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1-3讲

2024-08-05

《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1-3讲(精选6篇)

1.《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1-3讲 篇一

《机械制图》教案

第一讲

题:

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2、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3、我国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讲解图样的概念及形成

2、介绍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性质

2、领会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图样的形成及与立体图的比较 教

具:长方体模型

教学方法:本次课是介绍绪论部分,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培养起对这门课的兴趣,讲课时尽可能采用较为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教学形式,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和以往积累的教学经验,向学生介绍一些适时可行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

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是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基本原理,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看图、绘图和空间想象能力,达到教学大纲中对本课程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以适应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概念

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图,称为图样。(对此定义作简要说明,并强调: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2、机械制图的概念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图样称为建筑图样,在机械工程中使用的图样称为机械图样。机械制图是以机械图样作为研究对象的,即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基本原理,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课程。

3、图样的作用

(1)图样是工厂组织生产、制造零件和装配机器的依据。(2)图样是表达设计者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

(3)图样是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被誉为“工程界技术语言”。

4、图样的形成(1)立体图

表示物体的大致形状可以用立体图。立体图是从一个方向、用一个图形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只能看见长方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后面、下面和右面无法看清;而且长方体是由六个矩形面构成的,但矩形都变形为平行四边形。

如果对此长方体作进一步加工,则会发现:圆孔打得多深,方槽是否前后贯通,在立体图中表达不清楚,而圆形也变形为椭圆形。

综上:立体图的缺点有: 1)发生变形。

2)物体内部和后面等看不见部分的结构表达不清楚。3)没有尺寸和技术要求。

可见,立体图不能反映出物体的真实形状,所以,不能直接应用在生产上。

但是,立体图也有独特的优点:立体感强。因此可以作为生产图样的辅助性说明。

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图样是用正投影法绘制的。(2)正投影法

具体定义后面章节介绍。简单地说,在物体后面放一张图纸,眼睛正对着图纸看物体,把看到的物体形状在图纸上反映出来。这里把平行的视线当作投影线,把图纸看作投影面,画在纸上的图形就是物体的投影,称为视图,这就是正投影法的形象说明。

一般是从三个方向对物体投影,因此得到三个图形,称为三视图。长方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立体图产生变形的地方,视图能正确地表达出来;立体图表达不清楚的地方,视图却能完全表达清楚,这样就能物体的真实形状完全地反映出来,如果再注上尺寸、技术要求,就构成一张完整的图样。

(二)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1、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学习正确、熟练地使用绘图仪器、工具,掌握较强的绘图方法和技能。

(2)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

(3)学习、贯彻在读图和画图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逐步熟悉和掌握《国家标准

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及其他有关规定,并具有查阅有关标准及手册的能力。

(4)培养学生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5)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在学习本课程时,除了通过听课和复习,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外,还要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一系列的制图作业,进行将空间物体表达成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想象空间物体的反复训练,掌握空间物体和平面图形的转化规律,并逐步培养空间想象力。

(2)正确处理读图和画图的关系。对于从事机械制造工作的人员,正确地读懂图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绘制图样也同样重要的,画图可以加深对制图规律和内容的理解,从而能够提高读图能力。同样只有对图样理解得好,才能又快又好地将其画出。

(3)在读图和画图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逐步熟悉和掌握《国家标准

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及其他有关规定,在学习中应注意养成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

(三)我国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 我国比较早记载工程上使用工程图的文献是《尚书》,书中记载公元前1059年,周公曾画了一幅建筑区域平面图送给周成王作为营造城邑之用。

宋代李诫于公元1100年完成《营造法式》三十六卷,附图就占了六卷,其中有平面图、立体图和断面图等图样,画法上有正投影、轴侧投影和透视投影等,充分证明了我国工程图学技术很早以前就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宋代以后,元代王帧所著的《农书》、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等书中都附有上述类似图样。清代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画出了许多农具图样,包括构造细部和详图,并附有详细的尺寸和制造技术的注解。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列强侵略,致使我国工程图学的发展停滞不前。

解放以后,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我国于1959年颁布了国家标准《机械制图》。改革开放以后,三、小结

本次课主要是介绍性的内容,必须掌握的是图样的概念、内容、形成方法及其与立体图的对比。

2.《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1-3讲 篇二

项目1 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熟悉常用手工绘图工具和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绘图。2.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并严格遵守。相关知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学习重点: 1.正确使用绘图仪器进行绘图。

2.《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作好学生考勤记录。强调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课题导入】

前面同学们已经简单了解机械制图的课程性质和课程主要内容,也已经深刻理解了制图在现代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同学已经建立了学好制图课程的决心,这在我们的课后思考题“用什么方法学习”中已经体现出来。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内容。【讲授新课】(4课时)

任务1 认识机械图样

任务引入

1.展示滑动轴承立体 2.提问:怎样表达形体?

我们的口述,能完全表达清楚吗?假如设计人员和加工制造人员不在一起呢?用漫画的形式能正确表达吗?能加工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吗? 讲授要点

1.机械图样及其主要作用(1)定义

产品或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检验、安装等过程中所使用的工程图样总称为机械图样。(2)作用

①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②制造者根据图样进行制造与加工。

③使用者通过图样了解设备的构造和性能,掌握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2.机械图样的种类(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图样,着重说明图样中的内容,简要说明图样之间的区别)根据机械图样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机械图样通常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总装配图(简称总图)

总装配图是指表示整个机械设备的组成,主要部件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设备的布置、外表和安装尺寸等内容的图样。(2)部件装配图(简称装配图)

部件装配图是指表示组成机器或部件中各零件间的连接方式和装配关系的图样,包括设计、制造、装配和使用等事项的相关信息。(3)零件工作图(简称零件图)

零件工作图是表达零件结构形状、大小和技术要求的图样。它包括制造和检验零件的全部技术要求。

3.工程实际对图样的基本要求(简要说明基本要求,重在说明劣质图所形成的危害)

(1)图样须正确、清楚地表达空间形体(零、部件)的形状、结构和大小。(2)图样应符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3)所绘制的图样应识图方便,直观性强。

