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教案(共13篇)
1.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教案 篇一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事件、人物形象。
2、学习肖像描写,在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世界的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1、体会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
2、学习和练习人物的肖像描写手法。【教学方式、方法】:
1、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
2、以读写结合的方式为主,在读中体味人生,在写中感悟生活。【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刘伟》
刘伟,以为从小失去双臂的年轻人,用他的双脚开始了他的音乐之旅。他用坚强、乐观、执着的心弹奏出了震撼心灵的钢琴曲——《命运交响曲》。他弹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弹出了原创者贝多芬跌宕起伏的一生。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正字。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从客人的角度来说说“你”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以及中间发生的事件。
3、呈现语段第18段,请同学们朗读,并评价。
(PPT显示语段: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厌世者„„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4、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5、学生再次齐读,感受语句。
三、研读赏析。
1、大家在这里(第18自然段)看到贝多芬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为什么这么说自己呢?找出相关语句并简要分析。
明确:好灵魂、厌世者、心里的回响、软弱等。
(具体的语句同学找到并解说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评价。教师统筹领导。)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语段或句子,提出并小组讨论分析。
教师引导帮助,学生自主解疑。
四、拓展延伸。
1、仿写“听《命运交响曲》,我听到了贝多芬„„”
2、链接刘伟的博客,请同学们给他留言,说说自己想说的话,给他的鼓励。
五、小结。
音乐是有止尽的,生命是无止尽的。音乐也许是心灵的一角,但心灵是永恒的传承。贝多芬,一个不幸痛苦的人,世界没有给他快乐,他却给世界创造了欢乐。他用他的苦难铸成了我们心灵最美好的世界。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手法,写一写你的同学或朋友,字数300到400字。
七、板书:
坚 强 苦闷
绝望
不甘
抗争
超越
领悟
2.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教案 篇二
关键词:贝多芬,晚期风格
贝多芬晚期音乐创作风格形成原因
贝多芬晚期作品的音乐风格已明显与以前不一样, 由于他饱受人间沧桑, 对社会和人生都有了更深层的感悟, 此时的他已经淡化了中期那种张扬的英雄主义理念, 开始追求更为个人化的哲理沉思, 音乐创作变成了真正的“个人写作”。这使得贝多芬能够非常自由的运用各种技法处置传统曲式结构, 充分表达内在感情和思绪。
1814年, 庆祝反拿破仑战争胜利的维也纳会议后, 欧洲各国的反动君主又开始瓜分欧洲。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的胜利果实不但被封建势力篡夺, 而且封建主义的全面复辟又使人民群众陷入水深火热的深渊之中。在维也纳, 白色恐怖猖獗一时, 反动统治镇压着进步人士, 一切有可能的革命运动均被扼杀, 人们的言论得不到自由, 交往也受到了严厉的监视。民族统一, 人民自由和资产阶级宪法实行等诺言已不攻自破。一向追寻资产阶级民主理想的贝多芬, 面对黑暗, 倒退的社会现实, 非常痛心。政治上的黑暗在精神上给予他重大的打击, 使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社会感到失望, 而且经历过的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也在他晚期的创作中留下了特有的印迹。
那时, 社会的变革在思想, 文化领域也引起了一场革命。当人们用刀剑和枪炮送走了一个旧的世界 (拿破仑统治) 之后回过来审视, 却发现现实营造的所谓的理想王国与他们理想的人性乐园竟然相去甚远, 而对这样的社会现状, 大多数知识分子因为认识的局限而找不到答案, 于是他们便采取了消极的方式——回到内心世界中去, 幻想美好的未来以及发泄对阴暗现实的不满和悲伤。此时, 欧洲的浪漫主义精神运动开始了, 浪漫主义新音乐流派也迅速崛起。当唯心论哲学和浪漫主义艺术蔚然成风时, 情感论音乐美学观亦在19世纪找到了它新的立足点——音乐更热衷于个人情感的表现。
此时的贝多芬生活十分拮据, 而越来越糟糕的身体状况和悲剧性的耳聋几乎隔绝了他与外界的交流, 他不得不远离人群, 孤苦伶仃的生活着。因而晚期的性格中内向的一面占据了主要, 思考和倾听自己的心声成为贝多芬唯一的乐趣, 这也使得他的精神日益向自身深入。听觉的丧失也给思维和音调体现之间的协调带来了困难, 使得晚期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具有特殊性, 抽象性, 甚至难以理解。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贝多芬晚期的音乐创作。
晚期音乐作品风格特点
