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2024-09-30

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精选12篇)

1.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篇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听说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我就给你们带来个谜语,你们想试试吗?谜面是“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说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生:(高兴)太阳。

师:你们真聪明,就是太阳。【板书课题:太阳】齐读课题。

师:还有一个关于太阳小故事,你们想看吗?

生:(齐声)想。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

生:看故事《后羿射日》。

师:故事看完了,谁知道天上为什么只剩下一个太阳了呢?

生:因为那九个太阳太顽皮被人射下去了,所以天上就剩下一个太阳了。

师:是呀,从此以后太阳就规规矩矩了,每天按照规定的时间来给人们温暖。

生:那太阳每天都从哪出来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相信只要你认真读这首儿歌你就会知道的。

二、阅读课文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着读读呢?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生:先圈下来,再问问我;再联系上下文读读;看下面的字表查拼音来学习……

师:挺好的,就用这些方法拿出笔开始试着指读吧!

生:指读儿歌。

师:谁能说说刚才读儿歌时你有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呀,帮助了别人也可以。

生:汇报 。

师:学习时就应该互相帮助,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进步。看你们的认字方法多好哇!不但能认识这么多的字,而且还增进了友谊。可能有的同学不有个别的字不认识,这不要紧,我们同桌再来读一读,一个读,一个听,听你同桌的读音正确吗?指读的方法对吗?要是他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生:同桌之间读课文。

师:俩人读书很快乐,小组在一起读书会更快乐,咱们试试!(2 号同学当组长。听清任务:先和小组同学商量用什么方法读这首儿歌,然后再组织小组同学读,读的时候听他们读的是不是正确,读的流利吗?)

生:小组里读课文。

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哪个小组想来说说?

生:小组汇报读。(齐读、引读、分句读……)

师:还想读,那好,想读的同学就站起来看着屏幕一齐读吧!

生:纷纷起立,大声朗读课文。

师:你们没有我的帮忙,自己就把课文读得这么好,真的很棒。 三、趣味识字

师:文中的字宝宝想单独和你们见面,你们还能认识吗?(多媒体出示单个字)

生:按要求读字。

师:嗯,齐读的效果还真不错。如果让你一个人把刚才这些字都读下来,你行吗?(师贴字卡)指名读。

师:真了不起,不用我教你们就认识了这些字。既然都认识了,咱们就先休息一下来做个游戏好吗?我就教你们做个猜字游戏

生:做猜字游戏。

四、朗读、背诵

师:游戏做完了,字宝宝又回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谁想来读读。(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对吗?

生:读--评。

师:你们评得不错,真像个小老师。(老师给你点时间,)你自己喜欢哪句就美美地读一读,要是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更好了。

生:找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

师:谁能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生:我特别喜欢第一句,在读这句时我好象真的看见了海上日出,我很想给大家读一读。

生:我有个问题不明白。“平时我们总说,太阳“升”起来,怎么这里不用“升”而用跳呢?”

生:“这样写我感觉太阳非常可爱。”

生:“我觉得是因为大海波浪一上一下,给人的感觉太阳象从水里跳出来。”

生:“我喜欢草原上的日出。因为草原上的空气特别好,我也想来读读。”

生:“我觉得这里应该改一下,把“冒”出来改成“钻”出来。因为“钻”比“冒”更显得有活力。”

师:老师也把前四句配上了图画,你们想美美地读读吗?(多媒体)

生:看画面美美地读。

师:你还想知道太阳从哪里出来?

生:城市里、田野里、大海里、公园里……

师: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它有什么用呢?

生:因为太阳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所以我喜欢太阳;没有太阳我们就不能上学,就学不到知识了;如果没有太阳,农民伯伯就种不了地,我们就没有粮食吃……

师:太阳对我们这么重要,所以儿歌中才说:“哦,美丽的世界,是太阳照出来的。”(多媒体)

师:这么美的儿歌,想不想把它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看着画面你试着背一背,能背几句背几句。(多媒体)

生:学生纷纷试着背。

师:谁愿意看着提示背给大家听?(多媒体)

师:你想背给谁听就背给谁听,如果能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就更好了。

生:表演背。 五、总结

师:看到你们的表现,太阳都笑了,你想对太阳公公说些什么呢?

生:太阳公公,你晚上几点下班呀;太阳公公,你吃过冰淇淋吗;太阳公公,你穿的是红衣服,为什么发出的光是五颜六色的呢?……

师:你们想知道的可真多呀!有关太阳的资料还很多,回去找一找,等到语文活动课时再来说一说行吗?

生:齐呼--行!

师: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太阳》教学实录(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2.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篇二

师:进入第七单元, 我们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和《小兵张嘎夺枪记》这两篇课文。这是两篇战争题材的故事, 写得生动形象。今天, 我们放慢学习的脚步, 回味学过的两篇课文, 来研究研究如何把大家熟悉的事写成一篇好作文。A同学, 你喜欢看电视吗?

生:特别喜欢, 我是电视迷。

师:那你能不能说一段话, 用这段话来表现自己是个电视迷。

生:每天学校一放学回到家, 我就坐到电视机前看电视, 常常是一看就入迷, 妈妈叫我吃饭, 我都不去。我看完了动画片, 又看电视剧, 看完了电视剧, 又看娱乐节目, 看完了娱乐节目, 又……

师:停!别看了, 再看都得看到下课。 (生笑) 你这样写, 字数是多了, 但也不能表现你是电视迷呀, 没完没了地看电视, 只能说明你感觉无聊。要体现你是一个电视迷, 这放学回家的一个过程, 就能写上一百多个字, 你信不信?

生:不可能吧?

师: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个节目与你放学的时间离得很近, 放学铃一响, 你是慢慢悠悠地走出教室吗?

生:我拎起书包就往外冲。

师:“冲”这个字用得很好, 体现出了你的着急, 你越是着急, 越能让人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小小电视迷。电视迷拎着书包冲到马路上的这个过程谁能描述一下。

生1:在交通路口也不等信号灯变绿, 直接就要往对面过。

生2:为了抄近路, 也不走斑马线了。

生3:从马路中间的护栏翻过去, 心里想着自己要是变成刘翔就好了。

师:说得不错, 一个人在着急的时候, 不仅仅在动作上会有体现, 还会有一些心理活动。我把你们刚才说的内容总结一下, 大家听听与刚才A同学说的那两句话有多大不同:放学铃一响, 我拎起书包就冲出了教室。在回家的路上, 我一边跑一边想:昨天老师布置了那么多作业, 我都没看够电视节目, 今天正好要演关键时刻, 我可不能落下一点儿的剧情啊!我跑着跑着, 来到了交通路口, 看着远处的斑马线我摇头叹息, 再看一眼手表, 离节目开演, 只剩下5分钟了。我决定跨越护栏, 横穿马路, 就在这时, 一辆小轿车正好从旁边驶过, 惊出我一身冷汗。可我顾不得多想, 纵身一跃, 跨过护栏, 只听“呲啦”一声响, 一股凉风灌进裤腿儿, 不用看, 准是裤裆又开线了, 我撒腿继续向家奔去。同学们, 我说的这段话已经超过一百字了, 这还没开始看电视, 只是介绍了回家的过程。电视迷到了家门口, 还会有一连串的动作, 你们想一想, 电视迷进家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生:直接就撞进去。

师:那就没命了, 现在楼房里装的都是防盗门, 那可都是铁的呀!

