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体育课堂常规之我见论文

2024-10-23

建立体育课堂常规之我见论文(共11篇)

1.建立体育课堂常规之我见论文 篇一

这学期,我接手三年级的体育教学,我发现三年级学生可以说是所有年级中最调皮捣蛋,却也是最聪明可爱的,他们已经不像一二年级的小朋友那样敬畏老师,唯老师的话是从,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却又不像高年级那样成熟懂事,总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我班上就有一大部分学生上课的行为习惯极为不好。具体表现在:排队总是喜欢先推推人、打打人,动动身边的小朋友,在地下打滚摸爬;到操场上上课,总喜欢四周跑跑跳跳,动手打打人,大声嘻嘻哈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一边教育了,另一边又起来了,在每一节课上我都要用许多时间来教育学生这些课堂常规的养成,这节课教育了,训练了,下节课又开始犯了,总是在反反复复地强调、训练。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生的学习,很多时候都需要集体的教育,也受集体的影响。若是给他们分小组活动练习,再集合排队时,那些调皮的学生就像猴子一样满场追跑打闹,在分散到集合这个环节是让我觉得最苦难的。

课堂常规要长期抓,像这样的班级更应该狠抓。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才能保证上课的质量。开学时期抓,上课时那里出现问题,就应立即解决,并在下一课训练,通过多次反复地训练,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课堂观念。要长期做心理辅导,用下课时间辅导,不能停滞,更不能放弃。

集合是我教学最弱的地方,要利用时间来反复的训练。但不能向军事化地训练应结合儿童的天性,才用游戏、比赛竞赛法来激发他们的训练热情,并在游戏、比赛中建立快速集合,能在自己的位置立正站好看齐队伍。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严谨的纪律观念。经过反复的努力和学生的支持,集合的问题不会成为最难完成的部分。

2.建立体育课堂常规之我见论文 篇二

(1)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2)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2、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构想

2.1、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法律保障体系

当今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如果没有终身教育的法律保障,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将成为一句空话。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部关于终身教育的专门法律,有关的规章制度还很不健全,导致了人们对终身教育的认识始终处于茫然的状态。为此,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加快终身教育法的创制,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制度,修订和增补相关法规,使终身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立法化。

2.2、我国高校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

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属于过去,退休后教育属于未来,而当前正处于教师教育阶段。把握现在就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未来。因此,研究过程主要论述高校体育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高校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体育教师教育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三方面。首先,对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主要由普通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体育院校不断地对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深化改革,.对新时期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其次,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使高校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也使入职教育有法可依;第三,职后培训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受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教师本身继续学习意识不强、观念落后,另一方面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不够,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

3、高校体育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对于传统的观念,一方面认为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学习阶段、工作阶段和养老阶段;另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存在着重学校教育、轻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重理论学习、轻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智育、轻全面素质培养等现象。如果没有教育思想的深层次转变,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把人们的观念、视野从传统的、狭隘的学校教育桎梏中解放出来,扩展开来,使教育的外延大大拓宽,教育的范围大大扩展,从而使人们充分重视并开拓包括大量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在内的社会大教育的潜能。因此,新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3.2、政府要加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法

政府的支持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政府的支持首先表现为立法的保障。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必须通过立法,把发展终身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转变为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当前,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关于终身教育的专门法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应该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终身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另外,高校体育教师在实施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政府必须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实事求是,不能流于形式。

3.3、高校要建立刺激终身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

人是终身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的本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的社会,首先应把创制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和参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理念作为基础。充分尊重体育教师意愿的同时,高校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评价体系,把学习的好坏与其学习得来的知识,在工作中的运用程度与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成功与否联系在一起;其对学习的投资看成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并与其工作报酬联系起来;强制性学习与倡导学习相结合;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资格的要求与社会用人标准相统一,让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把学习看成是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把“到老,学到老”到实处。

3.4、把握住终身教育体系的灵魂一三化一体

所谓的“三化一体”指的是高校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终身教育体系一体化。“三化”中一环紧扣一环,相互支持,共同依存,即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使上位环节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在实施高校体育教师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把握住“三化一体”的精髓,做到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交叉。

参考文献

[1]季森岭.终身教育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黄汉升,季克异,林顺英.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建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三

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学法指导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初中化学教学已不再是注重教师的“教”,而是注重学生的“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①合理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②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③及时总结。教师在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时,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④迁移训练。帮助学生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内化并掌握学法。

二、充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

1.布置课前预习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 结合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学生熟悉的素材,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

