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创新贵在观念创新

2024-09-17

关于作文创新贵在观念创新(共14篇)

1.关于作文创新贵在观念创新 篇一

初一作文教案

作文贵创新写出真性情

浩浩学习语文教研组熊老师

设计思路:

1、结合学生刚刚开始初中生活的实际,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和作文的关系。

2、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水平,帮助学生明了“作文贵在创新”、“写出真我即创新”的道理。

3、教学过程从兴趣出发,通过“激趣-悟情―明理―导写”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充 分准备、自由言说的基础上悟情明理、创新表达、抒写真情。

导写过程:

一、课前准备

在本次课的前一周布置以“认识我自己”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将大致步骤告知学生: 第一步:问一问,查一查。

“我”的名字有什么样的来历和内涵,寄寓了长辈怎样的愿望,历史上的名人伟人与“我”有同姓或同名的吗?可以就此问一问父母,查一查工具书。

第二步:想一想,理一理。

想一想“我”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方面,有哪些特长,最突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整理一下思路,该怎样把它们表现出来?

第三步:试一试,做一做。

试着自制“成长相册”。把“我”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收集起来,附上文字给自己“画像”,将“我”的性格、爱好、志向、趣事写下来,给照片加上富有情趣的文字说明,再请父母在扉页上题写寄语。通过这一活动,让“我”又重读父母之爱,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成长不易。

二、教学过程

1、激趣

(1)教师导语

每个人都有在丰富多彩的社会里生活,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和属于自己的经历,于是每个人心里都有朴素而独特的诗,也都蕴藏着深厚而丰富的感情。但是假如我们不去用心感受,就会有视而不见。见而不思的情况发生。

通过我上次课结束时布置的“认识我自己”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不知大家对自己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让其他同学也来进一步认识你。

(2)师生交流。

①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可以说名字,谈家庭,也可以讲个性,展特长。师生间通过相互补充,初步把握通过特点写人的重要性。

②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师生共同激发言说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

2、悟情

(1)教师导语。

通过这次的活动,大家对自己和同学肯定有了不少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父母寄语中重读了父母对我们深厚而细腻的爱。现在我们来共同欣赏几篇代表作,一道感受那平凡而伟大的父母之爱。

(2)推荐同学诵读“父母寄语”(例文附后,作为资料印发给学生),共享父母之爱。

(3)师生交流。

①从父母的寄语中你看出了父母对我们有哪些希望和感情?

②推荐的“父母寄语”写得好在哪里,请简要评析。

③谈谈自己的感想。

3、明理。

(1)教师导语

介绍自己时,我们会发现“我”就是独一无二的“我”,有个性有特点的“我”;欣赏父母寄语时,我们会发现,父母的爱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有深情有真爱。那么这种与从不同、真切感人的个性、特点、深情、真爱就使得我们的这些文字有了鲜活灵动的生命,有了新意。创新是作文的灵魂,作文贵在创新,其实创新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笔下。

(2)谈论交流

何为作文创新?如何做到作文创新?

(3)归纳小结。

①创新是作文的生命。

②创新的作文需要“自由”,包括“精神的自由”和“笔墨的自由”。

③“精神的自由”,即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④“笔墨的自由”,即内容广泛,不受限制;形式开放,不受约束。

⑤力避假大空,切忌内容虚假、语言贫乏、情感肤浅的倾向,反对编造、拼凑的虚假作文。

4、导写。

(1)教师导语。

生活给予我们喜、怒、哀、乐、愁,构成了我们敏锐多感的心灵,我们聆听自然,体察人情冷暖,洞悉世间万象,看到、听到、感触到,读到、想到、体验到„„这些都使我们拥有丰富美好的情怀。我们每个人、每个人的经历、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特的、有个性的、有价值的,所以作文要写的也就应该是个性的、具有创新精神的。

(2)师生交流。

①对比“成长相册”,思考:如何做到“精神的自由”?

明确:作文的选材、内容应有鲜明个性、独特体验。

②以“这就是我“为题进行构思并交流

明确:要跳出框框,抒写真情。

③进一步交流,思考;如何做到“笔墨的自由”?

明确:作文的形式,语言应不受约束,可以创新表达。

三 实践与总结

1、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2、作文交流与评点。

3、教学总结。

要点:

(1)选取最具有个性特点的材料,展示“我”的个性特点。

(2)抒写真情实感,亮出“我”的风采。

(3)不拘泥于先写外贸、再写一两件事的写法,可以是自我介绍式的自由,也可以是个人简历式的小传;可以是讲故事式的人生回忆,也可以是内心反省式的人生感悟;

可以选取一两个侧面,也可以从多角度写作。

(4)语言可诙谐风趣,也可朴实纯真;可粗线勾勒,也可细致摹写。

(5)写出“真我”即创新,创新就在身边、在心里、在笔下,这需要我们用眼、用心、用脑去发现。

四、备课反思

这堂作文指导课在课堂呈现中一定要把学生调动起来,写作的欲望激发起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起来,使课堂既活跃,又有浓浓的感情氛围所笼罩

附:例文一

写给儿子

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直到有了你。

你的眼睛长得很美。某一天,我发现你的眼睛里有彩虹,真的,那眸子里还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深沉,似乎洞察了这世间的一切。你吃奶时,圆圆的眼睛总是望着我,我每低下头,都迎到这双忠实的眼睛,里面有很多让我捉摸不透的东西,很多很多。

我羡慕你的率真,想哭想哭,想笑想笑,毫不掩饰与矫情。

生你那天,雨过天晴,给你取名霁宇,希望你给世界多添一分清新与透明。或许,你是一个天才,但即使你是一个傻瓜,我仍然爱你,妈妈心中只有儿子,没有天才也没有傻瓜。

我想告诉你,妈妈曾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有过很多的梦,如肥皂泡般绚丽。于是我希望,你当画家或者作家或者医生,还因妈妈曾是数学平平想你数学优秀等等。

儿子,妈妈的想法你同意吗?你的眼睛分明在说:凭什么把我当作你的影子,让我去完善你,我就是我,我自有我的梦。是的,虽说你长得像妈妈,血管里淌着妈妈的血液,然而,你只能是你。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儿子,妈妈对你只有一个希望——站着,是一个人;躺着,也是一个人

