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制度(精选8篇)
1.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制度 篇一
泰安市红旗煤矿
机电、运输专业技术
管 理 规 定
泰安市红旗煤矿 二00二年六月一日
目
录
一、高压供电安全技术管理规定„„„„„„„„„2
二、地面低压供电安全技术管理规定„„„„„„„8
三、采区供电安全技术管理规定„„„„„„„„„12
四、矿井提升系统安全技术管理规定„„„„„„„17
五、矿井主排水系统安全技术管理规定„„„„„„31
六、压风机系统安全技术管理规定„„„„„„„„39
七、主扇风机安全技术管理规定„„„„„„„„„45
八、采掘设备安全技术管理规定„„„„„„„„„51
九、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规定„„„„„„„60
十、氧气瓶安全技术管理规定„„„„„„„„„„66
十一、实行零星施工安全责任书制度的规定„„„„70
十二、矿井轨道提升运输安全技术管理规定„„„„72
十三、矿井轨道提升运输安全技术装备标准„„„„97
高压供电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机电科(部门)都要有一名副科长或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分管供电管理工作,负责全矿、厂、矿的安全供电管理。
2、各生产、生活后勤等工区要明确分管供电管理的副区长或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本工区的供电管理。
二、运行方式
1、矿井电源线路为6KV直配线,两回路或三回路同时供电时,母线应采取分段运行。2、6KV供电系统,凡是双回路供电的,一律对应采取分列运行。
三、电气预防性试验
(一)试验分工 1、36KV、110KV降压站、矿井配电所、电厂的电气预防性试验,由矿电气试验室 负责。
2、井下中央变电所、机房配电所、采区变电所等均由矿组织试验。
3、矿直属辅助单位的6KV变电所,没有试验能力的单位可委托矿电气试验室试验。4、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器绝缘油由矿电气试验室进行检验,降压站主变压器绝缘油发现异常必须到电业部门加做色谱分析,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判断,对新投运或运行中的主变压器换油必 须到地区电业部门进行检验。
(二)试验周期
1、每年统计用电负荷及短路电流计算,按《煤矿电气试验规程》中的附录3-1(3-2)的要求计算继电保护整定值,经单位分管技术负责人审核后,进行整定试验。
2、变配电所的开关柜、高防开关、综合启动柜的过流保护每年进行一次整定试验;用电负荷变动和事故拒动以及越跳闸时,随时进行整定试验。
3、变、输、配电的主要设备和缆线,每年按《煤矿电气试验规程》规定的主要项目进行预防性试验;每年对各类充油设备提油样,按规定的分工范围进行简化试验;每年对变配电场所所配用的绝缘防护用品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后的绝缘用品必须有合格标志,试验日期;各种试验结果要有试验报告备查。
以上各种试验结果及调整处理情况要有报告,存档备查。
四、变配电设备的检查、检修和性能检测
1、各变配电所要制定岗位工、维修工对设备、供电线路、电缆的巡回检查制度,明确检查部位、内容、方法、记录、汇报等工作内容,发现问题及时安排处理。
2、主要电气设备的检修或更换时,必须编制检修任务书,包括施工方法、步骤、质量技术要求、安全措施、检修运行方式及应急供电方案等内容,主变压器吊芯、调整分接开关等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机电科审查批准后实施。
3、变、输、配电的主要设备和缆线,每年的预防性试验结果超出规定或同上一年对比性能明显恶化的要加做试验确认,并认真分析安排整改,达到标准,方可投入运行。
4、矿(厂)主配电所、机房配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的断路器、隔离开关至少每半年进行检修测试、调整,并对断路器的过流保护做传动性能试验。
5、架空输电线路每年春季、秋季进行清扫、检查,汛期暴风雨天气按矿分管范围,对电源线路、风井、转供电架空线路进行巡查,对危及安全供电的要及时处理,消除事故隐患。降压站室外设备的绝缘瓷瓶每年秋季进行防污闪处理。
6、地面变配电所的电源备用回路每季对油断路器、隔离开关分别进行一次电动或手动合闸,不可靠的及时处理。
五、保护接地系统
(一)地面供电系统及井下供电系统必须有完善的保护接地网
1、地面变电所必须有水平导体组成的接地网,接地体和接地线的选择符合GB50169-92《民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避雷器或避雷针的集中接地必须有独立的接地装置,符合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接地电阻值符合有关设计要求。
2、井下接地网主接地体应在主、副水仓各埋设一块,接地体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小于0.75 m2,厚度不小于5mm。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测得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
3、各类保护接地装置严格按要求敷设,便于检测接地电阻值。
(二)防避雷装置的装设、检测
1、对建筑物及输电线路、变电所、电机的防雷设施,按规程规定装设齐全,并做好编号、登记、建档工作。
2、防雷设施每年雨季前进行安全检测、试验、安装,做好原始记录,凡检测不合格的组织处理。
3、无检测能力的委托集团矿电气试验室检测。
六、管理制度及记录
1、变配电所必须具备的管理制度:(1)岗位责任制(2)交接班制
(3)停送电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操作票、工作票)(4)要害场所管理制度(5)领导干部上岗制度
(6)事故处理制度(包括事故预防及反事故措施)(7)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8)设备运行规程(包括电气预防性试验制度,直流操作电源充放电及维修保养制度)
(9)供用电技术规程
2、记录:
(1)变电所运行日志(2)交接班记录(3)设备缺陷记录(4)设备检修记录(5)继电保护整定记录(6)事故记录(7)要害场所记录(8)干部上岗记录
七、其它
1、配电工、维修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2、矿井主配电所、中央变电所、风井配电所的值班员每年雨季 前必须进行一次模拟总停电和主要常见事故应急恢复抢送电的培训,保证在事故状态下,正确判断,快速恢复供电。
3、各变、配电所都必须有与现场相符的供电系统图。当供电系统变动时,供电系统图必须及时变动。验电、放电接地设施及绝缘用具配备齐全。
4、在高压电气设备或供电线路上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转移和终结制度。严格按停电、验电、放电、短路接地顺序做好停电工作。
5、倒闸操作必须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损伤时必须佩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6、加强对外供电(转供)用户的监督检查工作。本着谁供电、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定期组织对外(转)供户的安全检查,督促外(转)供用户的试验监测工作,凡发现重大隐患不处理的停电限期 整改。
7、规范反送电警示语言 图图示。电源进线盘、联络盘警示句为:“此盘为反(倒)送电源”,双回路馈出盘警示句为:“防止反送电”并画简图示意。
8、高压供电系统逐步完善监测、监控装置,为今后实现集中监测、监控创造条件。
八、罚则
1、机电专业负责人认真组织矿井供电系统安全保护装置整定试验,高压电缆、绝缘油、绝缘用口、避雷器试验,架空线路路清扫、检查,秋季防污闪等工作,确保矿井供电安全。否则,因组织不力,未能按期完成规定的检修、试验项目,罚款200元,由此造成事故,罚款500元。
2、机电专业负责人认真组织排查矿井供电系统的重大隐患,保证供电系统安全、可靠,否则,一经查出供电系统存在重大缺陷,罚款500元。
地面低压供电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一、检查、检修制度
1、建立定期巡回检查制度。机电部门季度组织有关人员对地面低压用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生活、后勤、多种经营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定期组织自检,对无人值班的变电所要安排维修人员定期巡查。暴风雨、冰雪过后要立即组织巡查。
2、建立定期检修制度。每季度至少对各场所的变电所停电检修一次,输、配线路每半年检修一次,并认真做好检修记录。
3、切实加强无人值守变电所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分管单位,责任落实到人。配齐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巡回检查制度、定期维修制度、电气预防性试验制度、供电系统图、绝缘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栅栏、安全标志、灭火器材、门锁、检修停送电除严格执行电气操作规程外,必须设专人看管,防止误操作伤人。
二、电气施工安全
1、凡是从事低压电气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零星施工必须招待“零星施工安全责任书”制度,并须施工任务书规定的范围内按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电气作业。
3、电气作业人员必须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的规定,在低压配电、控制、照明等电气设备及配出线路上作业,必须停电、验电,严禁带电作业,严禁酒后作业。
4、电气作业人员作业时,按规定着装,工具齐全,登杆或侠高作业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及保险带。
5、高、低压或低压同杆架设的供电线路必须在全部停电时,方 可登杆作业。
三、变配电设施及配出线路
1、变配电所的安全设施齐全,悬挂与实际相符的供电系统图(图纸包括相关的上下级变电所的主接线)。
2、配出的架空线路杆塔必须注明线路名称、杆号,高、低压同杆架设时,按上下位置分别标注。
3、配出电缆标志清晰。
四、新增负荷及临时用电
1、车间、班组、宿舍及办公室均不得随意增加用电负荷。需要调整时须提出申请,经机电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2、基建工程临时动力用电及照明用电要经机电部门审批后实施。
五、过流和漏电保护
(一)变配电所(变电亭)变压器二次出线总开关及分路开关有可靠过流保护。过流整定值每年整定试验一次,负荷变化时要随时整定试验,并有过流整定试验记录。
(二)漏电保护的装设
1、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的移动式设备、手持工具,常年处于潮温、野外作业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装设漏电保护。架空磨擦接触方式引入电源的场所,其电源开关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
2、宿舍应在户内安设漏电保护器。
3、装设两级漏电保护的配合应为:上一级开关安装200mA中等灵敏度,动作时间0.2秒(或0.1秒)的漏电保护器,下一级开关安装动作电流30mA高灵敏度动作时间0.1秒的漏电保护器.4、漏电保护器后的保护零线不能重复接地.不得将两台漏电保 护器并联使用.六、接地与接零
1、对于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系统,动力变压器中性线必须接地,并设置零母线,截面及连接方式、相色符合规定。各级配电点的出线电缆接地线必须连接到电源电缆的接地线上,具有3台及以上开关或馈出3条及以上线路的配电点必须设置零母线,电源和负荷出线的接地线必须接至零母线上,零母线设置重复接地极。
2、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低压供电系统中性点严禁接地,按井下接地保护细则执行。
3、电气保护接零的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使用保护地线或通过工作零线与电源端的接地点可靠连接。
4、变压器引出中性线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2Ω,每一重复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5、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系统中任何设备,禁止不接零而采取就地接地保护。
6、供暖、供气、供水管路不得用作接地;厂房车间内禁止埋设接地极;严禁使用高大建筑的防直击协定引下线和接地极作为动力或 照明零线重复接地或工作接地。
七、罚则
机电专业负责人必须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地面机房配电所,地人值守变电所进行检查,做好设备维修、检查、安全保护装置的试验工作。否则,因工作不落实,造成现场存在重大隐患,引发事故,对机电专业负责人罚款500元。
采区供电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机电科有一名副科长或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分管采区供电,负责采区供电的日常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具体组织督促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定、管理办法的现场执行。
2、机电科电气管理组,负责采区各类开关过流整定计算,采区供电负荷变动审批,绘制采区供电系统图,负责采区供电设备、电缆的选型计算。
3、各采、掘区队都要明确一名分管机电的副区长,机电专业区队必须有分管供电的副区长或工程技术人员,具体负责本工区的供电管理工作。
二、采区供电设计
