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持续改进探讨

2024-10-01

质量持续改进探讨(共8篇)

1.质量持续改进探讨 篇一

质量持续改进在标本采集留取和送检中的应用

住院患者标本采集、留取和送检,及时得到检验数据,是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一个重要环节。标本采集、留取、送检要求准确,及时。以往对标本采集留取等方面质控往往过于轻视,常常强调多次的问题重复出现,达不到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2015年3季度我科护理人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在小组会上,采用PDCA循环对本病区的标本采集、留取、送检进行了质控,采取了改进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计划阶段(P)(1)存在现状:

★血标本:1.抽取顺序错误,不能正确摇匀标本。

2.血标本抽取的量不足或过多。

3.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华南送检不及时。

4.特殊标本如“血气分析”,抽取了静脉血,影响了化验结果,重新穿刺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尿粪标本:1.护理人员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对留取尿粪要求不明确,导致留取量偏少,或尿标本盖子未塞。

2.患者文化程度受限,年龄偏大,导致尿粪标本采集颠倒。

3.迁床的尿粪标本,有更改不到位现象。

4.24小时尿蛋白定性标本,存在交接漏洞,导致标本遗失。5.送检环节上,标本放置乱,送检过程中打翻。6.个别患者拒绝留取标本。★痰标本: 1.患者标本留取后未及时送检。

2.痰标本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导致重新留取。3.送检地点搞错。(2)原因分析: a.护士解释不清。

b.护士自身不能认识正确留取标本的的重要性,c.护理人员人力配置不足,加床现象存在,护理人员疲于治

疗,忽略了细节。

d.护士的专业技能,穿刺技术存在差异。

e.交接不到位,休息期间,工作不连续,特殊标本未予重视,未建立交接本。

f.华南送检工人,责任心有待加强。

二、组织实施(D)

1.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取的配合。2.加强培训,操作培训考核。严格带教实习同学。

3.特殊标本,建立特殊交接班本,及时与化验室联系,取得送检信息。4.及时召集质控成员,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如何提高质量进行讨论

尤其对多次不能改进的问题重点关注,人人有责。

5.专项小组质控成员,每周,不定期进行质控。

6.新标准再学习,使每位护理人员树立全员参与的质量意识。

三、检查阶段(C)

1.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加强随机质控,发现问题,及时在病区质控检查单上登记,与当事人交流,并可在病区小组群告知,提醒大家注意。

2.病区每月QC活动针对问题加大力度和深度。3.评价措施落实效果,发现改进之处予以肯定和表扬。

四、总结阶段(A)

反馈是PDCA循环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PDCA循环是否发挥作用,标本采集、留取正确及时性是否能得到保证,关键就看这个环节。检查小组对检查结果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及原因,小组会通报。护士长、质控成员进行跟踪。跟踪结果、跟踪检查、将已经改进的继续保持,未改进的轮回到下一个循环。

2.质量持续改进探讨 篇二

1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择

观察对象为急诊科2008年1月-2009 年12 月间出车接回中的转入院患者512人, 其中家属在现场配合急救的471人, 未在现场41人, 41人中昏迷5人, 其余人员均能够描述或填写。对507名患者和家属进行填写表格和随访。

1.2 方法

1.2.1 出诊模式。

我院的院前急救小组由一名医生、护士和司机组成, 承担院前急救病人的治疗和转运。我院的做法是, 一旦接到急救出诊电话, 车一出发由院前急救组长 (由医生担任) 及时与对方取得联系, 让对方在醒目的地方等待, 另外问请病情, 告诉病人家属的简单处理办法, 为急救争取时间。到了现场, 根据病人病情按照路径内容和程序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实施治疗护理工作。病人上车后, 根据病人的病情与院内取得联系, 做好院内接诊的各项准备。凡急诊出诊接回的病人, 开放绿色通道。 推行医护首诊负责制, 落实医护岗位责任制, 从到达现场、现场急救、转送入院、院内急救到转送入科的模式。这个程序在急救流程上有很大的优势, 急救一体化后, 可以使急危重患者的救治变得更为顺畅、更为快捷。

1.2.2 工作模式。

由我院急诊科配备专人, 由一名主管护师担任和高年资的医师专职承担该项工作。 每天通过出车情况, 提取经院前急救后转入住院的病人姓名、到相应科室, 将表格交病人或家属填写。

1.2.3 表格内容。

询问病人的病情和最终诊断;了解病人对急救服务全过程的满意度, 包括反应速度、抢救水平、服务态度、部门衔接、急救绿色通道等;征求对急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2.4 填写方式。

由病人或家属填写, 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用语, 用无记名填写方式, 向被调查者详细说明表格的填写方法, 在30min独立完成, 完成后立即收回。本研究共发出问卷507份, 回收有效问卷507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结果

