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数字城管解决方案

2024-09-28

黑龙江省数字城管解决方案(共7篇)

1.黑龙江省数字城管解决方案 篇一

涉县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县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进程,整合城市信息及公共管理资源,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实构建大城管格局,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市、县三年上水平工作要求,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构筑我县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与12319相结合的方式,到2011年底在主城区建成县级一级平台,到2012年底在大城区建成二级平台,实现城区全覆盖城市数字化管理。

三、实施范围和管理对象

(一)实施范围。数字化城管系统总体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第一期是以主城区为主,二期逐步扩展到井店镇、更乐镇、河南店镇范围。

(二)管理对象。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对象,以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 1

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和扩展部件类)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和扩展事件类)为主,同时结合我县实际适当增加新的部件和事件。

四、建设内容

(一)基础数据普查。包括基础地理数据、网络数据以及部件普查数据。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不低于1:500;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地面分辨率应不小于0.2米。部件数据、网格数据的普查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标准执行。

(二)办公场地建设。办公场地设在县城管局一楼大厅,分为数字城管监督员办公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两个区域。

(三)系统建设。

1、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屏幕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2、视频探头监控。在主城区排查视频监控盲区,需要补充安装探头的部位,要及时进行安装,实现县监督指挥中心对大城区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3、数字化城管专网建设。铺设县监督指挥中心与主城区相关部门、乡镇之间的数字化城管专网,并为二期“四镇两厂”专网建设预留接口。

4、网络平台。县(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分系统的整个网络环境主要由电子政务专网和中国移动的无线网络构成。

(四)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组建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和监督员队伍。

五、信息资源整合1、整合政务网络资源。整合共享电子政务(县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资源。对涉及数字化城管工作的有关县直单位和四镇两厂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2、整合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现有公安、交警部门电子视频监控图像信息资源。将由公安部门管理的用于公共场所监控的视频监控信号接入到数字城管中心机房。公安局提供上述视频监控资源相关情况,并为数字城管接入提供技术支持和工作便利,开放相应端口,提供相关的联网条件及数据,允许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场施工,授予数字城管视频监控信号浏览、控制权限,保证顺利连接,实现联网需求。

3、整合相关单位终端设备资源。根据数字化城管工作需要,为有关单位配备终端设备,各单位至少要配备1台可上网办公的电脑,并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对县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派遣有关城市管理问题案件的接受、处置和反

馈。

4、其他需要整合的资源。除上述项目外,由政府和有关单位投资建设的其它信息化资源,需要整合共享时,各单位要密切配合,提供便利条件。

5、整合城市管理热线资源。按照建设部规范要求,数字化城管需要使用建设部统一规定使用的“12319”便民服务热线。本着整合、升级、扩容的要求,将原“12319”城建服务热线调整至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使用,统一对外,全面受理居民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咨询投诉、举报建议等,居民有问题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得到解决。

6、整合相关单位便民热线,实施一键通。为便于群众了解行业法规政策、监督服务承诺、反应社会呼声,提出合理化建议,对直接担负城市容貌整治工作任务的相关责任单位便民热线进行整合,在确保原便民热线电话号码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与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特服电话“12319”内部互通。群众咨询问题拨通“12319”热线后,数字城管平台接线员将群众来电,通过“一键”通直接转移到相关单位。该项工作由城管局牵头,各相关单位配合。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1日至6月30日)

(1)制定实施方案,聘请相关资质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完成项目建设立项、评审、审批工作。

(3)完成项目招投标,确定承建单位,落实启动资金和办公用房。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7月1日至11月30日)

(1)开展万米单元网格划分,完成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普查和数据建库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2)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机构设置和人员培训,根据机构职能确定人员编制,明确内设机构和操作标准、工作规范、规章制度等。

(3)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软硬件网络环境,部署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扩建呼叫、指挥中心,升级应用系统。同时,做好基础数据、网络和视频监控等共享资源的接入工作。

(4)明确部件和事件相关的归属部门及承担具体维护工作的单位所属职责。制定部件、事件名录及处理标准,为系统运行提供保障。

(5)建设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6)系统试运行。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2011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1)完善管理流程和运作机制。

(2)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必要的扩充修改。

(3)组织系统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切实加强对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涉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郝巍吏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杨连海担任,城管、财政、住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城管局,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牵头组织。财政、住建、环保、涉城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也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资金保障。建设资金以县政府投资为主,相关部门投资为辅,适当采取市场运作方式融资,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制度保障。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制订和完善平台操作员、信息采集员工作规范和监督考核制度、城市管理工作流程规范、城市管理工作责任制、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评价考核制度以及人员培训、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等相关配套制度,建立问题举报、问题处理、信息反馈、人员管理等一系列规范和制度,促进城市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黑龙江省数字城管解决方案 篇二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社会中数字城市的高级形态, 而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城管。智慧城管的主要特色是具有全面准确的感知能力、以泛在网络为依托、实现了智能融和, 是一种全员参与对城市价值进行塑造的开放模式, 具有创新、开放、协同的优点, 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 因此目前城市管理逐渐由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进行演变。

1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是构成数字地球的重要部分, 是城市的数字化形态。数字城市通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3S和多媒体技术对城市地理信息同其他信息进行整合, 然后将其存储在网络上, 这就构成了一个城市的虚拟空间。在数字城市的构建过程中, 需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持, 因此数字城市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存储和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 数字城市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目前数字城市的智能化逐渐提高。当今社会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获得智能感知、智能识别、智能定位以及相应的跟踪和监管, 通过云计算技术和先进的分析技术, 能够对大量信息实时处理并决策。随着“以人为本”科技理念逐渐得到推广, 城市形态的演变有了新的变化, 智慧城市逐渐在全球得到推广。不同的国家借助新的信息技术, 关注人们的需求, 通过分析信息给人们提供不同的服务。

2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

智慧城市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智慧的城市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构建智慧城市。智慧城管以新的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依托, 是一种创新形式的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城管向智慧城市的转变, 不仅是先进技术的替换, 还有管理理念、管理对象以及参与对象和管理模式的转变。

目前智慧城管和数字城管主要的差异有以下几点:

第一, 数字城管的工作是将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同城市管理信息进行数字化, 通过虚拟技术呈现整个城市, 而智慧城管的工作是借助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对城市进行管理, 并掌握城市的运行状态。

第二, 数字城管将城市管理中的不同领域实现了信息化并进行了初步整合, 因此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并做到了初步的协同, 而智慧城管是借助云计算等技术, 实现城市管理的集约化以及智能化, 从而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效率。

第三, 数字城管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基础的协同管理, 而智慧城管则是借助泛在网络、移动技术等, 通过其他管理载体实现智能融和业务。

第四, 数字城管的主要管理对象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应部分以及不同事件管理, 因此其主要关注事物, 以及同事物相关的事情管理, 而智慧城管注重的是对人进行管理, 并依据人的不同要求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 从而能够实现更加全面的管理。

第五, 数字城管依靠专业人员进行地理网格划分和数据普查, 通过这种方式对数据资源的出现、积累以及使用进行观察, 而智慧城管注重的是社会人员的共同参与, 是一个开放性的数据建设和应用平台。

第六, 数字城管通过构建观察和指挥中心, 指派专门人员进行指挥和监督, 从而实现协同管理, 而智慧城管发动全社会的资源, 借助市民城管通以及城管政务等方式, 将社会力量和人们的智慧进行集中, 从而解决面临的难题。

第七, 数字城管借助信息技术使城市不同领域实现信息化, 促进了社会生产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 而智慧城市注重的是人本身, 因此会从用户角度对服务进行相关的设计, 并且注重开放和创新, 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

第八, 数字城管的主要功能是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动城市的有序运行和发展, 提升管理城市的效率, 为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智慧城市的功能是将政府力量、市场力量以及社会力量进行整合, 从而共同塑造城市价值。

3 结语

综上, 智慧城管是在数字城管基础上的提升,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创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社会的不断普及以及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智慧城管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中逐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慧城管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 在知识社会背景下对城市管理进行的创新, 它依托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借助全面准确的智能感知、泛在网络以及智能融和技术, 以普通市民作为重点, 将城市管理作为一个开放创新的平台, 使政府管理者、市场以及社会大众实现协同管理, 从而共同塑造城市价值, 将城市管理模式由生产模式转变为服务模式, 是一种城市管理的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宋刚, 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 .

