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

2024-08-14

课文《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4篇)

1.课文《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公开课教案)

22、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

向阳完全小学:黄雪晴

教学目标:

1、会认“科、亚”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的”写句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

3、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难点:

1、会用“可爱的”“高兴的”写句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设计思路:

借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仅注意力集中,而且学得有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1、拿出各种各样的气球,组织学生做游戏(如踩气球、吹气球------)。

2、提问:气球除了可以用来做游戏之外,还能用来做什么?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文中的气球还有什么作用?

4、板题、读题。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悟。

1、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窗前的气球代表了什么?

2、学生交流。(代表大家对科利亚的问侯,以及同学们真诚的情意。)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借拼音,同桌互认。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字情况。(会认)

4、交流识字方法。(会写)

5、朗读儿歌,巩固汉字。(见小黑板)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读、互读、指名读)

2、同桌朗读体会,说一说。

a、同学们通过这个气球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

b、科利亚看到这个气球肢、会想什么?

3、展示朗读。

把自已为读得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课外延伸

科利亚的同学延用是、利用气球去看望了孤独、无奈的科利亚,你还有什么办法去看望科利亚吗?

如果你是科利亚的朋友,允许你给他打电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六、指导写字。

七、读读写写。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2.课文《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选自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十一册第四单元第6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能力: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会正确求比值。

3.情感: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 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及比、分数、除法的联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 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 女工人8人, 男工人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3. 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两数相除, 不能整除时, 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其中被除数可以看作分子, 除数可以看作分母。

二、导入新课

1. 出示例1图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后提问:你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每两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都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能会找到每两个数量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 针对学生所答, 及时作出引导评价。

2. 小结:

我们会用加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合并关系, 会用减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 也会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表示两个量间数量关系的方法, 叫做比。 (板书:比的意义) 。

三、学习新知

1. 初步认识比及比的读、写方法。

(1) 找出板书中学生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的实例, 用彩色粉笔标注出来, 指出: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说法变了, 书写格式和名称也就变了)

教师举例:比如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5÷4=5/4, 我们就说, 张丽和李兰所用时间的比是“5比4”, 可以写成5∶4或5/4, 读作:5比4。

(2)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教科书例1内容。

问题: (1)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 你都知道了关于比的哪些知识?

(3) 5比4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那4

比5呢?

学生自学后根据问题谈自己的收获。

(3) 教学例1“试一试”。

提问: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吗?组织学生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然后集体订正, 评价。

(4) 比的前项和后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教师追问:为什么张丽与李兰所用时间的比中5是比的前项, 而在李兰与张丽所用时间的比中5又是比的后项呢?学生回答后, 教师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 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 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 正确表达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 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教师提问:5分钟、4分钟都表示什么? (时间)

教师小结:5分钟、4分钟都表示时间, 它们是同一种量, 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观察“试一试”中的最后一个问题。

教师提问:求的是什么? (速度) 谁和谁进行比较? (路程和时间) 谁除以谁? (路程除以时间)

教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 (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 (不是) 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 (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师生共同小结: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 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

2. 求比值。

思考:5∶4表示什么?4∶5表示什么?求比值和解答应用题不同, 不写单位名称。

说明: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比值是一个数, 可以用分数表示, 也可以用整数或小数表示。你知道怎么求比值吗?

课堂内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3.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 议一议: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汇报, 根据汇报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下表。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 小结:

(1) 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 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2) 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是一个数。

提问:

(1) 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 能不能用“是”?因为它们之间有联系还有区别, 除法是一种运算, 比则表示两个数之间相除的关系, 所以比同除法的关系只能是相当于的关系。

(2)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四、巩固练习

1. 想一想, 填一填。

(1) 比的前项是5, 后项是3, 比值是 () 。

(2) 比的后项是8, 前项是4, 比值是 () 。

(3) 比的前项是0, 比值也是0, 后项是 () 。

(4) 甜甜3分钟做60道口算题, 做口算题的数量与时间的比是 () 。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然后指名回答, 集体订正。 (提醒学生:比的后项不能是0。)

2. 学校里有10棵杨树, 7棵柳树, 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 () , 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 ()

3. 两辆汽车, 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 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

(1) 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 和 () 的比, 是 () ∶ () , 比值是 () 。

(2) 乙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 和 () 的比, 是 () ∶ () , 比值是 () 。

(3) 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 () 。

(4) 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 。

(5) 甲、乙两车所行速度的比是 () 。

4. 求比值:4∶50.8∶0.4

五、拓展练习

1.“甲队在一场球赛中以12∶0的比分大胜乙队”。请问“12∶0”是比吗? (不是比, 它是记录两队得分多少的一种形式。)

2. 小强的身高是1米, 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 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这种说法对吗?

3. 如果a是b的3倍, 那么a和b的比是1∶3.对吗?

4. 我国陆地和世界陆地的比是1∶15。我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比是1∶5。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 其中中国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与全球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的比是1∶5。

你从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了哪些关于比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 你有何想法?

5. 图示呈现:两杯糖水, 第一杯中糖与水的比是2∶50;第二杯中糖与水的比是3∶50。哪一杯糖水更甜?

6. 一台机器上有大小两个齿轮, 大齿轮有100个齿, 每分钟25转;小齿轮有40个齿, 每分钟120转。根据所给条件, 你可以写出哪些比?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 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外作业

3.《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 随文识字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67

[教材分析]

《窗前的气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关爱他人”为专题组织教材内容,《窗前的气球》是其中的一篇叙事性文章。课文以科利亚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讲述了科利亚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学用气球给科利亚带去问候的故事,主要表现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是真实、朴实、扎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让学生在最简单朴素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最丰富有效的知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文过程中,达成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说好话、读好文的低年段阅读教学目标,力求打造轻负高效、自然和谐、智慧灵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气球图片。

师:同学们,你所知道的气球都有些什么作用?

2.学生交流。

3.结合课件中的配图,师小结:气球是你们喜欢的玩具,是舞台上漂亮的装饰,可以给节日增添色彩,给孩子们带去欢乐。但是,今天这一课中的气球,却有着更加特殊的作用。(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标出文中的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巡视,随机指导)

3.同桌间交流识字方法。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1、2自然段

1.出示“病”字,学生拼读正音,自由组词,读词巩固。

2.回到第1自然段,找出含有“病”字的句子。

课件出示:“科利亚病了,住进了医院。”(指名学生朗读)

3.根据句子的意思,提问:“科利亚得了什么病?”