2.1 总体情况

急救随访小组工作运行以来, 共随访507个院前急救病人, 满意486人次, 不满意21人次, 总满意度为95.8%。患者对急救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中, 服务态度不好3例 (14.2%) , 医疗处置不及时2例 (9.5%) , 医护操作不熟练5例 (23.8%) , 急救人员未协助抬患者3例 (14.2%) , 医生未陪坐在病人身边4例 (18.8%) , 医务人员未行任何处置1例 (4.7%) , 等候时间长2例 (9.5%) 。

2.2 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通过密切护患关系, 增加了患者对急救的主动性和依从性。在随访中笔者听到患者和家属说, 看到你们跑过来就知道你们比我们急, 感到有依靠了, 车颠簸时你抱着我的腿感觉疼痛减轻了。通过出诊人员充满体贴的关爱护理, 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稳定了情绪, 从而更信任医务人员, 更全面反映病情, 积极配合急救。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和病情变化, 为入院后诊断、治疗、护理提供可靠依据。

2.3 存在问题的处理

查找出急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科室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对存在问题的当班出诊小组进行反馈, 并在科务会上进行分析, 员工的急救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进一步加强, 确保了医疗安全。

2.4 对急救工作的建议

在随访中, 许多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 包括: (1) 建议取消在急诊缴费, 对出诊收取的费用, 可否记到住院费用里。 (2) 建议配备2个担架工, 以解决搬抬患者的问题, 可以适当收取费用。 (3) 合理配备急救人员, 有时可以不用医生。

2.5 通过随访化解抱怨

随访人员发现, 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小组抱怨的情况很多是由于对出诊流程和情况不太了解所致, 分析患者和家属认为等候时间长的原因, 耐心细致地解释, 使病人了解一些出诊流程的细节, 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 也会耐心听取意见, 并给予安慰与道歉, 消除患者的怨气。这期间, 共化解抱怨8人次, 有效的为患者和家属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

3讨论

3.1 有助于提高急救人员诊疗水平

对急救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急救后住院进一步抢救情况和最终诊断, 使急救医生可以掌握各类突发急症本身的发展规律, 同时可以对比急救的初步诊断, 分析研究各路径的内容、程序、实施效果, 不断完善、逐步实现质量控制路径的科学化、规范化, 从而提高对各种急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2 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表格填写向患者征求意见和建议, 患者和家属可以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管理者可以从中掌握第一手资料, 了解患者的需求, 以动态分析存在的问题, 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弥补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 持续改进服务[3]。

3.3 增强医患沟通, 体现人文关怀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尊重理解患者, 认真倾听患者的要求和意见, 建立新型医患关系, 运用关爱为患者解决问题, 使其感受医护人员的真诚服务。在随访中, 患者及家属反映对此感到很温暖, 有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 在平等的交谈中患者有了说话的机会, 加强了医患间的沟通, 使得个别对急救工作不满意的患者有了宣泄的机会, 例如有患者认为医务人员在院前未给患者任何处置, 反而收取出诊费的问题, 通过质控小组的引导和解释, 最终取得患者的理解, 从而达到了消除隔阂、化解矛盾的目的, 增强患者对医院急诊科的认同和信任, 从另一个角度维护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3.4 约束了员工的行为, 丰富了管理方法

将随访的结果进行调查, 对于急救人员确实存在的问题, 科室将进行批评教育, 并与考核挂钩。科室强调员工换位思考, 把每一位急救的患者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来看, 就会急患者所急, 想患者所想。强调时间就是生命, 急救就是命令。坚定了员工做好急救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也约束了员工的行为规范, 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5 表格调查是急救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表格调查能够真实反映患者和家属对急诊急救的意愿及对院前出诊存在的问题, 这样反馈给科室, 科室又进一步实行整改, 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提高了满意度, 确保了医疗安全。实践证明, 开展表格调查随访工作比电话随访更真实, 减少了语言交流的不畅, 更易表达出患者和家属的真实意愿, 对提高急救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医患双方都有好处, 适合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 可以在院前急救机构中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索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与途径。方法:由急诊科配备专人, 在急救病人住院24h内通过本人或家属填写我科自制的表格来了解整个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征求对急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每月进行统计分析, 并反馈给当班出诊急救小组进行整改。结果:病人满意度不断上升, 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确保了医疗安全, 全年无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表格随访对加强医患沟通、强化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是院前急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院前急救,表格填写随访,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 :51-52.

[2]胡文贤, 徐相瑞, 郭慧.1847例院前急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2, 11 (5) :253.

