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2024-09-21

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精选8篇)

1.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篇一

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特色病房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优质护理评价工作的通知》、《护理部20**年工作计划》等文件要求,结合国家二胎政策,专业特色的要求,拟重点打造一母婴安全、母婴健康的护理服务遵旨,深化“以病人为xxx”的服务理念,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全面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拓宽产科服务项目,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发展。

一、目标任务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xxx的各项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特色病房。

具体目标为:

1.落实基础护理,基础护理落实率≥95%,病房基本设施环境得以改观。

2.优质护理服务实施≥95%,病人基本满意度≥95%。

3.健康教育覆盖率100%,健康教育知晓率≥90%。

4.专科个性化指导开展开率≥95%。

5.院内母乳喂养率≥95%。

6.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90%。

二、具体实施方案

1.优化排版模式。改变以往一名责任护士管理病区的排班模式,分为产科组和妇科组两个责任组。新增新生儿处置班,成员组成(**:产科组责任护师,产科组:**,婴儿处置室:**,妇科组:王**)。新生儿处置班(简称儿置班),主要为新生儿(包括妇五楼)提供了洗澡、接种疫苗、脐带护理、黄疸监测、听力筛查(包括儿科住院新生儿)服务,为住院产妇提供**按摩,与新生儿配奶,人工喂养指导等优质护理的服务。改建打造高标准的婴儿洗澡、办公登记、预防接种、三区分离的婴儿处置室。

2.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建立完善的产科预防接种人员职责与工作制度,接种人员考试通过取得预防接种证并公示上墙,合理安排护理人力,制定各班的职责及工作流程,科内新、老护士搭配,层级管理,提高管护质量。对全科护理人员的进行专科培训,严格落实护士层级专科培训计划,每月进行科内业务学习、护理个案查房,分层次培训,加强低年资护士三基培训,提高护士综合能力。

3.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在护理部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科的具体情况,健全我科的临床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及抢救流程,建立完善的新生儿沐浴工作制度,公示上墙;建立完善的一类疫苗接种公示,制定疫苗接种流程,完善相关登记资料;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流程,建立健全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足跟血采集疾病筛查工作制度。完善相关资料登记。对各类制度规范分別装订成册,大家一目了然,便于查看。

4.加强知识科普宣传。创建妇产科四楼孕产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保健知识、开展科普知识、开展专科服务举措,拓宽专科服务项目,突出专科推送服务,让孕妇在就诊的同时掌握必要的保健和哺乳知识,促进医务人员和患者双重提升。

5.开展健康宣教。拓展延伸护理服务,定期举办院外和院内组织讲座,宣传孕期保健知识。针对妊娠合并症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进行监测和健康宣教。定期举办科室内患教会,作为日常化护理工作,加强母乳喂养宣教与指导,确保有效母乳,促进优质护理质量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开展产科病房个性化的健康示教:如何抱新生儿的姿势、母乳喂养的各种姿势、新生儿发生溢奶和呛咳的处理等。开展产科个性化的健康示范:

操作**按摩、**凹陷的干预、乳旁加奶、乳头皲裂的护理。

6.确保实现“三早”。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三早”工作到位:正常产后30分钟内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剖腹产后产妇清醒后半小时“三早”率要严格执行,以促进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7.科学管理病房。每日上午限制陪护,每周二、四、六上午关闭病房门,谢绝探视。做好产房、换药室、洗婴室、治疗室、妇检室、待产室及母婴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保证母婴安全,确保产科质量。

8.做好优质服务。制作温馨提示,限制带入物品,提醒家属将物品有序放入柜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她们感觉到时刻有人在照顾自己,加强安全感,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让以患者为xxx不流于形式,使患者受益,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确实做到来有应声,去有应声,问有答声。护士主动、热情迎接每一位病人,用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用我们产科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贏得每一位患者的满意。

三、加强协调和监督

1.强化安全意识,将护理安全贯穿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始终,制定各种安全警示和指引,加强环节监控,注重质量,注重细节。

2.争取后勤部门的支持和医生的一起努力,如病房设施的维修与更新,产妇如厕不便,可设坐厕,护送病人检查,制定就医流程和指引,病人入院就知道自己的主管医生和护士,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她们感觉到时刻有人在照顾自己,加强安全感,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3.护士长定期对科室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对服务好,患者反映好的个人进行表彰,并及时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4.定期召开全体护士座谈会,征求大家意见,持续改建工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达到患者満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同时也达到医院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从而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2.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篇二

1 校园文化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衔接与融合

近年来, 校园护理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设置相关课程或在课程中增加护理文化内容方面, 以期提高护生的护理文化能力[3]。但在教育实践中, 仅通过护理文化课程教学提高护生的护理文化修养远远不够, 应该在校园建立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相结合的护理文化模式, 提高护生的护理文化素养。

1.1 校园文化与医院护理文化的共同属性和差异

校园文化和医院护理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 都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4]。校园文化是一种研究性文化, 追求的是理性、品味, 具有高雅、含蓄、内敛等特点, 目标是培育人、塑造人, 倡导的是宽松、民主、平等、自由、个性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环境, 原动力是一种使命感, 注重育人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而医院护理文化则侧重于实践性, 是护理人员的共同理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目标是激励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护理技艺、护理质量, 不断创新, 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重视规范化的服务、严格的纪律, 强调责任感, 更侧重于服务的质量和结果。正因为校园文化和医院护理文化存在许多差异, 所以, 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和步入医院工作后将会有较长的适应期[4]。如果学生不能改变自己的某些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不能尽快融入医院护理文化之中, 就很难在工作中施展才华, 取得成功。

