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2024-07-26

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精选13篇)

1.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篇一

苑庄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苑庄镇位于汶上县城东部,处于汶上、宁阳、兖州三县交界处,总面积74.2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32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共计5.7万人。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把市级示范点和中心村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实行拆建并举,加快了全镇城乡统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度。目前,共顺利启动新苑、马庄、尹村3个农村社区建设。

一、社区建设情况

1、苑庄镇新苑社区建设情况。该社区位于镇政府驻地,规划辐射9个行政村、14643人、3626户,原村庄占地3523.3亩,新规划面积894亩,节约土地2630亩。该社区已聘请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完成社区建设详细规划,各项手续办理齐全。新苑社区建设始终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建立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工作机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支持,社区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圆满完成一期工程暨前苑村整村搬迁建设,共拆迁房屋5.6万㎡、426户,腾空土地340亩,已建成10幢五层住宅楼6.7万㎡、3幢二层楼房9100㎡,共计完成7.6万㎡,426户群众喜迁新居。按照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建设一体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新苑社区服务中心1700㎡、群众文体广场6700㎡。同时规划建设小学、幼儿园、道路及其他配套设施,其中学校3300㎡、幼儿园1200㎡正在开工建设,完成新苑大道土建工程规划建设,新修新苑大街9600余㎡,铺设水、电、管网共计5000余米。

2、苑庄镇马庄社区建设情况。该社区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环乡路两侧,依托马庄小学规划建设。辐射整合3个行政村、4350人、1118户,原村庄占地1149.9亩,新规划用地267亩,节约土地882.9亩。该社区正在委托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社区详细规划,各项手续办理齐全。目前,正在实施马庄村、郑楼村居住点建设。马庄村建成五层住宅楼4幢、160户、2.4万㎡,二层楼房8户、3600㎡,在建2幢、80户、1.2万㎡,拆除307户、3.7万㎡,累计投资2700余万元;郑楼村在建1幢、40户、6033㎡。

3、苑庄镇尹村社区建设情况。该社区位于镇驻地西、府前路和环乡路交汇区域,依托府前路规划建设。该社区辐射尹村、东演马、演马、田村4个行政村、6989人、1756户,原村庄占地1637.4亩,新规划用地420亩,节约土地1217.4亩。该社区正在委托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社区详细规划,各项手续办理齐全。目前,正在实施尹村、演马庄村居民点住宅楼建设。尹村建成住宅楼4幢、120户、1.7万㎡,计划于近期拆除解放村36户、4320㎡,演马庄村在建8幢、280户、4.1万㎡。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全镇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详细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就近整合、节约资源、科学配置的原则,依托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聘请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制定了全镇“一城五点一区”总体规划,把全镇32个行政村规划成6个新型农村社区。“一城”即新苑社区,位于镇政府驻地。“五点”即大秦社区、贾柏社区、莲花社区、尹村社区、马庄社区。“一区”,即新建一个工业园区。新的社区规划占地3179.5亩,可节约土地9717.4亩。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线工作法、指挥部工作制。镇党委、政府成立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统筹安排全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依托社区总支建立6个社区建设一线指挥部,把机关骨干选派到农村社区一线,实行副科级领导包社区、社区总支书记包重点村、民情书记包一般村、村组干部包组联户工作制度,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是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建立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群众主体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本指导原则。建立群众代表日常工作制度,实行指挥部抓总、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群众代表联户,就群众关注的户型、补偿办法、回迁价格逐户征求意见、签字摁手印,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同时,聘请群众监理

员,严把钢材、水泥、沙石等建筑材料进口关,严格对照国标验料,杜绝偷工减料现象,确保工程质量。

四是创新资金筹集方式,破解社区建设资金难题。加强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创新“五个一点”筹资方式,即盘活村集体资产自筹一点、动员群众预交一点、争取上级扶持一点、农户联保贷一点、建筑商垫一点。同时,加强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监管,依托镇经管站明确了“三个一律”工作纪律,即所有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一律纳入镇经管站专项资金账户管理;所有支出一律经群众代表签字后方可放款;所有社区建设资金账目一律经群众代表审议后方可入账。下一步,主要采取动员群众预交、争取住房贷款政策和争取土地置换政策,解决资金难题。

五是强化民生保障,确保旧村顺利拆迁、和谐拆迁。镇党委、政府把农村社区建设当作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坚持让利于民,聘请县物价局对拆迁户原有住房科学评估,同时在安置期内发放搬家费和房屋租赁费,动员群众腾空住房、主动搬迁。

六是统筹社区建设和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建立社区建设、招商引资、富民产业相互支撑机制。把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园区建设、发展富民产业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依托社区建设解决招商引资、富民产业土地瓶颈,借助招商引资和富民产业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资金瓶颈。首先是启动资金难筹集。虽然制定了动员群众预交楼房款的激励政策,部分群众缴纳了1—5万元的楼房款,但相对社区建设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金融部门虽然出台了农村住房贷款政策,但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其次是后续资金不足。按照建房合同,一般要分批支付建筑商楼房款,再加上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土地置换增减挂钩政策资金需要一定期限,致使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再次是债务包袱较重。拆迁补偿平均每户要支付5万元,动员群众拆迁一般要每户支付1万元的奖励资金,再加上搬家费、安置期内租赁费,平均要每户要支付6.5万元,而旧村址复垦复垦后,平均每户仅能节约0.7亩地,按每亩补助9万元计算,约6.3万元,再加上基础设施费用,尚有一定的资金缺口。

二是土地制约。新的社区规划,村庄整合力度加大,要启动社区建设,需新占耕地,而土地红线难以逾越。

三是规划欠完善。全镇总体规划虽然制定,但由于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制约,各社区详细建设规划欠完善。

四、体会和下部打算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农村发展大势,一定要抓住3—5年机遇期,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拆建并举建设原则,全力全速、持之以恒的抓好实施,下步打算如下:

1、持续推进新苑社区建设。新苑社区计划年内建成1

3幢、520户、6.7万㎡,完成前苑村旧址18.96公顷土地整理复垦。

2、重点突破马庄社区、尹村社区建设。马庄社区计划年内共计建成13幢、520户、6.5万㎡。同时,完成马庄村旧址11.26公顷土地整理复垦任务。按照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一体化建设原则,年内规划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群众文体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尹村社区计划年内共计建成14幢、6.9万㎡。同时,完成尹村旧址2.41公顷土地整理复垦。按照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一体化建设原则,年内规划完成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卫生室、警务室、群众健身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3、全面启动全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解决部分农户住房需求为重点启动大秦社区建设,以开发建设为重点启动贾柏、莲花社区建设。

2.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篇二

1)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逐步拉大, “三农”问题愈来愈突出。农村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出现了城乡“二元结构”, 导致“三农”问题的突出。基础设施落后还带来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滞后, 农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滞后, 农民就业难、收入增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日益突出,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 不仅城乡发展差距在拉大, 中国占大多数的农村和农民就无法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更无法实现全面小康。因此, 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实现城乡互动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

2)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之路。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 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 就必须要推动城镇化, 否则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3)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加大,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现代技术的应用, 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在目前的基础上, 要使农业粮食生产再上一个台阶, 实现继续增收、继续增效, 专家论证, 实践也证明了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 要构筑完善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4)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三化”协调发展, 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 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在新型工业化方面, 两者也存在着密切相连、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新型工业化发展到今天, 面临两个方面的瓶颈制约, 一是建设用地的紧张, 二是劳动力的缺乏。目前,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两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 一方面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使建设用地越来越少, 可供工业发展用地非常有限;另一方面, 出现了用工荒、用工难问题。我们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两个问题带来的, 像原来在深圳办厂的富士康转移到郑州发展, 就要求在一年时间内提供10万个劳动力。而我们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通过撤村并点, 可以腾出大量的原村庄占用的集体建设用地, 把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 支撑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另外, 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解放出来的劳动力, 又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支撑。所以说,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和特点

(一) 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

所谓新型农村社区, 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 经过统一规划, 按照统一要求, 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 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 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 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 (也称为“中心村”) , 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新型农村社区的“新”有三个方面:一是新在它的标准上, 它是用城市社区的标准建设的农村社区, 是以城市化的理念改造农村, 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 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村,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二是新在它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 而是城市生活的“简易读本”, 具备教育、医疗、产业、就业、社区服务等城市基本功能。三是新在它让农民“既不离土也不离乡”, 就地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过上城镇生活, 共享现代文明。一句话, 城市社区有什么, 新型农村社区也应该有什么。

(二) 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

1) 规模不等。少则几千人, 多则上万人乃至几万人, 完全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而定。

2) 基础设施相当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购物、电脑网络、有线电视、垃圾污水处理等各项设施基本齐全, 可以保证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 公共服务全面覆盖。

三、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认识不到位

表现在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认识不清, 个别地方没有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经济条件有限, 无形中自我降低了标准, 存在着认识迟, 起步晚, 档次低, 规模小, 标准低等问题。

(二) 规划滞后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前些年由于建设规划滞后, 加上农民对耕地及宅基地认识上的误区, 相当一部分村没有统一的设计安排, 抢建、滥建、私建现象比较严重, 出现了“有新房无新村”的状况。另外由于不能统筹规划, 社会资源浪费严重, 水、电、通讯、广播光缆等基础设施分布比较随意, 卫生状况是“脏、乱、差”, 村庄处于一种无序的生存状态中。近几年, 随着农民收入的逐渐提高, 个别群众在原宅基地建了新房, 现在让群众拆除房屋到社区重新建房或购房, 不仅经济难以承受, 造成极大的浪费, 而且工作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三) 政策不配套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住建、金融、民政、环保、教育、卫生等部门参与和配合。但目前政策系统尚不完善, 也没有出台具体的扶持措施。乡镇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领、引导者, 现阶段更重要的是扮演参与者的角色。但乡镇机构改革以来, 使得市、县、乡三级不论工作模式还是人员管理模式都成了倒金字塔形。乡镇政府站在“塔尖”, 倒立承受着来自上级各口各线的工作压力。乡镇政府职权弱化, 财政紧张, 有效作为的空间有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 只靠乡镇政府而不出台各部门具体的扶持政策及有效资源整合措施, 恐怕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十分困难。

(四) 建设用地难

用地问题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瓶颈。由于建设用地指标紧, 需求量大, 国家严格控制。虽然部分地方采取在原有农村居民点范围内拆旧建新, 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或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解决了部分社区的建设用地, 但远远满足不了社区发展建设用地需求, 若不想方设法破解用地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会面临无地可用的尴尬局面。

(五) 资金缺口大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虽然个别地方将涉农、惠农资金捆绑起来, 集中使用有重点地投向新型农村社区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向社区倾斜, 但远远满足不了社区建设需求。加之部分群众收入低, 无力在新型社区建房或购房, 也阻碍了社区的发展。

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坚持三个原则三个结合

(一)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坚持三个原则

1) 政府引导、群众自建、社会共助。在政府进行规划设计、政府和社会共同给予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引导中, 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 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 农民的事情农民办, 农户能够自己做的自己做, 能够联合做的联合做;政府和村两委不应包办, 应该放手引导农户民主理财、自我管理, 引导农民自愿地、积极地、有序地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2) 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在基础和条件上, 要区分情况, 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不搞一刀切。条件好的地方, 结合现有工作基础, 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建设项目, 全面开展社区建设;条件不完全具备的地方, 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 例如可以从群众最需要、最认同的环境卫生整治做起, 逐步动起来。规划建设要突出乡土风情, 彰显农村特色, 体现农村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努力形成“一社区一特色”的农村风貌。在区域分布上, 城中村、城郊村、镇中村、镇郊村纳入城镇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工矿区的村庄纳入工矿区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数量众多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 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方式来决定农民的居住生活方式, 居住生活方式一定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 否则就会阻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而言, 纳入城镇和工矿区总体规划的村庄, 鼓励建设四层及以上的多层楼房;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 宜建设三层及以下的低层新房。

