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的语录

2024-06-25

慧律法师的语录(共10篇)

1.慧律法师的语录 篇一

01、 如果一个人能将他的财富存在脑袋里,就没有人能将它偷走。

02、 用慈悲的心情去探照,用温柔的角度去取景,看待过往的视野,可以浮现生命宽阔的影像。

03、 要看清前方的目标,也要记取来时的路。未来与过去的线索,才会随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04、 我们航行在辽阔的人生大海中,理性是我们的罗盘,热情是疾风。

05、 除非能在原地建造出更好的成品,否则绝对不要拆毁任何东西。

06、 智慧在于认清要追求什么和不要追求什么。

07、 面对生命中所有严重的状况,有两种解决的方法非常管用,一是幽默,二是常识。

08、 有三种东西我们永远无法抓回来—一是时间,二是已做过的事,三是机会。

09、 成熟,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识见」。

10、 每个人都应设法使自己活得愈来愈「增值」。

11、 好问的人,只是作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12、 生活中某些单调是必要的。使万物能够多采多姿的,便是太阳单调地日升日落。

13、 所谓人生,就是对无法预测的新状况不断适应的过程。

14、 一个只有显赫袓先可吹嘘的人,就像马铃薯—最好的部分在地底下。

15、 在顺利的时候感恩,在挫折的时候安静。

16、 真正决定幸福与成败的关键是「智慧」!

17、 圆融是一种本领,既可避免树敌,又能言之有理。

18、 若能平心看待自己的失败,表示我们已不再害怕失败。学会自嘲是极其重要的。

19、 懂得因应事情发展结果的人,往往会得到更佳的结果。

20、 有呼有吸是生命的现象,有攻有守是成功的路径,有退有进是行事的方要。

21、 一位修行而开展「心」的人,就是一位实践佛法的人。

22、 一颗空了的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而是空无罪恶且充满了智慧。

23、 以忍辱行来对治我们的无明烦恼。

24、 假如你缺少智慧,那么即使是好事也会转坏。这坏从何而来?正是从我们的内心。

25、 依智慧而生活,是最伟大的生活。

26、 我们必须用对待蜂蜜的方式去对待欢乐,只能用手指尖去碰一碰,而不可以用一只手去拿,以免吃得厌腻。

27、 多数人的声音,并不能做为正义的标准。

28、 不是老而顽固,而是顽固而老。

29、 真正伟大的人,会使你觉得你也可以变得伟大。

30、 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叶:一片「好的思想」、一片「好的语言」、一片「好的行为」。

31、 盲目地尊重不合时宜的传统,认同那些已经毫无意义的种种制度、习俗或法律规章乃至宗教仪式,将比不尊重传统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32、 善者是不善者的老师,不善者是善者的借镜。如果不善者不尊重善人,善人不珍惜不善者,虽自认聪明,其实还是大大的糊涂。

33、 不能运用智慧的人是一个傻子,不敢运用智慧的人是一个奴隶。

34、 「信」——必须智信,而不是捕风捉影。

35、 幸与不幸就像刀子,看你是抓住刀刃或刀柄,再决定它会伤害我们,或是对我们有帮助。

36、 「孤独」是智者最佳的乳母。

37、 智慧要在「紧要关头」才能看得出来。

38、 在你面前伤害别人的人,也一定会在你背后攻击你。

39、 倘若你施舍给他人的,是个生命永恒向上发展的智慧,这才有根本性救助的意义。

40、 失去了明辨的能力,则真理、善良几乎都不起作用。正如一个没有武装的士兵却走上战场。

41、 应该停止茫无重点的行动。

42、 吹嘘会稀释你从成就中得到的美好感觉。

43、 当敌人称赞你时,你最好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44、 当你地位低微时,你对人谦恭,这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当你受人赞扬时,仍保持谦逊,却是一种伟大罕有的行为。

45、 某方面的条件比别人好,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傲的;真正可贵的人,在于不停地胜过昨日的自己。

46、 不断扬弃错误的自我,尤其重要的是,要不断扬弃曾经成功的自我。

47、 给一只得胜的鸽子奖牌,奖牌的重量却使牠不再能够飞得快速和高远了。

48、 赢的人未必是最好的那一位。

49、 成功是一段旅程,而不是终点,你必须好好享受这段旅程。

50、 杰出只是一种比较值。

51、 做了一件完美的事情,不须沾沾自喜;做一件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也不要有优越感。如此就能得到安详。

