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精选12篇)
1.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篇一
诗歌鉴赏之分析思想感情导学案
(一)编写者:张汉栋 审核:杜瑞欣 编写日期:2014-11-1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完成环节)
一、诗歌常见思想感情(翻阅资料,填空以初步掌握常见思想感情)
(一)1、送别类。①王维《渭城曲》(即《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依依不舍、难分难舍之情。②高适《别董大》表达
。③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表达。
2、怀古类。
①杜甫《蜀相》
。②刘禹锡《乌衣巷》。
③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思乡类、思亲类。
①远游他乡的游子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如 ②边关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如
③闺中少妇对游子的思念。
④烽烟离乱之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4、战争类。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表达。王昌龄《从军行》、李白《塞下曲》表达
。杜甫《兵车行》、《前出塞》表达。杜甫《春望》表达。
二、应考须知。
1、考查形式
2、解题思路(此两项注意熟读《创新大课堂》相关内容)
3、答题格式:(自己动手写上)
三、应试技巧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五个环节入手)
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
2、抓意象、意境。
3、抓诗眼、关键词。
4、懂典故。
5、懂手法。
四、预习检测。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颖州。②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4分)答:(1)①“夜凉”“笛声”“千山月”意境清冷,写出诗人贬居他乡心境淡淡的悲凉;②“路暗花迷”暗指前途难测,表达了对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③“棋罢不知人换世”,暗喻世事变迁,流露出自己贬谪他乡,远离朝庭,虽想超脱却又不能忘情于世俗的矛盾。
④“酒阑无奈客思家”流露诗人对目前境遇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岁暮(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问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一(常规答题格式):诗人通过对自己岁末暮年,仍漂泊他乡,而边关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请缨的叙述,抒发了漂泊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空负报国愿望却无力为国分忧的无奈!
问二: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二:①岁末暮年,漂泊他乡,孤独寂寞;②边境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而自己不被所用,无力为国分忧;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同艰难的时局和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强烈反差;故而寂寞心惊
【教师点拨】五:依据学生展示、教师重点讲解、学生及时巩固 六:课堂检测
葛溪驿鉴赏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①漏,古代计时器。②未央,未尽。③明灭,或明或暗。④归梦,梦中回乡。⑤坐,因为。⑥岁时,秋日。⑦疏,叶子稀疏。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七、学生作业:完成《创新大课堂》专题过关之《北斋雨后》练习题
解析
首联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乡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意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独卧秋床的诗人辗转反侧可想而知了。
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似直而曲,有含蓄不尽之妙。
尾联中“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挨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惟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夜宿驿站之索寞凄凉况味,寄寓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首联写的是秋夜孤寂之景,残月幽辉此时正“低倚户,照无眠”,加上“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的漏壶烦人的滴水声和“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谁又能睡得着呢?从构思上看,对句极富杜甫《宿府》中“独宿江城蜡炬残”的意境。
颔联抒写羁旅行役的困顿和思乡的愁苦,写得很细腻。只有细心人,才能感到“天街夜色凉如水”,倾泻在孤衾冷叠,卧病在床人的身上,确实是来得早。对句暗用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尽管梦境虽嫌迷离,却有片时亲人相聚的欢乐,最难堪是梦醒之后,“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羁旅逢秋,途中得病,早觉风露,岂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痛乎?
颈联抒写忧时忧国的情怀。出句虽无杜甫“感时花溅泪”那种深沉的感慨,却也令人击节悲歌,扼腕长叹;对句虽无杜甫“关塞萧条行路难”那种难堪的局面,但夜色凄凉的天地不也教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吗?从羁旅之愁过渡到忧国之痛,使这首诗的思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尾联以景结情。那使人心烦意乱的蝉鸣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那稀疏而又半黄的梧桐(古有梧桐乃凤凰和蝉之所栖的说法)更令人情何以堪。
