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发展白皮书(共8篇)
1.开发区发展白皮书 篇一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
前言
蜂蜜是深受人类喜爱的传统营养食品,自古以来一直作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上品被推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蜂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日益受到广大公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是什么,中国蜂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认知度如何,中国蜂蜜标准体系是如何建立的,有什么措施保障中国蜂蜜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以及中国蜂蜜产业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并不为很多人所知晓。
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在我国虽然蜂蜜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常常成为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常常有人对中国的蜂蜜产业做出不负责任的评价,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蜂产品协会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工作,首次发布《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的白皮书就是把中国蜂蜜产业的情况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呈现给社会公众,希望社会对中国蜂蜜产业现状、问题和发展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广大公众更加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中国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国政府对蜜蜂产业十分重视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我国蜂产业的发展。
朱德委员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题词:“蜜蜂是一宝,加强科学研究和普及养蜂,可以大大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获得多种收益”。[1]他还写信给毛主席,就蜜蜂对农业的增产增收作用、蜂产品对人类健康的贡献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发展蜂业的建议。
周恩来总理1965年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对北京从事养蜂工作的王孟林同志说:“蜜蜂是一宝,是人类的朋友,很值得研究,我也很爱蜜蜂。朱老总(朱德委员长)也十分重视养蜂,曾致信给毛主席,建议发展养蜂业,促进农业丰收。蜂产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蜜蜂,搭起蜂产品与人类健康的桥梁意义重大”[1]。
2009年12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批示:蜜蜂的作用非常重要。建议交通运输部认真研究运输绿色通道问题。建议由农业部认真研究养蜂扶持政策。[2]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2007年给中国蜂产品协会题词:“发挥蜂业优势 服务和谐社会”[3]并多次听取中国蜂产品协会的汇报,对蜂业发展和中国蜂产品协会工作给予指导。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一直关注中国蜂业的发展,在参加“2004中国北京国际合作社贸易洽谈会”期间专门到蜂产品展台参观、了解情况并要求:要生产优质蜂产品,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4] 国家及相关部委也十分重视蜂业发展。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首次将蜂业纳入了畜牧业产业体系中。
2006年3月和2010年3月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中国蜂产品协会先后发布了《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0年初,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十分重视蜂业生产,联合发出通知将转地放蜂运输纳入绿色通道管理,免费通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蜂业发展。
2010年12月29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发布的养蜂业规划。
2011年12月,农业部以公告形式发布了《养蜂管理办法(试行)》。这个办法的实施对维护蜂农合法权益、保持生态平衡、促进蜂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2年12月,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将养蜂专用平台(含蜂箱保湿装置、蜜蜂饲喂装置、电动摇蜜机等)列入补贴范围。
中国蜂产品协会的主管部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高度重视蜂业工作,李成玉、杨传堂、王侠等历届理事会主要领导都十分重视蜂产品的加工、销售和推进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经常到中国蜂产品协会检查指导,听取汇报,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和支持养蜂业发展。从地方财政中划拨专款补贴蜂农,支持养蜂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积极协调养蜂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中国蜜蜂产业的现状
中国养蜂,历史悠久。
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蜜”字。东汉后期(公元2世纪)就出现了人工饲养蜜蜂,可以说中国的养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饲养蜜蜂的国家之一[5]。20世纪初,第一批意大利蜂被引入中国后,西方蜜蜂和现代养蜂技术也逐渐进入中国。
养蜂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完全可以说养蜂是一项有百益而无一害的生态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的养蜂大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养蜂从业人员和蜂蜜出口四个指标均居世界前列。
发展养蜂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在改变贫困山区落后面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养蜂主要采取定地养蜂和转地养蜂两种形式。定地养蜂生产时间短且较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也需要更多的饲料来喂养蜜蜂,养蜂成本较高;转地养蜂可以有效利用各地不同的蜜源资源,也有利于蜜蜂繁殖,减少蜂病发生。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2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300元计算,每户养蜂年收益可达6万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发展养蜂业也是促进农业增产、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约占82.7%)。实践证明,蜜蜂授粉可使棉花、油菜、荞麦、苹果、柑桔、向日葵、苕子等农产品增产,并显著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对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专家测算,蜜蜂授粉为农业创造的价值是蜜蜂自身蜂产品价值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近几年,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逐渐增强,蜜蜂授粉技术已在蔬菜、水果、油料和保护地栽培作物等方面大力推广与普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蜂事业发展迅猛,全国现有蜂农30余万人,饲养蜂群由1949年的50万群发展到2011年的894.7万群[6],拥有世界约1/8以上的蜂群。
蜂群数量的增加,带动了蜂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和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中国蜂蜜年产量从1958年的1.23万吨发展到2012年的44.8万吨[7],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1/4以上。
全国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2000余家,遍及全国。蜂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北京、湖北、安徽、上海、山东、四川等省、直辖市。
中国蜂蜜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每年蜂蜜出口都在10万吨左右,年创汇约2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蜂农专业合作社政策的出台以及科学养蜂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养蜂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转变和提高。
自2007年7月1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养蜂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据中国蜂产品协会调查统计,2008年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蜂农合作社为122个;到2011年底已超过700个,增长5倍多。其中广西、安徽、新疆、江苏、江西、陕西、浙江7个重点省区是蜂农合作社较集中、规范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获得工商登记注册的蜂农合作社数量达到276家,占到全国的40%左右。
三、中国主要蜜源种类及分布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资源丰富,蜜源植物丰富多彩。我国的主要蜜源分布情况是:
油菜蜜:油菜蜜源植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花期最长、产量最多。全国共有600多万公顷[8]。分布于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洋槐蜜:洋槐蜜源植物在全国的分布广泛,种植面积大,泌蜜丰富,蜜质优良,是夏季的主要蜜源之一。集中生长区为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北京等6省、市;其次为江苏、安徽、甘肃、天津等省、市及湖北西北部。始花期由南向北推迟,始花期在长江流域为3月下旬,黄河流域为5月上旬,西北地区约5月中旬。
枣花蜜:枣花蜜源植物除东北和青藏高原之外,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以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最为集中。主产区的枣树始花为5月下旬或6月上旬,花期长25~30天,为高温型泌蜜植物。
荆花蜜:荆花蜜源植物在华北、东北南部、西南及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集中在河北、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及辽宁西部。多数地区的荆条花期从6月上、中旬到7月中下旬。
椴树蜜:椴树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区、小兴安岭和完达山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蜂蜜品种。花期最早6月下旬,最晚7月上旬,花期一般在20天左右。
紫云英蜜:紫云英蜜源植物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河南等省为最多。紫云英花期按照所属地点不同从3月上中旬到5月上旬。
荔枝蜜:荔枝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早熟品种的花期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中熟品种3月上旬至4月上旬,晚熟品种3月下旬至4月中旬。
另外,南方地区的枇杷、龙眼、柑桔、野桂花,西北地区的枸杞、党参,新疆地区的葵花、棉花和内蒙地区的荞麦、老瓜头等都是具有一定产量、很有特色的蜂蜜品种。
四、中国蜂蜜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一)中国蜂蜜出口量世界第一
每年全世界生产的蜂蜜约150万吨,其中的30%左右即40-50万吨用于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每年欧洲进口蜂蜜数量为20多万吨,约占世界蜂蜜贸易量的1/2,美国进口量在10万吨左右,日本进口量在4万吨左右,欧、美、日的蜂蜜进口量占到了世界蜂蜜贸易量的85%。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国,每年的蜂蜜出口量基本上保持在10万吨左右,占世界蜂蜜贸易总量的1/4[9]。
在蜂蜜的国际贸易中,以蜂蜜原料出口为主的国家主要有:中国、阿根廷、墨西哥、巴西、越南等。
以蜂蜜成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有: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这些国家出口的蜂蜜产品以成品小包装为主,凭借其国内完善的生产支持体系、雄厚的财政补贴和贷款以及比较完善的机械化、信息化配套设施,使他们的出口价格远远高于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有时甚至是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的几倍,其目标为高端市场。
从出口对象看,中国蜂蜜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目前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欧盟。2009年由于美国对中国蜂蜜征收反倾销税,迫使中国蜂蜜退出美国市场。此外,还有少量蜂蜜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国家。
从市场份额来看,蜂蜜原料出口国中国、阿根廷和墨西哥排前三甲。
长期以来,中国蜂蜜的一些出口企业以“数量扩展,低价竞销”的方式扩展国际市场。中国是世界蜂蜜出口大国,但不是蜂蜜出口创效强国,在对外贸易中实际收益的利润比较微薄。
(二)我国的蜂蜜进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一代追求洋品牌的心理,以高价位迅速抢占我国蜂蜜产品的高端市场,使我国蜂蜜进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2年我国进口蜂蜜数量达到3300多吨[9],较2011年增长36.6%。预计未来中国进口蜂蜜数量还会不断上升。
我国进口蜂蜜产品有两种方式:一是原料进口,加工分装后贴国内品牌进行销售;二是直接进口国外小包装成品蜂蜜。进口蜂蜜的市场零售价格一般比国产蜂蜜高3-10倍,有的甚至更高。
进口蜂蜜质量良莠不齐,根据2012年、2013年国家出入境检疫检验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进口蜂蜜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不合格原因为:菌落超标、药残超标和掺假等。
五、中国蜂蜜内销市场迅速发展
(一)中国蜂蜜国内消费总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蜜生产大国、蜂蜜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蜂蜜消费大国。我国地域广阔,蜜源丰富,人口众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蜂蜜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蜂蜜产量10多年来逐年增加,为扩大国内市场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内销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大。(见下表)
2001-2012年我国蜂蜜出口与内销比例变化情况[10] [11]
单位:万吨时间(年)
我国蜂蜜 总产量
出口数量
所占比例%
内销蜂蜜 数量
所占比例%2001 25.2 10.7 42.4 14.5 57.5
2002 26.5 7.6 28.67 18.9 71.33
2003 29.9 8.4 28.1 21.5 71.9 2004 29.3 8.2 28.0 21.1 72.0
2005 29.32 8.8 30.0 20.5 70.0
2006 33.3 8.1 24.3 25.2 75.7
2007 35.4 6.4 18.1 29.0 81.9
2008 40.0 8.5 21.25 31.5 78.75 2009 40.2 7.2 17.91 33.0 82.09
2010 40.1 10.1 25.1 30.0 74.9
2011 43.1 9.98 23.15 33.12 76.85
2012 44.8 11.0 24.55 33.8 75.45
2.开发区发展白皮书 篇二
民生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我国也日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全部工作涉及到“人”,围绕“人”展开,是最关乎民生的领域之一。
信息化是民生助跑器。人社系统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在增强工作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02年我国启动金保工程,人社信息化的应用基础不断夯实。当前,“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如火如荼,人社部主动适应这一趋势,于近期出台了《“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赋予了人社信息化新的内涵,把人社信息化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新的阶段。
“互联网+人社”不是把人社服务简单搬到网上,而是通过“互联网+”推动工作观念的转变、服务方式的转变,真正做到感知民心、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拥有海量用户,具有良好的可触达性。微信在平台上开设了城市服务入口,集成社保查询、医保查询、公积金服务等诸多人社功能,实现了行政服务大厅、政府网站、政府APP、城市服务等不同服务渠道的融合发展,极大方便了民生。同时,众多基础服务在不断的迭代实践中,被二次开发并加以重新认知,不断衍生出更便捷、更立体的简政体验。
本报告基于人社信息化的发展脉络研究,通过详实的数据和鲜活案例,对“互联网+人社”的应用情况、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对其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各级人社部门推进“互联网+人社”、利用移动互联网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传递人社改革正能量提供支撑和镜鉴。
1. 人社信息化PEST分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下简称人社)涵盖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三大领域。作为人社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保障,2002年10月国家层面正式启动人社信息化建设,即“金保”工程(国家信息化十二金工程之一)。15年过去,人社信息化面临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1.1 P-政策环境
李克强总理今年两会提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来,政务服务的模式、渠道、平台等发展骤然增速,政府服务的发展理念也在不断革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正由一项便民利民的发展举措,升级成为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与集聚民间创新的重要杠杆。在此背景下,政府信息化面临更高的价值诉求:由服务内部业务效率向提升公共服务、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市场活力转变。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具体到人社,通过金保一期建设,一个以业务网络三级互联、应用软件基本统一、数据资源集中管理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体系已形成,为各级人社部门提高行政效率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政府信息化价值诉求升级大背景下,金保二期的“互联网+人社”则要服务于人社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战略的落地,服务于增强创新能力、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破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等目标的实现①。
1.2 E-经济环境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各行各业信息化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社会各行业和生活所全面应用。政策加持背景下,政务信息化一马当先,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咨询机构智研咨询预测,2014-2018年,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投资规模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我国IT总体支出的增速。