4.指名学生说说“什么是传染病”。学生交流后,师小结:一个人如果得了传染病,谁去病房看他,谁和他待在一起,谁就会被传染。

5.出示课件,引读医院的规定:“谁也不能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6.深入理解“谁”指的是哪些人,进一步体会科利亚此时孤单、难过的心情。指名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句话。

7.读好“科利亚”。

课件出示主人公科利亚的图片,齐读科利亚的名字;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科”和“亚”的方法;指名学生分别用“科”和“亚”组词。

8.指导学生读好重点语句。

课件出示:“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指名学生朗读)

9.指导学生读好“静静地躺”“呆呆地望”。在此基础上拓展此类叠词短语,如“轻轻地走、静静地听、呆呆地看、紧紧地抓”,并让学生试着用叠词填空,进行短语训练:( )地爬、( )地说。

10.把“静静地躺”“呆呆地望”放进句子中,再次指名学生朗读这句话,进一步感受科利亚躺在病床上的孤独。

11.根据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到文中找一找: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

12.出示课件引读:“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指名学生朗读,齐读)

13.课件出示“除了……也……”进行关联词的说话训练。

14.齐读本段最后一句“他觉得真没意思”,明确科利亚的前期心情。

15.指名学生带着孤单、难过的心情连读1、2自然段,回顾课文前一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课件展示气球在窗前升起的过程)师引导:就在科利亚觉得真没意思的时候,突然,一件有趣的事发生了。是什么事呢?齐读第3自然段。

2.指名朗读画线的问句:“气球停了一会儿,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指导学生读出疑问、上扬的语气。

3.指名学生认读“开始”一词,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反义词“结束”。

(三)学习4、5自然段

1.引导学生观察:这气球上画着什么?

2.课件出示:“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可爱的事物,练习用“可爱的”说句子。

3.科利亚看到这可爱的小脸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吗?

4.课件出示:“这下他猜出来了,准是米沙想的招儿。”指名学生朗读这句话,帮助学生理解“准是”一词的意思,指名学生带着肯定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5.发挥想象,思考米沙究竟想用这气球干什么?

6.课件出示:“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体会科利亚看到红气球,感受到同学们的关心后,心情发生的巨大变化。

7.课件出示:“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指名学生朗读科利亚想象的画面,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拴”“指手画脚”等难读的词语,感受科利亚此时的快乐。

8.指名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科利亚最后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9.学生交流后,师小结:这飘在窗前的红气球,对科利亚来说,就是一分惊喜,是一声暖暖的问候,它折射出同学之间最真挚的友谊。透过这个气球,科利亚的心离开了“真没意思”的病床生活,飞到了伙伴们身边,所以他“高兴地笑了”!

10.联系实际,想想生活中自己高兴地做过哪些事情,练习用“高兴地”说句子。

11.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科利亚,高兴地再读第5自然段,升华情感。

四、学写生字“床”和“病”

1.课件出示生字“床”和“病”,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明确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的书写原则。

3.指名学生说出“床”和“病”的部首,引导学生发现“广字头”和“病字头”的区别。

4.师范写“床”字。强调:先写外面的“广字头”,注意起笔一点写在竖中线上,点下一横要短,并且微微上扬,左撇要长,“广字头”就写好了,再写里面的“木”字,“木”不能写得太小。(学生“书空”)

5.师范写“病”字。强调:写“病”时,同样遵循先外后里的原则,但是在写“病字头”时,千万别忘了左撇上的一点一提,点在横中线之上,提在横中线之下。要想把“病”字写得漂亮,在写里面的“丙”时可不能大意,“丙”的第一横要写得短一些,横折钩要长一些,露出小肩膀。

6.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床”和“病”,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7.选取2-3名学生的作品,展示评议。

8.指导学生进行二次书写。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米沙和同学们对科利亚充满爱的问候和关心,也被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感动了。从今天起,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用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4.课文《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22、窗前的气球》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7个生字的音,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造句。

2、反复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学习难点: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导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气球

预习提纲:

1、借助汉语拼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

2、圈出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弄清它的读音、偏旁、部首,并组词。

导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吗?(出示:气球)

想一想,用气球可以做哪些游戏?(踩气球、顶气球、拍气球„„)气球除了用来做游戏,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窗前的气球》,谁来读读课题?一齐来读一遍。

想知道窗前的气球的作用有多大吗?想就打开书本,我们一起去学习。

二、检测预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2、指名朗读课文,再指名纠正。

三、明确学习目标:(全班齐读,并记在心里。)

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由大声读课文,圈出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或句子,用适合自己的办法解决难点,如向同桌请教、借助拼音、反复练读等。(2)选取其中的几个生字,给它们组词。

(3)你觉得哪几个字最好记?你是怎样记住的?你觉得哪几个字最难记?想办法记住它,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2、学生自主学习。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

(1)出示短语,在读中复现生字,为长句子的朗读铺平道路,同时积累语言。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对面的楼房 呆呆地望着窗户

可爱的小脸 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

米沙想的招儿 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

拴着气球的绳子 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逗人的“小脸” 高兴地笑了 猜出来(2)请一位“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1、出示自学指导二

(1)在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2)挑选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桌听,请他帮你评一评。(3)同桌两个齐读课文,读完后简单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主学习。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

(1)指名读喜欢的自然段,其他同学正音并评一评。(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类比训练

1、学生在田字格中跟写、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联系生活,选择“可爱的”或“高兴地”说一句话。

六、课堂反思,归纳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学会的?

七、布置下节课预习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同桌讨论讨论:窗前的气球代表着什么?

八、板书设计

22、窗前的气球

5.《窗前的气球》课文教后记 篇五

《窗前的气球》通过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躺在病床上的科里亚送去问候,送去关爱,透过这个红气球,科里亚的心飞到了窗外,飞到伙伴们的身边这件事,感受同学之间友谊的真挚,窗前的气球教学后记。这节课上,我和孩子们时刻感受着科利亚的孤独,分享着科里亚的快乐。 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理念,势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体,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也势必要求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让语文变得更接近生活。 我在教学《窗前的气球》两点:

一、把课文读好。“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窗前的气球》内容浅显易懂,我想过多的讲解分析是没有必要的,把讲解分析的时间放到训练朗读上,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收获会更多。

二、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中“真情”的感悟,孩子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将《窗前的气球》与前一篇课文《识字6》结合起来,要求孩子选用《识字6》中的任何一个字、词或句子表达自己读《窗前的气球》的感受。孩子们有的选用“美对丑”中的“美”,因为米沙想到生病的科里亚得了传染病,很孤独,所以将红气球飘在科里亚窗前,消除科里亚的寂寞,心灵很“美”;有的选用“真诚对虚假”中的“真诚”,因为窗前的气球带去的是米沙対科里亚“真诚”的问候;有的选用“冷漠对热忱”中的“热忱”,因为米沙是一位待人“热忱”的同学;有的选用“雪中送炭见真情”中的“雪中送炭”,因为文中写到“科里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的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他觉得真没意思。”说明科里亚很孤独很寂寞,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窗前的红气球给躺在病床上的.他送去问候,送去关爱,透过这个红气球,科里亚的心飞到了窗外,飞到伙伴们的身边……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有的选用“贫对富”,因为科里很空虚,就像“内心贫穷”,可米沙送去问候后,科里亚又变得非常“富有”;还有孩子选用“冷对暖”“助人为乐献爱心”“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索取对奉献”中的“奉献”“爱对恨”之中的“爱”……课堂上孩子思绪飞扬,小手直举。

