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教学设计终稿

2024-10-02

习题课教学设计终稿(10篇)

1.习题课教学设计终稿 篇一

导入: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我们把视线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探寻被奉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今天,我们先来学习

板书:第五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请同学们翻开书第22页,快速阅读第一子目的内容,并想一想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都看完了吧?好,请大家看到这幅图。古代希腊分布图。(指出希腊位置)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希腊只是个地理名词,比今天的希腊范围要大得多,跟今天的希腊是不同的概念。

问:请思考一下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三面环海,多岛、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 山地纵横。平原少、土地贫瘠 分析:对,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希腊很大一部分都是被蓝色的海洋所包围,而且海岸线曲折,有众多天然的港湾,这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第1个条件。

板书:

1、自然条件:以海洋为依托,良港众多、山地纵横

问:请大家再思考一下,和大河文明的中国相比,希腊这种地形有利于从事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商业活动。

分析:对,希腊缺少广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地,不能像古代中国一样自给自足,所以不适合农业,但环海,多港等优势,使得它的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却很发达。这是第2个条件。

板书:

2、发达的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

海洋文明的开放性,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要求自由民主的特点使希腊较早地树立了自由、平等等概念,促使了希腊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这是第3个条件。

板书:

3、思想文化:宽松的社会环境,形成自由、平等等观念

另外,由于希腊半岛被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区域,不少地区彼此隔绝,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因此希腊出现了城邦林立的景象。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或者叫“城市国家”什么叫城邦呢?城邦是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若干村落,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称之为“公民”?对,不是的,只有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而且拥有一定的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能称之为公民。城邦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正是由于城邦范围小,人数少,所以它易于共同决策,直接参与的集体政治,我们说这是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第4个条件。

板书:

4、政治条件: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好,大家看到这几个条件,虽然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他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大家一定要明确:决定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因素一定是经济形态。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希腊城邦采用了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等着政体。其中最大的两个城邦,斯巴达实行的是军事寡头制,而雅典则是实行民主制的典型。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对整个希腊乃至以后世界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古代雅典的政治制度经历过怎样的发展,又有哪些杰出的政治人物先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呢?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二、第三子目的内容,自己梳理一下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并完善这个表格。

Ppt打出:

板书: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1、过程:

好,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了吧?这些书上都有,我相信大家都能找得到。我就不请同学给我们填了。这里我也把我的答案简单填了一下。

Ppt打出表格的所有内容。

大家看到第一个阶段是梭伦改革,第一个问题:梭伦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板书:梭伦改革

公元前6世纪

奠基

(请一个同学回答)

好,说得很对,主要是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尖锐。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爆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上主要是所有的官职被贵族垄断,贫民没有权利可言,新兴工商业奴隶主有钱无权,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经济上,贵族控制土地,平民备受压迫,很多沦为债务奴隶,因此,平民掀起反对氏族贵族的斗争。

正当平民与贵族社会矛盾激化之时,公元前594年,梭伦被选为首席执政官,走上了雅典的政治舞台,开始了一系列改革。

第二个问题:“动摇”从哪里体现,为什么说是“奠基”?(请两个同学回答)动摇分析:

1、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为有钱无权的新兴工商业者参政开

辟了途径。

2、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包括第四等级在内的所有公民都

有权参加。这一举措大大扩大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3、新建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一

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力。

为什么是奠基而不是确立呢?(请一学生回答)

1、按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大小,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2、四百人议事会由四个血缘部落选举组成,说明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没有根除。

3、第四等级不能入选议事会说明下层平民不能充分实现参政的愿望。

公元前508年,克利里斯提尼沿着梭伦改革的方向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板书:克利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6世纪末

确立

看到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他创造的最奇特的制度是陶片放逐法。在雅典人看来,这是他们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所有者的标志。

什么是陶片放逐法呢?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好,这种大家公投来确保政权的举措,你觉得他有什么好处呢?

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有震慑作用、不敢恣意妄为。成为了维护民主的有力武器。

好,请坐,非常好。

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对陶片放逐法会不会有新的认识呢?

Ppt打出小故事。

大家是不是发现它也有弊端。有什么弊端呀?

农民等下层人士易受政治家鼓动,易被利用,从而使陶片放逐法成为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工具。

好,大家再看到影响,问题又来了:克里斯提尼为什么能作为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的标志呢?

总的来看,克利斯提尼的改革

1、用地域部落制取代血缘部落制,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

(以10个地域代替血缘部落,基本肃清了氏族贵族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看,当时雅典分成了三个部分:沿海、城区和内地。把每一个部分分成十个三一区,从每个部分中抽出一个三一区,合成一个部落,这样同一个部落的三一区就处在了雅典城区、海岸、内地三个不同的部分。通过了这样的划分、打乱了就有的户籍、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势力,肃清了他们的影响。)

2、通过建立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措施,完善了民主机构、确立了古典时代雅典的基本制度。

五百人议事会从地域部落中以抽签的方式选举50人组成,第四等级的公民也可参加,除了主持公民大会外,还处理城邦相当一部分日常事务。

3、实施陶片放逐法,有力的维护了民主政治。

因此说,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最终形成的标志。

公元前443,伯利克里连任首席十将军委员会的任首席将军15年,在他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誉为雅典的“黄金时代”。

板书:伯利克里时期

公元前5世纪

顶峰

(请一同学回答他的内容。)

分析:

伯利克里时期,他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第一是完善民主机构。首先,他规定,公民大会要定期召开,所有的国家大事都必须在公民大会上投票通过,战神山议事会权力被剥夺,使雅典公民大会真正摆脱了贵族的控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次、他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职能。履行国家元首职责的执政官由议事会成员抽签产生,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当选为执政官,掌管国家最高权力。再次,他使陪审法庭变成了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凡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当选为陪审员。

第二大措施是建立民主保障。为了保证所有公民,特别是低等级的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在伯利克里时期,除了十将军外,所有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也拥有了最充分的权力,所以说,雅典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时期达到了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具体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呢?请大家看这几则材料。

板书:

2、特点

材料1“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

国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人民主权

材料2 伯利克里:“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

在公家事务中,我们恪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

法律至上

材料3 五百人会议每日在雅典城 ……由五百人会议中各个部族的成员轮流担任,类似常务委员会按每个部落轮流执掌雅典政

务 轮番而治

材料4 除十将军外,其余官职基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每个人既

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公民平等

请大家看到学思之窗,结合我给的这段材料,回答右边这两个问题。材料一:在伯利克里时期,40万人中,奴隶20万人,妇女和外邦人16万人,他们都没有公民权。实际上享有民主的公民仅4万多人。

(请一个同学回答)

得出:

1、全体人民:指城邦中的成年男性公民

2、本质:是建立在奴隶主专政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板书:

3、本质

从它的本质来看,我们发现雅典民主政治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那我们该如何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呢?请大家看一下这几组图片。

板书: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积极的:

Ppt:图片:希腊哲学、文学、建筑艺术和科学成就

1、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ppt:图片:现代民主的选举制、发言权、表决权、知情权等图片。

这些制度大家都能在雅典民主政治中找到他们的来源吧!另外,主权在民、法律至上、公民意识和分权意识也为后来西方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第二大影响。

2、它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那它又有哪些局限性呢?请大家看这几则材料。

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城邦的基础之上的,当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了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的时候,等待它的只能是毁灭。

材料三:“用豆子拈阄的方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

——苏格拉底

板书:

2、局限性

请三个同学回答: 分析得出:

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利;

②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少数人的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过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非常好,我们的同学们分析材料的能力都很强啊!

总的来说,古代雅典民主还不是现代意义的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范围的直接的民主,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的,存在着局限性。但是它不仅成就了希腊奴隶制社会的繁荣,而且开了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盛行专制政治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健全的民主制度,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基础,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摇篮。

由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和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希腊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338年,来自北边的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征服了希腊,曾经辉煌一时的民主制度也随之湮没了。

2.习题课教学设计终稿 篇二

在传统的数学习题课中, 教师一般把自己根据教材、教参以及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编拟的问题逐一展现。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这种“教师教得舒心, 学生学得开心”现象, 在我们的习题课上成了家常便饭。透过这种热闹现象,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反思:习题课上问题能不能不由教师提出来, 而是由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等方法自己提出并加以解决呢?

二、几点思考

1. 教师的作用

教师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 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当了一回“导游”, 把学生带到一处处名胜, 告诉学生这里的“山”如何“青”, 那里的“水”如何“秀”。其实我们应该把学生培养成“探险家”, 在学习过程中, 让他们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 让他们经历探险中的艰辛和困难, 让他们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应成为学生探险过程的“向导”。

2. 学生的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倡导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学习方式, 认为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授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数学”的思想。

3. 学生的创造

学生的创造从总体上主要是一种尽可能主动、自主地发展自己的认识体系的工作, 相对于数学家的创造不同, 学生的创造大体是一种相对于他们的已知世界和已有知识体系的自主延拓、挖掘和再创造的工作, 但它应该或尽量由学生相对独立去完成。教师尽可能充分利用课堂环境,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欲。

三、教学实例

1. 引题

通过复习直线一章的知识类比引出问题。

师: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生: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

师:如何利用直线方程和点的坐标来判断?

生:看点的坐标是否满足直线的方程, 若满足, 点在直线上;否则, 点在直线外。

师:当点在直线外, 我们讨论了怎样的问题?

生: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师: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生:相交、平行或重合。

师:如何利用直线的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生:通过直线的方程直接判断。

生:还可以通过直线的方程组成方程组解的个数来判断。

师:两直线相交, 我们讨论了怎样的问题?

生:求夹角和交点。

师:两直线平行, 我们讨论了怎样的问题?

生:求两平行直线的距离。

师:利用圆的方程, 我们可以又提出哪些问题呢?

2. 引导发现,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情景1:电脑动画演示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

生:如何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生:通过该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半径r大小的比较:

若d>r, 则点在圆外;

若d=r, 则点在圆上;

若d

师:针对每一种位置关系, 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生:点在圆外, 可以求过该点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

生:还可以求切点到该点的距离。

生:点在圆上, 可以求过该点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

情景2:电脑动画演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相离→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交) 。

生: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生: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大小的比较:

若d>r, 则直线与圆相离;

若d=r, 则直线与圆相切;

若d

生:若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 有无数解, 直线与圆相离;有一解, 直线与圆相切;有两解, 则直线与圆相交。

师:针对每一种位置关系, 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生:直线与圆相离时, 可以求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值和最小值。

生:直线与圆相切时, 可以求切点的坐标。

生:直线与圆相交时, 可以求两交点之间的距离。

情景3:电脑动画演示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 (圆与圆相离→圆与圆外切→圆与圆相交) 。

生:如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生:两圆心之间的距离d与r1+r2、|r1-r2|大小的比较:

若d>r1+r2, 则两圆相离;

若d=r1+r2, 则两圆外切;

若|r1-r2|

师:针对每一种位置关系, 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生:两圆相离时, 可以求公切线所在的直线方程和公切线的长。

生:两圆相切时, 可以求内公切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生:两圆相交时, 可以求公共弦的长及其所在的方程。

3. 根据问题设计课堂练习

每个小组根据上述问题自己设计一组练习, 然后每组交换, 要求每组同学不仅要做出题目, 还要能“品出”出题者的用意。

列出其中一组练习:

(1) 已知圆的方程x2+y2=25, 求过点 (-3, 4) 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

(2) 从已知圆的方程 (x-1) 2+ (y-1) 2=1外一点P (2, 3) 向圆引两条切线, 求切线的方程。

(3) 已知圆的方程x2+y2-4x-4y=0, 求圆上哪一点到原点的距离最大?

