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乐教案

2024-10-14

中国民乐教案(共11篇)

1.中国民乐教案 篇一

民乐回民小学关于手写教案和电子教案的使用规定

鉴于目前对于电子教案和手写教案争议较多、褒贬不一,结合学校老教师经验丰富、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特岗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高、但却教学经验欠缺的现状,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制定学校手写教案和电子教案的使用规定如下:

一、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教案

1、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连续任教三年以上,经教导处和教研组同意后可以使用电子教案,搜集整理的电子教案整册打印装订,必须每课时都要有手写二次设计修改痕迹和教学反思,简单的勾圈点画视为无效修改,不予认可;自备电子教案按单元活页续订,根据需要适当手写修改补充,并完成课后反思。

2、特岗教师前五年内不允许使用电子教案(含试用期)。

二、音乐、体育、美术、思品、科学、信息技术、健康教育等课程教案

可根据教师需要决定使用手写教案或者电子打印教案。

三、注意事项

无论手写教案或者电子教案,都必须符合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各项规定,符合民乐回民小学备课基本要求,做到封面统一、信息齐全、有进度表、有课标要求、有开学第一课、有课时序号、每课教案要素齐全、课后及时反思,有单元测试附卷及测试讲评案。

2.中国民乐为汶川祈福 篇二

这场音乐会曲目,精选该团经典品牌——乐府画廊,音乐与名画相映,视觉与听觉共享。舞台上方高挂红色横幅“中央民族乐团音乐会为地震灾区赈灾义演专场”,舞台后静静垂立着巨幅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产生出一种奇异悲壮的感觉,立刻让人遥想起曾经给人带来无限美感的青山绿水,在5月12日下午破碎成无数国人心中的伤痛。

主持人登场:“中央民族乐团5月14—16日的3场演出所得所有款项将全部捐献给四川地震灾区,为灾区人民祈福,呼唤在座的朋友们能从容面对生活的任何考验。”郭文景作曲的《阿瓦山》为音乐会开场,音色跳跃,激情暗涌,一下烘托出音乐会的主题。《月色荷塘》《百鸟朝凤》《古道随想》《小河淌水》《老鼠娶亲》等改编和新创曲目,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格,或清新淡雅或热情奔放的旋律,让听众的情感游走在美丽的自然图画中,凝聚在对失去家园的灾区同胞深深的感怀中。

这场音乐会原本是文化部举行的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中一场普通的演出,由于突发地震,文化部紧急决定将5月14—21日这一周的奥运文化演出全部作为赈灾义演。在中央民族乐团之后,江苏苏州滑稽剧团校园剧《青春跑道》、中国评剧院评剧晚会《中国心 北京情 五环梦》、上海越剧院《红楼梦》、宁夏秦腔剧团《清风明月》等陆续登场,继续延续赈灾主题。

3.民乐介绍 篇三

演奏图

中国民乐在维也纳的表演图片(配上音乐)

1998年,奥地利著名主持人布拉维教授抱着一只“小老虎”,喜气洋洋地在金色大厅为中央民族乐团春节音乐会做现场解说。除了现场1000多名观众,更多坐在电视机前的奥地利民众也感受到了中国音乐的魅力。

正是在那次音乐会上,很多奥地利乃至欧洲其他国家的观众开始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开始认识二胡、琵琶、唢呐、古筝、笛子等“千奇百怪”的中华民族乐器,发现这些乐器奏出的音乐那么优美动人。

四大类介绍:名称和概括 拉弦(二胡、京胡)

二胡,二胡又名“胡琴”,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代表曲目《二泉映月》。

形制为琴筒木制,筒一端蒙以蟒皮,张两根金属弦,定弦内外弦相隔纯五度,一般为内弦定d1,外弦定a1,其演奏手法十分丰富,左手有揉弦、自然泛音、人工泛音、颤音、垫指滑音、拨弦等,右手有顿弓、跳弓、颤弓、抛弓等。二胡的构件由九个主要部分组成,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码和弓毛等组成。

弹拨(琵琶、阮ruǎn、月琴、冬不拉)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琵琶有十二种定弦法,常用定弦为 A、d、e、a。六相二十八品的琵琶音域 A-g3。右手有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分、勾、抹,摭、扣、拂、扫,轮、半轮等指法,左手有揉、吟、带起、捺打、虚按、绞弦、泛音、推、挽、绰、注等技巧。可演奏多种和音、和弦。著名乐曲有《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头部,由“弦槽”、四只“轸子(弦轴)”、“山口”等组成。

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叠出部称“枕”中与中下部是“品位”,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是一种音位装置。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即音箱; 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条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个小孔内,在覆手中央处的面板上,开有一个小孔,称作“纳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腹内另有二条横档和几个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处; 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红木、花梨木、香红木等制成的是上品,用白木制成的是普及品,因为紫檀、红木等木料善于在弹奏中发出自然泛音来。

琵琶由六个相、二十四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同时,琵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这种泛音能使琴声在传播中衰减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地弹奏时,用它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

吹管(萧、笛、芦笙、口哨)

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以“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两种类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梅花三弄》:

乐曲既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又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常与古琴合奏。

敲击(编钟、梆子、太平鼓、拨浪鼓)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用小木槌敲打奏乐。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代表曲目《春江花月夜》(古乐合奏)

放四个角、每大类四个图

出示一种介绍,分析结构、材料、造型、图案装饰 名画介绍:王振鹏的伯牙鼓琴图卷(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伯牙鼓琴图》卷,元,王振朋作,绢本,水墨,纵31.4cm,横92cm。

