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2024-07-18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精选14篇)

1.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一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构建主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要求,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主动发展,全面体现科学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120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共有五单元:种凤仙花、养蚕、我们的衣服、住房和材料、具体用电。教材上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

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种凤仙花,使他们已有的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逐步清晰而又系统起来。通过指导学生养蚕,让学生既能获得一些养动物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对蚕进行系统的观察,从而能了解蚕的一生。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水的蒸发,热的传递等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构丰富的科学认知世界。引导学生该子关注自己的住房,关注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存质量,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认识有关电路的问题,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课时安排

第1周播种发芽

第2周茎叶的生长

开花了

第3周结果了

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9周第10周第11周第12周第13周第14周第15周第16周凤仙花的一生自由研究 蚕宝宝出生了可爱的蚕宝宝 蚕宝宝建新房自由研究认识衣服面料 衣服的吸水性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怎样让衣服干得快穿棉衣为什么暖和自由研究做房屋的材料石头与住房住房的装修自由研究让灯亮起来电路出了什么故障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电磁铁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做一个电热切割器自由研究复习

2.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二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让学生扩大求知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内心世界, 培养兴趣爱好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快乐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我校秉承着“阳光教育”的教育理念, 遵循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的原则, 开设学校的多个社团,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英语科组的课题《小学英语社团的创建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研究》在首批番禺区十二五课题中立项。随着科组所组织的社团轰轰烈烈的铺开, 让我们感受到社团给学生带来的种种变化: “故事歌谣创作社团”收集、改编与创作的故事和诗歌广泛传唱在校园中, 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精灵话剧社团”的成员所表演的话剧、才艺Show等在学校的艺术节、城区级和区级的比赛中都多次获得殊荣;“英语电影广播社团”的成员每周能在学校的广播站展示自己的才华。三个英语社团活动的成功开展, 充分发挥了其辐射作用, 使全校的学生都感受到浓厚的英语语言氛围。

学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欣赏、羡慕、模仿别人的英语才能, 还有强烈的参与感。正因为学校和科组所开展的社团规模有局限, 不能让更多的学生加入, 于是在班级中开设学科小社团能实现更多学生、甚至是全班学生参与社团的愿望。构建班级学科小社团, 旨在学科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积极培养学生学科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 增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 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参与中逐步自我完善, 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实现实际应用知识的目标。学科小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 同时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达到师生双赢。

二、组建班级学科小社团是成就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1年底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广州地区也跟其他地区一样, 从三年级开始使用了改版后的新教材。这套三年级的新教材跟原来广州版《SWE》有了比较大的改变。从教材编排的表面上看, 对学生须掌握的语言知识点、识记的单词量、能力要求等都有所降低了。但是立足一、二年级口语教学的基础上, 我区在学期初的教材分析的讲座中提出了各项明确的要求, 定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其中令我们一线教师最忧虑的一点就是对Sound Family这一板块教学的要求:Phonics将成为期末考试中一个全新的考点。作为第一学期检测的新要求、新尝试, 主考部门把这个知识点的考核作为附加题的部分。正因为知道这将是“附加题”, 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加以重视。对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进行质量分析时发现, 学生在听力和笔试部分的得分率是96%;口试部分的得分率是92.5%;在附加题部分, 即对Phonics教学部分检测的得分率是42%。这是一个悬殊得让人吃惊的数据对比。

针对附加题的得分率, 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这一教学部分的缺失, 最大的原因首先就是我这个教师对这一教学板块的重视不够, 在教学当中没有很用心地思考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学习方式来掌握Phonics的知识。因此, 大部分的学生由于不得要领, 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 一部分学生在没有掌握方法的情况下, 不可避免地遇到学习障碍, 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Phonics是针对儿童学习特点, 适合儿童学习语音的注音系统。它的核心是建立在字母 (letter) 与语音 (sound) 之间的对应关系, 不用借助音标, 看着字母就可以直接读出该词的发音, 解决单词不会读、无法拼的问题。该方法的持久生命力在于其主要培养学生“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成功构建将为学生的单词记忆及阅读能力奠定长效基础, 成为学生日后学习英语的强力支撑点。

