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导游词(共11篇)
1.东林书院导游词 篇一
10月28日观东林书院有感——四班 葛叶
东林书院位于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
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家喻户晓。
书院现存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均保持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历史风貌。2006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日,我与同学结伴来到了东林书院。步入依庸堂,只见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正上方有一块小匾,小匾光滑圆润,上面刻着几个熠熠生辉的大字——依庸堂。这三个字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格外绚丽。小匾的两旁还有顾宪成所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现已家喻户晓,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时,我仿佛看到的顾宪成站在对联旁,抑扬顿挫地说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的下面有一张朴素的桌子和一把高背的椅子。四面也都分列着一些书桌。穿过依庸堂,我们又来到了伴池。伴池里的水清澈见底,只见一些又大又圆的荷叶上漂浮在水面上,这些荷叶绿的尤其可爱。再往水底一看,一些小鱼正在嬉戏玩耍着,他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汉乐府写的一首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确啊!这些鱼真自由、快活啊!看着这些鱼,我真羡慕它们啊!道南祠也是东林书院的一个景点,它是一座亭子,外形精巧而又漂亮。走进去,一股清风迎面扑来,那种感觉舒服极了。它也是人们歇脚的一个地方。东林书院,到处都带着一股书味,令人陶醉。东林书院,一个清静而又温暖的地方。
其中的氛围让我们体会到了历史的沉淀。从而更了解以前的文化,以前读书的环境,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思想的领悟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无锡著名人士因东林书院岁入失修,集议恢复旧观,发起重修。唐文治撰写了碑文,“发明性理之根源”,并略述书院建置始末,“惟愿我乡邦人士,景仰前徽,保气节于将坠。”碑后列有发起人姓名。唐文治,祖籍太仓,国学大师,长期在锡地办学,声名卓著。碑今存无锡东林书院。这就是它的由来,于是,我们也就了解到了书院的由来,增加知识了。
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即悬挂在书院依庸堂上。现东林书院遗迹是按清雍正时旧制恢复。看到这幅对联我感触很多,这两句话有深层次的含义,不仅要求我们对于学习上要上进,对于国家,我们也有应尽的义务,要履行一个公民应尽得义务,事事关心,用自己的力量让社会更加美好,即使我们的力量是很微薄的,但是,我们有这个心有着个愿望那就是美好的,在参观的途中,我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浓厚的责任感,我想这对我们以后的成长及思想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这趟参观让我们学会很多,了解许多。
2.东林书院对联的作者、年代及范品 篇二
这副对联在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为人所知,是邓拓(马南邨)于1961年写的一篇《事事关心》,文中点明它的作者:“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时间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多年,到现在,当人们走进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旧址的时候,还可以寻见这副对联的遗迹。”平心而论,文章在当时并未产生多大影响。这副对联之名声大振,是在“文革”初始。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首先向“三家村”挥起屠刀,《事事关心》被归于“假介绍‘知识’之名,行反党反社会主义之实”而发布全国(《解放军报》、《光明日报》1966年5月8日《邓拓的〈燕山夜话〉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话》,新华社通稿)。这么一下子,全国都知道这副对联了。“文革”结束后,它的知名度更高了。这是因为:一,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收有《事事关心》;二,“三家村”中的唯一幸存者廖沫沙重新书写了这副对联,上款书“明代东林先贤顾宪政撰联”;三,一度有些人对某些社会现象有抵触情绪,模仿这副对联道:“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声;国事、大事、不问事,平安无事。”胡耀邦同志知道后,认为太消极,建议改成“风声、雨声、悲叹声,枉此一声;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许多报刊对胡耀邦同志此举作了报道。无庸置疑,在此三者的基础上,高中历史课本又言及对联及作者,更为“顾宪成撰联”增加了一块超重砝码。