这一时期可称作贝多芬的“冥思时期”。如果说中期的作品主要表现了这位英雄无比的革命热情和坚不可摧的信念, 那么在晚期, 这位英雄则已经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描述内心的思想, 剖析内心的灵魂, 将他创作中期的思想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贝多芬晚期风格发生如此大的转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个人生活状况是分不开的。革命风暴过后, 反动的神圣同盟使政治环境更加险恶, 贝多芬深深的感受到黑暗势力的压抑。与此同时, 作曲家已经完全耳聋, 再加上失恋和家庭的不幸, 已经把他的现实生活推到了绝望的边缘。但是, 贝多芬的内心始终燃烧着理想主义的火焰, 使他继续对“希望, 自由和人性”作了新的探索和追求。因此, 压抑、无奈的现实与贝多芬晚期越来越强烈感受到的美好理想之间形成了异常的不协调, 而他在现实生活中又难以找到支撑点, 于是就更加倾向于抽象的哲学思维, 从内心世界的意识形态去寻找和解决这些矛盾。
作于1816年的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 (作品98) 是一部“分水岭”式的作品, 它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从中期向晚期的转换。这部由六首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是第一部德语声乐套曲, 其中首尾呼应的艺术处理手法已经预示了贝多芬晚期风格的重要特征。他的代表作《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 (作品131) 、《大赋格》《作品133》在结构上都已经运用了“首尾呼应”的艺术构思。
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 (作品101、106、109、110、111) 和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 (作品127、130、131、132、135) 可称得上是贝多芬晚期风格的集中体现, 表明贝多芬的创作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作为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巨匠, 贝多芬的作品中已预示了浪漫主义的音乐思想和创作手法——音乐中更多的倾注了他个人真实的主观情感, 对理想的憧憬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音乐更具主观性, 思想内容的含量也急剧膨胀。在技法上, 和声功能不断扩展, 音乐织体更加复杂, 奏鸣曲的形式也极自由的发挥, 完全摆脱了传统规则的限定, 潇洒自如地表达内在的感情和思绪。在这些晚期的作品里, 套曲的乐章组合呈现出多样的形态。作品132、130、131这三首弦乐四重奏就分别由五个乐章, 六个乐章与七个乐章构成。
人们还发现了很多新的音乐表达手法, 最突出的就是赋格的运用。晚期的每首大作品, 无论是钢琴奏鸣曲, 还是弦乐四重奏, 都包含着相当的赋格片断, 甚至是相当规模的赋格曲。如钢琴奏鸣曲作品110的Adagio manon troppo, 可以是一个很大的部分;如庄严弥撒Gloria中的整个Allegro, manon troope ben marcato部分。贝多芬在晚期寻求的有关哲学思考, 内省和理性的音乐表达正是这种复调音乐所擅长的, 他把赋格当作一种最适合表达自己高度集中的感情的表现手段。
作者创作自由度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贝多芬对变奏手法的重新审视, 变奏思维成为贝多芬晚期创作中另一重要现象。《迪阿贝利变奏曲》作品120是贝多芬晚期杰作之一, 在这首乐曲中, 变奏不仅是传统音乐创作观念上的一种对比手段, 更成了旋律要素向外演化、变异、扩大的方式, 使音乐不但具有强烈个性, 还给原主题增添了新的意境和色彩, 这样的变奏, 在他晚期的弦乐四重奏和一些钢琴奏鸣曲中都能找到。
不仅如此, 贝多芬在晚期创作中时而又将这种变奏同赋格结合, 使音乐变得十分复杂, 如《第三十钢琴奏鸣曲》 (作品109) , 《大赋格》 (作品133) 等。
贝多芬晚期作品中规模最大的两首作品是《庄严弥撒》和《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是一部长达一小时二十分钟的宗教音乐, 音乐性格富于哲理和抒情。作曲家除了突出复调因素外, 还运用了歌剧中的宣叙调, 独唱、重唱、合唱和乐队等形式, 显得篇幅庞大, 气魄宏伟。《第九交响曲》虽然不是一部宗教音乐作品, 可是音乐内容, 配词等方面同信仰有着一定联系。在《第九交响曲》中, 贝多芬突破了以往的交响曲中仅仅使用乐队的传统, 在第四乐章中加入了人声, 乐队和人声一起高歌, 把威武、豪迈的胜利进行曲, 庄严肃穆的圣咏旋律, 热烈、欢腾的庆典赞歌融为一体, 借用席勒的《欢乐颂》构建了自己最后的乐思——普天同庆, 世界大同。
小结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到, 贝多芬晚期的创作, 明显倾向于曲式结构的完全自由, 摆脱一切传统规则。而“即兴性、心理的探索、深刻的哲理性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是这个时期作品的突出特点” (5) 。贝多芬曾说, 晚年是他生活的秋季, 就像“站在丰硕的果树下面, 只需将它轻轻摇动, 那些甜美熟透的果实就会像雨点般地掉下来”。他这一时期的作品被认为超越了以前所有的音乐, 向人类想象力所能及的最高领域翱翔。
参考文献
[1]张方编著.《贝多芬》东方出版社, 1997年1月第一版.
[2]叶林著.《音乐审美欣赏》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5年3月第八版.
[3]罗曼·罗兰著.《贝多芬传》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4]箫韶编著.《德奥古典音乐大师经典指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年4月第一版.