1.2 校园文化与医院护理文化对接的必然性

卫生职业院校无论从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等诸多方面都与医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培养目标看, 卫生职业院校是培养面向基层, 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在各级医院护理岗位上从业。步入社会后, 他们首先感受到的将是医院文化和护理文化氛围的熏陶。从培养模式看, 卫生职业院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教学医院, 校院合作是其人才培养的特征。这就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逐步树立了热爱护理工作、了解医院、适应医院护理文化氛围的意识。从培养过程看, 护理专业高度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论是实训见习, 还是毕业实习, 学生都能体验医院人文氛围、病区环境和管理特点, 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 增强学习动力。因此, 卫生职业院校与医院的天然联系决定了两种文化必须相融合、相衔接、相贯通。护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当借鉴先进护理文化理念,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两种文化的融合, 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转换角色, 迅速适应医院新的环境, 也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受医院欢迎的护理人才。

2 创新具有医院护理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护理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实践特征要求卫生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护理行业的特征, 应当把医院护理文化的内容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我校开展“新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职业特色’建设”的课题研究, 就是把医院护理文化的内容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转换角色, 迅速适应临床护理岗位的新环境。

2.1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是以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 以校园的基本设施、图书资料为主, 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硬件。如对校徽、校标、校服、学报、画册、教材、光盘、校园网、宣传栏、宣传标语、指示牌、信封、稿纸、交通工具的标识以及实践教学物品上的标识, 除力求精致、美观、有品位, 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外, 还应注重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突出职业的特点和医院文化的氛围,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素养的熏陶。我校打造了一个集古今中外医学伟人事迹选粹、医护誓言、学校历史沿革和办学成果为一体的文化长廊, 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名医荟萃区, 有唐朝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有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有现代护理奠基人南丁格尔、有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有在抗击“非典”中以身殉职的“人民健康卫士”叶欣、有“人民好军医”华益慰, 从他们身上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医学职业精神的灿烂光芒, 感受到了医学事业的神圣和伟大。在誓言区, 主要设有希波克拉里誓言、南丁格尔誓约和我国医学生誓言等,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医者“为病家谋幸福”的终极目的, 感受到作为一名当代医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在校史文化区, 呈现给学生的是学校五十余年的变化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并通过优秀校友的成长历程, 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希望。

2.2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

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学校在制订、完善、执行和落实各项制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建高职院校管理理念和方式既不同于中职教育, 也不同于本科院校, 需建立和完善符合高职教育、突出职业特色的制度体系。学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邀请医院医护管理人员走进校园, 通过专题报告、讲座、对话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医院护理管理理念、规章制度、医疗纠纷防患等教育, 加深学生对护理工作环境及制度的了解。引进医院先进的管理体系, 并融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中, 用完善的制度规范引导学生活动, 培养学生诚信守纪、依法办事的习惯。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对医院制度内容的介绍, 加强制度宣传和技术规范学习及职业技能培训, 并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进医院、下病房, 进行“角色”体验, 感受医院制度文化, 形成良好的制度意识。抓住当前各家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契机, 组织学生走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让学生感受护士用真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患者的真实情景, 感受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到医院护理岗位上感受医院的管理模式, 认识医院的管理制度, 从“他律”到“自律”再到“慎独”, 规范职业行为, 提高自身的职业适应能力。

2.3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把医院护理文化巧妙地融入进来, 创设一种带有医院文化氛围的群体文化活动环境, 如组织医院文化报告会、医院天使形象展示会、医院护理人员讲座, 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的熏陶, 形成自觉参与意识, 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使其增强全局意识, 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 展现个性, 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促进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一是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厚德端行知荣辱, 文明修身树新风”、“大别山红色文化教育”等活动;“优秀护士先进事迹报告会”、“抗震救灾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何涛护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等,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开展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修养为目的的各类活动。如举办校园文化节、广播操比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周末广场文艺演出、各种球类比赛等, 注重突出职业特色, 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锻炼自己能力的舞台。三是开展“利他性”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到福利院照顾老人和孤儿;参加本市“慈善一日捐”活动、志愿者活动;成立爱心社团、环保社团等, 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 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四是开展职业技能实践活动。除在护理专业增设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课程之外, 还应开展职业形体训练、护理礼仪展示、护理技能大赛、护士节授帽宣誓仪式、模拟应聘面试活动等, 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五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开展心理咨询及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4 探索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促进“零距离”就业

为使学生尽快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求, 学校将护理实训室按医院病房要求设置, 仿真护理治疗环境, 将护士行为规范、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常用护理技术项目操作流程等做成展板挂上墙, 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场所时要像医院护士一样统一着护士服, 还要求衣帽整洁、佩戴胸卡。在护理技能操作训练中, 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医院直接聘用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承担教学任务或参与实习培训。临床护理专业课教师均在附属医院上班, 使学院护理专业教学与医院护理工作实现了“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 把医院管理和医院文化引入到课堂, 尽可能地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职业岗位的要求一致, 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使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医院文化的熏陶, 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作风、严谨的职业习惯, 深化对职业岗位的感情, 及早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同时要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 充分保证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见习与实习, 配合实习医院的临床理论及技能操作培训, 并加强实习管理。实习前请医院护理部专家来校讲座, 让学生了解实习医院的常规工作及纪律制度以及如何预防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按医院护理理念及要求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和理论与技能辅导, 同时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 严明时间观念, 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从而促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 加强学生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 在临床见习的基础上熟悉临床护理程序, 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实习岗位。并让学生认识到实习时的整体素质、个人表现、动手能力、科室评语等对自身就业都很重要。组织学生在二甲以上医院实习8~10个月后, 自愿转岗到省外大城市民营医院或乡镇医院顶岗试工, 为应届毕业生就业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摘要:校园文化和医院护理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 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过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意识不够, 缺乏和医院文化、护理文化的对接, 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医院护理文化。开展“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 把医院护理文化的内容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转换角色, 迅速适应临床护理岗位的新环境,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文化建设,校院文化对接,衔接与融合,护理专业

参考文献

[1]许玲, 夏和先.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相对接———对中职学生实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8) :35-36.

[2]邱永成.论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J].中华文化论坛, 2007 (3) :150-153.

[3]杜琳, 王桂生.护理文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J].护理研究, 2006, 20 (9) :22-26.

