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学校品牌 加强尖子生管理

2024-10-02

创立学校品牌 加强尖子生管理(共3篇)

1.传承华夏文化创立民族品牌 篇一

汉字文化传承,困难重重

近年来,我国表面繁荣的电脑市场后面,早就种下了鲜为人知的“先进技术难登场,劣质产品有市场”劣根,新世纪以来,往日轰轰烈烈的中文信息处理汉字编码和输入法发明运动黯然偏离了人们关注的视线,但这并不等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已日臻完善,而是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令专家束手无策,甚至对“937计划”部署的重大基础技术—中文信息的获取,至今没有搞清。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至今仍存在诸多难题:“音盛形衰”,不能展现民族特色,提笔忘字,汉字还原率极低,错别字成灾;“编码运动”忽视汉字的排序功能,各行各业的中文信息的查、检方法落后,速度慢,字典有字查不到,电子字典的先进功能无法发挥,中文基础教学部门墨守成规,拒绝创新,“找不到”规范、易学、高效、减负的突破口;以五笔字型为代表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落后、复杂、难度大,电脑应用无法普及,开拓国内市场都很有限,走向世界之路更是渺茫;低级杂乱的输入方法无法规范统一,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全面规范化实际上没做到,也做不到,我国的信息化社会进程无法有效融入世界;中国信息产业完全由外国掌控,手机没有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它的芯片92%由外国掌控,网络安全也就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国家安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并没有彻底解决中文信息的输出入问题,更没有能力全面支持中文信息处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严重地制约中文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拿不出创新的亮点;无人敢提中文赶超英文的问题,长期以来,中文西化论阻碍了中文成为国际化的文字与语言的前进步伐;中文信息处理主流技术哗众取宠,滥用智能技术,把严肃神圣的中文糟踏得字不字、词不词、语不语、句不句,教坏了学生,扰乱了中文基础教学的规律,还影响了国家的形象与民族的尊严。

创新突破,汉字表征码问世

科技创新的本质是把重大的、复杂的、长期解决不了的、看上去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简单化,而且越简单越好。华兴初发明的汉字表征码中文输入方法,完全做到了这一点,可以成为全世界从娃娃开始所有人都能掌握的通用技术。

汉字表征码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把汉字的部件按外形特征相对于英文26个字母在音、形、义三方面的一致性划分成600个左右的基本部件,用这些部件可以构成绝大多数中文字,并把这些部件按类型列出基本部件表;根据部件在构字时的位置,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排列成部件序列,如“汉”、“徵”、“霹”三个字的部件序列表示为:汉︱氵又;徵︱彳山一王攵;霹︱雨尸口立十;然后根据部件的类型,把每个字的部件序列改写成对应的英文字母序列,汉︱氵又/dv;徵︱彳山一王攵/befiv;霹︱雨尸口立十/trocp,得到的结果就是汉字的编码(实际应用时这一步可以跳过);把编码按规则键入电脑。

汉字表征码唯一要“死记”的就是26种部件类型,其余都可熟能生巧。表征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创立了只有编码才是整个系统中决定中文信息处理实现四个“化”的环节;而且只有利用中文的部件才能编出四个“化”的码来;部件能被用来决定四个“化”的信息只有部件的外形特征;部件的外形特征最简单、最现实也是最科学的办法,是参照26个键盘字母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分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和方法问题。正是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奠定了保证中文信息处理民族化、大众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基石。

性能优越,意义非凡

华兴初介绍说,汉字表征码的优越之处在于,相对于英文单词一半以上超过8个字母的现象,通用的汉字表征码码长一般只需4位,而且独体字(一个部件就是一个字)和只有两三个部件的简单汉字的数量大体超过总字数的一半。因此只需取码长6位就可能使几十万汉字避免重码(当然这样要求并无绝对的必要)。据对1.2万个简、繁、异体字统计推算,如用6位码(4位码的理论容量为47万,它不可能为数十万汉字编出理想的码来,因为根据方块字的特点,绝大多数码将轮空,将会造成严重的重码。6位码的理论容量超过3亿,因此,码长6位可以满足汉字表征码的需要),凭现有表征码技术,即使那些前面有四五个部件相同、最容易发生重码的字也不会出现重码。若今后扩大字库,产生重码的概率很低。即使出现,解决起来也不难。