3.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教案 篇三
【关键词】小组大学;教学反思;《音乐巨人贝多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学案两大问题设计突出学生主体性
讨论的第一个中心话题是“课文中的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导学案中分成了三个问题,也分别由三个小组进行展示:一是我眼中的贝多芬,通过对比教学法加深学生印象,并造成一个悬念,吸引学生继续阅读下文。在这一个环节学生讨论激烈,各抒所见,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二是女佣眼中的贝多芬,这个话题不难,学生很快能找出相关语句,但是联系其背景进行说明稍有难度;不过在别的小组同学的补充下,这个问题的回答逐渐丰满起来。三是客人眼中的贝多芬,这里重点讲解外貌描写,展示的学生很快找出了相关句子,但是对于人物的描写手法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述,需要教师的点评补充。
第二个话题“文中令你印象深刻的话”,由三个小组展示并进行质疑。学生在合作探究时会出现重复讨论,所以教师要有所敢于,最好在小组讨论时进行有目的地指导,以免造成重复劳动和小组打分时的困难。这道题的设计是本文最出彩的地方,对于贝多芬一句话的含义探究,每一个小组都有不同想法,他们在展示、点评、补充时言语激昂,针
锋相对,颇有辩论手的风范。一位学生回答完,接着第二位继续点评或者针对前面同学互相点评,在这个过程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是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收获。同时,学生思考角度有限,终究不能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也有一些句子不能理解。比如文末贝多芬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是一个透视贝多芬心灵的窗口,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似懂非懂,然而有学生提出来了,并且在小组之间引起充分的争论,有反驳才能产生真理,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在于此。
二、建议若干小组:以读为本,运用各种朗读法,欣赏品味文章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语言比较生动传神,也有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话,不可能光靠着语言的传达给学生。在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学生多次的朗读的展示后,才能使他们自主地欣赏品味这些语言,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比如用快速阅读、默读、齐读、分角色等朗读法。学生自然会逐渐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和内涵美,逐渐培养起自己的朗读能力。
三、采用小组合作导学教学方的意义
小组合作教学法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们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体获得充分地发展,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这个案例就本着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小组讨论再展示的方式,实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目标,把课堂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得到自我解决,在展示时得到完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做到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自主地合作、探究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四、在实践中去体验文章深厚的情感
课程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小组的讨论,使文本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本案例两个主要问题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在困境中如何爆发就生存。此时学生对贝多芬的崇敬之情绝不会只是浮于表面的,他们对“巨人”这个词会有新的体会。
总之,这案例本着新课程新理念的思想,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讨论、展示中得到了自己的真切体验。
参考文献
[1]陈平.对合作学习的观察与再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4).
[2]杨腾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
[3]提福利,廉梅.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J].吉林教育,2004(9).
4.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探究几个难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中疑难问题的探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
(2)通过人物速写练习,学习塑造人物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贝多芬的热爱。
(2)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形成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刻画人物的写法。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教法、学法】:
诵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音乐,激情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为要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调配色彩;对于一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为要用耳朵来聆听音乐、谱写乐曲。
可是,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幻灯片——贝多芬)分析幻灯片的内容:
他是谁?——贝多芬。看过他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创作时间表,你会发现什么?——贝多芬最辉煌的作品,都是在他罹患耳疾、逐渐失去听力之后创作的。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学生畅谈感想。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道,共同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感受伟人高贵的灵魂。
二、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首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了解内容,思考下边两个问题。(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来访者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来访者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与来访者谈话——贝多芬与来访者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详写了“来访者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与来访者谈话”和“贝多芬回忆往事”。
三、研读赏析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教师适时点拨或补充。
教师强调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应如何理解?
4.“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应如何理解?
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6.“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人物赏析:从不同视角塑造人物形象(一)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本文所写的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女佣眼中的贝多芬。书中哪些语句谈到贝多芬的哪些情况?
——需要孤独和安静,生活基本能独立自理,不拘小节。(二)客人眼中的贝多芬
作为初次拜访的客人,贝多芬的外貌会首先映入客人眼帘。我们一起来看看客人眼中贝多芬的形象。请找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句。
找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三)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外貌只是对一个人外在形象客观的描绘,要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最好是通过他自己的言行来展现。请同学们根据文中对贝多芬言行描写的句子来认识贝多芬?