(4) 已知直线2x-3y-6=0与圆x2+y2-2x=0相离, 在圆上求一点, 使它与的距离最短, 并求这一点与直线的距离。

(5) 圆x2+y2-4x+2y-5=0与直线x+2y-5=0相交于两点A、B, 则AB=_____。

(6) 圆x2+y2+2x+4y-3=0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2的点有几个。

(7) 两圆的方程为x2+y2+4x-5=0和x2+y2-12x-12y+23=0, 请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8) 求两圆x2+y2+2x+4y-3=0和x2+y2+2x+4y-3=0的公共弦长, 求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9) 求两圆x2+y2+2x+6y+9=0和x2+y2-6x+2y+1=0的公切线所在的方程。

4. 通过交流与反思, 选取适当问题作探索性的研究

每组解题结束后, 让他们汇报解题的过程和结果, 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归纳、猜想, 针对其中某些问题再作进一步研究。研究的课题包括四个方面:

(1) 问题的结果结论化。

过圆上一点求圆的切线方程:

生:经过圆x2+y2=r2上一点P (x0, y0) 的切线方程是:x0x+y0y=r2;经过圆 (x-a) 2+ (y-b) 2=r2上一点P (x0, y0) 的切线方程是: (x0-a) (x-a) + (y0-b) (x-b) =r2。

两圆相交时、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生:两圆方程为:x2+y2+D1x+E1y+F1=0;x2+y2+D2x+E2y+F2=0。

它们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D1-D2) x+ (E1-E2) y+ (F1-F2) =0。

(2) 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直线与圆相交时, 求两交点之间的距离 (弦长) :

生:方法1先求两交点坐标, 利用距离公式求弦长;方法2先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弦长=;方法3弦长=

(3) 解决问题方法的简单化。

生:直线圆相交时, 方法2求弦长最简单。

(4) 解题方法的一般化。

生:弦长, 此公式普遍适用直线与曲线相交求弦长。

评述:这节课设计思路按这样一个程序:温故→新的学习对象和旧知识的联系→类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进一步的发散思考, 探索新的问题和规律。

3.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 篇三

关键词:物理;教学;习题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96-01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我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

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二、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

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我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密度应用练习,我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三、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

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

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2000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

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

①求总功;

②求有用功;

③求机械效率;

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4.物理习题课教学反思 篇四

一、亲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不管是上新课还是习题课,老师都要与学生打好感情战,特别是学困生。他们有的会因为基础差,缺少老师的爱心,而放弃某一学科。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做小动作、睡觉,甚至跟老师顶嘴。不过他们这样做应该只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达到一种满足感,而非真心要和老师作对。如果我们老师平时关注一下这些学生,让他们感受温暖,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他们就有可能把精力放到学习上了。我现在也在尝试着与这类学生打好关系,多点关心他们,上课让他们回答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给自信他们。

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

物理习题的选择要注意其典型性,使之“以一当十”,既可以不用搞题海战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规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ρ、m、V三者之间的关系,我找到这样一道习题:一个吕球质量为54g,体积为30立方厘米,则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为什么?

我告诉学生,此题有三种解法:可以比较密度;可以比较体积;可以比较质量。而这三种解法恰好分别练习了密度、质量、体积的公式。这三种解法间有一个共同点,公式本质都是 ,无非是此公式的基本公式及变形公式罢了。这种典型的题目既使学生练习了基本公式,又练习了变形公式,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讲解时间分散

教师讲解要与学生的讨论交叉进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全方位参与习题的解决。否则,学生大脑处于“疲劳”期,老师还在那里喋喋不休的讲,我只能说,老师只做了无用功,学生一定是左耳进右耳出的。

5.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反思 篇五

成都市川化中学 黄荣锋

引言 2008年4月,成都市川化中学举行了“教学建模月”活动,其中重点探究了“新授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等三种模式课型的建模。我在其间承担了一节《组合习题课》的公开课的教学,结合这节课的教学,我谈谈对习题课的再认识。

波利亚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 “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习题课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形式.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教学占有较大的比例.在习题课教学中,师生通过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及其运用有进一步的理解,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在对例题解题策略的思考和解题方法的探求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挑选例题:

1.例题选择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要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思想方法,形成什么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将成为简单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使学习内容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难以很好地沟通和联系.例题的安排难以达到示范性,习题的安排也缺少典型性,揭示习题的规律性也有困难.所以缺少目标的习题课不仅有盲目性,还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2.例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即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选择,不宜过易也不宜过难,要把握好“度”。要注意题型的划分,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利于学生“步步登高”,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我们坚决反对把难题放在前面,坚决反对把整套习题安排得太难,要避免打击学生做题的积极性。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习题的安排,既要体现知识与方法,也要体现能力培养与积极性调动.3.例题选择要有研究性,典型性,要克服贪多、贪全,既要注意到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选择例题要精,要有丰富内涵,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质量,以期“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挖掘共性;多题归一,归纳规律”。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体现通法通解,以起到加强双基的示范性,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二、重视问题分析:

1.传授波利亚《怎样解题》的解题观: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总结。在每次习题课前要向学生强调解题的一般步骤。针对具体习题,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道题都有问题。老师就应让他们暂时停下来,帮他们分析解题思路,找出入手点,可以用那些具体的解题方法,中间可能用到那些具体的知识点。题目解完后,应该进行回顾总结:在解题过程中,我们用到了那些数学思想方法,采用了那些常用技巧,还可以解决那些类型的问题。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分解目标,进行知识点定位,寻找问题突破点,选择解题方法。在习题课中,对每个问题,老师要尽量让学生来说明他们的思路和解法。遇到学生回答有错误的地方,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给其指出。例如本节课的一个引申题: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为顶点四棱锥有多少个?有个学生就首先站起来说应该是八个顶点中选五个顶点的组合数。我就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把那位学生的错误原因展现出来,并给出了正确的解法。

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强化等价转化与化归思想,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节课的大部分问题,基本都有两种以上的解法,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我也注意让同学们把每种对应的解法都展现出来,注重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4.注重思维方法和品质的培养,如逆向思维,正难则反,类比思想等,要求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切忌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三、注意反思引申:

1.注意对同一知识点的题型的归纳。在习题课当中,针对组合应用题的特点,老师要把它归纳成为几何问题、抽样问题、分组问题三种类型,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更加条理化的理解。

2.注意对同一题型的解题方法的归纳。比如这节课中反复强调的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最常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等。

3.注意对特殊问题一般化的追求。比如这节课中的问题二,我就对三个不同的题目归纳到一起,采取了类似的处理方法。

如果能够把以上三方面的处理措施落实到平常的习题课教学中,我们就能少走许多弯路,真正提高课堂效益,也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其解题能力大有裨益。

附件 《组合习题课》简案

组合习题课

(教材分析)

一、组合应用题一般也分两类,即无限制条件和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常见的题型有:(1)抽样问题;(2)分组问题;(3)几何问题。

二、解组合应用问题的注意点

1)认真审题,根据题意分析事件是什么?

是哪类的组合问题?有无限制条件?通过怎样的程序来完成?(2)弄清限制条件,注意特殊元素,优先考虑特殊元素(3)恰当分类,合理分步

三、解组合应用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常见方法:(1)基本思路是直接分析和间接考察两类

(2)常见方法有:特殊元素、特殊位置法,间接法,分类记数法等

(例题讲解)

第一部分 几何问题

问题一:平面内有10个点,其中有某4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此外没有3个点在一条直线上(1)可以确定多少条直线? 直接法:C26CC140

241614CC140间接法

(2)可以确定多少个三角形? 间接法: 3C直接法

3C104116210(3)可以确定多少个四边形? 直接法 42231C6C6C4C6C41854431CCC间接法1044C6185

问题二

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为定点的三棱锥有多少个?

C1258

变式

(1)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为顶点的四棱锥有多少个?(2)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两两连线中有多少对异面直线? 第二部分 抽样问题

问题三

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其中有一名班长,一名副班长,现选派5人参加一个游览活动,至少有一名班长参加(正副均可),共有 n 种不同的选法,其中错误的是(C)A B

48nC1C4C2C3248248nCC55054814249问题四,有6名儿童,其中3名会唱歌,2名会跳舞,1名既会唱C nCC歌也会跳舞,现从中选出2名会唱歌的1名会跳舞的去参加文艺演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方法一 CCCCC2312131223 方法二 CCC122423第三部分 分组问题

问题五

8本不同的书,按以下方式,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1)平均分给甲乙丙丁四人。(2)平均分成4堆。

问题六

4个不同的球放入四个不同的盒子,把球全部放入盒内,恰有2个盒子不放球,有几种放法?

(总结)

解答组合问题的总体思路是:(1)整体分类(2)局部分步(3)考查顺序

6.数学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篇六

平罗回民高级中学 王化智

数学习题课是解题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精心挑选例题:

1、例题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知识点运用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

2、例题选择要有典型性,要克服贪多、贪全,既要注意到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

3、例题选择要有研究性,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质量,以期“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挖掘共性;多题归一,归纳规律。”

4、例题选择要注意对课本例题的挖掘,教师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例题,编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一解的例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重视问题分析: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分解目标,进行知识点定位,寻找问题突破点,选择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强化等价转化与化归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解体能力。

3、注重思维方法和品质的培养,如逆向思维,正难则反,类比思想等,要求思维严谨,逻辑严密。

三、注意反思引申

1.注意对同一知识点的题型的归纳,达到多题一解。

2.注意对同一题型的解题方法的归纳达到一发多用。

3.注意对特殊问题一般化的转化,在比较中体会不同题之间的关系。

7.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探究 篇七

1.

若是成题,则需教师在布置给学生之前首先自己要做一遍,以发现习题中是否有错误,如果有错误要及时改正过来.接下去,还要看习题中是否有偏题怪题和超纲题,如果有这样的题目要将这些题目去掉.

2. 若是教师自己出题,则需注意:

(1)首先出的题目要覆盖需要考察的全部知识点,不能有遗漏.

(2)出的题目要控制好难度.如,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大部分是外来打工家庭的孩子,这些学生的基础不是太好,因此我在出题时一般按易:中:难=5:3:2的比例出题,这样可以照顾到班级的所有学生,学生的反馈效果也较好.当然,易中难的比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习题的难度要逐步加深.在一个班级里面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学生会,有的学生不会.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争取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问题解出来.