另外,汉字表征码从理论上抓住了编码这个关键性环节,一举突破了千百年来公认的中文难题,研究方法使人耳目一新。华兴初用一、二、三、四、五、六“六字诀”来概括表征码的性能:

一是汉字表征码可以一码定乾坤,从根本上解决中文走向世界的问题。汉字表征码有充分的理由向世界宣告:中文永远不可能西化!

二是汉字表征码具备中文排序和中文信息处理两大功能,而且两者都赶上超过英文。

三是将部件形状、部件外形特征符号(表征符)、键盘字母三者在音、形、义三方面直接对应,使汉字信息处理做到三个一步到位:见字直接翻字典;见字直接敲键盘进行中文信息处理,速度比英文快;见字就能正确确定任一个汉字在任何一个规范化字表或字符集中的位置。

四是汉字表征码为中文信息处理四大标志性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基础与实现的可能。四大标志性工程是:中文全库的建成;中文输入方法全面达到四个“化”;中文信息技术的全面规范化;中文信息的无障碍输出/入电脑。四大标志性工程完成之日就是中文现代化、国际化到来之时。有了汉字表征码,实现这个过程只需5~10年。

五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中五个环节的五个核心是保证中文信息处理赶超英文的理论基础。这五个核心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核心是四个“化”;四个“化”的核心是民族化;民族化的核心是编码;编码的核心是汉字的部件;部件的核心是它们的外形特征。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保证了汉字表征码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化、大众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编码—真正属于汉字自己的编码。

六是汉字表征码能保证中文信息处理达到六个所有:适用于古、今、中、外、繁、简所有汉字;所有视力、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学会、掌握;涵盖所有汉字信息的应用和管理领域;至少经得起东汉说文解字以来汉字发展的所有时空的检验(含将来中文字库的“无限”扩展与创新);具有所有汉字编码的优点;尚未发现以往所有汉字编码存在的缺点。

华兴初介绍说,表征码几乎不需要规则,基本不需采取什么技术措施,就能见字敲键盘,进行中文信息处理。据以8300个通用“规范”汉字及其繁体字、异体字约12 000字进行统计,平均码长为3.5左右。对规范说明部分关于简繁体关系一段论述编码结果达到52%的汉字没有重码,36%汉字的重码字数为2~5个,10%汉字的重码字数为6~10个,只有不到2%汉字的重码字数在10个以上(总字数约230个),这样的性能对于绝大多数用户和汉语基础较差的娃娃与外国人使用起来,足够满足几辈子的需要!

传承文明,助圆“文化强国梦”

汉字表征码不仅仅是中文信息输入方法的一个创新,是对汉字和部件的认识方法和利用的创新,而且是IT革命从低级到高级的一次根本性跨越,是民族文化与西洋文化的两种认知概念的巧妙融合,表征码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法把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差异在现代技术的结合点—电脑键盘上一“键”勾销,中文赶超英文,中文进入世界就会从理想变成现实。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全面突破其意义不仅在于中文信息处理本身,而且还可以在教学上彻底决中文基础教育的难题,建立起一个“以汉字为本、以部件为核心、以拼音为工具的汉字学习、汉字查检、汉字信息处理三位一体的规范、优质、高效、减负的新颖汉语基础教学体系”;在经济上可以把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与产品从现在的只有国内的有限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各个角落,中文电脑就与英文电脑没有差别,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是以往的几倍!更重要的是政治上可使我国有条件建立一套中文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摆脱英文互联网对中文信息交流的控制,确保我国网络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意义深远,非同一般。