6.《窗前的气球》优秀评课稿 篇六

这个学期以来,学校组织了很多听课的机会,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件向其他老师学习的大好事,从中也体会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今天上午第三节我听了周在学老师的《窗前的气球》,受学校领导的委托就周老师在本节课中如何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进行评课,所说不周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觉得本节课从整体上来说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课堂结构完整,过程清晰。教态亲切自然,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我觉得周老师的有以下亮点:

一、生字的教学不拘泥于传统。体现在能够合理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生字的教学和文中的词语结合起来。识字的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方法),如教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掌握要学的字“蝌——科”“抬——始”,要求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识字去掌握,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渗透,用开火车的方法进行词语接龙,亚军-军队﹍。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课中提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的丰富和优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实际提问你知道那些传染病,学生答“手足口病、甲型流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流行病的了解,对于我们面对严峻的疾控形式是一种很好教育。教学就要求我们能突破教材,能和生活有机的结合。有意无意的教育学生告诫学生,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教学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本课字词的掌握,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有读到写,让学生达到了掌握本课字词的目的。

本课的.一些不足之处,我觉得课堂的导入可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气球进入也许更加适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这样也许更加适合第二课时的教学我觉得病床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文本的痛苦的基调,气球更能突出文章要表达的一种学生之间暖暖的情谊。对学生会读部分的教学更进一步加强学生读的训练,让学生多读,记得一位名家说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把这些字放到语言环境(课文中去读一读)。在会写的部分也可适当让学生去写,学生只有自己多写才会发现问题,我们老师有时会找出自己认为的难写字去教学,我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是有差异的,我们认为的难点也许对一部分学生适合而对一部分学生不适合,自己练习有助于牢固掌握。

7.走出第一课时教学的洼地 篇七

一、关注语文教学的失真

第一课时成了语文教学中被遗忘的角落、新课程改革的盲点, 成了阻碍构建有效课堂的瓶颈。我们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煞费苦心, 却很少关注青年教师是如何上第一课时的。于是, 年轻教师不知如何教, 或“跟着感觉走”, 或照搬老教师的传统教法。其实, 第一课时将近占到语文总课时的一半, 岂能不管不问?

具体表现为:第一课时包揽了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 具体表现为模式化:揭题导入—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划分段落—指导书写。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 对课文阅读缺乏兴趣, 且在学生读了一、两遍课文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文本, 探究文章内涵, 品味语言文字, 学习遣词造句, 包办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结果书都读不正确, 读不流利, 也就谈不上深入文本、品评文字、体会情感了。

把第一课时上成纯粹的资料展示课、书法指导课、朗读课……游离文本之外, 失去了语文课堂的本真, 产生错位。即有的教师虽完成了教学但却离下课还早, 于是就从字的结构、笔画、笔顺逐一指导学生书写, 让学生写了一遍又一遍;或一遍又一遍地读书。语文课成了书法课、早读课, 失去了语文课堂的本真, 产生了错位。且每篇课文都按整齐划一的步骤进行, 每个版块之间相互割裂, 了无生趣。

其实, 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的基础, 没有前者的推波助澜, 哪来后者的精彩纷呈?因此, 我认为第一课时不仅仅要体现扎实训练, 更要整体把握, 凸显艺术。

二、探求真实的语文课堂

对于经历六个年头的语文课程改革, 大家用“八了歌”与“四变”来形容语文课堂的变革:“八了”:“课文换了, 要求变了, 说法新了, 形式活了, 解读多了, 媒体亮了, 师生笑了, 掌声响了”;四变:“教学内容由胖变瘦了, 教学环节由碎变整了, 读书训练由浮变实了, 教学的形式由花变朴了”。应该说, 我们从一开始的激动、冲动, 甚至盲动, 到现在的比较理性、比较清醒, 这是个好的趋势。就在我们看到今天阅读课巨大变化的同时, 还要十分清醒地意识到, 现在阅读课的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也就是说, 阅读课的课堂效率问题, 仍然制约着阅读课的深入发展。

因此, 正确把握语文课时的教学是非常迫切也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一) 教学目标科学化。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上好每一节课的保障,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阅读活动的一般规律, 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各种因素。这几个基本要素在确立教学目标时都要考虑到, 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文本有所侧重, 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1.正确定位课时目标。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地编造, 不是教案上装点门面的摆设, 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 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有的时候却成了教师最怠慢的部分。课时教学目标合理、正确地制定, 是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任务的前提, 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我们有必要分析原因所在, 找到合理对策, 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对教材要有深度把握, 站在驾驭整篇课文教学的高度, 合理分配每个课时的教学任务, 正确把握课时目标:第一课时哪些该教, 哪些不该教;哪些需讲清、学透, 哪些应点到为止。有的需直奔主题, 以便统领第二课时;有的则需迁移延伸, 为第二课时搭桥铺路。

2.充分体现学科目标。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 听、说、读、写都需训练到位, 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促发展。一方面, 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时应达到不同的要求, 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不同年龄阶段或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所能达到的阅读效果和层次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决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不能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 而要做到因文而异, 因人而异。另一方面, 异中有同的是所有的第一课时都是学生与文本的初次接触, 这个因素又决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必须首先考虑一些具有共性的要素, 如生字的解决, 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感知, 对课文文体、作者表达方式方法最基本的辨识及对文本传达出来的情感的最初感悟等。在第一课时教学中, 首先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

3.优化整合三维目标。传统的第一课时重视“双基”训练, 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价值本位的变革, 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说, 每一项学习活动的展开, 都应是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每节课都应注重培养学生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在读书中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

(二) 客观对待“万读不离其宗”。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是悟的前提, 熟读是理解的基础。很多时候语文教学也一贯采用以“读”为主线的策略, 然而在具体操作中, 一些教师非但没有赋予“读”这一常规武器以真正的内涵, 相反只是注重了“读”这一教学手段的形式意义, 而使得语文课堂上存在“读”的泛化现象, 即“为了读而读”的现象。其实, “为了读而读”的做法只能说明一点, 教师并不知道“为了什么而读”。语文课上的“读”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进行四个层次的读的训练:第一次读, 采用默读, 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读, 给生字注上音, 在不理解的字词上做上记号;第二次读, 可以让学生分节朗读, 主要目的是检查正音,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在正音的过程中, 相机进行生字教学;第三次读, 可以采用自由读, 主要是为了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第四次读, 鼓励学生放声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读出感情,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 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只有通过“读”, 学生才能对语言文字有直接的整体的领悟, 才能品评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才能真正实现与作者的一种间接的对话, 与作者达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那么, 怎样才能赋予“读”真实的意义呢?一言以蔽之, 只有与思维结合起来, 才能使“读”富有意义, 才能使学生读出文章的神韵来。第一课时中“读”的落实, 也要做到有目的、有系统、有思维的强度, 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阅读迈向深层次的阅读。