52、 慈悲比任何事都更重要!有了慈悲,你可以做到许多你认为可以做到的事。

53、 人类的梦想应该建筑在远大与无尽的众人福祉上。

54、 仁慈是一种聋子听得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55、 热爱生命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热爱许多事物。

56、 真正的仁慈必须付诸行动,接纳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57、 仁慈是无法抗拒的,但确实需要不含任何杂质的真诚作为后盾。如果你坚持对人仁慈,即使是再不讲理的人,也奈何你不得。

58、 人类必须消灭战争,否则战争将消灭人类。

59、 对待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用仁慈来杀死他们。

60、 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础上。

61、 同情仅次于慈悲,是人心最圣洁的感情。

62、 同情别人的遭遇是好的,但绝不能同情自己。

63、 自私者的心田里,开不出同情的花朵。

64、 对付敌手完美的优点,除了爱,没有其它对抗手段。

65、 当我们爱这世界时,我们才住在这世界里。

66、 慈悲的行动算是个人心灵进化的一种活动,即使它是完全为了他人的成长所付诸的行动。

67、 爱他人不只是心手相连而已,最终要做到与爱自己无任何分别的境界。

68、 若欲知何处可以寻得慈悲,那就从自己的内心寻起吧!

69、 我们一生的任务,就是要以慈悲来营销这个世界!

70、 要爱,但不要执着。单纯地去爱,让爱为我们带来的是喜乐而不是痛苦。

2.慧律法师禅语精选 篇二

2. 对某人的最大恩惠,不是让他分享你的财富,而是要帮他看见自己拥有的财富在那里。

3. 自由是一种保障无心犯错的权利,并非拿来故意犯错的权利。

4. 修行要寻访善知识,不寻访善知识而能够开悟者,万人中难得一人。

5. 实际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

6. 任何一位良师益友,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只能引你上路,真正让你学到本事的是自己。

7.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的。

8. 不良少年越来越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责难得太多,而以身示范的情况太少所致。

9. 孩子在最没办法获得爱时,最需要爱。

10. 看起来最不像老师的人,往往传授给你最多东西。

11. 生养小孩的权利中,也包括了为他们奠定健全品格的责任。

12. 为了善导行恶的人,论断他们的缺点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良知。

13. 从人心中涌出的好言行,与良好的范例一样有益。

14. 佛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他慈悲的教导众生,从不控制众生。

15. 对别人最好的教育,是你的一切言行。

16. 不去告诉别人要怎么做,就先做给他看。

17. 注意自己的思想.言论,以及一切邪恶的行为,当你能注意到并保持它们的纯净时,你就已经踏进真理的道路。

18. 世间人以「有」,来享受生灭法的人天福报;菩萨以「无」,来享受不生不灭,戒.定.慧的喜悦。

19. 你现在的起心动念,决定了你的行为,而你现在的行为,也影响到了你的将来。

3.慧律法师经典人生禅语 篇三

2. 从来没有人,因为吞下尚未出口的恶语,而伤了自己的肠胃。

3. 扯了一个谎的人,一定被迫要再编造二十个谎去支持它,否则,就会漏洞百出。

4. 一个人从说谎所得到的全部收获是――当他说真话的时候,别人不相信。

5. 圆滑、虚伪,不如扑拙、诚实来的好。

6. 如果几句自责与奉承的话,就能使一个傲慢而无礼的国王,转变为一个忠诚的朋友的话,那你就可以想像得到,“谦逊与赞美”,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有多大的帮助了。

7. 执拗的人,并不能拥有意见,而是意见拥有他。

8. 对于骄傲成性的人,世界有如一座破钟,只有不和谐的声音,而不能产生悠扬的乐章。

9. 喜好嫉妒的人,与其说从自己的事物中寻找快乐,无宁说从别人的事物上寻找痛苦。

10. 表示“不知道”是无害的,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任何人都无法知道所有的事,但如果明明不知道的事,却装成知道的样子,是很容易造成危险的。

11. 不是老而顽固,而是顽固而老。

12. 青年人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光,便是坐而沉思如何得财之时。

13. 我们最容易犯的过错,就是轻率的断定别人为好人、坏人或愚者、贤者。人是像河川一样,不断在流动变化的。“人”――并非每天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种可能性的:傻瓜可能变聪明,恶人可能迁善。反之亦然,这就是人的伟大之处。因此,我们如何去判决一个人呢?对方是个怎样的人呢?或许在你下判断的时候,他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14. 说话浮躁的人,如刀刺入。而智者的舌头,却能成为医人的良药。