这是一幅人物故事画,画中的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一书。画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两位知心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画面上共有五人,左边是伯牙,他面目清秀,蓄长髯,披衣敞怀,端坐石上,双手抚琴。伯牙的对面是子期,也坐在石上,身着长袍,低头静心谛听。两人的身后共有侍童三人站立。作者用生动、准确的笔墨刻划了两个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心活动,弹琴者的专注,听琴者的入神,都跃然绢上。为了衬托两个主要人物,作者还安排了三个侍童,并借用次要人物的不同反应来表达伯牙和子期之间用琴声传递感情并成为“知音”的友谊。这幅画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作业要求:

1、临摹乐器组合1—2个

2、画卡通版乐器组合

3、写生或临摹一位正大演奏的演员

4.民乐老家 篇四

家乡在河西走廊中部靠近祁连山北麓的一个小山村,村子虽小人口稀落,但远离城市嘈杂,倒也是一块清静之地,环境甚是美丽。我家房后有一个不大的小土山,站在上方基本上能够一览全村风貌。自打上了高中以来,算起来也有快七年时刻没有坐在上方好好的看看村子的面貌了。家乡海拔高,收获的季节来的便异常的迟。后山上方有我家一块地,今年给家里的牲口种了些草。我上来将爷爷割完的草背回家晒干后以备冬天牲口食用。假期还有快二十天就结束了,好长时刻没有写东西,坐在地上的我寻思着是时候就应写点什么了。

在现代化潮流拥簇的这天,对于我而言还是一个相对怀旧的人,因此在我的记忆中对很多陈年往事仍旧记忆犹新。我是个早九零后,对于我而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很多事事记得还是很清楚。我家的位置在全村的几何中心处,正如和朋友开玩笑时夸张说的那样,也算是位于村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小土山下方的北边是此刻的村小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学旁曾是一个“庙”,村里人称马家庙。用于村里人祭拜,至于马家庙如何来我也未知。之后庙改建为学堂,我上小学时学校还是自马家庙拆迁以来八六年的第一次建校,也就是此刻小学的原址。那时还没有幼儿园,农村穷,没有什么辅导班,更没有什么供我们玩耍的娱乐场所,要说是有也就属那个石板乒乓球桌案和那个只能载两人的跷跷板。虽然物质匮乏,但我们玩耍的情绪却一点儿也不差。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到我们手中却能玩出各种新花样。

炎热的夏天对于在田间繁忙劳作的大人们而言是异常的艰辛,但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却是幸福时光的来临。家乡的山路崎岖,再加上农田大多是梯田式分布,机动车辆行走很是不便。因而像牛,骡子这样的牲口便成了农忙时节家家户户的必备交通工具。夏耘是为了秋收,而牛骡作为秋收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要想使得他们在秋收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就需要夏季把他们喂养的膘肥体壮。而这个光荣艰巨的任务便落在了我们孩子的身上。那时我们一块的伙伴,以及比我们大点的哥哥们人数很多,一个大队差不多至少有二十多个,每一天早上按时起来,我们拉着牲口出门到约定的地方出发去放牲口。有时候去哪里放提前一天就会商量好,或近或远,近处则中午回家吃饭,远处则不回家,早上临走时多带上干粮馒头以及水壶将就一下,一天就会过去。队伍开始出发,我们骑着牛和骡子,如中世纪的骑士亦如美国的西部牛仔向大山奔赴,我们是开拓者。到了目的地,将牲口固定好,我们便开始属于自己的娱乐。娱乐方式多样,如:烤土豆,烤豆角,打扑克牌,聊天说笑等等。并且偷掰别人家的麦子,青稞,用来烤着吃等等。就这样打打闹闹一天便过去。夏天的我们,生活也不止是只有放牲口这样单调乏味。牲口放完回来的晚饭过后,便开始了一场“土块大战”

以所在大队分组,分别占据各自有利地形,用土块攻击对方,方式虽然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但还是阻止不了我们争强好斗的激情。好是过瘾。除此之外,跳皮筋,打沙包,达纸包等都是我们热衷的玩法。而纸包对于我而言却有着更深的记忆。那时经常和哥哥打着玩,而我却老是输,自己输了就哭,还跑到哥哥家死皮赖脸的要,大伯大妈见我痛哭,便强制让哥哥把纸包还给我。侥幸的我每次和哥哥打完都以这样的结果结束。想想真好。人就是这样,对于大部分事,只有回忆才能使他们的味觉发生变化。夏天一天又一天,夏天一年又一年。成群的队伍依旧如开拓者奔赴大山;晚饭后的他们仍占据自己有利的地形准备开战;我和哥哥间的.打纸包亦如往日般死皮赖脸。