生: (笑) 应该是拿钥匙开门。

师:拿钥匙这个动作怎么体现出着急?

生:拿错钥匙了, 打不开门。

师:对, 拿错钥匙的情况很有可能出现, 忙中出乱呀。电视迷掏出钥匙, 对着锁孔就往里插, 可是怎么也插不进去, 急得他满头大汗, 也顾不得再去翻找正确的钥匙了, 抡起拳头就往门上砸, 还抬脚上去踹, 一边踹门, 一边大喊:“老妈, 快来开门!”妈妈过来给电视迷开门, 又是需要你动脑筋想怎么写具体的地方。你们说, 妈妈打开门后, 电视迷会怎么进门呢?

生:背着书包就往屋里跑, 把妈妈都撞倒了。

师:开门的时候, 都会把中间的路让开, 而且开门的时候, 是先开一半儿, 再说一个小孩子, 没那么大力气把大人撞倒吧?

生:从妈妈胳膊下面钻过去, 来不及换鞋, 就冲到了屋子里。

师:说得很好, 现在的家里进门都要换拖鞋, 电视迷着急看电视, 所以就顾不上换鞋了。他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这段是最关键的, 最能体现出他是一个电视迷。你们说说, 他看电视时是什么样子?

生:全神贯注地看着电视节目。

师: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这些成语我也会用, 可今天不让你们说这些词, 请你们来描述一下, 目不转睛地看电视, 是什么样子的?

生:睁大眼睛, 都不舍得眨眼睛, 眼珠一动不动地看。

师:这样写才叫生动呢!你能理解一个成语的意思自然是件好事, 你会用一个成语当然也是好事, 但在作文里, 这样的好就可能变成不好。你们看, 用一句生动的话来描述, 是不是要比用一个干巴巴的成语好得多呀!电视迷为什么会舍不得眨眼睛呢?

生:舍不得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师:说得对!在看电视的过程中, 电视迷又是什么样子的, 会有什么变化?

生:变化?一直都是盯着电视看呀。

师:随着电视节目情节的变化, 他……

生: (恍然大悟) 随着电视节目情节的变化, 他一会儿紧张, 一会儿害怕, 要是电视节目有意思, 他会哈哈大笑。

师:电视迷已经完全融入到节目中了, 所以妈妈叫他吃饭, 他都听不到。“我是个电视迷”这件事儿虽然小, 虽然很平常, 却可以写出一篇三百字以上的好文章。

揭秘:写出他的“样子”来

师:我们为什么会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变得如此丰富呢?那因为我们在运用一种写文章的重要方法——用形象说话。 (板书:用形象说话)

生:什么是形象呀?

师:“形象”这个词, 可以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词儿来解释。刚才我们在讨论“电视迷”的时候, 多次提到过一个词儿, 电视迷在做一件事儿的时候, 是什么……

生:什么样子!

师:对!用一句通俗的词来解释“形象”, 就是“样子”。我们描述电视迷着急回家看电视, 并没有提到“着急”这个词, 而是介绍了他着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这样写, 不但把一个电视迷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而且让整篇作文富有趣味。由此可见, 在一篇好的作文里, 形象起着多么关键的作用呀!现在, 我为大家读一个作文片断, 这个片段是要说明小主人公的一种心情, 但在这段话里, 却没有提到这个词。我读完之后, 请大家猜猜, 小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师朗读) “我站在老师跟前, 耷拉着脑袋, 脸火烧火燎的, 眼睛眨巴眨巴, 泪水在眼圈里直打转, 嘴唇翻动几下, 想说话又不敢, 两只手没地方放, 只是一个劲儿地搓着衣角, 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子。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好像打翻了五味瓶, 酸甜苦辣麻, 什么滋味都有。同学们信任我, 选我当中队干部, 我却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 我对得起谁呀, 是学校里的老师、同学, 还是家里的爸爸、妈妈?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 如果发现一条裂缝的话, 我一定会钻进去。”在我刚读了这段话的开头部分时, 就有同学在下面小声说, 这段话是描写“我”难过, 还有的同学说是伤心。我先不评价你们说得对错, 就凭开头的几句话, 大家都意识到这段话是写“我”的情绪很糟糕, 可见小作者的本事多大呀。“我”做了错事, 觉得对不起家长、老师和同学,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生:惭愧!

师:哈哈, 说得好!作文虽然是由文字构成的, 但一篇好的作文, 让人读起来就像是在看一场电影, 情节和画面都是连续出现在眼前的。如果这段话变成一句“我做了错事, 我觉得很惭愧”, 你还会为这篇文章叫好吗?我们平时就是这样讲话的, 这叫叙述, 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一件事儿讲完。在作文里可不需要你这样, 作文里要用到的方法是描写。现在我考考你们, 描写的种类都有哪些?

生:夸张、拟人、比喻……

师:看来我这个问题是问对了。你们刚才说到的词可不是描写的种类呀, 它们有个统一的名字, 叫修辞手法。我给大家一个提示, (在黑板上画画:一幅简单的人物图) 如果我要写一篇关于这个人的作文, 我都可以从他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呀?

生: (恍然大悟) 心理!

师: (在黑板上画画:在人物图上画一个心形, 板书:心理描写) 你说得对, 这才叫描写, 其他同学也受到启发了吧, 谁来说说还有哪些描写?

生: (纷纷回答) 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

(师在黑板上分别写出几种描写方法)

师:你要表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只有运用这几种描写, 才能把一个人写活, 我可不希望在同学作文里出现的都是“死人”呀!活人要有面部表情, 有动作, 他还要会说话, 有时候也会有心理活动, 写出了这些, 才能让人在作文里“活”起来。

生:怪不得老师总说我写的人物一点也不生动呢!

表演:作文本上“大变活人”

师:这回你们都不敢小视描写的功劳了吧?今天我们就要让描写的成就发扬光大。你们知道人物都会有什么心情吗?

生: (纷纷回答) 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紧张、后悔、得意、激动…… (师在黑板上写出同学们说到的词)

师:我在黑板上写出了大家刚才说的词, 又给你们补充了几个, 现在就请你们任选一种人物心情, 写一篇百字左右的片段, 要做到“用形象说话”。比如你写高兴, 文中不要提到“高兴”这个词, 也尽量不要提到与“高兴”有关的词, 你要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神态这四种描写来表现人物高兴时的样子。如果大家能准确地猜到你写的人物是什么心情, 你的文章里还没有提到类似的词语, 那你的这个片段就算成功啦!

(生写作, 师巡视、指导, 20分钟后)

师:请A同学来读一读他写的片段, 其他同学来猜一猜他写了人物的什么心情。

生:星期三的下午, 我放学回家, 悄悄地打开家里的房门, 探头向家里看了看, 确定家里没有人后, 我立刻藏到了家里最隐蔽的地方——大衣柜。躲在大衣柜里, 我的心怦怦地乱跳, 现在真希望妈妈永远别回来。可是, 躲在大衣柜里的我, 还是隐隐约约听到了钥匙开门的声音, 紧接着就是重重的关门声, 随即我听到妈妈的声音:“好小子, 你竟然考试不及格, 赶紧给我出来!”我心里一凉, 完了, 刚才光顾着躲起来, 我自己的鞋忘记藏了, 妈妈一看就知道我已经回来了。没办法, 我只好憋着气, 不发出一点声音。没过多久, 我就听到有脚步声向我走来, 妈妈一把拉开大衣柜的门, 拽着我的衣领把我拎了出来, 将我摔到床上。我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儿, 妈妈的巴掌就朝我挥了过来, 她大声向我吼道:“你还敢躲起来, 今天看我怎么教训你!”

