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末冲刺训练

2024-09-27

高三语文期末冲刺训练(通用8篇)

1.高三语文期末冲刺训练 篇一

估计大部分学校在这段时间也是陆续完成了12月的月考,除了找出错误,改正问题之外,我想这会的高三党恐怕是应当要进入一个“备战期末”的“半学半复习”状态,一边要学习每天新吸纳的知识,又要有条不紊的进行自己私人定制的期末复习。而距离期末大概也还有一月左右(具体时间询问自己老师),为何用冲刺2字?我原来的年级组长是这样说的,当你跑1000米时,你可能在还剩100~200米的时候就要竭尽全力的向终点冲刺了,当你跑米的时候,可能甚至有些人的加速起点在还剩300米时就已经开始了,我想没有人会在距离终点线10米,20米再开始加速吧,这样的意义与效果也确实不大。我认为这话说的很有道理,故也用“冲刺”二字。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冲刺?

稍稍一想,大一轮复习从暑假到现在真是讲了不少知识了,而且各科的内容都绝对不算少数,再加之高三本就每天被各种考试,作业安排的满满当当,时间有限,所以我们的复习也是有限的,那么就要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解决最重大的问题。

对于整个复习过程,我的建议是最好能够有一个计划。

一、量化“单位”――周

具体到每周各科复习到哪些知识点做哪些题就可以了,不必细化到每天,也不必将每一个小时填满,一是每天很有可能会有新的问题要去被解决,二是在这种十分紧张忙碌的状态下,很难一下估计准确每天能完成的量到底有多少,不妨以周作为单位,灵活机动一点~。

二、任务量

不建议安排的特别满,也就是不要以一种“我尽力去做,一定能做完”的心态去制定计划,我认为最好是“我正常做,差不多可以完成”的心态,这样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

1、不会造成完不成计划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2、难免有新的问题产生,也打出了富裕的时间来解决,毕竟我们做卷子也好,总结也好,都是希望能够最大化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不足,而不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去完成计划。

3、即便有时间富余下来,适当休息一下,或做做下周的任务不也挺好吗,嘛,而且心里还会有一点点成就感与满足感

三、总结

最好每天,或者每周给自己写一个本周的小节,或者总结,看看自己这周干了些什么,有哪些进步,有哪些想干而没干,有那些时间浪费了却还可以利用……

这是一项适合深夜进行的活动,一般这个时候对自己的反思,剖析会比较全面。

四、预期目标:

这个预期目标并非我完成多少套卷子后要达到多少多少分,而是我做过的,总结过的同类问题我都不错,我对某一类问题的感觉,解题方法更加丰富,考场上游刃有余,对时间有所掌控,我觉得这就差不多了,要自己去感受自己的复习到底有没有效果,以便日后的备战一模作为参考。

关于心态

我个人觉得适当的紧张在所难免,但往后的考试一次比一次重要,这次期末不过是之后所有的分量最轻的一个~~

当然,如果自己被一个计划整的苦不堪言而耽误了正常的大一轮复习,真的是得不偿失,反而成为了计划的奴隶,绝对不可取。(我自己当时大概就是上自己的强项课时,把当天作业写完,然后课间什么的没事就练练默写那种)

以上内容如对做计划这一方式有诟病者不喜勿喷。并不能针对全体同学,个人的一点小心得,不过分享一下~如有冒犯或是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关于高三期末考试冲刺时期如何备战]

2.高三语文期末冲刺训练 篇二

一、把准考纲,分清重难点

高三复习就是针对高考,因此,随时紧扣高考是至关重要的。高考考纲是复习与高考的重要纽带。各年考纲内容不尽相同,新课阶段对学习内容很难有明确的界定,又由于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可能会涉及一些超纲的内容。在复习阶段,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本年考纲,不考的内容果断删去,重难点知识则要加大复习力度,并能让学生明白,然后师生同心协力,这样能使复习事半功倍。