老家门前小树林里,树上叶子那油油的绿被秋的颜色逐渐取而代之。骡车的吆喝声不断,架子车来来往往,偶尔响起的拖拉机和三轮车的嗒嗒声,也增加了些许繁忙的气氛。使得结束了夏耘,秋收的繁忙也接踵而至。对于一个农家人来说,秋,从某种好处上来说是一种喜悦,正因那是对农家人上半年劳动成果的检验以及对农家人辛勤劳作所给予的回报。夏天被我们养的膘肥体壮的牲口此刻也最后派上了用场家里人用它套上车子,拉回来了远在田地上的庄稼,一车车的将他们垛成麦垛。秋,总是多情的,或许是思念春天的莺啼燕语,抑或是留恋夏日的骄阳似火,秋雨连绵,迟迟不肯退去,似乎是用眼泪来倾诉秋日那无尽的离殇。待秋雨过后天气放晴,将麦垛拆开晒干,便开始打谷,白天用牲口套着石磙打谷,一向到晚上才开始清场。那时还没有机械风扇进行清场脱谷,都是靠自然力。每到晚上八点以后山风下山才开始脱谷清场。我家的麦场正好处于风口,位置还算较好。山风下山,家人拿着农具,爷爷和父亲拿着木锨负责脱谷,奶奶和母亲拿着扫帚负责清谷,而我就在清好的麦堆里面抓麦子玩耍,一遍又一遍他们重复着清场固有的程序,有时候清的早十一点就能完成,将清完的麦谷装入麻袋搬运回家。而有时候的山风迟迟不来,则要等到深夜或者

整夜都不睡。一百瓦的灯泡在麦场上用竹竿撑着,在阵阵山风的吹动下依着微弱的灯光摇来摇去。父母们的影子横斜模糊,而在麦场袋子上躺着的我,透过昏暗的灯光看到的仿佛是他们内心的苍凉和身心的疲惫不堪。深夜逐渐到来,但他们依旧在为清场忙碌,而此时的我早已沉睡或者是进入梦乡,秋夜寒气渐长,有时母亲见我睡着,把我抱回家放在热炕上,而她却还要去为之忙碌。无数个秋夜他们亦如今夜劳累奔波。秋分过后气温骤降,随着一年当中收获最迟的土豆的刨收,秋收便及近尾声。麦场的繁忙气息逐渐退去,天气渐冷,但紫外线辐射却很强烈,院落里我和奶奶将买来的辣椒等蔬菜割开准备晒干,等待过冬食用。秋后的村子显得格外安静,远处的麦田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有的早已犁过翻新,门前小树林里叶子一个接一个脱离树干,爷爷蹲在门口用烟锅头抽着旱烟,叶子如同爷爷嘴里和鼻腔吐出的烟云一样,飘忽不定,迟迟不能落地,是的,对于生命的旺盛他们终究是怀念的。还如夏季一样,孩子们依旧进行着他们的娱乐,只是衣服有所增加,游戏规则不知怎样的变得繁琐。

西伯利亚寒流南下,在强大的亚洲高压控制下,时刻不知不觉已到了冬季。北方的冬季漫长而又寒冷,而在家乡这种漫长却尤为突出。鹅毛大雪下起来肆无忌惮没完没了,一夜之间门口堆积成堆,还在睡意浓浓的我透过窗户隐约看到父亲和爷爷早已拿着扫帚和铁锨清扫积雪,对于儿时上学的我们冬天更多的是种痛苦,母亲一针一线的千层底加上绒棉合成的棉鞋仍然抵挡不了刺骨的寒冷,那专门为我定制的闹钟滴滴答答叫着懒虫起床。穿着母亲做的棉鞋和衣服喝完奶粉准备上学,此时父亲早已为我扫出一条通往学校的小路。雪下的格外频繁,又是一场大雪纷飞,放学回家后的我吃起了最爱的家常饭,蒸饺。看到学校别人用的剥皮铅笔,个性喜爱,我也便喊着闹着要。饭后,父亲披着棉衣,去邻村的店铺买了三只,激动得我一晚没睡好。正因第二天也要在同学面前炫耀。而长辈总是这样,为了下一辈的需要,不论怎样样竭尽全力的去满足他们。那个日子我依旧记得,二零零年十一月。

冬越来越近,天愈来愈冷,人们最后能安稳的在热炕上酣睡上一觉。等睡好了起来做上一顿美餐是再好但是的事。秋天晒干的菜在水中浸泡后重新焕发生机,给原本荒凉的冬季增添了一份绿意,再加上一碟腌制的酸菜,一碗拉面,便是一顿丰盛的晚餐。腊八来临,过年将至。

春节,这个在中国,尤其是北方看来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在家乡显得尤为重要。“社火”则是这个节日重要的主角。“社火”的发展渊源流长,至今演变为乡村祭神,迎神的一种赛会,并加入杂戏表演,而家乡社火的主要代表形式则是腰鼓,高桥,舞狮,太平车等等。每到腊八过后,村里便开始筹办社火,每一天晚上,那阵阵的腔调在我们家听的最清楚,浓浓的气氛意味着“年”即将到来。腊月一晃而过,眼下便到了贴春联的时候,母亲为我们弄好面糊,我和父亲将面糊抹在墙上,春联被一张张的被贴完。那时有些春联我大都会记住,比如,屋门上:“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幅;欢度春节。大门口:“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幅;喜迎新春。圈门口;“禽饲养六畜兴旺,多积肥五谷丰登。”横幅:猪肥羊壮。一张张红艳的条幅,一个个苍劲的字体,既是对过去一年忙碌生活的总结,也是对来年生活的完美憧憬与向往。年夜饭全家在一齐吃一顿饺子。过去的一年便在这年夜饭中得以定格。忙碌了一年,这一刻也许是上苍对他们辛勤劳动给予的嘉赏。广厦千间,夜睡但是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但是三餐。在这天不论这句话人们给予怎样的解释,但终究是祖辈们辛勤劳作后给予生命回归本真的一种生存定义。他们

