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色彩初中美术教案

2024-11-01

大自然的色彩初中美术教案(共14篇)

1.大自然的色彩初中美术教案 篇一

《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一、学生分析:

本节课《大自然的色彩》的学习,学生之前有学习过一些的色彩基础知识,运用色彩的感知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色彩联想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美术作品和创作美术作品,本课就是要学生对丰富的色彩展开自由的联想,运用美术的手法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了解色彩的表达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2)过程与方法:欣赏----学习------感悟------动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知识,通过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学会色彩的表达。

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2、创作、体验 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 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具有吸收和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彩色。

“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

(“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

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3、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4、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五、评价与拓展

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针对不足提出恰当的建议。评价应充分肯定。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后会接触更多的色彩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色彩这个工具,描绘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体会色彩带来的各种感受。

语言引导,让学生跟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加上美丽的图片,营造逼真的色彩世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2.大自然的色彩初中美术教案 篇二

色彩静物写生是初中美术基础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掌握和提高色彩画技法和艺术欣赏水平的重要途径。

色彩静物画的写生, 通过对各类器皿、花卉瓜果和其它日常用具的描绘, 表达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抒发作者的情感。画好一幅色彩画不但要掌握好明暗调子的素描技能, 还要能更好地解决色彩写生中的空间感和色调的微差。因此色彩写生表现很活跃, 是人们所喜爱的基础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初中美术特长生的教学, 同仁们各有良方, 现将我在教学中多年积累的方法和经验与同仁们进行探讨。对色彩写生的课堂教学, 我的体会是:

一、理解是前提

理解是画者对所摆静物的色彩、形体等的感受和分析, 这种感受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这幅画的效果。有人说:“画画只需要凭感觉去画, 没什么好学的。”如果对于有相当经验的画者来说, 只需凭感觉去画, 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对初学者, 必先学会“有法”。“理解”, 就是在作画前和作画过程中, 不断地去弄懂形体结构, 透视变化规律以及什么是明暗五调子, 色彩关系是什么, 表现技法和要领有哪些,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色彩的补色原理怎么去实际运用, 怎么去掌握色彩三要素作画, 怎么去调整色块组织色调等等。懂得了这些道理, 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所以, 画画决非是简单的技术训练, 而是艰苦的思维劳动。否则, 貌似勤练但收效甚微。

二、构图是基础

色彩写生也要重视构图, 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构图是色彩写生的基础, 它主要帮助学生如何把对象合适地布局在画纸上。物体位置、大小、主次、轻重虚实、物体间的疏密距离、前后重叠等处理都是画面构图上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色彩写生的构图, 不仅具有素描写生的诸多要求, 而且又要考虑色彩构成及情感的需要。因此, 选取的角度多取半侧光、半逆光。这样所观察的角度, 应是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布局稳定、光线集中, 有利于画面的构图, 也有利于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 笔者平时训练时先让学生学会如何摆放静物。同时利用课余时间, 对学生进行速效构图训练, 要求在十分钟内完成一幅比较小的画幅构图。通过实践, 对提高学生的构图意识、构图能力、艺术修养很有益处。针对初中三年级将参加中考的同学, 要实行多角度强化构图练习, 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三、色彩关系是核心

色彩关系是一切色彩画的核心。色彩关系包括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谐调, 对比可以使物体更加突出, 谐调可以使多种色彩统一在整体画面内。色彩对比在色彩画中是核心。在色彩静物写生训练中必须依靠和运用“对比”这一点去观察色彩, 表现色彩。当画面的基本色调确定后, 运用对比方法可以确定各个局部的色彩差异, 通过对比判断出每一个体、每个局部的明度、纯度、色相、冷暖。明度对比是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在色彩写生中上色前, 通过比较, 首先找出整个一组静物中最亮的、最暗的色彩。然后再找出每个物象受光部与背光部的明度对比值及物象之间的明度对比值。这样就能控制画面黑白的层次, 使画面色彩不致混乱。纯度是色彩的饱和度。在要求学生对比明度的同时, 还应通过比较找出这组静物哪些色彩最鲜艳, 哪块次艳, 哪块色彩最暗。上色时从最暗画到最鲜, 步步为营。这样能避免“火” (色彩到处很鲜艳, 纯度很高) 、“灰” (色彩到处灰暗, 纯度很低) 或“花” (纯度缺乏层次有序的变化) 。色相是指色彩不同的相貌, 比如:红、黄、蓝、绿等等。色相对比是不同色相的颜色并置在一起, 会存在不同强度的对比。换句话说, 色相对比是指色感比较接近, 但明度、冷暖又相差无几的色相。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该通过比较, 夸张地拉开它们的色相对比, 使色感明朗化, 画面响亮起来。如:那朵花是红的, 红得很耀眼;那片叶子是绿的, 绿得很含蓄;那天是蓝的, 蓝得很宁静。冷暖对比。冷色是象征着海洋、冰川、森林的颜色, 如:蓝色、群青等。暖色是象征着太阳和火焰的颜色, 如:大红、朱红、中黄等。冷暖色的对比, 能产生色彩艺术中最生动最富有魅力的艺术效果。物体的受光和背光部的色彩关系, 决非单一的素描变化的对比关系。通过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即受光部是冷色调, 背光部一定是暖色调;受光部偏暖色时, 背光部一定是偏冷。在一幅画面中, 想正确处理好这些对比关系是不容易的, 这需要同学们长期的练习与探究。

