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

2024-10-03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共7篇)

1.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 篇一

教育现代化建设小学办学基本标准

一.办学条件

1.学校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财政预算内生均教育费用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300元/年。

2.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排水通畅,道路硬化,绿化充分,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校舍完好、安全,符合《江苏省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建筑要求,有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劳技实践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及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和少先队队室、卫生保健室等必备的教辅用房,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4.5平方米。有200米及以上环形跑道的操场,生均活动场地不低于4平方米。有国旗杆、墙报栏或画廊,宣传橱窗等文化设施及景点。

3.有符合规格的学生课桌椅和教职工办公设备,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实验、图书等教学设施、设备依据学校规模分别达到苏教备[2006]1号文件《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分册)》规定的Ⅱ类及以上标准,并且逐年有新的投入与添置。

4.教育信息化建设及网上资源达标。农村双轨以上完小、乡镇中心小学及城区小学与教育城域网光纤连接,中心小学建有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网络资源丰富,利用率高。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之比达10:1,在校教师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之比达2:1,授课教室数与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配置之比不低于5:1。

二、队伍建设

5.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领导成员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合理,学历达标,班子团结、务实、廉洁,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实施学校管理,校级领导按规定兼课,作风民主,坚持校务公开,在师生中享有较高威望。

6.按编制及新课程计划要求配齐教师,具有英语、科学、体育、艺术及信息技术等专职教师。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合理,均具有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占70%以上。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45周岁以下教师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具有改革创新精神,能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7.注重师德建设,教师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爱护学生,不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搞有偿家教。

三、素质教育及规范管理

8.坚持免试就近入学,施教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不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进行招生,招生收费行为规范。各年级学生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等,每班人数不超过50人。

9.坚持德育为首,德育机构健全。积极贯彻《小学德育纲要》,充分发挥班级及少先队的作用,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健全,有与家庭、社会联系与合作制度,定期开展校外德育活动。

10.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课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无加班加点集体补课行为,无违规举办或联合举办艺校现象,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

12.建立教学“五认真”督查制度,要求明确,定期检查,问题整改及时,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及听课记录等认真规范、次数足、质量高。

13.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随机听课优课率高。

14.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注重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做到组织健全,目标明确,开展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有总结。学校有切合教学实际的主课题及子课题,50%以上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有阶段性成果。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科研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发表或交流。

15.建立科学的师生综合评价制度,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晋职的重要依据。严格控制学生考试次数,实行等级记分制,不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

16.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能基本掌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好“两操”,组织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各单项指标达标率高。

17.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重视学生视力保护,学生近视年新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

18.认真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学籍管理规范,休、转、复学、借读等手续规范齐全,无开除或变相开除学生现象,严格控制流生,小学六年巩固率达99%以上。

19.关注弱势群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接受平等教育。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资助体系健全,施教区内残疾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入学,留守儿童教育措施落实,效果良好。

20.建立健全后勤人员岗位职责及考评制度,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两个服务”质量高。学校经费收支手续规范,实行预算、收费、结算公示制度,定期稽核,民主理财。

21.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健全,帐物相符,有效防止校产流失。建立对校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维修制度,维修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图书、仪器、计算机及音体美器材等分类造册,定期清查、检修、维护,流通率高。

22.校园周边环境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无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无依傍校墙搭建的建筑物,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歌舞、电子游戏、网吧等场所,校门前及两侧50米范围内无摆摊设点、堆放杂物等现象。建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加强人防、技防、设施防建设,设施、器材配备、安装到位,近三年无重大安全、卫生事故。

23.建有档案资料室,专人负责,制度完善,各类档案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使用率高。

四、办学成果

24.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等行为习惯,毕业率达100%。毕业生综合素质水平高,能胜任初中阶段学习任务,有潜力,后劲足。

25.重视特色建设,在学校管理、校园建设、师资培养、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后勤服务等某一方面初步形成优势。

26.学生家长、初中学校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反映较好,办学质量得到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或表彰。

2.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 篇二

文化立校———扮靓自己,让人通过内涵一眼认出你

文化立校,那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如东教育一块会说话的宣传牌。在如东实验中学,我深深感受到这里追求和彰显的校园文化体系包括了静态文化、动态文化、教师追求和学生影响等多个层面,它涵盖着以校风校训为载体的浓郁积极的校园静态文化,涵盖着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的生机勃勃的校园动态文化,同时包含着以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运行制度等为载体的教师层面的校园管理文化,和让学生能时时处处浸染其中,直接以学生为对象的校园育人文化。说到底,我理解这文化就是“魂”,师有师魂,民族有民族魂,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管理者和全校师生共同打造和长期保卫的“校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建设,换而言之,就是一所学校的标识。例如,参观过程中见到的园林校园、人文校园、智慧校园、生命校园、创造校园等,都是质朴大气的校园文化标识。文化是标识,但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几块牌子、若干标语的事情,这个“校魂”是长期积淀和培养出来的,也是全校师生一言一行展示出来的,更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和活动所要体现和紧紧围绕的。

如东实验中学就是这样的,它以“学会超越,追求卓越”为精神支柱,以“使学生享受到幸福而完整的教育”为办学理念,这就是学校的“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底蕴和外在标识。在此“校魂”的统一建构下,如东实验中学又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和教师文化。在育人过程中,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且趣味盎然的民主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真心的爱他、尊重他、信任他,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幸福而快乐的事,并且学校还通过评选“校园之星”“体育之星”“学习之星”“文学之星”“科技之星”等活动,促进特长生更好的发展,这都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在德育方面,如东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精神状态,充分相信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同时开展“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开展“新公民教育”,通过公民知识、公民品德、公民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关心参与公共事务,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承担责任,对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有归属感的现代公民,进一步拓宽了德育文化内涵,从而对学生强化发展德、智、体,弘扬真、善、美的教育。

