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2024-07-25

传统教学设计案例(10篇)

1.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篇一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案例 ——《苏武传》中的爱国主义教学案例

高一年级部

向锐

【案例背景】

高中语文课本中几乎都涉及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我校语文组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引导,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意义重大。【案例描述】

【片段描述】文章中卫律、李陵与苏武形象的对比、并讨论如何践行苏武的精神。

【教学案预设的问题】

用自己的话总结卫律、李陵及苏武的形象特点,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生1:卫律在文中是一个卖国求荣、贪图荣华富贵的人。

生2:还是一个诡计多段、无耻自私的人„„

师:总结卫律人物形象,分析李陵

生1:李陵和卫律一样,都是卖国求荣之徒。

生2:他与卫律有区别,对自己的叛国充满愧疚„„

教师总结李陵与卫律两个人物的形象异同,并请大家安小组讨论文章传主苏武与这两人的形象差别,重点考虑对于大家的启示 小组1:苏武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忠诚于汉,即使历经艰辛,与这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我们中学生,也应该学习他这种爱国的立场„„

小组2:苏武的人物形象第一组同学讨论的较好,我们组主要讨论了作为我们中学生,尤其是生活在和田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环境中的中学生应该怎么样践行苏武这种爱国的精神(该同学提醒后,全班七嘴八舌讨论,气氛热烈,教师示意安静,个别回答)

学生1:想苏武一样坚持立场,维护祖国统一、地区的安定团结。学生2(民考汉同学):要像苏武一样坚定立场,反对宗教极端,暴力恐怖主义,向家人亲朋宣传祖国统一、民族一家亲„„(全班热烈鼓掌、教师给与鼓励与肯定)

学生3:我觉得大家说的都很好,但是作为和田的中学来说,就像上一个同学说的,我们学习苏武的爱国主义更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的小事儿上,在和田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大家更应该学习苏武这样的爱国主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生继续发言„„

【教学反思】

这是本人前段时间课堂教学的一个典型案例,本课关于三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其实并不难,真正的两点在与结合中华传统的爱国文化,并结合本地区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反对宗教分裂的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苏武形象讨论自己应该怎么学习苏武。

“爱国”这个词说出来很容易,学生也可能会在讨论过程中讲一些大、空的东西,但最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立足于本地特殊背景,能从自己日常的一些小事做起,学习苏武的这种立场坚定、爱国的精神,最终达到在语文课堂上既学到语文知识,又立足本区实际情况,使学生受到文中传达出的传统爱国文化熏陶的目的,最终达到既能“树人”更能“立德”的教育目的。

2.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篇二

为了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 对我校3个年级的部分科目实行了案例教学。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我们对这3个年级的15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我校四年制2011级5个班220名学生, 2010级5个班248名学生, 2009级5个班233名学生, 共计701名学生为本调查的对象。

(二) 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参考北京大学刘宇老师的科研讲座设计问卷, 主要调查案例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效果, 同时兼顾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的态度。调查项目包括16个条目, 答卷时得分0-10, 其中1-10表示教学效果有作用, 0为没有作用, 10为作用最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真正感受, 在相应线段的程度点上画圈。当场发放问卷701份, 回收701份。

统计方法用SPSS11.5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变量之间的差异用t检验, 以a=0.05作为检验标准。

调查结果

3个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见表1。

讨论

(一)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 也称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等, 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师运用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问卷调查中, 3个年级的前14个条目均p<0.01, 说明学生评价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法。分析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案例教学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案例教学以案例为主导, 以问题为基础, 通过角色扮演、图片、视频、讨论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打破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分析案例时不断地质疑,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 充分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 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只是引导者, 弱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围绕着案例和问题, 思考、分析、提出各自见解、小组讨论、比较异同, 运用已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及课后查阅的资料等, 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并对结果进行总结交流, 整个过程既是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过程, 又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护理专业课中,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进行个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能够加深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

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总结理论知识, 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易于理解和记忆, 并对理论观点进一步深化, 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 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护理专业课中, 案例教学将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类似临床情境中, 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二) 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案例选编的要求 (1) 典型性:围绕着教学目标, 服务教学内容, 全面反映教学重点、难点。 (2) 真实性:案例应源于实践、贴近生活, 听起来有真实感,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3) 层次性:案例应先易后难, 由简单到复杂,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符合学生的求知规律。 (4) 融合性:案例应结合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料, 增加案例的直观性, 起到吸引学生的效果。 (5) 启发性:案例应渗透道德教育和关爱护理, 让学生体会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逐渐热爱护理专业, 为成为一名好护士而努力学习。