二、扎实基础,重在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也许会背每一个公式,但做题目则错漏百出。所以复习时不但要弥补知识的漏洞,更关键的是让学生对已知的知识深入理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 概念复习着重内涵和外延

物理的每个新概念的提出总有其物理意义,有这个概念的严格定义,有单位,有与它有关的其它概念,有关于它的物理规律,学生对这些关系是否清晰就决定了能否正确使用概念解题。所以,复习时,除了反复强调概念本身,教师还应该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我们可以设计或选择一些题目,以判断、选择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考查,也可以讲解时注意多比较,多总结,总之,做到内涵与外延并行理解,相互补充。

例如,功是力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其定义是:功是力与力方向上位移的乘积。公式是,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个概念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地方: (1) 功是力对物体施加的,只有有力才能做功; (2) 位移必须是受力物体对地位移在力方向上的投影; (3) 功与能量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功率、动能定理都是与之相关的概念、规律,应结合在一起对比分析,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总结出计算功的几种方法。

2. 规律复习做到返朴归真

物理规律包括由实验得到的定律,有旧规律推出的定理等,学生往往很注意记忆规律本身的叙述、公式,但对于其推导的过程与适用范围却忽视了,结果造成规律的生搬硬套,出错自然难免。所以,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创造性地应用好物理规律,复习时教师对于一些重要规律应重点推导。我认为复习时的推导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在推导过程中渗透着很多常用的物理方法,建构物理模型的基本思路,这些都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另外,推导过程也是一个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的过程,一个将与知相关的知识与其联系的过程。

例如,当学生认真分析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后,都会发现那原来就是牛顿运动定律在特殊条件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则反映了动能定理与它的关系。

3. 实验复习抓住原理与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着一系列的实验。总体来看,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课后小实验。后两者一般穿插在概念、规律的复习中,学生实验的复习是最重要的。实验复习一定不能只重视实验步骤,忽视实验原理和方法。就现在的高考而言,后者往往还是考试的重点。讲明实验的目的与实现的方法是如何得到统一,实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每一步骤的原因是什么,都有助于学生在新的实验条件下运用知识设计实验。另外,还应侧重复习基本的实验器材的操作和读数,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万用表等,侧重复习常用实验方法,如描点作图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法,控制变量法。

三、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完整的认知结构

概念和规律的复习是为了使学生在扎实的基础上培养独立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即达到“不教”的目的。但要想在思维能力上获得飞跃,仅仅通过知识量的积累还不够,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提高方法进行引导。

1. 知识复习与物理方法复习相结合

物理知识与物理的研究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在复习中,对出现较多的方法要及时总结,使方法明确化。

2. 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方式

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但整体比部分之和的意义更大。在复习知识时,要让学生抓住其框架和本质,教会他们站在更高处认识物理知识体系;在讲解题目时,重视对物理问题的整体思维,例如整体法解决物理问题有时比隔离法简单得多,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当然,整体的思维方式决不是单一思维,学生通常需要多角度综合考虑后才能动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让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去思考,从而做到思维过程中的滴水不漏。

3. 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认识理论告诉我们,教学最重要的是建立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只有形成了合理的认知结构,学生才能全方位把握物理问题,才能提高思维能力。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每一章的知识结构,以及与其他章节的关系,就是要学生明白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

例如,电场这一章的概念很多,也容易混淆,我在教学中反复给学生强调三点:其一,所有的概念都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描述电场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其二,电场两性质的联系和作用;其三,本章就是力学知识的拓展,即受力分析时多一个电场力,能量转化时考虑电势能的改变,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4. 引导学生进行习题的总结

高三复习,为了避免学生陷入题海不能自拔,教师首先应对题目进行精选,过难、过偏、过重复的题目都删去。引导学生对教师所教、自己所做的题目进行总结、分类,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在总结中,学生会概括出一般的规律和特殊的方法,会发现一个物理模型的本质及变形,会区分题目之间的异同。上课时,我尽量将例题和学生的练习挂钩,真正使例题成为练习的启发,使练习成为例题的深层次理解,成为复习知识的检验。

