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3月考历史试卷(精选4篇)
1.初三3月考历史试卷 篇一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初三语文月考测试卷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繁衍()娇娆()地壳()古刹()2.天大药业集团的电视广告词欣赏:(2分)你的健康 是天大的事
这句广告词妙在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 二是 3.听下面一则小幽默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分)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酒 他喝完第二杯之后
转身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回答说:“35桶 ”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 ” 老板很惊讶
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
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顾客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2)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 暴露出他什么心态?
4.请你依据下列句中括号的话 写出与之相应的成语(3分)
(1)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早晚”这一信念而进行的搏斗中 溪水(指分道而行 比喻各奔前程
各干其事)了:一部分水说
这一条路会早一点儿到达目的地......(2)蔚蓝色的天空 剪影般的群峰山松 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
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
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 多指幻境)
(3)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 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
却又那样
(形容器物细致 孔穴明晰 结构奇巧)
千奇百怪......5.仿照下面左边的诗句 仍以“新月弯弯”开头 仿写诗句(2分)
新月弯弯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风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6.默写(10分)
(1)李煜的《相见欢》中抒写了词人离愁的词句是:
(2)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名句是:(3)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4)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
二、阅读理解
(一)(10分)入夜 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 如枕泉而眠 深夜听泉 别有一番滋味 泉声侵着月光 听来格外清淅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
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 者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 飞瀑落下深潭 至于泉水绕过树根 清流拍打着卵石 则轻生缓急 远近高低
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 这万般泉声
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 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 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 历史的变迁
生命在诞生、成长 繁衍、死亡 新陈代谢的声部 由弱到强 渐渐展开
升腾为而成为主旋律 我俯身倾听着 分辨着
心神犹如融于水中 随泉而流
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 留下深情 任我品味 引我遐想 啊
者者 者
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 说什么“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 有泉则灵” 孕育生机 滋润万木
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7.文中画波浪线一句有两个错别字 请找出来
再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2分)、8.请按原文在横线上补写所缺的内容(4分)
9.选文画线直线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对泉水作的哪些描绘?作者是如何解读泉声的?(10.文中用乐声比拟泉声
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乐器?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二)(15分)山的风格 人有人格 文有文格
大山也有大山的品格 我十六岁那年
便一头扎进了小兴安岭的大深山里 天天吃山、住山、看山、品山 弹指一挥间 四十多年过去了
对小兴安岭的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小兴安岭的山 四季不同 初春
尽管塞外还残存着清晨的严霜 子夜的朔气 可是
节气一过春分
山的色彩就渐渐地变了
正如古诗所云:“腊雪化为流水去
2分)春风吹出好山来 ” 于是 小草发芽了 树木也返青了
连山泉和小溪也笑开了怀
发出哗哗啦啦、爽爽朗朗的甜甜笑声 在这山清水秀春光好的时节 鸟兽们也开始活跃了 南来的燕子开始造窝
本地的飞龙鸟儿也忙着筑巢
连四条腿的马鹿、狍子、野猪和黑熊也忙着搭窝 挖洞 挡住处
鸟类筑巢很简单 只要有几根树枝 几缕干草就可以了
动物筑巢可就需要更多的材料了 于是
它们便啃大树 叼枝丫
成抱、成堆的细枝、草木被毁掉 这时候
山林里常常看见野兽毁坏林木植被的迹象 对于这些
大山也默不作声 凭野兽们撕扯 践踏 毁坏 摧残!
盛夏 漫山碧翠 草木繁茂
这是鸟兽们在山林里生活的好季节
仲秋 山果熟了 山村飘香
紫葡萄、黄山梨、红五味......正是鸟兽们抓膘的季节 鸟兽们猛吃猛毁还没结束 人类就上去了 他们用大锯拉
镰刀割还觉得不够劲儿 索性连根带秧一块掘出来 搬进自己的小院里
供自己以后享用!对于这种毁灭性掠夺 大山还是不言不语!
严冬 大雪封山 山上人工砍
山下火车拽!于是好端端成片的原始红松林 一片一片地伐光了
贮木场里一垛一垛的好木材被成列的火车运走了 有的运到国内各地
有的还运到非洲支援坦赞铁路做枕木去了 有人做过统计
这小兴安岭大森林里的木材从建国初期的运出去支援人民解放军过长江 解放全中国
到抗美援朝和后来的支援深圳特区建设近半个多世纪来运送木材的列车连在一起 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周半!