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吃着自己种的粮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儿女和家庭的生活奔波,任劳任怨。也许这是一种典型的小农思想,但回头看来他不外乎也是对生活本真的一种解释。又是新的一年,日子依旧如昔只是人长大了一岁,时刻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时刻总是像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往日的悲伤与喜悦,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的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脸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儿时像我们那样放牛娱乐的欢声笑语已淡然无存,山头的制高点依旧存在,只是少了当年玩耍的激情。村子安静了,对于孩子而言手机电脑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陪伴;大机器替代了人力,再也回不去了在麦场脱谷清场的那个夜晚;社火的道具埋在了村子小房间内的角落,或许早已破烂不堪,新型的春节晚会取而代之。日子过得富裕了,但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那个年味。小闹钟如今仍然完好,不知转了多少圈。父母逐渐老去,我和哥哥也都为各自的事奔波。感觉一切变得快,来得也快。昙花一现,蜉蝣朝生暮死,都有过最美的一瞬间。人的一生相对于万物的永恒来说却但是弹指一瞬。

或许就是这样,你经意了叫生活,不经意只能叫活着。

5.民乐三中创建节水总结 篇五

为贯彻落实张掖市水务局、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深入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扎实推进节水校园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营造节约用水宣传氛围,进一步提高我校师生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围绕“减少漏失,杜绝浪费,建设节水型校园”的宣传主题,我校按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节水校园创建活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认真开展自查和整改,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准备

为切实抓好今年的节水型校园创建活动,学校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以相关处室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在师生中还指定兼职节水管理员、宣传员,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工作网络。在创建工作伊始,学校即向各处室、年级、教研室下发通知,明确各单位的具体创建任务。建立并落实了节水型校园建设目标责任制,各处室负责人是建设节水型校园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节约措施经常进行检查督促,注意每一个节水环节,堵塞每一个浪费漏洞,发现有浪费行为的要通报批评,确保各项节水措施落实到位。

二、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抓好创建节水型校园的宣传。根据学校实际,学校政教处、团委充分发挥校报、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标牌等多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开展了以“节约珍惜每一滴水,建设节水新校园”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

节水知识和开展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由学校团委向全校学生发出“创建节水型校园”倡议书,组织学生创办了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手抄报1000多份;政教处要求各班组织召开以《节约用水 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和《珍惜水资源 建设美好校园》的主题班会,进行节水专项宣传教育,要求每班各办两期以节水为主题的黑板报;总务处印发了《节水公约》1500多份,下发节水小常识等宣传材料2000多份,悬挂横幅2条,张贴宣传标语牌80多张,呼吁全校师生提高节水意识,使之真正关心并积极支持节水工作;学校信息中心精心制作,在校园网站上增加了节水教育专题;教导处安排开展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科普讲座;政史地教研室在组织开展的知识竞赛中包括了节能、节水的内容。

学校把节水理念的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内容,贯穿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让节约用水深入人心,让节水知识人人知晓。校园内主要用水场所,如学生宿舍楼、餐厅、水房、卫生间等所有安装用水设施的地方都张贴了节能、节水宣传标志。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节水教育向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将节水意识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使“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用水”的节水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各种节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师生节约用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养成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良好习惯。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建用水设施

学校组织力量对校园内部的用水设备、管道器具进行了仔细清查、维修,杜绝跑冒滴漏。并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节水标准和政策,对全校不符合标准的设施和器具坚决淘汰。在本次活动中,学校对校园内所有自来水井、各楼盥洗室、卫生间用水设备进行了认真的检查维修,投资十多万多元把41个水冲厕所全部改建,使用DAYU大禹自动节水器的智能节水设备,并投资二十万多元改造了学生餐厅,更换了餐厅所有上下水使用设备。通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造,全校用水设施和器具既符合节水标准,又符合学校实际需要。

四、建立健全节水用水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为加强节约用水工作,我校在张掖市节水办、教育局关于开展节水校园创建活动通知的基础上,制定了《民乐县第三中学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学生宿舍楼节水节电制度》、《学生餐厅节水管理制度》、《教学办公、绿化及其他公共区域节水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来强化节水工作的管理,用制度约束师生员工的节水行为。在落实各项制度的过程中,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起到典型示范,榜样引路的作用。工作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节能、节水事例,弘扬节能、节水新风。结合具体的浪费能源、浪费水资源的案例,采取公示、通报批评、处罚等形式,进行警示教育。

五、形成节水型校园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符合实际的方式加强宣传。坚持发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的作用,继续进行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计划安排每学期的第五周为学校节水宣传周。期间组织各班利用主题班会、办手抄报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师生节水意识,进而形成良好习惯。通过开展节水标语征集、节水科技小制作和“节水伴我在校园,我把节水带回家”的活动,推动家庭

参与,社会参与,把节水用水宣传延伸到校外,使“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取得实效。

2、在用水中厉行节约。整章建制后,落实是关键,贯彻落实学校节水用水的责任制和有效监督制度,每学期定期开展校园节水大检查,查漏补缺,公布用水情况,通报和遏制水资源浪费现象。在用水方式上进一步规范,如对学校草坪等绿化带的用水除全部采取喷灌方式进行外,还在假期时间尽量利用污水浇灌,减少学校的用水量,切实保证用水节水设施的正常运转,有效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3、深化学校后勤管理和用水改革。借鉴外地学校节水先进经验乃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采取一定措施,探索用水节水管理改革的新思路,在节约意识的培养和内化渗透,调动广大师生节水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节水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上下功夫,把节水工作向学校各项节能工作延伸开来,发挥辐射作用,使节水工作更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