1、采区设计中必须有完整、正规的供电设计,并按规定程序执行审查报批手续。
2、采区供电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安装、运行,因现场条件变化与设计不符时,必须重新设计报机电科审批后实施。
三、采区变电所
1、峒室设在新鲜风流内,峒室及出口防火铁门起5m时必须在两端各设一个出口。.2、峒室必须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门槛高度不得小于100mm,门缝间隙不超过10mm,铁门全部敞开时,不得妨碍巷道交通。铁门上 应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机,以便必要时隔绝通风,装有铁门时,门内可加设向外开的铁栅栏门,但不得妨碍铁门的开闭。
3、峒室两头分别配备不少于2个灭火器和0.2m3灭火沙箱。
4、峒室的高度和宽度应满足设备安装、检修、检查的要求。
四、绘制供电系统图及负荷审批
1、每月按标准绘制采区供电系统图。内容包括:(1)各类变压器(移动变电站)注明型号、容量、编号。(2)各类开关注明型号、编号、整定值。(3)小型电器注明型号、编号,防爆电度表还要注明变比、容量。(4)各种电缆注明编号、长度、断面。(5)标出低压选择性漏电保护和双风机双电源。(6)标明电缆干线或支线距变压器最远点的两相短路电流值和电缆换算长度,校验灵敏度系数,并附有计算资料。(7)(采区供电系统图要在采区变电所和移动变电站终张挂,每季上报机电处一次。
2、采区增减负荷时,由施工单位的技术员或机电班长提前2天向机电科报送接火审批单,机电科必须提前1天批复。审批后的回执单应详细注明接火开关(母线盒)的地点。当接火地点的天并(母线盒)不隶属申请接火单位管辖时,由机电科局面通知相关单位。
六、供电电缆的选择
(1)电缆的型号及 电压等级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和实际用电设备的要求。
(2)电缆正常工作负荷电流不得超过电缆的长时允许载流量,电缆截面应能满足短路保护灵敏度系数的要求。(3)设备正常运行时,电缆最远端的电压不应低于电网额定电压的90%。
七、安全保护试验及维修
1、检漏继电器每天试验一次,负责试验的人员必须在规定的试 验时间内进行,并有记录。试验期间,各掘进工作面必须有一名专(兼)职局扇司机负责监视局扇运行情况,送电后及时开启局扇,检漏继电器每月进行一次最远点接地跳闸试验。
2、双风机双电源每天做一次倒机试验,风电闭锁、电煤钻综保、照明信号综保每班试验一次并有记录,试验不合格必须停止运行汇报处理。
3、高压和低压防爆开关在井下使用超过6个月时,应对其过流保护装置进行一次检验和调整。
4、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由机电维修工负责每5天检查一次,发现有疑问时,及时汇报工区值班人员,由值班人员安排技术人员或通知机电科电管组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屐,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变更。
5、开关的标志牌应注明开关型号、容量、整定值、用途、编号、维修人,开关整定值与实际相符。
八、保护接地
1、局部接地极的装设:(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2)装有电气设备的峒室和单独的高防开关;(3)设有三台及以上电气设 备的地点;(4)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5)采煤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和掘进巷道内无低压配电点时,上述巷道内至少应分别设置一个局部接地极。
2、局部接地极应采用总面积不小于0.6m3、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埋设在巷道水沟或潮湿地方。接地母线的连接,截面符合接地细则要求。
3、每季度对井下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测定一次,从任意一个局 部接地装置处所测得的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式电气设备与总接地网或局部接地极之间的接地芯线的电阻,不得超过1Ω。
九、其它
1、凡需安装瓦斯检测断电装置、激光测量仪、电动防跑车等装置的采掘工作面及采区巷道,必须按接火审批规定办理接火审批手续,并纳入机电设备防爆性能的检查范围。
2、拆除或改变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的电源线及控制线,检修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需要安全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时,须报告矿调度室,并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
3、选用的井下电气设备,应符合井下电器设备选用规定要求,否则,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省煤炭管理部门审批。
十、罚则
1、认真做好漏电、过流保护的安装、试验、维护工作,严禁拆 除或甩掉不用。否则,每发现一处对责任人罚款500元。
2、采区供电系统必须按设计施工,不得随意变动。否则,每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对责任人罚款200元。
矿井提升系统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一、设计选型、到货验收及保管
(一)设计选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具备可靠性高、运行费用低、维修方便等特点,选购的设备必须有鉴定证书和生产许可证,防爆设备必须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和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二)设计选型后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设计审查通过后,组织实施。
(三)设备到货后,有关部门按设备装箱单和技术文件要求查验设备、附机、随机配件及技术资料,验收发现缺件、破损、严重锈蚀、资料不全等问题,由采购部门负责解决,技术资料至少应具备以下九种:
1、使用说明书
2、产品出厂合格证(防爆合格证)
3、基础图
4、设备总装图
5、制动装置结构图、系统图
6、易损零部件图
7、电气原理图、安装接线图
8、主要电气设备试验报告
9、主要部件的探伤报告
(四)查验合格的设备应及时安装调试、投入使用、暂不使用设备必须入库妥善保管,定期维护保养,防止日晒、雨淋、锈蚀和丢失,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设备严禁拆套,拆件使用。
二、设备安装及验收
设备安装验收依据《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并编制设备安装工程验收大纲。
(一)安装措施及技术要求
1、设备安装前必须对矿建项目依据设计进行严格验收,以保证安装质量。
2、工程计划开工前,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明确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事项,作为安装技术准则。内容包括以下几类:
(1)施工组织设计:应具备施工准备和科学组织施工的文件或书面材料。
(2)安装主要依据:由设计部门和厂家提供的设备装配图、安装图、基础图、平面布置图、原理图、关系图及方框图等图纸。
(3)设备安装:安装程序、装配工艺要求,调试方法和注意事项作为安装指南。
(4)质量标准:设计规范、设备安装验收规范、安全规程,作为安装的基本准则。
(5)设备评定的主要依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性能调试、测试的试验报告。
(二)安装验收的图纸及资料
1、设备出厂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
2、设备清单:包括已到设备、到货未安装设备和已订未到设备
3、装配图和随机备件图
4、设计施工图
5、提升、制动、电气系统图
6、调试、测试报告。
7、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8、安装竣工图、竣工报告
9、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10、施工预算及决算
(三)设备安装中的重点验收项目及内容
安装单位应主动邀请有关部门在安装过程中共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符合设计安装标准,以做为今后验收移交的凭证。
1、滚筒(驱动轮)制动闸盘或闸轮无开焊、裂纹和变形
2、主轴水平度和多段轴的平行度
3、联轴器的不同轴度
4、减速箱的技术测定
5、深度指示器的传动和变速装置的装配、润滑
6、制动闸盘粗糙度、端面跳动、不平行度
7、电气系统调试
8、主提升钢丝绳、尾绳的试验和悬挂
(四)工程竣工验收
1、检验工程技术档案、竣工图、隐蔽工程记录、调试报告和设备清册等资料。
2、对工程标准和安装质量进行抽检与复验。
3、组织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编制试运转实施方案,检查试运转情况。
4、对安装质量进行评定,填写工程竣工移交报告、移交鉴定书、质量认证意见。
三、提升系统许可运行管理
1、新安装的φ2m及以上提升系统和φ1.6m提人绞车,依据原 煤炭部颁发的《煤矿提升系统许可证行证书检查标准》,并报省局复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2、已验收合格投运的提升系统,集团矿每年组织一次检查,每三年组织一次测试,认定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四、提升设备的检修、维护及安全运行
(一)技术测定、整定及探伤
1、机械部分每三年进行一次技术测定。主轴、天轮轴每三年探伤一次,制动系统轴销、连杆、楔形联接装置每年探伤一次(已发现缺陷的三个月),由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探伤,并出据报告。矿机电副总工程师对探伤报告要审查、签字,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报分管领导组织实施。
2、仪表按规定时间效验:A级半年一次、B级一年一次进行校验,C级使用前鉴定一次。
3、电控系统继电器整定试验一年一次,其中安全保护继电器整定试验每半年一次。
4、绞车运行速度图的测试、制动减速度计算、空行程测试有效期一年。
5、闸瓦间隙测试整定有效期10天。
6、负力提升及升降人员的绞车必须有电气制动,盘形闸绞车必须使用动力制动,并能自动投入或人工投入,正常使用。动力制动、制动力矩及二级制动必须有计算、整定资料。运行方式改变时,必须重新计算、整定,计算结果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432、433条规定。
7、电动机、高压开关柜试验有效期一年。
8、电阻测试调整有效期二年。
(二)安全保护设施的试验周期、方法
1、维修工试验项目
(1)过速保护:每天不动车试验继电器一次(2)限速保护:每天不动车试验继电器一次
(3)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每天模拟失效或低速开车试验一次(4)后备保护器:后备2m/s限速保护、后备过速保护、后备过卷保护、后备减速开关每周置数试验一次。
(5)井口操车设备、安全门与信号闭锁:每天不动车试验一次(6)换向器栅栏门闭锁:每天不动车试验一次
(7)松绳保护每天不动车试验一次,松绳后接受煤戗不放煤的闭锁和箕斗顺利通过卸载曲轨的显示装置每10天检查试验一次。(8)油压系统过、欠压保护:超温保护每周不动车试验一次。以上保护,第(1)、(2)、(3)、(5)、(7)五种保护失灵,必须停车立即处理,合格后方可开车,第(4)、(7)、(8)三种保护失灵,必须在当天处理合格。
2、操作司机试验项目
(1)过卷保护:每班模拟过卷试验一次(2)欠电压保护:每班不动车试验一次
(3)闸瓦磨损保护:每班不动车试验闸瓦磨损开关(4)松绳报警:每班不动车试验一次(5)紧急制动开关:每班不动车试验一次
以上五种保护,必须灵敏可行,任何一项保护不合格,均要停车并汇报,待修复合格后方可开车。
(三)提升系统其它设施管理
1、加强提升容器防附保护设施的管理,做到定期试验,并形成 正式报告,认真填写日期、地点、数据、结论等,经矿机电副总工程师签字后存档。
斜井人行车防附器:不摘钩的手动闸试验每班一次,对摘钩的人行车运行前应再进行一次手动落闸试验,静止松绳落闸试验一个月一次,重载全速脱钩试验一年一次。
2、斜井提升容器之间的有效间隙不得小于0.2m;容器外侧距两帮的间隙:行人侧不小于0.8m,非行人侧不小于0.3m。
(四)提升信号系统
1、提升信号必须采取逐级传递方式,即车场把钩工将信号传递井口,由井口把钓工传递到绞车房。井口信号必须同绞车控制回路相闭锁。信号不能控制绞车的安全回路,只能发给车房,由司机根据信号指示操作。
2、信号控制装置所用按钮,“停止”钮应单独设置。所有按钮必须使用单组触点或两组触点并联为一组触点使用。停止信号可兼作紧急停车信号。各个地点的“停止”和“急停”信号直通车房。当“停止”信号发出,绞车停止运行后,不管容器在任何位置,未发“开车”信号,绞车启动不起来,工作闸敞不开。
3、提升信号声光具备,停车信号与工作信号场、光有区别。停车信号警铃必须使用单击电铃或电笛;停车信号和工作信号的指示灯必须分开设置,并有明显区别。一套提升装置供给几个水平提升时,各水平所发信号必须有区别。
4、斜井双勾串车提升时,必须设置错码(串勾)信号。
7、井底车场和井口之间,井口和绞车房之间,必须装设直通电话或传话筒。
(五)提升钢丝绳的管理
1、正确选用提升机钢丝绳。选用钢丝绳除严格招待《煤矿安全规程》第400条、407条、416条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立井提升宜采用同向捻钢丝绳,斜井串车提升宜采用交互捻钢丝绳。
(2)当井筒中淋水较大或淋水的酸碱度较高,以及作为回风井 的井筒提升时,应尽量选用镀锌钢丝绳。
(3)斜井提升宜使用面接触钢丝绳或外层钢丝较粗的三角股钢丝绳;立井提升宜采用异形股钢丝绳和线接触钢丝绳。
2、提升机钢丝绳的使用、检查与维修
(1)钢丝绳检验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98条、399条、400条、401条、402条的规定执行。被检验绳头的截取长度不小于1.5m,在用提升绳应在靠近容器端处截取绳头。用加热方法切割的绳头长度需加长200mm。