3) 试点先行, 形成氛围。要优先选择产业基础较好、管理机制健全、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庄先行试点,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 规范程序、细致操作, 确保建成精品工程、“百年社区”。对先行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要认真总结, 摸索经验。试点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突出地方特色,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一些带有规律性、方向性的做法, 要及时予以指导、推广和完善。要宣传发动, 形成氛围, 不断深化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认识, 引导群众自觉主动投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二)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注重三个结合

1) 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在繁荣农村, 繁荣农村的关键在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发展产业。产业的发展可以给农民的社区新生活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同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又可以为转变农村发展方式、继而促进产业的发展提供大好机遇。在加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过程中, 要统筹考虑产业规划, 加强“一村一品”建设。在人口集中居住的过程中, 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走农业园区化之路。粮食生产区, 发展产量高、工作效率高的机械化大农业。“鸭棚、菜棚、菌棚”生产区, 发展劳动密集型、增值高的园艺小农业。同时引导富余劳动力搞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等, 拉长做粗农产品产业链, 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宜农则农, 宜工则工, 宜商则商, 宜游则游, 让农民充分发挥其能力, 让农民变成现代化的、职业化的新型农民, 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政府和村两委要让农民全过程参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酝酿、讨论、审核和实施, 要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理财、自主管理, 全方位参与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经济、文化和政治建设。农民在积极参与过程中, 其知情权、话语权、主人翁意识将得到增强。农民迁居新社区以后, 精神面貌和社区治理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都将为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的健康可持续运转打下重要基础。

3.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农村档案社区档案档案管理

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开始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农村新型社区档案把人们参加日常社会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所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汇集起来,其不仅对该区域以内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进步做了有效记录,也真实地把当地农民和农业的文化生活面貌与社区工作的发展情况做了真实地反映。多年来,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档案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工作都严重滞后,这显然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由此来说,必须把加强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日程,采取有力措施让新型农村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同步,从而为造福农民和改善民生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的特点

农村新型社区与传统的行政村和城市居委会有着很大的区别,就其档案管理来说,与其他专业档案管理相比,虽然也有着科学性、完整性和服务性等特点,但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需要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予以足够重视。

(一)相对综合繁杂的内容。农村新型社区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其产生的档案有着广阔的覆盖面和繁杂的内容,不仅有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居合并拆建以及居民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内容,也有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内容,还有的涉及社会救助、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等诸多方面。这样一来所产生的新农村档案就会体现出特点鲜明的综合性和多元性趋势。这就对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提出了拓宽自身知识面的要求,并且要熟悉其相关的工作。

(二)有着比较大的形成周期差异。在农村新型社区基础建设过程中,有着从规划到建成再到投入使用的一个比较大的时间跨度,通常大都需要数年的时间,也就因此有着相当长的档案形成周期。对于那些属于计划生育、医疗、社保保障、救助等服务体系的档案则有着相对比较短的建成时间。所以,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精心研究不同文件资料的形成特点,收集整理必须定期,将自己的档案资料库全面准确地建设起来。

(三)对资料衔接性提出了要求。一个农村新型社区通常能够容纳的人口在4000-5000人上下,一般都是以原有的多个行政村或居委会为基础合并而建成,这其中,还与众多人员、户籍、住址等变化相涉及。针对这些变化情况就离不开档案资料进行准确记录与反映,能够使文件资料的衔接性有很好的体现,能使这些资料对现在和过去都能真实地反映,还要对记录断档现象进行有效预防。尤其是那些涉及房屋拆迁方面的档案资料,要妥善加以保存,把专门的拆迁档案建立起来,从产权上对拆迁房屋进行确认和发证,还可以为可能出现的纠纷提供处理依据,为社区居民和建设者提供合法权益的保障。

二、当前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来看,虽然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有了一定的进展,可是按照规范化标准来要求,还面临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比较强的档案管理意识。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缺乏强烈的意识,甚至有人还将其作为无足轻重的工作,对社区管理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对建设工程和美化工作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因为缺乏对社区档案足够的重视,就在不少农村新型社区产生了档案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甚至缺位等不少问题,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也很不够,对档案的利用率也很不高。

(二)严重不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当前的农村新型社区工作中,虽然也把各项管理制度和人员工作职责基本制定出来了,但与档案相关的制度和职责相对缺少,有的社区甚至在相关的制度规范和检查考核标准方面处于空白状态。不少社区的目标管理考核也不将档案管理纳入其中,这就导致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收集率很低,建立的档案也不全,对社区档案工作的健康开展造成不少影响。

(三)档案管理人员对业务熟悉不够。档案的管理水平受到人员素质的影响很大。在当前,农村新型社区从事档案工作的主体主要是兼职人员,他们比较缺乏专业的档案知识,基本没接受过正规的档案管理培训,不熟悉档案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也没有纳入到社区的人才培养规划之中,也没有多少进修机会提供给档案管理人员,导致他们的管理水平很低,观念也与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四)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硬件投入。档案室没有出现在一些社区的规划建设之中,不少预留档案用房的面积很小,甚至还有的采取了临时借用的方式,对保管档案的基本要求都满足不了。目前拥有的档案管理设备不仅过于陈旧,而且设备也不配套。尚且没有在社区管理中广泛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现代科技很少在社区档案管理中应用,这对档案的收集与利用、开发都很不利。

三、加强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对农村新型档案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当市县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决定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时就应把档案管理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之中,对于分管领导和责任人要对责任从街道到社区层层落实,在年度综合管理目标中,应将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其中,并把任务细化、责任落实到人,把一个包含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良好互动机制建立起来,确保经费投入能够足够和到位。