(4)图样中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简明易懂。任务小结

本任务主要了机械图样的种类内容,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机械图样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布置作业】

常见的机械图样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任务2 常用手工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

任务引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器不利,难善其事”。正确熟练地使用和维护绘图工具,不但能保证图面质量,提高绘图速度,而且能延长绘图工具的使用寿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措施。讲授要点

一、绘图工具和仪器(教师事先准备好各种绘图工具和绘图仪器,并检查同学们的准备情况)

1.图板(实物展示)

(1)构造 一般用胶合板制成,四周镶有硬木边。(2)作用 用来铺放、固定图纸并进行绘图的工具

(3)要求 图板表面必须光滑平坦且具有弹性,左右导边必须光滑平直(4)使用注意事项

①尽量用胶带纸等固定图纸,不允许用图钉; ②不允许在图板上写字、画画; ③不允许在图板上裁纸、削铅笔等;

④图板不可受潮湿或受高温,以免变形损坏,用后要妥善存放。2.丁字尺(实物展示)

(1)构成 由尺头和尺身组成。(2)用途 主要用来绘制水平线。(3)使用注意事项

①禁止直接用丁字尺绘制铅垂线,也不能也不能用尺身下缘绘制水平线; ②不得用丁字尺裁纸、敲打或做其它用途;

③养成尺不离板的良好习惯,丁字尺用完后应挂在干燥的地方,以免变形、摔坏或踩断。

示范操作:

(1)教师演示丁字尺与图板配合贴图纸的技巧让学生模仿,把图纸贴在图板上,教师巡回指导;(2)用丁字尺与图板配合,上下移动丁字尺画水平线。3.三角板(实物展示)

(1)一副三角板包括300一块、450一块。(2)使用

①绘制图线时,三角板的一直角边紧靠丁字尺尺身的工作边,另一直角边置于左侧,左右移动三角板至绘线位置,左手按住丁字尺和三角板,右手握笔,自下而上绘制垂直线,自左至右画角度斜线。

②可绘制任意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③与丁字尺配合使用,可绘制垂直线和300、450、600、及150倍数角的各种角度斜线。

(3)使用注意事项

①绘图前应用软布将三角板和丁字尺擦干净,以免弄脏图纸;

②三角板须放平保存,不得用三角板裁纸和敲打,以免损坏变形。示范操作(P10图1-

6、1-7)

(1)两块三角板配合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2)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配合使用画垂直线和度数为30、45、60、及15 倍数的各种斜线。4.圆规(实物展示)

(1)构造 它的一条腿上装有钢针,另一条腿上可换装三种插脚和接长杆。(P10图1-8)

(2)用途 用来绘制圆和圆弧。(3)使用注意事项

①画圆前,应将插脚上的铅芯削好,将钢针有台肩的一端朝下(避免图纸上的针孔不断扩大),并使台肩面与铅芯尖端平齐。(P11图1-9)②画圆时,应将钢针尖对准圆心(可借助左手食指),并扎入图板,并使笔尖与纸面垂直,右手捏住圆规头部手柄,一般按 顺时针方向画圆,并向前进方向稍微倾斜。(P11图1-10)示范操作(P11试一试)5.分规(实物展示)

(1)用途 用来量取尺寸、截取和等分线段或圆周。(2)要求 分规两腿并拢时,两针尖应对齐。示范操作(1)用分规量取尺寸;(P11图1-11a)(2)用分规截取若干等长线段。(P11图1-11b)6.铅笔(实物展示)

正确地使用和修磨绘图铅笔是绘制既标准又漂亮图样的基础。(1)铅芯软硬标记 用“B”或“H”标记,“B”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软,颜色越黑。“H”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硬,颜色越淡。“HB”铅芯软硬适中。(2)使用和选用

①铅笔应从没有标号的一端开始削起,木杆削去约25∽30mm,铅芯外露约6∽8mm。

②绘图时,一般用H或2H铅笔画底稿线,用HB或B铅笔画粗线(圆规用铅芯可选软一号的B或2B),用H铅笔画细线,用 HB铅笔写字、画箭头。示范操作 铅笔的磨削 7.曲线板(实物展示)

(1)结构 曲线板的轮廓是由多段不同曲率半径的曲线组成。(2)用途 用于绘制非圆曲线。(3)使用

①先打出曲线上若干点,用铅笔徒手轻轻将各点连成曲线。

②由曲线上曲率半径较小的一端开始,选用曲线板上相吻合的部分,按照“找四连三,首尾相叠”的方法要领,使整条曲线光滑。示范操作

用曲线板连接曲线(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8.绘图纸(实物展示)

(1)要求 绘图纸要求质地坚实,用橡皮擦拭不易起毛,并符合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的规定。(2)使用

①图纸固定 将图纸置于图板左下方(图板下方留足放置丁字尺的地方),并利用丁字尺尺身工作边使之摆正。

②图纸摊平用胶带纸将图纸四角固定在图板上。9.其他绘图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图作简单介绍)比例尺、胶带纸、墨线笔等。

小结:

绘图速度的快慢、图面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我们是否能自如地运用各种绘图工具和采用正确的绘图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在绘图实践中,坚持严格要求,熟悉要领,养成习惯。

二、绘图技能

1.绘图步骤(教师要注意以下绘图步骤的解释)

(1)准备 →(2)画底稿 →(3)检查、描深 →(4)标注尺寸 →(5)填写标题栏及文字说明 →(6)检查整理。2.徒手绘图

(1)说明 是指通过目测估计物体各部分尺寸比例,以徒手方式绘制出来的图样。

(2)特点 迅速、简便,常用于创意设计、现场测绘、修配机器等。

(3)注意点:草图不是潦草的图,除比例不要求符合标准外,其余均必须遵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做到图线清晰、粗细分明、字体工整。示范操作

教师示范绘制一草图,学生模仿,教师巡回指导。

任务小结

本任务主要讲解了常用绘图工具盒仪器的使用,学好本任务为今后机械图样的绘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正确的选择绘图工具盒仪器和正确的绘图方法。【布置作业】

1.保证图面质量,提高绘图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2.图版、丁字尺和三角板联合使用能画哪几种位置的直线?是否可以画任意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直线?怎样画?