在深切体会Phonics教学的实用价值后, 我重新调整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策略。根据学校和科组建设社团的成功经验, 我把其适合于学科社团建设的元素运用到英语学科的小社团中, 建立了“疯, 疯, Phonics”社团。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 让人喜出望外: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高涨, 并疯狂地喜欢上Phonics了。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再次进行一次质量分析, 情况显示:学生在听力和笔试部分的得分率是97%;口试部分的得分率是95%;其中Phonics部分检测的得分率是86.5% (Phonics部分在本学期的考核中已经纳入到百分考核当中了) 。两学期对比, Phonics题目的得分率明显提高了。

三、组建学科小社团的策略

“疯, 疯, Phonics”班级学科小社团的成功组建, 为英语学科的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 使Phonics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这也为以后组建其他年级、其他学科、其他专题的社团提供了参考。

(一) 社团的设立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点

“疯, 疯, Phonics”社团面对的是三年的学生。通过一、二年级口语的学习, 学生面对三年级的全新教材既感新鲜又觉迷惘。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不适宜给予学生过大的压力。尽量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是排除学习压力和恐惧的最佳方法。三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唱、爱演, 社团形式多样的活动正好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 社团内的分组应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

组建社团前, 教师明确:只要对Phonics学习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到社团中来。受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影响, 社团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开始的10多人到20多人, 最后是全班学生都加入了。当然在这个社团中, 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爱好和特长。根据我们英语学科“疯, 疯, Phonics”社团的需要, 设立了四个小组,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够在组内发挥自己的特长。

1.“灵通小组”的学生善于在网络、书籍中收集大量的关于Phonics的学习资源。有些学生还发动家长一起参与收集的活动。资源中包含了每个字母的发音部位、字母故事、押韵小诗等, 不但有文字, 还配备视频。所收集的材料提供给社团的全体成员和教师使用, 为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孜孜小组”的学生分析能力比较强, 擅长于归纳整理工作。他们把“灵通小组”所收集的资料按小诗、歌曲、故事等类型分类整理, 形成了社团的学习资源库。他们还善于发现, 总能在学习中找出一些小规则帮助同伴学习。例如, 通过他们的整理工作, 从中发现了一些学习规律:用掐头法学习五个辅音字母:f, l, m, n, s, 将这些字母的第一音去掉, 余下的音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即这几个辅音的读音/ f /, / l /, /m/, /n /, / s /;用去尾法学八个辅音字母b, c, d, j, k, p, t, v, 将字母后面的/ i:/去掉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即他们的发音;英汉相似的音的比较:r- / r /, w- / w /, h- / h /, g - / g /。小小年纪的学生能够找出这些规律来实在不简单。

3.“说唱小组”的学生在语音、节奏等方面比较擅长。他们善于演绎各种歌曲、小诗, 能够带动全社团的活动气氛。例如, 在课堂上教Mm、Nn时, 往往有些学生容易把这两个字母的音和行混淆了。我请说唱小组的学生表演了这首小诗:

Dear mum, dear mum. What do you say? Mum says Mm / m/ / m/ m/.

Little nose, little nose. What do you say? Nose says Nn / n / n / n /.

在说唱小组成员形象、生动、夸张的表演的带领下, 其他学生也纷纷跟着声情并茂地说唱起来。结果, 全班学生很快地把这两个字母的音和形都熟记了, 不会再有混淆的情况。

4.“新星小组”是具有表演天分的学生的首选舞台。只要说唱小组的学生能唱出哪一首歌曲或者小诗, 他们都能配上恰如其分的动作。在他们幽默、投入的表演的引领下, 其他组中最文静最怕事的成员都会热情高涨地跟着表演。新星小组的表演既有娱乐性又有创新性。他们的示范表演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远远比教师的普通示范动作好得多。

例如, 以下是他们为 / s / 和/ z / 所配的动作:

(三) 社团内各小组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合作的

小组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合作, 能够在活动中学会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和甄选有用的材料, 学会寻找规律、探索新知、善于质疑、勇于创新, 使整个社团的成员都能有个性地发展。例如, 在学习a_e, e_e, i_e, o_e, u_e这些组合的发音时, 社团的分工是:

通过几个小组的共同合作, 共同参与, 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 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活动中去。最关键的是, 他们能够在轻松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 合理安排小社团的活动时间

由于小学三年级只开设了每周三节的英语课, 在课堂上要进行知识的灌输、练习的巩固、测验等, 因此不可能在课堂上安排太多的时间进行社团的活动。因此我把这个学科小社团的活动时间主要安排在课堂外, 具体时间由各小组的组长合理安排。课堂中就只安排展示活动这个环节, 这样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其作用, 并能保障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疯, 疯, Phonics”社团有效促进了三年级下册Phonics的教学效果, 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共享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英语字母的奥秘, 掌握单词拼读的规律, 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摘要:班级学科小社团, 旨在让学生在明确活动意义、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同伴的相互指导、示范、评价等形式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小社团以遵循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原则, 采取独立和合作的方式进行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 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把小社团活动作为课堂外的主要学习阵地, 还能有效保障和推动课程的教学。通过组建班级学科小社团, 阐述了如何有效促进新教材三年级下册Phonics的教学。

关键词:社团活动,学科小社团,Phonics教学,组建策略

参考文献

3.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方法初探 篇三

关键词:三年级 教学方法 科学教材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本身就具有开放性、观察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好奇心的心理特征,符合他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和健康与看考分的教育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我回顾了担任三年级《科学》教学的感受,针对三年级《科学》教学,谈几点不成熟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一、联系生活法

教材中许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生活中有存在着相关的科学知识。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科学。如在教学《认识金属》中,分析金属特征时,我把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总结出:有的金属不会燃烧,会导电、传热、具有延展性;有的硬度较大、有光泽、不渗水等特征。如果抛开学生生活来学习科学,不仅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难度,使简单的道理变得深奥难懂的理论。

二、实验法

《科学》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通过学生分组(一般四人为一组)做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如在教学植物发芽的过程,水和食用油、洗洁净的流动速度,水结冰时的温度,磁铁的性质等内容时,都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做实验,得出结论,在科学实验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样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掌握得牢固。

三、观察法

1、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事物。从三年级上、下两册共八个单元所涉及的内容,绝大数内容都是通过观察,其类别庞杂,从"水、陆、空"中的树木、花草、虫、鱼到我们呼吸的气体;从我们的身体到吃、穿、住、行、用的等等材料,再进行比较分析,感悟认知,总结出事务的规律特征及用途。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要求学生睁大眼睛看万物,甚至还要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看事物。要具备这样的观察能力,才是学好科学知识的基础方法。

2、写观察日记或填写观察记录报告单。学习《科学》观察事物显得重要,然而写好观察日记显得更为重要。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到事物的现象,变化特性等要认真地记载下来,才能比较准确地分析事物的规律,特性及用途。例如:从几粒凤仙花种子播下地到凤仙花枯死的全过程的观察记载,使学生认识了植物一生经历的发芽、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繁殖)、死亡的四个阶段。

四、比较分析法

《科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对事物进行比较。如:比较大树和小草;蜗牛和蚯蚓;水和食用油;水和空气等事物的同异之处。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同类事物或不同类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将来开发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在教学如同此类的教材时自然会用到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探究法

教材中有的内容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分小组(一般四人为一组)对大自然事物的探究,去揭示万物的奥秘。如对蜗牛、蚯蚓、蚂蚁会游泳吗?蜗牛会生孩子吗?磁铁会吸哪些物体?放在阳台上的水杯里的水怎么会减少了呢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内外的积极探究,特别是当我在上《磁铁能吸哪些物体》一课时,学生特别兴奋,同学们拿着我发给他们的磁铁和他们自己搜集的环形、条形、圆柱形、纺锤形等各种形状的磁铁,把自己准备的和教室各种设备构成的材料统统吸了一遍,得出了磁铁只吸铁或含铁的材料这一结论,这样使学生既获得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六、实践法

