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部汇报材料

2024-09-15

人力资源部汇报材料(6篇)

1.人力资源部汇报材料 篇一

客运公司人力资源汇报材料

一、人力资源分析

1、人力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在管理中,首先要了解人的自然属性,根据人的自然属性与生理特征进行符合人性的管理。新时代员工需求不同于旧时代,渴望被尊重的需求逐渐代替了纯薪资需求,要把握新时代员工的思想动态。

2、人力资源的变化提高了对人力资源专员的要求。人力资源具有时限性和可再生性,它的形成与作用效率受其生命周期的限制。无论哪类人,都有其才能发挥的最佳期、最佳年龄段,如果未能充分开发,就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再次人力资源要实现自我更新、持续开发,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注重终身教育,加强后期的培训与开发。

二、客运公司人力资源概况

1、人员构成情况。截止2013年2月份,公司共有员工228 人(含总部委派),其中行管人员49人,驾驶员118人,一线人员51人,内退、退休10人。

2、学历构成情况。公司现有文化程度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初中文化程度,达到111 人,占全员的49%;高中、中专及同等程度的员工84人,占全员37%;大专以上学历27人,占全员12%;小学学历6人,占全员2%。

3、年龄结构情况。公司现50岁以上人员31人,占全员的13 %;30至50岁年龄段比较集中,达到152人,占全员的67 %;30岁以下人员45人,占全员的20%,其中驾驶员50岁以上达到15人。4、2013年1-2月份公司人员异动情况。

1、2月份为员工流动高峰期,共入职8人(含内部调动),其中行管3人,驾驶员5人;1-2月份离职5人,其中行管2人,保安3人。人员总体保持稳定。

三、好的经验和做法

1、总部一些管理制度的出台,如员工录用管理办法、企业年金实施细则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等,为分子公司人力资源操作提供了依据,也为各分子公司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2、在各分子公司设立了人力资源专员,并每月召开人力资源例会,通过会议把各分子公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既有利于总部各项管理制度在分子公司有效落实,也使得分子公司的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3、加大各分子公司人力资源专员的交流,在总部的统一安排下,各分子公司人力资源专员分别就劳动合同、基础档案管理进行了相互检查,相互学习,提升了专员的工作技能。

4、在总部统一的指导下,各分子公司进一步理顺了人员管理流程,完善了人员的录用、使用期考核、转正、定岗到人员的离职等各环节的手续,有效的规避用工风险。

四、客运公司当前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

1、人力资源规划方面。

招聘规划对于客运企业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大规模客运企业尤为重要。目前客运人力资源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客运行业的招聘规划需要与政府政策紧密相连,要第一时间拿到第一手的政策信息,这

样就能抢占先机。二是客运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公司现有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高级主管以上)21人,其中40岁以上达到15人,占71%。

针对管理人员的老化问题,要加大管理人员的交流力度和对年轻人员的培养,通过传、帮、带和轮岗等手段培养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

2、招聘与配臵方面。

在岗位需求方面,我们的基层员工大多是驾驶员和站务员,其中驾驶员招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渠道窄、少,二是需防范黑车司机。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一是准备加强客运行业流动人员信息的共享,共享平台越大,有效信息越多,可供选择的人员也就越多,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违规驾驶员不予录用以避免风险。二是进一步完善适用于驾驶员的招聘流程与制度,在招聘中一定要加强技能检验与行业“政审”。

在配臵方面,机务技术型人才紧缺,公司现有机务管理人员7人,而大客车超过100台,对车辆的日常检测、二级维护等任务较重,而周边市场专业机务技术人才也比较紧缺,并将随着修理中心的成立运营后进一步凸显。对技术人员的紧缺,要做好校企合作,与一些专业学校建立信息交流制,并将内部年轻人送出去进修、培养,提升专业技术。

3、培训与开发方面。

一是由于员工的素质和文化程度偏低,对于新事物的接受也相对缓慢,他们大多因循守旧,不愿意接受新的理念,不利于公司的长远

发展。二是缺乏系统的、长期的培训体系规划,培训工作虽在长期进行,但培训的深度、广度需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一是要建立系统的培训开发体系,制作更系统化的培训教材,包括驾驶员的安全教育、站务员服务礼仪、车辆技术分析等课件。二是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特别是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方面的培训,树立“顾客至上”的理念。

4、绩效管理方面。

根据客运公司目前的组织机构,即三分公司、三中心,适合实行分级式目标型绩效管理。所谓分级就是把绩效管理分成高层、中层、基层分别管理。

客运行业的绩效管理重点在于营收与油耗、维修成本两个方面。

5、薪酬福利管理方面。

薪酬福利管理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之一,不仅仅是造工资表、发发工资,建立薪酬福利体系才是薪酬福利管理的重中之重。客运公司目前的薪酬福利在整个池州市属于上等,主要精力要做好内部薪酬分配。

客运薪资分配原则为能体现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岗位技能、技术与工作性质相结合;综合管理考核与单项奖惩相结合的原则。发放形式为月薪+年终综合绩效工资相结合,根据岗位性质不同,分为驾驶员岗位、站务员岗位、行管人员岗位和市场人员岗位四种分配方式。

6、劳动关系管理方面。

一是用工风险加大,随着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员工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包括支付经济补偿金、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扩大化、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处罚等等,给企业管理带来挑战。针对出现的问题,必须规范公司内部的管理,通过制度的完善、流程的建立,规避用工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是员工关系建设需要更加系统和强化,人力资源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咨询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把国家的省市的法律法规结合本部门的工作来理解和执行,更要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服务支持。管理人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建议