四、整体是关键

绘画的最终目的是使整幅画面好看美丽, 色彩协调。要想达到整体和谐、主题突出, 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练习。如:先深后淡、先湿后干、先远后近、先灰后鲜、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对于初学者, 最感兴趣的往往就是如何表现好一个局部, 热衷于一个局部, 用一个个局部去拼接画面。如画一组苹果, 不是和背景及左右前后的苹果整体比较、整体考虑、全面展开、全面推进的表现, 而是一个个分割地逐个表现。某一部位画得已很具体, 而另外的纸面还是一片空白。待画面全部填满后, 却成了一幅主次不分、没有前后, 没有虚实空间、没有统一色调, 或灰、或花、或乱、或火的失败之作。这种分割地表现局部、拼接相加的表现方法, 显然是进步缓慢的症结所在。凡是艺术作品, 都必须以完整的效果给人们一个完整的美感。即使画面上有某一局部精雕细刻, 但如果缺乏整体效果, 这样的局部仍是不可取的。整体地看, 整体地画, 就是完整全面地观察、比较、表现。作画时应该笔东眼西、顾盼左右、反复比较, 全面推进。所谓的整体着眼, 局部入手, 就在整体观念的前提下去做局部刻画, 但局部必须服从整体, 最好的局部当它影响整体效果时, 仍然要将其去掉或者减弱。从整体到局部, 再从局部回到整体的作画步骤, 是最为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仅在素描训练中如此, 在色彩静物写生中道理亦然。

在以上几点的基础上, 我在美术特长班教学过程中还运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即:

一“看”。看就是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下或其它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优秀的色彩范画或专业书籍。学习优秀的色彩表现技法或理论知识, 开阔视野, 丰富自己的美术知识。然后在每次上课前, 给学生做示范, 看老师如何调色, 如何处理构图、明暗、色彩对比关系以及步骤等。

二“练”。练就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 学生自己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把刚看到的技法用在自己的画面中, 教师再进行辅导。我在辅导过程中从来不给学生改画, 而是让学生通过对比示范画, 从而以正确而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纠正自己的缺点, 使学生能够在写生中正确观察色彩关系, 并能正确地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三“评”。评是把学生的每次练习作品集中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 多表扬学生的优点, 少批评缺点, 在每次点评时, 只给每个学生提出一点需要重点改正的地方。这样, 多表扬少批评, 让学生在完成下次作业时充满信心, 并且可轻松的把上节暴露出的问题克服掉。

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要准确而生动地用色彩来表现它们, 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就必须要求学生反复写生实践。在实践中只有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才能不断提高表现能力, 表现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们才能获得较大的进步。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 我愿尽自己微薄之力助众多的美术特长生插上“美丽”的翅膀, 让他们登上最高的艺术殿堂。

摘要:本文着重浅析中学美术特长班教学中, 色彩静物写生课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略谈自己的几点体会。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课, 理解是前提、构图是基础、色彩关系是核心、整体是关键。并要在实践中贯彻一看、二练、三评的原则, 目的是减少教学的盲目性,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把握色彩写生的精髓, 提高其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好的艺术人才。

3.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色彩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应用策略

在应试教育观的影响下,初中阶段的美术不受重视,多是以考试科目为主,但是在转变了教育观、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目的的今天,美术教学仍旧是学科教学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美术教学基础又是美术教学重难点的色彩教学让多数教师感到头疼,不知道如何把握其中的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多联系生活实际,降低教学难度

美术中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莫非是色彩,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包罗万象的色彩知识中收放自如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从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起一直到初中,美术教学就一直以色彩教学为主。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世界本来就是单纯可爱、充满色彩的,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在绘画时多以鲜艳的颜色作为绘画填充的选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色彩世界中享受美术带来的无限乐趣。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基本不涉及理论知识,教师多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意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然而,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思维开始向抽象阶段发展,逐渐能理解并接受美术学习中的那些理论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也开始涉及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众多的色彩理论知识却有点手足无措,既害怕理论知识过多容易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厌倦情绪,又害怕美术基础知识不够,缺乏一定的科学指导,使学生的美术水平得不到提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教师指引了新方向,要求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尽量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相结合。

色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美术,将色彩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教师在进行《纹样与生活》的教学时,必然要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纹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石头、木材、树叶等等这些常见的事物都可以反映出教学内容。通过先让学生了解纹样的类别、色彩搭配以及其中的构图原则,再教学生如何设计纹样,最终让学生动手设计作品并将其运用到日用品的装饰中,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妙用,感受美术带来的审美体验以及无限乐趣。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绘画主要是通过纸张、铅笔、彩色笔或者颜料等可视化工具来完成,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色彩教学,用彩笔或者颜料来进行色彩填充必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涂错颜色在纸张上难以修改,学生的手上也会沾满颜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方便高效的绘画工具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当然要学会如何将这些工具科学合理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幻灯片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同样地,在美术教学中也可以加入幻灯片。对于色彩教学,教师必然会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大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独特感受,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除此之外,在美术色彩教学中使用幻灯片,不仅可以节约教学资源,还可以更加真实方便地向学生展示美术作品。传统的课堂主要是以纸质美术作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纸质画,一方面携带不便;另一方面容易损坏,因为距离的原因有的同学可能观察得没那么清楚,这也成为了降低课堂效率的重要原因。例如,教师在进行《插画》教学时,让学生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就可以将合适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鉴于此种情形,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现代教育的步伐,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的课堂教学。

三、科学设计课后作业,联系学生兴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精彩的教学过后将课后作业一带而过,没有意识到科学合理设计课后作业的重要性,就算布置课后作业,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一种形式。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美术作品的完成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美术水平的提升需要坚持不断地练习。因此,教师应该要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问题,既要达到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也不能让学生对大量的课后作业产生反感的情绪。

色彩不仅仅是学生在某个特定阶段才进行的学习,它伴随着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书本上的色彩教学时,更应该注重在此阶段通过合理设计课后作业逐渐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让他们学会如何才能更合理地搭配色彩。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感情,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适当地联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中色彩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此外,课后作业也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每次完成美术作品后学生的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进而增强对学习美术的信心。

