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课阅读指导设计

2024-09-25

导读课阅读指导设计(精选8篇)

1.导读课阅读指导设计 篇一

《青铜葵花》导读课设计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导读这部作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1、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两个词语,你们可以用手指在书桌上跟着写。第一个“青铜”,齐读。(出示“青铜”图片)这是青铜制作的鼎,说说青铜给你的感觉怎样?

2、第二个词“葵花”,齐读。(出示“葵花”的图片)这就是葵花,说说她给你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这本书的书名就叫《青铜葵花》,书里就有一个像青铜一样坚韧刚强的男孩,也有一个像葵花一样美丽的女孩。或许有同学已经看过,但不要紧,你可以再重温这个描写美丽痛苦的故事。

3、这本书的作者是曹文轩,你读过这位作家的书吗?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曹文轩。(出示曹文轩的文字介绍)

4、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文字介绍。【作者介绍】:略

二、走近人物

有人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真正会读书的人,往往会先从封面看起,而且从书的封面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同学们看这本书的封面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吗?

1、看画面,引出葵花 同学们的解读很了不起。这个女孩就是题目中的“葵花”,也是故事的女主人公。【葵花的文字介绍】

思考:想想葵花一是个怎样的孩子?她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的呢?

2、读文字,引出青铜

过渡:这就是葵花,青铜是故事的男主人公。但画面上却没有他的身影,倒是出现了一段和他有关的描写(放大):

“在水帘下往大草垛跑动的分明就是葵花,青铜无声无息地躺在地上。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了,他张开嘴巴,用尽平生力气,大喊一声:葵——花!”

说说你最直接的感受,从这段话里你了解到什么?(允许学生有多种猜测,与小说描写不符合也没有关系。有一个点引导到:青铜和葵花之间的感情很深。)

过渡:你们的解读很了不起,青铜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拿出阅读材料2,默读青铜的文字片度,边看边想象书中的情景。【青铜的文字片断】(略)

3、相遇片断

过渡: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读出了一个孤独的青铜,一个坚强的青铜,一个一心渴望上学的青铜,就在这时候,葵花的出现,使青铜知道了这一点:原来,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孩子。请个同学朗读他们相遇的片断。【抽生朗读相遇片断】(略)

三、走近文本

1、了解主要内容

过渡:就这样他们成为了朋友,也就有了青铜葵花这个美丽的故事,这时候你一定很想知道这个故事吧,那就默读内容提要,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2、了解目录

书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对故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而通过看目录,我们则可以把书本读薄了。请同学们浏览一遍目录,了解《青铜葵花》有哪些故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你想知道什么?

这一个个小标题里包含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今天我们不可能一一来欣赏,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故事。

四、引发阅读期待

1、老师讲的只是书中的一个小故事,葵花就这样在青铜家度过了一个个平常而又温馨的日子,日子虽然是清苦的,但是在贫穷中葵花享受着一家人的呵护。可是在她12岁的那年,一个消息传来,城里的人要将葵花接到城里去生活。葵花会离开吗?青铜一家会让葵花离开吗?说说你的看法?

2、也许为了爱,他们会让葵花留下,也许为了爱,他们会让葵花离开,结果如何,你们还是自己到书中寻找答案。其实无论是留还是走,都是在体会成长中的苦难与幸福。曹文轩写这本书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出示【曹文轩语】

3、师感情读,生感情读。

4、读着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是的,任何一个人要成长起来,都必须经过苦难的磨练,才能成为一个强者。这就是《青铜葵花》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

五、结束语

《青铜葵花》描写的是一个温暖,纯美的世界,美的语言,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心灵会深深震撼你的心。这里我们有一套《青铜葵花》要赠送给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那份感动,带着自己的那份期待,走进曹文轩的纯美文字,走进那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2.导读课阅读指导设计 篇二

一、导读

新课标指出, 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 更不能剥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权利。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重新构建阅读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取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 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为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适时的引导, 激励学生自觉地读书、质疑、探究和动手实践。

新课的导入, 应把握以传导信任的信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原则。在新课学习的开始阶段, 要尽量渲染出浓烈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一定要做好诱导工作, 使学生趣味盎然地进入课文学习之中。例如, 教《詹天佑》一课时, 我是这样诱导的:“读罢《詹天佑》这篇文章, 我和大家一样被詹天佑的精神强烈地震撼着。那么, 詹天佑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令我们感动至今?”这样的导语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深刻领会詹天佑身上的民族精神。实践证明, 只有教师耐心引导学生质疑, 他们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 教学《一夜的工作》时, 文中有一句:“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分量。”起初, 并没有引起学生太多的注意。此时, 我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花生米不是没有增加而是好像没有增加?”并要求学生再读这句话, 把重音放在“好像”这个词上, 如此轻轻一点, 学生们恍然大悟, 知道花生米增加极少, 感悟到总理的生活简朴。教学中, 学生有时认识模糊, 教师要及时指导, 帮助其理顺思路, 促进认识深入。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 学生提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了, 这是多么悲惨啊, 怎么说她幸福呢?”对此我及时指导学生思考:她是在什么情景下觉得幸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新年幸福”具体有什么内容?这一系列的问题串推动了学生大脑的快速运转, 他们揣摩句子, 品味内涵, 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共鸣, 感悟到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与不幸。

二、诵读

新课标强调, 要让学生诵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多给学生留出空间和时间让其诵读, 并及时指导学生切实理解课文内容。比如, 教《白杨》一文时, 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阅读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让学生先自读, 体会白杨的特点, 再进行相互品读, 指名诵读, 师生共议, 使学生真正走进作品, 在品悟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三、巧练

