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旅游文化节工作总结

2024-07-28

镇旅游文化节工作总结(共8篇)

1.镇旅游文化节工作总结 篇一

一、突出“造”字强生态。

2012局下达我站植树造林工作3390亩,为保证工作完成和造林质量,我们首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认真落实分化工作,搞好功课设计,对造林积极性高、工作认真负责、支持林业工作的村在项目上给予支持、倾斜。二是明确管村的林政员为第一责任人,纳入责任制审核。三是严把种苗质量关和造林质量关,落实专人调苗,对苗木质量负责,对不及格的苗木拒调,站工作人员深化田头地块指导苗木的假植和栽植。四是搞好核桃树的修剪培养培训。5月7日、8日,我站和退耕办在西河村、荷叶村、真金村培训三场,培训林农160人,保证造林质量。

二、围绕“管”字保安全。

一是坚持凭证采伐,本年发放林木采伐答应证600份,采伐蓄积2800立方米,对三个滥伐林木和一个盗伐林木的违法人员进行了处置。二是严格打击毁坏丛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受好处的驱动,木材商人大举贩运木材和采挖珍稀树木,打击违法、维护这片丛林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本年处理林业行政案件56起,处置违法人员56人,罚充公入27万元。在处理案件进程中,因为贩运木材和珍稀树木带来的巨额利润,木材商人不吝逼上梁山,采取各类手段,对我们办案人员盯梢、拉扰、要挟,甚至用车撞我们的车,为摸清我们的状况,他们安排专人盯着我们的车和人,我们一动他们就晓得,他们有时把车停在林业站门口,有时把车停在几百米以外,人下来到林业站内看我们值班没有。有一次,他们在路上四处找不到我们,深夜2点多钟,他们竟悍然翻墙到林业站内找我们。盯梢不成,他们又从当阳、枝江等地找人讨情,要求我们从夷陵区、保康县过来的银杏树不要管,并许愿每株树过去后给2000元钱,被我们回绝后又经过他人给我们传话,叫我们小心挨打。针对这些状况,我们采取“三加大一公开”的办法,“三加大”即加大信息收集建设力度,在各村、交通骨干线、外县进入我县鸿沟延聘信息员,紧密监控,一有状况,立刻组织力量查处,并实时付出信息费,提高信息员的积极性;加大巡查力度,天天下午下班后我们就开车四处转,只需发现有车拖运木材,我们就把它拦下;加大处分力度,木材商人为的就是钱,我就叫你无钱赚。“一公开”就是你们盯车盯人,我就把车停在林业站门口,人就坐在车里,只需你敢来我就敢拦。经由一年的努力状况已基本好转,场面已基本获得节制。三是增强木材加工企业和树桩盆景运营户的治理。对现有的运营户进行清查,查明木材起原,对违法收买的木材进行处置。四是认真做好丛林防火工作,坚持丛林防火值班,认真增强巡护,对重点人员和重点区域落实专人关照,对丛林火灾的当事人按“四不放过”的准则进行处置。经由努力,在本年全丛林防火情势很严肃的状况下,我镇丛林防火不断处于可节制场面。五是认真做好松材线虫和马尾松松毛虫的普查工作。因为我镇和松材线虫疫区——夷陵区接界,对松树的监测尤为主要。为此,我们在全镇发展了松材线虫普查,没有发现松材线虫。针对有的乡镇发现马尾松松毛虫风险的状况,我们也在全镇进行了普查,有人反映原莲花四组发现松毛虫,有几百亩,我们步行约10公里,翻山越岭,到实地检查,是阔叶树的害虫,对树风险不大,扫除了松毛虫的能够。

三、立足“优”字抓服务

发扬林业站本能机能效果,认真做好各项林业工作,促进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再接再励,再鼓劲头,让林业再上新台阶。

范文网

2.镇旅游文化节工作总结 篇二

1 三斗坪旅游名镇建设现状

三斗坪镇地处西陵峡畔, 是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坝址所在地, 誉为三峡坝首第一镇。该镇西与伟大诗人屈原故里———秭归新县城接壤, 东与宜昌市城区毗邻, 上扼巴蜀天府之水, 下连荆楚鱼米之乡, 素有川鄂咽喉之称, 又称“西陵画廊”。

炎黄子孙崇尚炎黄始祖, 公认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正妃是西陵之女嫘祖, 根据史籍记载、历史传说和实地考证, 三斗坪是黄帝正妃嫘祖的故里, 三斗坪镇棋盘山村、黄牛山东麓的“轩辕洞”, 传说就是黄帝和嫘祖居住过的地方。嫘祖美丽、聪慧, 教山民栽桑养蚕, 被人们尊为蚕神、蚕祖, 世界蚕丝源出中华, 蚕业圣母嫘祖生于西陵, 这是三斗坪的骄傲。所以, 每逢3月15日嫘祖诞辰, 当地人都要在黄牛岩、西陵寺举行隆重祭祀。体现了三斗坪的人文历史十分悠久。