三、追寻朴实有效的课堂

(一) 扎实有效。

字词教学因其特殊的基础性,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承担着奠基石的角色。可以说, 若没有扎实的字词教学, 随后展开的阅读教学将可能成为空中阁、水中花。由于各个年级段对于生字新词的学习要求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考虑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水平。如果具备了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 教师就无需再一个挨一个教学生字新词了,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 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测, 在学生真正理解的难点处讲解点拨。

如《暖流》一课中, 有八个生字。在教学中我只重点让学生理解了三个:抑扬顿挫、琼楼玉宇、婵娟, 且各有侧重。“抑扬顿挫”字字落实, 字字理解, 并且让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读一读本文所提到的《水调歌头》;“琼楼玉宇”侧重在“琼”字的理解上;而“婵娟”则注重了词义的复杂性, 文中的婵娟指的是月亮, 也有的时候可以理解为美丽的年轻女子。

怎样让词语教学不枯燥, 而又不功能单一呢?运用特级老师薛法根的“组块教学”进行有效整合, 把相似的成串词语用“平面推移法”来实施教学既省时又高效。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 我开始了“组块教学”的第一次尝试。

第一个组块——六个词语组成的词语块

操作步骤:

1. 快速划出本文的重点词语, 默读、记忆 (积累词语训练)

2. 听写六个词语:鸟栖虫居鼓鼓囊囊兴致勃勃五彩缤纷满载而归 (现场检查促使积累达成)

3. 你能用上这六个词语说一段话讲讲法布尔的故事吗? (理解词语说话训练概述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一举四得)

实施效果:一个颇有挑战性的题目, 学生不断阅读课文, 在比较了解文本的基础上, 用上六个重点词语, 完成法布尔的介绍。孩子在脑中建立了对于法布尔热爱昆虫的比较明晰的形象。

学生说话举例:法布尔生活在一个鸟栖虫居的小村庄里, 他经常兴致勃勃地观察那些小昆虫。每次回家, 他的衣袋总是鼓鼓囊囊的, 满载而归。虽然常常因此遭到父母怒气冲冲的责骂, 但是他依然沉迷在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

第二个组块:文中一组近义词——“着迷、迷恋、痴迷”

操作步骤:

1.文中有体现“热爱”一词的一组近义词, 这组词有什么区别?

2.用这组近义词再次介绍法布尔。学生说话举例:小时候的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令他十分迷恋。长大以后, 正是由于他对昆虫的痴迷, 带他步入了科学的殿堂。

首先, 词语组块体现了词语的情境性, 不会因为词语教学而割裂思维, 破坏所营造的意境;其次, 有利于多手段地理解, 多层次地积累, 避免解词的机械和积累的无序;最后, 给了学生多角度运用的机会。当然, 字词教学还可放入检查朗读时相机教学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 我抓住题目用这样四个问题贯穿朗读检查、词语理解:他的信念是什么?遭受了怎样的厄运?面对厄运他又是怎么做的?这件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字词教学要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的理解由肤浅到深入, 由单一到丰富。学生在调遣和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 这些词语也在学生的心中有了生命, “活”了起来。

(二) 有效朗读。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 第一课时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杜绝逐句讲解、繁琐分析的现象, 体现以读为主, 即让学生多读课文, 反复读, 但也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从朗读人数的多寡来分: (1) 个体读; (2) 小组读; (3) 集体读。

2.从朗读音量大小来分: (1) 轻声读; (2) 大声读; (3) 默读。

低年级的学生基本上不会默读, 一般从二年级开始训练默读, 但初学默读的学生大部分有嘴动并发出轻声的现象, 这就是小学生默读能力形成的第一阶段——小声默读阶段, 使学生在教师的训练中逐步做到不出声, 不指读。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快阅读速度, 努力实现由有声朗读到无声默读的转变。

朗读的方法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指读这种方法不能少。但我们常常视指读 (用手指着读) 为一种坏习惯, 可是, 对于小学生来说, 适当的指读很有必要, 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有时候教师或录音的朗读开始了他还在做自己的事情, 或者光跟着张嘴, 心思没有投入进来。要求学生指读, 一方面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认读能力, 提高认读效率。等到学生的年龄到达一定层次, 朗读水平到达一定高度, 指读就可以放弃了。

(三) 整体把握。

在阅读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中尤其应引起教师重视的就是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阅读的起点, 也是阅读的归宿, 因为阅读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整体把握。从文章的整体出发进行阅读, 有利于完整地接受信息, 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信息, 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善于把握整体就等于抓住了总纲, 纲举目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结合文章的主旨去考虑问题, 只会作琐碎的分析, 将一篇有机、统一的文章机械地肢解成各自独立的部分, 忽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对文章的理解就是表面的, 片面的, 甚至是错误的。

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可以有多种途径,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谈谈如何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

1.概括小标题—训练学生提炼小标题。有些课文段落起止明显, 可以让学生分段, 提炼小标题, 比如, 《郑和远航》一课, 可以提炼出“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小标题。

2.抓住中心句。以《秦兵马俑》为例: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标题, 心中涌动着一种自豪的情愫, 很喜欢这篇课文。文章的结构很明显, 我先从中心句入手, 使学生一下子就找到这个句子。

8.《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篇八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城南小学 高丽莺

教材简析:

课文主要写了科利亚病了,同学们用气球去看望他。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对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亚来说,就是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传染病房把科利亚和伙伴们隔开了,但它无法隔开孩子们的心。这窗前的红气球,使科利亚的心离开了“真没意思”的病床生活,回到了小伙伴身边。科利亚“高兴地笑了”。

设计理念:

在设计时,摒弃繁琐分析,重朗读感悟体会。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已有的学习能力以及丰富的情感,去感知课文,在朗读、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达到对课文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到文中的真挚情谊并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对语言的深刻感受和情感的美好体验,引领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科利亚的情感变化。3.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课前准备: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话,扣图质疑,激发兴趣。2.板书并齐读课题: 22 窗前的气球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引导识字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句朗读,相机引导随文识字。2.展示读自己记住的生字。3.同桌合作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品读感悟

(一)研读一、二自然段,体会科里亚的没意思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写科里亚病了的句子

(2)指名读画出的句子,交流感受,体会科利亚的孤独、难受的心情:①根据你知道的说说什么是“传染病”。

②“谁也不准来看他”中的“谁”包括了哪些人?练习说话: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不能来看他,不能来看他,也不能来看他。

③“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科利亚不能到病房外面去,他就不能干什么?(说话训练;科利亚不能出去,他就不能,不能,还不能。)

2.品读第二自然段,(1)不能到病房外面去,科里亚只能怎样?(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

(2)科利亚这样静静地,呆呆地能望到什么呢?(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这时的科利亚,他会想起什么?(想起以前那快乐的日子,可如今只能看到对面的的墙角和一角天空,通过对比体会孤独,没意思)所以科利亚觉得?(真没意思)

(3)带着体会到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一、二自然段。

(二)研读四至六自然段,体会科利亚的高兴 1.学习第三段:(1)课件演示红气球飘上来的情景。(2)读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好问句。

2.学习第四段;(1)品读句子“科里亚仔细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用“可爱的”练习说句子。(2)这时科利亚的心情如何?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3)他好像看到了什么?(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想一想,同学们叽叽喳喳,指手画脚的会在说什么?