四、复习中渗透实际问题

理科综合考试是一种新的考试模式,除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立体的思维方式外,还要求学生能联系实际,通过对给出信息的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综合解题。在复习中,教师要渗透一些实际的问题,包括物理知识同生活的联系,同生产技术、科学发展的联系。一般来讲,这类题考查的物理知识相对简单,难在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所以习题中一旦遇到,教师就应带领学生认真读题,指导他们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建立信息与物理模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相信自己,只要通过认真分析,一定能解答出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3.高三冲刺阶段语文复习策略探究 篇三

关键词: 冲刺策; 回归课本;重视语法;纳技巧 ; 重视规范;关注热点

一轮复习中,每个考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逐字逐句地复习,应该做到了考点无遗漏。 二轮复习中,通过大量的模拟试卷的训练,对所学的考点知识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演练,可以说学生的答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然而几次诊断考试却残酷地把学生分出了等次。高考日益迫近,如何在冲刺阶段做到有效复习,便成了考生日益沉重的压力。为此,现将笔者在冲刺阶段的语文复习的方法做一探究。

一、 要回归课本

“万丈高楼平地起”,冲刺阶段最需巩固基础、查缺被漏和循序渐进。因此回归课本是这一阶段最好的复习方法。

新课程高考题型更加注重了与课文的联系,故在回归课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课内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课内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课内重要作品的内容理解和文体特点及写作特点的掌握。

二、要重视语法

高考核心考点之修改病句项,就是一道语法知识的考查题。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的考查中处处要用语法知识。复习中若能储备一定量的搭配(主谓、动宾、定状与中心语的固定搭配) ,则可事半功倍。

三、要归纳技巧

为不同类型的文本,归纳整理不同的阅读技巧 。比如: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要重视信息的筛选、提取、鉴别、概括、整合;阅读文学类的作品,要重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分析、鉴赏、评价;阅读议论类文章,则要重视对文章论点、论据、论证(结构、方法)的分析。

四、要重视规范

尤其是占比分较大的文学类作品。阅读时要侧重有所感,要重视文章的理解、分析、鉴赏、评价。除了对文意的理解之外,有较多的题考查对布局谋篇、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的分析、鉴赏和评价。因而我们在复习中需要注意: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

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重视规范,提高答题效率。

五、要重视新题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新课标的模拟卷中大量的出现了续写、仿写、改写、转换、推断、摘要、感悟和读图的题型,因此我们在备考复习的冲刺阶段就要熟悉这些新题型的答题方法。此外,像今年莫言的入选诺贝尔文学奖等热点问题的关注一定要有敏感性。

总之,冲刺阶段的复习,只有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4.高三冲刺高考语文作文预测 篇四

1847年开始,塞梅尔维斯医生要求医生在检查产妇前洗手,这个简单的方法能把产妇死亡率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尽管事实胜于雄辩,但是一些专家就是不承认,塞梅尔维斯受尽了前辈、和同仁的嘲讽、排挤、打击。他们不相信,产褥热是手不干净引起的,认为手指上藏有传染病微粒的观念是荒谬的。

1865年塞梅尔维斯被送进疯人院。

这个悲剧故事,后来被称作“塞梅尔维斯习惯性反应”。

20多年以后,人类确认了致病的细菌原因和机制,理解了塞梅尔维斯的道理,一百年后的1965年联合国宣布此年为塞梅尔维斯年。

根据材料的内容与含意,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塞梅尔维斯习惯性反应的含意:人因为传统习惯、观念和思维范式而无视、拒绝合理新知识的痼疾。围绕这个含意从正反几个方面立意都可以。