(2)提升及其它用途钢丝绳检查及记录,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提升404条规定。
(3)提升钢丝绳检查结果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第405广西壮族自治区、406条、407条、408条规定值时,必须立即更换。钢丝绳遭受猛烈冲击拉力,应立即停止运转进行检查,在没有发现新的断丝和直径缩小等现象,可以继续使用。如果由于急剧受力,钢丝绳使用长度较原来长度增长0.5%以上时,则应更换新绳。
(4)使用有接头的钢丝绳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409条的规定。
(5)提升装置必须有试验合格的备用钢丝绳。对使用中的钢丝绳,据井巷条件及锈蚀情况,至少每月涂油一次。磨擦轮式提升装
置的钢丝绳,只准涂、浸专用钢丝绳油(增摩脂),否则可不涂油,但对不绕过磨擦轮部分,必须涂防腐油。
(6)钢丝绳的保管存放,应在表面涂一层固体油脂并入库,防 止锈蚀。
(7)钢丝绳在运输取放过程中,不得碰伤或挤压。
(8)立井和斜井天轮,应使用衬垫天轮,斜井轨道托滚也应使用带衬垫托滚。
(六)油质管理
1、加强提升设备润滑管理,根据每台设备的特点和实际运行状况,建立润滑“五定”(定人、定质、定量、定点、定期)制度并做好用油换油记录。
2、液压站用油至少一年更换一次;减速机润滑油要使用抗磨剂, 每半年必须取样化验一次,每二年进行清洗、过滤或换油。
3、润滑油剂需经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库,并妥善保管和定量发放。
(七)特殊提升
1、除了按正常“加速、等速、减速、停车”程序的提升方式外的提升为特殊提升。
2、特殊提升需要解除某些保护或闭锁信号系统某些功能时,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由矿副总工程师及安监站主任批准后执行。
3、进行特殊提升时,其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矿车运送硝化甘油类炸药或雷管时,运行速度不得超过2m/s;运送其它火药时,不得超过4m/s。启动和停止提升机运行时不得使提升容器发生震动。
(2)提升特殊大型设备(物品)及长材料时,其运行速度一般 不应超过1m/s。
(3)人工验绳速度,一般不大于0.3m/s。
4、提升或下放超过正常负荷的物件时,需重新计算制动力矩,验算钢丝绳、悬挂或连接装置的安全系数,符合要求后,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机电副总工程师及安监站主任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需要调整制动系统时,机电科派人现场指挥、工区具体实施,提升完毕及时恢复。对超常尺寸、重量的设备的提升运输应事先进行同重量负荷、同尺寸的模拟试验。
5、特殊提升必须招待正司机操作,副司机监护工作制度。
(八)提升系统的检修工作
1、要根据每一提升系统运行特点及状态有计划地进行周期性检修。
2、检修前应认真编制“检修任务书”、检修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劳动组织以及施工网络图和施工进度图表,并组织全体检修人员学习。
3、每项检修任务都应指定负责人,同一地点多单位同时作业时,必须明确一人统一指挥,并明确分工,重大检修项目应成立检修指挥组。
4、检修计划时间应包括规定的试运转时间。检修后必须留有详细的记录,内容主要包括检修部件技术参数的变更及其原因并附有简图,形成正式报告并留档备查。
5、提升系统日常维修,每天要保证2-4小时的检查维修时间,全年不少于12天的停产检修日。
(九)提升系统的操作及维修
1、针对每一部提升机的设备性能及运行特点,制定技术操作规 程,做到内容全面、程序清晰并同现场实际相符。
2、司机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特征、动作原理,掌握《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及车房各项规章制度,并经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持证上岗。
3、提升系统维修电工、机工、钢丝绳检查工、井筒装备维修工,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4、提升系统维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设备维修必须建立包机制,明确包机人员的职责。(2)对各种保护装置和安全设施定期进行检查试验,达到灵敏可靠。
(3)应针对每部提升机的实际情况做好“三化”工作,即维护检查周期制度化、维护内容规律化、维护保养程序工艺化。
(4)认真编制设备有关使用维护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组织维修人员学习有关设备的结构、性能、使用、维护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掌握《煤矿安全规程》及《机电设备检修标准》、《机电设备完好标准》有关提升系统的各种规定,并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试。
(5)做好维护检查记录,内容包括检查项目、时间、发现问题的处理意见。机电区队技术负责人应每月检查签字。
(十)提升系统技术资料管理 健全技术档案,做到一台一档。
1、技术资料存档明细
(1)绞车原始设计、安装图(安装调试验收单)、使用说明书(2)设备改造安装图(3)制动装置结构图和系统图(4)易损零部件图(5)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6)增设保护安装图和控制图(7)提升信号图
(8)井筒装置图、布置图(包括井架、井底布置)(9)钢丝绳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和更新记录(10)防坠器试验报告
(11)技术测定和整定、分析报告(12)制动力矩验算资料(13)探伤报告
(14)提升装置年度检查和月停产检修记录(包括实测数据、零部件更换)
(15)重大及以上机电事故分析报告(16)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运行单耗
2、每一提升系统必须建立如下制度(1)要害场所管理制度(门口张挂)
(2)岗位责任制度、包机制度(机房张挂),信号工和把钩工岗 位责任制度(井口、井底张挂)
(3)交接班制度(机房张挂)(4)领导干部上岗制度(机房张挂)(5)操作规程(机房张挂)(6)安全保护装置日检查试验制度(7)设备定期检修制度(8)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3、每一提升系统要具有以下记录(1)日维护检查记录(机房存放)(2)钢丝绳日检记录(机房存放)(3)交接班、运转日志记录(机房存放)(4)干部上岗记录(机房存放)(5)外来人员登记记录(机房存放)(6)提升系统事故记录(机房存放)(7)设备检修记录(机房存放)(8)钢丝绳试验、更换记录(存档)
4、每一提升系统需在机房内张挂以下图纸(1)制动系统图(2)电气原理图(3)巡回检查图表
(4)绞车总装图和技术特征卡片
(十一)提升系统备品、备件管理
1、实行分类管理,对设备所需的专用件,实行建帐管理。
2、做好备件的验收、入库、储存、保养工作。
3、建立旧件回收制度,搞好旧件修理复用,修好的备件要交备件库另册登记入帐。
五、罚则
1,机电专业负责人对运行中的提升装置必须按期进行技术测试,对发现的重大隐患认真组织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否则罚款500元。
2、提升装置的重大技术改造必须经矿审批后,方可实施,否则对单位机电专业负责人罚款1000元。矿井主排水系统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一、设计选型、到货验收及保管
(一)设计选型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及技术政策。选购的设备必须有鉴定证书和生产许可证。
(二)设计选型后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设计审查后,组织实施。
(三)设备到货后有关部门必须按设备装箱单进行验收。查验设备、辅机、随机配件及技术资料。验收发现缺件、破损、严重锈蚀、资料不全等问题,由采购部门负责解决。
(四)设备技术资料:
1、使用说明书
2、产品出厂合格证
3、设备总装图、基础图
4、易损零配件图
5、电气控制原理图、安装接线图
6、控制设备、主电机试验报告。
(五)查验合格的设备应及时安装调试,投入使用。暂时不使用的设备必须入库妥善保管,定期维护保养,防止日晒、雨淋、锈蚀、损失和丢失,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设备严禁拆套使用。
二、设备及管路的安装、验收
(一)设备及管路安装
1、设备及管路安装前必须对矿建项目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严格的验收,水泵、电动机、三阀、底盘的配套尺寸和结构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安装质量。
2、工程计划开工前,必须制定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安装程序和方法,明确工程质量要求。
(1)施工组织:明确施工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安全检查员及之间的责任和关系。
(2)安装主要依据:由设计部门和厂家提供的设备装配图、安装图、基础图、平面布置图、原理图等图纸。
(3)设备安装:水泵及管路安装需编制安装程序表及施工方法、安装进度表、安装网络图。
(4)设备的试验、调试和试运行:根据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编制水泵和电气控制设备的试验调试方法,管路耐压试验方法及系统运行试验方案。
(二)安装验收的图纸及资料
1、设备出厂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
2、装配图和易损件图
3、设计施工图和竣工报告
4、安装竣工图和竣工报告
5、调试记录及试验报告
6、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三)竣工验收
工程安装完毕后,由施工单位按有关标准进行自检验收,合格后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组织质监、设计、设备管理、施工和使用单位等,对该工程进行交接验收。
1、检验工程技术档案、竣工图、隐蔽工程记录、调试报告和设备清单等资料。
2、对工程安装质量通过查阅资料和抽检,进行安装质量评定,对存在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填写工程竣工移交报告、移交验收鉴定书、质量认证意见。
3、组织施工和使用单位编制运行实施计划和操作规程,检查运行情况。
三、运行、维护、检修、技术测定及技术改造
(一)操作运行
1、针对水泵的设备性能及运行特点,制定操作规程,做到内容全面、程序合理,并同现场实际相符。
2、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
3、司机必须熟悉掌握排水系统的构成、性能、技术特征、动作原理,做到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性故障。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主排水泵司机应按巡回检查线路图进行巡回检查,每2小时一次并记录,内容如下:
(1)各紧固件及防松装置是否齐全有无松动。
33(2)各发热部位的温度是否超限(滑动轴承不大于65℃,滚动轴承不大于75℃,电机温度不大于规定温度)。
(3)盘根松紧是否适度(不进气,滴水不成线)。(4)电动机、水泵有无异状、异响或异震。
(5)压力表、真空表、电流表、电压表指示是否正确。(6)认真填写水泵运行日志。
5、井筒与泵房之间的斜巷内(安全出口),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存放杂物。
6、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应交替运行,对不运行水泵(或水泵升井大修)的电动机,应每隔10天空转2-3小时,以防潮湿。
(二)系统维护
1、认真编制设备有关使用维护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
2、主排水系统维修工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3、设备维修必须建立包机制,明确包机制人员的职责。
4、对各种保护装置和安全设施定期进行检查试验,达到灵敏可靠。
5、应针对每台泵及系统的实际情况做好”三化“工作,即维护检查周期制度化、维护内容规律化、维护保养程序工艺化。
6、做好维护检查记录,内容包括检查项目、时间、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意见。机电区队技术负责人应每月检查签字。
7、检查维护重点
34(1)检查轴承润滑油质是否符合规定,禁止不同牌号的油混杂使用。
(2)盘根磨损、老化后应及时更换。
(3)每班一次清除吸水井杂物,每旬检查一次吸水井积淤情况,积泥面距笼头距离应不小于0.5m,定期清挖吸水井积淤,清刷笼头罩。
(4)检查水泵逆止阀、闸阀、底阀的运行状态,做到不漏水。(5)每周检查泵房配水闸门、防水门的密封性。各转动部位及时加注润滑油,开关灵活,防腐良好。
(6)排水管路固定牢固、不漏水,定期防腐,当水垢厚度超过管内径的2.5%时及时清垢,原则上每两年清垢 一次。
(7)每月检查水仓的淤积情况,及时清挖,经常保持原设计容积的3/4。雨季前必须清挖一次,水仓的空仓容积必须经常保持在总容量的50%以上。
(8)每天检查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电动机的碳刷、滑环是否有烧伤、磨损过限和发生火花的现象。
(9)每月检查电动机绕组(指可见部分)和电源引入线(指可见部分)有无松散、碰伤和灼伤等。
(10)每月检查高压启动柜动作机构、油断路器的油位。(11)每半年检查高压启动柜断路器的触头灼损情况,动、静触头的接触面积。做三相同期试验。
(12)每季清扫电动机、电气控制设备,保持各部清洁,每年摇
测绝缘值一次。
(13)每天检查试验引水装置和备用引水装置,并能在5分钟内启动水泵。
(三)水泵的检修