2.创立学校品牌 加强尖子生管理 篇二

同当初紧盯国际上知名品牌、立誓要做中国第一的晨星相比,今天的晨星从产品设计、制造、行销、服务上都已逐渐梳理成序,并定位在“做中国最健康的投影机品牌”。尽管晨星坦然承认仍在追赶世界领先技术,但产品对国内行业用户的针对性很强,价格和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现在的晨星已经学会了准确判断商机,在长期、深入地关注用户需求的同时,充分利用神州数码的行销实力,用细致和热情在销售和服务方面实现“晨星照耀中国”的目标。

在“健康品牌”的定义中,专业、积极的工作团队是重点之一。团队的素质是一个品牌最根本的竞争力。在这5 年中,虽然不可避免地有些人才流失,令人感到遗憾,然而大浪淘沙以后留下的却是一个富有经验、充满热情的“健康”团队。

现在的晨星,在投影机领域还谈不上成功,但已经能同对手一争高下,国外厂商也开始关注这个刚刚迈向成熟的品牌。在面临压力的同时,晨星赢得了想要的尊重,也充满了信心。

新 闻 NEWS

贝尔金公司启动“核心形象店计划”

全球电脑周边产品领导厂商美国贝尔金公司近日在国内启动“贝尔金核心形象店计划”。该计划准备在全中国建立50家贝尔金形象店,是贝尔金公司投资中国的第一步。

点评:

3.创立学校品牌 加强尖子生管理 篇三

摘要:互联网从进入中国到普及不过10年时间,在这10年之间,互联网企业早已不是新兴事物。如今,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大量互联网企业的涌现不仅丰富了虚拟市场中的商品和服务,也引发了更为激烈的竞争。相较于传统企业的特征以及其占领市场的方式,互联网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性,因此在探讨互联网企业如何持续成长的问题上,我们也需要转换视角。文章从顾客的立场出发:在没有任何实体或是没有面对面沟通的情况下,顾客选择的是什么,为何如此选择;在解答清楚上述问题后便能知晓互联网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该如何行动。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企业成长;品牌;信任

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出现了利用网络技术创业的潮流,一时间大量互联网企业的涌现不仅丰富了虚拟市场中的商品和服务,也引发了更为激烈的竞争。一方面,相较于传统企业的特征以及其占领市场的方式,互联网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性,它们所置身的市场也有着不同于传统市场的属性,因此在探讨互联网企业如何持续成长的问题上,我们也需要转换视角、转变思维,将理论与现实的情况结合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无论是何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企业,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以创造微观利润为目的的组织,在涉及企业成长需要的资源层面上,依旧无法回避怎样持续获取利润这一关键问题。

企業成长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管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其发源于亚当·斯密对劳动分工理论的研究。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由彭罗斯开创,在继承了马歇尔与熊彼特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两个概念阐释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但她的理论缺少了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忽视了外在力量对企业成长的刺激与促动。在此之后,当代企业成长理论的内涵与外延逐渐开阔起来,理论的着眼点与视角亦是更为纷繁复杂,随着各学科的借鉴融合,其所包含的研究对象也不断增加。互联网从进入中国到普及不过10年时间,在这10年之间,互联网企业早已不是新兴事物,淘宝、天猫、京东等已然声名远扬,成为我们所熟知的企业。当下,借助智能手机的媒介与对互联网+的热捧,各类手机应用软件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这其中有的只是昙花一现,有的表现平平,有的则生机勃勃,每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被用户接纳的程度代表着背后互联网企业的兴衰存亡,且不论这些企业究竟以何种模式盈利,但失去“人气”便意味着利润的终结。所以,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我们需要换位站在顾客的角度去考虑:在没有实体店面或是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顾客选择的是什么,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在解答以上问题后便可知晓互联网企业在创业、立业以及兴业的不同阶段该如何行动。

一、 顾客的选择:源于理性选择的品牌信任

人们日常的消费行为是维系现代经济体系与社会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石,从企业这一层次来看,对消费行为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如何促使顾客更多的购买;就个体来说,消费本身是不允许后悔的,交易的特殊性就在于只能选择当前的对象,下一次便需要重新开始,因此每一次的购买行为存在相应代价。互联网企业的虚拟性克服了时空障碍,在为顾客提供全新消费体验方面确有其优势,但同样因为其虚拟性为顾客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因而,将风险降至最低即使顾客在让渡自身的财物和资源时所付出的代价在可控、可预期的范围之内便能让顾客拥有完成交易的信心。