纵观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历程,进入门槛越低、标准化程度越高,互联网渗透率越高。其中,医疗、养老、教育、人资等领域因为相对封闭且高度非标准化,互联网+的历程尚处于方兴未艾的起步阶段,社保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的资源投入未来必然处于上升阶段。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依据中国政府网公开信息整理①资料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2016年11月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1.3 S-社会环境
用户日益凸显的“网络居民”属性要求基于互联网获取公共服务将成常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这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支付、出行、旅游、餐饮等越来越多的线下场景被线上化,用户“网络居民”属性日益凸显。人社事业因为跟每位用户都密切相关,线下向线上全业务转移则势在所趋。
社保不断扩容、人口老龄化、流动迁移活跃等社会问题需要新的管理手段。近年来,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65岁以上人口高达1.44亿,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老年抚养比不断升高将进一步加剧社保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基金支出增速已连续4年高于收入。而活跃的人口流动迁移也在引爆社保、医保的异地业务办理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建立一套更大容量、更统一、更精细化的社保信息系统来解决,这也是驱动人社信息化加速演变的最直接动力。
1.4 T-技术环境
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革命的带动下,人社信息化基于的技术环境也在发生基因突变:云化、移动化、社会化和数据化四重趋势并发。
云化:人社系统集中了全国近十亿人的数据,且覆盖人群还在加大,其速度远大于社保网点办事人员增加的速度。同时,人口在城市间的迁徙增加,对社保异地业务办理提出了更多要求。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云技术在人社领域的应用,构建人社行业云,加强基础网络管理与网络覆盖,提升网络承载能力、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各业务深度智能应用和跨部门业务协同,打造面向未来的管理和服务系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社业务需求。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资料来源:Kantar Media CIC,《60秒看中国社会化媒体表现》,2016.11
移动化:2015年移动互联网正式超越PC互联网成为主流,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入口。政务服务亦复如是。依靠行政服务中心将办事部门物理聚集的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水电费缴纳、交通违法缴罚、高考分数查询、医院挂号缴费等服务相继“落户”移动终端。截止2016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开通了超10万个政务微信公众号为用户在线提供政务服务。未来,移动化应用广度与深度将成为检验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
社会化: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虽然强调了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核心平台的地位,但对微信城市服务、微信公众号等第三方平台的服务价值同样做了充分肯定。前微信时代,政府网站对于BBS、BLOG及微博的价值认同仍停留在信息公开和互动交流阶段,而微信的出现推进移动政务迅猛发展,第三方平台不再作为信息通道或服务补充渠道出现,而成为政务服务延伸发展的重要阵地。
数据化:人社业务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涉及就业、参保、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及其他经济活动轨迹,数据体量已积累到产生重大价值的数据化阶段。这就要求人社信息化新的发展阶段要具备“数据化”思维,即数据信息开放思维、数据信息整合思维及数据信息分享的思维①。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四化”趋势下,金保二期工程将带来业务流程、办理方式的变革,同时创新人社体系服务、管理的手段。
①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著作《互联网+政务:从施政工具到治理赋能》,电子工业出版社。
2. 互联网+社保指数分析
微信城市服务平台顺应国家“互联网+”战略,将散见各处的基于移动互联的政务民生服务集合起来,为本地市民和政府、第三方机构提供高效连接。一方面市民不必再逐个搜索查询相关服务项目及提供机构,省时省力;另一方面,政府等可以通过城市服务统一入口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提升服务效率。目前,微信城市服务已覆盖全国362个城市,累计服务用户超过2.1亿。
人社服务共覆盖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共124个地级市(直辖县)。
其中,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海南、黑龙江和湖南7省实现了全省覆盖,所有地级市均开设了入口。
2015-2016年期间,人社公共服务加速向移动端转移,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大众线上社保/医保查询、就业信息查询、职业考试查询的习惯逐步养成。即,C端人社服务正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2.1“互联网+人社”服务的用户粘性
进入2016年,随着上线城市逐渐增多,人社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在微信城市服务整体月活跃用户①规模的占比由1月5.29%提高至10月的14.37%。用户需求可见一斑。其中,湖南、广东、黑龙江、福建、北京、海南、重庆、贵州人社用户占比均高于平均水平。湖南以33.22%的占比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反映用户粘性的重要指标,人社服务也保持了较高的回流率②,达到20.0%,是微信城市服务中回流率最高的领域。“互联网+人社”服务,对于培养用户移动政务习惯、带动其它政务移动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注:亮蓝色表示全省都上线,深蓝色表示省内部分城市上线,灰色表示未开通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①指标含义:月活跃用户数:一个月内至少访问过该城市内该服务一次的去重用户数。
②回流率:连接两个月访问过该城市内该服务的用户数/上个月的活跃用户数。
2.2 服务丰富度具有显著区域差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对线上服务提出要求:“应上尽上”(服务广度)和“全程办理”(服务深度)。就微信城市服务平台看,人社服务在广度上已基本覆盖人资、就业和社保三大块,其中社保服务覆盖最广。总体来看,全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区域覆盖率有待提高,且各地具有显著差异。
在渗透率方面,人社服务区域覆盖率仅有34.3%,低于交通、公安、医疗等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普及。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以覆盖最广的社保服务为对象,对其服务广度(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覆盖情况)、服务深度(查询、服务指南、办理等全流程的覆盖情况)综合打分发现,湖南的社保服务丰富度得分遥遥领先。其省会城市长沙“12333”微信平台自2015年4月上线以来,做了诸多创新,包括首创发放“虚拟社保卡”,在微信一键完成“社保卡信息查询”、“社保卡发放进度查询”、“人社服务机构位置导引”、“参保信息查询”、“缴费信息查询”、“待遇信息查询”、“医保卡余额及明细”、“就业补贴申请”等多项功能。后期随着开通微信交社保、报名缴费、就诊结算全流程等支付业务的开通,湖南在服务丰富度还将有更大上升空间。
相比之下,山东、辽宁、云南等地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湖南、贵州等先发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服务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提升空间。
2.3 广东“互联网+社保”指数位居全国首位
综合上述维度加权计算各地“互联网+社保”指数①发现,广东“互联网+社保”指数居于全国首位,凭借广泛的活跃用户群体、广泛的区域覆盖、稳定可靠的服务质量等优势遥遥领先其他省市。湖南、福建紧随其后。
2.4 发展的不只是微信城市服务
尽管微信城市服务平台集聚了大量的人社用户和服务,但“互联网+社保”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当地“互联网+社保”的发展实际。据腾讯研究院不完全统计,除了上线微信城市服务、政府网站和12333,这些省市还开通了数量不等的政务APP,实现了一个入口,多个平台融合发展的格局。以广东为例,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城市服务、人社APP、12333电话咨询服务平台在全省实现了全业务、多渠道的100%覆盖,最大限度地拓宽已有渠道的服务半径。
①计算方法:服务项目价值分、服务质量星级分、月活跃用户数、回流率、故障率、重点行业丰富度6个指标加权计算“互联网+人社”指数详见可见腾讯研究院2016年6月发布的报告《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2.5活跃的并非只是一二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基本实现互联网全覆盖,自然也就成了“互联网+人社”数字红利的第一批获益者。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据绝对地位,合计占微信城市服务人社用户的近7成。
低线城市(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有望成为互联网+人社服务的价值洼地,其用户增长速度、活跃度不亚于一二线城市,有些甚至大幅超越。93个低线城市中有58个城市的月活跃用户增速在50%以上。除了渗透时间晚于一二线城市、用户基数较小等常规原因外,移动互联对于后发城市的价值在加速释放也可能是动因。因为对于后发城市而言,PC时代的政务服务基础稍显落后,有的甚至没有,因此不存在平台分流现象,用户更习惯于从一个平台上集中获取服务。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3. 互联网+人社开启新模式
互联网向人社事业传递的价值点在于“连接”和“创新”两个方面。通过“连接”改变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解决现存触达用户效率低的痛点;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创新”新价值,破解现存难点问题和增量挑战,实现治理创新。