1、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要把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公司人力资源发展现状进行结合,做好公司人力资源的长远规划,为客运公司的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根据客运公司发展规划,进一步修正、完善内部分配制度,运用分配杠杆,调动员工积极性,体现“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按劳分配原则。

3、配合总部做好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做好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工作,为公司发展提供支持。

4、做好人员约谈工作,稳定员工队伍,打造一个能吃苦耐劳,业务精湛、战斗力强的团队。

2.人力资源部汇报材料 篇二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 三十四中作为一所老优质学校, 如何示范性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有效化解择校问题是我们肩负的新的使命。

做做法法一一: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

指标到校政策就是为了遏制热点校的择校热, 我们34中在保持和发扬老牌优质学校优势的同时, 始终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最初, 我们对指标到校并不理解和欢迎, 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将流失很多优质学苗, 原本在教学质量上的天然优势也会受到影响。四年来, 因为指标生比例逐年上升, 从30%到60%、70%, 直至今年增至75%。学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 从695人到580人、550人, 今年降至520人。学校学区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经由86.2%、91.5%、94.8%升至目前的96.4%。随着指标生比例的不断提高和学校招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来我校的择校生人数逐年减少。渐渐地, 家长们对待择校的理性思考和自觉意识也在增强, 挤破头来择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家长们开始认识到了指标到校对自己孩子能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诸多益处。优质生源从起初依靠硬性技术手段调控到如今业已形成的自觉调控, 指标到校在化解择校问题中的杠杆调节作用日益显著, 政策干预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做做法法二二:保持自身持续优质发展

老优质学校受指标到校政策的直接影响巨大, 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挑战。我认为, 持续优质发展是老优质学校自身生命力的体现。坚持十二年之久的“双三我”活动是我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它是指在师生中开展的“我看我自己”、“我学身边人”和“我做现代教师 (现代中学生) ”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在这个载体下展示自我, 张扬个性, 富有思想, 充满活力, 形成独特的风格。记得刁淑艳老师在我校“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 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工作了仅三年、只有两年班主任经验的年轻老师。像刁淑艳这样在学校“百家讲坛”中做过讲座和发表个人研究成果的老师已经超过学校教师总数的80%。还有我们每周都要组织一场学生辩论赛,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辩论队, 班级、年级之间互相挑战。在辩论赛中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和得到的锻炼, 远远超过书本和课堂。“双三我”活动已经成为师生主动发展, 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力量, 成就了三十四中这一优质品牌。

做做法法三三:发挥“片区+校群”节点作用

作为老优质学校, 我们正处在区域“片区+校群”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关键节点上,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时时“独善其身”, 还要能够处处“兼济天下”。

纵向上, 我们带动片区内的九年一贯制有序衔接。我们在片区开展了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 按学科梳理九年的教学内容。在一次教学研讨中, 小学的科学老师说他们的科学课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现象, 可又很难给学生讲清楚。我们学校的冯静老师就建议他们用初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配合讲解, 还可以以校本课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我们学校的物理、化学老师还定期轮流到片区内的三所小学做现场辅导, 保证实验指导的效果。我们片区中小学教学也在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中逐渐实现无缝对接。

横向上, 我们示范和引领校群中更多的学校走上“规范+特色”的优质发展道路。我校以活动育人见长, 打造出了“双三我”活动汇报会、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开学典礼、读书交流会等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在一次校长例会的间歇, 西岗中学的校长向我询问正在筹备的开学典礼有什么新点子。和她的这次交谈促使校群中的共享资源多了一项新内容。从那时起, 每次我校的这些活动都面向校群全程开放。很多做法已经被推广成为校群同类活动的“规定动作”, 为每个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片区+校群”管理中, 各校的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了区域的均衡发展, 使得择校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的“刚性需求”。

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化解择校问题是老优质学校的时代使命, 也是我们的社会价值所在。我们心向往之, 也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此。

片区管理助推均衡发展

2008年以来, 在先后历经了“名校长工作室”与区内名校五四路小学的结对和“教育协作片”与市内名校三十七中学的组团发展后, 西岗区九三小学顺利实现了与名校的优势共赢, 正式开启“片区+校群”管理模式。所谓“片区+校群”是我们区在总结提炼名校长工作室和教育协作片经验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教育管理模式, 纵向上实施以中学牵动小学, 按学区片开展中小学片区管理, 横向上以名优中小学为核心, 同类型的学校组成校群。

片区管理强化中小衔接中的学科交流研讨, 为学生九年培养规划提供课程保障。例如, 在一次中小学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 小学英语教师采用了中学常用的话题式教学, 这一方式的改变引发了大家的激烈争论。“用中学的方式教小学生, 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中小衔接中应该和而不群, 既要尊重差异又要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听到这些切中要害的讨论, 作为校长, 我们很欣慰, 研究中这种争论越多, 说明教师的思考越深入。中小衔接中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从而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教育优质均衡。通过定期开展的不同主题的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评课、共同教研等活动, 纵向上, 强化了中小学同学科相互渗透;横向上, 打破了学科界限, 强化了学科整合。片区管理使片区学生教育在道德培养、习惯养成和知识技能上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连续性, 从根本上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深入的教学研究推动了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 我们更是以“全程视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例如:我们片区内两所小学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篮球且特色鲜明, 而中学重点发展项目是足球,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坚持了六年的兴趣和特长, 在升入初中后能出现“断层”吗?实现片区管理之后, 我们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的状态, 片区中学随之将篮球特色确立为学校重点项目。我们九三小学的体育教师付英杰, 是本校篮球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手”, 实施片区管理以后, 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片区成立了“付英杰篮球工作室”, 按片区规划推动整个项目的发展。按照片区大课表, 付老师每周需要定时去大同小学和六中上篮球课, 带领工作室成员, 借鉴音乐考级方式, 制定了篮球等级规则, 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校本课程的系统学习, 自愿报考不同级别的篮球等级。一位初中生在毕业感言中说:“老师给予我的不仅是一项篮球的技能, 还给了我一个终生爱好、一个终生受益的习惯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片区大课表还确定了每月一个篮球主题活动, 如“三对三”篮球赛, “篮球文化艺术节”等, 确保中小学特色的有效衔接, 保障片区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的实现。