1.走近凡人贝多芬
一般的传记作家写贝多芬,大都喜欢表现贝多芬是个“音乐巨人”,称他为英雄主义的“乐圣”,但作家何为却与众不同,他笔下的贝多芬不仅是一个巨人,更是一个凡人!他也有凡夫俗子的喜怒哀乐。
首先,看看书中对他外貌的描写,个矮(1.5米左右),肩宽,头大,据丰子恺先生的描绘:他的脸上多痘疮疤,脸皮作赤茶色而粗糙,头发多而黑,永不梳栉,常蓬头散步,起风的日子,他的头发吹得像火焰一般,人们于荒郊中遇见他,疑为地狱中的魔鬼。就一个词:丑陋。
其次,他的穿着,陈旧,不整洁。——可以看出他生活的窘迫。其三,从贝多芬的表情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被人打搅也会不耐烦。其四,从贝多芬谈话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因为耳聋被人捉弄、嘲笑,他的性格也因此变得暴躁;可以看出他也会孤独、软弱、苦闷、绝望;而他所有的痛苦,都源于他的耳聋。
2.走近伟人贝多芬
如果贝多芬只展现出他这一面的话,世界乐坛不会深深镌刻下贝多芬的名字。面对厄运,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来看看透过文中的描写,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在于什么?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他的动作、语言看出他对音乐狂热的挚爱,视音乐为生命; 他的语言看出他意志坚强,敢于与命运作殊死搏斗。
小结:从凡人到伟人,这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要跨越这道鸿沟,贝多芬告诉我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让我屈服。鲁迅先生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感受贝多芬
读了《音乐巨人贝多芬》,我们近距离地认识了贝多芬,也一起走进了贝多芬的心灵,下面让我们再一起认真听一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三、小结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是跪着的。”同学们,如果你不想成为平庸的奴隶、世俗的奴隶、命运的奴隶,那么,请把你跪着的双腿站立起来吧!
四、作业
5.《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篇五
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又是一篇描写人物的传记。作者抓住贝多芬的性格特征,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各有侧重地描写他的肖像、行动和语言,让读者理解“音乐人生”和“苦难历程”造就了这样一位巨人,也造就了他独特的个性,并穿插了确切的议论和抒情,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将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学习本课要探寻贝多芬的生命足迹,学习他的顽强精神,更要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贝多芬有所了解,多数同学也喜欢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指导学生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更多地是关注他的内心世界,展示伟大人物的“平凡”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他作为一个平凡人的苦恼与不幸,进而体会他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法,
3、揣摩文中有关语句,体会其深刻含义。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近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中,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本文写作技巧。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小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6.《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 篇六
一、教学背景:目前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对于课堂上的学习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他们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所以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是大势所趋。
二、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个单元的文章写的都是各个领域的名人,都涉及到人物的描写,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些不平凡的气质和精神品质,在教学时,这两点应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2.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2.难点: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五、教学方法: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描写,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利用音乐较强学生对“命运”的理解,对贝多芬的认识。
六、学生预习和教师准备: 1.上网查找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2.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划下感悟较深的语句。
3.教师在网络上下载《命运交响曲》的音频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并将朗读录音进行剪裁,截取第9自然段的朗读。教学过程:
一、[播放交响乐]导入课题: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你对贝多芬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来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二、展示学习目标[ppt展示]
1.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2.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了解字词预习情况[ppt展示填空题]
四、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2.去拜访的客人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贝多芬的情况的? 女佣的介绍、客人的观察、贝多芬的倾诉。(过渡)
五、学习本文描写,了解人物性格。
1.看彩页插图“贝多芬像”,仔细观察,并听语音描述[播放制作好的朗读录音]
回到课文中,大家齐读第9自然段,这一段是什么描写?(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技巧指导]
这一段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贝多芬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传神;
外貌描写时还加上提示性格特点的语言;
进行外貌描写时使用修辞手法来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如比喻、夸张等。小结:贝多芬的性格(抑郁、坚忍无比、不屈不挠)齐读一遍
2.外貌只是对一个人外在形象客观的描绘,要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最好是通过他自己的言行来展现。课前预习同学们找出了感悟较深的语句,老师将它们进行整理展示出来。[指名三名学生朗读] 来看看,透过这些语言,我们看到怎样的贝多芬?
分小组讨论,每组任选一句,理解并回答。(选择—思考—讨论—交流)小结:(孤独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追求自由、献身音乐)齐读这三句话。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本文精彩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了解了贝多芬的性格和他顽强的精神。现在让我们来一次拓展演练。
3.外貌描写活学活用
以吴老师为描写对象。
三、五句话即可,看同学们写得像不像我,能否做到以形传神。
请几位同学来交流交流。
六、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请同学们从这首曲子里感受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七、音乐中总结:贝多芬是伟大的,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更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的人。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要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去战胜他们。
八、课外作业:
生活中,像贝多芬这样与命运抗争的人还有很多,请大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历,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上传到班级博客中。
教学反思:
7.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教案 篇七
运用史学思维对贝多芬的爱情进行探询,是电视专题片片叙述手法的一大特点。在片中,编导利用大量史学资料, 对启蒙运动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概况有宏观上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该对贝多芬创作四个阶段进行划分与总结:
第一阶段为贝多芬在波恩时的创作,这一阶段是他艺术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他学习的过程,贝多芬在这一时期受到了维也纳古典乐派1的巨大影响,但是并没有涉及到任何情感问题,因此本片叙述的重点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他来到了维也纳,音乐史中有明确记载,在维也纳的这段生活,贝多芬和贵族小姐产生了爱情,编导从这一时期开始探询贝多芬爱情的线索,由史料记载得出关于其“不朽的爱人”的疑团。不朽恋人也许是布论塔诺,因为这个女人所存在的时间与地点恰好同贝多芬写信的时期相互吻合。当然另外一种说法则是布论斯维克,证据是两人的情感经历惊人的一致,不论不朽的恋人到底是谁,需要指出的是在维也纳时期,贝多芬本人从情感经历到作品创作,都出现了明显的高潮,这也是本片着重论述该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三阶段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在这一阶段内,在爱情上贝多芬遭遇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他本人的关注点以及作品所表现出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民族解放运动上,因此本集作品没有对此进行特别讲述。