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就处于失真状态。但是, 做机械重复的练习, 搞题海战术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 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时, 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 精心设计训练内容。教师要善于把握每篇课文不同的侧重点, 加强“双基”训练。如, 《海上日出》一文中有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我就让学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换个说法。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换个说法后的句子和原句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 这样既加深了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悟, 又使学生掌握了变换句式的技能, 使阅读教学落脚点扎实稳固。

3.导读课阅读指导设计 篇三

然而,课外阅读的主阵地在“课外(校外)”,主体是“学生”,教师施加影响是在课内(校内)。教师与学生教学关系相对松散,校外与课内时空跨度大的学习特殊性,造成了“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难度:(1)文本篇幅大,问题琐碎不得法,缺少从整本书角度出发的指导。(2)学生交流的内容随意性大,浅层次思考,教师没有有效地引导与调控。(3)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单一,没有读前、读中、读后的指导范式,没有合适的教学流程,没有具体的教学准备。(4)教学定位失度,把课外阅读当成语文教材。过细的讲读不能解决大篇幅课外读物的指导任务。(5)部分教师因为学生阅读进度、阅读差异大,畏难而放弃指导。(6)教师因反馈信息难以掌握,无法快速、准确获得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对阅读指导造成障碍。上述问题,其核心是课内指导与课外学习之间的脱节。

一、导读手册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实践价值分析

“导读手册”是教师根据课外读物的内容、体裁特点、语言风格等设计的帮助学生完成该读物阅读的“配套手册”。它类似一本作业本,学生可完成练习;它类似一本说明书,提供读物的相关信息;它类似一份成果集,将学生阅读转化为具体图文;它还是一份思维导图,可反映学生的感想、思维过程。

导读手册能够应对课外学习与教师指导脱节的问题。老师可以针对课外阅读的学习特点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规律,设计“导读手册”。

依托“导读手册”展开课外阅读的课内指导具有独特效果,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特点,研制好《手册》内容。无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学生都可以从《手册》中找到相应的探究任务和方法导引。使手册、原著、阅读过程相互关联(联结),形成一种新的阅读活动,能发挥出“学程导航”的作用。

下面以《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导读手册为例具体说明:

1.用手册助自读。导读手册就是一本课外阅读“指导手册”,能够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兴趣、有重点地完成课外阅读。“我的阅读规划”栏目让学生制定阅读整本书的计划;“作家简介”“亲近作品”等栏目让学生了解作者与作品;“对话爱德华”“心随书动”等栏目让学生重点关注人物内心世界和故事情节变化。通过这样的内容设计,当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的时候,就能够借助导读手册的介绍、提示顺利地完成阅读任务。导读手册,就是孩子自主阅读这本书的拐杖。

2.用手册促理解。书中的难点,有的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有的学生关注到但是无法深入理解。导读手册的设计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例如根据小说尾声写到“爱德华放弃了”的情节,设计“对话爱德华”栏目——你认为爱德华为什么会放弃?如果你是它的心理医生,你会如何帮助它?导读手册用这个栏目引导学生在小说难理解处停留,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内心变化;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深化学生的思考。写下来的内容可以在同伴交流、课堂分享中不断修改、完善、深刻。不论是学生阅读过程中还是教师指导课上,导读手册都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

3.用手册教读法。小说人物多、篇幅长、情节复杂,概括起来非常困难。概括情节恰恰是阅读小说重要的读书方法。导读手册“心随书动”栏目就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为目的。“心随书动”(图1)要求学生绘制“爱德华的旅行图”,其实就是小说的主要情节。用绘图的方法,把主要情节直观表现出来,学生借助图,完成情节概括。通过课内指导,教师提炼总结,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这一类课外书(小说)的读书方法。导读手册在传授阅读方法上发挥了作用。

4.用手册晒成果。导读手册由教师设计,学生使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依照手册导引,完成各种阅读任务,如画出“旅行图”(图2),添加“人物标签”,记录“角色名字”,写下“个人体会”,摘录“妙语”……伴随阅读过程,一个个阅读任务相应完成,导读手册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导读手册,而成了专属于某个学生的“个人成果集”。学生可以拿出自己的导读手册相互交流、展示,在展示中取长补短,促进课外阅读能力提升,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导读手册实现课外阅读评价方式的创新,其效果好于单一的试题内容考核。

5.用手册评与教。教师阅读学生的导读手册,能够准确掌握学生阅读情况,对他们的阅读能力、成效作出准确的评价,从而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展开课内指导。手册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凭借。学生读得好不好,可从手册上的“阅读任务”反映出来。情节图画全面了,整本书自然都读懂了;“人物标签”写了哪些词语能反映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程度……这些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依据。其次,学生的手册为教师提供了最鲜活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阅读起点。“爱德华的旅行图”其实就是这本小说的主要情节,教师利用学生绘制的旅行图,组织他们当堂介绍,同桌交流,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形成课堂多元互动。教师利用手册上的学生资源,发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二、导读手册的建构策略探寻

导读手册能用、能教、能学、能评,搭建了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的桥梁。在设计导读手册时应如何发挥其教育功能,使之更紧密的联结阅读与指导呢?