例文二

致陈凡

名为“陈凡”——喻在做一个平凡、朴实的人。平凡是一种幸福,朴实是一种美。健康快乐是福,平安开始是福,原你永远是一个快乐的有福之人。

做好每一件小事,珍惜每一天的时光,包括攻克功课中的每一道难题,就像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这对于你来说特别重要。成功,源于做好每一件小事,把握好每一天的分分秒秒。不求第一,但求不断进取;不求一鸣惊人,但求脚踏实地;不求富贵显达,但求有所作为。面对困难,要坚强克服;面对挫折,要笑而战胜;认定目标,要努力实现。

做一个平凡而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个有仁孝之心的人,做一个诚实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奋进而又珍爱自己的人,这就是父母对您的期望。

例文三

寄语小儿——你伴我成长

在医院里,当你第一次吃奶,吮得妈妈痛得差点叫出了声。一次、两次、三次,妈妈忍受着、幸福着。仿佛那已不是一种“疼痛”,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是你将妈妈由一个“女儿“变成了一个”母亲“。妈妈谢谢你。

妈妈原本非常胆小,是你改变了她。

那还是你8个月大的时候,一个次,妈带你去农村外婆家。由于种种原因,汽车误点,我们下车时已是晚上的9点,离外婆家还有六七里地。当时正是隆冬,而且刚下过一场大雪,路旁的积雪还有半尺厚。北风还在疯狂的刮着,看着你冻得发红的小脸,发僵的小手,妈妈心想,一定要尽早赶到外婆家,于是坚定的踏上了泥泞的乡间小道。一步、两步,与其说是在走,还不如说在挪动步子。就这样走一步,滑两步,眼看前面要经过一座坟地,妈妈的心要跳出来了。可回头看到怀里的你,妈妈的脚步坚定了,速度也加快了许多„„10点钟我们终于安全的到达了外婆家。

2.关于作文创新贵在观念创新 篇二

首先, 要透过凝练的诗歌语言, 让学生进行丰富的情景联想。例如, 在教《乡愁》一诗时, 我先抓住“邮票”这一意象引领学生展开情景想象:“小小的邮票, 寄寓了作者对家乡、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依恋和牵挂, 它承载了儿子对母亲的一片深情……透过它, 我们仿佛看到儿子在昏黄的油灯下, 挥笔写信, 诉说衷肠……因此, 乡愁便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做这样的练习, 老师可先示范, 然后让学生试着描述想象船票、坟墓、海峡的情景。这样的想象、描述, 把学生从诗歌的书面语言引领到联想的海洋中, 让他们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同时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把自己的体会描述出来。

其次, 情景描述,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老师或学生先进行情景描述, 再由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反复锤炼语言, 形成简洁、优美的诗歌化语言。如, 教学《乡愁》时, 我先做了这样的描述:“在无边的大海上, 一艘轮船迎着汹涌的巨浪慢慢地航行。前面雾海茫茫, 等待他的是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 而身后是生他养他的故土。船中的他孤独、寂寞。于是, 他把一张张纸叠成一只只小船放到海中, 把爱和悲哀载回到母亲的梦中。”描述此情此景时, 我套用余光中诗句“乡愁是一只小小的纸船”, 然后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乡愁是床前静夜的一轮明月……”“乡愁是古道西风瘦马前的一座小桥流水……”“乡愁是阿炳的一把二胡, 流落街头, 如泣如诉……”这样的情景创设、语言训练, 丰富了诗歌的课堂教学,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中的感情, 体味诗歌语言的凝练, 以此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其三, 让学生在质疑中理解诗意。质疑探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能发散她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的素养。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时代性、个人的主观倾向性, 我们应从时代发展的角度, 客观地积极地进行评价。如《乡愁》一诗最后一节“一湾浅浅的海峡, 阻隔了大陆和台湾”。而此诗写于上个世纪70年代, 台湾当局实行“三不”政策。同系一根的华夏子孙, 不能团聚, 眼望这浅浅的海峡, 有说不尽的哀思和乡愁。如今两岸已实现“三通”, 大陆与台湾之间频繁交流,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于是, 我提示:谁能为余光中再补写一节呢?学生们经过思考之后便写道:“如今, 乡愁是一架飞机 (一艘轮船) , 把我从这头载到大陆那头。”这样的补写, 就使得《乡愁》有了更新、更深的含义。

最后, 立足原诗, 让学生去发散思维。尝试写诗, 哪怕是不成行的几句, 也是一种突破。这必将发散学生的思维, 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让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学以致用。学诗不是为了背诗。诗从生活中来, 生活中孕育着诗情。我们平时所唱的流行歌曲有诗的韵律, 学生很喜欢, 因此写诗可从此找到缺口。例如, 将费翔的《故乡的云》来套用余光中的《乡愁》可提炼成“乡愁是故乡的云……”, 刘欢的《弯弯的月亮》可提炼成“乡愁是弯弯的月亮……”, “乡愁是海外游子的一把泥土……”, “乡愁是一条永远流淌的小河……”, “乡愁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情结……”, “乡愁是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也可以从生活中选择意象来模仿《乡愁》的片段, 试写自己的思乡之情, 如“千层底、自行车、小汽车、伊妹儿”等, 让学生模仿试写:

小时候, 乡愁是一双千层底。我在路这头, 母亲在那头。

小时候, 乡愁是一辆自行车。我在路这头, 父亲在那头。

小时候, 乡愁是一辆小汽车。新居在城里头, 老家在村头。

小时候, 乡愁一封伊妹儿。我在网里头, 有谁在那头啊。

……

这样的尝试既让学生觉得有趣, 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独有魅力。虽然让学生试写诗歌, 但并非是要培养他们成为诗人, 其目的在于锤炼他们的语言, 为今后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功底。

3.学生作文 贵在创新 篇三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无奈地看到,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屡见不鲜,实无半点创新。使得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倍感索然无味。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古人云文贵于新,就此而言,作文实质上是一种艰苦的创新劳动,如何才能变“苦”为“乐”。利用作文教学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作文中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形成长和发展,已成为当前深化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文章要出新,指导要先行,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把握以下环节:

一、增大阅读理,开拓新视野

关于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古代先贤已有生动的阐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那才能酿出蜜来。”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广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采蜜”的好习惯。只要是吸引他们的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文学,阅读的范围越广越好。除了阅读,还要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醒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学会评价鉴赏,尽可能地让他们多多接触自然、多了解社会。把一些见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再三言两语谈点感受。这样,直接的与间接的材料积累多了,才能见多识广,作文也才能贴近生活而又有新意。

二、注重命题的拓展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孩子们是天生的浪漫主义作家。而今的小学作文教学却用僵化、狭隘乃至几十年不变的作文题目强迫他们“反映”太熟悉也没有太大感触的现实生活。这又如何能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呢?因而,拓展小学生的写作题材,是引导学生创新作文的重要手段。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想象作文,续编故事,自编童话等方式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三、立出新意,突出创意

文章立意基本上反映的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如何指导学生不但正确立意,而且要立出新意,突出创意。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确定不同的中心,使文章蕴含一定的创新成分。如在布置学生写《家乡的煤场》一文时,就可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既可写煤场为我们带来了财富,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又可通过写煤场安全事故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提出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还可以反映人们无节制地开采造成的后患,将会直接导致煤炭这类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呼吁人类节约能源、保护地球。如此一来我们的作文课堂,尽管是同一题材,但有了迥然不同的立意,作文内容也就迥然不同,极富创意。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就不自觉地眼前一亮,再也没有了那种因为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而倍感索然无味的烦恼了。

四、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我们过去的作文教学效率低下,虽然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一个“教”字上。教得过多,教得深奥,教得呆板,正是我们这辛辛苦苦的“教”抑制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抹杀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很多老师都喜欢在作文指导时给全班学生读上那么一两篇或者更多的“例文”。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却是适得其反。到学生作文一交上来,总是就围绕老师当堂读的“例文”去说去写,使批改的教学感觉味同嚼蜡,大跌眼境。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如同要求学生攀登高山,至多是把学生带到山脚下,让学生自己去攀越,然后通过攀登去获取新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蕴藏的潜能。

4.作文立意贵在创新求异 篇四

作文立意贵在创新求异

文/干国军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立意又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环节。刘勰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中心思想在一篇文章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怎样的中心思想才算好呢?我们说,作文立意贵在创新求异。只有新、异的主题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才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读完你的文章。所以在写作时,立意上一定要创新求异,以达到吸引读者,引人入胜,使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的目的。

5.学习贵在创新 篇五

八(4)周倩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在学习和利用书本指导以及吸收前人教训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并不断探索研究,最终产生新发明,创立新学说。

创新,是学习的原动力,它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放射出光明,从而引导人们走向成功之路。

翻开历史之卷,哪一位大有作为的人不是通过点燃和盏明灯到达成功彼岸的呢?就拿自学成才的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来说吧,他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基础上,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并突发奇想:能否实现磁能生电这一伟大构想呢?他做了大量的实验,终于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从而开创了电磁学事业的先河,他不正是由于创新精神才获得成功的呢?培根说过:“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的确,许多人的失败就是由于他们缺乏创新精神。英国有个叫亚克敦的人,可谓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身毫无建树。可见,只积累而不去思索创新,只能让自己变成“两脚书柜”,最终一事无成。

创新就像是一面筛子,选出了成功者,也淘汰了失败者。我们国家现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从而改变目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状况,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6.买现创新 贵在人才 篇六

贵在人才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们迈开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实步伐。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争取用15年的时间,使我们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资源开发观念,由注重开发自然资源转向着重开发人力资源。历史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敬畏自然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又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智力资源却是无限的。无数事实证明,人才资源是永不枯竭的第一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

正由于人才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围绕着创新型科技人才展开的争夺,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寻找最优秀的人才已经演变成为一场旷日持久、异常激烈的全球争夺战。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争夺,核心就是对人类智力资源的争夺,是对作为人类智力资源载体的科技人才的争夺。

全球化的人才争夺,要求我们必须以国际化的眼光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让具有潜力的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现在我们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一是部分科技人员缺乏创新精神,不能真正做到突破前人,有所前进。二是大量高水平研究人员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极其缺乏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高水平的工程师。这样一种结构性缺陷,直接影响到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不够深入持久,曾经在中华大地上结出丰硕成果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等活动在许多地方也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创新型人才培育和成长的群众基础亟待加强和巩固。

创新是多层次的,包括科研院所进行的原始性创新、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创新型人才也是多方面的,蕴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只有动员多方面创新人才广泛参与,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创新活动,并能充分运用创新成果的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国家。没有大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一句空话。

7.关于作文创新贵在观念创新 篇七

第二节教育创新要从实际出发

三、武汉大学尝试回归“学术本位”

《人民日报》2008年4月17日有篇报道, 说的是武汉大学尝试回归“学术本位”。

随着高校行政化弊端的日益显现, “学者治学”“教授治教”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 如何将这些口号变为行动?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在于行政权与学术权分离。”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说。近年来, 武汉大学推出了一系列以“回归学术”为目的的改革, 试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政学不分”的管理体制。“目前, 武汉大学正在考虑实施‘大部制’改革, 70%财权下放到学院。”“纵观国外一流大学, 都是小机关、大学院。二级学院才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实体, 拥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的管理权, 学校的财力80%都在学院。而在我国, 大多数综合性大学还是由学校直接掌管人、财、物大权, 这样不可避免会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 而学院这一教学、科研的主体呢?活力不足。”刘经南说。因此, 武汉大学将权力下移作为改革的大方向。既然要放, 就得从根上放。2006年初, 武汉大学开始了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预算制管理, 学校直接“分钱到院”, 由院系自主“理财”。院内人员工资、水电费、科研经费、学费收入、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费等全部划归院系管理分配。现在, 学院已掌握了全校70%的经费。

“管钱”自然推动了“管事”。有限的钱投向哪些专业、哪些专家、哪些项目更有效益, 更能促进整个学院的学术发展, 学院心里有本“账”。通过院内分配政策调整, 生科院建立了“质量优先”的导向机制。

“我们现在按‘影响因子’评价论文, ‘影响因子’是包括发表刊物的级别、院内外同行的公认度等的综合指标, 既有硬杠杆、也有其他学者的个性评价。‘影响因子’低的论文不仅奖励低, 而且在评职称时不予考虑。”何建庆介绍说。

“大学是学术性组织, 学术是大学的核心。因此, ‘学术本位’是大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刘经南说。

