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质量分析

2024-10-21

初一数学质量分析(共11篇)

1.初一数学质量分析 篇一

初一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本次试卷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把考查数学基础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充分结合起来,这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有利于良好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形成。

1、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综合性强。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如选择题第6题为了达到美观的要求,在正方体礼品盒中找相对面。第9题摆出几桶干方便面的三视图,求总桶数。解答题题21题把代数式的问题放到莱阳和烟台的地域范围之内,求在莱阳上车多少人;第26题在话费的付费方式中考察第三章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应用。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比如选择题12题自定义新运算问题;填空题16题探究小正方形的个数,解答题19题探究规律题,22题看立体图数立方体的个数,24题用火柴棒搭等边三角形等等。

4、试题中考察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题目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也是这份试题的一个难点。

如选择题第5题,知道了平方和立方的运算结果,求底数;第8题,要使运算的结果最小,求式子中的运算符号;第11题,知道了分组的结果,求组数;填空题15题,知道了绝对值的结果,求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加法算式中的一个加数;解答题21题知道了用代数式表示的最后车上的人数,求中间在莱阳上车多少人。

5、值得探讨的题目:

填空题15题带了绝对值符号,但是因为排版印刷或者说格式的问题,很多学生看不到这个符号;

填空题18题对学生识图有较高要求,答案应填6。不少学生含糊填了1和6

解答题24题这道题的价值不大。与本册书所学知识联系不大。也不是考察平面图形也不是探索规律,纯粹是考察智力。

最后一题26题需要分类讨论,现在出在初一的试卷上为时过早。按照答案来看,原题应该加上时间大于300分钟的条件。优秀的学生能按时间分类讨论,可是批卷的结果却是照答案来,不得分。没分类讨论的得全分。不太合理。

二、考试成绩分析

从平均成绩来看,经过所有数学老师两个月的指导与训练,大部分班级的平均成绩都在90分的及格线以上,因为试题的能力探究考察较多、知识的综合性特别强,所以面上各个班级的优秀率都不高,及格率相对较好。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对能直观看到的、可动手操作的几何图形的内容掌握较好,如选择题第2题、第6题、第9题、填空题16题解答题22题画三视图掌握得比较好。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较好,简单运算基本过关,解答题第20题两道计算题得分率较高。但是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探索能力,阅读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第21题、23题、25题、26题得分率较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力较差,与分数、小数有关的计算得分率很低。

从试卷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直接来源于书本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而对于考查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则显得不足。总体上看,一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没有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有十个左右。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学生读题不扎实、审题能力较差,读不出关键词、句。

选择题第1题出错较多。一部分学生从文字看,是求相反数,其实仔细看,一定能够看出绝对值符号。只有仔细读题才会想到要先化简绝对值,再求相反数;

第3题有的学生直接找所给两数之间的整数,而没有根据原题的意思先求第一个数的倒数、第二个数的绝对值,然后再找整数;

解答题第21题说到莱阳有一半人下车,结果很多人在列式的时候不考虑这个“一半”;

最后一题第26题第二问,给了7天的通话时间,请学生估计该用户每天通话多少分钟,有的同学只求总和,根本没想到为求每天的通话时间该求平均数。

在以后的习题练习和讲评过程中,应该从最基本的读题审题习惯开始,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关键字、词、句,转化成有用的数学信息,有次序的解答问题。一个学生知识不懂,老师可以再讲,可如果养成了做题不认真的习惯,那可是谁也帮不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光要注意知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一些好习惯的培养。

2、与分数、小数有关的计算得分率很低。

填空题13题单纯求俩小数4.5与-3.5的差,应该等于8,却有不少等于6等于7等于9的;

选择题第10题三个负分数比较大小做对的很少;解答题第21题列对了代数式却化简不对;第25题都能找出错误,自己却不能给出正确的计算结果。主

要原因是分数的加减和通分运算不够熟练准确,涉及的小学知识不牢固,从而影响了初中的学习,今后还要在教学中,继续关注小学与初中衔接的部分,与其说高楼平地起,不如说打好地基是关键。