《科学》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具有科学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种子发芽的过程,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需要多少天,蚕的生命周期等内容,不是在一节课或者几节课内能够解决某一个问题和得出答案的,而是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过播种、喂养桑蚕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并做好观察记录,获得科学知识。

七、阅读摘要法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三年级《科学》上、下两册教材中,编排了八个资料库,其内容十分广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篇幅比较长。在教学时我采取用阅读摘要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科学知识摘要本(可以和观察日记本合用),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认真阅读,把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的知识摘抄在《科学知识摘要本》上,增强记忆印象,比较深奥的知识只需要学生做以了解。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了解了全文,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四

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1、用开放的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探究。

通过观察蚂蚁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勤于观察,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教师放下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中来,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并对个别同学给予适当的提醒和帮助。提倡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

3、注意合作交流。

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小组同学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吸收和学习别人的观点,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质疑。从而得到深层次的理解,使合作的意识得到发展。

附: 板书设计:

5.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南哨中心小学

刘福民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可中、思在可后这几句精辟的话 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任然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下是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观念。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放松,学习能力较弱。

二、主要成绩

1、具体措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的实际情况拟定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此外,我坚持检查后进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进一步培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2、经验浅谈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新课程目标,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好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按计划完。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1)、关照学生的参与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的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的参与方式,就是改变过去的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进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质疑、解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成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6.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六

其次我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在学生对磁铁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此题的性质。

活动一:交流我见过的磁铁目的是: 调动学生已有的对磁铁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已获得的对磁铁的认识。

活动二: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首先让学生猜测并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引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能被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引导学生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的,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学生在实验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时,可能会发现磁铁的其它一些现象,可让学生自由交流,引导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活动三: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否一样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来研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否一样,最后实验的结论是——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最后通过玩小车,发现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7.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七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8.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八

第二课《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

盘县坪地民族小学:李俊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历猜想、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知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不断地交替出现。

2、了解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强化学生区别“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重证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三、教学准备:

1、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6个,手电筒7把,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昼夜变化与地球自转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探讨的科学问题。

(板书课题):

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谈话:昼夜变化与地球自转有什么联系呢?那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地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那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我们一起去看视频。

2、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1)、地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地球的运动方向是什么?

板书: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自转。

(3)、教师谈话: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自转,那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用下面的模拟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3、实验与探讨:

(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2)、实验注意事项:(课件)

手电筒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以手电筒光圈照到地球仪的一半为宜。

在地球仪上确定一个固定点(在地球仪上贴一面小红旗)作为昼夜交替观察的起始点。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时,要保持匀速,手电筒不要动。

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3)、实验方法与步骤:(课件)

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用地球仪代表地球,打开手电筒,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看一看,地球仪的那部分被照亮,那部分没有被照亮。

(4)、教师演示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讨论完成以下问题。(课件)

●在地球上被太阳照到的地方是明亮的还是黑暗的,没有被太阳照到的地方呢?

●在“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地方是什么天?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地方呢?

●昼夜每出现一次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那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贴小红旗的地方在什么条件下是白天?在什么条件下是黑夜?在什么条件下,白天与黑夜就会交替出现?

(6)、学生交流、讨论归纳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己转动,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大约24小时。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三)拓展活动

1、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有哪些?、引导学生课后探究动植物受昼夜影响的情况,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小结: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地球自转与昼夜变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9.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准备

1.手电筒、铅笔、直尺、A4纸、投影仪

2.课件:各种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图片;根据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猜时间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

(导入的设计:意在解决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内容:太阳和影子。因为知道了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概念,为顺利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的基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关于手影游戏的视频,想不想看?(想)好!请大家注意看了? 播放手影视频。

师:这段手影游戏好玩吗?(好玩)想不想上来玩一玩?(想)谁愿意给大家表演一段?

指名上台表演手影。

(教师等第2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把幻灯机关上,学生表演无法进行。)并问:哎?影子怎么看不见了?

学生猜测。

师小结:看来呀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首先要有光?(对)有光就有影子吗?(教师打开手电)哎!怎么还没有影子?

生可能回答:还要有物体。

师:好,我把这个放上,有影子吗?(有)(教师拿两到三件不透明的物体进行演示。)那我们来看,这是不是物体?我们把它放在这,(教师放一块透明的玻璃)怎么没有影子?