[2]宋刚, 孟庆国.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J].电子政务, 2012 (3) .

[3]宋刚, 刘建敏, 刘志, 魏雷, 田禹.面向创新2.0的城管地图公共服务模式创新[J].电子政务, 2011 (9) .

3.苏仙区数字城管安全隐患排查方案 篇三

为贯彻落实区城管局会议精神,确保数字化平台工作开展安全有序,消除平台内部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结合我数字平台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措施,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平台座席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排查及整改内容

(一)消防安全

1、检查平台所有房间防火情况,做到人走电关。室内备有灭火器。

2、彻底检查容易引发火灾的供电线路。

3、应急值班室备有灭火器等防火用具。

4、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各座席员发现有安全隐患,要立即上报平台领导小组并及时整改。

5、检查有无违章使用电器情况,平台不准使用电褥子、电炉子、电热棒等容易引发电失火的电器。

6、定期举行消防灭火自救演练及紧急疏散演练。座席员要熟练掌握消防栓和灭火器的正确使用,并做好相关考核记录。

(二)平台安全

对平台所有办公场所和附属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凡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必须立即整改。(填写安全检查记录并及时上报城管局)

(三)交通安全

利用例会向数字城管所有座席员宣传交通法规,要求各座席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乘坐安全交通工具,开车不违章。

(四)责任落实情况。

1、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责任制、交接班制度。

2、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在会议记录上)、及时向区城管局上报安全隐患。

3、定期对平台所有座席员开展交通、食品卫生、防火、人身安全等安全知识讲座。

4、严格实施集体活动上报审批制,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

三、时间安排

此次专项活动时间为2017年4月至5月,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整改阶段 对平台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尤其要对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发现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并上报,有记录。

(二)督促检查阶段

由区城管局统一安排,对平台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

(三)整改提升阶段

根据区城管局检查的反馈意见,对本平台安全隐患进行再排查、再整改,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平台安全管理水平。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苏仙区数字城管成立平台安全排查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平台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

长:雷

副组长:黄

鑫、陈竹君、刘

丹、贺

成员:何娟娟、孙静滢、彭继芳、卿春红、罗

晶、刘

五、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克服一切侥幸心理,务必把此项工作的作为重中之重,认真细致地组织开展好涉及平台安全的各项工作。

(二)建立隐患台账,强化隐患整改。对于排查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以积极的态度逐个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立即实施整改;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督导检查,保证隐患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四)要借此次活动把平台安全进一步形成常态管理机制,在自查工作中要全方位、全过程充分考虑安全因素,进一步提高对数字城管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苏仙区城市管理综合调度中心

4.黑龙江省数字城管解决方案 篇四

概述

按照建设部标准,结合筠连县实际需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由以下12大子系统组成,通常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除了按照建设部标准进行开发外,还依据本地特色及实际需求进行系统开发。

监督员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数据库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空间数据业务数据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系统管理员上一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图: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1.1 监督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

1.1.1 系统概述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城管通”)是专为城市管理监督员量身定做的城管子系统,该子系统应用于信息采集终端,主要用于实现信息采集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接受中心的任务指令并反馈。用于收集各区监督员上报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记录信息并同步转发给相应区受理系统;提供城管通设备与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与管理;提供对城管通设备上报信息的统计分析、终端软件的下载与升级、参数配置、终端状态监测、终端序列号管理等功能。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通过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

1.1.2 系统结构

整个无线信息采集系统除了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资源,还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终端应用层、无线数据服务层和数字城管信息管理平台服务层。终端应用层即“城管通”应用软件。具体包括以下模块:

支撑模块:包括数据加密、分包传输及断点续传、数据重传、数据无线传输与同步、嵌入式GIS引擎和手机定位驱动模块,支持GPS定位、基于基站定位、基于地址定位三种模式。

标准应用模块:包括电子表单报送、电子地图辅助查询定位系统、图片音频图像传输、快捷用语自动填写、地理编码自动补全、今日提示、历史任务查询等等。

无线数据服务层(服务器端)安装在数据采集服务器上,负责实现终端和后台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和数据交换,并完成服务器端多媒体信息管理功能。具体如下:多媒体数据管理,数据解密解压缩服务,地理信息数据同步服务,无线地理信息数据发布服务,报送表单、图片、位置信息和后台之间的接收发布同步服务等待系统对接接口服务。如下图所示:

1.1.3 系统特点

(1)实时通讯:移动终端和后台服务端之间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进行按需实时通讯,保证移动终端的数据信息始终和后台保持同步。

(2)可移动性:以无线网络为传输介质,就目前而言无线网络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且几乎无盲点,也就是说,只要是电话(包括手机)所能到达的地方,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办公。

(3)携带方便:数据查询、采集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非常方便。(4)安全性:对关键数据进行移动加密,保证数据安全。

(5)可扩展性:无线扩展能力十分强大,只需对移动终端系统的软件进行升级,便可很方便的选择使用多种无线通讯网络。

(6)先进性:可运行在Android平台上,适配当前国内主流的设备。

1.1.4 功能设计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供监督员使用,实现通过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采集、报送问题信息,接收监督中心分配的核实、核查任务等功能。该系统在无线采集设备内内置应用软件与数据,可以有效降低电信资费。无线采集设备通讯方式采用移动、联动或电信路由均可。

具体功能为:

用户登录:用于验证信息采集员的身份、责任区域检测、程序版本检测、大小类版本检测。问题上报:信息采集员将管理区域内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上报。在发送表单里包含问题等级、问题类别,问题大类、问题小类、地图、照片和声音等信息。

我的任务:显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发给信息采集员的核实核查任务,信息采集员执行任务后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做出回复。

任务管理:记录最近信息采集员提交的问题和回复的核实核查任务,如果有发送不成功的问题或者核实核查,信息采集员可以查看修改后发送重新发送这些回复。

今日提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每天发送提示信息发到“城管通”上,提醒信息采集员执行某些操作。

地图浏览:查询和标注事(部)件所在的位置,包括网格定位、GPS定位、位置选择、地图放大、地图缩小、自定义兴趣点、查看部件属性、显示实景、二维三维地图转换等功能。

自行处置:和问题上报功能基本相似,不同点为自行处置上报时需要上传处置前和处置后照片,自行处置的案卷直接结案不走工作流流程。

案卷查询:根据上报时间、大小类、地图范围等查询上报的案卷,点击查询结果可以查看案卷的详细信息包括多媒体。

单键拨号:可以设置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电话号码,信息采集员选择该功能便可直接拨打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方便操作。