片区管理让教师资源产生了最大化的效益。九三小学的邓彩凤是一位工作仅一年的班主任, 班上的一年级“小不点”使她忙得焦头烂额, 大同小学的省级优秀班主任付承葳, 有自己独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追求“慢教育”。我们通过“连心班主任工作坊”把他们连接起来, 由坊主付老师带动和指导三所学校工作五年内的年轻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 工作坊采取了“影随”的机制, 每天八小时内付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找学生谈心, 年轻班主任都跟随着她, 仔细观察她的一言一行, 看似“影随”和“观察”, 实质是在开展微型团队学习和研究, 由“观察”到“模仿”再到“实践”。除了“影随”之外, 连心工作坊成员还通过QQ群、电话、面谈等方式解决教育困惑、交流学习心得, 班级常规管理、家校沟通、课题研究等都是工作坊成员研究的内容。连心工作坊成了年轻班主任工作的靠山, 同时, 也再一次赋予了付老师工作的激情与活力, 可谓是双赢。

为实现片区资源效益最大化, 片区内的硬件教育资源也统筹配置, 中学配备的是数字地理教室、科学探究室、小学配备动漫实验室, 例如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太阳系”这一专题, 我们便组织学生到片区中学的数字地理教室上课, 使地月系的自转和公转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眼前。片区有统一的专业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围绕专业教室的使用功能、中小学课程设置及学生活动安排, 编制了片区“大课表”。教研引领、特色牵动、共享资源激发了我们每一所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在“片长”的带动下, 我们的片区管理不断制度化、系统化, 学生小学毕业后, 进入片区中学, 按照设定的科学成长路线, 又在一个熟悉的氛围中继续发展, 择校回流现象比比皆是, 整个片区已成为一所蓬勃发展的“松散型”九年一贯制大学校。

用智慧打造班级文化用创新张扬学生个性

我校毗邻大连市最大的小商品和水产批发市场, 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过去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薄弱校。很多家长对于将孩子送到我校有顾虑, 择校导致生源流失严重。2008年, 我校成为西岗区第一批小班化实验试点校, 也是西岗区“优先薄弱、交替发展”的薄弱改造理念的受益者, 区域的理念和策略让我们对改变我校的薄弱面貌充满了信心。校长在班主任培训会上说:“如果每个班级都好起来了, 整个学校就好了。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呀!”怎样才能让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身份背景的学生尽快融入现代班集体、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应该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帮助我校形成了新的班级组织结构、新的机制和手段、新的评价方式, 营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使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可能。

在我班, 班级组织结构改变了教师主导的方式, 老师仅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才是自我成长的主导者。这种主导首先就体现在班级小名的诞生过程中, 我班的班级小名叫青泽轩, 是同学们在班会讨论之后, 从自己起的十几个小名中确定的, 他们说:青——青春, 要张扬青春的活力;泽——聚水的地方, 寓意着带着不同家乡文化的我们汇聚在一起;青泽轩就是我们张扬青春活力, 互助、融合、自我管理、共同成长的地方。班级小名是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是我们班级学生发展的共同愿景, 因为每个人都参与了班级的规划,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十分珍惜这个名字, 青、泽, 已经成为我班文化的关键词, 也是我帮助同学发展自己个性, 评价自我的依据。

新的班级机制体现在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管理人员, 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这种新的班级建设机制打造了与众不同的班级结构。有的学生成为谋篇布局的设计者, 有的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 有的学生成为专长突出的实施者, 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就拿我班于海泉同学来说吧, 他是我班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一位, 性格内向, 家境贫寒。这样的孩子怎样参与班级管理呢?区里倡导同学们建立自己的数字博览馆, 我发现他非常喜欢电脑, 于是就让他做了电脑管理员, 主要是想让他融入集体。在老师的指导下, 一个学期后, 一个关于旅游的数字博览馆初具雏形。看着他等待评价的眼神, 我笑了, 他也笑了, 可以说, 这个数字博览馆敲响了他新生活开场的钟声。他涉猎了更多的知识, 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机会, 获得了自信, 缩小了与城里孩子心理上的差距。

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不同的个性, 和于海泉不同, 我们班也有同学原本就个性张扬, 特长鲜明, 怎样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呢?区里给每个班配发了相机。学校组织师生校园生活摄影大赛, 我知道赵芮对摄影感兴趣, 就让她作为活动的组织和培训者。她很兴奋, 还主动地给我的参赛作品提建议。我把相机交给她, 还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 抓拍班级每个同学的笑脸和精彩瞬间。一个月后, 她上交了一份出人意料的作品, 一次以笑脸为主题的摄影展, 班级所有任课老师和同学的笑脸展示在回音壁上, 她主动为同学们讲解, 连其他班级的同学都被吸引了。现在她带起了一个摄影小组并成为班级文化讲解员, 多次接待前来参观的领导和老师。她的特长不仅没有被埋没, 反而得到更大的展示舞台。于海泉和赵芮的故事只是我们班级30个孩子的成长缩影。只要班级建设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人人都可以拥有一片梦想的天空。