3.质量持续改进探讨 篇三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带教;临床运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30-01

1 临床护理教学所存在问题

1.1 带教老师因素 由于大多数院校的带教老师的选择还是以传统的资历、从教年限为挑选标准,带教老师均为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出任授课教师,但是资历越老的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偏低、新知识储备不足,所授知识仅限自身经验且有知识老化的现象,多数带教老师不擅长教学,学生参与度低,仅为被动接受学习,学生操作度不高,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强,难度大的操作能让学生接触和体验的机会就更少;由于护理人员本身工作量较大,再兼任带教一职,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自然更偏向临床护理,而忽略了带教的意识,这些都会制约带教老师的授课质量。

1.2 学员自身因素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实际操作的经历,许多学生对理论知识滚瓜烂熟,但若遇到实际操作则手足无措,另外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对专科理论知识储备不够,在进入实习科室后对新式护理手法、医疗设备心生畏惧,与理论完全脱节;学生沟通能力差,由于缺乏与人沟通技巧,在工作中不能主动与病人沟通,有时甚至不知如何开口,与病人沟通障碍;学员轻视基础护理,仅对技术性操作感兴趣,而对翻身、叩背等基础护理的学习则心生懈怠;法律知识的缺乏也会影响护理教学的质量,由于大多数院校的护理专业上并未开设法律课程,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法律身份,所以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护士管理办法》第4章第19条规定“未经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理工作”)。

2 护理带教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2.1 盡量选择临床经验丰富且具有高学历的教师任教,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实行带教考核制,保障学生接触到国内外先进的护理学知识。

2.2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在带教过程中可以开展个案分析、模拟情景等活动。根据学员的特点,设计学员感兴趣的课题,鼓励学员多看、多问。

2.3 营造生动的学习空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带教老师对每位学员提出的问题要热情并耐心的解答。主动给学员介绍病区的环境、教学周目标,平时多与学员交流,发现做的不对的地方要耐心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进入新环境、新角色。带教老师要为人师表,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其中,有研究表明,学员对临床学习的环境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2]。

2.4 加强学员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 带教老师要帮助学员树立自信心,在心理上给予支持,训练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3],在平时教学中可模拟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沟通,教导学生注意与病人交流时的语气与态度,耐心倾听并解答患者问题与要求,避免打断病人话语并妄下结论,学会以微笑与点头示意。引导学员如何在谈话中摸清病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教会学员细致观察,发现问题,带教老师也要注意自身言谈举止通过言传身教让学员感受到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与举止。好的护士的形象与言谈举止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配合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5 培养学员的法律意识 带教老师要具有较高的意识,这样才能清楚明白的给学员讲授护理措施安全条例、技术操作流程、护理规章制度等医疗法制常识,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分析,时刻提醒工作中切不可出现失误,解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细微的错误可能会使病人的病情加重,甚至会给个人及医院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借此提高学员对护理工作的警惕度与使命感。

3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护理带教应用中效果评价

3.1 以上措施使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也相应升高。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既要教好实际操作手法,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自身的谈吐与举止,遵守各项章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护理教学的有效开展[4]。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护理带教应用使我院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有显著的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到96%,学员受到的表扬也越来越多。

3.2 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总结性学习,带教老师可以通过对临床教学中的不断总结,使学生于教师清楚已解决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对有待解决的问题实施有效可行的新计划。使带教老师可以不断的补充实习新内容。

综上所述,临床带教教师与课程质量应与时俱进,在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下,才能保障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促进护理质量工作朝科学化、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家荣.如何做好护理临床带教[J].中外医疗,2011(17).

[2] 王静波.谈护理临床实习带教[J].全科护理,2009(23).

[3] 刘艳.持续质量改进在实习护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1).

4.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篇四

一、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月计划和周工作计划。

二、根据工作计划制定具体考核方法。

三、根据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检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重点检查实施及落实情况。

四、由护理部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

五、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人员。

六、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知全体护理人员。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八、护士长对临床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并登记记录,制定相应护理常规,报护理部审批、备案。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树立“以人为本,满意服务”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真情为患者服务。

三、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高新仪器的使用,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要履行告知程序,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要履行签字手续。

五、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

六、维护全局,搞好医护配合,加强护患沟通。

七、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抢救病人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八、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九、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十一、病房各类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十二、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不得隐瞒,并保存好病历。

十三、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悉放置位置,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十四、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手术、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十五、按有关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十六、按规定处理医用垃圾,防止再次污染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伤害。

十七、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十八、对专科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理人员 能够遵照执行。

各项护理操作前告知制度

一、遵医嘱落实各项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讲解该项操作的目的、必要性。

二、操作前患者了解该项操作项目程序及由此带来的不适,取得患者的配合。

三、严格遵照各项操作规程,操作中注意语言、行为文明规范。

四、将操作程序详细告知患者,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五、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患者,做好耐心、细心、诚心的对待患者,护士应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

六、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性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

一、对高难度、风险性有创操作,实施前必须提前告知。

二、操作前向患者告知该项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和操作方法以及由此带来的不适或意外,取得患者配合。

三、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

四、操作中关键环节仍要随时解释,尽量减轻患者痛苦。

五、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性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手术部位确认标识制度与规范