15. 人越是接近真理,越能包容别人。

4.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篇四

慧律法师,俗名林益谦,而且有智慧的,潜身修行,深入经藏,对金刚经的了解较深。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片段

(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今天是我们讲《金刚经》的第一天,我们将用三天的时间把《金刚经》的注解,简单的来消文释义。《金刚经》从古以来,有八百多家的注解,诵的人最多,每天诵《金刚经》的人非常的多;但是,真正体悟到《金刚经》的义理的,还是很有限,这个是列为见性的一部重要的法宝。

那么,欧洲世界,欧洲的世界,有人去过;美洲的世界,有人去过;亚洲世界,包括中国大陆、台湾,这些旅游家统统去过;现在的海域,深海的领域,这些科学家也曾经去探勘;只有一个世界,目前世间人,很少进去这个世界探讨,那就是佛的心灵世界。

佛陀的心灵世界是大智慧、大解脱、大自在、大涅磐,很少人来探讨,也很少人能够进入这种高深的领域。所以,《金刚经》是明心见性一部重要的宝典,注解最多,持诵的人也最多;但真正因为这样而开悟的却很少,因为看不懂,懂一点点,落入观念。

佛法很难,你要讲真如,他以为有一种东西叫作真如;你要讲不生不灭,他以为一潭死水,统统不动,叫作不生不灭;你要讲空,他认为什么都没有,难就难在这个地方。我们说:佛陀的心灵世界,叫作毕竟空的世界,可是这个空,又不是全部都空,它有作用。譬如说我右边,(法师举起右臂示意,)如果是释迦世尊在我的右手边说法,他的心性就是不生不灭,佛陀正在说法,就是生灭,所有的生灭回归回来,世尊这一念清净心,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看不到,大般若智慧看不到,可是,它有作用,眼睛可以大用,眼见一切色,一切色法无碍;嘴巴说一切法,尘自生灭,自性不动。所以,不生不灭,(是)站在本体界讲的`;生灭,(是)站在现象界讲的。生灭,当下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起大用现前,就是不离开生灭。所有现象界,当体即空,就是本体界;所有的本体界,必须借重六根、六尘、六识,转换成佛性,显现出来。所以,大彻大悟,就是纯一个佛性,没有色,没有受、想、行、识。是四谛,当下就离四谛(苦、集、灭、道);是十二因缘,当下离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是六度,当下就离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言一物即不中,说什么东西统统不对,可是,开悟,(说)什么统统对。要找本性,把全身碎为微尘,找不到本性;但是,开悟的圣者,随手拈来,统统是本性,慢慢体会。

所以,世尊派我来,我今天就是世尊派来的大使,我就是一个导游,我现在要引诸位,进入释迦牟尼佛清净心灵的世界,诸位务必要全神贯注,好好的听,听多少算多少,因为看眼神就知道,没开悟。

好了,慢慢进入领域。诸位翻开第七页,看左右两边,不是看下面的页数,看左右两边。昨天我们讲《净土十疑论》,叫作提起,要念阿弥陀佛,一念提起;今天要讲《金刚经》,叫作万缘放下。今天要讲这个《金刚经》,就是万缘放下;昨天讲的,叫做一念提起。所以,等一下你们出去外面的停车场,看看我那里面题了几个字,对联,你们都没看喔,太忙了喔!车子开进来,赶着要回去。你出去,去看看,我题了两个对联,停车场那个对联写什么?“开车进来请放下”;另外一个对联:“驾车出去请提起”,放下跟提起是同时的。我们这个叫作般若讲堂,大莲花居的般若讲堂,等一下你去看看,师父题的对联:“无说无示无来去、生死涅磐无距离”,三分钟就写出来了,三分钟,叫我题字。所以,这个就跟《金刚经》有关系,因此,我们研究《金刚经》,这个因缘跟大家提示一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我们的清净自性,像金刚能破万物,不为万物所破,如同金刚一样的坚硬,能摧毁一切,不被一切所摧毁。我们明心见性,内心里面的般若大智慧也是这样,能摧毁一切执著、分别和烦恼、颠倒。

“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就是我们的金刚般若的大智慧,能摧毁一切的烦恼,让我们从生死的此岸,达到涅磐的彼岸的一部经。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梁昭明太子萧统分章】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六祖大鉴禅师注】