问题设置的要求 (1)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 利用不同问题诱导学生对知识的各个层次进行深入思考, 达到全面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2) 难易适中。问题过于简单, 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过于复杂,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讨论仍找不到相应答案, 既浪费了时间, 又会使学生产生受挫感。因此, 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 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解决方法, 具有成功感, 增强自信心。 (3) 少而精。问题设置不可过多, 每个案例情境问题设置一般不超过3个, 以便教师掌控课堂教学, 也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的把握。 (4) 适当外延。结合学科的前沿动态设置相应的问题, 这些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才能解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对教师的要求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精选案例、设置问题;教师需用多种案例呈现方式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需把握课堂主线, 监督学生讨论情况, 控制课堂教学进展;临床课教师还需定期深入临床实际, 了解学科进展,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建议

问卷的15和16条目p<0.01, 3个年级的学生喜欢案例教学并希望案例教学法继续实施的程度明显高于传统讲授法。结合学生现状, 建议推广案例教学法, 但对学生的考核方法, 尚需进一步探究。

摘要:通过调查学生对传统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 得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的结论。案例教学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

参考文献

[1]郭莉, 张瑞丽, 茹淑玲, 等.病例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1) :984-986.

[2]孙国珍, 林征, 刘扣英, 等.病例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3) :1165-1166.

[3]吴蓓.病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4) :559.

[4]邢杰, 闫玉文, 马平.人体寄生虫学PBL教学病例库的建立及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9, 11 (1) :3.

3.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篇三

[关键词]传统文化素养 思想品德教学 案例

一、案例背景

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与活力在哪里?思想品德课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其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尤为重要,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重树思品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二、案例主题

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

三、案例呈现

案例一、笔者在上七年级《走向自立人生》中“自立与自主”这个知识点时,让学生总结自立与自主的关系,多数学生只是照本宣读,进一步让学生举例来说明时,课堂一下子鸦雀无声,一片死寂。多数学生还把头低了下来,唯恐被老师提问。以前,笔者在教学中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回答就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只能自问自答了事。

对策: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运用典故、成语故事、诗词、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引导激发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积极起来。如在学习“自主与自立的关系”时,笔者运用了一个成语一《邯郸学步》。《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少年,认为自己的走路样子不好看,就去邯郸学他人走路,他看到小孩,就学小孩走路;看见老人,他又学老人走路;看到女人,又学女人走路。就这样过了半个月,他也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钱也花光了,最后只能爬着回去。讲完这个成语故事,笔者随即就问“这个燕国少年为什么到最后爬着回去呢?”学生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随后笔者又追问“燕国少年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们积极回答做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不能墙头草随风倒。于是水到渠成地过渡到要讲的知识点“自主与自立的关系”。通过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不仅积累了知识,又加强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结论: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一成语、典故、诗词,它包涵着深刻的思想。许多成语、典故,不是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或是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录,就是丰富哲理的阐述。因此,笔者借助成语故事、典故、诗词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广博厚重,而且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案例二、在学习九年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列举爱国的事例,多数学生没有反应,面无表情地看着笔者,有的学生干脆不听课。笔者感觉学生认为爱国与自己离得很远,只要自己学习自己的,爱不爱国也没有多大关系。

对策: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于是笔者临机一动就把岳飞的《满江红》从电脑里找出来让学生齐读,“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读岳飞《满江红》,学生们一下都热血沸腾,深切体验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欣赏这首诗,更深刻地理解有国才有家啊,用真实的事例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感。

结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就是塑造有思想、有观点的人,而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更好地启迪我们培育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爱国主义思想是凝结着我们民族力量的思想文化的源泉。教师在有意或潜隐默化的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案例三、在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前一天的下午,有一个学生(不是笔者所带的班级)突然跑进办公室,要笔者给他画一画考试的重点,他好回家背,理由是他班的老师不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复习,不知该背哪些知识点。笔者一下子愣住了,整整五课的知识,笔者不知怎么给他说起?最后我还是给他说了说这几课的重点知识,希望他可以应对第二天的考试。

对策: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是教書,要在教学中善于应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指导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灵活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点,要做到理解、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结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包涵着丰富、全面的的教学资源,更是有效的思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教学的真理至今仍闪跃着光芒。此外,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许多提升学习效率指导性原则和方法,如“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都可以应用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知识点,做到真正理解,灵活应用,同时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案例反思

传统文化是浓缩的精华,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入持久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只是将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引导学生反思人生,制定目标,提高自己,培养正确、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

4.传统文化案例 篇四

7、诸葛亮》教学设计

青岛莱芜一路小学姜晓晓

活动目标

1.了解诸葛亮的生平,通过搜集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了解其主要功绩。

2.借助注释学习《诫子书》一文,了解诸葛亮的主要思想理论,并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 感受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以及军事才能,形成对诸葛亮的个性化认知和评价。

4.学习诸葛亮的优秀品质

活动重难点

感受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以及军事才能,形成对诸葛亮的个性化认知和评价。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三国演义》视频片断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诸葛亮的生平。

2.通过介绍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了解其主要功绩。

3.初步感受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形成对诸葛亮的初步评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图上的人物,“羽扇纶巾”是他的外貌特点,你能猜出他是谁吗?(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明。)