3.1 公共服务供给“轻量化”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①计算方法:服务项目价值分、服务质量星级分、月活跃用户数、回流率、故障率、重点行业丰富度个指标加权计算“互联网+人社”指数,详见可见腾讯研究院2016年6月发布的报告《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人社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城市服务等移动平台通过思维和技术创新助力人社公共服务越来越“轻量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移动化
国办发23号文①要求:2017年,基本公共服务事项80%以上可在网上办理。人社业务也在加快从线下转线上,支持在线业务查询、预约、认证、办理、支付。全国120个城市的公众可直接在微信上进行社保查询。通过将社保查询、医保支付等服务流程移动化,无疑有助于解决用户排队时间长、查询不方便、医保结算繁琐等民生服务痛点。
轻量化
人脸识别、LBS、移动支付等技术为人社服务的身份认证、查询、缴存、导航、支付等关键环节轻量化、后台化提供了可能,有效缩短了服务时间。
1)认证轻量化
2)支付轻量化
社保涉及资金和信息流的交付。尤其是使用医保就医的用户群体庞大,2015年全国医保人数达到6.7亿,医保支付贯穿就医全流程,从挂号到诊间支付使用频繁。使用微信医保支付打通挂号、诊间的缴费场景,打破只能线下刷医保卡进行医保支付结算的现状,将传统的7步医保就医缩减至4步,有效解决“三长一短“中挂号排队长、缴费排队长问题,既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也提高医院满意度。目前医院已成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数据显示,微信就医人数、门诊支出、住院支出的比重逐日提高目前已分别占到30%、50%和25%。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传统医保和微信医保就医流程对比
3.2 基于三大场景形成基于大数据的能力
人社大数据完成“原始积累”
大数据正在成为新的能力。尤其是在人社领域,这种能力的数量、多样性和复杂性都在快速增长。随着金保工程一期建设的完成,全国所有地级市和省级人社部门均已建立了数据中心,庞大的人力和社保数据不断向上积累和集中,主要有三类: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档案数据:指人社部门利用各级人社数据中心的就业监测、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监测、社会保险联网监测活动,以及基于这些监测和分析而进行的决策行为。其数据来源主要是各级人社业务经办平台、自主性一体机等。
◆行为数据:是指人社部门基于自主开发APP或第三方移动平台提供各项服务过程中采集到的用户行为和政民互动数据,这些数据更为海量和动态。
◆交互数据:指人社部门与公安、民政、卫计委、金融等部门按照协议交换共享的数据,主要为政策制定和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这三类数据呈现出“大数据”的特性:
◆体量大。人社参保人数几乎覆盖全国。仅一个二线城市的结构化社保数据就达到TB级,如果算上“12333”电话语音、医保药店视频监控、人社微信的语音、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接近PB级。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价值高。人社数据涵盖个人就业经历、职业技能、参保缴费、待遇领取、工资收入、单位用工、就医养老保障等高度敏感信息,对安全和隐私保护要求高。
◆动态性。人社数据是个人、企业运行状态的数字化展现,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新的数据。
◆碎片化。人社部门涉及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系统,系统之间数据互联互通比较难。
◆实时性。人社尤其是社保经办实时性强,对数据处理速度提出挑战。
综上所述,人社大数据应用的原始积累已初步完成,具备大集中的条件。截止2015年底,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已发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数达到8.84亿人,养老、医保关系转移系统分别有超过30个省份的321个地市、15个省份的72个城市正式接入。
但不到1%的数据得到了分析利用尽管各行各业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目前全球仅有不到1%的数据得到了分析利用。人社领域也不例外,主要有如下原因:1.数据散而乱。“分部门管理、分地区实施”的管理现状导致如退休职工、在职职工、农村低保、优抚对象、特困救助对象等数据信息分别储存于不同的系统,散落在不同部门,由于标准规范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互操作,数据提取利用困难;2.分析能力不足。大规模数据资源的利用缺乏足够的数据处理技术和专业人才储备;3.隐私和安全的障碍。
大数据将在感知、发现和决策展现威力。人社领域如何才能弥补不断激增数据和需求与当前能力之间的差距?答案是:基于三大场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基础能力。
◆感知能力:基于人社庞大而富有价值的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可对医保、养老、就业、医疗等业务和行为进行精准“画像”,从而形成对大众公共服务个性化需求的感知与预判能力。应用场景主要如下:1)人才就业服务:通过提取、整合行政服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等数据,精准刻画失业人群画像,以及市场紧缺工种,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培养服务;2)社保基金监控:通过对住院费用、人次、基金支付、药品使用情况等数据比对分析,确立基金运行监控的方向和重点。
◆发现能力: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挖掘深度洞察,发现管理上的漏洞。例如1)将低保人员数据与公安部门的家庭人口数据、车辆管理信息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可准确发现不符合条件虚报冒领低保人群;2)通过一卡通,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参数,筛选过度医疗和医保骗保行为。
◆决策能力: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支持体系。1)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出数据背后有利于节省社保支出的突破口,加强对预算执行和社保缴纳环节的风险控制;2)将社保数据用于信用评估,帮助金融机构降低对个人信用的评估成本;3)结合人口大迁徙的轨迹与特征分析辅助决策。结合人口大迁徙的轨迹与特征以及社保征收情况、欠费情况、社会工资增长比例等分析指标,对社会保险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判,并调整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3.3 互联网+人社基础设施的两大要素
云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第一要素。
政府业务加速向云迁移:近两年,云计算应用从游戏、电商、社交等互联网行业向金融、政府、制造等传统行业扩展,尤其是政府。截止2015年,济南市52个政府部门非涉密电子政务系统80%采用云模式。
人社云化基础已具备: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联结,90%以上的地市实现了与省级数据中心的联网,城域网已经联接到92.5%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并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同时为了适应业务发展,多次对网络带宽进行升级。
人社业务痛点需要云化:传统模式下人社业务系统多而分散孤立,难以支撑用户随时随地查询、支持多终端多平台的应用需求,社保基金管理透明公开、异地报销结算的政策需求,以及建设多地多中心业务灾备体系的安全需求。负载高峰时系统宕机、数据堵塞现象时有出现。凭借低成本、高扩展且部署快等优势,云计算为上述业务痛点提供了破解之道。例如,四川政务云在腾讯和电信联合支持下,在28天内完成124台服务器、1000T存储的部署以及56个云监管接口开发和调试,半年内完成包括人社厅在内的7个厅局18个系统的迁移。
指数显示,“互联网+人社”发展与云高度相关。通过测算,“互联网+人社”得分与云基础高度相关,相关系统为0.87 (置信水平99%)。再次表明云计算对于人社发展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人社公共服务全流程、多平台向移动端的“大迁徙”,中央—省——地市平台的“大互联”等业务实际要求人社IT基础设施加快云化步伐,为“互联网+人社”新模式提供基础。
①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2016.11
安全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第二要素。
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的IT系统如来源验证和数据过滤、应用软件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分布式DoS攻击、云安全、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等均面临诸多安全挑战。人社领域的安全挑战主要来自技术和业务层面。
资料来源:Source:IDC,2013①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2016.11
资料来源:《互联网+企业网络完全生态研究报告》
技术层面
根据CNNVD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CNNVD收录漏洞总量已达80300个,其中2015年新增漏洞7754个。新增应用软件漏洞达5142个,其次为操作系统漏洞,共1788个,而硬件漏洞数仅为65个①。乌云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围绕社保系统、户籍查询系统、疾控中心、医院等大量曝出高危漏洞的省市已经超过30个,仅社保类信息安全漏洞统计就达到5279.4万条,涉及人员数量达数千万,其中包括个人身份证、社保参保信息、财务、薪酬、房屋等敏感信息。
云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同时云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攻击者一旦发现云平台的漏洞并加以利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发生。根据safenet调查报告,关于云计算问题,有88.6%的企业表示最担忧其安全性。云服务商UCloud发布《2015公有云安全年度报告》显示,Web攻击、暴力破解等漏洞攻击次数相比2014年增长超过40%。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业务层面
人社系统涉及多个部门及多种业务,且有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互,尤其是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与海量,都为数据安全存储和管理带来压力。再加上各业务分系统融合、互动、开放的必然要求,也加大了安全挑战。
面临技术和业务层面的安全挑战,人社现有网络安全资源不足,且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使得提高安全能力成为“互联网+人社”基础设施的第二要素。
4. 看得见的社会价值
“互联网+人社”新模式,究竟可带来多少社会价值?
