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术心得体会(共8篇)
1.无菌术心得体会 篇一
上了大学后,第一次接触微生物是在大二的时候的微生物的课堂上,课上老师交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对人们生活工作上的影响。在今年开展的外科手术学中,微生物对于病人乃至实验狗都有着严重的危害,因此,无菌术走进了我们的视线。无菌术是临床医学桥梁学科─—外科手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医学生在医疗过程中,掌握和运用“有菌观念,无菌操作”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的能力。
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老师一直反复强调无菌操作,并严格要求我们无菌消毒的每一步,如果无菌技术把握不严,并不影响过程,其严重的伤口感染后果往往在术后几小时乃至几天才能表现出来,并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手术前和术中都必须重视无菌术,正是由于这种反复强调,课下我对无菌术进行了搜索,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
无菌术(aseptic technique)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决定诊疗效果及手术成败的关键。一百多年前,伤口感染曾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1864年匈牙利的Semmelweis首先提出在检查产妇前用漂白粉溶液洗手,这是抗菌技术的开端。1867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德(BavonJoseph Lister)奠定了抗菌技术的基本原则,被公认为抗菌外科创始人。1877年德国Berg-mam发明了高压蒸气灭菌法,建立了现代外科学中的无菌技术。无菌术是指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灭菌是指用物理的方法,杀灭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等)。
消毒是指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无菌操作规则包括:
1.手术人员一经“洗手”,手臂即不准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认为是有菌地带,不能接触;同样,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也不要接触。
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另换无菌手套。前臂或肘部碰触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无菌巾、布单等物,如已被湿透,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4.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置,以防止污染。
5.手术开始前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腹等体腔,核对器械、敷料数无误后,才能关闭切口,以免异物遗留腔内,产和严重后果。
6.切口边缘应以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
7.作皮肤切口以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或0.1%新洁尔灭溶液,再涂擦消毒皮肤一次。
8.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9.参观手术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也不可经常在室内走动,以减少污染的机会。
每次做实验时,我们都把狗狗当一个有生命的朋友来看,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十分仔细,每次手术都完全模拟今后对待病人时做手术来操作,心里无时无刻都铬记无菌操作原则,既保障病患不受感染,也保护医护人员不被传染。每次实验完毕后,都必须给狗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免伤口感染。一组一只狗让我们自己负责,这培养我们了我们的爱心和耐心,也让我们通过这种方式,逐渐理解一个医护人员最要的是要拥有责任心。当我们站在洗手池旁边时,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原来洗手也有那么多的学问,一会是洗手的六步法,一会又得刷手,一会又还得泡手。当时天气还有点冷,大家把手洗好后,很多同学的手臂都是红红的,一堂实验课下来,虽然很累,但却获益匪浅,看得出同学们对外料手术还是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很是认真。
无菌、快速、准确、轻柔。无菌是每次手术都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在整个手术学的学习中,无菌术贯穿始终,如果无菌术技术把握又严,并不影响手术的进程但其严重的伤口感染后果往往要在术后几小时乃至几天才能表现出来,并造成严重的后果,导致手术的失败,所以无菌条件好坏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快速、准确的手术,是抢救的重要原则,是对机体损伤范围在原则。虽然手术的对象是动物,便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只要象对待病人一样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术,认真正确地执行每一个操步骤,以培养自己爱护工作对象的观点,保持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这只是一个开始。不管是病人还是动物,在手术后都需很好的护理,动物的命同样是生命,一样的需要你、我、他的关怀。
最后,通过对和术学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无菌观点,通过严格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管理培养了我们高度的科学作风,与关于手术对象的负责精神。
在医生的操作中,不管是外科手术,还是内科手术,均是涉及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均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严谨性和责任心。作为一位医学生我们都必须培养良好的严谨性及责任心,以保障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应该小心谨慎,全神贯注,熟悉理论及解剖知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还应该具有很强的无菌观念和责任心。无菌观念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必备观念。
手术学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要自主学习,自我研究。做到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巧动。手术课前预习,充分的准备,不但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手术科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手术区是一个无菌的地方,就应该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虽说狗是动物,但它们也是生命,我们也该重视,对它们负责。现在的实验课是为了以后我们上临床,面对病人打基础。生命是可贵的,生命是无价的,面对它们我们应抱尊敬的态度。身为一名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如果他没有无菌观念,那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外科医生。“无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要求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格外的小心,稍一疏忽,便会造成严重后果。谢谢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严师出高徒”,我们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外科手术学实验不必其他学科的实验,错了可以反复尝试。外科实验与外科手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它是要对生命负责的。手术,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并付诸行动。面对生命,需要强烈的责任心也需要一个人的耐心与细心。