1、小修内容包括:清洗调整轴承、平衡表置、后轴套、各部螺钉、销和健等。更换填料和润滑油,检查处理漏水、漏气,解体清扫底阀以及吸水管,更换联轴器螺栓、垫圈以及调整间隙。
2、中修内容包括:除小修的内容外,还应检查、清洗、修理或更换轴承、轴套、平衡盘、平衡环,检查修理各阀、串水管。
3、大修内容包括:除中修的内容外,还应将水泵全部解体检查和清洗,更换已磨损超限或腐蚀不能用的零件,必要时应对泵体修理、机座调整和更换泵轴。
四、技术测定
1、正常运行主排水系统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技术测定,测定后的吨水百米电耗不大于0.5KWh,排水系统效率不低于50%。
2、新安装和大修后的水泵必须进行技术测定。
3、电机的过负荷、短路、欠压保护必须每年进行一次整定试验。
4、绝缘油使用前应做好油质化验,运行中的油每半月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5。每年雨季前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一次联合运转,运转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四、技术资料管理
1、主排水泵系统资料
(1)排水系统图和技术特征卡片(排水系统图:逆止阀位置、闸阀位置、型式、配水门位置、水仓容积、排水管路壁厚、长度、直径,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水泵、电机主要技术特征)
(2)排水泵房设备平面布置图和引水设施布置图(3)水泵易损零部件图(4)供电系统图和控制原理图(5)水泵使用说明书(6)设备更换记录和检修记录
(7)技术测定分析报告(有效期六个月)(8)联合试运转报告(有效期一年)
(9)各种仪表校验记录(A级六个月一次,B级一年一次,C级使用前一次)
(10)电气试验和整定记录、安全保护计算整定校验记录(有效期一年)
(11)重大及以上机电事故分析报告(12)经济运行资料
2、建立制度,现场张挂(1)要害场所管理制度(2)岗位责任制度和包机制度(3)交接班制度
(4)领导干部上岗查岗制度
37(5)操作规程(6)设备定期检修制度(7)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3、存放记录(1)要害场所登记簿(2)运转日志、巡回检查记录(3)设备检修记录(4)主排水泵事故记录
4、张挂图纸(1)矿井排水系统图(2)供电系统图(3)巡回检查图
五、罚则
主排水泵房降低原设计排水能力和撤除泵房,必须经矿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否则对单位罚款1000元。
压风系统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一、设计选型、到货验收及保管
1、设计选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具备可靠性高、运行费用低、维修方便等特点。选购的设备必须有鉴定证书和生产许可证。防爆设备必须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和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2、设计选型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设计审查后,组织实施。
3、设备到货后,有关部门必须按照设备装箱单进行验收。查验设备、附机、随机配件及技术资料,验收发现缺件、破损、严重锈蚀、资料不全等问题,由采购部门负责解决。技术资料应具备:
(1)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
(2)设备总装图、基础图、易损零部件图(3)电气原理图、安装接线图(4)主要设备试验报告(5)主要部件的探伤报告
4、查验合格的设备应及时安装调试,投入使用。暂不使用的设备必须入库妥善保管,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严禁拆套、拆件使用。
二、设备安装及验收
1、安装措施及技术要求
(1)工程开工前,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明确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
39(2)设备安装依据设计部门和厂家提供的设备装配图、安装图、基础图、平面布置图、原理图,控制及保护线路图等图纸,按照安装程序、装配工艺要求、调试和注意事项进行安装调试。
(3)质量标准: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设备随机技术要求等。
(4)设备评定的主要依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性能测试的试验报告。
2、安装调试的项目
(1)机体和主电动机同心度、水平度(2)十字头与滑道的间隙(3)涨圈在缸内的接口间隙
(4)活塞销(或十字销)与铜套的径向间隙(5)曲轴轴颈与瓦的径向间隙(6)活塞的内外死点余隙(7)进排气阀密封性(8)冷却系统的水压试验(9)风包水压试验(10)电气系统调试
3、验收内容
(1)设备出厂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2)装配图和易损件图(3)安装、调试、测试报告
40(4)安装竣工图、竣工报告
三、试运转
1、空气压缩机额定负荷试运转时间为4-8小时。
2、空气压缩机能正常起动、升压、释压,运转正常。
3、空气压缩机的性能指标应达到设备技术文件规定。
4、各运动部件无异响。
5、设备无松动、漏气、漏油及漏水现象。
6、油泵压力不低于0.1MPa,不高于 0.3MPa。
7、冷却水压力不超过0.25MPa。
8、各部温度符合下列要求:(1)润滑油温度不高于60℃。
(2)各级出水温度不高于40℃,进水温度不高于35℃。(3)多级空气压缩机排气温度不高于160℃,单缸空气压缩机排气温度不高于190℃。
(4)风包温度不得高于120℃。
(5)经二次冷却器后的排气温度不高于60℃。
(6)滚动轴承温度不高于75℃,滑动轴承温度不高于65℃。(7)空气压缩机的安全阀、油压保护、断水保护、超温保护及声光信号等,符合设计要求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且动作灵敏可靠。
四、设备检查、维修、安全经济运行及技术改造
1、司机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特征、动
作原理,掌握《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及机房各项规章制度,并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持证上岗。
2、每1小时进行一次巡检,每2小时进行一次记录,我包每班进行一次排污。
3、空气滤清器每三个月清理一次。
4、有断路器与隔离刀闸闭锁保护,且每旬检查试验一次。
5、仪表按规定时间校验:A级半年一次,B级一年一次进行校验,C级使用前鉴定一次。
6、空气压缩机每半年进行一次技术测定,工序能耗不超过 0.115KWh/m3MPa。电动机、高压开关柜每年试验一次。
7、十字销、曲柄、连杆每两年进行一次无损探伤。
8、安全保护装置的试验:
(1)断水、断油保护,一、二级排气超温保护,每班试验一次。(2)释压阀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3)风包每半年清扫一次,每年泄漏试验一次,受压部件检修后进行水压试验。
(4)防护用具每年试验一次。
9、油脂
(1)必须使用压风机专用油。
(2)每次更换压风机润滑油时,必须对油取样化验,化验项目齐全,其闪点不得低于215℃。
(3)认真做好换油、化验记录,保存期一年。
10、冷却水质符合以下要求:(1)PH值在6.5~9.5范围内。(2)悬浮物不大于25mg/L。(3)有机物不大于25mg/L。(4)含油量不大于5mg/L。(5)具有热稳定性。
五、技术资料管理
健全技术档案,做到一机一档。
1、技术资料
(1)原始资料(安装图纸、调试验收单、使用说明书)(2)供风管路系统图(3)供电系统图、电气原理图(4)压风机冷却系统图、易损零部件图(5)技术测定、无损探伤分析报告
2、试验和整定记录
(1)断水、断油、超温、整定记录(2)安全阀、释压阀检查、整定记录(3)风包清扫、泄漏试验、水压试验记录
3、事故记录。
六、张挂制度、图纸和存放记录
1、管理制度
(1)要害场所管理制度、干部上岗制度
43(2)岗位责任制度、包机制度、交接班制度(3)操作规程(4)巡回检查制度
2、记录
(1)日维护和检修记录(2)安全保护装置检查试验记录(3)运转日志、交接班记录
(4)外来人员登记记录、干部上岗记录
3、图纸(1)供电系统图(2)电气原理图(3)供风系统图
(4)技术特征卡片(存档)
七、工具、绝缘用具、安全设施
1、配件、工具、试电笔存放整齐,有登记帐卡。
2、灭火器材(2~4个灭火器,02m3灭火砂)数量充足。
3、有转动部位和裸露电气保护栅栏和警示牌。
主扇风机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一、设计选型、到货验收及保管
1、设计选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所选设备具有可靠性高、运行费用低、维修方便等特点。选购的设备必须有鉴定证书和生产许可证。
2、设计选型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设计审查后组织实施。
3、设备到货后,有关部门必须按照设备装箱单进行验收。查验设备、附机、随机配件及技术资料,验收发现缺件、破损、严重锈蚀、资料不全等问题,由采购部门负责解决。技术资料应具备:
(1)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
(2)设备总装图、基础图、易损零部件图(3)电气原理图、安装接线图(4)主要设备试验报告(5)主要部件的探伤报告
4、查验合格的设备应及时安装调试,投入使用。暂不使用的设备必须入库妥善保管,防止日晒、雨淋、锈蚀、损坏和丢失,并定期维护保养,设备严禁拆套、拆件使用。
二、设备安装及验收
编制设备安装技术措施和验收大纲,工程无毕后,由安装单位按有关标准进行自检验收,合格后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主管部门组
织交接验收和评定。
1、安装措施及技术要求
(1)工程开工前,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明确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
(2)设备安装依据设计部门和厂家提供的设备装配图、安装图、基础图、平面布置图、原理图,控制及保护线路图等图纸,按照安装程序、装配工艺要求、调试和注意事项进行安装调试。
(3)质量标准: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设备随机技术要求等。
(4)设备评定的主要标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性能测试的试验报告。
2、安装调试的项目
(1)支承装置与电机的同心度,主轴水平度。
(2)轴流式风机叶轮与机壳的间隙,离心式风机叶轮进风口与机壳进风口间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
(3)前导器安装角度和叶片安装角度。(4)轴承各部间隙。
(5)反风装置启动灵活,风门关闭严密。(6)电气设备及试验整定。
3、验收内容依据“安装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现场验收,并查阅以下资料:
(1)设备出厂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
46(2)装配图和易损件图(3)安装、调试、测试报告(4)安装竣工图、竣工报告
4、验收合格的工程,填写工程竣工移交报告、移交验收鉴定书、质量认证意见。
三、试运转
1、试运转前,确定负责人、指挥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和记录人员,并制定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2、起动设备前,先用人力盘车,检查是否有阻碍、振动和异响等异常现象。
3、离心式风机在安装或检修调试后进行试运转。在关闸门的情况下起动。第一次起动空载运转8~10分钟后停机。第二次启动后,根据现场情况带部分负荷运转30分钟,再将闸门调节到额定负荷继续运转15分钟后停机;仔细检查各零部件,然后再运行8小时停机,打开轴承盖检查一切正常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行。
四、设备检查、测定、安全运行
1、司机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特征,掌握《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及机房各项规章制度,并经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持证上岗。
2、主扇风机必须有可行的双回路电源。
3、风机运行时每1小时进行一次巡检,并填写记录。
4、仪表按规定时间校验:A级半年一次;B级一年一次;C级
使用前鉴定一次。
5、主扇风机在安装、大修或改造后,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一次性能测定和试运转工作。以后每年进行一次运行工况技术测定,每五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绘制特性曲线)。
6、每季度检查一次反风设施,每年进行一次反风试验,并出据反风报告。
7、安全保护试验合格、灵敏可靠
(1)电机、风机各轴承必须有超温报警装置,每周试验一次,运行时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65℃,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5℃。
(2)过流、过压释放保护装置可行,每半年鉴定试验一次。(3)防护用具合格,每年试验一次。
8、水柱计准确、清晰,每月校验一次。
9、风门、防爆门严密不漏风,每六个月检查维修一次。
10、备用风机必须能在10分钟内开启,备用风机拆检、技术改造或更换主要部件时,必须制定矿井单风机运行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11、风机运行工况负压不得高于风机额定负压的90%。
12、机房必须装有直通调度室的专用电话。
五、技术资料、张挂制度、图纸和存放记录
1、技术资料
(1)原始设计资料、使用说明书、总装图、技术特征卡片。(2)技术测定、无损探伤报告。