师:你们猜到他要写人物的哪一种心情了吗?

生: (纷纷回答) 害怕、生气。

师:A同学自己说说, 你要写的是什么?

生:我要写妈妈生气时的样子。

师:我也从你的这段话读出了两种心情, 一个是你的害怕, 另一个就是妈妈的生气。我倒觉得你把自己的害怕写得更好呀!这段话里, 最好集中体现一种心情。不过, 既然大家都猜到了你要写的人物的心情, 说明你已经成功啦, 这个小片段也写得非常好。我刚才走了一圈, 看到大部分同学写的都是害怕、生气、紧张这样的心情, 而且基本上都是因为考试没考好, 或者等待考试发分引起的。大家好像都生活在恐惧中呀!有没有同学写了其他心情, 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我的好朋友方亮站在领奖台上,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脸上带着笑容, 我在方亮的脸上找不到一点喜悦的神情, 在他的脸上, 好像还带着严肃, 他明明是得了第一名, 怎么一点也乐不起来呢?当校长走到他的面前, 亲自为他戴上花环, 又为他颁发了长跑冠军的荣誉证书时, 方亮的嘴角轻轻动了动, 两行眼泪涌了出来。校长让他讲话, 他声音哽咽着说:“谢谢, 谢……谢谢大家……”当他带着这些荣誉来到我的面前时, 我看到他眼圈红红的,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为了这次比赛, 他每天付出那么多, 流了那么多汗水, 这样的辛苦, 只有他知道。方亮打开他的荣誉证书, 仔仔细细地端详了好久, 终于笑了。

师:你们猜到B同学写了方亮的什么心情吗?

生:是激动!

师:看来B同学写的这个小片段也是成功的, 让你们一猜就猜到了。人在激动的时候, 是和高兴有区别的。高兴时, 人都会咧开嘴哈哈大笑, 但激动时就不一样了, 有个成语叫喜极而泣, 这就是激动的泪水。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我把A同学的作文变成一句“我考试没考好, 心里很害怕, 妈妈很生气”, 把B同学的作文改成“方亮得了第一名, 他激动极了”, 你们一定无法想象“我”害怕是什么样子, 妈妈生气是什么样子, 方亮得了冠军后又是什么样子。

生:要是这两大段话就变成两个句子, 作文就没意思了, 还是让作文丰富起来好。

师:这就是我今天要告诉你们的“用形象说话”。我们刚刚学习过的《倔强的小红军》和《小兵张嘎夺枪记》这两篇课文, 就是运用这种方法使文章变得生动的。你们要在以后的学习中, 对这句话加深理解, 让你作文里的语言生动起来。希望大家再写作文的时候, 不要忘记带上我们今天讲到的四种描写, 不要再让活人变成“死人”啦。

备课笔记

把薄书读厚

你知道吗?我们的肚子和脑子都需要吃东西。可是, 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喂肚子的时候, 孩子们喜欢抓大的:大个儿的“巨无霸”、大个儿的烤鸡翅;喂脑子的时候, 孩子们喜欢抓小的:薄薄的小册子、短短的小文章, 最好只是一个小笑话、一则小寓言。难道是肚子喜欢吃大的, 脑子喜欢吃小的吗?根本不是, 而是懒惰心理在作怪。这样吃下去, 孩子们将撑出一个肥肚皮, 饿出一个瘪脑子。

一本语文书, 只有一百五六十页, 算是一本薄册子了, 可是, 我们却要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阅读。所以, 语文教师要拥有把薄书读成厚书的本领。

高尔基说:“读了一本书, 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所以, 捧起小笑话、小寓言, 你先别高兴, 如果你一边阅读一边联想自己的生活, 一本薄薄的书, 也会变得厚厚的——小东西里藏着大学问。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长途跋涉者拖着疲惫的像灌了铅似的双腿, 在漫漫长路上艰难地挪动着身体。突然, 一个神秘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请捡一些石头装在背包里。”跋涉者没去理睬那有些讨厌的声音。“如果现在捡了石头, 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 你就会既高兴又后悔。”这句话让跋涉者停住了脚步:怎么会既高兴又后悔呢?好奇心驱使他弯腰捡起两块石头, 塞进背囊。第二天, 太阳升起来了, 跋涉者一骨碌就下了床, 打开了背囊。背囊里放出耀眼的光芒——两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竟然变成了两颗价值连城的钻石。“耶!”他手捧钻石, 惊喜得一跃而起, 但是立刻, 他懊悔地长叹一声:“唉, 如果昨天多装几块石头, 该多好啊!”

如果你读完了这则寓言, 只是叹一口气:“唉, 这个傻瓜, 多捡点儿石头该多好。”然后, 就把书翻到了下一页, 那你就成了寓言里的“傻瓜”了。你想想, 难道寓言里讲的只是一个傻瓜跟两块石头的故事吗?跋涉者怕累, 只捡了两块石头, 这与我们往大脑里装知识, 是否很相似呢?如果你怕累, 只装一点儿知识, 将来是不是要后悔呢?今天, 多几块“知识石”装进背囊, 明天, 飞翔的翅膀就增添一份力量。由此, 你可以继续展开联想的彩练, 想到“知识就是力量”, 想到成功者的故事, 想到贫困山区的小伙伴对知识的渴望, 想到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是勤奋, 还是懒惰……这样一来, 一则小寓言就变成了一个大话题, 够你思考半天的了, 也够你写好几篇文章的了。

就这样, 一边阅读, 一边联想, 你会把小文章读成大文章, 把薄书读成厚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文, 备课时也应该展开联想, 把丰富的读写知识引入课堂, 这样, 一本薄薄的语文书变厚了, 一间小小的课堂就变大了。

教育文摘

调查查:半数以上教师不幸福

教师节来临之际, 教师的幸福感问题备受关注。为此, 《人民政协报》开展了专门调查。短短5天, 关注此调查的已高达103066人。被调查者16.79%来自一线或省会城市, 46.63%来自中小城市, 36.58%来自边远地区。其中公办教师高达93.91%, 民办教师仅占6.09%。就教师身份而言, 中学教师占59.55%, 小学教师占27.17%, 其他教师占13.28%。

在关于“你目前的幸福感如何”的选项中, 只有4.24%的教师选择“幸福”, 选择“非常幸福”的仅占0.87%, 38.71%的教师的幸福感“一般”, 57.87%的教师感到“不幸福”, 其中觉得“很不幸福”的教师占21.19%。选择“幸福”的老师, 29.43%是因为喜欢孩子, 21.15%觉得收入不错, 19.76%则是出于社会大环境好, 比较受尊重。而收入少, 待遇差, 工作压力大, 重复劳动, 缺乏成就感, 社会尊师重教的大环境不佳, 晋升空间有限等因素则降低了很多教师的幸福指数。

3.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篇三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4.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篇四

执教:钱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元元因多睡1分钟而产生的一路上的叹息与后悔,从而体会时间的宝贵。

学习重点:自主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元元因多睡1分钟而产生的一路上的叹息与后悔,从而体会时间的宝贵。

一、导入

1、板书:1=20

这个等式对吗?(……)可是你们相信吗,在特殊的时候,这1就与20,甚至比20还大呢?