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效果。我们班摒弃了原有的仅以学生成绩为评价手段的单一方式, 为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的扉页主要是学生的个性介绍, 包括人生的梦想、阶段性目标、兴趣爱好和电子照片。档案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三年间在学校生活中的大事, 从第一张开学典礼新生合影的青涩到毕业典礼师生拥抱的感动, 按照时间顺序呈现, 后记是每个学期结束时班主任的寄语, 电子档案改变了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扬了学生个性。

“青泽轩”的班级文化由学生做主学生做, 同学们的地域文化在这里融合, 智慧在这里升华, “青泽轩”给予了他们乐观、自信、阳光的品质,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使原本差距很大的城市和乡村的孩子获得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差异发展, 并从差异发展逐渐提升为彰显个人特色的优质发展, 最终赢得家长和孩子的认可。

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在优质控择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 更有切身的感受:好教师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之一, 好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培训, 而西岗区为好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还记得在从教十年左右的时候, 我常常陷入不知该如何继续发展的困惑中, 与周围的老师们交流, 他们也有这样的感觉, 职业的责任感告诉我们必须提高, 而我们的渴望却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中徘徊。机会从2008年5月开始接二连三地降临了。区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钱守旺、华应龙、刘德武、柏继明、吴正宪、李烈等小学数学大师集体来到我区, 大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强大的气场和人格魅力以及对教育事业孜孜追求的热忱, 给了我心灵上极大的震撼。真想像他们一样, 也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大师, 但是, 差距之大, 谈何容易!然而,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 就在这年夏季, 我就成为刘德武老师的十名徒弟之一, 当时的我真是兴奋极了。局长亲自带我们到北京拜师, 当天就开始了第一次学习, 之后, 北京——大连之间就成了我们师徒的热线, 师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深见解、对学生思维训练和教材深度的理解和钻研、风趣幽默的谈吐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记得那年国庆黄金周, 我们四名徒弟深夜来到北京, 师傅亲自开车到机场迎接, 几天的“磨课”常常进行到深夜, 师傅不知疲倦, 师母还捧出热腾腾的炸酱面, 这份感动让我们暗下决心, 一定不辜负师傅的期望和教育局的信任, 也做一个像师傅那样“爱上课”的老师, 在与名师的切磋交流和反复的课堂教学研讨中, 我们不断领悟到数学教学的真谛, 教学的感觉越来越好。

在教育局组织的“三级拜名师工程”中, 我既是全国名师刘德武的徒弟, 也是区内来自不同学校的三名新教师的师傅, 我把从名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徒弟, 并且经常跟他们交流、切磋, 看着徒弟们一天天成熟起来, 我的心里充满自豪和幸福感。现在我的徒弟们也已经在区内崭露头角, 被派往上海挂职研修、派往陕西师大参加国培, 我也多次被派出参加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讨活动, 今年春季还走出国门到新加坡感受现代教育的发展。良好的氛围、优质的资源、恰当的培训, 给我们提供了最广阔的成长平台, 也坚定了我勇立潮头的信心, 研讨课、视频切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学术交流等等活动中, 常常活跃着我们师徒的身影, 我们也在与别的师徒团队的较量与合作中获得提高。现在, 我带的新教师已经成为刘德武老师的第二批徒弟, 我拉手的学科教学薄弱教师已经成为片区的学科教学法特色教师, 我自己也成为大连市的品牌教师, 而且, 在教师“圆桌式交流”和全员培训的共同作用下, 区内各校都有特色教师, 都有学科带头人, 都有学科专家组, 我区各学科入选的大连市品牌教师数量都位列各县区之首。现在, 按照局里的统一部署, 我们在专研本学科发展的同时, 也常常与区内其他学科的专家组、特色教师团队交流, 互相学习借鉴, 创建区域“学习共同体”。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让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成为现实。

2011年9月, 作为“对口帮扶工程”中的一名支教教师, 我来到大连市最北端的一所山区小学, 我知道这又是一次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大山里的教师对乡村教育坚守的那份信念和责任、大山里的孩子对优质学习资源的渴望深深打动着我, 于是, 一年里, 我尽全力, 以领路课、讲座、案例式教研、带徒等方式将西岗的经验与做法传给山区的师生。每个忙碌的日日夜夜, 我的心灵都在付出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我也在与不同的学生和教师的磨合中得到历练和提高。一年的时间可能改变不了什么, 但我可以成为一颗火种, 点亮学生的心灵, 照亮周围更大的空间。

从教17年, 我先后作为优质教师资源被交流到三所薄弱学校。如果说, 过去的交流和培训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那现在的我就需要不断客观地看待“过去的我”, 正视“现在的我”, 在主动参与各种培训的同时, 用不断的提高和奉献, 去追求一份持久的热诚和激情, 去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做一名像师傅那样“爱上课”、学生又喜欢的老师。

711中学给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是大连市西岗区一个普通中学的学生家长。我儿子叫应明豪, 是71中初二的一名学生, 他本是个内向寡言的孩子。初一军训刚结束, 回到家他就在饭桌上兴奋地说:“爸, 知道吗?我是我们小组的副组长!”“管多少人?”“除了我自己, 还有三个。”我和他妈妈没敢笑, 也没当回事。但半学期下来, 原本不爱说话的他几乎天天晚饭的时候都要讲讲今天班级的什么什么课上, 哪个哪个小组的比赛啦, 趣事啦, 后来我和他妈知道他们的四人小组每人都有职务, 每人能管别人也归别人管, 是叫“合作学习”。于是我在不知不觉间记住了些小班化课堂上的新名词, 像“小白板”、“两只红笔进课堂”、“全员参与式总结”等等。而应明豪自己也爱跟我们说学校里的事了, 爱吃早饭了, 爱上学了。他在班级担任数学科代表, 还负责间操时关闭教室荧光灯的工作, 每一样他都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看到孩子脸上有那么多的快乐, 我们家长的心里也有那么多的幸福!