【龙溪孙云鸿复生侯官杨 浚雪沧 重梓】

这里面还有一些祖师大德所讲的话。

因为我们时间很有限,今天我们必须讲三分之一,要讲到三十二页到三十三页,今天不管讲到几点,讲到十二点,我没有下课,你就别想走,(笑)一定要把它讲完就是了。三天决胜负,开不开悟,就看你有没有专心听。

金刚,诸位看注解,【金刚者,坚利之物。能破万物也。】【般若者。梵语也。】“梵语”就是印度话,中国话叫作智慧,(【唐言智慧。】)【善破一切烦恼。】有智慧的人,就能够破烦恼。【转为妙用。】【波罗蜜者。梵语也。唐言到彼岸。】

其实会听《金刚经》,底下那八个字,如果你会背的话,这一部经就不必讲了。

底下那几个字就是这样:【不着诸相。谓之彼岸。】如果你会听经闻法,这一句就OK了,好,课本盖起来,下课!(笑)为什么?就着相跟不着相而已啊,就这个观念而已啊!但是,说不着相很难,众生是看到什么执著什么……是不是?不着诸相。谓之彼岸。【若着诸相。谓之此岸。】我们今天为什么会你争我夺?就是着相。【又云心迷则此岸。】此岸就是生死烦恼的此岸。【心悟则彼岸。】

【经者。径也。】“径”就是道路,我们要走的路。【见性之径路也。】这个“径”就是直的意思,没有弯。见性直接了当的路,一点都不弯曲。

【法会因由分第一】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师父先消文释义,说:我阿难听到一部这样的经典,世尊讲经的那个时候,佛正好在舍卫国。印度当时候有十六个小国。

衹树给孤独,这是两个人,“衹树”是衹陀太子的树,“给孤独”是给孤独长者,“给”就是常常救济贫困的人,一个慈悲的长者叫作给孤独。一个长者常常救济这些贫穷、困苦的人,有一个这样的长者。这两个人,一个是衹陀太子的树,一个园;一个是给孤独长者出钱盖精舍,两个人加起来一个地方,叫作衹树给孤独园,佛就在这个地方。

与大比丘众,注意那个“大”字,不是大小的大,这个“大”,要做一下笔记喔!这个“大比丘”,是善恶俱遣,有无不着。不落入善的观念,行善,绝对不会动一个念头执着善,也绝对不会去瞋恨那一些恶劣的众生,善恶俱遣,统统除掉,没有落入善恶的观念。有无不着,不着有相,也不着无,不着有无,这个叫作“大”。要有这种心地的功夫,叫作大比丘。与大比丘众,多少人呢?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是我闻者。如来临涅磐日。阿难问曰。佛灭度后。一切经首。】“经首”就是一切经典的开始。【初安何字。佛言初安如是我闻。】【次显处所。】就是“佛在舍卫国”。“如”是什么意思呢?【如者。众生之性。】就是众生,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就是指我们的本体、本性。这个“如”字,就是每一个众生的本性,叫做体。 【万别千差。】这个就是相,种种的千差万别。【动静不一。无可比类。】就是没有办法类比。众生,每一个人之性,因为他没有开悟,彻底开悟,就是跟佛一样;可是,每一个人,众生习性都不一样,千差万别,动静不一,没办法一一来说相同,但是,我们的本性是一样的。如果说我们开悟,就无可比类,不是相可以形容的。【无可等伦。】“伦”就是比、比较。没办法比较的,无相怎么比较呢?

【是者。即是众生性之别名。】禅宗解释经典,跟一般经典不一样,单单这个“如是我闻”,所解释的,统统回归当下这一念。“是”就是众生性的别名,【离性之外。更无别法。】所以说:万法回归自性,才是正法,讲经说法离开了本性,就邪法了。【又云。法非有无。】法不是有,也不是无,你讲有,当体即空,缘生缘灭;你讲无,作用现前,不能落入有,也不能落入无。【谓之如。】【皆是佛法。谓之是。】

【我者。为性自在。】那么一般是执着这个假相为我。【强名之也。】勉强说一个“我”。

【闻者。听闻也。】因缘契合。

【一时者。谓说理契机。感应道交之时也。】

【佛者。梵音。唐言觉也。】学佛,学佛,学佛是学觉悟啊!感应道交的时刻,佛就现前说法,说了法,每一个人都觉悟了。【内觉无诸妄念。】内心觉悟了,没有一切执着,这个“妄念”就是执着、分别、颠倒、妄想。【外觉不染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不值得执着,因为时间总会过去的,统统是无常——怎么说,统统是无常?你执着它,也会消失;你就是不执着它,它还是会消失啊,你活到生命的尽端,这些统统用不着啊!【又云教主也。】“佛”就是教主。【非相而相。】无相当中显相,【应身佛也。】相当体即空,非相就是空。【相而非相。】就是空相。【报身佛也。】【非相非非相。】非相就是空;非非,负负得正就是有,无量的庄严相,就是有相。非相非非相,说有相也不对,说无相也不对,叫作非相。那个“非相”意思是说:说无相也不对,佛有无量庄严相,怎么无相呢?说有相也不对,就是这个意思,说无也不对,说有还是不对。【法身佛也。】