学生再猜测

师: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

生回答,师生共同小结:看来呀,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

(板书:光 不透明的物体 影子)

师:除了刚才的手影,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

学生讨论回答

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出示:课题《太阳和影子》)

(二)交流观察,探究特点 师:课前我已经让大家观察了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呆会儿进行汇报。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1、交流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交流后回答。

师总结:以后万一我们迷失了方向,相信大家肯定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帮我们认路。

2、交流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呢?太阳位置的变化与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你们组发现中午的影子短,早晨和傍晚的影子长,(板书:影长 影短 影长)师:你们的观察是把影子跟影子进行得比较。那么,影子的长短和物体自身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种情况:如果说不出来,师:老师这儿有早晨、中午、傍晚的三张照片,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学生观察,说出观察结果。师解释:冬天中午的影子和夏天中午的影子有什么不同。)(第二种情况:如果学生说出: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我们再来看一组照片和同学们的观察结果一样吗?师解释:冬天中午的影子和夏天中午的影子有什么不同。(板书:影长

影短

影长)

师:看来只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认真观察,留心研究,就能发现许多科学的秘密。

(三)动手作画,深化认识。

师:既然影子有这么些特点,那么,我们就根据影子的这些特点来做一个画影子的游戏好吗?(好)老师准备了手电筒、铅笔、纸,我们把手电筒看作是太阳,铅笔是物体,在铅笔的上方慢慢移动手电筒的位置,就像太阳在天空中移动位置一样,仔细观察铅笔影子的变化。请各个小组长把手电筒和铅笔、纸拿出来,小组内分工合作,画出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我们看哪个组画的又对又快,下面开始!

学生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师生进行点评。(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

(师总结:太阳的影子在物体相对的两边,并且在一条支线上。)

现在同学们知道画中物体的影子应该怎样画了吧?下面请各组在下面看一看你们的影子有没有画错,如果有,请把它改正过来。

学生进行观察,修改。

师小结:看来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即使一个平常的观察,我们也要仔细认真,只有认真观察,你才能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四)猜猜时间,体验生活。

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假如我们的身上没带手表和其他计时工具,大家能不能根据太阳在天空中位置,来估计一下大约是什么时间呢?(能)好!我下面就来试一试大家的眼力,请大家看屏幕。

师: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升到这个位置时大约是早晨六点,过一段时间,太阳又生到这个位置,同学们猜猜看,大约是几点?(9点到10点;8点到九点)

师:太阳升到这个位置时大约是几点?……

出示课件让学生猜。教师及时评价。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猜就猜出来了,那我要是给你一个物体的影子,你能不能根据物体的影子来猜时间呢?(能)

出示课件让学生猜。教师及时评价。

(五)深入探究,发现新知。

大家能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来估计时间,那么,除了一天中太阳位置有变化,影子的方向有变化,一天中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师总结: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也就是:早晨温度低,(板书:温度低)中午温度高,(板书:温度高)傍晚温度低,(板书:温度低)

(六)拓展应用

活动一:一天中温度的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影响呢?

生回答,师总结:

早晚温度比较低,人们要多穿衣服,中午少穿一点,避免感冒。

塑料大棚在冬天要到快中午的时候要把草连揭开,让太阳光照进大棚提高棚内温度。到了傍晚前要及时把草连放下来,保持棚内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比如多晒太阳会增加钙质有利于身体健康。

中午太阳温度高晒被子能够杀死细菌等,晚上温度低时要早一点收被子,以免受潮。

活动二:人们利用太阳光能来干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活动三:人们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可以做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七)总结延伸

其实呀!我们真的要感谢太阳和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朋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欢乐和好处。那么我们的古代人没有现在的手表以及其他计时工具,他们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同学们猜猜看?

