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2024-09-10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精选7篇)

1.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篇一

数控自动编程

浅谈《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中职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出发,结合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索了《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数控加工;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生产现场的实用型课程。目前我国制造业已广泛使用数控技术,而制造业中应用型技术人才,尤其是掌握了数控应用技术高级技能型人才极为缺乏。因此,搞好《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对促进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优化重组教学内容,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是集中精力以较少的课时建构理论体系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增强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及时补充,动态调整,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先进性和对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的反映。

2、掌握性内容。

对与实践应用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剖,反复

强调。例如:在工厂中为能与工人师傅交流,就必须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名词术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掌握数控机床基本程序编制方法和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等等。

3、了解性内容。

了解性内容主要是理论性较强、实际工作中原理应用较少、更多应用其结论的教学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公式推导一律从略,主要强调结果以及这些结果的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

4、拓展性内容。

根据数控技术的发展实际和市场的需求,逐渐删除了陈旧的知识,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引进课堂。可以增加开放式数控系统、电主轴、直线电机、并联机床等方面的有关数控技术的新内容。有力地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5、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妥善处理好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关系。理论教学以具备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以编程基础知识和典型数控设备编程使用知识的“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项目实训为载体,着重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理论知识穿插于每个项目的准备知识中,确保教学

中理论先行,实训操作紧随其后的项目化教学的要求,使加工实训与课程内容完全融合为一体;理论教学既围绕实践教学环节中对理论的要求,又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生产案例的讲解,实践教学紧紧围绕劳动部数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开展实训,满足双证制的要求,形成既符合教育教学普遍规律又兼顾生产现场操作规范的较完整体系,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学练并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方法。结合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的特点,教师可将课堂转移到数控加工技术实训室,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面对真实的设备和真实的产品,做到真实的“境”;在专业实训中将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教师的身份合二为一,做到真正的“双师”;将企业的生产任务作为教学任务,让学生加工企业产品,做到真实的“品”;从而让实训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下做到将理论付诸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结果验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只动嘴不动手的教学状况,提高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演—练—评”教学方法。把“讲”

融合到实训教学中,即在演练之前讲解理论基础知识、设备原理、功能结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教室“讲”、用多媒体“讲”,像在介绍自动编程内容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同学们能在计算机上直接看到自动编程及模拟仿真加工的全过程,对于抽象的数控机床结构的讲授则采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可以在实训车间对着真实设备“讲”,如:数控编程章节中,对于坐标系定义、对刀概念、刀具补偿、固定循环等内容,教学时采用边讲边操作、直接面对机床讲课的手段,使所讲的内容直观、具体、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一讲,说一说,给学生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练一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死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起来。讲、演、练后的每一环节主要采用点评与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点评即在单项项目进行后,教师用口头提问、答辩等方式进行评定成绩;测评即在学生完成相对综合项目后,教师事先出好试卷进行现场测试。采用“讲-演-练-评”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岗位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标志是既达到高等学历教育水平,又达到高级操作技能水平的“两高”水平;表现形式为既获得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又获得高级操作技能等级证书的“两高”证书。

为适应这种趋势,必须要设计好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以及综合评价体系。教学计划将行业标准同高职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双证书”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就业的准确定位,也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我们将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改为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采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方式对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了层次化的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即“课题技能考核———项目过程考核———综合技能考核———课程最终考核(评价)———职业资格鉴定”。

在项目考核中,每个项目都基于工作过程设计了项目考核评价表,内容包括工件加工、基本操控、安全文明生产、工艺合理、程序编制、完成时间、合作性及其他安全文明生产项目。综合任务的测试具有岗位工作任务的针对性,紧紧围绕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设置有回转体零件、平面轮廓类零件及曲面类零件的综合任务测试题。在课程的评价过程中,突出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教

师评价与企业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了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评价。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最终培养出适应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素质良好的技能人才。

由于数控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也始终处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得到最大的能力提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在此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通过这些努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了实验室的资源和设备,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仍将积极实践与探索,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书法,张南乔,张淑兰.机床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6).[2]王颖,秦松祥,李曙生.数控编程与操作.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探讨[J].机械制造与研究,2008(9).[3]王道宏.数控编程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篇二