6.赏析《琵琶行》与中国民乐之王 篇六

关键词:琵琶 技巧 地位

中图分类号:J647.3 文献标识码:A

一《琵琶行》中关于琵琶的演奏技巧

唐代诗人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诗中写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人借用虚构的手法,用以寄托自身的感慨,以及诗人对音律、对琵琶的演奏技巧的谙熟,通过描写琵琶女的生活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由此道出琵琶做为弹拨乐器中的一种,不仅音色优美,而且极具人物情感的抒发。

《琵琶行》中用“轻拢慢捻抹复挑”7个字,概括了琵琶演奏的基本指法与技巧。句中所说的拢与捻,指的是左手的两种指法。拢,今称为“推”,即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捻,现在称为“吟”和“揉”,即在左手手指把弦按在柱(就是今天说的“相”和“品”)上,左右捻动,使弦上发出摇曳不定的余音。“拢”和“捻”这两种左手指法,非常适于表现婉转细腻的情调。诗中描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一定少不了这种左手指法的演奏。在现代戏曲音乐伴奏中,特别是河南豫剧曲牌《哭剑》的音乐伴奏中,琵琶的这种“吟”、“揉”指法,经常被运用,表现一种缓慢、悲痛、伤感的情绪。

至于句中的“抹”与“挑”,则是指右手的两种指法。“抹”就是今天所说的弹,即用右手食指自右向左弹弦;“挑”和今天的说法一致,是用右手大指自左向右挑弦。弹和挑是琵琶演奏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法,是基础。因为琵琶的右手演奏指法约有50多种,其中包括基本指法、派生指法与组合指法。正因为有了如此多的指法,所以才有琵琶丰富的表现形式。那么,为什么称弹挑是右手最基础的指法呢?因为右手的50多种指法中有90%的指法是由弹或挑派生的,或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所以,弹和挑质量的高低,对琵琶演奏的右手技法如“滚指”、“轮指”、“摭分”、“扫拂”等都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对于左手的发音和音色也概莫能外。

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对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扎实的基本功,仅用一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描述就跃然纸上。“转轴拨弦”是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这准备工作只在“三两声”中便已完成,并且这“三两声”已经溶入并酝酿出了演奏者的感情。拧轴拨弦,弹奏几声,曲调未成就充溢着感情;一声声低沉缓慢,充满沉思,好像在倾诉身世的不幸。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描写琵琶女弹奏技巧的文字也只有“轻拢慢捻抹复挑”一句。先弹《霓裳》曲,又奏《六幺》调,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用对音乐的形象描绘和艺术感染力的渲染,反衬琵琶女“曲罢曾教善才服”的高超技艺。诗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弹奏中,粗弦铮铮,急促得好似急风暴雨;细弦嘤嘤,细缓得犹如低声私语。急缓高低,错杂成一片,就好像大小珍珠落满了玉盘。时而如花下黄莺的婉转鸣声,时而又似泉水下滩,声声幽咽,渐渐地泉水冷滞弦音凝结,乐声嘎然中断。这些名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急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当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除了上述的演奏技巧描写,还有“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句子,这是一种右手指法,相当于现在琵琶演奏中的“扫弦”。既右手食指用力急速地从缠弦到子弦一划而过,四条弦霹雳一声发出强烈的和声效果,在这里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怒之情,是乐曲结束时常用的技法。不过,《琵琶行》中的“扫弦”是用工具,即诗中所说的“拨”,而不像今人用手指。前文中提到的“抹”与“挑”,也是用拨子,拨子可以是木质、牛角或象牙的。不过,也就是在唐代,已经开始有人用手指代替了拨子,乃至最终完全放弃了拨子。

二琵琶的由来

琵琶,是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琶原是在马上演奏的胡乐,秦、汉之前的“琵琶”,又称为“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中有“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的记载,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以此可见是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同时代的应勋在《风俗通》中也说:“以手批把,谓之琵琶”。由此可知,它是以演奏手法来命名的乐器,其形制,秦代为直柄,园形音箱,竖抱演奏,又称“直项琵琶”。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的较早。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新疆、甘肃一带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在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这在敦煌壁画和龙门石窟的浮雕中十分多见。唐宋以来,在这两种琵琶的基础中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现今半梨形音箱,以薄桐木为面,琴颈向后弯曲的形制,颈与面板上设“相”和“品”,张四弦,按四、五度关系定弦。近代通行的琵琶,为四相十三品,以后又经过逐步的改革,增至六相二十三(四)品,因而能演奏出所有半音,是许多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当今的琵琶,是“融贯中西”的结果,当不为过。古代琵琶的视觉形象,在敦煌莫高窟的诸多壁画中,有极为生动的描绘;在日本奈良正仓院(古物库)中,还藏有多面唐代彩绘琵琶的实物。