(4)多选取课本中的题目,其中有的题目可以做一些变式.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都是经过该学科的专家经过多次推敲后的成熟的题目.在我从教的多年中,我从来不让学生做过多的题目,而是大多利用课本中原来的例题习题,或者是将这些题目改变一下,改变的方法有:改变题目的条件;在原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拓展;改变题目的结论等.不用教材上的例习题而去用大量的课外例习题,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所以,我希望我们数学教师在选取题目时,要首先利用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并对课本例题习题加以适当的改变,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习题的讲解

精心准备好一节课后,课堂的教学是关键所在.我们要知道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一节课上的好不好不只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更要看学生得到了什么.所以,习题课的教学更要以学生为主,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 坚持以学生为主

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更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要尽量少讲,教师的讲解主要充分体现解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讲清解题的规范要求.要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做,学生做错的题目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提醒,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将错误的题目改正过来.对于学生不会做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先说出他对题目的想法,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2. 采用启发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两种形式:(1)提出与学生原有认知上有矛盾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此时也可让学生相互讨论,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2)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多提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的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有没有价值,我们教师都要加以表扬和鼓励,积极引导学生多提问题,这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 解题要规范

解题的规范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要有规范性,有时叫学生在黑板上做的题目除了错误的地方要改正外,学生的板书不规范的地方我们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并且在黑板上要改正过来,而不能一说了事.

三、课后要做好及时的巩固

有些题目讲过一遍甚至几遍后,有的学生还是不会做.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完一节习题课后首先要及时的反思,反思课堂上讲过的题目中,哪些题目学生的反应还不是很好,针对这些题目教师应采取一些恰当的变式和适当的引申拓展后做为作业再布置给学生,这样既可使学生对掌握不好的地方作进一步的巩固训练,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一次习题课中有一道题目:x>0时,函数的图象位于——象限.有不少学生做错,将答案写成第一和第三,这是受定式思维影响的结果,在课后我将这道题目改成:函数的图象位于______象限.变式:x>0时,函数的图象位于______象限.改过的题目学生做过后正确率提高了很多.

总之,上好一节习题课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习题,在课堂上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讲解要言简意赅并注意解题的规范,认真听取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方法并给以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在课后要求学生做好及时的巩固.

参考文献

8.谈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 篇八

一、选题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灵活性。

一堂好课,不仅仅在于它有条不紊,不仅仅在于它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但这绝不是鼓励搞“题海战术”。注意题目的质量,即题目的难度和深度,这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所定的标高,但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还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题目做到少而精,有代表性,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还应便于情境、设问、立意等方面作多种变化,从不同角度使学生对知识与方法有更深的理解。比如我们在学到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往往会遇到这样典型类型的题目:已知△ABC中,点D,点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ADE与△ABC相似。做这类题目是一定要注意灵活性。因为可以是△ADE∽△ABC,也可以是△AED∽△ABC,并且添加的可以是角对应相等,也可以是两边对应成比例。

二、巧用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较长或很长时间,据观察,学生一节课只能集中25——35分钟左右,所以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精心设计成二三个问题并设置一定的情境,加以提问,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讨论。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在于创设开放的情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让丰富多彩的思考交汇在课堂,让新奇、独特的思维打开创造的心门,让闪烁智慧灵光的思想在课堂上驰骋。

三、注重审题,注意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

解题思路中的每一步推导都不外乎根据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很多考题看来似乎并不难,却包含有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其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果掉以轻心,就会顾此失彼。在上面提到的有关△ADE与△ABC相似的問题中其实也渗透了一题多解的思想。若再继续深入的问下去,当AB=24,AC=18,AE=12时,求AD的长。这类题型的关键是相似的对应点问题。线段AD的长有两解:9或16。思考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应,还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和建模能力。此外对初中生来说,逆推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解题方法,例如:如果多项式 -ax-8 (a为整数),在整数范围内可以因式分解,则a的全部可取的值为多少?在分析时我们从分解-8入手,可知原式有四种分解结果:(x+1)(x-8);(x+2)(x-4);(x+4)(x-2);(x+8)(x-1).因此可以求出a的全部可取的值为7,2,-2,-7。教师在习题课时,必须将逆推过程的思路用板书清晰、形象地表示出来。

总之,在习题教学中,要贯彻新教学理念,必须做到:由题海战术向习题精选转变,由重知识向重思维过程转变。由重巩固掌握向纠错反思转变,由就题论题向借题发挥转变,才能发挥习题功效,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9.改革习题课教学突破解题难关 篇九

一、引言

在物理教学中,解题是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实践,它对于深入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中汲取广博的实际知识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和改进,发现采用“讲评式导学法”进行习题课教学,是突破解题难关的好方法。

二、做法

1.分析学生不会解题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解题包括定性分析、数学表达和定量演算三部分。所谓定性分析,是指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分析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或变化,以及导致这些结果和变化的原因;所谓表达,就是根据分析的结果建立起物理过程的直观图象,把复杂的问题分离成各个相互联系的局部,应用物理定律给出定量的数学表达式;至于定量演算,则是数学工具的应用。解题的成功正在于定性分析、数学表达和定量演算三者的完美结合。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的能力差,是学生解题困难的主要原因。要想培养学生的这两个能力,只靠教师分析、学生听是不行的,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分析、演算。因此,习题课的改革方向应由教师分析、演算,向学生自己分析、演算的方向转化。