如今
冷静地回头看看
这里的山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山头砍光了 山体毁坏了
人类向山林无休止地搜刮、索取!大山说了什么了呢?本来嘛 大山能无条件地养育出林中的鸟兽 连虎豹、豺狼都有求必应
更何况人类这高级动物的索取呢?大山没有因为人类的贪婪索取而要回报!
小兴安岭的山哪 我赞美你高尚的品格!
11.本文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2.作者写“小兴安岭的山 四季不同” “四季不同”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每条不超过15个字)(4分)
春: 夏: 秋: 冬: 13综观全文
大山的高尚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4你认为这篇散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3分)
15读了这篇文章以后
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15分)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
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 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
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 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 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 春天来了
春天真正地来了
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 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 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 ①春天来了
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 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 每一年的春天
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 才能抵达世界 抵达生命的内心 就像我们的青春
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 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 那么
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 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 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 怎样的风霜雨雪
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呢?
记得前些天
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 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 记得昨夜的梦中
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 而更远的一些时候
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飞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 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 然而现在
春天却如此结实地到来了
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 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 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途中
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 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 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 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明灯......②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 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
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 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
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 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 在涪江边散步的情景
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 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 也许
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 抵达遥远的嘉陵江 并汇入长江后
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 但我知道 我清楚地知道
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
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
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 就像我知道
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 它所经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
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
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 那博大 那辉煌
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 就像我们的生命
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 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 而那峰顶
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 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6.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
滞重()冷冽()
17.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时的心情?(18.“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想 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2分)
19.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再从你的积累里 写出一句与主旨句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3分)
20.作批注的读书方法
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 或以谈感悟理解 后生发联想 或赏析表达特色
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 表达通畅简洁 参照示例
任选文中一画线句(标有序号)作批注
示例:我们的青春
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2分)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批注)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3分)
21.春天的绿意和生机让人兴奋 而更让作者深思
动容的却是春天穿越寒冷抵达的过程 就这一点
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实际 谈谈你得到的启示(3分)
三、作文(55分)
(一)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
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夕阳......请以“阅读自然”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二)在少年成长的天空中 有七色的阳光闪烁
有快乐的鸟儿翻飞;有时也有一抹乌云飘过
偶尔也有一阵急雨倾泻......不是吗?你初中两年多成长时期的生活和学习中 有快乐 也有烦恼 现在
就把你的快乐或烦恼写出来吧 让你的故事、你的情感 或你的看法
尽情的流淌在你的笔端
要求:主题(观点)明确 有真情实感 尽可能展示自己的个性或独特的见解;自选文体 自拟题目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以上文题任选其一写作)
2.高三月考历史试卷分析专题 篇二
一、试题评价
1、总体评价
本次试卷的风格采用全国卷的基本形式和全国卷的命制风格(重技能的考查),全卷共12道选择题,共48分;3道材料题,40题3问共25分,41题2问共12分,选做一个15分。全卷共100分。本次试卷改变了以往历史考试过于重视基础的情况,基本超越了教材知识,体现新情境、新材料的命制风格,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查。这将有利于指导今后的复习工作因注重的问题,有利于复习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试卷特点评价