这首诗受杜诗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腾挪跌荡,抑扬顿挫的灵气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二年(1050)自临川赴钱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驿中。诗中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纪昀评道:“老健深稳,意境自殊不凡。
三、四句细腻,后四句神力圆足。”
2.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篇二
关键词:诗歌,情感,品味
诗歌思想情感的品味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由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功底欠缺, 这方面的失分比较严重。因此,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 要教学生品味诗歌情感的方法。近年来, 对诗歌情感品味的考查, 仍从诗歌的内在情感特点这个角度命题, 综观各地方的中考诗歌考查题,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在此谈谈对各种类型诗歌是如何进行情感品味的。
一送别朋友诗
这方面的诗歌, 有的是表达作者依依惜别或对朋友思念之情的,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送别朋友时无限依恋的情感;有的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朋友为主的,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出对朋友的留恋、祝福与关切, 使人不难想象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二山水田园诗
以描写人、景、物为主的诗歌, 景中寄寓着作者的情感。这方面的诗歌以陶渊明、王维、谢灵运、孟浩然为代表。山水田园的诗歌, 寄寓的情感常常较复杂, 但描绘山川美景, 钟情于山水, 抒发其对宁静、自由、平和、隐逸生活的向往的诗歌较多。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既表达了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 又暗含了对湖阴先生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意;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描绘出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 抒发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依恋;陶渊明的《饮酒》, 此诗通过结庐人境、心远地偏、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 反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与悠然自得的心境。又如,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情厚谊, 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风度。
三征战边塞诗
这方面的诗歌, 有的是描写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祖国的激情, 如杨炯的《从军行》描写了一个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部过程, 表现了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豪情壮志与慷慨雄壮;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这些诗歌抒写了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上阕写景, 下阕抒情, 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有的将自己的某种情感融入到中原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抒发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 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对他们的冷漠。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还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诗歌中。
四咏史怀古诗
这方面的诗歌多数是对古人的凭吊, 也有抒发诗人对古今的变化以及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以对比手法表现了现在的衰落情景, 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慨;或借古讽今, 劝诫今人不要一味地贪图享乐, 过度奢侈或穷兵黩武, 以免重蹈覆辙, 如杜甫的《泊秦淮》;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独特的见解, 如杜牧的《赤壁》;或感慨身世, 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五咏物言志诗
这方面的诗歌一般以所咏之物为题, 有时候加上一个“咏”字。大多借物或借景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与高尚品质。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赋予了春雨无私润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 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 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情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质。又如, 于谦的《石灰吟》即以石灰作比喻, 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情感。