3.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篇三

【关键词】护理专业 药物应用护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30-01

药物应用护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桥梁学科,是护理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目前随着我国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不断扩大,护士不仅仅是医生的助手,也将与医师、药师等其他技术人员相互合作,共同承担医疗、护理、保健等任务。现行的教学大纲,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思想影响,没有很好反映护理职业的特色,较少从护理专业的角度去探讨药物应用护理的知识与临床护理的应用,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造成护理人员难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为了培养具有一定护理能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需要更新传统教学观念,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师的护理观念

目前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丰富的药理知识,但没经过护理专业的正规培训,尤其缺乏对现代整体护理的了解。教师往往习惯于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存在重医疗,轻护理;重药物的理论,轻护理技能培养的现象。导致学生认为本学科与护理专业联系少,护士只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教师教学用心良苦,学生学得辛苦而能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旧观念,多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临床护理全职教学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树立临床护理观念,把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渗透到药物学的教学之中,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改革教材内容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适应时代要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而目前的教材存在知识医疗化现象,护理用药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相关知识也只是“蜻蜓点水”。部分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药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针、发药只是用药护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还需要大量的用药注意事项、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掌握应对措施以及给患者和陪护进行药物知识的教育,肩负起用药咨询的职责。所以,教材应强化护理专业特色,满足临床护理要求,把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教材中,可削减药物作用机制等内容,系统性增加相关的用药评估、用药计划、用药知识等内容。教师要经常到医院、药店进行调查,积极与临床教师、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对于一些基本药理学经典理论与临床治疗实践严重脱节的内容大胆取舍,使教材内容力求简单易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和进一步完善教材还需继续深入探讨。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

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和科学知识构成的特殊系统,要完成教学活动,就要遵循教和学活动互相作用的规律。遵循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之灵活多样,富于新颖性和吸引力,是作为教师在准备每一节课所要认真思索和对待的。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充分考虑如何按照整体护理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来进行用药护理。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将理论教学以护理程序为主线,按照护理程序的模式,以护理评估、诊断、计划、措施、实施、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讲述药物的基本知识。在每章节的内容后,可把刚学的内容按护理程序从给药前评估、给药、到治疗效果的措施、不断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教学。

(二)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的讲授方法,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使学生丧失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为了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研讨、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处方分析等教学方法,介绍药物在使用时,可增加药物与疾病的研究现状。如喹诺酮类抗菌药,从发现到现在仅有三十几年时间,由于人们对它的滥用,耐药菌株迅速上升,该类药物在临床上抗感染的使用价值日趋下降,令人十分担忧。因此,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其中穿插药物与疾病的研究现状内容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用适当的病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药物解救前,利用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一个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例,提问,“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出现了哪些症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提示,有机磷农药是一类持久性胆碱酯酶抑制药,启发学生从作用机制上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回答出来。教师总结病例中有机磷中毒的各种症状,再反问学生如何进行临床护理。通过病例的层层引入和问答的方式,使学生对有机磷农药的中毒及解救和护理弄清楚了。这种应用适当病例穿插教学中的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教学中,还应重视处方的分析。除了对处方基本知识概括性介绍外,还将处方内容贯穿到每个具体的药物中讲授,增强学生对处方和医嘱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4.合唱特色建设方案 篇四

临河六小 2015年5月

临河六小合唱特色建设方案(试行)

根据上学期临河区督导室对我校艺术教育特色项目验收的反馈意见及我校艺术特色总体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创建“全面+特色”学校,培养“合格+1234”的学生,即各科学业成绩至少达到合格,一项体育技能,二项艺术特长,三个良好行为习惯(读书、写字、讲卫生),四种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在去年基础上,我们做了改进和调整:坚持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开展全体师生合唱教学,形成“人人会唱歌,人人爱唱歌”的良好局面。实现“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强校”的发展之路,推动我校艺术教育健康、创新、持续发展。

一、开展合唱教学的意义

声乐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作为声乐作品——歌曲,是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带有语言的特殊音乐。因此,它易学、易记,好的作品朗朗上口,一唱就会。因它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有益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广泛接触音乐,可以使孩子们了解生活,熟悉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并有助于个性的形成,气质的培养。还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音乐的审美能力,扩大孩子们的视野,了解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扩展知识面;同时能使孩子们思维敏捷,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增强其创造力;也可促进呼吸不断循环,从而使肺部得到锻炼减少冬季感冒;合唱教学及演唱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前几年音乐课及合唱兴趣小组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发声方面的知识,并且声音上由于年龄差距不大,融合性较好,所以声音方面比较好训练,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音乐基础知识和唱歌的技能,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但是由于是小学生,音乐修养还比较差,声音的艺术性训练起来比较有难度,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交流,制定与学生的审美能力相符的歌曲。

三、内容及要求

1.内容包括1-6年级音乐教材规定的内容,各班、各年级在校本课程《儿童合唱歌曲大全》、《向儿童推荐的校园歌曲集》中选择合适的歌曲。确定代表本班特色的班歌(可延续唱六年,也可随年龄的增长选择多首。)年级歌曲、全校同唱曲;学生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等。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并自然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

2.通过排练好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通过练唱少儿合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四、活动安排 1.教师合唱安排

每学期利用两个月的晨读前、放学后时间,随机安排教师合唱团集中训练,由校教师乐队伴奏及指导,其余时间由教师自由学唱歌曲,每学期唱会2首歌。

2.学生合唱安排

每学期初由校领导、音乐老师、班主任、学生代表共同确定班级合唱歌曲1首、年级歌曲2首、校级歌曲2首。由音乐老师利用课内时间教会,班主任组织学生利用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5分钟时间进行练习。校级歌曲要求学生上课间操时集中演唱,班歌、年级歌曲、校级歌曲可在放学路队组织要求学生合唱。

3.展示安排

定于每年五月中下旬开展合唱节活动,进行班级比赛、年级比赛、全校师生同一首歌展示等活动;学生合唱团、教师合唱团要参加每年表彰、庆祝等大型展示活动;利用集会、升旗、放学路队等形式展示各班唱歌特色,并计入班主任考核。