任务3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任务引入

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国际技术语言,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文件。机械图样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绘制的,是设计、制造、技术交流和存档的技术文件,我们学好标准并严格地执行,不但是绘制正确、清晰的机械图样的需要,还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需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学习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一些基本规定。讲授要点

国家标准简称“国标”,用代号“GB”表示。代号“GB/T”表示推荐性国家标准。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GB/T14689--2008)1.标准编号解释

GB———“国标”两字的汉语拼音缩写; T————推荐性国家标准; 14689——标准颁布的顺序号;

1993——颁布或修订标准的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2.图纸幅面

所谓图纸幅面,就是图纸的大小。(1)大小表示 用B×L表示,即 宽×长(2)种 类 有基本幅面和加长幅面 ①基本幅面

提示:B与L的关系:L/2为下一幅面图纸的B尺寸。提问:一张A0号图纸可裁成几张A2、A4图纸? 加长幅面

加长原则:由基本幅面的短边成整数倍的增加,而基本幅面的长边尺寸保持不变。提问:A3×3图纸的幅面尺寸是多少? 3.图框格式

无论图样是否装订,均需画出图框。

(1)定义

图样上限定绘图区域的线框。

(2)种类

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两中(图纸展示)。(3)绘制

用粗实线绘制。周边尺寸的确定

教法参考:教师可先展示图1-

14、图1-15的几种图框格式,让同学们比较有什么不同,如:a在长边L处,a在短边B处,无a有e的情况。然后再讲: ① 图框线要按不同图纸幅面的周边尺寸画出,需要装订的图样按a、c尺寸画出图框,不需要装订的图样按e尺寸画出图框。②a为装订边的尺寸,不管图纸横装还是竖装,它永远在图纸的左边,尺寸为25mm,e边尺寸与幅面的大小有关。4.标题栏(图纸展示)

国家标准规定,机械图样上必须有标题栏。(1)位置 一般位于图纸的右下角。

(2)选用 标准 GB/T10609.1—2008。学生建议采用标题栏简化格式

(3)绘制 标题栏的外框是粗实线,右边和底边与图框线重合,标题栏框内的图线用细实线绘制。先画外框32×120,再画里面16×60,最后按尺寸要求画全标题栏。

(4)填写标题栏内容

5.附加符号(图纸展示)(1)对中符号

①作用 图样复制和便于缩微摄影时的定位。②位置 在图纸各边的中点处。

③绘制 用粗实线绘制,从纸边界开始至伸入图框线内约5mm。

当对中符号处在标题栏范围内时,则伸入标题栏内的那部分省略不画。教师示范绘制,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2)方向符号

①作用 当看图方向与标题栏中文字方向不一致时,指明看图方向

②位置 在图纸的下边对中符号处

③绘制 用细实线绘制的高度为6mm的等边三角形 教师示范绘制,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比例(GB/T14690--1993)

1.定义 图样中的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2.分类 原值比例、放大比例和缩小比例三种种类 3.标注方法 1:n或n:1 从定义出发识别

6.注意点:

①图样上所注的线性尺寸数值应是机件的实际大小,与所选用的比例无关 ②角度尺寸,不论放大或缩小,仍应按实际角度绘制和标注。

三、字体(GB/T14691--1993)1.书写要求 字体工整,笔画清楚;(这是对单字的形状、结构和笔划的要求)间隔均匀,排列整齐。(这是对字与字、行与行的要求)2.对字体大小的要求

按字高,字体系列有:1.8、2.5、3.5、5、7、10、14、20 mm,按的比率递增。

教师利用相关教具,指出字体是图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数字的差错,可造成很大的损失。

3.种类 汉字、数字和字母(1)汉字

①应写成长仿宋体,并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字。汉字的高度h不得小于3.5mm,其字宽一般为h/2。

②书写要领 横平竖直,注意起落,结构匀称,填满方格。

③书写方法 先画好格子,笔画要一笔写成,不要勾描。

横要从左到右平直且略微提升,竖要铅垂,起落笔有力露锋;偏旁部首比例分配适当,结构匀称美观;主要笔画尖锋触格,但切忌一律追求满格。④汉字只能写成直体。

⑤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2)字母和数字

①有A型和B型两种,A型字体的笔画宽度d为字高h的1/14,B型字体的笔画宽度d为字高h的1/10。

②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建议采用B型字体。

③书写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和直体。书写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基准线成75°。

④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可以让几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数字、汉字和字母,然后教师对板书做具体指导,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图线(GB/T17450—1998 GB/T4457.4--2002)我们已经知道图样对于生产的重要性,那么绘制图样的图线种类应用及绘图方法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物体的形状在图样上是用各种不同的图线画成的。为了使图样清晰和便于看图,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对图线作了规定,绘制图样时应采用规定的图线。(展示相关图样)

1.线型及其应用

GB/T17450—1998 技术图样的15种基本线型 GB/T4457.4—2002 机械图样的9种图线

教师要讲清各种图线的名称和一般应用,并举例说明 2.图线尺寸

图线的尺寸用图线的宽度来表示。主要有0.13、0.18、0.25、0.35、0.5、0.7、1、1.4和2mm 9种公称系列,该数列的公比为1∶2(≈1∶1.4)。通常采用两种线宽,粗、细的比率为2∶1。3.图线的画法

(1)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基本一致。虚线、点画线及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各自大致相等。

(2)绘制图的对称中心线时,圆心应为线段的交点。点画线和双点画线的首末两端应是线段,而不是短画。当图形较小时,可用细实线来代替。

(3)为了保证图样清晰,便于复制,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得小于0.7mm。

(4)当有两种或更多种图线重合时,绘制顺序: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尺寸线→各种用途的细实线→轴线和对称中心线→假想线。(5)作图演示

教师:通过作图巩固新知识。

学生:跟踪老师作图,认识正确画法。

五、尺寸标注(GB/T16675.2—1996 GB/T4458.4--2003)