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作者是杜甫,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对于典故的理解是理解本诗情感的关键, “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做的一首《玉树后庭花》, 本诗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 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吸取教训, 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那么, 这首诗的情感, 就是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一般来说, 诗歌情感分析题的解题模式为:抒发_____的思想感情;反映了_____的社会现实;表现_____的情趣;寄托_____ (爱慕、惆怅、苦闷等) 的情怀;表达_____的追求;流露_____的倾向;发出_____的感慨;袒露_____心迹;造就_____的情致等。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3.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篇三
一、抓题目中的关键字来体味诗歌情感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题材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例如:河北省唐山市模拟题中有曾几《道中喜雨》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审清了这个标题,就能够确定该诗情感之一表达了在夏秋季节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情。又如2012安徽卷中(宋)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本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题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
二、从注释中的信息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例如,2007年福建高考题谢枋(fāng)得《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张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背景中的信息为我们把握诗歌中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一片空旷寂寞中抒发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痛苦之情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从固定的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
在诗歌中,有些特定的意象包含的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比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出现了“黄花、秋风、落雁、梧桐”等一系列景与物,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表达了词人哀愁、凄苦、悲愤的内心世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学生便能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正确把握诗中意象,实现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解读,不断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4.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篇四
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
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
例如,鉴赏刘禹锡的《乌衣巷》(浙江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回答问题时,就得注意:这首诗运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再品味一下:作者运用这个典故,又表达了怎样一种心境。
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中隐含了一个典故:王谢堂前燕。朱雀桥,在作为六朝都城建业(南京)的正南门外,是当时车马填塞的交通要道,至唐代已是野草丛生一片荒凉之地了。乌衣巷,是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聚居之处。据传王导家建有一堂,堂上悬有书写“来燕”二字的匾额。诗人从燕子的飞离,引出了人事盛衰的变化,反映了整个封建王朝贵族的共同命运。指出他们炙手可热的所谓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并警示当时的统治者切莫重蹈覆辙。
5.分析王维诗歌中的禅宗思想 篇五
王维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空灵之美、神韵缥缈和空明的境界刻画得入木三分,把禅宗思想与宗教感情化为诗思,具有独特风格。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隋唐时期达到一个顶峰,并产生了诸多佛学宗派。其中,禅宗影响最大,王维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政治上的失意。使王维退隐山林,过起一种闲适自然的亦官亦隐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他将自己所领悟到的宗教思想融入到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之中,再加上对他对自然深刻透彻的观察,用忘情于山水田园而甘于寂寞的情怀加之空虚之心去体味生活,表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东坡《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深远意境。使人在悠然的山水田园美景中,品味禅学的精深。
一、佛学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吴功正先生在《唐代美学史》一书中这样评价王维与禅学的关系:“他把禅趣融为诗趣,以禅的精神作为诗的审美精神,他用禅的体悟方式作为诗的体悟方式。这样,在王维那里。禅与审美便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出神入化。”王维把参禅领悟到的意境渗入作品中,使他的山水诗蕴含着一种禅意,体现出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云峰、古木、没有人迹的山径,配上幽咽的泉声、凄冷的日色和曲折的潭岸,呈现出一幅幽美的画面。这些景物的描写,正是诗人禅寂心境的写照。