3.读读第五自然段,说说科利亚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引导体会气球不仅带来了同学们的问候,也带来了同学们的爱)练习用“高兴地”说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三至五自然段。

四、小结、拓展 1.小结。

2.拓展(视学情机动进行,可放第二课时)

9.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分析:

《窗前的气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中的首篇课文。本组以“关爱他人”为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课文以科利亚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讲述了科利亚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学用气球给科利亚带去问候的故事。文章语言动人,情节感人,表现了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课后“我会认”中有7个生字,“我会写”中有8个字,第一课时只教写一个字。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结合自主识字方法,识记字形,规范书写生字“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

3.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领会课文中所要传达的美好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懂得珍惜友情。

学生分析:

班级学生多,上课的注意力不持久,学生年龄小,生活体验少,真切体会到科利亚在病房里“真没意思”,在病房里的孤单是一个难点,因此“窗前的气球”蕴含的同学之间的真挚的美好的感情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想象,去发现,去讨论,在读中去体会童年的友谊是真挚的。“拴”是翘舌音,是识字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气球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什么样的气球?积累词语:漂亮的气球、五颜六色的气球、轻飘飘的气球……

2、气球还能帮助治病呢!不信我们读一读第22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读文识字

1.播放音乐,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遇到有生字的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板书生字)

3、自然段序号标出来了吗?你还做了什么记号?

4.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读准字音。“拴”是翘舌音,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给生字找形近字,给生字的组成部件换位置等多种方式识字。出示课件:放飞气球游戏(认读词语)。

5.出示课件。认读“病”字,指导“病”字的写法,书空练习。

三、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一)引读重点句段,体会科利亚的感受——“真没意思”。

1.在课文中找找含有“病”字的词语,画上“ ”。(课件随机出示:病床病房传染病病了)

2、认读:传染病

3.什么是传染病?

4、课件出示句子:科利亚病了,住进了医院。他得的是传染病,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指两名学生读句子。

这个“谁”可能指哪些人呢?“谁也不准来看他”指哪些人不能来看他?(老师不能来看他,同学不能……)

5、齐读第一自然段。

6、课件出示句子: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

呆呆地望是怎样的望?动作演示。(一动不动,像木偶一样痴痴的。)

7、启发想象: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科利亚没有生病,此时的他有可能在做些什么?(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和小伙伴尽情地玩乐,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欣赏美丽的鲜花……)

8、他呆呆地望着窗户,会想些什么呢?出示课件:快乐童年生活的画面。再练习说话:

可是,病床上的科利亚看不到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__……真__________啊!

9、科利亚静静地躺在医院的三楼,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反复三遍)他的心情怎样?(板书:真没意思)学生在书上画线:他觉得真没意思。

10、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齐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科利亚的孤独和寂寞。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对科利亚的美好的友情。

1、引导看图说话。

过渡:通过你的朗读,似乎把我们带到了科里亚的病床前,让我们看到了他伤心难过的样子,就在这时……瞧!(播放动画课件)

把你看到的说一说: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在科利亚窗前停了一会儿,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

2、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描述了这个情景,快读一读。

3、学生自由读。

4、读懂了什么?科利亚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找出了哪几个句子?画上线。(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高兴地笑了。)

(板书:好了许多高兴地笑了)

5、指导把长句子读流利: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划脚。

6、比较句子:

科利亚仔细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

科利亚仔细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小脸。

科利亚由这张“可爱的笑脸”联想到什么?

(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透过这个红气球,科利亚的心飞到了窗外,飞到了伙伴们的身边。传染病房把科利亚和伙伴们隔开了,但它无法隔开孩子们的心。)

(板书:同学的问候)

(三)想象说话。

科利亚的病好些了,医生同意你给科利亚打个电话,你会说什么呢?

四、小结

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对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亚来说,就是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读到这里,我想起了《识字6》里的一句谚语: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教学评价与反思:

《窗前的气球》的设计,把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的角色,教学中站在学主的角度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追求“以学定教”为核心的理想课堂。

一、致力探究课堂演示课件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这节课把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研究重点放在探究课堂演示课件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了“有效”。

增强了识字的兴趣。识字教学环节,课件把一个个生字变成可爱的气球娃娃,读对一个生字词语,放飞一个气球娃娃的游戏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识字兴趣浓厚,效率高。

突破了写字的难点。“病”字比较难写,利用课件从字音、字的结构、字的偏旁到字的笔顺一一展示,让学生清晰地观看认知并跟随课件书空练习,化难为易。

拨动了情感的琴弦。枯燥的讲解学生不感兴趣,就难以进入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在初读课文时运用音乐先后分别渲染忧伤的气氛和高兴的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思想深处产生波澜,初步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科利亚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外。”一句时,启发学生想象科利亚会想些什么时,播放的课件内容是结合课文内容补充的:孩子在操场上做游戏,在教室里学习,在野外玩耍的一组图片,配的是儿歌《虫儿飞》这首曲子。音乐中,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一下子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是那么的快乐。然后课件出示下列题目,练习说话:

可是病床上的科利亚看不到_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__……真__________啊!

两相对比,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病中的科利亚是多么的需要关爱啊!为后文理解童年的友谊是真挚的,童心无价作好铺垫。

提高了表达的能力。在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利亚一个人躺在病床上非常的孤单寂寞时,补充有趣的动态画面: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在科利亚窗前停了一会儿,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然后引导学生把看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样设计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枯燥为生动形象,既是看图说话,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身临其境地体会科利亚心情变化:由先前的忧伤变得“惊喜——快乐”,从而体会气球代表着他们之间纯真的友谊。

以上实例说明,课堂演示课件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善了课堂教学结构,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力求体现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征

一是在阅读中识字,如识“病”字,把生字、词、句紧密联系起来,记住形,了解意义。

二是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三品特征:品词、品句、品读。这“三品”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征。本课对词语的品味最主要的.是采用联想的方法,即通过联系语言环境联想词语包含的丰富内涵,以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如:

——“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句子中的这个“谁”可能指哪些人呢?,由此引导学生体会老师不能来看他,同学不能来看他,爸爸妈妈也不能来看他……

——“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外。”“呆呆地望”是怎样的望?先用动作演示(一动不动,像木偶一样痴痴的)再联想“呆呆地望着窗户”会想些什么?