五、活动措施:

1.教导处、大队部、班主任、音乐老师相互配合,保证每次训练时间。

2.音乐老师在课内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教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学生声音的位置,让学生区分出大本嗓和艺术嗓的区别。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合唱技巧,使学生的呼吸方法保持统一,达到口型的统一,进而达到声音的统一。

3.班主任与音乐老师配合利用班内媒体定期给学生欣赏中外合唱的名曲,以及名师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眼界。

4.由校领导、音乐老师、班主任、学生代表共同收集中外儿童合唱歌曲,汇编校本课程。

作为艺术特色项目,我校合唱团一直是兴趣小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参加人数逐年上升,在此基础上由兴趣小组推广到全校同学都能参与的合唱教学,采取“集中教学、分散展示”的形式。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年级音乐老师为导演,以音乐课为阵地,每期一个主题,如“感恩励志”、“经典儿歌”、“校园歌曲”、“改革开放”,每年举行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全校性合唱节,结合平时上操、升旗、放学路队等展示活动,形成“人人会唱歌,人人爱唱歌”的良好局面。通过听赏、参与童声合唱表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临河六小

5.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篇五

——X X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创建背景‟

桂林街道有一个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山羊畲族村。我校是一所汉畲联办的小学,具备民族教育的独特资源。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民族教育,对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我国漫长的文明史中,畲族创造和传承着内容极为丰富、具有鲜明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畲族传统优秀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方式,对宣传畲乡、提高畲乡的知名度,促进畲乡的开放和交流,推进畲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少数民族都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

随着我国集镇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快,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他们的子女也大多带入城市就学。我校已成为漳平市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主要校点之一。目前,我校学生中外来务工子女已占一半以上。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监管就不够到位,因此,培养这些学生的“五自”素质(即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学生学习我国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从而形成“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的“五自”素质。依据我校独特的教育资源,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以下特色办学方案。

„创建方案‟

一、创建目标:

以开展畲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知识教育为载体,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平等、互助的民族团结意识,学习我国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培养学生“五自”素质:即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

二、创建过程

(一)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1.6-2011.10)

1、筹备创建小组,制订创建方案。

2、建立创建的组织领导机构,组织研究队伍。

(二)第二阶段—初始阶段(2011.10-2012.6)

1、调查我校生源情况,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详细信息(年龄、家庭情况、户籍状况、现在住址、联系方式等)。

2、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品德、学习较好与较差的结对)(班主任必须做好思想动员,并下达任务)。

3、组织参观学校“民族教育馆室”,对我国各民族有初步的认识。

4、布置全体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三)第三阶段—深化阶段(2012.7-2013.6)

1、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开展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并以故事会、讲故事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我国各民族的认识。

2、开展“走近畲族”实践活动,深刻领会我国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

3、开展“我向少数民族兄弟学习什么”的讨论、演讲比赛。

4、开展“独立生活我能行”活动,并举行相关的比赛。

(四)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2013.7-2014.6)

1、创建成果鉴定,汇集创建原始资料,撰写创建报告,展示创建成果。

2、组织撰写经验总结和相关论文,交流创建经验。

3、推广创建经验并向上级申报表彰。

三、创建策略与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全体教师必须明确培养学生“五自”素质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让全体学生明确“五自”素质是自己将来处世生存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全体师生必须明确学校特色创建的目标与方向。

(二)健全组织,加强培训

1、建立健全特色学校创建组织。

2、加强教师培训,在创建的方式方法、策略手段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五自”素质

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统一,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弘扬民族精神。

①组织参观学校“民族教育馆室”;

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收集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故事;以学校为单位举行讲少数民族故事比赛;

③组织学生深入山羊村,与畲族孩子一起体验畲族的生活,实地采访畲族的历史、分布、教育、人民的生活水平、语言、风土人情等;

④举行读书活动和“我向少数民族兄弟学习什么”的讨论、演讲比赛;

⑤举行“独立生活我能行”生活技能比赛。

2、充分利用早会课、国旗下的讲话、讲座、板报等宣传形式及时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总结和推广。

各年段“五自”要求一、二年级:

自学:(1)能达到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规定的认识汉字数量;(2)能正确看拼音写汉字;(3)能阅读简单的儿童读物,并理解意思。(4)能比较流畅地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5)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6)能和周围的人们进行简单的交流。

自理:(1)每天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梳头、洗脚,自己叠被,整理床铺。(2)自己收拾书桌、书包、文具、玩具。(3)积极参加班级的卫生值日,不找人代替。

自护:(1)知道并自觉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2)认识危险标志,远离危险地区;(3)知道火警(119)、匪警(110)和医疗急救(120)电话,并会拨叫这些电话;(4)记住家庭地址、电话、父母姓名。(5)知道在活动中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

自强:(1)能积极参加中队和小队的游戏活动;(2)能和同学一

起做三个游戏;(3)在游戏中能和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配合。(4)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5)能自己设计。制作两件小工艺品、小文具、小玩具或日常生活用品;(3)能开发、利用家里小用品的多种功能。

自律:(1)知道基本的礼节(握手、鞠躬、招手、敬队礼);(2)会正确使用基本的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3)学会并能使用待客礼仪迎送、招待客人;(4)遵守学校纪律和社会公德,并且知道这样做是对老师、对同学、对他人的尊重。

(5)能做到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并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劝告;(6)关心帮助同学,能和同学友好相处,每个学期至少能为同学做三件好事;(7)知道尊敬长辈的基本礼节;知道家长的生日、爱好;(8)放学回家能自觉学习,不让家长操心;(9)日常生活中能尊敬师长,主动帮助他们做事,不任性,不撒娇。

三、四年级:

自学:(1)能较快地阅读完一篇短文、一本简易读物;(2)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有益的书报杂志;(3)能在家长指导下认识常用药品、用具的使用说明;(4)能够经常动笔写读后感、日记、小文章;