(二)抓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各社区应把档案部门《关于加强社区(村)档案管理的意见》作为依据,把强化社区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案建立起来,要求社区档案室不仅要有专职管理人员和专门的档案室、荣誉室和档案查阅场所等项目,而且还要有设施的配备,如:计算机、档案装具以及消毒、除湿、消防等设备设施。要为群众查阅利用档案提供方便;要以国家档案局8号令《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和《社区示范点建设标准》等文件的具体要求为依据,将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在各社区制定出来,把齐全完整的专题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立起来;按照相关制度落实好归档整理,并促进档案的有步骤、分阶段实现全文数字化,目录检索和查档可利用计算机,努力使档案查阅利用实现“一站式”服务,下大力气推进社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三)城市社区要主动帮助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水平。由于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比城市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要落后很多,因此,城市社区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承担起对附近的农村新型社区提供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给予协助与指导的重任,让适当的档案工作制度与方法在农村新型社区尽快建立起来,同时也能周期性提供指导工作,还应对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帮助,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做好对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做好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其关键还是在人,在于促进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这就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管委会提出了加强这一专业群体培训的要求。要以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的新特点为基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档案规范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适应性强的培训教材的编写,定期举办农村新型社区档案业务的培训和参观交流等活动,使这些档案专兼职人员能够将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尽快掌握好,并使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强。

(五)档案主管部门的监督要到位。针对一些农村新型社区可能因为档案管理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而对这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主管部门必须把督促和监督工作做到位,确保新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科学地开展好。

总之,在建设农村新型社区过程中,应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建设工作同步展开,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晶.谈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农村社区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0(5).

[2]侯贤祥.刍议农村社区档案工作[J].河南农业,2011(2).

[3]张淑琴.整合社区档案资源,提升社区档案管理水平[J].档案,2009(4).

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篇四

XX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2万人。近年来,该镇按照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围绕“4+5”中心城区发展战略,以融入城区、融入经济开发区为目的,以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新城镇为定位,以全域城镇化为动力,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抓社区规划。2008年,委托山东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XX镇总体规划(2007-2020)》,将全镇34个行政村整体规划为5大农村社区,利用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置换土地指标,节约的土地指标用于二三产业发展,全镇可节约土地指标9800亩;2010年,委托中国美院完成了农村社区的修建性详规。二是抓社区建设。目前,已启动了中心社区的龙庄、西赵沟、安庄、前XX等4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6.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88.3万平方米,可安置5200户。目前,已完成投资4.2亿元,建成面积28万平方米,龙庄、西赵沟、前XX3个项目已回迁上房。三是抓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了天然气、自来水、雨水排放、污水排放、垃圾处理、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了学校、老年公寓、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龙庄社区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龙庄公园。四是抓农民权益保障。对农户搬迁后的旧房进行统一评估折价,龙庄社区新房按照770.1元的成本价上房,确保农民上的起房;西赵沟社区每户可换得两套新房,同时成立旅游开发公司,鼓励农民以第二套房产作价入股,保证农民房产资本稳定增值。五是抓产业发展。对于节约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重点用于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龙庄社区一方面膨胀发展塑料瓶壳加工产业,做大江北最大的塑料制品加工基地;另一方面规划建设了总投资3.6亿元的龙园旅游综合体项目,预计年可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利税56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西赵沟社区规划建设集商贸、酒店、居住于一体的“XX理想城”高端综合社区。

5.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篇五

栖凤渡镇位于郴州市苏仙区北面,距郴州市区22公里,107国道贯穿南北,西河横穿东西,物产丰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湘郴“鱼米之乡”的美称。全镇辖10个行政村,4个社区,辖区总面积39.79平方公里,人口26786人。栖凤渡社区村是我市首批村改社区工作的试点单位,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部署,在上级的指导下,围绕“以自治管理家园、以整治改善环境、以服务凝聚民心、以文化陶冶情操”的社区建设新思路,积极创新机制,推动了社区建设全面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夯基础,形成社区建设新合力。我们从“加强领导、建全网络、完善制度”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形成社区建设合力。一是强化领导责任。为确保社区村示点工作的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工作责任制。社区也相应成立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同时,借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之机,镇党委政府及时充实和调整社区村、组两级干部,选优配强了社区村两委干部、居民小组长及中心户长,聘用了一批热心社区事业的老同志、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为社区理事会成员,形成了“社区事、社区人管”的格局。二是完善服务设施。2009年以来,市、区、镇三级先后共投入50多万元建成了1000多平方的社区活动场所,设立了图书室、医务室、活动室、民兵之家及“一站式”服务大厅,添置2台电脑及打印速印设备,连通了互联网,实现了 —1—

村务现代信息化管理,为村民提供快捷方便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健全工作机制。为使“村改社区”后的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召开村民会议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制度》、《社区共建会议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设立了村务公开栏。通过建章立制,划分了职能,明确了权利和义务,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集民力,打造社区建设新面貌。村改社区以来,我们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着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创建优美社区。近年来,我镇加大了对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社区村通组公路覆盖率达到100%。今年,村民又自发的对村庄、庭院和道路两边进行了绿化,路边植树达10余公里。同时,我镇还完成了大屋图等三个自然组的村庄整治工作,对村庄进行改厕200户,改栏150多户,新建垃圾池5个,人居环境大大改善。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栖凤渡社区村位于西河两旁,是防洪的重点区。为解决水淹户群众安置问题,根据我镇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去年,我们决定对水淹区的260户居民进行整体搬迁工作,同时将原宅基地进行耕地复垦。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三通一平”工作。这项民生工程既节约了建房用地,增加了耕地面积,又赢得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赞同和认可。

(三)促发展,开创社区建设新动力。我们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发展壮大社区村集体经济,不断促进社区村经济发展。一是盘活闲置资产。2010年,镇政府利用栖凤渡社区村闲置的教学楼,引进投资80万元建立了鞋面加工厂,解决了120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壮大了社区村集体经济。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帮助社区村成立—2—

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有效地整合了现有的农业资源,引导群众向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社区村已建立了油茶育苗基地达46亩,油茶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发展生猪养殖户达27户,其中万头养猪场2个;种植大户5户。2010年,社区村人均纯收入达8920元,高出全镇平均水平的13个百分点。

