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2024-07-10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共10篇)

1.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篇一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焦建利教授聚焦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让我们意识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将信息技术与教师的发展、与教育结合的重要性。本专题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知识的结合以及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方式。在第一板块中以生动形象的事例及图片,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如今社会发展的首要趋势——技术的迅猛发展,由此引发人们去思考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中来。

2.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篇二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Web 2.0技术为标志的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中的工作业务流程以及人际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教师以及教学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也因此从以往封闭纯个体的发展模式,转向了直接面向一个追求开放与共享的全新的网络交互平台。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再是培训,而应该首先解决观念的问题,然后再来探讨何任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环境。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在学习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并依托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为了摆在每位教师面前必须面对的重要研究课题。

1 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1.1 注重研究式的学习方式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方式的问题,“教师即研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研究不是一个专有的领域,而是一种态度,它与教育本身没有根本的区别。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研究的意识,是一个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且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而研究式的学习正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式学习可以让教师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跨进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门槛,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开发教师教学的潜能,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1.2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

以Web 2.0技术为标志的新信息环境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个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在组织形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专业发展在组织形式上改变的趋势正从专业的个人研究转向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体现为学习者与学习同伴之间对共同的学习目标的追求,以及在这种学习追求的过程中彼此形成的密切的学习互助关系。学习共同体的这种组织方式实际上体现的是对学习主体身份的一种弱化。在传统学习模式的框架下,每个学习者都是以一种孤立地的、封闭的纯个体的方式存在的,教和学的过程都只能在个体的范畴中进行。在主客二分原则的支配下,每个主体都会把周围事物及其他的主体都“客体化”。但是由于网络的交互性特征,其中的主客体角色的会出现频频互换的情况。也就是说,网络中主体与客的身份不再确定的,教与学的过程几乎在同时完成,主客体之间在瞬间就能完成角色的转换。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每个人既是主体又都是客体,这一点与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环境中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网络的互动性给每个用户带来了角色转换的自由,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培训获取教学信息,而是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主动权,并参与到信息的创作或传播中来。教师间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一方面突显了教师主体性的解放,另一方面也是Web 2.0网络中开放与共享精神的体现。

1.3 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环境

近年来,教育领域中信息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大批新的基于Web 2.0的应用出现在网络上,吸引了数量庞大的用户群。在这些用户中,作为教学对象的青年群体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如果对教学对象所习惯的信息交流方式认识不足,就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把握住信息科技发展的脉搏,拥有灵活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是实现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既包括了运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创造并使用信息的能力,还包括了发挥信息效益、通过信息达到协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网络技术对教学主体的影响越来越深入;而教学活动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也会越来越明显。因此,作为教学活动主导的教师参与到网络交流中来,通过各种新型的网络的应用来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在网络间组织起学习的共同体,是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的关键。

2 应用Web 2.0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

2.1 Web 2.0所倡导的精神

Web 2.0倡导的精神包括了开放、共享、参与、创造等几个主题。Web 2.0是一个“去中心”和“去权威”的信息应用平台。在这个平台里,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使用者和发布者,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浏览者。每个人在网络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是建立在对他们提供的资源进行共享的基础上的,每个人都参与了网络中资源的建设和创造。Web 2.0所体现的这些精神特质直接影响了其参与者的心态,使其对网络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参与者不再只是简单的冲浪,而是因为取得了话语权更多地参与了网络资源的建设。这一点正好契合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急需的技术支持下的网络聚合效应。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靠个体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很难发挥群体协作的优势。如果运用了Web2.0技术,每个人都能领会到其中的开放、共享、参与和创造的精神实质,就很容易地在网络上建立起牢固的学习共同体,相互协作并共同面对专业发展的课题。

2.2 Web 2.0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产生影响的其它成员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在学习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带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形成了超越了同学关系学习互助关系,使个体学习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而教师间的学习共同体则强调了教师加强自我修养的同时,改造自己对学习资源各自单独占有的传统观念,对学习资源进行共同体内的分享,并对其它学习体的成员使用资源进行一定的指导帮助。在这一点上,Web 2.0的精神与学习共同体在本质上是完全契合的。在具体的网络实践过程中,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学科专业的范围内可以通过Web 2.0技术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的交流。这些教研交流活动可以通过搜索引擎、RSS聚合所需信息;利用标签服务,对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并定义为Tag,再把该信息及时通过个人博客的方式发布出去;还可以通过IM、博客、Wiki等与学习共同体的其它成员进行交流。可以说,在Web 2.0技术支持下网络交流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了学习共同体所追求的分享和协作的精神,而教师间的学习共同体以群体协作的力量推动了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2.3 Web 2.0促进教学资源建设的社会化