注:圆圈大小代表该城市节省时间的多少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测算1:公共服务轻量化可以节省多少时间2016年8月,微信在深圳南山5家医院试点医保移动缴费服务。对于通过安全认证的用户,用微信即可完成挂号和门诊的医保移动缴费。打破了只能线下刷医保卡进行医保支付结算的传统现状。至今已有超过33万的深圳市民使用过“医保移动支付”,省略线下医保挂号、挂号缴费和门诊缴费3次排队步骤,累计为深圳市民节省1.1万小时。
测算2:全国120个城市可在3个月节省15.7万个小时
以深圳案例为基准,对全国124个上线“社保服务、医保服务”的城市可节省时间进行统计测算得出,从8月至11月,人社服务的轻量化可为全国已上线城市市民共节省15.7万个小时①([11.50,19.90]万个小时)。
全国参保用户近10亿,如果均可享受移动红利,可节省时间将更大。
◆测算3:互联网+人社可提高多少公众满意度
案例:长沙12333嫁接微信平台提高市民满意度1 0个百分点
“长沙12333”微信平台于2015年4月正式上线运行,并全国首创通过微信卡包发放“虚拟社保卡”。市民可通过社保卡数字证书验证等多种方式来激活“虚拟社保卡”,在微信平台完成各项社保卡的应用功能,具体包括“社保卡信息查询”、“社保卡发放进度查询”、“人社服务机构位置导引”“参保信息查询”、“缴费信息查询”、“待遇信息查询”、“医保卡余额及明细”、“就业补贴申请”等多项功能。随着长沙12333支付功能的开通,将在2016年11月份开通灵活就业人员和城居微信交社保,后续将进一步实现微信考试报名缴费、就诊结算全流程等支付业务。同时,目前已经实现12333电话呼叫中心和微信客服坐席系统的联动运行,市民随时通过微信平台与12333客服人员实时咨询对话,后者通过微信平台的智能机器人获取人社咨询服务信息。截至2016年10月底,服务号关注人数达38万人,完成虚拟社保卡实名认证超31.6万人,累计完成网上服务1621万人次,最高日关注人数1.5万,日活跃用户超5万人次,极大地节约了长沙人社局的行政成本,提高广大市民办事效率,广大市民对人社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测算4:人社服务的满意度达到82%
3.白皮书与中国航天的发展 篇三
白皮书是政府、议会等就重大问题公开发表的文件。发布航天白皮书,体现了中國政府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凸显了中國航天进一步走向透明和开放的态度。
从2000年到2011年,三部白皮书的发表跨越了11个年头。如果以2006年为中间点,对中國航天前后两个五年时间段的发展做一个大致梳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中國航天发展正处于“提速”阶段:
——从研制及发射卫星的数量看,前一个五年,自主研制并发射22颗不同类型卫星,后一个五年,这个数字是70颗,增长7218%。
——从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看,前一个五年发射24次,后一个五年发射67次,增长了179%。
——载人航天方面。前一个五年中,取得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两人多天”的载人航天飞行,突破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后一个五年中,载人航天工程顺利进入“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首次顺利实施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成功进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突破了建设空间站的关键技术。
——深空探测方面。前一个五年中,开展了绕月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并开始实施;后一个五年中,“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相继飞向月球,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开启了中國航天的深空探测新时代……
比较三部白皮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航天跨越发展的轨迹;而最新的2011年白皮书,又预示着中國航天发展的全方位提速在下一个五年中将体现得更加充分。最新的白皮书明确:未来五年,中國将加强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建设,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统筹建设空间基础设施,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推动航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与前两部白皮书相比,新白皮书丰富和细化了空间技术方面的内容,在阐述过去进展与未来任务时,按照航天运输系统、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空间碎片等九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对未来任务的描述更加系统也更加具体。在“航天运输系统”方面,提出“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运载火箭上面级,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其中“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的名称及性能都是首次公开提及;在“载人航天”部分,首次公开提出“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在“深空探测”部分,首次提出“开展深空探测专项论证,推进开展对太阳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阳的探测活动”等,可谓亮点纷呈。
新白皮书特别强调,要重点建设空间基础设施,强调航天技术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转变经济方式已成为贯穿我國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國家“十二五”规划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对地观测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及其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进一步提高航天技术的服务能力与应用水平,将会更好地促进國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4.开发区发展白皮书 篇四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政府实际工作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如果缺少了电子信息技术这个手段,或者说如果因为安全问题导致电子政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大量的政府部门将完全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将直接给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尤其是针对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发现当前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1.网络安全域的划分和控制问题
很显然,安全与开放是矛盾的,这个在电子政务的应用中也同样存在且显得尤为重要。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涉及到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因此它需要绝对的安全。但是同时电子政务现在很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是要为社会提供行政监管的渠道,二是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如社保医保、大量的公众咨询、投诉等等,它同时又需要一定程度的开放。因此如何合理地划分安全域,通俗地讲,能让老百姓看什么,不能让老百姓看什么,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一些单位采用VPN的形式进行某些业务操作,但是操作中WEB方式给公众浏览,这时就存在在网络拓扑中WEB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业务数据中心库应该摆在什么位置、如何利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合理划分这些域等等问题。
而同时前一阶段正是由于政府公开的信息中过分强调了“安全”这个问题,弱化了“开放”,导致了很多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不了多大的正面作用,甚至有负面作用的存在,如制作了一个网页以后无人定期进行维护导致与实际内容有所偏差,甚至有的是明显的错误等。在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情况下,一些部门为了迅速扭转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盲目地将一些信息公开化,导致了一些泄密事件的发生。
2.内部监控、审核问题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不同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对公网的利用率上。就像前面提到的电子政务模型中的`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这一块,就基本是利用VPN等技术实现的专网。抛开公网的庞大黑客群体不谈,内部人员是否对网络进行恶意的操作和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网络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单位网络本身的安全等级系数和防护能力。目前绝大部分单位都没有系统可以实时地对内部人员除个人隐私以外的各项具体操作进行监控和记录,更不用谈对一些非法操作进行屏蔽和阻断了。
3.电子政务的信任体系问题
电子政务要做到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第三方认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一定级别的第三方认证,才能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任体系。
目前比较流行的或者说使用比较广泛的就是PKI信任体系。它包括了密码算法的选择、CPS的制定、捆绑的安全强度等等,但是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这些都是基于电子商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毕竟是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PKI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应用到电子政务中来的话,虽然不能说是一团糟,但是它肯定会“水土不服”,出现问题将在所难免。
4.数字签名(签发)问题
在电子政务中,要真正实行无纸化办公,很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电子公文的流转,而在这之中,数字签名(签发)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原因在于这是使公文有效的必要条件。一旦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可能就会出现很多假文件、错文件,严重的将直接影响政府部门的正常运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数字签名系统不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能不能接受的问题,而且系统本身也都不是很完善。
5.电子政务的灾难响应和应急处理问题
5.开发区发展白皮书 篇五
一、电子政务市场
权威分析认为,未来的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入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会达到至2500亿元人民币。全国80%的政府部门实现办公信息化,3000多万公务员中60%配制PC/NC,需要1000亿元。按硬件和软件的配比4:1计算,购置软件需要250亿元。全国2500多个县,600多个市,4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以及近90个国务院部门的局域网、传输网建设,需要550亿元,这样大体算来应该在1800亿到2000亿之间。还有一些不可预测的项目,总金额预计将会达到1800至2000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不需要全部由政府投资,中央各部委由财政部拨款,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则根据地方财政情况进行支持,其中富裕的省市应该自筹资金,而且大部分资金应该来自社会。之后,在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网络运行和维护更新等方面,加之“十二金工程”的纵向和横向铺设,政府部门也有将近500亿的资金投入。
二、电子政务市场的软件硬件市场空间分析
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经过分析论证,认为今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市场往往引导着厂商的行动。拿电子政务而言,今年政府投资将达到400亿元这一消息吸引着IT企业纷至沓来,群雄争霸――IBM、Oracle、神州数码、长天、浪潮、北大青鸟、书生、美髯公……无论国企还是外企,无论是大厂商还是小厂商,都准备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赢得阵地。
