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2024-08-10

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共11篇)

1.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3“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新

导入新课

1、找找比比:

(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518:300.4:0.21.8:0.9

5/8:1/47.5:32:89:27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学生练习

学生回顾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二、认识比例

探索规律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5=18:30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5=18: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教学例4

(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学生写不同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3)、学生探索规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写比例,验证规律:

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5)、师生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思考分数形式的比例3/6=2/4,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4、练习:“试一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

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学生练习:找出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

6:5=36:30

4:7=21:49

学生自主表达,图中有哪些数据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学生练习: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学生分析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

比较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思考后归纳: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1、做“练一练”

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3=():6

4:()=():5

3、做练习十第1、2题 学生尝试练习后交流讨论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四、全课小结

总结反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把你发现规律的方法介绍给朋友、亲人。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3、4题

2.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二

关键词:《孔子游春》,教学设计,苏教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高年级的教学应该集阅读、理解、思维、想象和创造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设计思路:

《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教育弟子的故事,表现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的真挚情感。教学中把孔子带领学生游春的过程转化为“泗水春景图”“孔子论水图”“师生言志图”三幅情境图,通过赏、议、抒的教学过程来让学生体味文意。

教学目标

1. 在自学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借助词语的理解,领会课文的内容;

2. 通过“赏”“议”“抒”的过程,理解孔子带领学生游春的目的;

3. 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做人要做像水一样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教学重点:

读中欣赏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热议孔子论水,抒发师生的言志。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论语》上的佳句?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佳句呀,都是孔夫子说过的话。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让孔夫子来给大家上一堂情境教学课好吗?来聆听圣人如诗般的教诲。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游春》(板书课题),学生同时书空。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由读文。(出示自读要求)

2. 交流初读体会:(1)你读了课文,了解到什么?(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赏“泗水春景图”,议“孔子论水图”,抒“师生言志图”。

(三)赏“泗水春景图”

1. 春天的泗水是个好地方,你还记得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2. 课文中描写的泗水春景图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段。

3. 学词:(1)广袤的大地:读准生字,问——这里的广袤可以换什么词或还可以说怎样的大地。(2)飘逸的长发:读准生字,指导书写。请全班女生一起来读,师生共评。(3)宽广的胸怀、飘逸的长发、明亮的眸子、甜蜜的絮语。出词:文中还有一些类似的词组,全班读。师:这些词一般用来描写美丽的女子。下面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再读读看——师生接力读。(4)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点评。

(四)议“孔子论水图”

1. 默读第一自然段,从中发现:听说泗水正涨春潮——是为了水去的。

2. 论水——遇水必观的孔子,究竟对水有着怎样的心得呢?

3. 自读。

4. 指名读。

5. 能听懂孔子的意思吗?(1)同桌互议:(不太懂)——当然,孔子话里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2)指导方法: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看到的、听到的,细细地揣摩,提起笔,细细品味,写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3)生品读、批注。

6.交流点拨:(1)有德行。(师点出水的无私)指名该生读句。(2)有情义。(出示课件)随着地势的不同,水的形状又会发生哪些改变呢?句式拓展:水流进湖泊,就成了(……);水遇到悬崖峭壁,就化身为(……);遇到窄小的地势,就成了(……);汇合在一起,奔腾而去,就成了(……)。师点拨:有形却无形,水就是这样谦恭温柔。请女生一起读句。(3)有志向。请男生读出水的这种勇气与毅力。(4)善施教化。还万物本真的面貌,让万物洁净、美丽。

7. 再次鼓励学生用心领悟。

(五)抒“师生言志图”

1. 师:孔子仅仅是在谈水吗?他也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怀啊!为了让大家走进孔子的内心,老师准备了一段介绍孔子的录像——看录像。(录像可以配些关键字幕)

2. 生结合录像汇报:能从孔子的身上看到如水一般的美德吗?