王维在孤独与寂寞中,走进大自然。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过程中,将自己的佛学思想与审美体验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优美而又富有哲理的艺术意境。“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野花盛开,谷幽鸟鸣,夜静林寂,折射出清幽的禅趣,寄寓着诗人的幽独情怀。外在景物与内蕴的禅静有机结合,即山水审美体验与禅的静默观照合而为一,使人在欣赏到幽美画面的同时,也体味到作者所追求的没有烦扰的寂静祥意。在这些诗歌中。作者抛开日常的思维逻辑,而将审美艺术建立在自己的直接感悟之上。将淡远的心境与超脱之感借自然之景而表现出来,让人感悟其中的精髓。
二、空灵、静谧的`意境美
禅宗的境界中,“空”是一个核心概念。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多引用了禅宗里所讲的“空”,他的山水诗中的禅意集中地表现为追求寂静清幽的境界,在闲静孤寂的景物描写中透漏出空明恬淡的美。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空山”、“明月”、“清泉”、“浣女”、“渔舟”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动人画面。此诗通过着力刻画出一种空寂、幽静的意境,渲染了山居现实生活的乐趣。诗中的“空山”是诗人内心精神的一种写照,此情此景中,诗人的心境与大自然的宁静相融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反映了其淡泊的情怀,同时使其诗歌充满禅悦的境界。空山孕育着无限生机,一切的景色和人物都无比幽美,体现出空明的意境。正是这种空灵的诗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恬淡无为、自然和谐、永恒无限的静谧之美。
在山水田园诗中,王维将自己所领悟到“空”、“寂”禅理融入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使人们在欣赏美好画面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落寞的情怀和悠然自得的情趣。如:《鹿柴》写山之空灵“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深林中一片寂静。不见人迹,只偶尔听到人语的回响。一缕夕阳透过深林照射在青苔上,更加衬托出山中的幽暗。《辛夷坞》写山之寂静“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无人的山涧里,芙蓉花自开自落。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这些诗体现出一种幽冷和孤寂的禅意,让人感到他是在人境中追求和陶醉于寂寞和孤独。
我们再来看《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一片幽深的竹林里,诗人独坐弹琴长啸,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相伴。一股幽冷、孤清的气氛笼罩其中。诗人在纯粹的自然世界中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将明月予以人性化。展现出超越世俗的空、静之美。
6.古代诗歌情感 篇六
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附常用词】
一、思想: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二、情感:
7.王采薇的诗歌特点及情感分析 篇七
关键词:王采薇 《长离阁诗集》 艺术手法
王采薇,字玉瑛,江苏武进人,王光燮第四女,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孙星衍妻。“貌端丽,性柔婉。躭文史,手不释卷,尤工小楷。好吟咏……雅爱洁静,每明窗净几,读书临帖,煮茗供花,翛然物外”[1](P15)。然年二十四岁即逝,不由得让人心生叹惋。
王采薇著有《长离阁诗集》一卷(词七十一首词一首),诗词自然清新,细腻婉丽,意境清幽,色调冷艳。袁枚曾在《随园诗话》中对王采薇诗中“一院露光团作雨,四山花影下如潮”尤为激赏,称之“皆绝妙也”[2],这一名句还为《北江诗话》卷二及《然脂余韵》卷一摘引,且祖袭者众多,产生了一定的文学影响。她善于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将无形之思写得生动传神,现将其诗歌特点分列如下:
一、意象悲凉
(一)独燕、离鸿
诗集中十一处提及“燕”。燕子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成双成对,出入在屋内或屋檐下,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如“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王采薇笔下的飞燕也承载了特有的情怀,于是有了“独燕衔愁来,悬飞镜池渌”(《燕燕于飞》)[1](P1)的空闺寂寞,有了“断桥围水水压墙,双燕争魂堕空砌”(《梦游》)[1](P2)的惆怅嫉妒,有了“泪里镜开花四照,梦余帘动燕孤还”(《二月十七日柬薇隐》)[1](P11)的孤苦凄冷,有了“烟中紫燕相思语,霜里红蕖独自花”(《晩立》)[1](P11)的怀念期盼。
(二)疏竹、孤梅、幽兰、玄松
梅、兰、竹、松是君子的化身,多与孤冷清高相关,也常被作者自况。
诗集中七处提及“梅”,有“破冢孤梅掩骨深,败墙小蜨寻魂远”(《寒食吟》)[1](P4)的清傲,“夜夜梅枝下,迎寒减病躯”(《不眠》)[1](P10)的坚韧,有“微茫天水阔,我梦正寻梅”(《幻梦》)[1](P11)的温情,有“幽梅一树还窥户,似约幽人到绿岑”(《空室》)[1](P12)的幽静。
五处提及“兰”,有“已罢怀人更忆亲,冰红泪落兰膏碧”(《冬坐曲》)[1](P5)的清冷,有“网露迷兰径,茶烟惹竹竿”(《山夕》)[1](P8)的悠然,有“兰香流一涧,桑烟染半岑”(《梦起步后园》)[1](P8)的清新,有“草长兰弄影,莺语蜨飘魂”(《梦中作》)[1](P13)的意趣。
有十三处提及“竹”,从中可以看出“相思寄长风,动汝窗外竹”(《池上书寄薇隐》)[1](P1)的幽静,“幽窗无人竹枝重,晴色风林散雅梦”(《霁行曲》)[1](P6)的闲散,“心孤闻动竹,衣冷近流泉”(《山夕》)[1](P8)的孤单,“萧萧庭竹短,都作泪花痕”(《曲渚》)[1](P7)的凄冷,“已罢雠书怨夕遥,更闻疎竹度邻箫”(《春夕》)[1](P12)的萧条。
五处提及“松”,有“夜松何蒙蒙,月小飞不起”(《山中作》)[1](P1)的迷离,有“连松犹合夜泉响,残月不避晨光明”(《句容斋舍》)[1](P3)的生气,有“将暝室生白,松花满石阑”(《山夕》)[1](P8)的欢欣,有“竹院弹碁断,松房沸药闻”(《山斋病起忆亡姊》)[1](P9)的苦涩。