引入 问题:图样中物体的形状由图形来表示,那么物体的大小在图样中怎样表示呢? 结论:图样中图形只能表示物体的结构形状,物体的大小是由尺寸来决定的。所以必须在图样中标注尺寸。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图样尺寸标注的初步知识。

尺寸的作用及重要性(讲述方法强调)

设计者要想表达机件的大小必须通过标注尺寸来说明,工人在制造零件时也要根据图上所标注的尺寸进行加工,所以,标注尺寸是极为重要的。标注尺寸的形式是否正确,尺寸标注的是否齐全、清晰和合理,是决定能否按照图纸加工、以及加工后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如果尺寸有遗漏或错误,将会给生产造成很大的困难和损失。所以,标注尺寸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一定要一丝不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中的规定,使尺寸标注的正确、清晰。

(设疑引出下面问题)问题:怎样才能保证尺寸标注正确、清晰呢? 1.基本规则(用讲述方法进行)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演示板图并强调说明采用不同比例绘图,用以说明图形大小与尺寸无关)

(2)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如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看板图强调说明)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简述)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简述)(出示挂图设疑)

问题:一个完整的尺寸应包括哪些要素(学生思考,引出第二个内容)2.尺寸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尺寸,一般由尺寸界线、尺寸线和尺寸数字组成(图形展示P24图1-27)

(1)尺寸界线

①作用 用来表示所标尺寸的起始和终止位置,表示尺寸的度量范围

②绘制 用细实线绘制,一般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为尺寸界线

③注意点 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并超出尺寸线约2mm,必要时才允许倾斜。在光滑过渡处标注尺寸时,必须用细实线将轮廓线延长,从它们的交点处引出尺寸界线。

(2)尺寸线(图形展示P25图1-30)

①作用 表示尺寸的度量方向

②绘制 用细实线绘制,其终端形式有箭头和斜线两种形式(教师要演示箭头的画法)(图形展示P25图1-30)说明: 一般机械图样的尺寸线终端画箭头,建筑图样的尺寸线终端画斜线。同一张图样中只能采用一种尺寸线终端的形式。当尺寸线的终端采用斜线时,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必须相互垂直。③注意点 尺寸线不能用其他图线代替,一般也不得与其他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并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尺寸线或尺寸界线相交。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注的线段平行。

④错误示例(图形展示P25图1-29)(3)尺寸数字

①作用 表示尺寸度量的大小

②标注 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但同一张图样上注写方法应一致。3.常见的尺寸注法

(1)线性尺寸的注法

①尺寸界线 一般应与尺寸线重合

②尺寸线 必须与被注的线段平行且等长 ③尺寸数字(图1-31)

水平方向:尺寸数字字头朝上注在尺寸线上方

垂直方向:尺寸数字字头朝左,也可按水平方式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倾斜方向:字头有朝上的趋势

尺寸数字不允许被任何图线穿过,否则应将图线断开(图1-32)(2)角度尺寸的注法

①尺寸界线 沿直径方向引出

②尺寸线 以角顶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所画的圆弧

③尺寸数字 数字方向一律水平方向注写,一般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必要时也可写在上方或外面,也可以引出标注(3)圆或圆弧的尺寸标注 标注直径时 ①尺寸界线 一般用圆形轮廓线代替。

②尺寸线 是通过圆心并止于圆周的直线,不能与中心线重合。对于局部视图中断开的圆只画一个箭头,但尺寸线应超过圆心少许。③尺寸数字 数字前加注符号“Ф” 标注半径时

①尺寸界线 一般用圆形轮廓线代替。

②尺寸线 是起于圆心,止于圆周的放射线,只画指向圆弧一端的箭头。

③尺寸数字 数字前加注符号“R”。标注大圆弧时

① 需标圆心位置时,圆心位置在中心线上适当处自画,尺寸线用折线表示。②若不需标出其圆心位置时,尺寸线应是朝向圆心方向的直线,而不是折线。(4)小尺寸的注法

①当尺寸太小没有足够位置画箭头或写数字时,箭头可自外指向内,尺寸数字可写在外面或引出标注。

②标注并列小尺寸时,箭头可用涂实的小圆点代替,每一个小圆点代表两个箭头

(5)对称图形的标注

当对称机件的图形只画出一半或略大于一半时,尺寸线应略超过对称中心线或断裂处的边界线,并在尺寸线一端画出箭头。(6)方头结构的标注

表示剖面为正方形结构的尺寸时,可在正方形边长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如□14,或用14×14代替□14。(7)球面的标注

标注球面直径或半径时,应在符号Ф或R前加注符号“S”,如图a所示。对于螺钉、铆钉的头部、轴和手柄的端部等,在不致引起误会的情况下,可省略符号S。

4.尺寸标注常见错误

教师要根据标注规则,指出标注错误的原因,并更正。也可适时提问学生 任务小结

机械制图是一门标准语言,要学好机械制图必须要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本任务就是讲解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深刻正确的理解这些国家标准对以后的制图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尽管内容有些枯噪,但内容是实在的,希望同学们好好的理解这些标准规定。【布置作业】 【课题总结】

本课题讲解的是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些规定,分别讲解了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和尺寸注法。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会使学生所学知识扎实,记忆牢固。

3.《机械制图教案》第12讲 篇三

题:

1、平面上的直线和点

2、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讲解在平面上取点、取直线的作图方法

2、讲解在平面上取投影面平行线的作图方法 教学要求:

1、能够熟练掌握在平面上取点、取直线的作图方法

2、能够根据在平面上的点、直线的投影规律,特别是用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完成一些简单的图解问题

教学重点:在平面上取点、取直线、取投影面平行线的作图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在平面上的点、直线的投影规律,图解空间几何问题 教

具:自制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 教学方法:例题辅助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平面的两种表示法:几何元素法和迹线表示法。

2、三种位置平面(包括七种类型)的投影特性。

二、引入新课题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三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本次课我们继续学习在平面上取点、取直线的作图问题。