例如:在教物质的溶解性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同学们洗衣服的时候,用肥皂洗的干净还是用洗衣粉洗的干净,或者两种同时用洗的干净?这个问题在没有学习之前无法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却能激发了学生寻求正确解释的兴趣。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观察分析化学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真实、生动、具体的化学实验情景,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可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和升华,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里所指的实验既包括教材中所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也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一些趣味小实验。

例如, 教师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例如给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釘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这样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今后学习留下深刻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一些现象明显且富有趣味的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强化课后拓展练习,形成持续兴趣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习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后,可布置这样的作业:①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②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③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保存?④为什么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这样学生可亲自体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成功和乐趣。总之,布置课后作业,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化学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奠定了持续的兴趣。

三、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提高自学能力

1.把握时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化学问题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化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提供平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到:①积极思考;②勇于发言;③大胆质疑;④积极创新。当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出现一些困难,或独立思考不能完成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合作学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而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最关键的是要把自己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想方设法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品尝自主参与化学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一堂好课,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要鼓励、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获得自学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给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4.小学体育课的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四

城北实验小学 任桂芬

教学高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高效课堂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的迫切需要。教师要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成功的机会;要重视教学的细节,认真分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扎实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把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教活,取得更好的效果;要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但有些课的教学,距课程改革的五个课程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改目标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什么才是高效课堂

教学的高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较高。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高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斯拉文提出:要使教学有效,教学的质量、教学的适宜性、诱因、时间,这四个因素必须适宜,系统的效能与最弱的因素呈高度正相关。

二、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的表扬。小学生更在乎的是深层次的评价,如人品、态度等;批评是每个学生都很在意的,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视同仁。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始终贯穿于课堂,因此,一切评价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给予评价;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3.时间、场地、器材的保障

每个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内容进行探索,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形成“放羊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的权利,但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 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有时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致使某些活动不再产生良好效果时,应及时调整练习条件。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辅助器材,用新异刺激手段和安排适宜练习环境,尽快排除干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相关对策

第一、强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眼下上体育课,有的教师目标随意性较大,主要有目标不完成和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数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些什么。下面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水平三篮球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运动技能目标:学生了解篮球项目的锻炼价值,掌握篮球项目的学练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弹跳力以及灵敏、力量素质,增强体能。

心理健康目标: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展现自我,通过比赛增强自信心,得到成功的喜悦。

社会适应目标:学生积极进取,快乐地与同伴进行配合,在协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高度责任感。

这种目标看上去面面俱到,实际上什么也没说。真正要在这一节课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交待不清,给人一种帽大头小的感觉,让人看不明白,但有些人还把这作为一个样本来教给大家,害人不浅。而下面关于水平一游戏课《石头、剪子、布》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则可以借鉴:1.认识游戏,能简单说出游戏对身心发展的作用。

2.会2——3种游戏。

3.能简单说出游戏后的情绪表现。

4.能与伙伴合作设计1——2种小游戏。

这种教学目标的制定明确而具体,便于操作,便于检阅,让人一目了然,也便于观摩者在观摩时知道你到底有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学习内容;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好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全国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他在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第三、激发运动兴趣

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

(一)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如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注重在练习场地、距离和练习时间上的改变,跑时的队形可以花样多样新颖。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等。这样使学生寓耐久跑于兴趣中,使学生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二)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五、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眼下听课,你会时不时听到有节奏的“啪、啪、啪”鼓掌声“你真棒!”“你真聪明!”,一节课,往往掌声不断,赞声不绝。有的一节课下来,几乎人人都得了小红花,觉得表扬得来实在太容易。课堂评价成了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和点缀,评价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

首先激励要适时。记得在本学期在五(1)班的《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教研课中,班中有位叫顾浩天的学生,长得人高马大的,平时最爱欺侮他人,且屡教不改,是我校有名的问题孩子。当我要求学生把实心球归放到指定地点时,所有学生争先恐后的跑到指定地将点实心球胡乱一扔就回来了,地上的实心球到处乱滚,有的还滚到指定地点外。我刚想训斥学生,没想到顾浩天最后一个过去,一声不响的把地上的实心球收拾到指定地点,我当时真的被感动了。我马上在全班学生面前大大的表扬了他,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也都为他鼓掌,看他被表扬时那副憨厚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课后我又专门找他谈话,从今天的课说起,谈到以前的他,希望他发扬优点,改正坏毛病,成为一名好孩子。说也奇怪,从此校园里那个坏坯子不见了,体育锻炼更积极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第二学期被同学们推选为体育委员,成了老师的好助手。可见激励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

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的表扬让学生失望、泄气;过头的表扬有时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或者反过来认为你在取笑他。