本次试卷主要目的是对考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明确学生目前的学习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以便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次试卷的风格可以看出这是重庆卷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全国卷重技能和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的转变,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1)试题立意:凸显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相比重庆卷重知识的情况,本次试卷尤其强调学科能力的考查,本次试卷中单纯考查依靠史实的题型已不多,就算考查史实也是要根据史实并结合材料分析才能得出答案。如选择题中1(孔子政治思想)、2(秦汉思想基础)、5(汉唐政治)、8(史论结合)、10(资本主义萌芽)、12(古代文学的发展)等题。材料题突出历史技能的考查,如13(1)、14(2)问考查概括、分析,13(2)问考查提取信息、说明,13(3)考查评述,14(1)考查解读表格。
(2)情境创设: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本试卷中的6(社会生活)、7(理学、心学对比)、11(对外关系),都是通过创设情境,根据对情境中所反映的现象进行解读,找出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通过学生作答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这类题型目前学生难度较大,很多同学不能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能力薄弱。
(3)考查形式灵活多样
本次试卷运用文本资料、地图资料、表格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注重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即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文字对文字、文字对地图、文字对表格的转码。如对选择题中情境型选择题(6、7、11)、图表型题型(4、8、13(1、2)、14(1)、)的分析概括能力。
(4)价值导向:历史教学应转向专业化、人文化方向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历经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向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前者适应了文革以来基础知识非常匮乏的时代,后者促进了历史学科向人文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三维目标也有不足,其中最大的是忽视了历史学科的学科能力,下一轮改革从2017年起,将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企图将历史的专业化和人文化相结合,凸显历史学科独特的价值。
3、统计数据分析(1)选择题
选择题共12道,48分,平均分22.37,难度0.46。属于中等偏南。具体数据如下表格:
类型 客观题 客观题 大题号 1 2
平均分 2.25 0.76
标准差 1.98 1.57
难度 0.56 0.19
区分度 0.319 0.17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客观题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1 2.27 1.94 0.88 1.77 2.11 3.17 2.42 1.91 1.7
1.84 1.98 2.0 1.66 1.99 2.0 1.62 1.96 2.0 1.98
0.3 0.57 0.48 0.22 0.44 0.53 0.79 0.6 0.48 0.42
0.181 0.5 0.319 0.16 0.34 0.383 0.287 0.606 0.117 0.489 选择题呈现的主要特点:
考生得分率较低,题型及难度分布为:是2(0.19)、6(0.22)属于极难的题型,难度题占5个,分别是3(0.3)、5(0.48)、7(0.44)、11(0.48)、12(0.42);中等题占4个,分别是1(0.56)、4(0.5)、8(0.53)、10(0.6)简单题占1个,为9(0.79)。选择题12个中,理想的难度控制在0.6—0.65之间,既能有效甄别考生,又能平衡考生的情绪,兼顾成绩一般的考生。
考查内容侧重于中国古代史,西方古代史比例较少。
考点主要分布在先秦1个(孔子的思想),秦汉2个(政治、经济),隋唐3个(经济南移、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宋元2个(理学、行省制度),明清2个(资本主义萌芽、对外关系),综合2个(推论、文学发展)。试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史学方法等,运用文体、地图、表格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所选的材料兼顾了主干知识,突出时代性和生活性。
突出对四大能力的考查
历史学科的四大能力,即获取解读信息:4(0.57)、6(0.22)、7(0.44)、11(0.48),共4题,平均难度0.42;调动运用知识:1(0.56)、2、(0.19)、3、(0.3)、5、(0.48)、12(0.42)共5题,平均难度0.39;描述和阐释能力:10(0.6),论证和探讨能力:8(0.53)、9(0.79)。从中可以看出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得分率最低。
(2)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包括3道大题,7个小问。共计52分,没有选做题。全校考生平均分22.02分,难度为0.40,难度偏难。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类型 主观题 主观题 主观题 主观题 主观题 小题号 40.1 40.2 41 45.1 45.2
满分 15.0 10.0 12.0 9.0 6.0
平均分 10.81 4.43 5.83 2.77 3.17
最高分 14.0 10.0 9.0 8.0 10.0
难度 0.68 0.44 0.38 0.28 0.26
区分度 0.293 0.36 0.377 0.351 0.393 材料题的主要特点:
主观题突出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基本上把近几年全国卷的能力要求都反映出来了,具体如,13题中1问(0.68)考查对表格信息的概括,并分析表格现象所反映的影响;2问(0.44)主要考查对地图信息的对比分析不同之处,并进行因果说明;3问(0.38)考查对文本材料反映的现象进行评述能力。14题中1问(0.28)主要考查对表格信息的概括和评价相结合的解读表格信息能力,2问(0.26)考查对文本材料反映的现象进行归纳概括和归因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高层次概括能力明显欠缺,学生对新情境、新角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薄弱。
二、学生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考生时间分配极不合理,平时加强文综在50分钟之内完成单科试卷测试的训练。
通过考生的数据显示,学生的基础层次概括能力(从文本信息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一般都会掌握,比如13题的1问(0.68),但是同样考查概括能力的14题2问(0.26)明显难于第一次考查,通过与学生交流,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没有有效分配时间,导致没有时间完成(极个别甚至只用十几分钟完成某科试卷,有些科目用时超过一个小时)。主要解决方法是加强学生的时间分配指导,平均分配时间。争取掌握较高的总分,而不是单科用时过长。同时平时加强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2、考生卷面差,答题格式不规范,字迹混乱,书写潦草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电脑阅卷的实践操作和实际翻阅学生答卷,发现学生答案长篇大论、专业语言使用不足、字迹潦草、格式混乱等现象造成失分的问题尤为突出,在评讲试卷中选择典型的答案进行分析,让其清晰明白自己出现的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做到答案“段落化、条理化、要点化”,答案来源要“点多、面广、话短”。
3、重视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强化基础。
通过本试卷的测试,尤其是调动和运用知识(选择题共5道,平均难度0.39)的考查,发现学生对主干知识掌握及其缺乏,很多知识点前后混淆,记忆模糊等问题。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测试和严格要求,同时传授一些帮助记忆知识的方法,比如如何更好的记住知识,我是怎样记住知识的等,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4、学生的历史技能的培养要高度重视
通过本次试卷分析以及近几年全国卷的分析,发现尤其注重对历史技能的考查。人的认知过程有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六大类。记忆是基础,理解是关键。平时除了加强对学生记忆知识外,尤其要加强理解能力的培养,理解最关键就是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对文本所反映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建构。通过测试数据反映学生的高层概括能力(即对材料的有效转码表述能力)薄弱。平时因加强运用新情境和新材料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能力。
总之,这次月考对我们后期复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平时的复习通过课时作业、单元检测、周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历史技能进行考查,通过试题反复训练和及时总结,让学生在这两大难点上都有所突破。
陈宗胜