3、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掌握的不够牢固,理解不够透彻。

比如解答题第19题的第2问探索规律,就是把《伴您学》上的杨辉三角关系倒过来了,还是应该找三个数的和差关系,结果很多学生没有想到,知识迁移能力不高。

第23题求圆柱体的体积,其实追根求源,这个圆柱体的形成,是“面动成体”的结果,要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体。考完讲评试卷时,我让学生拿起自己长方形的课本按要求演示一下这个动态过程,大家都发现,所给的长方形的边长只能做底面圆的半径。不用老师讲,很多学生懊悔的说:自己当直径来用了。可见,今后的教学,更要注重知识的类比、迁移和变式应用。尤其要注重数学的思想方法。

可见,今后的教学,更要注重知识的类比、迁移和变式应用。

4、创新、探索能力不够,空间建构能力不强。

填空题第14题和解答题24题,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水平。在没有实物操作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做不对。可见缺乏想象能力和对题目的理解能力,暴露出自身能力方面的不足。考试之后,我们用实践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拿火柴棒动手摆一摆,拿小立方体动手搭一遍,让学生把动手实践操作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还要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其实考试时拿小纸条摆摆也是一样的,要尽可能的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转化为有形的东西,把陌生的东西转化为熟知的东西,相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定可以慢慢的把手中实物操作转变成脑中空间操作,建构思维能力。

5、基本公式、知识要点、主要解题方法步骤掌握得不牢固。

有些同学连小学学过的圆的面积公式都记不住,很多公式很混乱。各类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也记不准,符号、绝对值混乱。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正确率很低,不能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是一个重要原因。化简代数式去括号时变号没有全变、分配没有分配到每一项。强调了带分数做不能做系数一定要要化成假分数,有的同学就因为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扣掉5个得分点。

可见学习不够扎实,基础知识没有夯实。

6、答题经验不足。

学生升入初中第一次接触答题卡、大型试卷、长达两个小时的考试,学生的考试经验不足,出现了不应该有的问题。比如按卷面看应该得117分,实际打印出来的分数只有87分,差30分。不考虑其他因素,还是应该加强考试技巧和考试常规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培养好的答题习惯,训练考试技能。如认真审题、规范书写、心理调试和各种题型的解答技巧等,这些都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训练。

2.初一数学质量分析 篇二

一、知识内容方面

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知识的呈现直观性、趣味性比较强, 数学学习更多地注重形象思维, 学生在老师的手把手的教学中, 经过反复的模仿、练习、记忆, 逐渐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 取得良好的成绩。然而进入初中以后, 数学知识难点增多, 跨度较大, 数学概念的定义更加严格, 运算更加复杂, 对数学逻辑的严密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逐渐注重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知识的呈现也由小学的数字、图画、文字居多到引入字母、符号、图形、图像, 知识的概括性越来越强, 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也在增多。因此,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思维方式的指导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不断学习, 不断反思, 不断归纳总结, 逐渐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七年级数学中“有理数”概念的建立就渗透给了学生分类的思想, 这对于后面学习绝对值的概念、绝对值求值、绝对值方程求解以及比较复杂的综合题的解决等许多数学知识都是一个必要的知识基础与思想铺垫。

因此, 如果初一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理解不透课堂上讲解的概念、公式, 不做必要的练习和运用, 没能及时地掌握学习的知识, 就很容易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时间一长, 数学成绩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下降, 屡遭挫败, 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学习方法方面

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学科课程比较少, 数学、语文两门功课的学习占据了小学生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 因而教学时间充裕, 教师讲完一、两个例题以后, 布置相对应的练习题或者通过练习课、复习课指导学生反复练习, 知识得到及时的强化与巩固, 学生因此往往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而学生进入初中以后, 随着学习科目的大量增加, 不但分配到数学学科的课堂学习时间减少了, 而且用于学习巩固数学知识的课余时间也减少了, 而初中数学的学习更加强调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师讲到某一个例题, 往往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概念、方法的内涵, 做到举一反三, 课堂学习的知识容量很大。因此, 学生应当迅速适应这种变化,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如果学生还沿袭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 过多地依赖老师, 学习缺乏主动性, 课前不预习, 上课不能带着问题听课、不能积极思考, 课后不知道复习巩固、归纳总结, 往往是课堂上感觉听明白了, 但是做题时或无从下手, 或顾此失彼, 频出错误, 对数学学习逐渐产生畏惧心理, 学习成绩自然就会下滑。