Web 2.0积极倡导去权威化。所谓去权威化在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是下放话语权,通过技术的手段使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而不是在网站编辑和总监的控制下失去发言的权力,只能成为网络信息的倾听者。打破了网络中绝对的权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资源的建设者,从而使教学资源建设的社会化成为了可能。通过博客和Wiki这类的Web 2.0工具,学科专家可以把一些成熟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一线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所生产的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可以随时添加到学习资源库中;学生的作业、学习日记、作文笔记等都可以作为网络上学习与交流的资源;甚至是家长或者是其它人员都可以把其见解发表在博客或Wiki中,并通过这些Web工具在教研平台中实现共享。从而把众多的网络参与者转变成教学资源的建设者,促进教学资源的社会化建设及发展。

3 基于Web 2.0信息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在Web 2.0的信息环境下,通过使用网络存储与检索、教师个人博客、SNS网络聚合及视频分享等丰富的网络应用,使得每位教师的思想充分自由地得到表达,在与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频繁交流和相互碰撞中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如图1所示。

3.1 教学文档的网络存储与检索

传统的教学资源只能通过私有封闭的存储方式(如硬盘、U盘、邮件等)进行存储和有限的交流,教学中常用的文档(如PPT、DOC等)只能通过专用的Office软件才能打开阅读,大大阻碍了这些文档在网络间的传播和流通。Ajax技术在Web 2.0网络中的应用,突破了这些文档在传统网络中传播的局限性。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把PPT文档传换成FLASH支持的教学幻灯片形式,同时支持通过浏览器进行的在线制作、演示和存储。生成的文档则直接保存在网络服务器中,教师可以在家里、办公室或者课堂中随时的制作和调用自己的课程文档,不用担心存储介质的丢失或被病毒破坏而影响教学。

3.2 网络聚合组织起教师间学习共同体

在Web 2.0中,通过Ajax、Wiki、RSS等技术的应用,可以轻松地实现多人协同工作。针对一个主题的文档,可以由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共同编辑,每个人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加入到文稿中,再由他人审订和修改,这种协同工作的过程还可以在即时信息交互的环境中进行,而这一切在传统工作方式中只能通过反复开会讨论或者分配任务等低效的方式来完成。另外,Web 2.0中的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也是一个重要的网络中的聚合应用,通过SNS可以在网络间重新搭建和不断扩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SNS在人的社会性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任意的双向传播,允许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兴趣、活动和经验等个体化的信息。

3.3 博客为个人专业发展发布信息

博客(Blog)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与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Web 2.0的网络中为每一位教学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无比宽松的个性展现的舞台——仅需要敲打键盘和点击鼠标,就可以把你的想法在各大论坛社区中传播,不同层次的写作者可以自由地创作和发表,不必迎合主流媒体的口味,也没有严格的选稿流程和录用标准,一切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中表达个体真实的实践教学成果的总结。这种写作方式可以应用于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的教学过程中,把你的教研成果通过博客与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共同分享。

3.4 视频分享突破文本表达的局限

播客与视频分享是Web2.0在多媒体方面两项重要的应用。播客可以方便地将教学过程录制下来,或者通过播客组织起教师间的学习共同体进行网络视频的教研活动,这种方式可以突破文字表达的局限,用更直接的交流方式在网络上实现交互。与博客一样,播客需要有固定的主体发起话题和组织内容,而视频分享网络则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如优酷、土豆网、六间房、百度视频等国内视频网络就类于这一类型。这类网站中的视频为网民上传,通过内容检索可以实现在线浏览。各种公开课、网络课程、讲座、研讨会等丰富的视频资源都汇集其中,有心的教师定会从中找到自己所需。

4 结束语

传统师范教育在社会中所形成的“一朝学成,终身受用”观念,在信息时代中追求创新、终生学习理念的冲击下已站不住脚。取而代之的是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改善知识结构,重建教学方式,彻实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Carol M.Santa.&John L Santa.Teacher as Researcher,Journal ofReading Behavior.1995,Vol 27,No 3,P439.

[2]焦建利,汪晓东,秦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文献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1):18-24.