3. 师:(1)智者乐水,在水中,孔子看到了君子所具有的所有美德。让我们读出对“水”由衷的欣赏。(3)君子有德,君子如水,孔子的一言一行,也让我们看到了君子如水一样的风范。让我们读出对“真君子”的敬佩。(4)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孔子的话语如太阳般温暖着我们,读出我们对孔子的敬意吧!

(六)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听了孔夫子的“情境课”后,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2.谈收获。师提示:可从词、句的积累,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诸多方面来总结,着重于谈文章的思想感情。

3. 积累词句。如果积累的是自己喜欢的词语,则用这个词语造句;如果积累的是句子,则背诵这个句子。

4. 课文结尾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春意为什么会变得更浓呢?回顾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春光不变,但人欣赏春光的心情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心中的春景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的思想境界在变;春光不变,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变……)

(七)布置作业

1. 摘抄、背诵孔子的名言;

3.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三

教学目标:

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能理解和分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意义,并能熟练地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理解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联系与区别,能熟练进行互化。

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的基础上,能把比例尺的意义与分数、倍的知识联系起来,解决新的实际问题。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建构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和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联系新旧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预习检测纸当堂达标纸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检查预习检测的第一题。

看图形,根据图形的放大的规律,列出比例解决问题。

分析在这个题目中,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语系检测的第二题:什么叫图上距离?什么叫实际距离?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

完成第二题:和()的比叫做比例尺。

比例尺=():(),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

第三题: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         )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比例尺与比、倍数有怎样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1例6的学习告诉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

2、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1)、统一单位;(2)、比的形式可以有两样;(3)、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3、探究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联系与区别。

(1)通过预习,你知道数值比例尺一般用与什么地方?

(2)、你怎样理解一个数值比例尺?

举例说明自己的想法。

指出:一般地,数值比例尺可以表示图上一厘米,实际多少千米(或米)。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组探讨,集体研究。

(3)、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化。

把线段比例尺04590135千米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说说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小结。

当堂达标。

1、在一副某乡农作物布局图上,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6千米,求这副图的比例尺。

2、在一副中国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求这副图的比例尺。

3、在一张精密图纸上,用5厘米表示实际长度2毫米,求这张精密图纸的比例尺。

4、将下面的数值比例尺化成线段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

1:5000000

04080120千米

4.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四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练习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总结全课。

1、练习与应用

2、练习与应用

单位的换算。

3、练习与应用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1/4*5

6/5*5/4

4、练习与应用

通过回顾,梳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并能说出有关分数的数量关系;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计算问题

5.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五

第三课时 圆柱的体积(三) 总第17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的第7~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检测

一根圆柱形钢材的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1分米,每立方

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一共重多少千克?

一个圆柱形下班缸,底面直径是20厘米,把一个钢球放入水中,缸内水面上升了2厘米,这个钢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6分米,里面盛满水,把水倒在棱长是8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深多少分米?

将一个圆柱形零件,沿着底面直径竖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截面是长为6分米,宽为4分米的长方形。这半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合作探究

完成练习七第7题。

师引导学生审题。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解题思路。

生独立完成。

展示、评价。

完成练习七第8题。

指导学生读题,明白抹水泥部分是哪几个面。

指名说出想的过程。

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评价。

完成练习七第9题。

指导学生读题,使学生明白这个大棚实际上就是半个圆柱。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评价。

完成思考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要想求出圆钢的体积就必须先求出圆柱形储水桶的底面积。

当堂达标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

课后拓展

把一根3米长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两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8平方厘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六

第2课时 (总第25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20 旅游费

用的预算

【知识要点】

1. 在解决旅游问题时,要利用生活经验正确理解旅游人数、出发地和目的地、起止日期、交通工具及在旅游目的地可能产生的开支情况等有关旅游活动的基本信息,弄清它们所表达的实际含义。

2. 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灵活地选择和组合信息,根据实际需要认真比较,精确计算,制定合理的旅游方案,最优化地处理信息。

3. 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全面性和创造性。

【新旧教材差异】

1. 新教材把这一生活问题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探讨研究,把数学和生活真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有一种迫切想学好解决问题的愿望。