三斗坪因近、现代境内发生两件大事而享誉海内外, 一是三斗坪“石牌保卫战”;二是三峡大坝兴建。这两件大事不仅使三斗坪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也带动了该镇的旅游业。早在三峡大坝兴建之前, 三斗坪境内已是游人如织, 为了观赏建坝基础的中堡岛, 人们千里迢迢与此并留下珍贵的纪念。随着三峡大坝的兴建, 三斗坪的旅游业不断发展, 使该镇拥有了三峡大坝与之相应的现代治水文化和工程文化, 同时通过改造、兴修等, 也拥有了黄陵背斜地质、黄牛岩极顶这样的旅游观光;黄陵庙大禹治水、石牌抗日保卫战遗址这样的旅游教育;杨家老屋、三峡人家等旅游休闲一大批旅游场地。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该镇还吸引各类资金3亿多元, 对石牌三峡人家、三峡观坝、石牌要塞三处风景区进行建设, 并获国家4A级景区认证。同时, 黄陵庙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 围绕争创旅游名镇, 三斗坪镇加大了建设的力度, 仅2008年以来, 夷陵区先后筹资5亿元, 在三斗坪镇启动了房屋峡江风格、集镇道路、旅游步行街等五大工程建设。如对三斗坪集镇2400m街道通过高标准改造, 全部铺成以水泥混凝土为垫层的柏油路面, 将城镇街道电力、电视、电信、供水、排水等管线全部入地;对集镇20多km的长江沿线范围内的160多栋公房和民房进行峡江风格改造, 并力求体现三峡地区的民俗特色。不仅如此, 他们将三峡人家连接三峡大坝的交通瓶颈打通, 修建了4000多m的南石路步游道, 从而使三峡大坝、三峡人家、石牌抗战纪念馆、杨家溪军事漂流、三峡观坝、黄陵庙等景区连成一线;在三峡人家等4A级风景区的基础上, 按照国家5A级风景区的要求进一步改造升级, 对景区环境、观光索道、港口泊位、标示标牌、景区步游道等设施更新, 使其更加完善配套。

如今, 一个兼具峡江特色和生态魅力的现代旅游小镇初具规模, 旅游业的壮大也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如2010年三斗坪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 占全镇GDP的15%以上, 并带动该镇20%以上的劳动力直接就业或间接就业。三斗坪镇的文明创建、创先争优等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2 三斗坪的历史茶文化底蕴深厚

2.1 三斗坪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关于大禹导江治三峡, 春秋孔子、汉代诸葛亮、晋郭璞、北魏郦道元等历代名人都有论述, 《书经?禹贡》、《水经注》等权威性的地理专著中有记载, 而《三峡通志》、《夷陵州志》、《宜昌府志》、《东湖县志》等地方性的志书中记载得更详细。今天黄陵庙保存的诸葛亮《黄牛庙记》碑文, 其中明晰的记述:“古传所载黄牛助禹开江治水, 九载而功成, 信不诬也。”可见, 神牛助禹开峡的传说, 流传已经很久。黄陵庙原称黄牛庙, 又称黄牛灵应庙。相传始建于汉, 后毁, 唐大中元年 (847年) 复建, 名黄牛祠。北宋景佑三年 (1036年) , 大文学家欧阳修任职夷陵期间, 因只认大禹开山之功, 不信黄牛拱岩之说, 于是就将“黄牛庙”改为“黄陵庙”。黄陵庙恰处三斗坪集镇, 历代名人如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均旅行到此, 所以这里名篇佳作甚多。

三斗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还表现在多样的文化资源上。例如, 水文化不仅有历史上的大禹治水, 更有现代治水工程的大手笔, 创造出的世界治水史上的辉煌范例;中国古代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船, 因此由水路以及水路衍生出来的三斗坪码头文化, 同样历史悠久。特别以反映近代中华儿女不屈不挠, 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从1939年3月设立江防军开始, 到1943年6月决战取得胜利的石牌保卫战, 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抗战文化, 也深深的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除此之外, 以三斗坪地段反映三峡远古地貌特征的地质文化, 可以满足人们科考旅游的需求;以三斗坪的特产柑桔、茶叶、蚕桑的生产而积淀起来的农耕文化, 以及生产和消费这些特产而形成的习俗、风俗文化等, 可谓是五彩缤纷、灿烂夺目。

2.2 三斗坪茶文化源远流长

三斗坪是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 而且由于它是入蜀的必经之路, 它还是重要的茶叶生产、生活信息交流与传播场所。在这里茶与文化广泛结缘, 从而使得人们通过茶与茶文化活动, 认识了三斗坪;同时通过三斗坪, 也加深了茶与茶文化的认识。

讲三斗坪的茶文化历史, 不能不提到“茶圣”陆羽。因为“自从陆羽生人间, 人间相学事新茶”, 这是古代茶人针对陆羽对我国茶业 (也是对世界茶业) 作出重大贡献的客观评价。陆羽是唐代茶学家, 唐天宝年间他西出巴山峡川, 夷陵三斗坪属于他重点考察的茶区之一, 这在他后来编撰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都有证实, 《茶经》中陆羽引用《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 茶茗出焉”。同时陆羽也运用比较手法, 高度评价了该地区茶叶品质情况, 即“峡州上, 荆州次, 衡州下, 金州、梁州又下”。不仅如此, 陆羽对三斗坪境内的茶饮水质状况也有说法, 他将三斗坪境内的“蛤蟆碚”排在全国名泉的第4位。这都说明陆羽不仅到过三斗坪, 而且茶事考察细致, 非为一般人的走马观花。

