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心得

2024-10-02

东北师范大学心得(精选8篇)

1.东北师范大学心得 篇一

军训固然很苦,但也让我们逐渐邂逅发现了不同的本身。烈日下的坚持,寒风冷雨中的站立,让我看到本身坚持的一面;绷直的双腿,挺直的后背,也让我看到本身自律的一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篇1

对于很多过来人来说军训的确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难得的考验和磨励,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也算是的体会吧。在这次的军训中也应该是最艰苦的了,每天的立正、稍息、下蹲、摆臂、踏步这些基本动作要我们反复地做着,这些动作平常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而现在做起来却没那容易了,教官对动作的准确性要求的非常严格,对同学们也充满很高的期望。教官心里是对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是十分关心,负责任。原本无味的生活也不是这样。教官也有可爱的一面,平时都会利用休息的时间和教官一起唱军歌,一起体会军人的生活的艰辛与乐趣。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晒的很黑,尝到了酸甜苦辣,最要命的是我们那套军装在这几天中只能洗那么一次。表面都有一层白色的盐粉,那是我们的汗水,但非常有意义。我不但学到了军人的一些技能,站军姿,学会了好多首军歌。大家讲的更多的是来自哪里?分享自己的趣事。加上离家远,在这里大家都非常重感情。如果说我军训的体会我想有除了以上的难忘的故事之外就是非常想家。可以说是我读书以来最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同时却又那么的充实。每天都有任务要完成。

从这次军训,我懂得了:用心的投入去做一件事情,总会有很多的故事,点点滴滴。训练之后到饭堂吃饭,然后继续训练,直到晚上十点半熄灯睡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快节奏的生活,没有半点儿抱怨的机会。一切都是最基本的,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一手解决。在训练中,看似简单的站立动作原来那么的累人;在宿舍,原本父母两三下功夫搞定的衣服在自己手里却永远洗不干净。我想,我们将做的一切事情都不会是表象上的那么简单,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更是如此。同时不能只注重别人的成就,而不管他们取得成就的过程。不要以为踩在巨人的肩上就成了巨人,毕竟脚下的高度永远不可能是自己的。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作为,一味的坐享其成只会让人堕落。军训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如何洗衣服,而是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精神。

伴随着洪亮、严厉的哨音,迈着年轻而有力的步伐,我们开始了大学的军训。不容置疑,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良机。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黑黝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军训有苦。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从七点一直训练到十一点;烈日当空,热量逼人,挺胸收腹,我们在站军姿。汗流下来了,在身上流淌,痒痒的,但不能擦;喉咙干了,火在心中燃烧,很难受,但不能喝水;脚麻了,血在脚下集中,脑缺氧,但不能休息。一二一,向右看,踢正步,脚肿了。很多人都叫苦,但是人生何时没有苦,苦并不可怕,关键是坚持,坚持才能去克服。

军训有乐。休息时,雄壮军歌为疲倦的身体增添了力量;有人说,辛苦后的收获是加倍的快乐,现在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经过这次短暂、艰苦而又难忘的军训,我们少了份娇气,多了份坚强;少了份依赖,多了份自强;少了份怨天尤人,多了份勇往直前;同时也懂得了自制、自爱、自理和自强。

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篇2

从7月15日开始为期五天的军训活动在操场上顺利地拉开了帷幕,自此掀开了我们军事夏令营生活的新篇章。

回想那短短五天军训的日子,一种潜藏在心中已久的感受便由然而生。的确,军训是辛苦的,但是辛苦的美丽,辛苦的动人,辛苦的让人难以忘怀。在军训时,我们的全体在烈日下同甘共苦,曹教官对我们每一个动作都要求严格,一发现我们的动作不规范,不到位,便细心的给我们讲解,纠正我们的错误,争取让我们把每一个动作做好。尤其是在站军姿时,我们的双肩酸痛,双腿麻木,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苦和累。

但我们不需抱怨它的苦难,它的辛苦和劳累,是在磨练我们像树一样坚挺向上,不屈不挠的意志,它带给了我们一个尊严,一种力量,一种不向任何权势卑躬的品质。正所谓人生苦短,年轻时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俗语说:“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没有一份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它教会了我们怎样去应对今后的挫折。休息时,我们方队的男女生应对面的坐着,在教官的引领下,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微笑着,这微笑的力量,感动了周围的一切,细细想想,幸福,快乐时常酿造着并荡漾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发觉,便能找到瞬间的幸福与快乐。

此外,在军训的活动中,还增添可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我们看电影,听讲座等等。这些活动,既磨练可我们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我们营员的沟通潜力和凝聚力,又改善可我们的精神风貌,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团队精神。

白驹过隙,时光像一条潺潺的小河,仿佛一眨眼的工夫,五天的军训生活就结束了。回首丰富多彩的军训生活,我更多的是感慨——“几朝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篇3