《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 能使用编程指令编写常见的回转体类及平面类零件程序, 并利用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与该课程相关的支撑课程有《数控编程仿真实训》《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实训》等课程。经过调查发现目前高职《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教材内容多, 知识陈旧, 内容安排不系统。

作为培养数控技术人才重要载体的职业学校, 目前所开设的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和以编程加工为主的技能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上已不能适应社会、企业对数控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要求。这是因为大部分课程内容只做“加法”, 不做“减法”, 导致了实用的关键的新内容加不进, 而在实际使用中基本被淘汰的内容还在花很大的力气讲。《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作为职业技能培养的核心课程, 其对应的支撑课程应前后连贯相互支撑。这样的课程如: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数控编程仿真实训、CAD/CAM、机床操作与加工实训。然而这些内容在实际教学安排时由于受到教学计划的影响, 被分得支离破碎, 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各自为战, 难于形成前后连贯的、系统的教学内容。

2. 课程的设置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学生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

课程的内容设置除了内容杂、安排不系统外,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设置形态常常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 或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很多学校在安排教学时, 安排大量的时间在理论教学上, 而实际实践时间却非常短, 在实训过程中也通常表现只注重学科内容的教学, 而忽视了实践应用环节;另一方面, 由于受到教学设备、师资等数量的限制, 使得平均每个学生练习的时间很短, 难于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致使学生在校期间难以练就一项过硬技能, 毕业时不能直接上岗, 而仅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 或者到工厂后需进行重新培训, 不能实现在校所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数控机床的熟练操作与加工是该课程培养的最终目标, 所有内容安排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突出的实践技能为目标的, 因此, 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 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另一方面, 企业难以招到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3. 教学、评价手段单一不能展现学生主体性及个体差异性。

目前的教学手段大多是常规的灌输式教育, 基本的模式是教师在讲台讲, 学生在底下听, 至于学生收获多少、效率多高基本没人顾及。评价手段也比较传统, 理论通常采用考试的评价方式, 使得学生往往只会应付考试, 难以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工艺问题。这就使得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 以及教师的相对滞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偏低的学生等因素都制约着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建设方案

1. 以省级精品课程为标准, 推动我校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进行很多院校都有了自己的精品课程, 然而一些课程的设置大多呈“本科压缩型”或“中职放大型”, 这表明高职课程建设没有把握适度, 所以我们需在在“度”的把握上下功夫。内容的选择以“必须够用”为度, 有效删减不实用的理论知识, 以“强化技能”为核心, 增加实践时间, 强化实践过程控制。在课程建设上根据省级精品课程评审标准找出目前我校该课程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及创新特点上存在的差距。通过课程建设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 将所有教学人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互取长补短;同时, 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 参加教师必须承担双重角色:课堂上的讲师, 实践中的工程师, 培养提高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学理念, 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 以实用时效为原则, 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课程内容应以职业生涯为背景, 以培养数控技术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实用”为宗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课程的建设, 不仅要重视针对某一岗位的职业能力, 还要关注在一定职业领域内可迁移的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和情感,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以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分解到教学任务的各部分, 落实到课程内部的行动化学习项目, 努力实现知识与应用、理论与实践、实用与时效的有机结合。

3.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 开发项目化、任务化理论及实训教材。

从我校原有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与《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教材中, 可以看出, 通常只强调和重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而在实践性教学的力度还不够大, 属于专业内容教育而不是职业特长教育, 基本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宗旨。高职教育不完全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 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编写出以职业技能及相关知识为内容的课题任务模块, 再以这些任务模块为基础进行整合, 以覆盖同一职业领域的具体要求。在编写过程中, 注重学生思维方式, 打破传统教材的模式, 做到精简、实用高度综合, 不求学科体系的宽泛, 但求实用。实训教材要通过对职业岗位核心职业活动、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 开发以职业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生产化、项目化课题。使学生通过该阶段的学习能够领略实际生产的工作要求, 具备一定工作范围的综合职业能力, 努力建立学习与工作的联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真正实现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4. 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个人特长实施因材施教。

所有教学方案的实施都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活动当中, 在执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我校在实施教学时,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基础学习阶段, 安排相同课时在数控车和数控铣两种职业能力上;而在提高阶段,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长和爱好自由选择数控车和数控铣;这样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经过一定时间的提高训练后, 学生对数控车和数控铣都有了充分的认识, 都具备了基本的考工条件, 而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特长自由选择考试工种进行强化训练, 这样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在考工结果上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5.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与评价方式。