师:这节课,咱们就来走进三国,去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诸葛亮作为三国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形象特征深入人心,从外貌入手,既导入了新课,又让孩子从开课就感受人物的潇洒儒雅,形成初步认识。】

二、人物剪影

师:对于诸葛亮这个人物你都有哪些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及其主要功绩,这里以概括介绍为主)师:看来大家对诸葛亮比较熟悉,老师也忍不住想来介绍一下诸葛亮。

(介绍《一代名相诸葛亮》,结合着学生汇报中内容,有重点地介绍,梳理学生的思路)师:那你认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知识,初步评价诸葛亮,不需要结合事例,用几个词语概括即可)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过程,了解人物性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课堂上通过集体交流,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通过老师的总结介绍,梳理学生介绍是杂乱无章的内容,形成较为系统有条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评价诸葛亮,学生的回答才会有一定的深度,如果能结合着具体的事例来讲则更有针对性。】

三、温馨点击

师:从同学们的言谈中,老师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我们许多同学崇拜的偶像。提到他你都能想到哪些词?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明。)

师: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因而与他有关的词语非常多,每个词语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非常有意思。你都能想到哪些?为什么?

(学生可以谈到“运筹帷幄”、“神机妙算”„„)

师:大家积累了这么多的词语,咱们来比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积累的词语最多。(各小组讨论、记录相关词语,同时简单讲讲词语背后的故事)

师:其实,一些有意思的歇后语也与诸葛亮有关,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像这样的歇后语你还积累了哪些?

(学生集体交流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设计意图:这些歇后语、成语等,都由其典故,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就必然会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是对开课环节的补充延展,让孩子更深入了解故事始末,这样有助于形成对诸葛亮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这种短小精炼的语言形式,也更方便语言学生记忆,词语本身也指明了诸葛亮身上所具有的特质,提示了孩子关注人物形象。而比赛的这种形式,更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效率,在交流汇报时也会让孩子们在自己搜集的资料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量,提高学习效率。】

四、活动总结

师:咱们刚才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诸葛亮的历史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可简单结合具体事例谈谈)

师:诸葛亮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相之一,他的很多政治军事才能一直为后世所称道,这在他所做的一些文章中可见一斑,下节课咱们就来借助诸葛亮的文章在进一步了解他。

板书设计

诸葛亮

草船借箭学识渊博

空城计机智

擅长谋略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注释学习《诫子书》一文,了解诸葛亮的主要思想理论,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通过研读《出师表》、《隆中对》,以及《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展开讨论,进一步了解诸葛亮,3.形成对诸葛亮的个性化评价,并学习其优秀品质。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师:老师跟大家玩一个接龙游戏,我来说,大家来接。

三个臭皮匠——

诸葛亮斩马稷——

„„

师:这些歇后语都和诸葛亮有关。的确,诸葛亮有高尚的品格、广博的知识,知天下、擅谋略,这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也可见一斑,让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教育儿子的《诫子书》。

【设计意图:既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又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读《诫子书》

师:的确,诸葛亮有高尚的品格、广博的知识,知天下、擅谋略,这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也可见一斑,让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教育儿子的《诫子书》。

(学生自读《诫子书》,借助注释来来了解其内涵)

师:哪位同学能正确的朗读《诫子书》?简单说说文中的意思。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明。)

师: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诫兄子严、敦书》吗?谁能背诵一下

(教师出示《诫兄子严、敦书》,全班齐读回忆)

师:《诫兄子严、敦书》和《诫子书》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明。)

师:谈谈你的读书感受,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重点结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谈谈他对自己的启示)

【设计意图:借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诸葛亮的思想,同时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能从诸葛亮的文章中有所得,端正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三、活动广角

师:像《诫子书》这样的与诸葛亮有关的文章还有很多,你还知道什么?

(《出师表》、《隆中对》„„)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隆中对》师:《出师表》被后世广为流传,很多同学都能背诵,谁能有感情的背诵一遍,再来表达一下诸葛亮的内心感情吧。

(个别学生读后,全班齐读)

师:剧中讲了诸葛亮的那个故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播放《三国演义》相关视频片断)

师:《三国演义》这本书描述了三国争霸大战,诸葛亮的风采尽展其中,大家还搜集了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咱们来开个故事会交流一下。

(各小组先组内讲故事)

师:听了这么多故事,同学们对于诸葛亮一定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认识?