塞梅尔维斯习惯性反应,也叫塞梅尔维斯效应,我们之所以取“塞梅尔维斯习惯性反应”这个名字,就是暗示学生抓住“习惯”这个词,理解故事的含意。

另外,仔细阅读材料你会发现材料里有“观念”这个词,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实际交代了塞梅尔维斯受尽了前辈、和同仁的嘲讽、排挤、打击的原因,说明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观念的冲突。人接受一个新观念、接受一个新知识太难了。

【佳作赏析】:突破习惯,赢得成功

倘使雏鹰习惯于待在温暖的巢穴,那么天空中将不会有雄鹰翱翔的身影;倘使幼马习惯于依偎在群马的怀抱中,那么草原上将不会有万马奔腾的壮烈;倘使一个人习惯于安逸无忧的生活等待他的只能是“死于安乐”了。

突破习惯其实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而不是整月沉湎于往日的功勋与荣誉而无法自拔;突破习惯其实是一种勇于开拓的精神,当看遍高楼林立、喧闹的都市后,又去到幽静静谧的乡村去寻访乐趣;突破习惯其实是一种寻求真理的过程,从无知愚昧到充满智慧,拨开浓浓密部的乌云,重见夺目的阳光。

突破习惯是自我的完善与进步,它是科学发展的推进剂,它是赢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当沃尔玛超市的货架上同时摆出了啤酒和尿布的组合时,人们大惑不解,但两种商品的销售量却直线上升,直到总经理道出了其中的奥秘:美国男士在买自己喜爱的啤酒后还要为孩子买尿布,我们正是突破了人们习惯上认为它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传统观念。突破习惯有时需要一种智慧,它能带来丰厚的利润。

当罗马广场上的熊熊大火燃烧时,布鲁诺再一次对台前执迷不悟的教徒喊到:“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这位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因为反抗当时人们习惯于听从教会所宣传的地心说而献出了不得宝贵的生命,但真实告诉世人布鲁诺说的对。突破习惯有时需要一种勇气,它常常要为此付出代价,但这却是值得的。

当大禹接过父亲手中的使命时,他考察地形地势,制定了合理的治水计划,变阻为通,改变了人们治水时习惯的拦围阻截的方法,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十三年,终获成功。突破习惯有时需要一种毅力,在最困苦的时候仍能坚持做下去。

被称作“塞梅尔维斯习惯性反应”的塞梅尔维斯医生要求医生在检查产妇前洗手,这个简单的方法能把产妇死亡率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尽管事实胜于雄辩,可“习惯了”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定势,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塞梅尔维斯被送进疯人院。20多年以后,人类确认了致病的细菌原因和机制,理解了塞梅尔维斯的道理,一百年后的1965年联合国宣布此年为塞梅尔维斯年。

突破习惯意味着改革与创新,它实现了生命中的转折,迎接住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大海横流,千帆竞发,惟有突破习惯的人,才能傲然于世。

云卷云舒,风象万千,惟有突破习惯的人,方显英雄本色。

5.高三冲刺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 篇五

杜甫曰“会当凌绝顶”,苏轼云“高处不胜寒”,林则徐说“山登绝顶我为峰”。

关于“高峰”历来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何经历或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高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含义有三:高的山峰;比喻事物发展到点;比喻领导人中的层。

写法一:当成新材料作文来写

立意1、题干中杜甫诗“会当临绝顶”为含义;写出了泰山的巍峨耸高,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立意2、苏轼“高处不胜寒”今天多指含义,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立意3、林则徐“山登绝顶我为峰”则更多指向含义。原句是: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林则徐少年时的巧对佳话。寓学海无边苦作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要脚踏绝顶峰,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一览天下小。

立意4、三句话结合起来,提炼出一个主题: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居安思危(低调、谨慎)。

立意5、其他与“高峰”有关的名言或素材。

写法二:当成话题作文来写

要围绕“高峰”话题来写。“高峰”必须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主题立意可另定。即可写不同于前面三句话意思的自我经历和体会。