2. 新教材安排这一专题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叫最优化策略,深刻理解了解题策略的可变性、多样性。

【教学目标】

1. 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些信息的理解。

2. 能独立收集信息,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和实际需要,通过计算、比较,有序思考,解决一些与旅游费用的预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 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评价和反思自己学习数学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5.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教学建议

主要让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解决一些与旅游费用的预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各种信息,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些信息的理解。要注意设计一些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小芳一家打算在北京玩几天?身高1.1~1.4米的儿童乘坐火车时享受半价票是什么意思?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乘坐飞机时享受半价票又是什么意思?如果一个同学身高1.5米,年龄11周岁,那么他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时可以享受半价票?住宿费“每日120元”、伙食费“每日80元”、市内交通费“每日50元”,这些钱数是指一个人的花费,还是一家三口的花费?旅游景点门票每人250元,是指一个景点,还是指所有景点?在学生初步理解教材的各种信息后,可以指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要引导学生按项目逐项进行计算,其中,计算交通费用时,要提醒学生先想一想:按规定,小芳能否享受半价的火车票?每天需要50元的市内交通费,4天一共需要多少元的市内交通费?计算食宿费时,也要提醒学生按4天算出总的食宿费用。计算门票费时,要提醒学生按人数算出总的门票费用。第二个问题,一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人可以享受的机票折扣;二要提醒学生合理使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的一些计算结果。第三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方法,并作出相应的判断。最后一个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要提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不同途径收集信息,也要选择合适的机会组织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信息、分析信息

1、课前谈话: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

在旅游时我们会有哪些费用?

2、出示情境:小芳和爸爸、妈妈8月5日从南京出发,6日到9日在北京旅游,8月10日返回到南京。

南京与北京间的火车和飞机票价如下。

交通工具 票价 说明

火车(硬卧) 274元 身高1.1m~1.4m的儿童乘坐火车时享受半价票

飞机(普通舱) 1010元 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乘坐飞机时享受半价票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表一中提供的信息

(2)提问: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旅游的天数,交通工具情况。

(3)讨论:⑴身高1.1m~1.4m的儿童乘坐火车时享受半价票

是什么意思?

⑵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乘坐飞机时享受半价票

又是什么意思?

⑶如果一个同学身高1.5米,年龄11周岁,那么他乘

坐哪种交通工具时可以享受半价票?

(4)出示表二中提供的信息

住宿 伙食 市内交通 旅游景点门票

每日120元 每日80元 每日50元 每人250元

指导学生观察表二中提供的信息

提问:从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组织小组讨论:

⑴住宿费、伙食费、市内交通费是指一个人的花费还是一

家三口的花费?

⑵旅游景点门票每人250元是指一个景点还是所有景点?

二、根据信息 填写表格

1、指导完成第一问题:

(1)分别算出各项费用,再算出合计数

提问:在计算数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计算交通费时注意:小芳能否享受半价火车票?一天需要50元的市内交通费,4天一共需要多少元的市内交通费?计算食宿费时,要算出4天总的食宿费用。计算门票时要按人数算出总的门票费用。)

(2)组织计算,集体校对。

如果往返都乘火车,则买火车票一共需要274×3×2=1644元,各项费用合计3394元。

三、分析信息  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第二个问题:

如果往返都乘坐飞机(成人票打六五折,儿童半价票不打折)至少要准备多少元?

提醒学生注意各人可以享受机票的折扣,合理地使用第一问题中的一些计算结果。

如果往返都乘坐飞机,买飞机票一共需要1010×4×65%+1010×2×50%=3636(元),各项费用合计为5386元。

2、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

如果去时乘火车,买火车票一共需要274×3=822(元);返回时乘飞机,买飞机票共需要1010×2×65%+1010×50%=1818(元)。各项费用合计为822+1818+1750=4390(元)

四、小组合作、实践运用

课后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上网、报纸等途径收集信息。制定出全家的旅游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交流

习 题 精 编

1、佳荣旅行社推行A、B两种优惠方案。

A、景园一日游    大人每位全票80元        小孩四折

B、景园一日游    团体5人及5人以上       每位六折

(1)李阿姨带5名小朋友,选哪种方案省钱?