三中国民族乐器之王

琵琶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被称为“民乐之王”,它的音域宽广,半音完备,技法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被广泛应用于民族乐队和多种地方戏曲、曲艺伴奏。它不仅可以演奏传统乐曲,而且可以演奏西洋和现代作品,还可以与交响乐队合作,既能表现气势磅礴、壮丽雄浑的大型乐曲,又可以表现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如琵琶武曲《十面埋伏》是一首描写古代战争场面的大型乐曲,乐曲壮丽辉煌,气势雄伟,艺术形象鲜明,它以雄伟的气势、壮观的场面震慑了很多人。一把乐器“琵琶”只有四根弦,却能把古战场上的战争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令很多人为之倾倒。《十面埋伏》这首乐曲是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宏,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全曲共分十三段,采用章回小说结构,一、列营;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乐曲从战争的准备阶段开始(从列营到走队),节奏由慢渐快,以琵琶模拟战鼓声、浑厚雄壮;接着是一段吹打乐,全用轮指演奏模拟号角声。然后进行排阵、点将等等,这都是古战争中必有的内容。真正精彩激烈是在作战部分(从埋伏到九里山大战):埋伏表现了伏兵重重,楚军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情景,首先是在鸡鸣山进行了一段小规模作战,然后是九里山大战。九里山大战则是全曲的高潮,运用琵琶高超复杂的绞弦技巧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惨烈:人仰马嘶声、兵刃相击声、马啼声、呐喊声等等,惊心动魄,让人振奋。中间一段琵琶长轮模拟箫声,隐约透出四面楚歌,暗示项羽兵败,直至项羽自刎,刘邦得胜回朝,全曲结束,整个乐曲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以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的交响效果。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也是最受欢迎的琵琶曲之一。

再如琵琶文曲《夕阳萧鼓》,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技法,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夕阳萧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近与远、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琵琶的许多名曲如《霸王卸甲》、《狼牙山五壮士》、《海青拿天鹅》、《昭君出塞》、《阳春古曲》、《高山流水》、《月儿高》、《彝族舞曲》、《春雨》、《渭水情》、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等,不仅为炎黄子孙所钟爱,同时也为各国人民所青睐。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产生了无数的文化瑰宝,渊源流传,为中华名族的长盛不衰储蓄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素有单个民族乐器之王美称的琵琶,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精品。在其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实际上是一个吸纳、综合、取舍、繁衍的过程,已成为一件能文能武、能古能今、能中能西的乐器。白居易的一篇《琵琶行》曾使千万人为之动容。一首《十面埋伏》,演义出一场战争的宏伟场面。由此可见,琵琶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明珠,以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宽广的音域,清脆明亮的音色,成为中华民族瑰宝中的精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族乐器之王。

参考文献:

[1] 朱炯远、毕宝魁、陈崇宇:《唐诗三百首译注评》,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2] 孙继南主编:《中外名曲欣赏》,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 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袁静芳编:《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

7.小学作文:参观民乐馆 篇七

3月20日上午,我们牛通社小记者团去参观大关小学民乐馆。

刚进校门,我们看到一块写着“百年华诞”的石碑,老师告诉我们:“这可是著名民乐家周大风亲自撰写的呢!”

继续往里走,就进入了民乐馆。我们看到了原始的乐器--骨箫,古代民乐家孔子的塑像;近代乐器—二胡、板胡、其他拉铉乐器,还有近代民乐家阿炳的塑像。接着,我们看了一场小表演。我最感兴趣的是古筝弹奏,优美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感觉古筝的声音比乐器之王—钢琴弹奏的声音都要好听。

8.甘肃民乐暑期支教团 篇八

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

今天是我们执教的第四天,有了钱几天的经验,掌握了学生们的状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品,学习能力以及课堂需求和兴趣爱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我们对今天的教学活动做了针对性的准备。

上午前两节课,五年级的教学人员继续为五年级的学生教授语文知识,主要是学习唐宋八大家的事迹和典故,教学人员将相关的诗词和典故,事迹和人物相结合起来,并穿插有历史内涵的歌曲,如“明月几时有”等。既锻炼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也积淀了他们的文学功底,并且营造出了很好的学习氛围,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既轻松又有趣。

三年级的教学人员在上午则主要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学习数学知识,结合三年级同学比较好动的特点,三年级的教学人员使用了分组竞赛教学的方法,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实例为孩子们讲清楚乘除法的要诀后,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数学接力赛,在即紧张又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这种有趣的方法而吸引,一个个在那跃跃欲试,一显身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孩子们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几轮比赛下来,胜了的小组欢呼雀跃,服了的小组也不气馁,仔细检查错误之后吸取教训再显身手。原本最让小朋友们头疼的数学课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度过了。

之后我们带着各个年级的小朋友开展了综合娱乐活动-------音乐美的奥妙。教学人员现象大家讲述了如何用音乐与别人交流,随后又利用媒体工具向大家展示了音乐的魅力,在孩子们急切的心情与迫切的要求下,相关教学人员又组织大家一同完成了大合唱《军中绿花》。伴着孩子们高昂的歌声,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看到家长们眼中的期待我们有深感责任的重大。作为西南大学的学生,我们一定会拿出当代大学生的热情和风采来维护母校的形象,为母校争光,做出成绩,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南大学!

下午按照计划为孩子们放假半天,为的是让他们真正有目的的接触大自然,感触家乡,我们支教的地点在南丰乡冰沟村,这儿依山伴水,万亩油菜如金色的地毯开的正盛,让人不禁发出此境只应天上有的感叹,让人遗憾的是孩子们却说不出自己的家乡美在何处,所以我们教学小组经过慎重考虑,让孩子们用半天时间去寻找家乡美,希望明天重返校园的孩子们能够爱上这片热土,爱上她们美丽的家乡!

特立西南,学行天下。这不仅是西大的精神,也是我们此行支教的宗旨,所以我们支教的地点选在了大西北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希望用我们的热情来给孩子们带来别样的知识,为将要行天下之学的他们尽一点绵薄之力!