经过系统的学习,严格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化管理,我们渐渐的对无菌观念、手术方法、手术时的态度、手术的作风,对手术的责任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慢慢的,我们真正的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准医生,我们的每个动作和行为,哪怕是一个想法,一个念头,对病人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只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提高自己,才能真正的为病人更好的服务。外科手术既广博又深奥,我们目前只是学习最基本的理论和操作,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要想当一名好的外科医生,需要不断的学习、研究和总结,虽然这学期的外科手术学即将结束,但是其操作特别是无菌原则等,将陪伴我们终身,我有信心将继续学习和深造,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
2.无菌术心得体会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行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当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的相关诊断标准。84例患者中男52例, 女32例;年龄17岁~77岁, 平均年龄 (43.2±3.7) 岁。行阑尾炎切除术26例, 行骨科手术24例, 行甲状腺切除术18例, 行胆囊切除术16例。
1.2 方法
通过翻阅医嘱单、病程记录、手术记录、手术护理记录等, 对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 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2 结果
84例患者当中共有54例出现术中感染, 感染原因:11例是因管理人员未做好管理工作而导致的感染;13例由于手术室灭菌质量不合格造成术中感染;13例由于侵入式操作引起的术中感染;9例是因物品管理不当引起的术中感染;7例是因患者自身因素引起的术中感染;1例是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术中感染。
3 讨论
3.1 无菌手术术中的感染因素
(1) 医务人员缺乏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对于无菌手术相关知识缺少必要的了解;部分医务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 缺少应有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对术中感染可能引发的危害性无清晰认识。未根据要求严格展开无菌手术操作, 最终导致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感染发生风险大幅增加。 (2) 手术室环境质量差:诸多研究显示, 手术室环境质量和术中感染发生之间关系密切, 消毒方式以及人员流动对于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以及空气洁净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使用正确的消毒方式, 护士、患者、进修人员随便出入手术室, 会导致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变差, 从而增加了无菌手术患者发生术中感染的概率。 (3) 手术时间较长:由于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 大部分都需要切口, 手术时间越长, 患者切口受到细菌感染的概率就会越大。 (4) 侵入式操作:在手术中, 部分侵入式操作 (术中导尿、气管插管麻醉、术中导管安置等) 均可导致患者术中发生感染的风险加大。 (5) 手术器械未进行正确消毒灭菌:手术之前没有对手术所用器械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 消毒时间较短, 消毒剂浓度不够, 都会增加患者术中感染的概率。此外, 在手术的过程中, 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手术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手术, 也会增加患者术中感染的概率。 (6) 患者年龄因素:患者的年龄越大, 机体免疫能力就会越低, 合并其他多种病症的概率也就越高, 在手术的过程中, 伤口周围血管对炎症的反应能力就会降低, 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性以及杀伤力明显降低, 从而增加了患者术中感染的概率。
3.2 预防无菌手术术中感染的相关措施
患者出现术中感染极易引发多种其他更加严重的并发症, 例如会导致消化道大出血、引发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血容量骤减,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 降低无菌手术术中感染的概率,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应该根据影响无菌手术术中感染的因素, 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医院要加强对手术室人员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促使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增强, 督促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制度, 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展开相应手术操作, 降低无菌手术术中因医务人员自身的因素而导致患者出现术中感染的概率。 (2) 改善手术室环境质量:手术之前, 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医院手术室消毒规范, 正确地配制消毒液, 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消毒净化, 确保手术室空气质量完全符合相关标准。在进手术室前医护人员需更换专用衣服、鞋帽, 若医师有呼吸道疾病, 则禁止其进入手术室, 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从而降低术中感染发生风险。 (3) 加强无菌管理:工作人员应以无菌管理相关规范为标准, 对无菌区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确保灭菌质量。在手术中要把无菌台分成污染区和清洁区两部分, 及时将污染区中的器械、纱布清除干净, 减少感染源。此外, 要增强医护人员术前消毒管理, 避免因手术人员自身消毒不彻底而引起术中感染。 (4) 对手术器械进行正确消毒灭菌:术前要对手术所用器械进行彻底消毒, 术中及时清除已污染器械, 从而有效减少因手术器械未彻底消毒而导致的术中感染。 (5) 规范侵入式操作:实施侵入式操作的手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根据相关规范严格展开无菌操作, 避免不规范操作引发术中感染, 增加患者痛苦。
通过本文的研究, 对无菌手术中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能够有效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无菌手术术中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无菌手术的患者当中选取84例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无菌手术术中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引起无菌手术术中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环境质量、手术时间、患者年龄、无菌管理等。结论 对无菌手术中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能够有效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无菌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预防
参考文献
[1]石彦斋.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3) :259.
[2]郭秀茹.骨科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1) :269.