最后激励要讲策略。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我们老师一味追求讲“好听的话”,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很难确定听惯了“好听的话”的孩子,会怎样应对挫折,怎样明辨是非、认识自我。指出学生不足时,要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5.小学生音乐课常规培养之我见 篇五

开学前夕,我们学校的领导重提了养成习惯的培养这一话题。并且,在全校开展了常规培养的活动。校长专门从课堂常规、课前准备、静息姿势、口令、学生发言举手、讨论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统一的规定。我就此结合自己的音乐教学实际情况,重新审视回顾了自己的教学。反思了原来的教学,认真剖析自身原因,发现音乐课上较乱,责任并不在于学生,与自己在课堂常规中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与自己对待音乐课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小学音乐教师由于自身所教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自己要教许多班级的音乐课。上音乐课,学生拖拖拉拉,进到教室后乱讲话,无视老师的存在,还随意换座位,甚至大面积的学生不带音乐课本,却把与音乐无关的书籍玩具带进教室。很有责任心的我,为此生气、发火、批评学生,但收效似乎并不大。埋怨所教班级学生纪律差,班风不好。)找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对如何培养学生上音乐课的良好习惯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发现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表现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音乐课上,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的学生多了,不带音乐课本的学生少了,认真学唱、欣赏音乐的学生多了,随意调位、乱讲话的学生少了。今把这些做法和收获整理成文,希望能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和启发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一、思想的高度决定服务的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既然是一种服务性产业。教师就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的意识,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我们的“上帝”,是来消费我们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作为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又是学生的领导。邓小平说: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服务”的坚定意识。今天所谓“差生”,说不定就是某方面的特殊人才,我们的任务在于发现他的“闪光点”,加以适当的培养与引导。心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将其培养成材。

1、热爱自己的工作,努力装满“一桶水”。

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关爱学生,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说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我们应通过音乐教育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深深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要热爱音乐教学工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学在不断地改革,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工作的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努力装满“一桶水”。一个人的水平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但一定要有进取心,要勤奋学习、不断研究,养成一种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2、精选教法,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要顺应其成长发展的规律性。这并不是说要完全根据兴趣和要求决定其学习的内容、难度及时间量,而是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时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时时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设计,在备教材的同时,也备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演唱、演奏、表演、讨论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学习,有时还让他们自己上台演唱表现、讲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换位思考,以人为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 “每个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学生的弱点,如果你对这些弱点仔细观察和思考,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他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无关紧要,不应当对他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把一腔激情洒向每一位学生,真心诚意地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信任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都要负责。我在处理学生间发生的问题时,总是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心服口服。对全体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防止厚此薄彼。公共场合下发生的问题,我尽可能地做到个别处理;课内的问题留待课后处理,学生突然出了问题,总是先“冷”一下,不急于“热”处理。当学生犯了错误后,我真诚地加以分析、劝服、指正,以理服人。即使学生态度粗暴,情绪冲动,我也是动之以情,冷静对待。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在设身处地地为他解决问题。

二、提高管理的艺术与学问

1、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师生互动过程,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就可以维持课堂秩序的稳定,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管理的成效。建立有效的制度就能堵住这种管理的漏洞,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劣。音乐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富有成效,就必须培养学生学生上音乐课的良好习惯,而要培养学生上音乐课的良好习惯,就必须建立有效的音乐课堂的学习制度。

每班一周才上两节课,因此音乐教师大都不能记住学生坐的位置,这也是有情可原的,但也给有些学生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老师的这一情况,随便调位,想和谁坐在一起,就和谁坐在一起,并不是坐过去就算了,而是在一起窃窃私语、做游戏、甚至大声讲话,全然不把音乐老师放在眼里。等音乐老师一查,才知道他们换了座位,这着实让每一位负责的音乐老师大为恼火,可是老师光生气恼火起不到一点作用,下节课,学生照旧乱。

2、根据表现加分扣分,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其进步与发展,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我把学生按组分配,以小组为单位。(1)每堂课带音乐课本来的加1分,不带音乐课本的,不但不加分,还要扣1分;(2)积极参与学习,积极发言的加1分,不认真学歌的、不认真欣赏音乐、乱讲话扰乱纪律的根据情节轻重扣1——2分;(3乱换座位的扣1分,在给学生加分扣分时,我采用随堂评价与累计加分的方式,发现一直认真学习音乐的学生,就及时表扬加分,树立学习榜样,发现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也及时善意地提醒,该扣就扣,一碗水端平。在下课时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学校班级常规管理评分办法来进行评定。由于我赏罚分明、说到做到,有几个学生好几节课不带音乐课本、乱讲话、不认真学歌,想蒙混过关,都受到了扣分的处罚。所以,自实行加分扣分以来,学生的行为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带音乐课本的学生少了,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少了,乱换座位的学生少了,学生在课堂上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下课后,询问自己得分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看到这一情况,我非常高兴,说明这一手段对于培养学生上音乐课的良好习惯已经凑效。