四、结语

在鼓励创新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今天,教师面对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色彩教学应该要有新的思考,运用的教学方法要尽可能地适合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让教学效果最优化。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学会根据学生发展的年龄阶段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灵活地作出调整,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以实现新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中最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下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陈雷.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

4.大自然的色彩初中美术教案 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赵顺玉,是南泉道平初中的一名普通美术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大自然的色彩》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评价与拓展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大自然的色彩》的学习,既可以对前一节课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又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大自然的色彩》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此外,色彩是人类的视觉对象之一,是由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生活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当眼睛看到色彩的同时,会自觉地把色彩和自己以前看到过、接触过的有相似色彩特征的事物在头脑中“挂钩”,形象地联系起来,而这种联想又因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个性化差异。正是这种联想,使色彩具有了强烈的影响力,左右着人们的心理、情绪。艺术家也正是运用了这种影响力,来创作美术作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色彩联想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美术作品和创作美术作品,是培养学生美术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就是要学生对丰富的色彩展开自由的联想,运用美术的手法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了解色彩的表达规律。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前面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造型与表现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采用学生(小组)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2)过程与方法:活动——欣赏——学习——动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教具准备:图像素材、多媒体教室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本校“四四式”课堂教学为根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采用欣赏、启迪、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发现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在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领悟课程中人与人之间信息的美好情感的传递,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情感的价值。

2、设计思路:如果面对大自然中漂亮的颜色,直接让学生归纳,并试着说出有哪些颜色组成,他们的思路会狭窄、停滞,感到索然无味,本来斑斓的色彩也会变得暗淡。如何激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呢?最好是运用色彩。让他们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觉,在纸上绘出自己看到的并且喜欢的颜色。提问学生,这些色彩都是怎么来的?思考为什么夜幕降临,色彩就隐匿起来了?导出大自然的色彩。而后用计算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加上语言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练一练”试着画画荷花、橘红色的霜叶等色彩归纳,让学生逐渐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制作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努力营造艺术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色彩的直观性与感受力,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

3、设计特色:

(1)从色彩在各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着手,例如:文学、环境、绘画、电影,体会色彩的用途,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提高对大自然色彩的概括能力。(2)在进行色彩概括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每种色彩独特的艺术情感。(3)投其所好,选用学生爱好的、新奇的艺术形式,不仅激发兴趣,也拓宽其知识面。

三、说学法:

1、学生分析:初中学生课业繁重。作为一周一节、没有考试压力的美术课,应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生分析、理解力进一步加强,又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比直接接受的知识要深刻。因此老师要做的工作只是适当的引导,搭建平台,让他们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他们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美术方面的常识,但对于较高深的艺术作品,还是难接受和理解。在选用材料时,应注意运用学生感兴趣、有新奇感的艺术作品,创造适宜的情景,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学效果。

2、学法指导:《大自然的色彩》是具有归纳应用和审美双重性的一节课,需要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因此本课利用多媒体中大量的图例以及资源,引发学生对于大自然色彩的认识以及对色彩冷暖、明暗的归纳。学生在欣赏、讨论、展示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既锻炼了其自身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

2、创作、体验

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 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具有吸收和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彩色。

“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 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 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3、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4、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5、小结

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色彩感受和表现能力是学习色彩的最好途径。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充分的去体验它,享受它。(点明学习本课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五、评价与拓展

课堂中只有实现角色互换才能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完成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针对不足提出恰当的建议。评价应充分肯定。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后会接触更多的色彩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色彩这个工具,描绘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体会色彩带来的各种感受。

语言引导,让学生跟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加上美丽的图片,营造逼真的色彩世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色彩

一、认识色彩:色彩产生的原理

二、感受色彩:春夏秋冬,谈感受

三、记忆、描绘色彩:冷暖色调

四、作业布置:

5.初中物理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篇五

A. 将洗衣粉撒入水中,发生了扩散现象 B. 通电后,洗衣机的电机将电能转化为叶轮转动的机械能和一部分内能、声能 C. 衣服在洗衣机中甩干是运用了惯性现象 D. 洗衣机外壳为蓝色,说明白光照射到表面时,只有蓝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

2.把一个转盘分成8部分,用彩色笔交替涂上蓝色和黄色,如图所示.如果快速转动转盘,将看到盘面的颜色可能是( )

A. 蓝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白色

3.在电视节目正式播出以前,荧光屏上有测试图象,用放大镜分别支观察白色、黄色、黑色和其它颜色的色条,可以看到( )

A. 屏幕上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 B. 白色色条上红黄蓝三种颜色都求发 C. 黑色色条上红蓝绿三种子颜色都发 D. 黄色色条是由红绿两种颜色组成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6.大自然的色彩初中美术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色 及其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利用装饰特色彩进行简单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装饰色瓷彩作品实例分析,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特征。通过应用装饰色彩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联系,来把握这些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画在应色和造型方法上的特点,运用装饰色彩进行创作。教学难点:能有创意地运用色彩,表现出装饰色彩的特点及风格。教学过程:

一、导 入 :

自然界中的老虎和布老虎主体颜色有什么区别?布老虎的色彩有哪些特点?醒目、夸张、美观,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课件)

二、讲新课

(一)装饰色彩的特点 观察作品的色彩有哪些特点? 作品的色彩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

色彩特点:鲜艳、饱满。视觉感受 :活泼、愉悦

装饰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后所形成的色彩。它不受物象实际颜色限制,强调对比,充满想象力和浓郁的装饰风格。色彩的对比主要包括:

(一)色相对比

(二)明度对比

(三)纯度对比

(四)冷暖对比

(二)装饰色彩的运用

初唐时期莲花飞天藻井,颇有隋代之遗风,花心呈五色转轮,四身持花飞天,在蓝天中乘流动彩云环绕莲花飞旋。边饰卷草、方格、连珠纹样,以深、浅红为主,配以白、赭石、石青、黄、色彩热烈、变化丰富、华丽高雅。

分析莲花飞天藻井的色彩特点?为什么说它的色彩对比又和谐? 分析莲花飞天藻井的色彩在色相环的位置?颜色有什么变化?

