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历史人物的故事

2024-09-18

描写历史人物的故事(精选10篇)

1.描写历史人物的故事 篇一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张角率领农民起义,反抗朝廷,起义军头戴黄巾作为记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

东汉皇帝为了镇压“黄巾”,下令各地招收新兵。这天,刘备正看招兵的告示,身后又挤过来一个黑脸大个儿,名叫张飞。两个人便商量一起去参军。

刘备和张飞来到一个酒馆。他们正喝着酒,一个红脸大汉进来了,喊道:“快给我拿酒来,我急着去参军呢!”刘备见他身材高大,非常威风,就请他一起喝酒。这人名叫关羽,因为杀了本地的恶霸,才来到这里。刘备说:“我们一起干一番事业吧!”

三人喝完酒,一起来到张飞的桃园。他们在桃园里对天起誓,结为兄弟。这就是著名的“桃园结义”。

2.描写历史人物的故事 篇二

新闻特写有好几个分类,而人物特写属于其中一个分类,其目的在于重现新闻人物的行为,让大家对于新闻中特写人物的认识更加有动感,且能激发后续对于新闻人物的想象空间,这对于宣扬新闻人物有加深印象的过程,还能借鉴他们成功与否的经验。

1 新闻人物特写的特点

人物特写作为新闻报道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特写的手法用在新闻事实的报道时,要用特别描写的手法去加深大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印象。例如可以运用渲染气氛、细节描述、情景搭配等方法使大众即便不亲身体会也能深刻感知到新闻传递的效果。

1.1 记者所做的现场观测的重要性。

大众所能接触到的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包括新闻人物的专访,多数是跑场的记者采访得到的,只有记者先行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和收集人物特写的材料,才能高效、有计划地做好新闻人物的特写。还有一种则是通过记者预约等方式来获取特写任务或事件的第一手资料的展示,通过与专访人物的情景对话或采访来完成对新闻人物的描写。

1.2 具体描写的手法介绍。

大多数报道多以叙述的角度来报道一件事实或报道一个人物的基本情况,特写尤其是人物特写则是抓住人物报道的具体形象或事迹进行渲染和传神描写。所做的报道必须包含人物的个性、特色或超然的形象等。如果这些描写的手法不到位,即便再去形容一些有关人物的其他事项,都无法使人物形象立体,也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

2 新闻人物特写的种类

特写的分类通常有两类,一是按篇幅长短来划分,可分为特写性消息和特写性通讯两类。而在人物特写上则是区分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两类。本文涉及的人物特写是指以人物为特写对象,在描述人物的形象、行为或动向的时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高境界的报道,而不是做简单介绍。比如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展示、个人时代的标签等都能体现一个人物的多方位立体形象。这些报道出来的人物就能符合特写的要求。在人物特写中往往借助场景的再现来增加人物形象的可视感。

3 加强新闻人物特写的方法

新闻特写是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更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其特点是能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3.1 人物描写要生动化。

特写作为描述性的报道,有其独特的报道方式,而不能放弃的最为关键的主线是:涉及的报道必须是生动、准确、有立体感。只有做好了这一点,才能在人物特写中抓住特写对象的最为主要的特点进行报道,增强人物的可信度和形象的渲染化效果,另外要把握对象的神韵和动感。

3.2 情景交融的特写。

在表达人物情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感情色彩与景的交融问题,这对于场景描写表达出一个人物特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的情景交融,就是报道对象的情感展示与报道想要表达的内容必须一致。另外特写下的人物往往要求在思想情感上要和人民群众息息相通,感情必须分明。最后特写要求必须是打动人的报道,如果连这点也做不到,如何去宣扬社会人物的正能量。

3.3 新闻人物特写编辑人员的专业知识要达标。

首先要把新闻人物特写的描写手段等专业基础建设好,其次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验生活,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努力提高写作水平。那样在做新闻人物的特写时候可以信手拈来,一个人物的报道就像在讲故事的重点一样,要形象、立体,要有侧重点和焦点报道。

4 结语

新闻人物特写的写作手法通常以以下形式表现,把一个先进典型的人物描绘得感人至深;另一种是通过我们的写作手法,把一个落后典型的人物描绘得让人愤恨之至;第三种就是描绘普通人物,通过写作手法,把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描绘得活灵活现,人人认可。无论是头脑反映正常的人还是头脑反应异常的人,都能通过写作手法展现给广大读者,让人一看符合其人其事,这就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规律所在。

参考文献

[1]廉玉晖.谈人物新闻写作的开篇[J].克山师专学报,2014,(2):80-81.