1.功能:学程导航、方法习得。设计阅读手册的内容时,要突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功能,既包含阅读的一般方法,又有适合特定书目或者一类作品的具体方法。一般方法的指导可以从手册内容的框架上体现,大致围绕作家作品、故事人物、情节理解、阅读感受、语言学习五大块构筑。通过板块化设计,多次反复,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熟悉阅读流程,掌握读书的一般方法。具体方法的指导,要根据所读书目内容、体裁确定。如《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作为一本小说,设计“心随书动”栏目,让学生把故事情节用图表画出来,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梳理小说情节的读书方法。endprint

2.内容:综合汲取、指向表达。一份导读手册常见内容主要包括“走近作家”“亲近作品”“人物传真”“人物印象”“心随书动”“话题探究”“思想启迪”“片段赏析”“妙语摘录”等。栏目的确定可以根据书目的特点、阅读者年龄特点有所调整,尽可能涵盖读前、读中、读后的阅读活动,从而使学生能依照手册的内容有耐心、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阅读任务。一般来说手册内容的设计主要关注作家、作品、主人公、情节概要等。需强调的是,小学生的阅读有一明显特征,重视情节,忽视语言。因此,手册内容应该关注内容,关注语言,关注形式。既有情节梳理,又有段落赏析,还有精彩语言归类等功能的板块,从而帮助学生关注文本讲了什么故事,故事怎么讲的,并且引导学生对文章如何表达形成一种敏感。通过综合汲取,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用。

3.任务:梯度分层、呈现学情。阅读者的知识经验、年龄特点决定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因此,《阅读手册》的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经验与认识水平,根据年段选择合适的阅读任务,合理定位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梯度,分层次。如中年段课外阅读主要侧重了解情节、理解内容、积累语言的阅读活动;高年段则侧重认识人物、感受主题、赏析写法等阅读活动。同样关于掌握小说的情节,如三年级读《夏洛的网》,指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导读手册中设计“画一画故事中出现过的蜘蛛网”“连一连小猪威尔伯生活的地点”两个低难度阅读任务。而六年级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定位于指导学生赏析小说情节的精妙并理解小说内涵,于是导读手册中设计“画出爱德华的旅行图,打上幸福指数”“对话爱德华——分析爱德华内心封闭的原因并开导他”两个有思维深度的阅读任务。同一阅读技能的培养,年级不同,难度也应有所差别。如认识人物,从易到难可以设计“找一找出现过的人物”“简要介绍喜欢的人物”“主人公的印象”“走进人物内心,说说人物变化”等阅读任务。阅读任务梯度分层,手册内容和形式相应变化,关键能呈现学情,为教师开展课内阅读提供第一手资源。

4.形式:儿童情趣、主体参与。阅读是一种充满情趣的主体参与。导读手册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儿童趣味,形式上采用“闯关”“游戏”等,语言尽量浅白、儿童化。最主要的,把“内隐”的阅读转化为学生喜爱的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增加阅读中的趣味性,促进阅读者的主动参与度。以《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为例,“人物印象”的设计来自于QQ的“好友印象”,学生把故事中的人物当成自己的好友,给她增添“印象标签”,这项活动既有趣,又促进学生深入阅读,一举两得。“对话爱德华”一改“爱德华心中在想什么?爱德华的故事告诉你什么道理?”这种传统的提问方式,而是用“心理医生”的角色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用“心理辅导”的方式把这本小说的主旨表达出来。这样的阅读任务避免阅读指导的枯燥,形式新颖有趣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效果非常好。

(倪建斌,太仓市实验小学,215400)

4.阅读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四

拨 动 成 长 的 心 弦

——走近《草房子》

执教人:梁艳艳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走进桑桑的内心世界,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时学会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关注人物内心。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写《童话大王》的大作家郑渊洁和小朋友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

“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同学们猜,郑渊洁怎么回答的?

“我就在书中等你。”

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是啊,“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我们就是走进了作家的心田,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曹文轩叔叔的《草房子》。

二、走近《草房子》

1、大家已经读完了《草房子》,那你对《草房子》有了哪些了解?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2、你还查阅了哪些相关的资料? 学生交流,出示:(1)曹文轩简介

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经历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近作《细米》获第六届(2001-2003)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草房子》(长篇小说)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文学奖大奖、台湾“好书大家读”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草房子》(电影)曾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奖、第八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剧本奖、第十四届德黑兰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

三、走进《草房子》,聚焦主人公

1、《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进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很快就被他那优美的文笔、感人的情节深深吸引而在书中流连忘返,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主人公桑桑。你也许能一口气说出他的好几件光荣事迹,现在请打开《草房子》,阅读桑桑的相关内容,然后小组交流。教师总结出示:

桑桑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自己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 制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 从中你能看出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

桑桑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的怪念头和行为,都表现了他聪明好奇、敢想敢作、爱自我表现。他特别渴望被关注,具有一切孩子所具有的嫉妒、调皮,但桑桑有一般调皮孩子所没有的善良品质。

2、同学们的汇报真精彩,读书的收获真不少。有不少同学还抓住了故事中的细节,如人物的动作、言行、外貌、心理谈体会,有理有据,非常深刻。在我们眼中,童年的桑桑淘气得可爱,六年后的桑桑又有了哪些变化? 大屏幕出示:

桑桑带着柳柳来到城墙下时,已近黄昏了。桑桑仰望着这堵高得似乎要碰到了天的城墙,心里很激动。他要带着柳柳沿着台阶登到城墙顶上,但柳柳走不动了。他让柳柳坐在了台阶上,然后脱掉了柳柳脚上的鞋。他看到柳柳的脚板底打了两个豆粒大的血泡。他轻轻地揉 了揉她的脚,给她穿上鞋,蹲下来,对她说:”哥哥背你上去。”柳柳不肯。因为母亲几次对她说,哥哥病了不能让哥哥用力气。但桑桑硬把柳柳拉到了背上。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不一会冷汗就大滴大滴地从他额上滚了下来。柳柳用胳膊搂着哥哥的脖子,她觉得哥哥的脖子里尽是汗水,就挣扎着要下来,但桑桑紧紧地搂着她的腿不让她下来。那首无词歌的旋律在他脑海里盘旋着嘴一 张几就流了出来:咿呀……呀咿呀……呀咿呀……哟哟……哟哟,哟哟……咿呀咿呀哟……完一百多级台阶,桑桑终于将柳柳背到了城墙顶上了。往外看,是大河,是无边无际的田野;往里看,是无穷无尽 的房屋,是大大小小的街。城墙顶上有那么大的风,却吹不干桑桑的汗。他把脑袋伏在城墙的空隙里,一边让自己休息,一边望着远方: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落下去…… 默读,思考:

(1)请说说完整的故事情节。

(2)抓住最让你感动的细节反复读,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3)“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落下去…… ”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对话:

“妈妈为什么总哭?”