消费行为具有经济与社会意义,处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在考虑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的同时,也会融入、兼顾自身的偏好倾向。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关注的焦点虽是行动者,但对行动者行为的分析综合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因素。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参与社会互动的成员都被认为是有预设目标或是有意图的,通俗地说,我们采取行动是有目的性或是有确定目标的。同样我们也被认为是有偏好、价值观以及倾向性的,理性选择理论最终关键的落脚点在于行动者采取行动与行动者偏好的层次一致的这项事实。我们在社会化的历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惯习,消费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商品或服务,而在选择具体商品与服务提供方的决策上则由顾客的“偏好”控制。毋庸置疑,掌握社会成员的“偏好”并非易事,其中的个性因素、情感因素所包含的内容过于庞杂,但对共性因素的把握则有利于企业实现更多的利润。就互联网企业而言,不同于实体店面的体验感,顾客面对的商品以及服务被图片、文字,数字所替代,在此情形下,顾客选择购买的究竟是什么呢?对此问题的回答可以十分简略:顾客购买的是根据自身以往消费经验所设想的商品或服务,使用的是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是,若对此继续刨根问底,我们便会发现根本问题所在:作为普通顾客,我们不会拥有关于诸多商品的专业知识,也不会了解使用平台的全面信息,为何我们选择是某件商品,使用的是某一商务平台,而非其它。并且,随着与某些特定交易对象的重复互动,会逐渐形成消费习惯即具有定向的选择模式。

与现实中的实体超市或商场一般,电子商务平台分解开便犹如陈列各种产品的货架,整合起来便形成了销售环境。已有诸多实证及个案研究表明,信任度是电子商务企业实现利润尤为重要的因素,信任度的提升可增强顾客的购买意愿。Don认为,“电子商务中的信任是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对互联网上卖家的信任,包括对网站的信任,对卖家品牌的信任和对卖家的信任”。同时,他也认为对卖方的信任必须同时扩展至其所在的环境“商务平台”,否则顾客主观意识中存在的风险强度无法降低,交易便也无法促成了。Singh和Sirdeshmukh则将能力与动机善意结合起来,认为“为建立消费者的信任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其一为能力(Competence):企业能够以可靠而诚实的方法达成其对于顾客的承藉;其二为善意心(Benevolence):企业将维护顾客利盆的重要性置于维护自身利益之前的可能性”。以上两个条件在所信任的对象上有所模糊,如若消费者信任某个企业,是信任这个企业本身还是信任企业完成承诺的能力所反映出的顾客忠诚度是不一致的。综观各领域对信任概念的表述,风险与不确定性是很多种不同的信任定义中的重要内容,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信任,有学者认为信任是在一次商品交换时对风险的估算。具体到互联网企业,顾客在网络中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行为同样是经过理性选择后的表现,但不同于传统交易的即时性钱货两清状态,很大一部分互联网企业是在实物、体验均缺场的情况下,仍需要顾客于得到商品及服务之前付出钱财,如此一来,消费者需要某种机制来消除自身预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即建立对企业主观感受上的信任,才能使交易得以进行。

目前,随着国际化趋势的蔓延,加之网络技术对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无论是存在于现实中还是网络中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都会愈发激烈。实际上,各种市场发展至如今,其中的生存与淘汰机制日趋完善,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也更具多样性,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情境,现代社会的市场已经是以各类品牌特别是名牌的形态存在的,生产和消费都进入了品牌时代,品牌可谓是法人事业的徽章。根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统计,世界上各类品牌商品共约8.5万种,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拥有90%以上的品牌所有权,处于垄断地位。对于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而言,无论是从当下的情境考虑,还是从自身能给予顾客信任的资源考虑,品牌无疑是获取顾客信任的符号资本。对于顾客来说,品牌等同于对产品品质的担保、对服务质量的保证,能够降低购买到劣质产品或无保障服务的概率,降低消费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二、 品牌的效用:顾客与互联网企业互动的简化机制