[2]李娜.人物特写编译的新闻叙事学分析——以新华社中共中央常委习近平特稿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3):28-32.

3.如何鉴赏人物的细节描写 篇三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也是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的范围虽然很宽广,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鉴赏人物的细节描写呢?

一、从个性化语言描写角度去鉴赏。

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鉴赏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就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紧张内心世界。一是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入手,如《故乡》中,鲁迅运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让杨二嫂出场。“尖利的怪声忽然大叫”,使“我吃了一惊”,将杨二嫂的泼悍、放肆很轻易的展现了出来。当“我”记不起她时,便说“我还抱过你咧”,又尖刻的说“这真是贵人眼高”。她来“我”家,是为了捡便宜的。硬说“我”阔了,“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台的大轿”,并且根本不听我的辩解。这些语言描写,都表现了杨二嫂的尖嘴利舌,爱贪小财的性格特征。二是从小说的叙述语言(作者的语言风格)入手,如:语言平实,充满乡土气息(沈从文);凝炼深沉,充满睿智(鲁迅);诗意语言,散发清新的泥土气息(孙犁);幽默深刻,入木三分交待人物性格(巴尔扎克);含泪微笑式结尾(欧·亨利)等等。

二、从个性动作描写角度去鉴赏。

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人物正是在言行中站立起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对动作的传神描绘:葛朗台死前独具特色的动作,范进中举后出人意料的疯癫,无不幽默风趣、入木三分。正如契诃夫所说的”。 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葛朗台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能力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和可怜呢?

三、从内心独白描写角度去鉴赏

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如《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卖掉油绳算钱发现少了三角钱时,他又是怎样想的?这说明了什么?当他发现少了三角钱时,他叹了一口气,自认晦气。然后当他想到“双拳不敌四手,两眼难顾八方”,只好认了。因为横竖还有三块钱赚头,于是,心情就平和了。当他准备带着钱“凯旋回府”时,感到身体不适,他悲观地想到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耽误就医吃药,岂不要送掉老命!”可忽而想到“自己是个堂堂男子汉,一生干净,问心无愧……活在世上多种几年田,有益无害,完全应该提供宽裕的时间,没有任何匆忙的必要”时,又高兴起来,干燥的嘴巴向左右同时嘻开,露出一个微笑。这两次情感的变化形象地说明,陈奂生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单调,他的心理又是那样的脆弱,一点很小的事情都可以使他不快,而自欺式的安慰又能让他得到一种满足。

四、从特殊外貌描写角度去鉴赏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也称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态、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外貌描写对于交代人物身份、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作品主题有着重要作用。在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外貌描写可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充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使作品主题得到深化。《故乡》中,鲁迅对中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向他父亲一样,四周都肿的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20年后的闰土,外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可以看出闰土因生活贫苦而憔悴不堪,更是记录着他苦难生活的历史,而且也形象地展示出闰土的精神变化。又如,《变色龙》中多次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4.描写人物故事多日记 篇四

课毕,同窗好似一窜蜂涌出教室,不禁跑与跑,且有几位留之,写其作业或看其书本,唯有傅天赐默不作声,他如一石雕一动不动,手放至桌上,背且挺直,目不转睛盯着黑板也,忽之,其像机器人往后挪凳,手放膝间,站起身来,手向前一甩之,双手一挥,踱着步子,皱其眉头,勾其腰,大摇大摆走出。

顿时,他且一站,如猩猩般重锤胸膛,发出高昂的吼叫,且腰弯了弯,双脚一压。两手一撇成直角,左迈一步,右迈一步,双手同器般前后摆动,同时张其大嘴,发出震天动地之叫,其步伐极其独特,十分沉重,不易伤耳,但能使此楼下降30里面。若有人成群在前拦他去路,他会像老虎一样发出权威般的唬叫,提醒“拦路虎”,挡住了他猩猩大王之路,若执意不走,便用双手贴背,如短道速滑员样,勾其胸,好像若无何事走到别人身后,再露出一丝邪笑,大笑一声,在指着别人,嘴皮动几回,如小鼠速速逃进班也,如小偷般,张望下教室四周,方才安心。