在课程建设上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实现教学信息展示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课程网站。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学习途径和条件, 学生随时可以通过上网实现自我学习, 提升学生兴趣,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网络资源建设也具有服务教师的功能, 比如提供便于应用与下载的课程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大纲;网络教案、多媒体环境的电子教案;教师授课授课录像;教师授课用例题和例题题解;师生学习交流互动等功能。在教学评价手段上应充分考虑学生主题性及个体差异性,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将评价手段由传统的考试转到学习过程和实践结果中来, 真正做到“学做统一”。

《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建设对提升师资队伍、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每个环节, 使各种方法手段在教学活动中都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3.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篇三

【关键词】《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以下简称《数控加工》)课程作为数控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中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发现,实践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是能够极大提升学生们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对学校的师资要求较高,所以笔者认为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开展实践教学能够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另外实践性也能够得到足够的保证,也是人才与企业的一种扩大交流的模式。

1 基本条件

1.1优秀的教师资源

在《数控加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课程存在一系列专有名词和技术名词、学生们对学科认知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程理论体系讲解仍然占主要地位。所以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当要求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操作经验,通过理论讲解、理论结合实践等体系来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们应该了解企业产品从毛坯到成品的全部加工过程,其次要懂得在加工过程中怎样的数控编程能够有效的提升效率,最后还要了解零件的加工工艺、刀具路径等等。

1.2 前提条件

《数控加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所以这就要求实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前提条件就是让学生掌握准确、科学、丰富的理论知识。根据课改精神要求,《数控加工》课程应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模式来实现实践教学,院校应该对课程的重点知识点进行理论传授后在校内做好实践记忆,然后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进入企业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链接,争取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1.3 教学硬件

当今社会对实践型技术人才的渴求度非常高,所以院校在硬件设备上也应该尽量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首先要求学校必须配有基本的设备来满足学生们随课的知识点练习,并且具有一定的图书馆或者电子书籍借阅系统来满足学生们的基本知识学习和实践。另外,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来构建学生实习基地或实践基地也是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硬件,选择具有丰富设备和经验的企业能够让学生们的实践或者实习更加贴近于真实的工作和岗位。

2 实践环节过程分析

笔者认为在《数控加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企业实习阶段,该教学阶段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以工作的态度去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企业以选人的角度去考查学生,同时学校也为日后的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1 企业确定

企业确定是为学生们将来的企业实践打基础的环节,在选择企业进行合作时要根据地理位置、企业硬件环境、课程基本要求、企业合作态度等条件进行综合筛选,选择合适的企业签订协议,进行实践基地的建立。

2.2 学生赴企实习

学生在校进行完基础的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内实习后就可以赴企进行实践操作,但是事先应与企业做好联系,待双方准备完毕方可安排学生赴企。到达企业后应当根据企业情况安排学生企业实践的导师,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可实行一师一徒制,但是最多1名企业导师不可以带超过4名学生,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也有利于导师的教导。

2.3 任课教师赴企指导

这一过程应当与学生赴企实习过程同步进行,即教师要随同学生一起赶赴企业,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时教师在這个过程中应当与企业勤于沟通,方便一些信息的上传和下达,同时教师要负责学生们的安全和日常生活。

2.4 归校后的实习总结

在学生归校后要安排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例如校内已经讲解过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是否有变化、企业实践过程中是否有一些有用的窍门、实践过程中是否存在学校未传授的知识点等等,并且形成实习报告上交,然后由任课老师进行系统总结。

2.5 自主设计实验

学生实习结束后会对实际的操作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所以讲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多进行自主实验的设计工作,例如一些新鲜的数控编程手法、新型零件设计等等,这些自主实验的重点就是要将学生们实践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然后通过小组模式的合作自主设计,并且在下一次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在不耽误企业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实践,并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这样更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

2.6 座谈分享经验

在学校召开座谈会,邀请学生们的企业导师、企业领导、校领导、学校讲师和学生们共同参加,通过自由发言的模式来分享实习经验,并且请企业导师对所带学生们的未来仍需加强的方向进行讲解。

2.7 实习效果客观评价

对学生赴企实习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首先应当由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由校内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综合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最后形成优良中差四等,作为该课程期末成绩的重要指标。

3 结语

总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实践教学效果最好的环节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企业实习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实际验证理论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即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善于动手操作,对日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颖红.“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科技论坛,2013, (23):54-55.