【在者。所在之处。】

【舍卫国者。说经之处也。】

【衹树者。衹陀太子所施之树。】树是表法的,【树谓法林也。】法林,做一下笔记,法:万法,“林”就是如林。万法就像一片树林,无量无边。所以,世尊所说的法,如恒河沙说不尽。

【给孤独园者。】就是给孤长者,“孤”就是孤儿,没有人照顾的叫作孤。“独”就是年纪大了,没有人养,单独一个人,所以叫作给孤独。【给孤长者所施之园。共建立精舍也。】

【比丘者。去恶取善。名小比丘。善恶俱遣。名大比丘也。若人悟达此理。即证阿罗汉位。能破六贼小乘四果人也。】六贼就是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贼,盗我们心性的功德法财。意思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看到什么,拼死命的执着,自己本性的功德法财,统统被劫走了,而不自觉知。能破六贼,小乘四果人也。

【尔时。世尊食时。】那个时候,刚好是吃饭的时间,托钵的时间,所以,世尊就【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因为精舍都建立在比较郊区,入舍卫大城,人多的地方,就比较能够托钵到供养,没有供养,比丘当然没办法修行,要吃饭啊!所以,入这个舍卫大城。【乞食於于其城中。次第乞已。】把笔拿起来,次第乞已,表法的,表示平等心,比丘托钵,不分贫,不分富,一律平等。这个经典要懂得,这个是表法的。【还至本处。】写一下,表示万法回归自性。【饭食讫。】吃完了饭。【收衣钵。】衣跟钵收起来。【洗足已。】把脚洗一洗。【敷座而坐。】注意听,这个很重要,敷座而坐,敷座这个“座”,第一个这个“座”,表示如如不动;而“坐”,第二个“坐”,表示万法皆空。如果你会看经典,看到这儿就OK了!清净自性没办法讲,世尊都是用表法的来告诉你,清净的自性,其实随时随地都在我们的身旁发现,随缘识得性,可谓不思议,随着种种的因缘,如果能够见到自己清净的自性,可以说是不可思议。我们内心里面,有一个清净的自性,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

好!因为我们重点放在消文释义,我们今天不举例子,尽量少举例子,因为没时间,我们全部的重点,全神贯注,消文释义,一而再,再而三的,让诸位听完了《金刚经》,印象深刻,以后你自己诵《金刚经》,也知道说:喔!原来哪里是表法的,哪里是清净自性的展露,也知道世尊的用意在哪里。

说:尔时,世尊食时。说,那个时候,世尊刚好托钵的时间,吃饭的时间,就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来到舍卫大城就乞食了,在这个城中乞食,用最平等的心,没有贫富分别的心,次第乞已。还到,托钵完了,回到了原来的精舍这个位置,表示万法回归自性。吃完了饭,饭食讫,就收衣钵,洗了足,就敷座而坐,就是安住在万法皆空,不可得的心性上。“敷座”就是如如不动的本性,展开了如如不动的本性,而安住在万法皆空的心性上。

【尔时者。佛现世时也。世尊者。三界四生中。智慧福德。无有等量。】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跟佛比。【一切世间之所尊也。】其实这个在警惕我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凡是出家众,披佛的袈裟的人,都应当柔和的心,要有忍辱的心。袈裟也是表法的,不能说我们着了一个袈裟,却跟人家大小声,什么事情,所做的事情,跟世俗人没什么两样,世俗人争得你死我活,我们出家人,也跟人家争得你死我活;世间人嘴巴不留口德,我们出家众是柔和的心、忍辱的心,怎么可以像世俗人这样子呢?所以,我们出家众,比丘、比丘尼既然披了袈裟,常怀柔和心,常怀忍辱的心,才不会辜负我们一生一世披了这个袈裟。