近些年来,探讨这副对联的专文,笔者所见有两篇:赵承中《一副名联的作者及其他》(《文史知识》1983年1期)、苏迅《与其他错么还不如你错》(《读书》2002年5期)。两文相同的是,均指出对联来源于无锡顾氏族人中流传的一则故事:少年顾宪成勤学苦读,有官员当面考察他的学识,出上联“风声……”求对,顾敏捷地答曰“家事……”。故事中略异的是,赵文说官员为布政使陈云浦,苏文则说是无锡孝廉陈以忠。另外,对对联文字的认可也有不同,苏文说,1921年版《无锡大观》一书刊出对联时,“关心”为“在心”;还说,“曾目睹东林旧联的无锡耆硕也绝大多数坚称当为‘在心’”,“是邓拓的文章错成了‘关心’”。两文最大的不同,是对流传的故事的态度,苏文认为可信,故顾宪成有对联的一半著作权;赵文则认为不能视故事为信史,早期并无此联,因为雍正十一年(1733)编纂的《东林书院志》(光绪重刻本)中,记录了自建院以来一百三十年间的题联和匾额,无“风声”一联。赵文的结论是:对联是不明时代、未留姓名的顾氏后人所撰。
这副对联的履历,综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无锡有关人士的回忆,可概括为:对联原为木质抱对(抱对是书写或镌刻在木板上,楹联是悬挂或镌刻在楹柱上),最先出现在无锡惠山寺左侧的顾宪成祠。出现的年代,由于无记载,已不可知;至于先有故事流传后有抱对抑或先有抱对后有故事流传,也无法说清。联语由惠山顾宪成祠进入东林书院的过程,当地老人则有明晰记忆:1947年2月,吴敬恒、唐文治等三十人发起的重修东林书院的工程竣工之时,东林小学校长顾希炯坚称,祠内联语是其先人顾宪成撰写。工程收尾,遂复制了一副悬于东林书院,复制的对联上,注明作者为顾宪成。邓拓当年见到的,就是这副1947年复制的对联。当然,联语由惠山寺进入东林书院的过程,邓拓当时是不可能知道的。1966年夏天,这副复制的对联,因受“三家村”冤案的株连,被扔在无锡吟春书社前,与大批“封资修黑货”一起被当众烧毁。那副抱对母联,“文革”初期仍在顾宪成祠内,后因社会混乱而不知所终。
在厘清对联的大概情况后,我们可以对它的产生时代和作者作点推断。
对联作为内证,透露了作者所处时代的重要信息。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三者并列,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三者递进,作为上下联宽对完全可以。在联语中,对“天下”含义的理解至为关键。古人有从小至大的“修齐治平”之说,那时所治之“国”,是周天子所辖的诸侯国;而“天下”,则是周天子的“国”,亦即我们今天语境中的“中国”;“国”与“天下”,有大小、尊卑之分。秦汉以还,天下大一统,朕即国家,亦即天下,“国”也就是“天下”。夷夏有别,这个“天下”,是不包括如今地球上其他国家的。“天下”概念的变化,大体说来,是在鸦片战争国门打开前后,林则徐等人被誉为首先“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畬《瀛环志略》等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国人这才知道,除了中国(大清),天下还有不少其他国家。因此,要“家事、国事、天下事”构成递进,当出自近代人们的思维、理念和常识。也就是说,这副对联的作者,应是近代之人。
我们再从文献的角度来检测上述推断是否合理。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四载有无锡惠山顾宪成祠内顾晴芬(皋)所撰的称颂顾宪成的对联:“立朝与天子宰相争是非,悉宗社远谋,国本重计;居恒共师弟朋友相讲习,惟至善性体,小心工夫”(梁章钜等撰,白化文、李如鸾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6月版,第47页)。如真有“风声”这样精彩的联语,无论有无“顾宪成撰”的字样,毕生勤于搜集对联且影响到儿子梁恭辰的梁章钜,断不会遗漏的。该书最后部分为清末朱应镐撰的《楹联新话》。其中,涉及无锡惠山的对联凡两处:一是丁植卿撰张睢阳庙联(该书四百二十页),一是新建的五中丞祠联(应敏斋撰,祀海瑞、周忱、周孔教、汤斌、李星沅,该书四百四十二页),亦无顾祠“风声”联。朱应镐撰《楹联新话》的大致年代,可以据该书第五百六十四页引《瀛壖杂志》来推定。王韬所著《瀛壖杂志》,据郑祖安为该书写的《题记》,是1875年在广州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版,第1页)。故朱应镐之著,不会早于1875年。综合《丛话》、《新话》均不载“风声”联及1921年版《无锡大观》首次刊出此联,我们可以认为:对联产生的年代是1875—1921年;撰联人处在风雨如晦、列强交侵、国破家危之时,撰联语以激励顾氏后人继承和光大先贤的节操,勤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矢忠不息。显然,这是一位国家与民族艰危之时的忧国忧民之士。
下面再对这副对联的来历作点推测。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六载有南京“燕子矶永济寺柱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且言“忘却何人之欤”(八十页)。大约在顾氏族人中很早就流传着达官贵人嘉许少年顾宪成苦读的故事,随着时间推移,内容不断丰富,情节不断添加。在清朝晚期,有人在流传的内容中套用了永济寺的这副对联并制成抱对置于顾宪成祠内。《楹联丛话》初刊于1840年,“风声”联的撰者套用永济寺联在时间上是完全可能的。尽管“风声”联可能脱胎于“松声”联,但化禅意为济世,俾脱俗为参与,无论格调或情韵,都比原联语厚重、豁达、清俊。