2.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给学生提供分析、演算的条件和机会,起初我们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习题课教学,即把选好的典型题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先对这些题目预习,进行分析、演算,到习题课上,教师只作概括的讲述和总结。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亲自分析、演算且习题课上还可以多讲几个例题。但不足之处是,学生提前预习时,思想上没压力,对搞不懂的问题总等着教师在习题课上讲,根本不去认真钻研。因此,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能不能在习题课上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讲例题,教师只负责习题的选编及组织呢?我们认为,学生已经学完了该部分的概念和基本规律,且在学习这些规律的同时接触过一些例题,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分析、演算的条件。因此,大胆偿试采用“讲评式导学法”进行习题课教学,即学生拿到选题提前准备后,习题课上让一个学生讲、大家议,教师指导、总结。实践证明,采用“讲评式导学法”进行习题课教学不仅可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难关。

3.在实践中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

根据学生情况和本课程的特点,选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提高素质。即通过这些题目,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二是拓宽视野,增强适应性。即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问角度乃至叙述方法的各类题目,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可降低题目的难度,增强解题的自信心;三是加强针对性训练,克服缺点。即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搜集和整理题目:一是对教材中原有的习题改变提问角度和条件;二是对学生含混不清的问题编一些思考题;三是有的题目尽量联系物理学前沿分支。

4.制定“讲评式导学法”的`具体教学方案。

(1)依大纲、定要求、选题目――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根据大纲对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和基本概念,编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综合题,通过思考题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综合题,加强学生对基本定律、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针对选题、进行分析、展开讨论――学生是主体。

教师提前两、三天将本次习题课的题目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作充分准备后,在习题课上进行讲解,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析、演算,如碰到钉子再回过头来钻研教材,查阅参考书,通过进一步努力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同学之间便自由结合展开讨论。

(3)一人讲,大家议,教师指导、总结――师生共同活动。

在习题课上,教师针对选题临时指定学生讲解,之后其他同学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踊跃发言,大家评议,教师对议得不深、不透的问题,及时启发诱导,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剖析、纠正,对解题方法进行全面总结。

三、体会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采用“讲评式导学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1.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采用“讲评式导学法”上习题课,问题提前交给学生,事先并不定人定题,从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说,既希望自己上讲台,又担心讲不好失面子。学生思想上有了压力,学习上就有了动力。因此,每个学生拿到题后都要积极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对含混不清的问题,会反复查阅各种参考书,对自己弄不懂的问题,会主动展开讨论,互相取长补短。

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讲解时,其他同学注意力都十分集中,看台上的同学哪一点讲得不对,哪一处概念不清,哪一点又比自己考虑得全面深刻。当同学之间对某个问题有争议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争论不休的问题,由老师当场解释,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2.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10.习题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范文 篇十

习题课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课型之一,是教师主要以习题讲解为平台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通过习题课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辨析和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引申、拓展,帮助学生完成对课程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升华;总结提炼技巧与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习题课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不足,促进教学反思和提高的一个有利时机。

一、习题课的目的和意义

习题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习题课则是教师通过对习题讲解帮助学生整理基本的知识要点,针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研究。

1.以习题课为契机,完成课程梳理的目的

习题课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学生对复习考试关注度比较高的心理,以习题课为契机,完成课程梳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习题课关注度比较高的心理,要让学生明白习题课有为考试服务的功能,通过对习题的练习可以了解考点,即突出习题课的“应试性”。同时不失时机地完成正课教学中未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习题课往往都是在章节内容或课程内容结束后进行的,学生会因习题课有较多的考试备选试题,能够得到很多考点信息,关系到考试的成绩,会投入比平时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有充分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学习效率较高。教师若抓住这个时机对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归纳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以考点带会知识点,培养他们通过习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效率会较正课教学时高。

2、强化重点、深化与活化知识

与课程正课和总结课教学相似,习题课也有对章节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功能,但出发点和目标侧重点不同,章节总结课对章节内容的梳理和总结,主要侧重知识结构和逻辑关联,而习题课对章节内容进行梳理是要解决学生在知识理解和消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反馈于学生的课后练习,反馈后的梳理和总结,侧重学生对学科中重要概念与重要定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对知识内涵把握上要比正课教学更精细(否则,学生做练习时可能会出错,或者这些内涵就来自于学生练习中错误的提炼),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归纳,“借题发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深化重难点把握,以题为载体,深化与活化知识。

3、习题课具有补偿和提高的功能

任何教学活动都有着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目的,教师也有责任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能力欠缺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习题课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补偿手段,它针对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薄弱点,精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习题,集中地进行分析和讨论,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另外,教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目的:正课讲解阶段注重知识传承,以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为主要目标;章节总结课则是以继续获取信息和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为主要目标;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既有信息获取、信息加工的任务,更有信息应用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与教学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发展相关联。纵向延伸是指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完善和拓展。在习题课上,常常可以结合基本概念和规律,讨论一些典型问题或易犯的错误,以便对概念、规律的内容和含义、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有确切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不同阶段,纵向延伸,进一步发挥出习题的潜在功能;另一方面,横向

发展则是指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归纳。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不但会从纵向分析问题,而且还要会从横向分析和研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在分析和研究问题时,可以把问题逐步横向发展形成一个习题群。通过分析和训练,也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纵向延伸、横向发展和系统扩充,充分发挥习题课的补偿与提高作用。