三、学习评价方面

小学阶段的考试内容比较简单, 学生易于掌握, 考试时间充分, 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 很快就能完成试卷上的题目, 而且还有大量的检查时间, 同时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考试结果, 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而进入初中以后, 考试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以及应用意识。考试题目更加灵活, 题量大, 时间紧促, 而且对做题过程的要求更加规范、严谨。所以,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如果对所学知识不能深入理解, 及时巩固归纳, 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 那么在考试中, 要么由于知识不能系统化而出现知识漏洞, 造成答题错误或遗漏, 要么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固, 思路单一、死板, 因而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试题, 直接影响学习成绩。除此之外, 学生在小学阶段长时间养成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进入初中后处于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等方面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波动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 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帮助初一新生积极应对初中数学学习, 避免成绩下滑。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即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的价值,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 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 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热爱, 对所教的数学学科充满热爱, 深入挖掘数学本身的无穷魅力, 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的价值与广泛应用,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

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因此, 教师对初入中学的孩子做以必要的方法指导。养成课前认真预习, 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课后独立、规范完成作业以及及时归纳总结、善于反思的习惯。同时, 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参与数学活动、展示交流思维过程的机会,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整体考虑九年义务教育, 帮助学生平稳过渡

新课程改革将九年义务教育划分为三个学段, 虽然每个阶段对数学学习的要求不同, 但也不是完全割裂的。为了学生较快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小学高年级的老师不妨熟悉一下初中数学知识的特点,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逐步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归纳的学习习惯。同时, 在平时做作业与考试中, 不但要求正确, 还应当对学生提出时间要求, 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 初一的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设计、作业布置等方面精心设计, 给他们创造一个适应、缓冲的“坡度”, 对暂时出现的不适应、成绩下降的情况给予更多的理解、鼓励、指导, 帮助孩子们平稳度过小升初阶段, 让他们充满信心地进入到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初一新生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和应对避免成绩下滑的对策。

3.初一数学质量分析 篇三

一、初一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学生能顺利正确地解题,表明其在观察、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1.小学数学的干扰。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

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讲清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错误。

2.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正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是受等式的性质2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的干扰。事实也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可见对比教学法对学生错误的形成,前后知识的干扰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简单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错误的发生。

二、减少初一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

由上所述,学生不能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产生解题错误,表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干扰。因此,减少初一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是预防和排除干扰。为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讲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例如,讲解方程x/0.5-(0.19-

0.4x)/0.03=1之前,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引入新课前须准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因此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正文中的关键字眼、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同时还要揣摩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授业解惑,预先明了学生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而未查觉,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则遗患无穷,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能够为揭示错误、降低错误打下基础。

2.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在课内讲解

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课内条件允许的话,可由个别学生分析解答例题,再由学生订正,教师予以总结。并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3.课后讲评要有总结性。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型错误,加以评述。通过讲评,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也使学生再经历一次尝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

4.初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四

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初一年级于11月19-20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期中考试,在此我就这次考试作个小结,然后谈谈下半学期的工作思路和安排,期待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一、试卷、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使用于都二中的试卷,语、数、外各100分,满分为300分。从试卷来看,试题做到了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难易适中。(考试情况分析见《成绩统计表》)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偏科现象严重。

2、学生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单科成绩出现个位数的大有人在。

3、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少数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自觉性。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对策:

1、析学情、定措施

每一位同学对考试的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反思自己,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和措施。

2、树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① 评选学习标兵和进步之星。② 对优秀试卷展览,建学习标兵光荣榜。

3、降低教学重心,增强学生自信心。

① 抓好班里的后40名(或25名)同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效率。

② 狠抓基础知识、利用好上午课前25分钟,每天一练(2-4个小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③ 考试科平分低于40分的同学采取补考形式,由同学挑选试题,汇编成基础知识测试卷。

4、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对于优等生:我们除课堂教学外,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拔高题,引导他们自学,多给予自由支配的时间,多鼓励他们看课外书,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现在有的班级针对每个学生制定了努力目标,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措施。

对于边缘生:也就是优秀边缘的和及格边缘的,重视这些学生的转化,增加优秀人数、防止学生掉队。

对于差生:我们应该采取低起点、小碎步、快反馈、勤纠正、多鼓励的方法,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战胜学习的困难,多给他们方法的指导,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在教学中要:“四优先、五跟踪”(“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

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逐一分析,找薄弱科目,制定计划与预期目标,找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做好帮包记录。