(四)重活动,树立社区建设新风尚。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增添社区的文化氛围,镇党委、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是搭建群众文化平台。党委、政府定期安排“土专家”、“洋教授”到社区村举办科普知识和法制课堂,并主动与区文化局、区科技局等相关单位衔接,积极在社区村开展送“电影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还建立了“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中心、体育等休闲活动场所,让村民到社区村能有所看、有所学、有所闻,提高了村民的自身素质。二是开展社区文艺节目。党委、政府积极鼓励社区村群众在节假日开展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节目,组织群众春节期间 “舞龙灯”、端午节 “赛龙舟”、跳“广场舞”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增进群众之间的感情。2010年由社区村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参加全市“和美村庄”的文艺汇演,荣获三等奖。三是开展评先评优活动。3月份,社区村还开展以“和美模范家庭”、“婆媳和睦模范家庭”、“科技致富模范家庭”、“文明道德模范家庭”的评比活动,形成了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总结前段工作,我们的农村社区建设初步探索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 —3—

究探讨。下一步,我们将以国务院参事考察团各位领导的这次考察为动力,按照中央、省、市、区的部署要求,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社区管理机制不健全。村改社区后,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形式和内容发生新变化。但对于社区人员配备、组织结构、工作职责却未明确规定,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目前,我镇社区村工作运行机制基本还按原来的村“两委”体制,难以推动社区村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过村改社区试点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虽然有较大提高,但相对于上级对农村社区建设要求、相对于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相对于城市社区建设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国家、省、市加大对试点社区村的投入力度,尤其在农村社区医疗卫生、科技信息、就业指导、文化教育、社会救助、劳动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给予项目倾斜,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水平。

三是社区村工作经费缺乏。村改社区后,它的服务功能增多,运行成本较大,而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村级工业和企业相对较少,经济基础薄弱,使工作的开展显得后劲不足。目前社区村资金来源主要是上级拨付和群众自筹两大块,显然对于社区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这项工作还亟待国家的支持和社会各方面的投入。

6.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篇六

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4月9日)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现场会、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暨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工作会议以后,又专门召开了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多次到各镇街进行督导检查。围绕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水平,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迅速行动起来,从各有关单位抽调10人,配备了专门车辆,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掀起了新一轮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热潮,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各镇村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的要求,均已开工建设了1处以上垃圾处理场,建成了 1-2座垃圾中转站,城矿区、园区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了一批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截至目前,13个镇共建设垃圾中转站18个、垃圾填埋场20个、垃圾填埋坑775个、垃圾池7803个。同时,市财-1-

政投资100多万元,为各镇和指挥部配备农村环卫管理车辆14部,切实改善了农村环卫管理条件。

二是充实环卫保洁队伍。在原有保洁队伍的基础上,各镇根据工作需要,自行选聘了一批环卫保洁人员,全市新增保洁员421人,目前全市农村保洁人数已达1796人。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提高保洁人员待遇,目前山区镇保洁员工资由300元/月,提高到400元/月,工矿区镇保洁员工资由400元/月,提高到500元/月。

三是提升工作标准。镇村环卫保洁的范围由原来的村内保洁为主,逐渐向村外的路边、河道、沟渠以及村与村连接路延伸;由原来的主要道路保洁为主,逐渐向小街小巷延伸;由原来的日常保洁为主,逐渐向清理垃圾堆、粪堆、柴草堆等“三大堆”和建筑垃圾延伸。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市政府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为对镇街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每个季度对镇街评议一次,严格奖惩兑现。指挥部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以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形式,不定期对各镇街进行巡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截至目前,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正式文件通报2次,以工作简报形式通报8次,下达督查通知50份,有力推动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是广泛宣传发动。通过报纸、电视、工作简报、宣传栏、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截至目前,已在**新闻联播中播放专题栏目11期,编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报》18期,在《新**》刊发稿件30多篇,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媒体宣传后,省、**市各县市区,纷纷来我市参观学习。截止到目前,已接待**、**、**、**、**等30多个县市的学习考察团,累计接待60多个团队、3000多人。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经济、自然、生活、基础等方面的差异,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还存在着工作开展不平衡现象,致使部分村庄还有待于完善和提高。二是环卫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镇村垃圾池、中转站、垃圾填埋坑数量不够、分布不均匀,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垃圾处理场建设不规范,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三是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镇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对村保洁人员的考核有的至今还没有建立台账,记录不完整,监督考核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下步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环卫基础设施。综合考虑区域、自然环境、垃圾产量与构成等,加快镇驻地垃圾填埋场、镇街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做好村庄垃圾收集点的设臵和

垃圾箱的配备工作。二是严格督导考核。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考核督查体系作用,通过明察暗访、电视曝光、现场办公等方式,督促检查工作,及时通报检查情况。三是强化宣传引导。继续在电视、报刊上设立新闻媒体宣传专栏,制作电视专题片,在报纸上刊登、发布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信息,大力营造环境整治浓厚氛围。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

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在2010年**花园、**花园、**花园等7个社区,顺利通过**市验收的基础上,今年又新确定了***社区、****社区等9个**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计划建设住房8122户,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各个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1、***社区。为小胡村改造工程,占地17.96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24.83万平方米,规划住宅43栋,住宅1760户。截至目前,该社区已开工建设住宅楼38栋,12栋楼盘已封顶。

2、****社区。为***改造工程,占地6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10.98万平方米,规划住宅21栋,住宅596户。截至目前,该社区已开建设住宅楼11栋,主体工程已建到4层。

3、****社区。为**村改造工程,总占地17.23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27.90万平方米,规划住宅楼43栋,住宅1788户。

截至目前,社区已开建设住宅楼7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4、前八社区。总占地10.67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16.01万平方米,规划住宅楼29栋,住宅1046户,可节约土地306亩,该社区正在进行前期筹备工作。