为了保障学术权力真正得到落实, 武汉大学成立了校学术委员会, 在院系一级成立了教授委员会, 并明确规定, 校院两级党政一把手不能担任两级学术组织的主任委员。

“‘老班子’成员往往看不惯‘新班子’, 可我不是。我当了十几年的行政领导, 现在退下来当了学院教授委员会的一名普通委员, 我由衷地感到, 现在不是什么事都是行政领导说了算, ‘学者治学’‘教授治教’不再是一句空话。”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前副院长罗紫初教授说。

根据章程, 教授委员会委员由院系全体教师大会推选, 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由全体委员民主推选产生。教授委员会不仅有权审议院系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科研计划、发展规划, 为院系发展提供咨询意见, 而且有权评定院系教学、科研成果, 在学院引进人才、职称评定等问题上拥有初审权。

“过去, 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大多数是行政领导, 一个有行政职务的人在职称评定中就占有‘人脉优势’。可现在不同了。有几个系级行政领导评职称, 结果第一轮就被教授委员会‘淘汰出局’, 因为教授会上他们没有得到半数以上的票。”武大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建清说。“最近, 我院有一个博士生留校名额, 院领导和教授们推荐了3个学生, 要谁不要谁, 过去是院领导很头疼的事。可现在, 我们让3个学生一起到教授会议上试讲、答辩, 教授们一投票就基本决定了。”罗紫初说。

从2002年开始, 武汉大学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 对职能部门和院系进行了两次大幅度调整。2004年, 又对机关干部实行竞聘上岗, 将管理人员精简了20%。“这个比例还要压缩, 学校的改革目标是17%, 我个人认为应减到15%。”刘经南并不满足。据刘经南介绍, 武汉大学正在积极探索“大部制”管理改革思路, 大幅精简管理部门数量。根据初步计划, 学校将实施本科生综合管理方式, 从招生、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位工作到就业指导, 都纳入一个综合部门下统筹考虑。同时, 对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和安全管理也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我的理想是, 学校管理框架主要由本科生综合管理部门、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科学研究综合管理部门、后勤和安全系统等4~6个‘大部门’组成。”刘经南说。

8.关于作文创新贵在观念创新 篇八

关键词:文化引领;稳定;平台;企业利益;员工成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中专技校生加入企业,员工队伍的知识层次、年轻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双向选择、高收入之外的追求等等案例层出不穷。薪资待遇、思想观念、队伍稳定等各种矛盾相互叠加直接影响到职工队伍的稳定,也扣问着企业管理政策的落实。企业发展与员工队伍稳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维护员工队伍稳定就成了企业的基本之策。本文就如何开展“四步走”来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开展了一些探索。

一、走企业文化引领产业发展的稳定之路

大量的企业成功经验表明,企业文化自诞生起,就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动。企业短期发展靠技术,中短期发展靠营销,中长期发展靠战略,可持续发展靠文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文化转变了人的观念,让人们形成了共识,它将企业的行动转化为员工的个人行动,代代相传。

观念转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日,受朋友之托买东西,唯恐买贵了,对不起朋友,就暗中“贴补”1/10的价款。结果朋友问道:“这是从那一家买来的?”只好支吾其词。竟被朋友指着鼻子说:“既然找到了价钱便宜的商店,却不肯透露地址,真不够朋友。”可见,根据“处事经验”,30年前替朋友办事,事成后,要告诉朋友此事办得轻松容易,以减轻朋友的心理负担。而30年后,替朋友办事,事成之后,要告诉朋友此事颇费周折,得来不易,以加强朋友印象。

这种现象正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变革,人的观念会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传统观念强调为人办事要处处委屈自己,体贴别人。但是,现代人的观念已经渐渐发生了反转。

由此可见,要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就要从转变观念、引领文化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通过观念创新、文化重塑帮助员工充分认同企业文化,统一员工的行为意识。搭建符合企业发展、员工成长的企业文化平台,让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第二,让目标至上、使命第一、敢于担当、责任心强、执着坚韧的精神信念植根于员工的心灵深处。要注重培养善用资源、激情进取、创新工作、坚决落实战略、追求卓越绩效的干部队伍,和自觉自愿地做正确的事的优秀员工队伍。

第三,与时俱进,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文娱体育活动。探索建立员工个人成长与企业经营发展相结合、企业道德建设与员工素质提高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二、走企业平台助力员工个人成长之路

每个人都有对更好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在新的环境中,更要畅想自己的未来。年轻员工尤其注重对自己未来事业的规划,婚姻家庭、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周边环境、娱乐追求、上升空间等都是必须考虑的方面。与此同时,同质化竞争使企业利润越来越低,跨国公司垄断让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地方保护使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企业发展与员工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高技术、高素质、专家型员工更是一人难求。另一方面,产品的高技术含量与员工的低素质表现也越来越不相适应,员工技能素质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不难看出,企业发展与职工队伍稳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职工队伍稳定对企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实现了发展才能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职工稳定上面来,在保证职工收入稳定的同时为职工创造住房、娱乐等有利健康的环境。稳定在先,发展在后。

作为吸纳员工的手段,第一,要建立员工发展的平台,正确把握每个员工的特点,把他们安排在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岗位上,创造条件让员工积极有效地驾驭工作而不是束手束脚地完成任务。第二,完善成长机制,多层次、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走出去”到实地开展体验式培训,开拓他们的视野,增长见识;班组内部则开展“师带徒”“一帮一”活动,加快知识转化,帮助青年员工尽早融入企业大家庭。举办技术沙龙,鼓励青年员工业余时间自由活动,自学成才。第三,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创建积极富有特色的传统风尚,凝聚人心,塑造企业与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第四,关心爱护职工,开展访困问苦、谈心交流等活动,了解员工需求,积极解决员工困难,让企业充满爱,让员工找到家的感觉。

通过平台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向心力,为企业更多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利于激发青年员工的创造力,提高了他们学习技能、开展创新研发的热情;有利于把企业与员工引导到“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相互促进发展的工作环境。

三、走企业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相统一之路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书中的108个主要人物,虽然每个人上梁山的背景不一样,但他们都有“反贪官、杀富济贫”的共同追求,宋江充分抓住“好汉”们的这一特点,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从另外一个层面讲,梁山提供的绝佳的生长土壤和环境也造就了“水浒”的108将。