品牌对于企业是企业文化与价值的凝练,对于顾客则是做出选择的重要依据。互联网企业可利用技术优势,借助直接触及顾客的媒介终端对企业进行宣传营销。而与此同时,顾客也能利用网络便利地收集到各种有关企业的信息,在一番比较之后做出决定,但无疑這整个过程会让原本预设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

在如今的市场中,同质性产品与服务层出不穷,加之互联网技术的传播普及使创业门槛得以降低,竞争主体在数量上的增加已让企业充分意识到提高企业辨识度的重要性,以便让顾客在尝试初次交易之后产生重复交易的意愿。著名的企业咨询家德勒格凭借多年研究企业的经验得出以下结论:忠实的顾客是企业盈利和增长的原因,如与顾客保持联系多5%,那么便可使企业的盈利增加50%,而不断去拉拢新的顾客与保持现有顾客相比,前者的成本比后者高5倍。交易双方产生互动的前提是买方知晓卖方所提供的各类商品与服务承诺,也就是说卖方必须吸引到买方的注意力。诸多互联网企业在最初吸引顾客时,多是以“首单”低价格或是免费的方式得到消费者的相关信息,随后由于替代性商品或服务的大量出现,企业便被湮没在此类市场中。

从顾客的立场考虑,在消费时面临更大的选择空间确实赋予了买方行动上以及心理上的优越感,但随之而来的是顾客在做出最终购买决定前对诸多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即理性选择的实施,亦会强化消费过程的复杂性,增加顾客购买成本;而人们之所以选择在网上购买商品以及服务,除考虑价格因素之外,也是为了更加快速便捷地完成交易,简化个体的消费过程。但是,在真正体验网络购物的实践中,往往出现悖论。在现阶段,顾客会花费比预设更多的时间去搜索合适的物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比较服务的性价比,可能最终会在选择困难模式的循环下做出似乎令自己满意的决定。虽然足不出户,但也未达到享受轻松、简便购物过程的预期。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互联网企业涉足的各个专业领域中并未形成可供顾客直接使用的权威性的评价指标,让顾客在缺乏参照物的情况下筛选鱼龙混杂的交易对象,实则耗费了更多的购买成本。当然,也有顾客不愿意花费额外的时间、精力以及选择成本但仍希冀交易顺利进行,在此情形下,从众行为是避免高风险成本的理性策略,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展示交易量的原因之一。

提高互联网企业的辨识度,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实质上是需要交易双方达成契约:卖方保证出售产品与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承诺,买方则形成较为固定的倾向性选择以确保卖方的成长。简单来说,这项契约就是品牌,能让买方迅速寻找到匹配的卖方,简化交易双方实现互动的过程。犹如货币的出现和使用实现了简化交易程序的功能,而其前提条件是以信任为基础的货币的广泛使用,若没有信任作为基础,货币的契约精神也无法体现。品牌也是交易双方订立的契约,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互动。买卖双方由于立场的不同,自然对于品牌的认知有所差异。一般而言,人们对品牌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商品及服务质量的考虑,互联网企业的非实体性特征强化了顾客在认知维度上对风险估计,对企业品牌的选择实际上是对预期企业行为的信任,也是对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持。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提供服务的态度间接影响了品牌的声誉,而市场中的竞争则直接刺激了企业对品牌的创建与维护,是企业提供给顾客的参照工具。