3.无菌术心得体会 篇三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探讨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手术切口感染患者30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3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的类型、地点、部位、时间及是否进行接台手术等。结论: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中,为了使骨科无菌术患者切口的感染减少,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策。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44-02
通常情况下,骨科无菌手术均是重建手术或者是修复手术,一般要有内固定物植入,如果术后切口受到感染,则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使手术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严重的会威胁到生命[1]。为了对我院的骨科无菌术患者切口感染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以减少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本院回顾性分析了骨科收治30例切口感染的患者,現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5月~2013年3月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900例,其中确诊切口感染的患者有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
1.2 方法
调查所选择的30例患者的切口感染病案。查阅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资料,如手术的类型、地点、部位等,对其进行分析与分类汇总。
2 结果
所抽取的900例骨科无菌术患者中,30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占3.3%。其主要的因素见下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引起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类型、地点、部位、参观人员等,且它们间的关系非常明显(P<0.05)。
3 讨论
3.1 分析主要因素
3.1.1 手术部位
由于患者受到手术本身侵袭性操作的影响,降低了其抵抗能力,这是骨科无菌术切口感染产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的腰髋部及以下部位的切口感染为达66.22%,与文献的报道一致,其主的原因就是手术本身的侵袭性操作比较多、手术比较难、切口比较深及切口在外暴露时间过长等[2]。
3.1.2 手术时间
手术室中有很多细菌是直接落入的,且30%的切口细菌感染均是由此引起[3]。手术时间越长,则就会有更多数量的细菌落入切口,从而也使手术与其各器械受到污染。此外,手术时间比较长,且患者的创伤面积比较大,并伴有出血等症状,使患者的局部或全身抵抗力降低,从而增大了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
3.1.3 接台手术
相关的研究表明,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随接台次数的增多而增加。在进行撤换布类、物品或接送患者时,由于人员、物品的流动,致使纤维、微粒产生,这些都会使手术的室内环境受到污染。
3.2 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策
3.2.1 手术间与物品的准备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之一就是各手术物品的灭菌[4]。为了使灭菌的效果良好,要将正确的灭菌方法与科学的监测手段结合起来。针对一些耐热、耐高温及耐湿的医疗器械等,均可通过压力蒸汽进行灭菌,对于其他的物品,应坚持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原则,灭菌时要尽可能地采用低温等离子或者是环氧乙烷等。第一台要尽量安排一些手术预计比较复杂、时间在3h以上的,在层流手术间进行,接台次数减少。对于非层流手术间,每天都要进行3次常规的消毒,且在每台手术过后,再进行30min的消毒。如果必须要接台,要控制手术室内的人员流动。接台手术间最少有10min的自然通风,以便室内的空气细菌向外扩散。接台手术只有在先无菌后有菌的原则下才能进行。对于器械的外包装袋等的外带物品要严格限制,避免手术室内受到污染。
3.2.3 人员流动的控制
在手术开始前,手术护士必须把所有有用的物品全部带到室内,且操作要轻,患者的翻动也要减少。参观的人员也要限制,以避免在室内有过多的人来回走动,而对于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的情况是决不允许发生的,参观的人员要距离手术医生30cm以上。
3.2.3 手术时间的缩短
在进行手术前,有关的护士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使患者的恐惧感消除。手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要向患者说明,以得到患者的配合,以避免由于患者的不配合,使手术时间受到拖延;医护人员间也需要配合好,对于外科医生,要将其的手术习惯进行建档,使手术室配合的默契程度提高,对此,还可以增置一些比较特殊的医疗器械,以便手术顺利进行。对于由于手术台上的物品不全或者医护没有配合好而延长了手术时间的情况,要尽量避免;骨科中一些常用设备的流程、保养等,要熟练掌握,对于那些非技能、非方法的小故障,能够快速处理。对于手术设备,要有相应的检查登记制度,且要有专人管理并按时检查登记,使医疗仪器完好无损,从而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引起骨科无菌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部位等,在进行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时,医护人员要默契配合,掌握好手术时间,对于术后的切口护理工作也要做好,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何耀琴,吴红丽,陈谷霖,于建武.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1):152-153.
[2] 刘文英,刘媛,张楠楠,闫桂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13):178-180.
[3] 茅国峰,孙桂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04):163-165.
4.无菌制剂生产无菌操作技术的应用 篇四
无菌制剂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
无菌制剂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本文对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提倡洁净室中要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操作
1.1 发菌量
洁净室内的发尘量,产品、材料等在运送过程中的发尘与人体发尘量相比,一般可忽略;发尘主要来自人,占90%左右。
动作时的发尘量一般达到静止时间3-7倍。
工作人员产生的污染:人类每分钟脱落约1000片皮肤(平均大小为30*60*3微米);人类的头发一直在脱落;人类以0.9m/s的速度行走时每分钟将产生5000000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人类静止和坐立每分钟将产生10000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人类在头部和躯干做动作时每分钟将产生1000000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
洁净室内当工作人员穿无菌服时:快步行走时的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人;静止时的发菌量一般为10-300个/min.人;躯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人;无口罩发菌量:有口罩发菌量1:7~1:14;穿平常衣服时发菌量3300~6个/ min.人。
一般规定洁净室内无菌衣人员的静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300个/ min.人,动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1000个/min/人。