【食时者。正当辰食将办之时也。着衣者。柔和忍辱衣也。】

【乞食者。欲使后世比丘。不积聚财宝也。】佛陀当时在世是这样子,我们现在时空整个转换了,两千五百多年了,我们虽然过着大乘不托钵的生活,但是,千万不能贪财。

【次第者。如来慈悲。不择贫富。平等普化也。】表法的,表示【净身业也。】

【洗足已者。】

5.慧律法师经典感悟人生禅语 篇五

2. 假如,你不向别人期待任何东西,也不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那么任何人对你,都不会造成恐怖的现象。但,如果你的幸福,在别人的掌握中,那么,你就必须不断地对别人怀着恐惧。

3. 不要让邪恶的意念、不良的情绪在你心中生根,你应该把他们当成“癌”一样,小心防范它们的感染。

4. 只要一个人挡在他自己的路上,一切似乎都挡住了他的去路。自己的心是最大的障碍,也是最大的距离。

5. 每个人都难免有以牙还牙的心理,被打了一下,就想回打三下。本来是有解决之道,却由于彼此燃烧着憎恨之火,相互伤害,终于导致两方的挫败与灭亡。

6. 挥霍无度的人,等于将自己的前途抵押了出去。

7. 我们常以不正确的观念,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不以它本来的面貌视之,而是透过一层主观意识,加上了有色眼镜。

8. 我们衡量他人的尺度,其实是自己心中早有的成见。

9. 如果你要宽容别人的过错,请将眼光放在自己身上。

10. 当你先从不好的动机来看人时,你要知道,你的精神正在下降了。

11. 最可怕的“不信”,是对自己的不信赖。

12. 错误终归毁灭,无知即是痛苦。

13. 憎恨,并不立刻结恶果,但它如同隐藏在热气下的火,逐渐焚烧着,而终让心怀憎恨的人身受其害。

14. “偏见”是进步的最大阻碍。

15. 敌意不能镇压敌意,放弃敌意方可消弭敌意,此乃古今通则。

16. 自卑感是人格的泥沼,一旦你身陷在里面,便会失去上进的勇气。

17. 哭泣,不能减少昨日的哀伤,只会消除明天的力量。

18. 疑心是友谊的毒药。

19. 一个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6.印光法师语录 篇六

一 赞净土超胜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正录一页一至四行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具摄初中后法。普披上中下根。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于现生中。定出生死。不历僧祇。亲证法身。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实众生一切修持中之出苦要道。以其仗佛慈力。故与专仗自力者。其利益奚啻天渊悬殊也。以故将堕阿鼻者。由十念而即得往生。已证等觉者。发十愿而回向净土。是知此之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也。续钞卷下四十三页二五行至四四页三行

二 劝信愿真切

凡我有情。闻是净土法门者。当信娑婆极苦。西方极乐。当信多生已来。业障深重。匪凭佛力。骤难出离。当信求生决定现生得生。当信念佛定蒙慈悲摄受。由是坚定一心。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穿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正录十页二十至二四行

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正录十九页十二至十五行

三 示念佛方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某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正录二三页六至十五行

四 评修持各法

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正录七八页二四行至七九页二行

律教禅宗。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则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著魔发狂。纵使理明功深。亦须断惑。倘有丝毫未尽。依旧不出苦轮。直待惑业净尽。方可出离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悬远。更须历劫进修。始可圆满佛果。念佛法门。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正录七八页三至五行十四至十五行

五 勉居心诚敬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正录五二页十八至二十行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正钞卷一十三页十二至十三行

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观于二祖立雪。程门立雪。可见矣。今人视佛像如土木。视佛经如故纸。纵有信心。读诵受持。亦不过供其口头滑利而已。有何实益之可论也。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正钞卷一十页二四行至十一页三行

六 论因果事理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若无因果。则善无以劝。恶无以惩。遑论明明德以止至善。断烦惑以证菩提乎。由其知有因果也。则必趋吉避凶。改过迁善。闲邪存诚。克己复礼。冀入圣贤之域。期登极乐之邦。上焉者安而行之。中焉者利而行之。下焉者勉强而行之。同得格物欲以显良知。出迷途以登觉岸。续录九四页十至十三行

现在世界之劫运。吾人所受种种灾难。皆是过去恶业所招。以致感受现在苦果。

故知此恶业者。即过去恶因之所造成也。欲免苦果。须去苦因。过去已种之苦因。念佛忏悔。乃能消去。现在如不再造苦因。将来即能免受苦果。何谓苦因。贪嗔痴三毒是。何谓善因。济物利人是。若人人明达因果之理。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灾害自无从起。唯今人不明因果之理。私欲填胸。无恶不作。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讵知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续录一零八页四至八行