系统自检:检查网络状况、数据库连接状况。

系统设置:提供了服务器设置、单键拨号设置、密码修改、历史记录配置、我的任务及今日提示的提醒设置的功能

系统帮助:系统功能介绍,帮助信息采集员迅速使用系统。退出系统:退出系统,并通知监督中心该信息采集员已下班。

系统登录 系统主界面

地图浏览 案件上报 1.2 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

1.2.1 系统概述

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与呼叫中心的数据交互,受理来自监督员通过城管通上报的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社会公众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反映的问题以及政府公开邮箱等途径上报的城市管理问题。接线员对他们所反映的事件或所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并对事件发生地点进行地图定位,经登记立案后传递给指挥中心派遣办理。因此,“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呼叫中心座席人员提供城市管理问题的受理、登记、立案、定位和转发等。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图如下:

1.2.2 系统结构

该子系统是受理来自各种渠道的城市管理问题,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问题发生定位,立案后传递给指挥中心。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    应能够在一个界面上查看或操作空间地图、多媒体、表单等信息; 提供城市管理问题信息的自受理功能; 提供城市管理问题信息的手工登记功能;

能根据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中包括的坐标信息,在地图中自动标识出问题发生位置;

    通过手工登记的问题位置描述,在地图中搜索并定位到问题发生位置; 具备向信息采集员发送问题核实、核查指令功能; 具备接收信息采集员核实、核查信息功能;

能够与协同工作子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向协同工作子系统报送任务数据;

  具备新问题或任务反馈信息实时提示功能;

具备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编码信息、单元网格信息和部件信息等地图显示、查询功能;

    能够通过电子地图查询某个单元网格当前在岗信息采集员; 监督受理子系统支持可自定义的公用字段显示模式; 支持可自定义的列表显示模式、可变的排序和过滤模式。

应具备受理、立案辅助功能,可以快速查看到建设部标准的小类立结案标准;

  应具备重复上报问题的辅助判定功能; 应具备公众举报问题历史记录查询功能。

1.2.3 功能设计

(1)基于GIS城市部件基本操作:基本GIS图形显示(含影像叠加),城市部件的分类显示,图形的缩放、漫游、符号化显示。

(2)任务接收:指监控中心接收社区、城市管理监督员的信息,或者来自呼叫中心的报告。能接受手机发送的核查消息和上报消息。

(3)任务监控:对所有任务进行列表或者图形化的时间进度监控,落实任务的实行情况。

(4)任务催办:监督中心对超时或将要超时的任务进行催促,催促对象为市级指挥中心或各委办局。

(5)分发:给城市管理监督员分发核实任务,或者给市级指挥中心分发立案任务。

(6)查询:对每类城市部件进行位置查询、状态查询、属性查询、历史记录查询。能实时的查看接警席位的案件办理情况。按照案件类型进行案件信息查看。能在图形界面上查看摄像头的位置,并能通过点击查看摄像头监视情况。查看各个职能部门案件办理情况。

(7)空间定位:根据位置定位、案件定位、社区定位、地名定位、网格定位、城市部件定位、监督员的巡视范围定位。能根据案件发生位置得到所处理的监督员信息。

(8)状态显示:对案件的各环节的状态进行分类显示,包括立案、在办、结案、超期情况。能用不同的灯来表示案件状态;有案件来时,屏幕能进行闪烁显示,并有灯亮;能闪烁监督员某个时刻的位置;能显示监督员某段时间范围内的轨迹。

(9)统计输出:以图表方式对案件的区域、时间、类型、处理情况进行统计输出。

(10)打印输出:对图形、查询结果、统计结果、案件办理情况等进行打印输出。能图文一体,并打印。

图: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 1.3 协同工作子系统

1.3.1 系统概述

协同工作子系统提供给各专业部门以及各级领导使用。系统提供了基于工作流的面向GIS的工作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对城市管理实现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管理,查看部门任务列表,及时受理并反馈指挥中心派遣的任务,打印问题处理工作表单并对部门人员处理效率进行统计考核。

该子系统实现对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案卷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功能,实现案卷处理和流转全程控制,查看信息采集员在岗情况,对案卷流转进行插入意见和审批信息。主要包括任务分派管理、案卷督办管理、计时管理、处理部门反馈等功能模块。

1.3.2 功能设计

协同工作子系统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等环节关联起来,实现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之间信息同步、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等功能,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共享工具和部件在线更新工具。

通过工作流的手段,实现城市管理多个专业管理部门和管理部门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协同处理、并联工作,包括:

(1)指挥中心的任务接收、发送、流转;(2)职能部门的任务接收、发送、流转。从功能上来看,可以分为:  系统应提供图文一体的案件列表,并能够设置显示字段、筛选案件列表;  系统应显示案件详细信息,包括多媒体、案件办理过程、案件表单,并能够对多媒体进行管理;  任务分派管理能根据案卷信息和相关事件、部件的归属部门辅助识别相应的处理部门,并交由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任务的派遣;  案卷督办管理应提供案卷的全程追踪功能,对案卷进行督办,提供表单允许有权限的用户录入督办信息;督办信息能够以实时信息、短信等方式通知当前经办人员;并对案卷进行重点标识、显示;  计时管理能够对案卷处理的每个阶段以及任务派遣响应及处理情况进行计时处理,详细记录案卷办理每个阶段的处理时间;根据不同部门和区域定制的处理时限,对超过期限的案卷或任务自动进行通知,并对超期案卷报警;  基于工作流机制的案卷派遣、回退、督办功能,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派遣、回退、督办等流程权限;    系统应支持将案件批量导出、下载当前案件的多媒体信息; 系统应支持对案件授权延期、作废及挂账等功能;

系统应支持给信息采集员发送今日提示,并可在案件上可以关联查询信息采集员信息;  系统具备查询功能,可以根据案件的编号、类别、地址、描述等查询相应案件,查询结果与地图联动,并可以将查询结果汇总分析、保存查询条件实现快捷查询;   系统可以自定义配置消息提示、维护个人信息,提供支持软件的下载; 通过业务短信功能与协同工作系统的紧密结合,进一步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参与人员之间的消息畅通,解决操作人员不在电脑旁边,不能立刻获知已经到达的城市管理案卷的问题,提高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效率。主要实现的功能:案卷到达提醒、案卷督办短信、案卷超时提醒、群发消息。

该子系统支持基于二维、三维、实景一体化的地图工作界面,派遣、督办、申请授权等功能。

1.4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1.4.1 系统概述

监督指挥子系统也称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主要是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管理的状况。可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网格、监督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询。

结合城市管理系统的特点和要求,监督管理系统的显示区域可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地图显示区、案卷滚动信息区和详细信息显示区。其中地图信息区主要显示全区域整体地图具体包括行政区划图、单元网格图、部件分布图、城市管理事件分布图、城市监督管理人员位置分布图和当前办理的城市管理事件处理情况和评价信息。案卷滚动信息区能够实时统计反映全区域内所有网格在办案卷数;滚动显示正在办理的每个案卷基本信息;详细信息区是指到单个问题、网格的详细信息,包括监督员位置、案卷办理情况、综合评价结果等。