最后说一下联语中下联究竟是“关心”还是“在心”的问题。可以认为,“关心”比“在心”更具合理性:一,“文革”前东林书院的对联,邓拓为亲见,除《事事关心》一文,邓拓还写有一首诗《过东林书院》:“东林讲学继龟山,事事关心天地间”(诗初刊于1960年9月7日《光明日报》,题为《歌唱太湖》;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邓拓诗词选》,题为《过东林书院》)。很难相信,以严谨著称的历史学家邓拓,会把三番两次强调的“事事关心”看错。二,“入耳”的“入”是当然仄声,而“在”属怀来辙仄声;“关”属言前辙,平声。故“在心”违犯了对联的格律要求。三,从词语内涵看,“关心”表示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主动精神,“在心”则似被动接受,张力较弱。
3.庐山东林寺导游词 篇三
与东林寺结缘的名流高士代不乏人,诸如刘遗民、谢灵运、陶渊明、佛陀跋陀罗尊者、孟浩然、智者大师、鉴真大师、韩愈、白居易、柳公权、李邕、王阳明、黄庭坚、周敦颐、王安石、苏东坡、岳飞、陆游、范成大、王守仁、董其昌、王士祯、朱熹、康有为等等。
寺内文物甚多,诸如:唐代尊胜陀罗尼经幢(公元683年),为东林寺现存最古老的石刻;译经台——昔日远公请西域经师来东林寺译经驻锡之地;柳公权残 碑;康有为题刻;李邕《东林寺碑》并序。聪明泉,出木池,护法力士,六朝松,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碑》,王阳明诗碑等。
4.东坡书院导游词 篇四
东坡书院与五公祠一样,是海南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距儋州市区45公里,与洋浦经济开发区近在咫尺。
这里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字子瞻,号东坡)贬谪海南时居住和讲学的地方。苏东坡因朝庭险恶的政治斗争被一贬再贬,绍圣四年(1097)四月又从广东惠州任所贬到海南岛。海南岛古时候是流放罪臣的地方,文化落后,蛮荒闭塞,疾病流行。朝庭任命苏东坡为”琼州别驾”,是名义上的琼州府官员,但是不允许参与政务,而且不让在府城居住,必
须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这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正所谓风烛残年,万里投荒,景况十分凄凉。他身边只带着次子苏过,先是居住在昌化军使安排的官屋,后来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时,遣人渡海把苏东坡从官舍中驱逐出去,使他不得不”偃息于桃榔林中”。次年,昌化军使张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事成之后,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
从此,载酒堂便成为苏东坡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来自各地的学子常于载酒堂”问奇请益”,载酒堂因此名闻遐迩。苏东坡居儋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儋州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党政要人,不远万里来此观光榄胜,感慨万千。1984年,原儋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载酒堂和院内其它设施。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联写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屐履;学士文
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载酒堂有13块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诗文碑记,又有现代的碑刻作品,集中体现了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景仰和追怀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角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上面还有唐伯虎所题的诗。左边的三块诗碑,分别是现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田汉和邓拓在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的遗墨。
第~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彩雕。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
书院两侧还各有一座小园。东园有钦帅泉和钦帅堂;西园有一处再现东坡
居儋功绩的陈列馆,馆名由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柞题写。陈列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铜像的汉白玉座墩正面镶着”东坡居士”四字,是郭沫若的手迹。铜座周围广植槟榔、桄榔、杨桃、翠竹,青枝绿叶,生气盎然。东坡签屐铜像的创作者是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李汉仪。铜像取材于《东坡笠屐图》。据记载,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到下雨,于是向近处农家借用竹签和木展,穿戴起来怪模怪样,惹得妇女儿童相随争笑,农家的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也乐了,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苏东坡在逆境中旷达乐观,入乡随俗,与民相亲,历来受到当地乡民的敬爱。据说铜像运回书院那天,书院所在中和镇的的父老乡亲就如过节一样兴高
采烈。大家奔走相告:苏东坡又回中和啦!