9月19日,晴。今天,我们在晖光日新的曙色里度过了神怿气愉的一天:在朝阳的晨辉下齐头并进;在日高三尺的烈阳下静听讲座;又在夕阳的余晖下踏歌而行。今天,是军训的第四天,也是军训首次开阳的一天,这也昭示着我们应如初升旭日,竿头日进,假以时日,也必将在军训表现中大放异彩,霞光万道。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写下“旭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千里;乳虎啸谷,百兽震慑……”的豪情壮语,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必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美好祝愿。而如今,我们青年一代正是发光发热的初升旭日,是担起复兴之路的中流砥柱,又岂能畏苦畏累,停止不前?同样,一个简单的军训项目,一次训练,一个动作,更不能成为阻碍我们前行的障碍。

旭日欲生,当竿头日上。

佛语言:“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原意为无念动人,被后人引申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是初升之日,当以势如破竹的姿态竿头日进。从军训里的一个简单的动作反复练习,到一个连中的排面不断调整,我们都要取得进步,如初升旭日般蒸蒸日上。

旭日初露升,当如日方中。

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应戒骄戒躁,不可失之东隅,得过且过;亦不可夜郎自大,顾盼自雄。既然身着军装,就要勇向前方。正所谓“日之方中,在前上处”初升的旭日是朝气蓬勃的,而悬于天顶的烈阳,则是炙热的。而我们这份光热,也必将热情似火;我们这份星火,必将呈燎原之势,我们的军训,也必将如日方中,红日喷薄。

旭日临空,当霞光万道。

昂首眺望,是一轮皓月立于夜空,静谧而幽深,只不过,它只是反射了另一半球上太阳的光芒,却有了令各路迁客骚人吟诗作赋的资格。而忆起白天时的那轮杲杲秋阳,它却比月的色彩丰富许多,它是清晨崦兹里掩面的一缕鱼肚白;是夕阳云雾里余尽的一片火烧云;是光子与树叶偏振散射而形成的光影交错。这份光,这份热正是我们身上拥有的,这种色彩潜在于我们的内心:恒心、毅力、勇气、团结……。当这些色彩在我们内心激发,我们的军训也必将霞光万道,异彩连连。

军训里的第一缕阳光是拔云见日的金光万道,而我们则是军中初升的旭日,骄阳似火,朝气蓬勃,“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篇4

军训是一个铸造人才的熔炉。不论你是谁,不论你是否独立,也不论你是否优秀,在这里你将接受最真的炼狱,最终你将获得新生你将成为祖国建设中的生力军。

军训对我们这些大学新生来说同样如此。这是我们塑造自己的开始。

在结束了对高考三年的追逐后,我们总圆自己象牙塔之约。于是在那漫长的假期中,我们放纵自己,抛开一切,没有了紧张感,更没有了意志和斗志。作为大学的开始,军训作为一次洗礼,将把我们从沉迷和安逸中释放,让我们的心再一次振作。我们的青春将在迷彩的海洋里,扬帆起航。路会曲折,人回跌倒,但我们始终相信“百炼方可成钢”。

军训将会是短暂而又漫长的。短暂是因为它仅仅只有二十天,漫长却是因为它教会我们隐忍与承受,扛起使命与责任。我相信,刻苦的训练将是我们立志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的真诚誓言。

英雄自古缘磨难,没有经历风雨又怎能看见雨后那道彩虹。军训给了莘莘学子磨砺自己的机会,军训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提升我们的毅力,让我们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就算再苦再累,我们也要坚强,绝不退缩。风雨中我们依然向前。

虽然军训是苦了点、累了点,可这又算得了什么。人们只有经受得起考验,才能托起个人的未来,才能描绘百年矿大的蓝图,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当迎着朝阳走向训练场,我们感到万分骄傲,因为神圣的洗礼即将开始;当我们在夕阳中走出训练场,我们更加感到自豪,因为艰苦的磨难中我们听了过来,只因为我坚信:百炼方成钢,英雄出磨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篇5

军训第一天就有人被背出去,晕了!在我以往的军训中,从没见过这样的排场,也没过被送去就医的,我很感慨:这一批或者如今,这祖国的花朵真的不堪一击了,在祖国的矛与盾面前,真该自惭形秽了吧!