如东的教师,亲切友好,重视合作,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他们有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崇高精神———“敬业、吃苦、奉献”,他们践行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他们做到了“工作苦点甜点不计较,担子重点轻点不计较,待遇高点低点不计较,荣誉多点少点不计较”。我刚在《江苏教育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语文教师的表情该是什么样的》,想到在如东学校的参观见闻,我不禁感叹:教师的职业表情就应该是如东这样的,教师的人生姿态就应该是如东这样的。他们的身上让你感受到敬业是快乐的,工作是充实的,教育是幸福的,人生是积极的,他们很团结也敢于竞争,他们很努力同时也很自信,他们很辛苦但却很快乐。校园中的他们,当仁不让地从自己的身上向你展示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而我们身边的教师呢?你的言行状态是什么样的呢?自怨自艾,牢骚满腹,损害的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形象,更降低了我们集体的气质;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滞后,更是你教育生涯的无为。参观学习中,我们都感觉到如东的教师是比我们辛苦的,比我们累的。但是我们却又发现:每所学校的师生精神状态都很好。人是需要点精神的,有了一种精神,人们就会以苦为乐,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而这种精神,就来自于他们务实有效的德育工作。宣传画廊、校史展览、校园功绩台、升学光荣榜、得奖喜报……处处洋溢着拼搏上进的热情。人的潜能是令人吃惊的,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内驱力,从内心想学要学,就没有学不好的。他们提出“积极情态,高效学习”的观点,老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学生的学习积极兴奋,老师和学生都有了积极情态,当然就有了高效学习。他们不是逼着学生学,而是鼓动着学生发自内心的要学,鼓动着学生勤奋的学。有人说如东的教学质量离不开他们的“死揪”,毋庸讳言,如东教育的高产出的确离不开高投入,但我理解,他们的“死揪”是有效德育支撑下的“勤奋”的代名词,是建立在科学性上的对教学高效率的不懈追求。由此,我想到,我们这里的教师与如东教师相比,差距不仅仅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文化素质上,更大的差别来自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差别,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积极的情态、上进的热情和属于教师的特质文化表情,说到底,我们缺的是追求,对教育的追求,对教学的追求,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朴实教学———追求高效,去除浮华尽显真课堂本色

在如东听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课堂务实高效,目标清晰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学流程简洁,师生活动干净;我所听的两节课上得都很实在,甚至可以说是平淡,但效果都很好,没有花架子,师生活动直指教学目标;课上的教师激情风趣,旁征博引,很享受地沉醉在自己的课中;课上的学生积极,兴奋,学有所得。

如东教育出现了还很多“现象”,也创造了很多“奇迹”,确实在基础教育中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咋舌的神话。究其根源,改革课堂教学是如东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与众不同的是,课改中的很多课堂都在追求时髦,要求与时俱进,而如东的课堂则在努力追求朴实,力求实效。“千层之台,起于垒土”,如东强调课堂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垒土”之功,在教学中“不要求抓住每一分钟学习,只要求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们早就认识到,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高质量的需求,大家都在努力苦干了,这种情况之下,提高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只能是有效教学。他们提出,教学有没有效率,不仅仅在于教师是否吃苦,也不仅仅在于教师是否认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增强目标意识,增强效率意识。只有目标清晰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学流程简洁,师生活动干净,方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正是这样,我们的如东之行才看到了今天的“以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问题设置为情境”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才真正实现了让学生“课课有得、课课有思、课课有悟”的整体目标。

反观我们周围的课堂,高效不敢奢望,低效、微效、无效甚至是负效课堂却比比皆是。我们身边的课堂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老师进入课堂,完全凭着老底子教课,很少去思考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反正只要是我想到或者说是在教参上看到的我都毫不保留地讲给学生,不加取舍,也不管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需要,是否接受得了,就是一个劲往下讲,讲到哪里下课铃响就在哪里结束,下节课继续讲,课内损失课外补,这节课损失下节课补,死缠烂打,无视时间,当然效率更无从谈起。另一种可以说是有些追求的老师,他们努力钻研新课标,接受新理论,学习新方法,今天学习这明天学习那,学来学去竟把自己给学没了,往往在他们的一节课上,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情境表演、学科整合等,一股脑儿全上,课堂看似精彩纷呈,实际却远远偏离教学目标,到最后只能是邯郸学步,学不得法,将课上成“四不像”。按理说,这两种情况一个是肯吃苦,一个是有追求,两个课堂虽说是低效或是微效,但还都勉强过得去。更有甚者,课堂简直无效甚至负效,有时一节课听下来,就连我们成人,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听课教师都被教糊涂了,何况是学生?

怎么办呢?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向别人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两点很重要。我想,我们不仅要学方法,更要学理念;要学人家的“实在”而不羡人家的“花样”,要活学而不照搬。如东实验中学的“协进课堂”模式以及中间体现的理念就值得一学。如东的课堂讲求一个“实”字,倡导“四精”: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如东实验中学的“协进课堂”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的民主开放的课堂模式,它以“自主学习———多元探究———引领提升”为基本模式,以“协进学习”为基本策略,以协进备课和协进评价为基础保障,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最高目标。学校评价一堂课,首先看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是深入浅出的,但学生在睡觉,或看课外书,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教师上课的状态也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课堂上教师的状态总是激情洋溢的。如东实验中学的集体备课也值得学。他们的集体备课提出存“大同”(共案)求“小异”(个案),注重实效,教师不仅有课案,还有学案,每一堂课以学生“理解、掌握、拓宽、提升”为终极目的,特别是他们推行的“导学案”,把以往的“教学”换位成“学教”,倡导“先学后教”,在重视学生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份完善科学的导学案的形成,在教师走进课堂的前前后后要经过五次备课过程。导学案的推行,要求学生“先学”,教师针对学生学情“后教”,“以学定教”,使得课堂教学起点恰当,容量适度,落脚点正确,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如东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中的“实”更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提出“宁可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做废题”,推行“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他们用教师的大量“题海淘金”代替了学生无休止的“题海”折磨,用教师的累代替了学生的累,从而实现了作业布置的精当和准确,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解放了学生。

精致管理———务实笃行,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

“务实、精致”是如东教育的又一块名片。走进每一所学校,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呆在教室里和学生共处的老师,可以看到老师紧张地忙着备课、批改作业的场面,很少见到闲聊的、乱转的,杂乱无章的现象也很少见到。如东之行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的高效率,正是来自于他们关注细节,把小事做到极致的“笃行”精神。

如东实验中学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落实了“精、细、实”,让我们来看看实验中学的精致化教学管理:一把手校长主管教学,教学校长分管教学,年级主任全面负责教学,备课组长学科教学负责制,班主任班级教学负责制,各部门协同配合负责制。包含三项精致内容:1.实施精致化教学人员管理:加强校本培训,强化岗位责任,健全激励机制(即人员选聘制,教学考核制,年级组阁制),以人为本,激发潜能;2.实施精致化教学对象管理:增强主体意识,培养良好习惯,优化学习环境;3.实施精致化教学行为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环节,讲究教学实效,做到“四抓”(抓细备课、抓实课堂、抓严辅导、抓精练习),“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六认真”(认真备课、上课、选编批改和讲评作业、辅导、组织考试、组织实践活动)。窥一斑而见全豹,他们强化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他们强调目标管理,把目标细化到各种层次,让所有师生明确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他们的管理细到坚持每周以班级为单位开班情分析会,讨论分析到每一个学生。他们的管理实到每个学期每个新教师(他们界定新教师不是依据年龄,而是依据是否第一次上这套教材、上这门课)都要上亮相课、过关课,老教师要上观摩课,全校教师上比武课。