48(3)检修、大修技术资料
(4)仪表校验、安全保护装置整定校验资料。(5)反风试验报告
2、张挂制度及图纸(1)要害场所管理制度(2)干部上岗制度(3)岗位责任制度(4)包机制度(5)交接班制度(6)巡回检查制度(7)操作规程(8)反风操作示意图(9)供电系统图(10)巡回检查路线图
3、存放记录(1)检查、检修记录
(2)运转日志、交接班记录、巡回检查记录(3)要害场所登记簿(4)干部上岗记录簿
七、工具、绝缘用具、安全措施
1、配件、工具、试电笔、接地线、绝缘靴、手套存放整齐,并有登记帐卡。
2.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制度 篇二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综述》中提出, 要把“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存”作为教育的四个基本素质目标和评价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 即“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作能力, 为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能力和作为第一线生产、服务和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于此, 对机电专业的课程应作适当的综合优选, 增加一些弱电控制的课程, 安排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具体而言:
1. 计算机应用技术。
目前, 计算机已应用到各个领域, 在机电专业中,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热处理、加工工艺等多门课程都涉及计算机应用。然而, 机电专业的学生由于计算机应用知识的不足, 要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困难较大。行业的发展要求培养同时兼备机电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人才。
2. 机械结构与制造工艺。
用课堂讲授和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以内燃机、汽车、起重机、输送机、压缩机、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等生产机械和家用电器为实例, 通过讲解整机和零件的功能, 让学生了解结构、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3. 工程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别是尖端技术的发展, 工程材料科学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 除金属材料外, 其他种类的材料如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且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对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开设工程材料课, 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地选择使用各种工程材料, 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4. 机床、电器的安装维修。
很多企业,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非常欢迎既懂机械又懂电器安装维修的专业人才。为满足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应在学好电工学的基础上增加机床电器线路及其维修的内容, 也可增加可编程控制器、机床电器控制技术等内容。
5. 机械模具的设计。
在中小型企业中, 不可避免地要担任一些机械设计的任务。因此, 除加强液压、夹具的设计外, 还应开设模具Auto-CAD设计的相关课程, 以缩短模具设计时间周期,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目前, 我国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学科课程模式和活动课程模式。学科课程模式以单科分段教学为主要特征, 并将各类与本专业有关的学科进行组合。它有利于学生获取系统的知识, 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不足是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不重视实践的重要性, 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衔接, 不利于课程整体优化;且这一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动课程模式则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 以掌握操作技能为目标, 它打破了学科体系, 专业课由专业理论、专业计算和专业制图三种课程组成;纵向分为基础、专业、专长三个层次, 横向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如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就是一种典型的活动课程模式。但随着经济与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以专业教育为主、着重技能训练的课程模式, 暴露出基础理论薄弱的不足。
我们应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全面改革。改革的课程模式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业面要宽;二是对原有课程重组, 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使机械技术与管理知识相结合;三是突出机械专业能力的训练, 在重视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进一步突出智能及创造性的要求。“宽基础, 活模块”方式的课程设置, 强调专业知识面宽, 能覆盖一个专业大类, 可实现“一专多能”。
三、教材的改革
3.中职机电专业课堂改革浅悟 篇三
下面以笔者从教多年的机电专业为例,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课改成功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二十一世纪的青年,自我意识、自尊心都比较强,怕遭否定和讥笑,他们最期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同学的羡慕、家长的喜欢。我们应该尽量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不要在课堂上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如在讲《机械制图》第五章中“补视图、补缺线”这一节时,为了能让学生先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我把学生进行分组,利用课下备好的纸盒子、小剪刀、透明胶等材料,进行比赛,看哪一组制作的最快、最好。每组“制作”出不同的组合体,这样可谓一举多得,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还增强了每组的团队配合精神,同时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能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认知力得以极大促动,学生的内驱力得以提高,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生画起图来速度快、准确率高、印象深刻。
二、知识渊博,专业深厚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更应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双师型” 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示范”,才能肩负起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后备军这一重大责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用自己的知识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学习中领悟教育的真谛,在学习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学习中发现学科教学上独特的视角,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必须做到一专多能,才能肩负起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多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为充实、活跃课堂教学打下雄厚的知识基础,也会无形中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使得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2009年10月—12月我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学习,通过获取新的知识,使我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积蓄的新知识适时地给学生补充进去,使学生接受本学科前沿的专业知识。
三、既教书,又育人,是课改成功的必需
面对处于信息时代的青年,只注重中职生技能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培养出具有“黄金素质、钢铁技能”型全面发展的人,才算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学的全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
4.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方案 篇四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
一 前言
高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而理论知识则以够用为度,这是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解决的根本问题。但是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计划是普通本科的“压缩版”,课程内容是大专教材的“粘贴版”的现象。教学模式仍以灌输——接受为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封闭的学习环境,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结果除了冠冕堂皇的“文凭”和“证书”之外,所谓的知识和技能随着考试的完结而从头脑中烟消云散,学习也因单调重复、机械记忆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动机;根据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强调实践、探究的各种研究型和应用型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必将成为今后高职教育的一股不可阻挡潮流。
二 改革的基本思路
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我系的主导专业,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根据学院领导的指示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确定作为我系的改革试点专业,力求通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改革试点,来带动以机电专业为主体的一个专业群(含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针对目前我们对现状的调研,发现学生对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离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有距离,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决定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的目标。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考核;让学生怀着目标、带着问题去学习,在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行工学结合,加强项目训练(基于学习的工作)环节和顶岗实习(在实践工作中的学习)环节。
三 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当今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流行一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在建构时的情境与将来应用时情境的相似性,决定了知识使用的熟练程度,学习的情境影响知识的功用;知识在应用之前,就应当建构成能够随取随用的形式。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陈 1