学生交流

10.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十

一、从细节入手——常规要求

习惯的养成从细节开始,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常规工作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

科学上的研究要求在三年级开学第一节科学课上就开始了。

1.分组、选课代表

课堂上,教师常常会有这种苦恼:教师一个人,学生有四十多人,如何能关注到全体呢?开学第一节科学课上把全班学生分组,以小组作为一个团体,教师就需要关注各个小组,这样在数量上就减少许多,方便探究活动的组织和评价。分组后对每组每个学生按照一定顺序编号。对于每个小组的组长采取轮流担当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体验和锻炼。指出小组长职责:带领小组同学讨论、实验;负责收发科学书;实验器材的领取、整理上交。课代表是教师的小助手,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选择学生们信任的孩子,一般选择两个,方便任务的分工与合作。

2.说明准备要求

课前准备。每节科学课上课前,准备好笔袋带到实验室,放在桌肚里,用的时候拿出来,用完放回去,请学生按照要求做一做。小组长将实验册发给组员,给自己的实验册写上编号,按照几组/几号,如第一小组总共有5人,实验册分别是一/1、一/2、一/3、一/4、一/5。

3.制订课堂常规

就如何上好科学课这个话题,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和完善以下一些课堂常规:

上课坐姿要端正,不随便说笑,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听讲不仅是倾听教师的提问,边听边想,还要倾听同学的发言,记住他人讲话的要点,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等他人讲完后,再举手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或评价他人发言并进行补充。

勇于发言。发言前先举手,得到同意后起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表述能有序完整。

小组讨论。由组长组织,每个人积极参与,一般按组内号码顺序开始说,如果1号组员讲不出,可以让2号组员开始,依次讲下去,如果后面的组员发现自己想讲的已经讲过了,可以说:“我同意×××的说法。”

动手操作。实验器材领取后,如果每个人都有机会操作,就按照号码顺序进行,如果不能,则由组长安排,不争不抢,合作完成。操作中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汇报交流。小组讨论或操作后都需要汇报,小组内推选出代表汇报,或者由组长进行汇报。

学生对于这么多课堂常规要求较难记住,为便于记忆编成顺口溜: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善于倾听;动手操作,不争不抢;小组活动,高效完成。

二、从大处着眼——评价激励

大处着眼是要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科学课的学习非常强调同学之间的合作,因此,合作常规也是学生必须养成的。合作对于现在是独生子女的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三年级刚开始科学课的学习,这时是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期。

每节课对上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合作高效、汇报条理清晰的小组进行表扬,以加星的形式记录表扬次数,每个月按照累积星星数量评出金牌、银牌、铜牌,给小组颁发小奖状。这样一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协调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虽然科学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学生之间就会形成彼此尊重、平等互助、友好交流的氛围,大家一起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我在课堂中常常善用的评价激励语,如,“××小组的同学眼睛一直盯着老师,他们听得很认真!”“你们小组想法很特别,为你们的认真交流点赞!”。还有,“你们发现得真多!观察真仔细!”“你们小组真爱思考!”“你们小组合作得真好!”等等。对于学生的回答,如果不恰当,可以说:“请再思考一下。”“让我们听听其他人的想法。”总之,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除了激励语言,还有肢体语言,如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个加以肯定的点头或眼神都能使学生课堂上的精神状态与众不同,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

2.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修正,以达到自我进步的目的。学生在科学课学习活动中,自己认为在准备、纪律、发言、合作方面有突出表现,就可以在自己实验册的评价栏对应项加一颗星,每周评价一次。学期末分项统计。

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可以相互提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每月组织一次相互交流的内容,尽量给出一定的评价时间,创造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学期结束时结合学生互评,综合记录学生的学业水平。这些工作,完全可以让学生来操作,既方便,又真实。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三、结束语

利用评价去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并逐渐在评价中学会科学的态度,形成积极的、良性的研究习惯。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研究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科学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11.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十一

(1)让学生亲历“找到淀粉到又找不到淀粉”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合作,乐于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科学习惯;

(2)让学生通过对淀粉踪迹的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科学记录的探究能力;

(3)让学生通过本科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并能根据蓝色的深浅判断淀粉的含量多少;以及淀粉与唾液一起会变成新的东西(糖)等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开展找淀粉的探究活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淀粉碰到唾液后又会消失了。

教学准备:

淀粉、滑石粉、碘酒、滴管、白纸、棉签、小毛巾、蔬果、米饭、馒头、马铃薯等食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老师给大家玩一个魔术,看谁能最快的猜出其中的秘密。

2、演示实验(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用淀粉液写的“淀粉的踪迹”的贴纸上)揭示课题。

3、引入新课:对。这和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是一样的道理。这秘密一个在喷壶里一个就在纸条上。字条上涂有淀粉溶液,当碘酒溶液喷射在淀粉上,他们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淀粉的踪迹”五个字就显现出来了。

(板书:淀粉+碘酒变蓝)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碘酒碰到淀粉会变成蓝色。那么,这节课还探究一些什么问题呢?(点题)怎样寻找淀粉的踪迹呢?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碘酒寻找淀粉

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使用到碘酒,说说看,你对碘酒知多少?

活动一:做一个有趣的消毒活动(让学生把碘酒分别涂在各自的食指和拇指上)。

(1)小组活动(将两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5粒米饭,排列在白纸上。)

(2)汇报。

(3)小结:米饭是白的,碘酒是棕黄的,现在这东西是蓝的,说明它即不是米饭,也不是碘酒,这是碘酒和米饭里的淀粉碰到一起相互作用变成的一种新的东西。你们知道淀粉是什么样的吗?

活动二:

观察比较淀粉和滑石粉

(1)观察、实验。

(2)交流汇报

(3)小结:科学家也像你们一样利用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的道理科学、快捷的找到淀粉在哪儿。

讨论研究不同比例的滑石粉和淀粉混合后滴碘酒出现的情况

(1)猜测:把两份同样多的滑石粉里面,一个放多一些淀粉,一个放一点淀粉,搅拌、混合,再滴入碘酒,它们会变色吗?

(2)实验要求。

(3)小组实验。

(4)汇报。

(5)小结:淀粉含量多蓝色就深,几乎接近黑色。淀粉含量少蓝色就浅。

想知道哪些食品含有淀粉吗?想知道哪些食品含有的淀粉最多吗?下面我们就依靠“碘酒”的特殊功能,寻找淀粉的踪迹,看看哪些食品含有淀粉,看看哪些食品含有的淀粉最多。

2、寻找淀粉的踪迹

活动三:各种食物遇碘发生的变化

(1)实验要求:

A、先推测后实验验证;

B、注意观察碘酒碰到什么物品会变蓝色,说明了什么问题?

C、作好纪录和汇报工作。

(2)小组实验。

(3)汇报。

(4)小结:它们里面都含有一种共同的东西――――淀粉,它平时不变色,一碰上碘酒就会“唰”的一下变成蓝色了。我们吃的粮食如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淀粉可以给我们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三、淀粉失踪了

过渡:同学们今天你们太棒了!这么多的活动,你们的收获肯定是很多的,说说看你们有什么收获?下面我们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实验。

1、演示实验

2、交流汇报

3、小结:唾液是一种消化液,它能把淀粉变成糖,糖氧化分解后供给我们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我们的人体是多么奇妙啊!

四、总结、呼应引题

今天这节课你们找到淀粉了吗?在哪里?怎么找?今天大家的表现很好,王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把这个魔术带回家跟父母玩。

板书设计:

依据:淀粉+碘酒变蓝

淀粉的踪迹

发现:淀粉的含量不同,蓝色的深浅也不同。

学生记录表:

我来找淀粉

小学班组长年月日

食物

猜测

实验

馒头

+碘酒

马铃薯

鸡蛋

白菜

12.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教学难点: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师说: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师出示一支笔)今天我就让大家观看一段关于“笔”的魔术。认真看,认真想:你看到了什么?这支笔和我们平时用的笔有什么不同?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下面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

2、谁能说说其中的奥秘?

学生积极地猜秘密所在。学生猜测----磁铁(师:板书:磁铁)

3、关于磁铁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磁铁的资料,请充分展现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出示课件)师:刚刚同学们说了磁铁可以吸引想小铁钉、回形针、铁片、弹簧等,不吸引小布片,铜片等。同学们总结一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汇报结论,教师板书:磁铁能吸引铁制成的物体。师:科学家就把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活动一: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学生猜测

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教师出示课件:纸片、塑料片、布片、铜片。学生猜测。

① 小组所有成员进行猜测。填写试验报告记录单。

② 师: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测,那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该怎样验证?