如东的精致管理还体现在他们的制度精致。一个单位工作能够顺利推动,各项措施能够有效落实的保障之一就是有效的监督机制。所到学校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们的监督机制简单有效,精致务实。他们非常重视一个“实”字,学校管理层层包干,年级组长包到班主任,班主任包到任课教师,不让一个学生落伍。他们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强化教学过程控制。他们狠抓学校教学规范化的落实,确保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他们突出抓备课和上课两个基本环节,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夯实基础,滚动提高”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提高课堂效率;他们的教学工作更是突出了一个“实”字,班主任对学生的全程化关怀、全程化服务,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程化跟踪。他们的教师在钻研业务方面也是踏踏实实,我到他们办公室转了一转,看到好多老师都在讨论、交流,处处彰显着精致化管理。

3.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 篇三

何为特色?特色就是一个地方由于某种特定的环境而造就的这一地方物种所特有的特性与色彩,它有物质方面的,有人的行为习惯、语言和精神方面的。从教育意义上看,需要的特色是精神方面的。把一所学校办出特色,并非标新立异,并非炫耀自己什么,而是建设一种能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在某一领域特别执着的人才的机制。

学校的特色潜藏在哪里?一般说来,每所学校的历史成因,地理位置,育人成就,师资构成,学生来源,办学经验等等因素均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而其中必然蕴藏着有利于自己办学取得最佳的成绩某一因素,假如抓住了这一因素,再把它放到现代教育背景中来进行一番筛选,选出既符合现代人才普遍要求,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因素,这便是该校特色诞生的过程。要想这一特色符合办学规律,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能够作为本校的育人目标;②能够作为本校的育人的基本内容;③具有凝聚全校师生的精神力量和推动师生工作、学习的精神动力;④能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⑤可利用这一特色形成本校的育人模式;⑥能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中山纪念中学是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931年创建的,学校坐落在先生的故乡翠亨村。无论历史成因,地理位置,还是校园设计或建筑风格等都呈现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浓厚文化氛围,都呈现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气息,尤其办学大半个世纪以来,纪中人秉承先生“为国育人”的遗训,培育了一批批富有“中山精神”特质的英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将纪中建设成培养现代化建设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现代化一流中学,通过对纪中上述因素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终于惊喜地发现,纪中创建的初衷和后来育人目的、育人内容、育人环境、育人手段,凝聚师生的精神力量与师生教学的动力,乃至最终内化而沉淀在学生身上的特质等方面,都贯穿着一根鲜明的红线,跳动着一个生命的脉搏——中山精神。“中山精神”不仅是纪中创建、办学和育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独有的特色,也是纪中可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现代化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现代化建设高素质创新人才”,这是时代和社会提出的对人才的普遍要求。于是,我们从人才的这一普遍要求中,选取了“现代素质”这一核心内容,再将它与纪中的特色“中山精神”进行有效整合,便形成了既有纪中自身特点,又有时代特点的办学特色——“中山精神+现代素质”。

作为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其概念必须是清楚的,这就须对特色进行界定。“中山精神”的核心是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具体内容是:“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的“高远志向”;“天下为公”“博爱”的“高尚人格”;“朴质脱俗、博雅刚健”的“高雅情操”;“屡败屡战”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驱除鞑虏,振兴中华”的“爱国思想”;“中山精神”还包括孙中山先生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国方略、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等等。“现代素质”则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和存在智能等素质。将“中山精神”和“现代素质”整合后,可概括为“三高”育人目标,即“高尚品德、高强才智、高质心身”。

为了将特色转化为育人的效益,学校还做了一系列的转化工作,如在“特色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将纪中这一特色构建成了“‘中山精神+现代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设以“中山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等等。

纪中这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优秀文化个性与现代人才普遍要求有机结合的办学特色,既体现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共同要求,又突出了学校办学的传统优势。因此它的教育效益是巨大的,如德育工作,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8月跻身于教育部颁发的首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连续四年,高考升学率达100%,本科上线在中山率先突破千人大关;连续四年五大学科奥赛全国一等奖和保送重点大学人数均居广东省第一;体育竞赛,尤其是越野赛,纪中多次组队在全国和国际大赛中屡获殊荣。

4.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 篇四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我镇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第二章 办学条件

第三条 学校有独立的校园。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22M2,初中不低于25M2;城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14 M2,初中不低于20M2。

第四条 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试行)》、《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体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不得铺设过境天然气、石油等易燃、易爆、易污染管道。不得设置无线电发射、转播等各类易遭雷击的铁塔等有碍于师生身体健康和安全的设施。

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传染病房、高压变电配电所、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并设置减速设施。

第五条 农村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城区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六条 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场地、音乐、美术、体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近期指标为:小学不低于5M2,初级中学不低于6M2;规划指标为:小学不低于7M2,初级中学不低于10M2。生均学生宿舍建筑面积(按住校生计算),小学不低于4M2,初级中学不低于4.5M2。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每个教学班必须有普通教室1间。学校有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馆)(包括藏书室、阅览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电子音像室、广播室、团(队)活动室、卫生室(心理辅导室)、综合档案室等。平行教学班和学生数较多的初级中学,应适当增设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其中12班以上初级中学按每年级增加4个平行班须增设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也应适当增加。

中小学校应根据学校类型、规模,设置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的实验室。小学须设有科学实验室或探究室(包括实验员室、准备室、仪器室、药品室等),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58M2。初级中学须设有理、化、生实验室或探究室,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80M2。实验室的功能、面积、间数、环境要求等执行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的标准和要求。

办公用房:学校设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接待室等。

生活服务用房:学校须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浴室、学生宿舍、教职工休息室。

(二)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

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每生不低于6M2,初中不低于8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4M2,初中不低于6M2。生均绿化面积,小学每生不低于0.5M2,初中每生不低于1M2。

小学18班以下须设2组60米或1组100米直道或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18班以上、初中24班以下须设2组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或者25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初中24个班以上设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和初级中学须按每6个班设置1个篮球场或排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原则上不在田径场内建设。中心城区学校确无条件的,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60米,初中100米)。