某企业人力资源部资料显示,2012、2013两年从大专院校招收员工350名,截至2014年6月份,共有154名员工以各种各样理由选择辞职。原因如下:希望有更大的发展平台 10人;不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 23人;希望挣更多的工资,获得更好的福利60人;工作太紧张,劳动强度太大 27人;企业远离城市,文化生活单调,地处太偏僻 25人;个人婚姻、夫妻分居、家庭矛盾 4人。不难看出,希望挣更多的工资,获得好的福利是绝大多数员工,占辞职员工总数的92.4%。

其中该企业A车间有员工213人,大专以上学历57人。这些人分别在熔化、大件、中件、制芯四个工部工作,有两年以上工龄的210人。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在该企业举办的铸造工技能竞赛中,理论平均成绩61.5分,实操平均成绩72.5分。技能竞赛的成绩也部分说明了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与企业发展是很不相适应的。

从以上事例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员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个别员工选择离开也属正常;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的是有技能、能够独挡一面的员工,而那些不思进取、对企业发展没有贡献的员工走了也罢。当前情况下,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就应该有所取、有所舍。任何不加调查研究地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应该实事求是地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相统一的道路。

四、走诚信企业、管理规范具有行业特色的发展之路

诚信是一个道德品质,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这就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

企业的经营行为归根结底就是人的行为,是一个个员工个人行为的综合体现。因此,企业也应该具有“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的风格。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国内著名乳制品企业“三鹿”集团,在企业发展蒸蒸日上之时,在产品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为追求高额利润不择手段,欺骗广大消费者,违反法律,一夜之间企业倒闭,主要责任人被绳之以法。沉痛的教训提醒人们,企业无信同样会招致失败。国内中华老字号企业同仁堂,历尽百年而不衰。究其原因,一是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识。历代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遵循“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制药过程严格依照配方,选用地道药材,从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二是同仁堂时刻感受到的外在压力。封建时期的外在压力就是皇权压力,因是为皇宫内廷制药,故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杀身之祸。企业传承至今,老字号的招牌受世人瞩目,若不以诚信自律,否则会失其立业之本,产业轰然崩塌近在咫尺。

以上两个企业从管理角度讲,一个失了诚信、管理混乱,员工我行我素、企业就像一群乌合之众,企业与员工离心离德;一个注重诚信、管理规范;员工行动有序,员工与企业追求相统一。三鹿树倒猢狲散,人人避而远之,同仁堂聚沙成塔,人人向而往之。誠信是企业发展之本,用诚信吸纳优秀员工加盟企业,用诚信经营来维护企业的稳定,这才是时代所需。

9.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贵在实践 篇九

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学 刘坤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接着指出了我们当前一些教师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贵在实践,并分析了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培养 创新素质 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实质就是一个强调创新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灵魂。对于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而言,就应该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时代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存在诸多问题。我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从教20余年,有过从初一到高三的教学实践,也经历过不同时期,多次教改,发现现在有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脱离实践,或者措施不力,尤其有一些政治课的教学,更是缺乏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那么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教师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又怎样去指导学生的实践呢?

(一)目前一些教师存在的问题。

1.思想保守。

很多教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思想非常保守,他们唯恐学生不会学,学不会,对学生不放心,放不下,怕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把学生困在课堂中,校园内。很多知识、道德、情感都全部在课堂灌输,老师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毕业班老师,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开放时代,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仅仅把知识传授,看作是教学的全部,这种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2.教学目标单一。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重视认知目标,而时代发展所要求的三维目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时代发展所要求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非常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极端的强调认知性学习,忽视实践这一重要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探索精神萎缩,剥夺了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3.远离生活、脱离实践。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教学应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而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远离生活,脱离实践。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把学校看作鸟笼子,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只是在课堂中进行应试教育。这种强烈的书本化倾向,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目前的高分低能,低分更低能,甚至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就是更好的说明。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早已启动,其目标体系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开展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创新素质贵在实践。

1.能丰富学生经验。

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主动的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反思自

我,并在开放的生活空间中,形成了对自己、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丰富了他们的经验和体验。学生会时刻将自己融合在这种开发的情景之中,并在认识过程中,时刻伴随着他们自己鲜活的体验、感悟和创新,这种体验、感悟和创新是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2.能完善学生的生活方式。

课堂教学赋予学生的是一种“书本世界”、“知识道德”的生活方式,而社会实践则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在这种生活世界里,学生通过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反思自我,会与社会很多部门、很多人打交道。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会了交往;同时也学会了处理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地形成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首先,在实践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能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明确活动主题,问题意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能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面对各种自然情景、社会情景和自我生活中的情景问题,学会了如何去思考与研究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与社会部门联系,如何制定一份问题解决的.方案,创新能力提高很快。例如:我们在学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在此活动中,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主动探究,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的素质也逐步形成。

(三)注重指导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保证学生活动参与率。从活动主题的提出,到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方法和工具,启发他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教师不要随意点评学生的过失和缺点,因为他们热情很高,而且大都处于心理上的叛逆期,如果教师经常事无巨细的指手画脚,招致学生反感,这会降低学生的热情和创新激情。

2.营造合作和谐氛围。

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安全、和谐的气氛中才能更 好地进行,这会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探究创新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动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见解,激发他们开拓进取的勇气。教师应重视与学生建立起彼此的信任,重视双方情感和谐交融。用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素质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3.注重深度实践。

实践并不等于走过场,有些教师是为活动而活动,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学生只是一种零散的、情景化的、个别化的体验,这种低层面的实践,是无效的实践、盲目的实践,只能事倍功半。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实践。要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真正去东脑、动手,勇于探索。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品质。

4.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丰富的知识是发展学生一切能力的载体,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知识越丰富,则思路越广阔。其次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敢于质疑,因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概括、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真正将创新素质的培养落实到实践中。

5.注意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需要不断挑战自我局限,克服畏难情绪,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这会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效果显著。教师要勇于尝试,不断反思和总结。我在长期的实践中,结合政治课的特点,经常运用以下几种形式:

【1】,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出课堂,开阔思路,提高创新能力。例如,我们学校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区起步区内,90%的学生来自起步区境内村庄的拆迁户,他们小小的年纪却和家长一样有着对徐州新城区宏伟蓝图的憧憬,却也经历了被拆迁时的困惑,同样也有着对新城区如何建设的思考,对以后的生活充满着期待和希望,当他们的目光都在新城区的时刻,我带领学生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我爱我家―走进徐州新城区”。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了解了建设徐州 新城区的意义,了解了新城区指挥部采取的惠民政策。同时学生精诚团结,大胆探究,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部分学生就新城区的建设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学社的创新品质大大提高 。

【2】,组织学社参观,访问。

让学生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使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徐州是两汉文化的代表,有许多汉代历史和两汉人文景观,为此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和开展“走进徐州两汉文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分享汉文化独特的文化情趣,有的同学结合汉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写了一些调研报告。实践、创新、合作、反思等综合能力逐步培养。

【3】,组织“模拟法庭”、开展法制报告会。

在学习法律知识时,我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采取多种实践形式来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其中,最主要的我采取的是:“模拟法庭实践活动”,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进行“司法实践”的尝试,效果颇佳。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4】,主题故事会、小论文评比、演讲比赛、创作演出情景剧,开设才艺展示课、建立小记者站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时开展实践活动不一定是统一、大型的,也可以让学生去进行一些个别分散的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坚持开展了“日行一善”等一些活动,让学生从小事做起。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接触和了解自然、社会,提高了对社会、政府的认识,增强了观察、思考能力,培养了创新素质。

10.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贵在创新 篇十

当前,按照通知各基层党支部正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紧密结合公安消防部队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带领所属党员积极投身于各项工作中去,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我们每一个党员遇到新的矛盾、新的挑战会层出不穷,面临的新考验更为严峻而复杂。能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坚持党的光荣传统,做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是摆在每一个党员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而每一个党员能否跟上时代的脚步,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潮,这就需要我们把加强基层党支部创新摆在首要位置。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强大动力,基层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是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圆满完成公安消防部队各项工作任务的迫切需要。现在,基层党支部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还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加强党的支部建设方面需要研究的新情况、解决的新问题也不少,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特点,立足新的实践,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实践,不断进取,用先进的理论转化为

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安消防部队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以创新理念为先导,体现先进性要求

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先导,是适应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为党的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基层支部建设的创新就无从谈起。基层的环境和形势面临着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使党的基层支部建设工作体现出应有的时代性和创造性。为此,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克服无所作为、安于现状、怕担风险等思想情绪,强化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冷静地对待问题,客观地分析矛盾,积极地探索对策,以思想观念的更新加强党的基层支部建设的创新。各基层党支部是创新实践主体,他们的思想状况决定着创新工作的成效。我们在坚持做好常规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更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加大学习、教育,使之在学习中提高,推动思想解放,在生动的实践中启迪观念更新,从而带动广大党员积极创新,通过创新,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活力。

二、以创新思路为根本,重在解决问题

理念解决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创新思路,才能找

到新的出路,解决新的问题。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创新,重在探索工作新路,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工作水平。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公安消防部队以新的使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军队支部工作条例》的颁布,既规范了党支部的各项工作,也为我们支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在创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创新的意义。

三、以创新机制为载体,旨在增强活力

如果说理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那么机制创新无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想机制创新,就必须从全局、从根本、从长远出发,在建立和完善竞争公平,监督公开,考核公正,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不仅要让机制本身体现活力,更要让机制在运行中产生和激发活力,让机制成为载体的工作空间,形成朝气蓬勃、富有成效、争先恐后的良好氛围。正是基于这种创新的机制,通过开展“文明党小组”、“党员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文明创建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将党组织的竞争机制融于生活、管理、工作之中,营造出一个文化生活丰富、思想健康、政治稳定、干劲十足的优秀团队。

四、以创新实践为手段,核心在于推动工作

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核心问题在于推动基层的工作。面对错综复杂的现象和矛盾,我们要抓根本,找规律,寻方

向,要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具体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体现先进。坚持创新实践的观点,就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进取,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研究分析当前开展消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断创新中找规律、想办法,通过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创新实践,整体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实践证明,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并把创新实践的成果再运用。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深入研究,科学分析;二是遵循规律,注重实效;三是找准关键,重点突破;四是以人为本,和谐共进。

11.陶瓷艺术贵在创新 篇十一

领悟作品深刻内涵 注重立意

一提到哈尔滨,人们自然会想到北国风光,想到皑皑白雪和晶莹冰雕,想到冰雪文化。去年9月,当我接到绘制大型陶瓷壁画《圣洁》任务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油然而生,在确定这个作品主题内涵时,我精心构思,确定通过冰树,冰雪和圣水,充公展示哈尔滨市独特的冰雪文化和城市魅力,通过古典和现代建筑表现哈尔滨市的变迁和历史文脉。其中古典建筑寓意哈尔滨市是一个中西文化合壁的城市,是一个善于汲取人类艺术精华并富于包容性的城市;防洪纪念塔寓意哈尔滨市是一个英雄城市,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城市;国际会展中心寓意哈尔滨市是一个开放性和国际性的现代都市。

为了烘托作品的主题,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展示哈尔滨迷人的文化魅力,我们采用了黑山白水,亚洲第一高塔“龙塔”,天鹅,蓝天,白雪,朝霞等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画面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也给人带来美的回味与遐想。

由于作品是竖构图,在具体绘制过程中,我们在作品的底部,中部,上部根据整体艺术效果需要,确定了所要表现的东西。陶瓷壁画是由一块一块小瓷砖拼接而成的,在绘制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任何一件成功的陶瓷壁画作品,其形象必须是完整的,这种完整性,不仅是外表的,而且是内在的。即艺术形象蕴含的内涵,不是通过某一部位显示出来的,而是通过整体显示出来的,而且各部分之间,还必须保持和谐的比例关系,包括上下,左右,主次,整体和局部之间的诸多关系,都应该这样处理。因此,陶瓷壁画的装饰,是艺术家综合素养的一种反映。我在绘制《圣洁》作品时,根据主题的需要,在色彩方面进行了精心配备。整个作品以白色为主基调,适当配以其它色彩来烘托。比如古老的建筑物采用的则是棕黄色,深楮色,天空的颜色是蔚蓝色,通过这种色彩的对比,突出冰雪文化特色。俗话说:精工出细活,艺术贵在严谨。去年9月至11月,我们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作品的绘制任务。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注重创新