很愧疚地说, 应明豪小时候的学习习惯, 我们给他培养的并不多。小学时不管作业多么少, 他都不愿写;初一有一次考试过后, 他忽然郑重其事地说:“请你们放心, 我争取不在家写作业!”猛一听吓了我们一跳。原来, 每科老师在学校都针对学生当天的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当天所学谁能通过“日日清”检测, 谁今天的家庭作业就相应减少甚至没有, 这个“作业政策”一下子刺激到他, 为了少得到一点儿作业, 他课堂里用心, 自习课用心, “日日清”抽测时用心。一个小环节带动一大片。应明豪以前几乎从不预习, 可是现在, 他天天做预习, 还为自己制定一周的预习计划。看到孩子的变化, 我们感到孩子会学习了, 那份感激, 不知道该对老师说什么好。

去年国庆节前, 儿子回来说他们的男生鼓队要到俄罗斯演出, 全家惊喜得不得了。他当初报名参加学校“男生鼓队”的时候, 我们觉得报就报吧, 锻炼锻炼身体也好, 可忽然要出国演出了, 我们才猛然意识到这个鼓队多么受重视, 儿子所在的学校多受重视, 因为71中的学生, 80%是外来务工的孩子。孩子离开家前倒是没什么, 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可他回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儿子说, 第一次看见五星红旗因为他们而升起,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 他肩上也挑着沉甸甸的使命。他跟我说:“爸爸, 坐飞机什么感觉?就是‘城市在我的脚下, 世界在我的心中’的感觉!”说实话, 我们家长的感动是什么?就是看见孩子的长大和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身体不好, 行动不便, 有时也想去学校看看儿子的上课状态, 我老婆说:“不用, 你在操场外看看整齐划一的晨读, 去看看大课间热火朝天的花样跳绳就知道咱儿子咋样了。”儿子也说:“爸爸, 如果你到我们学校, 你一定去四楼走廊里看看, 那里有一大幅墙板, 学校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照片按照不同的省份, 分组展示, 配上各自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介绍, 从甘肃到福建, 我们每个人的故乡都在那里, 真的, 站在那幅大地图下, 爸爸, 你一定特感动……”

“在母亲的眼里, 他们都是孩子;在老师的心里, 他们都是伟人。”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 我都会看着学校正厅这句题词, 在这面巨幅照片墙下, 站立好久。我的心里总会生出一个个热切的愿望, 每一次都设想着我的孩子就是因为得到这些关注、爱护, 得到这些欣赏和期待, 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我的水平有限, 不能一下子将孩子所有的变化一一说出, 但我有足够的理由, 再说一次我心中的感激:能成为这所学校的学生, 是我们孩子, 也是我们全家的福分。

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 孩子是我的关注和牵挂。一转眼, 孩子就到了该入学的年龄, 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成了全家几代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很多人建议我舍近求远选择一所大家公认的好学校, 我也非常纠结, 因为小学阶段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可所谓的“好”学校都离家很远, 孩子的接送都是问题, 于是我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学区内的长春路小学上。

从孩子入学前大半年, 在长春路小学的校门口就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位特殊的家长 (就是我) , 站在校门口看学校升旗仪式、体育课、各种大型活动。我特别关注学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孩子的脸上是不是洋溢着笑容, 每天学生的室外活动时间能不能保证, 尤其是孩子调皮时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等等。而且还听在校外接孩子的家长们说, 学校有自己的食堂, 孩子们吃得饱, 吃得好。就这样, 出于综合条件考虑, 我最终决定把孩子送到这里接受教育。

尽管知道长春路小学是西岗区首批小班化学校, 但像我女儿这样聪明而个性非常鲜明的孩子, 能不能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注, 我还是有些担心。在刚送孩子上学的那段时间, 我每天人在单位, 心却在学校, 孩子的表情更是我们家的晴雨表。令我欣喜的是, 入学以来, 每天放学都能看到孩子快乐地奔向我的怀抱;每次询问她一天的校园生活时, 她都仰起小脸告诉我这也好, 那也好。当我再追问时, 她就会稚气地告诉我:“老师把我的画挂到墙上了, 小朋友和我一起玩篮球了, 学校的饭菜真好吃, 今天老师给我们大家照相了……”这些话都让我感受到孩子在学校的快乐, 孩子快乐, 我们当家长的就更快乐。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快乐活泼, 能和同学友善相处, 懂感恩的小学生了。两年里, 孩子在成长, 我更感觉到自己也在陪伴孩子一同成长。我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类家长培训, 并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我参加了学校的混龄运动会, 与孩子在赛场上一同拼搏;我参加了学校的家长开放日, 与孩子共同聆听老师的讲课, 也第一次了解了教学一体机;我参与了学校食堂菜谱的制定, 中午和孩子共同用餐;我参观过学校学生自发自建的实物博物馆, 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来北京的前几天, 我陪孩子去参加大连市的合唱比赛, 看着她落落大方、自信从容, 听着那悠扬婉转的歌声, 我在场外感慨万千。说实话, 在孩子入学前, 我并不是十分清楚孩子的艺体潜能, 但是现在, 孩子既在合唱和象棋方面展现出一定的才华, 又能把篮球玩得灵活。这都得益于学校为孩子提供的“4+2”项目和课外艺体课程, 钢琴、舞蹈、乒乓球, 羽毛球、版画等各门各类, 应有尽有。更加难得的是, 学校很多课外艺体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省、市甚至国家知名的大师。这些课程都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里完成的, 学校不仅不用家长花一分钱, 更把我们家长从周末奔波于各类校外学习培训班的折磨中解放出来。在我们西岗区, 不仅丰富多彩的课外艺体课程是免费的, 就连身上穿着的漂亮制服, 都是政府为孩子们专门免费定制的。