也许是受陆羽的影响, 陆羽以后的文人墨客频繁来访, 像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北宋诗人黄庭坚、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等都与三斗坪发生过“亲密接触”。在夷陵, 欧阳修作为贬官, 在其创作《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中称“春秋楚国西偏境, 陆羽茶经第一州”。这种从产茶、茶的知名度角度所作的盖棺定论, 与陆羽过去的评价相吻合。欧阳修有《夷陵九咏》, 两咏是以三斗坪境内的事物为题, 即《黄牛庙》、《蛤蟆碚》。《蛤蟆碚》:“石溜吐阴岩, 泉声满空谷。能邀弄泉客, 系舸留岩腹。阴精分月窟, 水味标《茶录》。茶约试新芽, 枪旗几时绿。”言称一试泉水, 只等待茶树萌发新芽了, 全诗怡情悦性, 清心爽目。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 出生于江西洪州, “出道”前即有“分宁茶客”之称。黄庭坚也因贬谪, 赴黔南路上写成《黔南道中行记》, 记述了作者在三游洞、虾蟆碚、黄牛峡、鹿角滩等处的所见所闻与所感。其中与三斗坪相联系的, “……陆井《茶经》记黄牛峡茶可饮, 因令舟人求之。有媪卖新茶一笼, 与草叶无异, 山中无好事者故耳……初余在峡州, 问士大夫夷陵茶, 皆云粗涩不可饮。试问小吏, 云唯僧茶味善。试令求之, 得十饼, 价甚平也。携至黄牛峡, 置风炉清樾间, 身候汤, 手栭得味, 既以享黄牛神, 且酌元明、尧夫云:‘不减江南茶味也’。”细心描述了三斗坪茶叶生产、民俗以及作者在此得茶、尝茶的感受, 成为考察三斗坪古代茶叶生产与消费的珍贵史料。

茶诗是古代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历代文人所赋茶诗则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为最。讲到陆游, 我们就会想起他的那首脍炙人口《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其实陆游对三峡的情况熟, 对三斗坪的情况也熟, 他曾于乾道年间入蜀任夔州通判, 他很注重沿途的观察与体验, 这些都体现在他的《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入蜀记》、《三峡歌并序》、《黄牛峡庙》等不朽篇章中。如《黄牛峡庙》有:“村女卖秋茶, 簪花髻鬟匝, 襁儿著背上, 帖妥若在榻。”不仅描述当地乡民以茶为业的生活状况, 同时也生动刻画了古代三峡妇女的形象。

在我国云南边陲, 许多古老的茶区都有孔明教人们种茶的传说, 云南人称孔明是自己的“茶圣”, 这说明孔明到这些地方的时候, 所谓“茶树原产地”的人还不认识茶, 更谈不上对茶的利用, 相对云南人, 孔明应该是个“茶人”。我们知道, 诸葛亮出生襄阳隆中, 他随刘备辗转鄂西、鄂西北以及江汉平原长期征战在前, 而进入西蜀, 特别是“七擒孟获”的时间发生在后。三国时期, “荆巴间采叶制饼”已很普遍, 难免不被孔明熟悉, 更何况孔明曾在三斗坪领导修复黄牛庙, 那里既是古老茶区, 又是“荆巴间”核心区域, 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孔明在云南指导人们种茶的那些知识正是从这些地方获得的。作为茶人, 孔明也应该进入三斗坪茶文化历史人物的档案。

3 利用茶文化, 进一步加强旅游名镇建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随着旅游的大众化消费时代的到来, 一方面, 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总体要求会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 对旅游文化的个性化追捧也会越来越突出。因而既要突出某地的文化主题, 又要实施文化的多元化开发和利用, 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资源被埋没或弃之不用, 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这是对打造旅游名镇不利的, 也是对满足旅游消费者多元化文化消费不利的。

3.1 进一步美化名镇环境, 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 其内涵是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 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茶乡是指从事茶业为主的农村地区, 包括茶叶生产地区的田野及生活空间的村庄, 保持茶乡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原貌是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三斗坪镇是一个古老茶区, 目前黄牛岩、秋千坪、花鸡坡、石牌、柘木坪、天桥、、务河、暮阳等村仍有茶叶生产, 茶园总面积221.47hm2, 年产茶叶150t, 有这个先决条件。应在此基础上, 注重秀丽茶园景观建设, 特别是发展多种形式的生态观光茶园, 开放茶叶加工场所, 并设计采茶、制茶、品茶等多种互动参与项目, 为游客提供享受田园景致、自然生态以及茶乡实践活动的深刻体验。

3.2 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 满足旅游休闲

目前, 三斗坪的旅游服务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但离旅游名镇建设的要求还有距离。根据过去的情况, 三斗坪境内经常要开展一些大型的节庆活动, 如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和国际龙舟拉力赛等, 这些活动都会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参加, 需要有良好的服务设施与之配套。同时, 三斗坪不仅是三峡大坝所在地, 而且属于宜昌市近郊, 随着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建设, 为了适应人们度假休闲的需要, 服务功能也应进一步完善, 扩大接待能力, 提升服务档次。在这方面, 茶文化的注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比如在三斗坪集镇沿江设计一条茶文化街, 以茶产品、茶食品、茶保健品、茶艺术品、茶馆茶楼、茶餐厅等为载体, 加大茶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建设, 品茶观江景、尝茶观大坝, 甚至组织相关专业人士打造一台体现峡江茶叶生产、茶饮特色的旅游文化演艺产品, 甚至类似于《印象?大红袍》的文化产品, 可以有效提升该镇旅游文化品位。

3.3 进一步彰显名镇个性, 突出旅游教育

三斗坪境内发生并积淀浓厚的文化, 不仅具有很强的娱乐价值、审美价值, 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如大禹治水所体现的锲而不舍、公而忘私、感天地、泣鬼神的精神;现代“大禹”治水过程所体现的科学、严谨、高效、奉献精神;近代中华民族誓死不当亡国奴、不屈不挠、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等。欧阳修在《夷陵县至喜堂记》一文写道:“夷陵风俗朴野, 少盗争, 而今之日食有稻与鱼, 又有桔柚茶笋四时之味, 江山秀美, 而邑居缮完, 无不可爱”, 他高度赞扬茶乡人民敦厚朴实的精神, 其实敦厚朴实的民风也是一种很好的旅游资源。所以三斗坪茶文化资源的挖掘, 同样可以丰富旅游教育的资源, 通过整理, 汇编成册, 或者以人物、名言等形式加以展现, 这对进一步彰显名镇个性, 突出旅游教育的功能具有现实意义。