一、术前一日,责任护士遵医嘱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二、经查对确认无误后,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准备,并以无菌巾包裹,绷带固定。

三、在患者手腕上带上腕带,标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部位注明左右。

四、夜班护士认真检查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核对患者腕带标识是否与医嘱相符。

五、患者到手术室琴,值班护士再次核对手术患者床号、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 检查皮肤准备情况。

六、手术病人确认程序:1.接病人时,当班护士和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2、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核对签字。

3、麻醉师与病人沟通确认后并签字。

4、手术医生手术前再次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尤其是左右侧),确认无误后签字。

使用监护仪管理办法

一、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报警系统供应商每年检修校正一次,每3个月设备科工程师进行检修一次。

三、监护仪报警音量根据科室具体情况设置,使护理人员能够听到但又不影响其他病人。

四、报警音出现5秒内护理人员必须进行处理,先按“静音”键,使其静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如果病情需要重新调整报警界限,根据情况做相应处理。

五、交接班时,要查看上一班的主要报警信息,并注意观察该项体征变化情况。

六、检查指端挤压情况,每4小时将指端Sao2传感器更换到对侧。

标本采集核对制度

一、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

二、采集标本严格遵医嘱执行。

三、标本采集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标本采集时,要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确认病人(必要时病人参与确认)。

五、输血、配血抽取标本时,必须两人核对后抽取并签名。

皮肤压伤登记报告制度

一、发现患者出现皮肤压伤,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的,均要及时登记上报。

二、24小时内通知护理部,由质控人员到科室核查,当日护士交班报告要有记录。

三、填写皮肤压伤观察表

1、在“压伤来源中注明发生科室。

2、在“转归”中填写出院、转科、或死亡情况,如果转科要填写科室名称;在“预后”栏中,认真填写皮肤状况。

3、根据皮肤压伤危险性评分表现及分期,按要求填写。

四、积极采取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五、患者转科时,将观察表随病历一起交至所转科室继续填写。

六、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上交护理部。

皮肤压伤评估标准

一、褥疮分期

Ⅰ期:受压处皮肤发红。

Ⅱ期:受压的皮肤变成紫红色,并有水泡形成,发红范围扩大。Ⅲ期:表皮水泡破裂,真皮层外露。

Ⅳ期:伤口产生溃疡,并深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及其他组织,坏死组织成黑色。

二、院内不可避免皮肤压伤

严重低蛋白症、全身高度水肿、癌症晚期恶病质等患者,入院时未发生褥疮,但有发生褥疮的危险,护士长要及时上报护理部及质控组确认。通过采取优先预防措施未发生皮肤压力伤,根据护理时间给予加分。

三、院内皮肤压伤

入院后病人出现皮肤问题未及时向质控组报告,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被指控组发现,视情节给予减分。

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一、凡在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及自身原因或技术因素而发生的护理缺陷,引起患者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其他部门的意见,均为护理投诉。

二、护理部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耐心做好安抚工作并做好记录。

三、护理部设有《护理投诉登记本》,记录投诉事件的原因分析和处理经过、整改措施等。

四、护理部接到投诉后,及时反馈给护士长,督促有关科室认真核对事情经过,分析事发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并提出整改措施。

五、根据事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理。

1、给予当事人做书面检查,在科内备案。

2、当事人认真做书面检查,取得谅解。

3、向患者及家属赔礼道歉,取得谅解。

4、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六、因护士违反操作规程给患者造成损失或痛苦,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处理。

七、护理部定期总结分析护理投诉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公布,将有无投诉作为评选优秀科室的重要依据。

危重病人报告制度

一、各科室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治疗,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以便护理部掌握情况并协助各方面工作,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

二、需要报告的危重病人包括:

1、需要特殊护理的病人。

2、住院期间病情突然发生变化需抢救的病人。

3、病人因病情危重急诊入院需进行抢救的病人。

三、报告程序及时间:

1、病房有危重病人时,当日由责任护士或主班护士报告护士长。

2、护士长接到报告后,当日查看病人并填写“危重病人上报等级表”然后立即报告护理部。

3、护理部接到报告当日由专职人员到病房查看病人,检查记录指导协调护理工作。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对于特殊护理或一级护理的病人,护理工作要责任到人。

二、及时、清晰、准确地做好每位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并有责任护士签名。

三、随时床旁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四、危重、躁动患者的病床应用床档防护。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六、保持患者全身清洁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痕迹,保证患者卧位舒适。

七、保证患者床单位整洁,及时为患者更换被服。

八、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方案,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治疗用药、饮食、护理要点、重要的化验值、心理状况等。

九、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并妥善固定,避免坠床、外伤、烫伤等情况发生,严格执行病人意外登记、上报、记录制度。

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避免坠床、外伤、烫伤等情况发生,严格执行病人登记、上报、记录制度。

十一、熟悉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其使用目的及报警的排除,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

十二、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护士应沉着、熟练的应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预案。