(学生开展“读《三国演义》,评说诸葛亮”的讨论会)

【设计意图: 这些文学作品最能表现出诸葛亮的思想、品质,让学生通过读这些文章扩展阅读,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思想内涵,而且充分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根据不同的文字材料,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认识,不必拘泥于传统的认识,可以有学生自己的理解,只要能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持即可。】

四、成长阶梯

师:这节课大家都积极参与,动脑思考,你在讨论会上表现如何?让同学们给你一个评价吧。

(学生小组内互评,完成评价表)

板书设计

诸葛亮

《出师表》忠君爱国、极具才能

《隆中对》运筹帷幄

„„

徐婷点评:

5.传统文化品牌活动案例 篇五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活动案例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王祥故里,美丽的孝河岸畔,矗立着一座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学校——临沂白沙埠中学,作为孝圣王祥的后人,该校师生以传承孝道文化为己任,积极探索,充分挖掘孝道文化的时代内涵,拓宽孝道文化的外延,把新孝道研究与校园德育巧妙结合,通过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让古老的孝道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正文:

一千八百年前的一个寒冬,有个叫王祥的年轻人,为了让病中继母吃上鲤鱼,毅然用温暖的胸膛去融化河里的坚冰,其行感人,其孝可嘉。千百年来,王祥“卧冰求鲤”的历史故事滋养着孝河儿女的精神家园,激励着人们孝敬父母,崇尚孝道美德,也为该校的德育建设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源。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教学将发挥最自然的伦理价值”。作为教育工作者,该校师生有效利用身边历史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创新德育管理,致力于新孝道研究,为德育工作加上一个动力十足的引擎。

一、营造新孝道文化氛围

《烈女传》中记载“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这足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之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说过:“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因此,学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积极营造出健康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新孝道”教育主题,校旗、校徽,校歌均融入孝道元素,校园道路和花卉园以孝道主题命名,紫藤长廊悬挂“二十四孝”故事挂图,精心布臵走廊墙壁,张贴孝道格言警句,师生孝道书画作品、孝道手抄报等。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说话,育人向孝,育人尚德,将新孝道文化情感化、艺术化地融合到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新孝道教育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还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橱窗、校园之声广播站大力宣扬新孝道文化,对学生实行精神教化,让学生一进校园便沐浴在浓厚的新孝道文化氛围之中。

二、开展新孝道课题研究

1、概括提炼新孝道精神

该校深入开展“新孝道”课题研究,整合孝悌文化资源,去其糟粕,汲取精华,把“侍母”、“孝老”等传统孝道文化提炼升华,融入了新时期德育元素,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拓宽了它的外延。通过“感恩、尊师、守纪、励志、责任、理想”等一系列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阳光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屈不挠的性格、张扬的个性、高雅的志趣、崇高的理想。让孝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中发扬光大,切实让传统的孝道文化衍变成为新时期的价值观和德育体系。

2、编撰德育校本教材《孝道传承》

学校利用“王祥故里,孝悌之乡”这一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编撰德育校本教材《孝道传承》,让孝文化走进课堂,让孝德意识浸润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崇尚孝德、践行孝道的积极性。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编选了古代文献中关于孝的经典章句,又选载了现代名家的亲情诗文;既有名人孝贤的孝亲事例,又有新时期孝道人物的感人事迹;既有我校师生的孝道论坛,还有情真意切的孝道歌曲。诵国学经典,情怀激荡;谈名人孝行,见贤思齐;读眷眷亲情,心潮澎湃;听孝道故事,心灵净化;写孝道文章,情感升华;唱孝道歌曲,荡气回肠。

3、组织师生进行孝道论坛

学校以校报《孝河风》和校刊《荷风》为载体,大张旗鼓的组织师生开展了以“亲情〃感恩〃孝道”为主题的新孝道论坛活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或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或抒发自己的感恩情怀,或阐述自己的新孝观点,一篇篇美文赏心悦目,一段段亲情故事催人泪下,一个个观点振聋发聩。“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通过孝道论坛活动,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校园内悄然形成了人人“说孝、讲孝、谈孝、论孝”的良好德育氛围。

三、组织新孝道实践活动

卢梭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在口训,而在于实行。”根据“月月有活动,活动有主题”的原则,学校结合“感恩、尊师、守纪、励志、责任、理想”等新孝道教育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新孝道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1、德育基地“悟孝” 学校把孝园、王祥祠、孝河文化广场、镇敬老院、茶山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定为“新孝道研究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实地开展各种主题教育。

在孝园里,同学们参观二十四孝壁画长廊,瞻仰王祥雕塑,追慕王祥卧冰求鲤的孝行;在王祥祠,观看王氏家族祭祖活动,感受传统家族孝道文化的氛围;在孝河文化广场,师生积极参加每年一度的孝河文化节,感受古老孝河文化的积淀;在镇敬老院,同学们亲手为老人们打扫卫生,为老人捶背、捏肩,帮老人们整理床铺,陪老人聊天,用实际行动奉献爱心;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同学们聆听革命烈士英雄事迹,心潮澎湃,誓言铮铮,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得以升华。

2、传统节日“践孝”

学校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孝河文化节等节日,精心设计、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主题鲜明的新孝道系列教育活动。