9.张华:名扬海外的中国民乐演奏家 篇九

美国的“中国声音”

近日,张华邀请笔者到她创办的音乐艺术室做客,进入艺术室,满屋都是中国古老的乐器,全部是中国的名牌产品,有北京满瑞兴签名的琵琶,扬州沈根瑞的琵琶,扬州金钓、华声古筝,西安朱雀古筝,胡琴、椰胡、二泉胡、高胡、古琴等等。音乐艺术室设施高档齐全,环境幽雅,艺术气氛浓厚,洋溢着中国风。

追寻张华的成长历程,始终离不开音乐艺术。张华祖籍中国浙江温州,从小在广东长大,七岁开始登台演戏,曾是中国国家级艺术团成员,父亲是著名戏剧艺术家,曾导演过一百多场京剧和粤剧。张华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戏剧、音乐。父亲希望自已的孩子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在张华身上付出了较多的心血和精力,去培养孩子成为对音乐有兴趣的人才,培养她的耐心、修养、品位,提升她手指与大脑的协调能力,这样在演奏曲目时会有良好的功底和成就感。张华说:“学习音乐的人聪明、自信、快乐、有满足感,音乐给人们带来财富、美满、自我、快乐。”张华兄弟姐妹四人都曾经从事过与文艺音乐有关的职业,可谓艺术世家,她的弟弟张楚弟还是香港著名的京剧面谱变脸大师,演技非凡,名扬世界。

张华是香港作曲家协会会员,1992年首次去日本演出获得成功,1999年由香港移民美国,现在定居美国加州湾区屋仑市。她把“中国声音”带到美国,让琵琶、古筝、二胡的音乐艺术在美国传播,她深知应该把“中国声音”传播在异国他乡的上空,让越来越多的华人和外国朋友了解和热爱古老的、优美动听的中国器乐。张华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她认为传承和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儿女的责任,所以她选择教授中国器乐。随着张华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上门求教的人络绎不绝,许多学生慕名而来。

才艺打动无数心

张华不断追求音乐艺术创新,她用古筝、琵琶合奏文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武曲《十面埋伏》、《将军令》等音乐名曲,深受听众的好评。在美国各地演出中,她的才艺令观众耳目一新,赞叹不已,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她将琵琶的轮指移植到古筝上面,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欢快。张华将传统曲目在旧金山湾区广泛地推广。人们通过对中国音乐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那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体会在静态之美中幻化出的强烈的动态效果,欣赏者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一种超越现实、开阔胸襟、升华人格、融入自然的佳境。

当张华坐在古筝前,一双素手与音乐交流时,整个人就仿佛被激活了一般。一招一式之间,那些鲜活的、带有芬芳气息的音符会毫无掩饰地流溢出来,直抵耳膜,直袭心底……到底是她成全了古筝,还是古筝成全了她?她的内心、她的灵魂深处,是一个属于古筝的音乐世界。

张华演奏古筝《春江花月夜》,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音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出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她把春天的静谧迷人景色,一一呈现在人们眼前: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乃至归舟和尾声的十段旋律演奏得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展,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春夜的美妙画卷。而这幅美妙的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是那样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1995年,张华在香港出版了第一張个人CD专辑,这是她多年来研究音乐的成果,声音清脆,旋律动听,每一首曲目都演绎得完美无瑕,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专辑在香港一面世,立刻得到听众广泛好评,很快销售一空。

桃李遍布欧美亚

最近在美国屋仑市中国乐器音乐会上,笔者细心地欣赏了张华和她50多位学生的演出,她和学生的演奏珠联璧合,是一场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极为精彩的、高水平的乐器音乐会,动作、表情、感觉协调统一。演出的曲目有古筝、琵琶、二胡合奏:《马兰花开》、《紫竹调》、《彝族舞曲》、《采磨菇的小姑娘》、《战台风》、《将军令》、《康定情歌》、《茉莉花》、《长城谣》、《渔舟唱晚》等等。他们的演技精湛、效果动人、达到炉火纯青地步,一曲奏罢,乐韵悠悠,获得全场阵阵掌声,取得了圆满成功。

张华教学认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她开设了幼儿古筝启蒙班,中国古筝考级班,成年退休古筝班,琵琶古筝速成班等等。张华以优秀的器乐、优质的声乐培养出专业演出人才,她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节目制作,策划庆典演出活动。

10.盛装民乐音乐会作文 篇十

20xx年元月7日,《盛装民乐》音乐会在建阳出演。下午四时,我们乘车前往建阳,心里十分激动。

晚上七点半,我们进了场。场面气势十分宏伟,舞台两旁使用数字化音响;舞台使用伸缩、旋转、平移等高科技新秀;舞台上方那张大屏幕有声有色,使我们边看边听,恍若身临其境。而这支乐队也不平常,是由中央民族乐团出演。中央民族乐团始创于1960年,是中国当今最具规模、最完整、最具有民族音乐代表性的国家乐团。你知道吗?这次演出中,还有一把十分罕见的乐器,那就是一把晶莹剔透的水晶电子琵琶,它弹奏出的声音既宏亮又清脆,所以价值连城。