【佳作赏析】:让心站在高处

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生活的路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崇山峻岭,千沟万壑。面对欢喜,切勿得意忘形;面对悲戚,也莫怨天尤人。让我们的心站在高处,让我们的心登上人生的高峰。

让心站在高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辽阔视野;让心站在高处,你能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悲壮之美;让心站在高处,我们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怀。

让心站在高处,是伟人们创造丰功伟绩的一贯姿态。毛泽东喝问大地,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他的胸怀他的理想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屹立在人生的顶峰。毛泽东心怀天下,他跃过历史的沼泽,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新生。邓小平在_间在乡下种菜喂鸡,贫困潦倒的生活并没有阻止他登高博望的心。改革的大潮在他的胸中涌动,改革开放的雏形在他心中孕育而生。伟人落难,仍旧心系天下苍生。他看到了中国人富强的道路,看到了中国辉煌腾达的一朝。因为心站在高处,伟人的视野看得更远更广。他们的成就和伟绩在历史的画卷留下绚丽的一笔。

让心站在高处,是面对打击时保持清醒的方式。美国女孩赖斯具有无人企及的家学及天赋,她在音乐上的造诣堪称神童。怀抱着十几年的梦想,虔诚的守望了十几年的音乐家之梦,却因为一群表现极为出色的孩子,梦想突然渹然倒塌。还有什么比亲手埋葬自己的梦想更为残忍?赖斯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打起人生中可贵的“退堂鼓”,转向了国际政治学领域。她的心站在高处,早已看清世故沧桑。她被提名接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之职,成为全球最有权力的女人之一。“不畏浮云遮望眼”,毅然决然地登上高峰看世界,在她的身上得到了的诠释。

如果偏居一隅,心站在高处,我们依旧能笑傲人生,青史留名。相反,即使是人中,而心却隐藏在幽暗角落,就不会有永生的一朝。杜甫身居漏屋茅草房,但他却高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是能者,他心怀天下苍生,即使在幽暗处也能发出最夺目的光芒。宋徽宗赵佶终日只知写字作画,虽为一国之君却没有放眼天下。短浅的目光让他无法担起天下太平的担子,他的心没有上升到帝王的高度而停留在文人的地位。所以,国力衰退,家破人亡之势在所难免。

6.高三语文期末冲刺训练 篇六

(二)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酝酿(liànɡ)憔悴(qiáo)威慑(shã)咄咄逼人(duō)....B.凯歌(kǎi)清冽(liâ)静谧(mì)拈轻怕重(niān)....C.霎时(chà)愕然(â)喧嚣(xiāo)参差不齐(cēn)....D.嗔怪(zhēn)蜷曲(juǎn)绽开(zhàn)恍然大悟(huǎn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此时却收敛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了她。..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C.“六一”晚会上,两个小朋友表演的小品让人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D.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B.《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D.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4.下列有关文学名著说法错误的是()(3分)

A.高尔基说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是“异常优美”的一部作品 B.“我”要去东关看五猖会,父亲却让我背书,背会才能“看会” C.孙悟空第三次顺利借到芭蕉扇是因为南海观音给了一颗定风丹 D.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是秀贞,并帮助她们母女相认 5.下列语句在空缺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我希望到顾客正多着的书店,就是因为那样可以把矮小的我挤进去,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①偶然进来看看闲书的人虽然很多

②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 ③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买一本的,实在没有 ④而不致被人注意。

A.②④③① B.④①③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6.古诗文默写(11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5)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繁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千年之前的春秋时期,孔子也曾说过类似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中的语句填空)7.根据下面的对话,代班长拟写一则通知。(只写正文,不超过60字)(4分)班 长:区科技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了,周六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去那儿吧。团支书:好啊。听说里面增设了八大行星体验展台,以前北京才有,难得一见。