其实还好,并没有措手不及,过上大学生活,全新的生活已经开始。教官带领着我们,注视着秒针的转动,队友们似乎有些煎熬,在太阳底下暴晒,我的镜片越来越模糊,汗水不停挥洒,终于有汗流浃背的感觉。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感受,与独立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多学生对这样的反差适应不了,特别是本地的一些同学,纷纷被父母带回家,投向父母的怀抱;有些则是抱着手机称病,躲避烈日的磨练。但我想说:大学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很想珍惜,绝不退缩。

站军姿要挺直腰板,昂首挺胸,目视前方,身体很累,心更累。每个人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的邪念,需要偌大的勇气。编织理由与借口,只会让自己陷入迷茫的深渊,不知所谓!告诉自己坚持下去,我发现我真的可以坚持到底。虽然晚上臭烘烘的,但我的心是快乐的。

任何事情我都想精益求精,动作不规范,我会认真听讲,一遍一遍地练习。我时刻谨记着,这只是求学途中的前奏。人贵在自知,仰视天空,才会赞叹宇宙的浩瀚;俯视万物,只能是井底之蛙!我向往鹰击长空的神勇,我想当一只拥抱自由的鹰,因为我知道,现在的我还只是一只弱小的雏鸟,军训只是我的一次磨爪之旅!我期待雏鸟的蜕变,知道这个过程坚挺困难,但我是坚强的……

一天,两天,三天……将近一半时间了,我仍坚持着,不请假,不申请休息。教官和我们年龄相仿,也容易相处,只是方阵中的人数一天天在减少,教官的眉头也紧皱着,无奈地叹息着。

还有那么多为我们服务的学长学姐们,坚守自己的岗位;苦口婆心的教官,软硬兼施,其实他们也在陪我们流汗,比我们更着急,因为他们手里拽着我们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对自己未来的责任,无法推卸,无法逃避,就看谁能坚持到底!

加油!每个人!

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2020大学军训心得合集

2.东北师范大学心得 篇二

1. 情况介绍

该校艺术系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使用的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为40人小班授课,两个学分。由于艺术系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其他院系相比普遍较低,学校专门针对艺术系学生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即便如此,英语教学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艺术系学生本身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经笔者调查了解,通过参加高考从高中升学进来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高,而从其他途径(如职校学生通过艺术专业招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学生英语基础则比较薄弱。另一方面,英语老师事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背景知之甚少,而只能在课堂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才能有所了解,并据此调整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安排。这样就错过了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2. 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

2.1 语言因素

根据笔者在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的小调查,学生们普遍反映相对于其他方面来说,词汇和语法是最薄弱的两项技能,声称背单词是英语学习中最痛苦、效率最低的一项工程。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称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发现,虽然学生的语法水平不高,但真正影响沟通的是学生的词汇而非语法。由于词汇量过小,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障碍相对较大,只能进行一些即兴的简单对话,或者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之后发表自己对某方面事物的简短看法。同样,听力方面,对简短对话的理解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一旦出现稍微长点的文章,学生的表情就基本上一片茫然。

2.2 非语言因素

在各类非语言因素中,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几乎成了很多学生的问题。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堂内容过于枯燥,特别是在进行段落听力练习时或者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容易走神。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大部分学生真正能集中精力听讲的时间仅仅维持在20分钟到半个小时之间。有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基础薄弱,所以失去兴趣,不愿意进行英语学习,甚至见英语则避开,英语水平不进则退,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由于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并没有认识到课堂之外还要花很多精力自学。除了课堂上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练外,课后根本不花时间进行听力和口语的练习。

3. 一些教学感想

3.1 课堂活动的多样化

虽然各校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将读写与听说分而治之,且各有一套独立的教材。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某一单项技能的训练,但同时也容易给教师和学生造成错觉,认为在听说课上应一味地追求多说多听,忽略了视觉上的输入。英语能力应该是一项综合技能,各个单项技能之间也应该进行“互动”。把读写课和听说课合为一体的可行性在目前看来并不大,但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把这几项技能融合进来。而且艺术系的学生虽然英语基础不好,但是学习的积极性并不亚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甚至可能由于一些活动更容易展现自己的天分或特长而投入巨大的热情。

另外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学生才应该是语言教学的主体。但目前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多采取大班教学,人数可观,在教学中很容易顾此失彼,必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而不仅仅只是做课堂上的旁观者。分组讨论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但这样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偷懒,所以每一组的人数不宜超过五个,讨论时间限制在十分钟之内,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分工,谁负责记录大家的观点,谁来进行总结,谁在最后代表本组发言,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并能有所收获。

3.2 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全日制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都事先规定了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也多以教材课文为主,教师在这一方面很难进行大的改动,但是却可能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进行“教材的再创作”[1]。而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实际上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的,他们很少关注真正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更关心英语四、六级考试和期中、期末考试。特别是前者,这就需要教师在备好课文的同时,对近几年的四、六级考试(特别是新四级和新六级)略作研究。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遇到某些语言点时就可以适当穿插四、六级考试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新的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可以节选一些经典影视剧的片段作为教学内容的导入部分在课堂上播放,然后再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观察发现,因其“直观性、高效性和实践性”[2],学生们偏爱这一类的教学方式,有了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相对延长,而且更愿意就某个具体的人物或事件进行交流。比如像Friends这样的经典美剧,情节丰富有趣,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材上几乎每一个话题都可以从中找出对应的片段。笔者利用该剧作为一条教学线索,一个学期下来,好多学生都能认得其中的几位主角,还有学生非常喜欢里面的内容,课外主动找齐了所有的剧集自己慢慢欣赏。