不信,咱们打开书,翻到31页。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一分钟》,在文中你会找到答案。

2、请同学读学习要求一(……)

3、学生按学习要求边读边思考。

二、识字

1、大家看,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生字,轻声念念,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

2、生字全都记住的请举手。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并口头组词。教师归纳:熟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换偏旁……齐读生字。

3、和同桌一起小声读词语。相互纠正读错的地方。读准“丁零零”“哈欠”“闹钟”。

小组开火车读。

三、学文(1、5、6)

1、初读了课文,谁知道了“1”在文中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多睡1分钟=20

2、元元多睡1分钟时,他是怎么想的?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2人读)

“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同学们做做这两个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他不想起床,还想睡,懒洋洋的)

谁能学着懒洋洋的样子,读读这段的第二句话。(指名读、齐读)

3、谁又知道了“20”在文中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多睡1分钟=迟到20分钟

4、课文的哪个自然段讲到了元元迟到了20分钟呢?谁能读读课文的5、6自然段。(……)

同学们看课文插图,看到元元了吗?他什么表情?元元为什么是这个表情?

元元一开始认为自己多睡1分钟是不会迟到的,结果呢?(结果他迟到了,而且是迟到了20分钟,都过去半堂课了。)

所以“元元红着脸,低着头。”他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后悔)后悔什么?--后悔自己不该多睡那1分钟。

5、同学们,这句话中有2个坐,谁能说说他们的区别?(坐,是动词,表示坐下来的这个动作;座,是名词,表示我们坐的那个座椅。)齐读这句话,记住2个坐字的不同。

四、学文(2、3、4)

1、元元只多睡了1分钟,为什么却迟到了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中,我们在细细读读课文,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

请同学读学习要求二(……)

2、学生按学习要求边读边思考。

3、元元迟到的这20分钟,最先是被什么耽误的?(……)

你能读读书上的句子吗?(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红灯亮)红灯亮了,拦住了元元的脚步。元元说了什么?

请一位同学来演一演元元,读读元元说的话,师生演读:元元叹了口气,说--唉,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这个元元叹气了吗?)(3、4轮)

从这声叹息中,我们感受到元元此时非常--后悔。

他会想什么呢?--如果不贪睡,早1分钟的话,就不会遇上红灯了。

这段中有个多音字,把它画下来。跟老师读,它还有一个音是什么?组词。

4、还有什么事情也耽误了元元的时间?

谁找到了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读第三自然段)

(板书:汽车走)公共汽车开走了,再一次停住了元元的脚步,他只能等下一班车。此时元元又说了什么?--唉,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3、4轮)

他又会想什么呢?--

一个红灯也许只有数十秒,可是落下一班车至少要等上好几分钟,甚至更长。可以看出此时元元非常的后悔与自责。

5、他只能在车站--“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同学们小声读读这句。从“等啊等”“一直”这2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等的时间很长……)谁能将你感受到的读出来?(2名)

你等的时间还不算长。听出来,你已经等了很久了。

元元等了很长时间,也没等来公共汽车,他着急吗?于是他决定--

(板书:走到学校)齐读第四自然段。

6、“当元元被第一个红灯拦住去路的时候,他几经开始后悔了,他叹了口气,说--;当元元跑向车站,汽车却开走时,他更后悔了,他又叹了口气,说--;当元元等了很久也没等来汽车,决定走到学校去,一路上他深深地后悔着,他不停地叹息,不停地说--;当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老师说他迟到了20分钟时,他非常后悔,他在心里说--。”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可是这句话在元元的心里出现过多少次?

是啊!元元多睡了1分钟,换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与自责。同学们,这1分钟多重要啊!从元元的身上,你们得到什么启示吗?(……)

是的,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时时早,事事早。抓紧时间,珍惜每一分钟。(板书:珍惜每一分钟)

五、写字

1、同学们,今天我们这堂课里读的、说的全和时间有关,写字也不例外。这是我们马上要写的2个字。大声读读这2个字。

仔细观察,他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在写的时候,哪些笔画要注意的?(……)

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指导。

3、说儿歌,规范姿势。学生在书上练写。

六、作业

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作业,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七、结束

在就要结束这节课的时候,老师有些东西想送给同学们。请看,对!就是这些名言警句。你们发现他们都是写什么的吗?(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老师将这些名言警句印在了贴纸上,你可以贴在书桌前或是笔盒里。让他时时提醒你--从小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这份心意吗?

板书设计:

7、一分钟

红灯亮

汽车走

多睡1分钟======迟到20分钟

走到学校

(珍惜每一分钟)

5.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篇五

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拼出小人,一根头发。

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拼出小人,头长天线。(师给)

刘禹航

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拼出风扇,________。

程琦

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拼出蝴蝶,自由飞舞。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拼出蝴蝶,飞舞翩翩。(师给)

武承奕

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拼出雪人,雪人在玩。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拼出雪人,大肚恬恬。(师给)

季铂涵

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机器雪人,戴着帽子。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机器雪人,科技高端。(师给)

李睿杰

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拼出飞船,空中飞翔。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拼出飞船,一飞冲天。(武承奕给)

三个圈圈,三条直线。拼出风扇,凉爽无限。(陈子时给)

教材分析】

本次复习包括四项内容,一是比较形近韵母;二是拼读音节,并恰当地和图连接起来;三是认读词语;四是读儿歌并动手拼一拼图形。【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小,刚进校不久,学习汉语拼音是比较抽象和枯燥无味的,为此在设计时要尽量贴近生活,增强趣味性,让学生爱学乐学。【教学目标】

1、能区分形近的韵母ie-ei ,iu-ui ,ei 和er。

2、能把图和音节连接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利用儿歌拼图形,培养动手能力。【设计理念】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本次设计旨在把活动与游戏带入课堂,寓教于乐,增强趣味性。【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卡片、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比较形近韵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孙悟空和师傅从西天取经回来后,住在花果山水帘洞,悟空每天早晨都要摘几个新鲜的桃子吃,今天他又去果园摘桃子,发现桃子上有许多韵母,师傅对悟空说,如果读不准韵母就不许他吃桃子,这可把悟空难住了,你们原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好,我们就来读一读。(出示写着i、e、u、r四个单韵母的桃子图)(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悟空一定会感谢你们的,可是这些韵母跟孙悟空一样也会变,变了以后你们还认识吗?

生:认识。

师:试试看吧,老师来教大家做一个“过家家”的游戏,看看它们是怎样变的,能变出哪些韵母来。(分别手持i、e、u、r卡片的同学上台)

师:台上的同学听好啰,老师说,你们变,台下的同学认真看。

师:过家家,过家家,i和e是一家,i在前,e在后,组成一家是个啥?