3.4 进一步营造文化氛围, 繁荣旅游经济

在三斗坪丰富的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场所, 通过景观设计, 进一步营造茶文化氛围, 修建茶叶公园、创建地方茶叶历史博物馆、出版茶文化书籍、茶文化景点宣传册、把茶文化历史人物与茶文化历史现象结合起来作成雕塑或摩刻等, 都有利于进一步营造文化氛围, 激发旅游者的联想、想像, 增加旅游者的审美情趣, 繁荣旅游经济。比如在目前三峡人家景区的“虾蟆碚”, 结合茶文化历史, 将陆羽曾赞誉的“泄水独清冷”、欧阳修“石溜吐阴崖, 泉声响空谷”、苏轼“岂惟煮茶好, 酿酒应无敌”、陆游“登蛤蟆碚, 《水品》所载第四泉也”等名人名句通过艺术的形式一一展示。依托茶园, 举办茶叶开采节, 利用名泉组织品茗会以及开展各种茶文化活动, 扩大影响力, 提升景点档次, 都将促进茶文化旅游消费的作用。

总之, 我国目前旅游业从总体上已进入大众化、多元化时代, 随着居民生活方式和结构的重大变化, 旅游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 收入的梯级化带来的多样化旅游需求开始形成, 观光游、度假游以及各种个性化旅游消费人群迅速增长。三斗坪旅游名镇建设的推进要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拓展, 加强旅游文化内涵建设, 主动去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摘要:近年来, 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在利用境内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发展旅游产业, 努力打造旅游品牌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配合该镇进一步加强旅游名镇建设, 适应旅游业形势发展的要求, 特别是满足旅游者多元文化、多种形式的旅游需求, 提出了挖掘该镇丰富的茶文化资源, 以增加旅游名镇的文化内涵, 并从具体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三斗坪,旅游名镇,旅游文化,茶文化,资源利用

参考文献

[1]蔡镇楚、施兆鹏, 中国名家茶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阮浩耕等, 中国古代茶叶全书[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9.

[3]张忠民, 欧阳修夷陵诗文译注[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

3.昌平崔村镇:生态旅游休闲镇 篇三

围绕功能定位,科学谋划发展蓝图

崔村镇在2003年初明确提出“一带两岸三服务”的工作思路,即在北部山前暖带形成果品观光采摘带;在京密引水渠南岸形成草莓种植、大棚蔬菜为主导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区,北岸利用山前暖带优势,建设成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区;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中牢固树立为上级领导做好服务、为投资企业做好服务、为地方百姓做好服务的“三个服务”理念,并将此作为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软环境,融入到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依据昌平新城规划和北京市总体规划,结合“十一五”规划和功能定位,重新修编了崔村镇域总体规划和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得到市规委正式批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态旅游休闲镇”的科学内涵。

围绕镇域实际,统筹区域空间布局

在产业布局统筹发展上,崔村镇以“一河两轴三带,一个中心四个组团”的区域空间布局为基础,结合目前产业分布、资源状况、区域定位,制定发展规划。

“一河”指贯穿全镇东西的京密引水渠,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建立绿色生态走廊。

“两轴”指横贯全镇的“昌崔路”和纵穿全镇的“顺峰路”。这两条路呈东西、南北走向,交叉于镇中心。在“两轴”沿线以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发展高新技术、地方特色产业。

“三带”指在运河以南的平原区域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带;以苹果产业发展为特色,在山前暖带区形成特色果品发展带;山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度假健身等产业,形成生态建设发展带。

“一个中心”指将东崔村、西崔村与真顺村合并形成全镇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作为全镇社会发展的服务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核心,加强行政办公、科学技术、文教卫生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侧重发展商贸业、金融保险业、教育业、房地产业。

“四个组团”是指在南庄营村、麻峪村、西辛峰村和香堂村的原址上发展四个农村组团。四个组团是镇域发展的拓展空间,将重点发展房地产业、民俗旅游产业、休闲产业。

坚持“精一优二兴三”产业思路,实现全镇科学发展

崔村镇根据自身地域特色,提出“精一优二兴三”的产业发展思路,并确定为长期发展战略。

一是以科技为先导,打造精品农业。围绕建设万亩果品产业化基地和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两大主题,充分利用山前暖带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与日本先进果树管理技术相结合,形成果形正、个大、色红、味香、含糖量高、耐储藏的特色。注重加强果农技术培训,组织部分果农赴日本学习先进果树管理技术,引进40多项果树新技术、新成果,优果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现在的85%, “京郊苹果专业镇”、“中华名果”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崔村镇被授予“市级林果专业镇”,并先后获得了绿色食品、安全食品和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全镇的标准化果园面积6300亩,果品年总产量突破1000万公斤,总收入达6000万元。2005年成功承办了北京市昌平区第二届苹果节,苹果远销欧盟、泰国、香港等地,开创了昌平区苹果出口创汇的先河。

二是坚持内改外引,优化二产结构。企业结构调整注重培育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新兴主导行业,扶持食品工业、新型建材等支柱行业,发挥镇工业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资源、环境和镇域发展相协调,目前,全镇注册企业达到367家,其中规模企业22家。