这次音乐会的曲目有如诗如画的《雨过西山》、奇幻多端的《登色幻想》、壮怀激烈的《十面埋伏》、气势气磅礴的`《车河》、抒情柔缓的《牧》、气势激昂的《雪山》、汹涌澎湃的《过河》……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乐队组合《雨过西山》。因为它不但乐队规模庞大,而且用了气势雄伟的大鼓、优美柔和的琵琶、抒情动听的月琴、风味俱全的二胡、古香古色的古筝……一开始,声音清脆,犹如春雨绵绵,渐渐的雨停了,万物苏醒了,小草悄悄发了芽,到处一片生机。看!太阳出来了,彩虹闪着耀眼的光芒,动物们都出来做游戏……

11.民乐协会周年庆策划书 篇十一

“民乐协会”周年庆活动

主办单位:江西渝州科技学院大学生社团

承办单位:江西渝州科技学院“民乐协会”

概述:

我们的成功需要你的支持

创新概念的完善需要你的建议

精彩节目等待你的加入

自我锻炼的平台不容你错过

民乐协会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华民族音乐精华建设和谐校园”为宗旨!经过数个春秋,民乐协会又迎来了斗志高昂的新学子,同时也迎来协会全体成员共迎庆周年。

一、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4日下午14:30——17:30

二、活动地点:

江西渝州科技学院三校园东门罗马广场

三、活动背景:

民乐走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修身养性及

发扬民族文化的路线。协会自创办以来以发扬乐文化,培养魅力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今协会恰逢周年庆,又迎来了新学子,特为庆周年,迎新生,丰富课余生活,发掘魅力人才而举办晚会。

四、活动目的:

1、建设和谐校园;

2、带领新学子开启一篇新的乐章;

3、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增加社员之间友谊;

4、发掘魅力人才,为社员们提供自我展现和锻炼的舞台;

5、通过此次活动做大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样的活动中来。

五、活动意义: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加社员之间的友谊,提高和锻炼同学们的综合文化和能力!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内涵。

六、活动流程:

1、外联部:

拉赞助,并解决经费与服装、道具和音响租借等问题。

2、策划部:

设计一份完美的策划书和写一定的宣传标语,并且设计和编写请帖,在晚会进行过程中注意记录 以备会后报告书的参考。

3、生活部:

收集节目并负责登记好各个节目以及所需音乐、灯光、服装、道具等,会后对卫生的彻底清扫。

4、宣传部:

由宣传部向会内人员宣传晚会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并制作好条幅,海报等。由网络部在网上发布晚会举行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其它各项事项。

5、文艺部:

把要上台表演的节目一一的列好次序,进行节目彩排检查演出人员的服装和道具是否完好。

6、网络部:

把此次活动的的详细过程进行录音,并且在尽快时间内传到网上,让会员们分享晚会的成果。

7、组织部:

在晚会的进行过程中主要负责人员及物品的安

全,进行有组织的接待参会的嘉宾!

11月27日下午14:00在图书馆一楼彩排节目; 9、12月4日上午八点开始会场布置,调试音响设备等,十点结束; 10、12月4日上午10:00——12:00对节目人员化妆并准备服装等; 11、12月4日14:00社员开始进场,纪检部和生活部维护好秩序。

七、15:00晚会开始:

1、主持人开场白;

2、副主席讲解协会发展史;

3、前任主席讲话;

4、校领导讲话;

5、主席宣布晚会开始文艺表演;

6、互动问答活动;

7、文艺表演尾声,一起唱《难忘今宵》; 8彩排:

8、活动总结。

服装和道具400元、简单的会场生活用品150元、邀请帖80元、会场布置700元、背景300元、音响设备600元。

共计:2230元 1、11月27日下午14:00在图书馆一楼进行彩排。由主席和各部长组成评委团对节目进行评比打分,进行删减节目。

2、确定好节目后,由生活部和外联部负责租借服装、道具等。3、12月3日12:00——14:30干部会议,分配晚会工作。4、12月3日下午三点在三校多媒体进行最后一次彩排。5、12月4日9:00,清点演员和服装、道具、音响等。演员化妆及拉横幅、贴海报等。

八、经费预算:

九、活动的具体展开: 7、12月4日13:30对会场进行最后检查。礼仪小姐到位。组织部和纪检部带社员入场,生活部做好食品及饮料供应工作。8、12月4日15:00主持人做开场白,内容为协会简介、历史、规模、所来嘉宾及赞助商等。

9、纪检部和组织部维护好会场秩序,生活部提供饮料和瓜果,文艺部和节目演员做好演出准备。

十、15:00主席及各位嘉宾发言。

十一、主持人宣布文艺表演开始。

十二、节目上演:

1、笛子合奏《世上只有妈妈好》、《兰花草》

2、舞蹈《竹林深处》

3、小品《同桌》

5、乐器串烧

4、乐器重奏《沧海一声笑》、《青花瓷》

6、乐理互动问答

7、歌曲《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8、舞蹈《no baby》

9、歌曲《受伤的人只有一种可能》

10、话剧《唐伯虎点秋香》

11、小品《招聘》

12、舞蹈《伦巴》

13、合唱《爱是你我》

14、笛子独奏

15、大合唱《渝工校歌》《难忘今宵》

十三、晚会结束:

主持人宣布晚会结束,主席进行晚会的总结。

主席欢送各位嘉宾离场,会员继续离场。

注:(组织部的安全小组要组织好离场顺序)

十四、离场:

十五、后勤工作:

生活部、纪检部整理会场,安排收尾工作,归还道具、服装等。

策划人:***

上一篇:教师颂300字作文下一篇:狼王梦读后心得500字