若课上,便如同软骨虾般瘫至桌上,毫无下课时般精神,使人捉摸不透,好似换个人,不是其似的,十分奇怪。

若上体育课,便元气大增,道:“吾师之严,总人皆知,速速站好,小心,吾师亲自修理也,若不信便可上门挑战,好让众人开开眼。”

5.描写历史人物的成语 篇五

描写历史人物的成语

1.背水一战 韩信

【背景】背水一战,故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违背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解释】背:背向

水:指江河

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

成语解释: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近义词】破釜沉舟、背城借

一、济河焚舟 【反义词】望风而逃、临阵退缩 2.完璧归赵 蔺相如

【背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汉族历史故事。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释】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邯郸。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3.负荆请罪 廉颇

【背景】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近义词】翻然悔悟、引咎自责、肉袒负荆 【反义词】死不悔改、一意孤行、兴师问罪 4.望梅止渴 曹操

【背景】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由于条件反射)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他们凭借着这个(暂时的不口渴或想吃梅子的愿望),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解释】人听说可以吃梅子就会不由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凭空想来加以安慰。【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5.四面楚歌 项羽

【背景】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近义词】孤立无援、进退维谷、腹背受敌、山穷水尽、楚歌四面 【反义词】左右逢源、一呼百应、安然无恙、旗开得胜、起死回生 6.破釜沉舟 项羽

【背景】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解释】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故事。

【近义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背城借

一、孤注一掷、济河焚舟 【反义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抱头鼠窜,望风而逃

邵老师语文班复习材料 7.卧薪尝胆 勾践

【背景】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 时,越王 勾践 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

【解释】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近义词】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宵衣旰食 【反义词】胸无大志、妄自菲薄 8.纸上谈兵 赵括

【背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夸夸其谈、秀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9.指鹿为马 赵高

【背景】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解释】指鹿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近义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反义词】是非分明、循名责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10.三顾茅庐 刘备

【背景】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去卧龙岗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房;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己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近义词】礼贤下士、诚心诚意、草庐三顾、求贤若渴 【反义词】拒人千里、虚情假意 11.东窗事发 秦桧

【背景】传说秦桧杀害岳飞时,曾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定计;秦桧的阴谋败露后,被捕入狱,在地狱里受苦,王氏给他作道场,并派道士去探访他。他对道士说:请告诉夫人,东窗下的密谋已经暴露了;后遂用“东窗事发、东窗事犯”等阴谋败露,将被惩治。【解释】原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一事败露。现比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近义词】 露出马脚、破绽百出、原形毕露、真相大白、水落石出、图穷匕见 【反义词】 不解之谜、无头悬案、秘而不宣 12.如鱼得水 刘备

【背景】三国时期前,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解释】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找到了依靠。指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近义词】如虎添翼、情投意合、如鸟投林、水乳交融、志同道合 【反义词】寸步难行、步履维艰、釜底游鱼、格格不入、方枘圆凿 13.退避三舍 重耳

【背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到了楚 2 邵老师语文班复习材料

国,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认可,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交战。”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解释】避:回避难所;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近义词】委曲求全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14.初出茅庐 诸葛亮

【背景】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坡。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解释】茅庐:草房。原比喻刚展露头角。【近义词】初露头角、乳臭未干、初露锋芒 【反义词】老成持重、老马识途 15.图穷匕见 荆轲

【背景】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扭转局势。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荆轲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武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但是,荆轲并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将医袋抽打荆轲,并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剑来,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投向秦王。结果未中,被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解释】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近义词】真相大白、东窗事发、原形毕露 【反义词】显而易见、不明真相、扑朔迷离 16.草木皆兵 孙膑

【背景】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

苻坚的先锋部队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认为那些草是兵,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近义词】杯弓蛇影、风声鹤唳、疑神疑鬼、满腹疑团 【反义词】若无其事,镇定自若、坚如盘石、岿然不动 17.围魏救赵 孙膑