七 训皈戒之要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总由烦恼恶业。感斯生死苦果。盲无慧目。不能自出。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间。为其说法。令受三皈。为翻邪归正之本。令持五戒。为断恶修善之源。令行十善。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从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业既净。然后可以遵修道品。令其背尘合觉。转凡成圣。断贪嗔痴烦恼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故为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三十七道品等无量法门。又欲令速出生死。顿成佛道。故为说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使其不费多力。即生成办。正钞卷四三八页二十行至二六行

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此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正钞卷一廿页九行至十一行

八 释戒杀之义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设法救护。尚恐不及。何可为悦我口腹。以杀彼身躯乎。须知水陆飞潜诸物。同吾灵明觉知之心。但以宿业深重。致使形体殊异。口不能言。观其求食避死情状。自可悟其与人无异矣。吾人承宿福力。幸生人道。心有智虑。正宜敦天父地母。民胞物与之谊。以期不负人与天地并名三才。以参赞天地之化育。俾民物各得其所。以同受覆载。同乐天年而后已。倘其不体天地好生之德。恣纵自己饕餮之念。以我之强。陵彼之弱。食彼之肉。充我之腹。必至一旦宿福已尽。杀业现前。欲不改头换面。受彼展转杀食。其可得乎。正录七十页廿至二六行

诸恶业中。唯杀最重。普天之下。殆无不造杀业之人。即毕生不曾杀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杀生。以非杀决无有肉故。以屠者猎者渔者。皆为供给食肉者之所需。而代为之杀。然则食肉吃素一关。实为吾人升沉。天下治乱之本。非细故也。其有自爱其身。兼爱普天人民。欲令长寿安乐。不罹意外灾祸者。当以戒杀吃素为挽回天灾人祸之第一妙法。正录七二页廿至二三行

九 明伦常大教

天下无二道。圣凡无两心。举古今中外。莫不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为立身行道。治国安民之本。良以此种事理。皆吾人性分中所固有之常彝。无论智愚贤否。悉皆具备。其所作所为。或有符合悖戾之不同者。乃由闲邪存诚。克己复礼。及迷心逐物。肆意纵情之所致也。续录一八页十三行至十六行

欲学佛祖。先须取法圣贤。倘躬行有玷。伦常乖舛。尚为名教罪人。何能为佛弟子。佛教虽出世法。然遇君言仁。遇臣言忠。遇父言慈。遇子言孝。由浅而入深。下学而上达。熟读安士全书。可以知其梗概矣。正录一零六页二二至二四行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若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一不实践。虽终日奉佛。佛岂祐之哉。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正录一零七页八至十行

十 倡家庭教育

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欲子弟成人。须从自己所作所为。有法有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始。此一定之理。正录一零七页二一至二二行

今世乱已极。其源皆因世之为父母者。不知教子之道。不知以道德仁义。因果报应教儿女。但以溺爱憍养。机械变诈相教。故致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愚。以至越礼犯分之事。时有发现也。使为父母者。各尽其教子之道。则世道何至如此。以前儿女教不好。尚无大要紧。不过不孝顺。不成器而已。今若教不好。则其祸实有不堪设想者。此说。宜与一切人说之。续录一九三页二至六行

7.净空法师经典语录 篇七

佛家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娑婆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什么力量在那里推动它?就是爱欲在推动。

佛家的宗旨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佛家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我们听起来好像是很矛盾,其实它有道理,就是慈悲跟方便都要建立在般若波罗蜜的基础上。

内心没有这个对立的念头,慈悲心才能够生得起来。从内心发出慈悲,发出欢喜心,诚诚恳恳地帮助别人,给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这就叫慈悲。

8.延参法师语录 篇八

天下再大,也要来武汉看看,你会发现武汉的年轻人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文雅。网上最近有句话叫“主要看气质”,大楚风光,天下才俊,主要看气质,主要看武汉,文化底蕴深,文化气息重。

快到过年了,很多网友说,延参法师,你又要给我们写对联了,你不写对联我们就把你的照片贴门上(大笑)这是一种友好关怀,有些网友总想把我照片贴门上。

有人说我的幸福是来自峨眉山的小猴子,其实那是表面,我的幸福是因为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复兴,因为幸福的中国。我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