——将“科利亚仔细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与“科利亚仔细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小脸。”两句进行比较,抓住“可爱的”一词,启发学生联想“可爱的小脸”代表着什么?由此懂得红气球折射出的是教室里的朗朗书声,是操场上的奔跑和欢笑。透过这个红气球,科利亚的心飞到了窗外,飞到了伙伴们的身边。传染病房把科利亚和伙伴们隔开了,但它无法隔开孩子们的心。这窗前的红气球,就是同学们对科利亚的关爱。

上述的字词品味推敲并不是老师把自己感悟的心得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亲历“过程”,加深体验,学生的感受十分真切。这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培养,这就是“读”与“练”的有机结合。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也是小学语文常用的方法,品词时悟语有多深,品读时悟情就会有多深,深刻理解词语是感情朗读的基础。

教学中,用音乐、画面、教师的范读等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中,通过多次不同层次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材料,用他们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教学中学生有自由读、分角色读、想象读、比较读等,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充分地议、思、评,不仅习得了语言,还净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领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在这类人文性比较强的课文的学习中科学构建情感观。

10.课文《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十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星空的美, 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 喜欢研究, 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课前活动:

1.播放儿歌《小星星》。

2.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旋律, 一起拍手唱一唱吧!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揭示课题

1. 师:

(课件演示) 是呀,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在明亮的夜晚, 我们抬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明亮的小星星, 一闪一闪, 非常有趣。在1800多年前, 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孩子 (板书:孩子) 在数星星 (板书:数星星) 。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 齐读课题。

2. 教学多音字“数”。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音乐引入, 欣赏星空, 亲情谈话,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提出要求: (出示)

(1) 轻声读课文, 标出段落号。

(2) 再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难读的句段多读几遍。

(3) 默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______ (谁) ______ (什么时候) ____ (干什么) 的故事?

2. 学生自学。

3. 检查字词。

(1) 出示:

(2) 自由读、分组指读、齐读。

师:什么是著名?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著名”的四字短语吗?

师: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傻”字?

(3) 去掉拼音帽子, 请最有自信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4) 师: (随机点拨“张衡”“傻孩子”, 读得亲切, “碧玉盘”“珍珠”读得可爱, 美丽) 让我们也挺起胸膛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

4.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5. 谁能说说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 目标明, 要求清, 层次显, 操作易, 将生字有意识地进行归类, 既突破了字音的难点, 又对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起到积极作用。

三、学最后段, 认识张衡

师:这篇课文就是讲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

1. 教学“衡”。

想认识他吗? (出示张衡图像) 这就是长大后的张衡, 我们热情地向他打声招呼!

2. 张衡是个怎么样的人呢?我们读读课文, 找到有关的句子。

3. (出示最后一段) :请大家再认真地读读这段话,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 交流。

(1) 张衡是汉朝人。师:汉朝是我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 离现在已有1800多年了, 让我们记住张衡是汉朝人, 女生读第一句话。

(2) 张衡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能给“著名”换个词吗?

(3) 天文学家是研究什么的?师:你们都是知识渊博的小博士, 天文学家是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 怎么运行的专家。

(4) (出示图片) 师简介浑天仪、候风仪、地动仪。由此可见, 他确确实实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请大声地告诉我们, 男生读第二句话。

5. 资料链接。师:张衡不仅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 他还被后世称为科圣呢。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份资料, 你想说些什么?

6. 师引读最后一段。

师:张衡如此全面的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 我们为祖国有这么一位杰出的人才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齐读。

师:我们亲眼目睹了张衡那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得不钦佩他, 不得不被他所折服, 再齐读。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通过阅读资料, 了解时代背景和张衡杰出的贡献, 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在情感上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四、赏读第一段

师:长大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天文, 小时候的张衡就爱好天文, 对星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常在院子里数星星。

1. 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找出张衡数星星的句子, 用“______”画下来。

2. (出示:)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 靠着奶奶, 仰起头, 指着天空数星星。

(1) 默读这句话, 用笔圈出表示张衡动作的词。

(2) (板书:坐, 靠, 仰, 指, 数) 读读这几个动词。

(3) 谁来当小张衡数数星星?其余同学做“坐、靠、仰、指、数”的动作。

(4) 一个学生来表演张衡数星星, 老师当奶奶——全班同学边读课文边按这几个动作数星星。

师:小张衡数星星的样子是这样的, 他又是如何数的呢?师引出。

3. (出示:) “一颗, 两颗, 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1) 师: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慢呢? (预设:)

(1) 深蓝色的天空中缀满了闪烁的星星, 星星多得数不清, 亮得耀眼!

(2) 忽明忽暗, 若隐若现的星星, 给张衡数数增加了难度。

(3) 师:一颗, 两颗, 后面是什么符号?“, ”说明停顿时间较长。正因为张衡一边数一边找, 一边数一边记才那么慢, 小张衡多认真啊!

(2) 充满感情朗读这句话。

4. 师:从你们缓缓的语速中, 老师看到了 (出示:) 晚上,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1) 请大家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 从“满天”“无数”看到了星星很多。我们平常说天上星星多, 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请读出星星的不计其数!

师:你看到星星像珍珠一样亮, 一样美, 在你们的脑海里珍珠是什么样儿的?哦, 它是一颗颗的, 晶莹剔透的, 难怪作者把天上璀璨的星星比作了珍珠, 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星星的迷人吗?

师:其实不仅星星很美, 夜空也很美, 就像——碧玉盘一样, 这“碧玉盘”指什么呢?

(3) 朗读, 读出星空的美。

(4) 那么美的星空, 那么美的句子, 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 可以吗?把“撒”换成“掉”不行吗?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星星“撒”满天空的样子。 (出示星星撒满星空的课件)

师:瞧, 这些撒满天空的星星分布得怎么样?哦, 它们有疏有密, 有大有小, 有远有近, 有明有暗, 像这样杂乱无章地分布, 毫无规则地排列, 怎能不给小张衡数星星带来困难呢?可小张衡放弃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师:他仍然坚持不懈地数着, 认真努力地数着。这小小的一“撒”, 又撒出了什么呢?

师:多精妙的一个词!它撒出了星星的多而杂、美而亮, 更撒出了张衡数星星的那份执著与专注。

5. 孩子们, 让我们也像小张衡那样, 现在就坐在位置上, 靠着桌子, 仰起头, 指着天空数星星, 一颗, 两颗…… (生自由数星星)

师:请问你数了多少颗?此时有什么感觉?

师: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 那就是“累”, 孩子们, 你们数了几十颗就觉得眼花缭乱, 而小张衡却连续数, 一直数, 数到了几百颗。此时, 你对“一直”这个词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呢?

6. 师:小张衡年纪轻轻, 就这样不怕苦, 不怕累, 就对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再一次送到这句子中。生回读“一颗, 两颗, 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7. (出示数星星图并配乐) 幽美的天空, 可爱的孩子, 多么静美的画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和1800多年前的小张衡一起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下, 有感情地齐读第一段。

设计意图:孩子们将自己当做张衡, 读读、做做、数数, 再通过表演, 这样有动有静, 动静搭配, 既使学生学得快乐, 又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 激扬灵性的阵地。

五、小结过渡

师:一颗、两颗……多少个夜晚, 小张衡就是这样耐心、细心、认真、刻苦地数着, 奶奶见了, 说他傻, 他真傻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巩固字词, 指导书写

1. 开小火车做摘星星的游戏。

2. 重点指导:数、离、睡。

11.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篇十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用“可爱的”说句子。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

3、懂得珍惜友情,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感悟课文所蕴涵着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树立珍惜友情的意识,培养爱心,学会体验美好人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喜欢气球吗?气球除了做游戏还能做什么?(生答)那么它还能为病床上的科利来带来些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窗前的气球》请小朋友们一起读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用笔标出自然段,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用横线画出最能体现科利亚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

3、找到后自己读一读。

4、汇报交流

出示:他觉得真没意思。

科利亚望着窗外的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

自己再读读这两句话,有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会感觉没意思?为什么后来又笑了?那张“小脸是怎么样的?这个气球是哪儿来的?