根据均分的理论,我国硬件市场为1000亿元。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一些国家政府行业的软件采购量占到软件总市场的1/3,而目前中国政府软件产品采购量只占软件总体市场的14.1%。拿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来看,他们在搭建基础架构的同时,非常重视应用的开发,软件的投资一般也不低于硬件的投资;可在我国,现在还明显存在着“重硬轻软”的现象,导致购置的IT系统很难发挥作用。要让基础架构发挥更好的作用,在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及硬件维护等方面,力度尚需要进一步加大。从这个角度看,电子政务市场的空间还相当巨大。
由于过去信息化建设中“重硬轻软”现象的普遍存在,政府行业在软件应用方面的投资力度不够。因此未来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入比例将会有所提高,投资重点也将由基础软件而逐步转向电子政务应用软件。另外,政府部门对安全要求的特殊性为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目前,联想、北大方正、首信公司等国内主要IT企业都在纷纷推出各自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与各级政府和部门合作,积极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电子政务也为众多中小软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竞争力的中小软件企业像北京美髯公科技发展公司、书生公司等脱颖而出。他们中间,有提供系统方案的,有提供平台软件的,有销售硬件的,还有做信息安全的,电子政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空间会随着建设状态而不断调整,市场也将进一步细分,鉴于目前各个企业的实力分析,未来几年内,很难有企业可以形成这个行业的垄断。
三、市场竞争
自世界范围内的IT产业趋势下滑以来,在我国,电子政务成为国内外IT厂商的必争之地。权威统计结果显示:,电子政务领域营业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4家,其中3家超过200亿元;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家20,其中5家企业超过50亿元;营业额超过5亿元的企业6家。由此可见,在电子政务领域,没有哪个企业占有绝对优势。而在国家信息化系统建设和金字系统工程建设领域的厂商就达37家,其中有18家企业营业额超过10亿元,其余在1000-8000万元不等。而在电子政务领域著名的外资企业,当然也决不愿意其中5家外资企业活跃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领域,并且有部分企业异常活跃,它们是足以给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内企业带来严重威胁的对手。
四、未来几年内,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6.《发展和改革蓝皮书》绪论 篇六
邹东涛
一
2007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9周年,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其时,正值“发展和改革蓝皮书”(No.1)《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组编和写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心潮澎湃,写下了两首《改革步入三十年》的诗稿——
(一)改革步入三十年,三中全会功盖天。
坎坷跌宕建国路,开辟新程转大弯。
阶级斗争“纲”退位,经济建设走前沿。
摸着石头探河道,慎履薄冰高扬帆。
土地承包农民笑,市场开放购销欢。
国企改革产权变,非公经济半壁天。
经济增长蒸蒸上,环球商贾竞抢滩。
(二)前腐后继斩难断,道德衰败信誉残。
社会阶层大分化,收入分配距天渊。
劳工地位落千丈,权贵资本蠹蔓延。
当年喝汤呼万岁,今日吃肉骂声喧。
“两仇”思想日演进,反思改革白浪翻。
退则卅年前功弃,进则改革大攻坚。
改到深处是硬核,民主建政挺前沿。
在第一首中,我对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喜形于色。
在第二首中,我对改革开放存在的种种问题忧心忡忡。
二
开启于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改革开放,经过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30年的艰难拼搏,创造了当今中国的“两个盛世”:一是中国经济体制创新的盛世;二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盛世。美国学者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于2004年5月向全世界打出了“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的旗帜,以挑战“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的气派大大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自古“盛世修书”。“两个盛世”把为改革开放“修书”的历史任务推到了世人面前。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的《新年祝词》中宣布:“2008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隆重纪念”有着许多实际工作要做,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者和研究者们,最重要、最熟悉、最恰当的工作就是为改革开放“修书”。为此,我们组织撰写了这本“发展和改革蓝皮书(No.1)”《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
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既是改朝换代的历史,也是发展和改革的历史。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改朝换代和改革都是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然而,中国历史上的十多次大的改朝换代都成功了,而十多次大的改革在当时基本上都失败了,或者说初胜即败了。从先秦商鞅变法到北宋王安石新政,从明朝海瑞上疏到清末戊戌变法,都在轰轰烈烈中成为历史的悲剧。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只是在扭曲中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而一个个功勋卓著的大无畏的改革家,只是在身后的历史学家笔下才得到崇高的评价。王安石的千古绝唱“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只是当时无可奈何的悲怆呼唤。
在人类历史上辉煌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自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自身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双重落后”,这只世界闻名的东方雄狮渐渐沉睡,受尽了新兴西方列强的惨烈蹂躏,华夏文明不仅衰落了,而且是百孔千疮。然而,天行健,东方雄狮始终不甘衰落,始终不忘振兴崛起,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当地球旋转到1949年时,中国人民勇敢地站起来了,坚定不移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地球旋转到20世纪后半期,中国又进一步觉醒了——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这场崭新的“长征”之路一走就是30年。
3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白驹过隙的短暂一瞬。由于30年来改革开放稳操胜券,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走上了中华崛起的快车道,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当惊世界殊”。30年来,中华民族为了自己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解放思想,观念更新,破除各种思想障碍;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逐步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探索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从“冷眼向洋看世界”到逐步融入世界,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大国、最重要的外汇储备大国、最重要的投资“抢滩”大国„„为此,世界称奇,环球惊诧。在当今世界,谈及改革开放的成功,言必称中国。无论是国内专家,还是国际社会,都在纷纷探索“中国改革开放成功之谜”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谜”。
自从1978年以来,我与许多国人一样,深深“沾染上”了改革情结。满脑子改革开放,满脑子发展崛起,调研从未止步,思考从未松懈,笔耕从未停歇。当历史跨入2007年,就开始惦记上了次年的改革“而立之年”,琢磨着要为心之所系的改革开放做点什么有益的工作,献上一份什么心仪之礼。
皮书,特别是蓝皮书,是以“出社科精品,创传世文献”为宗旨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品牌出版物。迄今已有近百个品种,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哲学、文学、法律、社会等各个方面,尤其是经济类的占绝大部分,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城市、区域、企业、商贸、能源等等,几乎应有尽有。但中国改革开放快30年了,却一直没有在整体上全面系统深入探索发展和改革的蓝皮书。借此改革开放30年之际,让我们来开启这个项目吧!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分析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教训,展望和探索改革开放发展的未来路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把为改革开放30年的“修书”纳入蓝皮书系列——“发展和改革蓝皮书(No.1)”《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
2008)》,这既是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蓝皮书填补一项空白,更是为中国改革开放“而立之年”献上一份华诞心礼。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按照常理,国内应当是一派莺歌燕舞庆盛世的景象。然而,中国国内却在“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中生起了“烽烟四起”的大争论。尽管邓小平同志生前多次强调“不争论”,甚至还把“不争论”作为自己的重大“发明”,但中国改革开放尚未满30周年,就已经发生了三次大的争论。而就争论的广度、深度和时间的长度而言,则以这几年的第三次争论最为剧烈、最为深刻。这就给本书的写作提出了艰巨任务。
如果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比作一场空前巨大的无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在全国各个方面纵横交错、波澜壮阔中展开的.作为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本蓝皮书,既要有“战争史”,又要有“战争理论”、“战争胜利经验”、“战争失败和挫折教训”、“未来战争的理念”等等。为此,本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观念转变”、“宏观经济调控”、“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财税体制改革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农村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演变”、“社会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房地产改革与发展”、“证券市场发展”、“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教育改革与发展”、“法制建设” 等各个方面,系统回顾、总结和研究,既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又深入分析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努力奋斗的方向。
作为我国30年来第一本“发展和改革”蓝皮书,对改革开放30年的研究绝不能沉湎于事务主义,成为一本改革开放的历史流水账,必须要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本书的主报告“总结经验 科学改革——科学改革观论纲”,就是试图系统全面而又高屋建瓴地把握改革开放30年的缘起、理论基石、过程和阶段、基本经验和教训、现存问题和现实空间,认为对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纪念和庆典,是探索“科学改革观”。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又衍生和胶着许多矛盾,迫切需要“科学改革观”。科学发展观客观上催生了科学改革观。科学改革观的视野是“做中国‘猫’,抓中国‘鼠’”。科学改革观的路径就是要从过去的“摸着石头过河”走上岸来,为改革“造船”、“造桥”,从而飞跃到“划着船过河”和“踩着桥过河”,从改革的“必然王国”向改革的“自由王国”越进。毛泽东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改革只有走进了自由王国,才能悟出高超的智慧,走上康庄的大道,释放巨大的潜能,达到期望的目标。