班 长:是啊,那里还可以借乐高玩具,凭个人借书卡每次可借10天。这几天去的人很多。团支书:那我们就去那里做志愿者吧,帮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打扫卫生,维持秩序。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班 长:上午8点整,在学校门口集合出发。团支书:好的。写通知和点名的事就归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3分)

9.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3分)

(二)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沿溯阻绝 溯:________ .(2)属引凄异 属: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12.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分)

13.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②就日常生活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愿被人非议,那你就不要非议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就不要欺骗他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想“我高兴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失去友善,社会也难以和谐。人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早晚高峰堵车时,总有这样的司机,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而不顾他人,左穿右插,随意变线加塞儿。这种做法,轻则会惊吓对方,进而引发纠纷,重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不论出现哪种结果,都是损人不利己。可见,只有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才能和谐。

③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习近平主席在阐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时,一再重申,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人民近代以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绝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重演,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由此可见,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

④总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需要。

14.根据文意,将文章第④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限18个字以内)(3分)

15.阅读第②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展开论证的。(3分)

16.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4分)你的思考: 你的说明:

(四)渴望倾听

马亚伟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②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会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⑤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来作伴。

⑦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颗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为他人。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8.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

19.傅雷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请结合选文相关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作文(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题一:解开缚心的绳索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的三间三厅之房。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就安排他在城南面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刘禹锡看轻名利,毫无怨言,还随意写下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上。策知县知道后很恼火,马上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撰写一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策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在悲愤之中,他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

7.高三语文期末冲刺训练 篇七

(三)选择题

1.(2017南昌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试题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2.(2017南昌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试题25)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据此可知:

A.宋代最高行政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宋代的专制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 C.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

D.政事堂的设置成为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 3.(2017南昌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试题26)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卷,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

A.是政府控制食盐专营的手段

B.有利于稳定当时的食盐市场 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空前强化

D.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 4.(2017南昌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试题27)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着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也者。此编所列,有一偏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放映出黄宗羲: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C.重视社会实际,倡导崇实致用

D.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一统 5.(2017南昌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试题29)1911年5月,在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前夕,一位名叫石长信的监察干部(给事中)在上奏中写道:“四川、湖南现兴造铁路,因资金紧张,以租股为名,每亩土地皆征税,以充路款。我听闻两省农民,民怨沸腾,又遇荒年,用强制手段收取更难操作。深恐民穷财尽,本欲图富强却使其更加贫弱。所以干路收归国有之日,不必担忧百姓会阻挠。”材料印证了:

A.铁路建设资金短缺B.民众抵触铁路修建C.铁路国有恰逢其时D.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 6.(2017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34)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的进退。189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B.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7.(2017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35)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苏联被边缘化:

A.根源于两极格局的对峙

B.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D.苏联改革的失误所导致 8.(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24)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A.血缘关系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

B.土地制度变革 C.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缓和

D.郡县制制度确立 9.(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25)据研究,清明、重阳、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冬祭腊日(祭祀祖先)等传统节日,始于或兴盛于汉并在汉代形成定制。这放映了汉代: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

D.新的儒学体系形成 10.(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29)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这种现象放映了: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 11.(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29)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

A.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B.扩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C.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D.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12.(2017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12)“正当东方衰弱的趋势不断显现时,在欧洲的城市中,先是在意大利,后来在大不列颠和荷兰,新的资本主义精神正在兴起。16世纪晚期,这里有些城市已经和东方一样富有,并且后劲不减”。这体现出:

A.工业革命促进城市的兴起繁荣

B.西欧经济发展超过东方 C.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西欧城市向近代化转型 13.(2017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13)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改革币制: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以后又增加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款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所有银币、白银一律交由指定银行兑换法币,实行白银国有。这一政策有利于:

A.遏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B.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

C.统一财政服务于抗战

D.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4.(2017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25)对牛顿来说,承认上帝在宇宙中的存在和影响,不只是对大众信仰的忍让。牛顿关于绝对运动的实在性的信念归根结底乃植基于他的信仰:运动的能量最终上帝所施加的,上帝精确地知道他是否已施加能量,以及施加多少。材料主要反映:

A.力学定律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

B.神学观念束缚创新思维 C.天主教会助推近代科学发展

D.宗教信仰影响科学发展 15.(2017福建省厦门市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26)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16.(2017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年级学生素质测试27)秦代,监察御史受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宋代诸州检察官通判,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检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元朝,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检察机关,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材料表明古代监察的机构特点是:

A.秩低权高,以小监大

B.机构独立,自成体系

C.选官高标,管理严明

D.权责明晰,维护统治 17.(2017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年级学生素质测试33)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弗逊也称美国 的新宪法是“君主制的新版本”。这表明:

A.总统由选举产生B.政体的实质是君主专制C总统的权利很大D总统权力不受任何限制 18.(2017湖南省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渊、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太简,陆以朱教之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朱熹主张探究万物以掌握科学

B.二陆认为穷理只需反省内心即可 C.辩论双方对求理截然不同

D.辩论发生在江西庐山的鹅湖书院 19.(2017湖南省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7)元朝在中国共设置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B.行省之下设郡县等多层行政管理机构 C.行省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军事权力

D.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0.(2017湖南省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一系列改革主张,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材料中洪仁玕: A.主张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

B.对西方政治制度认识比较清楚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来振兴天国

D.主张引进外交方面的专门人才 21.(2017湖南省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2)阅读关于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年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1600年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1688年英国完成光荣革命;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奶奶英国发到鸦片战争。”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的原因 B.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 C.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让其成为欧洲霸主

D.工业革命是其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 22.(2017湖南省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9)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之间的竞赛。以下不属于材料中所说的“竞赛”的是:

A.经济互助委员

B.关贸总协定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 23.(2017湖南省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 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作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C.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D.体现了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 24.(2017湖南省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2)史料记载:“旅顺陷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卫口外。海军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坚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据炮台,以台之巨炮附击澳内兵舰。”史料认为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是:

A.巨炮轰击

B.部下掣肘

C.隐匿不战

D.敌强我弱 25.(2017武汉市高中毕业生2月调研测试24)《管子》一书建议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出之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记载宋国大夫戴映之说:“(税率)什一,去关市之征,今滋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

B.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兴起 C.区域间长途贸易不断兴起

D.加大“关市之征”成为了共识 26.(2017武汉市高中毕业生2月调研测试29)1939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一二·九运动发生在红军北上抗日到达陕北之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帮助了一二·九运动,同时,一二·九运动也帮助了红军。这两件事的结合,就帮助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动。”可见,毛泽东认为“这两件事”:

A.促使国民政府内外政策改变

B.促进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C.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D.实现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平衡 27.(2017武汉市高中毕业生2月调研测试32)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接到国会提交的法案后十日之内,如遇到国会休会而无法将法案退还时,该法案不得成为法律。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由此可见,美国:

A.存在行政干预立法

B.成功实践权力制衡C.总统权力大于国会 D.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28.(2018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24)有外交家认为,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为各国如何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同时也指出了建立美好世界的途径”。这里的“它”: A.让新中国外交完全摆脱意识形态的限制

B.使美国孤立中国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C.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 D.扩大了中国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29.(2018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29)冷战期间不少历史学家批评北 约和华约推动了昂贵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核对抗的危险。而冷战结束后,赞扬北约和华约具有避免冲突升级的能力成为学术时尚。这放映了: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战的爆发

B.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C.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

D.意思形态决定学术研究水平30.(2018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28)1966年,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卷这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10倍。这说明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

A.逐渐抛弃弱势群体 B.重点保护劳动人口 C.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D.增多福利保障项目

参考答案:

8.高三语文期末冲刺训练 篇八

复习前先学习《大纲》,掌握整个教材的“共性”知识。如《大纲》“语文知识”要求:记忆54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的时代、作者的历史地位和主要成就;识别54篇课文的文体属性等。先在脑子里留下印象,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自觉地记住这些知识点。