品牌,在经济属性方面,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性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二手车市场”、“柠檬市场”均是由于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风险转移成为可能而导致了投机行为,品牌的声誉可缓解投机行为。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企业的生存依靠买卖双方的重复交易,顾客愿意将“一次性博弈”转变为“重复博弈”的过程是基于评估风险成本以及选择成本后的决定,亦是间接对企业品牌的认可,对企业信任的累积。由社会属性分析,品牌的产生、延续和分布与特定的社会承认的逻辑密切相关,而社会承认有其自身的运行过程和特点。品牌制度的建立有两个互为依赖的过程:第一是社会地位分化的过程,即产品各方面的差异性;第二是主观意识同化的过程,即社会成员必须接受、认可统一的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品牌制度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才能得以建立,即必须跨越社会的等级边界,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所承认。从品牌建立的过程与重要前提来看,品牌是一种社会制度,从属于文化-认知因素,是普遍社会成员在主流社会文化背景下所达成的共识,即便在虚拟空间中也揭示了企业及其产物的定位,简化顾客的选择过程。

三、 互联网企业成长的阶段性任务:品牌与信任的持续融合

与人的生命周期理论类似,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任务需要完成,否则便无法顺利步入成长的下一阶段,企业的止步不前或将最终导致被市场竞争机制淘汰的结局。未来市场,需要的是“质量效益型”的企业,互联网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更为残酷,若不能名列前茅,只能被顾客彻底遗忘。顾客对互联网企业的记忆源于品牌,而品牌功能的发挥以信任为基础,互联网企业对顾客信任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企业通过对品牌的不断塑造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实现的。基于前文的分析,将互联网企业成长阶段分为创品牌、立品牌以及兴品牌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中有对应着不同的培育顾客信任行为的任务。

创立之初的互联网企业,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如何获取顾客资源,让潜在的、有需要的顾客能找到自己。创品牌意味着给企业冠以特定的符号,让企业可以向顾客传递简约的信息与组织的承诺。顾客可以利用企业品牌获取估算风险成本的信息,从而决定是否要尝试“初次博弈”。在此阶段,为了使品牌广为人知,企业会采取各种策略,但是,企业的重心应放置在对商品及服务的要求上。如果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出现问题或是与事先声称的水平有差距,企业的品牌信誉便会遭受质疑,并会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常态下,消费者如果对一种商品失去了信心,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其他同类商品。互联网企业在创品牌阶段建立了顾客初始信任的基础,顾客的重复购买便是对企业信任的行为表现。

立品牌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是巩固阶段,但并非是安于现状。在这一阶段,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精力将已经占领市场中自己做的最好的那一部分做的更好,即将“品牌”升级为“名牌”,如此也能减少顾客所需信息,真正简化交易过程。立品牌是企业确定市场排名的时期,关系到今后企业可占据的市场份额与可扩张的专业范围。顾客对品牌的信任程度与品牌在此专业领域的名气是成正比的,“名牌”能让顾客在向其他潜在顾客推荐企业或是产品时更具合理性。

兴品牌亦是“新品牌”,这一阶段的互联网企业成长应以创新战略为导向,探寻适合企业的创新路径,例如缩短产品由设计到投放市场的时间,延长企业的产业链等。互联网发展至此阶段,则需要更多关注顾客满意度与顾客个性化需求。顾客的喜新厌旧出于本能,对新事物的尝试也是好奇心使然,企业若想维系顾客只有创新。顾客若能抵制住其他企业品牌的诱惑是对原交易对象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与信任度。

参考文献:

[1] [美]曼纽尔·卡斯特,著.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英]伊迪斯·彭罗斯,著.企业成长理论[M].赵晓,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美]詹姆斯·S·科尔曼,著.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 [美]弗朗西斯·福山,著.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5] [德]卢曼,著.信任:一个社会复杂的简化机制[M].瞿铁鹏,李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 [美]帕科·昂德希尔,著.顾客为什么购买[M].刘尚焱,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7] 王石.徘徊的灵魂[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8]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 戴慧思,卢汉龙.中国城市的消费革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0] 陈翔.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学位论文,2004.

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15YJ0420);國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发展的文化动力”(项目号:15CSH005)。

作者简介:祁大伟(1982-),男,汉族,山西省临汾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产业经济学博士后,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跨文化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郭砚君(1986-),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商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企业战略管理。

上一篇:村党风廉政建设星级行政村自评材料下一篇:烟草营销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