三、教学内容

(一)平面上的直线和点

1、平面上的点

点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是:点在平面内的一直线上,则该点必在平面上。因此在平面上取点,必须先在平面上取一直线,然后再在该直线上取点。这是在平面的投影图上确定点所在位置的依据。

举例:如图2-42所示,相交两直线AB、AC确定一平面P,点S取自直线AB,所以点S必在平面P上。

(a)(b)

图2-42

平面上的点

2、平面上的直线

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是:

(1)若一直线通过平面上的两个点,则此直线必定在该平面上。

(2)若一直线通过平面上的一点并平行于平面上的另一直线,则此直线必定在该平面上。

举例之一:如图2-43所示,相交两直线AB、AC确定一平面P,分别在直线AB、AC上取点E、F,连接EF,则直线EF为平面P上的直线。作图方法见图2-43(b)所示。

(a)(b)

举例之二:如图2-44所示,相交两直线AB、AC确定一平面P,在直线AC上取点E,过点E作直线MN∥AB,则直线MN为平面P上的直线。作图方法见图2-44(b)所示。

(a)(b)

图2-43

平面上的直线

3、讲解例题(例2-10)

如图2-45(a)所示,试判断点K和点M是否属于△ABC所确定的平面。

(a)题目

(b)解答

图2-45

判断点是否属于平面

(二)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1、定义

属于平面且又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一方面要符合平行线的投影特性,另一方面又要符合直线在平面上的条件。

2、举例:如图2-46所示,过A点在平面内要作一水平线AD,可过a′ 作a′ d′ ∥OX轴,再求出它的水平投影ad,a′ d′ 和ad即为△ABC上一水平线AD的两面投影。如过C点在平面内要作一正平线CE,可过c作c e∥OX轴,再求出它的正面投影c′ e′,c′ e′ 和ce即为△ABC上一正平线CE的两面投影。

图2-46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3、讲解例题(例2-11)

△ABC平面如图2-47(a)所示,要求在△ABC平面上取一点K,使K点在A点之下15mm,在A点之前10mm,试求出K点的两面投影。

(a)题目

(b)解答

图2-47

平面上取点

四、小结

总结例题,说明在平面上取点、取直线、取投影面平行线的作图方法。

五、布置作业

4.《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1-3讲 篇四

第1章 机械概述

[课程名称] 金属材料的性能,机械零件的强度 [教材版本] 李世维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1、2、3、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所包括的内容。了解机械零件失效和强度的内涵,内力和应力的定义。掌握应力的常用单位b380MPa的换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1、2、掌握力学性能对金属材料所起的作用和工艺性能对加工的影响。掌握应力对材料的强度的关系。

三、素质目标1、2、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和工艺性能对零件使用的影响。了解失效、应力与零件强度的关系。

四、教学要求1、2、[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力与强度的关系。

2、了解失效的含义。掌握强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应力的常用单位。[难点分析] 强度的分类和应力的分类 [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学生分析]

1、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初中已多少学过,而力学性能、-1报废等实例说明疲劳对零件寿命的关系。

工艺性能以举例说明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如铸造性好的金属其流动性好,可以铸造薄而大的表面,否则易出现填不平;塑性好的低碳钢容易锻造成型,而含炭量高的金属不易锻造,高速钢更难锻压;焊接性好的材料如普通碳素钢,而铜次之,铝更难。

1.3 机械零件的强度

重点讲清几个概念:

1、失效

2、载荷

3、应力及常用单位

4、强度

5、主要失效形式—各种应力状态下的不同形式。

讲课时,多举一些学生能理解的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感到所讲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结(10分钟)

1、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而使用性能中的力学性能与零件关系最大。

2、强度是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强度越高,抵抗破坏能力越大。常用强度是抗拉强度和强度极限b。

3、常用硬度表示方法有HB布氏和HRC洛氏硬度,后者用于淬火后材料的硬度表示。

4、5、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中P [课后分析]

该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课中一定要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果,如磨料磨损可举眼不柔沙的实例。[教学资源]

1、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安排] 教学步骤:讲授为主,穿插互动、提问与设问,最后小结。1学时(45分钟)[教学过程]

五、导入新课(5分钟)

1、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磨擦,如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时间久了鞋底要磨损。为了减少磨损,尽量把地面做得光滑,走路省力又可以减少磨损;但太光滑了却走不了路,如在光滑的冰面上寸步难行。有时候又需要加大摩擦,如汽车刹车时,能尽快地停下来,这是希望路面粗糙些,摩擦力大些,刹车带与刹车轮能尽快闸紧抱住。

2、只要是两个相互运动的表面,就必定会产生摩擦,只要有摩擦就必定产生磨损,这是正常的现象。研究摩擦和磨损的类型和机理,目的是减少摩擦损失,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

六、新课(35分钟)

重视摩擦对机器零件的影响,目前世界上约有30%~50%的能量消耗在各种形式的摩擦中,约有80%的机器是因为零件磨损而失效。所以减少摩擦磨损,研究摩擦磨损的原因是关系到延长零件使用寿命,节约能源的重要问题。

1、摩擦

讲授中重点放在摩擦副的摩擦状态来分类,而边界摩擦的内容难以理解,应举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掌握。在机器中,纯干摩擦的现象是很少的,大多是相互运动的表面都有润滑油存在。一般处于润滑状态的机器,大部分表面处于混合摩擦状态。要做到纯液体摩擦状态比较困难,处于液体摩擦状态的运动表面其磨损极小,只是在启动阶段表面有些磨损,因为液体对零件表面的摩擦很小。

2、磨损

任何相互运动的零件的磨损过程的曲线都是一样的,都必定经过磨合、稳定磨损和剧烈磨损的三个阶段,只是稳定磨损阶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设备的润滑和维护好坏息息相关。延长稳定磨损阶段,正是课程研究的最终目的。

按着磨损的形成机理,可以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冲蚀磨损和腐蚀磨损。这几种磨损中,唯独疲劳磨损不易理解。

5.《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1-3讲 篇五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m; 1dm=10m; 1cm=10m; 1mm=10m; 1μm=10m; 1nm=10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表格中)。-6