[2] 田学超.对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若干思考 [J].科技信息,2010, (27):31-32.

[3] 高枫.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对人才培养的几点好处 [J].职教创新2013, (10):94-96.

作者简介:

4.数控操作与编程作业三答案03 篇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机床坐标系原点: 也称为机床零点或机床原点,是由机床厂家在设计时确定的。

2、工序分散: 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进行,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很少。

3、固定循环指令:为简化编程机床数控装置具备的不同形式的可进行多次重复切削循环的功能。

4、加工中心:是指备有刀库,并能自动更换刀具,对工件进行多工序加工的数字控制机床。

二、填 空(每空2分,共20分)

1、只在写有该代码的程序段中才有效的代码为 非模态 代码。

2、用于确定几何图形上各几何要素的位置而建立的坐标是_ 工件坐标系____。

3、用数控机床加工工件时,工件装夹到机床上,通过对刀求得工件原点与机床原点间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 工件原点偏置。

4、数控机床上的坐标系是采用__右手笛卡尔_____坐标系,大拇指的方向为___X _正方向。

5、加工中心常用的刀库有 鼓(盘)式 刀库和 链式 刀库两种。

6.粗车时,选择切削用量的次序是___背吃刀量、_进给量__、_切削速度_。

7、数控机床按控制系统功能特点分类分为: 点位控制、直线控制 和 轮廓控制 机床。

8、(CIMS)的含义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FMS则是指柔性制造系统。

9、伺服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和(执行机构)两大部分。

10、数控机床每次接通上电后在运行前首先应做的是(回参考点)。

三、判 断(每题1分 共10分)

1、不同的数控系统,其指令代码是有差别的。T

2、陶瓷刀具是含有金属氧化物或淡化物的无机非金属材料。F

3、直接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T

4、快速走丝线切割的可控加工精度高于低速走丝线切割的加工精度。F

5、程序都是由程序号、程序内容和程序结束三部分组成。T

6、除了换刀程序外,加工中心的编程方法和数控铣床的编程方法基本相同。T

7、恒线速控制的原理是当工件的直径越大,工件转速越慢。T

8、经济型数控机床一般采用半闭环系统。F

9、当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完成后即可进行正式加工。F

10、在程序中F只能用于表示进给速度。F

四、选 择 题(每题2分 共20分)

1.数控系统所规定的最小设定单位就是(C)。

A.数控机床的运动精度 B.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 C.数控机床的脉冲当量 D.数控机床的传动精度 2.(A)代码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制定的用于数控和控制的一种标准代码。

A .ISO B .EIA C. G D. B 3.闭环控制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装在(C)。

A.传动丝杠上 B.伺服电动机轴上 C.机床移动部件上 D.数控装置中

4.数控机床CNC系统是(A)。

A .轮廓控制系统 B.动作顺序控制系统 C.位置控制系统 D.速度控制系统

5.下列功能指令中不是数控车床所特有的是()功能。

A.G B.M C.S D. T 6.在现代数控系统中,系统都有子程序功能,并且(C)子程序嵌套。

A.只能有一层 B.可以无限层 C.可以有限层 D.不允许有

7.若未考虑车刀刀尖半径的补偿值,会影响车削工件的(D)精度。

A.外径; B.内径; C.长度; D.锥度及圆弧。8.数控机床中的“CNC”的含义是(B)。

A.数字控制 B.计算机数字控制 C.网络控制

D.中国网通 9.程序校验与首件试切的作用是(C)。

A.检查机床是否正常; B.提高加工质量; C.检验程序是否正确及零件的加工精度是否满足图纸要求; D.检验参数是否正确。

10.工件定位时,仅限制四个或五个自由度,没有限制全部自由度的定位方式称(C)。

A.完全定位 B.欠定位 C.不完全定位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什么是顺铣?什么是逆铣?数控机床的顺铣和逆铣各有什么特点? 答:顺铣—铣刀对工件的作用力在进给方向上的分力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同的铣削方式。