(三)教学仪器设备、设施

学校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按标准班额每人一台配备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学校计算机拥有量至少达到生机比12:1;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有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校园网。

(四)图书

学校要建有藏书室、阅览室,规模较大学校建有图书馆。生均藏书,小学20册以上,初中30册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报刊和电子图书。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量标准的1%。

第七条 按国家编制标准和教师任职资格规定配备教职工,无临时聘用人员。校长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小学校长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初中校长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新补充教师,小学一般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一般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等结构合理。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第三章 学校管理

第八条 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第九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学校应按规模内设分管教学、后勤等工作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学科组、年级组。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十条 学校建立健全行政议事制度,规模较大的学校要建立健全校长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学校须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校长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和学校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校长要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学校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年级组、学科组、图书室(馆)、实验室、多媒体网络室、视听教室、卫生室、档案室及各种专用教室等都要有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十二条 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聘用教师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

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机制,奖励认真履行职责的优秀教职工。

第十三条 学校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保护师生的合法权利。

教职工应服从学校安排,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四条 学校须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十五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对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学校食品卫生、设施、消防、用电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财务室、档案室、食堂、宿舍、各类专用教室、传达室等有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均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安全。寄宿制学校要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节假日要安排专人值班、护校。学校应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初中学生睡眠不少于9小时。

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

第十七条 学校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就近免试入学,实行常态编班,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学校应规范学籍管理工作,积极推行学籍信息化管理,配备专(兼)职学籍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各项管理制度,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和动员流失学生复学责任制度。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四章 教育教学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均应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第十九条 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学校须按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学要求安排课程,组织教育教学。

学校须使用经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的教材。

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二十一条 学校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通过德育课程和专题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学校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国旗旗杆,国旗使用要符合《国旗法》规定。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学校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艺术(音乐、美术)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其他学科应发挥各自的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环境干净、整洁、美观、有序。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有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组织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科技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运动会。

第二十五条 学校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馆(站)、图书馆(室),校外劳动基地、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加强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化体育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及校外活动应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庭和学校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二十七条 每个教学班须配备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和组织好班集体活动,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协助各科任教师共同教书育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学校要建立和健全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制度,根据需要适时进行家访,每学年到每个学生家庭访问或和家长联系不少于1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商教育孩子的有关问题。

学校应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

第二十八条 学校须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十九条 学校应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以及互相听课、评课。积极探索网络教研,鼓励教研形式多样化。

第三十条 学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创新,优化学校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品位,丰富学校内涵,培植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和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参照本标准执行。

5.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 篇五

一、总 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保证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是国家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首善之区的首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特殊教育是贯彻教育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现阶段,特殊教育的发展主要依托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特殊需要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为进一步促进本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水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市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本市各级政府制定、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置和管理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标准》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标准是本市举办的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标准》在实施中有关场所建设及配置设施、设备的具体要求,由市教委制定细则,并根据经济社会以及特殊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

《标准》的实施遵循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分步推进的原则,市级相关行政等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标准》的实施。在确定学校用地规模、办学条件时要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际情况出发,新建、改建学校应达到《标准》要求。要加强本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中小学,应结合学校和残疾学生实际需求,以本《标准》作为办学参考。

二、学校选址、用地与建筑设施

(一)学校选址

1.新建、改建学校应注重安全因素,选址应避开地震地段、近污染源处、山丘滑坡段、悬崖旁、泥石流地区、没有栏杆的河湖边以及水坝泄洪区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和不安全地段。学校校门不能直接设置在交通繁忙的城市主干道和公路两侧。

2.学校选址应避开集贸市场、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殡仪馆、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和噪声源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及学生安全的场所。高压线缆、易燃易爆市政管线不应穿过校园。

3.学校选址要充分照顾学生就学便利,选择交通便利,相对繁华、不闭塞的区域设置学校,方便学生接触社会。

4.学校选址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以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且适应城市建设、土地利用为原则,并结合残疾学生生活、教育的需要,合理设置并调整学校布点,使学校选址尽量符合社区化原则,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市区内历史形成的不合理布局,可与城市改造建设相结合,进行调整。

(二)学校规模

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班数规模、学生人数规模)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

凡符合本《标准》规定规模的学校为“适宜规模学校”。新建或改建学校应以适宜规模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表1 学校适宜规模

学校类型 学制 适宜规模 班额

盲校 九年一贯制学校 每年级1-2班,合计9-18班 ≤12人

聋校 九年一贯制学校 每年级1-2班,合计9-18班 ≤12人

培智学校 九年一贯制学校 每年级1-2班,合计9-18班 ≤8人

综合学校 九年一贯制学校 每年级1-2班,合计9-18班 根据三类校确定

(三)校地面积与规划

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参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2011)执行。

(四)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

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设计、建筑、环保、安全等规范,按防御各类重大意外灾害的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同时应特别考虑到在紧急意外情况出现时师生避险、疏散的需要。

校舍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

学校设计和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所需通讯、强弱电、燃气、采暖、采光等方面的要求。

新建、改建学校应符合国家无障碍环境标准要求,学校各类设施应全面考虑各类残疾学生的使用和安全,方便残疾学生出入学校、教室以及生活活动区域。盲校在新建、改建中应根据实际推广触感标示、触感盲道和声音提示等设施。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是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情景教室、多功能教室等。

培智学校专用教室包括:语言治疗室、康复训练室、音乐教室(音乐活动室)、美工教室、感统训练室、家政教室、劳技教室、计算机教室、物理治疗室、职业治疗室、心理咨询室、教具辅具室、游戏活动室、多感官功能教室、律动教室、个训室等。

盲校专用教室包括:音乐教室(音乐活动室)、视功能训练室、感统训练室、教具辅具室、律动舞蹈室、器乐室、家政教室、劳技教室、计算机教室、各学科实验室、琴房、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定向行走训练室、美工教室、游戏活动室等。

聋校专用教室包括:个别训练室、听力检测室、言语评估室、律动教室、美术教室、美工教室、家政教室、职劳教室、计算机教室、各学科实验室、心理咨询室、感统训练室、模型教室、教具辅具室等。

2.图书资料设施

特殊教育学校图书资料用房及图书资料设施的建设标准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2011)执行。

3.体育运动设施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设施的建设标准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2011)执行。

4.办公及生活用房

办公用房:包括教学办公室及准备室、行政办公室、演播厅、网控中心、档案室、卫生保健室、团队办公室、警务室、总务、维修、仓库用房等,以能满足正常开展教育教学管理需要为配置原则。