三是依托优美环境,推进三产兴旺发展。形成了以太伟高尔夫运动俱乐部、圣恩禅寺、军都山滑雪场为带动的运动休闲产业。同时,形成了旅游接待村3个,市级民俗旅游户134户,观光采摘园103家,仅2007年接待观光游客8万余人次,实现收入1000余万元,香堂村被评为“昌平区奥运乡村旅游接待村”,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

通过宜居环境建设,带动健康产业发展。引进和发展人体健康产业“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技术(TTM),以及由TTM为基础衍生的“热断层评估学”和人体健康产品设计与生产技术。该项目将作为TTM技术最大、最全面的生产中心、体验中心和推广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关心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加强各类民政对象、低保家庭和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新老保制度,让农村无保障老人每月领取200元生活补助金,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每年开展果树工、家政服务等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人员不少于1000人次。同时,加强就业中介服务,使全镇劳动力就业率达90%以上,初步构建起 “幼的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壮有所为”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昌崔路、顺峰路为代表的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拉近了与昌平新城距离,提升了崔村区位优势,全面提升了崔村整体形象。新农村建设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严把建设规划关,将新农村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以活动促文明乡风。每年举办农民运动会、夏日广场活动、农民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在全镇开展百户和谐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以家庭小和谐促进社会大和谐,在全镇形成文明祥和的氛围。

崔村镇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紧扣功能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区域布局、明晰产业思路,全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它将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4.绿林镇旅游产业工作发展情况汇报 篇四

今天,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在万忙之中亲临绿林,召开旅游工作现场办公会,共商绿林旅游发展大计,为我镇工作传经送宝,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绿林人民的关心和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借此机会,我就绿林旅游工作的情况、规划打算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的汇报,以期得到了解和支持!

一、前段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们绿林镇是京山的“北极”,全镇17个村,87个村民小组,3353户,13606人,总面积37.9万亩,其中山林面积31.9万亩,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乡镇,也是全省60个重点插花贫困乡镇之一。这里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绿林起义”的策源地,也是李先念、陈少敏等革命先辈开创的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1988年国务院以国发[1988]51号文件,确定厂河镇为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1996年建设部以[1996]105号文件批准京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厂河景区总体规划,1999年,为弘扬绿林历史文化,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厂河镇更名为绿林镇。绿林景区划定面积114平方公里,占大洪山景区面积的34.5%,经国务院审定景点118个,其中一级景点48个。境内大洪山南山脉的绿林寨、娘娘寨、金花寨、香龙寨、牛角尖等海拔800多米的山寨,是进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奇峰要寨”景观。

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存,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自然景观以山岳、峡谷、岩溶等特殊地貌和典型地质现象遍布;河流、溪潭、泉源贯穿全境,野生动物、原始森林、古树名木、奇花异草比比皆是;日景、月色、彩霞、云海、雾景等天象景观变化多端。人文景观以古代工程、古墓、古战场、石刻等历史遗址和现代革命旧址为主,在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集观光旅游、度假避暑、漂流探险、狩猎垂钓、科研考察和进行传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近几年来,镇委、镇政府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国家级”品牌,确立了“念山水经,唱旅游戏,走特色路,实行旅游兴镇”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下,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主管,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五个一起上”的投资方式,举内外之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精品开发,发展旅游配套产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面实行开放开发,使绿林旅游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气候。特别是“鄂中第一漂”——鸳鸯溪漂流项目的推出,把绿林旅游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我们感到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兴旺。

今年四月以来,在漂流场沿途村组,就发展个体经商户30余家,其中从事农家餐的有15户,接待游客6000多人,从事茶庄娱乐室的2户,摆摊设点经营各类土特产品和旅游服务的有10多户,编制草鞋100多人,成立滑杆队1个,摩托车队1个,许多农民从旅游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有的农户从事“农家餐”的收入已达5000余元。今年四至八月,景区农民为游客服务销售农副土特产品,收入近100万元,集镇商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净增200多万元。尤其是今年县委、县政府把绿林旅游开发作为发展京山经济、加快绿林人民脱贫致富步伐的一个重大项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了领导,加大了投入,配套了政策。今年七月份,县委、县政府又在绿林专题召开了旅游工作现场办公会,解决了漂流场公路一期工程建设资金和集镇移动通讯基站建设问题,落实了一系列的扶持发展政策,对绿林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量实践证明: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亮点,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实施旅游兴镇战略,是振兴绿林经济,加快绿林人民脱贫致富步伐的必然选择。

二、下段工作规划目标和打算

5.镇旅游文化节工作总结 篇五

(2011年9月)

为全面提升我镇旅游层次和品牌效益,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促进作用。近年来,河头镇党委政府以“魅力河头生态小镇”这一主题为总体要求,将创建省级旅游强镇工作贯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始终。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在省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关心下,对照《浙江省旅游经济强镇》检查标准,寻找差距,自加压力,开拓进取,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强镇。现把近年来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头镇地处浙江省临海市西北部,与天台县毗邻,距国家4A级景点江南长城17公里,离著名旅游胜地天台国清寺二十余公里,成为这一条旅游线上一颗不可多得的明珠。境内交通便利,104国道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管辖54个行政村,4.4万人口。河头镇是省级生态镇、浙江省茶叶之乡、浙江省特色优势产业强镇。近年来,现代农业产业化步伐较快,万亩科技生态茶园、岭景千亩生态葡萄园、宜塘山地蔬菜示范园、百步畜禽养殖园等四大农业园区初具规模。河头镇民风淳朴,人文积淀深厚,具有800多年历史沉淀的“大石车灯”焕发出她那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文艺界一朵耀眼的奇葩,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特色小吃——“大石镘头”、“大石垂面”香飘万里。