监督管理系统的软件支撑部分由系统管理模块、通讯管理模块和显示控制模块等三部分组成。系统管理是系统的控制台,负责对显示的内容及相关操作进行控制。通讯管理模块是负责系统管理模块和显示控制模块之间数据和命令进行通讯,目的是将控制台发出的命令提交给显示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是监督管理系统的显示终端,它最终将按照控制台的要求将需要显示的内容显示到大屏幕上。

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监督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清楚了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状况。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网格、信息采集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看。

1.4.2 功能设计

监督指挥子系统应整合各类基础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基于地图的监督指挥功能,应能够对发生问题位置、问题处理过程、监督员在岗情况、综合评价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具体功能包括:  具备案卷信息和地图信息一体化管理功能,并满足大屏幕管理显示要求;

 具备实时显示当天城市管理问题处理情况功能;

 具备滚动显示案件办理情况,能够查看案件的图片、办理过程等详细信息; 具备在空间地图上定位案件信息,实现地图与属性信息的互动查询;

 具备实时显示信息采集员的在岗情况及位置信息;

 具备查询信息采集员详细信息功能,查看信息采集员历史行动轨迹及上报的历史案件;

 能够展示空间地理信息成果,提供地图的放大、缩小、查询等基本操作,并实现案件、信息采集员与地图的互动;

 具备在监督指挥子系统上展示综合评价及综合分析系统的数据成果,包括问题来源分析、专业部门评价、高发问题分析、区域评价等统计信息,并支持图表的展示。

1.5 综合评价子系统

1.5.1 系统概述

为了保证新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需要建立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

综合评价子系统能够灵活设置评价周期(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季评价、半年评价、年终评价等)、评价模型、策略、要素权重、表现形式等,统计、分析各种数据,并得出评价结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各综合评价结果宜根据五级计分法分为5个等级,评价等级从高到低、从好到差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5个等级的评价结果采用不同颜色表达,A级为绿色,B级为蓝色,C级为黄色,D级为红色、E级黑色。

通过建立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可以实现并逐步完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可以形成新模式下良好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具体包括:

(1)对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城市部件、市容环境情况的监督;(2)对其部门内部人员的监督;(3)对各专业部门工作情况的监督;

(4)对责任主体的监督,从而使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1.5.2 功能设计

综合评价子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综合评价

 结案率;  按期结案率;  超期结案数;(2)绩效考核

 监督员绩效考核;  职能部门绩效考核;

 监督指挥中心接线员绩效考核;  监督指挥中心值班长绩效考核;  监督指挥中心派遣员绩效考核;(3)基于监督员的统计。

(4)基于区域的统计分析,包括案件立案数、结案率、高发问题比率等。(5)历史记录分析

全县、街道、社区、网格、职能部门历史记录分析(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间间隔: 年 月);

 结案案件/案件(直方图);  总立案案件个数(直方图);  各种类型案件立案个数(直方图);

 各种类型案件个数/总立案案件个数(直方图);(6)职能部门内部案件比例

 在某个时间段内,全县、街道、社区、网格、职能部门的案件类型的比例关系(直方图);

 立案案件、结案案件、在办案件的比例(饼图、列表);  超期案件、督办案件、正常案件的比例(饼图、列表);  各种类型案件的比例(饼图、列表)。

1.6 应用维护子系统

1.6.1 系统概述

应用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子系统可以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置组织结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等日常维护工作。利用应用维护子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用户变化的需求。其主要功能如下:

提供基于BS架构的应用维护子系统;

具备对部门机构进行配置管理,提供基于部门、岗位、人员的添加删除维护操作;

具备对人员的案件权限进行区域过滤,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人员只查看自身案件的配置管理;

具备基于工作表单和电子地图一体化的工作流定义功能,实现工作流过程、阶段、流向中对表单、地图等对应操作的配置和管理,以适应业务管理过程中工作流程、参与专业部门、问题管理职责等方面的变化;

具备对信息采集员进行配置管理,包括添加、删除及信息维护,对责任网格的管理及信息采集员所辖网格的配置;

具备对数字城管业务进行扩展,当问题分类发生变化或需要增加时,可以维护问题大小类,并维护大小类计时、立结案标准等信息;

具备输出表单定义功能,实现输出表单名称、字段、样式等编辑的管理; 系统应提供各种辅助工具,包括日历的管理,节假日及多种作息时间的配置管理;

具备系统监控功能,能够监控系统维护操作日志、服务器基本信息、数据库基本状态等信息。

该子系统可以建立各业务应用系统的计算机模型。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应用维护子系统修改应用模型,避免了使用数据库系统本身工具及命令进行系统维护,从而保证了数据库安全,并大大地提高了维护效率。系统管理人员无需了解系统数据库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就可以正确地使用该子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系统与数据扩展。系统特点如下:

1.严格有序的多级权限控制。

系统的权限管理可以实现基于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分别管理,分级控制,不同的人员登录应用维护子系统只能修改本人权限之内的配置信息;权限控制可以具体到某人在一项业务的某个阶段对某张表格的某个字段是否可读、可写等。

2.方便灵活的表格自定义功能。

可视化工作表单设计工具,提供多种自主开发定义的字段类型,可实现多种自定义的功能,如使用数值计算字段可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使用日期计算字段可根据系统工作日历和承诺制计算承诺办结时间,可使用签字字段实现口令签字以及手写笔迹签字等。可方便的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工作表单对应输出表单,也可灵活的实现一张工作表单对应不同格式的多张输出表单,以及多张工作表单的内容统一在一张输出表单上打印输出。

3.直观易用的工作流定义工具。

提供一套方便易用的工作流定义工具,可方便直观地定义业务的工作流程,支持分流以及多流向并行处理;良好的工作流历史版本管理功能可实现历史案卷办理过程的完整保存。

1.6.2 功能设计

应用维护子系统应能够对机构、人员、业务、工作表单、地图、工作流等相关信息及查询、统计方式进行配置,完成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工作。

具体功能包括:(1)权限设置(2)工作流程设置(3)区域信息设置(4)网格信息设置(5)用户设置(6)角色设置(7)打印设置(8)案件维护

(9)职能部门,用户设置(10)工作日志设置

1.7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1.7.1 系统概述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员使用。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可以管理地理信息所需的地图数据,地图图层分类、地图图层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地物要素均可定制,系统可提供缺省的适应城市管理需求的图层和要素名称,用户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图层和要素进行定制和扩充,每类地物均可定制相应的属性信息。

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修改应用模型,避免了使用数据库系统本身工具进行系统维护,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系统管理人员无需了解系统数据库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就可以正确地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系统数据扩展。

系统特点:

(1)开放的数据标准,良好的可扩展性。提供字典表定义和地图数据结构定义功能。

(2)严谨的地理要素编码体系,灵活适应各种标准的变化。

通过系统特有的要素编码体系,可实现新旧不同标准之间的对应;可根据要素编码规则生成相应的地理要素体系结构,支持要素编码定义以及符号定义的格式化导入和导出。

(3)全面支持GIS数据的配置管理。

系统提供一整套符合国标的符号库,同时提供符号的制作工具,可对符号库方便地添加修改;支持矢量图、影像图、栅格图的管理;支持文件格式GIS数据的直接导入,通过图层定义、专题图定义、专题管理,可对数据库中的图形数据进行预览,轻松掌握数据的实际情况。

(4)可视化的部件与事件管理。

通过可视化的部件与事件管理界面,可以方便地查询、统计各类部件与事件;支持地址或者编码定位具体部件和事件,可以方便地维护部件与事件的属性结构和表现样式;支持对指定区域内的各类部件和事件的统计。(5)强大的数据转换功能。