生活用房:包括食堂、厕所等,寄宿制学校还应设置配备卫生间的宿舍、浴室,单身教工宿舍及其他生活用房等,应以满足师生基本生活为原则。生活用房应注重节能环保,有条件的学校应采用太阳能热水设施。

学校还应视情况设置配电室、车库、水房、锅炉房、调压站等用房,以能满足学校正常运行需要为配置原则。

三、教学、康复、办公及生活设备

学校教学、办公设备配置应当以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各类残疾学生康复,适应社会为目的,满足学校教学的基本需要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康复训练活动的实际需要,考虑到教育教学设备的功能、特点及更新周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充分运用和学校建筑设施的特点和利用效率等因素,本着经济、实用、便利、规范的要求,合理配置常规通用教学设备、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专用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学校办公设备。

(一)常规通用教学设备

常规通用教学设备是指各类残疾学生通用设备、常规教学设备和环境通用设备,其配置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性常规需要。

课桌椅、多功能橱柜等学生通用设备的配置,应安全、规范、耐用,并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一定比例供轮椅学生使用的可升降课桌椅,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黑板、板书工具、多媒体电教设备、计算机、电子白板等教师使用的常规教学设备的配置要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进行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

温度调节、湿度调节、照明、通风换气、防火、隔音等教学环境与安全设备的配置要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并且符合国家建设标准。

(二)分科教学(训练)领域专用教学设备

1.文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

配置文科学习领域教学设备,应在适应文科教学的人文性、历史性、多样性、感悟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实用性,便于各类残疾学生直观感受以及实际应用,能够体现师生互动。应配置能够满足学校进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语文(含语言训练)、写字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同时能适应正常教学安排的挂图、模型、实物、玩具、卡片、用表、视听资料、教学软件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备。

2.理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

配置理科学习领域教学设备,应适应理科教学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操作性等特点,便于学生参与知识产生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以及便于师生互动。应配置能够满足盲校、聋校、培智学校六年级(含)以下进行数学、科学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的,能满足盲校、聋校七年级(含)以上进行化学、生物、物理、数学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的,同时能适应正常教学安排的通用仪器、测量仪器、专用仪器、模型、标本、挂图和图片、演示器、玻片、实验安全保护用品等设备。

3.艺术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

配置艺术科学习专用教学设备,应适应艺术教学特点,便于学生操作、体验与感悟,满足教师多种形式教学和学生多种艺术学习活动的需要。

配置音乐教学设备,在满足残疾学生音乐活动需求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兼顾师生开展舞蹈、戏剧表演等其他艺术活动的需求。主要包括:钢琴、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等乐器类设备,视听设备、多媒体设备、音乐软件、五线谱电教板、电子节拍器等电教设备,音乐课教学挂图等传统教学设备。学校若设置专门舞蹈教室,其教学设备应主要包括:钢琴或电子琴、把杆、照身镜、木质地板、磁性黑板、音像设备、教具、道具等。

配置美术教学的设备,主要包括:进行国画、版画、雕刻、手工制作等教学所用的多种教学设备及材料;灯光器材、画架画板、写生台及各种写生用具;视听设备、投影设备及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配设储备教具、工具、材料的橱柜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展板、展示立体作品的橱柜等。

4.体育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备

配置体育教学设备,应以规范、安全、耐用为原则,其主要设备包括:能满足开展体操、田径、球类、武术等课程教学所需要的运动器械和设施以及测量和计时工具、体育挂图和软件、辅助设备等。应有标准的200米及以上的环形跑道;根据学生人数配置篮排球场(地面平整,雨后可以及时使用)。应有1个乒乓球场地、1个安装室外运动器械的场地、1个跳高跳远用的沙坑、1间体育器材室(设置于靠近操场的1楼,面积一般不小于40平方米,9个班级以下的学校可以降低到20平方米)及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材架。

5.其他专用教学设备

配置其他各类专用教学设备应以实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为原则,能够满足学校开展康复训练活动、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研究型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便于教师灵活组织教学和训练。其主要教学设备如下:

家政室:应有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与劳动技术教育的专用教室,配备相关器材,满足学校生活指导和劳动技术课程的需要。

劳动与职业技术教室:包括陶艺和木工、种植和养殖、手工、电子制作、金工、家具维修、缝纫、烹饪等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相应设备。

多功能活动室:应有1间可作文娱活动、雨天体育活动、观摩教学及全校性集会等使用的大型用房,并应配置能进行相关活动的设施和设备。

体育康复训练室:设置适合残疾学生使用的较大型的运动器械和健身器具设备,能进行训练和活动。内墙1.2米以下采用软性材料包装。

个别语训室:选择安静的教室,墙壁及天花板装修吸音板材,配置相应的语言训练材料和设备,方便学生进行个别化语言训练。

听力检测室:应根据隔音、通风、照明、屏蔽等原则对听力检测室进行配置,包括纯音听力计、简易测听设备等。

律动教室:应满足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舞蹈、体操、游戏等教学活动的需求,其教学设备应主要包括:钢琴或电子琴、把杆、照身镜、木质地板、磁性黑板、声像灯光、多感觉律动设备等。

教具辅具室:存放各种人物、人体、重要性建筑以及动物、植物、车、船、飞机等各种标本模型,供语文、地理、生物、解剖等课程教学用;存放轮椅、假肢及矫形器等辅具。

教具辅具制作室:配置制作教具辅具的各种工具和设备。

视功能训练室:配置相关视觉功能训练的专用设备。

感统训练室:设置各类适合残疾儿童少年使用的感统训练器具设备。

心理咨询室:用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康复训练,并按要求配置设施。

定向行走训练室:设置各种辅助盲生定向行走的器具。

音乐活动室(音乐教室):配置音乐课所需要的乐器,适应教学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的需要。音乐教室除供上音乐课、唱游课使用外,还要考虑供合唱课使用。

美工、美术教室:主要用于培养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绘图、工艺美术、雕塑,以提高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美术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陶冶情操的教室。

情景教室:主要用于培养学生掌握在社会生存的日常生活能力。如模拟公交车、模拟公共卫生间等。

计算机教室:配置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供学生上计算机课、上机操作、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使用。

物理治疗室:配置简易的物理治疗设备,供物理治疗师开展康复训练使用。

职业治疗室:配置简易的职业活动设备,供职业治疗师开展康复训练使用。

多感官功能教室:配置灯光、声音与各种高科技设施,给残疾学生提供视觉、听觉、触觉、本体觉等多感官的综合刺激。

各学科实验室:配置适合于残疾学生的基本课程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试剂和生物标本,并供实验课程使用。