[3]张建伟.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J].教育技术研究,2000(4):16-18.

[4]王卫军.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的组织[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9(7):47-51.

3.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篇三

黑河小学建立了覆盖全校的网络系统、电话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和先进的考勤系统、网络办公系统,拥有30万册电子图书的数字图书馆和课堂录播系统。光纤接入各科室和教室,办公区实现无线网络100%覆盖。学校有两个计算机教室、一个语音教室,每个班级都配有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和计算机,每位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这些都为我校开展信息化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性

1.时代的要求

目前,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电脑、手机、各类家用电器等已经基本普及。我校的信息化教学也与时俱进,努力建设“三通两平台”,尝试“翻转课堂”模式,各班都有电子白板、实物投影,每位教师都有电脑,每个部门都有摄像机、照相机等。教师如果无法自如地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将无法胜任现代教师的工作,也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新文盲。

2.工作的需求

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深刻的变化。学校的教研活动打破了相对固化和封闭的研讨式,走向uc网络交流的区域联合式;课堂教学已由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式进入到实物投影、电脑课件配合运用的复合式;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与家长的沟通正在由过去以面谈为主的方式进入到通过学校QQ群、短信、语音微信等隔空对话的方式。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教师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

二、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1.抓住外出学习机遇,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技术

学校积极争取各种机会选派信息技术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近几年曾先后外派教师去哈尔滨、长春等地学习,本学期就派信息技术教师外出培训三次,之后由外出教师再对全校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使教师及时了解信息技术最前沿的信息。

2.邀请信息技术专家到校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大,我校的教学技术设备也不断更新。每逢有新的设施更新,学校都搭建培训平台,让这方面的专家到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曾先后进行了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录播设备培训、微信平台培训、校讯通培训等,通过培训教师们及时掌握了相关设备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提高了信息技术水平。

3.采取问题式培训,为教师排忧解难

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学校根据教师们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问题式培训。先组织调研收集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汇总后交给学校的信息技术组长,组长再根据存在的问题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研讨,商量解决办法,最后由信息技术教师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召集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这几年曾先后进行了电子相册制作、课件制作、电脑杀毒、电脑维护、uc平台使用等培训,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

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研的区域联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研活动也打破了以往模式,走入开放、多元的新天地,实现了网络跨区域联合。例如,黑龙江省的小学教育平台,登陆uc进入房间就能与全省的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每次在线研讨能达到200多人次。网络中还有很多名师工作室和教师们创建的QQ群,方便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交流探讨。

2.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目前,我校教师都能在教学中自如地运用电脑制作课件、使用白板和实物投影仪等,将一些语言很难表达的抽象理论或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而且这些课件资源,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使用,资源共享,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省了备课时间,为教师们的教学带来了方便。

3.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活动的开展

学校经常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使这些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实效。例如,以往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需要组织学生去电影院,现在只要打开电脑就能搜索到上百部影片,学生坐在班级里就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往教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通常采用面对面谈话的方式,现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上网搜索专家讲座或相关视频资料推荐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感悟中完成自我教育。教师也可以进入学生的QQ群中与学生私下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水平。

总之,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让教师们在改变中不断进步和提高。

4.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篇四

范亮

程春艳

摘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它还便于检索与使用,通用性与开放性的增大更加使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有所提高。对于现代教学面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有效利用好这一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因此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确立专业化发展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将更多的转向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二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四是教师专业发展要体现着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因此,教师占有主导地位,是授导者,是实施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必须从关注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到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的巨大进步。

同时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既给教育带来的令人激动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机会,也为教师提高能力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然而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学校的各项工作,像课程建设、教学创新、技术整合等工作都依赖于教师群体的统一行动,这种凝聚广大教师聪明智慧的活动只有在教师主动参与中才能获得实质性效果。因此,对教育信息化而言,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要受制于学校信息化的外部压力,又要主动应变加快具有信息化内涵的专业发展,从而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在教学环境中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不同任务中所起的作用。他需要全面负责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如:学习新内容并引导学生准确的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而因材施教;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好坏恰当的评估与调控;教师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学习活动组织者,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做的怎么样;学习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适当的点拨等等。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坛上走下来,变先知先觉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探究的顾问、问题解决的伙伴、学生所需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变师道尊严为同学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与学生共享学习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