3.第一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篇三
一、试题情况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非选择题。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二、试卷分析
试卷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2、3、11、12、13、14题;学生对时间和事件的把握不够准确。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学生不认识题中图片所反映的制度,导致后面的几问都答错。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具体阅卷中,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如第7题根据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有一部分同学选错。
其次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甚至混淆了时间概念,尽管答得有条有理,但不能得分,实在可惜。如17题第二问这种制度下的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很多学生答成把土地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
最后,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
三、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知识是能力之源。要加大学生做题力度,把讲练相结合。(2)、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
4.初三3月考历史试卷 篇四
命题人:邵筱洲
温馨提示:
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2、本试卷命题范围:必修一;
3、正式开考前,请在规定位置填写姓名、班号,正式开考后才允许答题。
4、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第Ⅰ卷(客观性试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项)(共48分,32×1.5=48分)
1、《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2、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3、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早在汉代,政府就大力推广《孝经》,以孝德为推选官吏的主要标准。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其真实意图的是
A.家齐而后固治,国治而后天下平B.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C.忠臣之事君,尤孝子之事父也 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4、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①宗法观念 ②忠孝观念 ③等级观念 ④神道观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秦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开辟了沟通南北的水陆交通
B.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夺回河套地区 C.统一了度量衡
D.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6、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7、《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C.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8、《宋史纪事本末》卷二载: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太祖)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耶?”普曰:“„„熟观庶人者,皆非统御之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行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而耳。”帝悟。赵普的意图是必须
A.制钱谷 B.收兵权 C.任能人 D.分相权
9、下列关于汉唐明清中枢的演变图例正确的是 A.御史台——内朝——军机处——内阁 B.内阁——中书省——内朝——军机处 C.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D.丞相——三省六部——中书门下——内阁
10、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11、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正确的一幅是
12、公元前594年,对中西方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年份,这一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在经济上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雅典开始了著名的“梭伦改革”,在政治上引导了西方的民主方向。这一年属于()
A.公元前5世纪末
B.公元前5世纪初
C.公元前6世纪末
D.公元前6世纪初
13、“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选举制
D.代议制
14、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最大区别在于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行政方式不同 D.机构性质不同
15、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权力。下列具有此特点的文献或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度 ②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6、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一直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之为“革命”,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保证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17、“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受资产阶级的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所说的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18、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0、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21、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社会主义歌颂的歌曲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收复长江以南地区
22、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3、、2008年5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讲时 指出“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这一应该牢记的历史时,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2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5、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26、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A.就朝鲜半岛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27、2010年农历春节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看望台商时说:“现在两岸正在商谈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是一件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的好事。在商谈过程中,我们会充分考虑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农民兄弟的利益,把这件好事办好。”这表明()A.海峡两岸统一市场已经形成 B.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C.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祖国统一障碍彻底扫除28、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197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届七次会议一致通过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这反映出中国政府()A.积极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政策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9、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19日晚巴黎峰会上,欧盟及美国等与会各方决定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其后,英法美等多国出动战机、巡航导弹对利比亚政府军地面军事目标进行轰炸。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抓获后因伤重不治身亡。以上材料表明了