一是通过给父母、老师写信、班会演讲、写亲情作文、感恩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想交流,让学生懂得感恩与回报;二是通过布臵为父母洗脚、为父母做家务、为老师制作感恩卡片等爱心作业,让学生自觉践行孝道;三是组织学生深入镇敬老院、社区奉献爱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更深层次的孝道内涵。

3、创设途径“扬孝”

新的时代呼吁新的孝文化,我们不断拓宽孝道文化的外延,把新孝道研究纳入日常德育管理中去,通过创设各种有效途径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锻炼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的情操,活泼他们的性情,高雅他们的志趣,帮他们树立起崇高理想,最终使他们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孝河文化节千人诵孝、荷花节文艺演出、大型爱心公益活动“希望心语”、夏之韵校园歌手大赛、孝河秋韵中秋诗文朗诵会、军训、徒步行走30里、拔河比赛等文体活动,陶冶了学生情操,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学校还成立了门球队、篮球队、足球队、武术队、秧歌队、书法班、国画班、荷风文学社等社团组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评选“校园十佳孝星”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榜样具有替代型强化的作用,即对榜样的奖励能使学习者表现出榜样的行为,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和仿效,可以使先进者受到激励、平庸者受到推动、后进者受到震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塑造人格、教育自我的效果。

为了推动新孝道研究的顺利开展,调动学生践行新孝道的积极性,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校园十佳孝星”评选活动,评比活动共分五个阶段:班内海选、年级初选、候选人事迹演讲、投票评议、公布结果颁奖,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教育效果显著。

通过孝星评比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们了解身边同龄人的典型事迹,激发他们更大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号召全体学生向孝星学习;另一方面更让那些存在不足的学生受到感染,明确了自己的成长方向,促进自身反思进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通过树立学生身边的德育典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校内形成“懂孝知礼、行孝明德、比孝尚志”的良好氛围。

6.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 篇六

案例名称:国学四进(国学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国学进企业,国学进党政机关)

实施单位:滨州市培风书院 项目概况:

1、主要做法: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滨州市培风书院主要以资深国学专家学者组成,是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大力培育国学教育工作者,尝试开展国学教育试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国学教育模式的国学专业机构。

滨州市培风书院秉承“传承国学、开启智慧、成就人生、奉献社会”宗旨,倡导人生国学理念,为当今和未来社会探索人的成长、成功和成就的教育之道,并逐步打造出相应的推广体系、教育实践基地。

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滨州市培风书院以“国学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国学进企业,国学进党政机关”主题活动为抓手,以“弘扬国学文化提升社会品质”为主题,以“弘扬传统文化,助力民族复兴”为目标,本着“与党同心,与民同愿,与时代同步”的原则,2013起年在滨州全面开展了国学文化进社区活动。并由此启动了国学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党政机关活动。不久,将这一活动在滨州、东营、淄博、潍坊、聊城五市同时展开。两年多来共开办国学讲堂157场,举办各类国学公益活动96场。自2014年,滨州市培风书院进入滨城区中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先后为九所中学的学生举办传统文化道德讲堂58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中国日报等媒体数次报导这一活动。

滨州市培风书院开展“国学文化进校园,国学进社区、国学进企业,国学进党政机关”,引导公民接受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弘扬奉献精神,从而更好地明志、益德、立品、做人。这一活动也引起中央电视台九频道的重视,2014年7月17日在东营对培风书院创意策划并导演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成果活动”进行了录制拍摄。

滨州市文明办在2013年11月5日主办滨州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讲堂,此次论坛由滨州市培风书院承办。先后共有1600多人次参加了活动。邀请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王竑锜主讲《爱觉悟感召人生》。之后,培风书院多次协办联办市文明办的道德讲堂。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阐述中国古圣先贤教育之道、再次展现古华夏文明传统文化对世人之必须。滨州市培风书院以“弘扬国学智慧,书写圆满人生,培育华夏栋梁,助力民族复兴”为宗旨,以中国国学为主要蓝本,古为今用,以国学思想启迪智慧,以国学素养修养身心,以国学因缘结缘学友,以国学情怀拓展胸怀,培风书院推广了诚信、仁爱、中和、宽容、礼义的中华道德文化,提倡以德为本、以诚为基、以志为翼的核心价值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历史自觉意识,为华夏国学的传承与发扬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进展成就:中央电视台等四十多家媒体以不同形式报导了培风书院开展的国学四进活动。不仅如此,中国教育学会成为培风书院的合作单位,并多次协办或承办中国教育学会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自2014年起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把滨州市培风书院做为签约合作单位,委托培风书院创意、策划、组织传统文化推广栏目。培风书院还成为了山东大学、山东省传统文化发展中心、东营市尼山书院、《领导科学报》、《文化山东》、《走近孔子》、滨州电视台中海大讲堂栏目、等媒体的合作单位。