通过系统强大的数据转换模块,可以方便地转入转出各类常用格式的图形数据,可以方便地转入转出各类常用格式的属性数据,可以方便地输出栅格图片。

通过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对系统使用的地图库进行随时维护,即可以对于系统中使用的各种基础数据资源进行管理,其主要功能如下:

基于BS架构的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具备专题图层的维护管理,可以对专题图包含的图层、范围进行配置,并提供配置向导功能;

具备实现添加、管理地图数据功能,可以对基础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城市部件数据等进行配置管理;

具备对各个图层属性配置功能,实现对属性字段自定义;

能够维护地图库中包括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等要素在内的要素编码、显示样式等;

地图管理中应提供地图预览功能,能够快速查看地图配置效果; 具备对背景图层的切换配置,快捷图层的切换配置。

1.7.2 功能设计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应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并能够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置。

具体功能包括:(1)图层控制;

(2)专题信息管理与更新;(3)事件信息管理与更新;(4)网格管理与更新;(5)部件信息管理与更新;(6)地名管理与更新;

1.8 数据交换子系统

1.8.1 系统概述

数据交换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与上级或下级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交换信息可包括问题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

在市区两级的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建设中,通过数据交换子系统,实现市级数字城管系统与区级系统的业务交互,数据共享等功能。

另外数据交换子系统实现核心应用系统与内部、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并实现与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现有系统的协同工作。主要包括:

   与短信系统接口; 与呼叫系统接口; 与视频系统接口;

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必须是标准和开放的,才可保证业务功能实现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接口的标准化体现在接口方式、接口格式、接口处理均符合普遍性的软件开发规范和标准,如接口方式采用API或传输中间件或FTP等;接口格式描述清晰、完整、准确,无二义性。接口处理实现过程规范等。

1.8.2 格式标准

接口的开放性体现在接口格式必须公开,支持更多的接口方式等。具体设计原则如下:

(1)底层接口采用已有的工业标准;

(2)接口定义简单明了,便于数据的生成和传送以及对接口的操作;(3)接口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方便以后可能的扩充;(4)屏蔽接口细节,使所编制的接口具有普遍的适应性;(5)接口数据能够方便地形成,并能被对方顺利地采集;

(6)在接口数据的交互过程中,具有数据传送和接收后的标识以及确认过程;

(7)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使接口数据量最少;(8)接口数据传输控制策略可靠且完善,具有可靠的接口数据出错处理机制;

(9)采用事务性设计或传输加密确认机制,以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正确。

1.9 地理编码子系统

1.9.1 系统概述

地理编码子系统是数字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数字城市地理编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把具有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赋予地理坐标、进而可以为计算机所计算的方式。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范化,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1.9.2 功能设计

地理编码子系统应为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等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地址描述、地址查询、地址匹配等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1)地址编码(2)地址属性(3)数据字典生成(4)地址编辑

地址采集是地理编码库建立的起点。为建立筠连县城市管理地理编码数据库,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采集地理编码信息,地址采集应是在1:500城市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精确位置标注,最终形成筠连县城市地名地址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具有更新功能。地址采集主要有如下手段:

(1)利用现有资料进行整理;(2)利用移动信息采集器进行采集。1.10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库管理系统

1.10.1 系统概述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子系统,是在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基础上对无核实核查且涉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范围内的有关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同时通过系统对责任部门、单位和区(市)县负责的问题的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效能督办的子系统。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子系统主要受理和处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推进组从不同渠道收集并交办的问题。问题来源渠道包括:省市领导交办、各推进组检查发现、部门转交、媒体曝光、市长、局长信箱、公众举报、来信来访等;问题类别包括: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法构筑物乱建、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流浪乞讨等。该系统以流程控制、信息查询及知识管理为核心,以沟通、协调、控制为宗旨,凝聚先进的管理精髓,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县区和政府部门单位整合在一起,对城乡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1.10.2 功能设计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登记:登记内容包括问题描述、位置、问题来源、案卷类型、大小类、所属社区街道等信息。对于登记成功的案卷,可以进行批转操作,批转到立案人员进行立案。登记错误或这重复上报的案卷可以进行作废不受理的操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受理、派遣:数字化城市立案受理人员可以看到登记的城乡综合治理问题案卷,对于需要处理的案卷,可以进行批转操作进行立案受理,不符合处理要求的问题可以进行回退至登记人员进行作废操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授权:对申请回退、挂账、作废进行授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督办:领导人员有权对综合治理问题进行督办,督办后,问题在处理部门处突出显示。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统计分析:城乡综合治理问题统计分析功能主要是统计对综合治理类的案卷的指标进行统计,如立案数,派遣数,处置数等,同时对问题的处理作出合理的评价。

1.1

1行政效能监察应用系统

1.11.1 系统概述

数字化城管行政效能监察应用系统,是市、区(市)县监察部门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库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各相关责任主体单位实施业务监察、监察评估和效能问责的信息系统,即市、区(市)县监察部门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电子监察系统,对超期结案率高、实际结案率低和综合效能评估差的市、区(市)县级部门进行政效能问责和行政效能评估通报。系统建立起了一套监察有力、管理透明、落实及时、处理完备的网络型信息化的电子监察模式和运行体系,并且能使之成为政府电子政务应用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应用分支和应用软件构件。

1.11.2 功能设计

问责:市、区(市)县监察局对所有的超期处置案卷,必要时可以启动效能问责;

对某一时期内综合处置效能差的专业部门可以启动效能问责。

答复问责:被问责的市级专业部门、区(市)县专业部门在收到问责文书后,需及时向市监察局答复问责。

督办整改:市、区(市)县监察局对停留在专业部门阶段的超期处置案卷可以进行督办整改。

答复督办整改:被督办整改的市级专业部门、区(市)县专业部门在收到督办整改通知书后,需及时向市监察局答复督办整改。

电子监察考评:电子监察考评功能主要是统计各监察部门和各专业部门的问责指标,如问责数、被问责数、答复问责数、通过问责数等。监察部门综合评价报表需要统计各监察部门的问责指标,如问责数、被问责数、答复问责数、通过问责数等。电子监察专业部门综合评价报表需要统计各个专业部门的的问责指标,如问责数、被问责数、答复问责数、通过问责数等。

1.1

2移动处置子系统

1.12.1 系统概述

移动处置子系统是提供为专业部门处置人员使用的手持移动办公应用平台,使专业部门人员无需再坐在电脑前等待问题的派遣,提高问题处置效率。通过该系统,相关人员可以及时接收指挥派遣来的城市管理问题,在现场问题处置完毕后,可以通过系统将处置结果反馈到监督指挥中心。

相关人员通过系统,能够查看问题的基本信息、派遣意见以及案件的图片等多媒体信息,也可以查询案件办理的过程,专业部门能够将问题处理的过程通过填写表单和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并将结果反馈到协同工作子系统。

1.12.2功能设计

系统能够接收办理协同平台中的案件,查看已经办理的案件;

系统提供了查看案件详细信息功能,可以查看问题表单、图片、声音、办理过程等信息;

能够实现对日常案件的各种操作,包括案件办理、填表、批转、回退等; 能够查询当前岗位人员历史办理的案件;