述性知识是静态的,使用价值是潜在的,要使陈述性知识的价值得以体现,就必须把它转化成程序性知识。基于这一思路,根据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我们决定将本专业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即:基本素质模块、图形软件模块、机械制造模块、电气维修模块。
(一)基本素质模块:该素质模块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必要的数学知识;公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开设的相关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够用为目标)文写作(选修),演讲口才(选修),企业管理(选修)该模块的考核目标为: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二)图形软件模块:该素质模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制图,相关知识;具备熟练看图、二维作图、三维作图的能力。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机械制图,AUTOCAD,MASTCOM、slid等)。
该模块的考核目标为:获得《国家中级制图员证书》
(三)机械制造模块:该素质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及制造的相关知识,械零件从设计、机加工工艺的编制、到机床上动手加工的能力。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础(含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切削机床与液压传动、数控机床与编程;选修:现代加工技术,专业英语。该模块的考核目标为:做一次大型实践项目训练,从零件设计——加工工艺编写——机床上操作加工;以专业指导委员会认可通过为合格,斟酌。
(四)电气模块:该素质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工厂机床电气控制及供配电的相关知识,具备机床及其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安装、调试和维修的能力。开设的相关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及应用),工厂供电。选修:计算机接口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AUTOCAD和PRO/E的UG、具备机,机械制造基,金属
PLC),(单片机原理,法律和道德修养,公。
PRO/E。选修一至二门相关软件课程(。
该模块是集中进行还是分解进行可,机床电气控制(含
是否可作选修课程可斟酌。
该模块的考核目标为:获得《国家中级维修电工证书》。
四 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项目教学法以具体的项目为中心,由指导教师在实施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该教学法是基于项目学习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这种模式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理,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目标。台,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学生通过对实际项目的认识与了解制作,来学习并掌握构筑于该项目平台上的相关理论知识。项目教学法的特征是:(1境发生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实施项目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成为这方面的“行家”成果为驱动力,学习者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应的预期时,学习才能成功;(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为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在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产生体验和感悟,内化知识,形成技能,生发灵感;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从强调学生“学”的方法上入手,这是现代教学理论的实质,项目教学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和创新能力;(6)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要几个人或更多人进行合作,有效地学习。
基于项目的高职专业课教学模式由五个步骤组成:选定项目、制定计划、项目实施、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
项目教学要达到所需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想,使他们自主地实践、体验和创新,从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学生兴趣;(3)项目教学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它是以项目为导向,3)以交叉的知识为内容,教学项目涵盖了一系列相关的基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具体、3
选用实际可动手的项目为平,并形成与所希望获得的成果相探究和体验,)要确立学生“自觉自为”的思旨在把学生融入有以现实的、学生生(4)以真实情境履行专业性的职责,(5从而发展实践能力促进经验的交流及更2)教学项目必须紧密2)以引发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动手实践完成项目的)以项目为中心,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与现实问题情;(实践性问题的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探究活较大的项目一个人往往难以完成,通常需这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1(真实和活化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活动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的一系列行动构成,切忌越庖代俎;(4)项目教学应注重创新性,项目的结果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应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5)项目教学应采用协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团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协作、交流和讨论中完成自我教育。
五 课程总体布置
(一)在校学习训练五学期,在校期间包括考证和各种在工厂的实践训练环节,到企业顶岗实习一个学期。
(二)机械制造模块要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签约二至三个固定的实习单位。
(三)教学环节及考证安排: 第一学期:计算机考证; 第二学期:中级制图员考证; 第三学期:PRO/E考证或数控考证;第四学期:中级维修电工考证; 第五学期:顶岗实习; 第六学期:毕业设计。
根据以上计划安排相关课程,校内必开课和公共选修课(如毛、邓、三,体育,企业管理)按学院规定执行。
六 保障措施
(一)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师资培训,建立教学改革激励体制加强对老师的培训,组织学习高职教学理论,提高对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使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会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要求老师加强学习,二是针对各门课的特点和学院的条件,出了具体的要求,三是学院要制定相关的激励体制,老师参与的积极性。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使老师的劳动得到充分认可,以提高
4(二)明确责任,严格把关各环节的质量,以确保改革效果
建立教学模块负责人制度,建立专业课程的主课教师制度,成立专业建设与改革指导委员会,明确任务,把握质量,并与学院的相关激励机制挂钩。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相比于原来单调的一支粉笔教学,多媒体能把现场图片、声音、动画等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操作,能够熟练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堂讲到的相关机械、零件、电器元件,工作场地的情景,都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对于各种运动构件的运动方式、机构的工作原理,在教学时,以用动画加以演示。站,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不尽的教学资源。
(四)加强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学校的教育不单纯是教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适应社会、与社会知识的结合,学环节,都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第一位。相结合,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和管理,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处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以提高。2007年12提前思考酝酿。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2学院为多媒体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可以成为老师们取之促进学生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005年5
在教学中,请各相关专业教师按时参加并10月28经常浏览相关的专业网我们应注意专业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活动
资源工程系2007-12-4
2006〕[2000]2号..新建对于课可在每个教
5.机电专业运用CBE教学改革探索 篇五
摘 要:利用“CBE”模式改革机电专业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CBE;综合职业能力
CBE教学模式的特征
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的缩写,主要有下面一些特征:
1、CBE的第一个特征是以职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计划,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心理学上“能力”的概念,也不要误解为只是操作能力、动手能力,CBE中的能力系指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知识(Knowledge,与本职业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Attitude,动机动力情感的领域)、经验(Experience,活动的领域)、反馈(Feedback,评价评估的领域),这四个方面的要求都达到方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的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若干专项能力构成一项综合能力;一般8-12项综合能力构成一种“职业能力”。
2、CBE的第二个特征是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因此,对入学学生原有经验所获得的能力,经考核后予以承认。3、CBE的第三个特征是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负责按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各专项能力,提供学习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动力,给学生注入信心,不断对学生的成就进行评定和鼓励,在所要求的工作习惯、态度、能力上起示范作用。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按学习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学习计划,完成学习后,先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达到要求后,再由教师进行考核、评定。
4、CBE第四个特征是教学上的灵活多样和管理上的严格科学。CBE模式按企业的不同需求和职业的要求,可以开发各种长短不一的课程体系,随时招收各种程度不同的学生,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方式和时间,如全日学习、半日学习、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听课或自学等等。毕业时间也不要求一致,这就要求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管理。CBE是测量课程理想的教学模式