1.2 相关规定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版:第三十三条,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
第二十条,洁净区内的人数应严加控制,检查和监督应尽可能在无菌生产的洁净区外进行。
第三十七条,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
第二十四条,更衣和洗手必须遵循相应的书面规程,以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
第三十七条,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
第二十四条,更衣和洗手必须遵循相应的书面规程,以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
2 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的现象
使用过的手套乱放、脱去手套的手不经消毒便去开门、挤压工作服、奔跑、大声呼喊除非确实需要、灭菌后的西林瓶倒下,手臂伸在敞口的西林瓶上、戴手套用手接触表面及物料、在感冒或在其他疾病期间进入洁净室、在洁净室内戴首饰和手表、在工作台上滑动物品、靠在表面上、通过洞口、进出口或气闸进行交流、打喷嚏、触摸地板。
3 原因分析
无菌意识不强。
无菌培训内容多是微生物学对无菌操作少。
在设备出现小的故障时,操作人员会做一些非正常的操作动作,违反无菌操作的行为时有发生。
4 解决办法
反复进行无菌概念的培训,并根据生产实际,制定详细的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人员的更衣可能是非常大的微生物污染风险,人体污染源在更衣过程中很有可能污染无菌服。
因此,两套无菌服非常重要,外面的无菌服要求严格做到在无菌的更衣室更衣,并且确保不被人体污染。
无菌室必须限定进入的人数。
人员数量应该经过验证证明对无菌环境的相关指标没有影响才能确定最大的人员数量。
洁净室人员的一切行为规范,都必须符合无菌操作原则,任何操作方式不得影响产品的无菌性。
非生产人员在更衣过程以及无菌生产区域的操作等很有可能会给无菌生产区域带来微生物的污染。
因此应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无菌生产区域,如果需要进入,应该经过仔细培训并有无菌生产区域人员带领和监控。
设备的正常运行非常关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操作人员减少非正常操作的主要保障。
5 讨论
无菌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的高风险性,如何控制质量风险,是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必须强化操作人员的无菌观念,并对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进行监督,建立操作人员的利益与产品质量挂钩的机制,是保障无菌药品的无菌性的有效方法。
由于操作规程中不可能事元巨细,必须建立良好行为规范。
关键区域的良好行为规范要求应包括:尽量减少进入洁净区的人数和次数;仅用无菌工器具接触无菌物料;人员在进入无菌区域前应用无菌的消毒剂(如酒精)消毒双手,待消毒剂挥发干后方可进入无菌区域;每次接触物品后应对双手进行消毒,晾干后进行下一步操作;进入关键区域后应定期检查着装;着装要求正确的洁净服尺寸,穿戴未破损的洁净服,不涂指甲油,不能化妆,不能戴首饰,不能混淆洁净服类别,不戴手表。
从减少微生物污染风险角度而言,建议戴手套和戴口罩在穿好内层无菌服之后进行,然后再穿上外层无菌服。
姿势的要求:使身体远离产品,不能挤压工作服,不能靠在表面上,身体站直以最小化破坏气流,保持手臂在腰线或以上。
动作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当不参与工艺操作室,动作平稳、准确、平滑,不能奔跑,操作者应站或坐。
行为要求:不能触摸地板。
当有物品跌落,如果不会产生风险的话可以在清场时去除,在关键区域中的任何时候,双手都不应接触地面等。
讲话要求:不能通过洞口、进出口或气闸进行交流,无不必要的谈话,不能大声呼喊除非确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敏,曹江华,孟泉科.药品生产的风险控制策略探索[J].山东化工,(2).
[2]宁黎丽,邵颖.对眼用制剂无菌要求和灭菌工艺的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9).
[3]李远文,宋志德.加强无菌制剂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安徽医药,(3).
[4]邵俊狄.无菌环境的粒子动态控制和监测[J].上海医药情报研究,(3).
[5]黄怀元.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管理探讨[J].中国药事,2009(1).
[6]陈震文,陈纪鹏.谈中药企业非无菌制剂的GMP认证[J].中成药,(8).
[7]徐影,何立波,刘小军.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甲醛熏蒸灭菌的验证[J].天津药学,(4).
[8]缪德骅.总结经验,把我国的GMP修改得更好[J].上海医药,(3).
[9]王培,臧恒昌,曾英姿.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J].中国药学杂志,2011(13).
[10]霍秀敏.无菌制剂的灭菌方法和灭菌工艺的验证[J].药品评价,(6).
[11]白荣.无菌制剂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医药,2007(2).
[12]郑珂.无菌制剂生产设备在线清洗与在线灭菌的重要性探讨[J].齐鲁药事,2009(5).
[13]丛佳.欧洲共同体GMP补充指南[J].中国药事,1990(S1).
无菌药品生产无菌保证的【3】
【摘要】在目前的药品制作和生产工作中,无菌药品生产是要求最为严格、风险最大的制药项目之一。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最新出版的药品控制对于无菌生产的变化和要求最大,也对其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认识标准,从而对药品的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提出了保证依据。
本文就无菌药品生产中各个无菌控制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和控制要点。
【关键词】无菌药品;生产;制药
药品生产控制和产量质量有更好的保证,中国制药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无菌控制水平提升的挑战;然而很多药企为了通过认证,不得不投巨资改造环境,并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但是仅有硬件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如何正确理解“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按照法规要求合理地设计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过程控制,顺利实现新版GMP的认证要求,从细节入手,切实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一、无菌药品概述
新世纪以来,随着无菌药品的不断增多,相关企业和单位在工作中逐步对无菌药品的生产保证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认识,同时在工作中的过程不断提升整体无菌保证能力和控制水平,从而解决无菌药品生产中存在的各种操作风险和细节性问题,有效的控制其生产质量和效益,从而做到真正的实现无菌药品的生产要求。
1、无菌药品概念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2、无菌药品的制药要点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二、无菌药品生产保证研究
无菌药品生产在目前的制药领域中最受人们关注,是当前制药领域中最为关键和重视的一部分和工作模式。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对于无菌药品的生产器械、工作人员和物料在生产之前都需要采用相关的灭菌措施和方法来进行灭杀和消除各种微生物与病菌,从而保证无菌药品生产的质量、持续进行,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同时有效的保障药品生产质量和药效要求。
1、生产原则
药品在生产中,其最终目的在于为人类生活和身体健康提供高质、高效的药物体系,从而形成一套综合性、完善的制药体系。
因此,在目前的制药生产中,我们需要满足其使用用途和预定的功能发挥要求,尽可能的降低其中还有包含的各种微生物元素,使得其中各种微粒和污染物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与处理,从而使得其形成无菌或者没有其他污染的一种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也是当前生产中最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一种内容方式。