5.综合数字城管系统 篇五

介绍方案

中国电信黑龙江分公司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四

目录

一、前言.................................................3

二、系统简介.............................................3

三、系统建设意义.........................................4

四、总体建设目标.........................................5

五、总体架构.............................................5

六、数据平台.............................................7

七、网络建设.............................................8

八、软件系统.............................................9

九、职能中心............................................10

十、考核机制............................................10

十一、系统特点..........................................11

一、前言

随着政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以人为本服务市民意识的不断加强,建立适应现代城市管理需要的新型城市管理体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现代化的城市管理要求对城管实行空间立体、全过程、参与社会联动,面向市民、服务市民的网络化管理。

城市管理机制改革的深入和服务市民意识的建立与发展促使城管各级政府机构加强实行面向绩效的工作模式和作风,以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成倍数的城市管理压力,以及满足市民日益高涨的城市管理要求。

二、系统简介

数字城管系统综合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GPRS无线网络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单元网格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客户端技术、工作流技术、协同处理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是一个技术先进、框架灵活、运转高效的分布式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系统结合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对原有的城市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进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精确定位和监控,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现场数据采集,结合地理定位技术实现移动执法等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数字城管系统的主要内容为:建设一个平台,建立两个中心,形成一套考核机制。一个平台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能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和各个专业管理部门的多级多类城市管理应用需求,实现统一平台、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分布应用,主要包括划分单元网格、开展城管综合信息普查、开发应用系统、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两个中心是以监督和执行适度分离为原则,建立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两个中心,实行监管分离。一套考核机制是为了保证新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的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

三、系统建设意义

通过建设包括城管局各分支节点、移动执法终端的统一网络平台,建设集中的城市管理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和管理地面城市部件基础数据、万米网格规划数据、工作计划数据、执法指挥调度移动数据、执法处理、市政园林环卫管理、视频监控、公文等数据。通过集中的城市管理数据中心实现应用系统统一、数据结构统一、流程规范,实现城市管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技术保障体系,能够达到以下业务目标:

1、实现从城市管理工作规划计划到日常工作处理的全过程流程化管理,实现信息动态管理,由事后处理转为事前预测。

2、通过对城市管理工作处理标准、业务处理时限等特定指标的考核进行职能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迅速予以反映,督促有关部门加以纠正。做到实施目标管理,强化指标考核。

3、加强城市管理日常工作统计数据的分析管理工作,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持。

4、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在城管局范围内统一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一方面提高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促进管理水平进步。

四、总体建设目标

依据建设部标准,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为支撑,以协同应用为主导,以“执政为民”为目的,建成功能完善、高效实用、高度集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字化综合城市平台。”

通过建立数字城市管理系统,优化市政府和街道的管理流程、模式,提高为民为实事的效率和质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向高效、敏捷、精确方式的转变。通过构建一个综合化数字管理平台,分阶段逐步建设涉及城市管理的市容、市政、交通、治安联防、园林绿化乃至应急指挥相关内容。

五、总体网络构架 采用基于集中的数据中心、成熟的三层体系结构技术、通过有线、无线组网组成的集CTI、GPRS、GPS、移动应用、视频监控等技术的三层应用体系。

数字城管系统要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和无线通讯网络,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集成基础地理、单元网格、部件和事件、地理编码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网格化监督和管理;并且通过城管系统的建设,实现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应用系统之间业务数据的信息交换,达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推进城市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的目标,真正整合优化政府信息资源和政府数据库群,建立覆盖全时段、全范围的城市管理与运营体系。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可称为“五个一”:搭建一个数据平台、建成一个网络、开发一套应用软件、建设一个职能中心、形成一套考核机制。

数字化城管总体构架图

六、数据平台

一个数据平台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部件事件库、网格地理编码库、业务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全部集中在数字城管系统的数据中心。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利用市规划局提供城区基础地形图数据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在规划局更新基础地形图数据后,考虑通过数据导入的方式来更新数字城管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库。

2、网格和地理编码库

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础上,以1万平方米为精细管理量级为单位划分单元网络,由测绘部门和街道共同协作进行科学的划分。并通过城市地址普查建立地理编码库。

3、部件事件数据库

遵循建设部规范标准中提供的部件、事件分类标准,结合江阴市的实际情况,对所有部件、事件进行编码,形成统一的部件和事件编码数据库。

4、业务数据库

业务数据中主要包括系统运行中的公众举报数据、监督员上报数据、监督员核查数据、业务案卷数据、业务流转数据、业务督办数据、业务表单数据、机构人员角色数据、综合评价结果数据等。

5、其他基础数据库

主要包括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如机构人员角色配置、业务配置、工作流配置、地图使用配置、工作表单定义、文号定义、惯用语定义、统计报表定义等。

七、网络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城管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本系统的网络主要用来连接监督指挥中心、数据中心、相关责任部门、镇、社区、城管监督员、公众等。对这些单位会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中心和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连接通过政务网络实现;社区、公众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数字城管系统的外网服务器;城管监督员通过移动无线网连接到城管系统数据中心。

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构建信息采集渠道,公众可通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网提供信息;城管监督员使用“城管通”移动手持设备采集信息。也可以建立一个畅通的协同工作平台,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实现在线协同办公,确保工作的高效。

八、软件系统

数字城管应用软件系统,该软件用以实现城市设施和城市环境管理所需的功能,从城管信息的采集、上报、处理、结案到综合评价,均由该系统实现,同时该系统也负责实现各种信息的存储和管理。

该系统具体由以下子系统组成,包括: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

●大屏幕调度指挥子系统;

●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

●地理编码子系统;

●综合评价子系统;

●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数据交换子系统;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视频监控子系统;

●移动办公子系统

●网站发布系统

九、职能中心

根据建设部及省建设厅有关数字化城管机构设置要求,应将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职能分离。也可采取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的形式。

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业务流程分五类情况:

1、监督员直接发送的需要调度指挥的部件、事件信息,由呼叫中心立案后,批转指挥人员处理;复杂情况需报请值班主任签发后再转批指挥人员处理。监督员(同时也是城管执法队员)发现的能够立即处理的部件、事件信息,由监督人员当场处理,完成后把案件信息和处理结果上报监督指挥中心备案。

2、接到群众电话或手机短信举报的部件、事件信息,由呼叫中心接线员记录后,呼叫监督员根据举报的位置现场查看情况,发回消息,确认后按照第1类情况的处理路径再流转。

3、由职能部门、街道(乡镇)直接上报的部件、事件信息,呼叫中心立案监督审核后,批转到指挥人员处理。

4、接到群众由政府网站上报的部件、事件信息,由呼叫中心立案后,批转到指挥人员处理。

5、通过以上途径收到的城市软环境、社会管理信息,呼叫中心立案监督审核后,批转到相关委办局信息平台或呈报市政府市长热线等。

十、考核机制

为了保证新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就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进一步通过考核手段,提高依法执政,强化行政处罚。

1、系统考核。通过考核各专业部门、各街道的立案数、办结率、及时办结率、重复发案率,促进各街乡、各专业部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2、内考核。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内部考核,由城管局将系统考核的结果纳入政府部门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各部门。

3、外考核。在政府网站上定期公布各部门办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和满意度评价,同时进行网上打分。

十一、系统特点

1、符合国家相关规范

《城市市政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

2、功能齐全,涵盖了市民服务、业务处理、行政审批、督查考 评、绩效考核、决策分析等城管部门相关工作内容。

3、高性能、高精度,采用了目前国际先进的超高速地理信息及 图形系统Q-MAP,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定位,精度可达15米以内。