2-3

3-1(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128km>);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1.5cm,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2cm/h)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动5:(2人一组):跑圈测时。(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容)[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时间的单位

2、长度的估测

2、时间的估测

3、长度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4、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测量误差

布置作业

1.20分钟能力试卷; 2.完成练习册题目;

3.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教学反思: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学习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习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教学方式 讲解法、讨论法。●教学用具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 min)

〖师〗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了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 [讨论] [总结1] 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

[总结2] 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机械运动(10min)1.现象

[问题] 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回答](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

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的;…… [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总结]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2.概念

[问题] 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观察] 大家观看[播放视频1]:运动的自然界。[总结] 凡是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5 min)1.概念

[问题] 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讨论] 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 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2] 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3.练习

(1)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列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来,然而,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表明。

②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 风。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________。(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①(2005年温州中考题)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②在一条东西取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知甲车比乙车快,比丙车慢,则以 为参照物时,三辆汽车均向西行驶。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0 min)

[问题] 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 [结论]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类比]1.说某一同学个子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与谁相比个子高,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也是不科学的。

2.某人问路,到某地要用多长时间,该人不答,待问路人不耐烦开始走时,该人才说1小时左右,问路人不解,该人答曰:不知你走多快,如何判断用多长时间呢?这里的参照就是走路人的快慢,可见,我们表达话语时,一定要说话严密些。

(四)思考与练习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虽然运动是绝对的,但我们平时为了研究方便,仍然说某个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平时我们判断某个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了一个作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我们叫做参照物。

对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而言,参照物的选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却并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叙述严密,说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加以参照物。如果没加,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言的。

四、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

二、参照物

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反思: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播放视频3]速度的引出?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单位换算:1m/s=1×=3.6km/h 练习:1km/h=______m/s。[一些物体的速度] 阅读课文第31页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A.蜗牛:1.5毫米/秒 B.炮弹:1000米/秒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千米/秒 D.火车:360千米/时

[例题]两例题先让学生看,然后变换一些数值进行计算,变换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再命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另外的学生计算。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0min)

[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看课本图12.2-2,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

[播放视频4]运动的快慢。

[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 [计算]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

公式,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平均速度。

[播放视频5]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速度表] 练习: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 [匀速直线的图像] 将频闪照相与图像结合,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练习:有关图像的判断、选择题等。[播放视频6]频闪灯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作业布置

P30动手动脑学物理2、3、5。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 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

三、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3.单位: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

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 教学反思: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停表可以读

-6到0.1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了,甚至1.0×10S或更小。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

(二)分组实验

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实验步骤:

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 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

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三)小结

我们今天测量了人行走或跑步或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把路程和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其实是一样的,只要能够测量出路程和运动时间就可以利用公事了。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协调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好的实验方案配合默契的协调,客观的记录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

6.《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1-3讲 篇六

(二)(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圆弧连接的概念,并掌握直线与圆弧的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2.技能目标:正确、准确地用圆弧光滑地连接相连的已知的直线和圆弧。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直线与圆弧的圆弧连接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前置作业】

1、已知一直线和一圆弧,你会作一圆弧和他们相切吗?

2、圆弧连接的关键是什么?

【新课导入】

如图所示的机件的外部轮廓非常圆滑,那么我们在作图时如何做才能画得和这张图中所绘制的图样一样呢? „„

【教学过程】

一、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1、圆弧连接的实质:就是要使连接圆弧与相邻线段相切。

2、圆弧连接的目的:达到光滑连接的要求

3、作图步骤:

(1)求连接圆弧的圆心;

(2)找出连接点即切点的位置;(3)在两连接点之间作出连接圆弧。

二、直线与圆弧之间的圆弧连接

(巩固练习)

让学生进行连接操作。

【教学小结】

1、直线与圆弧的圆弧连接常见的几种方式;

2、直线与圆弧间圆弧连接的作图步骤。

【作业】

1、圆弧连接的关键?

2、直线与圆弧的圆弧连接的作图步骤?

【教学反思】

任务八:圆弧连接

(三)(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圆弧连接的概念,并掌握圆弧与圆弧的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2.技能目标:正确、准确地用圆弧光滑地连接相连的已知的圆弧与圆弧。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圆弧与圆弧的圆弧连接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前置作业】

1、已知一圆弧和另一圆弧,你会作一圆弧和他们相切吗?

2、圆弧与圆弧的圆弧连接的方式有几种?

【新课导入】

你会把圆弧与圆弧的圆弧连接吗?可以有几种连接方式?

【教学过程】

一、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1、圆弧连接的实质:就是要使连接圆弧与相邻线段相切。

2、圆弧连接的目的:达到光滑连接的要求

3、作图步骤:

(1)求连接圆弧的圆心;

(2)找出连接点即切点的位置;(3)在两连接点之间作出连接圆弧。

二、圆弧与圆弧之间的圆弧连接

1、外连接

1)、分别以O1,O2为圆 心,R+R1.R+R2为半径画弧,交得连接弧圆心O;

2)、分别连OO1.OO2,交得切点T1,T2;

3)、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弧,即得所求。

2、内连接

1)、分别以O1.O2为圆心,R-R1.R-R2为半径画弧,交得连接弧圆心O;

2)、分别连OO1.OO2并延长交得切点T1.T2

3)、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弧,即得所求。

(巩固练习)

【教学小结】

1、圆弧与圆弧的圆弧连接常见的几种方式;

2、圆弧与圆弧间圆弧连接的作图步骤。

【作业】

1、圆弧连接的关键?

2、圆弧与圆弧的圆弧连接的作图步骤?

【教学反思】

任务九:圆的公切线 椭圆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圆的公切线概念,了解椭圆,掌握椭圆的绘制方法。2.技能目标:正确、准确地用圆弧近似画椭圆。

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椭圆的近似画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前置作业】

1、已知两圆,如何作两圆的公切线?