5、朱山社区。总占地4.8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8.7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住宅楼13栋,住宅586户。截至目前,开建设住宅楼3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6、周庄社区。总占地5.98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8.99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住宅楼14栋,住宅596户。截至目前,已做完14栋住宅楼的基础打桩,由于补偿问题,暂停施工。

7、新陆滨湖社区。为**村、**村、**村合村并点工程,总占地12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1.6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住宅楼30栋,住宅1036户。截至目前,已开建设住宅楼14栋,住宅540户。

8、峄山社区。为**庄、**村合村并点工程,总占地面积5.7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8.7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住宅楼18栋,住宅670户。目前已开建设住宅楼17栋,住宅650户。

9、**花园社区。为**村、**村、**村、**村合村并点工程,总占地面积18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29.1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住宅楼50栋,住宅1780户。截至目前,已开建设住宅楼17栋,主体工程已完成4层。

除列入**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的以上9个项目外,今年还有****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等一批**市示范点。同时,****社区、****社区、**社区等一批新上项目,正在积极办理前期手续。

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配套设施建设任务较重。近年来,我市新型农村社区住房建设快速推进,与之配套的社区服务、文教卫生、垃圾污水处理等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二是如何合法、合规利用土地问题。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用地,大部分为村集体用地,土地使用手续不够完善,造成了规划、建设手续不能办理,入住居民无法办理房屋产权备案等手续。

7.关于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七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 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不仅可以有效地繁荣农村文化,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而且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 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多层次需求。虽然, 随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度的提高, 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 作为重要的农村文化建设领域的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思考, 提出发展建议。

一、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对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 经费投入有限。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的。虽然近年来, 伴随各级政府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 无论是在基础文化设施, 还是在文化建设配套设施方面, 政府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但是与理想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要求和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很多县乡级的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运作情况很不乐观, 而且各政府的财力情况都受不同程度的限制, 真正实现文化配套设施的特别少。村级的社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就更加薄弱, 基本上是单纯依靠县财政的补助。这些现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的推进进程。

其次, 对新农村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不全面。目前, 科学文化教育和大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依然是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 而对于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还十分欠缺。现代新农村社区文化缺乏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的结合, 导致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没有新意, 而且有很强的类同感, 缺少个性和特色。另外, 新型社区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现代文化资源的普及和利用率偏低, 如对互联网的运用等,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前进的步伐。

再次, 对新农村社区文化宣传力度不够, 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层次偏低。目前, 很多农村地区的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的是“送”, 如县里每年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等。在镇级社区每年组织的几次文艺演活动之外, 新农村社区能组织文艺活动寥寥无几, 除非是条件特别好的新农村社区, 才有能力通过共建的形式组织开展少许的文艺演出, 大部分新农村社区还是停留在放映电影等简单活动层面上。

最后, 新农村社区文化干部队伍人才缺乏。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依靠的是农民的自发组织, 而目前众多新农村社区的文化现状非常勉强,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人才相当缺乏, 专职的乡镇级文化站干部呈老化趋势且不足编, 而且专职不专用、活动经费不足的现象也屡屡出现。而村一级的文艺人才就只有少数的文艺宣传队员外, 而且存在这严重的断层现象。所以, 目前新农村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 只有一些技术含量低、适于推广的项目, 众多其他文艺活动推动起来举步维艰。

二、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首先, 重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加强统筹规划。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 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进程, 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重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一定要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普及开来, 要在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 合理规划新农村社区文体设施建设, 乣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新农村社区文化工作考核体系,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对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加大投资经费, 建立起规范、科学合理的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协调机制, 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

其次, 整合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资源。政府要有效整合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资源, 要立足新社区规划建设发展现状, 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充分挖掘各类文化精华并加以应用, 要逐步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相结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丰富新农村社区文化内涵, 使得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多彩, 更加有特色, 彰显出个性。此外, 在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和开展的过程中, 要重视现代文化资源, 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 以有效推进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

再次,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层次。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 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广大群众甚至部分干部都还比较陌生, 因此,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橱窗等有效载体, 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 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农村社区文化工作的知晓率,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主人翁精神, 促使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中, 还要广泛吸收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与文化项目, 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 构建适合新农村社区发展特点的文化, 改善新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

最后, 加强队伍建设, 培养社区文化建设人才。一是加强社区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新农村建设时期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逐步培养一批专门的农村社区文化工作者, 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 对不同社区进行进行适合该社区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的文化建设。二是重视对农村文化干部的培养和使用。高起点抓好文化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把文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立足实际, 加快文化干部队伍结构调整,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注重选拔任用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有专业才干的干部, 适时招聘、引进文艺人才, 解决文化干部队伍青黄不接、人才缺乏的问题。三是建立农村文化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拓宽农村文化人才渠道, 鼓励熟悉农村生活、有一定文艺专长的优秀人才, 选配机关年轻干部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

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 而且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各级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要适应农村形态, 以农民素质的需求为基础, 不断提升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 带动地区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推动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师坚毅.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D].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2.

[2]戚学森.农村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D].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4.

[3]王淑霞, 唐爱华.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社区文化的构建——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下的研究[D].学术论坛, 2010.12.

[4]吴理财.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文化的变迁[C].人民论坛, 2011.24.

[5]何兰萍.以社区为重心推进乡村文化建设[D].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5.