【背景】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解释】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18.毛遂自荐 毛遂

【背景】王命平原君赵胜赴楚求救,毛遂自荐随同前往。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自日出迄日中不决。毛遂按剑上阶,直陈利害,终使 3 邵老师语文班复习材料

楚王歃血定盟,决定楚赵联合抗秦。后因以“毛遂自荐”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之典。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解释】毛遂:战国赵国平原君的一位门客。荐:推荐;荐举。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近义词】自告奋勇、挺身而出

【反义词】自惭形秽、让位于贤、畏缩不前 19.一鼓作气 曹刿

【背景】《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代作战击鼓进军,擂第一通鼓时士气最盛。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意思是作战是靠士兵的勇气的。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

【解释】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原指作战时擂第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比喻在劲头正盛时,一下子完成。【近义词】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词】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20.千金买骨 郭隗(wei 三声)【背景】出自《战国策·燕策一》,说的是古代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君王大怒而不解,侍臣解释说,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就会认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价买千里马,就会自然而然把千里马送上门来。后来果真如侍臣所言,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被呈送上来。故事流传至今,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解释】其义比喻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近义词】千金市骨 21.讳疾忌医 蔡桓公

【背景】虽然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并不直接出自于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但是,讳疾忌医的典故仍与这个故事有一定关系,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是讳疾忌医的代表,该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在这个故事里,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听神医扁鹊良言,但最终,蔡桓公病入膏肓,一命呜呼!

【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近义词】文过饰非、涂脂抹粉

【反义词】杳无信息、怨府祸梯、为裘为箕、积谷防饥 22.杀妻求将 吴起

【背景】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解释】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含贬义。23.惊弓之鸟 更赢

【背景】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羸说:“可以。” 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不用箭,拉了一下弦,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有伤的鸟!”魏王更纳闷了:“先生凭什么知道它呢?”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见弓弦响声便奋力向上飞,引起旧伤进裂,才跌落下来的。”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也作“伤弓之鸟”。同“惊弦之鸟”。这里的“惊弓”是倒装的,其意思是“为弓所惊”;之:结构助词“的”。【近义词】伤弓之鸟、漏网之鱼、心有余悸 【反义词】初生牛犊、安之若素 24.高山流水 俞伯牙 钟子期

【背景】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好像看见了奔腾的江河!”伯牙所思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解释】比喻知音难觅(自己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近义词】知音难觅 25.一字千金 吕不韦

【背景】南北朝时,梁朝有个叫钟峻的人。他写了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名为《诗品》。在书中他写道:“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4 邵老师语文班复习材料

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个字的作用价值一千两黄金。这是来自战国末期一个故事。【解释】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形容说的话或写的字的价值很高。【近义词】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生花妙笔、一言九鼎、一字千钧、一字一珠、一字连城 【反义词】一文不值 26.焚书坑儒 秦始皇

【背景】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比喻对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残。【近义词】燔书坑儒(fán shū kēng rú)27.悬梁刺股 苏秦 孙敬

【背景】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侯到了三更半夜的时侯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到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已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后来苏秦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解释】告诉我们发愤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目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近义词】映雪读书、凿壁偷光 【反义词】无心向学 28.一饭千金 韩信

【背景】韩信少年时丧父,家境贫穷。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常借故到别人家里去吃饭。河边有几个老婆婆常在那里洗衣服,日子久了,其中一个看韩信落魄无聊,很同情他,一次家人送来午饭,她分一点给韩信吃,韩信饥不择食,狼吞咽地吃了起来。从此,那洗衣婆每次都分给韩信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洗衣婆的恩惠,便命从人把她从淮阴请来,当面向她致谢,并赠给她黄金一千两以答谢她。【解释】比喻受恩后以厚报。

【近义词】知恩图报、涌泉相报、一饭之恩 【反义词】忘恩负义、以怨报德 29.约法三章 刘邦

6.描写历史人物的高考满分作文 篇六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

当时,汉朝的气数已尽,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很多人骂他是“汉贼”、乱臣”,可是更多的人说他是英雄。“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略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曹操是爱惜贤才的,但他也是心狠手辣的。当时,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跑出恭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句诗是曹操人才观重要的体现。但是,遇到不肯投靠他的贤士,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把贤才杀死,以免贤士投靠他的敌人。