6.建立体育课堂常规之我见论文 篇六

一要健全行政效能投诉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

为保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持续深入开展,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入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活动组长,由监察部门主要领导兼任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主任,配齐配强内设机构和人员,赋予监督办案职能,行政效能投诉机构实行在上一级行政效能投诉机构和本区域领导小组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本区域内具有行政执法职能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各部门、各单位的行政领导担任本单位领导小组组长,本单位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工作负责对本单位和上一级行政效能监察机构报告。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完善的机关效能建设组织网络。

二要明确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工作职责和权限

行政效能投诉机构负责受理对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组织调查、协调和处理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受理不服对效能问题处理的申诉,组织、协调、督促各部门、各单位效能办和下一级行政效能投诉机构调查、处理涉及本地区、本单位的效能投诉问题,负责对本区域内各级别行政效能投诉机构处理行政效能投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完成上级组织和党委、政府交办的行政效能投诉工作。

行政 效能投诉中心在办理效能投诉中应具有以下权限:一是要求被投诉单位和人员提供与投诉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帐目及其他有关材料,并就被投诉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要求与被投诉单位和个人及相关单位和个人协助、配合投诉调查;二是责成被投诉单位和人员停止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决定、命令的行为;三是责成有关单位和人员纠正违反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并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四是对违反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单位或个人,视情节轻重,向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效能投诉导小组提出给予效能处理建议。

三要完善行政效能投诉工作受理体系

一是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工作部门特点对效能建设的各项要求制定和完善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行政 效能投诉重点要建立 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理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政务公示制、否定报备制、实行效能考评制、失职追究制 等八项制度,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达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的目的。

二是行政效能投诉工作按“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坚持有诉必应、有理必果、信访必复的办理要求,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纪办事,实行教育与处理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维护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合法权益。行政效能投诉工作人员坚持原则,严守纪律,清正廉洁,热情服务,讲求效率。

四要公开行政效能投诉受理内容

一是对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事项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决定、命令等拖延不办的;二是利用职务便利假公营私,故意制造、纵容、庇护不正当经济竞争,造成不良影响的;三是利用管理职权吃、拿、卡、要的;四是工作作风粗暴,违反群众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五是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推诿扯皮的;六是擅离职守,使行政管理相对人不能及时办理有关事项的;七是工作效率低下,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利益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八是刁难、打击报复投诉人的;九是违反效能建设有关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

五要建立快捷高效的投诉办理流程

投诉件办理程序包括受理、登记、呈阅、办理、反馈、归档等环节。

一是投诉件的受理程序。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工作人员办理投诉事项应当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投诉件的受理、登记、分类、自办、转办、批办、催办、督办、反馈、回复、综合、归档、立卷等工作,做到及时、恰当、正确处理。对于来访或来电投诉的,要热情礼貌,先问明投诉事项,属受理范围的,按管辖的有关规定自办或转办;不属受理范围的,向其作耐心说明劝导,引导其到有处理权的机关反映;对于来函投诉的,要逐件拆阅、登记,并根据其反映的内容,按受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凡属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件,应视其轻重缓急,分为一般投诉件和重要投诉件。重要投诉件的范围包括对领导干部的投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外商、港澳台侨胞的投诉,反映影响社会安定稳定、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投诉件,以及内容重要、内容特殊、疑难复杂的投诉件。其他的属一般性投诉件。

二是 投诉件的办理方式。属于自办的,应由负责受理投诉的工作人员提出办理意见,报请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副主任签批,重要投诉件的办理须报请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主任或由主任授权副主任签批,也可以直接报送行政效能投诉中心领导签批。属于转办的,应由负责受理投诉的工作人员提出办理意见,报请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副主任签批,重要投诉件的转办须报请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主任或以摘要、原件呈阅等形式及时向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报告。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转办的投诉件,在转办的同时,应明确办理期限,视投诉情况一般性投诉件应在 7日内办结;承办单位不能如期办结的,要说明理由和办理情况,不得无故拖延、敷衍塞责。重要的、情况复杂的投诉件可以适当延常办结期限。

三是投诉件办理要求。投诉件办理实行主办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并指定专人负责投诉件办理工作。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是办理群众投诉件的主体,具体负责投诉件办理的牵头、联系、分流、协调、督促、检查、反馈和交流等事宜。投诉件内容涉及一个部门的,由该部门负责办理反馈,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实行主办单位负责制,由主办单位负责协调办理和按时汇总反馈,多个主办单位的以排首位的为牵头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应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协办单位应积极主动配合牵头单位,支持主办单位的工作,严禁推诿扯皮。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在收件后及时退回交办单位,并说明理由。