卫生保健室:设置检查室、隔离室、药品储藏室等,并按要求配齐能存放学生健康状况资料和学校健康教育资料的橱柜,以及其他基本设施。

(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学校应当根据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发展的实际,配置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结合,满足学生多种网络学习活动、教师多种网络备课和研究活动以及学校现代化网络办公的需要。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应当包括能满足各类教学需要的电化教学设备、计算机与校园网络和校园广播电视系统等。每个教学用的普通教室均配备多媒体设备,包括录音、录像设备以及计算机等。为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有效利用,学生用网络终端除计算机教室集中设置外,每个普通教室都应当设置网络接口。教师办公室应当配备足够的网络终端。

(四)图书馆设备

各类学校的图书馆应当配置能满足正常阅览和管理需要的各类阅览设备、安全防护设备和办公设备。

(五)办公及生活设备

学校应当根据规模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配备包括用于办公的桌椅、资料柜、储物柜、计算机、电话、复印机、传真机等必要设备。

教学、办公及生活设备配置的具体数量和质量标准,由市教委另行制定。

(六)安全防护设备

安全监控类:根据需要在各楼层和周界配备红外报警及视频监控系统,重要场所必须安装防盗设施和消防设施,进行技术防范,并适当配有室外疏散的设备和工具。

防护类:校园必须是封闭式。传达室配有警务报案、监控设备。聋校宿舍安装聋生唤醒系统,教室等地方安装视觉提示系统。盲校铺设盲道,安装扶手、触感标志、盲文标识等无障碍设施,并在楼道等显著位置用特殊标识,同时保证特殊需要的照明。培智学校教室(宿舍)的窗户应安装防护栏,其离地面的高度必须达到1.3m,楼梯扶手以及过道栏杆的高度不低于1.2m。各楼层及学生集中区应有紧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学校教学区应安装烟感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生活区应有足够的消防设施。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用房超过2层时(含2层)应设有电梯。

四、教师和工作人员

(一)教师和工作人员的配备

本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人数,应根据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的不同情况,按照学生数的一定比例配备。

表2 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配备指导标准

学校类别 教职工与学生比

校 1:2

校 1:3

培智学校 1:2.5

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师兼职,由政府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行社会化,确实需要配备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其占教职工的比例,走读制学校一般不超过10%,寄宿制学校一般不超过15%。综合学校分别按三类学校的师生比配备教职工。

各区县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生源状况、经济和财政状况等,对教职工与学生比进行上下调节。

教职员工队伍结构应包括三类:

1.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文化课教师、职业劳动课教师、计算机教师、体育教师、艺术课教师以及言语治疗师、定向行走训练人员、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巡回指导教师、财务人员等相关服务专业人员。

2.管理人员:包括学校校长和书记,专业实习教师、听力检测和听力仪器维护人员、医务人员、生活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教学设备维护人员等。

3.工勤人员:包括水电维修人员、食堂管理员(厨师、采购)、保安、清洁人员、司机等。

(二)教师和工作人员资质

在本市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人员,必须首先取得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并持有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证书。专任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技能等要求,要符合《特殊教育教师任职及相关专业人员任职条件》。

五、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一)设置目的及其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是专为该校服务区域内接收各类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普通中小学提供教育教学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和随班就读咨询服务的中心。

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为随班就读学生做相关评估,对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以巡回教师的工作方式对服务区内的随班就读中小学提供技术支持,为随班就读学生家长提供培训及咨询服务。

(二)选址及设备

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应设在特殊教育学校内,方便开展工作。

资源中心应配置有关随班就读的文件、资料、测查量表、电脑打印设备、电话传真设备、档案存放设备、车辆及办公设备。

(三)人员配备

6.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 篇六

教基〔2007〕15号

各市、县(区)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各地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我省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我厅制定了《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安徽的需要;是实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义务教育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各地要切实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上来。

二、本《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基本办学条件,是我省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各地要根据本标准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规划,抓紧制订《标准》的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各地要加强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对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未达到基本标准的学校,要制定限期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改造进程,尽快提高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标准》的比例,争取用5年时间,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三、《标准》的实施遵循分级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县级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省教育厅和各市教育局加强指导,并对实施《标准》有困难的地方予以支持和帮助。各地要切实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薄弱学校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初中学校建设等工程结合起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四、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评估考核制度。省组织对各市、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考核(评估考核办法另行制订),并进行表彰奖励。附件:《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

主题词:教育

学校

标准

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7年12月11日印发

打印:檀 俊

校对:檀 俊

共印150份 附件: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

第二章 办学条件

第三条

学校有独立的校园。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22㎡,初中不低于25㎡;城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14 ㎡,初中不低于20㎡。

第四条

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试行)》、《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体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不得铺设过境天然气、石油等易燃、易爆、易污染管道。不得设置无线电发射、转播等各类易遭雷击的铁塔等有碍于师生身体健康和安全的设施。

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传染病房、高压变电配电所、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并设置减速设施。

第五条

农村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城区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六条

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场地、音乐、美术、体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近期指标为:小学不低于5㎡,初级中学不低于6㎡;规划指标为:小学不低于7㎡,初级中学不低于10㎡。生均学生宿舍建筑面积(按住校生计算),小学不低于4㎡,初级中学不低于4.5㎡。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每个教学班必须有普通教室1间。学校有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馆)(包括藏书室、阅览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电子音像室、广播室、团(队)活动室、卫生室(心理辅导室)、综合档案室等。平行教学班和学生数较多的初级中学,应适当增设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其中12班以上初级中学按每年级增加4个平行班须增设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也应适当增加。

中小学校应根据学校类型、规模,设置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的实验室。小学须设有科学实验室或探究室(包括实验员室、准备室、仪器室、药品室等),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58㎡。初级中学须设有理、化、生实验室或探究室,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80㎡。实验室的功能、面积、间数、环境要求等执行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的标准和要求。

办公用房:学校设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接待室等。

生活服务用房:学校须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浴室、学生宿舍、教职工休息室。

(二)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

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每生不低于6㎡,初中不低于8㎡。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4㎡,初中不低于6㎡。生均绿化面积,小学每生不低于0.5㎡,初中每生不低于1㎡。

小学18班以下须设2组60米或1组100米直道或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18班以上、初中24班以下须设2组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或者25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初中24个班以上设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和初级中学须按每6个班设置1个篮球场或排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原则上不在田径场内建设。中心城区学校确无条件的,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60米,初中100米)。