8.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篇八

河南省人大代表、太康县独塘乡轩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轩家义介绍,该行政村下辖4个自然村,最大一个村100多户,最小的30多户,遍地是坑,路不成型,不仅浪费土地,而且给高产农田建设带来隐患。如果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有300多亩土地,进行规划整合,会再节约出200亩土地,这样就可以建设幼儿园、养老院、公墓等公益场所,“越早规划越好”。

河南省人大代表、西华县东夏镇大袁村村委会主任张桂萍也建议要规划先行。“编制好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用规划指导各地产业的发展及道路、住宅、卫生室、文化室、学校、乡村超市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河南省人大代表、商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恩谈到,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土地问题。据统计,商水县平均每个乡镇仅有300亩左右的土地可以调整为建设用地,且报批程序繁琐,审批周期长,如果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按户均0.5亩计算,只够600户左右群众使用,大面积推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紧张。二是资金问题。作为农业大县,县域经济发展投入基本靠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的资金通过多口下达,涉及发改、林业、社保、水利、土地、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多个部门,这些资金基本都是“戴帽”下达,用向明确,审批严格,且很分散,很难形成规模投入。尤其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能争取到并加以整合、捆绑的项目和资金不足,这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瓶颈。

河南省人大代表、商水县公安局黄寨派出所副所长朱文杰建议,应加大有关部门的协调力度,加快土地指标置换量和置换速度,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土地保障;出台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金融及政府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决策、项目补助、民资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

9.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篇九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是我镇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第二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区农医中心的精心指导下,在各村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严格按照《湘东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和年初的工作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新农合工作,现将今年来新农合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金运行情况

我镇共有农业人口为32804人,全镇共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8211人,参合率为86%,共筹集资金564220元。今年1-12月份,补助人次5703人,总补偿金额1527018元。其中门诊补偿4290人次,补偿金额186380

元,次均补助费用元,受益面%。住院补偿1261人次,补偿金额1300080元,次均补助费用元,受益面%。其他补偿152人次,补偿金额40558元,次均补助费用元。全镇获大额补偿46人次,其中:3000元以上补偿46人次,5000元以上补偿19人次,万元以上补偿3人次,万元以上补偿1人次,获2万元补偿的1人次,资金使用率为%。一次性报账率达95%。

二、主要工作措施

领导重视,把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成立了以镇长龚家敏为组长、分管领导钟华为副组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和以纪委书记贺萍为组长的监督小组,安排了4名专职工作人员从事新农合工作,其中所长1人,会计、出纳、审核各1人,在各村配备了新农合监督员、联络员,为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群众参合热情。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开展新农合工作的基本原则。为此,我们以合作医疗政策宣传为重点,以筹集资金为工作中心,采取突击宣传和平时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合作医疗政策,积极动员农民参加新农合,一是通过下发宣传资料,向农民讲事实、算细帐,宣传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二是通过设立宣传栏,板报,刷写标语等宣传新农合政策,扩大新农合的影响力。收缴新农合参合款时,我们通过召开动员大会,一级抓一级,党员、干部带头,包村包户,深入农户,与农民面对面的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工作,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另外,镇政府拿出了3万余元奖励金,充分发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三是实行阳光操作,让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合作医疗补偿情况,镇、村两级都设立新农合公示栏,每月及时对补偿情况进

行公示。对大额补偿的农民患者,我们还采取送钱上门服务,使农民群众从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到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投资意识,引导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加合作医疗,从而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为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今年我镇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下发了《东桥镇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及《东桥镇定点医疗机构考评细则》,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书面反馈,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如在今年5月和11月份,我们组织对全镇所有村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两次全面的监督检查,并在全镇通报了监督检查情况,未及时进行整改的,坚决予以取消其定点资格。

加强对新农合经办人员的培训,努力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经办人员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农合工作的服务水平,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我们始终把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服务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镇加强对新农合经办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村级联络员、监督员、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培训,要求经办人员吃透精神、全面掌握新农合的资金来源、报销比例、范围、手续的办理等,整体提高新农合经办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新农合工作开展。

严格财务管理,确保资金运转安全

在新农合基金的管理上,我们严格遵守各项财务管理规定,严格审批手续,日常收支管理账目做到日清月结,收有凭证,支有依据,做到公开透明,形成初审,复核,支出层层把关制度,严格按照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额度履行报销手续;每月及时向区农医中心进行报帐,确保资金周转正常。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认识不足,期望过高,对设立家庭帐户、不予报销部分等政策不理解,因而产生了不满意情绪。

二是我镇农业人口数统计不准确,有已死亡未销户口的,有已迁出但人口网上未及时进行核减的,虽然我镇今年组织开展了农业人口核查工作将其进行核减,但还大量存在举家长期外出务工的、嫁娶未迁户口等情况的人员,造成人员统计及筹资困难。,三是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现在虽已配置了专用的微机,但没有专用软件来进行管理,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比如门诊台帐的建立,现在都是建立在自行设置的表格上,受人为因素的限制,问题不容易察觉,对个人帐户资金的管理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四是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医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是外伤调查存在一定难度。例如无法开展在外省就医人员的外伤调查工作;有时到医院查找病历,无人员配合核查;有的医院病历有记载不清楚现象。

四、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新农合政策,努力做好新农合筹资工作,确保全镇参合率达到92%以上。

2.加强就医、补偿等各项服务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补偿报销工作程序,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取信于民。

3.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新农合工作的业务水平,并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提高群众对合作医疗的满意度,让参合农民真正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4.进一点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使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农民真正受益。

5.进一步强化新农合基金管理,落实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确保基金安全。

10.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篇十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11.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一

高起点规划设计

兴建“百年农村社区”

科学规划是建好新型农村社区的前提和保障。长安区委、区政府按照“科学规划、试点先行、依法推进、公开透明”的原则,通过深入村组实地调研,科学制定出了《西安市长安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方案(2013—2015)》等纲领性发展蓝图,确定了围绕“腾出一批土地、生成一批项目、打造一批亮点”的目标,紧密结合小城镇建设,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合理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力争到2015年底,建成20个以上规划科学、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社区。

为确保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既能满足广大群众享受现代化服务需求,又能凸显长安地域特色,长安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思路,充分突显关中民居和生态优先特色,达到村庄山色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效果。

大手笔投入资金

建设西安“最美社区”

长安区将建立投入机制作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中之重,初步形成了 “政府主导、企业投入、整合项目、群众参与”的筹资机制,区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专项资金,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理、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吸纳企业资金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企业得土地、政府得社区、农民得新居”的三赢目标。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内容庞杂、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长安区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及时制订出台《长安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考核办法》,实行专项考核、单项奖罚,确保将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全方位完善设施