7.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篇七

传统企业触网“互联网+”, 进军电子商务该如何做?其实并没有固定答案, 也没有固定模式。笔者认为, 只要是商业企业, 不论怎么发展、借助何种工具, 都万变不离其宗, 总体可归纳为十六字诀:产业为本、战略为势、管理为魂、网络为器。产业为本, 指企业所处的产业特点、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位置、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些都决定了企业的商业模式, 即需以产业为基础, 结合企业的行业位势来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既不能脱离产业现状来, 更不能脱离市场需求和竞争;企业战略确定后, 实施是否成功的关键是管理, 传统企业可以没有互联网思维, 但一定要有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的管理机制, 并从管理和组织上推进和保障战略落地。网络为器, 这已经是现代企业的基本是共识, 对传统企业而言也一样, 互联网是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案例一:年营业收入不到5亿的民营小家电企业。

该企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区域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和客户基础;二是在主要销售区域的老客户中存在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三是企业运营不错, 成立20年来员工流动性小, 有一大批陪同企业成长的老员工, 且现金流情况不错。

但这类企业发展也有不足:第一, 决策由一把手说了算, 机制虽然灵活但随意性比较强;第二, 家长管理制, 虽然一把手可以随时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 达到扁平化管理的效果, 但是各机构和员工 (包括管理层) 之间获取信息更多的是以“小报告”的方式, 缺乏正规的、客观的信息来源, 不但影响了企业工作氛围, 更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第三, 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 员工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看不到也没有兴趣关注部门和公司的发展情况, 更不会关注市场发展、竞争对手;第四, 有品牌和品牌故事, 但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和有效的传播。

现在, 电子商务的崛起给了这样民营企业开发全国市场的机会, 但其实该企业无论是组织、管理, 还是产品、营销, 都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策略。那么这种类型企业又该如何拥抱电子商务呢?

首先电子商务的本质仍是“商”, 企业不能脱离商业本质进行电子商务的运营。对这类传统企业而言, 他们不会冒着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的风险将资源全部投进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对他们的作用只是多了一个全国的销售渠道, 他们主要是将物流、信息流、现金流的运转方式进行重新调配。

其次, 这类企业还是多以企业为本, 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来做电子商务。他们在战略初期通常不制定任何战略, 采取“在奔跑中调整姿态”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式, 既不会轻易相信没有行动的宏韬伟略、也不会放弃成长势头良好的微小利润, 他们只有看到了电子商务对企业实实在在的影响才会重视。

这类企业做电子商务的难点在于: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多数体现为企业的线下问题, 电子商务让企业绕过现有的各种线下问题, 同时企业还面临长期规划和短期利润之间的取舍问题。

案例二:年营业规模超过50亿元的中型工业品贸易和加工企业。

该企业有以下特点:客户以区域为中心扩散到全国, 产品也从单一的贸易发展到集加工、仓储物流、投融资为一体的中大型企业。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在该企业所处的行业乃至整个工业品领域, 电子商务化都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大势, 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统企业商业体系的标配。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 这个公司该如何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实现战略转型呢?

首先, 这类企业一定要在产业基础上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转型提升至战略高度, 只有定位明确, 才能够将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其次, 从产业来看, 该企业所处的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利润低, 但企业对上游货源有一定的控制力度、对下游客户的需求有一定的把握。因此, 立足于行业基础, 企业可将电子商务战略定位为成为产业系统领导者, 以改革产业生态为目标, 走“产业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的路径, 而不是单纯地做信息服务平台或在线交易平台。这个定位既符合该企业作为产业生态系统领导者的战略发展规划, 又能在实现过程中灵活调整战略实施步骤, 在满足现阶段业务发展需要的同时, 兼顾长远战略发展目标。

案例三:年销售额近百亿元的全国连锁零售企业。

该企业有以下特点:市场遍布全国、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 在三、四线城市具有良好的口碑。但企业同时又面临严峻的问题, 即随着零售行业的成熟度, 以及国内外大型零售企业渠道的下沉, 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那么, 在互联网时代, 该企业应如何利用互联网, 激活现有资产、放大企业利润呢?

从产业来看, 零售业市场成熟度高、市场集中度低,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城市化进城的加快, 低线城市市场规模庞大、高速增长, 在零售市场仍有很大拓展的空间;从企业自身来看, 与其他零售企业相比, 优势点在于遍布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零售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因此该企业的电子商务之路, 从战略上应定位于打造城乡商品流通骨干网, 建立联通城乡, 服务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甚至农村消费者的流通服务平台, 并以此为目标, 有效地盘活现有资产、实现整体规模的跨越式发展。

8.传统文化进语文课堂案例 篇八

(一)社会背景

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孕育出了灿烂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精神的瑰宝,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然而许多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哈韩”“哈日”,却没有多少了解孔子的“仁义”;他们过圣诞节、愚人节,却没有多少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国家开始举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过传统节日,宣传传统礼仪,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二)学校背景