最后一个阶段是贝多芬创作的危机时期,也就是其晚期。此时,他不仅遭遇了曾经失落的爱情,还有黑暗政治的严重打击,对往昔的回忆成为这为暮年老人的生活重心,纯粹抒情的声乐套曲《致遥远的爱人》成为他最后的主要作品之一,“遥远的爱人”成为他对维也纳时期“不朽爱人”的呼应,因此这部声乐套曲的部分旋律也一直成为贯穿于整个作品的背景声音,与画面构成同步或错位的艺术效果。
二、音乐社会学背景下所体现的纪录片抒情风格
本片的抒情风格集中体现在对贝多芬爱情的渲染上,其探询角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他自身情感变化的维度、二是史料分析调查以及作品反映、三则不得不涉及到社会环境对音乐家的影响。
在欧洲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欧洲社会已经产生了相对职业的音乐家,但是却存在着双重矛盾:教堂宫廷控制的乐师们生活有着相对稳定的保障,但是在创作和表演上没有自由,为统治阶级服务;而创作上也必须遵循着一定的和声原则2。民间音乐家则有着相对自由的创作程度与演奏风格,但是生活上毫无保障。在这样双重矛盾的挤压下,贝多芬试图摆脱其尴尬处境:既不想受教堂宫廷以及统治者的控制,也不想为生计奔波,于是他选择了做贵族的家庭音乐教师,也开始了自己爱情悲剧的旅程, 身份地位的悬殊折射在当时的音乐家身上则是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这也成为两人爱情悲剧的源头。贝多芬最终在爱情的曙光刚刚开始时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三、音乐美学中的视听盛宴
在本片中,音乐美学元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8.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探究质疑问难。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走进巨人的心灵世界,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②学习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教学方式:自主
合作
探究
课前准备: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录音机、磁带《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图像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检查字词、释义。
2、理清本文线索,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3、用女佣的口吻介绍那天发生的事。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交流资料,导入本课学习重点:认识贝多芬,体会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究形象
1、跳读全文,勾画文中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出示贝多芬画像,进行外貌对比,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
2、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用几句话概括文中贝多芬的形象。(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形象)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1、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句子。小组讨论: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②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
③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教师:适时点拨释义,并加以提炼补充,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超越——领悟。小结:研讨学习的经验:联系背景理解句子含义。
2、师生共同为本文重拟标题,将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炼,并将板书补充完成。
四、体验反思、结束全文
1、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2、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
五、应用反馈,拓展延伸
1、完成研讨练习二
2、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板书设计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形象:独立而骄傲
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
热爱自然
献身音乐 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超越——领悟 主旨:顽强意志
执著追求
9.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教案 篇九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音乐巨人贝多芬》(闵集中学 董德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肖像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肖像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贝多芬和作品;阅读时,注重以人物肖像描写训练为主;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贝多芬的痛苦,学习他与不幸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贝多芬“心里的音乐”;理解贝多芬语言的含义。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问: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我听到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苦闷——绝望——不屈——抗争„„)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挣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
亿库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3、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1)、“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与“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的情形。
(2)、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
(一)、品读赏析不同视角塑造人物形象
1、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本文所写的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女佣眼中的贝多芬。书中哪些语句谈到贝多芬的哪些情况? ——需要孤独和安静,生活基本能独立自理,不拘小节。
2、客人眼中的贝多芬:
作为初次拜访的客人,贝多芬的外貌会首先映入客人眼帘。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客人眼中贝多芬的形象。请找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句。(1)、学生精读6——9段,找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找出后,让一生读第9段,其他学生看投影的贝多芬画像,揣摩这些描写的作用。
讨论明确: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具有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强无比的意志。
这几段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贝多芬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传神;外貌描写还加上提示性格特点的语言;进行外貌描写时使用修辞,如比喻、夸张,以其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两处描写,一是远处,一是近处,也就是先概括后具体、逐渐描绘了贝多芬的形象。
作用:为下文更好地写贝多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作了铺垫。
亿库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2)、教师点拨: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3)、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钟人物速写,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二)、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师适时点拨与补充。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你如何理解。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5、“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课堂中还出现其他问题恰当处理。
四、体验与反思:
1、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2、仿写阅读,说评价的话。
仿照范例,给贝多芬的事迹和精神,写一段评价性的话。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3、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内容,你从一代音乐大师的身上学到什么,得到什么启示?
亿库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到贝多芬在失去听力以后,与生命顽强的斗争,创造了音乐的辉煌,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习他这种精神,做生活的强者。
4、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5、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样面对呢?