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管理知识、教研教改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引发等。提高教师绩效、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可以对检索工具的应用,远程协助,交流社区,游戏平台,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网络投稿、投票、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库、教师网联、教师博客圈等进行网络化学习与利用。另外还有课改示范课、学科带头人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二、通过继续教育和信息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教师大量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方式灵活,如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还通过听课评课、实践反思、教学研究,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实践,并在网络上公开交流探讨,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远程自我提升学习。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层次、方式,有选择地修炼。教师的教育观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对信息技术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还影响着教师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自我更新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巨大差异。传统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网络环境下以教师启发、引导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主;传统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教学,信息化条件下是交互式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注重知识、注重智力;信息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智力与非智力并重,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教学内容上主要以语音、符号刺激为主,信息化条件下以图像、语音和符号多种方式综合传递,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综合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扩大教学内容传递方式,而且可以沟通课堂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网络学习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时间的概念。因此,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迁,必须应对挑战,主动进行自我更新。1.教育观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过程,它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哲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与现实零距离接触;把信息化为知识,把知识化为智慧,使有限的课时得到最大的收益。

教育实践证明,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有形技术的介入并不能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只有当有形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技术两者密切配合和精心设计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地位。在交互网络学习新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主动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讲授语言知识或者归纳语法要点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问题解决”、“协作指导”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对象由

针对好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评价由以考察学生记忆知识多寡为主要评价方式转化为着重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运用语言能力;教学方式上提倡合作学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动力。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恰当分配,从为学校选拔精英的教育,转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从分等鉴定式教育到诊断激励

式教育。为此,面对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教师应该是信息、思想及知识的先觉者,更多、更快、更好地传播最新、最前沿的先进文化信息。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逻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专业知识的更新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是随着知识爆炸,教学内容出现高端化趋势,过去熟悉的学科知识可能退出教学计划,新的知识进教材进课堂,没有知识更新就难以胜任教学。二是教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需要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全面的教学技能外,还须了解和掌握如心理学、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和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实践与文化的统一。3.教研观念的更新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它呼唤教师的创造,要求教师

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与能力,永远站在学科的前言,矢志不逾地追求真理。没有科研活动,只靠背讲义,念讲义的教师是不称职的、落伍的教师。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尤其是利用信息化环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开拓、创新能力。如通过开发和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或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充分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经数字处理的视频、音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电子讲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内容中;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如某些专业文献、新闻报道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讨论。一流的教师教人,二流的教师教书。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互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改革,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在教学中,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综上所述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实践,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加强各地区电教馆的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在师资培训基地上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学实践、教改教研、继续教育、提升自我资源服务,这可以使教师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奋斗,拼搏。我们对未来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

有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广大教育同仁要认识到位,认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学,同时肩负起 “资源建设”的重任。相信我们的前景会无限光明。

参考资料

中央电教馆组编.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 《新世纪教师素养》

张行涛

郭东岐 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运用辩证思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五

随着高初中分设,二中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近两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的加盟,给二中的教师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为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修订完善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对新教师实行“双师制”培养,即给每名新教师配备2名指导教师,1名学科教学指导教师和1名德育工作指导教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在教学、教育方面迅速提高,做合格教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新教师指导方案》,在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班主任工作,新课程专题,教学基本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培训,让新上岗的中、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材、胜任新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与竞赛制度、加大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力度,提高其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缩短成长周期,加快成长步伐。定期进行新教师培养经验交流会、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交流学习,鼓励、帮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校新教师成长迅速,在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中频频获奖:在厦门市新课程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我校青年教师获得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八个;在厦门市德育论文评选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共16项,在班会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评比、实验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比赛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

对于学校来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过程;对教师来说,专业成长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锻炼,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分阶段逐步实现。

按照学校五年规划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年规划,确定了五年教师专业成长要达到的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分步实施,确定每一年度要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措施与途径以及检查落实的具体办法。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依据学校规划和自身实际制定职业生涯的五年规划、三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扎扎实实地积累、锻炼、提高。比如,对于新教师,我们要求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的帮助,新教师见习一年期满后,教育教学上要达到“入门”,教龄满三年后,要达到“胜任”,教龄满六年要达到“成熟”,在此基础上,再向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方向努力。