5、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

① 展开“我的励志名言”及“留言薄”活动。

② 建立兴趣小组,一帮一结队子。

③ 召开“我在进步”主题班会。

④ 感恩行动。

6、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 定计划的习惯,很多学生学习非常盲目导致他们没目标而影响成绩,让学生制定远期、中期、近期目标及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同时在班上找一位同学作为自己的竟争对手,每次考试都与他比一比促进提高自己。

② 预习、复习的习惯。要求每天每门学科至少花15分钟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预习第二天所学的内容。

③ 建立错题本,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考试考不到一百分争取考后得一百分,找出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5.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五

徐婷

本次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为六枝特区统一考试试题,满分为100分,先就本次语文试卷的特点、学生的成绩反馈、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整改措施做以下分析和总结。

一、学生成绩反馈

本次参考学生共163名,除缺考学生外,其中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12分。其中七年级1班的实考人数81,均分51.2,及格人数20人;七年级2班实考人数78人,均分49.3,及格人数16人。总体而言,从参考人情况来看,平均成绩有所进步,但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优秀人数少,仍有很多同学不及格甚至低分。今后对于及格的同学在学法上进行指导,50-60分的同学注重考点的指导,50分以下的同学注重字词、课内阅读的练习,加强作文训练。

二、试卷分析

本套试卷重点难点突出,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难易程度适当,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适合学生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读写、理解等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一)积累与运用

在积累与运用的考查中,本套试卷既回归了课本,有强化了学生基础。第1题与第6题分别考查了学生的规范字写法及古诗词的背诵默写情况,这将对学生的规范字书写以及引领广大学生背诵古诗文及名篇名句。2、3、4、考查学生对字词字音的辨析、语病以及语序的排序问题,一增加学生对语言的辨识度。第7题中名著导读,加强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及学习扩展能力,加强了学生学习名篇名句的学习兴趣。

(二)综合性学习

考查学生对月亮的雅号、含月的成语以及由月联想到的比喻句,试题紧密结合月而扩展开来,培养了学生对中心问题的解决产生思维联想,比较有创意。

(三)阅读理解

选文精当,文质兼美。本试卷第一篇选文是写人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七年级学生接触较多的问题,对于记叙文的学习情况在本文中均可体现。

10、11题考查结合文意语境对词语的掌握,12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13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知识点掌握情况,14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15题衍生拓展写颁奖词,限定“母亲”这个群体,有较明确的针对性。

第二篇选文来自教材中的原文,回归课本,很好的反馈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反馈,考查的问题也均是教学目标内容,很好的让学生提高对教材的学习认识。

第三篇文章选自教材中所学的文言文,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重点字词的解释、古文阅读的节奏、重点语句的翻译、以及从古文中学到的道理。这进一步的推广了学生学习古文的重要性。

(四)作文

本次的作文为半命题作文,这样的作文可以减少考生的审题时间。这种形式有开放性、选择性,又有限定性。以“有▁真好”为题,内容可根据考生的生活积累来进行构思写作,记叙文的限定问题也为考生的无限遐想限定文体,有助于学生增大发挥空间。

三、存在问题

1、知识的掌握还在存在一定的问题。某些最基础的字词文学常识掌握不扎实,如选择题里、阅读理解中需要掌握的字词都没有很好的掌握;读题不认真,思考不深入,如阅读理解中所问的延展性题目都有些答非所问,导致失分;丢提落题,答题找不到切入点,没有掌握答题技巧等等。大部分同学在考到课文中学过的文章时,总是是懂非懂,没有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导致丢分。

2、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学生缺乏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准确的表达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丢分最多,尤其是现代文的阅读。

3、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以及行文上都存在问题。此次作文选材比较宽松,贴近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部分作文思路不清晰,所选内容比较小学化,无新颖感,作文缺少对事物的具体描写。书写上,大部分同学都马马虎虎的书写,字迹潦草,字数不足,甚至有学生根本就没有顾及到作文。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更加明确的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素养、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方法上都有诸多问题。

四、整改措施和打算

1、学生立足教材,从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写、字词积累运用、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

2、强语言表达,口头语、书面语基本功的训练,让他们能准确、顺畅、有创意的表情达意。

3、语文本来就是语文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需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

4、作文基本功的训练。作文要有指导,有多种形式的练笔,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反馈。