(2)李阿姨和王阿姨带4名小朋友,选哪种方案省钱?

(3)贝贝、甜甜及各自的父母共6人,选哪种方案省钱?

2、从A处到西山旅游。

路线示意图:

各区间交通工具、费用及时间

区间 交通工具 费用(元/人) 时间(分)

A~C 汽车 12 60

A~D 火车 20 45

A~B 汽车 8 40

A~E 船 6 75

B~C 船 11 50

E~D 电瓶车 10 10

C~西山 爬山电车 12 10

D~西山 缆车 15 4

请设计几个往返的方案(包括路线、费用、时间)

(如费用尽可能节省的方案;尽可能早点到西山,可以多玩一会的方案;去的路线与回来的路线最好不一样的方案。)

3、在去根思祭扫的活动中,一班和二班分别按下列方案走完18千米的路程:一班以4千米/时的速度走完全程;二班先以5千米/时的速度走全程的2/3,再以3千米/时的速度走完剩下的1/3。你认为哪个班先到达根思?

4、明明的表姐明年想考南京大学,表姐的父母打算带着表姐和9岁的明明先去南京旅游一趟,对南京有所了解。他们四人8月7日从哈尔滨出发,8日到12日在南京旅游,8月13日返回哈尔滨。

哈尔滨与南京之间的火车票价和飞机票价如下表所示:

交通工具 票价 说明

火车(软卧) 482元 身高1.1~1.4米的儿童享受半价票

飞机(普通舱) 1320元 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享受半价票

他们在南京的主要开支预计如下:

住宿 伙食 市内交通 旅游景点门票

两人每日150元 每人每日90元 每人每日50元 每人每日60元

(1)明明身高1.32米,他们四人往返全乘火车,至少要准备多少元?

项目 合计 交通费 食宿费 门票费

金额/元

(2)若往返全坐飞机,(成人票五五折,儿童半票不打折),至少要准备多少元?

7.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平面图描述具体的行走路线。

2.在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3.在学习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 描述不同的行走路线

设计理念: 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分析后用语言描述行走路线,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过程中,始终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你能说说你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吗?

2.教师总结。师:这样的描述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明,要想知道从家到学校怎么走,还需要更具体的描述。今天我们要和大家用我们前几天所学的知识更准确的描述行走路线。 学生回答

二、自主探究,学习描述

1.学习描述行走路线

师出示例题

师:这是李伟家附近的平面图,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1)李伟家附近有超市、街心花园、医院、敬老院。

(2)大港小学在敬老院的北面。

(3)医院在超市北偏东60度240米处。

……

教师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全图中的位置关系。

师:同学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你能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吗?

师:你能看图说说医院在大港小学的什么位置吗?

超市在医院的什么位置?

2.完成练一练。

师:现在你能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路线吗

重点讨论,让学生明白反向如何表述

学生思考后口答

分小组讨论交流,再集体汇报。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1.师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师:这是某地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你能仔细观察图并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2.根据所说的路线画出路线图。

教师说路线,学生根据叙述同时画一画,再根据所画出的路线图试着反向说说路线。

小明沿着超市向西走1000米到广场,再向北偏东60°走800米到市政府,再向东偏北30°走600米到家。

比例尺由学生根据数据确定。

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学生思考后,画一画,说一说。

新课标第一网

8.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八

第4课时(总第27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23-124《保护水资源》

【知识要点】

1、综合实践--调查、实验、计算。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及分析。

3、对实际问题的估算和推算。

4、对水资源国情的了解。

【新旧教材差异】

《保护水资源》是教材新增的实践活动内容。教材首先介绍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几个大国相比较的数据。这些资料用数据反映事实,用事实教育学生。既看到我国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也实事求是地显示我国和世界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知道一些全国性的数据之后,利用实验,计算刷牙、洗手的用水量,获得身边的数据,进而体会对每人节一点水,大家长期节约用水的意义。从而使综合应用真正成为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解数学题。