学校的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都严抓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石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指导、思想美化、情感熏陶,要求把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不仅是各个班主任,包括每位科任老师都应该在课堂上时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仁义礼智信,都能爱国爱家。

(三)课程背景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语文课站在了最前沿,收录在课本里的一篇篇文意兼美的文章,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上一次都是一次美的熏陶,是一次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和传播。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畏权贵的性格(《梦游天姥吟留别》),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为国献身的精神(《离骚》),李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至亲至孝的深情(《陈情表》)……这些古典诗文无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语文课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借古典诗文的翅膀飞翔!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构想

通过对必修、选修中优秀古典诗文的阅读和学习,走进作品所营造的丰富的精神空间,体会文人所表现出的美好的情感,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引领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长。希望看到学生在对古典诗文的学习中,在提高阅读能力,扩大阅读视野的同时也能提升生命的质量,塑造健全而美好的人格。

(二)具体实施

传统文化进语文课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施完成的一个活动,它应该是一个长期贯彻下去的行为,在这里笔者就语文课中屈原诗歌与爱国情怀这一内容进行一个活动展示:

1.课堂文本学习过程

语文课本必修二中选录了屈原的《离骚》,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也收录了屈原的《湘夫人》,通过课堂上对文本的集中学习,让学生了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体会在他的诗歌中所蕴含的对楚国深深的热爱和无限的忠诚之情,从古人的诗作中去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同时补充教学司马迁《史记》中《屈原列传》的相关内容,更进一步地去体会屈原对楚国的忠诚与热爱,即便是受到排挤、贬谪也不改对国家的忠心。

在课堂文本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详细介绍屈原的经历,分析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知人论世,受到屈原爱国情怀的感染,自己的心中也不由地生出满腔的爱国热情。文本的学习是一个感受吸收的过程。

2.学生体验交流过程

在课堂学习诗歌的同时,课下用周记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了如下的周记选题供学生选择:《屈原,我想对你说……》《站在汨罗江畔》《新时代的爱国之我见》等。然后通过老师的批阅,选出好的文章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别人的体会再一次牵动每位学生的爱国心,让“忠”这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古典诗歌的映衬下再一次闪耀光彩。

通过学生自己对屈原诗歌的重新解读,赋予新时代的意义,将自己的体会、感受抒发出来并且互相之间进行交流,这是对爱国情怀的一次抒发,一种升华,由古典诗文到自己的现实体验。

3.集体活动宣传配合过程

每年的端午节都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一次纪念,这样有代表性的日子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好的契机。班级、年级、学校一条线为迎接节日的到来会以诗歌朗诵或演讲比赛这样的形式进一步将爱国情怀渗透进每一个这样的日子里,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将仅仅从课本中感受到的爱国热情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通过班级、年级、学校集体活动的宣传配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从课堂走入学生的生活,学生受到的教育和感染更加显著了。

三、活动效果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古典诗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的文本学习

通过在学习古典诗文的过程中,对古人美好情感、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强化,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和记忆诗文的形象和内容。有学生在周记中表示:“学习了古典诗文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那些也是我们现代的高中生应该知道、学习的优秀的文化遗产,我再去看那些文字发现它们变得亲切了,背诵起来也快了很多。”

(二)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课堂下学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入自己的生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语文课本上的古典诗文,每一篇都闪耀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学生阅读它、学习它、体会它,更将它们深邃的思想、精华吸收进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学习屈原、陆游、辛弃疾的诗歌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他们为国效忠、深忧国难的一腔爱国情;学习王维、孟浩然的诗歌让学生不禁陶醉在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中;学习李密、归有光的散文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出他们对家人无限的爱与思,学习儒家著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何为“仁”、何为“义”……这些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各个班级开展的“感恩主题班会”、艺术节书画展中那些壮美山河的照片画作、国庆演讲比赛上慷慨激昂的爱国表达……无一不是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熏陶感染的结果。

(三)在学校各项活动的配合下,语文课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

配合新课改下语文课本中更加多地注入古典诗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纳入教学内容,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展了很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每年四月、五月的读书节,开展了古典诗歌的专题朗读;在高一高二年级间开展了诗文对抗赛;国庆节进行了“爱国诗歌朗诵比赛”……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以别样的方式进一步展现了古典诗文中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可谓是一举多得。

9.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篇九

《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优秀案例

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大梁王小学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为此,德育处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结合春节期间“传统文化在我身边”这项活动,现在孩子对他人冷漠、不知感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又普遍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多层面的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意识,引导广大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的求知精神和感恩心态,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对父母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对生活感恩,增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小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

希望通过此次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和造就具有感恩意识的人,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要求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应当”的道理,做到既有报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具体表现在:

1、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知恩报恩;

2、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文明礼貌;

3、在社会:遵守公德,尊老敬贤,关爱他人。

二、活动主题:“学会感恩、爱心永恒”

三、活动时间:2015年2月9日—3月8日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三个“感谢”活动(由班主任负责安排