(三)讨论探究

现代中国画《弦响》的装饰色彩构成。

民间玩具布老虎的色彩装饰

三、试一试:用敦煌藻井色彩装饰花瓶

四、作业:创作一幅装饰画装点你的房间

1、运用装饰色彩创作一幅装饰画。

2、使用本课花卉模板或者老师提供的素材模板,任选一组敦煌藻井色彩做色彩设计练习。

7.新课程下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探讨 篇七

一、重视探究性与创造性的教学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开放的心态,让美术学科内容之间以及美术和生活之间产生内在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著名的教学家夸美纽斯曾说:“知识的获得最初都是来自一个人的感官”。美术课是一种形象性很强的视觉艺术课程,要想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美术品位,具有深厚的美术素养,最佳教学方式就是充分运用课件、实物资料等等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受,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可以完全体验到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

1.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常常会忽视基础的东西,色环就是如此。制作色环的过程很单调乏味,但是却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有益影响。在教育学生时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在缓慢的探索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美术色彩的美丽。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眼睛看见的未必是真实的,这都让学生很难体会到其中深藏的秘密。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习惯用刻板的观念,比如天空是湛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的,花朵是鲜红色的,故他们常常会对真正看到的风景视而不见,其实印象中的风景并不是他们真正看到的风景。也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莫奈的《夏日的麦草堆》和《日出·印象》时才会产生无限的惊讶和巨大的心灵震撼。

2. 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固有颜色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脑海深处,所以在观察几何形体时,学生常常能感受到石膏的白色,却很容易忽视灯光的黄色,衬布的蓝色,且看不到这三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欣赏自然界景物时,学生也不容易感受到光线变化对大地景色的影响。同一朵花,由于上午的光线带了少许黄色,花的颜色就会呈现橙色;而下午的光线偏蓝色,就会让花的颜色呈现紫色,随着光线的变化,下午的花与上午的花色彩有很大差异。大自然万千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奇异的景象,但是我们却没有用心欣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抓住不同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搞清楚色调的基本概念,一幅绘画作品可以使用多种色彩,但是整体上会呈现一种倾向,或者偏红色、暖色,或者偏蓝色、冷色等。

二、加强美术色彩课程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美术是整个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转而走进生活学习,通过色彩教学,把美术课本中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生自身拥有实践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快乐的体验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动力,而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课堂情形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中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快乐的学习体验。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大教堂》系列作品中光色变化时,充分调动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打破视觉障碍,让学生在感受到色彩美的同时,还能够掌握一定的写生画法,避免出现“闷”、“脏”的画法。依据教学目标,多为学生介绍美术历史中的经典作品,启迪学生思维,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丽就无处不在。

三、通过实践活动,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帮助他们认知生活中的各种色彩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知识,并加强实践;为了使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可以多安排几次调查活动,让学生初步研究美术知识,掌握搜集、整理学习资料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他们所学的知识才会深化,才能在繁杂的现实事物中发现真理,学会探索性学习,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8.大自然的色彩初中美术教案 篇八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4.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的几篇说明文,他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生字词:

连翘翘()尾巴衰()草连天鬓毛衰()落()叶丢三落()四落()枕观()测

玄妙观()差()异差()遣差()劲参差()

2.学生集体朗读

3.根据课后练习一,快速准确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对于第四题,文中有些提示学生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

此外……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还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4.引导学生理清的层次。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说明了什么?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至3段,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两段,说明物候观察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至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第四部分,11、12两段,阐明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5.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的说明顺序。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物候学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通常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能调换。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体会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引导学生逐段分析第一部分。

(1)与重拟第一段相比较?语言具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出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重拟第一段: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识过程。同时,在写法上有如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幅四季风景图,将各个季节的物候现象描述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对物候现象产生了兴趣。文章用“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表示时间的推移,灵活而不呆板。这一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如“大地”──“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2)第2段说明了什么?语言具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第二、三句列举了三个例子,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这里为什么用两句来说明,而不用三个分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呢?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此外,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同时,前后两句的句型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完全是为内容服务的。

(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么内容?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这一部分介绍很引人入胜,文章不从概念出发,而先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2.引导学生解题。

介绍的是有关物候方面的知识,但文章标题却用“大自然的语言”,采用这种说法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首先,这种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了,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其次,切合读者好奇心理和求知*,具有启发性。

3.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二部分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其中第4段先指出活生生的生物是观测物候的“活的仪器”,它虽“复杂”,却“灵敏”;又指出观测的数据对农业的作用,“简便”而“易掌握”。第5段则用具体的植物名称、具体的数字,具体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一段说明,一个实例,就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事理。

4.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第三部分。

(1)第6段这个独句段,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

第6段是一个设问句,单独成段,领起下文四段;“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纲举目张,重点突出,眉目清晰。

(2)第7段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7段说明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主要说明两层意思。第一层说“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这是读者很明白的自然现象,只一笔带过。第二层说“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读者不易明白,就举例详加说明。

(3)第8段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8段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先讲道理:这“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这一点可能会与人们所想的情况不同,因此接着连举两例来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4)第9段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9段说明影响物候的另一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先用一句话说明一般情况:“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然后,用“不过”二字转折过来,详细解说“逆温层”这一特殊情况。文章对逆温层出现的季节、时间、气候条件、高度、原理和现象等作了具体的解说,使读者一目了然。

(5)第10段说明了什么?在说明方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第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古今差异。写得简略,只用资料来说明这种现象。

以上四个段落的起始句,写得灵活而有变化,读起来不枯燥、不呆板。分别写了四个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按影响的大小依次排列,从主到次,条理清楚。

5.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说明了什么?是怎样结束全文的?