十三、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患者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医源性感染。

纠纷病历管理制度

一、当出现纠纷和医疗争议,患者及家属要求封存病历时,病房要保管好病历,以免丢失。

二、完善护理记录,要求护理记录完整、准确、及时;护理记录内容全面与医疗记录一致,如患者死亡时间、病情变化时间、疾病诊断等。

三、检查体温单、医嘱单记录是否完善,包括医生的口头遗嘱是否及时记录。

四、可复印病历资料: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住院志(即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查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历报告、护理记录、出院记录。

五、备齐所有有关患者的病历资料。

六、迅速与科领导、医务科(晚间及节假日与院总值班)联系。

七、病历封存后,由医务科指定专人保管。

输血查对制度

一、检查采血日期,血液中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血袋有无破裂。

二、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及血量是否相符合,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血。

三、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及交叉实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和剂量,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需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四、输血后再次查对以上内容。

五、血袋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难免褥疮登记汇报制度

难免褥疮定义:以强迫体位,如: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心力衰竭、昏迷等)、瘫痪、高位截瘫、骨盆骨折、生命体征不稳定等病情需要严格限制翻身基本条件,并存高龄(大于等于70岁)、白蛋白小于30g/L、极度消瘦、高度水肿、大小便失禁等五项中的一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褥疮。

一、凡发生难免褥疮,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带来的,均要登记并上报护理部。

二、24小时内通知护理部,由质控人员到科室核查。

三、填写难免褥疮观察表,在“转归”栏中,要填写出院、转科或死亡情况,如果转科要填写科名。在“预后栏”中,要填写清楚皮肤情况。

四、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五、当患者转科时,请将观察表转交所转科室继续填写。

六、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交回护理部备案。

七、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月质控成绩挂钩,按院内发生褥疮处理。

八、护士长应于褥疮发生后实地查看病人,检查责任护士褥疮监控措施是否落实,护理记录记载是否客观,监控措施是否得当,并给予相关指导。

保护性医疗制度和保护患者隐私制度

患者具有隐私权,隐私权必须得到保护。保护患者隐私是临床理论学尊重原则、有利原则和不伤害原则的体现和要求。由于,医护人员在疾病诊疗活动中所处的地位特殊,会主动或被动地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个人的习惯、嗜好等隐私秘密。因此,医护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的医务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医务。

一、医护人员在实实施诊疗过程中凡是涉及到患者的言语,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必须要执行保护性医疗,以免在患者面前谈论,以及在无关人员面前提及,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医护人员在查房时,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病情分析必须在病室外进行。

三、患者的隐私在诊疗过程中仅向医务人员公开,是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私有领域,医护人员有义务为其保守秘密,维护患者的各种利益,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患者隐私。

四、医护人员在为异性患者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必须有两人以上人员在场,并注意加强对患者的保护。

5.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篇五

护理工作是为病人服务的职业。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质量求发展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持续改进才能进一步规范我们的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整体水平。

一、提高质量意识

1、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护理人员应把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中,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要想抓好护理质量管理,就必须抓好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及质量目标的落实。

2、卫生制度的改革 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必须要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标准来督促实施。

二、增强服务意识

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涉及每一位护理人员,它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培养护理人员树立集体意识,自觉维护医院及科室的利益,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服务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业务培训、技能训练,以满足病人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同时规定了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法,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病人的投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达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宗旨。

三、规范护理质量管理

1、实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科室每周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护理部定期组织行政和业务查房,定期质检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检查护理人员职责执行情况,动态掌握科室工作。护理部实施院控重点放在管理质量控制上,科室的重点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重点是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同时每月进行质控讨论分析,及时总结反馈。

2、建立质量管理三个环节(PDCA)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抓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过程是我们工作重点。我们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循环科学程序进行质控活动。通过及时质控、评价、反馈,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3、建立各项质量管理标准 根据医院质量及目标要求,护理部制定质量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了护理工作各项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职责、护理管理规范、护士行为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疾病护理常规。

6.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汇报 篇六

2011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汇报

2011年,是院党委确定的“细节管理年”,我们以“二级综合医院管理评审复核”和“医疗质量荆楚行活动”为依托,紧紧围绕细节管理这一主题,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使我院的医疗质量逐步改进,也使医院的整体医疗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严格依法执业,确保医疗安全。

1、我们对临床、医技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了梳理,所有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不得单独值班,不得独立发报告。

2、加强归口收治病人管理,实行专病专治,坚决遏制、查处跨科收治病人和跨科手术现象。

3、本院医生外出会诊、手术、麻醉,必须报医务科批准,需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来院会诊手术必须到医务科备案。

二、严格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

1、医院健全了三级质控网络,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监控部门、科室科主任和质控员各负其责;每月医务科出一期《医疗质量通报》,奖优罚劣;每半年召开一次质控工作会,商讨质量问题。