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历尽艰辛困苦,就他个人的命运而言,是不幸的。
但是他随遇而安,带来了中原文
5.琼台书院导游词 篇五
琼台书院位于琼山市府城镇文庄路,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浚而建。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05年,)据传由于丘浚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现在是琼台师范学校的校址。第~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其主楼魁星楼高二层,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魁星楼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上书“进士”二字,字大如斗。这是当年该书院的高材生张日中进士后朝廷所赐。楼内雕梁画栋,导常别致;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
6.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六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快“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分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0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竿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自相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参观完祠堂、文庙之后,来到今天要参观的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个部分——百泉轩园林。
百泉轩在宋代的时候,它是山长居住地,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是吃饭睡觉都舍不得离开这里。为什么呢?因为在百泉轩前面有一座优美园林,每当傍晚来临,山林幽静,飞鸟归巢的时候有山泉从山上潺潺地流下来,给人一种“空斋夜听三更雨,浇风腾万成声”的感觉。推开门,漫步于园林之中,紫薇、芙蓉和园内各种山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忍不住坐下来,抬头望明月,更会发出一种“对景流连情最远,许谁探取眼前春”的惆怅。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如诗似画的一夜。清晨来临,呼吸一口衡岳湘水的清新空气,披着朝阳从这里沿曲径拾级而上,可以到达著名的爱晚亭,在麓山寺的晨钟声中,可以纵情舒展身体,也可以踱步呤诵古诗。回来后,在碧绿的池沼前面,欣赏一下迎带风露的荷花和鱼翔浅底的佳境,是不是有一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觉?好了,各位朋友,欣赏到这里,一定会认为岳麓书院的读书治学的最好学府。但这一名胜古迹在抗日战争和十年**中屡遭浩劫而变得残破不堪。从1981年至1993年,省政府和湖南大学耗资500万元对旧建筑进行修复,才让大家能看到现在这一名山坛席的古迹新貌。穿过园林,可以看到和百泉轩南北对望的还有一排厅台走廊,这一八角亭里保存的是著名的唐碑——北海三绝碑。它是由唐代北海太守李邕撰写的记叙有关麓山寺沿革和历代禅师传法的情况,文辞、书法、刻工之精,堪称“三绝”。岳麓山是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名山,而岳麓书院所倡导的理学亦是儒家学派和佛道两种宗教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在这一秀美园林里再次得到体现。
从麓山寺的碑亭过来是时务轩,不由自主地想起了100年前那次悲壮惨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当时的维新壮士熊希龄、梁启超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宣传变法理论和民权平等学说,反对封建专制。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七君子”血染北京菜市口,梁启超潜往日本,时务学堂几经变迁后并入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来梁启超再往长沙参观“时务学堂”旧址等墨迹。1994年,政府将梁氏手迹刻碑,并在此建轩,又请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匾额“时务轩”,这再次体现了岳麓书院对经世致用的仁人志士的最高礼遇。
岳麓书院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噢!对了,中间提了一个问题,在讲堂的讲台上为什么放了两把椅子,答案是这样的:古时候讲课一般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负责讲述儒家的典籍、孔孟的学说,而另一个教师则负责对他所讲的深奥难辨之处进行解释。讲解讲解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也有人说当年朱熹和张栻两人曾在此一起讲学,并互相辩论,所以摆两把椅子让两位大师平起平坐。大家认为哪种说法更正确呢?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二)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谢谢大家!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三)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这里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千年学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是因为,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于是,书院的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与官学、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湖南岳麓书院。而其中又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直至今日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南宋乾道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很早的时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大家再随我往前走。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匾,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呢,就是说,湘楚大地人才众多,岳麓书院这里尤为兴盛。正好是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有又被称为“忠孝廉节堂”。
讲堂共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一位我们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和壮大的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陈颐、陈颢两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啊,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而朱张会讲,也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7.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七