如果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比作一场空前巨大的无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在全国各个方面纵横交错、波澜壮阔中展开的,作为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本蓝皮书,既要有“战争史”,又要有“战争理论”、“战争胜利经验”、“战争失败和挫折教训”、“未来战争的理念”等等。为此,本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观念转变”、“宏观经济调控”、“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行政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财税改革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农村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变”、“中国社会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房地产改革与发展”、“证券市场发展”、“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教育改革与发
展”、“法制建设” 等各个方面,系统回顾、总结和研究,既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又深入分析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努力奋斗的方向。
作为我国30年来第一本“发展与改革”蓝皮书,对改革开放30年的研究绝不能沉湎于事务主义,成为一本改革开放的历史流水帐,必须要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本书的主报告“总结经验,科学改革——科学改革观论纲”,就是试图系统全面而又高屋建瓴地把握改革开放30年的缘起、理论基石、过程和阶段、基本经验和教训、现存问题和现实空间,认为对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纪念和庆典,是探索“科学改革观”。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又衍生和胶着许多矛盾,迫切需要“科学改革观”。科学发展观客观上催生了科学改革观。科学改革观的视野是“做中国‘猫’,抓中国‘鼠’”。科学改革观的路径就是要从过去的“摸着石头过河”走上岸来,为改革“造船”、“造桥”,从而飞跃到“划着船过河”和“踩着桥过河”,从改革的“必然王国”向改革的“自由王国”越进。毛泽东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改革只有走进了自由王国,才能悟出高超的智慧,走上康庄的大道,释放巨大的潜能,达到期望的目标。
三
人生三十,只是“而立”,四十也仅为“不惑”,五十才初知“天命”。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已经攻克了一个个“必然王国”,但旧的“必然王国”攻克了,还会产生新的“必然王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一次次逼近“自由王国”,但“自由王国”在不断升华,每接近一次,它又渐高渐远一次,让人可望而不可及,让人永远去攀登“自由王国”的云梯。
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必须进行深刻的理性思维,而凡理性思维总是“冷”思维。比如,对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无论怎样讴歌赞颂都不为过,“隆重纪念”肯定少不了要“载歌载舞欢庆”和“铺天盖地歌功”。这些“热”的形式肯定是少不了的。对于理性的领导者、政治家和思想家来说,不仅要看到过去之辉煌,更应当关注今日之问题和未来之挑战。当举国上下载歌载舞欢颂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时候,“而立之年”的成熟则应表现在对改革开放30年多一些“冷”思考。这就要求我们一点不能骄傲自满,一点不敢掉以轻心,而必须矢志不渝、坚忍不拔地进行改革攻坚,迈过和超越一个个大关——
我们正在过大关,这是一个改革探索者心灵良知的呼唤。
搞活国企,发展民企,保护私产,让社会财富的源泉淙淙不断。
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劈开丛荆,绕过暗礁,越过激流险滩。
我们正在过大关,这是人民群众深切的心愿;
警惕权贵资本把改革的成果侵占,自发的市场难以把“帕累托最优”实现;
铲除“坏的市场经济”的社会基础,促进“好的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们走了多少沟沟坎坎弯弯,旧的体制已经初步得到改观;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见倪端; 打好深层次改革的攻坚战,继续攻克一道道新的大关。
如果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比作一场空前巨大的无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在全国各个方面纵横交错、波澜壮阔中展开的,作为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本蓝皮书,既要有“战争史”,又要有“战争理论”、“战争胜利经验”、“战争失败和挫折教训”、“未来战争的理念”等等。为此,本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观念转变”、“宏观经济调控”、“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行政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财税改革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农村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变”、“中国社会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房地产改革与发展”、“证券市场发展”、“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教育改革与发展”、“法制建设” 等各个方面,系统回顾、总结和研究,既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又深入分析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努力奋斗的方向。
作为我国30年来第一本“发展与改革”蓝皮书,对改革开放30年的研究绝不能沉湎于事务主义,成为一本改革开放的历史流水帐,必须要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本书的主报告“总结经验,科学改革——科学改革观论纲”,就是试图系统全面而又高屋建瓴地把握改革开放30年的缘起、理论基石、过程和阶段、基本经验和教训、现存问题和现实空间,认为对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纪念和庆典,是探索“科学改革观”。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又衍生和胶着许多矛盾,迫切需要“科学改革观”。科学发展观客观上催生了科学改革观。科学改革观的视野是“做中国‘猫’,抓中国‘鼠’”。科学改革观的路径就是要从过去的“摸着石头过河”走上岸来,为改革“造船”、“造桥”,从而飞跃到“划着船过河”和“踩着桥过河”,从改革的“必然王国”向改革的“自由王国”越进。毛泽东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改革只有走进了自由王国,才能悟出发展的智慧,走上康庄的大道,释放巨大的潜能,达到期望的目标。
人生三十,只是“而立”,四十也仅为“不惑”,五十才初知“天命”。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已经攻克了一个个“必然王国”,但旧的“必然王国”攻克了,还会产生新的“必然王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一次次逼近“自由王国”,但“自由王国”在不断升华,每接近一次,它又渐高渐远一次。
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必须进行深刻的理性思维,而凡理性思维总是“冷”思维。比如,对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无论怎样讴歌赞颂都不为过,“隆重纪念”肯定少不了要“载歌载舞欢庆”和“铺天盖地歌功”。这些“热”的形式肯定是少不了的。但对于理性的领导者、政治家和思想家来说,不仅要看到过去之辉煌,更应当关注今日之问题和未来之挑战。当举国上下载歌载舞欢颂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时候,“而立之年”的成熟则应表现在对改革开放30年多一些“冷”思考。这就要求我们一点不能骄傲自满,一点不敢掉以轻心,而必须矢志不渝、坚忍不拔地进行改革攻坚,迈过和超越一个个大关——
我们正在过大关,这是一个改革探索者心灵良知的呼唤; 搞活国企,发展民企,保护私产,让社会财富的源泉淙淙不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劈开丛荆,绕过暗礁,越过激流险滩。我们正在过大关,这是人民群众深切的心愿;
警惕权贵资本把改革的成果侵占,自发的市场难以把“帕累托最优”实现;铲除“坏的市场经济”的社会基础,促进“好的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走了多少沟沟坎坎弯弯,旧的体制已经初步得到改观;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见倪端;打好深层次改革的攻坚战,继续攻克一道道新的大关。
邹东涛
7.开发区发展白皮书 篇七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公示稿) 》 (以下简称“新版白皮书”) 相比2002版《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增加了“发展”这个关键词, 更加明确了上海未来10年交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行动, 拓展了上海国际大都市交通体系一体化的视野。
新版白皮书具有本地化、先进性、示范性的特点, 体现在:一是战略与规划的重点有所拓展。它不局限于中心城区, 而是“长三角”以及国家区域层面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上, 并提出加快建成国际海、空枢纽城市, 着力打造“四个中心”,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交通需求的增长。二是新版白皮书的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15个章节比2002版白皮书4个部分 (战略、设施、运行、管理) 更加务实且具有针对性。按照“目标—原则—行动”的逻辑关系逐一阐述, 条理比较清晰, 经完善后必将成为上海未来10年 (甚至更长历史阶段) 交通发展的指南, 以及规划、建设、运管实施政策的法规文件。三是新版白皮书延续了2002版白皮书确认的转型发展思路 (第三章“交通与城市”) , 即要从源头上强化城市规模 (人口与用地) 控制、强化交通引导支撑、强化交通与城乡规划的统筹协调。对上海面临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实施交通战略与规划的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
当前, 我国正处于“第二次城市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上海也不例外, 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城市化转向使生活更美好和对自然干扰最小的城市化进程。上海改革开放30余年来发展的经验表明:上海的交通发展要更加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牢固树立并严守生态红线及以生态红线为发展底线的观念, 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理念。对照京、广、深等大都市交通发展 (如“公交都市”建设申报与实施) 的经验与教训, 特别是热议中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 新版白皮书还显得欠明确和保守, 包括上海交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指标如何控制?“道路 (轨交) 红线”、“生态绿线”以及“建筑退让控制线”的如何控制和确保?汽车增量与使用的“双控”政策如何实施?等等, 应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二、对完善新版白皮书的具体建议
1. 阐明“一体化交通理念”的内涵
新版白皮书虽然多处强调了上海交通一体化构建的重要作用, 但“什么是一体化交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落实?”还写得欠严谨与清晰。建议在总结过去10年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诠释“一体化交通理念”的内涵。
(1) 阐明“一体化交通”需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导向, 确保上海“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枢纽衔接一体化”的公交体系 (日承载3 000万人次目标) 的形成。
(2) 阐明以中心城为主体的交通建设转向以城乡统筹为重点, 与空、铁、公、水、内外交通紧密联系的一体化建设。
(3) 阐明交通规划建设与土地资源整合、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体化, 打造绿色交通都市, 促使上海交通碳排放及污染排放总量 (或人均排放量) 不断下降。
(4) 阐明推进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综合协调机制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运用, 实现上海都市“智慧交通”的一体化。
2. 对重要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说明
对上海交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得太笼统、太宽泛, 建议写实一些, 对重要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说明。例如上海现状的出行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现有的轨道交通网 (468公里) 、高/快速路网 (1 000公里) 承载能力如何?如何进行优化与建设的控制?用地 (含空间) 设施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对交通发展的刚性约束在哪里?