(三)愁山、瘦石
山、石给人的感觉大都是坚硬、顽强,是不移的志向,也是不变的承诺,然而时间的流逝,总叫人把山也看愁了,石也瞧瘦了。
诗集中十三处提及“山”,有“山头无人寄君信”(《望夫石》)[1](P2)的落寞,有“南溪别处渚连空,瘦绿愁山照波湿”(《秋望曲》)[1](P4)的惆怅,有“南山点苔愁向晓,独客朣朣涉长道”(《离居曲》)[1](P6)的忧郁,有“靑山独归处,花暗一层楼”(《梦中作》)[1](P13)的孤独,有“靑山到处应相忆,除是征人醉里游”(《得薇隐从金陵寄一书》)[1](P11)的执著。
九处提及“石”,有“雨零石磴荒夫草,网暗宫门缢女虫”(《华淸曲》)[1](P3)的荒凉,有“园扉斜开石泉冷,笛韵吹愁出苔井”(《春暝曲》)[1](P5)的孤清,有“将暝室生白,松花满石阑”(《山夕》)[1](P8)的清越,有“石床苔掩鬓,黄蜨欲栖门”(《有感》)[1](P9)的枯瘦。
现举全诗做一说明:
梦醒思家望翠微,幽苔染影上罗衣。寒天细竹人孤倚,斜日空檐燕对飞。碧岭叠来乡路断,玉梅枯尽旧魂非。夜堂疎磬疑禅寂,冷水闲云照合扉。(《梦起》)[1](P11)
梦中醒来,苔藓染上了思家的颜色。细密的竹子倚着清寒的天空,梁前的燕子在黄昏的夕照中飞翔,而庭间梅花似也诉说着往事点点。淡然的流水,洗不薄冥冥中的坚心。眼前繁华错落,往事不胜遐思。“檐燕”的失意,“玉梅”的哀凉,“细竹”的幽怨。这些意象的聚集,营造出全诗残凉的氛围。
淡逸残余的意象,借助愁苦情绪的投射,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清辉,突显出作者特有的清冷纤巧的个性。王采薇的生命在最灿烂的时候陨落,这满纸的凋零成了谶语。
二、善于作比
整个诗集中,“离愁”是王采薇所表达主题中很重要的一项,一个“愁”字在全篇中出现二十三次。但是“愁”又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描摹得生动具体是比较难得的。
“独燕衔愁来,悬飞镜池渌”(《燕燕于飞》)[1](P1)中,一个“衔”字,仿佛“愁”是飞燕口中的枝叶,拾取而来。“楼空贮愁愁不升,飞露着镜如吹镫”(《前楼》)[1](P3)中,愁绪就成了楼中储藏的物品,不断累积。“园扉斜开石泉冷,笛韵吹愁出苔井”(《春暝曲》)[1](P5)中,愁就成了笛子吹奏出来的音符,袅袅于空气之中。“离愁作雾疑沉水,晓病如烟尽著山”(《二月十七日柬薇隐》)[1](P11),雾的迷梦和愁的幽远有了很好的契合点,于是愁也就显得灵动。“愁如天远还窥帐,病与云亲不下楼”(《得薇隐从金陵寄一书》)[1](P11),这一“如天远”的描绘将愁绪的哀怨深邃表现得淋漓。“吹梦夜风先到树,弄愁寒雨不妨花”(《三月三日》)[1](P11)中,“愁”成了可以把玩的物件,如细雨落花般伸手可及。
三、所绘景物多人未语
王采薇描摹景物,多人所未道之语。袁枚《随园诗话》曾摘其“户低交叶暗,径小受花深”(《寄薇隐次韵》),“研墨污罗袖,看鱼落翠钿”(《晓起效徐陵体》),“虫依香影垂帘网,蛾怯晨光堕帐纱”(《三月三日》),“一院露光团作雨,四山花影下如潮”(《春夕》)以及整首《舟过丹徒》作为佳句,认为“皆妙绝也”。后世诗人也从采薇的佳句中受到启发,钱钟书先生之《谈艺录》曾指出:“定庵《梦中作四截句》第二首:‘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陈云伯《碧城仙馆诗钞》卷二《月夜海上观潮》:‘归来小卧剧清旷,花影如潮满秋帐;孙子潇《天真阁集》卷十四《落花和仲瞿》第二首:‘满天红影下如潮,香骨虽销恨未销;黄公度《人境庐 诗草》卷三《樱花歌》:‘千金万金营香巢,花光照海影如潮。” 皆本于“孙渊如妻王采薇《长离阁集·春夕》:‘一院露光团作雨,四山花影下如潮。” [3](P462)。
以上几点可以略窥王采薇在诗文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或者说她为女性文学所做出的特有的贡献。或寄托其幽思,或言说其忧愁,她的情感特质也在诗文的字里行间一一呈现,将其归纳为“忧、恋、惧、念”四点。
(一)忧
常年与夫君分离的生活使得王采薇沉浸在对感情生活的回忆之中,郁郁而忧,幽居独处,作诗曰:
碧帘不卷映风萝,十日清愁独抱疴。寒浦带星垂似露,夜风吹月动如波。入楼叶趁人踪断,隔户梅疑梦影过。莫更砧声近空院,女须宿草徧坟科。(《山夕》)[1](P10)
将暝室生白,松花满石阑。碧潭琴影瘦,黄叶客衣单。网露迷兰径,茶烟惹竹竿。琼枝空忆梦,挑饭不能餐。(《山夕》)[1](P8)
草虫门径远,一路入溪烟。月满无人地,钟残有雁天。心孤闻动竹,衣冷近流泉。欲觅乡关梦,楼空独上眠。(《山夕》)[1](P8)
这三首《山夕》题名相同,所抒感情基调相似。第一首忧病,“独抱疴”、“徧坟科”,字里行间渗透着悲凉,是采薇对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哀戚。第二首忧乡,月照小径,雁子回巢,惟己人独在异乡,那无关家乡的梦境也成了空洞虚无。第三首忧人,独处的时光连琴音也变得消瘦,黄叶飘落,君在他乡的衣裳却仍旧单薄。茶饭不思,也只能在梦中忆起往昔,倾诉思念。
(二)恋
因为浅浅的忧虑,引得了对所有美好时光的依恋,在绮丽的阳光、旖旎的风景中,满怀微风,满心感念,四季流连。
“晓镜慵梳饰,幽窗梦破迟。梅梁波反影,芸帙曙通曦。花逐调琴指,莺随入镜枝。十分春欲去,惆怅未成诗”(《初春》)[1](P8),春意缱绻,晓梦难醒,弹琴一曲,有花香萦指,对镜梳妆,有黄莺映衬。那倦懒的春光慢些逝去,我还没有来得及将你书于纸上,细细流连。
“如何送春处,不见有春归。落雨丝阑住,残花蜨斗飞。黄骊正漂荡,碧叶空参差。徒伤持桂酌,况复易裘衣”(《送春》)[1](P8),除对春日洋洋的淡淡依恋外,更多的也是对美好感情生活的眷恋吧。
“疏桐垂阴下苔井,雨去新蝉一声警。兰堂夜静还独开,小玉眠凉抱枝影”(《夏行曲》)[1](P4),像是炎炎夏日里迎面递来的一杯清茶,入口之后,慢慢流淌。
“风棂胧胧通月泽,屏外鸟啼瘦林直。已罢怀人更忆亲,冰红泪落兰膏碧”(《冬坐曲》)[1](P5),风吹过映着月亮的湖面,揉碎了倒影,那夏日里欢唱的蝉虫也消散在空气里,只留下了惨淡的躯壳。寒风也引得我的牵念,热泪化开了胭脂膏粉,殷殷点点。
(三)惧
对于生活的哀伤在她悼念其姊的文字中可以看出,这似乎是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关于死亡,人人需要面对,听说过这样的话,睡觉与死亡有什么不同,都是对这世界失去了感觉。睡觉有醒来的时候,死亡却没有。面对亲近的人离去,王采薇感慨着天时无常,当年的欢欣中却分明感觉着现今的孤独。生活中有些东西常常突然变得没有依靠,像海市蜃楼一样,刚才还在眼前,转瞬却又逝去;而面对失去的人儿心中那份情寄往何方?生命总会逝去,不会消逝的是某种本真的东西。亲人的亡故带给本就体弱的王采薇一种既定结局的感觉,“此地独来空绕树,几时别去更牵衣。风停虚幌神灵在,雨坏幽苔泪迹稀”(《空楼,哭亡姊》)[1](P12),人已去,楼已空,故人已矣,生者不堪其情。空的是此时的小楼,更是凄冷的心情。
“断甲遗琴委故床,思君独旦不成装。花边风起肩谁拥,月里烟销影更凉。残墨尙明笺上泪,余膏空落枕前香。翠屏一角栖歌哭,秖恐猿闻也断肠”(《哭姊》)[1](P12),你的房间还是原来的样子,拂去积下的尘,还记得我们曾经一起观赏风起花开,却在今夜的月光里更觉寒冷,泪水止不住地流泻下来,是我对你的思念与叹息。
“涧响当宵定,岚光入户深。余云泛幽石,碎露满疎林。竹院弹碁断,松房沸药闻。重泉埋玉客,谁识正思君”(《山斋病起忆亡姊》)[1](P9),药味犹在,琴音却断,那身在黄泉的人儿,可知我此时的思念之情?