景德镇陶瓷艺术积淀了深厚而又优秀的传统,谁真正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自运新意,谁就能获得成功。自古至今,景德镇有成就的陶瓷艺术家莫不如此。以青花为例,青花瓷各代有其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青花大王——王步的青花艺术,在景德镇青花艺术史上立下了一块丰碑,一般才能者难以超越或者望而怯步,但在高手如林的瓷都,仍有不望其向背,顶礼膜拜前人者,而是在学习和继承前贤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当代的青花艺术呈现新的面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先生,将纯民间青花揉进时代意识和文人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赋予纯朴的审美品位,格调和审美价值,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秦锡麟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不断地追求和探索,随着与国内外高水平的陶艺交流的不断发展与深入,随着改革开放时代新的审美思想,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产生,秦锡麟先生现代民间青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出新的风格——现代民间青花与现代陶艺的结合。

在绘制大型壁画作品《圣洁》的过程中,我也尝试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陶瓷壁画是在瓷板画的基础上发展的新样式,它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特别适合在广场,火车站,大会场,宾馆,大型公共场所等地方使用。哈尔滨市政府这次约请我们绘制的这件作品可以说是以往所没有的,不仅面积大,规模大,而且对作品艺术要求很高。在新的挑战面前,我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在作品表现形式及风格上有所创新。于是,我在绘制作品中,在色彩运用上,在综合装饰上都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结果是带给我意外的惊喜。哈尔滨市的领导及一些业内人士发自内心的说:“景德镇不愧是中国的瓷都,世界的瓷都,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底蕴太深厚了,这样的大型壁画作品只有在景德镇拿得出来。”今年6月,大型陶瓷壁画《圣洁》在哈尔滨市政府正式启用,成为陶瓷文化与冰雪文化相结合的精品之作,在东北引起强烈反响。

探索当代陶瓷艺术 注重追求

陶瓷壁画作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在陶瓷艺术的百花园里争艳斗奇,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景德镇不仅有一批立志于陶瓷壁画绘制的中青年陶瓷美术家队伍,而且还有专门的创作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壁画作品声名远扬,畅销国内外市场。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些大中城市的火车站,宾馆,企业,学校都有景德镇陶瓷壁画作品。我本人近二十年来先后参加创作了大型陶瓷壁画,如:《江天万里图》《飞天》《吹箫引凤》,还独立制作完成了大型陶瓷壁画《黄山迎客松》《千峰竞秀》《江西风光》《井冈山风光》《玉兰花》《瀑布》《一帆风顺》《国色天香》等,这些作品有的被大型企业采用,有的作品被中央电视台,江西省电视台和省、市报刊作为陶瓷精品加以宣传报道。

12.品牌策略和创新观念 篇十二

关键词:品牌创新,品牌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竞争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竞争正由产品质量性能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品牌的竞争, 品牌策略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产品趋于成熟, 品牌的创新是品牌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使品牌生命不断得以延长的最佳途径。

品牌创新是指企业针对市场变化, 创造新的品牌、创造品牌新的应用、引进和转让品牌资产来实现品牌的管理活动, 品牌创新也是指企业要通过创造出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先进技术和手段, 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加完善全面的服务, 满足顾客更新更高的需求, 来保持和发展品牌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

一、品牌创新的地位与作用

品牌竞争时代,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品牌竞争的影响, 开发区经济发展也必须适应品牌竞争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 开发区经济发展就是在品牌创新旗帜下的产业扩张过程。品牌创新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 认清品牌创新在开发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力推进品牌创新, 以此推动开发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 品牌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有力杠杆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品牌创新是一条有效途径。品牌创新有利于改变企业和开发区的增长观念和竞争意识。推进品牌创新战略的企业和地方, 会真正地转到追求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的轨道上来。在这个氛围中, 企业之间和开发区之间将逐步地由攀比增长速度转向比较增长质量, 它们在各个行业中的竞争将由过去长期形成的产量竞争逐步转向新形势下的品牌竞争。

品牌创新有利于改变企业和开发区的投入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问题, 首先在于投入方式和投入结构方面, 粗放型、数量型增长方式的根本问题在于外延型和数量型的投资方式, 内涵型和质量型的投资严重不足。在品牌创新的条件下, 企业和开发区必然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投入结构, 相对减少数量型投资, 较大幅度提高质量型投资的比重, 这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是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开端。

2. 品牌创新有利于优化开发区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要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的优化主要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其途径是通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以产品结构调整为基础, 而产品结构调整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开展的一项基本经济活动。推进品牌创新, 创品牌产品, 企业生产必须围绕市场转, 根据消费者不断萌生的新的消费需求, 不断更新产品品种, 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产品性能, 完善服务措施。通过广泛开展创品牌活动, 可以加快社会范围内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3. 品牌创新促使经济变封闭为开放, 带动开发区经济加入竞争行列

实施品牌战略, 开展品牌创新。这己是当今实践证明了的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战略。这种战略, 简言之, 就是走自立、自强之路, 造就高素质的企业群体, 不论在微观上还是宏观上, 都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并掌握相当的主动权。经营区域经济, 就是经营品牌, 这就需要大力进行品牌创新。因为在开放市场条件下, 品牌的竞争全球化了, 国内经营也国际化了。“以名引名, 以大引大, ”是很多地方招商引资的拿手好戏。

二、品牌创新的策略

动态的市场不存在一个恒久不变的品牌, 品牌创新是开发区迟早要应对的严峻挑。为了提前预防和有效控制品牌老化, 开发区应当在营销策略上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在品牌的初创时期, 要使消费者对新鲜的品牌有熟悉感;在品牌的成熟时期, 则要使消费者对熟悉的品牌有新鲜感。正如品牌理论专家大卫·爱格先生所说:“品牌经营就像旅馆经营一样, 每年都要投入一定的维护, 保养费用, 使之焕然一新。”因而, 创新是品牌长盛不衰的必由之路, 实现品牌创新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

品牌是以产品为载体的, 离开了高质量的产品, 品牌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品牌创新最重要的是依靠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必然带来产品创新。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 被公认为是世界领先的个人电脑, 网络和通讯产品的生产企业。