A.联合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弱 B.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缓和与动荡并存 C.平等协商,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 D.美国强权政治完全操纵国际政治格局 30、2011年10月4日,中俄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宣言》,维护叙利亚的领土和主权及中东地区的和平。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的稳定与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2011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圣彼得堡出席了某组织成员国第十次会议并发表讲话“该组织成立十年来,朝着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的既定目标稳步迈进,为我们今天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挑战、维护共同利益奠定了基础。”该组织应是
A B C D
32、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句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2006年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多数民众认为苏联解体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68%的人不相信各加盟共和国可以联合。苏联解体的历史参与者在回望那段岁月时,竟都宣称自己当时之举是要挽救联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人的普遍想法是:①俄罗斯人为苏联解体而惋惜,想恢复昔日的苏联 ②苏联解体是一个历史悲剧,原本可以避免 ③俄罗斯人不相信各加盟共和国可以联合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重要原因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期间,英、美、德、法四国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 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材料二三四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19世纪70年代,美国和德国各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3)19世纪70年代以后,代议制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4)材料四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3分)
(5)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4分)34.(14分)阅读下列图片
左图一《共产党宣言》
右图二巴黎公社
左图三攻占冬宫
右图四革命根据地建立
请回答:
(1)图二事件对图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图三和图四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怎样不同的革命道路?(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不同革命道路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是什么?(4分)
(4)综合上面四幅图片,从唯物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的史学角度可看出一个怎样的历史发展进程?(四种史学观点选答二种观点)(4分)35.(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的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9月13日
(1)材料一、二、三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理解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当时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请举出两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4分)(要求:以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3届高三年级文科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项)(共48分,32×1.5=48分)
(机读卡填涂)
二、非选择题(共52分。33题20分,34题14分,35题18分)
33、(1)(3分)
(2)(3×2=6分)
(3)(2×2=4分)
(4)(1+2=3分)
(5)(2×2=4分)
34、(1)(2分)(2)(2×2=4分)(3)(2×2=4分)(4)(2×2=4分)
34、(2分)
(2)(4×2=8分)(3)(2×2=4分)
(4)(2×2=4分)
2013届高三年级文科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项)(共48分,32×1.5=48分)1-5: DCCCD
6-10:DCBCD
11-15:CDADB
16-20:BBBBD 21-25:BDDAD
26-30: BBCBC 31-32:AA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33题20分,34题14分,35题18分)33.答案:(1)《权利法案》的颁布。美国确立了共和政体,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3×1=3分)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3×2=6分)
(3)积极作用:使政治民主不断扩大;从而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2×2=4分)
(4)容克(贵族地主)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2=3分)(5)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2×2=4分)
(或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民主形式可以根据国情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4.(1)影响:巴黎公社的实践活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2分)
(2)道路:图三是走城市中心的道路;(城市中心的武装暴动的道路)图四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2=4分)
(3)道路不同的原因:俄、中两国国情不同(或俄、中两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当时敌我力量对比不同(2×2=4分)
(4)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发展壮大(或走向胜利)的过程;(2分)
革命史观: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胜利;(2分)
全球史观: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两种制度长期交织着斗争;(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2分)现代史观: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2分)35.[答案](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2分)
(2)中美关系由“冷战”到开始走向正常化。(或由敌对的紧张状态到开始缓和);(2分)
美国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2分)中国方面: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2分)
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3)①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②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解东南亚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4分)(4)观点一:“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2分)
理由: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2分)观点二:“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2分)
【初三3月考历史试卷】推荐阅读:
初三历史上06-26
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06-25
初三历史试题及答案08-15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笔记10-08
初三上册历史重点有哪些06-20
初三历史教研组计划08-18
诗经如流,历史如流-初三作文09-03
1初三历史课堂教学反思10-17
北师大版 初三历史 教学工作总结07-08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的初三作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