无菌药品特别是各种输液、注射剂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产品,因此要对于洁净区工作人员、工作环境以及各种设备和装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在各种物料进入之前要提前做好处理和消毒、在生产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原则在于防止各种污染源的产生与出现,特别是相关人员或者物料,更是要严加控制,建立严格的岗位控制理论和控制体系,从而使得无菌制药能够达到预计标准和要求。
2、生产工艺分类
在目前的无菌药品生产中,将其生产工艺按照目前的设备和用途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主要是采用最终灭菌工艺形成的最终灭菌产品,也是工作中最终形成的一种灭菌药品;部分药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是以无菌生产为主的生产措施和方式。
3、生产控制要点
3.1遵循国家规定要求
在当前最新颁布的GMP规定和实施基础上,确保无菌药品的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工作中必须从生产管理抓起的一个工作重点模式,同时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牢牢抓住有法必依、照章办事和有据可查的工作模式,这种生产措施和工艺的应用对于实现无菌药品生产质量十分关键和重视,成为整个制药工程抓奶哥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部分。
在目前的制药生产工作中,做到相应的依法、执法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生产工艺的规定是通过从产品的设计、质量标准、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和处理的过程,这也是目前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项内容和环节,同时也是实现生产控制的基础所在。
3.2生产工艺规程规范要求
在目前的制药生产工作中,无论是新颁布的GMP还是传统的管理规范,都对药品的生产和包装提出了明确的管理控制要求和基础依据,这也是整个生产制药工作中主要的法律基础和法制依据。
无菌药品在生产工作中,所谓的药品生产主要值得是在规定生产一定数量或者需要的原始材料和包装材料商都需要注明各项注意事项和生产工艺,并且在经过批准之后其不得随意进行改变。
生产工艺规程是生产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岗位操作法和制定岗位生产记录表格的依据。
岗位操作法将工艺规程中的工艺条件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使生产操作程序更加明确,也就是说工艺规程对生产过程是指导性的文件,而操作法则是实现工艺要求如何执行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工艺规程是生产管理的核心,是章与法,是生产的依据,是GMP指导思想的体现;而操作法是如何执行工艺规程的方法与措施,是实践照章办事的步骤与程序。
生产记录则是执行规程、操作参数、执行结果的文字和数据的记载,是有据可查的重要档案。
它们三者构成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4、操作技术
4.1人员操作
从事无菌操作的人员及进入的其他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2时间要求
微生物无处不在、而且是动态生长的,以几何数裂变繁殖。
因此时间限制是控制微生物数量所必要的。
注射用水在24小时内使用,已消毒用品用具在,48小时内使用,洁净区的废弃物不得堆积及时退出,减少污染。
三、结束语
无菌检查不是也不可能拿一个批的产品百分百地检查,这样,含有少量微生物污染产品的批也有可能通过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无菌检验结果仅提供一个提示性的参考,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必须依靠生产操作的严格控制和验证,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合理的工艺流程。
5.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篇五
无菌技术操作是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一、操作程序:
【评估】
(一)环境评估: 操作前评估环境是否清洁、干燥、宽敞,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二)用物评估: 无菌物品是否齐全,是否在灭菌有效期内,指示胶带变色,放置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三)操作者自我评估:评估自身着装、手指指甲是否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计划】
(一)预期目标
1、操作符合无菌技术规范。
2、保证无菌物品、无菌溶液和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二)准备
1、操作者衣帽整齐,修剪指甲、取下手表、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无菌溶液、75%酒精、敷料缸、无菌持物钳2套、有盖方盘内盛无菌物品(小药杯、小弯钳)、棉签、剪刀、弯盘、无菌巾包、无菌手套、治疗盘2个。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地面,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湿抹治疗台和治疗盘。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宽敞。【实施】
1、再次检查无菌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指示胶带颜色和手套号码。取出治疗盘,放于治疗台合适的位置。
2、取无菌巾包,注意查对包外标签(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包补是否干燥、完好等)。撕开封口胶带,逐层打开。
3、取无菌巾时要用无菌持物钳。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要垂直取放,不可碰及容器边缘。(干筒使用时间限于4小时;消毒液筒每周消毒2次,容器与消毒液同时更换。)
4、夹取无菌巾,未用完的物品按原痕折好遮盖。
5、单巾铺盘 :
(1)将无菌巾展开,平铺于治疗盘上,开口在对侧或近侧均可,内面为无菌面。
(2)双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之二角,折成扇形,边缘向外内面构成无菌区。
(3)放入所需的无菌物品。
(4)将上层盖上,上下层边缘对齐。开口处向上翻折2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1次,露出治疗盘边缘。
(5)铺好的治疗盘若不能立即使用,注明铺盘时间,4小时内使用。
6、无菌包内物品1次未用完,按原折痕依次包好,封口胶带粘贴,注明开包日期、时间,12小时内可再使用。如包内物品污染,须重新灭菌。
7、无菌容器的使用: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
8、双巾铺盘 :
(1)取出一治疗盘放于治疗台适当的位置。(2)取无菌巾包,查对开包时间。
(3)打开无菌巾包,用持物钳取出一块无菌巾,余物按原折痕将包折好。
(4)展开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左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由对侧向近近侧铺于治疗盘上,无菌面向上,放入无菌物品。
(5)递无菌物品:查看灭菌日期、指示胶带。撕开封口胶带,一手托起无菌包,另一手依次打开无菌包四角,将包布四角抓住,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区域内。将包布折好放于治疗车下层。
(6)倒无菌溶液:未开瓶的溶液查看瓶签、瓶盖、及溶液的质量,已开瓶的溶液查对开瓶时间。酒精棉签消毒瓶塞后,用无菌持物钳夹持揭开瓶塞,另一手握住瓶签倒出少许溶液冲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于无菌容器中,盖上瓶塞。
(7)盖双巾铺盘上层无菌巾:揭开无菌巾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巾,由近侧向对侧覆盖于治疗盘内上,边缘对合整齐,剩余部分向上反折,不应暴露无菌物品。