四是实行投诉办理反馈制度。对群众投诉件实行双向反馈制度,即承办单位将其办理情况、查处情况向信访投诉人反馈;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将投诉人对承办单位办理情况的意见、建议向承办单位反馈。投诉件办结后,实行“谁办理、谁反馈”的原则,属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自办或重点督办的,由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负责反馈;属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转办的或单位直接受理的,由承办单位负责反馈,同时抄送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并将投诉办理反馈卡送一份至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备案。

五是保密要求。在办理投诉件过程中,凡涉及到投诉人有要求或根据投诉的内容,需对投诉人有关情况进行保密的,须按照保密制度的要求,不得泄露投诉人的有关情况,违反此规定的,应追究经办人的有关责任。

六要严格行政效能投诉工作纪律

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要采取开门受访、公布投诉电话、设立投诉意见箱、开展网上受理投诉、信函投诉等方式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各级机关 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下列行为的投诉,投诉人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等形式进行投诉,也可以委托他人投诉。多人投诉反映共同问题的,一般应当用书信、电传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 3人。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工作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投诉事项的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严禁将投诉材料转给被投诉人,需要将投诉人的投诉事项转被投诉单位核实、解决时,应摘要转出,原则上不得将投诉件原件照转,非属必需,不得泄露投诉人真实姓名、单位等情况,宣传报道时,未经投诉人的同意,不得公开投诉人的姓名、工作单位等。严防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投诉人的投诉和打击报复投诉人。

七要强化行政效能投诉办理督查惩处力度

7.体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之我见 篇七

一、即时评价的意义

(一) 即时评价使学习充满动力, 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

在体育课堂上通过即时评价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去熟悉动作要领, 使学生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所做的动作规范不规范, 使动作更标准、熟练,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锻炼之中, 不断克服困难, 锻炼提高取得更好成绩。

(二) 即时评价更能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即时评价是教师指导学生, 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 具有更直接、更快捷、更及时、影响力大四大优点,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 主体意识得到明显加强, 更能体现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即时评价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准确地给予恰当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即时评价的作用, 因此即时评价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在教学中摸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及对教材的全面理解、合理运用, 随着即时评价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 即时评价有助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新课程更强调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擅长什么、有什么学习欲望、希望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都要了如指掌, 只有通过即时评价去了解每一个学生, 才能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去因材施教, 使学生进步提高得更快。

二、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 评价中表扬运用太少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这就告诉我们夸奖与表扬对于孩子的进步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偏偏表扬得太少, 忽视抓住闪光点进行即时评价, 更多的是教师始终站在“王者”的地位, 我的课堂我说了算, 总是挑毛病、找错误, 而且不能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 抓住学生曾经的缺点与错误不放, 进步了也不能及时给予肯定, 使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

(二) 评价过于机械单一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太吝啬自己的语言, 总是用一两个字来概括, 比如“好, 挺好”之类的, 评价不准确, 空洞无力, 可以说这样的评价做得只是无用功。另外, 评价用语缺少创新, 比如学生表现得很突出, 教师也是一句“好, 做得很好”, 学生不能通过教师的即时评价准确了解自己的动作行为到底怎样, 不能形成正确的认知, 在教学中这样的即时评价并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久而久之学生对此会毫不在乎, 失去评价的意义。教师如果用幽默点的语言:“哇, 你真是太棒了, 未来的奥运冠军就是你了!”在激励的同时使学生放松, 营造出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 评价不能恰如其分

一些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或者观察力差, 不适应社会的变化, 尤其是不了解现代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不能在适宜的时机, 及时正确地给予孩子们所向往的肯定, 对于他们的表现欲望视而不见, 站在自我的立场从自我的心理去评价学生, 甚至你所肯定的正是学生反感的, 这样的评价使学生的努力得不到肯定与激励, 渐渐就抹杀了学生的上进心与上课的热情。

(四) 单向评价主导课堂

新课程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评价方式还停留在教师评价学生的阶段, 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和学生平等的对话进行引导评价, 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更多的互评, 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既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 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即时评价对教师的新要求

(一)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个体、群体完成学习的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教师简单的语言或动作看似容易实际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 学生的差异很大做出的动作也千变万化,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认真研究教材、钻研教法等才能对学生做出及时的正确的评价。教师的教学素养如何, 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也是很大的, 特别是课堂里的错误评价的原因, 大多是教师的学科素养问题。所以, 要加强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学习, 做学习型教师, 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素养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