亿库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附板书: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外貌描写:
远处
近处:神情、脸、头发、鼻子、嘴
性格:刚毅、顽强、善良、执着
亿库教育网
10.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教案 篇十
教者:
时间:2009年4月14日上午第二节课 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体会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伟大形象。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欣赏,说说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并试着说出曲名、作者。(展示幻灯片:音乐欣赏)
二、生平略述(展示幻灯片)
简要介绍贝多芬。
三、检查预习
1、你会读吗?(展示幻灯片)
指名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2、词语理解(展示幻灯片)
让学生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
四、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展示幻灯片)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
2、说说访问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五、研读探究(展示幻灯片)
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眼中的贝多芬形象。
1、女佣看贝多芬
请你抓住文中词句,说说女佣眼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
2、客人看贝多芬
找出文中描写贝多芬外貌的语句,说说客人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贝多芬?(1)齐读6—9自然段,从中体会作者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人物速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外貌描写的方法描写身边的同学。
3、贝多芬看贝多芬
从贝多芬的话中来看看他如何看待自己?
4、我看贝多芬
结合课文思想内容,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贝多芬?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贝多芬的形象。(展示幻灯片)
六、走向自我,体悟反思。(展示幻灯片)
贝多芬历尽坎坷而又成就斐然的一生给了你怎样的启发?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人?当你面对困难时,你会怎样做?
七、小结(展示幻灯片)
以诗歌《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作结,让学生齐读这首诗歌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八、布置作业(展示幻灯片)
1、听贝多芬的其它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2、将外貌速写整理出来,写在预习本上。
3、课外阅读。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名人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1.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教案 篇十一
>> 西北地区教师招聘 >> 直辖市教师招聘
>> 教育局招聘 >> 教师面试攻关策略 >> 简历封面
>>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指南
>>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指南(试题推荐、专业指导)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
一、说教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第三单元是名人故事单元,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探寻人物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本课叙述的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学习这篇课文,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说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实际,我设计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和方法:
1、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说过程
1、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情导入,然后介绍他的生平。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及影响。
2、本单元的重点就是通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此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精读品析课文做了有利的铺垫。
3、在整体阅读基础上,学生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从 看出贝多芬是一个 的人。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对课文的信息进行细致的筛选,从而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个立体的感知。
4、人物形象的感知如此的立体,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精到的描绘,特别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再读有关贝多芬的肖像描写的句子,总结描写的要点,并进行实践环节:请学生进行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我适当点拨写法得失。
5、语文在于积累,教师要实时指导学生知识的迁移,为此我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像贝多芬一样,身患疾病,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的强者?你了解他们多少故事?勾起他们探求这些人伟大事迹的渴望,并结合教学实际,我选取了《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世界——无声 无光 无语》《我的生活——海伦凯勒自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几篇励志书籍,让学生课外阅读。
四、说教法
1、根据张志公先生关于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的思想,我确定了自己阅读教学的课型——“五步推进式”教学模式,即“资料助读-整体感知-精读研讨-学练巩固-积累迁移”。这种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对阅读材料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从教读过程来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运用知识进行训练的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也都得以体现。
2、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导入,教师利用鲜活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的转移到教学的活动中,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保证。为此根据本课的特点,在课前播放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一是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二来也为学生探究本文做了心理准备。
3、以读为本,运用各种朗读法,欣赏品味文章。“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语言比较地生动传神,也有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话,不可能光靠着语言的传达给学生,在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学生多次的朗读来引导他们自主地欣赏品味这些语言,教师灵活地运用快速阅读、默读、齐读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其中的内涵,在读中培养朗读能力。