(8)消毒瓶塞。(溶液开启后24小时内可再使用,用于静脉注射或输液有效时间为两小时。)
9、戴无菌手套:
(1)戴无菌手套前,取无菌盘,查看铺盘时间;打开无菌巾的反折部分,向上揭开无菌巾的一角,边缘朝外。
(2)核对无菌手套袋上所注明的手套号码、有效期,开启一次性无菌包,以一手掀起手套内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反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使手套的两拇指相对,一手伸入套内戴好,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翻折部分,依法戴好另一手套,将反折部分翻转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3)取无菌盘内的纱布擦手套后,揭开无菌盘进行无菌操作。(4)操作完毕,从手套口翻转向下脱去手套,整理用物。洗手,取下口罩。
【评价】
1、操作熟练,有较强的无菌观念。
2、操作中始终坚持无菌原则。
3、保证了无菌物品、无菌溶液、无菌容器未受污染。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无菌操作前30分钟通风,停止清扫地面,减少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
2、工作人员。修剪指甲,洗手,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物品保管。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粘贴化学指示胶带,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或包布受潮应重新灭菌。
4、取无菌物品。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取无菌物品,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保持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
6.无菌操作试题 篇六
一、选择题 [A型题] 1.无菌容器打开后,应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其有效时间不超过: A.4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8小时 E.48小时 2.铺无菌盘时,应注明铺盘的日期、时间,其无菌盘的有效期为:
A.4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8小时 E.48小时 3.下列哪项戴、脱无菌手套的操作是错误的:
A.戴手套前先将手洗净擦干 B.核对手套袋外标明的手套号码,灭菌日期
C.取出滑石粉,用后放回袋内 D.戴好手套后,两手置腰部水平以上 E.脱手套时,将手套口翻转脱下
4.清除物品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致病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灭菌 B.无菌 C.消毒 D.清洁 E.抑菌 5.下述哪项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A.无菌操作前30分钟清扫地面 B.无菌包潮湿待干后使用
C.取出的无菌物品未用立即放回原处 D.治疗室每周用紫外线照射一次 E.操作时手臂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
6.在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中,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措施是:
A.操作区域要清洁、宽敞 B.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C.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 D.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E.无菌物品疑有污染不可再用
7.下列哪项违背了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A.打开无菌容器盖时,盖的内面向上放置 B.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边缘部分
C.倒取无菌溶液时,手不可触及瓶塞的内面 D.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另一手套的内面
E.揭开无菌盘时,双手捏住盖巾外面双角 8.下列哪项不符合无菌物品的管理原则:
A.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B.无菌包上必须注明灭菌日期
C.已打开过的无菌包48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 D.取出的无菌敷料不得放回原容器内
E.无菌包的有效期为7天
9.佩戴口罩时要让口罩紧贴面部和完全覆盖:
A.口腔和鼻子 B.口腔和下巴 C.口鼻和下巴 D.口腔 E.鼻子
10.药物过敏试验或特殊护理技术操作前应备齐: A.所需用品和必要的急救药品、物品和器材 B.常用药品,以便抢救时用
C.常用物品,以便抢救时取用方便
D.所有过敏试验或特殊护理技术操作前都应备齐防护用具 E.给患者床边备好便器
[答案] 1.C 2.A 3.C 4.C 5.E 6.C 7.B 8.C 9.C 10.A
二、填空题
1.无菌操作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观念,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技术。
2.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包括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患者自身;动物感染源;环境储源。
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5.正确的洗手步骤:六步洗手法大于15秒。7个动作:内、外、夹、弓、大、立、腕。每个动作5次。手卫生依从性≥70%
三、名词解释
1.无菌操作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2.消毒:清除或杀灭环境中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称为消毒。3.灭菌: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的过程称为灭菌。4.无菌物品: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5.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四、简答题
1.简述五大洗手时刻。
答: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接触病人物体物品后。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实施哪些处理措施? 答:(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75%酒精、0.5%碘伏消毒液伤口。----立即处理伤口
(2)进行患者与操作者相关的血液监测。----抽血(免疫、HIV抗体)
(3)报告科室、院感办。(4)填表登记。
(5)4小时内到疾控。
(6)定期追踪监测(6周、12周、6个月)、实施预防性用药。
五、案例分析
小张今天跟老师一起换药,她手持无菌镊从远处来回的夹取无菌棉球、纱布,从桌面拿起一瓶无菌溶液开启,并直接倒入无菌盘的治疗碗内,无菌溶液瓶的瓶口碰到了治疗碗,操作时老师戴的无菌手套碰到了小张的手。请问:(1)小张在上述过程中哪些地方违反了无菌操作原则?(2)她应该怎样做?(1)小张在五个地方违反了无菌操作原则:
①她手持无菌镊从远处来回的夹取无菌棉球、纱布,有可能导致无菌镊、无菌棉球和纱布的污染。
②拿取无菌溶液后没有检查溶液质量、生产日期、有效期。
③倒无菌溶液时,没有冲洗瓶口。
④无菌溶液瓶的瓶口碰到了治疗碗。
⑤老师戴的无菌手套碰到了小张的手。(2)正确的做法是:
①将无菌物品连同容器一起搬移至离操作最近的地方,就地夹取无菌物品。
②先检查溶液质量、生产日期、有效期后再开启。
③倒无菌溶液入无菌盘内的治疗碗前先冲冼瓶口。
④无菌操作时无菌物品不能触及其他任何物品,倒无菌溶液时溶液瓶口距治疗碗lOcm为宜。
⑤老师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小张和其他任何人都不宜在操作区或周围走动,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7.无菌术心得体会 篇七
关键词:白内障,术前结膜囊,无菌化培养,细菌培养,药敏