3.3 策略训练的有效性

在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艺术系学生表现出来最大的不足就是元认知能力的缺乏,这使得他们在课堂以外缺少必要的计划和自我监控、调节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陈唐艳和曾洁认为,在元认知能力的几种获取途径中,“以教学中的训练为最优方式”[3]。因此,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在听说方面的不足,找出原因,然后再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关的计划,帮助学生最终形成课外自主学习的习惯。

此外,还应该注意到,虽然说英语老师是以教师身份在课堂上进行英语教学,但是也不要忘了以英语学习者的身份经常与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进行沟通。例如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将答案抛给学生,也不仅仅只是对句子中出现的语言点或重难点进行再讲解,更多的应该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学生怎么做这一道题。虽然教材上每个单元都会介绍一下听力技巧,但都过于简单笼统,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将其具体化,在实际听力过程中告诉学生每一种方法是怎样使用的。久而久之,学生们慢慢地就学会了怎样使用各种策略,什么时候应该记笔记,什么时候可以跳过内容,应用得有模有样。

4. 结语

艺术专业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必须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教学内容和策略训练等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摘要:与其他院系相比, 艺术专业学生在甫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往往相对较低。除了学校制定专门针对他们的教学计划以外, 授课老师更应该从多个方面分析影响其英语学习的语言、非语言的因素, 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和背景以及学习方式等, 并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深化和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等一系列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艺术专业,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参考文献

[1]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姜淑芬.影视教学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J].外语电化教学, 1996, (3) .

3.大学生基层实践之心得解析 篇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如期而至。这为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给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相当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委组织部每年从高校中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各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去工作,以培养选调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选调生选用及选用后的态度

自1998年以来,河北省每年从高校中选调优秀的大学生到基层做服务工作,选调生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习能力都很强。因此,初任的选调生一定要抱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并积极去探索,不要对工作虚以应付、随遇而安,要争取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但是,选调生绝大部分都是刚刚踏出大学校园的应届毕业生,社会经验相当肤浅,大多没有多少机关工作经验,而具备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如何使一名大学生顺利跨过“角色转变”这一关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投身于乡镇各项工作

在当今大学生满街走的社会,具有本科学历的选调生到了基层后仍不失为领导和同事眼中的“秀才”,生活、工作方面多少会得到一些帮助。少数选调生深入基层不够,具体表现为参加乡镇各项中心工作不够深入、不够积极,而这种现象的造成主要是因为乡镇办公室缺乏处理电脑、文字方面的人才,使得初任选调生大部分时间被“困”在办公室;另外,少数选调生有畏难怕苦情绪,满足于在办公室里打转转,深入基层的时间相当可怜。作为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奉献自己青春的选调生,一定要有真正深入基层的决心,积极参与乡镇诸如社保、计生、信访、民政、矛盾纠纷调解等乡镇中心工作和“急、难、险”任务,真正得到基层的摔打锤炼,能负责的一定要负责,不要推脱;不能负责的也要积极参与;不能参与的也要了解其相关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扎实的有农村实际工作经验的合格乡镇干部。

(二)要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选调生刚踏出青春校园,步入社会必须首先意识到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明显差异。高校“教与学”这一相对单一的社会互动形式决定了校园环境相对于社会环境而言是简单、单纯的。校园里的主要关系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也是相对比较单一的。而机关则是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的纽点,人与事的复杂程度都无法与学校同日而语。选调生到乡镇机关工作一定要有应对复杂环境、应对困难挫折、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准备,做到凡事小心谨慎,说话、做事多些审慎稳重,少些急噪莽撞。

(三)要实现从城市到农村的转变

选调生有来自农村的,也有来自城市的,但无论身份如何,四年的高校学习、城市生活使得初任选调生到了乡镇基层后都会在城市和农村的巨大落差面前感到不适应。告别了生活方式丰富多彩、景色繁华的都市和充满青春活力、环境优雅的校园,来到生活方式单一、艰苦,四周一片寂静的农村,环境和物质条件的落差无疑是巨大的。在环境落差面前,初任选调生要学会在艰苦和寂寞中磨砺自己的意志。

“选调生”选用工作的优化措施

农村人才的需求正为选调生在农村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大的舞台。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上,实现模式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结合点。因此,我们应探讨基层党组织对选调生的培养政策,以实现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的结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选调生到基层后的现状,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基层对选调生的组织和活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基层的各项工作,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对青年的团结、服务和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鉴于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意义深远。

(一)加强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

选调生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对选调生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党组织应该重视基层的工作,把基层的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带领选调生全身心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在乡村的各项事业中发挥每一个选调生应有的作用。