(5)写作中能做到意思明确,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6)能为班级墙报、学校广播站写小文章。

自理:(1)会整理房间,美化自己的小天地;(2)能做简单家务活;(3)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自护:(1)掌握预防感冒、冻伤、流鼻血、腹泻、中暑和传染病等的简单方法;(2)知道如何保护视力和牙齿,会做眼保健操,会正确刷牙;(3)会分辨腐败变质的食物、饮料,懂得饮食卫生常识。

自强:(1)能在学校的体育测验中达标;(2)能参加两种以上的体育比赛(长跑、跳高、跳远、足球、排球、篮球等);(3)能知道奥林匹克精神并有主动参与意识;(4)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怕苦、不怕累,意志坚强。

自律:(1)能做到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涂墙壁,不大声喧哗;(2)能爱护花草树木和文物古迹,不攀折,不刻划;(3)知道空气、河流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4)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5)积极参加“手拉手互助活动”,并有一位“手拉手”小伙伴。

五、六年级:

自学:(1)自己有一到两项艺术爱好(书法、绘画、唱歌、跳舞、演奏等),并能向同学、老师展示其成果;(2)能单独或与队员合作表演一至二个文艺节目;(3)能主动地对其他艺术形式进行了解。(4)能了解电脑的基础知识;利用电脑进行初步的文字处理;(5)能讲清楚电脑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自理:(1)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会科学支配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劳动;(3)能独立面对会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自护:(1)知道煤气中毒、触电、雷击、烫伤等的预防和救护方法;(2)知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的应对方法。

自强:(1)能比较清楚地了解祖国的历史、疆域、民族、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能讲出三个以上民族英雄的爱国故事,背诵五首以上爱国诗词;(3)知道本国内发生的大事或重大建设成就。

自律:(1)掌握在社交场合有关谈吐、举止、仪表等方面的礼节;

(2)敢于在社交场合表现自己,热情大方,文明礼貌;(3)初步具有开放的意识、宽广的心胸、主动的精神和自信的品质;(4)能够坚持每个月同“手拉手”小伙伴通一封信,每封信都有新话题;(5)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有社会责任感。

四、创建成果形式

成果展示方式包括实验方案、民族教育展馆、各种活动方案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各种获奖证书、影像资料等)、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教师论文等。

五、创建组织领导

组长:

黄再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

组员:

陈文华(副校长)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协调、统筹和指导。

卢衍锦(副校长)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方案的具体设计。黄绍安(副书记)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宣传动员和宣传报道。李敏捷(总辅导员)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具体活动的策划、安排。

麻旺杰(教务主任)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实施的有效落实。

吴水庆(总务主任)负责学校特色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

6.高中特色班级建设方案 篇六

一、理解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方案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二、目标1、总目标:“自立”。

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2、具体目标:结合高二美术班学生的特点,我将学生培养的具体目标界定为:金的人格,铁的纪律,水般沉寂,火般热情金的人格:孔子有云:先成人再成才,作为三中学生,要成长为:自信、文明、阳光、负责的学生,关键在于良好人格的培养,这是前提,是成才的基础,也是学生的最高目标。铁的纪律:常规是保障,要想成为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特别是美术班,要摆脱懒散、不求上进的不良习惯。水般沉寂:美术班的学生,相对来说需要学习和绘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中需要耐得住性子,沉下心去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夯实每一步基础,切不可心浮气躁。火般热情:高中的学习紧张而忙碌,适当的活动需要全勤投入,这是学生调节的过程,也是班级凝聚力提高的过程,积极的投入各项活动,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的热情。

三、措施(一)、物质文化:教室环境布置1、设计班徽,利用美术班学生的特长,由学生制作代表班级的班徽,以此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加强班级向心力。

2、设计笑脸墙,由每位学生提供大头照,在班级进门处设置笑脸墙,展现学生朝气阳光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教室中张贴励志标语,结合美术班特点,由学生选出适合班级特点的标语进行张贴。4、专门利用教室墙壁设计特色栏目,如我们的成长足迹,记录每次活动照片的点点滴滴;每周优秀作业、课本、笔记本展示;学生优秀绘画作品展示等等,培养学生竞争意识。5、班级每周风云人物墙,由全体学生选出,上榜和提名的对象包括学生、老师、家长,树立正面典型形象,激励学生6、设计个人席卡,既有利于老师、同学尽快互相认识,也方便学生张贴进行自我激励标语,起到自我监督和督促作用。

(二)、制度文化:班级规章制度订立1、制定班级口号,要求积极向上、与班级目标相吻合(由学生讨论后确定)2、制定班级公约,依据班级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打造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实行自荐和同学民主推荐相结合的班级干部应聘制。

4、值日班长轮流制,由班干部担任轮值班长,每周推荐一名值日班长组织每周五班级总结的班级亮点新闻播报,用学生的眼光去打量班级,用学生的语言去管理学生。5、班级工作双向招标制,将班级一年中有可能出现的各项活动进行分解公示,进行双向招标,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奖励分值,期望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抢事做,人人会做事的目标。6、班级个人综合考核制度,将学校的各项优秀考评与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挂钩,由全班制定考核法则,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热情,既培养学生能力,又激发学生热情。

(三)、精神文化:班级精神的打造1、制定班训,由学生讨论,与班级目标一致2、围绕班级目标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活动:

①九月主题:“我的班级我做主”,具体制定相关班训、班徽、班级公约,完善班级机构,完成班级主题的架构,班主任对班级目标进行详细的解读。

②十月主题:“我选择、我无悔”,面对美术道路,强调学生的责任意识,选择美术就选择的艰辛的付出,既然选择了,哪怕爬着也要向前进,减轻学生的畏难意识。

③十一月主题:“平凡中的伟大”,进入新班级两个月后,让学生评选班级月度风云人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④十二月主题:“绚烂的花季雨季”,结合学校的文化艺术节,开展班级的文化艺术展示,申请学校的美术展览,既可调节学生学习压力,又可提高艺术氛围。