学生指出: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猜测的结果。教师表扬。

2、学生试验

①现在请小组长打开(1号材料袋)。做完实验后,材料员收拾好材料,记录员要做好记录。

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之中 ②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3、探究结论

①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你们的试验结论,小组讨论一下: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

(三)活动二: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同学们,老师遇到了难题,你们看:这里有那么多的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

教师出示课件:硬币实物图,学生猜测。

2、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3、请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

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一块磁铁和5枚硬币,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其中。

4、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请看大屏幕!

三、拓展延伸

1、师:这里的“一些”物体是指非铁制的物质。磁铁隔着铁质物体也能吸铁,只不过情况比较复杂,在这里我们不做研究。

2、师: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自己设计实验。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设计,重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意识。)

3、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

四、总结拓展

关于磁铁,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研究,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关于磁铁的知识,也期待同学们有更多的发现。板书设计:

2、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13.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能设计简单的水栽植物和做扦播的实验;学会简单的无土栽培和扦播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画图等方式把自己的研究向他人介绍;体会到这两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却需要人们去研究部,去总结经验,找到规律。

2、活动中积极与同学合作,乐于交流和倾听,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乐于纠正。

3、了解两个现在学用种植技术:无土栽培和扦插,能举例子说明两种方法。内容设计:

第2 课中学生了解了科技化温室中如何栽培植物,有的栽培方法并不复杂。在这一课里,学生亲自动手,偿试运用无土栽培和扦插的方法来种植物,这也是本课的两个活动。通过这两个活动,增强学生对植物种植技术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关注植物种植技术的发展。

(1)进行简单的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节约土地、提高产量的常用办法。用于无土栽培的介质除水外,还有蛭石、陶粒等。有的植物适合于水培,有的植物需要用蛭石。在这个活动中,鼓励学生用除土壤以外的介质来培养一段时间植物,观察植物生长效果。体会到无土栽培的方法即干净,又便于管理。在学生栽培植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烂根、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度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有利于学生理解:在科技温室中,针对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无土栽培的条件,如培养介质、营养成分和浓度。这些方法都上植物专家通过实验摸索出来的。

(2)扦插植物。扦插是我国农业史上很早就运用的方法。有的植物易于扦插成活,有的植物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进行扦插,有的植物产不易于扦插成活。这个活动鼓励学生多用几种植物进行扦插,看哪些植物能成活。这个活动重在参与,扦插的植物能够成活与否都不重要。教学准备:

活动(1):无土栽培的容器、漂浮的泡沫塑料、植物营养、固定用材料等。

活动(2):物色几种当地适宜扦插的植物,适宜扦插的植物参考资料中有介绍。导入:前一段时间,我们种植一些豆类种子,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种植 的。

(无土栽培)

一、学习种植技术。

1、无土栽培技术 用含有营养的水和其他材料代替一然土壤种植植物

2、各小组确定研究问题:

(1)怎样配制营养液

(2)鱼缸种能种吗?

(3)每天换水吗?

(4)加多少水合适?

3、扦插技术: 介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容易生根,木本植物中灌木比乔木容易生根,在灌科,葡萄型 比直立型容易生根。

极易生根植物:杨、柳、黄杨、连翘、月季、迎春……

容易生根植物:泡桐、山茶、茶花、银杏、番茄……..较难生根植物:枣、松柏种、梨、、桃…….生根困难的植物“月桂、柿、板栗……..扦插方法依据营养器官的不同分为枝(茎)插,叶插、芽插。

二、同学们尝试进行扦插

植物选择:月季、绿萝……。

14.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的教学计划 篇十四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下是我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教学内容完成情况与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从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能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会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象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3、能够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了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了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了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了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了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够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4、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们带来的诸多方便;懂得了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己经验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4、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 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5、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6、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计算不认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1、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坚持检查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进一步培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发电厂值长工作要求下一篇:暑期辅导班老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