6.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篇六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范文一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年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该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思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己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声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担任三年级至六年级共14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维护及网络维护,还有学校复印等工作。工作是繁忙的,任务是繁重的,但作为已进入教师行业第二年的我,相对于上一年,无论是工作方法、工作经验、还是工作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方面,本人严格按照区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有趣、高效的教学模式,力求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保证上课的质量,我每上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我还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尽量收集更加广泛的材料,让学生有更加多的选择。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这些准备工作使我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对于学生个体,本人加强了对后进生的指导工作,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增强了后进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使其能与其他同学同步前进,享受领会知识的快乐。为了提高打字录入的速度,本学期还结合校园网络开展了“快打精英”的挑战赛,这一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也对学生文字录入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另外,利用我校网络资源搜索大量的科学知识给学生浏览,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更加好地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且责任比较重,但为了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知名度,提高我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本人在大量收集别人优秀设计,优秀架构,广泛咨询有经验人事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了较高质量的学校校园互动式的主网站,这一网站的发布,将更加有利社会与我校,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于提升我校在知名度,增大我校工作的透明度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网站建站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在后期的工作,主要是对网站进行资料、素材的补充。同时,考虑到我校信息化资源存在着具大的优势,但分布得较散,不利于老师们使用这一问题,本人还建立了针对学校内部的校园内部网,内部网站对提高我校教师教学工作的效率有着重大的作用。在学校设备管理方面,本学期,本人对学校主要的电教设备从品牌、型号、序列号、配置、购进情况、负责人等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工作,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校日后向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化前进。对于设备的维修保养,则进行了网络登记形式,这能更加方便、保险,对于设备有了更加好的保障。在班级管理方面,作为副班主任,本人密切配合何炜怡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面貌有一新的、好的转变。使我们班在体育大课间比赛中有更加的表现,获得了三年级组的一等奖。

四、考勤方面。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私人之间的关系,不迟到不早退。对学校的工作尽职尽责,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五、提升个人知识 整学期的工作任务虽非常重,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明白到自身的责任,为此,我经常通过订阅《教育信息化》、《网络安全》、《新潮电子》等书籍,上网浏览等形式,学习更加多的、好的、新的知识。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六、总结 总括这一年,本人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敬业爱岗,不断进取,不断进步,遵纪守法。展望下一学期,我会在保持原有优良作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向着学习型个体不断前进,努力为学校作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我校计算机的硬件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学期末,我对各室的电脑等相关设备进行核查、登记,并做好责任人的签字工作。

三、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外,我们还担负着许多其它的任务。学校其它学科公开课的课件制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范文三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现将这个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个月都有工作小结,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每月至少有一次专题性理论学习,内容针对强。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我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能攻记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卡片摘记每月十张以上。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参加了2004年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并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我校几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较快,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泉州市课改样板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等十几项全国、省、市荣誉称号。信息技术浪潮的到来给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日前,我校顺利通过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验收,在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诸方面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将以一个更高的标准向社会展示我校的风采。乘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东风,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块,也得到了提高与发展,现总结如下:

1、加强管理,确保信息技术健康发展

调查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学校领导及时组织召开会议来给予解决。召开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从而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管理。年末对学生及老师进行信息技术的考核。

2、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步伐。

我校的硬件投入一直遵循着“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每年都要规划投入,逐步添加和更新教育教学设备,力争营造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环境。

3、加快信息技术培训速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操做能力。

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要求,按照省、市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条件,经常组织教师学校自行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速度得到了较快发展。几年来,开设的讲座有:《word的基本操作》、《Windows 98的基本操作》、《怎样使用WPS编辑文件》、《怎样连接上网,怎样浏览网页》、《怎样实现校园局域网络共享》、《各教室终端设备的应用和操作》、《怎样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Authorware入门》、等十几个课题,共计50多课时,现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给予了有效师资保证。

4、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坚持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从不挤占和挪用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时间。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非常高,对学校代收的上机费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计算机教师坚持深入学习,认真备课,刻苦研究,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5、加强软件建设,不断丰富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我们在发展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在软件建设上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作用,自制教学软件。随着各层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广泛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骨干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大胆制作教学软件,并把它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第二,充分利用市、县教育局的软件资源库,组织复制、刻录、录像等各种资源。第三,对教师的公开课、说课进行录像,教师自制课件收集方面,我校保存了较多的校本资源,并逐步扩充资源库。

6、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我们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教学上有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学生、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二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提高课程改革的质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县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观摩活动。

我们虽然取得上述工作成果,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3点:

1、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信息技术传播和接收工作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远远不够。一是能够做到整合的教师数量还比较少,二是还没有做到经常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领导和教师不但要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不怕困难、努力工作的奉献精神。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为坚持应用信息技术带来一定困难,所以造成软件开发和现有软件应用还不够。