⑤一月主题:“亮剑期末”,抖擞精神,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期末考试。

下学期的待定3、加强学生读书活动,通过读书陶冶情操,请语文老师和学生共同推荐优秀书目,每周邀请学生进行点评展示。4、进行班级演讲活动,每天中午利用午饭后一段时间进行5分钟的简短演讲,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进行班级风云人物的评选,调动学生,教师,家长的积极性,让家校形成合力,树立典型,进行班级表彰。6、设立“诚毅讲堂”活动,摆脱每次都由班主任进行说教的传统,邀请校长,教师,家长,毕业学生等代表进行谈话式的访谈活动,让学生去感受成长,懂得成长。7、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通过活动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四、预期目标通过努力尽快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努力打造最温馨的集体、最积极向上的集体。使学生乐于学,愿意学、在学校可以找到快乐的感觉。在学习上,适应高二繁琐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绘画方面,能做到每天都有提高,学习绘画两不误;在工作能力上,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与人交往上,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在道德情感上,学会感恩、感激、感谢,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真正成为:自信、阳光、文明、负责的三中学生。

高中特色班级建设方案2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班级是校园里的有机个体,班级的班风、学风,直接影响着校园整体文化建设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方案活动方案。根据《xx中小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践意义

1、抓特色,出亮点。突现班主任治学风格,凝聚班集体团队意识。

2、通过优化班级特色环境,提升班级物质文化,实现在环境中教育人、培养人、熏陶人。

3、通过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提升班级精神文化,在活动中提升凝聚力,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

4、通过对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全面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最终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服务。

二、建设内容

班主任根据本班特点,确定选题内容。但原则上应该选择

操作性强、展示效果佳、并能静态呈现和学生动态参与的选题。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1、班级要有洁、齐、美、趣的学习环境。

2、教室布置雅致有特色,有与主题相符的文化园地和体现班级精神的字画等。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班级有规章制度、公约,班级实现自主管理。

2、有具体、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

3、有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标志(如班训、班歌等)。

4、班级开展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与主题相符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5、班会主题鲜明,且富有成效。

(三)、班级档案建设:

1、班级有文本档案,如班级日记、学生作品、活动图片、评比记录等

2、班级师生电子邮箱等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方案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高中特色班级建设方案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提档升级”的原则,旨在加强班集体建设,形成促进班级管理优化的长效机制,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预期目标

通过优秀班集体创建,促进优良班风、学风形成,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班级管理工作机制。

三、班级创建实施过程

(一)物质文化建设

1、教室布置

(1)前后门两块展板。前门后的展板贴上漂亮的彩纸,在彩纸上贴一层胶带,专门用于贴通知和成绩单。后门展板稍加装饰,用于表彰班级优秀学生,遵循每个学生都表彰的原则,每两个星期换一次。用以不断激励、促进学生全面进行“比、赶、超”。

(2)前后黑板。前黑板做到值日生每节课打扫干净整洁,不留粉尘。后黑板坚持按学校的要求出好高质量的黑板报。

(3)讲台保持有序、清洁、美观,玻璃板下铺垫上漂亮而又给人以温馨感的彩纸图画,给上课教师以良好的愉悦感觉。

(4)工具台下抽屉里摆放劳动工具,上面安置班级及同学们个人展示图书,做为班级读书角由专人经管,形成班级良好读书风气。

(5)每位同学定期在固定的小纸片上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贴在课桌上,时时提醒自己。每周每位同学写一份简要的周自我总结,粘贴在后黑板下的墙上展示,自评与他人监督相结合,总结得失,不断发扬成绩、改进问题。

(6)教室横梁张贴用彩纸剪出的醒目的班级口号(待定)。时时对学生发挥激励和启迪作用。

2、宿舍布置

(1)由宿舍长与同宿舍同学协商具体布置方案。

(2)在体现张扬个性的同时,要具有整体观感,要让宿舍成为同学们生活休息的温馨港湾。

(3)坚持实用、实惠、美观大方的原则,布置要体现中学生的身份与地位,不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4)所需物品开列清单,交至生活委员处统一购置。

(二)观念文化建设

1、坚持“好学生是欣赏出来的”赏识观念。在每周班会课上抽出10分钟互相评说他人的优点,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也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更有助于营造和谐良好的同学之间的关系。

2、坚持“感恩父母师长,回报社会”的感恩观念。借助汶川大地震的冲击与震憾,让学生常关注父母,常与父母师长加强沟通,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社会倾注自己的爱心,争做合格好公民。

3、坚持“知识就是生产力”的学习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今天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可以适时借助相应的时事背景的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努力把自己锻造成高素质的人才。

(三)人际文化建设

1、通过班会课大力宣扬助推同学之间的正常友谊与交往。密切关注同学之间的交际,以典型事例加强教育、引导避免学生过早陷入早恋的误区。

2、通过社团课形式提倡大家生活上相互帮助,学习上结对“传、帮、带”。共同进步,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选好、用好、培养好班、团委核心,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使班级形成具有良好的向心力和凝集力的战斗集体

4、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要求同学们每周把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写下来,通过班主任促进与科任老师的交流,造就良好和谐的师友关系。

(四)活动文化建设

1、根据学校每周每月的活动主题以及班级具体情况组织主题班会,班主任主持,同学们全员参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努力发掘班级同学的各项特长,利用班会、演讲、讲座、小品、相声、发布会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展示自我。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达到集学习、娱乐和能力提升于一体。

四、班级创建绩效评估

1、分阶段对创建活动实施进程进行自我评估与修正。

2、分项目对创建活动逐一进行追踪与督导。

7.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篇七

为了培养让病人满意的护理专业特色人才, 我们注重人文素养教育在课内和课外都增加了人文教育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内教育

(一) 增加人文学课程课时量

我们对现有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整合, 增加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美学等人文课程, 并加大这些课程的授课课时, 并增加实践这些人文素养能力的实践课时, 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可喜的效果。