2、严格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去年我们重点抓了首诊医师负责制的落实,严禁推诿病人,病人入院5分钟内必须开始处置

病人,对于诊断不清和与收住科室不符的疾病,要求当事科室及时请会诊,严谨科室之间相互推诿扯皮;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每周科主任必须进行一次大查房,科主任每天必须查看危重病人和重大、疑难手术病人和新入院病人,科主任还要在周六、周日进行夜查房,并纳入考核;严格落实会诊讨论制度,跨科情况必须请会诊,三日内未确诊必须科室内进行讨论,一周未确诊必须提请院内大会诊,去年,医务科共组织全院大会诊130人次;严格病例讨论制度,对死亡病人、告病危患者、疑难病例、重大疑难手术病人、术后恢复不好和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人(住院时间≥15天)必须科室内进行讨论;严格落实手术、麻醉分级管理制度,重大疑难手术及麻醉不得安排住院医师主刀或麻醉;严格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重大疑难手术病人、新入院病人必须床头交接班,值班医生处理病人必须书写处置记录并晨会交班。严格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危急情况;严格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的管理,确保手术病人安全,对于未做手术标记者,手术室一律不接病人,若因此造成医疗投诉和纠纷,由主管医生负全责;严格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加强对重点部门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急诊室、儿科ICU、产房、ICU病房、透析室、手术室是我院质量管理的要害部门,对这些要害部门,我们在督促科主任、护士长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同时,分管院长及医务科每月不定期到这些科室进行查

房,查找不安全因素,积极整改。

4、加强急诊科及120的管理。一是要加强院前急救工作,急诊科制定了院前急救流程,按照院前急救流程,做好病人的处置、谈话签字、病员处置安排、医疗文书的书写等各方面的工作;二是做好到院的处置,按照“先检查、先抢救、先治疗、后收费”的原则积极处置好病人,对于病情不稳定的病人,急诊室要先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运到科室,防止转运途中的不安全因素发生。三是畅通“绿色通道”,对于要进行急诊手术的病人,院前急救小组要及时通知总值班,总值班要马上通知相应手术医生、手术室安排好手术。急诊科要加强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此外,急诊科还制定了复合伤、心脑血管急诊的处理流程,每月定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提高了我院的急救水平。

5、加强医技科室管理。作为窗口和辅助科室,医技科室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改善服务态度,不得推诿或延迟服务;二是及时发报告以及向科室送达报告;三是做好危急值的登记和报告工作;四是做好报告的审核、双签和集体阅片工作,防止误诊或漏诊发生;五是加强与临床联系,积极主动为临床服务;六是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由单一检查模式向检查治疗模式的转变。

6、加强药事管理。药剂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保证临床用药,杜绝或减少缺药和断药现象,各药房均建立

了“断药”登记,及时向药剂科反馈和购置,满足临床需要;二是积极做好处方点评工作,指导临床用药;三是加强合理用药和抗生素的专项整治工作,定期出版《药讯》,要重点揭示临床中不合理的用药现象。四是医务科每月组织药剂科和临床科主任对运行病历和归档病历的用药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科室当月医疗质量考核并通报、处理。五是医院组织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专班,每月进行两次检查。六是每季度召开一次药事管理会议,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这些工作的实施,对保障我院合理、规范、安全用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1年,我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1.2%,远远低于二级医院43%的规定。

7、加强病历质量控制。一是组织全院医生进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湖北省病历质量评分检查细则》的再培训;二是要求科主任和质控员加强对运行病历的检查、把关;三是每半年进行一次病例讨论、病历书写比赛和病历质量展览;四是科主任和质控员每周到病案室对归档病历进行把关,五是医务科每月组织临床科主任对运行病历和归档病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与科室绩效挂钩。

8、加强临床路径工作。一是临床路径全面启动,自2010年5月开始,我院在普外科、妇产科开展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2011年就9月,临床路径在全院全面启动实施,制定了《老河口市第一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奖惩办法,截

止目前,我院在已经开展的22个病种的基础上,再增加老年性白内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甲状腺肿、血栓性外痔四个限价病种,总开展病种达26个;二是每半年召开一次临床路径专题会,研讨临床路径执行情况;三是科室每月5号前向医务科《临床路径月报表》,内容涉及病种总例数、入经例数、入组率、变异数变异原因、退出数、退出原因、医疗费用等,医务科每月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四是组织对全院医生进行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五是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网报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六是每月病案室将临床路径病历集中保管,医务科组织对运行临床路径病历和归档路径病历进行考核,纳入当月医疗质量考核,与科室当月绩效挂钩,对执行较好的路径,每例我们对主管医生、科主任、质控员、科室分别奖励30元、10元、20元、30元,促进了我院临床路径的开展。

9、积极做好教学查房工作。自去年九月份开始,我院经过四个月的教学查房工作试点,我院各个科室基本上都执行了教学查房,从今年元月开始,我们将按照《教学查房工作实施方案》对各科室严格进行考评和考核。