有的大龄女青年问我,年龄越来越大了,为什么白马王子还没出现?我说王子都变青蛙了,需要你去改造他,需要你去唤醒他。

我前几天去了一趟韩国,韩国人就说,你看,延参法师你的微博粉丝快赶上我们的人口了(笑)。

我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创业的年龄是26-35岁,成家的年龄是28-32岁。不要让很好的青春过早背上家庭的负担。

成功不以财富的多少去衡量

大学生应该考虑自己的综合条件,学业为主,恋爱为辅。不必排斥大学生谈恋爱,它是青春时期对人生的一种新的体验。你不让他谈恋爱,他跟你拼命,不至于。要讲究责任和承担。

失恋了,改放下还是要放下,你爱的人嫁了别人证明你是一个曾经幸福的备胎。去挖掘自己的价值,创造自己的`幸福。

毕业了去怎么样的公司去工作是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延参法师认为,择业的时候不要求薪水有多高,只要求自己能够得到成长。我建议大学生去那些有互联网思维的,活跃的公司去就业,不要去那些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公司。

当被问及大学生“手机控”问题时,延参法师表示,手机是一个与外界交流的平台,我们不应被手机控制,忽略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现在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之前还有人跟我吐槽说,一穷二白怎么创

业,我说其实你有很多财富,手机里都有朋友圈,可以在朋友圈里找创业的点子,找跟你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团队。

武汉的大学生很有气质,思想活跃,不呆板,男生是绅士,女生很优雅。

9.延参法师语录 篇九

《2》山无数,水无数,相思是债,相怨是债,既然是只身向天涯,听山僧一句良言相劝,不如放开。

《3》百年不过云烟,年年秋雨海棠。笑也人生,哭也人生,一步一道烦恼坎,不负好年华,来去好人间。

《4》一串虚名利,黄沙痴迷眼,个个斗义气,事事苦争先,惹了一生是非,收来无穷烦恼,到头来,一场大梦。

《5》放眼人世间,聚也是缘,散也是缘;穷也是客,富也是客;高也是走,低也是走。寻个清闲处,何必强说愁。

《6》岁月散去,秋水悠悠,几十年的人生旅途,转眼白头,错说了多少痴心话,错认了多少烦恼家,夕阳旧帘栊,一句弥陀好。

《7》东边有路,西边有路,心窄无路。名也一回,利也一回,有去无回。醒时一笑,梦时一笑,开口常笑。岁月无情,山水无情,无数无情.

《8》人间名利,无非是水中望月。红了多少眼,碎了多少梦。到头来不过是白发遮面目,放手好散场。

《9》空不是拒绝,也不是虚无,更不是万念俱灰,空是一种超烦恼的心声,它是一种生活的平静,平淡,平安,也是一种内心的快乐。

10.慧律法师经典感悟人生禅语 篇十

2. 一位真正有智慧的教师,他不会邀请你进入他的智慧殿堂,而是引导你到(你)心智的门槛。

3. 能知足便是富,能求退便是贵。

4. “施予“和”感恩“――就像幽默与笑一般不可分离,亦如微风吹过和风铃的呢喃。感恩使得施予的美德节奏活泼,这种活泼的节拍,使得沉重的世界为之轻快。

5. 我们越习惯于“满足”,就越减少丧失的恐惧。

6. 在我们已经为自己所说的话,后悔过一千遍的时候,是否曾经因保持沉默,而后悔过一次?

7. 心暗时则所遇皆祸,眼明时则途遇皆宝。

8. 虽知自己是正确,而能沉默到底的人,最能发挥强大的力量。

9. 小孩子柔嫩的手指间,往往拥有大人顽强的手所把握不住的真理,虽然,成熟的人,会以发现它而自豪。

10. 能启发心智的娱乐,才能使人心安意适。

11. 战胜自己,是获得自由的最好方法。驾御自己,是不被别人控制的最佳良药。

12. 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将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13. 聪明人总是省察内心,从那里找到恒久的平安。

14. 真正的爱,并非相互凝视,而是共同朝同一方向凝视。

15. 人人捐出一根线,穷人可得一件衣。

16. 人因怕死而祈求长生不老,怕容貌改变而浓妆艳抺,因厌弃年老而祈祷青春,永远不断的追求不变的事物,有如走进无花果林中,如何能寻找得到花朵呢?

17. 思想的力量,若能以道德为舵,就会变得伟大而稳固。

18. 草木不经霜雪则枝杆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

19. 当我们一无所求,我们就拥有一切。

上一篇:护理部干事岗位职责下一篇:大兴调查之风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