“因为我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儿”

“就你一个人去吗?”

“就我一个人向”

“我和你一起去了你带我吗?”

“那个地方只有我能去”

“那你能把你的鸽子带去吗?”

“我带不走它们。”

“那你给细马哥哥了?”

“我和他已经说好了。”

“那我能去看你吗?”

“不能。”

“长大了也不能吗?”

“长大了也不能。”

“那个地方好吗?”

“我不知道。”

“那个地方也有城吗?”

“可能有的。”

“城是什么样子?”

“城……城也是一个地方了,这地方密密麻麻地有很多很多房子,有一条一条的街,没有田野,只有房子和街……”

桑桑的话意味着什么?“死亡”还让桑桑懂得了什么? 小组交流。分角色朗读。

3、如果说桑桑选择了草房子,那么草房子则决定了桑桑的成长。想一想桑桑身边的哪些人给了桑桑宝贵的成长经验和对于生活之美的体悟。自由选择研究的人物,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谈谈他(她)的什么行为或者言行影响了桑桑。

四、总结延伸

1、总结:在大家读这本书之前中国已有大约15多万儿童在阅读《草房子》,除此还有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很多儿童都在读这本书,之所以大家都爱看这本书是因为这是本好书。所以大家好好品读它的话,一定可以受益非浅。

2、教师深情诵读小诗: 等你 带着渴望 带着梦想 带着追寻 走到书里来

这里有世间最迷人的景致 这里有人间最动人的情感 这里有最好的朋友 在书中等你

5.导读课阅读指导设计 篇五

——《海底两万里》读书分享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

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教学难点 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每人出一张手抄报,写出阅读心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读科幻作品吗?那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读过的科幻作品。(我喜欢阿西莫夫的《基地》,人类乘着先进的太空船,在高级智能机器人的帮助下,向其他星球移民,这本书将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寄托了阿西莫夫对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和莫大的信心。我喜欢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因为那是一个魔法的国度,壁画中的人物可以打牌聊天,书本可以咬人,城堡的楼梯能够调转方向。同时,那又是一个真实的天地:有为准备巫师等级考试而焦头烂额的学生,有不苟言笑、不怒自威的教授。)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你们更熟悉的科幻作品是(《海底两万里》)对,从寒假开始我们一直在读它,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这部名著,跟随儒勒凡尔纳去领略大海深处的美景。本节课我们将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和经验交流分享。下面这个舞台交给大家,有请主持人上场。

二、主持人上场主持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甲: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乙: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甲: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乙:李苦婵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甲:下面请大家跟随同学们的汇报,一起走进名著,感悟人生的智慧。

乙:《海底两万里》读书分享会第一站:寻根溯源,有请第一小组同学,他们将从作者、写作缘由、诺第留斯号的前世今生、内容概括四个方面介绍。

三、学生分组汇报

(一)、寻根溯源

1、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凡尔纳一生创 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对于科学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尽可能把自己的想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例如,为了写从地球飞行到月球的故事,他就是先仔细研究过空气动力、飞行速度、太空中的失重以及物体溅落等等科技问题。正是基于此,他的科学幻想就是科学的预言。他总是在科学畅想的框架里编织复杂、曲折而又有趣的故事,情节惊险,充满奇特的偶合,再衬以非凡的大自然奇景,造成一种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兼之凡尔纳的文笔流畅,叙述轻快,所以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2、写作缘由:凡尔纳的父亲是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他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海底两万里》是其中一本最出名、最成功的科幻小说。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3、诺第留斯号的前世今生

1800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由蒸汽机做动力的潜水艇“鹦鹉螺号”。

1866年,凡尔纳与在海军服役的弟弟讨论后,在作品中创造了一艘富有想象力、超越时代的“鹦鹉螺号”。在作品中,鹦鹉螺号内部有巨大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因此可以连续在海底潜行数天而不需要浮上海面。船的武器是船头的钢铁冲角,凭着船自身的高速和坚固外壳,冲角的威力十分巨大,小说中最后鹦鹉螺号就是靠它反击攻击它的敌战舰,从战舰的船侧撞了过去,冲角穿透船身。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但在鹦鹉螺号上,凡尔纳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竟在真正发明电灯的十三年前就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和故事完美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1886年,英国人发明了电力作为动力的潜水艇,大概是为了感谢凡尔纳给了他们灵感,他们为潜水艇取名“鹦鹉螺号”。

4、内容概括

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或译为“诺第留斯号”)的故事。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我们组的汇报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甲:第一组同学生动形象的为我们揭开了《海底两万里》神秘面纱的一角,让我们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为了满足大家的心愿,有请第二小组的同学介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情节,下面走入读书分享会的第二站——精彩再现。

(二)、精彩再现

1、首先由我来给大家介绍鹦鹉螺号的内景:

艇外形状:艇身是长长的圆柱体,呈锥状,从头至尾,整七十米,最宽为八米,这样的设计方便阻力小,鹦鹉号面积为一千零十一点四五平方米,体积为一千五百多立方米,双层船壳让鹦鹉号坚硬无比,船壳不会破裂折断。