4、习题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有效手段

通过例题讲解和习题练习,传授方法、培养能力是习题教学的主要目的。习题课教学不是着眼于求解几道习题,而是着眼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应多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通过习题的讲、评、议,启迪思路,传授方法,培养能力,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上。引导分析,启迪思维:在学生思考分析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知道如何利用已知条件,翻译隐含条件,领悟问题探索的方法。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及时指导纠正错误,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例题和习题难度的设置。习题课上例题和习题的难度并不是同一水平线的,它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有不同的难易度。这个难度的提升是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基础之上的提升,它主要表现在对概念、公式变形能力,以及知识点的深化或者是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学生的参与与实践。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当从知识、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和检测这些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实际动手能力都能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因此,在能力的培养中强调个人参与实践的重要性。习题课恰恰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参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习题课之前,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练习,习题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点拨,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完善,课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和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亲自参与。

5、习题课是对“易错题”的有效再利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习题课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对学生习题练习中的易错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梳理、巩固,进而提高学生能力。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认为:“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首先,教师通过“易错题”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在习题课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某些知识点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补缺补差。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易错题”,设置悬念,启发学生去分析错误的根源,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该如何改正,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发现错误中吸取教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可以培养他们严密的思维习惯。由此可见,学生习题练习的“易错题”是有很大价值的,教师要在习题课上把握机会,充分利用“易错题”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提升能力。

二、习题课的特点

1、习题课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习题课虽以讲解习题为主要内容,但它并不是一种个别答疑和对答案的行为,它是一种课型,一种有的放矢,有教学目标的课。习题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即通过安排有侧重的习题讲解,对知识点进行巩固、扩展,掌握解题方法和思想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没有明确目标的习题课很容易变成为单纯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不能形成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这样的例题安排就能不发挥典型指导作用,习题课也不能发挥应有的巩固、梳理作用,更不易揭示习题的规律性。为了避免这种没有目标的习题课的盲目性和低效率,教师不但要自己明确这两个教学目标,还要让学生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明白习题课的目的,为上课做好准备。

2、习题课的教学时间跨度长,延拓到课前、课中、课后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有效获得知识的方法,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内容。我们的研究工作集中在不仅要研究课堂上应该实现什么功能,而更多地研究在课堂上如何实现这些功能,为什么要实现这些功能,有些功能如果仅在课堂上实现,那么课堂的效率就比较低,为了尽可能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功能,我们提出课堂教学的纵向延拓:从课中延伸到课前和课后。在习题课教学中,课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体现在课前的课下进行,一方面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思考地完成课后作业,教师通过收集作业并批改,提取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提前把习题课所选取的习题(分层习题:基本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布置给学生,教师在习题课之前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认真研读,研究作业情况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另一是作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信息进行收集;课中:教师收集学生之前参与教学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教师讲授习题课的重要依据,学生积极参与习题课教学活动的结果以教师作为载体在课堂上呈现,这种形式既实现了学生积极参与习题课教学的全过程又使得课堂教学高效有序,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学生的一些好的解题思想、思路、方法,对学生是极大地鞭策和鼓舞,能极大地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后:习题课结束后,教师编制一套与习题课水平相当、题型相似习题,让相似课后练习,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进一步熟悉和验证教师总结出的解题思想、思路和方法,帮助学习消化吸收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以巩固学习效果,强化解题能力。由此可见,习题课并不仅仅是一次时间很短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一个需要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的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并要注意与最后的课程复习总结模块有效对接。

3、习题课的教学空间跨度大,从课堂延伸到社会,走向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光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提升。单元小结和习题课都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梳理、巩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与单元小结课相比,习题课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问题,并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例题的讲解和分析,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精讲分析典型例题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如何通过剔除次要矛盾而突出主要矛盾,并把去伪存真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而给予求解,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知识与今后实际工作的密切联系,把它当成今后参加社会工作的一项必备的技能去倾力加以对待,把习题练习看作是一项最基本的表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

4、习题课的引领作用

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教学质量考核,而学生的学习检测和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考试,因此学生对考试非常看重。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解题,尤其是理工科,而习题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习题讲解,可以对考试起引领作用,学生会因此对习题课比较关注。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种因为考试而对习题课关注度比较高的心理,以考点带会知识点,以习题课教学为平台贯彻教育教学的一些先进思想和理念,发挥习题课对引领功能,以习题课为契机,完成对知识点的梳理、巩固、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5、适合多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学习的习惯和思维特点,每一门课程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生,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习题课教学也是这样,习题练习是一样的,但是教师可以根据侧重点不同和学生学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从问题出发,就有沿着“问题—探索—问题解决—升华”和“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等思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联想、思考、探索解题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一个过程。例如“问题----探索”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问题解决---升华”培养学生归纳、顿悟的能力,“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由此可见,习题课教学适合多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习题课教学的备课要点

习题课教学主要是通过习题讲解完成,习题的质量关系着教学效率的高低,为此在选题时要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习题课教学,鼓励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习题的选取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习题是实际问题的抽象,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一堂好的习题课,应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利于教师通过习题教学,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习题课之前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师教学设计有很大影响,为了使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发展,教师在习题课教学前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教学环节的作用和影响,要时刻明确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主。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了解、发放的练习完成情况和质量的了解、学生平时作业中的错误以及好思想、好方法的了解,也就是备知识掌握情况、备学生易错点、备平时学情、备学生解决综合问题能力和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收集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比较薄弱,练习中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哪些是重难点,根据这些情况去设计习题课的教学内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有侧重。

2、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是一个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它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它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计划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深入的了解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上面备学生的情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学习目标。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材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为此,在上课前,教师要深刻、全面的理解教材,只有教师先吃透教材才能对其内容有所把握,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去调整、丰富、完善,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完善、富有挑战性。习题课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计划、熟悉教学大纲、驾驭课程教材。