曹操生性多疑,体现在他杀华佗这事上,也体现在他死后采取的“疑冢”的措施上,曹操晚年患了头脑痛风症,华佗说需要开脑根除时,他竟疑心华佗是趁机取他性命,所以他将华佗杀了。在曹操出殡那一天,都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七十二具棺木同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城门抬出。从此,曹操之墓成为千古之谜,至今未有定论。

曹操言而有信。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踏坏了一块麦田,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银屏戏台上面目可憎的曹操只能说明后人对曹操的咒骂声很多。但是那可能不是真正的曹操,又有谁能说曹操不是个英雄呢?”

7.例谈人物描写的生活化 篇七

一.外貌描写的生活化

外貌描写, 又称肖像描写, 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态、姿态等进行描写。

案例1:李老师的头发很特别:正面看, 头发又黑又厚, 显得年轻精神。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时, 后脑勺光秃秃的, 几根长发怎么也遮盖不住微红的头皮。我们曾偷着议论, 正看老师像叔叔, 背看老师像爷爷。

头发的与众不同是李老师最大的外貌特征。这段描写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小作者用孩童那种调皮的目光观察老师, 用孩童那种调皮的话语议论老师, 使文章充满了生活气息。

案例2:爸爸是个农民工, 他的额头布满皱纹。爸爸大笑时, 那皱纹就像海风吹起的波浪, 欢快地跳跃;爸爸忧愁时, 那皱纹就像低沉的五线谱, 仿佛唱着《路在何方》的曲调;平日里, 爸爸的皱纹像蜘蛛网, 随时准备着捕捉飞虫。

农民工的生活是艰辛的!小作者通过刻画爸爸的皱纹来反映这种主题。小作者的三个比喻让我们兴奋, 让我们悲痛, 也让我们平静。真是一波三折。在城市人都在时尚美容的年代, 这个其貌不扬的农民工爸爸是城市生活的点缀还是城市生活的败笔?不论答案怎样, 这都是生活的真实。

二.语言描写的生活化

语言描写就是通过人物所说的话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手法。

案例3:我和同伴踢足球, 狂妄的我一脚踢去, 足球飞到二楼三年级一班的窗户上, 玻璃破碎了。三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康老师立即伸出头, 大骂道:“你疯了吗?你的眼睛长到哪里了?叫你的家长明天来见我, 我要改掉你疯狂的脾气。”我的班主任听到了, 走到我面前, 拍了拍我的肩膀说:“爱足球, 很好, 但今后一定要注意安全。赶快上楼给三一班的老师和同学道歉, 明天买块玻璃安上。”

这段描写, 通过人物语言, 刻画了两个性格不同的老师形象。康老师粗暴, “我”的班主任温和。生活就是这样,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总是有不同的看法。

三.行为描写的生活化

行为描写也叫动作描写。每个人做事时的动作都与其生活的习惯、性格等密切相关, 比如, 性格粗鲁的人, 做事的动作就莽撞, 对事负责的人, 做事的动作就很细致。

案例4:吴老师上课前总是在门口一站, 用左手敲几下门警示一下我们, 等我们的吵闹声停下来, 才一脚跨进来, 登上讲台, 稳步走到墙角的讲桌前, 一个正规的“立停”, 一个正规的“向右转”, 像军官检阅士兵样, 挺胸抬头, 环视学生, 然后放下手中的教科书和教案本, 铿锵有力地喊:“上课!”, 等我们起立喊完“老师好”后, 他不回应“同学们好”的礼貌语, 深深地一鞠躬, 便开口讲课了。

生活是多彩的,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这些表现给学生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有的老师活泼, 有点老师幽默, 有的老师拖沓, 有的老师干练。上面的这段描写, 反映出了吴老师军人般沉稳严肃的性格, 给人一种威严感。

四.心理描写的生活化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心理状态或心中所想的描绘。这种描写有“自我”描写与“替代”描写之分。所谓自我描写, 就是对自己心理状态的描写, 所谓替代描写, 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 对他人心里状况的一种揣测性描写。