4、灵活性强,基于工作流引擎驱动,使得流程可定义、可控制、可预警。

5、主动式管理,能够自动弹出工作任务,各工作环节可互发信 息。

6、安全性高,采用VPN、数据加密、身份认证、防火墙等多项 技术来保证系统的网络安全及运行安全。

7、本系统已经获得中国软件检测中心的检测通过,并获得国 家版权局的独立制作权登记,是一个成熟的技术。

6.黑龙江省数字城管解决方案 篇六

1.1 动态配置密集资源。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任意地虚拟化配置, 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1.2 提取资源自动化。自助数据服务使得使用者自主得到数据信息。

1.3 规模经济。云计算使用的一系列运转设备均是通过供应商提供的, 并且有其负责日后的维护管理和更新换代, 从而为云计算使用的用户节省下来大量的经济成本, 同时还能够受到供应商的各项良好的服务。

1.4 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广阔的存储空间。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把计算过程以及计算数据全部分布在其他分布式计算机中, 从而改变了单一计算机进行计算的思路[1], 实现多台计算机分布式计算的功能, 同时将所有云计算中的计算机公用一个存储空间, 使得云计算具有了超大的广阔存储空间。 

1.5 安全性得到保障。在云计算环境下, 存储空间共享, 数据信息在云计算环境下实行集中管理, 存在一个或着多个数据中心, 对各种数据信息实现分配资源、实时监测、均衡负载、安全性管理, 从而使得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1.6 虚拟化特点。云计算的最大特点就是虚拟化管理, 这种形式也成为云计算技术的最基本特征, 云计算将所有硬件设备, 比如云计算服务器、存储硬盘以及链接设施等等, 进行了虚拟化管理。将存储空间进行共享, 并将信息实现按需分配, 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池。 

1.7实现高层的动态扩展。云计算的底层资源能够实现按需分配, 对于更高一层的数据信息管理, 能够依照云计算每个高层的各项需求, 实现各种需求的应用, 从而达到服务导向的计算机架构体系。

二、传统数字城管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数字城管模式在建设及应用中一直存在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系统维护费用高等问题;随着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 系统各项业务数据量不断加大, 信息数据也呈现出成倍增长的态势也为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空间大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同时在系统管理与维护方面需要更为专业素养的人才, 无形中也增加了系统的维护成本。

三、基于云计算下数字城管建设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 将成为数字城管系统降低成本、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和加快信息共享的速度, 提高服务质量。

3.1 将云计算应用到城市管理数据挖掘技术中去, 大大加强了城管系统本身的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采用云计算技术, 能够快速从巨大的数据库信息中得到想要搜索的资料和内容, 及时地对城市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这个功能的实现就是将云计算应用到城市管理数据挖掘技术中去, 大大加强了城管系统本身的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2 进一步加强数字城管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 提升存储空间和能力, 能够对不可抗拒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和控制, 为城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打下基础。在“云”中的服务器, 即使某台出现故障[2], “云”中的服务器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利用克隆技术将某台服务器中的数据完全拷贝到别的服务器上, 并启动新的服务器以提供服务, 使数据得以安全保存。

3.3 数字城管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系统, 涉及到基础数据、硬件设备建设、软件建设等多个系统, 如果一次性部署, 投入费用太高, 纵观目前已经建成数字城管的城市, 成都4000万, 杭州3000万, 延安市2100万, 宝鸡市2400万, 高额的投入给城管部门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业务逐渐从一个地区扩展到另一地区, 二级平台的建设使得分支机构不断增多, 造成平台的运维成本不断上升。如采用云计算技术, 就不必再购买昂贵的设备和花费其他资金, 完全将其转移到云计算供应商一边,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展望

作为新兴化虚拟产品, 密切结合数字城管技术, 依据住建部出台的九个标准子系统部署要求, 在云平台上动态、创新的配置资源形式, 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3], 实现了城市管理系统中的计算功能和存储功能的分开管理, 达到多用户能够在一个数据资源信息库中实现共享, 并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应用。使我们有信心相信, 作为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新兴平台, 云计算一定会在数字城管项目推进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要:云计算是为基于自由、平等和分享的网络要求提供可靠、安全、容错、可持续和可扩展的应用服务设施, 访问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快速查找、提取有效信息。本文探讨如何将云计算在计算成本、模式、能力上的技术优势来解决传统数字城管建设中遇到的投资高、建设周期长、维护质量不高等问题, 为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城管,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2]房秉毅, 张云勇.云计算网络虚拟化技术[J].研究与开发, 2011 (01) .

7.数字城管文章 篇七

“数字城管”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试点到逐步推广的过程,因城市规模的不同,建设动因的区别,对“数字城管”理念的理解差异,各市建设的模式、实施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取得的效果也千差万别,有的通过实施“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管理水平的大飞跃,有的实施“数字城管,引又成了一种形式。从全国51个试点城市(区)的情况来看,“数宇城管”的实施主要取得了文中八个方面的成效(主要以杭州市、常州市为例)。一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体制是指城市的管理组织设计、管理法规制度和管理运行机制的总称。其核心是对城市管理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配置和互动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的规定。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是“数字城管”能否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从部分试点城市来看,在实施“数字城管”之前,已着手开始理顺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了大城管的格局

“数字城管”的内涵和范围要大很多,是属于大城管的范畴。它的体现和载体——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将涉及城市管理内容的部门全部纳入了其中。

(二)设立了高位监督机构

在实施“数字城管”之前,各个城市都根据本地实际,成立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或者监督指挥中心,作为监督、指挥、协调城市管理问题的机构,但因各地情况不同,在监督机构的行政职级上有一定的区别。

(三)实现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数字城管”的实施,促进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真正实施,市一级主要是监督,而区、街道主要是落实,真正实现了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区为主,突出街道一级的城市管理职能,发挥了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

“数字城管”的实施,理清了市和区、市相关部门的职能,也理清了区和街道、区相关部门的职能。各个城市都根据本市实际制定了《城市管理指挥手册》,规定了每个具体城市管理问题由谁来处置,具体的处置时限和处置标准,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派遣和处置莫定了基础。二创新了绩效评价机制 “数字城管”绩效评价包涵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是内部的工作绩效考核,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控制,而“数字城管”运行效能的体现关键在外部绩效评价,在体制理顺、问题责任单位明确、处置力量配备到位的情况下,还需要建立高位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办法和强有力的奖惩措施等,才能确保“数字城管”的高效运行。

(一)建立了高位考评机制

在我国的行政体制下,市级主要领导是否关注“数字城管”,是否关注绩效评价结果,直接关系“数字城管”运行的效果。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建立了高位评价机制,书记、市长亲自过问、参与“数字城管”工作,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各个部门领导工作能力的指标,这大大促使了各部门真抓、狠抓城市管理工作。如常州市成立了由市政府秘书长为主任的考评委员会,市长每月定期进行暗查、暗访。杭州市建立了数字城管运行情况直报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期必批,对部门无法协调的问题,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亲临协调。

(二)制定了科学评价办法

绩效评价办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各地都根据本地实际,建立了自己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如常州市根据其管理特点,采取了多样化的考评方式,确保了“数字城管”的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三)实施了可行的奖惩机制