3、备教法

教法即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的而运用的教学手段,它是由一定的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方式组成的,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它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教学方法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只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具体的学生、具体的教师而言的,与当时的教学情境相适应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为此,教师要想上好习题课,就要有丰富的教学方法储备,这样才能适应不同的状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但是,目前习题课的教法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讲练式”教学。不可否认,采用“讲练式”教学的习题课,只要教者组织得好,把握得好,其效果也是很好的。但如果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典型例题以达到示范作用时,仅以一个具体题目为依据,就题讲题,学生自己练习时,教师无法进行具体指导,这样的习题课只能使学生“依样画葫芦”,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相反,在习题课上,如果把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上,放在解题方法的发现过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去发现新情境中的基本关系,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寻找解题的途径,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正如前所述,习题课教学适合多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与学生认识规律有所差异的问题,形成一条由问题(或问题组)构成的教学主线,促使学生出现认知的需要,即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容易产生学习动力,学习动力会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学生就进入了有意义自主学习的心理过程,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有效的学习。

(2).启发学生立疑释疑。立疑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找出疑难、发现问题,加深学生的感性体验,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释疑是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机会进行一个深入思考和探索,自己动脑、动手,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备最新科技成果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主要是学习书本上的经过实践证明、总结的知识,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年代,许许多多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涌现出来,这就使得相对于现实生活,书本上的知识就显得有些落后,缺乏贴近生活的真实感,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也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进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最新科技成果,或者生活中运用到这些知识点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本门课程知识的实际用途、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是什么等。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和运用,对学生以后不论是继续深造、进行研究还是走向社会工作,都起到一个引领性的作用,最新科技成果将书本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指引。教师设计的习题要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与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

5、选题科学、合理、实用

习题是习题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例题和学生易错题的讲解,完成对知识点梳理、巩固、完善的目标,并通过习题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习题对习题课教学而言是灵魂性的,它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科学合理的习题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

习题的选择首先要满足夯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功能,通过习题讲解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习题的选择要能代表大多数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吸引学生听课,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达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习题的选择要能揭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习题的选择要适于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适于对问题的反思和总结;习题的选择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6、与研究课有效对接

研究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习题课不仅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课本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选取一部分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求证,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研究实际问题能力,为研究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四、习题课教学模块设计参考模式

在大学课程(尤其是大学理工科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习题课是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堂好的习题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基础知识,消除困惑,纠正存在的问题,梳理知识结构,完善知识系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同时也加强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和探讨,增进学生对科学的研发激情和创新能力。

1、学生主体性的习题课实现

首先,教师把习题课之前选择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备讲习题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试做,可以是独立进行,也可以是分小组讨论,习题课之前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认真研读,教师整理学生做题情况,学生做题信息是教师讲授习题课的重要依据,学生积极参与习题课教学活动的结果以教师作为载体在课堂上呈现,这种形式既实现了学生积极参与习题课教学的全过程,又使得习题课教学效率高、节奏快、课堂教学有序易掌控,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学生的一些好的解题思想、思路、方法,对学生是极大地鞭策和鼓舞,能极大地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总结章节基础知识,凝练重点难点内涵 与章节小结课相比,习题课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问题,并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习题的讲解和分析,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习题课的开篇一般要对本章节的基本概念、定理、原理和理论进行梳理,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章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强化其中的重点、难点,主要的目的还在于凝练重点难点的内涵。习题课中的小结与章节小结各自有所侧重:章节小结侧重于知识的逻辑性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给学生留下本章知识系统的一张网;而习题课中的小结侧重强调知识的运用和对知识内涵的深入剖析,否则解题时会出错,换句话说:知识内涵精细的把握来自于教师多年教学中的提炼,这种提炼一方面来自于对教学的研究,更多的可能来自于习题的求解过程,这一点青年教师往往没有这种体验,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引起青年教师的关注。

3、课堂分层教学,多重目标的实现

习题课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这里的分层教学不是给学生分门别类,把学生分成好、中、差,而是习题选择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各有其教学目标。大学教育与中学教学的目标有所差别:高中教育是选拔性教育,它的实际功能是为不同层次的高校挑选同类学生(功能的评价不是本项目的研究课题);高等教育是水平教育,通俗说就是过关考试教育,对给定的大学,学生要通过一门课程的考试,他应该达到的水平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否则他就不能通过该门课程。高中教学与此不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定位教学,水平较差的学校,教师教学的难度较低,学生的目标是层次较低的高校,水平较高的学校,教师教学的难度较高,学生的目标是层次较高的高校;而在一所给定的高校中,学生毕业的门槛应由高校的水平决定,也可以说是由该学校大多数学生水平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学生的水平决定学校的门槛。

基础题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为主线,注重基础和知识点的梳理、巩固、完善,并通过习题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题以“问题—探索—问题解决—升华”为主线,加深理解,提高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题的选取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习题是实际问题的抽象,去除次要因素,突出主要问题,理工科课程多强调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和应用性,选择一些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为基础的习题,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和巩固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准则的研究型实践性训练。

4、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想启迪

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习题解后的评析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升华知识,实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

5、检测与再思考

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通过正课教学、章节小结、习题课教学三个环节,学生对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感知—理解—巩固,为了让学生把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习题课结构类似的习题留给学生习题课之后再练习,这种解题再思考习题可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独自消化、揣摩、思考,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做题过程中得到落实和升华,常言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这里的辩一辩实际就是再思考习题的自我练习。参考文献:

上一篇:短一点的爱情故事下一篇:XX年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