(三)教学仪器设备、设施

学校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按标准班额每人一台配备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学校计算机拥有量至少达到生机比12:1;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有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校园网。

(四)图书

学校要建有藏书室、阅览室,规模较大学校建有图书馆。生均藏书,小学20册以上,初中30册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报刊和电子图书。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量标准的1%。

第七条

按国家编制标准和教师任职资格规定配备教职工,无临时聘用人员。校长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小学校长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初中校长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新补充教师,小学一般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一般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一定比例,且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等结构合理。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第三章 学校管理

第八条

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第九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学校应按规模内设分管教学、后勤等工作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学科组、年级组。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十条

学校建立健全行政议事制度,规模较大的学校要建立健全校长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学校重大事项。

学校须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校长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和学校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校长要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学校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年级组、学科组、图书室(馆)、实验室、多媒体网络室、视听教室、卫生室、档案室及各种专用教室等都要有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十二条

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聘用教师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

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机制,奖励认真履行职责的优秀教职工。

第十三条

学校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保护师生的合法权利。

教职工应服从学校安排,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四条

学校须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十五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对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学校食品卫生、设施、消防、用电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财务室、档案室、食堂、宿舍、各类专用教室、传达室等有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均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安全。寄宿制学校要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节假日要安排专人值班、护校。

学校应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初中学生睡眠不少于9小时。

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

第十七条

学校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就近免试入学,实行常态编班,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学校应规范学籍管理工作,积极推行学籍信息化管理,配备专(兼)职学籍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各项管理制度,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和动员流失学生复学责任制度。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四章

教育教学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均应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第十九条

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学校须按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学要求安排课程,组织教育教学。

学校须使用经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的教材。

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二十一条

学校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通过德育课程和专题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学校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国旗旗杆,国旗使用要符合《国旗法》规定。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

学校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艺术(音乐、美术)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其他学科应发挥各自的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环境干净、整洁、美观、有序。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有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组织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科技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运动会。

第二十五条

学校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馆(站)、图书馆(室),校外劳动基地、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加强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化体育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及校外活动应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庭和学校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二十七条

每个教学班须配备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和组织好班集体活动,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协助各科任教师共同教书育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学校要建立和健全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制度,根据需要适时进行家访,每学年到每个学生家庭访问或和家长联系不少于1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商教育孩子的有关问题。

学校应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

第二十八条

学校须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十九条

学校应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以及互相听课、评课。积极探索网络教研,鼓励教研形式多样化。

第三十条

学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创新,优化学校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品位,丰富学校内涵,培植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和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第五章

第三十一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7.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 篇七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当今中国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必然选择,对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化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提出了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江苏省也指出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目前实施国际化办学的院校还主要集中在普通全日制大学、学院以及少数高水平职业院校,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可供参考的成功案例还相对缺乏。因此,江苏省进行五年制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战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1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及其国际化办学现状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职最早诞生在100 年前的欧洲。20 世纪60 年代,初中后的五年制高职顺应日本经济起飞而创立,其后在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相继出现和得到发展。我国五年制高职最初萌芽于清朝末期,清政府颁布《奏定实业学堂通则》设定我国最早的五年制高职机轮科[1]。新中国成立后,一些职业院校如上世纪50 年代初的苏南工科专业学校的办学模式也或多或少地涵盖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雏形。我国五年制高职真正得到大发展是在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1985年10 月,原国家教委同意航空工业部、国家地震局和上海市的3 所中专学校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

江苏省率先大力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其在校生规模、专业种类、办学成果等均位居全国前茅,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五年制高职发展道路[2]。1994 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首批成为全国十所试办五年制高职的学校之一。1996 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高职班试点学校。1996 年,江苏省16 所中专学校招收近1000 名五年制高职学生。1998 年,江苏省决定扩大在26 所重点中专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

2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的SWOT分析

2.1 SWOT分析法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必须首先对其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将公司的发展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结合起来进行决策。国内已经有多人将SWOT分析法用于国际化办学、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以及学校发展路径选择等研究中[3,4]。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实施国际化办学,其必将置身于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环境中,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进行竞争。应用SWOT工具对其自身目前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确定今后一段时期内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方向。

2.2 基于SWOT理论的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分析

2.2.1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的优势分析

(1)江苏省高职院校大胆地进行了多年的国际化办学探索。江苏省教育厅负责人丁晓昌曾经专门指出江苏高职“苏南模式”最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化。2009年,江苏17 所高职院校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启动“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2012年,江苏省政府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了一条“招收留学生、开办合作办学项目、开办国外分校”的国际化办学之路,并先后在东南亚国家开办国际化办学项目、分校和江苏经贸·南钢—印尼职业培训中心。

(2)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是一种独具发展优势的教育形式。五年制高职是被国际公认的成熟学制,其主要适合于需要较早、较长时间培养的特殊行业和特定专业。近几年,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学校主动学习与借鉴吸收国际化办学先进理念,主动适应全省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形成了与江苏产业发展趋势及各地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匹配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

(3)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办学机制有创新。江苏省教育厅专门明确了五年制高职的办学定位、办学主体和布局安排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实行连锁超市型的管理方式,设置十六大类、130 多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在校生近20 万人[2]。利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平台,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开展国际化办学,为其他五年制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做精做强提供了范例。

2.2.2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的劣势分析

(1)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理念不适应国际化办学。江苏省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每年完成的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仅仅占全省总数的10%左右。截至2014年年底,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个分院和办学点中,承担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约占一半[5,6]。这些院校没有形成先进的国际化办学理念,校园内部缺少国际化办学氛围,难以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要。

(2)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师资力量偏弱。目前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师队伍中真正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为数不多。笔者目前仍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占线中唯一获得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的专业教师。对于大多数从事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师而言,目前还没有长期或固定到欧美发达国家大学进行长期进修或培养的机会。

(3)江苏省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不适应国际化办学。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时间不长,也存在一些问题[7,8]:第一,国际化办学发展规划缺位。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是与国外三流院校或教育机构进行中外合作;第二,专业管理人员缺失;第三,国际化办学配套政策缺少。当前,大部分地区对于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没有实质性的支持。政府主管部门尚未建立一套规范性好、操作性强的监督评价机制。

2.2.3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机遇分析

(1)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带来了国际化办学新机遇。199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2000 年,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教育出口值分别占本国服务贸易出口总值的为11.8%、4.9%和3.5%。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德和日等在全球范围内争夺生源,通过海外分校、课程衔接、远程教育等形式积极拓展跨境教育服务,增加收入来源。