就CBE的第一个特征来讲,测量贯穿了铁路建设的全过程,但它是为专业服务的,仅是铁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技能,是铁路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工具”。该课程亦属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它和其它专业课不同,无须在测量的专业知识上作过多的讲述,应围绕专业课组织教学内容。主要教会学生的应该是一种较为单纯且熟练的铁路测量技能,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主要是掌握技能所必须具备的。就象一个人会使用铅笔一样,只要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不必研究铅笔的生产及构造。这一点与CBE中专项能力里的“知识”“经验”是一致的;测量工作是一项艰苦又细致的工作,需要多人的配合,不是一人所能完成的,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有一种团结协作、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对学生敬业的教育也是测量课的一大教育功能,这一点和CBE能力中的“态度”也是一致的;测量又是一项要求比较高的工作测量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铁路建设的质量,因此,对测量成果的评价将是测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和CBE中能力的“反馈”也是一致的。可见,测量课程所需训练的能力,其内涵是和CBE中能力的内涵是一致的,铁路建设各阶段的测量工作都可以构成一“专项能力”,这些专项能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铁路测量”这一“综合能力”,从而成为铁路土建专业这一职业中若干综合能力之一。所以,测量课程符合CBE的第一个特征。就CBE的第二个特征来讲,现有的普通中专基本上都是初中后教育,入学时一般都不具备测量的能力,对学生的教育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即如在白纸上作画,这反而为我们的教学组织提供方便。
就CBE第三个特征来讲,这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问题,现有的铁路工程学校一般都配有测量演练室、校内测量实习基地、专业阅览室、图书馆,这为学生的自
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提供可能,需要的是教师提供“学习指南”,即CBE中所谓的“学习包”建立学习信息资源室,以及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就CBE的第四个特征来讲,现有普通中专都是全日学习,至于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听课或自学都是属于教学组织方式,教师完全可以自行安排组织。管理的问题,目前中专学生入口水平基本相同,出口时间相同,不同的是学习阶段的学习方式不同,这样,我们的教学管理又要方便得多。
总的来讲,测量课程基本符合CBE理论的内涵,在测量课程应用CBE模式教学是比较理想的。测量课程实施CBE的做法
测量课程的改革主要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兼及教学组织模式的改革,现分述如下: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CBE是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显然它的教育是直接为企业服务,因此测量课程的改革也必须围绕铁路土建专业这一职业,所授内容也必须为土建工程企业所需要的,从目前土建工程专业所需测量的能力来看,测量这一“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下面几项专项能力:一是测量的基本技能;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二是基本技能在铁路工程中的运用能力;导线测量、地形测绘、中线测设、断面测绘、控制测量、既有线改建及第二线的测量,新线施工测量,房建和施工放样。三是测量新技术:铁路航测与遥感。
对于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目前较为合适,但个人认为,可把基本技能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削弱措施精减。因为,在实际工程运用中,误差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当测量的误差超限时,往往很难判断到底来自哪一种因素,需要重新仔细地再观测。因此,对误差来源的分析没有必要很具体,并且有些削弱措施在讲观测时就已强调过,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仅仅把削弱措施作为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列出,就可达到削减误差的目的。另外对于测量误差的评价问题,一般《测规》都规定了各种测量误差限值的具体数值或计算公式,而对误差传播定律的运用实在太少,因此个人认为可以取消误差传播定律的讲授,仅说明误差的基础知识,介绍误差的基本概念。除基本技能必须要学习之外,其它运用技能是否每个工程专业学生都要熟练掌握,我看没有必要,应根据学生将来所服务的企业来确定应学习这些技能中的哪些技能。目前,培养土建工程专业中专生的学校:一是铁路局系统,一是工程局系统。铁路局系统的毕业生大多分配在工务段、工务大修队、少部分流向路局所属工程公司,工程局系统的毕业生大多分配在各工程局的下属工程队,能分配在设计院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从专项能力的分析来看,铁路航测与遥感这些技能只有在专业设计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运用得比较多,个人认为可以精减,把铁路航测与遥感这门新技术作为扩大知识面对学生作一简介,对于导线测量、地形测绘主要是在铁路勘测设计中运用。而毕业生用的机会较少,个人认为可以传授测量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对实做能力不做过高要求,着重点放在地形图的识读能力及运用能力的训练上,这样,测量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可把重点放在中线测设、断面测绘、控制测量、既有线改建及第二线的测量(运营管理系统)、新线施工测量(工程施工系统)等专业测量技能上。这些技能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步骤及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技能的实做能力要进一步强化。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从教学内容的分析来看,与技能相关的:一是测量的基础知识,一是测绘仪器的使用和保养能力,一是各种测量的步骤及方法。对于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可以借鉴CBE的理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3 教学组织模式的改革
由上可知,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学习,这就要求学校为其提供这种学习环境,一方面要逐步完善演练室、实习基地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要在教学组织上也能够提供方便。目前,对测量课程实施CBE模式的教学,主要是在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2节课的形式出现)内完成,那么学生的学习时间应扩充到课后。另外管理人员上班的时间内学生也正在上课,因此也必须将管理人员的上班时间扩充到作息制度以外。教师因为编制“学习包”的需要,可只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予以指导帮助。这就要求学校一定要投入人力、物力,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以满足学生自我学习时间上的任意性。
6.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篇六
关键词:中职;机电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先行试点,推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发展能力。”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的要求,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7.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篇七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探索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而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占据总贸易额的一半以上。然而,在我国的很多高校中却没有开设机电英语等专业或课程,造成了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要么懂英语但是对机电产品却一点也不知道,要么熟悉机电产品却不懂英语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这里仅谈谈对机电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目前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认识不够,兴趣不高
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或者正在学习大学英语,而机电专业英语往往是考查课,学校给予的重视程度又不够,同时,自己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会和机电设备打交道但是用到机电专业英语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很多学生对机电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机电专业英语学不学无所谓。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时对机电专业英语没有任何兴趣或者兴趣不高。
(二)课程衔接不合理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及相关专业都开设有机电专业英语课程,但是在其中大部分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英语课程都开设在第五或者第六学期,而作为基础的大学英语主要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学期。这样,学生在学完大学英语后要间隔很长时间再去学机电专业英语,就会破坏英语学习的连续性,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三)没有合适的教材
现在机电专业英语的教材有很多种,但是有一些教材比较枯燥无味,而且很多教材侧重于词汇教学,还有一部分教材的难易程度掌握的不好,要么太深使学生难以掌握,要么太浅显,对专业知识涉及不多,从而使学生感觉和大学英语差不多。这样的教材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还可能会使学生讨厌专业英语的学习。
(四)缺少既懂英语又精通机电专业的教师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的教师队伍在过去十年中在不断地壮大。但是就专业英语教学而言,教师的数量仍然不足,特别是缺少既懂机电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教师。我们现在的机电专业英语教师绝大多数都是英语专业的老师,这些老师的英语水平毋庸置疑,但是他们对机电专业知识却知之甚少,因此,在讲授本课程时就比较吃力。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机电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几乎是一样的,即老师先就一些专业的词汇进行讲解,然后对课文进行逐句解释翻译,最后给学生讲解一下课后习题,教学手段不外乎就是传统的“粉笔+黑板”。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会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一)使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本课程前,要帮助学生纠正从前的错误观念,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本课程是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要告诉学生本课程的学习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好处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时候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我们选择教材的原则是:所选教材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水平,内容翔实,同时,教材中的主体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所选材料能够反映机电产品的最新发展方向。根据这样的标准,我们选择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由胡庭山主编的《新职业英语———机电英语》这本教材。该教材的特点就是以机电行业主要职业的典型工作过程来组织内容的,而且内容较新。学完本课程后可以满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讲授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时,我们没有完全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授课,而是加入了多媒体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我们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和企业,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而任课老师则根据教材上各个模块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任务,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知道该去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去学。更重要的是,这样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专业英语教师