逆铣—铣刀对工件的作用力在进给方“向上的分力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反的铣削方式。

顺铣的特点:需要的加紧力比逆铣要小,刀具磨损慢,工件加工表面质量较好。

逆铣的特点:工件需要较大的夹紧力,容易使加工的工件表面产生加工硬化,降低表面加工质量,刀齿磨损加快,降低铣刀的耐用度。2.简述加工中心的特点。答:(1).具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能够通过程序或手动控制自动更换刀具,在一次装夹中完成铣、镗、钻、扩、铰、攻丝等加工,工序高度集中。(2)加工中心通常具有多个进给轴(三轴以上),甚至多个轴。(3)加工中心上如果带有自动交换工作台,一个工件在加工的同时,另一个工作台可以实现工件的装夹,从而大大缩短辅助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3.简述M00指令与M01指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当使用M00时,机床主轴、进给及切削液等全部进入停止状态。而当使用M01时,只有当面板上“选择停止”按钮被按下时,M01才有效。

六、编程题(10分)

R利用绝对值编程和相对值编程编制下图中圆弧a和圆弧b的程序。(2)使用I,J利用绝对值编程和相对值编程编制下图中圆弧a和圆弧b的程序

5.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篇五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代码 04118)

一、考试标准和原则

1、考试标准

坚持质量标准,注重能力考查,使考试合格者能达到一般普通高等学校或高等职业院校同专业同课程的结业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在题量上保证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够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的回答,并有适当的时间检查答案。

2、考试依据

大纲——大纲名称:《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公布时间:2008年

指定教材——教材名称:《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编者:陆曲波、王世辉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8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06年第1版第1次印刷

3、本课程考核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领会与分析,将识记、领会、分析与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以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既测试考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也测试其知识应用的能力。

4、重点与覆盖面的关系

试题覆盖到章,重点章节的分值比例较大,一般章节的分值比例适当。单章考核分数最高不超过25%。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第1页(共2页)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60分为及格线。

2、试卷内容结构

重点考核的章节(试题的分数比例不低于60%)是:

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7章

不考章节是:第8章

一般考核章节:第6章、第9章

3、试卷能力结构

本课程试卷考核的能力层次结构比例约为:

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2:4:2.5:1.54、试卷难度结构

本课程试卷考核的难度结构比例约为:

较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较难=3:4:1.5:1.55、试卷题型结构

题型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30分),填空题(10分),简答题(25分),分析题(20分),手工编程题(15分)。

6、本门课程有无特殊要求(包括考生可携带的绘图工具、计算器等)

计算器

6.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篇六

依据数控技术专业调研编制《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数控技术专业技能抽考标准, 找准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位置。

1. 课程定位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是集中对机械制图、数控加工工艺、工程材料与刀具、机床夹具、测量技术等前期课程的综合应用课程, 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2. 培养目标

熟悉机床数控系统功能, 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指令, 并能正确应用所学指令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熟练数控机床的操作, 能够按图纸要求加工出所需零件。

对应就业岗位:工艺员与程序员、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铣床操作工、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

二课程整体设计

结合课程标准、技能抽考标准与所选教材, 将教学主要任务分解为车削与铣削两大模块:

1. 车削模块

以薄壁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为主要任务, 完成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简单轴类零件的加工;复合循环指令的编程及其加工;内孔的车削编程及其加工;切槽加工;螺纹零件加工;数控车削加工质量控制;综合件加工;轴类零件的编程与车削加工抽考考核。

2. 铣削模块

以箱体类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为主要任务, 完成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槽的数控铣削加工;外轮廓的数控铣削加工;孔的加工;数控铣削加工质量控制;箱体类零件的编程与铣削加工抽考考核。

以车削模块为例, 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教学做一体、问题探究法教学, 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该模块的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如下:

教学实施:按单件生产安排其数控加工工艺, 编写出加工程序。以小组形式进行, 毛坯材料为Φ50×80mm的45钢件毛坯;每个同学发放一个完整毛坯, 该毛坯须完成整个零件图纸要求方可提交给任课老师, 对于在各单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废品, 由学生自行分析找出废品原因, 并写出书面报告提交给任课老师, 共同分析确定该废品产生的原因, 以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学习质量。