6.初一年级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篇六

郑智聪

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初一年级于11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期中考试,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把有关情况向领导作简要汇报,请领导给予指导。

一、考试组织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前,任课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复习准备,班主任做了细致的考前动员,强调了考试的严肃性、重要性,激发了学生考试的兴奋点,为学生成绩的发挥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考试布置及监考工作做得严格有序,杜绝了迟到、作弊、早退等不良现象,从而保证了考试的顺利进行和真实性。

二、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由宜良县第十一中学教研室统一组织命题,语、数、外各100分,政治100分,史、地、生各100分,满分为700分。从各任课教师上交的质量分析和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来看,教师对试题的评价较好,试题做到了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难易适中,与平时的教研基本吻合。

三、考试情况分析: 1、450分以上十一中30人。400分以上十一中108人,350分以上十一中243人莘县201人。两校相比我校数学、英语较占优势,政治、历史两科相对薄弱。

2、从单科总评来看,语文、地理、生物比较均衡,其它各科相比都有较大悬殊。英语相差10分、数学相差10分、政治差7分、历史差8分。

3、从班级总评来看差距较大,三班最高305分,最低班为274分,相差31分。

4、各科优秀上线人数偏少。语、数、外在95分以上分别有22人、72人、100人,政治56分以上27人,史、地、生40分以上的人数分别有66人、23人、126人。

5、学生优秀率、合格率极低

优秀率:38/529=7%

合格率:243/529=45%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偏科现象严重。

2、学生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单科成绩出现个位数的大有人在。

3、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少数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的

自主性较差,缺乏自觉性。

4、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不到位,要求不够严格,大部分教师从初三到初一的转变过程中角色转变慢。

五、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对策:

1、析学情、定措施

每一位师生对考试的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反思自己,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和措施。

2、树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召开教师研讨会,学科组交流经验统一措施。

评选进步之星和学习标兵,召开期中考试表彰大会。

对优秀试卷展览,建学习标兵光荣榜。

3、降低教学重心,增强学生自信心。

把每班的后40名(或25名)学生的学业水平作为教师业绩评价标准。

注重基础知识考查,考试优秀率达80%,合格率达95%以上。

③ 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采取补考形式,由学科组长挑选试题,汇编成综合水平测试卷。

4、加强培养培优补差工作

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逐一分析,找薄弱科目,给任课教师名单,制定计划与预期目标,找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做好帮包记录。

5、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

开启“六一”阅读工程。

建立兴趣小组,一帮一结队子。

“我在进步”演讲。

感恩行动。

6、加强家校联系,商讨对策,形式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互通信息,商讨教育之计。

7、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定计划的习惯,很多学生学习非常盲目导致他们没目标而影响成绩,让学生制定远期、中期、近期目标及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同时在班上找一位同学作为自己的竟争对手,每次考试都与他比一比促进提高自己。

② 预习、复习的习惯。要求每天晚自习的后30分钟能预习第二天所学的内容,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

③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考试考不到一百分争取考后得一百分,找出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8、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① 各任课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 优秀学习经验交流,召开表彰大会及各班请优秀学生总结演讲。

9、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深比课堂教学改革。

改革备课。

高度重视预习。

减少教师教的时间,增加学生学习与展示的时间。

划小教学单位――分组教学。

重视及时的反馈矫正,建立错题本,作为教师作业布置检查的必查项目。

10、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检查,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① 深入备课组,了解集体教研情况。

② 跟踪课堂,提出建议。

7.初一数学质量分析 篇七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极差分析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引 言

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思想文化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成长依靠教育. 中学数学教育正是人才培养中的不可或缺的教育. 长期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与教法改革,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献计献策,实验学校、实验班级犹如雨后春笋,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

本论文将结合铜仁市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完成下列问题.

1. 数学家教中存在哪些问题?

2. 在教师辅导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成绩 的提升? 并确定各因素的权数.

3. 在第 2 问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较好的辅导方案,使学 生成绩能够有质的提升.

一、符号说明

二、模型假设

●假设调查所得到数据真实可靠

●假设影响因素已经考虑全面

●假设影响因素的权重小于1% 的忽略不计

●假设每一个人( 教师和中学生) 只能具备五个因素

三、模型建立与求解

1. 用极差分析法

极差分析法又称直观分析法,它具有计算简单、直观形象、简单易懂等优点,是正交试验结果分析最常用的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所得因素及其数据得到各因素的权数 ( 见附录三) ,如下表2.