1、感谢父母养育我:如果感恩之心能从小养成,长大后就一定会知恩图报,孝敬自己的父母。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而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就不可能去爱事业、爱国家、爱别人。

(1)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我为家里经常必做的五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帮厨洗碗、洗衣物;给父母客人敬茶;随父母探望长辈、亲戚。

(2)寄给父母长辈一封《谢谢您,我的......》感恩的信。

(3)有条件的随父母长辈工作一天,感受父母长辈的辛勤劳动。(4)倾听父母长辈的成长过程和艰苦创业史,谈谈自己的感想。

(5)收集二十四孝故事:《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感谢老师教育我: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

(1)记录教师讲授一节课的经过,向学科教师学备一节课教案,体验老师备课的艰辛。

(2)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五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求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遇到老师和年长者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您早”、“您好”),逐步培养自己的礼貌习惯。

3、感谢他人帮助我:生活在集体中的一员,要关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善待别人,学会感谢别人

(1)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活动。

(2)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

(3)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1—3个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恩情通过一封信、电话、等通讯工具表达你们的感恩心情。

(二)开学后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1、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班会。

2、活动内容——算算亲情账:

(1)算一算自己进入初中后,平均每天学习了多少小时,又浪费了多少时间,并对自己入学来的学习等方面的收获作出自我评价。

(2)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估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3)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4)假定自己大学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得出“天下难得父母心”的现实论据。

3、围绕“感恩”主题,出一期专题手抄报。

(三)开展感恩教育征文活动

1、以“感恩”为主题,学校开学后开展师生征文活动。

2、由班主任负责组织汇总,小学德育处处负责评选和表彰。

五、活动总结与评比

1、实践原则:结合班情,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

2、各班要结合学校方案,整合各类活动和力量,卓有成效地开展好。

10.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篇十

r>

三、措施

1.训练学生如何审题,把所有容易出现的题目都罗列出来,让他们多思考。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演绎的能力

列出所有的题型,教会他们如何拓展、延伸、使答案既不偏题,又能答到知识点上。

3.理出容易混淆的概念,反复辨别

4.抓住基础知识不动摇,使他们在中考之前基础扎实,思维清晰,遇到各种题型不慌不乱,争取最佳状态,最

优成绩。

教学反思案例三

试卷分析:

这份试卷对基础考查较多,涉及到教学各个方面, 难度不大, 但紧扣课本, 从反馈看, 学生掌握情况各不相同,这一部分很好地反映了学生的基本功状况, 便于以后教学的针对性。

在阅读方面,学生理解上没有大的困难,但做题时方法需要指导,特别是扣准中心把握主旨一类题。

教学反思

1.由于刚接收这两个班级,在师生磨合上需要些时间,初一至初二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个转变,因此教师开始把重点放在创建师生配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上,在经过两个月后已初见成效,师生间沟通也呈良好状态。

2.两个班学生基础都较薄弱,平时不太注意书本,很多人没有养成复习的好习惯,且对基础的字词,课文的默写较轻视,这在平时的听写、测试中有

明显表现,针对这一状况,教师格外注重默写等基本功,但目前为止,成效不十分理想,必须继续强化。

3.要重视笔记,由于是实验班,课堂效率还是较高的,但学生不太重视笔记,或是只抄板书,或是记录零散,回家后更不复习,以至讲过的内容无法掌握,以后需对记好课堂笔记做适当指导,并不定期检查记录及掌握情况。

4.加强阅读训练,拓展学生思维,充分利用学生现有资源,以课内集体精讲,课外自主练习结合的方式,完成一批优秀阅读的训练,题在精,不贵多,但矛盾是学生课外没时间做语文题。

5.强化作文训练,把这作为以后教学的一个重点,上半学期由于几次征文活动,正常的作文教学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讲评的机会较少,但通过考前个别指导看,还是很有帮助的。

6.要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可以使有些工作落到实处。作为中途接班的教师,也格外需要

家长的配合。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这个信息渠获取资料、运用资料,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时代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要创新,首先要紧随时代步伐。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不仅渴望了解作者,更想身临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树、那鸟。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不断激发。其次,课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叶茂,众写欢乐歌唱。作者巴金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课上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本身就有语言形式上的美,并从中

可以展开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结合生活实践受到没的感染,培养了审美的情趣。这节课中学生感受到了动物间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的美,感受了巴金饱满的情感,培养了发现美、感受美的乐趣。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了物我同一的境界。我既是树,你既是鸟,树鸟相互欣赏,形成整体。最后,在课堂中倡导学生充分朗读,自主体会,独立创作,力求体现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由于教学时间调空不当,致使学生在读文时读得不够充分,后面的自主感悟、换位整合没有充分展开,使学生未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今后,我应倍加努力钻研、探索、提高自身素养。

《梅花魂》教学反思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课文主要讲述了身在

上一篇:数学科组简介下一篇:如何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