设备每年使用费; N-设备使用年限。(2)年值法

C=I* i(1+i)n /(1+i)n-1 +c 第二节:林业企业设备的使用

一、设备的磨损与故障规律

1、设备的磨损规律(使用磨损)

(1)初期磨损阶段;(2)正常磨损阶段;(3)剧烈磨损阶段; 2、设备的故障规律

(1)早期故障期;(2)偶发故障期;(3)磨损故障期;

二、设备的合理使用

(1)合理安排机器设备的生产任务和工作负荷;(2)要正确配备各种类型的设备;(3)要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4)要为设备配备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者;

(5)建立健全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方面的规章制度;(6)要经常对职工进行爱护设备和合理使用设备的教育。

三、设备的日常管理

第三节:林业企业设备维护与修理

一、设备维护保养

1、概念与作用;

2、内容: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二、设备的检查

1、概念与作用;

2、类型:日常、定期、机能、精度。

3、设备点检制:日常、定期;“厂控”、一般点检。

三、设备的修理

1、设备维修制度

(1)计划预修制;(2)计划保修制(三保一修);(3)预防维修制。

2、设备修理的类别

(1)小修理;(2)中修理;(3)大修理。

3、设备修理的方法

(1)标准修理法;(2)定期修理法;(3)检查后修理法;

在预防维修制下,设备修理的方法主要有:日常、预防、事后、生产、改善、预知维修和维修预防。

4、设备修理的组织

(1)设备修理的组织形式有:集中修理、分散修理、混合修理。(2)设备修理组织技术有:部件修理法、部分修理法、同步修理法。

第四节:林业企业设备改造与更新

一、设备的磨损与寿命

1、设备的磨损

(1)有形磨损(使用、自然)(2)无形磨损(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

2、设备的寿命

(1)物质寿命(2)技术寿命(3)自然寿命

二、设备的改造

1、概念:

2、方法:

三、设备的更新

1、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的确定

(1)面值法:(2)低劣化数值法:

2、设备更新的方式

上一篇:任前公示制度下一篇:关于外公的作文:糊涂的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