(二)要加强选调生先进性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青年人充满朝气、积极向上,同时在现代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青年人的思想又是极其复杂的,他们涉世不深,思维活跃。在青年选调生的思想阵地中,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指导,那么邪恶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加强对青年选调生的先进性教育。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先进性教育活动。尤其是在农村,我们更应该有针对性地抓住身边选调生的典型,诸如自学成才的模范和科技致富的能手等,从而树立好模范标榜作用,让青年选调生看到自己的先进旗帜,学有榜样,赶有标兵,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要在青年选调生当中进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鲜明地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应该以此作为广大青年选调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标杆。

(三)领导要重视选调生,给他们信心

基层党组织应经常听取选调生的工作汇报和了解选调生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情况,认真对待和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环境,安心在基层工作,并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各级党组织应加强对选调生的教育管理,根据选调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选调生进行培养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对具备条件的应及时纳入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进行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对自己的工作负全职,确定培养目标、培养人和培养措施。巩固并完善基层党组织对选调生的汇报和谈话制度。选调生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找选调生谈话,及时了解选调生的思想动态,规定选调生定期向培养联系人、组织部门以及乡镇主要领导人汇报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建立选调生考核制度,组织部门应采取组织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增强考评办法的可操作性和考评结果的可比性。

(四)坚持备用结合制度

坚持备用相结合的制度,要以“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有能力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的选人用人原则为导向,及时把选调生选拔到各尽其能的岗位上。随着选调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各级党委对选调生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强对选调生的使用力度,采取跟踪培养、多岗位锻炼、挂职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把那些经过实践锻炼证明确实有能力、有潜力的选调生提拔重用,或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选调生选用工作所取得的经验

“选调生”到基层后,在工作、人际交往方面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既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也是对“选调生”自身素质的考察。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农村的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并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以使“选调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储备后备干部力量,并使之能够更好地与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建设和社会发展。

(一)走出一条干部健康成长的成功之路

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刚刚接触机关行政工作。所以,年轻干部要想快速健康成长,必须在适应性上花费巨大的心思,在工作上下大工夫,还要坚守原则,有所坚持地跨好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可以说,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党政机关是值得骄傲的,但不能因此骄傲自满,停歇不前。基层的工作是丰富而复杂的,比如说信访、拆迁和招商,绝大多数青年干部是没有接触过的。这些工作可以说难度大,矛盾重重。年轻干部一定要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去下大工夫,一定要摆脱心理上的束缚,走出环境的困境,冲在工作的第一线。但是,年轻干部还要始终坚持谦虚谨慎,勤学多思,并虚心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遇到问题多请教、工作多汇报;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做到事前多准备,事中细心处理,事后总结经验的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总结个人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深化对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规律的认识

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既是一项新任务,又是一个老课题。所谓“新任务”,是指现阶段的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为了优化党的建设,为了使乡村的发展跟得上现代化步伐而提出来的,赋予了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谓“老课题”,是指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并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可以说,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提出过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并不断的进行实践探索。而当前河北省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其思想来源既有对历史实践脉络的传承,也有对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河北省“选调生”政策出台后,我们应该更好更快地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继续探索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规律,提高对其的认识。

选聘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更好地使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村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只有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的结合,才能使知识分子很好地融入农村经济建设中去,带领农民搞建设、促发展,并传授农民宝贵的知识,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无限的潜力,最终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选调生”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有利于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领导;有利于“科技兴农”、“科技下乡”的实现,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大学生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成长道路;有利于及时总结“选调生”工作的经验教训,使“选调生”的选拔更加科学化、培养更加规范化、使用更加合理化;而且可以及时发现“选调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为高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真实的依据。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4.东北师范大学心得 篇四

励志大学军训心得体会一

还记得高一时军训的烈日和教官严厉的训斥声,而一转眼间,我已经在参加大一的军训了。时光飞快,如指间沙,瞬间流逝……

军训,渗着泪水和汗水,透着深呼吸,高度紧张的思想和敏捷有力的动作无一不构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穿上军装,由原来的懒散步伐到几天后的整齐划一,有原来的娇生惯养到几天后的坚强独立。军训这几天,带给我们的除了肌肉的酸痛,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认识,它让我们学会了太多平时在学习中学不到的东西。军训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把我们的部分生活推到了极限,我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渐渐地,我发现,我在走路时会自然而然地抬头挺胸了,我站立时会习惯性地挺直腰杆了,我会在一个人的时候哼起那首“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大巴把营归……”了。这些都是因为军训而改变的。在军训中,我们苦过,累过,笑过。我们站在烈日下,皮肤一天比一天黑,在暴雨中狂奔,全身湿透;我们为了把动作练整齐,反反复复地练;知道全身酸痛;我们学唱军歌,和教官畅谈,笑声迭起。这是种痛并快乐着的美好回忆,也是我们这群新时代青年的宝贵财富。我觉得我们这些孩子,吃的苦太少了,需要军训来磨练一下。