【教材编排】

教材首先提供了一段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先阅读,再交流阅读后的体会和感想,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实验,获得更具说服力的数据。教材一共设计了三项不同的实验,要求学生从中任选一项开展活动,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第一项实验先让学生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再让学生推算这个滴水龙头在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第二项实验先让学生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每次刷牙和洗脸时所能节约的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按每人每天刷牙2次、洗脸3次推算每人每天一共可以节约多少升水,全班同学1天可以节约多少升水。第三项实验先让学生比较用流量不同的流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再让学生按每人每天洗手5次,每次都用10秒钟来推算每人每天用小流量的水洗手比用大流量的水洗手能节约多少升水,以及全班同学一年共可以节约多少吨水。学生按要求开展实验,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和推算后,教材进一步要求学生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最后,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想想有哪些节水的办法,引导学生把活动中获得的认识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以提高活动效果。

【教学目标】

1. 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 小组合作实验获得滴水龙头、洗脸,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

3.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4. 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建议

《保护水资源》一课大体可以分三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在学生阅读后组织适.当的交流。组织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解释相关信息的含义;也可让学生根据这段资料中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解答。第二步,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并完成相关的统计图表、解答教材提出的问题。教材一共提供了三项实验。选择实验项目时,一要考虑实验器具能否满足需求,二要考虑学生的分组情况。了解一个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时,要为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并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果每次观察到的流失水量不是整毫升数,则要提醒学生取相应的近似值。比较刷牙、洗脸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时,要为学生准备好接水的容器以及合适的量杯;也要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把连续放出的水尽可能地收集起来,以便于测量和比较。比较用流量不同的流水洗手的用水,量时,要为学生准备好接水的容器、量杯和计时工具,并提醒学生分别记录洗10秒、20秒和30秒的用水量,以便于计算和比较。实验后,要让学生及时完成相关的统计图表,并按要求通过推算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推算时,一要适当指导推算的方法,二要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注意不同单位的换算。第三步,组织实验后的交流活动。要引导学生联系通过实验和计算所获得的数据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也要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现象和相关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和建议。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

1、播放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

净水的场景。

2、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

阅读教材提供的这段资料后,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感想: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实验,完成图表。

从下面任意选择一项实验,先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再通过计算完成统计图表。

实验一、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

实验二、 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实验三、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

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分头指导。

做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内流失水量的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二要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记录。推算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时,先要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平均每分钟流失的水量,再用这个数据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并注意单位的换算。

做不同用水状态下刷牙、洗脸的用水量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盛水的工具和量杯;二要指导收集流水的方法:可以

先记录一个同学用流水刷牙、洗脸的时间,再把相同时间流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实验时,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水时,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学1天能节约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结果乘365天,最后根据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节约的水有多少  千克,并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

四、分析数据,畅谈体会。

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观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想想哪些节约用水用水的办法,在全班交流。

五、顺势引领,课外延伸。

节水、护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课后每人写一条节水、护水的广告词。

习 题 精 编

1、一个滴水的龙头5分钟流失20毫升的水,照这样计算,1天流

失水多少升?1年流失水多少吨?

2、根据统计表计算

刷牙、洗脸时不同用水状态用水量统计表

照这样计算,每人每天刷牙2次,洗脸3次,用容器盛水比连续放水一共可以节约水多少升?小明1个月可以节约水多少升?

3、长、宽、高分别为30厘米、20厘米、6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中装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先开甲管,过一段时间后两管都开,下面折线图表示进水情况,请你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多少分后开放甲、乙两管同时开放?当时水深多少厘米?

(2)甲、乙两管同时进水,每分钟进水多少毫升?