很荣幸能以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一起来领略岳麓书院的魅力风光,大家可以叫我李_,希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下面开始我们美妙的旅程吧!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麓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8.石鼓书院导游词介绍 篇八
到了唐元和五年(810),衡州处士李宽在石鼓山上建了一座寻真观,刻苦读书并考取了秀才,后来又在这里教书育人,被认定为石鼓书院的发端,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在六大书院中,只有白鹿洞书院创建比石鼓书院略早,其他几家都要晚一点。
宋太平兴国二年(978),宋太宗赵光义就为这里赐了“石鼓书院”,希望这里能建起一个国家的人才建设基地。比宋真宗给岳麓书院和应天府书院赐名都要早。但当时石鼓书院还没有真正开办,直到北宋至道三年(997),李宽的后代李士真,拿着先辈李宽的事迹,找到衡州知府,请求在石鼓山李宽教过书的地方重新修建书院,把当地的儒学大家聚集起来讲学,很快得到官府同意,才算是回报了宋太宗的一番美意。
景祐二年(1035),衡州知府刘沆就石鼓书院的开办情况专题上书朝廷。宋仁宗一看报告非常高兴,也非常认真,又给石鼓书院赐额“石鼓书院”,还给封了良田,作为书院的经营用地。就这样,石鼓书院先后被宋太宗和宋仁宗两位宋朝皇帝赐名,一下子也让它名声大震,进入了鼎盛时期。
当时全国许多名流,如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等,都到过这里讲学。朱熹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石鼓书院记》,张栻又亲手将韩愈写的《合江亭序》和朱熹写的《石鼓书院记》书在了一块石碑上,并请人刻好立在亭中。这块碑也被称为“三绝碑”。
在元、明、清各代历史上,石鼓书院时办时停,为湖湘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7月,石鼓书院原有的楼、阁、亭、祠等建筑,在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中被日军焚毁。解放后,一些遗迹得到保护。
9.白鹿洞书院导游词介绍 篇九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书院是我国古代传播文化、交流学术、培养士子的地方。自唐迄清,江西设立的书院极多,居全国首位。而“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洞书院,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
庐山云雾茶 、“秀域”鳜鱼 、“绿冬”蚕丝被 、“仙客来”食用菌 、武宁猕猴桃 、“洋房”水泥 、中华老字号桂花茶饼 、瑞昌山药 、“蓝星”有机硅、九江桂花酥糖、湖口豆豉、星子金星宋砚、九江陈年封缸酒、虬津莲藕、修水赭砚、鄱阳湖银鱼、都昌豆参、九江羽绒制品、庐山“三石”、修水宁红茶、庐山竹丝画帘、庐山鲜笋
10.关于东坡书院导游词的借鉴 篇十
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距儋州市区45公里。它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而修建的,可能有朋友要问怎么在海南这么偏远的一个小镇会和苏东坡扯上关系呢?这就要从苏东坡坎坷的一生说起了。
苏东坡,原名苏轼,四川眉山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曾在朝中为官,但由于政见与王安石的改革主张不一,在朝延中没有容身之地,处处受到迫害,为官时被一贬黄州,再贬惠州,最后被贬为”琼州别驾“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在儋州先是住官屋,后被驱逐,住到了桄榔林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让其在此定居了下来,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苏东坡在此居住了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海南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成为了海南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主要有大门、载酒亭、载酒堂、大殿等主要建筑构成。书院的大门悬挂的”东坡书院“的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绩的手迹。穿过大门,跨过石桥,就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是当地人在苏东坡当年会客的旧址上创建的。在”载酒亭“里有着两株一米多高的”狗仔花“,对于这种”狗仔花“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典故:相传王安石曾有一首诗为”明月当空叫,五狗卧花心“。东坡觉得十分不妥,随手改为”明月当空照,五狗卧花荫“。到儋州后东坡却发现了当地一种叫”明月“的鸟和一种叫”狗仔花“的花,于是恍然大悟,后悔不已。载酒亭里的两株狗仔花就常年开花,花心就如五只小狗蹲卧,大家到了载酒亭后可一定要看看。
11.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十一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及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Good 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Yue Lu Academy for sightseeing.I am very glad to be your tour guide.The location we are now at is called the Front Gate.Please look up, there is a horizontal board inscrib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千年学府”.It means the “Millennial Academy”.Why this academy is called so? Because it was established by TanZhou Prefecture ZhuDong in 976 AD, more than 1000 years from now.Hence the name “Millennial Academy”.It was one of the 4 academies in ancient China.Now please follow me and let’s go inside to experience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in Yue Lu Academy together.从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