白内障属于全球常见致盲性眼病, 国内有关研究表明其在我国致盲原因上居于首位, 大约为46.1%[1]。当前对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治疗并无确切有效的方法, 故而预防与尽早治疗对于白内障术后感染有着积极的意义。临床研究显示大约2/3正常人结膜囊中都存在正常菌群, 细菌培养阳性在53%~91%, 而感染性眼内炎病原体80%左右来自于患者结膜囊内细菌菌群[2]。为此, 加强白内障患者术前细菌培养及对药敏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笔者所在科室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300例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手术患者, 收集他们术前结膜囊标本 (经无菌化准备而得) , 男160例, 女140例, 年龄40~75岁, 平均 (61.6±9.6) 岁;131例老年性白内障、115例糖尿病性白内障、20例先天性白内障, 34例并发性白内障。
1.2 方法
1.2.1 术前结膜囊无菌化处理及标本采集
术前3 d采用可乐必妥 (第一三共制药 (北京) 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091) 眼液对患者进行点滴处理, 并且要对泪道进行冲洗, 同时采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聚维酮碘等对结膜囊进行冲洗, 尽量做到无菌化[3]。所有标本皆由笔者所在医院专业人员取材完成, 将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对患者眼睑周围皮肤进行清洁, 叮嘱患者往上注视, 然后用无菌棉签往下对下睑皮肤进行按压, 使得下方结膜囊充分暴露, 之后利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并放到结膜囊中, 轻轻扭转与擦拭取材。
1.2.2 细菌培养
标本采集后放置在硫代硫酸盐增菌肉汤中, 然后放在恒温37℃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大约72 h[4]。
1.2.3 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为阳性的标本则转种在新鲜绵羊血平皿中, 并且进行分离纯化后鉴定。细菌鉴定所用仪器为美国德灵公司SCAN4微生物分析仪, 而药敏试验则根据NCCLS (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 相关标准进行, 并提供MIC (药物最低抑菌浓度) 。药敏试验主要分析本次研究培养阳性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咻、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及红霉素等的药敏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 计数资料用%表示, 行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标本阳性率情况
本次研究4年间300例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情况详见表1, 从中可以看出, 300例中检出阳性率为52.00%, 总计156例, 其中白内障人数逐年增多, 而相应的阳性检出率也就有所增多, 但各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细菌培养结果
300例标本中检出阳性156例, 经细菌培养获得菌株180株, 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 (142株) 与革兰阴性杆菌 (30株) , 而革兰阳性杆菌与阴性球菌则不多见, 合计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中最为多见的当属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细菌培养结果见表2所示。
2.3 药敏试验结果
常见结膜囊细菌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氧氟沙星耐性比较明显, 而庆大霉素耐药性则不显著。其中主要结膜囊细菌对6种抗生素耐药情况详见表3。
3 讨论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属于目前白内障患者复明最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 而细菌性眼内炎则属于白内障手术最为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若出现该类并发症则会对术后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甚至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而预防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也成为了目前眼科最为重要的一种临床工作。人们普遍认为, 细菌性眼内炎病原菌主要来自于结膜囊, 而细菌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同结膜囊分离具基本保持一致, 故而很多学者认为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准备, 必须要严格达到无菌化操作的需求。总之, 白内障术后感染和结膜囊内细菌有着一定的关系,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普及, 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不断下降, 基本上都可以控制在1%以内[5]。有报道指出白内障术后眼内发生率约为0.082%, 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约为0.366%, 并且部分眼内炎患者的致病菌与其结膜囊分离菌基本保持一致, 因此眼内炎发生和结膜囊中的细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6]。从这里可以看出, 加强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结膜囊常见细菌种类与药敏变化分析, 对于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早期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株
从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 近几年结膜囊细菌构成有一定的变化, 以往常见的为表皮葡萄球菌与棒状杆菌, 但近几年显示棒状杆菌有所降低, 而表皮葡萄球菌则依旧很高[7]。这在本次研究中得到很好体现。有报道指出结膜囊内最为常见的细菌当属表皮葡萄球菌与棒状杆菌[8]。也有研究将981例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其培养结果表明结膜囊常见的细菌包括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9]。近几年有学者通过研究则发现在结膜囊种常见的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最多) 与棒状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0]。从这些研究中不难看出, 随着研究的深入, 以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结膜囊细菌构成出现一定的变化, 而致病菌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抗病菌药物的研制也要做出一定的改变。
此外, 就本次研究中耐药变化结果来看, 常见结膜囊细菌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氧氟沙星耐性比较明显, 而庆大霉素耐药性则不显著。这与有关研究结果相似, 庆大霉素属于不常用药物, 而其余几种属于常用药物, 不断广泛应用加速了细菌对它们的耐药性。比如说表皮葡萄球菌, 其属于凝固酶阴性细菌, 通常情况下并无致病性或者偶尔出现致病性, 属于条件性致病菌, 在本次研究中检出率为66.20%, 这与相关研究所得37%~57%有一定的差异, 这与近几年结膜囊细菌构成比出现改变有一定的关系[11]。同时还与广泛的大量应用皮质激素与广谱抗生素等药物有关, 使得致病微生物种类与致病力等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造成了以往非致病菌如今变成了主要致病因子。而表皮葡萄球菌已经被证实属于目前化脓性眼内炎最为常见的致病菌属, 尤其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最为常见。为此, 临床眼科医生在应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指征, 避免出现滥用与盲目使用的现象。
8.无菌术学习感想 篇八