3. 战略总目标的指标细化和任务分解
新版白皮书战略总目标的“安全、畅达、高效、绿色、文明”5个方面的指标细化和任务分解建议量化。
(1) 安全性指标。除“全年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指标外, 还应包括轨道交通运行、常规公交, 甚至空、铁、水等全方位的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行指标。
(2) 畅达与高效性指标。考虑到综合交通体系的有机整合, 应该包括“换乘有效性”和“公交可达性”等指标。
(3) 绿色指标。一是新版白皮书提出的“全市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出行比重不低于80%”偏低, 在2009年相关调查统计中已经实现 (见“上海市第五次居民出行与交通特征调查“) 。二是“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表达欠准, 从公交车辆碳排放的高低而言, 建议将“节能公交车”改为“低碳环保公交车”较宜, 而新能源是以公交车辆“零排放”为终极目标 (即清洁能源) 。10年间, 上海公交车辆发展更新的重点将是从“油气混合→气电混合→清洁能源 (纯电动、电容电池、燃料电池等) ”的路径。三是对碳排放明显下降和污染物排放如何有效控制, 达到何种水平应该提出比较明确的目标, 包括CO2、NOX、PM2.5等排放和节能指标。
4.10年内建设重点的商榷
新版白皮书提出“持续推进道路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城快速路网建设”, 本人认为除了连接江浙两省对外通道、市内越江工程, 市区次干、支路微循环以外, 10年内建设重点没有必要持续推进快速路网 (甚至主干道) 的建设。
(1) 上海已有1.6万公里的道路网 (包括800公里高速公路, 200公里快速干道) , 道路密度已超过5公里/平方公里, 道路面积率超过11%, 人均道路面积达到7平方米。这样的网络承载能力、服务水平究竟如何?应做出科学的研判。只要优先发展公交, 加强需求管理, 上海交通设施的时、空承载与管理潜力还很大。
(2) 持续推进道路设施建设, 只能是方便车辆出行, 加剧交通拥堵与环境恶化。这是一个“车本位”还是“人本位”的问题。
(3) 随着交通出行结构的变化 (超过80%的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重的实现) , 通过机动车“双控”政策的实施, 投资建设的重点应该是大力推进公交网络建设 (包括8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500公里公交优先车道, 现代有轨电车、市郊铁路或者BRT客运走廊, 社区与枢纽的公交接驳线网) 。
5. 从根本上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双控政策”
按照目前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和沪C牌照车辆的增长速度, 粗略估算10年内小汽车至少增加200万辆。届时上海小汽车总量大于380万辆, 超过总路网的容量。如果不从根本上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双控政策”, 上海交通将是不可持续的。为此, 提出3点建议。
(1) “调控”小汽车的拥有与使用, 改为“严控”小汽车的拥有与使用。从国情与市情出发, 白皮书要阐明小汽车的拥有与使用的3个条件:购买能力、环保型车辆、路网承载能力和运行环境。对于上海来说, 上述3个条件只具备了一半, 第三点不具备, 道路容量承载有限, 不可能保障更多的人使用小汽车。
(2) 对小汽车、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人均出行的单位能耗、排放和时空占用进行客观比较, 如表1。慢行交通的规划密度、廊道通道宽
借鉴新加坡政府通过干预手段主导交通发展供需平衡的政策, 包括车辆拥有定额配给制度 (Vehicle Quota System, VQS) , 将车辆拥有许可证的有效期从先前的10年缩减到5年, 既保障了车辆能够及时更新, 又使小汽车的增长从6%下降到3%以下;还有包括1975年开始实行的区域“通行证”制度, 通过使用成本的杠杆作用, 促使道路交通的明显好转, 在交通高峰时段, 市区机动车的平均速度达到30公里/小时。
借鉴香港实施的私家车 (包括单位车) 购买与使用的税费政策。按车型和价格累进计税, 15万港元以下税率40%, 15万~20万港元税率75%, 20万~50万港元税率达100%, 高于50万港元的税率达115%;燃油费不在免税之列, 每升汽油纳税6港元多, 目前油价达到每升16港元;香港停车月租费达到4 000港元以上 (如中环地区) , 市区计时车位每小时20港元。高昂的使用成本成为影响私家车购买和使用的重要因素, 近10年来香港小汽车年均增长仅1万辆。
(3) 新版白皮书综合考虑路网的承载能力、服务水平以及生态环境因素的约束, 适时出台上海机动车额度的年度增量数, 以及有期限的使用政策。
6. 慢行交通问题
建议按区域提出度、分隔和安全设施保障标准, 明确提出新建道路和改建道路的生态控制要点。对于电动自行车要从源头上提出生产、销售和超标牌照控制问题。建议慢行交通规划中不将行人、自行车共板。
7. 对总目标与战略实现保障体系的建议
8.开发区发展白皮书 篇八
“经济”:9.8% 45%
——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妇女贫困发生率从2005年的20.3%下降到2010年的9.8%。
——2013年全国女性就业占就业总数的45%,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55%。
“教育”:8.4年
——2010年6岁以上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和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分别为52.1%和51.6%。
“健康”:77.4岁
——2010年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4岁,比2000年提高4.1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88.8/10万下降到2014年的21.7/10万,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决策管理”:47.8%
——2013年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录用的公务员中女性比例为47.8%;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女代表比例为23.4%。
“环境”:70%
【开发区发展白皮书】推荐阅读:
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0-18
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11-11
重视开发德育资源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10-20
IOS开发培训课程未来发展优势08-23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10-18
发展海洋特色经济 助推沿海开发战略11-1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宜宾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09-11
马克思论文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09-11
开发区建设思考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