通过落实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将绩效评价结果落到实处,从而调动各部门参与“数字城管”的积极性。如常州市,各区政府年初需缴纳200万元单位保证金,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缴纳2万元个人保证金,根据评价结果,分别给予双倍奖励、返还保证金和没收保证金。各区年终“数字城管”绩效评价成绩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辖区全年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权重占到6%。常州市天宁区实行末位淘汰制,绩效评价成续连续两个月最后名次的街道,其分管主任予以免职,三次主任免职;定期召开由市长、分管市长及各区区长、分管区长以及市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点评会,考评成级及存在问题在电视合、常州日报、晚报等媒体上公布;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区委、采取每年年初预算安排“数字城管”专项奖励资金100万元,向各职能部门收取一定管理基金的办法进行激励;烟台市政府将数字城管的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对各区的《城市经济工作考核办法》的指标体系,为数字城管健康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来源:城市发展报告)

三提升了问题发现能力

“数字城管”的首要环节是发现问题。因城市管理的职能分散于各个部门,以往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统一发现和受理城市管理问题。“数字城管”的实施,构建了这样一个统一的平台,组建了一支专门的巡查队伍,使城市管理问题发现的能力大大提高,时间大大缩短。在实践中,不同的城市所采取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直接招聘监督员,有采取市场化运行,也有分级发现问题等。

(一)市场化问题发现模式

杭州市以信息采集市场化为主渠道,大胆创新,建立一整套全面发现问题的机制,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实施市场化采集的新路子。政府“花钱买信息”、“养事不养人”,按区域设定五个标段,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和人力资源管理资质的公司从事信息采集。引入了竞争机制,加强了对采集公司的管理,按月对采集公司采集情况进行排名。建立了“周例会、月考核、季兑现”制度,加大对漏报、错报、失报的校核力度,设定了“两条高压线”,杜绝虚假信息和吃拿卡要行为的发生。信息采集走市场化之路,确保了街面事、部件问题的及时、全面发现;同时也确保了发现问题的公正与中立,大大阵低了运作成本。

(二)分级化问题发现模式

常州市在问题发现上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市、区、街道各自巡查,发现问题。市一级由三个方面的问题来源,一是由12319电话24小时被动受理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二是通过自建的100个视频探头,全方位监控城市管理重点区域的问题,三是由市级监督考评员抽查、专项检查发现问题,除部件外,被市发现的问题将直接扣分。所有问题都将及时通过市一级平台下派到区二级平台;区一级也都有专业监督考评员队伍对所辖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并通过视频及时发现重点区域的问题,区巡查的目的就是提前发现、解决问题,不让市一级发现本区的问题;街道一级则管理力量都在自己的网格内不断巡查,及时发现和处里问题,不让市、区发现其管辖区域的问题,如涉及市级职能部门的问题及时报到市平台。目前全市每天有近1200个监督巡查人员在发现城市管理问题,问题发现的数量和及时性都大大提高,其管理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四确定了城市管理标准

什么才是城市管理问题?这与各个职能部门管理的标准相关,不同的管理标准,产生问题的数量就有很大区别,如窖井盖的下陷,有的城市作为问题上报,有的城市则不作为问题上报。“数字城管”是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因此对城市管理标准提出提高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管理标准化。常州市在“数字城管”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市长提出了“五个化”,其中就有一个标准化,就是说城市管理要有自己的标准。由市各相关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的实际悄况,结合工作重点、难点及政府导向等实际,并围绕民生,制定出具体的管理标准,由市监督指挥中心进行归纳汇编,出台了《常州市城市长效管理规范标准及实施细则》,如护栏管理,原来可能一年才进行一次清洗,现在规定城市中心区域每周一次;如外墙粉刷,原来需要几年才进行一次,现在重点区域规定每年一次;如报刊亭的管理,原来只要求不占道经营就行,现在要求定期更新,不能超范围经营;如夜排档原来都是临时点,现全部进入室内疏导点等。因此“数字城管”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标准,而标准的提高,必然促使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提高了问题处置效率

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情况怎样、是否及时,在实施“数字城管”前,没有哪个部门来监督,各个职能部门(单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数字城管”实施后,各个城市都制定了《城市管理指挥手册》,由监督指挥中心按照部颁标准“立案、处置、结案”中的要求,明确了本市城市管理的问题具体处置要求和时限。“数字城管”的实施,使原来许多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标准得到了提高,处置时间也大大缩短。

(一)结案的标准明晰

杭州市实施“数字城管”后,将问题处置的要求和结案的标准定位在“眼睛能看到”,也就是说问题需得到解决后,才能结案,改变以往“已派人去处理”、“将要去处理”等敷衍做法,常州市对市民举报的问题,处置完毕后,需要由平台回访市民,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才能结案。这都对处置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处置的时限缩短

在处置时限上,杭州市的问题及时解决率从原来的26.7%提升至95.11%;数字城管事、部件单件问题的平均处置时间由去年的5.78和16.38小时缩短到现在的3.17和14.67小时,改变了过去“发现问题靠举报,处置问题靠突击,解决问题靠批示”的做法,每天通过专业的信息采集员队伍的不间断巡查,促进了街面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处置和解决。

六建立了市民诉求平合

一个城市的管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如果说原来的城市管理模式对公众参与的渴求还是一种形式的话,“数字城管”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目标。“数字城管”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受理、快速派遣、快速处置,使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诉求得到了及时的回应。

常州市设立的12319监督指挥平台,将受理子系统与呼叫中心相结合,将所有部件、事件以及与民生有关的城市管理问题全部纳入受理范围,24小时接受市民来电,并重点突出咨询和事件类的管理,所有问题都进行回访,真正实现了“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宗旨。开展了城市管理“百人找差”活动,邀请市民、网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城市管理工作找不足、提意见。所有问题由专门人员进行梳理、派遣,处置结果一一在常州本地论坛、监督指挥中心网站上予以公布,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七整合了社会管理资源

“数字城管”作为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信息平台,涉及范围广、数据种类多、网络覆盖全,它依托城市原有信息化进行提升,整合了社会公共资源,节省了政府投资同时也为各地“数字城市”的建没提供了数据、网络支持。

如常州市,整合了市规划、国土部门的电子地图,与部件普查相结合,形成了全市的基础设施数据库,不仅满足了自身需要,也为公交、电力、通信等部门的设施管理提供了翔实数据。该市利用公共无线信号,建成了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避免了因租用运营商网络而产生的高昂费用。杭州市借助数字城管GIS、GPS等关键技术,建立了环卫车载GPS、自来水远程抄表、权力阳光许可审批等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为强化行业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八实现了长效管理目标

因城市管理问题的动态性、随机性、复杂性,传统的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型和突击型,城市管理人长期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找一种模式,来解决城市管理“抓反复、反复抓”的困境。“数字城管”的出现,为城市提供了一种真正的长效管理城市的模式,不再需要突击、不再需要运动战,城市管理问题随时发现、随时派遣、随时处置。如常州市,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建立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并切实有效的“数字城管”长效管理机制,突出事件类管理和考评,各区、各部门都努力做好本部门的基础性工作,随时接受市监督指挥中心的考评,从而真正实现了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一个样,在中央领导来常期间,城市管理工作仍然和平时一样,坚持不搞突击。2008、2009连续两年征询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入户调查、现场问卷等形式,征求市民群众对“数字城管”运行成效的评价,两年的群众满意度都在92%以上。城市长效管理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上一篇:海盗船四年级作文下一篇:中考前家长会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