考核评价: (1) 个人考核:每组每个同学提交实训工件, 工件应该是完成了所有教学项目的成品零件, 该零件应符合加工图纸要求, 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职业素养、零件加工工艺卡片填写情况, 以及按照零件评分标准综合考核学生个人成绩。 (2) 小组综合考核:以技能抽考题库为依据随机选取抽考题目。每组抽考1~2名学生进行考核。抽考学生代表所在组完成较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以及编程加工。

学生最终考核以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为准, 其中之一考核不合格者计为该门课程不合格。

三教学单元设计——复合循环指令

教学目的:数控车床操作规范要求及安全文明生产要求;车削复合循环指令G71/G70的程序编制与应用;调头加工平端面保证总长;游标卡尺、千分尺的使用及零件质量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外圆数控车削加工指令G71/G70;零件的质量检测。

教学难点:调头加工保证总长;零件的质量检测。

教学实施:首先由教师讲解与示范案例, 并完成示范工件车削加工, 然后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具体步骤:读懂工作任务即零件加工图纸;讲解数控车复合循环程序的格式要求与应用;讲解车削加工切削用量的选取以及粗精加工的程序编制;小组讨论完成零件加工方案并填写工艺卡片;编制加工程序以及注意事项说明;分组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组内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

四课程总结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实施以来, 与课程改革前的传统理论教学加实训的模式相比较, 成果显著。具体表现: (1) 以小组形式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对比性,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 教师现场教学并加工演示, 学生比较直观地接受新知识, 降低了学习的盲目性与难度, 对新知识的理解消化时间明显缩短; (3) 教室转换成车间, 多媒体教学与现场演示相结合, 将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点简易化; (4) 教与学的任务更加明确, 小组间比评, 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 学生学习成绩差距明显减小; (5) 综合性、多样化的考核制度, 增强了同学间的交流, 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该课程从最初的理论加实训发展到现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从课程的整体设计到教学单元的设计, 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实施以及考核办法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7.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篇七

关键词: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践教学;高职教育《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是数控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这门课程,既是学生了解数控加工的专业理论,又是学生掌握数控制造技术的中级乃至高级操作工应具有的技能,因此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综合性、跨越性和艰巨性[1]。所以,在专业学习中,该课程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本课程涉及内容多,覆盖面广等原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原本基础并不厚实的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2]。开展与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基本内容,掌握和熟练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促进和提高课程学习效果,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

一、目前《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自2001年机电专业招生开始,新增的数控专业、模具专业、机制专业均开设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内容多,但计划学时有限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包括“数控编程技术”及“数控机床操作技能”两大部分的内容。随着近年来高职教学改革,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学中,要完成使学生由对数控知识一无所知到熟知,从对数控机床完全陌生到熟练操作的渐进过程,必须使训练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取得质的飞跃,单凭计划学时是难以完成的[1]。

由于教学内容多而计划学时少,导致存在教学内容与实践项目是否协调一致,实践教学能否围绕课程标准开展,能否确保实践教学效果的问题。

(二)教学经费紧张

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一方面导致我院数控实验和实训设备及数控应用软件的投入和更新明显不足,从而使我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数控机床有限,在计划学时之内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同时上机床训练,使学生的训练时间大打折扣,技能训练受到影响[1]。另一方面导致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够合理,劳动报酬不高,同时,也致使引进教师的数量跟不上教学实际需要的速度,使得现有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学习、进修的时间和条件有限,在一定程序上限制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训练高消耗

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开课以前,由于学生对数控技术一无所知,对数控机床非常陌生,甚至有些恐惧感。因此,熟悉机床的惟一方法就是操作机床。掌握数控操作与编程技能的惟一方法就是实际加工。这种“大车小,小车了”的纯消耗,使有限的资金难以承受任务要求[1]。

(四)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先学习技术理论和操作规程,再到生产现场,进行技能培训。这种方式的主要缺点是学生动手机会少,使得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时间较长,增加了课时,也使教学内容不连续[3]。

(五)考核标准难确定,致使实践教学考核困难

由于《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实践教学缺乏详尽的考核标准.致使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常常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实践教学考核的效果,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深化。