1.灵活联系文学史

这部分知识易懂而不易记,主要原因在于学员未开文学史课。因此,辅导教师在辅导这部分知识时可结合文学史有关知识,帮助学员理解并牢记这部分知识。比如辅导《论语十则》,可这样介绍:孔子所以“名丘字仲尼”,是因为他出生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尼丘山,又因为他排行第二,“仲”为“二”,故叫“仲尼”。孔子的主要作品是《论语》,该作并非孔子所写,而是他的弟子依据对孔子言论的回忆所辑。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把“仁”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在《论语》中多处论述“仁”的内涵――谈“仁”的地方达109处之多。如此一讲,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也就能使他们不太费力地就把这些知识记住了。

几乎每位作家都有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这些“故事”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扣住作家经历、作家地位、主要作品、作品风格、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后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等《大纲》要求掌握与试卷命题的内容,切勿因追求趣味而不自觉地偏离了这些内容,以免造成课时的浪费和主题的冲淡。

联系文学史辅导作家、作品等知识,还可以将作家或按历史年代顺序,或按其他关系,纵的连成“串”或横的连成“片”,使教材所涉的许多作家在学员头脑中形成“网络”,从而记住了一个就可想起“一串”或“一片”,在年代的顺序上也能避免混淆。如在介绍孔子时,可介绍下面要学的战国时期的孟子;在介绍欧阳修时可介绍“唐宋八大家”――下面要学的王安石、柳宗元、苏轼;在介绍南唐李煜时,可介绍词派重要人物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2.利用“提示”和“思考与练习”

每篇课文后的“提示”,几乎囊括该篇的全部“文体知识”,课文辅导前,可先带领学员学习“提示”。比如第1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示”,指明该课中心论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段落划分:三部分;论证方法:对比法;修辞种类:设问等。学习课文时,再将“提示”中的这些知识点一一落实在段落语句里。

每篇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涵盖了许多《大纲》要求、课文本身以及“提示”中的知识点。因此也要充分利用。方法是:提问回答、作业笔答、不定期小考等。如此一来,则等于对《大纲》、课文与“提示”又搞了一遍综合复习。

“思考与练习”能有效地巩固该课知识和温故知新、对比记忆。这一特点在几篇文言散文中尤为突出。比如第14课《朋党论》后的小题“尧独成之,举舜而敷治焉”,做此题实际上是又复习了第12课《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许多“思考与练习”还把本教材中具有特殊用法的典型词、句集在一起,以区别该词、句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所具有的不同含义与作用。

3.系统辅导“写作知识”

在每年的试题中,都有10多分的写作知识试题以“简析”题型给出:给一段文字,让考生“指出中心论点”或“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部分知识都分布在教材每个单元的“阅读与写作”里,因而要认真辅导:一是为了考试,同时也是为了作文训练。由于这部分知识学得时间长,且分散、割裂,所以学员学完全部教材后往往对这些知识感到杂乱。此时,辅导教师可把这些“分散”的.知识稍稍打乱重新组合归纳、系统化,不仅有利于学员对这类知识的理解、记忆,更有利于他们考试时对这类试题时的分析、判断与联想。

4.有效结合“阅读与写作”

可采用“零件加工”与“整机组装”法。所谓“零件加工”,即指导学员对每种文体所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单项练习。比如学习议论文单元的“阅读与写作”后,可让学员分别练习“归纳论证法”,“演绎论证法”……学习记叙文单元的“阅读与写作”后,可让学员分别练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所谓“整机组装”,即在“零件加工”的基础上指导学员由“段”成“文”――把分散的片段“组装”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

文字一成整体,也就有了“宏观”问题。此时可结合“作文讲评”指导如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如何突出中心论点等。

上一篇:景观工程竣工资料下一篇:中文教师中文简历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