由上表可以得到各因素的主次顺序,如下:

T9,T1,T6,T2,T4,T5,T3,T8,T10,T11,T12,T7.

因此最佳的辅导教师应该具备积极的教学态度、较高的知识面、善于与学生沟通、较强的责任心、适宜的教学方法等条件; 而辅导的最佳学生应该具备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一定的智力、健康的身体、良好心理素质等条件. 因此,由以上的教师和学生搭配是最佳的师生配合方案. 然而,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到这样的师生进行搭配教学的!

2.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

( 1) 各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

综合考虑提高学生成绩的各因素,根据对学生成绩提升的综合分析,得出影响提高学生成绩有以下因素: 教师不变因素( 教师的知识面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师可变因素(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责任心) ,学生不变因素(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生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变因素(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 . 根据以上的内容进行分析,建立如下表3的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各影响因素建立层次结构图,如图1所示.

( 2) 求各因素的三标度矩阵

根据调查问卷所得到的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对每组因素采用两两进行比较. 采用三标度法,得出各影响因素对上一层的比较矩阵.

其中,s =0,1,2,3,4;

其中,As ij表示第i因素与第j因素相对比的重要性,且有As ii= 1;

( 3) 计算重要性排序指数Rs i

令: 根据上述矩阵求得各矩阵的重要性排序指数分别为:

( 4) 计算系数Ks

令: 。根据上述重要性排序指数求得:

K 0 = 7, K 1 = 5, K 2 =5 /2, K 3 = 3, K 4 =7/ 3.

( 5) 构造各矩阵的判断矩阵Bs

对每组因素构造判断矩阵,其元素bs ij分别满足以下运算规律:

( 6) 求上述各判断矩阵Bs的传递矩阵Cs

传递矩阵的元素必须满足: cs ij= lgbs ij,( i,j = 1,2,3,4) , 得出传递矩阵为:

( 7) 分别求传递矩阵Cs的最优传递矩阵Ds

其中最优传递矩阵的元素分别为:

( 8) 求判断矩阵Bs的拟优一致矩阵Es

拟优一致矩阵的元素分别为: es ij= 10dsij,得到:

( 9) 求B/的特征向量

则各影响因素的分向量为:

W1=[0. 1222,0. 0496,0. 0201]T

W2=[0. 0562,0. 0446,0. 1404]T

W3=[0. 0164,0. 0340]T

W4=[0. 2261,0. 0968,0. 0968,0. 0968]T

( 10) 利用单层次排序结果进行总层次排序如下表4.

四、结束语

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并经过计算得到表2的结果. 从表中可以得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中学数学家教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教师的责任心,再次是教师的知识面,紧接着是学生的智力、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 以上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间接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从计算结果可以清晰地知道影响中学数学家教的各因素的权重及其地位,同时通过综合评价可比较为符合实际影响中学数学家教的因素,让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能够抓住主要的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8.初一数学质量分析 篇八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任课;价值;探究

中学课堂教学考评是按照相应需求与价值准则,借助科学的考评手法与模式。对课堂任课活动的各个因素和他的进展改变做出的评价。它是一项持续低发掘、决策与提高课堂任课价值的活动,是整个教学环节不可去除的主要构成部分。客观、科学的课堂任课考评,能够让老师清楚自己要奋斗的走向,激励老师自发低探究且努力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准;不断增强课堂任课优化的想法,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一、论述如今中学数学课堂任课质量考评的情况

1.考评的模式太单一

古典的数学考评方案是试验,试验可以有助老师了解学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度以及了解深度,可是,却不可以有助学生练习他们的创新性和思考方式。实施数学任课质量考评的目的不但是为了了解学生分数的多少,页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性,培育创新型的优秀学生。所以,这就要老师拓展考评方案的多彩多样性,不但要对此测验,还要找出更多的考评模式。

2.对能力的考评忽视

在日常的数学考评中,大多数知识评估学生是否可编写精准题目或是记准概念。实际上仅仅让学生做出正确的解答是远远不够的,也要积极地指引和挖掘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知道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全面了解有关数学知识和答题方法,并不是单一地死记硬背某个数学式子或是概念。此外,也要让学生练习应用数学语法思维清楚的阐述自己的想法或是有逻辑的解析某个数学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准。