在军训中,我最喜欢的是军姿。军姿是最美好的姿态,双脚分开约60°,脚跟并拢,双手紧贴裤缝,前后贴紧不留缝隙,两肩后张,收腹,下额微收,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军姿展现的是军人的风采,也体现出一种义愤从容的美,坚定,坚强,坚毅。硬骨傲苍穹,笑傲风霜雪。站军姿时,感觉有股浩然正气贯长虹。如果青春是首动人的歌,那军姿就是其中最铿锵的旋律。

都说当兵的人是最可爱的,在这次军训中,我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教官们响亮的口令,整齐的步伐,都让我深深折服。“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在某一时刻,我竟觉得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当教官用沙哑的喉咙唱起那首《第一天当兵》时,我不禁落下了眼泪,有种感情在内心喷发,那是对军人的浓浓敬意。

人只有在经历过挫折之后才会变得更加成熟,在困难面前才会更加坚强。我们放下那一份伤感,小心翼翼地拾起断续的梦,带着虔诚的信念和不移的决心,在大学中积极进取,在生活上,勇往直前。

军训的日子就像风雨过后的泥土,经过了无数次的洗刷,最终会沉淀下去,直至融入我生命中的最底层……

军训,真的让我学会了很多,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师生情,军民情,好多感情共同发酵,凝成我脑中最美丽的回忆!

励志大学军训心得体会二

坐上公共汽车,离开xx陆军学院军营。N天的训练结束了。我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不自觉地会想起我N天的经历。我的心情也跟着那凹凸不平的路面上下起伏。我付出了这么多艰辛与劳累,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在这N天当中,我认识了自己。

艰苦的训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对于我这样一个生活条件优越,从小没离开过父母的孩子来说,军训是个再好不过的锻炼机会了。军营中,艰苦的训练使我身体劳累,让我无暇顾及其他事情。即便是脚下已磨出水泡,也要忍痛训练。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都重复同一训练内容,换了谁都会疲惫、都会厌倦。但我只能在心中低声地叫一声累。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对于身心疲惫的我来说,也是个考验。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我便努力去适应这里的生活、这里的生活方式。N天的时间太短了,来不及让我细加体会。虽然我没有能够学会适应,但我学会了坚持。

人类只有在苦难中,才能真正认识自我。的确如此,军训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也看清了自己的优点于长处。军训也给了我思考人生的时间,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果一个人正在遭受苦难,那么此时他的思想便是最理性的;当这个人面对挑战时,他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若一个人经受住了生活的考验之后,便再也没有什么困难能够达到这个人了;虽然当兵很苦,但对于人生来说,将是意义重大的。“虽然,我参加的只是N天的军训,或许以后体验军人生活的机会也不多了,但是我要说,我理解父亲的用意,理解他对我的期望。

离开军营的前一天,便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那天我们训练完毕,教官和出国留学网一同坐下来谈天。那天,我第一次注意到教官放松时的眼神,我肃然起敬。他们已不再年轻,他们已经将青春奉献给了我们的祖国。那眼神流露出的,是无悔,是骄傲,是对我们这代人的期望。这些都深深的震撼了我,让我难以忘怀。经历了这次军训,我比原来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我周围的人。他让我懂得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也让我更加珍惜拥有。

汇报完学生人数后,我们精神抖擞地从主席台前走过,会操表演开始了。第一个动作是稍息立正,第二个动作是跨立立正,第三个是立正踏步,第四个是停指间转法和提正步,第六个是摆臂踏步走。

在已经走到军训的半途了,转眼间军训的日子已如流星般逝去一半了,现在对于军训剩下的日子,真的是”又爱又憎“,既期待它快点过去,又希望它慢点走,因为军训中我们也有太多的不舍,多少会有点留恋,感觉自己是长大了不少。军训让我懂得了许多,同时也让我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更加有信心,更有勇气走下去。

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今天下午我们进行实弹射击,心理想着当时的心情,打靶时那心情真的是太紧张了,我的手一碰枪,五发子弹就全完了,我还傻傻地以为我的枪坏了,太晕了。

顶着太阳站军姿,是看你的耐力,我的皮肤变黑了,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虽然不象传言中-抢,但是同学门争的吃,不染就没有吃的东西,在军营我学会打背包,但是我打的不太好,速度没有那么快。

5.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篇五

潘相伟

从2016年7月2日到7月7日,我有幸到华中师范大学进行了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关于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讲解,使我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受到了洗礼,自感收益匪浅。下面就我这几天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动力之源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郑晓边教授给我们做了教师职业生涯与幸福力的报告,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教师的成熟、发展、心理健康等,并给出了五心十法来提高教师的幸福力。特别是通过郑教授对教师幸福感的讲解,我感到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动力之源。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对自己职业的幸福感,那么他就很难主动的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工作的快乐,就无从说起了。郑教授强调,幸福不仅是感觉,更是一种能力,幸福是可以学习的,幸福力是一种自我积蓄。如果我们不去学习,也许会受到自我认知能力的缺乏,无法发现身边的幸福。如果我们对我们光荣的职业了解不够,职业能力不高,职业幸福感就与我们擦肩而过,职业工作动力就无从谈起。总之,职业幸福感是我们职业教师工作动力之源。