生:ie(教师板书ie)

师:真好,下面请同学说,看它们变得对不对。(分别变出ei、iu、ui、er)(也可以先变再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变出了这么多,再看看哪几个模样相似呀!

生:ie-ei iu-ui ei-er(教师板书)让学生比较齐读。(教师随意变换,出示不同的韵母,检查掌握情况)

二、在“游玩,做客”的活动中复习音节与词语

师:花果山不仅有桃子,还有可爱的动物,美丽的风景,孙悟空想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去看一看,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好,我们现在来到了花果山,我们看到了可爱的动物,它们叫什么呀?(出示投影或图片指导看图,然后由教师领读,学生轮读)

师:我们又看到了美丽的景物。(出示投影)是些什么景物?

生:红梅,柳树,小桥。(师指着图领读)

师:说得不错,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你能给它取个拼音名字吗?(学生试着拼读,教师领读,再图与音节连线)

师:孙悟空真是太高兴了,他还要带你们到他家去作客,见一见他的家人,向你们介绍他喜欢做的事。(进入第三题)

师:请同学们按着横排的顺序读一读,想一想。(出示内容)(生开火车轮读,齐读)

师:他家里有哪些人呀?指名读第一排。

生:爸爸、妈妈、哥哥、弟弟。

师:谁来把第一排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读得真好,能把后面的一个字读轻声。(指导学生加上“.”)教师领读后,指名读,大家一起齐读。

师:“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指名领读)再读一读第二排,想一想说了些什么呀?

生:说了“小鸡、小鱼、河马、水牛”。(反复读)

师:为什么说这些?

生:孙悟空喜欢这些动物。

师:孙悟空在家里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呢?(读第三排)你们会做吗?

生:会。

师:谁能给我们表演一下?

生:读书是这个样子的。(边说边做动作,依次读词语,表演)

师:好,我们来一排一排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好?(生归纳)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读儿歌,拼图形,培养想象力

师:看来孙悟空做的事情,大家都会,孙悟空还会读儿歌,拼图形,同学们和他比一比,看看谁最聪明。

师:跟着老师读儿歌。(老师领读)(反复读)小兔、小鸭长得什么样儿?

生:小鸭嘴巴扁,小兔尾巴短。

师:你会拼图吗?试试看。(老师示范)(分组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象什么?)

师:我们的小朋友跟孙悟空一样聪明,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庆祝我们取得的成绩吧。

生:好。(手持一个字,找能与自己组成词的字。)(跳找朋友的舞蹈,边跳边找,一曲完了,找对的同学站到旁边,找错了的接着跳,找对为止)(卡片:花、读、画、骑、吃、爱、草、书、马、小车、河)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老师真高兴。【教后反思】

6.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篇六

【策略一】把握教材, 循序渐进

(一) 研读教材, 找准重难点

汉字笔画共有28种, 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要求学生书写的94个字中有最基本的20种笔画。下面是笔者对一上每一课中要求“我会写”的生字及重点掌握笔画的归类。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 从《一去二三里》到《画》教学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 从《四季》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复合笔画, 如竖弯钩、横折弯钩等。笔画的安排基本上呈现同类相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特点, 因此,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中生字的安排特点, 领会编者的意图, 把握每课写字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逐步落实。如在《一去二三里》一课中, 要求书写“一、二、三”这三个字, 明确要掌握的是基本笔画横的书写, 因此在这课的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横的运笔特点, 横有长横和短横两种类型, 这也成了这课写字教学的重点。又如《画》这课中的“人、火、文、六”这四个字, 撇和捺在前面《口耳目》和《操场上》已经学过, 因此这课的重点笔画教学是点, 领会左点、右点、长点的运笔特点, 掌握不同类型点的运笔特点, 成了这课写字教学的难点。只有把握好重难点, 写字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教学效果方可事半功倍。

(二) 活用教材, 服务教学

当然, 在整体笔画编排相对合理的情况下, 教材编写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完善, 比如难度较大的“横折弯钩”的笔画在《四季》这课中已经早早出现, 和它相比难度相对较低的“横钩”在《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中才出现, 因此生字编排难易颠倒。又如在《口耳目》这课中同时出现了竖、撇、捺, 要掌握三种笔画, 还要学会悬针竖、垂露竖,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难度过于集中, 难以掌握。再如《哪座房子最漂亮》中的“了、子、门、月”要求掌握“竖钩、弯钩及横折钩”三种复合笔画, 而从《日月明》到《自己去吧》这五课的生字没有涉及新的笔画, 可见笔画的编排疏密不当, 缺少均衡性。

【策略二】教好笔画, 形成技能

(一) 用足时间, 突出重点

写好笔画是学生进行正确书写的前提。一年级上册是汉字书写的启蒙阶段, 重视笔画的强化十分重要。根据每课“我会写”中的生字, 用足时间教学重点笔画, 让学生领会笔画的书写要领, 形成写字技能。请看以下教学案例:

1. 引出基本笔画横

(教师课件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 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笔画横)

师:我们的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 笔画是构成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就好比建造房屋离不开一块块砖、一片片瓦、一根根木头, 要想写好汉字, 首先要写好最基本的笔画。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基本笔画横。 (板书:横)

2. 教学“横的运笔”

(课件演示横的运笔特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 发现横的书写要点)

师:横画能起到平衡、稳定重心的作用。我们书写横画时要注意起笔、运笔、收笔, 还要加重加实, 不可太软。 (师在黑板上范写横, 边书写边讲解横的书写要领, 提示学生起笔、行笔、收笔)

生:笔顺从左到右。

生:左低右高。

生:两头重, 中间轻。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其实无论哪种笔画, 书写时都要有起笔、行笔和收笔, 不能平拖或平画, 要有轻重变化。 (师再次书写横, 引导学生观察横的写法, 讲解起笔、行笔、收笔)

3. 练习横的书写

学生练习写横, 教师手把手辅导。展示学生写得好的横, 给予评价。

案例中的教师花了将近10分钟的时间教学一个基本笔画横,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发现、教师示范、学生书写、评价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实践横的运笔特点, 教学效果较好。

(二) 分课落实, 化解难点

由于教材中出现的难点过于集中、疏密不当, 再加上学生刚步入小学, 生性好动, 手部力量不足, 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笔画教学, 笔者采取分课时落实的方式, 化解写字教学的难点。如《口耳目》一课中的“十、木、禾”是要求书写的三个生字, 这三个生字要求掌握的基本笔画是竖、撇、捺。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 赶教学进度, 把它们挤在一课时教完, 效果显然不理想。笔者遵循笔画书写循序渐进的原则, 把这三个笔画分别落实到三个课时中, 制定了本课写字教学的目标。

第一课时:掌握垂露竖和悬针竖的运笔特点, 并能规范书写, 学会写生字十。

第二课时:掌握撇、捺的运笔特点, 并能规范书写平撇、斜撇和斜捺。

第三课时:用上竖、撇、捺的笔画, 书写生字木、禾。

这样安排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加强训练, 又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可谓一举多得。又如在“卜、又、心、风”四个字上, 我们很容易发现两个难点笔画“横撇”“卧钩”, 如果放在一课时完成, 效果肯定不好, 必须兵分两路, 强化训练。如此处理教材, 虽然多用了一堂课时间, 但分散难点, 各个击破, 学生会轻轻松松掌握写字技巧, 顺利获得写字知识, 教学效果明显。