2、尝试同椭圆,并掌握绘图方法?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圆弧连接的有关知识,并进行了练习与复习,课后大家还要好好巩固巩固,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有关椭圆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两圆公切线

二、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两条相互垂直而且对称的轴。

椭圆的几何性质:自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恒等于椭圆的长轴。

椭圆的画法

1、理论画法:(同心圆法)

先求出曲线上一定数量的点,再用曲线板光滑地连接起来。

已知:长轴 AB 短轴 CD 作图步骤:

(1)以长轴AB和短轴CD为直径画两同心圆,然后过圆心作一系列的直线与两圆相交;(2)自大圆交点作垂线,小圆交点作水平线得到的交点就是椭圆上的点;(3)用曲线板光滑的连接各点,即得所求椭圆。

如下图所示:

2、近似画法:(四心圆法)

求出画椭圆的四个圆心和直径,用四段圆弧近似地代替椭圆。

已知:长轴 AB 短轴 CD(1)画出相互垂直的且平分的长轴AB和短轴CD;(2)连接AC,并在AC上取CF=OA-OC;

(3)作AE的中垂线,与长、短轴分别交于O1、O2,再作对称点O3、O4;(4)以O1、O2、,O3、O4各点为圆心,O1A、O2C、O3B、O4D为半径,分别画弧,即得近似的椭圆。

注意:取线段要准确,四段圆弧两两相接于1、2、3、4点,必须注意连接处的光滑过渡。

具体作图如下图:

【教学小结】

1、总结椭圆的绘制方法;

2、强调绘制椭圆时的关键性注意点和部分细节。

【作业】

1、以同心圆法作长轴为60,短轴为30的椭圆。

2、以四心法作长轴为64,短轴为36椭圆。

【教学反思】

任务十:平面图形的绘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尺寸分析的方法和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2.技能目标:正确、准确地绘制平面图形。

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画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前置作业】

1、斜度和锥度的定义?

2、对斜度和锥度进行标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共同学过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几何画法,那么在实际绘制图形的时候对于一个复杂的,或者是综合的题目我们应如何下手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就是图中的各个尺寸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尺寸分析

平面图形中的尺寸,根据尺寸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两类。而在标注和分析尺寸时,首先必须确定基准。

1、基准

所谓基准就是标注尺寸的起点。

一般平面图形常用的基准有以下几种:

(1)对称中心线;(2)主要的垂直或水平轮廓线;(3)较大的圆的中心线,较长的直线等。

2、定形尺寸

凡确定图形中各部分几何形状大小的尺寸。

如:直线段的长度,倾斜线的角度,圆或圆弧的直径和半径等。(分析讲解图2-21手柄)

3、定位尺寸

凡确定图形中各组成部分与基准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分析讲解图2-21手柄)

注意:

分析讲解图中既起定形又起定位作用的尺寸(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定形、定位尺寸之后自行找出)。

二、线段分析

平面图形中的线段或(圆弧)按照所给的尺寸齐全与否可以分为三类:(具体如图)

1、已知弧:

凡具有完整的定形尺寸(Φ及R)和定位尺寸(圆心的两个定位尺寸),能直接画出的圆弧,称为已知弧。

2、中间弧:

仅知道圆弧的定形尺寸和和圆心的一个定位尺寸,需借助与其一端相切的已知线段,求出圆心的另一定位尺寸,然后才能画出的圆弧,称为中间弧。

3、连接弧:

只有定形尺寸而无定位尺寸,需借助与其两端相切的线段,求出圆心后才能画出的圆弧,称为连接弧。

三、画图步骤

具体绘制操作如下图所示:

1、画出基准线;

2、画出已知线段;

3、画出中间线段;

4、画出连接线段。

【教学小结】

1、总结分析;

2、重点强调平面图形的绘制步骤。

【作业】

绘制书中图2-1 手柄。

【教学反思】

任务十一:平面图形的绘制

(二)(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尺寸分析的方法和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2.技能目标:正确、准确地绘制平面图形。

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画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前置作业】

1、圆弧连接的类型有哪些?

2、如何正确绘制圆弧连接?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共同学过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几何画法,那么在实际绘制图形的时候对于一个复杂的,或者是综合的题目我们应如何下手呢?前面我们已经绘制了一个图形,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实例应如何绘制?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任务图形如下:

教学步骤:

1、引导学生分析图形,掌握绘制图形的尺寸基准,绘图基准。

2、绘制图框、标题栏

3、矩形框

4、绘制同心圆

5、绘制R12圆弧

6、绘制R64圆弧

8、裁剪图形,描深加粗

9、标注尺寸

1、总结分析,尺寸基准;

2、重点强调平面图形的绘制步骤。

用A4纸绘制本图形。

7、绘制R22圆弧

【教学小结】

【作业】

【教学反思】

任务十二:绘图基础测验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前段时间学习的知识内容。

2.技能目标:正确、准确地绘制线的等分、圆的等分、斜度、锥度和圆弧连接。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线的等分、圆的等分、斜度、锥度和圆弧连接。

【教学方法】

学生自己绘制图形。

【前置作业】

1、如何正确把握所学习的相关知识?

2、如何巩固所学习的知识?

【新课导入】

为了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我们来进行一次简单的测验!

【教学过程】

本次测验相关内容如下,学生自己绘制图形。

1、将线段AB七等分。

3、作1:8的斜度图形

2、作圆的内接正六边形。

4、作1:4的锥度图形

5、作圆弧连接图形

1、总结分析,各种绘图的作图步骤;

2、重点强调图形绘制的基本方法。

习题集P7、P9、P11。

【教学小结】

【作业】

【教学反思】

任务十三:尺寸标注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有关尺寸标注的基本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尺寸界线、尺寸线及箭头的正确画法、掌握最常用的几种尺寸标注法。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1、尺寸界线、尺寸线及尺寸数字的正确画法和注法;

2、常用的尺寸注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前置作业】

1、什么是机械制图?

2、什么是图样?

3、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哪几种图线样式?其中细实线的用途有哪些?