艇内:餐厅后是一间同餐厅面积大小的图书馆,紫檀木书架上陈列着各种书籍,一张桌子上还放着册子和旧报纸,这些唯数不多的东西是尼摩船长与外界的唯一联系,并且这里还是一件吸烟室,正对着图书馆的那扇门,是一间画室,里面有许多尼摩船长自己精心收藏的画,例如:拉斐尔的圣母像,克雷热的仙女等,说是画室但里面还有许多音乐家的乐谱,并且在乐谱旁稀有的珍品也占据着很大一块地方,玻璃窗内整齐的排放着珊瑚虫类的标本,各种各样的散装珊瑚和一些珍贵的动物标本;印度洋中的T形贝壳,美洲马蹄螺等。教授的房间里虽说装修不见很豪华,但生活必修品却没有缺少一样。据尼摩船长说:“船上的一切都用电。”了解后才知道船上用电的都是一些预测表,而电的由来是海底的煤。厅中央还有一只小挺一般用于钓鱼、兜风。舱室里的一扇门通往厨房,厨房和旁边是一间浴室,挨着厨房是艇员舱房,在顶里面的隔板把艇员艇房。机舱内放着各种操纵英鹦鹉号的机器。

2、我最喜欢海底漫步这章,话说教授一行三人随艇长出艇去海底森林打猎,猎物还没看到,几个人已经被眼前的奇异景象征服了。

“我如何才能将这次海底漫步留给我的印象描绘出来呢?没有什么语言能够描述这么美妙的经历!当画笔都无法将海底给人留下的特殊印象再现出来时,即使是生花妙笔也无法用文字尽情的描述啊!”

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将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融合,将作家内心的惊异与兴奋表现无疑。

“光线如同通过三棱镜似的折射变形,海底的花草、礁石、胚芽、贝壳、珊瑚虫等,经这种折射光一照,颜色发生轻微变化,呈现出七彩光来。各种色调组合交错,一幅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缤纷的美丽图像,犹如善用色彩的画家的调色板,真乃海中奇景,让人大开眼界!”

用“三棱镜”“调色板”对比,生动地描绘出阳光穿透海水给海底带来的奇特色彩变化。即使不能置身海底读一读这段如梦如幻的描写,我们的心灵也可以得以远足。感谢凡尔纳,带给我们一次如此奇幻的心灵之旅。

3、《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最喜欢章鱼大战这一章。首先给大家看一段精彩视频。不错吧,请跟我走进原著。

片段一:“它那海绿色的大眼睛让人浑身发毛,八只爪子伸长开来,有身体的一倍,触角内侧有二百五十个吸盘,可以吸附在玻璃上,几排尖尖的牙齿伸出时,宛如一把真正的大剪刀似的。”

这段文字对大章鱼进行了白描般的画像,虽然它只是作家想象中的庞然大物,但细致、逼真的描写让我们觉得它仿佛就在眼前。

片段二:“能观赏到这么多章鱼,可真有趣。”我语气轻松的说,如同鱼类爱好者在水族馆的玻璃鱼缸前观赏鱼似的。

“没错,是挺有趣,博物学家先生,”艇长回答我说,“可是,我们马上要跟它们展开肉搏战了。”

阿龙纳斯教授之所以语气轻松,谈笑风声,是因为对即将面临的危险浑然不知,而艇长的话幽默诙谐,表现出他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片段三:尼摩船长满身血污,一动不动地站在舷灯旁,凝视着吞噬了他的一 个伙伴的大海,大滴的泪珠儿从他的眼眶里滚了出来。

尼摩船长再次流露真情,他人性中没有泯灭的善良总是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从而与他表面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之后,一个水手被章鱼掳走,而艇长再次流下来眼泪。尼德兰在被艇长营救后也表现了他知恩图报、讲情重义的一面。这一章真的让我着迷。

4、珊瑚同样让我们着迷,下面我将带领大家欣赏漂亮的珊瑚:

此科目分为三个科:柳珊瑚科,木贼科和珊瑚科,珊瑚属于最后一科。珊瑚很有趣,先是被归入矿物界,最后被归入动物界。

珊瑚是聚集在易碎珊瑚骨上的微小动物群。它们中最美的几个品种被冠之为“血红花”“血红炮”之美名。这种珍贵物质与其他珊瑚骨混杂,形成密实而难以分辨的整体。被称之为“马克西奥塔”,那是一些地地道道美丽的红珊瑚。

在珊瑚中,有笙珊瑚、磷光珊瑚、扇状柳珊瑚、叙利亚软海绵、摩鹿加群岛的海木贼、挪威海域奇妙的逗点珊瑚以及乙烯激列的珊瑚等等。

光线如同三棱镜是的折射变形,海底的珊瑚经这种折射光一照,颜色发生轻微的变化,呈现出七彩光來,各种色调组合交错,一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缤纷的美丽图像,由如善用色彩画家的调色板。

菌贝、海虱珊瑚、节叉鸢尾珊瑚、触须透明的淡黄色石珊瑚,如草地般丛生的石花珊瑚......当灯光照在这些色彩艳丽的珊瑚上,景象万千,煞是迷人。我们组的汇报到此结束。

甲:第二组的同学结合图片、语段向我们展现了精彩剧情,那么我想问问其余同学,你们最喜欢哪个情节,为什么呢?