三、研读没意思

自由读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体会到没意思的。

1、预设 他得的是传染病,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a科利亚病了,得的什么病?(传染病)你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理解传染病。(如非典、禽流感、水痘红眼病)

b得了传染病,谁也不能来看他,随机问班里的孩子,那妈妈能看吗?爸爸能看吗?爷爷……他们都不能来看他,此时他有什么感受?指名说。(孤独、难受、伤心、无奈)边说感受边朗读.

c那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这种感受读读这段话吧!

d是呀,多孤单、多难受啊,不能上学,不能出去,还不能干什么呀?(生答)

e这么多开心的事,他都不能做,他当然觉得?齐读 (他觉得真没意思。)

2、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得望着窗户。

a指名读一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随即读出自己的感受.

b你们看图,此时你又有什么体会?他呆呆望着窗外能看到什么?会想些什么?(想起以前那快乐的日子,可如今只能看到对面的的墙角和一角天空,通过对比体会孤独,没意思)

c再次朗读:他觉得真没意思。

d让我们再一次用朗读来感受科利亚的没意思吧。齐读一、二自然段。

四、研读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1、快读一读3、4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他高兴地笑了。

预设1、科利亚仔细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

因为同学们送了一个气球给他,所以他高兴地笑了。

这个气球是什么样,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

a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小脸的可爱吗?(指名读)

b读得真好!你们想读吗?

c齐读

d我看到教室里有75张可爱的小脸。谁能用“可爱的”来说一句话吗?

2、预设点:“这下他猜出来了,准是米沙想的招儿”。当学生提到这点的时候,猜一猜科利亚怎么知道的是米沙想得招啊?读读这句话。

如果你是科利亚,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怎么么读“我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抓住一下子。(指名读)

3、他好象看见米沙拉动栓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叽叽喳喳地他们在说些什么啊?结合前文理解“指手画脚”。(抓住前文“摇摇摆摆”体会不容易,“一上一下”抖动是为了引起科利亚的注意。)那科利亚会对他的同学说什么呢?(热心、他们真是我的好朋友,他们很关心我……)读出自己的感受

4、是啊,所以科利亚望着窗外的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齐读)我看到你也挺高兴的,那你能用高兴地来说一句话吗?叫几名学生回答。

5、你们觉得让科利亚高兴起来的是什么啊?(气球)这是怎样的气球呀?(可爱的气球)

6、那这仅仅是一个可爱的气球吗?那它还是怎样的?(生答)它代表同学们来问候科利亚”

7、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气球,所以“科利亚望着窗外的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

8、小结:虽然,传染病把科利亚和伙伴们隔开了,可是这可爱的气球,就像同学们纯真的、火热的爱心,为病中的科利亚带来了快乐,解除了孤独。(板画爱心)

9、齐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

五、拓展写话。

1、那你愿意把你的关心和祝福送给他吗?就让我们把这些都写在我们自己做的爱心气球上,送给他吧!

2、播放《爱的奉献》

3、交流。(把孩子送的祝福拼成爱心的形状,围在气球的外面)

12.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篇十二

1、认识“科、亚”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科利亚的情感变化,感受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并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谜语:大似西瓜,轻似鸿毛,不长翅膀,倒会飞跑。--------打一玩具。

(气球)师板书。

2、谁能亲切地叫叫他的名字。指名读、齐读。

过渡:小朋友真是聪明,谁能说说自己见过的气球?

3、指名说。

小结:气球不仅漂亮,还能治病呢!(师板全课题)不信,请你们打开书105页,仔细听老师给你们讲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3、展示读: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及时正音。

三、多种方法,识字写字。

1、合作识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小组合作识字。

2、交流识字。你记住了哪些字,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

3、竞赛识字。

4、抓住“病、床”比较,认识新偏旁“疒”,并指导书写。

5、巩固识字。给生字“病”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四、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描述:(模仿科利亚)

小朋友们好,我得了传染病住院了,真没意思。

1、自读课文,找出带有“病”字的句子。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给病字找了很多朋友,现在请你们把他们所在的句子找出来,好好读读。说说你的感受啊?

2、交流:(以下句子根据情况教学)

⑴、他得的是传染病,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①、指名读、自由读。

②、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传染病”)

③、感悟:如果你是科利亚,你觉得怎样?

⑵、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

A、指名读。

4、B、想象说话:科利亚呆呆地望着窗户,他会想些什么呢?

C、小结:是呀,科利亚想起和老师、同学、爸爸妈妈在一起开心的样子,()现在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科利亚觉得

⑶、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

①、教师引读。从三楼能望得到什么呢?……

②、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③、师:小朋友们,你们转头看看窗外,你看到了什么?(理解“一角”)。科利亚天天面对一角天空,自然会感觉很无聊

3、小结。

小朋友,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看到了科利亚孤孤单单地躺在病床上,他觉得『真没意思』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科利亚的孤单、无聊的生活吧。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4、拓展说话。

小朋友们,如果你是科利亚,这时,你最想要什么?

科利亚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呢?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想念你们了,这回他们躲到一个新环境中去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五、巩固识字。

1、儿歌巩固生字:

病房有个科利亚,

谁也不准来看他。

静静躺,呆呆望,

孤孤单单想回家。

科利亚,别难过,

同学想出好办法。

红气球,飘来啦,

祝你快快康复早回家。

2、指导写字

出示:户、亚、角、周、床

指导并书写亚和周。

1、儿歌巩固生字:

病房有个科利亚,

谁也不准来看他。

静静躺,呆呆望,

孤孤单单想回家。

科利亚,别难过,

同学想出好办法。

红气球,飘来啦,

祝你快快康复早回家。

2、指导写字

出示:户、亚、角、周、床

13.《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篇十三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领会课文中所要传达的真挚友情。

教学准备:

气球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

⒉看看这个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⒊是什么事情让红气球这么高兴呢?你们想知道吗?

(板书:22 窗前的气球)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⒈学生自读课文

⒉想办法读准课文里的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①出示带生字的气球卡片

②学生认读。

师示范:我会读“科”、“科学”,小朋友们跟读。

③开火车读生字

三、创设氛围,朗读感悟

⒈再读课文

(交流)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⒉学习1—2自然段

①什么是传染病?医院对传染病人有什么规定?

②哪些人不能来看科利亚?

③科利亚最亲爱的妈妈、爸爸,最亲密的小伙伴……都不能来看他,他也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块,还不能干什么?