3.人力资源部汇报材料 篇三

局制度建设管理创新领导小组:

按照局综合管理处的工作安排,现将人力资源处在前一阶段制度建设工作中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0年4月至5月,按照综合处的要求,人力资源处上报了本处室的各类规章制度文件,各相关专业人员积极配合咨询公司和专家对我局人力资源各类业务进行调研和讨论分析,为咨询公司确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管理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0年6月份,人力资源处组织本处全体人员参加了咨询公司和制度办组织的管理流程编制培训班,并自行组织学习讨论如何编制管理流程图,相关项目流程如何能够逻辑合理,客观、准确的反应工作流程。

2010年7月,综合管理处下发了管理流程编制工作的通知,初步确定人力资源业务共7大类管理内容,17项管理流程。人力资源处与咨询公司和专家对流程进行了探讨,研究了管理流程的可操作性和具体数量,认为下发的流程不足以涵盖人力资源现有的业务,又增加了两类管理内容,23项管理流程。至此,人资处确定流程共13类,40个流程。人资处内部按专业对口对流程编制工作进行了分工,各岗位专工 1

负责起草流程初稿,人资处处长负责把关。全体人员参加流程编制,并且互相学习,互相交流。7月底前完成了管理流程初稿的编制工作。

2010年8月,按照工作安排,人资处全体专工及处领导配合咨询公司和专家,用2天上时间,对人力资源业务管理全部流程初稿进行了汇审,逐个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和讨论,并再次对流程项目及名称进行细致研究审定。按照专家组和咨询公司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人资处各专工按专业分工对所有流程及流程节点逐一进行梳理性确认,分管处长对关键节点及疑难节点与大家讨论进行确认。使流程能够逻辑合理,客观、准确的反应工作流程。8月底前,顺利完成了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修订工作。

2010年9月,综合处下发了编写管理标准工作的通知,确定人力资源业务共9大类管理内容,13中类管理标准,40项管理流程,人力资源处人员按照专业分工负责编制各自的管理标准,并认真参加了咨询公司专家对管理标准编写的培训。9月底前,人资处完成了管理标准初稿编制工作。

目前人力资源处共完成40项管理流程、13类管理标准的编制工作,目前这些流程和管理标准基本上能够涵盖人力资源业务的工作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工作流程的具体归属处室需要明确。在管理流程编制过程中,发现部分流程涉及到多个处室或个别流程目前没有具体分管处室,业务归属不明确,流程的编制存在不甚合理的问题。例如二线人员管理目前涉及到组织处和人力资源处;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流程涉及人资和农电处;出差管理需要出台管理办法等,需要明确具体的管理职能和业务归属等等。

2、管理标准的数量应该明确。目前的管理标准是咨询公司确定的,咨询公司和制度建设专家没有与人资处就人力资源业务的管理标准进行探讨,管理标准可能存在不合理或重复设臵的情况,例如人员管理标准应该包括人员调配管理等,这需要咨询公司、专家与人力资源处共同探讨确定或调整。

3、管理标准与管理流程对应需要明确。管理标准确定后,业务流程与管理标准的对应需要咨询公司和专家进行指导,例如人资处的“基层单位岗位调动管理流程”和“基层单位内部人员岗位调整管理流程”是归属到岗位管理标准中还是人员调配管理标准中,需要进行商榷。

4、管理标准初稿编写完成后,应由咨询公司、专家与专业处室对标准的编写工作进行汇审,提出管理标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以便人力资源处进行不断完善。

5、在人资管理流程及管理标准制定工作中,我们考虑当前工作实际,同时尝试考虑了中期工作规划,有的流程能够达到中长期适用,有的能够满足3-5年,因此流程应当随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进步不断完善和修订,建议这方面工作应当给予考虑。同时总结前段工作,编写流程标准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不断感悟,进一步完善的过程,因此存在对现有流程项目是否完备完善的疑问,例如,发现人资信息系统管理似乎被忽略,但如此发现下去,总会发现不满意,如何解决阶段工作形成果与未来进一步提高,需要咨询公司和专家研究指导,需要分管部门和领导确定。

人力资源处在编写管理流程和标准的过程中,是不断学习和总结工作业务的过程,是需要与制度建设专家和咨询公司共同探讨的过程。制度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呼供目前人力资源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同时站在企业发展对人资工作需要的高度,建立流程扩展、延伸、再造机制,建议咨询公司、制度建设专家、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和相关领导共同交流研讨,不断推进该项工作,使其达到“一册在手,人资资源应用专业化,一册在手,人资职能执行规范化”。

在整个编写、制定的过程中,专家组的老同志给予人资处了极大的帮助,特别是有些并不是配合人资专业的老同志,主动帮助我们审核,提出中肯意见,有时为一个节点的确认争论很久,其敬业精神、极端负责的作风,感染、鼓励

了年轻员工,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为我们能够顺利完成前阶段工作的提供了动力。在此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汇报完毕,谢谢!