她对亲人亡故的沉痛哀悼,更流露了她惟恐自己生年不久的莫名担忧。采薇自年少之时就身体孱弱,后又产后致疾,所以特别希望有生之年能与亲人朝夕相处、永不分离,但这个小小愿望却终难实现,因此离愁更加深远。
(四)念
经历了死别之后,牵念的感觉也更加强烈,死者已逝,却终于看出离愁的美丽,《七夕悼姊》云:“愁年不共生年短,死日方知别日佳。”而这种认识上的飞跃,也使她对于现实生活更加珍爱和牵念,并在梦境中得到延续:“波离扉薄不上关,对语月姊琼楼闲。银河珊珊泻声小,手弄白云天下晓”(《梦天》)[1](P4)、“欲暝疑将曙,凉春似早秋”(《梦中作》)[1](P13)、“幽梦随云细细生,阑干经雨入流萤”(《幽梦》)[1](P13)、“微茫天水阔,我梦正寻梅”(《幻梦》)[1](P8)、“琼楼贝阙揺灵珑,衣翠霞红各漂眇。流云为车鹤衔辔,心着游丝不堪系”(《梦游》)[1](P2)。被现实吞噬的相聚的奢望,只能在梦中成全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梦中寻梅,梦入仙境,梦中归家,只是这种梦中的美好又能给她带来多少慰藉,惟剩梦醒后的一声轻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采薇诗中流露出来的女性自觉意识,如《木兰词》[1](P5)中“生男勿喜欢,生女勿悲酸”、“开帘觅我故时镜,手脱长剑分双鬟”、“君不见东家女儿好颜色,朝贫穿针莫贫织。西家女儿衣盈箱,自矜嫁得金龟郞。男儿封侯妾何有,要取黄金自悬肘”,以针黹女红为基本修养的年代里,这是必须恪守妇训,而她表现出来的,却不甘于受羁缚于裙钗洒扫。透出欲与须眉一争高下的心声,实在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抗争。
总之,王采薇是清代女诗人的典型代表,作为孙星衍的夫人,她在其一生中的影响不可忽视。她年寿不终,可以说她是不幸的;但她出生在一个相对进步开明的家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嫁了一位深爱自己的夫君;她生前所作诗文被刊印成册,得以流传,与那些终究湮没在岁月风尘中的女诗人相比,她又是幸运的。
注释:
[1]王采薇:《长离阁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袁枚:《随园诗话·卷五第六十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3]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8.情感诗歌组诗 篇八
又见秋枫红
独步秋岭,
尽看满山醉人的枫红。
是谁把思念溶进赤色?
是谁把牵挂写上枝头?
路过的风懂;
飘过的云懂;
飞过的雁懂;
霜几重,雾几重,
这道岭,这片枫,
我会记得,
有颗心——
曾经在这儿把我久等,
一直看着最后的一片叶子,
随风飘零,
也落下了,
他的一片深情......
雪花.泪花
雪花,
凝结着我的牵挂,
无声的落下,
雪花,
载着我思念的泪花,
漫舞天涯,
红尘里,你如天使的幻化,
醉了诗心,醉了月晴阴,醉了你我她。
雪花,
我多想化作你其中的一朵,
随着季风的脚步,
重返我冰封的世界,
不再有痛,
不再有牵挂...
回首送别
风儿停了,云知道。
花儿落了,风知道。
你要走了,蛟自然知道。
不要刻意经营所有的话语与诗意,
所有的点点滴滴,
只能汇成一句,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云飘渺,风飘渺,
多少屏前寄语,月下挥毫,
一曲红尘醉今宵。
在枫染诗行的那一刻,
你是否也走出琼瑶。
今天,让我们同挥玉笔,
再续那首,
再别.康桥
谢谢你的爱
走进你的情感天地
一篇篇,一页页
写满了你寄予我最美的心语,
如水的情怀,
感动着我,也感动着你,
每一次的`翻阅
留给我的是无法呼吸的心痛,
泪水的决堤
读懂了你,也读懂了自己
浅笔静开,
把一份超越世俗的情感
载入诗里,画里,心里。
一首恋歌,
《大约在冬季》
一声叹息,
何为零点的距离,
一杯浊酒,两情相依。
在爱的天空下,
真正淋透了自己的,
9.浅论曹植诗歌功业思想的形象分析 篇九
一、曹植功业思想产生的原因
曹植出生的那年,曹操因袁绍的推荐出任东郡太守,迁家至鄄城。一出生就在颠沛流离之中的曹植自此与征战接下不解之缘,后多次随父出征。所到之处,莫不是百姓流离失所,兵燹横生。这给幼年的曹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闲居赋》有“复民生之无常”的句子。身为贵介公子,能有此体恤民生之心,可谓难得。再如《述行赋》“观秦政之骊坟,哀黔首之罹毒,酷始皇之为君”,直接表达了爱民之情,表现出对暴君暴政的厌弃以及渴望清平明君的由衷之情。再说他的“侠士”思想。曹植头脑中的“侠”的概念,大概最早来源于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将军。试想,他自幼随父征战,虽未杀敌以立军功,但疆场之上雄武的将军的高大威猛的形象让他将自己未来的目标定位在建功立业之上。
再者,饱读诗书的曹植肯定也受到儒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以及太史公《史记》等书籍中侠文化的影响,将战场之上的将军与书本里面的除暴安良的侠士相结合,从而确立了他的人生追求目标,即以侠士之安民的精神用将军纵横天下的方式来扬名立万,名垂青史。“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白马篇》就给我们勾勒描绘了一位骑马纵横驰骋的少年英雄形象。或者可以这样说,这其实是曹植自身的理想化身罢了。他幻想终有一天能够“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并表达出即使捐躯国难,也要视死如归的英雄豪侠气概。这种“侠士”思想大概就是曹植作为一位不成功的政治家向往建功立业的原始动力吧。
二、曹植诗赋中表现功业思想的形象分析
曹植诗赋的功业思想不仅在诗赋中流露出这种念头,更多的还是通过塑造形象的方法加以表现。曹植诗赋中往往用“自我”和“侠士”两种形象来抒情表意。除此之外,还较多地用“借言他人之志言己之志”的手法来展现其功业思想。下面试分析之。
(一)自我形象