编写单位:襟江小学      责任编辑:潘其林

9.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九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112页-113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1题。

【知识要点】

⒈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收集数据时需要及时进行记录,记录数据可采用画“√”或画“正”字等方法,以提高效率;

整理数据的方法:一是分类整理,二是分段整理。

⒉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便于对数量的多少直接进行比较

折线统计图 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并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便于反映数量发展变化的趋势

扇形统计图 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相应的扇形面积表示各有关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 便于呈现总体与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明确收集、记录、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3、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二、教学建议

复习统计的知识围绕书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展开讨论。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各种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通过对第二个问题的讨论,不仅要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统计图,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说说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练习与实践中,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并说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让学生用统计图表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统计图的必要性。

三、知识链接

⒈条形统计图(教科书三上、三下、四上)

⒉平均数(教科书三下)

⒊折线统计图(教科书四下)

⒋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教科书五上)

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科书五下)

⒍扇形统计图(教科书六下)

四、教学过程

⒈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⑴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 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② 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 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④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⑵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

⑶出示填空题。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⒉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

⑴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发展变化趋势。)

⑵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

习题精编

⒈填空。

①绘制统计图时,要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统计图。

②要制出能反映三个或三个以上项目以及关系的统计表,应制成()统计表。

③为了给病人描绘体温变化情况应选择()统计图。

⒉下面记录了某年某地区七月上旬、八月上旬的气温情况:

七月:22。C、24。C、25。C、28。C、26。C、23。C、28。C、29。C、31。C、33。C

八月:33。C、32。C、31。C、28。C、26。C、24。C、24。C、23。C、22。C、21。C

整理数据,填写下表:

22-24 25-27 28-30 31-33

七月

八月

⒊.根据统计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长河公司计算机销售数量统计图

1月

A.第()季度销售量最高,是()台;

B.全年平均每季度的销售()台;

C.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的销售量提高了()%。

⒋下图是造纸厂四个季度的产值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填空:

(1)第季度产值最高。

(2)平均每个月的产值是万元。

(3)第四季度的比第三季度下降了%。

(4)你从这个图中还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统计与概率

第2课时(总第2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112页-114页“练习与实践”第2~4题。

【知识要点】

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⒉不同统计图的画法。

⒊正比例量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及“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

3、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二、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以书中的3道练习为主。在教学时,第2题要适当指导学生看图,再完成统计表,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看表说说每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画折线图,最后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的问题。在讨论哪辆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既要启发学生根据表示每辆车行驶时间和路程的图像作出判断,也要启发学生算出几组对应的数的比值,并注意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扇形统计图试着估一估每个节目的播音时间大约占每周波音时间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再让学生依次解答教材提出的几个问题。

三、知识链接

⒈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画法。(教科书三上、四下、六下)

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科书六上、六下)

⒊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教科书六下)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二)出示教材113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

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

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①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②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时是首尾相接。)

3、独立完成统计表

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

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三)指导完成第3题

⒈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⒉引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描点、标数据、连线。(注意实线和虚线之分)

⒊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小组讨论)

⒋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

⒌在讨论中完成对两个问题的解答。

(四)指导完成第4题

⒈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

⒉独立完成书上3个问题的解答,然后集体校对

习题精编

1.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并制成一个条形统计图。

长城电视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

实际产量 计划产量 完成计划的百分数

合计

一月 2400 125%

二月 3360 120%

三月 3780 3000

2.下面是某公司下半年收支情况统计图,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某公司20下半年收支情况统计图

(1)这个公司收入最多的是()月,是()万元。

(2)这个公司盈余最多的是()月,是()万元。

(3)这个公司亏损是()月,亏损()万元。

(4)这个公司下半年共支出()万元,收入()万元。

(5)这个公司下半年共盈余()万元。

3.下面是某农场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已知粮食作物比经济作物多312公顷,这个农场一共耕种土地多少公顷?三种作物各耕种多少公顷?