案例5:明天又到发试卷的时候了, 我高兴得难以入睡。我仿佛看到了老师高举着我的试卷, 那试卷好像胜利者手中的一面红旗。我仿佛看到老师对我的盈盈笑脸, 那笑脸好像绽放的花朵。我仿佛听到老师表扬我的声音:看看, 看看, 人家沈露是什么成绩, 又是一个满分, 又是全级第一名。而你呢?郑红红, 起立, 你又是不及格, 又是倒数第一。一提到郑红红, 我的心咯噔一下, 战栗了。郑红红是我最好的朋友, 她不爱学习, 成绩差, 老师经常批评, 但她很自尊。我想, 此时此刻的郑红红也没有入睡, 她盼望着天永远别亮, 她盼望着老师明天生病了, 不来发试卷, 她幻想着自己的试卷被阅卷老师弄丢了。哎, 明天, 我和郑红红怎样相处呢?

8.浅谈人物的心理描写 篇八

关键词:心理活动;描写;内心活动;思想感情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283-01

心理活动是由人所见、所闻、所感而产生的想法,包括思想斗争、个人决心、往事回忆和今后打算等。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描写方式,描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常用以下描写方法:

一、采用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由“我”自叙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中“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越来越大,须仰视才见。而且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表达了“我”的内心感受的变化。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储蓄深沉。读者对于“我”的内心活动,可以直接而又具体地感受到。又如,都德《最后一课》写小弗朗士的内心活动,把握了年龄特征:“我”上学很晚,加上没有复习分词很怕教师批评,所以想逃学到野外去玩,体现了小孩子的淘气心理;后来“我”还是去学校了,到学校后又想起刚上课,混乱时“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写出了小学生的调皮心理;“我”一听今天是《最后一课》时,犹如晴天霹雳,内心布满阴霾,懊悔莫及;“我”回答不出老师提问时窘态百出惭愧不已,由此产生了爱学习、爱老师之强烈感情;“我”明白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我”看见挂在课桌铁杆上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字贴时,感到就像許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听到鸽子的咕咕低喊声时,就想到了敌人“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些细节生动的心理描写既写出了“我”的童心状态,又勾勒出“我”憎恨敌人,热爱民族语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采用第三人称。

作者从旁描述人物在想什么,通过对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唐弢的《同志的信任》一文中“一股悲愤的感情涌向鲁迅先生的心头,他目不转睛看完这封信,苍白的脸色越来越严肃了。他从报纸上知道,这个写信的人几个月之前已经在南昌英勇就义,现在却接到了他的来信”。烈士的牺牲使鲁迅悲痛,敌人的凶狠使他愤怒。“脸色越来越严肃”表现出鲁迅的心情愤懑,从而体现了鲁迅先生“一定找一个稳妥的渠道,把这些文件迅速地转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急切心情。

三、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

如张之路在《羚羊木雕》一文中写到:“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冷冷的月光烘托“我”因对朋友反悔而带来的悲凉心情。

明白了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后,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并熟练地在自己作文中的使用。作为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础,也学会了留心生活,观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那么在写作时会很快使自己进入角色,假设自己就是文章中所描写的某人,设想制订出某人在当时的背景下的心理活动该如何,然后将它记下来,便可以了。要记住一点:在心理描写时,要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使其和语言、动作有机的配合起来,这样才能揭示出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内心隐密和心灵冲突。

参考文献:

[1]王雅平、王雅琼.《浅谈人物的心理描写》

[2]朱艳玲.《浅谈人物心理描写》

9.描写照片的故事,讲述成长故事 篇九

一个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偶然间,我看到一本相册,翻开第一页,看到一张发黄的照片,上面是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卷着裤脚,走在乡间泥泞的小路上,背后是一幢幢低矮的茅草屋……

我好奇地问奶奶:“这张照片上的小朋友是谁呀?”奶奶笑着说:“这就是你爸爸呀!”“什么,”我惊讶地说,“这就是爸爸呀!奶奶,爸爸小时候可真不讲卫生,你看,他脚上、腿上这么脏,真像个小泥猴。”说完,我便哈哈大笑起来。奶奶却叹了一口气说:“唉,那也怪不得你爸,那个时候我们这儿很穷,都是泥路,到了下雨天,路上到处都是烂泥、污水,你爸爸小时候上学可遭罪了。”我又好奇地问:“那现在的路怎么会变得这么干净平坦呢?”爷爷慈祥地笑了,摸了摸我的头说:"孩子,这都要感谢国家的富民政策呀,你们可算是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