生A:我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那我呢?我从小到大都很胆小,而且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它.而《海底两万里》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

生B:上部第二十章 托里斯海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为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2~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最终以尼摩船长沉着冷静去对付土人围攻而告一段落。

生C:下部 第三章 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这一章叙述尼摩船长,啊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在细节可以看出尼摩船长他,作为逃到海底的人类种族代表之一,而对人类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不管他平时嘴上怎么说,但这个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还未完全泯灭。

生D: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我。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我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 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不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还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三)人物画廊,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神奇的旅行,在旅途中四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走入读书汇报第三站——人物画廊,有请第三组同学详细给我们描摹书中经典人物。

1、尼摩船长

我最喜欢尼摩船长,因为他是鹦鹉螺号潜艇艇长,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战士;从南极冰山脱险中,可以看出他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从智斗鲨鱼救采珠人中,可以看出他同情弱者,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从击退土著人袭击中,可以看出他知识渊博,有创造力和预见性,遇事沉着冷静;从含泪掩埋同伴中,可以看出他虽外表冷酷但内心情感丰富,重情重义;从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和躲避他的敌人和迫害者中,可以看出他的神秘、孤独和追求自由的心理。

2、阿龙纳斯教授

我最喜欢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他是巴黎自然博物馆客座教授,年约四十岁,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从他积极参与政府的远征考察活动中,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考察事业,具有正义感,希望造福人类。从他敢于和尼摩船长乘坐潜水艇在海底做探险旅行中,可以看出他有献身科学的精神。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知道了什么是太平洋黑流,什么是墨西哥暖流,飓风是怎样形成的,马尾藻海又是什么样的„„

3、康赛尔

我最喜欢康赛尔,他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生性沉稳,他从不大惊小怪。总是那么气定神闲,为人随和,从不着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着急上火。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他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跟随主人参与“捕鲸”行动。看到主人落水后,勇敢的跳下去抢救,是一个对主人忠心耿耿的人。

4、尼德兰

我最喜欢尼德兰,他是个比较原始的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他性情火爆,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我们组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甲:第三小组的四名同学都是专家型的人才,他们从多方面总结了四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接下来我想问问其余同学,在阅读过程中你比较喜欢谁?为什么? 生A:我喜欢尼摩船长,因为在南极遭遇冰山挖冰的时候,他很镇定,一点也不慌张,不发一句怨言,他拿他的精神力量抑制他的肉体痛苦。这样一个意志坚强的硬汉打动了我。生B:我喜欢康赛尔,同样是在遭遇冰山的时候,重浊空气使每个人都很难受,这时他没有离开主人,而是拉着他的手鼓励他,还在低声说:“啊!如果我可以不呼吸,先生就可以多有些空气”,当我读到这的时候我哭了,为他的忠诚而感动。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这种忠诚。

生C:我喜欢阿龙纳斯教授,不仅因为他有渊博的知识,我相信知识只要勤奋每个人都能学得到,我更欣赏他身上所特有的谦虚严谨的态度,比如在不知道怪物是潜水艇之前他是这样说的:“我逐个研究了各种不同的假设和猜想,在没有得到更多的材料之前,我认为这是一只麒麟”。

生D:我喜欢尼德兰。他大约四十岁,身材魁梧,一米八的大个,不大爱说话,性情很暴躁,容易发脾气,是一个比较原始的人,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自由,从一登上船他就念叨着怎样跑掉.他喜欢美食,喜欢烹调,在陆地上那几天,他那句“鱼可分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两类”萌了我好久。他还喜欢讽刺尼摩船长,总对教授说“你那位船长”之类的话。我喜欢他的贪吃、直率、大大咧咧、心直口快。

甲:以上四名同学从细微处、从小事上对自己所喜欢的人物进行了分析,说的真到位。此处应该有掌声。

(三)、读书交流

乙:感谢同学们的精彩汇报,通过两个多月的阅读,相信同学们对本书一定有深刻的体会,下面有请第四小组的同学从主题、艺术特色、影响、推荐语、名句赏析五个方面和大家交流读书体会。

1、主题:《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2、艺术特色

特色一: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如勇斗鲨鱼、搏杀章鱼等惊险情节。特色二: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人精神。文中的尼摩船长将沉船中的财宝送给贫苦的人。

特色三:海底世界描绘得十分精彩。海底世界蕴藏着许多奇观异景,让我们大饱眼福。那里有各种新奇的鱼类、植虫动物、海绵、珊瑚......特色四:幻想性,本书写于1870年,那时世界上还未研制出潜水艇,海底世界到底如何无人知晓,本书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幻想出尼摩船长研制 了潜水艇并带阿龙纳斯教授一行游览了长达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观赏到海底五彩缤纷的美景。而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才研制出真实的潜水艇。

对于科幻小说我们是陌生的,下面有请姜老师,让她给我们说说如何阅读!

姜老师:科幻小说是以一种特殊的幻想方式反映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难题和生存困境的文学。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不能将科幻小说与科普作品等同起来。科幻小说虽然有科学性,具有科普功能,有些科幻小说甚至还具有预言和启发科学发明的功能,但它仍然是文学作品,不能与科普作品相等同。

其次,阅读科幻小说要注意科幻小说的创意,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幻小说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因为它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需要不同于一般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阅读科幻小说时,应多注意科幻小说的创意。

最后,阅读科幻小说仍然要关注现实,将科幻思维融入日常生活中,提高处理疑难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能力。有些读者阅读科幻小说时,把读科幻当作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这种做法不可取。希望同学们能从科幻小说中体会文学之美。

3、影响:(感谢姜老师的讲解,下面由我来说说这部小说产生的影响)这篇小说是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因为他的作品具有前瞻性,描绘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科技以及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科技,他被人们尊称为科幻小说之父.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说:《海底两万里》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法国元帅利奥泰说:看完《海底两万里》,再回顾刚刚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现代科技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之实践的过程。1884年教皇利奥十三世接见凡尔纳时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我更珍重的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更重要的是作品中的想象大胆新奇,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