4、重视学生能力的养成,文本就是例子,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例子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指导,本课就利用学以致用这个环节,让学生得到“渔”。另外,语文在于积累,教师应依据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知识迁移,转化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不仅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5、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沟通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激励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赏识学生、全员参与、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此,老师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手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始终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教师也会面带微笑地鼓励他们,点评要适宜。这样就能全员参与积极提高。事实上我的学生也真的让我刮目相看了。
12.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教案 篇十二
教师寄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张海迪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探究,了解贝多芬,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手法。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聚焦】
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表现在哪里?。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难点突破】
勾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表现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背景追溯】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代表作《命运》等。被称为乐圣。
【拓展链接】 贝多芬名言
①即使为了国王的宝座,也永远不要欺骗、违背真理。②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③真正的友谊,只能基于相近性情的结合。④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自主学习案】 1. 给加点字的注音。
门槛(kǎn)深邃(suì)磐石(pán)...喧嚣(xuān xiāo)下颏(kē)踌躇(chïu chú)..... 1 2.注意下面这些多音字。
xiào校规
kã
弹壳
cánɡ躲藏
hánɡ行列
校
壳
藏
行
jiào校订
qiào
地壳
zànɡ
宝藏
xínɡ行动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深邃 :深的,幽深。凝重:庄重 踌躇 :犹豫。磐石 :厚而大的石头。
惹人注目 :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人或物。杂乱无章 :种类又多又乱,没有条理。不见天日 :见不到一点阳光,比喻社会黑暗。4.走进文本
①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答:第一部分(1~5段),写女佣介绍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第二部分(6~24段),写“客人”与贝多芬见面、交谈。第三部分(25~27段),写贝多芬回忆往事,袒露他的内心世界。②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答: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己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③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答: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宝藏(zànɡ)凝重(nín)
锁闭(bǐ)
惹人注目(rě)....B.重荷(hâ)
愁苦(chïu)深邃(suǐ)
不见天日(rì).... C.磐石(pán)
喧嚣(qì)
门槛(kǎn)
小心翼翼(yì)....D.踌躇(shîu)喃喃(nán)
下颏(kē)
杂乱无章(luàn)....解析:A选项里“凝重”的“凝”应读“nínɡ”; C选项里“喧嚣”的“嚣”应读“xiāo”;D选项里“踌躇”的“踌”应读“chïu”。故选B。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喧啸
凝重
喃喃
小心翼翼
B.盘石
深邃
下颏
惹人注目
C.门槛
重荷
捏弄
杂乱无章 D.踌著
宝藏
清晰
不见天日
解析:A选项里“喧啸”的“啸”应写成“嚣”;B选项里“盘石”的“盘”应写成“磐”; D选项里“踌著”的“踌著”应写成“躇”。故选C。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我小心翼翼的走进屋里,结果还是被妈妈发现了。....B.我觉得她那副穷极可怜的样子实在太惹人注目。....C.那篇讲话有条有理毫无条理。....D.煤矿工人整天做着不见天日的工作,他们真辛苦。....解析:C.选项里“有条有理”的意思是形容层次、脉络清楚,与语境不符,应该用“杂乱无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大庆是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大庆市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B.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高中充满信心。
C.阳光中学在2014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D.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解析:A选项搭配不当;B选项不合逻辑,一面、两面不能呼应;C选项成分残缺。故选D。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动作)②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神态)
③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外貌)
6..选词填空。
(1)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
(一再 再三 苦苦)要求。(2)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杂乱无章 乱七八糟)。【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1.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了“面对挫折”主题班会,请你参与。
【名人故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贝多芬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列举一些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答:事例: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张海迪自学成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民间盲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的罗斯福连任三届美国总统,并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
【鼓励弱者】生活中的弱者有很多(如孤儿、残疾者、贫穷者等),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请结合身残志坚的事例用排比句式写一句话来鼓励他们。
答:示例一:面对困难挫折,让我们像张海迪那样坚强,像海伦那样奋进,像邰丽华那样拼搏。示例二: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但他克服重重困难,创作了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双儿失聪,但他扼住命运的喉咙,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民间艺人阿炳双目失明,但他与残酷的命运相抗争,谱写了凄凉哀怨的《二泉映月》。
【名言哲理】“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而且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你说出从这句话中感悟到的道理。
答:示例:能经受住重大挫折或磨难的生命将会变得更加坚强。
二、阅读理解
阅读《钢琴上的无臂达人—刘伟》,完成第1~5题
钢琴上的无臂达人—刘伟
王 皓