二、创强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对创强工作的领导

1、领导重视、形成合力。党委政府把创强工作作为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体系。镇两委班子多次专题研究旅游创强工作。成立镇创建旅游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及时解决旅游发展和创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协调配合、明确职责。根据省旅游局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镇的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河头镇总体发展规划,我们制定了《河头镇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镇实施意见》。督促村居和有关部门制订创强计划,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3、广泛宣传、全民发动。在创强不同阶段,召开全镇创强工作动员大会、创强协调会及相关会议;在重大节假日,举办万人创强签名活动、青年志愿者创强宣传活动;在临海日报、临海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加大旅游宣传;在城乡公交车、景区、旅游饭店等人员聚集处张贴创强宣传标语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发动,掀起了全民“创强”的热潮,全镇上下形成“人人想创强、事事为创强、处处抓创强”的良好社会氛围。

4、强化督查、注重落实。为防止创强活动走过场,我们建立严格的督查制度,狠抓工作落实。专门成立督查组,对照创强标准,组织不定期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当场反馈意见,提出整改要求,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打好创强攻坚战

1、培育精品景点,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旅游业发展,首要的是必须有精品景区,这是吸引游客的基础。没有景点,游客不会来;景点不好看,游客不愿来。因此,我们整合资源,构建“三区一线”特色旅游区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激活人流、物流、信息流,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首先我们深做羊岩山茶文化园景区的文章,丰富景区内容,创出景区特色,提高景区品位,增强景区竞争力,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创建园区”项目为抓手,建成了羊岩山庄,科学布局羊岩茶道,巧妙融入茶文化、农耕文化、养生文化,丰富景区内涵,争创AAA级旅游景区。延伸茶文化旅游链条,引导羊岩蓝莓有限公司高标准制定蓝莓主题公园发展规划,增强蓝莓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和统筹性。其次开发玉峰葡萄观光园,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拉开园区建设框架,发展了一批农家乐。再次是重设计重宣传,紧贴农作物生长季节,科学设计羊岩风情—葡萄、梨花体验旅游产品,串点成线,形成以茶文化园为基础、葡萄观光园为补充的茶文化旅游线。大力培育 “羊岩问茶、大石悟道”旅游品牌,举办了两届茶文化节、三届大石葡萄节、首届溪西梨花节,创设特色活动项目,提升景点美誉度,拓展茶文化旅游发展空间。

2、完善要素配套,提高经济效益。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产业,有着“一业兴、百业旺”的效应。近几年,我们全面加快旅游配套服务建设,完善旅游六要素,放大和实现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1、“食”方面,加快旅游

定点饭店餐饮服务质量提升,发展和规范 “农家乐”建设,“住”方面,加强接待能力建设,重点是羊岩山庄一期工程建设,确保今年11月份前装修完成并投入使用。“行”方面,为了方便游客,我们在去年开通了临海崇和门到羊岩山景区的班车,每日两班,并对羊岩山道路进行了整治和拓宽。“游”方面,重点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强调“优质服务”,注重“游客至上”,全面规范和提升旅游过程中的服务质量。“购”方面,重点是加大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做好以羊岩山勾青茶、大石葡萄、大石馒头和大石垂面等地方特产为主要旅游用品的文章,同时,加快旅游用品市场建设。“娱”方面,充分发挥我镇独特而深厚的道教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和群众文化的优势,寓文化于旅游中,从而使河头旅游更具特色,更富吸引力。

2、抓软件落实。根据创建要求,我们一条一条的落实,一项一项的完善,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申报材料收集整理工作。要求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全力以赴做好材料报送工作。

3、硬件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备和升级。着力培育精品景点、优化全镇环境,全面提升旅游品位。积极引进旅游经营业主,着力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景区接待能力。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镇旅游功能,优化旅游环境。一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0多万元,建设和改造岭景葡萄产业园环线工程,对通往各景点的主要道路进行全面硬化、亮化、绿化。投入80多万元对通往羊岩山道路进行全面的安保护栏

建设。投入30多万元,完善通往各景点主要道路和镇区主要街道的标识牌以及各农家乐、旅游厕所、景点的标识标牌建设。二是加强集镇旅游功能建设,优化旅游环境。我镇以康居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清洁家园等为抓手,加快集镇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整治村,巩固一般村,整治山区村,彻底改变村容镇貌。特别对镇政府所在地街道及国道线到景区道路两侧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对各种垃圾杂物、乱搭乱建等,该清理的清理,该拆除的拆除,该绿化的绿化。做到车辆停放整齐有序,不影响道路畅通。确保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发展空间。

(三)强化管理,注重建设,进一步丰富创强内容

1、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旅游行业管理体系。根据创强要求,我镇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制订出台了《羊岩山风景旅游管理办法》。同时,严格执行《旅游统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旅游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

2、狠抓整顿规范,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健全旅游投诉和处理工作机制,建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开通旅游投诉电话,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组织旅游、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旅游行业进行检查整治,严厉打击“黑车”、“黑导”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净化旅游市场。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大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开设旅游管理培训班等形式,着力培养一

批善经营、精管理的新型旅游人才。

4、重视安全保障,完善旅游行业安全防范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景区(点)、农家乐等单位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浙江省旅游强镇”是体现镇域旅游经济品位和实力的桂冠,也是镇域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坐标。为了获得这一殊荣,我们全镇上下群策群力,共同拼搏,做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缺少经验,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的之处,恳请验收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落实验收组给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加大推进河头镇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让“河头旅游”这一品牌进一步深入人心。