3.未全面贯彻数学考评乐趣

如今的教师大多数仅是按照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考评,并不重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乐趣。调研表明,学生的数学创新水准与他们对数学的乐趣是有很大联系的,若果能够对此问题进行科学的考评,就会有利于教师实施创新性想法的实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乐趣通常包含:是否有信心处理数学难题,是否对数学的活动有着相当大的乐趣,是否爱挑战数学难题等。

二、中学数学课堂任课质量考评的方案

1.考评结果的情况和内容

使用定性和定量相联接的综合模式来体现考评的结果。考评量化结论的数据源于课堂任课质量综合考评表一(同行考评使用)与课堂任课质量综合考评表二(自评使用),算出均值或中值后借助电脑技术编写出图表(如雷达图表)。定性考评通常是源于课堂任课质量综合考评表三(学生和父母使用)与平时任课检测的结果。最后写出对某一课堂任课质量考评的综合报告,且经过座谈或谈话的模式体现给被考评人,注意采集被考评人的反馈建议,提供一份符合事实的定性报告是相当关键的。它的内容常常是源于课堂任课质量综合考评量化图表、学生和家长考评表以及被考评者的日常任课检测结果等。报告的内容联系量化数据,以认同数据为主,同时提出有待提升与进步的地方。

2.考评内容全面化

古典的考评只看重老师在课上的表现,却忽略了学生的表现,考评的内容重点含有任课目的、任课过程、任课方式、任课结果等层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对中学数学课堂任课质量的考评,需要老师不但要看重学生知识和技术的了解和掌控,更要看重他们情感态度的构成与进程;不但要关心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果,更要看重他们在学习当中的改变与进步。考评需要看重学生进展的程度,经过考评让任课质量获得提升。为获得考评的教育价值,建立新型课堂,考评内容包括师生两个层面,一级考评大纲重点包含任课设计、任课实行、课程小结、习题作业还有考试考核等内容。例如任课实行层面,又包括下面六个二级考评准则:(l)是不是面对所有学生;(2)是不是采取了适宜的任课方案;(3)老师是不是可以合理地调整教案以达到学生的需求;(4)师生间的提问状况;(5)老师的引导状况;(6)学生的反响状况。

3.考评方式多彩化

古典的考评常常使用数量化的办法,如数学模糊考评法等。但因为考评中一些层面,比如体现学生氛围、能力、乐趣等数据,难以用数字准确地展现出来,这时就要使用定性的办法,定性考评的结果虽然有时也有些模糊,但和定量考评的结果相比看来做判断的话,通常都能够较好地达到新教学方式下考评的需求。总的概括,考评办法要使用定性和定量考评相融合的模式,此外,还需关注静态考评和动态考评相融合,结果考评和过程考评相融合等。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准则的指挥下,建立中学数学课上任课质量综合方式,不管是考评主体、考评内容、考评办法,还是考评结果的情况,即使不能实行的完美无缺,但相比于古典的课堂任课质量考评却有很大程度的改进;同时能够在构建新课程准则下,为新型课堂给出有利的参考依据,为各个相关考评工作的实现找出了新点子。

参考文献:

[1]张维茂,关于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甘肃科技出版社,2011.3.

[2]杨涛,张星江,王静平.中学数学的素质教育探析[J].科教文汇出版社,2012.4.

9.初一上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九

赵丽霞

初一级生物期末考试全县统一考试,为期两天,圆满结束。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次试卷共分二个大题,满分一百分。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次初一生物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型、难易程度适中,个别题偏难。绝大部分知识在课堂上都强调过训练过。但学生大部分不能把大部分分数拿下,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相对比较丰富,学生完成情况不好。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25题 50分)。

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50分最低分是10分。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不能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大体问题如下:1.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虽然牢固,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相对较不好,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对问题进行分析。2.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平时训练各种方法来解一些比较不确定的题目,比如说排除法。失分率较高的题目:11.16.第二大题:非选择题。

本题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内容丰富,难易适中。重在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我们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整体不会很难,在课堂上该强调的都有强调。个别学生不去认真消化,导致不能灵活应用。失分率较高的题目:27题显微镜的构造、动手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尤其是观察玻片标本时的操作。28题关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区别,容易混淆。29题植物的六大器官,学生背的很熟,但是联系实践的能力较差。丢分最大的是最后一题30题,原因是此题难度大,学生没学过有性生殖的概念,加之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这次期末考试,比第一次考试没进步,证明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对生物产生兴趣。