4、推荐语:(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最大的特点是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使读者如临其境,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作者还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我推向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刻画交替出现。读书引人入胜,欲罢不能,这的确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5、《海底两万里》虽然是一部科幻小说,但文学色彩特别浓厚,里面有许多精彩的语句,我只挑选其中的三处来和大家共同分享。(1)、“康赛尔!”我第三次叫他。

康赛尔出来了。“先生,叫我吗?”他进来的时候说。

这句话完美体现了康赛尔不紧不慢的性格,说明了作者很注意各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的描写。

(2)、在这三个月中,真是一天等于一个世纪。由于瞭望的水手估计错了或看错了而引起的骚动,每天总共一二十次。

这句话运用具体的数字,真实的说明在遇到海怪以前人们所处的紧张的氛围,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3)、尼摩船长滔滔不绝的说着,他眼中的火焰,他手势的激动,使他完成变成另一个人。他爱他的船,像一个父亲爱他的儿子一样。

这句话运用恰当生动的比喻,将船长对船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有好多这样充满文学性的语句,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积累更多这样的语段。我们组的汇报到此结束。

甲:感谢第四组同学的精彩汇报,通过你们的介绍让同学们更加明白了这本书流行的原因。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乙: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这也正是《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经历一百多年仍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原因。甲:读书能启发心智、震撼人心、丰富生活。乙:读书能提高素养、引发思考、指点迷津。

合:让我们在孕育生机的春日里,与书携手,从中汲取营养,做精神的巨人,国家的栋梁。探秘海底世界 寻访蔚蓝国度——《海底两万里》读书分享会到此结束。

6.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六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是我校一个语文研究课题,而且还特地为了这个课题,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了一本配套手册──《我阅读我快乐──课外阅读小册子》,我所教的班级是实验班之一,坚持每周至少要用一节课至两节课的时间进行指导课,而且每个月总有一节指导课是有目的指向性的,下面这节指导课,就是针对寓言故事进行的。

学生分析

本班是四年级学生,通过近半年来的课外阅读指导,在阅读习惯方面,已经有了自觉、喜好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周至少能阅读课外书一本;而在方法的掌握上,由于年龄特征所限,仍需要老师加强指导。

指导目标

1.通过学生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从活动中认识更多的寓言课外书;

2.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寓言的阅读习惯;

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指导重点 调动学生阅读寓言兴趣,并形成寓言阅读习惯。

指导难点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寓言故事课件。

2.学生各自准备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记熟。

3.课外阅读小册子;

指导课时 一课时

指导过程

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上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交流我们所阅读过的寓言,开展一次寓言故事交流会。(师板书课题:寓言故事交流会)

二、复习《寓言两则》寓意,介绍出处

1.提问:什么是寓言呢?

2.介绍出处:我们刚学完的《寓言两则》,它们都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名篇。《纪昌学射》出自《列子·汤问》;《扁鹊治病》出自《韩非子》。

3.过渡:其实,我们的世界还拥有很多的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看过不少。

三、班内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交流活动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把你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收录到《课外阅读小册子》中,今天我们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吧。

1.提出小组交流要求。(CAI示要求)

小组交流要求:

A.小推荐,讲一讲:把你想说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自己说出故事中的道理,或者考考同组同学你的故事说明的道理;

B.演一演,评一评:同组同学可以帮帮忙,演一演故事,提一提意见,为全班汇报表演做好准备。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指导方向:推荐的时候还要具体说明书的来源、作者等资料,而评论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一点。)

3.提出班内交流要求,激发求知欲望。

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发现同学们口才越来越棒了,课外书帮了你不少的忙;而且大家都作了很充分的准备,所以都把故事讲得十分生动。接下来,我们全班交流分享吧。先看看我们的分享目标吧:

全班分享目标:

A.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寓言故事说清楚,有准备的小组,同组同学还可以帮忙演一演;

B.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

C.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

4.班内交流:

A.4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在台上讲,边讲边把自己的小册子展示,同组同学帮忙在黑板上板书上推介的寓言故事书目、篇目。

B.每一个代表说完,学生互动环节:可以是讲故事的同学提问其他同学,也可以是其他同学评论讲故事的同学。

5.小结: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会阅读了,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如果你还能与别人分享你的故事你的书更好。但也要注意,记得爱护别人的书籍啊!

6.评价:、现在请大家说说听完推介后,你现在最想看的是哪本书,理由是什么?(指名3.4人说,然后全班投票。)

7.颁奖:最佳推荐员。

8.布置最佳推荐员任务:课后,请最佳推荐员把自己的看过的优秀寓言故事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等资料填写到班级推荐书目表中。

7.浅谈阅读指导课 篇七

一、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一)读物推荐课

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是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或是内容的介绍。形式上,教师推荐、学生推荐、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推荐都可以。基本流程是这样的:1. 请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名人名言;2. 请学生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的故事或他们的作品;3. 老师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比尔盖茨,并适时向大家推荐《世界名人100位》这本书。读物推荐课的目的是通过生生推荐、师生推荐引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巴不得马上拿到他刚才听到故事的那本书,然后坐下来津津有味的阅读。

(二)读书方法指导课

向学生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跳读等读书方法,并告诉学生什么内容适合什么方法。如:1. 看报纸经常采用浏览法,一看标题我们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对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再仔细阅读。2. 泛读我们到书店选书时经常用到,通过看书名、作者、目录、内容提要等 ,从内容的整体上把握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书目。3. 精读是指用正常或较慢的速度,钻研全书的内容,边读边想,常采用勾、点、批、注的方法。对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而且要把握作者的情感,有的文章读一遍不行,还要反复进行阅读。