(二) 勤于积累教学评价时的得失

在对教师即时评价行为的改进训练中, 我们应该从正确运用教学语言开始, 发扬创新精神, 使评价语言丰富多彩, 把生活中的流行语再创造, 幽默的运用到课堂上对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引导、点拨、评价, 总结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评价用语,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错误, 进行策略性的即时评价, 因势利导, 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对即时评价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 加强对即时评价的钻研与探索,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三) 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注重因时、因人、因事而异, 发挥教学用语的积极评价功能, 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与激励。第一, 运用激励性评价。在教学实践中, 往往点滴的成功就能使学生得到满足, 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定要牢记“好孩子是夸出来”, 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与鼓励;第二, 学会引导式评价。有的同学动作不规范会不好意思, 特别是女同学, 我们可以加以引导, 比如:我给你做个示范, 你再试试, 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通过教师的评价指语,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积极主动地投入练习;第三, 学会拓展式评价。运用即时评价要遵守学生从低级认识到高级认识的认知规律, 做到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向“会学”迈进;第四, 学会互动式评价。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比如:你说说这位同学的动作有什么优点, 有什么不足?对刚才同学们的各种练习方法你有补充吗?充分运用师生互评和学生互评, 甚至学生评价老师, 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弱点与差距, 在评价中得到进步与提高, 在学生中形成一种默契, 配合得更融洽, 气氛更愉悦。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努力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 感受每一颗心灵”, 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机会, 准确巧妙运用即时评价鼓励学生, 使孩子们相信我们、亲近我们, 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8.国学走进体育课堂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体育课堂;经典文化;国学渗透

一、体育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当中国学教育的渗透

国学教育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自信心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国学渗透在体育课堂中非常有必要。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和教学环节,下面讲述在体育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当中国学教育的渗透:

1.开始部分(环节)对国学的渗透

在体育课堂常规中,准备部分很重要,好的开始预示着整节课的成功,国学思想在开始部分就有体现,首先,体委整队,学生站好排等候教师来上课,师生问好,学生行鞠躬礼,这就是国学礼仪的传承,开始部分经常有队列练习,要求学生行走,站立等姿态,国学《弟子规》中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基本部分(环节)对国学的渗透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及内容的主要部分,也是国学顺其自然渗透其中的好时机,下面以田径耐力跑为例说说国学思想是如何帮助师生完成教学目标及任务的。老师在讲解耐力跑的动作要领后还要做思想动员,现在孩子生活条件好,懒惰的孩子比较多,对这些孩子用国学思想教育很有必要,效果也比较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初中学生学过的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中的一部分,古人的思想现在听来也很适用,体育课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等精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耐力跑训练渗透国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通过老师讲国学,在自觉用国学,耐力跑学习训练本来枯燥无味,通过国学学习,学生课堂训练轻松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其他课堂如足球课,篮球课,武术课都可以用国学渗透,让学生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为。

3.结束部分(环节)对国学的渗透

结束部分经常需要同学之间相互放松,有的同学不愿意给别人放松,也有不让别人给自己放松,这时老师就可以用国学说服这样的学生,“助人者自助也”,“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学生相互帮助,不仅增进了学生间感情,还达到放松目的。在放松环节还可以渗透国学内容,中医修身养性是国学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放松期间,也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老师讲国学中中医养生健康原理,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习惯。

国学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学对提高体育老师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提拉作用,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好体育课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学也是体育课的有力抓手,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渗透国学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教师把国学思想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二、体育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必要任务,如何把国学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教学艺术方法的体现。下面谈一下体育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渗透方法:

1.身体手势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是老师要想到曹操的名言“理让一寸,得理一尺”,给学生自觉改过的机会,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课堂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田径练习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武术的练习中得到力与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国学教育,这时,老师就要想起《劝学》中的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會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恰当运用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国学中“胜不骄、败不馁”,对学生是极大的鞭策。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也是国学思想,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善于运用时机捕捉法

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老师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长跑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也是国学渗透。

5.及时运用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丰富的国学知识,有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国学素养,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国学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国学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国学思想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让老师和学生在国学经典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唐炎,周登嵩.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文化探究[J].体育学刊,2009(06):54-59.

[2]薛红芳.不一样的精彩——开放型体育课堂之我见[J].教师,2013(31):111.

[3]祁伟洪.浅析涵化教育走进体育课堂[J].新课程(中旬),2011(11).