二、信息化是中职教育改革的趋势

现在,大家对信息化已经不再陌生,国家大力推广的“互联网+”,给我们的中职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那就是互联网+中职教育。当今社会,信息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先通过互联网查询一下那个地方天气、列车时间、旅游景点、旅游路线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华师大学习,特别是对郑之路老师讲的打造中国翻转课堂和吴军其教授讲的信息时代——数字教师成长困惑解析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当前,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热衷于网络,这即是信息化带来的弊端,也是信息化带来的福音。我们可以有目的的利用网络,利用信息化的便利,让课堂教学视频化,让专业知识网上共享,让仿真软件解决学生的技能操作虚拟化。我们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媒体,使我们的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使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学习自己专业,来测试自己的技能,感受信息化带来的知识增长功能。所以说,信息化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教法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我们经常讨论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学习中,王后雄老师给出了十种教法,我非常赞同,收益很大,这些教学方法,不但适合高中生,也适合我们中职生,特别是反思自我和成功激励法则,从内到外激励学生自我学习。在车工教学中,成功激励非常重要,如果设置一些学生无法按时完成的技能操作任务,学生不但学不到技能,而且还会厌烦学习,降低自信心。如果设置的学习任务合适,不但能完成教学目标,还能提高学生技能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另外,我们的中职教学,不能一味的提倡技能教学而忽略文化课教学。我们的教学出发点应该回到人的素质培养上来。首先培养社会人,然后培养其在社会中的工作发展创造能力。那种一味的提倡技能,忽视人文培养,结果会造成什么呢?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积极性,技能没学好,人文知识没提高。同时,教师忽略理论教学,学校忽略素质教育,学生创造性和发展空间被削弱,职业教育者哀叹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和素质差的论断应运而生。王后雄老师从十个方面论述的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其创新和发展能力。我们教育者培养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发展的社会人。总之,教法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理调节的指导师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历史长河中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今,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经远不止这些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WiFi的随处可用,学生视野的开阔,伴随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所以,我们职业学校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活动,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汪海燕教授和郑晓边教授都对学生心理指导做了讲解,特别是汪海燕教授做的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报告,把危机的概念、识别、反应、干预对象与原则等,做了详细讲解,并列举了学生心理危机和解决事例。使我进一步加大了对学生心理的重视,认识到教师的心理调节师角色,认同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理的调节指导师。

五、国学是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法宝

这次培训,我不但进一步学习了教育教法、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也受到了国学文化的熏陶。戴建业教授从诗词分析入手,讲解了诗词对我国文化的贡献。让我了解了诗词背后的故事,明白了诗词对个人感情表达的作用。一种物,不同人的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我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教师,通过对国学的学习,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另外,还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所以说,国学是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法宝。

总之,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我心潮澎湃,有幸来这所名校培训学习,是我人生的骄傲!通过这次学习,有幸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和专家关于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知识讲解,使我对我们的中职教育充满希望,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洗礼。我将倍加努力,不辜负领导给予的学习机会,不辜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们职业教育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6.师范大学生实习心得 篇六

①家校合作的内容(学业、生活、基本日常等等)

②家校合作的方式(家委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

③家校合作的途径(微信群、QQ群、电话等)

这些都像是比较表面的对家校合作的“形式”的了解,到实习的时候,才发现家校合作的计划、实施、反馈,都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包括了以下几个问题:

构建与家长对话的体系

不单单是对孩子基本信息的展示与任务的传递,老师注重的是怎么把一件事情沟通好,应该使用怎样的“家长话语”。

在实习中,坐在我旁边是一位新手教师,当她知道某一日家长们要集体与她进行讨论时,她还是非常紧张无措的。虽然与家长们可能年龄差不大,但是能事无巨细地传达班级和学生情况以达到家长的理解也是一门技术。

在与家长进行对话前,要有一个比较详尽的计划,使对话过程不至于陷入“冷场”状态和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班主任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学校传达的任务都是通过班主任来使家长们了解和熟悉的。但不同家庭的情况不同,不同家长的性格不同,一项任务的完成的效率和速度也不同。

这个时候,班主任更不能过于着急以致情绪失控,而更应该多思考怎样实施一些别的方法帮助整个班级达到目标,充分调动所有家长的积极性。

这个时候就可以针对不同家长的特点,发挥长处,弥补缺憾。比如我的老师就在进行家庭情况统计工作时,发挥一些热心家长的主动性,互帮互助,使最后的任务顺利完成。

一些极端状况

当然,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些极端例子,比如家长不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家长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和争吵以致影响到孩子之间的相处,家长对外传播学校的负面观点……