【新课导入】

问:图样中物体的形状由图形来表示,那么物体的大小在图样上如何表现呢?„„大家想一下平时我们说大小时是用什么来衡量的„„

结论:图样中图形只能表示物体的结构形状,机件的大小是由尺寸来决定的,所以必须在图样中标注尺寸,但是尺寸在图样上如何标注呢?国标对之有什么样的规定呢?那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是这一节课,我要和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规则(出示板图、挂图)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单位,如果使用其它单位,则需要说明相应的计量单位;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所示机件的最终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结构最清晰的图上。

二、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限

1、尺寸数字

(1)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2)线性尺寸数字一般应按图1-15a所示的方向注写,并尽可能避免在图示30°范围内标注尺寸,当无法避免时可按图1-15b的形式标注。

2、尺寸线(1)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用以表示所注尺寸的方向。尺寸线的终端结构有两种形式——箭头和斜线两种; ① 箭头 如图所示。

②斜线 斜线用细实线绘制。当尺寸线的终端采用斜线形式时,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必须相互垂直。当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相互垂直时,同一张图样中只能采用一种尺寸线终端形式。

3、尺寸界线

(1)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应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

(2)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并略超过尺寸线(通常以3~~4mm为宜);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相垂直,但两尺寸界线必须相互平行。

三、常见的尺寸注法:(重点)

1、圆的尺寸注法

2、圆弧的尺寸注法

3、球的尺寸注法

4、角度的尺寸注法

5、小尺寸的标注

6、对称图形尺寸注法

7、光滑过渡处的尺寸注法

8、正方形结构的尺寸注法

9、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尺寸标注时,尺寸数字不可被任何图线所通过;否则必须将该图线断开。(2)标注参考尺寸时,应将尺寸数字加上圆括弧。

(3)标注板状零件的厚度时,可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t”。

四、特定要求的尺寸注法

五、简化的尺寸注法(巩固练习)

如下图所示,找出图中的尺寸标注上的错误

【教学小结】

1、图样上的尺寸数字表示机件的真实大小;

2、图样上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要标注单位;

3、尺寸标注的三要素: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数字;

4、尺寸数字不能被任何图线穿过;

5、对于线性尺寸来说,标注时要注意水平、垂直、倾斜三个方向中尺寸数字的书写方向;

6、对于角度尺寸来说,应注意角度尺寸的数字应一律处于水平方向,尺寸线是以角顶为圆心画出的圆弧;

7、圆和圆弧的尺寸线要通过圆心,不能用中心线来代替,注意数字前要加注符号“Ф”或“R”

【作业】

习题集P3、P4。

【教学反思】

任务十四:零件平面轮廓图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尺寸分析的方法和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2.技能目标:正确、准确地绘制平面图形。

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画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前置作业】

1、圆弧连接的类型有哪些?

2、如何正确绘制圆弧连接,怎样分析图形?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共同学过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几何画法,那么在实际绘制图形的时候对于一个复杂的,或者是综合的题目我们应如何下手呢?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吊钩平面轮廓应如何绘制?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任务图形如下: 绘图步骤

1、绘制十字交叉线

2、绘制同心圆

3、绘制R105、R70、R40圆弧

4、绘制R68、R54、R12圆弧

5、检查、描深、加粗、标注尺寸

【教学小结】

1、总结分析,圆弧连接的关键:找圆心、找切点;

2、重点强调平面图形的绘制步骤。

【作业】

用A4纸绘制本图形。

【教学反思】

项目二

三视图投影与规律 任务一:投影法的概念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投影法,了解、掌握投影的方法。2.技能目标:正确、准确地理解三视图的投影法。

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投影法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前置作业】

1、什么是投影法?

2、应如何正确理解投影方法?

【新课导入】

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

【教学过程】

投影法:从物体和投影的对应关系中,总结出了用投影原理在平面上表达物体形状的方法。投影法可分为两大类: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

一、中心投影法

1、定义:投影线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方法。

2、特点:投影比实物大,立体感强。

3、适用:外观图,美术图,照相等。

二、平行投影法

1、定义:投影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方法。a、斜投影

平行投影中,投影线与投影面倾斜时的投影。b、正投影(普遍采用)

平行投影中,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的投影。

任务二: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正投影特性掌握三视图的投影及对应关系。

2.技能目标:正确、准确地把握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对应关系及投影规律。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对应关系及投影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前置作业】

1、什么是三视图,你知道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吗?

2、应如何正确理解投影规律?

【新课导入】

机械图样中的三视图是如何形成的,其投影规律应怎样理解?

【教学过程】 一、三视图的形成

物体是有长、宽、高三个尺度的立体。我们要认识它,就应该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面去观察它,才能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图3-4所示的是四个不同的物体,它们只取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如果不附加其它说明,是不能确定各个物体的整个形状的。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根据物体的繁简,多取几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补充,才能把物体的形状表达清楚。

为了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选取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

1、三投影面体系 三面:

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 用 V 表示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 用 H 表示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 用 W 表示 OX轴:V面与H面的交线。OY轴:H面与W面的交线。OZ轴:V面与W面的交线。

OX轴、OY轴、OZ轴的交点为圆点。

2、三视图的形成:(1)三视图

主视图:正面投影(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俯视图:水平面投影(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投射所得到的视图)左视图:侧面投影(由物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2)三视图的展开规定

00 正面保持不动,水平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侧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

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位置关系: 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左视图的正右方。

2、投影关系: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主、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长度(等长)。主、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高度(等高)。俯、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宽度(等宽)。归纳:

主视、俯视长对正...

(等长)。主视、左视高平齐...

(等高)。俯视、左视宽相等...(等宽)。

3、方位关系: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教学小结】

1、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2、三视图的三等关系

3、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 【作业】

习题集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任务三:补画三视图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正投影规律补画三视图。

2.技能目标:正确、准确地把握投影规律进行三视图的补画。

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看图分析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前置作业】

1、什么是投影规律,你会利用投影规律吗?

2、结合习题集P15、P17练习补画三视图的步骤?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呢?

【教学过程】

一、对照轴测图,补画三视图。1、2、1、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2、应如何补画三视图。

3、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习题集相关内容

【教学小结】

【作业】

上一篇:新教版2年级上册10课《小蜗牛》练习题下一篇:釜山行电影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