听了爷爷的话,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是呀,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们走路再也不用脚上沾满污泥,更不用愁因路滑而摔跤了。人们出行可方便了,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在路上来来往往,就像一群快乐的小孩子在奔跑嬉戏。

10.指导外貌描写,写出人物的“魂” 篇十

一、点面结合,有主有次

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先整体描写人物的外貌,而后截取人物最引人注意的点,进行局部描写,这种点面结合、有主有次的描写方法能给人物增色不少。

有学生在写《最亲爱的妈妈》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笔墨描写妈妈的头发、眼睛、鼻子等部位,虽然描写十分细致,但是却并未展现出人物的神韵。在接受了指导之后,该学生改变了写作方法,着重描写妈妈的头发,而其他地方则一笔带过,有主有次地进行了描写:“我的妈妈生有一张鹅蛋脸,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像天上的星星,妈妈在我心中是最漂亮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妈妈的一头黑发里却夹带着很多银丝,银白色的头发在如同瀑布般的长发里显得特别扎眼。仔细看可以发现,那些白发并非全白,而是在根部出现了白色,发梢的地方还隐隐闪着黑色。”这段描写详细地介绍了母亲的头发,有主有次,并且和文章后面的叙述相互呼应:该学生写到母亲的白发是因为操劳家务、操心自己的学习而变白的,并表示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再让妈妈增添“烦恼的白发”。

二、工笔细描,突显特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句话简单扼要地讲出了要抓住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通过工笔细描的方式能够突显人物特点,避免在外貌描写中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

有一名学生在写《我的同学》一文的时候,刚开始只是简单地描写同学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却并未详细地描写该女生的外貌,这很难让人对主人公产生整体的印象。在经过指导后,该学生抓住了女同学的眼睛进行描写。“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一点都不错。她的眼睛清澈明亮,好像两个荡漾着清波的水潭,给人深沉的感觉。她很喜欢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每次思考的时候,眼睛总是凝视着远方,乌黑的眸子里闪烁出点点光芒,我知道,那是求知的光芒。”紧接着该学生便开始描写该女同学如何刻苦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珠心算,并且在全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事迹。对于女同学“眼睛”的细节描写突显了人物的特征,让该人物增色不少,使阅读者对这名女生有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外貌描写有很多方面,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候就要借用一双“慧眼”,找到人物最具有特征的地方,对其进行放大描写,这样才能让人物变得栩栩如生。

三、妙用修辞,形神兼备

在人物描写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让人物变得形神兼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专项训练,给学生展示一些未用修辞的句子,然后让他们尝试加入修辞手法,进行扩写,补充细节,让人物外貌变得更加丰满。

一名学生写作《运动场上的精灵》一文,描写了班级里的一名同学虽然生来瘦弱,体育成绩不理想,但是却不甘落于人后,每天放学后都去操场上锻炼身体,最后慢慢地赶上了其他同学,表达了自己要向该学生学习的想法。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该学生很好地展现了同学在运动场上的坚忍不拔,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描写外貌的时候过于简单。教师将作文中的若干句子摘录了出来,让大家尝试为作文润色,尝试加入修辞手法。如“他身材瘦弱,在班中是最矮小的”,有学生将其修改成“他身材瘦弱,好像一根青竹竿一样,在班中是最矮小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让形象更为鲜明。又如“他的头上满是汗珠,衣服也已经湿透了”,有学生改成“他满头是汗,如同打开了水龙头,衣服也已经被汗水湿透了”,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该学生在运动过后的状态,让外貌描写更为鲜活灵动。

适当的修辞手法能够给人物形象增添光彩,能让人物变得跃然纸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实整篇文章。

这个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同样也没有两张完全一样的面孔,在描绘人物外貌的时候,要由表及里,通过外貌描写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指导小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尝试写出人物的特点,适当使用修辞手法,这些策略都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人物描写,展现出人物神韵。

上一篇: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制的三项制度下一篇:房屋租赁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