4.某同学完成数学作业后,因不小心将墨水泼在作业纸上(见下图)。请你根据提供的条件进行有关的计算,然后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条件:

⑴这个班数学期末考试的合格率为95%。

⑵成绩优秀的人数占全班的35%。

10.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十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的方法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2、巩固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重点:分数、百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百分数大小的比较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着眼于落实“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活动化和开放化,让学生在操作、交流、探究中去思考、体验、感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和乐趣,设计一道思考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诱导他们把探索活动延伸到课外,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整理与反思 1、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什么叫分数单位?

2、完成86页的第11题。

结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并适当总结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3、完成86页12题

让学生找出数的排列的规律

4、完成86页第13题。

先让学生估计每个图形中涂色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的大小,在让学生写出百分比

5、复习最简分数

(1)提问:怎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谁来举几个最简分数的例子?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①4米是6米的。

②9千克是12千克的。

③5厘米是1O厘米的。

6、完成86页第14题第1小题

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判断

课后完成第2小题

分数小数

分数百分数

小数百分数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xkb1.com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指名学生口答商是多少

学生可能回答:可以先把百分数改成分数也可能:根据数据特点

二、练习与实践

三、思考题 1、说出下列各题的商。

2÷94÷131÷7

师:在上面算式里,能用整数表示这些算式的商吗?像上面这样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用什么数来表示商?

2、在13,0.3,33%,0.333四个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判断:

(1)A÷13=B×13(A、B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则A>B

(2)因为14大于15,所以甲数的14一定大于乙数的15

把5371的分子与分母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后,得到的分数值是79,加上的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可以课后交流、探索

11.正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篇十一

教学目标:1、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些信息的理解。

2、能独立收集信息。

3、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阅读分析信息、并能根据信息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解决的时候综合考虑到各个信息的意思正确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在旅游费用的预算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评价和反思自己学习数学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观察信息、分析信息 课前谈话: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

在旅游时我们会有哪些费用?

出示情境:小芳和爸爸、妈妈在8月5日从南京出发,6日到9日工资在北京旅游,8月10日返回南京。

交通工具 票价 说明

火车(硬卧) 274元 身高1.1m~1.4m的儿童乘坐火车时享受半价票

飞机(普通舱) 1010元 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乘坐飞机时享受半价票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表一中提供的信息

提问: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旅游的天数,交通工具情况。

讨论:身高1.1m~1.4m的儿童乘坐火车时享受半价票是什么意思?

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乘坐飞机时享受半价票又是什么意思?

出示表二中提供的信息

住宿 伙食 市内交通 旅游景点门票

每日120元 每日80元 每日50元 每人250元

指导学生观察表二中提供的信息

提问:从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组织小组讨论:住宿费、伙食费、市内交通费是指一个人的花费还是一家三口的花费?

2、旅游景点门票每人250元是指一个景点还是所有景点? 学生介绍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表格

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表格

指名回答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观察表二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组讨论

交流结果

二、根据信息

填写表格 指导完成第一问题:

分别算出各项费用,再算出合计数

提问:在计算数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计算交通费时注意:小芳能否享受半价火车票?

一天需要50元的市内交通费,4天一共需要多少元的市内交通费?

计算食费时,要算出4天总的食宿费用。

计算门票时要按人数算出总的门票费用。)

组织计算,集体校对。

如果往返都乘火车,则买火车票一共需要274×3×2=1644元,各项费用合计3394元。

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校对订正

三、分析信息

解决问题 指导完成第二个问题:

如果往返都乘坐飞机(成人票打六五折,儿童半价票不打折)至少要准备多少元?

提醒学生注意各人可以享受机票的折扣,合理地使用第一问题中的一些计算结果。

如果往返都飞机,买飞机票一共需要1010×4×65%+1010×2×50%=3636,各项费用合计为5386元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

计算后集体交流校对。

集体交流

四、小组合作、

实践运用

课后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上网、报纸等途径收集信息。制定出全家的旅游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交流

上一篇:住房贷款申请条件下一篇:天津选调生公共基础知识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