(三)读书笔记辅导课

1. 摘录式——对于文章中优美的段落或语句要进行摘抄。

2. 感想式——写读后感。

3. 读书卡片式。

(四)主题阅读指导课

此课型要求老师抓住契机合理安排,内容上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是我们教材的延伸。主题阅读指导课对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很有帮助,对语文素养的培养很有效果。如:学完课本中老舍先生的《草原》师问: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不美?生答:美。师:像这么优美的自然景观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要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同学们可以从书上、网上等途径查找。

记得一位老师在讲冰心的一组文章时,在讲完《寄小读者》《只拣儿童多处行》《肥皂泡》之后,又引入了冰心的很多文章让学生阅读,如《笑》《我和玫瑰花》《小橘灯》《樱花赞》《繁星》《春水》等作品。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冰心的文章内容,而且通过内容知道了冰心的为人以及她作品的语言特色,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对冰心的作品了解的更深入了。

根据学生课下都喜欢收集“三国人物”卡或“水浒英雄”卡开展阅读指导课,如走近“三国”:

1. 请学生先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有哪些了解?

2. 老师列举三国人物特点,让学生对号入座。

3. 本节课我们先选取三国中的一位人物来谈其特点,如:曹操:

a. 疑心很重(把吕伯奢家杀猪招待客人的磨刀声当成要杀他的声音,便一鼓作气杀了他全家);

b. 残暴自私(宁叫天下人负我,不叫我负天下人);

c. 唯才是用(询幽来访,没穿鞋就出来迎接);

d. 有才气(《观沧海》中气势磅礴,容纳百川的气魄)。

……

通过大家的交流评论,使同学们对曹操这一人物特点的认识更丰满了,想更深入地品读《三国演义》。

(五)交流评论课

针对不同的文章或同一类文章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同学们畅所欲言,老师合理指导。

二、怎样上好一节阅读指导课呢 ?

1.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计划,确立目标。

低年级:学生刚学完拼音,识字量还很少,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敢说话、爱发言,培养学生读书与思考的习惯。还可以搞故事擂台赛、成语大全、名言警句荟萃等。

中年级:识字量增加,理解力也加强,可以上读物推荐课、交流评论课,指导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建立读书卡片。

高年级:可以推荐一些名人著作组织读书交流评议,搞好主题阅读,写好读书笔记。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阅读指导课是非常自由灵活的一个课型,我们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和读书热情为目标,充分挖掘图书馆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优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名著、长篇小说,我们可以采用看光盘录像的方法;文字上理解有困难的,我们可以采用投影图片法等。

3. 用激励的手段来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

低年级的同学讲故事好的或发言精彩的要进行奖励,中年级可以搞演讲比赛、优秀诗文的诵读赛、读书卡片的展览等。

4.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爱读书,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上课时要与学生有机地进行交流。

8.导读课阅读指导设计 篇八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课 教学法

在我国新课改工作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达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且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内容。高中英语中要想达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结合自身的英语教学经验,依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目标,探究了英语阅读教学中“导读练”三步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英语“导读练”三步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关教学目标来选择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并做到敢于尝试,进而有效完成英语阅读任务。然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整理反馈信息后给予必要的指导,并要求学生做好英语综合练习,这就是所谓的“导读练”教学法。

所谓的引导学生进入英语阅读中即“导”。在学生参与英语阅读学习中之后,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并在各个环节创设适宜的情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指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活动,就是所谓的“读”。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要求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速读、跳读以及复读等,保障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并且开展多种英语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挖掘教材内容的深层意义,并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开展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英语训练活动,这就是所谓的“练”。英语阅读中的“练”包括能力、思维以及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英语阅读中将“导、读、练”有效结合,对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与知识反馈能力有益。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上“导读练”教学法的应用

1.设置合理的话题与情境导入阅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时政热点、科技信息等,并设置合理的话题来导入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然后指导学生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对话,或者开展与英语阅读内容相关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进而提升他们的口语水平。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英语书刊杂志等,让他们多了解社会动态,进一步明确英语阅读的实用性。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表演,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创设情境,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采用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中,并合理控制阅读量。

2.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导入课文后,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略读、跳读以及复读和精读等。所谓跳读就是要求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快速找到所需信息,而不需要进行全文阅读[2]。这种阅读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捕捉能力。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导入问题,并对阅读内容的标题、重点段落以及结尾等进行解释,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答案。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在一分钟之内从阅读内容中找出答案,并让学生积极参与抢答。

所谓略读就是对全文进行快速浏览,并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问题,以了解学生在阅读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所谓精读就是对文章进行细致阅读,对某些语句进行反复推敲,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3]。而教师也需要进行巡查并提出问题,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师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语法等应该仔细分析,并采用替换法、新旧知识联系法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而复读即对课文全文进行再次阅读,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其中的重点内容并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

3.开展综合性的阅读训练。通过小组讨论、复述等方式来开展综合性的阅读训练,并安排英语写作等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复述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来对阅读内容进行复述,并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进而加深对阅读课文的理解并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思路并清晰地进行复述,而对于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以指导他们采用归纳段落大意的方式,或者采用表格等方式列出关键点,进而复述其中的部分内容。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提出相关话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谈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点评和总结。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有英语表达机会,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导读练”三步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形式灵活,并且符合英语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容易实施且针对性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英语阅读方法,以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敖学伟,段士卫.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探析[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2]杨兰青.谈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

上一篇:区块链系统介绍下一篇:关于惜时勤学的励志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