① 2010年10月10日23时11分,首届中国达人的观众短信投票揭晓,无臂达人刘伟从著名导演陈凯歌和“中国达人秀”形象大使蔡依林手中接过冠军奖杯,成为第一位中国达人。②刘伟因失去双臂,用脚弹奏的钢琴曲,感动了很多人,被广泛关注,也获得了“无臂钢琴师”的称号。今年8月,刘伟出现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现场。他端坐到特制的钢琴凳前,抬起双脚,弹奏了《梦中的婚礼》。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刘伟说:“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没有人规定说钢琴一定是要用手弹的。”这看似平实朴素的话语,一时震撼了无数世人。让世界对这个走近钢琴的无臂达人,刮目相看。他给人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在兴趣和梦想的面前,人人都是健全的。他将成为新时代一个坚强的符号。
成长:一年内达到钢琴7级
③刘伟是个普通的北京男孩,10岁时因为意外触电而失去了双臂,但他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展开了另外一段人生:他开始学习游泳,后来因为生病无法剧烈运动,只好放弃了这个爱好。19岁时,他开始学习用双脚弹钢琴,“我就是自己喜欢,这是我的兴趣爱好,没有人强迫过我。”
④凭借超人的毅力和悟性,那段时间,刘伟每天练琴7小时,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2006年,他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并开始了音乐创作。“我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我能养活自己,虽然我体会不到拥抱别人的幸福感,但我能在音乐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刘伟对记者说。
成名:断臂钢琴师感动观众
⑤8月8日,“中国达人秀”的节目现场,当两只袖管空空的刘伟走向舞台中央的钢琴时,没有人能想象得到,他接下来要怎样完成弹奏。但是,当他坐上特制的琴凳,10只脚趾在琴键上灵活地跳跃,优美的旋律缓缓从他的脚下流出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脚!”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她说自己看到了真正的达人:“真正的达人是用生命展示才华的人。”
面对评委的盛赞和观众如雷的掌声,刘伟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内心:性格多到数不过来
⑥在采访过程中,刘伟的脸上没有太丰富的表情,声音也一直很小,听不出起伏的情绪,他坦承,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让他在心智上显得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更成熟,“我不太会因为一些事情影响心情,我一般也不会像别人那样有开怀大笑的时候,但同时我也不会不开心,我有吃有穿,没什么可抱怨的。”
⑦刘伟告诉记者,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母亲,“因为她从来都没有把我当作跟别人不一样的孩子。”他坦言,母亲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谈到自己的性格,刘伟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我有多重性格,多到你数不过来。”
未来:
⑧最近有网友对“中国达人秀”发出了质疑,并拿刘伟举例,称节目中频现以故事感动观众的选手,而不是以实力来打动观众,这使得这个平民选秀节目看起来更像“感动中国”。
⑨对于这样的声音,刘伟坦言,他也曾留意过,但并不觉得委屈,也不想解释什么,“他们要求我像贝多芬一样,我不太想回应这个。手跟脚是有区别的,弹琴的难度也不一样,如果用电脑的话,我可以做出用6只手也弹不出来的音乐,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回答”。刘伟告诉记者,不管有没有参加这个比赛,他的人生规划都是一样的,就是做一个不错的音乐制作人,“现在,我离梦想更近一些了。”
(摘自《华商晨报》)
2.文章开头引用刘伟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用刘伟的话表明他身残志坚,不屈服于命运,追求精彩人生的顽强精神,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字里行间也渗透作者的敬佩之情。
3.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晰,请把文中最后一个小标题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做一个音乐制作人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C)4.本文出现了一些知名人士,引用他们的话语有什么作用?
引用知名人士的话语使得文章更加真切而生动,同时也使得文章更具有吸引力与可读性。
5.为什么刘伟“将成为新时代一个坚强的符号” ?
①因为失去双臂的刘伟,没有意志消沉,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获得“无臂钢琴师”的称号,成为第一位中国达人。在大家眼里他是坚强的化身。②以往一般人印象中,残疾人的生活往往带有悲壮的色彩,但刘伟并不因残疾而抱怨或消沉,而是一直和常人一样,追求精彩人生。他给人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在兴趣和梦想的面前,人人都是健全的(紧扣“坚强”和“新时代”作答,意思对即可)
6.人物通讯常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请具体说说“成名:断臂钢琴师感动观众”这一节是怎样表现刘伟这一人物的。
①对比。弹钢琴前刘伟袖管空空,观众的无法想象和弹奏时脚趾在琴键上灵活跳跃,观众的震惊形成对比,表现刘伟的惊人成就。②衬托(侧面描写)评委高晓松和伊能静的语言、神态等突出刘伟成绩取得的艰辛和对他的高度赞扬。③引用本人的话表达身残志坚,不屈服于命运,追求精彩人生的顽强精神,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敬佩之情。(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7.联系全文,你认为刘伟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简要分析说明。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 篇十三
1.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2.把握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学习他的人生态度
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名人单元)中,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不少名人的课文,学生具有基本的品读能力。学习本课探寻贝多芬的性格特质,学习他的顽强精神。更要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一些重点句子的赏析和理解
(四)主要教学方法
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知道的中国著名的钢琴家,进而追问弹钢琴对于常人的要求和条件,引出这一位不平凡的音乐家,钢琴大师——失聪的贝多芬。
二、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2.了解贝多芬
3.订正字词
4.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几个问题:
(1)课文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中,一共写了几件事?
(2)勾画出课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概括贝多芬的主要形象?
三、师生互动
1.课文的线索是什么?
请同学起来回答(引导:线索可以是一个物品,也可以是一件事,它贯穿全文,拉动文章的发展)——本文的线索就是客人的拜访
客人拜访过程中写了几件事?
(引导:先划分段落,然后找准主体,主体带领客体做了什么事情)
请同学起来作答
三件事:
女佣带领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介绍贝多芬的日常生活(2-5段落)
客人与贝多芬见面并且交流(6-24段落)
贝多芬邀请客人吃晚餐,并回忆往事(25-27段落)
概括贝多芬的形象?请同学起来回答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作者是怎样刻画出贝多芬的形象的?
(点拨: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分层式讲解:
第一部分:女佣——侧面描写 “孤独和安静”“凌乱不堪”“可怜”
生活的见证人 独立安静,不拘小节,可怜
第二部分:客人——正侧结合
外貌描写:
整体: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阔……
【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教案】推荐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音乐巨人贝多芬》设计08-28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1009-11
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07-13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幼儿园的教案设计10-09
伟大音乐家贝多芬作文07-23
励志电影《再见巨人》10-29
巨人集团内控分析06-16
巨人作文答家长问06-20
电影进击的巨人经典语录08-06
唤醒心中的巨人读书笔记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