(2)跨国教育的发展推动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办学。1995 年,跨国教育全球联盟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在1999 年和2005 年分别对跨国教育进行界定[9]。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有逐步转弱趋势,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等国出台留学新政吸引中国留学生。

(3)国家国际化人才紧缺为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中国企业走出去最主要的障碍不是产品和技术,而是缺跨文化管理的国际化人才。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办学既能够在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因为出国留学而需要支付高额留学费用,大幅度降低教育成本。近年来兴起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 使得个人可以在任何地方轻松地学习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资源。

2.2.4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的威胁分析

(1)五年制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面临文化安全威胁。国学大师陈寅恪曾强调:“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重视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亦当等于玄奘唯识之说,在吾国思想史,既不能居最高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竭者[10]。”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西方国家的高校总是在不断传播和灌输本国的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过程中实施文化侵略。我国引入的不仅仅是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先进知识等,随之而来的还有外国文化的冲击。

(2)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不太高。国际化办学面临很大的困难:第一,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国际化办学离不开外国语言的学习能力,需要听得懂、能表达。第二,高职院校校内缺乏英语学习的国际化氛围。学生普遍有对英语学生的恐惧心理,对英语学习的抵触,对后期的专业双语课程和外教课程以及国外课程产生极易产生畏难情绪。第三,进入国际化办学班级的学生学习意识淡薄,经常出现扰乱课堂秩序以及逃课现象。

(3)五年制高职教育体系不完善,缺少学位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和探索,中国已建立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等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高等职业教育还应包括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我国大陆的高校还没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层次的高职教育。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集中在对国外学位制度的介绍和我国高职学位制度探讨,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对策思考。

3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战略对策

3.1 树立和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做好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顶层设计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观念要灌输到从事或参与国际化办学的政府教育管理人员、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第一,管理与决策人员要从服务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高度,鼓励利用全球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第二,教师应努力学习世界最新科研成果,并把这些成果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第三,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讲,应增进自己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力,树立走出国门就业的观念和参与国际就业的竞争意识。同时,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办学应做好顶层设计,投入专项经费,组建由外事部门牵头,含教务部门、相关专业系部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国际化办学项目执行团队,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扎实做好国际化办学的每一个项目。

3.2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化办学

五年制高职教育要积极与国外认可度高的政府、院校、培训机构或企业等合力搭建国际交流平台[10,11]:第一,与国际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平台,合作培养适应未来国际竞争的技术技能人才;第二,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建立合作平台,参与国际职业证书认证;第三,建立学生国际交流平台,实施短期学生游学、校际学生活动、项目合作等项目;第四,开发信息化学习平台,为学生和教师吸收国际前沿知识创造条件;第五,与国外知名企业建立学生海外实习就业平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第六,与中国相邻国家建立来华留学生平台,吸引外国留学生;第七,举办和参加区域性或国际会议,宣传和提高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在国外建立海外分校或办学点。

3.3 打造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和学者的国际流动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国际化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12]:第一,制定国际化办学师资培养方案。近期应重点选派省级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专项培训;第二,吸纳和招聘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等留学归国人员进行国际化办学队伍;第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选聘具有国外丰富职业教育教学经验的知名教师或国际知名行业企业外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第四,组建高水平国际化办学专业团队,以访学、交流和培训等形式合作开展国际化办学的教科研究与实践,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整体职业院校师资国际化水平。

3.4 加快实施课程国际化改造,提高国际化办学教育教学质量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应重点建设一批国际化优质课程[8]:第一,建好国际语言沟通与交流课程,快速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开始“国际化公民素质养成”课程,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第三,引进和建设国际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课程,培养通晓本行业国际职业标准和规则以及国际通用技术的能力;第四,建设一批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技艺等为主题的全外语课程;第五,直接移植国外课程,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国内就能修读真正的国外课程。

3.5依托国际职业教育集团和行业协会,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可借助国际职业教育集团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开展国际项目型人才创新培养,以国际性项目为载体,运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二,与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合作建设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研发、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一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第三,聘请跨国企业专家参与教学。五年制高职院校可以聘请跨国企业有关人员参与教学,提高国际化办学教学能力;第四,参与组建国际职业教育集团,与世界知名职业院校或机构合作开展职业培训、中高职业教育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第五,建立海外实习实训基地,派遣实习生或毕业生进入国外企业实习或就业。

3.6重视文化融合和育人功能,加强国际化办学文化建设

国际化的校园文化能给予学生真实的跨文化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意识:第一,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在向国际留学生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还要向他们传授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第二,建设适应国际化办学的校园文化,如在学习、办公和食宿等场所进行中英文标示创设国际化文化[13];第三,建立五年制高职教育专题英文网站,加强国际对外宣传与传播,让全世界了解和报名学习五年制高职教育;第四,定期开展含有国际化元素的“英语节”、国际商务礼仪大赛、国际文化讲座等活动,甚至承办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等。

3.7 完善服务与保障机制,确保国际化办学健康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应制定国际化办学的招生宣传、学生选拔、学习安排、学分认定等规章制度,保障五年制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有序开展[13]:第一,政府组织建立统一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准则和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对五年制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评估;第二,借鉴国际教育服务与管理理念,结合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现状,建立科学国际化办学教学管理体制。第三,政府和学校建立相应地国际化办学激励机制,对年度考核业绩突出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第四,设立国际化办学专项基金,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国际化相关研究和留学;第五,加强国际化办学硬件、软件建设,为国家化办学提供方便、快捷的和优质的标准化服务。

3.8 制定国际水平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输出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目录现有19 个人类和275 个专业。要想将这么多专业都办成国际化专业,短期内不现实。就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而言,国际化办学所开设的专业和培养目标一定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富有中国特色特质[2,14],如开设茶艺和蚕桑技术、针灸推拿、烹饪工艺与营养等专业,并重点建成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群)。在此基础上,借鉴德、英和日等发达国家的相关职业能力标准,依据“国际化”“体系性”和“开放式”等原则,按照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参照体系的“概念定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核心组成的“内容定位”、开发准则的“原则定位”和职教属性的“特色定位”等要求,尽快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准、中国特色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更好地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15,16]。

4 结语

当前,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已进入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新阶段。与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以及我国高中后的三年制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相比,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国际化办学尚处在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今后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应站在谋划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国际化办学规划和实施方案,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交流、理解、合作和竞争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开拓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摘要:文章系统分析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提出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八大对策。

上一篇:“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目标和措施”的描述下一篇:英语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