【策略三】关注整体, 学以致用

7.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篇七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产主动交友的愿望;

2、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明白交朋友的好处并学会主动与人交朋友;

3、在交际环境中通过教师评价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时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重点难点:学会主动与人交朋友。

活动准备:《找朋友》动画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向往交友

导入语:孩子们,今天教室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老师,你们看,我们的校长啊,主任啊,还有其它年级的老师,来了这么多!我们先来猜一猜,他们来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或抽学生回答:主要答案集中在“听课”上)老师们究竟来干什么呢?这是一个秘密,暂时不告诉你们!一会我们在课堂上揭晓答案,看你猜对没有。不管怎样,这么多老师看着我们,我们就应该好好表现自己,争取让老师们都记住你的名字,那请同学们先按规矩坐好,每个同学都坐好了老师就会给同学们一个神秘礼物。

1、播放动画视频——《找朋友》(此环节教师要故作神秘状,创设揭晓神秘礼物的答案的情境)

师过渡:孩子们,好玩吧!如果好好表现,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等着我们。

2、谁来告诉我,刚才的这个音乐视频的名字——找朋友。

3、视频中讲了谁找朋友呢?(猫咪、兔子、松鼠)最后都找到了吗?

师相机小结:是呀,他们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你们看看,他们在一起玩得多开心呀!有了自己的朋友就是幸福:你们可以一起上学放学,不再孤单害怕;你们可以一起读书写字,不再枯燥乏味;你们可以一起游戏玩耍,不再寂寞无聊。我们小孩子来到一个新的班级,来到一所新的学校,来到任何一个新的集体,我们就应该像动画中的小猫、兔子和松鼠一样,要主动地去和别交往、主动地去找自己的伙伴。

二、学习交友

师过渡:除了主动以外,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呢?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视频,向视频中的猫咪、兔子、松鼠学习学习,看看他们是怎样找朋友的。

1、播放动画视频——《找朋友》

2、学生讨论:动画中的猫咪、兔子、松鼠是怎样找朋友的,哪句歌词可以告诉你这个问题?(敬个礼来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过渡:对了,同学们,看来要找到自己的朋友得懂礼貌,主动握手也是一种礼貌行为。

3、教学生握手问好打招呼(师生演练、生生演练),评价表扬交流时眼睛看着对方的同学。

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视频里发现,动画里的猫咪、兔子、松鼠只有动作没有语言,同学们想想,他们在握手的同时肯定还会干什么?——说话。对了,只握手不说话交流肯定找不到朋友。那请你们想想,他们握手时除了问好打招呼,还会说什么呢?

4、学生思考并讨论:动画里的猫咪、兔子、松鼠们在握手时还会说什么?

5、师引导总结:

①自我介绍:师生演练、生生演练“握手打招呼+简单自我介绍”;评价时强调有哪些同学已经学会了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

②向对方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师生演练、生生演练“握手打招呼+简单自我介绍+介绍爱好特长”;评价提醒哪些同学交流时眼睛没有看着对方的眼睛(先表扬让孩子跟着学,现在就是挑刺提醒映入他们的脑海)。

③发出交友邀请:师生演练、生生演练“握手打招呼+简单自我介绍+介绍爱好特长+发出交友邀请”;评价时强调“交流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并且接收到邀请后要主动积极回应”。

6、向学生提出连贯整个学习交友过程的更高要求,强调说话交流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语气要真诚。然后再师生演练、生生演练。

三、友好結盟

同学们,现在知道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吧!那好,知道了我们就一定要用上,今天现场这么多人,有你的同学,有你们的校长主任,还有老师,都可以成为你的好朋友。现在可以揭晓开课时的秘密了,今天现场这么多的老师,他们来就是想和你们做朋友的,下面请同学们大胆地向别人介绍你自己,发出真诚的邀请——我们做朋友吧!(板书课题)

1、老师带头,学生上台或在位置上向全体介绍自己,发出交友邀请。

2、愿意和台上的同学交朋友的老师或学生主动出列与其结盟成为朋友。

四、小结收获

1、师小结:怎样交朋友,勉励孩子们多交朋友,祝贺孩子们今天收获自己的朋友。

8.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篇八

师:小朋友们,我们怎样才能把本课的6个生字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生1:“大”字多一横就是“天”。

生2:“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生3:“人”字加两横也读“天”。

师:很好,这都是利用熟字记忆生字的方法。

生4: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字,这里面就有“天”。

师:生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见它们。在生活中识字可是识字的重要方法哟!

生5:老师,我昨天在家预习的时候,妈妈查到一张图片,上面画着一个站着的人,人头上有一个方框。妈妈说那就是古时候“天”的写法。

师:你懂得可真多!(出示“天”的字理图)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师:老师这里还有“天”这个字的字理演变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6:“天”还有一个好朋友,那就是“无”,“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

师:受你的启发,老师突然想到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生字:“无”换一笔变成“天”。

师:同学们都是识字高手,一个“天”字就找到了这么多识记方法。

赏析: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发掘多种识字方法,再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动交流,识字的多元化方法、多元化途径得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此环节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有效提高了识字效率。

9.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篇九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学着老师的样子试一试。师:一共有几枝铅笔? 生:有5枝铅笔。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 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2+3=5(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生2: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

2.摆圆片。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 生:1+3=4。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几枝笔? 生2:教室一边墙上有2张画,另一边也有2张画,合起来是几张画? „„(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1)引导学生看图,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

10.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篇十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和“小兔运南瓜”。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部编本”语文教材以“学习提示”的方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使教学的方向更为清晰和突出。第一单元“我说你做”的学习提示是“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第四单元“我们做朋友”的学习提示是“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第六单元“用多大的声音”的学习提示是“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第八单元“小兔运南瓜”的学习提示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中,第六单元“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是在第一单元“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初步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部编本”语文教材非常好地体现了教学要求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二、教学目标新取向:交际能力·兴趣·习惯

口语交际“多大的声音”,教材先用“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两个问句,激发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再用三幅插图“图书馆问话”“交给老师橡皮”“给同学讲故事”,创设三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出现学习提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明确指出说话声音要适中的表达要求。我们从教材编写中可以发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取向,除了要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外,还要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口语交际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并在情境感悟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文明礼仪,浸润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鉴于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用多大的声音”的话题讨论与情演练,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并使其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场合,确定说话声音的大小,用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文明的小学生。

三、教学过程新设计:情境创设·演练·互动

(一)运用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1.录像导入:今天上课,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先看一段录像。

故事情境描述: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很认真地做着作业,教室里格外安静。突然,一声大叫传来:“老师,老师!”同学们吓了一跳,教室里顿时闹腾起来。原来是小东同学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一个字不会写,就大声叫老师……

2。引导评论:你们觉得小东这样做好不好?(大家都在安静地做作业,不能大声说话,否则会影响别的同学做作业,这是不礼貌的)

3。教师小结:说话是一种礼仪的表现,说话声音大小很重要。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板书:“用多大的声音”)

(设计意图:开课用录像小故事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且故事又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熟悉而亲切。通过故事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对主人公的评论中,发现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产生到底该如何把握音量的疑问,从而在自然地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的同时,将学生一颗颗充满疑惑的心也瞬间激活,并顺利地将其引向对真知的探究。)

(二)借助插图创设情境,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插图引入:今天,小东的生活可丰富了。请大家再仔细看这三幅图,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

2。问题悬疑探究:在上面这三件事情中,小东说了哪些话?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我们一起来告诉他。

(1)说说插图一

①出示插图一:你看懂小东说了什么话?(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小女孩在看书,小东想坐小女孩边上的位置,所以就指着那个位置问小女孩:“请问,这里有人吗?”)