三、采取措施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

3.尽可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教具和多媒体及生物挂图,能够很好的挖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6.1.15

1、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没有扎实的基础,不可能形成能力。教学中要将教材中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对每节课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一目了然。特别是初二教师,面对一学期4本书的复习压力,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教给学生构建概念图的学习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相关的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训练了综合能力。希望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

2、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生物学有很多理论要记忆,但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要根据知识特点、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口诀记忆、联想记忆等。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把知识记得牢固、理解透彻,融会贯通。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和生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现象,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乐。

4、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有很多图形图表,常见的有结构图、生理过程图,概念图、坐标图、流程图等,教学中用好这些图形图表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不论是课后练习题还是考试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大部分都有图形、图表。因此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仅要用好书本上的图形图表,还要根据学校条件、授课内容等自制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识别图形结构,了解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能从图表中找出蕴含的相关生物学信息等。

5、适当改变作业形式。生物学中的很多章节的很多内容都可以把“写作业” 改为做生物模型、做观察实验等。如:细胞结构、细胞分裂、种子结构、种子萌发、子房结构等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观察中思考,其效果远比机械的“写作业”要好的多。

10.初一学年生物质量分析(模版) 篇十

人数:87人

平均分:56.3

优秀率:18.4%

及格率:46%

差生率:12.6%

分析:此次试题容量适中,难易程度适度,考查知识比较全面,能够考核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符合教学目标。

考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对所学知识给予正确的判断。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字不会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待加强。

11.初一数学质量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创新策略

数学知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如何,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成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初中数学实行新课改的意义

(一)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实践表明,初中数学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实行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四基”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例1:七年级上册《3.1.2等式的性质》从生活中的实例托盘天平入手,加深了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直观理解,注意图中用不同方向的两个箭头来表示在天平两边的“加”和“减”,从而说明等式的性质。

教师把实验带到课堂上,向学生直观演示,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

通过研究,推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例2:新人教版七(上)《2.2整式的加减》,采用层层渐进的方法进行讲解。先用课件导入一首儿歌“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数一数,2、4、6、7、8”,再列式:1只鸭+2只鸭=?然后作类比,用字母替代单位,列出a+2a=?,ab+2ab=?……渐渐形成一个梯度,然后话题又一转“这时一只小鸡突然窜入鸭群中,那鸭群数量是否增加?为什么?”从而类比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三)促进考试模式的改革

通过研究,促进考试由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向获取新知识、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能力的转变,更多地采取题组型的“开放”和“半开放”的模式,让学生发挥创见,自主发现和创新。

二、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初中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未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大部分教学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老套陈旧,没有采用新型互动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而是一味地停留在讲解上,未能勾起、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手段还有待提高

目前有些初中学校没有或者是很少配置有多媒体教学软件。很多教师也试图改变教学形式,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气氛,但还是仅仅停留在PPT等形式上。专业的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以及初中数学教学的电子实验室开发程度不够,教学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三)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低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如果学生在遇到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放弃,时间一长,学生积压的问题多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就会降低。比如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由于在课堂上没有当堂听清教师的讲解,在做作业时,不是选择找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弄明白问题,而是选择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草草了事。

三、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办法

(一)加强初中学校的师资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初中数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合理改革初中教育人事机制;加强对教师的整体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完善优秀教师的选拔制度等等。

(二)加强对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

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开发适应学生的校本课程并供学生选择,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可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远程“一师一优课”的优势,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

(三)教师要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合格的老师会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兴趣引领,关注、强化学生意识的培养,打破枯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的状态。

例3: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这些红线有什么作用呢?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由此引入线段大小比较的学习,学生会倍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开展师生“说题”研究活动

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展现思维的全过程,这样教师主动发现学生正常的思维,并尽可能与学生的思维相吻合,便于师生互动穿插,互相补充。让学生“说题”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表达,正好发挥“小先生”的作用,也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讲课模式,有利于创造全新的教学氛围,促使教师进行新型教学方式的探求,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主动探索寻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发现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我国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提高我国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全元.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01).

[2]胡镇华.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俪人:教师,2014(12).

上一篇:社团巡礼晚会通讯稿下一篇:唯美文章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