在曹植的一些诗赋当中,将自我作为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赋予某种理想,当然这些理想大多为功业理想。像《薤露行》、《杂诗》(仆夫早严驾)。有些则分辨不清楚作者意向究竟指向哪里。比方说《洛神赋》,作者究竟以“洛神”喻指何人,我们暂且不论。现具体分析其作为自我形象是如何体现功业思想的。曹植给我们展示的是:“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表面上看,作者写了一位有着潇湘女神一般美貌的女子。但从洛神是作者自况也就是自我这一层看,《洛神赋》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推广和介绍,他以美好的洛神暗喻自己,从而启发君王,希冀君王能够像卞和一样发现尚未显现于天下的璞玉。《洛神赋》自序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从以上序言可以看出,作者从京城归国,必定有所感慨方能发出如此之声。想必作者面见君王欲“请缨”,可惜事不遂愿。于是,过济洛川乃有感作此赋。作者以为以己之才不能安邦定国,建功立业,希望有人像宋玉向楚王言神女一样像君王推荐自己。在这里,他表示了“神女”(自己)不能够得到楚怀王(文帝)宠幸(重用)的遗憾,“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怅盘桓而不能去”等句很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感受。
“自我”形象有时还寓于作者对时事的感慨之中,以反映时代和社会悲剧的作品来构建渴望建功立业的自我,以用世之心凸显自我的存在和价值。但是,这种自我往往是隐形的,往往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并不直接。比较典型的例子有早期的作品《送应氏二首》。让我们先看《送应氏二首》: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其一)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其二)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应瑒所作。第一首曹植站在应瑒的视角上,模拟应氏的行路路线,“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他看到的是一片萧瑟的社会图景:“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结尾将社会参乱之景与个人遭遇相联系,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第二首开头几句突出时光易逝,天下的宴席终究是要散去的。紧接着叙述了送别的情景和依依惜别的感情。最后以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等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愿望,表明应瑒不仅是生活的同伴,而且是具有共同理想抱负的朋友。“起高翔”,用比喻的手法隐藏了作者的功业理想。作者盼望有一天二人都能有所树立。
(二)侠士形象
曹植的诗文表现出侠士气概,以《白马篇》、《鰕鳝篇》为例。《白马篇》展示了少年英雄的事迹,重点褒扬了他的精神。首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仅仅八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少年的豪气冲天;“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这四句,突出的是游侠儿的高超武艺,让人感触保家卫国要有强大武力做后盾:“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让我们对他油然生出一份敬意,他是那么的勇敢无私,公而忘私,传达出他对保家卫国事业的渴望与憧憬。今人赵幼文先生的《曹植集校注》有这样一段话:“曹睿时代,鲜卑强盛 ……而匈奴部族散居于长城之内,也予魏国以威胁……曹植鉴于当前客观形势于国家安危具有不利,因而叙述幽并游侠少年忠勇为国,捐躯赴身的英雄形象,借以书写自己为国展力的宏愿。”“侠士”思想,功业愿望,由此可见一斑。而《鰕鳝篇》通过对世俗小人惟利是谋的抨击,以“鸿鹄”与“燕雀”对比,从而突出诗人追求功业的愿望和卓然独立的人格。“鰕鳝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作者以“鸿鹄”自比,以“燕雀”比喻势利小人,奚落它们“不知江海流”,“安识鸿鹄游” ,与作者心中的理想不相符合,是作者所要唾弃的。“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有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亦有想要功成名就,以五岳之高大彰显丘陵之低小的想法,实则有建功立业,扬名万代之意。更突出表现诗人立功心切愿望急迫的诗句“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 ,以抚剑壮士自称,手掣利剑,意气凌云,宛若出征得胜回朝的将军。诗人妙笔自然天成,自成机杼,字里行间尽是豪迈冲天的雄心壮志。
曹植以侠士思想,逐渐养成放纵不拘的习性,于是终有“司马门”事件,导致失去父亲宠爱。然而其功业思想并未因行为放纵不拘而有所松懈,“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一直都是他思想里最为闪光的人生追求。这在以上诗作中可见一二。
[1]鲁迅.而已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钟嵘.诗品[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4]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情感诗歌:分手快乐 篇十
恋爱的年纪
你和我都要坦然的面对属于自己的爱情
在一个月色无眠的深夜
我忽然醒悟
能够放下了你的手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怀
原来分手
也是一种,——难得的美丽
静谧的夜
风月依旧,我仰望苍穹里的
繁星点点
我渐渐的发现,在昨日星辰里的那首爱你的情歌
此刻已经失落
你的爱却在我的心里永远的难以忘记
你的美丽
在我的脑海,我会
珍惜一辈子
把你的美丽
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毕竟我们
走过一段潇洒的爱情
从此以后
我不必把你时刻记挂在我的心上
你也不必刻意的装扮自已
再悲再喜,你和我不需要
任何联系
分手,——
不需要眼泪的.洗礼
分手,——
不需要无知的眼泪
我的心里从此缺少了一个你
却让我,感到了淋漓尽致
的欢畅
良辰美景,在我的眼里淡淡的远去
花香鸟语
引领着我奔向理想的天地
我的生活
也展开了美丽的篇章
忘掉不愉快的记忆,等待月圆的来临
我要许一个更美丽
——的愿望
满天飞舞的雪花