6.镇旅游文化节工作总结 篇六

特色名镇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

陕建发[2011]153号

各设区市规划局(建设局)、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旅游局、文物局:

为充分发掘我省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小城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拟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批交通便捷、特色鲜明、景观文化和文物资源较为丰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作为“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扶持发展的文化旅游特色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景观资源:有一定规模或独特的、保存基本完整的自然、人文景观,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及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能够有效保护,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风貌协调统一。地方传统特色风物(包括地方戏曲、传统民间工艺、节庆活动、风味饮食等独特民俗)得到较好传承。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道路、供水、供气、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停车、电信、有线电视、互联网、防灾减灾、宾馆、金融、商业服务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要求有合理的配置和具体安排,运转正常,维护良好,满足生活生产需要。

3、特色价值:在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具有较大影响力。能够较完整真实地体现地方、民族特色、民俗风情和传统乡村特色、自然风貌。

4、市场吸引力:在周边省市美誉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市场辐射力,有观赏游憩特色并能形成一定的旅游主题。

二、申报程序

各市规划(建设)局、旅游、文物部门要共同组织县(区)级城乡建设、旅游、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申报,经各设区市规划(建设)局和旅游局、文物局初选后,联合行文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省旅游局、省文物局推荐。

三、申报材料要求

1.陕西省文化旅游特色名镇申报表(见附件)。

2.申请报告(2000字以内)。概述申报镇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人口和地域规模以及社会经济等情况,并着重说明其文化遗产、传统风貌和自然风光等特色景观资源及其现状规模、空间分布和价值特色,以及规划与公共设施建设、旅游接待与综合管理等情况。相关荣誉和宣传资料可作为申请报告的附件。

3.镇总体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和规划图件。

以上申报材料第1、2项装订成册,所有申报材料按逻辑顺序制作电子文档(Word格式,刻录成光盘或U盘)。

四、申报时间

请各设区市规划(建设)局、旅游、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将初评确定的建制镇推荐名单及申报材料于2011年7月14日前分别报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

联系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 季宏升

029-***9(传真)电子邮箱:ghc@shaanxijs.gov.cn 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安斌

029-***8(传真)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李娟 029-85360090

7.镇旅游文化节工作总结 篇七

左卫镇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该镇自然风光独特, 域内有张家口市最大的自然湖 (冷泉湖) , 俗称“金泉玉海”, 水域面积600多亩, 春秋两季有天鹅等各类水鸟栖息湖内, 周围10眼自流水常年溢水, 4万亩自然林地林草繁茂, 是开发生态旅游的佳地。区域内现有三个生态旅游项目:一是中欧 (上水源) 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 该项目是集旅游、餐饮、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开发项目, 总投资2亿元, 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 建成10万平方米的大型滑雪场及初级区和高级区等多种设施。二是由台湾新东阳集团独资兴建的生态旅游庄园体育娱乐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 正在开工建设。三是由北京明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兴建的农民影视村正在规划设计。

镇长访谈

本刊记者:您好, 首先请您就左卫镇的整体发展定位和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作一下简单介绍。

赵乃和:左卫镇发展定位是:遵循《怀安县左卫镇总体规划》, 围绕城镇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这一主线, 形成中心镇区—中心村—基层村梯度式城镇发展模式, 加强各行政村与镇区中心的联系, 逐步形成资源、产业配置合理, 城乡优势互补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形成以绿色化工、农产品加工、煤炭物流、休闲旅游以及小康人居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框架, 将左卫镇建设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小城镇。

发展思路是:把旅游业作为五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 研究旅游产业发展的内涵和规模, 明确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挖掘左卫镇历史文化, 开发独特的旅游资源, 对本区域特有的空间资源进行分析研究, 充分运用天鹅湖、金沙滩林场、古城遗址既有的环境特质 (水域、林相、原野景观等) , 引入多元生态旅游项目, 创造本区域观光旅游的最大吸引力。打造内涵丰富、个性突出的生态旅游区域, 提高左卫休闲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左卫镇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把左卫建成京西北充满活力、带动性强、国内领先的休闲旅游区。

本刊记者:被评选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对于左卫镇未来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赵乃和: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对于我镇未来发展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国家实施这一举措, 意在以旅游为突破口, 带动新农村建设。不仅有利于保护村镇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特色产业等资源, 而且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交流, 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内需,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刊记者:目前左卫镇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哪些?有什么相应对策?

赵乃和:就全镇总体发展局面看, 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社会和谐繁荣, 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相对粗放, 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比例仍然较低,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二是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显现。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发展局面良好, 但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配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相对比较迟缓, 集群招商的效果不明显;三是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平衡。经济强村建设力度大、效果好, 经济薄弱村仅限于整治农村环境。大多数村存在思想偏差, 只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忽视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农民增收乏力;四是对外开放领域不够宽广, 体现在重点大项目引进乏力, 引进项目质量偏低等方面。

针对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我们提出了相应对策:一是突出重点抓工业, 在工业经济上上规模, 抓好立镇富民项目;二是依托南山产业集聚区, 大力发展物流经济;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培育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四是加快城镇化进程, 改善农村环境, 优化人居环境, 为旅游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五是提升农民素质, 建设和谐新左卫。通过以上措施, 使我镇成为一个集居住、休闲、流通于一体的人流密集、物流通畅、商流兴旺的中心区域。

本刊记者:根据旅游产业发展构想, 未来有哪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赵乃和:结合我镇产业格局及发展战略, 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总结起来有以下五点:

1、优势产业, 优先发展。充分发挥左卫镇休闲旅游产业带的特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加快体育娱乐、天鹅湖自然生态旅游、万亩生态涵养区、观光农业、左卫古城遗址公园等休闲产业的发展, 营造高品质的休闲旅游消费环境, 塑造精品, 培育品牌, 通过构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 使之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融入中心, 纳入主流。把左卫镇休闲旅游产业带纳入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经济建设的中心, 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流, 不断巩固和强化其产业地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休闲旅游业逐步形成以点带面, 全面推动现代化的格局, 形成以经济功能为主、多种功能并进的良性格局, 成为左卫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型产业。

3、把握规律, 创新思路。从市场需求角度审视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 形成好的休闲度假设施和特色消费内容, 结合自身条件,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高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实现与城市融合, 与乡村融合, 形成产业面。

4、龙头带动, 产业聚集。着眼于差别竞争和错位发展, 以大聚集催化大产业。结合资源特色和发展基础, 构建若干集中度大, 关联性强, 集约化水平高的旅游产业聚集区, 形成产业支撑力、市场辐射力、行业领导力、文化影响力、差异吸引力、要素集聚力, 资本凝聚力。

5、提升传统, 融合创新。在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的同时, 从发展高品质休闲旅游的视角, 重新审视我镇传统的观光旅游, 以创新的思路整合资源, 改造提升观光景区, 发展精品观光, 打造新的产业链、经济链。

8.皇冠镇生态旅游开发[推荐] 篇八

近年来,皇冠镇立足独具魅力的生态资源优势,紧紧抢抓西汉高速公路建设机遇,在审慎分析发展形势,不断彰显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思路和“建设陕南生态旅游强镇”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思路和目标在推介宣传、招商引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镇情。

一是全镇总体情况。皇冠镇位于秦岭南岭腹地,宁陕县中部,镇政府所在地南距县城75公里,北距西安高速公路91公里,现有西安汉中高速公路由此向南纵贯全镇32公里,设互通立交两处,有地方公路140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镇辖区面积45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546户2331人,耕地总面积2635.3亩,林地面积98万亩,全镇平均海拔1150米,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镇。镇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2%,繁衍生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及其它多种野生动物,生态资源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全镇有极具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集镇1处,自然风光优美的景区5处,景点22处,其中,自然景观13处,人文景观9处,旅游资源呈现出兼有自然原生态风光、陕南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遗存等多层次、多视角、高文化内涵的特点。

二是镇区基本情况。皇冠集镇东起张家沟口,南至南京坪,西至朝阳沟,北至木瓜园,占地2平方公里。集镇总人口122户685人,其中:常住人口84户450人,非常住人口38户235人。集镇单位18个145人,其中,集镇九年制学校占地15亩,学生总数270人,教师23人。2003年以来,我们按照集镇城镇化的思路,立足自然风光,凭借区位优势,对集镇进行可统一规划,并完成了一期开发,共统征土地34亩,通过竞价拍卖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出让土地12亩,18户购地户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修建各种建筑使集镇小区初显规模,现建筑面积达9600平方米,总投资达655.8万元,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已经逐步完善。

三是朝阳沟旅游项目开发基本情况。朝阳沟地处秦岭南坡腹地,位于镇政府西北方,全村62户243人,共有耕地面积538亩,林地面积23500亩,沟内平均海拔1350米。为了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我镇审时度势,强抓机遇,加强宣传,广泛招商,于2005年7月6日与该开发项目拟定三大功能板块,即: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山地别墅,项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属独资开发,建设周期为3—5年。止2005年底,宁陕县海荣皇冠旅游度假有限公司、海荣集团宁陕分公司和西安四建皇冠项目部等三个公司已在我县注册成立;完成了地形图测设、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和沟内村民房屋测量工作,置换了政府机关大院房产;海荣集团投资120万元的朝阳沟地形图测设和自然灾害评价报告工作已完成,投资163万元的旅游景区道路已建成,由海荣集团出资170万元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编制的皇冠镇区暨朝阳沟项目规划,已于去年顺利通过了市旅游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二、镇域经济发展思路。

今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朝阳沟生态旅游开发,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进一步一干群思想,审慎分析镇情实际,把握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加快旅游开发为主的“1、2、3、3”的总体工作思路。即: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围绕建设陕南生态旅游强镇这条主线为重点,统筹各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倾力作好森林资源保护,投资环境改善,绿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将皇冠独具魅力的生态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力争在陕南大旅游圈中发挥优势,独树一帜,打响品牌。

突出两个重点。就是要努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两个重点。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做到规划到位,因地制宜,突出产业,搞好示范,镇村携手,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主要是抓好工振移民,基础建设,水电开发三项工作。不断改善村级公路路况,加快各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

实现三大突破。就是要采取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努力实现生态旅游开发、集镇建设、招商引资三大突破。生态旅游开发,主要是加快朝阳沟暨皇冠集镇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全面启动朝阳沟景区路网建设工程,景区移民搬迁和大型石料场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各项配套。城镇建设,主要是创造条件快迁建镇政府党政办公大楼;配合高速路做好集镇街道水泥硬化,尽快完成皇冠大道和朝阳河桥建设;抓好集镇公厕、垃圾填埋场和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方面的完善配套工作。招商引资,主要是着重抓好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包装推介。全力促成南京沟休闲度假山庄项目在西恰会上正式签订开发合同。大力发展餐饮、住宿、娱乐、修理、运输、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上一篇:以写朋友为话题的作文500字下一篇:元旦晚会有文采的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