曾几何时,外科医生一直是我的心目中象征着神仙,他们靠着自己精湛的医术,挽救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的生命。也许在很多人们的心目中,直接把医生定义为外科医生。很荣幸这学期有机会学习了外科学实验,可以说终于离自己的梦想和偶像更近了一步。虽然这学期学习的内容很多,但像老师说的,掌握和培养无菌观念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从迈进外科实验楼的那一刻起,老师一直反复强调无菌操作,乃至最基本的换鞋,穿衣服,并严格要求我们无菌消毒的每一步。如果无菌技术把握不严,并不影响过程,其严重的伤口感染后果往往在术后几小时乃至几天才能表现出来,并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手术前和术中都必须重视无菌术,正是由于这种反复强调,课下我对无菌术进行了搜索,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
无菌术(aseptic technique)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决定诊疗效果及手术成败的关键。一百多年前,伤口感染曾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1864年匈牙利的Semmelweis首先提出在检查产妇前用漂白粉溶液洗手,这是抗菌技术的开端。1867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德(BavonJoseph Lister)奠定了抗菌技术的基本原则,被公认为抗菌外科创始人。1877年德国Berg-mam发明了高压蒸气灭菌法,建立了现代外科学中的无菌技术。无菌术是指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灭菌是指用物理的方法,杀灭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等)。消毒是指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无菌操作规则包括:
1.手术人员一经“洗手”,手臂即不准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认为是有菌地带,不能接触;同样,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也不要接触。
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另换无菌手套。前臂或肘部碰触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无菌巾、布单等物,如已被湿透,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4.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置,以防止污染。
5.手术开始前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腹等体腔,核对器械、敷料数无误后,才能关闭切口,以免异物遗留腔内,产和严重后果。
6.切口边缘应以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
7.作皮肤切口以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或0.1%新洁尔灭溶液,再涂擦消毒皮肤一次。
8.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9.参观手术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也不可经常在室内走动,以减少污染的机会。
每次做实验时,我们都把狗当一个有生命的朋友来看,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十分仔细,每次手术都完全模拟今后对待病人时做手术来操作,心里无时无刻都铬记无菌操作原则,既保障病患不受感染,也保护医护人员不被传染。每次实验完毕后,都必须给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免伤口感染。一组一只狗让我们自己负责,这培养我们了我们的爱心和耐心,也让我们通过这种方式,逐渐理解一个医护人员最要的是要拥有责任心。
当我们站在洗手池旁边时,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原来洗手也有那么多的学问,一会是洗手的六步法,一会又得刷手,一会又还得泡手。当时天气还有点冷,大家把手洗好后,很多同学的手臂都是红红的,一堂实验课下来,虽然很累,但却获益匪浅,看得出同学们对外料手术还是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很是认真。
无菌、快速、准确、轻柔。无菌是每次手术都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在整个手术学的学习中,无菌术贯穿始终,如果无菌术技术把握又严,并不影响手术的进程但其严重的伤口感染后果往往要在术后几小时乃至几天才能表现出来,并造成严重的后果,导致手术的失败,所以无菌条件好坏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快速、准确的手术,是抢救的重要原则,是对机体损伤范围在原则。虽然手术的对象是动物,便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只要象对待病人一样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术,认真正确地执行每一个操步骤,以培养自己爱护工作对象的观点,保持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这只是一个开始。不管是病人还是动物,在手术后都需很好的护理,动物的命同样是生命,一样的需要你、我、他的关怀。
通过对和术学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手术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无菌观点,通过严格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管理培养了我们高度的科学作风,与关于手术对象的负责精神。
在医生的操作中,不管是外科手术,还是内科手术,均是涉及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均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严谨性和责任心。作为一位医学生我们都必须培养良好的严谨性及责任心,以保障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应该小心谨慎,全神贯注,熟悉理论及解剖知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还应该具有很强的无菌观念和责任心。无菌观念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必备观念。
手术学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要自主学习,自我研究。做到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巧动。手术课前预习,充分的准备,不但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手术科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手术区是一个无菌的地方,就应该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虽说狗是动物,但它们也是生命,我们也该重视,对它们负责。现在的实验课是为了以后我们上临床,面对病人打基础。生命是可贵的,生命是无价的,面对它们我们应抱尊敬的态度。身为一名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如果他没有无菌观念,那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外科医生。“无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要求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格外的小心,稍一疏忽,便会造成严重后果。
【无菌术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医疗无菌物品管理09-12
无菌操作试题及答案07-29
无菌技术操作及不良后果处理06-18
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07-20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11-05
药监局无菌医疗器械监督检查的工作总结07-26
销售心得体会-销售心得体会 销售工作心得体会00字09-02
心得体会,护理服务心得体会08-13
心得体会,国企党建心得体会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