2. 品牌延伸策略

品牌延伸是指把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它并不是简单地借用表面上的品牌名称, 而是相关种类的若干系列产品可以拥有一个品牌。一项研究显示, 过去十年来的成功品牌有三分之二是属于产品延伸, 而不是新品牌上市。这是因为, 当消费者的经验与知识越丰富, 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时, 要上市新产品或改变消费者认知的代价就越昂贵, 同时, 在科技和信息发达的今天, 要创造出产品或服务的实质物理性差异越来越困难。因此,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扩大产品线进行品牌延伸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3. 联合品牌策略

联合品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企业品牌, 通过相互联合, 相互借助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品牌。其中一种品牌可以借助于其他一些品牌来丰富自己品牌的内涵, 以实现“1+1>2”的效应。联合品牌策略优势表现在:更好地表明产品品质或特性;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更好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4. 口碑效应策略

口碑效应是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在各种消费群体成员之间的交流活动。有一句谚语“一个满意的消费者是你最好的推销员”, 尽管各式各类商业广告充斥电视、报纸、消费者更多地是从朋友和邻居这类私人关系中寻找专家建议, 因为他们认为私人关系比商业来源更值得信赖。尤其是在当今假冒伪劣商品盛行, 虚假广告泛滥的情况下, 消费者必然将信息的可信度作为接受与否的首要条件。口碑效应是提高企业形象力, 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工具, 在同类产品之间技术差异越来越小的情况下, 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面前的道德形象, 往往成了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消费者对某一品牌, 某一企业的赞誉, 进而在周围群体中的传播形成口碑效应是其它任何方式不能替代的。

5. 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

品牌是活在消费者心中的, 同样, 品牌创新也是在与消费者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 因此, 适时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 让品牌内涵植于消费者的内心, 是品牌创新的又一重要举措。

以上对品牌创新及策略探讨是从市场营销观点出发的, 即品牌经营者应当以市场需求为中心,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品牌价值体现在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利益上。只有征服消费者的品牌, 才能永葆青春。

总之, 品牌是时代的标签, 无论是品牌形式, 如名称、标识等, 还是品牌的内涵, 如品牌的个性、品牌形象等, 都是特定客观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并作为一种认得意志体现。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品牌的内涵和形式不断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品牌的内涵和形式不断变化, 经营品牌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从商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这种变化的认识和。如果一个品牌缺乏创新, 必然会给人以落伍和死气沉沉的感觉, 并可能承担其品牌市场份额被其他品牌侵占的风险。所以说, 品牌创新是品牌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克服品牌老化、使品牌生命不断得以延长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叶明海:品牌创新与品牌营销--现代企业管理新论.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7

[2]康微:品牌老化及其对策[J].工业企业管理, 2003, (8) .

13.创新教育就要创新观念 篇十三

李植任

俗语说得好:观念决定于实践。我们昌江的教育之所以落后,说白了就是观念的落后。多年累计的这种教学教育观念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想真的把我们昌江的教育教学上一个台阶,不管是管教育的,还是管教学的,要想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进行“洗脑”、“富脑”。针对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旧教育观念,我认为它应该是某些领导层的人采取强硬的措施就能办得到的,而是应该有目的地引导教师们观注现实,研究新情况,多学习,探索实践,便于更新旧观念,实行新的教育观念。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观念的转变呢?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一线的广大教师就必须要明确教育的发展方向。另外我们还要能够走得出去,请得进来,县政府或县教育局要多让一些有事业心、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创新经验,组织讨论等(而不是什么领导来做这样的工作)。让大家都能够形成一个这样的共识,昌江的教育教学还不能上一个台阶吗!

转变哪些观念呢?把学习知识变成开发的智力。如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一节公开课后,基本素质可能很好,但是教学结构和方法不一定就很好,这种现象并不奇怪,我们常说教改、教改,可改了这么长的时间,经验也不少,也有所成就,但回过想想还是在实践中是老一套,原因就是我们教师出去得太少了,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变化和精彩。我们分析一下就会清楚地知道:教育观念出了问题。该出去不能出去,而不该出去却常常出去。教育观念是一种很理性的东西,它来源于实践却又在实践中起能动的指导作用,它是人才、质量、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观的一个整体化结合,这些相互密切联系的观念才能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高层次的理论认识和指导思想。因此要实施有效的创新教育教学,首先是领导层要明白,我们教师也要明白。

14.创新思想观念 篇十四

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做好本职工作。全市开展“十破十立”“八弃八扬”集中大讨论活动,在单位领导的组织下,全体职工集中讨论,个人自学,感触颇深。

通过对“十破十立”“八弃八扬”的认真解读,认识理解,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实存在不足,在现实的工作生活当中,由于易于满足的心态,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工作节奏缓慢,贪图享受,效率低下,根本谈不上压力感,危机感,紧迫感,更谈不上实现从容赶超发展。通过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首先要破除自我满足僵化保守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需进一步坚定,思想观念进一步创新,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当然在工作中会有困难有矛盾在所难免,要抑扬顿挫波峰波谷,有压力有畏惧也是常情,这就需要我们激情打破暮气,振奋精神。决不“小富即安”决不“小进即满”,要彻底摒弃“小富即安”“小进即满”之风,要始终坚持斗志昂扬敢想敢干的精神风貌,大力弘扬争先创优之风,做到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树立新标准,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工作中,一要创新思想观念,要始终树立理想信念,理

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会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才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才会保持旺盛的生命意志和献身精神,才会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二要树立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就必须始终用创新进取的精神,摒弃‘‘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小快即骄 ’的思想,要始终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彻底摆脱过时思想,观念和陈旧思维方式的束缚,力提高残疾人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路子。三要树立创新学习,科学发展的理念,树立慢进则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树立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工作中要提高工作标准,要牢固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要爱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多读书读好书,以便培养自己宽阔的胸襟,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品性,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涵养。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有爱心,对待残疾人要有大爱之心,让人道主义光芒照耀残疾人身上,其次是热心,一定要有火热的心肠,残疾人是弱势群体,出行不便,表述不清,我们都应该热情接待,洗耳恭听,要服务全方位,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要养成带着感情去服务的意识要视每位来康复的残疾朋友是上帝的理念,带着感情真心实意的帮助他们,走进社区,走进残疾人家庭,要亲身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要树立周到服务的意识。对来中心康复的残疾人朋友要热情接待,耐心指导。要让他带着期望而来,微笑离开。要

上一篇:航空公司地面服务的工作计划下一篇:《巴别塔之犬》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