(二) 专业课人文素养的灌输

1. 要改变学生, 先要改变教师。

我们通过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出去参加学习和培训, 提高护理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教书育人, 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 提高教师对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重视度。

2. 对教学方法加以改革。

我们在每年的5周技能培训中加入临床护理各科的情境教学案例, 采用角色扮演法, 在教学中不搞单纯的示教, 而是临床模拟情境再现, 将机械的操作转化为工作任务。让一组学生扮演病人, 另一组学生扮演护士。要求学生以正式护士或病人身份进行操作训练, 注意或体验病人的心理变化, 在这样的模拟教学中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 效果非常好,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3. 专门成立了护理人文教研室。

使护理专业的人文素养教育成为有专门组织, 专任教师参与的教学活动, 以保证人文素养教育的顺利、合理进行。并不断深入研究适合我院护理教育特点的人文学教育课程。

4.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灌输人文关怀。

如, 在健康评估课教学中, 要求学生注意细节, 对病人进行体检时一定要先把自己的手和听诊器捂热, 不能把冰凉的手和听诊器直接放到病人身体上;平时称呼病人时改变直呼其名的习惯, 加上“大爷”“阿姨”等称谓。做到行为、语言上都体现尊重病人、爱护病人的护理职业人文素养。

5. 发挥考核的督导作用, 促进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我们对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 将人文素养能力作为技能考核的一项内容, 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的调整, 力争做到职业教育向职业需要靠近。

二、课外内容

专门制定了有利于职业人文素养教育的课外活动的整体计划。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的课外活动根据需要进行了统一安排, 每学期都要做诚信、感恩、爱心等方面的专题活动, 并且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一些综合教育形式,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 入学教育

我们的入学教育重点是突出护理人文关怀的职业特色, 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护理职业的特点, 接受服务意识和观念。

(二) 日常教育

1. 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见到师长主动打招呼, 通过一声简单的“您好”“老师好”的招呼, 从细节做起, 从形式做起, 沟通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 得到职业人文素养的提高。

2. 成立了天使合唱团等多个活动团体。

组织各种晚会、书法绘画大赛、合唱大赛、护理技能礼仪比赛等十几个活动。这些活动和社团我们都赋予了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比如唱歌不仅只是活跃生活气氛, 而且我们则希望通过唱歌培养学生为病人服务的说唱和与人沟通等职业能力。

3. 每年“5.12护士节”, 护理学院都要组织大型晚会, 会上要表演护理专业的临床操作, 组织授帽活动等。平时实训课和其他集体活动时要求统一穿护士服, 整洁、大方。在生活中培养职业观念和自豪感。

4. 组织学生献爱心活动, 倡导一种大爱, 如献血活动, 已经连续6年因献血人数多、学生积极了主动受到张家口市中心血站的好评, 也为解决我市用血荒作出贡献。仅2010年献血人数就达500人左右。也说明了我们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和奉献精神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效。

(三) 假期教育和实习前教育

制订假期教育活动计划, 安排、鼓励学生到医院和社区体验生活, 到医院和社区去不是为了练习技能, 重点是让学生体验职业环境, 特别是体验人文关怀的内容和锻炼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等。学生实习前组织专门的实习教育, 强化人文素养, 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以优质的服务为病人服务。

通过以上措施将护生人文素养能力不断提升, 使学生整体职业素质能力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饶永梅, 郭舒婕.护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护理研究, 2007 (6) :551-552.

8.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篇八

关键词:化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

截至2013年8月,我国共有化学类专业748个,其中化学专业299个,应用化学专业434个,化学生物学专业14个,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1个。拥有化学类专业的高校类型各异,地域分布广,办学条件差异大。为了规范化学类专业教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1]。该规范涉及化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办学条件等内容,是指导今后我国化学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但如何在《专业规范》的指导下建立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人才,仍是每个化学类专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专业培养方案是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指导下建立的一系列教学设计和要求的总和,是专业教学所需遵循的规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是学校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和教育部开展审核评估的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能否适应社会对专业和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至关重要[2]。专业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办学基础、办学特色与优势、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与学位、毕业学分、主干课程、主要专业实验和实习安排、课程体系、课程组织等内容。其中,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属于战略层面,其他属于战术层面。在以往的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战略性规划而只重战术层面的建设,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和优势不突出,致使专业同质化、培养与学生就业和发展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正确把握专业培养的战略定位

学校和专业定位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前提。我国高校和化学类专业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本科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和人才培养类型

办学层次高校类型人才培养类型

“985工程”高校

“211工程”高校和地方重点大学

地方普通高校综合类

理工类

师范类

医药类

农林类

民族类基础型

应用型基础型

应用型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三层次人才培养是学校确定办学定位的依据[3],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由本科院校承担。其中,“985工程”高校应主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11工程”高校和地方重点大学主要培养高水平、特色性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各专业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专业办学历史、学科基础(软硬件条件)、学科影响力(学科排名)和学生就业面向(深造或者就业)等确定培养目标[2]。例如,作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一流综合性大学,山东大学化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2012年学科排名第15,ESI学科影响力排(截至2014年1月)世界第128,全国第14,拥有“国家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因此,定位于培养高水平研究型人才是恰当的。而一个新建本科院校追求培养拔尖学生,力推学生考研深造就是不恰当的。因此,“985工程”高校片面强调就业率,普通本科院校片面强调考研率都是定位不准确的表现。而普通本科院校就业形势严峻,也与专业定位不正确、招生规模设置不科学有关。

二、打造专业特色和优势

所谓专业特色和优势是指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社会声誉等方面形成的与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相区分的特征,是专业生存能力、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2]。专业办学特色主要包括行业特色、学科特色、地域特色,而优势则主要来源于学科的历史积淀。