共筑百姓“安居梦”

为了让群众真正喜爱自己的社区家园,除了有设施完善的新住宅,还必须让农民能享受到与城市人一样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长安区参照城镇化的标准,在综合考虑人口规模、资源环境、产业定位、辐射半径和空间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社区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邮政等基础设施,鼓励实施天然气、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加强太阳能、沼气和地热等清洁能源的使用与推广。

12.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二

农村社区也就是由一定的人群、地域、生产和生活设施、管理机构以及社区成员的认知感等要素构成的社会实体。在特定的区域内, 由从事农业生产的非密集人口, 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组成的农村区域社会。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 又不同于城市社区, 它是以农村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另一种社区类型。

新型农村社区, 关键体现在一个“新”字, 和传统意义的农村社区相比, 它更多具备促进农民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城市基本功能。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型农村社区, 是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 经过统一规划, 按照统一要求, 统一建设居民住房和公共设施, 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 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 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它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 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

2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

2.1 具备一定的规模性

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应当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而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性, 这就要求新型农村社区, 必须具备相当人数规模, 如果社区人数过少, 为社区提供服务的私营超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幼儿园、物业公司等社会服务机构因客源少, 将无法长期持续盈利, 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新型农村社区也无法长期健康发展。

2.2 居住环境优美, 各项基础设施完备, 公共服务覆盖全面

新型农村社区注重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 娱乐休闲设施齐全;改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标之一。新型农村社区的供电、供水排水、道路、购物、电脑网络、垃圾污水处理等各项生活设施齐全, 可以保证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具备城镇社会服务所具有的基本功能。改变以前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分散, 薄弱等问题。就业、社保、社会治安、教育、法律、卫生、文化等政府各项服务全面覆盖, 便利村民群众生活。实现垃圾三化、路灯亮化, 建设学校、商业设施、社区卫生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甚至公交站点, 使社区农民享受到城镇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

3新型农村社区的意义

3.1 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2012年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 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 农村产业结构从单一农业生产结构向农业生产基础上的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 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据有关机构估计, 当前农村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合计超过5亿人, 其中农业仅需要1.2亿人, 在沿海和城市打工的有2.5亿人, 有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定居, 成为新市民, 一些农村成了“空壳村”, 留下妇女、老人、儿童, 出现了农村社会治安等许多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部分, 因为农村新型社区建成以后, 人数规模少则几千, 多则几万, 一个现代化的成熟农村社区, 已经具备了城镇所具备的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的功能, 农民在现代化的社区里能够享受到各种生活便利, 规模大的农村社区已相当于小的城镇。

3.2 利于改善改善居住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节约土地资源

农村新型社区, 无论是住房还是配套的供水、供电、绿化、路灯、道路、广场都按照较高的质量标准建设, 环境整洁卫生, 十分优美, 社区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由于是集中规划, 合理布局, 楼房必须达到四层或五层以上, 共享公共配套设施, 所以能够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

3.3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

新型农村社区更有利于党和国家对农村社会的管理, 新型农村社区同样需要建立党总支、农村社区居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经济文化协会、老年协会等组织, 因为村民集中居住, 便于完善加强社会管理。

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

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际情况, 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经验, 总结出以下几种模式。

4.1 村庄合并多村联建模式

将以前分散的多个自然村或者行政村统一合并组建新型社区, 原来的行政村或自然村消失, 新的农村社区诞生, 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并将周边村庄整体拆除复垦。在集中新建住宅楼的同时, 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医院、幼儿园、超市等服务设施。在村庄合并过程中, 应根据各个村庄社会经济情况和地理位置进行合并, 以方便未来社区农民的生产生活。

4.2 以中心村为核心, 强村吸收弱村,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鼓励以经济强村为核心 (中心村) , 通过合并周边经济欠发达村,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将先进村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致富经验, 引入到相对落后村, 先富带动后富, 实现共同富裕。以中心村为中心, 在社区中心村设立服务中心, 为周边数公里村落的群众提供政府公共服务, 中心村规划出集中居住区, 安排其他村民前来聚居, 从而形成新型农村社区。

4.3 园区带动模式

以产业聚集区、经济开发区为依托, 在聚集区周边农村建立新农村社区。这样做的好处是, 园区周边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学校、幼儿园、超市等社区服务设施, 能为产业聚集区的企业和工作人员提供就近的生活服务, 同时社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又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有效破解“三农”难题,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例如河南南阳镇平县的玉雕产业全国闻名, 是全国玉器加工中心之一, 他以玉雕产业为依托, 建设园区带动模式的新型农村社区。

4.4 城郊型农村社区模式

这是从根据新型农村社区的相对位置所做的分类, 城郊新型农村社区指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内, 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新型农村社区, 布局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城郊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可以服务城镇为途径。

因为各地农村实际经济情况、社会发展水平、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不尽相同, 优势特色产业也各有千秋, 所以以上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并非绝对, 甚至实际上是几种模式的综合。但是无论哪种模式, 让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就近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 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 建设好新型农村社区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参考文献

1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篇十三

根据我们的的实际采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有四种不同的建设模式:第一,政企联建型。政府与开发商联建,一部分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一部分土地用于安置当地农民,开发所赚的钱用于新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典型的就是荥阳的洞林湖新村和邢村新村;第二,集体代建型。乡镇集体或者村集体统一委托建筑公司建,群众购买,微利经营,如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第三,村民自建型。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群众在原有的宅基地上自建,如中牟县大冶镇的刘碑中心社区。第四,政府代建型。这种模式下,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将农民的宅基地和部分耕地进行征用,在为农民建设新的社区的基础上提供征地补偿,比较典型的是郑州市姚桥乡的姚桥社区和磨李社区

4.农村新型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1)市政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道路(社区内部道路和周边道路),自来水,电,暖,气等

(2)公共服务设施

(3)文化服务设施

上一篇:滕王阁序典故一览下一篇:上海居委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