这一部分说明了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以表达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更大丰收的愿望,结束全文。

第11段首先说明物候学的性质:接近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然后分别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用“首先”突出其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对于”、“确定”和两个“可以

利用来”略说四点。最后再说对山区农业发展的意义。

第12段,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的希望。结尾又提“大自然的语言”,紧扣了的标题。

三.进一步理清说明顺序

还十分注意段内层次的安排。有的以时间为序。如第1段按一年四季的时序说明;第3段说到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从古代到近代说明。有的以空间为序,如第8段列举两例,一例是大连与北京相比,一例是烟台与济南相比,安排也很顺当。

又如第9段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第一句提出观点,统领全段。下面分两层说明。第一层(第2句)说明常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人都理解,只用一句带过;第二层(第3-8句)说明另一种特殊情况。第一层写得也极有条理。先用一句表示转折,领起下文。然后举例说明。举例时先解释,什么是逆温层,后说理,再说明具体情况,这种特殊情况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所以说明详尽。

四.说明方法:

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

举例子的方法运用最普遍。举出具体的例子来对比较抽象的道理做深入浅出的说明,便于读者理解。如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2年由于没有注意根据物候观测播种花生而受损害的实例。举例的多少要根据需要。一般只需举一例即可,也有举两例甚至更多的。如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地区暖和,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反比内陆地区寒冷,举一例读者可能会认为是偶然性,所以连举两例,足以使人信服了。

作比较也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说到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指出:“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时间只比北京早十天。”

还多处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打比方的目的是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和形象化。中往往把一些巧妙的比喻同拟人融为一体,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这两个分句,就很富表现力。

教师小结的逻辑脉络。

文章从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顺序说明了物候──物候学──物候学的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又采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读者在兴趣盎然中懂得了科学道理。

布置作业

1.完成指导用书。

9.大自然的色彩说 课 1 篇九

吉林省镇赉县建平乡中学

张国军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色彩》

下面我将从教学大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课程标准 也就是我的设计理念

首先是教育观念和 教育理念的更新,把握教材的编写理念,以此作为设计教案的指导目标,认识和挖掘教材内容,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组织处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达到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色彩》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七年级第13册第6课,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本课侧重于对光与色的关系的体现。通过对感知色调的学习体验、感受自然界的色彩关系。本课处于本册书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更进一步引领美术的审美语言、技能技法在本单元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年级教学当中起着非常总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他们的知识经验,情感要求,使学生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

过程与方法:引导、指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

情感。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学 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

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

重点依据:对于美术知识、专业知识、审美意识、技能技法、审美能力有限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对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

难点依据:要学以致用、对于美术实践能力有限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动手操作、独立欣赏)这就增加了教学中的困难。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实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法、学法: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件演示

二、创作 体验:

10.自然的色彩哲学 篇十

区别于笔记本业界程式化的黑白与单一的金属色,联想ideapadU300s全能超轻薄笔记本由色彩专家精心调制了暮光灰与限量版日光橙两款极其稀有的颜色,赋予U300s低调奢华的独特气质。

色彩工程师从自然中汲取色彩灵感,使用雨后的傍晚天空被雨水洗刷的接近于灰蓝色的透明、天边有着太阳不甘心落下的一丝橙意,同时借鉴了许多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的经典色,通过大自然最纯净的色彩赋予U300s灵魂。

13.3英寸的U300s全铝合金一体成型金属机身拥有目前全球最薄的14.9mm厚度,重量仅仅为1.32Ka。为了在特殊的机身表面上完美的还原当时所看到的橙色,联想色彩工程团队试验了数十次,最终通过降低纯度和在机身上加入3层精细玻璃喷砂他们终于实现了U300s柔和光滑的视觉色彩和触感。

色彩是我们对事物第一印象中最视觉化的感知,同时也表达着人们的信念、期望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测。我们都是情绪化的生物,并能感觉到色彩的情绪。U300s以日光橙与暮光灰这两款日光之色带给我们的是年轻与活力,低调与奢华,沉稳与张扬的碰撞。让我们在使用中体会色彩带给U300s的灵魂,感受U300s带给我们的感动。

11.大自然的色彩初中美术教案 篇十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方法

注重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课前准备

学生: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极地地区的资料。

教师: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动画片《快乐的大脚》的主角企鹅波波。波波接到极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它高兴地去上学了。在极地大学,它有哪些同学呢?要学习哪些课程呢?它能顺利毕业吗?

一、导入新课“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求学记嗨,大家好,我是波波,收到极地大学的通知书,我们一家都很开心,让我们一起在极地大学学习吧!

让我们和波波一起学习极地大学的课程吧!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喜欢的动画片《快乐的大脚》主人公企鹅波波为情境主线,以极地大学课程学习为主题活动,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新课学习

(一)冰雪的世界

科普课:请你替波波和熊熊分别介绍自己的家乡。

让南北极的动物代表介绍家乡的位置和范围。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和范围图,请同学们从图中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通关试题:

有人说南极地区的特点是“水包陆”,具体是指哪个大陆、哪些大洋呢?三个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何准确判断呢?有人说北极地区的特点是“陆包水”,具体是指哪些大陆、哪个大洋呢?请你在图上指出并标注。

二、新课学习科普课通关试题一哪个陆?哪些洋?南极大陆像一只鸟,头大、腹太和尾印点?线?面?极点、极圈、极地地区图上为何全是白底蓝点终年冰雪覆盖海拔高的“白色沙漠”

二、新课学习科普课通关试题二哪个洋?哪些陆?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点、线、面极点、极圈、极地地区如何确定方向?