10、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与考核。去年,医务科明确了每月的第二个星期为“医疗质量考核周”,并对原《老河口市第一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检查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加大了处罚力度和考核范围,内容涉及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运行病历质量、归档病历质量、临床路径、合理用药和抗生素合理应用、医技规范检查,八大本、临床用血等,仅今年元月份,我们就处罚临床医生76人次,处罚科室科室和个人5660元,奖励1440元,最高个人处罚480元。2011,我们共抽考归档病历和运行病历2000余份。

11、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管理,一是我们制定了科主任巡查制度,规定每天晚上由一名院领导、内科、外科主任各一名对全院的危重病人、手术病人、新入院病人进行巡查,查找医疗质量薄弱环节和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通知科主任进行整改;二是制定了值班医生行为规范,医务科每天晚上进行检查,三时制定了科主任夜查房制度,要求科主任周六、周日必须到科室查房,这些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12、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以安全促质量,以质量保安全。去年,对发生的医疗纠纷医疗纠纷,我们每季度都组织医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进行了讨论,积极查找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的问题,明确责任,处罚到人,警示全院。

13、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主要分为三基考试、技能操作、医德医风、科室业务技术考核、个人述职,每季度考核一次,这项工作自2009年开始,一直坚持进行。

三、对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思考

医疗质量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它具有全员性、全天候、全覆盖的特点,涉及从事医疗工作的所有人、所有科室、所有时间、医疗行为的所有环节,这就要求医院领导、医疗质

量管理部门、科主任、质控员、所有的医生必须时刻关注、重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其中科主任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医疗质量管理又是一个缺陷管理,对于薄弱环节尤要高度警惕,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急危重病人、手术病人、诊断不清的病人、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住院时间长的病人、中午晚上节假日、年轻医生和责任心不强的医生等,这些都是我们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部门、科室主任就必须积极抓住这些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以医疗核心制度为参照,以检查考核为手段,以奖罚为杠杆,严格落实,才能促使医院医疗质量不断地持续改进。

老河口市第一医院

7.质量持续改进探讨 篇七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1]。它是质量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2],在临床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主要步骤是:对患者的心理现状进行评测、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设定预期目标、测定持续质量改进结果[3]。手术的特殊性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一定的恐惧,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在手术患者康复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研究自2013年7月开始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来改进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实施手术的患者120例,其中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50例患者在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上未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患者70例,术前、术中、术后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参与到本研究的护士共20例,均为女性,年龄20~45(34.5±4.2)岁;护龄4~25(10.8±3.7)年。

1.2 方法

1.2.1 分组

首先将20例护士平均分为两组各10例,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共同讨论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设立预期目标及最终评价标准。

1.2.2 问题查找

所有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的情况,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及定期做调查问卷探明患者对护理的意见及不满,同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现状,并进行统计分析。经过调查得知,患者的主要问题来源于心理焦虑,因为手术患者既要面临生命的威胁,又要遭受躯体疼痛或伤残,他们害怕疼痛与死亡,担心是否会出意外,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患者心理高度紧张时,再加上手术时的种种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心情。而医护人员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护理耐心不足,由于患者对专业知识了解有限,医护人员常常不能耐心细致地对患者所有的疑虑进行解答,造成患者对自己病情了解不足,加剧心理恐慌等。

1.2.3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1)所有护理人员讨论,明确问题现状,提出改进方法并制定方案。(2)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学培训,强调患者情绪的重要性。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使一般和特殊巧妙结合。(3)医生和护士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手术室内严禁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4)术前向患者简单介绍其病情及手术过程,让患者对自己的主治医师及手术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患者起到一个的心理稳定作用。(5)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6)术中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慌乱无序,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紧张;(7)术后患者清醒后及时告知手术成功消息,告知患者及家属各种仪器管道等辅助物的注意事项及作用。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康复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等。(8)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和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并能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1)患者心理状况测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程度的测定[4];(2)患者满意度测定: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患者质量持续改进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焦躁不安等情绪明显减少。与改进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改进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患者质量持续改进前后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知,在质量持续改进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痛苦,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早日康复出院[5]。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是借助四个系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改进[6],其主要是以数据管理和手术病人心理护理评估表为基础,以护士长带领下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为中心并设置专职质控员,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评估记录表对病人的心理护理过程进行评估并不断做出护理工作方法的更新改进为过程,以质量管理系统为评价平台,实现患者心理护理质量的基础数据采集、分析、监控一体化,从而实现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质量持续提高[7,8]。从而实现护理手段的科学化管理进而使质量持续改进在心理护理方面顺利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为护理人员工作改进提供了平台,避免了无用劳动,护理小组组长要认真分析调查统计数据,查找出问题,针对性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然后研究讨论制订既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医护人员又能在护理过程中顺利实施的护理方案。