我们非常注重对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针对多数英语教师机电产品知识匮乏的特点,每年的暑假,我们都会派遣一些英语教师去企业顶岗实习,让这些老师深入企业,了解机电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维修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知识,了解机电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另外,我们还定期从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企业邀请一些专家来我系给专业英语教师讲授机电产品的知识。通过这两种途径,我们培养了多名机电专业英语的骨干教师,完全能够胜任我院机电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机电专业英语是继大学英语之后,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门主干课程,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不断地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庭山,新职业英语——机电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H H Stern,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苏琳,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琼州学院学报,2009,(4).
[4]王玮,浅析机电专业英语教学[J].职业技术,2009,(3).
8.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制度 篇八
针对以上原则,笔者学校在深入展开调研之后,制定了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大纲,编写了以典型零件手锤加工为一大模块,以錾、锯、锉等几个基本技能为子课题的校本方案,并召开了机电专业课程改革会议,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了实施工作。
一、指导教师要求的改变
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过于注重实训指导老师的“技能”水平,对“知识”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通过钳工基本技能模块化课程后,要使模块化教学卓有成效,实训教师起码应具备以下能力与意识: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研究能力;熟知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能够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对接、穿插的时机;了解本专业工种生产一线的要求,能适时构建“仿真车间”情境;能了解学生未来从事的一个或几个相关岗位组成的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排除课程束缚,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能以特定的职业或专业范围实践活动为主线,用模块来组织安排教与学的过程等。否则,模块化教学只会流于形式。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
以往的课程设置,充分暴露出知识与技能严重脱节的弊病,而对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具体表现为理论教师讲工艺,学生为统考过关背工艺;技能教师编工艺,学生为考工过关,按老师指定的工艺过程进行简单的技能重复。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单调被动。而实施项目教学法以后,整个过程围绕手锤加工这一特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将技能训练过程所需的理论知识适时、适度地融入到技能训练之中,充分体现了实用性、针对性和形式多样性原则,内容丰富,方式灵活,使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得到有机的融合。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
在模块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课堂学习、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等多位一体、互补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创造了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且在此过程中无形地渗入了协作精神、竞争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实施课题下料的过程中,学生能根据坯料的总长,自主安排下料的尺寸与顺序,并相互合作,整个过程宽松有序,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四、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变
传统技能训练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一件”定能力,定成绩,也就是用一个工件或课题成绩,决定学生技能的优劣,显然具有偶然性与片面性,“应试”痕迹明显。在实施模块化教学法时,教师特别注重过程评价,每个项目、任务都由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组合而成,最后再根据整个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充分体现了人人要发展,但不要求一样发展;人人要提高,但不必同样提高的原则。同时注重过程评价,每个同学都获得了较多的表现机会,加上教师适时地表扬与肯定,对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抗挫能力大有好处。
五、师生角色的改变
单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虽偶有互动,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心地位被严重削弱,教师的主导往往演变为“专制”,课堂也为“一言堂”。而实施模块化后,学生的自由度得以大大拓宽,教师渐变成“导师”,学生有了自主思考、独立或小组解决技能训练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例如在游标卡尺使用的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师稍作指导之后,小组集体测量,每人报出自己测量结果,发现问题,集体评议,对小组解决不了问题就请老师释疑。整个步骤轻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高,主导与主体角色明确、互补。
六、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改变
技校的学生群体,普遍被认为是形象思维好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优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好于动脑能力,这与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有关,而传统教学又把理论与实践相对割裂,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模块化教学法,并没有抛弃理论,而是把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拉近,让枯燥的理论更加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易于感知与接受。笔者学校在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中发现,学生对完成手锤加工这一相对直观课题任务充满了新鲜感,在加工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相互评议工件的优劣,共同发现问题,讨论热烈而充满激情。当每个人在最终完成一把漂亮的小手锤时,个个爱不释手,成就感溢于言表。一位学生更是迫不及待地将“作品”带回家,花钱镀铬,准备送给要好的朋友。由此可以看出,以往钳工实习,终日重复单调的锉配的技能动作,从“废料”到“废料”,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零件加工仿真度高,再加上过程激励措施,最后形成“产品”或“作品”,给学生技能训练过程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其自身潜能。
总之,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模块化课程改革,对学校的设备设施、师资配备、评价制度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1.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受到等级考核的严重制约。等级考核内容从目前看依然是“指挥棒”,而考核的内容、手段很难与科技发展以及企业需求同步。如钳工中级工的技能要求,与现代化、高科技的生产设备极不配套。虽然在课程实施過程中可以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拓展,但主方向不可能有较大改观。如车床、磨床、刨床、铣床、数控机床等常用机加工设备的使用,电焊、气焊、气割等适用性技能无暇顾及,偶尔补充相关技能培训,也只是蜻蜓点水。
2.代表性课题、工件或零件难以确定。模块课程的改革需要较强的实践经验,很显然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要用模块来体现,但只要是模块化的内容,就不能仅是把原有教材换个模块化标题即可,而是要有典型的课题任务、典型的零件加工来支撑。从目前的师资状况看,模块化课程全面改革与推广还存在较大难度,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专业教师分批下厂锻炼势在必行。
3.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还无法实现。虽然我校加强了校企合作力度,开设了以企业命名的班级,分批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且经常组织学生下厂参观或是在实习过程模拟企业班组模式,但还不能真正构建出“生产第一线”的真实情境。
另外,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还受到了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场地设施的较大制约。以上问题的存在将影响模块化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课题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必走之路。
【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制度】推荐阅读:
煤矿机电专业技术报告06-28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08-15
机电专业技术专业岗位(群)调查报告07-17
机电工程专业实习总结08-13
机电专业会汇报材料20108-18
机电专业社会调查报告08-23
机电专业综合实训方案06-30
机电一体化技术说专业07-13
机电专业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8-03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简历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