3、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和应用还存在死角。教师坚持学习应用还不够,有的办公室计算机出现故障不能自行排除。

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完善。

7.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篇七

我们经常所说的兴趣其实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体育当中, 以它活泼生动的形象, 避免了教师示范、讲解的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 不但可以满足青少年追求新奇事物的心理特点, 还可以创建较好的情境以及情绪的体验, 从而吸引并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小学体育课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主要体现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增加课堂知识与信息量, 提高教学的效率, 并且丰富小学生的学习内容。通过计算机强大的存储以及调用的功能, 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同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声音以及画面, 让学生逐步掌握课本以外的更多内容与体育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应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 小学生表现非常感兴趣, 体育课堂的气氛也是异常的活跃, 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的激活。

二、给小学生建立视动表象, 逐步提高运动的技能

体育课程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运动的技能, 而且还要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灵活运用以及创新运动技能。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通过听和看来完成, 尤其是看, 它是小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而视听媒体可以通过多渠道提供信息, 直观并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现象和运动变化特点, 其效果明显高于单纯视觉以及听觉的媒体。在体育当中使用信息技术, 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 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促进小学生能力的发展;较好地观察能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因此, 运用信息技术, 对于小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效果。

在体育运动当中, 很多体育运动的技术结构都很复杂, 需要学生在瞬间把复杂的系列技术动作完成。例如:跳跃项目当中, 俯越式跳高的转髋以及挺身式跳远的展体等;投掷项目中铅球的用力顺序等。这些都是生活当中没有接触过的动作, 对于小学体育的教学有很大的难度。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随意性较大, 对于学生体育动作的标准性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较难的示范动作中的技术环节, 用生动的影像或是动作 (慢动作、重放) 等教学为手段并结合讲解和示范给表现出来, 可以让小学生把每一个技术细节都看清, 并给学生将分解动作的要领进行讲解, 再演示整套动作的整个过程, 让学业生抓住动作的关键, 将难点和重点突出。通过信息技术, 能够让学生更快且更全地建立动作的表象,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当中应用信息技术, 将不同运动技术的重点以及难点与较常见的错误动作制作为课件, 给学生观看, 并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 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将问题解决, 能够促进小学生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例如:可制作几组包括跳得非常好、比较一般的、跳比较差的模拟挺身式跳远的镜头, 让学生进行分组观察比较与分析交流并讨论挺身式跳远从助跑到起跳再到腾空和落地这些技术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再分别以小组形式汇报讨论的结果, 最后教师来进行总结, 并将挺身式跳远动作技术的要领给学生进行分步讲解。这样, 学生既学到了相关体育知识与技能, 还逐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四、让小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 拓展体育教材的空间

新课标下, 体育教学工作要打破原有规定的竞技运动项目内容, 侧重于能够满足小学业生身心发展特点需求的项目, 加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效性以及趣味性, 把能够提高小学生健康水平并且可以激发其运动兴趣的一些内容贯穿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例如:有氧耐力训练当中, 体育教师可通过网络搜索出多种训练方案, 例如打篮球、跳绳以及踢足球等, 而小学生也可按照自身的喜好来选择训练的内容以及方法。

五、通过小学体育课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集体主义观念

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 体育教师还可使用电教媒体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 让思想教育的内容更加生动且富有较强的感染力。可通过组织小学生观看奥运会或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这些国际性比赛, 感受运动员顽强拼搏获得胜利、赛场上飘扬起五星红旗的激动时刻, 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的教育。

总之, 在小学体育当中融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可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学习兴趣, 让小学生在小学这一基础阶段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形成坚强的个人品格。而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 也是教育改革以及新课改实施必然的选择, 是小学体育教师的时代责任, 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 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技能, 从而促进小学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凤花.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学周刊, 2013 (07) .