波波,有人找不到北了,怎么办?

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在两极考察时,要会判别方向。在南极,四面朝北(即四面一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以南极为中心点,有“内南外北、顺东逆西”的定向法则。北极地区的方向和南极地区相反。

波波和白熊交流并比较家乡的异同。

二、新课学习波波和熊熊交流家乡的异同共性?高纬度、寒冷(冰山)、极昼、极夜、极光特性?南极更冷、更干燥、风速更大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去过南极的人亲身感受到了,请聆听专家的讲述。模拟访谈:

记者模拟采访徒步横穿南极洲的第一位中国人──秦大河院士,秦院士是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于2013获沃尔沃环境奖。

二、新课学习模拟采访秦大河院士记者采访徒步横穿南极洲的第一位中国人——秦大河院士,秦院士是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团成员,2013获沃尔沃环境奖。

记者:南极大陆到底有多冷?

秦大河:我经历的最低温度是零下49.5摄氏度,帐篷内的温度是零下39.5摄氏度。因为走路要出汗,汗水结成的冰块都挂在绒衫与外套之间的绒上,每天外套脱下来一刮,就有一小盆儿冰块!

记者:您的成功似乎与冒险相伴。在生活中您是喜欢冒险的人吗?

秦大河:不是冒险,是探险。探险考察要“沉着、勇敢、机智、安全”。生活中我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而是一个规规矩矩的人。但只要有机会,看到值得一做的事情时,我会锁定目标向它挑战。我觉得我是一个沉着、冷静分析之后才去挑战的人。

记者:探险就难免遇险。在您的科考生涯中,有没有碰到过有生命危险的事? 秦大河:第一次去南极时(1983年),有次观测海冰时,突然刮起大风,将我脚下的冰层吹断,幸亏同事及时展开救援,不然我就像企鹅一样随着海冰飘走了。

记者:这几年大学里自发组织登山探险队的热情很高。您愿意对那些喜欢探险的年轻人说点什么吗?

秦大河:我很欣赏也很敬佩喜欢探险的年轻朋友。但我要告诉他们,要做好非常详细、周到的准备工作,还要注意掌握相当的专业地理知识。要有勇有谋,不要蛮干,头脑一定要冷静,要千方百计避免事故的发生。探险一定要讲究科学。

记者:我在您的南极日记中看过,您有掌握南极地理事物位置的窍门,请您教一下大家,如何用手判断南极附近大陆和海洋的位置关系好吗?

秦大河:教大家一个秘籍,伸出左手,半握空拳,大拇指伸直表示南极半岛,掌心代表南极点,虎口对着大西洋,手腕对应太平洋,手掌外侧印度洋,小指对应中山站。

启发同学也这样想:南极像只鸟,头对着大西洋,腹部对着太平洋,尾部是印度洋,“头大、腹(富)太、尾印”。

采访笔记:

科普课──独特的自然环境

极地地区特征:酷寒(“世界寒极”)──冰山;干燥(“白色沙漠”)──降水少;风极(“风库”)。北极地区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二、新课学习采访笔记——极地特色寒极:“冰山”景观从“泰坦尼克号”到“雪龙号”破冰船干燥:“白色沙漠”:两极降水少风极:17~18米/秒,南极最大100米/秒(吹断冰层差点把秦院士吹跑)北极地区: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设计意图】模拟采访情境,做手指操,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源于课堂,超越课堂。

(二)丰富的资源

老师:阅读课本98—99页,找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学生回答,教师多媒体展示。

二、新课学习地下矿产资源

二、新课学习地下淡水资源

二、新课学习海洋生物资源

老师: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地上固体淡水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加上原始的自然环境,使得极地地区成为天然实验室。

【设计意图】分析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下一节《极地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做好铺垫。

三、结论总结

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学生回答(合理即可)。最后老师再作补充。

生: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北极地区: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三、结论总结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北极地区: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四、课堂练习

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典型代表动物分别是()A.天鹅、大熊猫

B.企鹅、大熊猫

C.企鹅、北极熊

D.天鹅、北极熊 2.下列气候资料图中,与南极洲相符合的是()

A

B

C

D 3.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A.煤炭资源

B.铁矿资源

C.生物资源

D.固体淡水资源 4.在世界各国土地资源极其宝贵的今天,南极大陆却无人永久定居,主要是因为()①气候极其寒冷

②南极地区风太大

③环境污染太严重

④到处冰雪覆盖,很难找到裸露的土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面是四位同学凭想象描写的南极地区的画面,请判断哪一位同学描写得最准确?()A.到处绿树成荫,鸟儿欢叫,鲜花野果漫山遍野 B.深山老林,狂风呼啸,阴森恐怖 C.洁白的世界,冰积如山,狂风暴雨 D.冰山漂浮,企鹅漫步

6.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和“风库”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还要寒冷 C.北极地区的降水比南极地区少

D.北极地区周围海洋上的冰山有1万多立方米 参考答案:

1.C 解析: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大熊猫是生活在亚热带丛林中的一种珍贵动物,天鹅是在温带地区生活的一种鸟类。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南极洲气候寒冷,全年最高温在0 ℃左右,故排除A、B、C三项;南极洲全年干燥,降水较少,故D项正确。

3.D 解析:南极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地,具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其中,淡水资源的储量占全球淡水的80%,它以固体的形式存在着,是一个巨大的淡水宝库。

4.C 解析:人类一般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生存、发展。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酷寒、干燥、烈风,南极大陆地表覆盖着厚厚的冰层,这样的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类生存、居住,所以南极地区除了在暖季有科学工作者考察外,没有永久性定居的人口。

5.D 解析: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由此可见,A、B、C三项都与南极气候特点相违背,D项最准确。