持续质量改进是现代护理质量提高发展的重点[9]。因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及手术氛围的紧张性,患者极易对手术过程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这样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患者的恢复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心理护理是指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对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积极向上的影响,帮助病人以最好的心理状态配合身体康复[10,11]。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学会善于应用心理学相关技巧,及时发现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并解决,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让患者以最好的身心状态快速康复[12]。

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13]。因此在本研究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方法中,我们以最全面的策划方案,最细致的护理过程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持续改进的护理模式,从最基本的护患关系的加强、手术相关知识的讲解宣传至家属护理相关教育等,要将心理护理过程贯穿到各个方面,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缺一不可[14]。本研究证明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持续质量改进更加注重“按需”护理,针对性强、目的性高、效果显著。

8.质量持续改进探讨 篇八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公共卫生;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354-01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公共卫生质量提高了,才能保障人们在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工作。由于我国人口多、医疗水平不高等原因,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公共卫生的检验工作,发挥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中的作用。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持续质量改进

在公共卫生检验中,持续质量改进是指在充分考虑内外部因素的情况下,完善质量检验的环节,采取质量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质量检验的水平。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连续、创新的过程,对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二)公共卫生检验

公共卫生检验是指对与人们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各方面的卫生情况的检测。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医疗卫生检验、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验等。对公共卫生的检验能够及时掌握公共卫生质量好坏,排除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因素,减少人们疾病发生的几率。

2 检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情况的好坏需要质量检验工作作出正确的反馈,才能进一步加强对质量的管理,因此,要找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一)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检验工作不到位的首要原因就是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没有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导致质量管理的工作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位。第二,没有制定详细的质量检验标准,使得检验工作开展受阻。第三,质量管理相关部门的人员安排不合理,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部门职责不清

质量管理机构的建立是规范质量检验工作的前提,但有的质量管理机构却没有将相关的部门职责分清,导致了工作中不必要的混乱。表现在质量管理部门不仅管理实验,又管理人事工作;对不同的检验项目没有进行详细的分工,导致推诿现象的发生,不利于工作有序开展。

(三)检验过程不科学

质量检验的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效,目前,检验过程不规范问题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对质量检验重要性的认识,对检验工作不负责任。第二,对检验样品的保护工作不到位,增加了外部环境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第三,实验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使检验结果不具备说服力。

3 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加强检验质量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公共卫生检验质量的管理,要做好持续质量改进工作,通过不同责任主体的努力,改善公共卫生体系的质量现状。

(一)制定详细的检验标准

为了促证质量检验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有必要制定详细的检验标准,大致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规定质量检验的完整程序,防止因程序不规范造成检验结果的不准确。第二,对不同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注意事項、防护措施等进行详细规定,一方面为了保证检验效果,另一方面为了保障检验人员的安全。第三,对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行为作相应规定,包括对出现检验纠纷、检验错误情况的处理方式。

(二)完善评价体系

要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就要从完善评价体系着手。在以往,对质量检验的评价往往是以检验机构出示检验报告的形式进行的,不具备民主性。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应该建立多维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具代表性。完善的评价体系应该是由检验人员、检验机构、被检验机构、民众等评价主体组成的。这也便于听取不同主体的意见,提高工作水平。

(三)明确职责范围

质量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涉及到许多的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分工到位。首先,检验机构要加强和各地的防疫部门联系,在其协助下便于工作迅速开展。其次,对需检验的项目要按程序进行详细规划,送审,使各个环节都依法进行。要加强对质量检验的宣传工作,提高对质量问题的认识。另外,还涉及到样品的收集、检验结果的讨论等环节。只有使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实到位,才能保证检验工作按质按量完成。

(四)加强检验队伍建设

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归根结底还是依赖检验人员的操作,所以要加强质量检验队伍的建设。

1、引进先进的检验仪器

质量检验涉及到的领域很广,有些是集专业性和特殊性于一身的检验项目,因此检验部门要大力引进先进的仪器,满足不同检验项目的需要。与此同时,要对仪器进行专业的保管与维护。

2、要增强质量检验的意识

在整个社会领域,要提高对质量检验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医疗、食品等和人们生命健康直接相关的领域。除了加强宣传,还可以明确奖惩制度,用硬性的方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

检验人员的素养直接关系着质量检验过程是否顺利进行,可以先从这些方面促进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一,对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让其认识到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第二,定期培训检验人员,交流最先进的检验技术。第三,加强对检验人员在仪器使用方面的指导工作,减少人为原因导致的结果失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存在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不同部门的大力配合,才能做好相关工作。在充分认识到质量检验重要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规范检验过程、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等方面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只有将质量检验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因此,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加强检验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范晓芹,黄桂圆,董奕裕等.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8)

[2] 沈黎勇.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

上一篇:别忘了教师中“沉默的大多数”下一篇:从家风家教家训说起作文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