8.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篇八

【关键词】 小课题;小学数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教师以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话题为课题,由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在不长的时间内开展研究,取得改善实践的成效的研究行为方式。(解困、去弊、求善。)它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基于信息的、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学习。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及优点

1.小课题研究更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所谓“小”是指:研究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小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不以理论研究为主,是一种微观的应用性质的研究。教师本人作为研究者,研究内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章节或某个专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研究成果可以是总结报告、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研究周期长短咸宜,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学年、几学年等。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不刻意要求完整运用某种研究方法,阅读、记录、反思、行动可灵活运用。总之,“草根式”小课题的特点可以用“小”、“近”、“实”、“真”来概括,“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数学应用题问题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这样的小课题研究,相较于大课题研究,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2.小课题利用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能够在不同的场所,也不用刻意地规定某一个时间去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教育的资源,教师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自主教研学习模式,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度,时间,地点等。利用网络研究使得教师能够从网络上获得最快最新的信息。教师可以采取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即自主学习,还能方便与其他教师进行学习的交流,并能获得及时反馈。

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大大放大了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校长教师的作用,改变了教研活动活动面小的状况,使教研的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性交流变成了现实。利用网络,一线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了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网络整合放大了课程资源效益,专业支持力量和资源的匮乏矛盾得到了缓解。网络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课题”也因此应运而生,它改变了教研与培训的基本方式,对促进教师的学习与提高,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在会上讲到:“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改造现有教研模式,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小课题。这在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中是一项新型探索性的工作,富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教师教学研究方式、培训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3.小课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小课题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如何发挥网络跨地区、多向互动的独特优势并与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当前新的课题。

研究小课题的理论基础,对有效地开展小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完善小课题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对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课题,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互动的小课题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师互动”,促进了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广泛交流。同时可以使教学资源的使用更为灵活,也为资源再生提供了一个空间和保障,能够实现异步、同步相结合的更加以人为本的教研。小课题促使教研手段、教研过程、教研形式等教研行为、教研思维的广泛化,形成了一张教研网。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体现了教研内涵的人文性,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工作状态,引领教研的深入。理解与沟通,交流与互动成为小课题的主旋律,体现了新型教研工作的人文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小课题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平台,活动形式也自然多种多样。BBS论坛、QQ群、新浪博及博客群组、Moodle(魔灯)等网络平台各具特色,主题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诊断、专家讲座、网上说评课等多种形式,凸显网上研修的职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和空间,为教师自我能力的发现和提高搭建了多样化的平台,引导教师走上教研之路。相关教材培训和名师典型课例回放,教材调查回访、征求意见、网络答疑,为新教材的使用更好地服务。

二、在进行小课题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是小课题与常规教研相结合原则。小课题作为常规教研形式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特別要关注并坚持以研究课堂教学为教研工作的主题,关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过程和细节。

二是科学性原则。小课题以深入推进新课程为己任,为教师提供内容丰富、体现新课程理念、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且有助于切实解决广大一线教师各种现实问题的优秀课程资源。

三是小课题深化校本教研发展的原则。小课题活动使有引领作用的教研活动能够深入基层学校,介入教学全程,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各个环节,使学校教研工作得以深入。

四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原则。特别加强网络环境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打造区域小课题共同体,促进校本研修、构建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小课题体系,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正确认识小课题的作用,明晰小课题的特点,把握小课题的基本原则,利用多种网络平台,创建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小课题活动模式,进而处理好小课题与常规教研的关系,对促进小课题的发展,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9.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篇九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群体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在小学中广泛、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探讨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培训上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为今后持续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小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寻找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它面向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因此,人们往往把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称为“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简称“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信息

时代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凸显,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目标包括: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术及教学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协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一、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官方开始在文件中正式引入教师教育的概念,明确提出了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任务。把教师教育一体化、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和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确立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师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就专业的六个基准:专业知能、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道德、专业发展、专业自主而言,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专业的要求和特征,并越来越专业化。依上述六个基准作为衡量的尺度,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由于我国现行高师本科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片面强调各核心专业学科知识的、忽视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高师学生发展的需要现象,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如: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三科课程学时比例,美国为33%:33%:33%,日本37%:46%:17%,中国为20%:70%:10%;对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有关调查表明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加强的能力缺乏训练(以上数据资料来源于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可见,现行教师的从师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类课程与实践等准备不足,这需要从课程设置观需要尽快更新和不断完善。

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认为最欠缺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吸纳能力

教研能力

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其他能力

24.09 21.99 21.80 19.31 3.44 2.49 6.88(二)教师学历明显偏低,专业训练亟待强化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起点仍然偏低,中师、师专学历,甚至代课教师仍然普遍存在,显然,这一状况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形势的需要。

(三)在职进修形势紧迫,专业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师队伍庞大而又状况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这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障碍与瓶颈。这一切,决定了我国教师进修与培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四)专业自主受到限制,专业权力名不副实