凝住了我往日的相思,轻盈的随风而去
淅沥的雨
还在继续,一把美丽的伞是我们曾经的美丽
继续为你遮风挡雨
此刻的你
是否已经走出那条深邃的雨巷
此刻的你
是否已经拥有了一段馨香无比的美丽
分手,让我告别了忧郁
分手,让我懂得了真诚
分手,更给我冷静的睿智
其实分手
也是一种难得的美丽
有了分手,就有了再一次追求
11.逝纯真情感诗歌 篇十一
牵着手在夕阳中落幕,伴着一曲幽长的歌。
你看着我,脸角扬起那令人艳羡的笑。
沉默着,不想打破这纯美的.笑。
让星月歌颂你的美,时而划过的流星呢?
仿佛你晶莹的泪,在星光中生出那份久违的干净。
你哭了,脸上分明有你不变的笑。
我仍是沉默,当指尖轻轻从你手背滑落的那刻,月光也消失了。
可天空就不曾有过那遮羞的云纱,风儿停止欢颂,虫鸣呢?
是什么时候消逝了踪影只有偷笑的月知道了,暗绿的田野,撒满星辉的水池…
哭泣了,你滴下的泪儿痛心我不能为你捡起,倔强,你伸出小指,大喊: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终于脑门一热,你给了我那温暖而伤心的一吻,可曾知,我领巾已湿透。
没有生离死别、没有天长地久。
仅为那预期的离开,你说的不许流泪,可你我都已显得如此狼狈。
12.如何把握诗歌情感 篇十二
山东高密市第五中学
张爱燕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语言凝练,情感丰富。读诗,如同在倾听古人吟唱情感之歌,正是有了一颗颗情感的种子,诗人的笔下才会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诗词之花。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只有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
然而在具体作答时学生往往不能很精确地把握好诗歌的情感,如何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是要有“知人论世”意识。即在阅读诗歌时一定要看准题目(题目里会有关于作者情感的提示要素),结合作者和小注,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来揣摩诗歌情感。如杜甫生于安史之乱时,所以他的诗歌情感一般会有对战争使国破家亡的痛恨,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由于作者本身的颠沛流离往往会有对家人的思念及自身的孤苦之情。如杜甫的《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农: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南。结合诗歌的题目中的“送”“觐省”联系作者“杜甫”的生平,可以想到安史之乱,结合小注可以概括出诗中诗人抒发的情感有: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愤忧之情;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等情感。
其次,要有“揣摩情感诗句”意识。在阅读诗歌时,很多诗歌往往都有一两句诗句是能够概括出诗歌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有时可能是一个词语,可以概括出本首诗歌的情感基调,这就是本首诗歌的诗眼;有时可能是一个句子,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汤显祖的《秋发庾岭》“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梧云初暗露,花露欲霏微。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鹤正南飞。”体现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徘徊今夜月,孤鹤正南飞。”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苦与茫然,孤寂与伤感。
再次,要有“意象品味”意识。有很多诗歌是需要我们通观整篇诗歌的意象去感受作者的情感的。在古诗中有很多意象是由固定的情感内涵的。如“柳”含有惜别之情,“梅兰竹菊”象征君子高洁情操,“落花”含有伤春悲秋、青春易逝之感等。
第四,要注意诗歌的形象。有很多诗歌是托物言志的。在把握诗歌的情感时,需要我们去反复推敲诗歌的形象所寄托的作者的情感。如徐渭的《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反复推敲葡萄“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的形象,结合诗人的现状“半生落魄”,“独立书斋”“啸”等可以揣测出诗人在诗词里表达的是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的愤懑之情以及身心的孤苦之情。
也有一些诗歌表达的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诗中所写的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如朱敦儒的《十二时》“连云衰草,连天晚照,连山红叶,西风正摇落,更前溪呜咽。燕去鸿归音信绝,问黄花,又共谁折,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体现的是征人的愁绪,可以有远在外地的游子(征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愁,还有悲苦家人的孤苦无依之愁。
【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推荐阅读: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介绍07-09
古代诗歌阅卷分析08-2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分析08-19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归类11-12
思想的冰诗歌09-22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11-14
诗歌:在思想的树林里流浪06-27
分析《琵琶行》中的情感刻画08-01
思想形势分析10-13
个人思想分析材料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