②小东应该怎样说话?出示选项,举手选择:

A.大声说( )B.小声说( )

③统计学生选择结果,采访明理:小东为什么要小声说话?

(要点预设:因为这是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要安静阅读,大声说话会影响其他阅读者。更何况墙壁上还贴着一个“静”字,我们更加要自觉保持安静了)

④教师总结:像图书馆、阅览室、影院、医院等公共场所,为了不影响别人,我们要小声说话,保持安静。

⑤表演练习:如果你是小东,你会怎么问话?小女孩又会怎样回答呢?(同桌两人互相演一演,练一练)

⑥展示评价:先请一对同桌表演,评价他们说得怎样,再请两对同桌表演,评价。

(2)议议插图二和插图三

①那么,剩下的两幅图里,小东又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呢?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选择一幅图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②交流反饋。

图2:小东捡到橡皮要交给老师,如果是到老师办公室里,为了不影响别的老师办公,说话声音应该小一点;如果是在教室里,而且是课间,声音嘈杂怕老师听不清楚,说话声音可以大一点。

图3:小东在教室里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为了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听得到,声音要尽量大一点。

③选择一幅图来表演,大家评价:小东说得好吗?为什么?

3.总结提升:小东真能干!你们真能干!我们都做到了说话要看场合,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文交际情境现场化、故事化,借第一幅图进行交际规范的指导,用第二、三两幅图进行巩固迁移、练习提升,教学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梯度递升。并且在说清事理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说练表演,让同桌高效互动;在尊重自主选择的交际情境中,充分实践,在保证交际水平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激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延伸拓展: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声音,有的时候要大声说话,有的时候要小声说话。那么,你们觉得哪些时候,说话要大声些?哪些时候,说话要小声些呢?同桌讨论。

2.同桌表演:老师提供几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图,请选择一个场景,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同桌两人表演,特别要注意说话声音的大小。(请三对同桌上台表演)

3.互动评价:你觉得哪一对同桌说话的声音大小正合适?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流平台,做到学以致用。用表演的方式,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反复演练说话的合适音量,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地落实和提高。这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4.课堂总结:这节口语交际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和别人说话用适合的音量是一种礼仪和修养,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出示儿歌:说话有学问,声音有大小。有时候要大,有时候要小。掌握好音量,人人把我夸!

教师范读儿歌(故意把声音放得很轻很轻),评价:你们觉得老师这样的声音怎么样?(要大声点)教师再大声地朗读一遍,问学生:这样行吗?

齐读儿歌,下课。

11.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篇十一

【教学构想】

一、整体感知,以“睡不着”统领全文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意识,两课时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睡不着”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诗歌中出现三次的“翻过来”“翻过去”的动作以及在“唉———”的轻叹声中,体会“睡不着”的心情;然后品读三个小节的后半段,探寻“睡不着”的原因。这样紧紧围绕“睡不着”这根主线,通过朗读、想象、品悟,慢慢地去感受诗中因第二天要远足而激动得睡不着的小朋友的形象,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整体、连贯。

二、关注童趣,以儿童的角度品悟诗歌

1.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如教学“翻过来,唉———睡不着”“翻过去,唉———睡不着”“翻过来,翻过去,唉———”三组语句时,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回忆自己远足前激动、兴奋、期盼的心情,并把这种情感融入“唉——”这一轻叹声的朗读中去。

2.让学生进行表演读。在读通读顺这三组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脑中的生活画面,边演边读,引导他们投入到朗读中去,真切感受诗句的意思。

3.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如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这句话时,让学生想象海里会有哪些颜色,把自己的想象注入这一句的情感朗读中。

三、注重实践,突出识字写字朗读教学

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记。如教学“睡”这个生字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星星月亮都困得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从而理解“睡”与眼睛有关,重点学习新偏旁“目字旁”。

2.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朗读水平。除了用整体读、自己尝试读、指名读、学生带读、男女生轮流读、齐读、边想象画面边读外,还可以挖掘本课独特的朗读训练点,如轻声词较多等,加强针对性朗读指导。

3.采用辅助线指导学生写好合体字“明”。通过横辅助线,帮助学生发现只有让“月”的撇和横折钩落脚点一样高,字才能写得平稳;通过竖辅助线,帮助学生发现“月”的一撇穿到“日”下面去了,让学生明白两个部件写在一起时,笔画要注意穿插,这样才能把字写美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睡不着、那么、地方、什么”等词语,注意读好轻声;认识新偏旁“目字旁”,学写合体字“明”,并能用其他会写的字与其进行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翻过来、翻过去、唉、睡不着”等词语,读出小朋友远足前兴奋、激动的心情。

3.重点学习第一小节,指导读好带有“吗”字的问句,通过仿说句式进行巩固迁移。

【教学过程】

一、照片引入,揭示课题

1.理解“远足”的意思。教师出示学生秋游时的照片,了解“远足”的意思: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春游、秋游。指名读“远足”这个词语,关注“足”的平舌音是否读正确。

2.揭题、读题。请学生朗读课题,并指导朗读:读题目时,可以在“明天”后面稍稍停顿一下,这样就会显得更有节奏。

二、整体感知,读准词语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尝试自由读诗歌,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数一数这首小诗有几个小节。

3.分小节指名读整首诗。教师准备好较难读的词卡,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马上拿出来正音。重点指导:先读准“地方”这个带有轻声的词语,再展开词卡,读好“那地方”,再展开词卡出示“那地方的海”,“方、的”连续两处轻声,读的时候要又轻又快,迅速滑过去。

三、品读诗歌,感受“睡不着”的心情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话:远足前的那个晚上,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看课文插图,感受“睡不着”,教学“睡”字。

(1)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观察交流:从插图上的哪些地方看出小姑娘睡不着?