6.A 解析:本题考查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状况。南极地区因为降水少、风力强而被称为“白色荒漠”和“风库”。北极地区的自然条件比南极地区好一些,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南极地区周围海洋上漂着1万多立方米的冰山。

五、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探究的基础梳理和综合测评。

六、板书设计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1、冰雪的世界

(1)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2)北极地区的冰层(3)北极地区的交通

2、丰富的资源

12.春天的色彩小学美术教案 篇十二

教学目的:

1、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找春天、感受春天、说春天、画春天春天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感受纯春天的春天的色彩,用各种线条、形状、色彩、技法等组织原理对“春”进行再造表现

3、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春天的色彩

教学重点:感受春天及春天色彩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对春天的 感受用各种绘画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通过图片、音乐刺激儿童的感官引发学生感受春天、找春天、说春天的愿望

2、激发学习激情 在活动中及时肯定鼓励儿童的良好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营造和谐自然的交际氛围 整个教学中,学生可选择自己舒服的听课姿势,在悦耳动听的歌声、多姿多彩的图片、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能极大得调动学生的愉悦感受。

4、操作示范 整个教学过程是轻松有趣的,但也要教给学生应知应会的东西,必要的示范会更直观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言

用歌曲《滴哩哩》引入新课,三、新课学习

(一)找一找:找找春天在哪里,突出春天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师:孩子们,谁知道刚才那首歌叫什么名字?

生:……

师:对。春天到底在哪里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它说,愿意带咱们去找找春天,孩子们,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好,请看大屏幕!

师:(语言引导)孩子们,睁大你的眼睛仔细找找,淘气的春姑娘就藏在这些画面里,比一比,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学生欣赏春天的景色。(放视频)

(二)说一说: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色彩的特点

师:谁来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小草

生:小花

……

师:说得真好!(手势引导)看,我们的课题是……

生:春天的色彩!

师:对!那 春天到底有哪些颜色呢?老师再请大家看一段图片,看完之后 你再告诉我学生欣赏春天的图片(课件)学生说说春天有哪些色彩,有何特点师生互动小游戏,加强对春天色彩的感受

(三)画一画:引导学生感受点、线、面的造型美,鼓励学生用各种色彩及造型手段表达对春天的感受欣赏学生作业、教师范画

师:这是其他班小朋友画的春天,好看吗?(好看!)老师也画了一幅画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看?(想)示范做画,引导学生观察作画方法

师:好,看过了小朋友的画、老师的画现在你最想干什么?(画春天……)别着急!看,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很多漂亮的颜色。现在,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各小组的孩子先一起说一说,你们打算画什么?怎么画?用哪些颜色?一会儿我请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如何合作画春天、汇报

师:好,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接下来 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大纸,小朋友们就把刚才想好的内容,一起动手 共同画下来好吗?孩子们有信心画好吗?小组合作

(四)展示

1学生欣赏作品学生点评作品教师总结

13.品读自然中色彩的视觉美感 篇十三

自然色彩是自然发生而不依存于任何人或社会关系的人们在客观世界中能感觉到的纯自然事物的色彩现象。自然色彩的视觉美感不仅能激发设计师创作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而且能改变我们对美的意义的看法。品读自然色彩,掌握色彩的视觉美感,准确、鲜明、生动、自然的表现,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无穷的色彩启迪。研究和表现自然中色彩的视觉美感,是个艰苦的历程。对色彩的视觉美感的表现从无知、无法到认知、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即从自然中学习色彩过渡到主观能动的色彩创造,从观察自然、思考探究到领悟色彩规律的过程中,让优秀设计师通过善于感悟的直觉和充满智慧的想象给予设计启迪。

1自然色彩的启迪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与自然相依存的过程中,对自然的了解、认识、利用和改造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内在需求,人与和自然共生共存中得到体验和感悟。自然中色彩无穷无尽,观注自然色彩,研究色彩规律,探索自然中色彩的奥秘是设计师们也热心于以不同的方式有感悟着自然给人类心灵的启迪,设计师的富有想象力的创造都是取之于自然这个挖掘不尽的灵感源泉。因灵魂深处的色彩,唤醒了设计师以心灵觉悟色彩的潜能。自然是“被设计的”,这并不是猜想,已经为事实证明。自然界事物呈现出缤纷色彩和图案,如动物皮、树叶或鸟的羽毛,或在花蕊、花瓣或蝴蝶及爬虫的表面等等。各种动物、植物、矿物,各种物候景象都有其视觉美感和魅力,还有一些色彩通过更细微的形式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人们能从自然中获得多如泉涌的启发与灵感,希望通过这些色彩实现整体不变前提下的根本变化,以吸引人们的视线。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能从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中发现色彩之美;还善于发现色彩与人的心理情绪感情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在创作中,以达到传神、抒情、写意,使欣赏者从作品的色彩上受到感染,与作者达到感情上的交流,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如图(1和1—1、2和2-1、3和3-1、4和4—1)这些多种多样、格调高雅的色彩无不来自大千世界,大自然提供了色彩创作的源泉。设计师以其对自然与色彩敏锐的直觉和深刻的悟性,并在不断揭示的色彩规律中尽情品味着大自然所赋予的色彩佳肴。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设计作品。

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还通过日久天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借助人所独具的判断、推理、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将从自然中直接感受到的纷繁复杂的色彩印象予以规律性的揭示。从而形成色彩的理论和法则,并运用于色彩实践。从自然中学习色彩过渡到主观能动的色彩创造,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再创造过程,也就是在对客观存在的色彩作进一步的提炼和概括,通过品读使我们能够找出自然色彩中美妙的色彩关系和美好的色彩形式,服务于艺术设计,为艺术设计提供、创造出具有视觉美感的色彩,也是创造我们生活美的演变过程。本文通过图例品读国内外优秀色彩设计在服装领域的应用,能如何更好的应用自然色彩,为艺术设计服务,提升本领域对色彩设计的认识与重视。也是对自然色彩在艺术设计上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2自然色彩的实践