9.体育游戏教学之我见 篇九

中学体育课教学,从初步学习到熟练掌握某种运动技能,是一个长期反复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对练习内容产生急于求成的心理或厌烦情绪,为此,在体育课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富有趣味性和针对性的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且能够逐步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它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运动技能,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

体育游戏

趣味性

针对性

身体素质

运动技能

增强素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在注意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简单讲,就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其特点之一就是不拘于形式,把开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这就给体育游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现平台。

一、何为体育游戏

教育学家认为:“游戏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特殊教育形式,它的趣味性、竞争性对年轻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生活和劳动技能,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竞争性、科学性等特点,可以激发人体的智能、体能,间接有效地提高游戏者学习、生活、劳动的技能,同时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改善和提高各种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独到的作用。

二、体育游戏教学运用的特点

体育游戏可以运用在体育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体育游戏运用于教学的准备部分,游戏内容要注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提高学生身心的兴奋入手.使机体尽快进入准备活动状态;体育游戏用于教学基本部分,应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起着诱导性作用,同时是发展身体素质的一种间接手段,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基本技能,有着铺垫作用,设计游戏练习内容时,应力求独到新颖,吸引学生,游戏过程中始终让学生保持极强的活动欲望和旺盛的精力,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用于教学结束部分,要以小负荷游戏为主,有助于消除疲劳,让学生从兴奋状态过渡到相对平静的状态,结束一堂课的学习,为下面的文化课学习创造条件。

三、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上的运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创设宽松、和谐、平等、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在一节课中体育教师如能在适当的时间里安排一个符合课堂内容的游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学生基本掌握快速跑的技术动作后,如再让他们重复的跑,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厌倦,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我及时地采用了游戏“快种快收”进行教学。游戏方法:学生通过分组接力或个人方式参与比赛,参赛同学手拿一个接力棒(种子),老师发出口令后快速“种”到指定的位置上返回,最先返回者为胜。同样是跑,但它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开心还给了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此游戏通过分组比赛满足了素质好的学生,也适应了素质差的学生,达到了全体积极参与的效果。通过游戏的进行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得到了激发,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逐步培养成了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2、在枯燥的运动项目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一些项目总觉得学起来枯燥乏味,例如耐久跑,队列队形、实心球等项目。怎样才能寓教于乐,除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摸索总结一些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法外,如能在教学中把运动技能融合在体育游戏里,让学生在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中接受不乐于接受的运动技能,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得到健康,那体育教学就成为师生的共同舞台。这里以耐久跑为案例来加以说明:耐久跑是秋冬季节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枯燥、艰苦,对体能、技术要求过高的特点,让大部分学生多少有些“谈虎色变”的感觉,这无疑给教师的组织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因此,如何让学生带着一份轻松和积极进取的心态练好耐久跑?成为我们体育教师必须研究的教学问题。耐久跑的体育游戏有很多,在学生了解耐久跑的锻炼价值及其运动技能的几个关键环节后,可以采用游戏“送报纸”进行教学,游戏方法:利用校内的自然地形跑,在跑的路线上设置路标、障碍(表示送报纸的艰辛)指引学生跑的方向,在跑的路线中设置“收报点”(见习生当收报员),同时加油鼓励学生让其克服运动极点,最后“送报成功”。本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竞赛(也可以个人为单位)。通过体育游戏教学,让学生体验了运动的乐趣,忘记了项目的枯燥、单调以及身体的疲劳,从而自觉地完成了跑的练习任务,课后,我问了几个以前上耐久跑总是请假、装病的同学为什么这节课积极参加了,他们说上这堂课就像自己真的是一名邮递员,责任与义务让他坚持了下来,而且感觉轻松和快乐。

3、体育游戏在德育工作渗透中的运用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利用体育学科渗透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体育游戏在这条途径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学生即增强了体质,又促进了身心的和谐发展,而且还能在游戏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等精神,养成遵守纪律、规范行动的良好道德习惯。如“快乐通道”、“网鱼”、“过龙门”、“集体跳绳”等很多体育游戏都能起到以上作用,湖南卫视曾经举办的“阳光伙伴”游戏就是很好的案例,游戏方法是将规定人数的各队队员分别列为一横队,每个队员的小腿串联捆绑,然后共同向终点行进,先到为胜利。游戏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相互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团结意识;游戏规则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规范动作行为,听从指挥的良好道德习惯。通过体育游戏目标、规则的实施,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公民道德意识。

四、结论

10.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之我见 篇十

摘 要:《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农村体育 教育

搞好农村体育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必须具有健强的体魄。农村的学生,大多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是可以为国家输送大批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可以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缩小他们与城镇学生受教育的差距。所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势在必行的。

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有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开体育课就是领导学生玩一玩,跑一跑,没有理解开设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二是受师资、设备、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抱着一种应付的心理,工作中得过且过;三是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把体育课程作为副科,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标准,也没有对教学质量实行考核评价。