(2)教学“睡”字,认识“目字旁”:课件出示“睡”,教师手指插图中的星星月亮:是呀,夜深了,月亮星星也困了,它们都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原来“睡”和眼睛有关,怪不得这个字是“目字旁”。请学生给“睡”字组词。

3.品读诗歌,情感朗读。

我们不仅能从图上看出小姑娘睡不着,从诗中也能感受到她睡不着。

(1)让学生尝试朗读(课件出示三组语句,即第1~3节的前三行)。

(2)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好第一小节的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唉”,轻轻地叹气,从“唉”字听出期盼、激动、高兴的心情,再请男女生轮流齐读第二节第一句,最后全班齐读第三节前三行。

(3)加动作表演读这三组语句,体会“翻来翻去睡不着”的心情。

四、品读诗歌,探寻“睡不着”的原因

1.梳理文中小姑娘“睡不着”的原因。小姑娘翻过来,翻过去,怎么也睡不着,她在想些什么呢?请学生快速看看全文,找一找。

2.重点品读第一小节,感悟“睡不着”的原因。

(1)出示第一小节第二句,指名读,要求读正确。

(2)指导情感朗读,读好问句:这个语气词“吗”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和问号在一起做朋友,表示疑问的语气。指名读,读出问的语气。

(3)想象海的颜色:大海里还会有哪些颜色?(如果学生答案很奇特,要追问这么说的原因)

(4)配乐看大海美景图:哇,大海真的会有那么多种颜色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5)情感朗读,读出大海的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想象刚才看到过的大海美景图。

(6)仿说句式,巩固问句。

(1)海不仅有很多种颜色,海还是怎么样的呢?请小朋友做做小诗人,仿造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出示:“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吗?”指名学生说。

(2)齐读第一小节:明天将要看到那么美的海,多么让人期盼啊,怪不得小姑娘怎么也睡不着。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吧。

五、观察笔画,指导书写

1.出示“明”字,指导学生观察:“明”字由哪两个字组成?比起单独写“日”“月”,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一些,窄一些)

2.课件出示横辅助线,指导学生发现只有让“月”的撇和横折钩落脚点一样高,这个字才能写得平稳。课件出示竖辅助线,指导学生发现“月”的一撇穿到“日”下面去了,两个部件写在一起时,笔画要注意穿插,才能把字写得更美观。口诀“左右结构,笔画穿插”。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写“明”,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点评反馈,学生继续练写。

12.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实录 篇十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

2、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今天森林王国里可热闹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呢,但狮子大王说要进入森林王国必须要通过考核,大家有信心吗?

1、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题

1、嗯,通过考核,我们来到了森林王国了。看,这么多的小动物聚在一起干什么呢?

生猜

课件出示:比尾巴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她读的怎样?

生:她的声音很响亮。

生:她把“巴”字读的很轻。

师:(ba 显示红色)你听得真仔细!

师:巴在这里要读——轻声,我们把“巴”读得又轻又短——尾巴。

师:真棒!一学就会,连起来读一次。生齐读

2、动物们是怎么比的呢?让我们到书中看一看,把书快速翻到83页。

师:你不仅翻书速度快,而且还会举手告诉老师你已经翻到了。

提要求:大声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3、这首儿歌一共几部分?

生:四部分

师::每部分之间空了一行,在儿歌里一部分就是一小节(板书:小节),这首儿歌一共几小节呢?

生:四小节

师:老师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有没有读正确)

第一小节请谁?指名读

(这位同学刚才读得最认真,老师奖她读第一小节。这位同学听得很认真,第二小节奖给你来读。这位小朋友坐得很端正,第三小节奖给你读。)

三、再读儿歌。

(一)1、小朋友,这三只小动物(出示图片、课件)真是急性子,他们凑在一起就开始比尾巴了。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

(1)请小朋友认真地读一读。

(2)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句话后面都有个问号。

师:像耳朵一样的符号“?”(板书:?)我们就叫——问号。问号(跟读),有问号的句子就叫问句。

师:谁来读第个问句?

指名读

师:你把“谁的”这两个字读得比较响,老师听出你很想知道长尾巴的动物是谁?

谁像他一样来试试。

师:老师从他的读里面知道,动物们是在比谁的尾巴比较长呢?因为他这个长字读的比较响。

师:听了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读一读。师范读

指名读

(3)你还想读哪一句?

生1:谁的尾巴短?

师:他不仅读出了问句的语气,还把这个“短”字(变红色)也读对了。这个字有点难,谁来拼一拼?指名拼、当小老师(2个)

小朋友,这一小节里有个字和这个“短”是一对反义词,你发现了吗?

“长”(变红色)?

你还能说出几组这样的反义词吗?

(4)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师:第三个问句比较长,谁敢来读?

生读

师:可以在 “尾巴”这个词语后面歇一歇气,再读。

师范读,跟读、指名读

2、看,它们比的结果出来了。课件出示,请小朋友读一读。师:小动物的尾巴有长,有短,还有的像把伞呢!你最喜欢谁的尾巴呢?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猴子的尾巴,因为猴子的长尾巴可以挂在树上荡秋千。

师:真有趣!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师:还有谁也喜欢猴子的尾巴?

生:兔子的尾巴短短的,像一个绒球,很可爱。

师:你能把兔子尾巴的可爱给读出来吗?

师:好一个可爱的尾巴。

生:松鼠的尾巴大大的、轻轻的,可以当被子呢。从树上跳下来,不会摔伤。

师:难怪说它的尾巴像把伞呢,是什么伞啊?(降落伞),松鼠有这样的大尾巴,心里一定开心极了,你也能开心地读读这句话吗?

师:看小朋友读的这么开心,我也想和你们合作读一读,老师读第一小节,谁来读第二小节?

1师1生合作读(1次)

1生1生读(谁来读第一小节?谁愿意和她合作读?)

同桌也试着这样读一读吧!

指名两组同桌合作读

师点评:这一问一答,配合的真默契。两位小朋友读得很有节奏。两位真是黄金搭档。

(二),小朋友,看,这边的三只小动物也在比尾巴呢!(出示图片、文字)

1、师:试着读一读。

谁来读?

师:指导“扁”的读音

这个“扁”字有点难读,谁来拼一拼?

指名多名学生拼读,师指导

师指导“最”:这个字是个平舌音,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2、师:小朋友,这三只动物的尾巴和前面小动物尾巴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公鸡的弯一点,师:弯弯的像什么?

生:像月亮、香蕉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孔雀的尾巴吗?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

师:老师刚才听见你说“哇”,那是什么意思?

生:孔雀尾巴很漂亮!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羽毛五颜六色,师:你是觉得他的颜色很美。

生:像把大大的扇子。

师:他尾巴的形状也很漂亮。你能把孔雀漂亮的尾巴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师:孔雀的尾巴的确很漂亮,因为他把这个“最”字读的很响亮。

谁也想读?(指2名)

3,师:(出示课件)

小朋友,接下来我们合作读读3、4小节,老师问,谁来答?(师生合作读)

(谁来问?)一对多读

男女合作读。

(三)师:小朋友,动物们比尾巴都结束了,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比什么?就比谁的儿歌读的最好听。

1、我读第1小节,3位同学分别读各小节。

师:还真分不出胜负呢,一比一打成平手。

2、老师请四小组来比一比?

3、有小朋友说,他都会背了,真的?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出示课件

老师问,生答。

4、师打乱问,一生答

5、生问生挑战答、女孩问男孩答等

四、堂上练习

1、我会连。

2、我会说,我会填。

3、我会给动物加尾巴。

五、拓展训练

1、师:小朋友,看,又一群动物赶来比尾巴了!

图片出示:恐龙、鼠、乌龟、燕

看看他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2、请你也来模仿课文编一编儿歌吧!先自己试一试。

谁的尾巴()?

谁的尾巴()?

谁的尾巴好像()?

()的尾巴()。

()的尾巴()。

()的尾巴好像()。

板书设计:

比尾巴

猴子

兔子

松鼠

像把伞

公鸡

鸭子

孔雀

最好看

上一篇:哄老婆开心经典案例-男人怎样哄女人开心?下一篇:建设工程安全评价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