4.人力资源部工作汇报 篇四

2009年10月

人力资源部工作汇报

2009年人力资源部在购物中心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购物中心的整体工作部署,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为重点、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深入贯彻落实新《劳动合同法》,强化、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外雇工岗位人员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劳资管理水平。

2009年,结合购物中心发展需要,实施有效控制,强化管理监督,科学合理配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做好定岗定员工作,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由于各单位用工情况复杂,为了规范编制,人力资源部深入基层,进行详细调查,准确掌握基层用工情况,在各基层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一季度合理清退外雇工20人,为确保购物中心减员增效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是规范薪酬管理体系。根据公司对薪酬管理系统推广计划,人力资源部先后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参加了集团工资管理系统的培训,由于各基层单位岗位工资不统一,给规范薪酬管理增加了难度,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们通过查询档案、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等工作,为员工调整了不规范岗技工资。根据公司要求我们对工资管理系统的学历信息、专业技

术资格信息及个人基础资料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对已经通过中级职称评审的人员岗位工资及工资系统中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整,并完成了307名员工的数据信息采集、核对和录入工作,圆满完成工资管理系统的工作,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严密了公司薪酬管理工作。

三是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人事管理。根据公司及购物中心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今年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员工考勤管理暂行办法、临时工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等。为了科学有效管理职工考勤,今年2月在机关办公楼重新安装了指纹考勤机,并于每月月底按时张贴当月考勤通报。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培训体系建设,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一是完善培训制度,促进培训有效开展。通过不断完善培训工作制度,推动培训有效开展。制定了一系列培训方案,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培训时间、人员、内容和效果。

二是注重一线岗位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昆仑购物中心各店及专业商场自零九年四月下旬起针对不同岗位,开展系列化、正规化的培训。由人力资源部聘请蒙妮坦职业学校老师进行服务、礼仪等专业性较强的培训。根据各店及专业商场的实际情况,人力资源部在2009年4月20日至5月29日,针对服务礼仪、接待顾客技巧等方面聘请蒙妮坦学校老

师进一步进行专业性较强的培训。为了提高收款员、理货组长业务水平和技能,在6月2日至3日,针对分辨真假币及POS机操作等方面进行技能型培训,由计算机办专业人员讲座、指导。在6月9日至10日针对各店理货组长进行业务流程及相关知识培训,由管理人员授课,使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是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培训,人力资源部组织了收款员业务技能培训、业务流程及防损、防盗等方面培训,每月一期,每期五天。

(三)规范用工管理。

一是根据各分店反映外雇工流动量大、更换比较频繁,工资较低等情况,人力资源部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并走访了我市几家大型超市进行详细调查,结合购物中心实际经营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将外雇工工资重新调整并在短期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严格控制用工数量;根据用工性质,进一步加强用工的分类管理,能职工干的工作坚决不用外雇工,能合并的岗位要合并。加大监督、检查、巡视工作力度,及时有效掌握和控制使用方向及数量,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促进依法用工。根据购物中心的发展需要,及时进行岗位调整,对现有岗位的富余人员,根据其工作能力,自身条件及岗位需要力争调整到位。

二、下半年工作规划

2009年人力资源部将本着更好地发挥服务、保证监督作用的原则,努力为购物中心经营工作服好务。我们将紧紧围绕购物中心经营与发展这条主线,结合实际,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的开展各项工作。

(一)加强管理职工信息,确保信息数据准确、真实有效。

按照公司要求重新填写《员工履历表》,发现问题及时与填表人沟通并进行修改,同时我们积极配合公司档案室修改《套改》工资相关资料,确保数据内容完整。

(二)规范用工制度

根据集团公司对招用《固定期限合同工》的相关要求,对应聘人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有效控制用工数量,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

(三)加强管理职工带薪事假

一是年初人力资源部将要求各部门上报休假计划。力争使各部门带薪休假有一个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计划,防止旺季和年底集中休假情况的出现;

二是各部门因工作需要加班的,必须有申请报告,经总经理签字同意后,人力资源部予以执行。三是各部门对自行出现的加班(未经总经理审批),可在销售淡季安排串休的方式解决,严格控制了企业成本。

(四)注重实效,进一步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抓好培训工作,要突出重点,主要以内部优秀人才、培养使用,注重实效性。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员工。我们计划:一是根据各岗位用人情况每月保证一期岗前培训,保证购物中心员工上岗前全部参加培训,同时对现有培训内容不断进行充实;二是我们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力求使培训工作更加切实可行,着力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在对培训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抓好在岗人员的培训。

(五)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部面临的任务比较繁多,工作量也很大,部室人员能团结一心,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与领导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对岗位工人的培训力度不够,在培训的实用性上还要加强。以上不足之处我们将在2009年的工作中努力改进与完善,积极创新思维,谋划发展。

人力资源部

5.人力资源部汇报材料 篇五

20xx年,公司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培训覆盖面,分类分层次开展适应工作需要的知识、心态、行为和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员工知识结构,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使更多员工为公司发展“添砖加瓦”,并成为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人才强企的目标。

一、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20xx年共举办培训77场,培训员工794人(次)。其中,内部培训共50场,占培训总数的64.9%,培训员工697人(次);外派培训27场,占培训总数的35.1%,培训员工97人(次)。

二、培训工作分析

(一)培训工作重点:

1、中层以上干部、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培训,占培训总数的26.8%;

2、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占培训总数的10.1%;