2.教学方法趋于“自由涣散”,组织教学常见“放羊”型。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在指导思想上,老师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放松一下,让他们玩,学生的任务是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因此,对体育教学工作不重视,想“上”就“上”,不想“上”就改“上”其它课。即使“上”,也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体育教学完全处于随意“放羊”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无教师的指导及组织,学生只能漫无目的地活动,甚至聊天,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就是“玩”。

3.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乡镇学校,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别是农村学校。尽管近年来撤点并校力度增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资源能整合集中使用,但实际上农村学校原本的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匮乏的,撤点并校后学生是明显增加了,师资优势相对也明显了,但体育场地和器材相对来说是更加紧缺了。其实不然,目前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还不能与符合体育发展要求相提并论,器材虽然买进了不少,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农村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和实践,我认为要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精心设计组织形式、提高领导教师体育教学理念、落实体育教学模式是提高农村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转化提高领导和体育教师思想,是农村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者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而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二、要乐于整合场地及器材

除了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及体育器械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大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它为体育教学服务。

一方面,要巧用场地:可以通过平整校园来增加活动场地,也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利用校外场地,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如郊游、爬山、远足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活用器材:

一是学校经费不足,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地自制一些活动器材,如丢沙袋、滚铁圈;

二是巧用身边现成的废弃物品,尽可能选用学生在生活中能找的到的物品作为替代器材,比如一张旧报纸,可以折成飞机进行游戏,可以揉成球团打“雪”仗,可以折成“尾巴”绑在裤子的后面做游戏……。这种做法不仅弥补了我们体育器材不足的现状,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活动兴趣;

三是对体育器械要合理地重复利用,在教学中让同一个器材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同样的一个篮球,可以设计成定点投篮、传球、运球、原地拍球等多种形式的玩法。

三、制定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学校要制定体育学科的长期发展规划,实现“两变”、“两增”、“三提高”的目标。即:“两变”――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两增”――主动收集体育教学资源的教师增多,自觉研究体育教学的教师增多,“三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学校必须把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列入学校工作计划,要有详细和严格的执行制度;体育教师也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工作目标。同时,体育教师主要是从非专业体育教师实行短训速成转岗这一实际情况,要明确提高体育教师学科知识水平、学科教育教学能力、资源应用的效率的具体目标、措施。

11.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 篇十一

笔者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多次参加省、市级的教学比赛并担当评委工作,感悟到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体现:

一、课前准备(10分):首先看教师的教案,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所教水平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可以观察、测量和评价,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其次看教与学设计的思路是否清晰,时间分配和指标预设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人体生理运动变化规律。最后看场地器材布置是否合理,标志是否醒目、安全,在教学环境设计上是否和谐,是否能能吸引学生。

二、教学过程(30分):首先看组织形式是否生动活泼,教学方法、手段是否灵活多样,是否使用性强,是否有利学生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其次看教师是否有激情和热情,是否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学生参与学练活动的时间安排上是否能够做到科学合理,是否能够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其次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指导学生运用自我评价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学会学习。再次看教师是否重视安全教育,其组织方法和措施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出现了不安全的隐患。最后要看教师是否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是否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效果(30分):首先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率如何:新授教材能否达到65%以上,复习教材能否达到85%以上。其次看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是否符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次看整节课的教学氛围是否欢快轻松,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在课堂教学中能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最后看教师在课中能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

四、教师素质(20分):首先看教师的仪表是否大方,精神是否饱满,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可亲,教学中是否关心爱护学生,是否发扬教学民主并以身作则。其次看教师的语言是否丰富、有韵味、幽默,实效性是否强,在口令上是否标准有力,示范是否标准优美,能否根据教学信息即时进行反馈而且方法得当。最后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是否能够做到“令停即制”,是否能够“粘住”学生,使学生牢牢地跟着教师的组织去学习、去活动;同时也要看教师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如何:是否做到不急不躁,而且能够进行巧妙的掩饰和巧妙的辩充。

五、教学特色(10分):首先看教师在教材的选择、教法的运用、学法的指导以及场地器材的安排上是否有新意、是否能吸引学生。其次看教师在教具及多媒体的使用上是否有新意、是否发挥了其独有的作用。也要看教师教改的力度,其是否有特色,效果是否明显,是否有利于学习和推广。最后看教师的整体印象,是否有突出的特点,教学上是否有自己的特色。

六、教学等级评价:最后按教师每项得分之和评定教学等级,90-10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上一篇:立足岗位新时代演讲稿下一篇:2010年公选考试专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