7.东北师范大学心得 篇七

怎样实现建筑的数字化?井敏飞老师说采用剪纸的概念,之所以用数字化模拟是因为纸张本身的力度和大小以及对人为操作精度的限制。叶飞老师说无论是聚构还是单体的组合都是在一定的建筑条件的约束下,像基地,文化,建筑体量等的限制下人工生成的。王振飞老师的建筑是生成的,是在一定限制条件下随机生成并且通过人为的方式去评判的。而我们,由于对电脑技术了解的欠缺,只能用手工来模拟万千变化中的一种,没有目的却有对建筑的感觉,这是我们大学四年来的积淀,而这种积淀在我看来是薄弱的。

最初我面对这个设计感觉到无所适从,就像每一个在进行着数字化建筑设计探索的建筑工作者一样,面对着很多无法实现的困难,或者最初的想法与设计的中间过程出现碰撞,或者太过于单一,无法应对复杂的建筑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亦或是拿着建筑的条件,像日照,功能,体量等去限制建筑的生成,可是在时间,观念的转变以及软件的操作中都有着难以回避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样便形成了对于建筑的限制,而对于数字化设计而言又是经过伪装的。

到底谁能说清什么是数字化?是无规则生成的我们无法想象的空间状态或形象吗?是我们头脑中的想法在电脑的配合下建成完整的空间体系来让我们来评判吗?这些建筑到底是规则还是不规则的?这些所谓的现代大师们设计的形体是怎样出现的。我们要做的终归是建筑,建筑具有怎样的特点,建筑终归是要人来使用的,在使用中的身心感受是很重要的,怎样的感受是人们所喜欢的?CCTV里面的人们会很骄傲,但,同时会不会很害怕?

通过这样反复的思考与不断的反馈,我重新审视那些大师的所谓的数字化建筑,他们还是在确确实实的做一个建筑,像鸟巢会考虑单一曲线的规则变化与缠绕形成结构,计算机的作用就是帮助完成这个建筑实际受力条件下跟曲线不同位置的粗细方向等。水立方是在一定的物理分析的结构合理性下同时加入了对于水的理解,这就是概念的形成,而电脑的作用是在帮助他们来分析或者说更精确的划分出这个结构体系。这两个建筑都是在结构下思考的。而CCTV则是更进一步思考了建筑的基地(市民广场)与城市的关系,建筑的功能(人的使用要求),是从宏观上去观察建筑、城市与生活的关系。计算机在这里帮助完成了结构的分析实现。如果说鸟巢探索出了一种大空间的合理的结构方式的话,那我觉得数字化建筑,更像是一种理性思维下的建筑判断,是一种从脱离建筑再回归某个建筑的方法。而这,或许更贴近王的思想,新时期下的以不变应万变。貌似柯老爷子的想法改变了一种方式的呈现。

或许是这样子吧,那么我真的觉得刘同学的设计“米字格”是一种鸟巢式的思考方式,小吴的也是。那我的呢?在如何以计算机帮助我分析折叠剪口的大小与位置的诸多问题中,在技术知识的欠缺下,我最终还是放弃了很多,折叠表皮成为了设计最后的结局。

8.《论语心得》之心得 篇八

《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适应日常生活秩序,找到人生坐标。

第一,人在社会中要生活快乐,就应该有坚定的信仰,真正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也”,“人不堪其忧,而我独不改其乐”。告戒生活中的每个人要能承受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朋友的不理解,领导的不重用,同事的误解、欺骗等等。其实谁都想过富足,殷实的好日子。但仅仅物质上的极大丰富,极大满足不可能解决心灵快乐的问题,反而会使心灵更加的空虚,更加无法满足。这样的人不管他生活得怎样,他都不会快乐的。

第二,每个人应有一片理想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因为理想带给我们未来和希望;每个人都必须有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实实在在地从每件小事做起,这样,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有点点滴滴的收获。

人活着要感受到幸福,就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宽容的心态。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人造成伤害。即使别人给自己造成了伤害,也应该尽量宽容他,要用自己的言语、行为、品德去感化他。在你宽容别人的同时,你内心才有安慰,这就是于丹老师的“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再就是要尽力去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快乐。正是“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永远比获取更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到快乐,从内心有一种成就的喜悦感。

人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他人。我们听过,看到过多少舍己救人、舍己为人、舍身为民的英雄事迹。5.12四川大地震中,涌现了数不清舍己为人,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所以,我们现今社会中的每个人应该是处处为他人着想,提倡孔子的精髓“恕”和“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我们的生活才会富足,我们的人生才会快乐,才会幸福!

愿我们每个人都是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

上一篇:普九工作总结下一篇:信息技术的教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