From the layout, we can see that this academy is axis symmetric.Teaching hall is at the center of the axis.It is also the center of the whole academy.There are 3 main functions of the academy: giving lectures, collecting books, and offering sacrifices to God.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Here we are at Hexi platform.In ancient time, it was the place for offering sacrifices and acting.During ZhuXi’s giving lecture here, he often gets up early and climb up the mountain to see the sun rise.When he sees the rising sun, he will clap his hands and cheered: HeXI, HeXi.” It means the red sun rises in the east.In later years, Zhang Shi had a platform established named He Xi platform.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才”出自左转,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
Now we are arriving at the first gate.Please look up.There is a horizontal board inscribed with the characters” Yue Lu Academy”.It was granted by Zhen Zong in Song dynasty.Please have a look at the couplet below.In Chinese we say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The first half of the couplet was selected from Zuo Zhuan, and the second half was from Anelects.The meaning of the couplet is that there are many talents and celebrities here in Hunan province, but it is especially thriving here in Yue Lu Academy.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又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Now we are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teaching hall.It is the place for teaching.Also, it can be called the hall of loyalty, obedience, honesty and integrity.There are altogether 3 horizontal boards in the hall.In Chinese we call them “实事求是、学达性天、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The first board “实事求是”means come down to earth.During Chaiman Mao’s staying here, this thought has imposed great influence on him.In later years, he developed this thought into a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style of work, and also, this thought has became the essence of Chairman Mao’s thought.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伯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Now, please take a look at the second board inscribed with 4 Chinese characters “学达性天”It was granted by Emperor Kang Xi in Qing dynasty.It means that we should study to reach our innate characteristics.The character “性”means human nature, and “天” means natural law.Emperor Kang Xi hopes that one should learn to reach an ideal state that men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湖南的一位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程颐程颢两兄弟。
The third board is engraved with “道南正脉”.It was granted by Emperor Qian Long to praise Yue Lu Academy for the achievements it made in developing Neo-Confucianism.The meaning of the board is that the Neo-Confucianism here in Yue Lu Academy is authentic.Then, what is Neo-Confucianism? It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 Confucianism in Song Dynasty.The funder of Neo-Confucianism is called Zhou Dunyi in Hunan province.It is the brothers of Cheng Ying and Cheng Hao that developed Neo-Confucianism.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
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Please look down;there is a platform about one meter high at the center of the teaching hall.This is the place where the teachers giving classes.The two chairs on the platform are set to commemorate the two masters Zhu Xi and Zhang Shi.The two had once given lectures together in the teaching hall.It was a grand occasion at that time.Thousand of people come here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Among them, many became the celebrities in Chinese history, such as Zuo Zongtang, Wang Fuzhi, Wei Yuan and so on.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作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于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东林书院导游词】推荐阅读:
湘潭东山书院导游词10-21
儋州市东坡书院导游词11-07
参观立雪书院09-03
书院街道中心小学升旗仪式程序07-26
游岳麓书院观后感08-12
书院工作室成立仪式讲话稿07-26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奠基 吃住读一体07-23
写景点的导游词导游词07-08
导游介绍三峡的导游词07-19
湖北导游考试必备---导游词大全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