农业大学的化学侧重植保、土壤改良、食品加工,矿业大学的化学侧重矿物处理、冶炼、废渣废液处理,轻工类大学的化学侧重材料、发酵和分析,海洋大学的化学侧重环境检测、海洋化学和制药等。这种行业特色注定这些高校的化学类专业是不可替代的[4]。作为化工大省,山东省在采油、炼油、石化、化肥、橡胶、制药、农药、海洋化学等方面有重大人才需求,为山东省高校化学类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提供了条件[5]。一所高校只要与行业或者地方经济对接[4],就可以生存无忧、发展有道。除个别高校外,绝大多数高校会因学科发展不均衡而产生学科特色,如厦门大学的电化学、兰州大学的有机化学、武汉大学的分析化学、山东大学的胶体化学和结晶化学等。将教学与学科和科研特色相结合,是科研服务和带动教学的重要途径。例如,山东大学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胶体化学”、“结晶化学”等特色课程,突出了学科特色;而福州大学则增加“工业催化”、“功能新材料”、“超分子化学”和“生物电化学”等选修课[6]。

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使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和专长,就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在专业的开办之初就必须考虑自身特色、着力打造优势,增强学生的特色性,借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三、明确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是对学生所应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系统要求。《专业规范》明确了化学类学生所应具有的化学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外语、信息技术和人文社科知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以及科学文化素养、体魄和心理素质等提出了要求;明确了自主学习、信息处理、综合运用和交流协调合作等方面的能力[1]。这些要求都是一般性的,各专业需要结合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未来发展进一步明确或者增加要求的内容,从而制订各具特色的培养规格。例如,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专业,应该强化数理基础,加强批判精神、逻辑思维、国际化交流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要求[6];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应重点培育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使学生就业后能够上手快、后劲足[4]。培养目标不同,其培养规格必然不同,具体化、特色化、个性化是培养规格的必然特征,无法照搬。而与化学专业相比,应用化学专业数量更大,来源更加多样,学科基础和办学特色的差异也更大,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也必然更加鲜明和多样。

四、创新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了实现特定培养目标和培育规格而制订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制度、评价方式等的总和,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特征。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目标能够实现的根本保证。

目前化学类专业的主要培养模式包括:专业培养模式(包含四大化学体系和理论先导体系)、大理科(通识)模式[7]、交叉学科模式、协同育人模式、订单式模式等。不同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见表2。

表2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对应关系

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专业培养大理科通识教育交叉学科协同育人订单式

四大化学理论先导校校、校所校企、校地

基础拔尖人才

专业应用人才

基于专业的培养模式目前为多数高校采用,其特点是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该模式近期出现几个变化:一是实验从原本依附理论课到独立设课[8];二是出现理论先导模式,即将作为化学学科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提前,按照“授人以渔”的理念,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理论先导模式为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采用,使用得当时效果十分显著。基于大理科的模式由南京大学于1984年开始探索,通过打通数理化使学生形成十分宽广的理科基础[9],目前山东大学泰山学堂[10]、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11]、吉林大学唐敖庆班等[8],都采取了该模式[7],对培养拔尖学生很有帮助。基于交叉学科的模式主要是优势专业合作,如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合办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福州大学理工结合特色专业建设均属于化学与化工交叉[6]。基于协同育人的模式是一种开放模式,主要包括校校、校所、校企、校地合作等模式,如山东大学自2003年开始推进“三跨四经历”,通过“跨校区、跨校园、跨国境”推进“本校跨学科学习经历、第二校园学习经历、海外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目前,山东大学化学专业与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为期1学期的学生交流学习。近几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化学专业还与海外一流大学开展学生交流互换,建立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机制。在校所合作方面,山东大学化学专业与国家晶体材料重点实验联合举办“蒋民华班”,培养晶体化学特色人才。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由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担任部分课程或者安排学生到企业完成部分内容的学习,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校地合作是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培养特殊要求的学生,例如滨州市政府与滨州学院合作培养石油和石化人才等。

南京大学积极推进“三三制”培养模式改革,在“多元培养阶段”,学生按照“专业学术类人才、交叉复合类人才、就业创业类人才”选择不同发展路径。化学专业大力推进“教学既传授科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的育人理念,是多模式育人的重要探索[7]。

五、构建特色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分别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战略思考和规划。为了落实这些战略规划,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采用矩阵分析的方法,将培养规格中对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逐一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并使之成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参见表3。

表3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对培养方案设计要求的差异

设计要素

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授课方法实习创新实验毕业论文

宽专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见习实习论文设计

基础拔尖人才

专业应用人才

对于培养基础拔尖人才的专业,应努力拓宽学科基础,增加学科交叉知识,实施“宽口径、厚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批判精神、科学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这些只有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课内和课外教学的结合,建立团队协作机制,将创新方法教育纳入培养方案,设置更多的创新环节(如课程论文、创新实验、毕业论文)等才能来实现。例如,吉林大学开设“前沿讲座”,开展课堂讨论、撰写文献综述和小论文,将毕业论文从半年延长到一年,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等[8]。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应该加强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教育[5],增加课程设计[2,4],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和课时,建立数量充足、覆盖面广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提高毕业设计比例,同时增加学生过程分析和综合设计的能力。

无论培养目标是什么,推进课程资源建设,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材建设,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其社会实践经历,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李发堂,李雪艳,孙智敏等. 构建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成效[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8:22-23.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010.

[4] 毕孝国,牛微.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研究与改革[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4):555-558.

[5] 房晓敏,徐元清,丁涛等.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建设中的探索[J]. 广州化工,2012(19):138-140.

[6] 陈树坤,陈建中,李荣华等. 化学(大类)一级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2-13.

[7] 徐敏,苏育志,董文等. 地方性院校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和实践[J]. 广州化工,2008(4):72-73.

[8] 田少萍,邹明珠,吴通好等. 化学一级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J]. 化工高等教育,2003(2):17-19.

[9] 侯文华,丁维平,王志林. 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实施全面化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南京大学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J]. 大学化学,2010,25(3):7-9.

[10] 张树永,吴臻,胡金焱等. 创建“三制四性七化”模式 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2013(22):37-39.

[11] 肖丽萍,吕萍,王彦广. 化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2009(2):24-26.

上一篇:浅议邮政企业文化建设下一篇:小学运动会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