3、新技能、新工艺、新知识的培训,占培训总数的9.3%

4、会计、统计、检验、计量等各类人员继续教育和特殊工种年(复)审取证培训,占培训总数的18.6%;

5、班组长培训和技术工人技能比赛等,占培训总数的8.5%;

6、新入职员工培训,占培训总数的23.3%。(二)取得的成绩:

1、20xx的培训工作,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培训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每一次内部培训,除培训前需要签《员工培训签到表》外,还需要进行考核或者考试,并且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需要填写《培训效果评价报告》;每次外派培训,都要求参加培训人员认真填写《员工外出培训学习报告》,作为外派培训的考核和评价依据,同时,建议参加外派培训的员工返回后进行内部培训,分享培训成果。

2、逐步建立起了稳定的培训质量保证和效果评价体系。以往,由于公司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的制度,培训的管理幅度和力度比较薄弱,培训的质量打一定的折扣,20xx年,人力资源部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优化培训流程,完善培训制度,逐步建立起了稳定的培训体系,即首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然后根据员工的培训需求合理制定培训计划,之后再按部就班地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组织培训;在培训时,严格培训签到制度和培训效果评价报告(外派培训为培训学习报告),从而保证了培训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培训工作力度还不够大,培训范围还不够广泛,需要进一步加强。

2、培训形式相对缺乏创新,导致部分培训枯燥、不够生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

3、个别培训组织不够严格,出现纪律松懈的现象。

4、培训层面不够均衡,普通员工参训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5、部分内部培训的讲师课件制作和授课技巧不足,自主研发课程能力有所欠缺,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的培训目标

目前,公司对培训工作比较重视,员工对培训的热情比较大,加之培训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下一步的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的提高、销售业务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管理的提高等培训将是下一步培训工作的重点。

针对20xx年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具体措施如下:

1、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大培训力度,实现“人才强企”的战略目标。人才始终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的提高就尤为重要。

2、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研究,探寻培训新形式,狠抓培训管理,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3、优化培训资源,合理规划培训频率和范围。解决有些员工感觉培训过于频繁,而另外一些员工却得不到相应培训的问题,从而做到培训资源的合理优化。

4、积极寻求培训资源,拓宽培训网络。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培训机构的联系和合作,进一步丰富培训资源,满足公司各部门、员工的不同培训需求。

5、加大外派培训力度。内部培训虽然可以节约成本,并且组织方便,但是培训的知识结构和范围相对有限,所以,下一步必须加大外派培训力度,多汲取外部的优秀资源,规避“闭门造车”的种种弊端。

6、进一步加强内部培训师管理,提升内部培训师的授课水平,打造一支合格称职的、高水平的内部培训师队伍。

公司业务的广泛性决定了各部门培训需求的广泛性,随着培训需求的多元化,建立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熟悉公司内部情况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建立和培养公司的内部培训师队伍,不仅可以节约公司的培训经费,也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从而为实现“人才强企”的战略目标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回顾20xx年的培训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展望20xx年的培训目标,我们有动力有信心。相信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公司的培训工作会更上一层楼。

人力资源部

6.人力资源部评先申报材料 篇六

一、加强部门内部管理和学习,强化职业精神和部门团队精神,提高部门和员工执行力。

我部通过各种措施提高部门员工总体素质。例如,在部门内积极创造学习创新氛围,通过不定期召开“专题内部交流会”,加强部门内部成员交流,互相总结学习,逐步建立知识共享机制;通过实行“计划——执行——检查”跟踪制度,提高部门员工计划能力和执行力,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顺利的开展。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提高部门员工专业水平,提高部门战斗力,提高部门工作绩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克服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短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2004年新华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成果的审核、整理、细化和发布工作。2005年2至3月份,经过周密组织、细致审核,我部先后组织发布了新的《部门职责》、《岗位说明书》、《管理流程汇编》,建立了新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福利管理体系,在各部门的配合下,新的体系已顺利运行。这些工作的完成,构建了我院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框架,基本完成了我院新一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升级。

三、成功地组织完成了2005年中层干部聘期期满考核及组织结构部分调整和人员上岗工作。科学、公正、全面的中层干部聘期期满考核及新的中层干部聘用上岗工作的圆满完成,巩固了我院中层管理队伍力量,为我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保证;新的组织结构设置和岗位调整,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责、权、利;新的技术人员分级制度的顺利实施,为我院广大技术人员创造了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平台。

四、加大力度做好院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院的培训体系,拓展培训渠道,提高培训效果。2005年我部通过与鹰击长空管理顾问公司等外部培训机构合作,拓展管理培训渠道,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效果;成功地举行了“中层干部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大型内训,开辟了我院培训组织的新模式;创造性地组织了“2005年新员工入职培训”,得到了广泛好评;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出省考察,拓展员工视野,学习先进经验。2005年我院培训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年共有300多人次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共组织27人出国考察以及近20余人次出省考察。

五、根据院发展需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院战略发展需要,全年有针对性地引进了各类人才2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应届毕业生23人,并招聘了办事员、绘图员、司机等16人,在人才引进工作中,人力资源部精挑细选,严把质量关,确保满足招聘需求,使员工队伍进一步充实、壮大,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六、较好地完成了院人力资源相关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2005年5至6月,院组织新一轮规章制度修订工作,人力资源相关规章制度的数量、修改量和难度都非常大。我部克服困难,精心策划,按照岗位职责,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充分加强内部讨论和交流,及时、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制度的修订,确保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上一篇:同性恋是个人问题四辩总结陈词下一篇:创建五好党支部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