二、改革《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整合实践教学内容。

1.优选数控工艺实训内容[4]。工艺实训能正确引导学生在编程前关注工件的装夹、刀具的准备和装夹、工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路线,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零件图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加工出合格的工件,达到《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1)工件的装夹。数控加工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数控机床采用的夹具主要是通用夹具,例如三爪自定心卡盘,平口钳和工艺压板。多次装夹的工件需要找正来保证装夹精度。学生在选择工件装夹方式时要注意数控机床工件装夹的这些特点。(2)刀具的准备。尽可能选用新型刀具材料来提高切削用量。数控车床精加工是连续加工,要检查刀具副后刀面与工件已加工表面是否干涉;数控铣床和立式加工中心加工平面和凸轮廓面要尽可能选用大直径铣刀,加工凹轮廓面和型腔时要注意刀具的半径和端刃圆角与工件相适应。(3)加工顺序与走刀路线。数控机床工件的加工顺序要遵守“基准先行、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的基本原则,然后进一步制订工件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过程。数控加工人员需要确定刀具的走刀路线。进刀和退刀要遵守最短路线原则。一般来说,数控车床加工轴类零件,轴向走刀,径向进刀,循环切除余量;数控车床加工轮盘类零件,径向走刀,轴向进刀,循环切除余量。数控铣床和立式加工中心要选择正确的铣削方式,不要在工件轮廓处停刀以免留下刀痕。学生在编程前需要根据上述原则确定编程轨迹。(4)切削用量。学生编程,由于缺乏数控加工经验,无法确定切削用量。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让学生使用普通机床实习时使用的切削用量经验数据;二是查相关工艺手册来确定。

2.巧选数控仿真实训内容[3]。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结合机床厂家实际加工制造经验与学校教学训练一体所开发的一种机床控制虚拟仿真系统软件,可以满足大批量学生教学需求。数控仿真系统软件可以在微机平台上运行,为学校节省大量设备购置经费,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可以实现对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加工零件全过程的仿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还具有多系统、多机床、多零件的加工仿真模拟功能,学生通过在PC机上操作该软件,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的编程方法与基本操作。教师通过网络教学,监看窗口滚动控制,可随时获得学生信息,在教学中还具有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通过软件可以使学生达到实物操作训练的目的,并且安全可靠,动态的仿真操作使教学过程易教易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精选数控加工实训内容[5]。我院数控实训中心,目前拥有数控设备9台,包括数控车床(2种规格)3台,数控铣床2台,数控加工中心2台、特种加工机床2台。在数控设备选型上避免了设备教学模型化.所有的机床都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与企业里的机床没有任何的区别;学生在实践中完全和企业生产过程相似,能使学生工作后能很快的融人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

(二)确定实践教学项目

1.实践教学项目选题措施。将教师单一指定题目方法变成由学生自己选择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水平,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实践教学题目来实施。这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可选择性。

2.实践教学项目实施方法。加工类实践教学项目实施步骤分编程和实物加工两步走。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按题目要求分析图纸,查阅技术资料,进行程序编制和输入,装夹工件和刀具,对刀,换刀,实际零件数控加工等。从而对学生进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机床基本技能。加工类实践教学是综合实践训练,学生自己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零件,这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三)改革实践教学考核

成绩评定由实训期间表现、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和综合考试五部分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20%、30%、20%、10%和20%。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操作数控机床的基本技能、独立加工一个零件的综合能力、参与程度、出勤率、方案的合理性、产品制作的质量、调试演示的结果、答辩时对问题的解答情况、实训报告的撰写质量,都将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努力和成绩。

三、总结

在我院数控类高职各班进行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践教学改革,通过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项目、改革实践教学考核,使实践性教学各环节的内容设置上具有连贯性、阶递渐近性;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教学注重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管理方法,形成完善的课程实践教学规范体系。

通过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实践教学,增强了实践课程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和数控机床操作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及严谨的工程技术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曼华.《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04,13(4):21-22.

[2] 朱立达,张小丽.数控加工技术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2009,(35):2.

[3] 张海军.工学结合模式下《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研究[J].南方农机,2008,(2):42-43.

[4] 杨世成,安宏宇. 《数控机床编程》课程的教学研究[J].职业圈,2007,(4):97-98.

[5] 冯澍.高校工科类学生数控实践教学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7):131-133.

[6] 王雪. 高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68-70.

上一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总结下一篇:1自愿放弃房产继承权声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