第一,要选择视觉美感突出,能够吸引人的自然色彩为基本素材。颜色是服装语言的重要方面之一,自然界为服装配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服装设计师经常借鉴自然中事物的色彩来解决问题或形成他们的设计需求。曾流行一时的宇宙色、土地色、沙漠色、海洋湖泊色、热带丛林色等色彩情调。都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并加以创造应用的结果。如鲜亮的和柔和的颜色在自然中能满足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从古驰牌毛皮质地的冬装里发现,服装也与人类活动的不同场合相一致,可以通过鲜亮的颜色引起注意。

第二,分析和研究所选择自然素材的各种色彩成分。包括各个细节的明度、色相、纯度特征,以及色彩之间相互联系与变化的视觉特征。如图(6和6-1)这些服装远不是户外伪装的一种形式。它们只是试图在一种与人造背景形成反差的氟围下展现,将自然色彩对心理上的影响传达给着装者,这也许使他在众多社会场合中,比起穿正式服装和没有仔细区分的、随意的服装更加感觉舒适悠闲。颜色和色调要与具体物象、时间、环境、心绪相结合,色彩之间的相互联系带来的视觉感受能引起某种情绪。更能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注重自然色彩的色彩倾向和不同色彩之间的视觉对比。并且对其进行去粗取精的色彩归纳和确定。如在设计中就已经被归纳或甚至转变成新事物构造的最显著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动物皮毛。它们的特征之一是颜色和色调的高度反差。也正是这一特征使得这些自然形式成为特别有价值的设计材料。如:蓝色与黄色、黑色与橙色相对比都很醒目。这种配色在自然界中一样能见到。见图(7和7-1、8和8-1)可以通过研究分析自然界的色彩规律,吸取艺术营养,开拓新的色彩构思并体现在服装配色中。一个成功的色彩设计,它拥有生命力,可以感染观众情绪。设计师对色彩运用多作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定可设计出更精彩的作品。与受众进行潜意识的交流。

第四,可以根据造型目的的需要,少量补充一些自然素材中没有的色。以增加色彩的丰富感和表现力。服装的美是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状态美,在形成服装状态的过程中。最能够创造艺术氖围、感受人们心灵的因素是服装的色彩。在服饰中给人的第一感觉首先是色彩,而不是服装。色彩是在服饰中最响亮的视觉语言,而常常以不同形式的组合配置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大自然无形之手给我们展示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千变万化的色彩配搭令人着迷,比如图(9和9-1)的印花裙是春天不可或缺的单品。运用图案和花型创造视觉冲击,大小不等的几何图形、简单布局的印花、自然花卉图案等,大量的暖色调混合在一起,演绎一曲春天的狂想曲。因造型而设计的色彩是创造服饰整体艺术氛围和审美感受的特殊语言,也是充分体现着装者个性的重要手段。

14.高一美术 奏响色彩的旋律教案 篇十四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对比关系,了解色彩中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作用。使学生懂得色彩对比在绘画和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重点:了解色彩的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在绘画中的作用。难点: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在绘画中的应用关系。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料书、色彩绘画工具等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听画”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天堂》歌曲。学生:学生闭目倾听,联想歌中的画面。设问:同学们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媒体展示: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湖水、蒙古包、美丽的姑娘------教师讲述:音乐家用音符,配合优美的旋律与节奏,在我们的心中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图。同学们你们向往吗?想去草原吗?(激发学生的课堂情趣)

三、画家笔下的草原

教师:多媒体展示四幅草原油画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讨论一幅,谈谈作品中传达了怎样的一种情境,谈谈你对作品的体会。

教师:如果说图像是画家的语言,色彩则是艺术家心灵的乐曲,同一主题在不同画家的笔下,却演奏出不同的乐章------为什么色彩在艺术家的笔下能表达出如此生动的画面,如此真挚的情感呢?

四、艺术家的魔法

魔法一: 了解色轮中的色彩关系

图例:展示色轮图片

简单地了解邻近色、对比色、类似色、互补色在色轮中的关系。(展示部分图片说明)

魔法二: 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对比

1、色相对比:

①对比分析:色相对比在画面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教师:展示《多尤的小河》、《絮语》 学生: 对比分析两幅作品的不同感受。②教师总结归纳:

③拓展:

1、谈谈“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色相对比审美特点。

2、略谈服饰色彩的审美搭配。(结合图例说明)

2、明度对比: ①明度排序活动:

音乐有音阶的变化:1 2 3 4 5 6 7。

美术中有七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图片展示色块)②明度魔力的体验:

教师:展示不同明度的作品四幅 学生:比较分析,谈各自的欣赏感受。③教师归纳分析:

④拓展:略谈生活中室内环境设计的色彩明度的应用。

3、纯度对比:

①观看图片,比较色彩的纯度关系。

a.同类色的纯度比较:例1:柠檬黄、浅黄、黄绿色。b.低纯度色与高纯度色:例:灰色——大红、橙色——紫灰。

②色彩纯度对比的魅力:

a.色彩纯度对比在广告中的应用。(图片举例)b.“高级灰”在绘画中的魅力与审美。(作品举例)③拓展:色彩纯度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五、色彩绘画练习:

在我们了解色彩的对比关系之后,我们也是否能运用色彩的基本知识,奏响色彩的旋律,表达各自内心的情感呢?

尝试着表现一幅我们心中的美丽的家园。

绘画练习:《美丽的家园》(绘画过程中利用媒体播放优美的田园音乐)

六、作品评价:

请学生代表自评——集体评价——教师评价——总结课堂学习内容

七、课外练习:

上一篇:初中二年级英语学习方法介绍下一篇:小学语文教研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