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教师进行更深思考的并不多。教师自主权受到种种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教师权力名不副实。

二、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

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技术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教师一旦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可以带动教师专业技能中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的提高,例如带动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1)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学科教学,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的目的。

(2)信息技术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

知识检索、知识更新、知识管理、知识结构优化是教师科研能力的基础。数字图书馆、学术期刊CNKI、电子期刊、教育网站、教师网联为教师提供数字化的教育科研资源,用于科研选题、文献研究、文献引用、论文发表等。

E-mail、BBS、ICQ 和 Web2.0 技术则为教师提供反思、交流、虚拟教研、协作研究的网络环境。

网络调查工具、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课堂教学分析软件、课题网上申报平台、网上投稿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3)信息技术促进反思能力提高

博客工具简单易用,在线编辑、即时发布、效率非常高,教师轻松发布教学反思,推动教师反思常态化、可视化、网络化,通过查看留言和评论看到反馈信息,日积月累,教师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三、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态度养成和升华

教师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信息技术应用得当能够显著提高教师工作、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大大减轻教师的劳动量和日常工作的负担,能够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教得轻松、教学有乐趣、有成就感、有创造性的体念,教师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进一步升华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努力达到至高的专业境界。

四、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上级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老师们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现代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

五、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以前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却应该是“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因此负责培训的主教老师经常学在前面,参阅资料、请教他人,以自身的学习经验去指导教师,并且邀请一些专业人员来我园开设专题讲座和培训。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商讨,寻求解决办法,调整培训计划。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继续迈进。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应用框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5)[2]张际平.通信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UNESCO2006 亚太教育技术地区研讨会综述[J].教育信息化,2007(1):30 [3]王陆,刘菁等.信息化教育科研方法——发挥技术工具的威力[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 胡小勇.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概览

10.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篇十

徐安坤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近几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我们都是现代教师,现代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敬业的品行素质。教师从一个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老教师的过程,其实就是其专业发展的历程,就是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

虽然许多专家都对教师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他们都把对教学的组织、信息的传递、教学手段的运用、自我提高等作为重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其实都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这,反映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学环节的关键。而目前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学校已经装备了高配置、高技术、高水平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以及功能齐全的校园网,但是主动去利用这些条件的教师还很少,设备闲置情况非常严重。(不用说多媒体教室,就说教室里的四机一幕,我们又用了多少?虽然大多教师都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但是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却很少,绝大多数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才可能用。现在我们学校之所以在早晨和中午播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就是希望这些电教设备能利用起来,让它们也体现一下其自身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不是长时间地被尘封、被遗忘)

二、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信息涌进我们的头脑(不管是我们能理解,能接受的,还是我们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其中,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就是最明显、最具震撼力的一方面。

教育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学”、“交互式学习”等等都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具有紧迫感和压力感,有人说,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根魔杖的魔术师。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段,教师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才能获得专业发展。

说到这里,我们都不会忘记一年来,我们在电子教案这个领域里所做的努力。从质疑解读电子教案到尝试制作电子教案,再到直接用电子教案来上课,历时两个学期的任务驱动式培训,我们的教师在迅速成长。想想那段时间,的确苦、累、压力大,很多时候,老师们是一边一丝不苟地上课、批作业、管理学生,一边还要接受学校安排的培训学习及研究制作比赛的任务,多少个中行、晚上,为了做好一个小动画,老师们加班到很晚,多少个休假日,为让自己的电子教案图文并茂、实用美观,很多老师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想起这些,我真的是很感动!一路汗水,一路歌,而今,我们的电子教案在全区得以推广;已有20多位老师的电子教案、课件收录到区教育资源库;当兄弟学校的老师们还在研究电子教案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为多媒体教室的投入使用做热身了。当然,在电子教案的制作与使用方面我们仍然还是处于尝试研究阶段,仍然要一鼓作气,勇往直前!所以,新学期里,我真切地希望能继续得到各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让电子教案的制作与使用更上一层楼,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日趋科学化、合理化。

8月20日,我们电教中心将进行新学期里的第一次任务驱动式培训:优秀课件和个人主页的展示。希望通过几位教师的抛砖引玉,新学期,我们能够圆满地完成区教研中心举行的全区个人主页评比和课件比赛这两项艰巨任务。

上一篇:关于幼儿园开学通知短信下一篇:读书励志放飞中国梦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