④这么多开心的事都不能做,他肯定觉得……

⑤体会“呆呆地”、“静静地”

a“呆呆地”是什么样子?

b“静静地”是指什么?

c是呀,病房里真安静,连脚步声都很难听到,科利亚一个人呆着,他什么也不能做,看到科利亚这样,你们有什么感受?

d齐读。

⑥他呆呆的望着窗户,能望到什么吗?连蓝蓝的天空都只能望到一角,他觉得……

⑦刚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学习了1、2自然段,谁愿意和我一块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请站起来,愿意听的小朋友体会科利亚难受的心情。

⑧科利亚多么的孤独,多么的难受,多么的伤心啊!他这时呆呆地望着窗户,肯定在想什么?

⒊学习3—5自然段

①是呀,如果有人来看看他,哪怕不说话,那也该有多好啊!就在这时,突然……(课件)

②这是怎么回事呀,小朋友们赶紧接着往下读吧。

③科利亚看到的这个气球可不一般!

(课件)看看这两个句子

a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读读看。

b多么可爱啊!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体会这种可爱吧!(齐读)

c我看到我们教室里现在有50张可爱的小脸呢!谁也能用“可爱的”来说一句话。

④这个气球一摇一摆,一上一下的,科利亚看到了怎么样啊?

⑤科利亚看着这个气球,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只有米沙一个人?科利亚想到他们在干什么?叽叽喳喳能读得更欢快点吗?原来有这么多张逗人的小脸,科利亚看到这些逗人的小脸……(板书:高兴的笑了)

⑥让我们带着最美丽的笑容一起来享受科利亚的这份快乐吧!(齐读)

⑦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虽然传染病房把科利亚和他的小伙伴们隔开了,但却无法隔开他们的心,这个气球代表着小伙伴们对科利亚的?(板书:气球,问候)

四、拓展升华,开拓思维

⒈如果你是科利亚的同学,你会这样做吗?小朋友们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去问候科利亚(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⒉有同学们这样关心他、想着他、念着他,想想没过多久,科利亚怎样了?

五、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学习了……(师指课题)

你喜欢这个气球吗?为什么?

14.《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篇十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教材分析:

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对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亚来说,就是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红气球折射出的是教室里的朗朗书声,是操场上的奔跑和欢笑。透过这个红气球,科利亚的心飞到了窗外,飞到了伙伴们的身边。传染病房把科利亚和伙伴们隔开了,但它无法隔开孩子们的心。这窗前的红气球,使科利亚的心离开了“真没意思”的病床生活,回到了小伙伴身边。科利亚“高兴地笑了”。童年的友谊是真挚的。当同学们读着这篇课文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被这“窗前的气球”深深地打动。他们可能会说“友谊万岁”,可能会说“科利亚你快点好吧”,可能会问“米沙他们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呢”,“在想出这个办法之前,他们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净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领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童心无价。课文给我们捧出了一颗颗活泼、灿烂的童心,我们在教学时,要融入到学生和课文中去。学情分析:

1、对于刚刚升入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初步的识字、朗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还需要教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

2、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已有的学习能力以及丰富的情感,去感知课文,在朗读、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达到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获得对语言的深刻感受和情感的美好体验,引导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科、亚’等7个生字及由字组成的词语。规范学写“病、床”两个半包围结构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可爱”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能读书科里亚的孤独,可怜。第四、五自然段能读出科里亚高兴、激动的心情。

3、在情境体验中,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让同学体会大家之间的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词语。

2、体会同学间的真情。教学准备:课件、气球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平时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气球?看到这些气球有什么感受?

这些气球让我们心情舒畅,无比的快乐。今天我们共同学习22《床前的气球》,这一课中的气球同样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还带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感动。

二、小组合作,读文识字。

课前,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接下来你就把文中读了好几遍都读不会的字词再去读读,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识字方法,如果都会读了,就读读课文。

1、孩子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出示生词,检查掌握情况。

2、同学们,为了让大家尽快认识这些生字,老师还编了一首小儿歌呢,一起读一读:

病房有个科利亚,谁也不准来看他。

静静躺,呆呆望,孤孤单单想回家。

科利亚,别难过,你的同学有办法。

红气球,飘来啦,祝你快快康复早回家。

3、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文本,读中感悟。

1、什么样的病是传染病?

结:每年冬天的甲流、手足口、麻疹、风疹都是传染病。)

2、同学们,科里亚得的就是一种传染病,他住进了医院„„(课件:躺在床上望着窗外。音乐)老师读1、2自然段。听老师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难过、伤心、孤独、寂寞)

结:你们都是些情感非常丰富的孩子,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3、接下来,咱就通过朗读,把科利亚的孤独、伤心、难过、无聊读出来。

(1)要想读出科利亚孤独的心情,咱就要读好一些词语。如果是你,你会读好哪一些词语呢?大家试着读一读,找一找。结:有的同学认为找这个词,有的同学认为找那个词,只要我们用心读,按照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能读出科利亚的孤独,难过。

(出示方法:用心读好一些重要的词语,可以把人物的心情读出来。)

(2)老师找了一些词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指导朗读。是啊,此时的科利亚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不能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望着窗外。他觉得真没意思。假如是你躺在病床上,你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3)科利亚也多么盼望着早些好起来。现在我们再把自己当成科利亚,读一读这一段,读出科利亚孤独的心情。

结:刚才我们把自己当成了科利亚,读出了科利亚的孤独。(出示方法: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朋友,也可以把人物的心情读出来)这也是一种朗读课文的好方法。齐读两个好方法。

4、同学们,就在科利亚孤独和难过时,这一切发生了改变,他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气球摇摇摆摆,一上一下。)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这么高兴?请大家读读4、5自然段。(1)科利亚看到红气球多么高兴呀!我们就读出科利亚高兴的心情。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小方法是什么?

找生先把带有重要词的句子读一读,再找生连起来读一读。齐读4、5自然段。

(2)我看到大家都笑了,不光心里高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看来把自己当成了科利亚了。老师教的第二个小方法大家学得很好。用学到的好方法再来齐读第五自然段,让我再来感受一回科利亚的高兴。

5、气球带着大家的祝福、关爱让难过的科利亚高兴起来。你喜欢这个气球吗?

结:科利亚得了传染病是不幸的,但红气球带去了大家的问候,关爱,所以说科利亚又是幸福的。今天老师就把这幸福的气球传递给大家,希望今后同学们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关爱,让咱二年级五班更加和谐。

四、学写生字“病、床”。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生字,读一读。写字有三到,哪三到?(眼到、手到、心到)

2、我们先做好眼到。这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半包围结构、外大里小)

3、我们先来学写“病”字。怎样就写好“病”了?

4、请大家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学写。(师范写)这回要手到和心到。自己练写两个。

5、写完的同学用刚才的观察方法再观察书写“床”字。

6、师生评价。

7、学生修改。根据刚才大家的评价,请自己对照自己写的做一下修改,自己觉得写的好的就再写几个。

上一篇:个人合作协议合同下一篇:村综治维稳工作站制度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